You are on page 1of 32

默想列王紀下

默想 列王紀下之寶訓
列王紀下之寶訓

作者 耶利米

日期 580-560BC

地點 埃及與巴比倫.

目的 向被擄的人指出以色列國亡之因由.列王紀下著重以色列王國衰亡之原因,過程及後果;作者以先知的眼光看以色列的存亡
全在乎遵守先知所傳神的律法.

主旨 以色列王國之衰亡(先知觀點).

1:1-2:25

以利亞升天前之工作為何?
以利亞升天前之工作為何?
上一章的結尾提及猶大與它東南面之以東的關係.本段則提及以色列與摩押關係陷於破裂作為開始,雖然故事的發展直至(3 章)
才出現.在事態繼續發展之先,我們必須在本卷的最初兩章與以利亞告別.

亞哈謝意外地從樓上的欄杆掉下的情景成為第一幕.他在病榻上差遣使者到非利士以革倫求問他的病能不能好.西卜 zebub 是一
個人所共知的古代巴力的可怕名稱(前面我們將它與耶洗別名字放在一起討論);西卜的希伯來文 zebub 是指常見的『蒼蠅』.也
很可能是有一個神號稱『蒼蠅之王』,方便在害蟲為災之時提供求助的門徑.我們或會假定巴力西卜或起碼他在以東神龕的部屬
在治病方面享有盛名.這位西卜享譽的時間很長:惡意批評耶穌的人說耶穌有醫治能力是因他被別西卜附著(可 3:22).亞哈謝的
名字 ahaz-yahu 含有耶和華以色列神之意,當然不會蓄意撇棄他的神,只是為了尋求最好的指示.

以利亞的名字也含有永遠承認耶和華是神之意.這個耶和華現在派使者去攔截王的使者,他有足夠權威令王的使者轉回去,也能
夠使王明白他所要面對的人是以利亞.但是,他首先是向錯誤的神求問,現在他求問的對象找對了,卻出錯在求問的方式─以命令
及軍事方式進行(9 節).以利亞像他的神一樣,只准向他祈求而不能向他發命令.以利亞對最初兩隊五十夫長的反應用了難以翻
譯的雙關語(10,12 節):『我若是神人 ish,願火 esh 從天上降下來.』

次較有禮貌的談話(13 節)並沒有改變神對王的判決,但它救了無辜者的性命.在王承認以利亞的權威之前所有派的兩支部隊被
燒滅,可說是一件悽慘的事.亞哈謝登上王位的第二年便死了,約蘭接續他作王.

以利亞的外衣先是在選召以利沙時顯得突出(王上 19:19-21),現在再一次在他們分手時顯威風.以利亞堅持要以利沙繼承他的
全部工作也是引人注意的事.既然在開頭時便說以利亞要被旋風接走(2:1),而這件事等到戲劇性的合適時刻才實現,無論它是多
麼突出的一件事實,我們都會認為它不是寫故事的人所最關心的.

如所說屬實,它就不再繼續成為發展聖經時期及聖經後期的傳統實例.以利亞在強有力的神秘情況中被帶離開他的門徒及離以色
列更偏遠的地點,是虔誠但憂心的俄巴底亞所預期的一部分後果,他不知道以利亞下次會被『提』到那一個地方(王上 18:10-12).
後期傳統回顧這些故事時,就得探討這個沒有死的以利亞回來繼續工作的可能性,正如舊約聖經最後幾節所說的(瑪 4:5-6) .

耶穌與施洗約翰的門徒要討論到底他們那一位主人合條件做應當回來的以利亞(太 11:2-15).以諾(創 5:24)及摩西(申 34:5-6)


在世的終年也無人知曉─他們在後期的傳奇中也都享有盛名.那麼,摩西和以利亞與耶穌一同向一些門徒顯現就不足為奇了(可
9:2-13).

這一章的地理環境令許多人感到困惑.從靠近約但的吉甲到伯特利似乎有些未經解釋的曲折小徑,高達四千尺及長達十五哩,在
未跨越約但之前又折回靠近吉甲的耶利哥.伯特利只是指『神的家』,而吉甲是指『圓形物』(豎立的石塊),可能還有好幾個我們
不知道的地方取了這些名字.以利亞和以利沙似乎是在決定向東走初期越過約但的路線之前(書 3-4 章),折回與往以色列國境最
初採取的路向相反(書 5-8 章).

主僕分手的情況不是作直截了當的詮釋,如果這樣做是等於企圖描述無法描述的事.但有些因素是可以分析的.加倍感動以利亞
的靈(2:9)是長子或繼承者應得的分,以利沙只是正式要求去繼承以利亞.以前,以利亞是阻止以利沙作此要求的,但現在他要以
利沙留意所發生的事.他離開時的情形,以利沙應該『看見』的(10 節).『看見』當然不止是觀望那麼簡單,也包括了感受與理解.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1
整個場面以以利沙的『自白』做結束,其中的含義是兩方面的.第一是信仰的自白─『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第
二是表達他自己的不配,即是將自己的衣服撕成兩半.以利沙『看見』了,又那感動以利亞的靈也感動了他.他用所承繼的記號像
第一次與主人過河一樣的再次越過約但河.那些來自耶利哥的先知看見了也了解所見的情形,因他們說『感動以利亞的靈感動以
利沙了』(15 節).但是,正像我們的宗教領悟力一樣,他們的理解也是欠缺理解力的表現.因為正如亞哈與俄巴底亞以前到處找尋
以利亞一樣,眾先知要求組織尋找團.他們的誤解令以利沙的理解力更為明顯,因他認為這種搜索是不必要的.

巴力西卜是甚麼?
巴力西卜是甚麼?
巴力西卜 Baalzebub 乃非利士人之假神,祀於以革倫.此名原意即蒼蠅之王,以色列王亞哈謝 Ahaziah(意神所養活的).在撒瑪利
亞,一日從樓上的欄杆裡掉下來抱病時,曾經求問崇奉此假神,卻知能否痊癒.因他不信真神,神乃遣先知以利亞去警告他說,王必
定要死,果然就應驗了(1:2-3,6,17).

以利亞為何要用火滅那兩個本五十夫長和士兵?
以利亞為何要用火滅那兩個本五十夫長和士兵? 這是否太沒有愛心?
這是否太沒有愛心 ?
與其說是以利亞降火燒滅五十夫長和士兵,不如說是神降火燒滅他們,顯然以利亞本身並沒有這種能力,可以使火從天上降下燒
滅敵人,乃是神支持祂僕人所求的,才降火燒滅那些人.以利亞既是奉神的旨意指責以色列王亞哈謝的(1:1-5),現今這些五十夫
長奉亞哈謝的命令去捉以利亞,而他們對以利亞的態度十分無禮,可見他們並非逼於王命,不得不奉命行事,乃是出於他們的本
意,要與以色列王同心敵對以利亞,這實際上就是敵對神,輕慢神,因此,神立即照以利亞所說的降火燒滅這些人,不但懲罰他們,
也是為警告亞哈謝.

以利亞求神降火時所說的話-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其語氣並不強烈,只不過在神面前表示他是願神為他成就的,神
便立即為他降火燒滅那些捉拿他的人,可見這件事是出於神的意思.另一方面,新約中的雅各和約翰,也曾作類似以利亞的禱告,
求主降火燒滅那些拒絕接待他們的人,卻反受主的責備(路 9:51-56),因他們所擔負的使命各不相同.以利亞大「審判的先知」之
稱,他的行事,使人認識神的公義與威嚴.使徒們是福音的使者,他們的主要使命,是使人認識神的慈愛和恩典.

如何看以利亞和摩西的平行對比?
如何看以利亞和摩西的平行對比?
本故事中之行程所經過的地點,都與以色列過去的歷史有著重要的聯繫.「吉甲」(1 節)是以色列人渡過約但河後,第一個停留的
地方.在曠野出生的以色列男子都在那裏受割禮,並有逾越節的慶祝(書 5 章).「伯特利」(2 節)離中央山區約 14 哩(24 千米),
是雅各與神相遇的地方(創 28 章).「耶利哥」(4 節)位於約但河谷,離吉甲不遠,是約書亞首先攻取的城(書 6 章),而「約但河」
(6 節)則曾經奇妙地斷了流,讓以色列人從其上過去,進入應許地(書 3 章).

除了繞經伯特利之外,這路程是集中在那些與以色列人進入應許地有關的地點.這樣做的目的,最少是作者這樣記載的目的,是叫
我們留意以利亞和以利沙在以色列歷史中的獨特角色.以利亞早期的事件叫人想起摩西的事奉,例如,像摩西一樣,以利亞在何烈
山上得到神的啟示,而他殺巴力先知的事,又跟金牛犢事件的結果相似(出 32:25-29).現在他渡過約但河到東岸去(形式跟摩西
過紅海相似),而那兒正是摩西事奉結束之處.事實上,摩西生命的終結,也跟以利亞一樣神祕和奇妙(申 34:6).在新約中,兩人曾
在耶穌登山變像時與耶穌談話,這正強調了兩人生命的相似(太 17:3).

以利亞和摩西的平行對比,有著神學上的重要意義.摩西是西乃或何烈之約的中介者;他是先知(申 18:15;34:10),藉著他,以色
列人被帶進約的關係中,並成為了神的子民.以利亞也是先知,藉著他,以色列人得以轉回西乃之約,而以色列人獨特的地位也得
以保存.簡單來說,把以利亞與摩西作平行對比,是戲劇性地提高了以利亞在以色列歷史中的重要位置,尤其是他在列王紀中的重
要性.雷利〔H.H. Rowley, “Elijah on Mount Carmel”, BJRL 43 (1960), 190-219〕一針見血地概括了摩西和以利亞兩人之職事
的關係:「沒有摩西,舊約中所出現的耶和華信仰就不會誕生.沒有以利亞,這信仰就已經死去.」

以利沙如何被視為另一個約書亞?
以利沙如何被視為另一個約書亞?
若以利亞被視為第二個摩西,以利沙則是另一個約書亞.正如約書亞接續摩西作以色列人的領袖,以利沙也接以利亞之任,從乾地
上走過約但河,由河東進入河西,像約書亞一樣(14 節),他又跟隨著約書亞的腳步,往耶利哥去(15-22 節).(就是以利沙的名字也
叫人想起約書亞來.以利沙的意義是「神是拯救」,而約書亞的意義則是「耶和華是拯救」.)

以利亞的離去彰顯了神的能力和奧祕.這事是以利沙,和伯特利與耶利哥的先知門徒事先知道的(3,5 節),而最後,以利亞離開的
方法,是難以形容的(11 節).以利沙要求得著以利亞「加倍的靈」(9 節),反映著長子繼承產業的權利(申 22:17),而以利沙稱以
利亞為「我父」(12 節)也可能與此事有關.這等同於正式要求作以利亞事工的繼承者.以利亞所說的條件(10 節)可能是指以利沙
瞭解他離去的含義,而不單是指肉眼看見這事.以利沙的呼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12 節)表示他領會到以利亞是神子民真
正的力量和保護.他撕裂衣服,象徵著為以色列人的損失而哀哭.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2
以利沙到達了約但河,河水也為他分開,像為以利亞分開一樣,這事件證明了在以利亞身上的靈已落在以利沙身上.耶利哥的先知
門徒因而稱他為他們的新主人(15 節).然而,他們不明白以利亞已經離去,不像以利沙那樣清楚這情況,因為他們堅持要尋找他.
以利沙知道這樣做是徒然的(16-18 節).

在主前第五世紀,先知瑪拉基曾預言以利亞會在「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到來之前回來(瑪 4:5).在瑪拉基書中,那是指一位像以
利亞一樣,呼召人回轉歸向神的先知(瑪 4:6),但許多人推測以利亞會親自回來(太 17:10;可 8:28).耶穌指出,施洗約翰已恢復了
以利亞的工作,應驗了瑪拉基的話(太 11:14;17:11-13).

在伯特利和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可能是(王上 19:18)那 7,000 個忠心的以色列人的一部分.

是鹽醫治了耶利哥的水泉?
是鹽醫治了耶利哥的水泉?
耶利哥是世界最古老的城之一,有人定居的歷史可追溯至主前 8000 年,而這是由於耶利哥擁有大量水源,澆灌四周的土地,使土
地肥沃.然而,在以利沙的日子,那裏的水泉變得惡劣.以利沙把鹽倒在水中,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行動,因為把鹽撒在流動著的水
中,並不能影響它地下的泉源.真正使水泉得潔淨的,是耶和華藉以利沙所說的話.在這事件中,我們也可看見約書亞咒詛耶利哥
的話(書 6:26),被新的約書亞撤回了.值得留意的是,新的約書亞也依著第一個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的路徑(伯特利靠
近艾城,約書亞攻取耶利哥後便往艾城去;書 7:2).

以利沙為何咒殺童子四十二人,
以利沙為何咒殺童子四十二人 ,這不是太殘忍嗎?
這不是太殘忍嗎 ?
聖經中的童子,未必年紀很小.如以撒被獻時已能背柴走三天山路,約瑟被賣時已經十七歲,卻仍被稱為童子(創 22:5-6; 37:2).

以利沙 Elisha(意神是救主),是繼承以利亞 Eliah(意神是主)的大先知.他所行的神蹟,總是幫助,拯救,或醫治的工作.惟有他在


伯特利咒詛童子這件事上有所特殊.從當時本地宗教的背景上看,伯特利是耶羅波安王 Jeroboam(意人民眾多),曾經鑄造牛犢,
設立祭司,上壇燒香的地方.使以色列人不上聖城耶路撒冷敬拜真神,將他們陷在罪裡(王上 12:25-33).當以利沙上伯特利去時,
從這個以拜偶像為中心之地出來的青年們,來「譏笑他說,秃頭的上去罷」.這種獻笑和諷刺,並非平常幼童無知的戲言,乃是對於
神的僕人行動故意阻撓.加以粗鄙無禮的每辱,顯然表示一種惡意的褻瀆.在此以利沙是奉神的名行事,可見他不是憑著己意的一
時怒氣來咒殺他們,乃是出於神的懲罰(代下 36:15-16).由此可知,那四十二個人所受的報應,是咎由自取,罪由應得的.今日我
們信徒於主的僕人,和他所說神的言語,豈可任意輕看,藐視羞辱而不敬重麼!

當時的伯特利,耶羅波安曾在那裡設立「牛犢」和「祭司」,使以色列國的人不上支獻祭敬拜真神.所以這些「童子」「戲笑」神
的先知,有當時的宗教背景,並非普通的戲笑,乃是對神一種惡意的褻瀆,不過聖經記載得很簡單而已.

以利沙不是憑自己一時的氣惱咒殺他們,乃是奉神的名而咒詛他們的(24 節).神乃是愛護幼童的神(拿 4:11),他們若非該受這種


懲罰,神決不會罰得過份.

「撕裂他們中間的四十二個」-不是所有孩子,只是其中的四十二個.這四十二個可能都已經不是「無知」的幼童了.

詳細研究這次事件發生時的上下文理,了解當時的情況,就知道經文所記載的不只是「溫和的人身攻擊」了.反之,這是嚴重危害
公眾安寧的事件.舉例來說,就像我們今天美國社會中,在黑人區內遊蕩的一班青少年.假如超過五十名年少氣盛的無賴結集成
群,向一些受人尊重的長者出言不遜,甚至嘲笑侮辱有好名聲的神人,如果容許這班人胡鬧下去,我們就可以想像到,他們將會對
以色列國的宗教中心(伯特利)的市民進行甚麼暴力活動.可能就是因為上述原因,神認為要用特別方式將他們其中四十二人置諸
死地(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以利沙在咒詛他們時,要求神使用如此特殊的方式懲罰他們),使其他會騷擾伯特利的青少年懼怕,認識
到不能以輕視侮辱的態度對待耶和華或受膏立的先知.

由這時開始,全以色列國肯定會相信以利沙是真先知,他的說話有來自神的權柄.在這事情發生後,亞哈的兒子約蘭(他是個不敬
神的君王)對以利沙的態度也改變了,也以尊敬的態度對待以利沙(3:11-13).

