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作者序

去年曹立群教授出版了英文書「Major Criminological Theories: Con-


cepts and Measurement」,閱讀過後,對我深有啟發,這本書在各種
英文版的犯罪學教科書中,獨樹一格,因為他首度提出呼籲應
該就現有犯罪學理論的各種測量方法進行標準化的工作。我作
為一個也算是實證導向的犯罪學研究人員,十幾年來進行各種
研究與論文指導,也發現測量理論在臺灣,也是一個各說各話、
莫衷一是、或者是相互錯誤沿襲引用的局面。臺灣的犯罪學研
究,若能夠在測量方法上取得一些共識,或者可以為未來理論
建構或整合,提供一個更好的基礎。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覺
得以該書中心思想為藍本,發展一本臺灣、大陸、西方犯罪學
理論與實證研究接軌的書,應該是可行且急迫。經過聯繫臺灣
的五南圖書公司與大陸的群眾出版社,很快獲得他們的首肯,
開始寫作此書中文繁體與簡體版本。但原本以為有了藍圖與中
心思想,應該可以很快的寫完,但是算一算距離開始寫作到完
成,已經兩年多了,義大利的貝卡利亞以寫作緩慢著稱,想想
還真的不能怪他。
書寫本書經歷了幾個讓我印象深刻之事。首先,語文轉換
問題。近代重要犯罪學理論與實證研究多半以英文著述,當中
許多詞彙,雖然中文已經陸續被翻譯或經常使用,但部分早期
的中文翻譯,離英文原意差異甚大,又加上沒有統一的譯法,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所以定稿時,我們盡量採用普遍但正確的人名、專有名詞譯名。
另一方面,因為本書同步在臺灣與大陸出版,雖然同為中文語
系,但寫作過程中,發現仍有不少差異,譬如臺灣常使用的「偏
差行為」、「少年犯罪」、「涂爾幹」,在大陸稱為「越軌行
為」、「未成年人犯罪」、「迪爾凱姆」。又如許多臺灣讀者
耳熟能詳的犯罪現象、法規、書籍、作者或案例,在大陸則無
法通用。經過與我們多次討論,我們決定臺灣版本由我主導、
決定,採用本地的慣用語或例子,書名定為《犯罪學理論及其
實證》,大陸簡體字版本則由曹立群教授主導,採用大陸的慣
用語或例子,書名定為稱為《犯罪學理論與實證》,繁體與簡
體中文版本除部分舉例、用語、措辭上略有差異外,內容大致
相同。語言是思想的路徑,也限制了思想的表達,在犯罪學理
論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中,本書作者體會甚深。
其次,兩位作者對於近代犯罪學理論的理解有個人的差異。
曹立群教授在美國任教多年,英文根基深厚,勤於著述,等身
著作,我的研究範圍則多半限於中文世界,透過個人過去在美
國的學習經驗,加上閱讀中英文著作的心得,獲得知識。過去
少有機會針對理論的基本論點與同事深談,寫作這本書時,才
開始與曹立群教授深入交換意見、反覆修正、重新反省自己原
以為已經非常熟悉的西方犯罪學理論。當中雖然經過很多挫折
的過程,但全書完成時,對我個人不啻是一種對近代西方犯罪
學理論理解的重生。
第三,我個人的觀察,大陸與西方犯罪學的接觸,被文化
大革命打斷、停滯了一段很長時間,但在 1990 年代後,開始急
起直追,目前的進展雖然不如臺灣成熟,但是臺灣的發展相對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作者序

陷入緩慢期,西方相關的犯罪學理論在 1980 年代以前均已經被


引入臺灣,理性選擇理論、日常生活理論、明恥理論、修復式
正義等論述引入的時間雖晚,但也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且不乏
相關實證研究。按照這樣的相對速度,兩岸犯罪學發展將能夠
如同本書所言的科學基本精神「競爭」與「整合」分進合擊並
進,開創、找到符合本土文化的犯罪學理論系列。
最後,與其他本地犯罪學教科書不同的,本書的特色之一
是希望能夠標準化學者對理論主要概念的測量方法,因此我們
列出了一些著名的實證研究,均以驗證理論為主,觀察這些學
者設計的測量方法,讓我們可以更貼近理論的核心,同時,也
讓讀者可以省去自行創造問卷題目的苦惱,或即使自己創造,
卻無法得到比較有效度的測量方法。我們非常歡迎研究人員使
用這些測量方法重新驗證理論在臺灣或大陸的,讓每種理論有
機會在科學證據中表明效度,同時也檢驗這些理論是否適用在
臺灣與大陸的犯罪現象。
我們衷心希望這是一本讀者購買後,覺得是物超所值,值
得典藏的書。至於本書是否更優於、異於市面上的其他類似書
籍,則需要留給讀者自行評價。

作者 周愫嫻
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2007 年 1 月 4 日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作者序 i

第一章 犯罪學理論 .......................................................................... 1

第一節 犯罪學的定義 ............................................................... 4


第二節 犯罪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係 .................................... 8
第三節 犯罪學理論的定義 ...................................................... 10
第四節 犯罪學發展簡史 .......................................................... 13

第二章 犯罪學的研究方法............................................................. 17

第一節 科學方法 ...................................................................... 19


第二節 犯罪學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21
第三節 傳統的社會科學研究模型 ..........................................24
第四節 測量方法 ...................................................................... 28
第五節 驗證理論和測量概念 .................................................. 34

第三章 犯罪的測量 ........................................................................ 37

第一節 犯罪的定義 .................................................................. 37


第二節 官方統計的犯罪 .......................................................... 43
第三節 問卷調查統計的犯罪 .................................................. 49
第四節 測量犯罪的比較 .......................................................... 58
第五節 結論 ..............................................................................6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II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第四章 理性選擇理論和日常活動理論 ......................................... 65

第一節 理性選擇理論和日常活動理論的起源 ....................... 65


第二節 理性選擇理論 .............................................................. 70
第三節 日常活動理論 .............................................................. 72
第四節 理性選擇理論重要概念的測量方法 ........................... 74
第五節 結論 ..............................................................................80

第五章 犯罪生物理論、心理理論和中立化理論 ......................... 83

第一節 犯罪的生物因素 .......................................................... 83


第二節 犯罪的心理分析和人格研究.......................................86
第三節 中立化理論 .................................................................. 90
第四節 心理理論重要概念的測量方法 ................................... 93
第五節 結論 ..............................................................................98

第六章 社會解組理論 ...................................................................101

第一節 涂爾幹思想對犯罪社會學理論的影響 ..................... 101


第二節 社會解組理論 ............................................................ 102
第三節 社區解組理論重要概念的測量方法 ......................... 107
第四節 結論 ............................................................................ 114

第七章 迷亂理論 ...........................................................................117

第一節 迷亂理論 .................................................................... 118


第二節 緊張理論 .................................................................... 120
第三節 一般緊張理論 ............................................................ 122
第四節 迷亂與緊張理論重要概念的測量方法 ..................... 124
第五節 結論 ............................................................................ 13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III

第八章 差別接觸理論和社會學習理論 ........................................139

第一節 差別接觸理論 ............................................................ 139


第二節 社會學習理論 ............................................................ 142
第三節 差別接觸理論與社會學習理論重要概念的測量方法
.................................................................................... 144
第四節 結論 ............................................................................ 160

第九章 暴力次文化理論 ...............................................................163

第一節 暴力次文化理論 ........................................................ 164


第二節 暴力次文化理論重要概念的測量方法 ..................... 167
第三節 結論 ............................................................................ 177

第十章 社會鍵理論 .......................................................................181

第一節 控制理論 .................................................................... 182


第二節 社會鍵理論重要概念的測量方法 ............................. 187
第三節 結論 ............................................................................ 196

第十一章 標籤理論 .......................................................................201

第一節 標籤理論 .................................................................... 202


第二節 標籤理論重要概念的測量方法 ................................. 209
第三節 結論 ............................................................................ 216

第十二章 衝突理論 .......................................................................221

第一節 犯罪學的衝突理論 .................................................... 222


第二節 衝突理論重要概念的測量方法 ................................. 227
第三節 結論 ............................................................................ 23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IV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第十三章 整合理論 .......................................................................239

第一節 理論建構 .................................................................... 239


第二節 理論整合 .................................................................... 242
第三節 整合理論的測量方法舉隅 ........................................ 247
第四節 結論 ............................................................................ 253

第十四章 犯罪學理論的未來........................................................257

第一節 驗證犯罪學理論面臨的問題..................................... 258


第二節 三個問題對理論建構的意義..................................... 261
第三節 解決之道 .................................................................... 264
第四節 本書目的 .................................................................... 269
第五節 本書總結 .................................................................... 271

參考文獻 ...........................................................................................273

人名索引 ...........................................................................................319

名詞索引 ..........................................................................................32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犯罪學理論

