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自 序

午後的星巴克咖啡座,上帝與魔鬼對話,新經濟與舊經濟坐在一旁。

上帝:怕我嗎?
魔鬼:不怕!
上帝:為什麼?
魔鬼:不怕你,只怕你的原因;人人都說你是一切事物的原
因,我被你抓只是結果而已。
頃間,台北的天空下起滂沱大雨,上帝與魔鬼起身離去……
新經濟笑問舊經濟:「怕我嗎?」

面對新舊經濟的混沌對立,不禁讓人聯想到,德國文豪歌德(Goethe)
著作《浮士德》(Faust)中的一句名言:「魔鬼是上帝的精心設計」。過
去以來,人類始終在魔鬼與上帝之間徘徊。尤其,面對這個連續的不連續
與確定的不確定年代,我們也總是習慣用創新與傳統、虛擬與實境、想像
與真實來定義世界。然而誠如上述的午後對話:「沒有魔鬼,就沒有上
帝」。任何的混沌和對立,其實未必都是「非此/即彼」的邏輯,所有表
象上的矛盾,實則可能潛藏著一種和諧關係,我們不應偏執於任何一端。
在此,我們揭示法國哲學家德希達(Derrida)的解構(Deconstruction)觀
點,希望透過本書的自由、解放、重構和延伸分析,重新賦予新舊經濟一
個全新的面向。想像可以因為重疊而產生共識,或許也可以因為想像的不
同,讓我們重新發覺世界之美。
謹將本書獻給我 最摯愛的家人,美好彼岸!

中山醫學大學
2006.4.1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推 薦 序

十五世紀末,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為世界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
變革。二十世紀末,國際趨勢大師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提出了:
「全球知識經濟的版圖,尚未被開發與研究」。哥倫布與大前研一都為人
類的文明提出了一個新局面,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揭開的是以
土地等實體資源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而後者則為以知識等非實體資源為
基礎的新經濟時代揭開序幕。知識經濟,並不是一塊實質上存在的陸地,
它就存在於人類集體的意識裡。
在人類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一波又一波的新經濟衝擊,為人類創造了
一波又一波的文明高峰。今天,當探險家以及殖民者來到了知識經濟的世
界,他們將發現面對的是嶄新的生活模式,必須效法哥倫布,義無反顧地
改變自己,同時學習著離開舊有的世紀,以開創更具能量的知識經濟的新
世紀。
面對這樣「既虛又實」的未來世界,不禁讓人聯想到當代著名人類學
家 Levi Strauss 曾說:「想像的重疊等於共識」,一旦眾人的想像產生重
疊,即便是虛擬的世界也會具現成為真實。以市場交易為例,曾經,我們
熟知的市場必須在特定時空地點才能成形;然而,隨著現代資訊與通訊科
技的發展,網際網路早已形成一個龐大的虛擬市場,它就和實體的世界一
樣,可以銷售各式各樣的商品,如同線上購物網站的廣告一樣:「什麼都
賣,什麼也都不奇怪」。當今全球知識經濟的狂潮,沛然莫之能禦,任何
人都必須要為這「想像的世界」預作萬全的準備,無論是國家、企業甚至
是個人都應如此。
本系陳智凱老師,以他多年的行政實務經驗、嚴謹的治學態度、宏觀
的企劃能力,收集整理知識經濟的文獻與實例,完成這本《知識經濟》專
書,將現階段知識經濟的現況與展望完整呈現。使讀者可以更明確地、具
像地、描繪出這想像世界的真實樣態,更瞭解全球知識經濟的發展脈絡。
本書分析架構兼具縱深與廣度,以理論、模型、管理為經,佐以國家、產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業、企業為緯,不僅宏觀知識經濟的典範發展,同時也微觀企業的機會與
挑戰。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同時穿插了許多包括,「創新角落」、「世界
之窗」、「本土觀點」、「批判思考」等專欄,讓讀者充分地領略各章的
全貌。由於內容跨涉多元領域,引用了廣泛的案例素材,是近來在知識經
濟及管理領域,難得的一本理論實務兼具的好書,本人以能先籌得閱本書
為榮,特此推薦並為之序。