3:1-27

以利沙對摩押之背叛有何指示?
以利沙對摩押之背叛有何指示 ?
開頭幾節(1-3 節)只簡單用標準的說法去介紹新王朝,且對每一個以色列王作同樣的咒詛.約蘭的名字可能含『耶和華被高舉』
之意,他也可能改善了從父母承繼的宗教實況.但是,只要耶羅波安背叛大衛之家及所羅門聖殿的結果被檢舉出來,他『貼近』尼
八兒子的罪也受指摘.除了與(1:17)所說他在約沙法的兒子在位時登基的事實有所抵觸之外,一切都順理成章.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3
米沙王背叛以色列不僅在本卷的開始(1:1)即已提出,在近代文件中也會有機會讀到.所謂摩押石碑是一塊我們擁有的內容最長
的碑銘,刻於猶大及以色列王朝的前期.它記載摩押民族雖不拜耶和華而拜基抹 Chemosh 為他們偉大之神,他們也說希伯來語.碑
上也說明米沙怎樣破除以色列統治了四十年的王位,由暗利登基作王,加強北面邊防.它完全沒有提及本章結尾所提的可怕措施,
而這措施令以色列軍撤退.但可能這塊記載著米沙勝利的碑石是他在北面取得勝利之後豎立的,那是在南面進軍大捷之前.但在
我們以純歷史記錄的眼光讀(3 章)時,我們可能想再一次停下來思想.

我們已經留意到(1:17)與(3:1)在日期上的衝突.這衝突可能因米沙碑石所稱在暗利兒子統治時代他宣佈獨立而加劇─雖然『兒
子』可能是指『後裔』.『以東王』以第三夥伴的身分出現,與(王上 22:47)及(8:20)所說的猶大統治它的東南面鄰國有了衝突.
再者,這故事重複(王上 22 章)的重要敘述,說約沙法與一位以色列王在約但河東商量進軍,且在條件上取得協定,不分彼此(7 節
與王上 22:4),虔誠的約沙法且堅持要求問『耶和華的先知』(1 節與王上 22:7).歷代志作者的情形也是一樣,他在另一方面更詳
盡地透露列王紀中有關約沙法的一些資料,卻沒有提及這次進軍計劃.

在這一章裏以利沙不僅令人聯想到米該雅,他且又一次得與他的主人以利亞並列(11 節).約沙法只聽到以利沙曾經服事過以利
亞,便肯定『他必有耶和華的話』(12 節)!以利沙最初對以色列王所說介紹自己的話(14 節─在上一節他不想作認真的回答)也與
以利亞介紹自己的話相同(王上 17:1).接下的故事描述他協助掌管雨水之神,正如迦密山上試真偽的情形一樣(王上 18 章);這裏
(20 節)也正如(王上 18:36)一樣,記載神在『獻祭的時候』參與盛事.

這個故事也關心到靈感的方式.神的力量─希伯來人說得更具體一點是他的『手』─在琴師彈琴時出現(15 節).許多釋經家在這
一點提醒我們(撒上 10:5-13)所說有一群先知由樂隊帶路─但那是掃羅與眾先知處於危機的故事.使人想到的倒是大衛獨自為
掃羅彈琴,懇求神的靈回來,驅逐那擾亂他主人的惡魔(撒上 16:14-23).

出乎意料之外的,以利沙在被描述為典型的高貴來客之後,竟提出軍事上的照會(19 節).在以色列的戰爭法則中,排除了經濟戰
爭或者藉著促使土地不適宜於耕種的報復行為.(申 20:19-20)也特別禁制在圍困城池時砍掉果樹用作木材.

以神傳言人身分出現的以利沙,在故事的結尾便告消失.摩押人因敵方退軍及他們自己對自然現象的誤解,被騙走出他們的鞏固
大本營.故事的這部分出現了一個雙關語(22 節).『紅』字的希伯來文 adom 與以東 edom 很相像,都是『血』dam 的雙關語─
而朝向以東的一片紅濕地面,看上去像血!

以利沙已許下諾言,說神會將摩押交在聯軍手裏;但是情況並不是這樣.我們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說明以利沙有越權行動或神改
變了主意.但是米沙採取了一個按聖經傳統乃令人驚訝的步驟.我們應該記得亞伯拉罕正準備做同樣事情的時候,神出面干涉(創
22 章),還有這個故事以及耶弗他所許的願(士 11 章)帶來的可怕後果我們都讀過.以色列人面對圍城上的絕望情景,就只好撤軍.

摩押王何以獻長子為燔祭?
摩押王何以獻長子為燔祭?
當摩押人 Moab(意父親的後裔)與以色列人爭戰敗退逃跑,被追殺入境時,摩押王米沙 Mesha(意拯救),見陣勢甚大,難以敵對,就
要率領刀兵衝過陣去.到以東王那裡,却是不能(3:24-26),便將那應當接續他作王的長子,在城上獻為燔祭(27 節).這種以人獻
作燔祭,極為野蠻殘忍,屬於外邦人的風俗(王下 16:3),乃是獻給摩押人的偶像基抹,其目的是在求得基抹的拯救,表示王自己的
決心,而仇恨拜神者.據猶太人解經家言,以此被獻為燔祭的人,乃是戰爭時敵方軍力最弱被擄之以東王的兒子.其時以色列人半
屬異教徒,視以人為祭乃屬常事,所以遭遇神的大怒,也是招人痛恨.因為軍心不一.三王(以色列,猶大,以東王)只得各歸本國去
了.

4:1-44

以利沙行了些甚麼奇事?
以利沙行了些甚麼奇事 ?
我們在這一章裏找到以利沙故事與以利亞故事相類似的進一步例子.有關以利沙記述中的神蹟較在以利亞故事中更多.這類神蹟
都是宗教故事中常見的部分.

兩組故事之間的另一方面關係,值得探討一下.只要有關以利沙的傳統重複及採納了以利亞傳統的成分,對我們也會有所提示,知
道怎樣讀法與怎樣了解.我們留意到處理這些成分時其中有好幾部分容易成為神蹟性的資料,雖然它們並不作此要求.但是,以利
亞的行動顯得較不明確,而以利沙的行動則顯然屬於施行神蹟的做法.這一點對我們回顧以利亞的故事時產生了影響,即是當我
們因這些故事感到困惑時,我們自然也受到隨之而來更詳細更清楚的故事所導引;但可能這指引是錯誤的.

(4 章)的第一個故事是個合適的例子(1-7 節).它令我們想起以利亞對撒勒法寡婦保證瓶內的食物與油必不短缺,直到雨降在地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4
上的日子(王上 17:8-16).這裏也提到一個有兩個兒子需要供養的寡婦,債主且威脅要取去兩個兒子做奴隸,另外還補充說這個
家庭已故的父親是位敬畏神的先知.以利沙不像以利亞那樣向耶和華的名祈求,而是藉著施行神蹟解救她的困境,教她用所得的
油還債,且讓她繼續有所進益.

本章結尾的兩段插曲(38-41,42-44)中之一,有關撒麵解毒的事令我們想起(2:19-22)以利沙治清耶利哥水源的記載.兩者都可
能反映一種超自然的逸事,是所謂『科學勃興之前』的社會中專為祭司與先見保留的一個領域.但是我們留意到上面所談的一切,
知道有關以利沙的奇能並不僅是進一步的逸談那麼簡單.(2:21)提及神,是以他做為以利沙處事能力的來源,而不是以利沙所屈
服的背後權威.(4:38-41)並沒有提及神,只提『神人』(40 節).

為先知預備大鍋的故事,很自然的將以利沙用所獻的初熟大麥做餅給大隊人吃的事帶進來.令人驚奇的是以利沙竟接受了這種奉
獻,因為初果歸於神,是要盡快拿來交給祭司的.但是對於熟悉福音書的人更有趣的一點,是這簡短故事與耶穌用更少的食物餵飽
更大群人的故事之間的類同.兩個故事都提及眾人吃飽了還有剩餘.

這冗長的一篇較廣泛的中間部分,令我們想起與以利亞之間的比較─這一次是他與撒勒法寡婦交往的第二段插曲(王上
17:17-24).我們現在再一次讀到關於婦人盛情的記載,也再一次看到她因兒子死了而怪責神人的事.同樣地,這孩子也是在神人
伏在他身上之後得以康復的.

但其中的差異也是饒有趣味的.這一次談的不是異族窮寡婦,而是書念的有錢婦人(8 節).這一點有利於強調以利沙是一個到處
受歡迎的人物.他在任何社會階層裏都無所拘束.他並不是特別與那些在社會中被壓迫及不幸者認同,也不打起宗教運動的旗幟.
他不僅接納盛情款待,甚且為了這盛情表示願意為對方向王或元帥作任何請求(13 節),至於他是認真抑或語帶譏諷就不得而知
了.書念婦人對這一點的回答是『我住在自己的人當中』,是鄉村式的自主說法,得體又簡潔.

基哈西可能從僕人的閒聊中知道女主人沒有兒子,且不大可能會有兒子,這是以利沙並沒有從較含蓄的賓主談話中猜測到的.她
對以利沙的應許所說的話(16 節)令我們想起當聽聞同類神的宣佈時,撒拉心裏暗笑的事(創 18:10-15),還有撒迦利亞的不相信
(路 1:18-20).我們絕對同情她對於兒子罹病及終於死亡感到憤怒,認為沒有兒子倒比有了一段短時間又喪失了好些.『我何嘗向
我主求過兒子?』(28 節)這句清楚簡潔的話再一次將這意思表達了.

以利沙除了沉吟一會後,他的反應是即時的,但他認為由基哈西去處理這次危機已足夠.但是面對著這位母親的倔強態度,他迫得
要用較為積極的態度表示順從─基哈西和主人的手杖不收效,證明她所堅持的是正確的.這故事的末了部分尤其與(王上 17 章)
的結尾部分相似,只是在治病技巧的描述較為詳細罷了.直至女主人的兒子復甦了,她的態度也完全改變,一向言詞簡潔的她啞口
無聲的在以利沙腳前俯伏於地,滿心感激.

從以利沙增加寡婦家中瓶裡的油的神蹟中有何教訓?
從以利沙增加寡婦家中瓶裡的油的神蹟中有何教訓?
這個寡婦的信心很好,雖然喪夫,又貧窮,幾乎要失去她的兒子,但她沒有失去對神的信心,就到以利沙那裡去哀求幫助.此神蹟指
示我們靈恩缺乏的人,要得靈恩豐盛,有極好的教訓:
1. 要多借空器皿.要存空虛的心,能從神多得大信心與期待的心.
2. 關上門倒油.表在密室切求靈恩充足.
3. 將自己所有少許的油倒下去.不是靠別人的幫助,是將自己所得的神恩,盡自己的力量,努力做下去,並切求神幫助,就必蒙賜
靈恩充足.此油越倒越多,不只是油,憑我們的信心,能力,以及各樣的才德,或金錢,物質,何嘗不是越用越多呢?主分餅的神蹟,明
顯的證明這道理.
4. 賣油還清債務.表我們對各方之人,都欠愛的債(羅 1:14; 13:8),唯求得靈恩充足,向各處去傳道,作聖工,幫助人,才能還清
所欠的債.
5. 賴以度日.「度日」指生活的安定.我們如能照樣求得靈恩的充足,盡力傳揚真道,還清所欠各方面愛的債務,那麼,我們的屬
靈生活,也就會得著安定.

5:1-27

如何看乃縵得醫治之事
如何看乃縵得醫治之事 ?
這確是在任何背景中閱讀或講述最為人所熟悉的舊約聖經故事之一,當然也是講得最有技巧的一個.主要人物的性格亦以聊聊幾
句作扼要而深刻的介紹.而且也像是在希伯來文故事中那樣常見,多是藉著他們自己的談話去表達.

值得注意的是在開頭一節,說耶和華藉著乃縵使亞蘭人得勝,其中甚至包括了成功的攻打以色列本土在內.亞蘭與非利士一樣,可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5
能是以色列人的舊敵之一,卻仍是在以色列人所崇拜的神統治之下,有它的潛在作用.以利亞在何烈山上受託的三重使命中的第
一步,是膏立哈薛作亞蘭王(王上 19:15).總之,故事中一早便提及耶和華與『異邦人』的連繫,很快便會令我們更清楚看出其策
略上的重要性.

乃縵的『大痳瘋』不是我們現在所認識的痳瘋,一直到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從印度帶回此病之前,近東國家可能未曾聽過這疾病.
它很像是牛皮癬,沒有那麼嚴重,但仍是毀傷皮膚的疾病.這病在以色列境內常導致病者與社會隔絕.乃縵長了痳瘋卻仍然接近國
王(4 節),可知病況或者末至於惡化.

既然這病導致病者與參加崇拜的人隔絕,它比一般疾病有更重要的宗教意義.乃妤縵的以色列婢女介紹他見以利沙,不僅是她認
為以利沙甚麼事情都做得到,更是因為他的宗教地位.這一點特別強調了國王的『我豈是神』的惶恐說法(7 節).

在希伯來的文字中,那導致以色列王由讀信到撕裂衣服的文字遊戲更使人驚詫,因為原著文字讀來及聽來都同樣相似.以利沙在
國家遭遇挫敗時挺身而出.他再一次通過中間人去行動,保留自己的身分(正如 4:29 的記載),因為接受訊息的是大人物,這樣做
特別重要.但是,他第一次給乃縵的印象並不討好.那種印象既不是一般為贏得感情的外交手腕,也不是一般為了結交有錢的私家
病人應有的態度.

乃縵得不到所期望的個人接見和合適的宗教儀式,便發怒的走了(11 節).即使約但河的上游地區被指定是沐浴的好地方,乃縵卻
認為以利沙這樣做是對亞蘭國的侮辱.他的僕人想法較為實際(13 節).他們了解乃縵,也許關心他,認為他終不失為忠心之士,他
甚至對待以色列婢女也是關懷備至.在官方高壓的監管之下,他們對作為受惠一方的經驗也比主人多.

乃縵在約但河沐浴七次而康復之後,改變了他對以利沙(他回到神人那裏也受到神人接待)以及對以利沙的神的態度(15 節).以
利沙決意不接受禮物,因他只不過是神的僕人.乃縵明白他的話意,轉而談及獻祭給以利沙的神.他保證除了耶和華之外不獻祭與
別神,但是為了他在大馬色的新使命,他提出兩個要求.他要以色列地的一點泥士(17 節),還要准許他隨從他主人到臨門廟去履
行獻祭之職責(18 節).兩者都得到以利沙含蓄的許可,這許可方式含有絕對性與告別的意思:『平平安安的回去』(19 節).最低限
度,以利沙對這位新崇拜者的熱誠感到滿意.

我們對於乃縵請求兩騾子馱的泥土作為『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神』(15 節)的基本信念,很難不作出較具優越感的微笑.
我們顯然是故意以此自娛罷了.這件事與約拿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拿 1:2-3)卻又在受到同船人盤問時說『我敬畏耶和華,
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神』(拿 1:9)一樣荒謬.約拿的同伴立刻意會到他所洩露的問題,『「你作的是甚麼事呢?」他們已經知
道他躲避耶和華,因為他告訴了他們.』

但是我們提出質詢的並不是乃縵的結論,而是他的基本前題.『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神』可能是改善了的說法,也可能只
是利用較為文雅的說法去維護這荒謬事件.到底是誰被引誘去譏笑誰?當聖經的記載令我們作會意的微笑時,它的目的常是轉向
我們挑戰.這故事及約拿故事都是談及異邦的亞蘭及亞述異教徒,以及他們改信耶和華的可能性或條件呢?或他們有意去面對以
色列社會裏的防護態度?問這個問題就等於對它加以解答.正如上文所說,這暗示在故事的開始即已清楚提出─耶和華藉乃縵使
亞蘭人得勝.

故事結束提及基哈西出於貪婪的欺詐行為,這帶著令人傷感的幽默強調前文已提及的一些教訓.

他也明白僕人不應該接受主人拒受的東西.令他苦惱的是竟讓乃縵自白受恩(20 節).雖說這只是他對自己的利益作為申辯,我們
可以自問是否也遭受類似的指控.