不論在國內、國外犯罪學都是一門具有吸引力,而且快速成長的
學科。說犯罪學具有吸引力,是因它所探討的內容滿足了社會大眾和
傳播媒體的想像力。每當社會發生了重大案件(如:臺灣在 1997 年發
生之桃園縣長劉邦友滅門血案、民進黨婦女部主任彭婉如命案、綁架
知名明星子女白曉燕命案,2003 年台中女保險員被分屍命案,2006 年
臺東鐵道怪客破壞案、總統府、金管會官員、總統女婿、財團銀行負
責人等高級公務員或特殊人士利用職權或身分涉及不法等),犯罪加
害人無論是高官顯要,是升斗小民,公眾對犯罪原因及其防制之道就
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隨著政府對媒體的限制日益減少,犯罪案件的動
機、手段、過程等細節在媒體的曝光率也隨之增加,社會對犯罪的關
切也就越來越深。
在美國,犯罪學成為一個獨立的專門學科是自 1970 年代以後形成
的趨勢。由於 1960 年代的三大社會運動(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反越
南戰爭運動)所帶來的動亂,使美國政府下決心改革執法系統,並增
加經費提高執法人員的集體素質,也順帶使得刑事司法(criminal jus-
tice)研究領域應運而生,異軍突起(Jeffery, 1990)。在美國,現在幾
乎所有公立大學都有犯罪學/刑事司法研究的專業和系科。個別聲譽
卓著的私立高等學府,例如:美國賓州大學,現在也開設了獨立的犯
罪學系。
近二十幾年多年來,犯罪學在中國大陸和臺灣迅速現代化的進程
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犯罪學的發展,是改革開放以後的新生事
物,與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意願有關,犯罪學被看成是促使中國社會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現代化的一種工具。因此,犯罪學的存在,代表了中國需要根據國際
上認可的標準,來維護新的社會秩序的一種努力(曹立群著,吳宗憲
譯,2005)。在歐洲、美國,犯罪學的起源都與城市內的社會問題有
關,但在中國和臺灣的發展則不完全是對大城市社會問題的一種反
應。在中國,從 1980 年代以來,隨著法律教育在大學的恢復,許多大
學開始設置犯罪學課程並設立研究所。在臺灣,五十多年前中央警察
學校在臺灣復校時,即有相關課程,從 1990 年代以來,也在其他大學
相繼成立了犯罪學系所。由此可見,無論是在大陸或臺灣,犯罪學之
所以開始普及,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在近二十年來,兩岸內部政
治環境的改變,以及社會大眾的興趣,助長了有利於深入研究犯罪問
題的社會氣氛。大環境的時機一旦成熟,犯罪學自然而然的就逐漸發
展為一門專門的學科。
當然,犯罪學的成功崛起不能僅僅靠政治環境的幫助和社會各界
的濃厚興趣來維持。犯罪學想要持續成長,必須直接面對自己內在的
爭議,解決內部問題。
本書認為,美國犯罪學的未來發展可能面臨三大障礙:第一個障
礙是,犯罪學家之間彼此派別林立,互不相容。不論在研究主題上,
或者在犯罪學的定義上,都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尤其是在美國,1980
年代興起的刑事司法研究和傳統的犯罪學之間,大有壁壘分明,形同
水火的態勢。這種紛爭,除了給達成共同的目標製造麻煩之外,沒有
什麼實際意義。此外,犯罪學家還對於犯罪學是否屬於社會科學,看
法眾多分歧,彼此爭論不休。DiCristina(1995)提出,犯罪學是一門
學科,但不應該成為一門行為科學,犯罪學不應當在社會科學中享有
特別的地位。這個看法與臺灣法學界、社會科學界內的看法類似,臺
灣的國科會或教育部對於將犯罪學獨立於社會學、心理學、法學等之
外,成為一個獨立學科的建議,一直持極保留的態度。
犯罪學未來發展面臨的第二個障礙是,傳統犯罪學理論一直被詬
病為「散漫的論述型理論」(discursive theory),概念多,但說服力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犯罪學理論 3

弱;想法有創意,但結構模糊鬆散(Gibbons, 1994; Gibbs, 1985; Leavitt,


1999)。傳統犯罪學理論更像一種藝術形式,理論很有意思、很有洞
察力、很有挑戰性,但卻難以用實證研究來檢驗真偽,以致理論缺乏
說服力。
第三個犯罪學發展的障礙是,犯罪學理論中重要概念的測量未能
引起足夠的注意。犯罪學研究中的自變項(例如:自我控制、社區解
組、犯罪次文化等)如果產生測量誤差,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一方面,理論的重要概念可能在檢測因果模型中被誤用。另一方面,
自變項中的隨機測量誤差可能會造成統計估計值或迴歸係數偏誤。這
些結果可能會嚴重誤導讀者對理論真偽的判斷。可惜的是,犯罪學的
現況是對於檢驗測量犯罪或偏差行為誤差的興趣比較大,對於自變項
的測量誤差之研究興趣比較小(參見 O'Brien, 1985)。
除了前述三種障礙外,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目前很多犯罪學研
究都側重檢驗理論的某些假設,檢驗所用的統計技術也很發達,但是
印證整個犯罪學理論的研究卻相對不多,對於標準化測量方法的探索
仍嚴重不足,因此對於理論的修正或進步,貢獻有限。
測量工具的標準化是科學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我們常見的情況
是,同一個犯罪學概念卻有不同的測量工具存在,學者通常只侷限在
自己的測量方法中,不斷的推理出各自新的理解和新的測量工具。本
書認為,犯罪學理論中重要測量工具逐漸走向標準化是犯罪學者遲早
必須面對的挑戰。標準化測量方法是科學理論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一
部分。只有測量標準化後,才可以迫使學者不斷地精進自己的理論觀
點和研究工具。同時,測量標準化也可促進學者不斷根據社會事實修
正、更新自己的理論和研究方法。
本書著重討論犯罪學發展所面臨的這些障礙。第一章、第二章介
紹全書的立論基礎,並提供本書所使用的概念內涵;第三章探討「犯
罪」的測量方法。本章將先定義犯罪學,並論述犯罪學屬於行為科學
之一門,最後介紹犯罪學的發展史。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4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第一節 犯罪學的定義
從 1970 年代三十多年來,犯罪學在美國大學校園快速成長,自成
一體,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部分原因是犯罪學的研究課題越來越專
業化,另一部分的原因是犯罪學研究的內容越來越受重視,再就是來
自刑事司法研究(criminal justice)背後政治力量的強力推動。環顧全
球,把犯罪學當作獨立學科的國家為數不多,美國可以說是一枝獨
秀。英國學者 Paul Rock(1997:xi)感慨地說,「犯罪學幾乎可以算
是一門美式的專門學科。它可說是為美國大眾的興趣,以及美國社會
問題量身打造的學科。」不過他也承認「美國犯罪學的確影響了世界
各國人民對犯罪的研究和對犯罪的處理對策。」
犯罪學的定義,說法很多。學界對於是否要把犯罪學劃分在科學
的領域裡仍有爭議。與其採取非此既彼的零合觀點,本書提出一個折
衷的看法,主張犯罪學的定義可分為兩大種類:廣義犯罪學和狹義犯
罪學 1。所謂廣義犯罪學指的是所有系統的研究犯罪及其相關問題的
活動。在廣義犯罪學的範疇內,犯罪學學者研究的素材和方法可以不
拘一格,來自法律學、新聞學、歷史學、哲學、藝術、或任何科學學
科均可納入。與此相對的,狹義的犯罪學是指以科學方法,對犯罪及
其相關問題進行跨學科的研究,這種定義把犯罪學研究侷限在科學的
範疇中,把科學的方法論放置在綱舉目張的顯著地位。本書採用狹義
的犯罪學定義,僅限於討論經由科學方法獲得之研究成果,這也是美

1 這裡所說的廣義犯罪學和狹義犯罪學和一般學者如大陸學者魏平雄等(1995)所說的廣義犯罪學和
狹義犯罪學不一樣。本書所謂廣義犯罪學和狹義犯罪學的區別,是根據作研究時是否使用科學的方
法而定。而魏平雄等人的分類,係以研究內容是否包含提出犯罪防制對策而定。在他們的定義中,
「狹義犯罪學是將犯罪現象和犯罪人作為整體的綜合性研究,探索犯罪發生的原因和規律」(魏平
雄等,1995:4)。「廣義犯罪學不僅研究犯罪現象及其產生的原因和規律,而且研究預防犯罪的對
策」(魏平雄等,1995:5)。至少在最近的 25 年裡,美國的犯罪學都同時將刑事司法(警政、法院
和監獄)和犯罪預防研究涵蓋在內(曹立群,2002b; 2004; Zhao, 199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犯罪學理論 5

國主流犯罪學採用的標準。
眾所周知,界定犯罪問題的本質和範圍是犯罪學研究的基礎。先
有概念,才知道要研究的內容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有了概念,才知
道不要研究什麼。在美國,從 1960 年代以來,犯罪問題引起社會、政
府的極大關注,學術界研究興趣也因此高漲。隨著犯罪學研究數量的
急遽增加、品質不斷提高,犯罪學中的流派也越來越多。各種專業、
各種認知方法論、各種打擊犯罪或預防犯罪的策略都先後湧現在犯罪
學中。若把犯罪學的定義侷限於科學研究範圍內,並不能完全反映所
有的犯罪學研究興趣。再者,除了美國之外,歐洲國家的犯罪學,大
都還只限於法律學系內,因為犯罪學在歐洲還被當作刑事法學的一部
分。在實施普通法(common law)的國家或地區,犯罪學可能會被歸
類為社會學系、或歸於社會科學部門、或歸於法律學門的一部分。
美國當代犯罪學深受科學方法的影響,注重量化研究,非常仰賴
對犯罪學問題進行精確的量化測量。美國犯罪學在測量犯罪的數量、
地點、以及其他特徵等方面成就斐然(詳見第四章以降)。同時,美
國犯罪學也累積了豐富的犯罪學理論,用以解釋犯罪現象。本書不同
意極端的「實證的唯科學主義論」(empirical scientism)觀點,因為持
這學派觀點的學者認為,科學是獲取知識的唯一方法,其他不使用科
學方法而得到的知識對犯罪學沒有任何貢獻(Gibbs, 1987)。本書認
為,科學只是獲得知識的一種獨特方法,而且科學作為一種方法仍然
有許許多多的限制。因此,用其他方法獲得犯罪學知識的犯罪學者,
在犯罪學的領域中仍有一席之地。然而,本書也認為,科學方法應該
在犯罪學和刑事司法研究中居有優先的地位。馬札(Matza, 1964)早
就指出,實證犯罪學擊敗了所有與其競爭的認知方法,所以現代犯罪
學的歷史和實證犯罪學的盛行密不可分。
要瞭解科學犯罪學為什麼應該有特別地位,我們必須對科學、以
及科學原理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科學是一整套眾所公認、建立、解釋
現象的程式。也有學者說,科學是一個「實業」,這個實業「收集世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6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界上的知識,再把這些知識濃縮成可供測試的定律或原理」(Wilson,
1998:53)。科學是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目的是要找出令人滿意的
理論來解釋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且該理論可以在許許多多的不同場
合被靈活地應用(Hage 和 Meeker, 1988)。科學的方法應該引導所有
研究同一課題的人得出相同的結果。當然,對這些結果的闡釋,仍然
可以不盡相同。科學家在從事研究活動時,應該遵循四項主要的原
則: 實證; 客觀; 懷疑; 簡約(Fizgerald 和 Cox, 1975)。以
下我們分別細說這四項原則的意義。
科學研究的第一個原則是經驗主義(empiricism)。實證主義要求
科學家盡量依靠直接的觀察來發展、驗證理論和假設。雖然我們不能
完全避免個人主觀地選擇觀察主題、選擇分析觀點,但是科學家仍須
不斷依靠觀察來對照自己的理論,揚棄、修改與觀察結果相互矛盾的
理論。同時,實證主義社會科學家也明白自己的侷限,即社會科學研
究的推論大多是基於事物發生的機率(亦即可能性有多大)的基礎上
進行的。不像在自然科學中,研究的假設可以建立在現象發生的必然
性基礎上。
第二個原則是客觀(objectivity)。「客觀」指的是科學家必須努
力使自己的測量工具更加精確、有效。同時,還要確定研究所得到的
結論是建構在觀察(或資料)、以及精確的測量方式上,而不是建構
在個人喜好或推論上。社會科學的客觀性指的是大家相信社會科學家
所做的研究來自對事實的觀察、或對資料的分析結果,而與個人道
德、信仰無關。科學家當然還是有主觀意識的存在,但這種主觀是讓
科學家瞭解自己的偏見,並可進一步控制自己的偏見對研究造成的影
響。社會科學家做研究時,必須對自我偏見有自知之明,不僅僅要瞭
解自我偏見,且要限制它影響研究結果,同時還要對外公開自己的測
量工具,讓所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檢視研究使用的工具。
第三個原則是懷疑主義(skepticism)。懷疑主義是指科學家不輕
信任何現成結論,不被表面現象所蒙蔽。科學家需要不斷地調查、研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犯罪學理論 7

究、求證、懷疑,並且證明自己懷疑的正確性。科學家也必須永遠保
持好奇心,努力看透事物本質。保持懷疑主義的精神,可使科學家不
把自己的研究結論當作是永久不變、普世通用、或者絕對的真理。相
反地,科學家應該認識到自己目前的研究結論只是暫時性的,也許未
來會被推翻、或不再適用;也自我瞭解目前的研究結論可能不一定適
用在不同時間、空間中。
科學的第四個則原是簡約性(parsimony)。簡約性是指科學家對
特殊現象的解釋必須盡量化繁為簡。社會科學家所追求的理想狀況是
發展出一個簡明的理論來解釋全人類的行為。社會科學家或者試著把
解釋同一現象的其他理論整合入自己的理論中,或者證明其他理論的
無效,加以排除,反證自己理論的有效性。不論採取哪一種路徑,發
展自己的理論與研究,不管要解釋的社會現象多麼複雜,科學家的理
論或主張都需力求深入淺出、言簡意賅。
通過不斷質疑已經存在的理論、並且不斷與現實對照自己的理
念,科學才能幫助我們走出偏見、矯正錯誤,看透「常識」的謬誤。
要提出事物之間相關的科學理論,科學家必須有創造力與想像力。要
重新驗證已存在的假設,科學家必須先產生另一種想像秩序──這種
能力其實就是一個研究人員是否能從現實各種不顯眼的蛛絲馬跡中發
展出假設,並進一步驗證的能力。人類的巧思使科學產生各式各樣豐
富的想像,而科學就是這樣一個不斷製造想法、驗證想法的過程。胡
適先生(1994)早就主張,科學研究需要「大膽假設,小心論證」。
和常識或其他認知方法相比,科學堅持客觀求證。堅持客觀求
證,可確立科學交流的獨特風格;堅持客觀求證,可主導科學研究的
內容;堅持客觀求證,可指導科學家的活動;堅持客觀求證所產生的
對世界的獨到理解,是其他認知方法無法做到的。在美國的主流犯罪
學中,大家都同意研究必須通過科學的實證檢驗,也就是犯罪學必須
建立在科學的傳統中。但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迷思,阻礙了
犯罪學家完全按照科學原則行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8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主流犯罪學家把犯罪學視為一種科學,一般人也都服膺此原理,
然而在研究犯罪的實際問題時,犯罪學家所使用的方法總是不夠嚴
謹,尤其是在測量重要的犯罪學概念時,這個問題更顯嚴重。犯罪學
還沒有想到把學者們發展出來的理論概念逐漸推向標準化,以致於大
家討論的雖是同一個理論或同一個概念,所使用的測量工具卻各不相
同。
測量工具向標準化邁進是科學過程之一,犯罪學的研究也必須遵
循這個過程。為了彌補前述缺失,讓犯罪學能遵循科學的規律發展,
本書目的是根據目前已經發表的相關研究,列舉出重要犯罪學理論中
的關鍵概念定義,以及其測量方法,試圖為推動各種犯罪學理論,尋
找到一組比較標準化的概念測量工具。
本書採用狹義的犯罪學定義,強調犯罪學的科學本質。如果犯罪
學被定義為跨學科的科學研究,研究範圍應當包括犯罪行為、法律起
源、以及社會對犯罪的反應。就研究主題而言,犯罪學可擷取其他學
科的菁華來瞭解犯罪與其相關的問題,譬如:除了犯罪行為外,還可
包 括 青 少 年 犯 罪、偏 差 行 為(deviance,大 陸、香 港 譯 為「越 軌 行
為」)、被害者學、刑罰學等主題的研究。

第二節 犯罪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係
1970 年代末,犯罪問題的研究大都還附屬在其他學科中,如社會
學、政治學、心理學、經濟學、生化學、精神醫學等。因為犯罪是一
種常見的人類行為,幾乎所有的社會學科、自然學科都對犯罪行為有
興趣。但是這些學科都有自己的研究領域,因此,犯罪問題的研究通
常只是被放置在次要地位。社會科學各學科都採用科學方法來瞭解世
界、檢視人類的關係,他們透過有計劃、有系統的觀察、收集資料,
逐漸找到人類或社會關係的秩序。就如同自然界存有一定的秩序關係
一樣,即使不能一眼看穿,只要有計劃、有系統地不斷觀察,終究可
以找到其脈絡與秩序。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犯罪學理論 9