從乃縵得醫治之事上得何提示?
從乃縵得醫治之事上得何提示 ?
以色列與亞蘭的戰爭時而出現在兩國相安的日子裏(王上 22:1).乃縵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段相安的時期中.在故事中多次出現的
主題是:以色列的神是普世的神;祂是世上唯一的神,祂的能力和關注不只在以色列,而是廣及全世界的.

乃縵剛出場,這主題就在故事中浮現了.他是一個亞蘭的元帥,耶和華曾藉他「使亞蘭人得勝」.因此,除了以色列外,列國的興衰
也都是掌握在耶和華的手中.乃縵所患的不一定是痳瘋,文中所用的希伯來文也包括各種不同的皮膚病.

藉著乃縵妻子那位來自以色列的婢女,乃饅知道以利沙以醫治見稱.雖然乃縵曾打敗她的同胞,又把她俘擄了,但婢女仍對主人的
健康表示真切的關注.她藉著單純的信心,知道以利沙必能治好乃縵的病,這態度跟以色列王的反應有著顯著的對比.以色列王在
(7 節)所表現的驚懼,既可笑,又滿了諷刺.王不能行使神那掌握生死的權柄,但他也不指示乃縵去尋找那位能夠這樣做的「神
人」.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6
乃縵最初因以利沙指示他往約但河沐浴 7 次而大感震怒(10-12 節).然而,他的僕人比他更有信心─正如以色列的婢女比以色列
王顯出了更大的信心.他們言之有理地指出,他既有足夠能力去作一些困難的事,何不起來作這容易的事呢?順服以利沙的簡單指
示,給他帶來了醫治.當我們以為神要求我們作大事時,神往往只是要我們在小事上相信和順服祂.

乃縵的回應表現出極大的謙卑和感激之情.無論他從前怎樣看以色列人的神,現在他只是宣稱祂是普天下唯一的真神(15 節).從
此以後,他只會單單敬拜耶和華(17 節).他要求兩騾子馱以色列的泥土,並不表示他以為耶和華是限制於以色列國境之內.他這
樣做,大概反映了他相信耶和華的土地是聖潔的,因此,他需要用其泥土,在亞蘭境內建造一個敬拜耶和華的聖地.乃縵在(18 節)
的要求,並不表示他希望繼續敬拜「臨門」(亞蘭神哈達的一個稱謂),同時又敬拜耶和華.這就跟他在(15,17 節)的宣言相違反了.
他的困難是,作為朝中的一名臣子,他雖然現在只忠於耶和華,但也必須繼續作出敬拜臨門的所有儀式.以利沙的祝福使他確信他
已得著饒恕.整段經文應使我們體察到,那些在別的信仰群體中事奉神的人的難處.

基哈西試圖欺騙的行徑(20-27 節)給這故事加上一個悲哀而有用的附錄.作為一個高官,乃縵帶著一些十分昂貴的禮物前來─以
利沙一概拒絕了.給自己留下一些珍寶,對基哈西來說,是一個太大的引誘,他從乃縵慷慨的謝禮中,得到很多的好處.事奉神並不
能保障神的僕人不受引誘.事實上,他們常處於一個位置,可以濫權並從別人身上取得好處.

臨門是甚麼?
臨門是甚麼?
臨門 Rimmon 是古時亞蘭國之一種邪神,其廟在大馬色.亞蘭王與其元帥乃縵 Naaman(歡暢)常進入廟中叩拜此神,其名或稱為哈
達神,有時兩名並稱,為哈達臨門,在亞述國亦有臨門之神,為十二大神之一.據說為司掌風兩雷電之神,或以其能毀壞禾稼,又以
其為滋潤百物之主,所以當時人將敬畏而膜拜之.先知撒迦利亞論到聖靈降臨的日子說,耶路撒冷必有大悲哀,如米吉多哈達臨門
的悲哀.若以此神用作地名,來形容其民所遭遇悲哀的事,則甚有意義了(亞 12:10-11).

6:1-7:20

沉水的斧頭漂起有何靈意?
沉水的斧頭漂起有何靈意?
這神蹟含有極深的靈意,關於神的僕人的失力與得力有重要的教訓.

以利沙先知因品格良好,聲譽甚大,隨從他作門徒的,日見增多,所住的房屋窄小,經眾人建議,決定往約但河邊砍伐樹木來增建.
以利沙允眾人之請,一同去.有一人在砍樹時,斧頭掉在水裡,就呼求以利沙,得了斧頭自水中漂起的神蹟.這事所表的屬靈真理如
下:
1. 先知的門徒有良範.自己去伐樹,自己建造房屋,證明他們謙卑而又殷勤.這點是現在的神學生和傳道者當效法的.
他們多是貧窮之人,跟從貧窮的先知,住處窄小,缺乏需用的家俱,伐木時須向人家借斧子,但是大家都安貧樂道,這是跟從主的人
所當有的精神.
這些人尊重師傅,要到河邊去砍樹,先到以利沙面前請命,得了允許後,才動身而行,且請以利沙同去,作他們的指導.及至斧頭掉
在水裡,就呼喊說,哀哉!這斧頭是借來的.意思是說,若是自己的,掉了或不要緊,因為是借的,必須歸還,所以就呼喊,證明是有道
義之人.
2. 用借來的斧子伐木不適用.斧子不是自己所有的,是向別人借來的,既是借的東西,常不合用,又易損壞,如這人借的斧頭竟掉
到水裡去.
現在有些傳道人,或教會領導者,他們的講章是借的,是借用別人的材料,並非自己的經驗,僅模仿而去講談,縱有效力,也是極其
微弱.借用的斧子不適用,以致掉下去.主的工人,能力薄弱,多是因為這原故.
3. 失力與得力.斧頭表神言的能力,它既掉下去,徒然執著斧柄,全然無用.有的傳道人,他的手中不過僅有個斧柄,工作毫無效
力可言.
4. 斧頭掉在約但河中.約但河表舊人死的地方,斧頭沉在約但河中漂不起來,表明舊人所勝.多少主的工人,失去屬靈的能力,原
因就是在此.掃羅王,參孫就是這種實例.

以利沙砍了一根木頭,抛在水裡,斧頭就漂上來(6:6),這是得力的表示.木頭表明十字架(彼前 2:24).這一根木頭,真是有奇妙的
能力,能使鐵的斧頭從水中浮上來.斧頭一漂上來,以利沙就對那門徒說,拿起來罷,那人就伸手拿起來了.於是能力也就復原了.
能力復原,全憑那一根木頭.我們的能力復原,也唯獨倚賴主的十字架.

以利沙問先知門徒的斧頭掉在何處,他就將掉失的地點指明出來.表明人從那裡墮落,應該從那裡興起(啟 2:5).我們失力之因
由,自己應該知道,快將失力之點指給主看,主十字架的能力,必紏正我們的失敗,使能力復原,因仰望主的,必重新得力(賽
40:31).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7
以利沙如何預言亞蘭人的入侵?
以利沙如何預言亞蘭人的入侵 ?
正如四章的情形一樣,在主要故事開始之前,我們得到有關以利沙行奇能的簡略提示(6:1-7).以利亞與以利沙故事中提及先知時
總以群體相稱.他們喫同一鍋裏的食物(4:38-41),而從這一章的記載,我們知道他們也住在一起.他們並不或不是全都過著獨居
生活(4:1 提及其中之一的寡婦).他們的確聚居在約但河下游地帶,而在許多歷史性期間─即從我們受惠於庫穆蘭 Qumran 社會
的死海古卷 Dead Sea Scrolls 開始,我們知道在約但河下游地帶已有修道院團體興盛.

以利沙本人雖然就像以利亞一樣,在我們的經文中,偶然也被冠以『先知』之名銜,卻不是他們的一分子.他們承認他的權威也重
視他的支持,但是他始終被稱為『神人』.這裏的經文說,先知門徒向他詢問有關新住所的事,且要求他一同去找尋.一直以來,他
的神權是用於摒除比較小的不幸事件上(如這故事是源於早期以色列的歷史資料,那麼當時的鐵是一種罕見而且特別有用的金
屬).

一個神人有了那麼多方面的能力,難怪他能豫測到的就不僅是亞蘭王的行軍計劃,連在私人房間裏最機密的談話他也知道了(12
節).他是以色列軍事情報最有價值的一份資產,值得遣兵去探尋他.按故事的記載,亞蘭人像是已經管轄了以色列北面的大部分,
因為多坍位於耶斯列山谷的南面,在以法蓮山地的北面山腳.

正如以利沙的僕人即將發現的,這位主人的軍事潛力並不限於情報範圍.以利沙祈求神藉異象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就
像他當日看見以利亞離去的情況一樣(2:12).他又祈求神使敵人的眼目昏迷,等到領他們進撒瑪利亞之後又開他們的眼目,能看
到他們的處境.即使以色列王也求問以利沙應該如何處置,以前先知門徒也這樣做(5 節);但以利沙吩咐以色列王不可擊殺這些
不是用刀用弓擄來的敵人,倒要為他們擺設飲食.這件事令我們想起(王上 20 章)結尾的先知故事,其中主要的不同是耶和華並無
意殺害這位亞蘭王.他的目的是阻止敵軍進犯,令他們不再侵犯以色列(23 節).

按理這章應在這一節之後結束.『此後』(24 節)一辭,若不是指一段長時間,便是代表兩個分開來的故事之間一個不太緊湊的連
結辭.它不理會(23 節)的內容,只談亞蘭的新侵略;現在且以便哈達之一的身分去談這個有關的國王.

類似驢頭和鴿子糞賣價的引用是寫故事者寫作的範圍,不是出自經濟歷史學家手筆─如果只因記錄不是為來保留這種商品的交
易.這記錄使我們在兵災與旱災出現時,對正常任務最冷酷的顛倒有所準備,即是母親殺戮自己生養的孩子(26 節及以下).這件
事令人毛骨悚然的程度比起所羅門的判斷(王上 3:16-28)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色列王對沙法兒子以利沙的敬意完全消失.

經文沒有顯示為甚麼以利沙要對這件事負責任.他對於以色列王指明災禍來自耶和華的說法(33 節)沒有提出異議.因此,這個未
經詳細解釋的情況,令我們想起早期的一次大饑荒期間亞哈到處找以利亞的事(王上 18 章),同樣地,經文也沒有記載王室對以利
沙豫言的反應(7:1).以利沙只答應在一日之間撒瑪利亞的物價交易回復正常─或跌到難以置信的低點.王的侍從因不相信這豫
言而受到應得的懲罰(7:2).

原已顯得變化多端的故事範圍再一次有了改變,擺在眼前的新事件把亞蘭國與痲瘋病連繫在一起(7:3-10).四個長大痲瘋的乞丐
決定去投靠亞蘭人的軍隊,不在城門那裏等候餓死.他們湊巧的踏進窮人的樂園,若是取去那裏的財物便可享用所得財富.他們從
混雜著內疚與驚懼的夢中驚醒,認為他們所作的不對,因為如果有了好消息不做聲,被發覺之後他們便會盡失所得.他們向王室報
信之後,便再聽不到他們的消息了.

我們可以假定亞蘭人是將耶和華的雷轟誤解為大軍車馬的聲音(7:4-6).他們幾乎探測到以利沙與他的僕人分別見到的異象.但
他們認為所聽到的大軍不是來自耶和華,卻當做是古代故事傳聞中的埃及人及赫人的軍隊.總之,他們作出意料中的反應,撇下一
切,只顧逃命.

我們再沒有聽到有關以利沙的事.但是對於懷疑豫言的人應受的懲罰則有詳細的表達(7:17-20).

敵人的眼目昏迷有何靈訓?
敵人的眼目昏迷有何靈訓?
可分二方面講:
1. 他們的心眼昏迷.亞蘭王及臣宰,並軍士的心眼,實昏迷已極,他們明知以利沙能知道王在臥房所說的話,且屢次在以色列王
面前破壞他們的計策.這樣有神大能的先知,豈能用大軍圍困,就可以捉拿呢?他們的軍兵雖多,却不知護衛先知的天軍更多,他們
的心眼實在太昏迷了.
2. 肉眼昏迷.亞蘭兵士,下到以利沙那裡,由以利沙的禱告,連他們的肉眼也昏迷了,竟跟以利沙到撒瑪利亞來,還不知道是到了
何處.正如所多瑪城民眾,圍住羅得的房屋時,天使就叫他們無論老少峎都昏迷,他們摸來摸去,總尋不著房門(創 19:11).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8
我們查考這段故事,所當注意的有三:
1. 敵軍突然來圍困,使我們留意這危險的世界,不知何時有禍患突然要來.
2. 有神的天軍特別圍護,表示敬畏主的人,必有主的使者,在四圍護知.
3. 先知的態度極其安然鎮靜,又寬容善待敵人,以善勝惡(6:22-23),是現在主內的真基督徒應有的精神.

以利沙是否向亞蘭軍隊撒謊以致犯罪?
以利沙是否向亞蘭軍隊撒謊以致犯罪?
若考慮當時由以利沙所著手策劃的佈局,嚴格來說,以利沙並沒有撒謊.亞蘭王便哈達派軍隊圍困以利沙所在的那城,以利沙便對
那些先頭部隊說,這不是那道,也不是那城,你們跟我去,我必領你們到所尋找的人那裡.在前一晚,以利沙的確還在多坍,而便哈
達的軍隊也是往多坍進發.不過,到了第二天,上述兩件事情都不正確了.為甚麼呢?原來以利沙已經出城迎接那些軍兵了.因此,
假如軍隊要捉拿以利沙,那麼,前往多坍的道路已不是他們正確的路途.於是,當以利沙說,這不是那道,也不是那城時,他正是報
告了正確的消息.那時候,以利沙的目的是走在他們的前面,下到撒瑪利亞.在那城市裡,軍兵便不再會眼目昏迷(即認不出以利
沙).因此,以利沙所說的後半段說話也是正確的.假如他們跟隨以利沙前撒瑪利亞,他們便會發覺以利沙在這城裡面.(20 節)顯
示以利沙如何應允了他向軍兵所作的承諾-他們在撒瑪利亞「看見」他們奉命要捉拿的先知.然而,亞蘭王所差派的軍兵非常不
幸,當他們進入撒瑪利亞後,便看見他們希望捉拿的人-以利沙-正受一大隊以色列軍兵保護著,而亞蘭兵自己,卻被重重包圍.

(6 章)描寫了耶和華神如何令亞蘭軍兵眼目昏迷,以致全部軍隊都潰敗了(他們的情況,正好像所多瑪人要衝入羅得的家中時,也
是眼目昏迷.創 19:11).然而,若我們認為以利沙撒謊,是不合理的.因為嚴格來說,以利沙說話裡的每一部份都是正確的.經文沒
有載他說,我不是你們正要找尋的人.以利沙只是對亞蘭軍兵說,他會引領他們進一個城,他們可以在那裡找到他們要尋找的人,
而以利沙就緊接在亞蘭軍兵之前進入撒瑪利亞城.

8:1-29

其後之事情如何發展?
其後之事情如何發展?
看到以色列人以非利士的土地成為避難所(2-3 節),可能會感到意想不到,這出現於許多聖經故事中.如果情形確是如此,這地方
可令我們記起多少世紀以來舊約故事怎樣獲得解釋.較為近代的歷史中有不少政治關係也確實在短期間有了改變.同樣的情形,
現在的以色列與非利士也不再是不共戴天的仇敵.總之本章裏所指的是一次饑荒,而且正如我們說的是『遭受風暴的任何港口』.

這故事的開頭部分令我們想起其他的故事,例如以利米勒和拿俄米從伯利恒越過約但河移居摩押(得 1:1-5),還有族長雅各往埃
及糴糧及終於移居埃及(創 42-47 章).以色列或巴勒斯坦都不是資源豐富的地區,中部的山區尤其磽瘠,一到不穩定的雨季,社會
經濟便容易出現波動.

基哈西的事也令我們驚奇.基哈西雖因貪婪向乃縵索酬而遭受重罰(5:19-27)卻仍然出現(或再次出現?)於畫面─在國王面前稱
頌以利沙的作為(4-5 節).事實上在這幾章中的各種事件可能不嚴格地按著時間表次序去報導,這故事開頭用的措辭與前面事件
並沒有關連.

但是,那婦人住了七年之後,房屋田地主權出了問題倒不太值得驚奇.我們只能假定這難民案是怎樣根據事實遞交宮廷.但是,正
當基哈西向王稟告有關以利沙所行的一切大事時,幸而那兒子獲救活的婦人來到現場.她有朋友在宮廷上,知名度自然立刻提高,
而她的案件也得了勝訴.無論王的慷慨是出於虛偽或只是隨口而出,他實際上關照部屬把屬於那婦人的東西都還給她─七年饑荒
蹂躪下的進益是很有限的.

以利沙的名聲在大馬色宮廷中頗為人所熟知.如果下一個事件的報導(7-15 節)確是跟在乃縵的病得以醫治(5 章)以及亞蘭軍在


大馬色陷於困境(6-7 章)之後,那是完全不足為奇的.但是,標準修訂本的譯文未能像希伯來原文一樣捕捉到那種驚奇,應該說
『神人老遠的趕來』.

出現於列王紀前面部分的兩個主題再次出現且交織在一起.一個是要以利亞回何烈山膏哈薛作亞蘭王(王上 19:15),另一個是故
意使用謊言以達到耶和華的目的(王上 22:22-23).當日對以利亞所囑咐的事現在加以執行了,但有兩處作了修改.以利沙已成為
神的發言人而不是他的主人.但是膏立國王的公開行為便含有私下和政治暗示的意義.至於耶和華的欺騙,不是由宮廷的先知組
織階層傳出,而是出自以利沙本身(10 節).

以利沙對哈薛作的殘酷知會,令人想起大衛臨終前對所羅門的吩咐(王上 2:1-9).那裏的重大指示並沒有明確說明.但是對於那
將會做的事我們卻是無可置疑的.我們很難肯定作者要我們怎樣去衡量這種行為.即使我們認為作者支持這種做法,身為基督徒
仍然能夠從新約聖經中找出控制性的道德律去做決定.但是舊約聖經談及民族生活,政治家與政治事件比新約多了很多.或者基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9
督徒應該記取的是,在那個環境中,墨守道德成規並不是美德.或者情況是否這樣就未能肯定.

總之,以利沙哭了並不是為了他對來求他醫病的病人提供錯誤的解答,而是為了他知道這個哈薛對以色列人將做的事(12 節).這
種對待孕婦和嬰孩的殘酷行為不僅發生於戰爭期間,也成為先知的批評主題(例如摩 1:13 的記載).哈薛的即時反應證實了以利
沙所說的話,他將神人說病得治療的好消息傳給便哈達,然後又在第二天用浸了水的被窩蒙住王的臉,令他『意外的』窒息而死
(14-15 節).

約蘭(16-24 節)與他兒子猶大王亞哈謝(25-29 節)的簡短記敘有許多相似之處.兩人都有暗利家族的特點.(王上 22 章)的開頭並


未提及約沙法與亞哈家聯婚的事,雖然與它類似的(代下 18:1)卻提及了.結果發生的邪惡試驗了神對大衛所承諾的力量(18-19
節).神的應許沒有落空,但是以東人背叛猶大,在約蘭統治下宣佈獨立,亞哈謝與亞哈的兒子約蘭聯合去對亞蘭王哈薛作戰,約蘭
受了傷.亞哈謝到耶斯列去探望他(29 節),他的過訪為下一章的著名事件安排了序幕.

9:1-37

耶戶在這裡作了甚麼?
耶戶在這裡作了甚麼?
以利亞在何烈山之使命的未完成部分(王上 19:16),現在由他的門徒承接;只是以利沙並不是親自成事.

本章開頭的一段記載(1-13 節)提出一個有意義的難題.令人費思索的是談以利沙的少年人所說的一段話(6-10 節),比以利沙要


他說的(3 節)或耶戶的報導(12 節)長了很多.現可從三個頗為不同的方向去觀察.
1. 聖經中有許多傳遞訊息的場面,事實上傳訊者傳遞的話會與所得的指示有點不同,乃是常有的事.這是技巧上的慣例,為的是
避免字句重複令人煩悶.把指示及傳遞時所有的細節一同綜合起來,因此便可能重新組織整段訊息.
2. 在許多情況之下,這種講述故事的方式避免令人有沉悶的感覺.但是就閱讀方法來說,它可能令人看不到經文中的其他可能
性.以利沙的簡潔與少年人的囉嗦可能是故作比較,而且可以用不同方法去解釋.許多上了年紀的人並不要求對年輕的一代作詳
盡的指示,讓他們在細節方面依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同樣的,許多缺乏經驗的年輕人樂意盡所能的去『改正』上司指示的『不足』,
而其實上司已經作了所需的囑咐.在我們的經文中有否相關的人物不受這種講故事式的傳統所影響的提示呢?
3. 另 一 個 可 能 是 原 有 較 簡 短 故 事 在 後 來 的 編 輯 手 裏 被 擴 大 了 (6-10 節 之 內 ), 他 的 目 的 是 使 內 容 與 像 ( 王 上 16:
11-13;21:21-24)等經文產生連繫.

至少我們能夠看到耶戶這個角色本身在這幾節經文中對他有了輕鬆及恰當的描述.當這『少年人』(4 節)到達總部,他稱呼耶戶
為將軍,耶戶謙卑地擋開(5 節)說他只是眾人中同等之一.但是當他對同僚談及內室所發生的事時,他們即時的熱心反應就不僅
是對他的謙厚致敬那種大歡呼了.

最後一點是關於開頭部分的『先知』銜頭.在前面已經說過這是後來的編者加進列王紀經文中的資料,且似乎是加了三次:第一次
在開頭提及先知以利沙(1 節);第二次在(4 節),『於是那少年先知往…去了.』;第三次亦即最後一次在(7 節),原文是『耶和華
眾僕人的血』,而附加的『我眾僕人先知的血』一句,反映了有關先知殉難的較後期傳統.

(14 節)第一個辭讀起來古怪,事實上在希伯來經文中找不到,用『然後』較用『於是』合適.耶戶的『背叛』就像行政人員常有
的做法:統管消息的發放.

(18-19,22 節)的重複問題及答案是譯者面對的一個更大的難題.向將軍問安(shalom,意為『平安』),是指到底他從前線帶來的
與北面鄰居的戰爭消息是喜訊或惡訊─那麼快去接近王的助手當然會令人心緒不寧的.但是問安也可能是指一般性的健康愉快
作簡單問候.耶戶對兩次的問候的答辭都十分魯莽無禮,他的命令的作用是在清理前路的阻礙,加強他的同伴對他權威的確定.

當我們知道耶戶與二王是在拿伯的田地上會面時,我們直覺地預計到後果將會怎樣.又當耶戶用以利亞的口吻說話,否認耶洗別
仍掌權期間會有平安或健康愉快的可能(22 節),那就難怪猶大王要逃跑了.耶戶真的引用以利亞的話告訴他的軍長(25 節),說這
話是出自耶和華.

來北方探望患病表親的猶大王亞哈謝(16 節),截至現在為止,只是以色列出事現場的一個觀眾.當他像約蘭一樣的轉身逃跑時,
即受到注意,但亦遭遇同樣的歹運.作者只在談及他的安葬之後,對他在耶路撒冷登基(29 節)作了不太有系統的介紹.

總之,本章的最後一段(30-37 節)是有關耶洗別的記載,對她的描述遍及(王上 16:31)以下的整個故事.她曾經膽敢威脅要殺害來


自提斯比的大人物(王上 19:1-2);而她現在的死也正如以利亞的豫言一樣(王上 21:23-24).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10
神曾委任耶戶滅亞哈的全家,
神曾委任耶戶滅亞哈的全家 , 為何後來又定他流人血的罪呢(
為何後來又定他流人血的罪呢( 何 1:4)?
毫無疑問,耶戶已徹底執行了神所委派他的使命(10:1-10, 18-27).耶戶以鐵腕手段對待拜偶像者,以嚴厲手段打擊國境內的巴
力崇拜,因此,耶戶得到神的贊許(10:30).亞哈及耶洗別曾殺害耶和華的幾百個祭司(18:4,13),於是,神委派耶戶執行審判,而
耶戶更徹底剷除以色列境內的那些殘害人靈魂的偶像崇拜.為這原故,神確立耶戶的王位,他之後四代的子孫也都安坐在王位上
(約哈斯,約阿斯,耶羅波安二世,撒迦利雅).

那麼,先知何西阿又是基於甚麼來宣佈神對於耶戶王朝的審判呢(何 1:4-5)?因為,當耶戶執行神所委派的任務,除滅亞哈家時,
他的動機不純正.雖然耶戶所做的都是依照著神的意思,但卻出於耶戶屬肉體的激情,並基於自己的益處而力求自保.耶戶的子孫
也顯露出同樣的動機(10:29,31;13:1-4,11; 14:25,23;10:24;2:6-16;4:1;5:5-13;6:1-8).

(何 1:4)所顯示的原則是,縱然為神工作,服從神的命令而行,但若犯了流人血的罪,而其流人血的動機是出於自己的意思,為求
保持自己的利益,那麼,這人仍須付起自己流人血的罪.假如動機誠懇,為要使神子民的信仰保持純正,保存神的真理,那又另當別
論.例子之一是先知以利亞,他在迦密山上與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比試而獲勝之後,將他們置諸死地.因此,耶戶在耶斯列殺人流
血的罪,到了第四代的撒迦利雅,被他的親信沙龍弒殺,自立作以色列王(15:10).

10:1-36

耶戶的表現為何?
耶戶的表現為何?
耶戶在這幾章裏是以冷酷又頗出色的政治家身分出現.這故事新穎而且直截了當,其中且帶著領袖實際生活中那種厚顏無恥的味
道.

他首先向以色列首都的當權人物提出挑戰,要他們在亞哈的眾子中選一個合宜坐王位的,而他們也可以為他們的主人家爭戰.他
們鑑於約蘭與亞哈謝二王的歹運,決定不另立國王,且毫無條件的向耶戶投誠.惟有在此情況之下,這時耶戶才向他們指示第一個
任務,即是將他們主人眾子的首級送上.就像人生的許多際遇一樣,他們不敢拒絕的提議現在成為他們逃避不了的陷阱.

一般眾民所受的對待沒有那麼殘酷,卻受到適當的處置.耶戶向他們公開承認他背叛自己的『主人』(10:9),宣布他們無罪.於是
這些如釋重負的眾民被邀對著有了亞哈印記的頭顱作陪審團.整個撒瑪利亞的當權人物被證實有罪,受到法律制裁.

聖經中,消滅以色列前領袖的七十子以取得政權的事件,與(士 9 章)所記的亞比米勒用類似手法去消滅基甸(或稱耶路巴力)的事
件相同.可能那個故事反映了耶戶篡位的事件.

耶戶消滅亞哈眾子的表親─亞哈謝的弟兄,做為帶血腥的『紅利』.他們到北方探望他們的親戚,給耶戶有機可乘.希伯來文的字
面意思是說他們來向王和太后的眾子問安.當然,這也可能只是為了向已死的兄弟約蘭致敬.但是耶戶可能懷疑他們對他們的王
室親屬的利益有更進一步的興趣.

夾在本章兩個主要故事之間的是一則重要的短報導,提及耶戶與約拿達的會面.我們對利甲族感到陌生,他們像許多聖經人物一
樣,在比較近代中有很好的組織.耶利米(耶 35 章)恭敬地以利甲族熱心遵行約拿達所訂下的原則的情況,與一般以色列人遺棄祖
宗傳統的情況作一比較.約拿達的名字是拿達 Nadab 與耶和華的結合,與高尚,慷慨,自願奉獻或超過某一程度的犧牲等字眼有連
繫.篡奪者耶戶顯然是冀望自己的熱心獲得這位熱心者的保證.

任何讀者讀了列王紀最後十六章都會奇怪為甚麼耶洗別的丈夫剛去世而無人哀悼,還要說他事奉巴力『冷淡』(18 節),卻沒有人
懷疑耶戶不誠實.但我們在這幾頁裏所讀到及研究過的卻是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我們不要忘記亞哈的家宰俄巴底亞是耶和華的
忠心僕人,而承繼王位的約蘭名字是從耶和華一辭組成.熱心事奉巴力的人會冀望在亞哈的政策中有好幾方面是依照他們自己的
意思去『改善』.耶戶所針對的正是這些熱心人.國家對於他們在事奉上的支持給了甚麼好處完全看不出來.對於耶戶專心一意的
心態倒是知道得多─不是指他對約蘭說及他母親的淫行(9:22)─祭禮中排除耶和華的僕人這件事,倒沒有引起太大的懷疑.

殘酷的流血收場(25 節)可能是出自猶大神人的手筆(王上 13:2),他看到伯特利邱壇的祭司被殺.總之,為了配合列王紀的原則,


即使耶戶為了補償亞哈家及拜巴力所用的頌辭也減弱了,只因為耶羅波安為耶和華建的邱壇仍發揮效用(29-31 節).以色列本身
就開始瓦解了(32-33 節).

對耶戶有何評價?
對耶戶有何評價?
(9-10 章)所描述的耶戶,似很曖昧不明.一方面,他按著「耶和華對以利亞所說的」話而行(10:17).另一方面,我們看見他似乎超
越了神的話所吩咐的,並利用這話去支持自己,殘暴地滅盡所有會違抗他的人.因此,縱然他成功地把巴力崇拜從以色列中清除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11
(28 節),但他卻沒有被描繪為一個可以學習的人物,而是一個為求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人.像許多進行革命的領袖一樣,他在
清除前人的罪惡上越了界線,又行出自己的惡來.他錯誤地應用先知的預言,也使他被歸類為無情的政客;他們為自己取得近乎先
知的權威,又訴諸神的旨意,使其所作所為顯為正當.

這在聖經故事裏只是含蓄地表達出來,但在耶戶統治的最後評核中,卻有明確的批判.對於他的成就,神親自認許了(30 節);祂應
許耶戶的王朝可延及第五代(他本身的朝代,加上其後四代的子孫)─遠遠短於(大衛模式的)永久的王朝,這永久的王朝曾有條件
地應許給耶羅波安(王上 11:39).我們要注意的是,先知何西阿談到耶戶王朝的終結時,指那是「耶戶家在耶斯列殺人流血」而應
得的懲罰(何 1:4).

此外,耶戶聲稱他「為耶和華…熱心」(16 節),卻又敬拜耶羅波安所造的兩個金牛犢(29,31 節).哈薛入侵之成功─描述為耶和華


縮減以色列的地界(32-33 節)─證明神不喜悅耶戶的統治.耶戶的事蹟又再證明了,神的委任和先知的膏立,並不保證受委派者
能活出神的呼召.

11:1-12:21

神在亞他利雅身上顯出甚麼?
神在亞他利雅身上顯出甚麼 ?
我們已知道亞他利雅是嫁了給猶大王約蘭的亞哈的女兒(王下 8:18,26).她要除滅大衛王朝的意圖,只可解釋為她自己有奪取王
位的野心.耶戶殺了她的兒子約蘭和許多成年的親屬,正好給她提供了所需要的機會.她自己的親屬中,必定有許多已在她企圖政
變時死去.總括來說,她是以一個殘忍而有謀算之婦人的形象,出現在故事中.

她的計劃若都成功,大衛的王朝早已結束了.(8:19)提醒我們,神是因著給予大衛的應許而對這王朝施恩憐憫,而在這故事中,我
們看見神正在施恩.然而,作者沒有以神的干預來講述大衛王朝如何得以保存;這事卻是因人的勇氣,忠誠和靈巧而得以成就.

約阿施有何改革?
約阿施有何改革?
暴行現在從以色列傳布到南方的猶大.耶路撒冷王室的部分重要成員已被耶戶消滅(10:12-14).亞他利雅意圖完成剿滅王室.標
準修訂本譯成『王室全部成員』,意思不準確.格雷 Gray 用『王室子孫』,不但意思準確,且較具吸引力.