社會科學各學門按照其研究領域或主題,進行了專業的區分,其
中與犯罪學研究最相關的學科是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和社會學。
政治學主要研究領域在於政治與政府,他們關心的是公眾如何管理眾
人之事。例如:如何組成不同的政府型態、結構,與其他社會制度之
間的關係是什麼?政治學家尤其著重於研究大眾如何在社會中自我管
理?又如何維持這種狀況?管理者擬定的政策如何影響被管理者?美
國的政治學家除了研究憲法、政府之外,也分析投票行為。
經濟學主要是關注社會上的經濟制度。經濟學家研究的是社會中
財貨、勞務的生產、消費和分配問題。他們有興趣的議題是財貨的成
本、價格、分配,以及人們生產與消費的選擇模式。例如:為什麼某
一社會選擇生產某種物品,而不是另一種物品?另一個社會對某種物
品的消費高於其他社會?
心理學研究的是有機體內發生的心理過程。心理學家最想知道的
是個人內在狀態演變的過程,例如:智力、情緒、認知、記憶等。有
些心理學家專攻態度與價值研究,有些專攻個性、精神異常研究,也
有的專門研究個人之社會適應問題。
社會學研究的是社會結構、社會制度(social institution)、社會團
體對個人行為的影響。這個研究領域涵蓋了社會中所有主要結構對個
人影響的研究,政治結構與經濟結構只是其中兩項。簡言之,社會學
家想檢視的是結構因素對個人行為的影響。
自然科學是用來理解、說明、並預測大自然中現象的一門知識與
學科,許多自然學科,尤其是生物學、地理學、生理學、精神病學也
都跟研究犯罪行為息息相關。
犯罪學和前述各學科有很多相似之處。和政治學一樣,犯罪學也
研究立法過程、執法機構。如同經濟學一樣,犯罪學也關心經濟現象
與經濟問題對犯罪行為的影響。和心理學一樣,犯罪學想知道人們如
何調適生活中的困境。和社會學家一樣,犯罪學家會檢視社會不公現
象對犯罪行為的影響,以及分析犯罪可能造成社會解組的結果。像自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0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然科學一樣,犯罪學家會如地理學一樣提出犯罪的地理分佈特徵;和
生理學一樣,犯罪學會研究生理缺陷對犯罪的影響;和精神醫學一
樣,犯罪學會研究犯罪人的精神動力。
犯罪學雖然與前述學科有許多研究興趣上的相似性、交叉性,但
是,犯罪學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差異並非研究方法,還是在於研究主
題:「犯罪與社會對犯罪的反應」。犯罪學的研究方法在所有的科學
研究中,並不獨特。在美國,犯罪學已逐漸被承認為是一門獨立的
「學科」,而且成長速度超過以上所提的各學科。早在 1956 年,Bianchi
就曾指出:「犯罪學已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不附屬於社會學、精神醫
學、刑事法學,或任何學科」(1956:2)。因此,為了犯罪學的健康
發展,犯罪學必須獨立出來 2。集前人的努力,今天的犯罪學確實已
經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至少在美國是如此。
犯罪學的研究主題雖然看似狹隘,但其理論涵蓋的範圍卻很廣
泛。各種理論論述豐富,牽涉許多自然和社會學科知識,狹隘的主題
並不影響其知識的複雜度。犯罪現象的發生原本就是多面向的,存在
各種內在、外在原因,這些因素從宏觀至微觀都有,也反映出個人生
命過程中不同的經歷。犯罪學家關切的研究議題不僅僅是犯罪原因,
同時,他們也關心社會如何安排一套司法制度來管理、防制犯罪問
題。犯罪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如果再加上防制對策的研
究,犯罪學確實是一門豐富多采的學科,是一門犯罪學家窮其一生而
都不見得能完全瞭解的學科。

第三節 犯罪學理論的定義
正像犯罪學的定義一樣,犯罪學理論本身所涵蓋的定義也很多

2 Savelsberg 和 Sampson(2002)對犯罪學是一個獨立的學科(disciptine)持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為,犯
罪學不是一個學科,因為犯罪學沒有一個知識上的核心。犯罪學最好被當成跨學科的研究「犯罪和
社會程序」的專業即可。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犯罪學理論 11

元。因為本書採用狹義的犯罪學定義,因此本書對犯罪學理論的定義
也就限定在科學的範疇中。即使如此,如同狹義的犯罪學定義一樣,
要找到大家都同意的犯罪學理論的定義也不容易。學者 Singleton 和
Strait 曾說:「理論是科學中最難定義,而且最容易被誤解的名詞」
(1999:23)。
用最簡單的話來定義,「理論就是一種解釋」(Bohm, 2001)。
用比較不專業的說法來看,理論常常可以和「常識」、「猜測」、甚
至「信念」等用詞交換使用。無論如何,大部分的教科書把理論作為
研究周圍世界的一種架構,當作看待事物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是忽略
事物的一種方法。因為當我們認為某些現象、或者某些原因重要的時
候,我們同時也有必要忽略或過濾掉那些我們認為不重要的因素。因
此,理論的特性不僅是揀選研究認為重要的因素,同時也是忽略研究
認為不重要的因素。
科學理論是形形色色各種理論中的一種(Gibbons, 1994),是一
組提供對相關現象暫時性解釋的想法。這些想法來自特定的假設,而
科學假設中的概念都要能夠被量化、被驗證。科學哲學家波普(Popper,
1968:59)對此描述得更生動,他主張理論就像一張網,要捕捉的是
「我們想要瞭解的世界:讓世界理性化,可以解釋這個世界,而最終
掌控這個世界」。deGroot(1969)指出:「理論就是系統地闡述有邏
輯關聯、彼此不矛盾的具體陳述、想法或概念。這些陳述、想法或概
念是用來描述現實的。理論就是讓這些陳述形成公式,從而取得可驗
證的假設。」根據學者的看法,科學理論隱含因果論和決定論,亦即
事情發生必有原因。科學理論用來理解現象,同時事實也為理論提供
了驗證、修改的基礎。因此,現象和理論之間是相依相存的。
科學理論和其他理論有幾個不同的特質:第一,科學理論關心的
是提出社會現象之間的關係,以及關係產生的原因。科學理論不研究
事物之間的關係的「應然面」;第二,科學理論的所有預測都是從機
率的角度出發。此外,到目前為止,研究中提出的現象與現象之間的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2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關係通常假定為線性的。如果所提的假設未通過實際的檢測,頂多是
理論中某個假設不被資料支持;如果通過測試,也只是提供了理論中
某個假設的支持證據。因此一、兩次實證的結果,一般不足以用來推
翻另一個理論、或者證明某個理論的正確性;第三,判斷一個科學理
論的效度最根本的標準就是來自資料的實證。真理不是判斷科學理論
的標準,經得起實證資料證明的理論才是有效度的科學理論。讀者應
該記得,科學理論中演繹出來的各種假設,其目的都是為了便於用資
料來檢驗這些假設的真偽。
研究假設是指對觀察到的現象做出初步的解釋。做為科學假說,
這樣的解釋必須是能夠被反覆驗證。如果檢驗的結果不符,原有的假
設就必須拋棄或修正。如果一系列驗證結果都跟假設預測相符,假設
就成了已被證實的科學理論。例如,哥白尼當初提出「地球繞太陽轉
動」時,只能說是一個科學假說,後來一系列的觀察、實驗都支持了
這個假說,它就成了一個科學理論。
科學理論是根據各種實證通則綜合起來的演繹過程(Brodbeck,
1968; Merton, 1968a),但無論這些通則目前有多麼完美,將來還是有
被推翻的可能,所以即使目前已被實證證明的通則,還是假設性的。
本書認為科學理論是一種「從假設到演繹」的系統,其涉及的過程
有:形成假設、提出命題、根據資料加以驗證、證明命題。如果資料
不符合假設,那麼假設需要再作修正,修正後的假設再測試,如此反
覆進行下去(詳見第二章的討論)。
我們必須知道,研究者個人的生活經驗一定會影響他對犯罪和犯
罪理論的想法(Lilly, Cullen 和 Ball, 1995; Marx, 1847)。理論是人發明
的,因此,無論是犯罪學理論家、或者是一般平民大眾,他們的想法
都會受到本身生活經驗的影響。休姆(Hume, 1748)早就提醒大家,
理論只是大腦思維的產物,是用來解釋人類所見到的事物,但是理論
不是事物本身。此外,科學哲學家孔恩(Kuhn, 1970)認為,科學事
業是一個由「傳統」和「默知」(不言而喻的知識)所主導的集體框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犯罪學理論 13

架。問題的形成和理論的檢驗往往都受限於個人之習慣和信念。例
如:分析犯罪的觀點會因社會的變遷而改變,在美國的殖民時代,宗
教主導人們的日常生活,犯罪因而被當作是惡魔附身,或者是由人的
原罪所引起的;到了二十世紀初,社會進化論的流行,犯罪又被認為
是低能人的生理缺陷所造成;1960 年代後,民權運動的發展,犯罪又
被認為是社會機會不平等的產物(Lilly 等,1995)。由此可見不同時
代的分析觀點,其實都受限於當時的知識,以及當時社會的「共識」。
犯罪學理論是犯罪學的核心,沒有理論為根據的觀察,是混亂的
白忙一場,浪費時間。但光談理論,不收集資料,只算得上異想天
開、不切實際。科學理論可以提出研究新方向、進而刺激更多新發
現,而新觀察又激發更多的測試來驗證原先的想法(Wilson, 1998)。
因此,犯罪學理論應該就犯罪與其他各種現象之間關係,提出更明確
的命題、設計出更多敏銳的檢驗工具。但是犯罪學理論的工作不只是
提出想法、或設計測量工具,還要用資料核對自己的想法。換言之,
犯罪學家不但是社會現象的解說員,還是未來研究方向的領航員。作
為社會科學的一分子,犯罪學也要提供一套人類行為和社會關係的解
釋(Akers, 2000; Sheley, 2000)。本章前面已經說明,主流犯罪學理論
的靈感和想像,往往都來自其他自然科學學科和社會科學學科。犯罪
學理論與其他科學學科的共通之處是科學的方法,不同之處在於研究
主題。第二章我們就會專門討論犯罪學的科學方法。
本書主旨不在於介紹、評論美國當代的犯罪學理論,而是要詳細
分析目前主流犯罪學理論中,重要概念的測量方法及其相關爭議。