她屠殺家庭的成員,而她自己亦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後果可能使耶戶對猶大王室的襲擊達到頂點.但她的目的是否相同?耶戶是決
心要消滅暗利之家及對巴力的敬拜,雖然崇拜巴力不是由這家族創始,但至少它容許百姓這樣行.(11 章)不明說亞他利雅的動
機,但它留下的蛛絲馬跡令人認為她的目的完全不同.

她的主要敵人是耶和華殿裏的大祭司耶何耶大和她的親戚約示巴(按代下 22:11 的記載,約示巴是耶何耶大之妻,資料是否可靠


就不得而知了).兩人的名字都帶著耶和華的字眼.亞他利雅被殺後,接著的是巴力廟被拆毀及巴力祭司被殺.我們或會認為暗利
王室的女兒實際上是在極盡所能的去保存王室的傳統.她可能深深地懷疑自己對下一個繼任者的影響力不及作為亞哈謝母親的
身分有效.

在本卷的作者看來,她不僅是個極差的統治者,甚至根本講不上是統治者的身分.雖說以色列王位可用強力奪取;在猶大,統治者
必須是大衛家的男丁.根據本章的記載,既不談她的就任,她在耶戶統治期間何時掌權,她何時埋葬,或由誰繼承她─只說約阿施
『登基』(21 節),但並非『代替她』任位.

約阿施開始登基的確定日期是耶戶第七年(12:1).他的悲慘死訊也以標準形式加以描述.但是,這一章的主要內容帶來了幾個難
題.有些事件與(代下 24 章)相當雷同的資料比較,是更清楚地集中在焦點上.

標準修訂本可能過分強調王在他的任期內做的事都是正確的,因為有耶何耶大指示他怎樣做(12:1).按歷代志作者的神學論點,
是不准他報導收場不好的王過著沒有過失的生活.這就難怪他的觀點是『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時候,約阿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
的事』(代下 24:2).這裏的希伯來文就沒有標準修訂英譯本那麼準確了.『因為』一辭若是代以『只要有』,英文讀者與希伯來
文讀者面對的問題便相同了,即是耶何耶大有智慧的影響力影響王的終生或直至他去世為止?這位祭司是他年輕時的老師,或是
終生的指導者及後盾?

君王與祭司制度在修葺及保養聖殿的財政措施上的確出現了緊張的局面.但要清楚指出爭執的範圍也不容易.(5,7 節)說祭司從
『所認識的人』收了錢,可能是指『秘密交易』的敲詐行為.但聖經中找不到這個字眼,而且雖然(代下 24 章)怪責利未人的話可
能反映出類似的解釋,但對這個少用的字也有十分不同的說法.在有關的言語中,亦可找到較配合經文的詞語,來翻譯這個字,如
『施主』,『評估人』或『財政』等.但一言以蔽之,還沒有一致的詮釋.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12
一個折衷辦法是在聖殿進口設一個櫃子,由值班祭司將一切奉到的銀子投在櫃裏,然後由王室書記官和大祭司數算後包起來供作
『教會及國家』之用(9-10 節),只是當歸給祭司的銀子則不為此例所限(16 節).我們都清楚知道這種折衷辦法.它像是一種預支
的書面決定,備受歡迎,而在實質上並沒有大改變.

許多解經家的主要問題是在約阿施的時代,這故事與現實狀況是否相符.有不少證據說明猶大王朝期間,聖殿方面的結構與財政
方面的責任都落在王身上.約阿施與他以前及以後的王一樣,感覺到可以自由用財物收買亞蘭王哈薛(17-19 節).

13:1-14:29

如何記述以色列
如何記述以色列與猶大諸王之事
以色列與猶大諸王之事?
與猶大諸王之事 ?
列王紀這幾章為有關以色列及猶大諸王的事提供簡短的註解雜錄,同時與以利沙話別.分別去記憶一些王相同的名字並不容易,
因為其中有關一些王的資料我們所知有限.

約哈斯一帆風順的承繼了他的殘暴父親耶戶為王(10:35; 13:1-9).他面對亞蘭人的進迫,因他效法耶羅波安反叛耶和華的罪行
(2-3,6 節).但是,與此同時(4-5 節)也談及因約哈斯求情,耶和華不降災─這種做法很像士師記的作風.有些解經者覺得奇怪的
是耶戶毀壞了巴力柱像之後,亞舍拉仍留在撒瑪利亞(10:26-27).而這行動是對抗巴力及其崇拜.像伯特利與但的神龕一樣,亞
舍拉是法所不容的,卻是崇拜耶和華的一部分.最近在猶大南面發現的碑銘對『耶和華與他的亞舍拉』這一點有清楚的說明.

從他兒子約阿施(同一個名字有兩種不同英文拼法)的記錄出現了幾件令人驚奇的小事.這裏似乎是一些數學上的問題
(13:10,1;14:1).我們所知道有關以色列這位約阿施的事是從有關其他人,以利沙(13:14-21)及猶大的亞瑪謝(14:8-14)等的報
導蒐集而來的.

以色列王對垂死的以利沙說了(13:14)以利沙看見以利亞昇天去的時候所說的話(2:12).我們不能肯定隨後的兩件象徵性行動
的意義.弓箭的射中是說明了,甚至是勝利的表徵.箭進入空中象徵了刺探得秘密.大人物臨終之前的遺言及行動,尤其含重大意
義.打地的這種象徵在經文中(18-19 節)解釋得更清楚;王因為擊打得不夠而受責.提及高蘭地山腳的亞弗令我們想起(王上
20:26-30),還有不提名的耶和華神人在以色列戰勝亞蘭所負的使命.這些都是世仇,他們之間的戰事也大多數發生於相同的幾個
城邑,路線和隘口;而亞蘭的統治者也幾乎常被稱為哈薛或便哈達.後期的猶大歷史學家很難對這些細節不感到混淆不清的.

離開以利沙之前不能不進一步談另一個奇蹟.就像他的主人被旋風接了去,沒有關於死亡的報導一樣,以利沙即使進入墳墓,他的
骸骨仍產生效力.有人認為以利沙的墳墓是後期朝聖路程中的主要地點,這些故事倒鼓勵了朝聖的意念.

猶大的亞瑪謝得到同樣的有限度認可(14:3-4),像他父親約阿施一樣(12:2-3);他也以遭遇橫禍收場(14:19-20)像他父親一樣
(12:20-21).但是大衛王朝並不因宮廷叛亂而產生問題.提及他遵守『摩西律法書』(14:3-4),語調不尋常,卻是有趣.書中暗示
如果他不是不夠審慎,便不致於被他留下來不殺的家人所殺.

以色列王約阿施對亞瑪謝索戰(9-10 節)的反應,是在外交場合中採用『寓言』或『比喻』的好例子.約坦的宣喻是聖經中最詳細
的例子(士 9:7-20).這件事已在(王上 4 章)談論所羅門的箴言時提及.保留這類智慧之言是許多較著重傳統的社會在教育方面的
重要部分.西方人士常喜歡應用或甚至製造『中國古代箴言』當開玩笑以談及任何情況.約阿施的軍事才能可以與他的口才媲美.

耶羅波安二世是約阿施的兒子,他作王長達四十一年,收回以色列東與北邊界之地,重整了國勢(14:23-29).這極為簡短的報導
令人驚奇,因為何西阿書與阿摩司書的第一章開頭幾句都把這些政績歸於他的任期.有些釋經家察覺到在(27 節)對阿摩司得默
示論以色列的歹運發出無聲的指責.但我們的作者只提及亞米太的兒子先知約拿的名字(25 節),而約拿在這裏的角色與約拿書
所扮演的截然不同.雖然我們即將在(18-20 章)看到有例外的情況證實此法則,一般來說,關於先知的書卷與列王紀的連繫很少.

15:1-16:20

猶大王與以色列的末路臨近
(15 章)所包括的年數比經文節數長.乍看起來像是主要記載又稱烏西雅的猶大王亞撒利雅.只是我們對他所知極有限.他正式統
治年期超過半個世紀的事實,使他的名字在記載鄰國以色列策立五王時提了五次.

至於這位王為甚麼有兩個名字就不得而知了.歷代志作者只用烏西雅,當然他的子孫也在此名下接續下去,以賽亞看見異象也在
烏西雅王崩那一年(賽 6:1).兩個字的拼法(不是字意)在希伯來文上較英文更為類似.亞撒利雅的意思是『耶和華所幫助的』;而
烏西雅是『神的力量』.作者在這兩個名字上都透露了一件帶諷刺意味的資料,說王長了大痲瘋,他的兒子約坦代他管理家事,治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13
理國民(5 節).

當然,(代下 26:1-23)有關於這位王更詳盡的記載,多少把他的統治來闡明『驕者必敗』的箴言.它報導的幾乎全是軍事上的勝利.
這故事的最後部分(代下 26:15)說『烏西雅的名聲傳到遠方,因為他得了非常的幫助,甚是強盛』.這說法就像是兩個名字的解釋.

最後一點要說的是在標準修訂本裏的『住在別的宮裏』(15:5)的說法不詳.希伯來文是指『獨立』或『自由』,像獲釋了的奴隸
或解開繩索的『野驢』(伯 39:5).這是否說明亞撒利雅的病令他獲自由不受公務所牽制?或是我們應該記得古代迦南的烏加
利 Ugarit 詩歌用『地上自由之居』作為地獄的委婉說法?事實上,從這一點看,我們或應將(詩 88:5)有同一個字的句子翻譯為『被
隨意丟在死人中的人一樣』.在那情形之下,這位王的『自由之居』可能是描繪他是處於活死人的狀態.

以色列的獨立自主日子接近尾聲時,她的政治局勢就越顯得不安定了.在烏西雅的後期開始,以色列經過了五王的統治,其中有三
位的統治年期不到三年.耶羅波安二世的兒子撒迦利雅的統治期只不過六個月.他的篡奪者沙龍自己只能掌握王權一個月便被米
拿現推翻了.

米拿現的意思是『安慰者』.有人會認為這種說法在那些看到他從得撒到他普亞地區的『鎮壓』行動上產生了一些反面批評(16
節).他用的方法包括野蠻行為,正如阿摩司冀望聽眾會放棄這種即使是用來對付異族人也嫌難以忍受的野蠻行為(摩 1:13),我
們的作者並沒有把報導誇大.是他認為他的幾句話就能令我們戰抖而產生激變?抑或他是那麼心無二念的只用持續性的標準罪狀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的那罪』(15:18)來標明米拿現,便認為滿足.

米拿現雖是殘酷橫蠻,也許正因為如此,他要向亞述王進貢鉅款以求堅定國位.他作王十年,便由兒子比加轄承繼,而比加轄在位
只有兩年,便被背叛他的將軍比加所殺,兩個名字很相同,只少一個字,令人感到混亂.他以刀劍奪取政權,二十年後自己也死於刀
劍之下,還在喪命之前被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奪去他的大部分土地(29 節).何細亞擊殺他篡了王位,成為最後一位以色列王.

烏西雅的兒子約坦作猶大王期間,幾乎沒有特別事情發生(15:32-38),但有以色列與亞蘭軍隊第一次聯盟進攻猶大(37 節).談及
他兒子亞哈斯的事情很多(16:1-20),(賽 7 章)提及大衛家使人厭煩.

以色列與亞蘭經過了好幾百年的交惡之後,現在聯手對付亞述的威脅.為了鞏固後陣,他們嘗試迫使猶大作後援,但都失敗了.他
們無法攻陷耶路撒冷.亞哈斯向亞述王求助,且上大馬色迎接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從他喪失南方土地的事(16:6)可以看他自己
的不利處境.而他則以金錢和宗教方式向亞述王酬謝(16:10-18).

17:1-41

以色列的末落為何
以色列的末落為何?
的末落為何 ?
以色列淪陷的長篇解釋及其重要性將列王紀中的散亂部分連繫起來.但是這個包裝並不是太容易處理,因為是重新打結,而且作
過好幾次補充.

這一章的開始部分,簡潔的重述以色列最後一位王何細亞在位九年的情況(1-6 節).這名字的發音,帶著『拯救者』的意思,有點
開玩笑性質,與先知何西阿的英文名拼法不同.這位王室拯救者不但喪失了他王國的心臟地帶,他的名字(正如民 13:8,16 清楚指
出)實際上是『約書亞』的另一寫法.不僅是因他冀望埃及人助他對抗他的統治者亞述人,也極具諷刺的成為與那位帶領以色列人
安居在他們新國土的第一位約書亞相似的人物.即使是亞述行動的簡短報導也重複了兩次(3-4 節),而第二次敘述且預用了猶大
的報導(18:9-12).是為了他的名字,或為了他的命運,抑或為了他嘗試去結束那對以色列與猶大均含有宗教意味的亞述統治,而
令我們的作者指他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2 節)?

接下的一段(7-23 節)從較為遙遠的角度去重溫以色列人的宗教歷史,解釋以色列國淪陷是因為百姓惹動神的怒氣.故事的敘述
大多數都是直截了當.申訴用的語言和方式與申命記及約書亞記所用的相同.耶羅波安最大的罪狀保留到故事進入最高峰時提出
(21 節及以下).

部分控訴摘用了耶利米的嚴厲辯論法.至少很可能是他在(15 節)所說隨從假神的罪狀時加上嘲諷.這諷辭有雙關語的成分,在希
伯來文的含意是『虛假』或『假神』,從字音和字面看都有點像『巴力』.這字真正的意思是『空洞』或『不實』,而不是『虛假』.
耶利米譏笑說巴力太卑微無能,根本不值得追隨(耶 2:5),他指出百姓犯了雙重錯誤的嚴酷描述恰當地表達了這譏諷(耶 2:13).

耶利米分析的另一面當然是指我們與所交接的人認同─在此情況之下,以色列就成為與巴力一樣的虛無.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14
即使有不少忠心執行任務的先知『僕人』(13,23 節),他們維護及解釋已往的優良傳統,且警告以色列人若不聽從勸戒的話會有
甚麼後果,所發生的一切事都成為過去.(18-19 節)論及猶大的說法是加插的.但我們應該記得這些後期的歷史學家,像事情發生
幾百年後負起教導責任的耶利米一樣,對於影響以色列的這些事件不是那樣的深感興趣.他們針對以色列的命運,作為一種警告,
但猶大卻沒有聽取這警告.在當時,猶大竟以為自己已經避過了歹運.

談過宗教的成因之後,我們的作者轉而談及宗教性的後果.而其中令猶大歷史學家感興趣的含意,與以色列百姓有關的事比較少,
而多與他們被趕出的以色列地北部有關.亞述人的政策是『分化與統治』.以色列人被趕到亞述國的偏遠地區安置,他們顯然地完
全被同化了.有關以色列『流失支派』的許多傳說中的唯一事實─他們確實消失了.

遠地的居民被遷移,安置在以色列人住過的地方.(24-41 節)經文的其中一個用意,是把耶和華宗教的變質歸咎於他們.這種在撒
瑪利亞鄰省出現的變質宗教形式也是後期猶大所厭棄的.這裏的評論並不十分一致,但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意見說明這些北方人到
底敬畏或不敬畏神.

這段主要經文(24-34 節)報導他們開始時不敬畏耶和華,等到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人(這事令我們聯想到王上 13 章來自猶大神


人被獅子咬死的另一件事)及被擄祭司指點他們怎樣敬畏耶和華之後,態度才有了改變.據知耶羅波安在伯特利與但所拜的是異
端,而在被擄的祭司中竟有人能夠改善這情況!他們聽了祭司的教訓之後,真的敬畏神(28,32-33 節),但又繼續事奉自己的神
(29-31 節).

(34-40 節)的記載認為這種詮釋絕對無稽.他們與十誡的立場一樣,堅持不能敬畏神又同時事奉其他的偶像.結束的一段經文企
圖作出他們敬畏神又事奉其他偶像的逃避式妥協,這種同時接受與敬畏神及其他偶像的妥協是不可能的.可悲的是激發教會間衝
突的似乎就是這一致性思想,而令聖經與普世神學思想緊繫在一起的正是一種虛構的妥協.