第四節 犯罪學發展簡史
如果我們採用「沒有法律,就沒有犯罪;沒有犯罪,就沒有懲
罰」的說法,那麼廣義犯罪學的歷史起源還需要追溯至人類歷史上法
律的發軔期。歷史上第一部現在知道的成文法應該是西元前 1750 年巴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4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比倫王朝的《漢摩拉比法典》。中國第一部成文法是西元前 536 年鄭
國執政子產公佈的《刑書》(張晉潘等,1995)。中國著名的哲學先
賢們,對犯罪的原因,都有一些十分精闢的論述,我們會在本書的有
關章節裡例舉一些他們的論點。事實上,世界上主要的文明國家中,
犯罪學哲學的發展史幾乎都和其他哲學理論一樣源遠流長。
雖然犯罪學作為一種哲學思考起源甚早,但成為一種完整的思想
體系則是最近兩百年來的事。義大利學者貝卡利亞(Cesare Beccaria,
1738-1997)在 1763 年出版了經典之作《論罪與罰》,算是犯罪議題被
獨立出來做有系統研究的開始。貝卡利亞的基本思想醞釀於歐洲的啟
蒙時代,其中一個中心思想就是如何保障人權,讓個人不受腐敗的國
家機器和混亂的法律系統所侵害。貝卡利亞相信社會契約論,根據社
會契約論,為了社會最大的共同利益,法律可以限制人民的部分行為
自由,但他也主張犯罪的定義應有嚴格的法律條文明訂,不能由法官
來決定。政府必須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刑事法,來遏制人為的濫用權
力。
貝卡利亞還認為,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個人要對自己行為負
責,所以違反法律就應該受到刑法的懲罰。從這個基本主張出發,犯
罪學逐漸發展出程序正義、辯護權利、罪刑法定原則、以及刑罰制
度。貝卡利亞的想法對今日司法制度的影響深遠,他的思想被尊稱為
「犯罪學的古典學派」。
貝卡利亞的理論是當時時代的產物,即啟蒙時代與理性主義時代
的產物。他的想法在當時被持神學觀點者認為是叛逆、謬誤的,但是
卻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歡迎。貝卡利亞是一個實用主義社會哲學家,
實用主義社會哲學重視法律和刑罰的改革和完善,對犯罪成因和犯罪
的解釋等議題關心不夠。因此,有的學者把他的學說稱之為「法律犯
罪學或刑事司法犯罪學」(Cornish 和 Clarke, 1986)。法國學者傅柯
(Foucault, 1977:102)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還要等待很久,才能
迎來以人為中心的犯罪研究時代。」的確,用科學方法來研究犯罪,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犯罪學理論 15

已是貝卡利亞的理論問世一百年以後的事了,社會學科等待了很久,
才感受到物理科學在各方面的勝利,轉而採用科學方法來研究犯罪問
題。
十九世紀初,道德統計學家對犯罪問題也有所貢獻,其中昆特雷
(Adolphe Quetelet, 1796-1874)和格雷(Andre Michel Guerry, 1802-1866)
是最著名的兩位學者。Andre Michel de Guerry de Champneuf 是 1820 年
法國的司法部長,在他任內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官方犯罪統計局,格雷
是他的後繼者。格雷分析了當時巴黎市的犯罪統計資料,他的作品
《論法國的道德統計》被稱為是「第一個根據事實,使用比較精確犯
罪統計資料來驗證假設……的研究」(Unnithan et al.,1994)。
另一位昆特雷(Quetelet)是比利時籍的數學家,他使用法國的犯
罪統計資料進行研究,分析社會現象對犯罪行為的影響。在他所著的
《人類和其能力發展》一書中,他發現年齡與性別對犯罪的影響非常
大,此外,季節、氣候、人口結構、貧窮等因素均與犯罪關係密切。
後人把昆特雷和格雷稱為道德統計學家(moral statisticians)而不是犯
罪學家,是因為他們只進行統計分析,卻未提出明確的解釋或理論,
而且他們的作品中充滿了當時的道德思想。不論如何,他們的作品以
統 計 數 字 分 析 犯 罪 現 象,確 實 奠 下 後 代 犯 罪 學 研 究 的 實 證 基 礎
(Einstadter 和 Henry, 1995; Unnithan et al., 1994)。
犯罪學這個領域,一直要到義大利籍醫生龍布羅梭(Cesare Lo-
mbroso, 1835-1909)所創的犯罪學實證學學派產生後,才開始對犯罪現
象進行科學化的研究。實證主義(positivism)是一種哲學方法,它的
基本前提有三項:「量化」、「客觀」及「因果關係」。實證主義的
基本論調是懷疑主義和樂觀主義並行,具有懷疑主義的色彩是因為它
認為任何理論都需經過證實,無一例外。至於樂觀主義的色彩,是因
為它認為所有行為都有前因,才有後果,只要經過資料的分析或科學
的評價,最後一定會找出事情發生的原因。
雖然用現代眼光來看,龍布羅梭醫生的許多論點都被後來的實證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6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研究否定,但是他對犯罪學的貢獻卻是眾所公認的。龍布羅梭醫生是
第一位把科學方法用於犯罪問題研究的學者,也是第一個把犯罪的焦
點從犯罪行為轉移到犯罪人上。在龍布羅梭醫生以前的學者著重的研
究對象是「犯罪行為」,到了龍布羅梭醫生發展實證學派後,犯罪學
研究的重心轉為「犯罪人」。此外,龍布羅梭醫生首度提出了治療或
矯正犯罪人的想法,在他之前,犯罪學者所關心的焦點是阻嚇和預防
犯罪,從龍布羅梭醫生以後才開始研究治療或矯正犯罪人的可能性
(Fattah, 1997; Vold et al., 1998; Wolfgang, 1973)。
龍布羅梭醫生被譽為「科學犯罪學」之父,他從達爾文的進化論
得到靈感,並寫出《天生犯罪人》一書(1876)。書中主張從事犯罪
的人,通常具有未進化的人類特徵,是「祖型重現」(或稱為「返
祖」)現象。換言之,犯罪人是現代社會的野蠻人,犯罪原因主要是
犯罪人的野性使然。龍布羅梭醫生的觀點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即使他
當時的同僚加利法洛(Garofalo)也對他的書有所批評。加利法洛在
1885 年,曾以義大利文使用「犯罪學」一詞,是「犯罪學」這個名詞
的創立者 (Adler et al., 1995)。雖然龍布羅梭醫生的研究具有爭議性,
但是仍然很重要,因為他的研究有助於犯罪學實證學派的建立。
犯罪學實證學派獨特之處在於它使用科學方法來求證犯罪的生
物、心理、社會等原因。實證學派認為,任何發展出來的理論都必須
經得起觀察或資料的驗證。雖然龍布羅梭醫生把科學方法引進犯罪的
研究,但是科學方法在犯罪學的研究中,距離開花結果還有很長的一
段演變時間。從龍布羅梭開始,一直到 1930 年代美國的芝加哥學派興
起,犯罪學研究才開始逐漸習慣使用實證資料來驗證理論。自從芝加
哥學派以後,犯罪學研究的方法就越來越精進、成熟、複雜,每年設
計嚴謹的研究論文也發表得越來越多。因此,嚴格來說,龍布羅梭醫
生的學說是實證學派的基礎,而芝加哥學派的興起,才是犯罪學理論
逐漸脫離社會哲學的範疇,走向科學化的開端。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犯罪學的研究方法

本書在第一章討論了犯罪學的定義以及犯罪學理論的定義,也明
確指出將採用狹義犯罪學的定義。第一章也探討了犯罪學為什麼是行
為科學的理由,並釐清了犯罪學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係,簡要地敘述
了犯罪學發展史。但我們尚未詳細討論本書的另一個核心論點:如何
進行犯罪學的科學研究。本章將就此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過去五十年來,美國犯罪學研究在驗證犯罪學理論的許多假設方
面進步神速,然而對於各個理論的評價,卻沒有一致或確定的結論。
五十年來,新的理論不斷湧現,但更多新理論很快地消聲匿跡。究其
原因,並非因為後來的研究者否定了新理論,反而多半是因為時過境
遷,原本支持該理論的社會環境改變了,理論也就不合時宜地自動被
淘汰了(Lilly, Cullen 和 Ball, 1998; Vold 等, 1998)。對日益增多的犯罪
學理論而言,犯罪學界目前盛行的潮流是進行理論整合工作(詳見本
書第十三章)、更嚴謹的闡述理論(Gibbons, 1994; Gibbs, 1985; Leavitt,
1999)、或深化各個理論的政治哲學分析(Knepper, 2001)等。面對
五彩繽紛的各種理論,除了以上的方向外,本書想提出另一種方向:
亦即加強犯罪學研究的科學性,開始發展每個理論核心概念的標準化
測量方法。
本書認為犯罪學理論眾多,但是測量同一個理論核心概念的工具
卻未能統一,使得學者在進行修正、整合、比較理論效度時,都因為
驗證理論的測量工具或方法不同,導致結果無法比較。如果能尋找到
測量同一概念的標準化工具,日後進行驗證理論工作時,不同的結果
才會有可比較的基礎。統一了同一概念的測量方法後,理論之間,也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8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才能展開真正地競爭與整合。
在美國犯罪學界,每個理論經過一段時間的驗證後,都有學者會
系統性地對其效度進行評估。這些學者通常都從資料品質、研究結
果、分析技巧、因果關聯等方面進行評估。遺憾的是,比較少見學者
對各個研究的測量方法及其效度進行評估。許多研究驗證同一理論,
卻使用了不同的測量方法,或自創新的測量方法。犯罪學這樣的研究
策略,其實忽略了科學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標準化(Kaplan, 1968)。
這是目前犯罪學研究難以符合科學原則的一大致命傷。
標準化是科學最重要的特質之一,也是科學與其他獲取知識的方
法最大的差異之一(Wilson, 1998)。以物理學和化學的知識發展為
例,如果不是採用了一致、共同的測量標準,物理學和化學就不可能
獲得今天的成就,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地位。發展出可操作化的定
義,並能反映犯罪學理論核心概念的測量方法,根本沒有獲得犯罪學
家應有的重視。本書認為,無論從邏輯上、還是從現實上看,發展犯
罪學理論核心概念的標準化測量工具不是不可能的任務。犯罪學界只
有採用具有共識的測量方法,才能根據每位學者的研究結果,積累科
學的知識,發展理論。因此,檢驗任何犯罪學理論的效度,最後還是
要看是否可以發展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測量方法,並且用資料證明這些
測量工具的有效性,進而推斷理論的有效性。
本章先簡要地討論科學方法的內涵;然後再探討從事犯罪學研究
時的四種重要研究方法;第三部分則討論傳統的社會科學研究模型;
第四部分討論測量工具的議題;最後,本章簡要評論目前犯罪學理論
測量工具所面臨的問題。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犯罪學的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科學方法
所謂科學方法,是指用來收集資料的研究技巧或工具 1。科學方
法和信念、常識、直覺不同,其內涵應該包括: 客觀觀察; 精確
的測量工具; 完整地公佈所有研究步驟和方法。只有根據前述內涵
所進行的研究,其結果才可能讓其他學者重複驗證,驗證之後才可以
再確定研究結果,或反駁研究結果(Wilson, 1998)。這樣反覆驗證的
過程,才符合科學方法。
犯罪學家在進行犯罪學研究時,也像其他社會科學家一樣,必須
盡可能瞭解到自己的態度、期待(expectation)、價值可能對研究產生
影響。如果研究者遵循科學方法的步驟,按部就班、有系統的進行研
究,就可將研究者個人可能有的偏見「降至最低」。本書使用「降至
最低」一詞,與 Wallace(1971)的用字不同。Wallace 在他的名著中使
用的是把研究者個人偏見「徹底摒除」的字眼。本書認為,在現實生
活中,研究者要想完全客觀或者完全去除個人偏見,非常困難。只要
研究者能把個人偏見降至最低,即已經算是符合科學的準則了。
對於研究者個人偏見的看法,本書比較接近社會學家韋伯(Weber,
1968)、科學哲學家孔恩(Kuhn, 1970)的觀點。韋伯提倡「價值中
立」(value-free)的方法論 2。他的「價值中立」意指研究時概念必須

1 讀者應瞭解後現代主義對實證主義或現代主義的批評。後現代主義試圖對人所體驗到的社會關係和
社會結構,進行徹底地批判,其思想脈絡與現代主義的主張是截然相反的。後現代主義與深受現代
主義影響的主流犯罪學理論的論調也是背道而馳的。主流犯罪學理論通常被歸納為工具性的知識之
一(Foucault, 1977)。後現代主義內部的派別也林林總總,各言其是,使我們很難為後現代主義下定
義。根據 Einstadter 和 Henry(1995)的說法,後現代主義係「挑戰所有現實是如何構成的想法,質
疑科學知識的優越性(就像後現代主義也質疑所謂的「高尚藝術」一樣)。後現代主義質疑所有想
要簡化人類生活經驗為本質或因果的意圖。同時,後現代主義也質疑那些自認為優越於他人的知識
的企圖和自認為是專家的企圖。後現代主義聲稱沒有任何知識具有特權。」
2 在大陸,如皮藝軍(2003)把“value free”譯為「價值無涉原則」,並詳論了該原則的實用價值。而
劉強則把它翻譯為「沒有價值的傾向性」(2002 : 41)。臺灣普遍使用的翻譯是「價值中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0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清楚定義、取證必須遵守規則、推論必須合情合理。韋伯從不認為社
會科學中的「價值中立」已成為社會科學研究的現實。事實上,韋伯
所提倡的價值中立只是一種理想模式,而不是社會現實。韋伯總是不
斷提醒我們,主觀判斷社會行為的意義,有其重要性,因為人們不可
能直接「看」到世界,而必須先「學習如何看到」世界,才能瞭解世
間的萬事萬物(Hanson, 2002)。所以社會科學家做研究時,必須盡量
降低個人偏見。即使有個人偏見,也必須在研究中說明,不必故意掩
飾。同樣地,孔恩(1970)也認為,不論在自然科學、還是在社會科
學中,科學家不可能「中立」的描繪現象,因為科學家不可能從沒有
理論的觀點看世界。
眾所周知,猜測他人想法本來就是非常困難之事,何況人的想法
通常一日數變,想要猜得準,更是難上加難(Gurwitsch, 1974; Hanson,
2002; Kaplan, 1968; Singleton 和 Strait, 1999),這就是所謂的「人心難
測」。人的思想不具備任何物理性質,不像煮滾的水,每次沸點的溫
度都一樣。人的行為、態度總是在不斷的變化。回答同樣的問題,第
一次的答案可能會影響下次的答案。譬如:如果有人第一次問你對死
刑的看法,你一定會想一想才有答案。下次再問你同樣的問題,因為
你上一次已經想過這個問題,你的答案就可能會受到上一次答案的影
響。當然,每次問同一問題,答案也不盡然會完全一樣,因為人在不
同的時間,想法會不斷改變。因此,對犯罪學理論概念的測量,永遠
不可能像自然科學中測量一個自然現象那樣的次次精準或一致。
研究的客觀性取決於研究者所設計的測量方法,因此選用精確的
測量工具自然十分重要。有了諸如問卷、量表、訪談表等設計過的測
量工具,即使不同的人來進行研究,獲得的結果也會是非常相似的。
這樣的過程可以確定研究具有「客觀性」,也避免研究受到個人偏見
的影響。也因為使用的測量工具一樣,研究人員可以在不同時間、不
同地點收集資料,再進行比較或合併,進而推論研究結果。
通常在測量概念時,研究人員第一個面臨的難題是「要測量什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犯罪學的研究方法 21

麼」。許多概念不能直接被測量,例如:「社會階級」、「自我控
制」、「犯罪次文化」等概念,雖然看似簡單,卻很抽象,無法直接
測量。在犯罪學的研究中,抽象的概念必須藉由選取一些可以量化或
計算的指標來代表。凡是可以透過各種感官(如視覺、嗅覺、觸覺、
聽覺等)測量、計算到的都可稱為「經驗指標」(empirical scientism)。
換言之,經驗指標是可以被觀察到、或者測量到的抽象概念的具體證
據。至目前為止,犯罪學界還沒有定期對抽象概念的具體指標進行有
系統的評估,因此造成了現在測量方法無標準化工具可用的窘境。
科學家有義務把自己的研究過程和結果對同行完全公開。公佈過
程和結果通常在開放的社會中,比在封閉的社會更容易實現(Popper,
1945)。一般而言,所有出版或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都需註明研究
對象、測量內容、測量工具、統計過程等。如果有人質疑資料、或想
複製同樣的研究,該篇報告的研究者有義務自願地提供相關的資訊給
他們,這是科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在第一章曾提及,科學是
一整套眾所公認的建立和解釋現象的步驟。而科學的步驟提供了研究
結果正確性最大的保證,但不是所有依照科學方法進行的研究就一定
能得到正確的結果,只有公開自己的研究過程,才能給後人提供改進
的參考。

第二節 犯罪學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
犯罪學界最常用的四種研究方法是調查法、實地觀察法、二手資
料分析法(secondary data analysis),以及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
sis)。每一種方法都有其利弊,以下分而述之。

一、調查法
調查法通常是利用訪談或者問卷的方式,讓犯罪學家收集人類思
考與行為的資料(Dillman 1978)。美國最有名的調查資料庫是「全國
犯罪被害人調查」,以及「全國青少年調查」,兩者都是採用問卷調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2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查法收集到的資料。在臺灣,定期、有系統進行的社會科學調查,則
是中央研究院的「社會變遷調查」,但有關犯罪學相關的定期、全國
性調查,尚付之闕如。所有研究犯罪學的人都知道,沒有這些資料,
實證研究難以進行。
犯 罪 學 家 設 計 調 查 問 卷 時,必 須 深 思 熟 慮 後 才 提 出 研 究 問 題
(Singleton 和 Strait, 1999)。一個高品質的調查問題必須言簡意賅,避
免使用專門術語,且需避免帶偏見的問題。即使比較鬆散的研究問題,
也需精心設計才能獲得想要的答案。此外,只有抽樣適當、用詞精確
的調查才是可用的資料。通常具有隨機抽樣特性的調查資料,才能用
來推論。如果資料非隨機抽樣,其分析結果的推論,就有很大的限制。