疏割比訥,
疏割比訥 ,匿甲,
匿甲 ,亞氏瑪是甚麼?
亞氏瑪是甚麼 ?
疏割比訥 Succoth Benoth 係偽神像之名,可能是叫瑪督 Marduk 和他的妻子西班尼 Zer Banit,亞述王撒縵以色 Shalmaneser(意敬
拜火者),遷巴比倫人至撒瑪利亞時,造疏割比訥以奉祭之.

匿甲 Nergal 係冥之神,為巴比倫人所奉邪神之一,或云火星.古他人造其像崇拜之,稱為陰府之主.人以為司瘟疫及戰爭者,其神像
為人面有翼之巨獅.

亞氏瑪 Ashima 係亞蘭人之女神,哈瑪人造其像以崇奉之.為亞述王撒縵以色,使此族僑居撒瑪利亞時所携來之偽神像.

匿哈,
匿哈 ,他珥他,
他珥他 , 亞拿米勒,
亞拿米勒 , 亞達米勒是甚麼?
亞達米勒是甚麼 ?
匿哈 Nibhaz 係神他的壇,為亞瓦人所拜二偽神之一.以色列人被擄後,亞瓦人與他族自亞述遷居撒瑪利亞時所携來者.

他珥他 Tartak 係亞蘭人女神,亞瓦人造其像崇拜之.為亞述王撒縵以色以此族移至撒瑪利亞時,亦携此偽神像同至.

亞拿米勒 Anammelech,此名與亞達米勒 Adrammelech 並記,係巴比倫偽神之名.其原名亞努,即君之意,米勒為亞述語,意亦君


也.西法瓦音人被亞述王撒珥根 Sargon(意太陽的王),遷至撒瑪利亞後,即崇拜此神,以己之子女擲於火中焚燒而獻祭之.

18:1-20:21

以賽亞如何說第二個預言?
以賽亞如何說第二個預言?
跟第一個預言不同的是,以賽亞的第二個預言是冗長的,並以詩歌形式寫成.以賽亞在開場白中向希西家保證神已聽見他的禱告
後,就分 3 部分來述說這預言.

第一部分(19:21-28)是論西拿基立的.他描述耶路撒冷的居民(「處女」)在西拿基立逃命時,都嗤笑他(21 節).先知責備西拿基
立褻瀆以色列的神,不單在他近期的言語中,更由於他把亞述得以大大擴展的功勞歸給自己(22-24 節).他沒有承認的真相是,亞
述征服列國,是由耶和華的授命(25-26 節).西拿基立的錯誤在於以為他自己,不是耶和華,控制世界大局的人.他聲稱有至高的
權力,又要求列國歸服他,就是僭奪了神的位置.現在,由於他的傲慢,耶和華要使他從來的路轉向(27-28 節).(賽 10:5-19)也有
許多與此相同的主題.

第二部分(19:29-31)是論到希西家.雖然耶路撒冷要忍受亞述圍攻的後果,但她隨即會復元.這是給希西家的一個「證據」(29
節),即一個可以令他清楚知道是出於神的手的東西.結束的那句話也出現在(賽 9:7)末.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15
第三部分(19:32-34)關乎西拿基立此次戰役的結果.這次圍城不會發展至一場猛烈攻擊.正常來說,亞述軍隊圍城後,會向目標
城邑猛攻.第一步,亞述人會築起攻城的斜路,使撞牆槌能撞向城牆,而正當他們建築這些斜路時,弓箭手會拿著盾牌發箭來提供
掩護.這就是(32 節)所提及的.亞述人不會這樣做,因為西拿基立會折返本國.神拯救耶路撒冷的最終原因不是由於西拿基立褻
瀆的話,也不是由於希西家的虔敬禱告,而是為了祂自己的榮耀,和祂應許大衛有永存的國度的話(34 節).

尼斯洛是甚麼?
尼斯洛是甚麼 ?
尼斯洛 Nisroch 是古時亞述人所崇拜的神,亞述王西拿基立曾在尼尼微此神廟中行禮叩拜時,為其子用刀所弑(19:36-37;賽
37:37-38).此名即或指日神,他處未有記載,無可詳考.

21:1-22:20

瑪拿西與約西亞之表現為何?
瑪拿西與約西亞之表現為何 ?
列王紀介紹猶大後期,即淪陷之前一百年間統治者之盛衰.接續那位『使他的兒子經火』(16:3)的亞哈斯之後的是『行耶和華眼
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希西家(18:3).事實上,用來衡量希西家的標準,不僅是大衛,他也得以向摩西看齊:『因
為他專靠耶和華,總不離開,謹守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誡命』(18:6).這種熱心讚揚的證據可以從(18:4)看到,即是他改變崇拜的
形式及地點,歷史學家與他一樣的對原有形式與地點深表痛恨.有趣的是這些改變之中包括了打碎以前摩西所造的銅蛇.(民
21:4-9)記載摩西怎樣受命製造一條治病的火蛇.只是,歲月遷移,火蛇實際上成為崇拜的對象,因此應與外來的宗教一樣遭受毀
滅.無可置疑的,由忠於摩西教訓及原則的王去摧毀『神聖』的遺蹟較為容易.(我們可能留意到,歷代志作者雖用代下 29-31 章去
談希西家的革新,這一點他卻絕口不提.)

希西家的兒子瑪拿西登基的時候年十二歲,他的統治較亞撒利雅又名烏西雅在位的年期更長,統治期為五十二年(21:1).只是他
的長壽及統治期間乏善可陳.歷史學家以憤怒的心情列出他在位時的罪行(21:2-7),使猶大步以色列後塵踏上悲慘的命運
(21:11-15).

從所列的名目表上我們可以看出瑪拿西的敗壞行為變本加厲.開始時是檢控他效法前人所行的可憎行為,回復迦南時代的所作所
為(2 節).這是他最遭受譴責的一點,因為這是故意破壞他父親的成就─他的做法不是漸進式或出於無知(3 節上).他的行為僅次
於以色列王亞哈(3 節下),前面已提及,說『從來沒有像亞哈的,因他自賣,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王上 21:25).罪行錄繼續
指責他在耶和華殿宇中和附近為巴力築壇(4-5 節),無視於殿宇中已立耶和華的名字而擅取所有權.他又把他的兒子當做活祭獻
上(6 節),學亞哈的做法.

而明顯地最壞的,他在殿內立亞舍拉雕像(7 節).姑無論亞舍拉是多麼重要,她是否被列為與耶和華同等?設立亞舍拉雕像比這神
祇在耶路撒冷某一處被信奉更可憎.十誡從一開始就禁止在『我之外』有別的神,這裏含有『強迫接受』之意.無論它的含意是甚
麼,都顯然是指在聖殿中耶和華之前不許有別的神像存在.這種宗教性的行為相當於家庭中男人在妻子之外另立妾.

雖然這事的細節(代下 33:1-10)也有記載,但是歷代志作者繼續報導瑪拿西要面對亞述的壓力,及他認罪歸向耶和華,而且作出
宗教性的改革.這一件事令許多學者認為作者把籠罩在列王紀中難以減退的灰暗調子刻意地誇張了.有關瑪拿西的記載,令他成
為在希西家之後與約西亞之前這些好王的襯托.他的兒子接續他作王的任期甚短(21:19),變本加厲的離棄神.

約西亞王的表現比希西家更勝一籌,成為列王紀的英雄人物.他不僅是『行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而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不
偏左右』.這句稱讚辭,按(申 17:14-20)的記載,是表示他在以色列與猶大諸王中是唯一遵守摩西律法書,可享年長日久之國位.

這不是意料之外的事.申命記的權威與它對約西亞所作的評價是無法分開的.一般都認為大祭司在聖殿中工作時所發現的文卷是
申命記,或至少是現有申命記的核心部分─如(12-26 章),或甚至(5-30 章).即說是從歷史觀點去讀,申命記與列王紀二書無疑都
在培養這種印象.希西家或可能是歷代志作者天空中的明星;但是列王紀裏的約西亞卻是申命記的理想君王.

就國家形勢來說,他在位所面對的緊張狀態與痛苦,在戶勒大被詢及有關遭受威脅時所作的反應可以清楚看到.這位女先知肯定
了猶大國的死刑,但宣布那心存正直的王必不至親眼看見災禍(22:15-20).

23:1-30

如何看約西亞與民立約及決定性戰役?
如何看約西亞與民立約及決定性戰役?
約西亞王得了女先知戶勒大的指示,說耶和華必照所讀的書上的話去做,便招聚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公開把所得的約書念給他
們聽(1-2 節).他站在柱旁的情形令我們想起亞她利雅篡位後約阿施王的就職禮(11:14),但當然也令我們記得約書亞所說石頭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16
可作見證的話(書 24:27),這塊石頭『聽見』上一次同樣關鍵性的全國大會報告.

描述約西亞嚴肅保證的一段文字,為申命記的精彩部分提供含意深遠的摘要.『他的誡命,法度,律例』令我們想起(申 12:1)所說
要謹守遵行的律例典章(雖然句法上有了修改,在前面的幾章已多次提及).這裏的『盡心盡性』也令人聯想到(申 6:4-6)的經文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而『這書上所記的約言』是指申命記
對十誡的說法(申 5:6-21).申命記將神在何烈山對以色列作口頭傳授(申 5:2-4)及寫在石頭上所立的約(申 9:9)以及他藉著摩西
傳達的律法與教訓加以劃分.第一句清楚的反映了大衛在本卷開始(王上 2:3)對所羅門的囑咐,也提醒我們很少聽到在他以後出
現的諸王有類似的關懷.

隨著約西亞的實際改革事件後的敘述(4-20 節),令這一論調更具積極性與明確性.有一個特別的例外是,我們在列王紀中所讀到
的每一個新祭禮在這裏又仔細列出;對每一個被整肅的錯誤革新都有報導.其中有一些還作了扼要的複述,例如(4-5,10-12,19
節.犯了罪的名字─亞哈斯與瑪拿西(12 節下),所羅門(13 節)與耶羅波安(15 節),便受到指責.約西亞為以色列與猶大四百年來
宗教上積聚的惡行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法.令人驚奇的一個例外是(16:10-18)所報導的亞哈斯改革,雖然這位君王是犯了罪的名
字之一.或者,這個屬於大馬色靈感所啟發的祭壇,並不是主要的歷史學家為這些書卷所預備的原有部分.

留下最大篇幅去改正耶羅波安在伯特利的錯誤行為(15-20 節)並不值得驚奇.我們的歷史學家將分裂的以色列全部歷史形容成
生氣盡失,且蓄意把猶大較為近期的錯誤事件歸咎於以色列引進的歪曲敗壞傳統.但是這高潮在所羅門受辱罵及指責之中達成
了,而所羅門的奢侈生活也加速了耶羅波安的反叛,還有耶洗別在撒瑪利亞助長腓尼基宗教傳播之前,所羅門已在耶路撒冷敬拜
西頓女神.提及書中的人物時,倒沒有人對王朝建立者大衛加以批評.書中除了敘述大衛帶約櫃進耶路撒冷一事之外,就沒有記載
其他的宗教改革.但是列王紀上下二卷對於所提及的諸王在宗教上的職責,大多給予負面的批評.

列王紀中對大部分保持表面緘默,卻引起歷史學家關注的問題,從逾越節這件事恰當及明確地顯示了(21-23 節).雖說逾越節是
被擄後期間猶太人一個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期,在約西亞以前絕少提及.事實上,聖經只提及第一次逾越節(那是離開埃及的時候
─出 12 章),第二次(離開西奈的時候─民 9 章)及後來以色列人在約書亞領導下越過約但進入應許地舉行的一次(書 5 章).我們
的作者認為這個慶典以後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寫在『兩者之間』的約西亞故事似乎像是在追溯以往之惡習而將其改正過來.但是字裏行間暗示,這件事實際上是為百姓將來的
宗教生活奠定基本條規.成功的歷史,像成功的喪禮一樣,不是為死了的人而是為活著的人安排的.祭司希勒家在(22-23 章)的
『背後』扮演了重要角色,雖不加以詳細描述,卻是重複提及,含意著將來猶大不再是由一個失勢的國王統治的國家,而是一個以
宗教著稱的省分,擁有一位令人矚目的大祭司.

約西亞自己的收場來得突然.他死於與埃及王法老之戰(29-30 節),使戶勒大神諭的後面部分無法實現(22:18-20);這一點經文
中不加解釋.實際上必須說明的是即使戶勒大的部分神諭實現了(猶大傾覆),它的實現方式也一樣令人驚奇.因為如果神的決定
是由瑪拿西所惹動(26-27 節),有人會期望約西亞逐一解開他自己及他祖先糾纏不清的邪惡,讓天秤傾向另一邊.

理想的公正政績與米吉多戰役令人沮喪的敗亡所形成的矛盾,在以後數百年中挑起宗教方面的推測.(代下 35:20-25)所作的擴
大敘述,增加了約西亞周圍的氣氛,且對於耶利米為他寫哀歌加以稱讚.這難題甚至提供原有的『刺激性』,產生(啟 16:16)所說
的哈米吉多頓(米吉多平原),善惡二軍的最後決定性之戰就在這裏進行.

日車是甚麼?
日車是甚麼?
日車 Chriots of the Sun,在猶大末葉,道德墮落之際,各種崇拜偶像之風傳入境內,敬奉天象亦在其中.日車與日馬即為人民所崇拜
者,相傳此為猶大某王所贈置於殿中.猶大王約西亞以此舉為直接違命,以火焚燒而毀滅之.

23:31-25:30

如何記載猶大的最後諸王
如何記載 猶大的最後諸王?
猶大的最後諸王?
列王紀的最後部分詳述約西亞死後二十二年,四王相繼登猶大王寶座的事.第一與第三位王約哈斯與約雅斤作王三個月後被廢,
前者為埃及尼哥所廢,且另立約雅敬,後者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廢,另立西底家.新立的二王均在位十一年.

從作者對希西家,瑪拿西和約西亞的廣泛描述及清楚的評價以至最後的幾章,我們所處理的報導似乎是直截了當.他們對於邦國
的消失感到滿不在乎是不可能的.或者他們相信約西亞受的致命打擊令猶大自己身受創傷,使她以後的行動只不過像是斬了首的
死屍上所產生的痙攣.約雅敬與西底家只是傀儡,強調這一切只屬虛幻不實.我們從聖經上其他記載可找到合適的心態(哀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17
1:1-3).

這些年間,小猶大就像現代許多更小邦國一樣,被捲進大國之間的混亂衝突中.事實上,一直以來的情形就是這樣,但現在,連偽裝
獨立的事也絕口不談.離耶路撒冷現場有更多更大的事件發生.長久以來的統治者亞述為巴比倫王國所擊敗.首都於公元前六一
二年淪陷,法老王於公元前六○九年驅軍北上,在米吉多遭受到約西亞抵擋,這一次進軍是企圖加強舊敵的餘民去反抗這新威脅.
這種藉著保持平衡使米所波大米敵人中立化的計劃失敗了,巴比倫於公元前六○五年在敘利亞的迦基米施擊敗埃及.猶大自動地
在他們控制之下,但是當法老佔據西南面的迦薩時,對巴比倫作背叛行動的企圖無法得逞(24:1).一直到公元前五九八年,尼布甲
尼撒王終於揮軍恢復了局勢(24:10-11).

列王紀最後的這一部分所真正關心的事,從這個記錄與另外兩段相若的聖經報導作比較時可以看到.耶利米書最後一章(52 章)
幾乎與(24:18-25:30)的記載完全相同.但是與(25:22-26)的記載不同,(耶 40-43 章)對此有更詳盡的解釋,(耶 52:28-30)對所
擄的民數與(24:14,16)的記載顯然有了出入.

歷代志作者的歷史結尾一章(代下 36 章)較為簡短(共廿三節),實際上提及先知耶利米(代下 36:12,21),而且從較為後期的觀點


去敘述.歷代志作者是將資料來源或縮短或者重寫,但在列王紀更詳盡的故事中標出那書的一些特殊標誌.對約哈斯的介紹並不
突出,只說他也『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23:32);而瑪拿西所犯的一切罪特別受到指責(24:3).列王紀且更詳盡的提及殿裏
的寶物被拿去(24:13;代下 36:10)及(25:13-17;代下 36:18-19).這一點的確令人驚奇,因為在崇拜的事上,特別是對耶路撒冷
聖殿的裝飾方面,正常來說,歷代志作者是更表關注的.