二、實地觀察法
實地觀察法(field observation)是指犯罪學家親自參與某團體的活
動,或親自觀察某些特定社區的活動。親身參與這是其他研究方法無
法相比的特色,當研究人員親身參與現場一段時間後,更能明白事情
的來龍去脈。然而實地觀察法也會面臨一個實際、又具有研究倫理
(ethics)的問題:研究人員是否應該向研究對象揭露自己的身分?一
般人普遍憎惡被別人「研究」,如果研究人員刻意隱瞞身分,就有欺
騙之嫌。但是如果告知被觀察者自己的身分,又可能影響被觀察者正
常的活動或行為模式。這是一個兩難的倫理問題,除了這個問題外,
太花時間、研究結果無法進行廣泛推論也是實地觀察法的缺點。

三、二手資料分析法
第三種犯罪學家常用的研究方法是使用二手資料進行分析。二手
資料分析是指收集、使用已經公開過的資料,進行分析。例如,美國
聯邦調查局每年出版的「全國犯罪報告」(Uniform Crime Report)就
是最重要的官方犯罪統計資料之一。美國的犯罪學家做研究時,都會
參考,甚至使用此資料。在臺灣,警政署刑事局每年出版的「臺閩刑
案統計」則是臺灣最重要的官方犯罪統計資料來源之一。此外,臺灣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犯罪學的研究方法 23

法務部每年出版的「犯罪狀況及其分析」也是重要的官方犯罪統計資
料來源之一。中國大陸從 1982 年開始,也會不定期的發表犯罪白皮
書,是官方犯罪統計的主要來源。
研究人員如果選擇二手資料分析法,就代表他們必須依賴別人已
經收集好的資料來分析。研究人員首先可能遭遇的問題就是,他們的
研究目的和原先資料收集者的目的可能不同,例如,人口普查資料是
美國聯邦政府為特定目的收集的資料,犯罪學家也可用來進行犯罪問
題分析。再如: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國家刑事司法資料庫」,有各種
豐富的資料,對從事二手資料分析的研究人員而言,非常有用。
雖然二手資料分析比較方便,但仍有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資
料是別人或其他機構為特定目的收集的,不一定符合研究者的需要。
舉例而言,犯罪學家研究家庭暴力問題時,可以使用從員警或社會福
利機構收集到有關已經報案的婚姻暴力、兒童家暴的統計資料,但這
一類官方單位收集到的資料,通常不完整或不夠詳細。所以犯罪學家
如果要進行二手資料分析,可能必須有心理準備必須將就資料限制,
否則則需採用多種資料來源,綜合進行分析。

四、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對犯罪研究也有很大幫助,使用內容分析法通常需要
可能的資料來源是報紙、期刊、廣播節目、電視、原稿、日記、歌
曲、民間傳說、法院裁判書或起訴書等。在分析這些資料時,研究人
員使用的就是內容分析。它先以某種標準,進行有系統的編碼工作,
然後依據編碼標準,登錄資料,再進行分析。
犯罪學家常用的四種研究方法中,二手資料分析和內容分析法都
是靜態的,不會涉及與人互動,所以也不會因為研究人員、訪員、研
究工作進行過程等因素影響到受訪者的行為。例如:涂爾幹的自殺研
究,就使用了二手資料,他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不會影響自殺率的增
加或減少。如果他使用的是實驗法或實地觀察法,就有可能使被觀察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4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者感到研究者的存在,而這種感受可能會影響被觀察者的行為(譬
如:著名的霍桑效應即為一例 3)。
除了以上四種常用的研究方法外,其他研究方法還包括觀察法和
實驗法,但這兩種方法用於犯罪學研究時,或多或少會違反以下的研
究倫理原則: 研究不能傷害參與者; 參與者必須是自願的; 匿
名與保密; 不欺騙參與者; 分析並記錄過程; 承擔法律上的後
果。由於這些原因,犯罪學研究很少使用這兩種方法。

第三節 傳統的社會科學研究模型
本書將犯罪學置於社會科學的架構中,在這個架構中,研究者必
須把理論轉換成數學模型,再經由資料測試後來驗證理論。在數學模
型裡,「變項」(variables)是最重要的組成元素。變項和模型的關
係,就如同概念和理論的關係一樣。雖然有的學者把理論和模型交互
使用,但兩者其實意義不同。犯罪學研究模型也遵循社會科學的傳統
研究模型,因此本節將介紹社會科學的傳統研究模型(traditional research
model)。
雖然社會科學傳統研究模型的細節尚有很多爭議,但是一般可歸
納出五個經常使用的步驟(Lutz, 1983)。

一、選擇適當理論
傳統的社會科學研究模型第一個步驟,是選擇適當的理論作為指
導研究的出發點。所謂理論通常是指一組解釋現象本身、或現象與現
象之間關係的因果陳述。科學理論有宏觀的,也有微觀的。以團體、
社區,或社會為研究單位的理論稱為「宏觀理論」(macro);以個人
為研究單位的理論稱為「微觀理論」(micro)。研究者選擇的理論,
會影響其隨後選擇的分析單位,也會影響研究過程中需要觀察的社會

3 該研究中,受試者因為被選中參與實驗,感覺受到重視,因此不論實驗情境或刺激如何改變,均試
圖表現出最好的行為模式,以致實驗失敗,因該實驗發生在芝加哥近郊的霍桑工廠而得名。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犯罪學的研究方法 25

生活面向。
因為理論的敘述多半很抽象或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所以
不能直接加以測試或驗證。研究者如果要驗證理論,必須先從理論中
演繹出具體、可測試的「假設」。

二、設定研究假設
所謂「研究假設」是指為了說明研究問題所發展出來的具體敘
述。在這個敘述中,會明確指出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係(如兩概念之
間有關係、無關係,或有正向相關、負向相關等)。雖然研究假設的
敘述文字不像理論的文字敘述那麼抽象,但仍然會使用許多「概念」
文字來表達。
「概念」是對真實現象的抽象描述,通常概念也無法被直接觀察
或測量到。舉例而言,什麼是「社會階級」?社會階級是一個抽象的
概念,我們可以在腦中浮現對社會階級的意象,但很難直接「看」到
「社會階級」。如果研究者要檢測社會階級對犯罪行為的影響,就必
須發展出可以觀察到「社會階級」的測量工具,如:個人收入、教育
程度、職業類別、從業身分等。

三、概念測量與操作化
接下來的步驟是測量,即決定假設中的概念如何測量或操作化
(operationalization)。這一個步驟會讓研究假設從「抽象概念」轉化
為可測量的「變項」。通常研究者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變項」或「指
標」來測量或觀察一個概念。
一個指標就是一種測量或觀察概念的方法。不論指標設計多寡,
或精細與否,通常一個指標不可能完成涵蓋一個概念,因為: 指標
需經過分類而形成,在分類的過程中,一定會有誤差; 指標是具體
的,概念是抽象的,因此指標不可能捕捉到概念的所有意涵。在所有
的社會科學研究中,概念和變項兩者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變項的
效度永遠是犯罪學家最關心的議題。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6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社會科學中使用的「變項」一詞,是指一個研究單位裡可以被測
量到的現象特質,這個特質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屬性。變項一旦
確定,概念就完成了從抽象到具體的轉化過程。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研究單位指的可能是個人、團體、社區、社
會、國家,或人造產物(social artifacts)。決定研究單位後,研究者就
據以收集資料,並分析資料。例如:涂爾幹的自殺研究,比較了幾個
不同國家的宗教信仰、結婚人口比例與自殺率的關係,因此研究單位
是「國家」。
研究假設是敘述變項與變項之間關係的初步的設想。變項可分為
自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依變項(dependent variable),和控制
變項(control variable)等。所謂自變項就是數學模型中的「解釋變
項」,它們發生的原因通常不會被研究,研究者關心的是自變項如何
影響其他變項。依變項是指被其他自變項影響後的結果。如果研究者
在驗證兩個變項之間關係時,控制了第三個變項,那麼這個第三個變
項就是所謂「控制變項」。舉例而言,在研究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犯罪
的影響時,「家庭教育」就是自變項,「青少年犯罪」就是依變項。
如果研究者在分析的過程中,還想看看研究模型裡加入子女年齡、性
別等因素是否會改變家庭教育與青少年犯罪的關係的話,那麼,子女
的年齡、性別就是新模型裡的控制變項。
下一個步驟是測量,又叫操作化過程。操作化過程包括決定問什
麼問題、資料如何收集、如何將收集的訊息編碼等過程。理論經過操
作化過程後,就被轉換成統計模型。統計模型就可分析收集到的資
料。它包含一套按照理論而建構出來的因果程式的假設。研究者所設
計的模型中,變項是最重要的組成元素。變項和模型的關係,就如同
概念和理論的關係一樣。

四、收集資料
建立了一個可測試的模型後,下一個步驟就是資料收集。資料收
集就是研究者把設計好的測量方案應用到研究單位上。資料收集的技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犯罪學的研究方法 27

術可以防止研究者憑主觀想像行事(Wallace, 1971)。但是,我們也必
須體認到資料的建構是一個社會過程,不管設計多麼精細,過程多麼
嚴謹,還是會受到一些人為干擾,產生誤差(Pawson, 1989)。補救的
辦法,就是盡量減少,如果不能減少,就要將這些干擾、誤差詳細紀
錄、描述在研究報告中。