這兩方面的歷史雖然字眼的應用很不相同,卻都是以前瞻的態度結束.波斯的古列王在公元前五三九年推翻了巴比倫王國之後,
歷代志作者能對其古列宣言及應許在耶路撒冷建殿的事加以報導.列王紀的最後幾節(25:27-30)顯得相當神祕.這段經文報導巴
比倫新王(他稱呼自己為以未米羅達)使被擄的約雅斤獲得高位,作為他在公元前五六一年登基的特赦之恩.對被擄者來說,對將
來的期望有所警惕是聰明的做法.令人有點驚奇的是此書對一個被指責為效法父親行一切惡事的王(24:9)竟寄予厚望.總之,這
幾節經文是作者們的隱名『簽署』,他們也是被擄到巴比倫的人.他們宣稱自己是猶大人民(25:21 下),以別於留在猶大或被遷移
到埃及的敵對派(22-26 節).

約雅斤是何時開始作王的?(
約雅斤是何時開始作王的?(代下
?( 代下 36:9)
這裡說他是十八歲開始作王,但(代下 36:9)卻說他那時是八歲.「十八歲」確實是正確的變體,因為三個月以後他被放逐至巴比
倫時,他的后妃與他一同放逐(24:15),而且我們從巴比倫的文件得知他五年後有了五個兒子.最簡單的做法是借助一種希伯來文
抄本的旁註,和一個重要的七十士譯本抄本經文以及敘利亞文譯本之支持,認定是「十八(歲)」,而不是(代下 36:9)的「八歲」.
在這些權威的版本中「十八」的變體可能是一個校正,但卻是一個正確的校正.人所作的另一種聯想是:約雅斤八歲時,就是他父
親死前十年已與他的父親共擁王權,但這不是(代下 36:9)經文的正常意義.

以利沙預表耶穌
以利沙預表耶穌

按「以利沙」意即「神即拯救」,或「神是救恩的神」.以利沙生平足以表現出神的救恩,無愧為救恩的先知,作耶穌之預表.其預
表耶穌之點,略舉於下:
1. 各有相同的先導.以利沙與以利亞於以色列歷史中,恰成為一對,是成雙的.不但二人名字的音相近,而且意義也相關連.以利
亞即表現耶和華是神,以利沙則表現耶和華是拯救.二人的職務是相繼續的:以利亞預表施洗約翰,以利沙預表耶穌.雖然二人按
名義是師徒,按情分如父子.但按事工的關係說,以利亞却是以利沙的先導,預表在耶穌前面的開路先鋒施洗約翰.
2. 具有生命的能力.耶穌的工作是賜與生命的,我們跟從耶穌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從祂得著生命(屬靈的).若信徒未從祂得生
命,可謂毫無所得.以利沙既是耶穌的預表,他所作的事工,也事事都表現出生命能力來,下列幾件是特別明顯的:
a. 過約但河-死而復活的表現(2:14).
b. 治好惡劣的水,使人不死-再造新生命之表現(2:14).
c. 使谷中滿了水-得生命活水之表現(3:15-20).
d. 空器皿滿油-靈恩充滿之表現(4:1-7).
e. 使書念婦人兒子復活-賜生命之表現(4:18-31).
f. 除鍋中毒物-消除罪害之表現(4:39-41).
g. 治好乃縵痲瘋-罪惡得潔淨之表現(5:10-14).
h. 使沉水的斧頭漂起-能力復元之表現(6:1-7).
以利沙所行的每一件神蹟中,確實都含有復生的能力,而且此各種神蹟,與耶穌所行的大致相同.他的一生,實是表現出生命能力,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18
甚至死了以後,他的骸骨,仍然顯出此能力,能叫死人復活(13:20-21).
3. 為民間的救主.以利沙和以利亞,以利亞喜歡離去人群度超世的生活.以利沙乃是與人同居,共往來,持杖步行,柔和謙卑,誠
堪慰撫當時在痛苦中的百姓.這正是表現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為平民的救主,與貧窮困苦之人往來,深解他們的苦況.祂實在是萬人
的救主,平民的救主.祂固然喜愛到郊野或山上禱告,以度靈界的生活,但還是下了山,同門徒「站在一塊平地上」,與人平等,准許
眾人摸祂,和眾人密切相通,使祂的能力可以達到眾人身上.以利沙亦與門徒遊行民間,宣明律法,傳達神言,此實預表主耶穌在世
期間,同門徒週遊各地,作佈道救人的工夫.

總而言之,以利沙的平生,凡事都可代表耶穌,不但他的態度像耶穌,他所講的道像耶穌,所行的事亦多像耶穌.如苦水變甜,以少
量餅使百餘人吃飽,愛及仇敵,醫治痲瘋,使死人復活,樣樣都相同,連他的先導者亦相同,他實在是耶穌的好代表.

北國速亡之原因何在?
北國速亡之原因何在?
綜觀北國速亡之因有三:
1. 離棄真神,崇拜偶像(17:7-12)─歷代諸王無一敬拜真神,盡皆行神眼中看為惡者,屢犯耶羅波安所陷他們的罪裏;
2. 不肯聽先知的話(17:13,23)─起先有亞希雅,耶戶,繼有以利亞,以利沙,復有在耶羅波安二世時之何西阿,阿摩司等先知屢
施忠諫亦歸無效;
3. 君王昏庸無道─國中除耶羅波安一世,二世,耶戶等外餘皆為無能之君,只曉淫佚奢侈,不能建國圖強.

為何南國國祚能延長百餘年?
為何南國國祚能延長百餘年 ?
南國國祚延長有百餘年,其因有五:
1. 歷代皆有賢能之君興起;
2. 二十王中有八位是敬畏神的;
3. 有先知與祭司為宗教領袖,復有耶路撒冷為敬拜中樞,把人心聯結在一起;
4. 歷代只有大衛一朝,眾人矢志效忠王朝;
5. 神與大衛家立約,應許大衛永遠寶座.

南國最終也被滅之主因為何?
南國最終也被滅之主因為何 ?
南國國壽雖較北國為長,然最終也是被滅為結,主因有五:
1. 遠因─約沙法與亞哈結親,把北國拜偶像之惡風傳染國內;
2. 繼後瑪拿西,亞們行神極憎惡之事;
3. 又約西亞不聽先知之忠勸,在米吉多戰死,使國中痛失明君,影響至大;
4. 不夠專心及澈底之賢君如約阿施,亞瑪謝,烏西雅,約坦等皆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惜皆「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裏
獻祭焚香」;
5. 近因─約西亞之後再無賢君興起,末後數王皆悖逆無道,雖前有以賽亞,彌迦;現在先知西番亞,耶利米,哈巴谷等的警誡,但
終歸無用,甚至連耶利米錄下神的話也遭燒燬(耶 36:23),可見他們遭神滅絕,實是咎由自取.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19
列王紀上下之比較

列王紀上 列王紀下

1. 論王國之分裂 1. 論王國之衰亡

2. 以大衛王為始 2. 以巴比論王為束

3. 以所羅門王之榮為啟 3. 以約雅斤之辱為結

4. 以順服神蒙福為啟 4. 以悖逆神遭詛為末

5. 以聖殿建造為首 5. 以聖殿被焚為終

6. 論離棄神的過程 6. 論離棄神的結果

7. 諸王之起落 7. 諸王之失敗

8. 以利亞為主 8. 以利沙為主

9. 神的忍耐 9. 神的懲罰

圖析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20
以利亞與以利沙所行之神蹟

以利亞 以利沙(王下)
以利沙

1. 天不降雨(王上 17:1) 1. 分約但河(王下 2:14)

2. 油不短缺(王上 17:14) 2. 苦水變甜(王下 2:21)

3. 死人復活(王上 17:22-23) 3. 母熊撕童(王下 2:24)

4. 火從天降(王上 18:38) 4. 谷中有水(王下 3:20)

5. 天降大雨(王上 18:45) 5. 空皿滿油(王下 4:1-6)

6. 火從天降(王下 1:10) 6. 婦人懷孕(王下 4:16-17)

7. 火從天降(王下 1:12) 7. 小兒復活(王下 4:35)

8. 分約但河(王下 2:8) 8. 麵鍋消毒(王下 4:41)

9. 餵飽百人(王下 4:41)

10. 乃縵得治(王下 5:10)

11. 咒基哈西(王下 5:27)

12. 鐵斧浮水(王下 6:6)

13. 開人眼目(王下 6:17)

14. 閉人眼目(王下 6:18)

15. 復人眼目(王下 6:19)

16. 死人復活(王下 13:21)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21
母熊撕裂童子
(王下 2:23-24)

※ 伯特利:係雅各起名為神殿的意思,後來耶羅波安王以牛犢代替神而獻祭的地方(創 28:19;王上 12:25-33).


※ 四十二個童子:指少年人約 12-16 歲.假先知的門徒或當地的兒童,藐視,恥笑,侮辱先知(23).可能假先知或拜慣偶像的父母思
想,言行影響了童子的舉動.
※ 先知以利沙:時代的領導者,與生俱來雖沒有外表之俊美,神卻賦予神聖的權威,能力,得以代神施行慈愛和公義.
※ 母熊:神看著所造的動物,各從其類是好的,母熊也成為神施行審判降罰的工具.

1. 當尊敬神的受膏者-先知
a. 信神先知的必得亨通(代下 20:20).
b. 先知領導選民,選民必得保存(何 12:13).
c. 不可藐視先知的講論(帖前 5:20;太 23:1-2).
d. 要敬重,順服領導者(提前 5:17;帖前 5:12-14).
△ 效法大衛的態度(撒上 24:4-7;26:8-12).
△ 以神降罰可拉黨為警戒(民 16:1-3,28,31-35).
e. 不可以外貌待人(箴 17:5;雅 2:1;林前 1:26-31).

2. 當謹慎自己的言語(詩 39:1)
a. 完全人要在言語上無過失(雅 3:2-12).
b. 生死在舌頭的權下(箴 18:21).
c. 審判憑你的話定為「義」或「罪」(太 12:36-37).
d. 不可批評,論斷人(太 7:1-5;羅 2:1-6).
e. 凡事要說造就人的好話(弗 5:3-4;4:29).
△ 話說得合其時何等甘美(箴 15:23,28;25:11).

3. 當重視,教養下一代(太 18:10)
a. 兒女是神所賜的產業(詩 127:3).
b. 領導,教育,培養是父母的責任(箴 22:6).
c. 管教兒女救其靈魂(箴 23:13-14;19:18).
d. 重視宗教教育
1) 教育下一代敬畏神,尊重人,有責任的榮耀感.塑造自己存心誠實和慈愛,建立言行上的好品德(箴 3:1-9;31:2-9).
2) 培養下一代為教會的後繼者,將來成為教會的柱石(提後 1:5).
3) 家 長 , 教 員 , 年 長 者 多 與 他 們接 觸 , 溝 通 , 瞭 解 其 需 要 解 決其 困 難 , 得 按 時 分 糧 隨 時 輔導 帶 領 之 , 使 其 走 上 信 仰 正途 ( 約
10:2-5,11-16).
4) 養成子女人人有聖經,天天讀經的好習慣(約 5:39;提後 3:15-17;徒 17:11).

結論:教會要發展不可輕視領導者,應接納,順服,與他們合作同工(約叁 7-8).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22
谷中滿處挖溝
(王下 3:4-20)

1. 途中遇難(10)
a. 隨己意而行(4-8;羅 1:28;詩 14:1-3;32:10).
b. 患難中埋怨神(9-10).

2. 患難中當如何
a. 謙卑尋求神(11-13;詩 18:6;賽 55:6).
b. 謙卑領受責備(13-14;賽 57:15;55:7).
c. 謙卑順服(15-16;哀 3:40-42;徒 1:14;腓 4:6-7).

3. 蒙恩
a. 得水(17,20;箴 1:23;約 7:37-39;詩 84:6).
b. 勝仇敵(18;弗 3:16;詩 84:7;60:12).

以利沙治苦水
(王下 2:19-22)

1. 耶利哥城
a. 地勢美好,水惡劣,土產不熟而落(19).

2. 治苦水的方法
a. 備新瓶裝鹽(20).
b. 將鹽倒在水源(21).

3. 結果
a. 不再使人死亡,能生產(21).

△ 屬靈的教訓

1. 耶利哥是罪惡城(書 6:1,17-18,26;王上 16:34)


※ 現在的世界(太 13:38;賽 40:15;啟 17:2).
※ 外表好看,內心充滿苦惱(詩 90:10;太 23:27-28).
※ (彌 7:2-4;啟 3:1-2;提後 3:5)

2. 沒苦惱的方法
a. 自覺甚苦(羅 7:24;路 18:13).
b. 要作新人(結 36:26-27;太 5:3;弗 4:21-24).
c. 心內充滿主道(太 5:13;西 4:6;3:16;可 9:50).
d. 由心改變(羅 12:2;箴 4:13;太 12:34-35).

3. 結果
a. 苦變甜(結 47:9;太 11:28-29).
b. 有生命能結果(加 5:22-23;啟 22:2).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23
書念婦人的優點
(王下 4:8)

1. 接待客人(8-10)
a. 用愛心接待(來 13:1-2).
b. 必得報賞(太 10:40-42).

2. 知足的心(12-13)
a. 凡事知足(提前 6:6-8).
b. 學習知足(腓 4:11).

3. 守安息日(22-23)
a. 當看重(賽 58:13).
b. 必蒙福(賽 56:2).

4. 凡事感謝(23,26)
a. 以口感謝(來 13:15).
b. 凡事謝恩(帖前 5:18).

5. 聽先知的話(1-2)
a. 聽從勸勉(箴 1:30).
b. 遵行神的話(耶 11:4).

書念的婦人
(王下 4:8-37)

1. 有愛心
a. 接待先知(8,11).
b. 呂底亞(徒 16:14-15).
c. 亞伯拉罕(來 13:1-2).
◎ 報賞(太 10:40-42)

2. 尊重丈夫
a. 徵求同意(9-10).
b. 撒拉(彼前 3:3-6).
c. 瓦實提(斯 1:10-12,16-17,20).
◎ 本分(弗 5:33)

3. 能知足
a. 無所求(13).
b. 知足的定義(來 13:5).
c. 最充實(傳 5:10).
d. 常樂(腓 4:10-11).
◎ 不求而得(17)

4. 有信心
a. 心靜(20-23).不懼(詩 46:1-3).不疑(可 11:24).
b. 懇切(29-30).借餅(路 11:8).迦南婦人(太 15:22-28).

結論(提前 6:17-19)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24
乃縵家中的小女子
(王下 5:2-3)

1. 她尊敬自己的主人(3)
a. 僕人應尊敬主人(瑪 1:6).
b. 保羅也說僕人要尊敬主人(西 3:22).

2. 她勇敢作見證(3)
a. 我們是為神作見證的人(徒 1:8).
b. 當像彼得他們的勇敢(徒 4:17-20).

3. 她深信神必能醫治她的主人(3)
a. 只要憑著信心求(雅 1:6).
b. 只要信就必得著(太 21:22).

4. 她得主人的信任(4)
a. 她在主人家中得主人的稱讚,正如約瑟(創 39:2-6).
b. 保羅也勉勵提摩太(提前 4:12).

各盡其職引人歸主
(王下 5:1-17)

1. 少女的見證
a. 忠心,勇敢,信心,愛心(3).
b. 憑愛心作事(林前 16:14;耶 29:7;提前 2:1-3).

2. 乃縵的妻子
a. 重視見證,鼓勵丈夫(3).
b. 看顧家裡人(提前 5:8;帖前 5:20;彼前 3:1-2).

3. 先知的指示
a. 及時處理,指示醫治的方法(8-10).
b. 及時作工,傳得全備(約 9:4;提後 4:2;西 1:25,28).

4. 僕人的善勸(13)
△ 話合其時(箴 15:23;弗 4:29;提後 2:24-26).

5. 乃縵順服,得醫治,相信真神(14-17).
△ 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 16:16).

結論:按照所得的恩賜(彼前 4:10-11)各盡其職(弗 4:11-12;羅 12:6-11),同心合意(腓 1:5,27)興旺福音引人歸主.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25
報喜信的四癩者
(王下 6:24-7:17)

1. 同病相憐-彼此接納(7:3)
a. 癩者不潔淨要獨居營外,與家人分居(利 13:45-46)-肉體難過,內心孤寂,彼此了解,互相體貼,相聚一起.
b. 世上無完全人,各有長短處.是否能接納別人的缺點和軟弱(太 7:3;羅 14:1;15:7).

2. 不敢孤行-彼此商議(7:1-4)
a. 四個人面臨生死關頭,不敢一人孤行,藉彼此商議以集思廣益,然後再採取行動-謹慎(弗 5:15).
b. 謀士眾多,所謀乃成(箴 15:22).

3. 同心同行-彼此默契(7:5-7)
a. 四人同心選擇黃昏一道出發,發現敵人只顧逃命,撇下帳棚,驢.
b. 同心方能同行(摩 3:3)-在家庭裡,教會中,社會上,是否與人相敬相愛而和睦相處?

4. 有福同享-彼此受惠(7:8)
a. 四人同甘同苦,行動一致,精神可嘉.
b. 主裡一體,各作肢體,當有苦同當,有福共享(林前 12:26-27).

5. 自覺使命-彼此儆醒(7:9)
a. 四人自覺使命,向城裡報好信息,解除大飢荒,救許多人命,功勞不小.
b. 我們本是罪人如四癩者,既蒙主愛得飽享靈食靈飲,理當顧念心靈飢渴的世人(摩 8:11-12),及早傳福音救世人(可 16:15-16),否
則怎能逃罪(林前 9:16-17).

結論:末日已近,要儆醒自守,切實相愛,彼此服事(彼前 4:7-11).

無道人君-
無道人君 -約蘭(
約蘭( 猶大王)
猶大王 )
(王下 8:16-17;代下 21:3)

1. 善王的兒子為何無道
a. 娶惡妻(王下 8:18).
b. 離棄真神(代下 21:10).
c. 殺害眾兄弟及首領(代下 21:4).
d. 准許百姓拜偶像,行邪淫(代下 21:11).
e. 不理會先知之勸告(代下 21:12-15).

2. 結果如何
a. 以東人,立拿人背叛(代下 21:8-10).
b. 非利士人,亞拉伯人來攻(代下 21:16-17).
c. 患腸病二年而死(代下 21:18-19).
d. 無人思慕他(代下 21:19-20).
e. 惡妻滅王室(王下 11:1-3;代下 22:3-5).

3. 教訓
a. 不可與惡人相交(林後 6:14-15;箴 18:24;代下 19:2;提後 2:22;林前 15:33).
b. 弟兄和睦相處(詩 133:1;箴 17:17).
c. 聽從神(代下 20:20;詩 119:115;箴 29:1;4:13).
d. 要忌邪(出 20:5;約 5:21;彼前 1:16).
e. 教訓兒女(箴 22:6;賽 54:13).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26
四癩者報好信息
(王下 7:3-16)

1. 有好消息
a. 四個痲瘋者發見敵人已經逃走(王下 7:3-5).
b. 城外留下許多財物(6-7).

教訓.我們是靈性的痲瘋者-罪人,活在世間沒有盼望,但現在卻已發見好的信息,就是
a. 主已打勝仇敵(約 12:31-32;西 2:15).
b. 帶來豐盛的恩典-真理,聖靈(弗 1:3;約 6:34-35;啟 22:17).

2. 四癩者不去報告的原因
a. 只顧自己吃喝(8).
b. 為自己收藏財物(8).

教訓.已經蒙主恩的人,為何不去傳揚主救人的好信息?
a. 看重吃喝(腓 3:19;路 21:34).
b. 貪愛世物(提後 4:10;太 6:24).

3. 明知有罪
a. 城內正在飢荒待死(王下 6:26-29).
b. 知有好信息却不報,一到天亮,必被王追究責任(9).

教訓
a. 全世界都在惡者的手下待亡(約壹 5:19).
b. 我們若不傳主救人的信息,主再來時必有大罪(結 33:7-9;林前 9:15;太 25:14-30).

4. 立刻去報
a. 四癩者後來自覺責任,立刻去報(10).
b. 城內的人因而得生(16).

教訓
a. 當自覺責任及時去宣揚主恩(羅 1:14-15;約 9:4;彼前 2:9).
b. 使萬民因信主而得救(徒 4:12;羅 10:13-15;1:16).
△ 當效法四癩者的精神急速去傳揚最好的信息(可 16:15-16).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27
約蘭王
(王下 8:16-24;代下 21:1-20)

1. 約蘭王的生平(代下 21:1-3,5)

2. 失敗的原因
a. 殺了他的眾兄弟(代下 21:4).
b. 娶外邦女子為妻(代下 21:6).
c. 離棄耶和華真神(代下 21:10).
d. 在諸山上建偶像(代下 21:11).
e. 誘惑百姓行邪淫(代下 21:11).
f. 不聽先知的警告(代下 21:12-15).

3. 結果
a. 神激動敵人攻擊他(代下 21:16).
b. 擄掠王宮裡的財貨,妻子,兒女(代下 21:17).
c. 留下最小的兒子約哈斯在家(代下 21:17).
d. 患重病腸子墜落而死(代下 21:18-19).
e. 死後無人思慕與懷念(代下 21:20).

4. 教訓
a. 基督徒不可殺人(太 5:21;約壹 3:15;詩 139:13-16).
b. 不可嫁娶外邦(申 7:3-4;林後 6:14;尼 13:24-25).
c. 不可離棄神(來 6:4-8;耶 17:5).
d. 不可拜偶像(出 20:3-5;弗 5:5).
e. 當禁淫亂的事(出 20:14;林前 6:9-10;啟 21:8;雅 4:4-5).
f. 當順從先知的話(來 13:17;林前 10:11).

古聖徒的遺命
(王下 20:1)

1. 雅各的遺命(創 47:29)
a. 埃及:文化,享受好,但精神上受苦(彼後 2:6-7).
b. 迦南:應許之地,有救主,救恩在此(約 4:22).
c. 遺命的影響(創 50:25-26;來 11:24-26;羅 1:16).

2. 摩西的遺命(申 31:5-8)
a. 剛強壯膽.
△ 十探子的失敗(喪膽).我們當靠主勇敢(來 10:32-39).
b. 神必同在(申 31:6).
△ 神同在,難事必解決(太 28:20;約 14:16-18;約壹 3:24).

3. 約書亞的遺命(書 23:5-8,12-13)
a. 趕出外邦,得地為業(書 23:5).
△ 當順著聖靈而行(加 5:16-25).
b. 遵守神命令(書 23:6;約 14:15,21).
△ 遵守神誡命,彼此相愛(約壹 2-3;箴 3:1-2).
c. 不可隨從外邦人(書 23:7,12).
△ 拜偶像,聯婚都不可(林後 6:14-16).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28
國家的至寶以利沙
(王下 13:14)

1. 以利沙蒙召的經過
a. 他原是一個忙碌的富農(王上 19:19).
b. 他相信先知的呼召是出於真神,立刻接受神的召命(王上 19:20).
c. 他尊重神的旨意,過於父母的旨意-不先與父母商議(王上 19:20).
d. 他決心放棄世事,獻身事神-燒掉套牛的器具(王上 19:21).
e. 他以能蒙召作主工為喜樂和榮耀-宰牛請客(王上 19:21).

2. 他做了大工
a. 屢次救國民脫離敵人之手(王下 3:10,17,22-23,6-10; 7:1-7).
b. 治好耶利哥城的水(王下 2:19-22).
c. 叫乃縵元帥的大痲瘋得潔淨(王下 5:8-14).
d. 為書念婦人求得一個兒子(王下 4:16-17).
e. 叫死人復活(王下 4:32-37).
f. 教導王和百姓(王下 6:21-23;7:1-2).

3. 得大能力的因由
a. 徹底的獻身(王上 19:19-21).
b. 殷勤的學習(王上 19:21;王下 2:1-2,4,6).
c. 謙卑的服事(王上 19:21;王下 3:11).
d. 為神立大志(王下 2:9).
e. 聖潔(王下 4:9,27).
f. 不貪愛財利(王下 5:15-16).
g. 肯吃苦(王下 6:1-2).
h. 作神的密友(王下 4:27;6:12).

4. 教訓
△ 欲得神的重用,須效法以利沙的佳範:
a. 要專心(徒 6:4).
b. 要殷勤(羅 12:11).
c. 要謙卑(太 20:28).
d. 立大志(士 5:15).
e. 須聖潔(彼前 1:15-16).
f. 不貪財(徒 20:33).
g. 肯吃苦(林後 11:23).
h. 多祈禱(路 6:12).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29
以色列亡國的鑑戒
以色列亡國的鑑戒
(王下 17:7-18)

1. 因拜偶像得罪神(7,9-10)
a. 拜偶像是違背神誡命(出 20:4-6).
b. 任何形像都不可拜(利 26:1).
c. 拜偶像神必刑罰(出 20:5;王上 21:21-26).
△ 無形的偶像(金錢,名利)也不可拜(太 6:24;哈 1:11).

2. 因效法外邦人的惡行(8,11)
a. 效法外邦人是違背神的吩咐(利 18:3).
b. 外邦人的行為不可效法(利 18:30;20:23-24).
c. 當脫舊更新(弗 4:17-24).
△ 不再放縱私慾(帖前 4:5).

3. 因不聽神與先知的勸戒(12-14)
a. 先知是神的代言者(耶 1:4-10).
b. 聽從先知才能亨通(代下 20:20).
c. 不聽先知必受刑罰(王下 7:19;尼 9:30).
△ 不可藐視先知的講論(帖前 5:20).

4. 因厭棄神的律法誡命(15-16)
a. 誡命是神寫的(出 31:18;32:15-16).
b. 守律法,誡命的必亨通(王上 2:2).
c. 不守誡命的被神棄絕(利 20:22).
△ 要遵守愛慕神的話(詩 119:60-64;耶 15:16;彼前 2:1-2).

5. 使兒女經火,行占卜邪術(17)
a. 神令不可使兒女經火(利 18:21),不可用法術(利 19:26).
b. 行此事的要治死,剪除(利 20:1-6).
c. 不可再隨從外邦惡俗(申 18:9-14).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30
故事喻解

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 19:10)

有一個做父親的,他的兒子被政府徵赴當兵,且被派到前方去打仗.做父親為愛子無所不至之心所驅遣,到前方去探問他的消息.
在營部裡值日的軍官對他說,恐怕你的兒子已經死了,因為點名的時候,沒有你兒子的應聲.如此的回答,自不能滿足這作父親的
心.於是他親自踏上戰場,把一個一個戰死的兵或打傷的兵翻過來,並詳細察看他的面.天黑了,他還不肯離開,手裡拿著一個燈
籠,仍在那裡尋找.夜深了,天忽起了一陣狂風,把他的燈火吹滅,但他仍不肯離開,就站著呼叫他兒子的名:約翰啊,你父親正在呼
叫你.在那冷靜的夜裡,他所能得著的回答,不過是一些微弱唉哼的聲音,從垂死的傷兵口中說出:巴不得那呼叫的,是我的父親,
巴不得我就是約翰.做父親的繼續呼叫,聲音更悲慘,聲浪亦更高.過了很久,從遠處來了一個回答:父親阿,我在這裡.做父親的立
即背他到營部裡,並看護他,直到他恢復了健康.

在今日人生的戰場上,有一位比父親更慈愛的,正在尋找我們,那就是主耶穌基督.祂尋找拯救我們被罪及魔鬼打傷的失喪人.

時不再來
「現今是悅納的時候,今日是得救的日子」(林後 6:2)

有一班人正在討論斬取木材為手杖,以何時斬下的為最宜.一人說,春天最宜,因春天樹的汁漿最滿足,若於此時斬下,必堅固而柔
軟.又一人說,沒有一個時候,比夏天更好,因夏天樹的形狀已成,不再變更.又一人說,秋天最好,因秋天乃最成熟的時期,那時斬
下的木,乃最完全.他們討論愈久,各人的成見愈固執.最後他們見到一位有經驗的種樹者經過時,便向他請教要聽取他的意見:何
時斬木材為手杖最宜?種樹者的回答說:諸位朋友,你見到的時候,就要斬下,只怕你再來的時候,它已被人斬去了.

現今是與神和好的時候.今日就要請祂來,管理你的一生.

太遲了
「為此,凡虔誠人,都當趁你可尋找的時候禱告你」(詩 32:6)

某晨,有一個人氣喘喘的跑進郊外火車分站的站長室裡說,上午八時零一分的火車是幾時開的?站長說,是八時零一分開的.說時
帶著何用多問的語氣!

那人說,我的錶才七時五十九分,城內的大鐘樓,才七時五十七分,你的車站,竟已八時零四分了,我到底應要照著那一個鐘來行
呢?

站長說,你喜歡照那一個鐘行,就照那一個鐘行.但你不能搭八時零一分的火車行,因那一班火車已經開行了.

很多人想他們可以照著他們自己的時間來尋找神.要知道只有神的時間,是唯一準確的時間.神的時間是現在.再過,恐便趕不上
了.

神不能數算嗎?
神不能數算嗎 ?
「神豈不鑒察這事麼?因為祂曉得人心裡的隱秘」(詩 44:21)

有小兄妹兩人,同扛一個餅籃去見他們的婆婆.中途,兩小子起了好奇心,要看看籃裡面的餅究竟是個甚麼樣子的.他們就把籃的
蓋子挪開,看見餅的樣子也好看,也好吃,就拿點餅屑嘗一嘗,果然好吃得很,食慾的心禁不住了.他們就把餅一五一十的數過幾
回,心裡說,拿一個不要緊,沒有人會知道的.正在準備實行竊取的時候,小妹忽注視他哥哥的面上說,難道神不會數過嗎?經此一
問,竊餅的事,便立即冰消瓦解.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31
房內的祕密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 15:10)

波斯國有一個牧人,因對於國王的忠誠,被國王提拔,末了竟作了宰相.他的同僚們都妒忌他,就祕密召開會議,想法要叫他下台.
會議的結果,就派幾個代表去見國王,向國王爽直的說,王阿,這是一件最不公平的事.他(宰相)本是一位牧人,農人,出身微賤,向
無豎功,一旦被選為宰相,位高於我們,權又大於我們…願王重新考慮.國王回答說,他忠直無比,我十分信任他.但你們若能指出
他的錯誤,那時我才聽你們的話重新考慮.你們只管觀察他,並且可隨時自由的報告.

觀察了許多,他們發現宰相家裡有一特設的房間,那房門是常常緊閉的,並宣告沒有任何人可進入.一星期一次,他自己必獨自一
人進那房內,把自己關在裡面,經過相當的時間,才獨自出來,再把房門緊閉.他們想宰相必定在裡面,作不當作的事,或是私吞公
款將國家的財寶藏在那房中,一星期進去一次,獨自賞玩.於是他們進去見國王,將此事說給王知.

王說,好,你們可去將房門拆開,搜索房中的祕密,看看他在裡面,到底作的是甚麼.他們奉王的命令,前往宰相家裡,拆開那特別房
的門,要看看裡面有何祕密.原來裡面,空空如也,甚麼也沒有,只有一雙破鞋,一件破衫.他們都覺得十分奇怪,不知這是甚麼意
思.不得已便據實報告國王.

王召宰相來,問他何以特設一間房,專貯一雙破鞋,一件破衫,又自己一星期進去一次,賞玩這些破東西呢?

宰相回答說,王阿,那一雙破鞋,和那一件破衫,是我作牧人,作農夫時穿的.我每星期獨自詳細的將它看過一遍,免得我忘記了,我
出身是寒微的,我一點也不配得王今日所給我的尊榮.

這一個故事是教我們防止驕傲.我們要記得我們未蒙主恩之前,是在污泥中,禍坑裡的.

「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弗 2:11)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羅 12:3)

默想列王紀下之寶訓 3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