五、分析資料
資料一旦收集好,下一步就必須分析資料,研判資料是否顯示某
種趨勢或展現某種模型。研究者還要決定如何解釋這個趨勢和模型。
此時,研究者會把分析結果,與原先的研究假設進行比較,決定是否
接受原先的研究假設。研究結果經過仔細評估後,研究者需要作成結
論,說明支持或否定原先所提出的假設與理論立場。
綜前所述,傳統的社會科學研究模型具有五個步驟:理論、假
設、測量、收集資料,最後是分析資料。這五個步驟有兩個過程組
成:從理論到假設、到測量、到收集資料的過程,是演繹的過程;而
從資料到分析、回到假設、回到理論的過程,是歸納的過程(圖 2.1)。
科學理論與科學研究的關係是一個從演繹到歸納、又從歸納到演繹、
不停循環的互動過程。

理論

假設

分析 測量

收集資料

圖 2.1 傳統的研究模型
資料來源:G. M. Lutz 所著之《理解社會統計學》一書(1993: 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8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第四節 測量方法
本書兩大寫作核心:第一,檢視研究假設是如何從理論中衍生出
來;第二,檢視理論的核心概念是如何被測量。尤其是第二點,更是
本書的特色,也就是特別注重犯罪學理論中的概念如何被測量或量化
之過程。因此,本節想更進一步討論有關測量的一些基本概念問題。
簡 單 來 說,科 學 其 實 就 是 一 個 測 量 問 題。所 謂 測 量(measure-
ment),是指根據情況、按照數學規律給分析單位編碼的過程(Blalock,
1982; Stevens, 1968; Wallace, 1971)。研究者需要把觀察到的社會現象給
予符合邏輯、符合數學規律的編碼。編碼的過程,就是測量的過程。
例如:我們訪問一百位受訪者,有的是女性,有的是男性,在測量
時,我們可以把女性編號為 0,男性編號為 1。透過這些編號可以測
量到一百位受訪者的性別,以及男女性別分佈的比例。性別是一件比
較容易測量的社會現象,有些社會現象,如「人格」特徵,因為人們
對它的詮釋或認識不盡相同,可能就會因研究者定義上的分歧,而產
生不一樣的測量方法。
社會現象的存在不會因我們主觀意志的改變而轉移,但是描述社
會現象,卻得依靠語言或文字。每個社會的語言文字影響人們思維時
所用的概念(Brodbeck, 1968; Whorf, 1956),也就是說,語言文字限制
了概念,而概念則是科學的必備要件,因此,語言文字可能是社會科
學研究的最終無法超越的限制。這是研究者在使用語言文字描述概念
時,必須長記在心的。
測量的第一步驟就是給概念做精確的定義。找到可操作的定義並
不容易,因為這涉及研究者的創造力、判斷力和實際經驗。有創造
力、判斷力和實際研究或實務經驗較多的人,可能創造出比較接近概
念的測量工具。
任何一個研究者在創造操作定義時,都會考慮到不同的經驗指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犯罪學的研究方法 29

標。然而不論其最後的選擇為何,所有的測量工具,都必須以數量來
表述。數量化後的操作定義難免要損耗原概念中難以用數量捕捉到的
一些重要特質或關係(Kaplan, 1968)。
概念在數量化時,研究者還需要考慮到數值品質本身的差異,因
為不是所有的數值都具有相同的數學特質。通常數值的特質可以由低
至 高 分 為 四 個 尺 度(scale):類 別(nominal)、順 序 或 等 級(ordi-
nal)、等距(interval)和等比(ratio)(Stevens, 1975)。
類別尺度的數值是最低的層次,也就是把事物進行最簡單的分
類,變項的每一個值都構成一個類別。類別的分類,需具有互斥性與
窮盡性。例如,測量人們的省籍時,在臺灣,通常將人們分為「原住
民、閩南人、客家人、大陸各省籍」等四類,在大陸可能分為上海
人,北京人、南京人,和其他地方的人,用數目 1、2、3、4 分別代表
這四個類別。這些數值只有類別的差異並沒有數量上的差異。1 加 2
不能等於 3(即原住民+閩南人絕不可能等於客家人;上海人+北京
人永遠也不能等於南京人)。其他的例子是宗教、性別、黨派、婚姻
狀況等。數值與其所代表的類別沒有任何必然的關係,完全由研究人
員是人為決定,並且也無特定的順序。譬如:男性可以被編碼為 0,
女性可以被編碼為 1;但也可以把男性編碼為 1,把女性編碼為 0。在
類別變項中,1 不代表大於 0 4。

4 在複相關和多元迴歸分析中,有時會把類別變項轉變成等級變項,分析起來比較方便。如果類別變
項本身只有兩個種類(dichotomous variable),只要給予其中一個種類 1,另一個種類 0,就可視其為
等級變項,因為 1 與 0 之間的距離是一定的(請注意,給予 1 和 2,或 3 和 4 也可以,但在分析時不
及 0 和 1 方便)。在分析時,這個變項叫虛擬變項(dummy variable)。問題常常出在類別變項有三
個和更多種類時候,此時則需把這此變項變成一組虛擬變項。例如,婚姻狀況是一個變項,但可有
四個種類:即未婚、已婚、分居離婚、喪偶。在複相關和多元迴歸分析中,一定要把婚姻狀況變成
一組虛擬變項:第一個虛擬變項由未婚為 1,其餘為 0;第二個虛擬變項由已婚為 1,其餘為 0;第
三個虛擬變項由離婚為 1,其餘為 0。在複相關和多元迴歸分析中,不需要再加第四個虛擬變項以喪
偶為 1,因為在其他三個虛擬變項中都等於 0 的情況下,就代表了喪偶。換言之,置入三個虛擬變項
就已經包含了喪偶的類別,因此可以稱之省略類別(omitted or benchmark category)。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0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第二種層次的測量則可用來分類有順序的事物。在犯罪學研究
中,很多概念都是用這個方法來分類和測量的。例如:測量社會經濟
地位時,可以把受訪者分類為上、中、下三個階層。這個順序是固定
的,不能隨意更改。居上層社會經濟地位者的社會地位必然高於中
層,中層又必然高於低層,三者之間有順序的關係。再如,如果想瞭
解學生在班級的學業表現,可以把他們的成績排名為第一名、第二
名、第三名……等。
順序尺度也常常用來測量態度與感覺。例如:測量民眾對治安的
信心,可以「無信心、有一點信心、有很大信心」等具有順序的方法
來分類。或是測量受訪者對家庭的感覺,可以「有點溫暖,溫暖,非
常溫暖」來分類。以上所舉的例子中,研究者可以透過順序層次的分
類,測量到特定感覺或態度的順序差異,但每一個類別之間雖有順序
之別,卻無法知道距離是否相等,不同類別間的距離涉及受訪者的主
觀感受,並沒有任何客觀標準,所以很難知道每個受訪者的差別,也
很難知道受訪者與受訪者之間的差別。舉例而言,我們研究被害恐懼
感時,僅僅知道一般來說「非常恐懼」大於「恐懼」,「恐懼」大於
「不恐懼」,但無法知道「非常恐懼」與「恐懼」之間的差異,也無
法知道這個差異是否等於「恐懼」與「不恐懼」之間的差異。同理,
我們知道「第一名」表現比「第二名」好,「第二名」比「第三名」
好,但不知道第一名與第二名之間的分數差異,也不知道第二名與第
三名的分數差異,更不知道第一名與第二名之間的分數差異是否大
於、小於或等於第二名與第三名之間的分數差異。
第三個測量尺度是等距尺度。它除了同時具有類別與順序衡量的
特質外,還有另一個特質:每個類別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例如:西
元時間(西元 2003 年比西元 2002 年後一年,2004 年比 2003 年後一
年,兩者間的差距是相等的)、溫度(一度小於兩度,兩度小於三
度,且一度與兩度的差距等於兩度與三度的差距)、或智商分數。有
的學者將態度測量也視為等距變項(Borgatta 和 Bohrnstedt, 1981; Lab-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周愫嫻, 曹立群著.
—初版.—臺北市:五南, 2007 [民 96]
面; 公分.
參考書目: 面
含索引
I S B N: 978-957-11-4644-7(平裝)
1.犯罪學
548.5 96000670 1T38

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
作 者 - 周愫嫻(113) 曹立群(228.1)
發 行 人 - 楊榮川

總 編 輯 - 王秀珍
主 編 - 詹岡瑋 劉靜芬
責任編輯 - 胡天慈 陸莉娜

封面設計 - P.Design 視覺企劃


出 版 者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106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 339 號 4 樓
電 話:(02)2705-5066 傳 真:(02)2706-6100

網 址: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 wunan@wunan.com.tw
劃撥帳號:0 1 0 6 8 9 5 3

戶 名: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駐區辦公室 / 台中市中區中山路 6 號
電 話:(04)2223-0891 傳 真:(04)2223-3549
高雄市駐區辦公室 / 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 290 號
電 話:(07)2358-702 傳 真:(07)2350-236

法律顧問 得力商務律師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出版日期 2007 年 2 月初版一刷

定 價 新臺幣 450 元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版權所有.欲利用本書內容,必須徵求本公司同意※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