中山醫學大學健康餐飲管理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目 錄

推薦序
自序

第一章 知識經濟概說與演進 3
1.1 知識經濟定義與演進 12
1.2 知識經濟之核心內涵 15
1.3 知識經濟之理論模型 17

第二章 知識經濟衡量單位與比較 23
2.1 經濟發展暨合作組織(OECD) 24
2.2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27
2.3 世界銀行(WB) 28
2.4 美國 30
2.5 英國 31
2.6 歐盟 32
2.7 澳洲 32
2.8 新加坡 33
2.9 國際資料公司 34
2.10 麥可波特與史坦 34
2.11 資策會 37
2.12 政治大學 3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第三章 知識經濟指標之分類 43
3.1 企業經營環境 44
3.2 創新系統 49
3.3 人力資源發展 51
3.4 資訊通訊科技 54
3.5 績效指標 56

第四章 國家競爭力之概念與評估 61
4.1 何謂國家競爭力 62
4.2 國家競爭力之評估方法 66
4.3 知識經濟下之國家競爭力評估 71

第五章 知識經濟指標之構念效度 77
5.1 多元特質-多元方法(MTMM)模型分析 83
5.2 衡量方法與衡量特質模型分析 86
5.3 知識經濟指標之 DPM 模型分析 93
5.4 總體衡量模型分析 95
5.5 國家競爭力之預測模型分析 99
5.6 總結 104

第六章 知識經濟指標之構念模型 113


6.1 分項構念模型 118
6.2 總體構念模型 129

第七章 知識經濟指標之跨群分析 135


7.1 跨群因素恆等性分析 137

2 7.2 平均數結構分析 14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7.3 投入/產出模型分析 145

第八章 知識經濟指標之編製與建議 151


8.1 總體指標之編製 152
8.2 未來研究之建議 164

第九章 政府之角色與管理 171


9.1 各國政策與發展歷程 172
9.2 管理與政策意涵 181

第十章 企業之機會與挑戰 189


10.1 機會與威脅 192
10.2 優勢與劣勢 195

第十一章 知識管理之原則 205


11.1 八大原則 206
11.2 跨域成功範例 217

第十二章 知識經濟與管理之未來 227


12.1 典範移轉 228
12.2 知識世界 241

參考文獻 249
附錄 25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Section

理 論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知識經濟概說與演進

第一章

知識經濟概說與演進

學習
目標
讀完本章之後,你可以:
描述知識經濟的定義。
瞭解新經濟、資訊經濟、數位經濟之異同。
瞭解經濟發展的演進歷程,以及新經濟典範。
掌握知識經濟的核心內涵、特徵,及其未來發展困境。
建構知識經濟的理論模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根 據經濟發展暨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於 1996 年研究報告指出,過去十年,隨著資訊
通 訊 科 技(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持 續 創 新 應
用,知識已經取代傳統要素土地、資本,成為一國經濟成長之主要動
新經濟 力。特別是美國以「新經濟」發展模式,締造史上最長的經濟擴張時
泛 指 1990 年
代,美國經濟
期之後,各國政府莫不紛紛師法美國,積極研擬知識經濟發展策略,
創造的一種嶄 提高國家競爭力。鑑此,近來各主要國際研究機構與國家,為了瞭解
新現象:物價
一國之知識經濟發展程度,評估經濟體系中知識投入創新與擴散之機
穩定,失業率
下降,經濟成 制與效益,紛紛建構不同的知識經濟衡量指標進行國際評比,詳見表
長,財政盈餘 1-1。一般而言,各國(機構)之衡量指標可以概分下列二類:
一、指標內涵著重於知識創新與擴散能力。例如,經濟發展暨合
作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之《科技、技術與產業計分表:知識經濟標竿》(OECD Science, Tech-
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board 1999: Benchmarking Knowledge-Based
Economies, 1999)、美國前瞻政策研究所(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
PPI)之《各州新經濟指標》(The State New Economy Index, 1996)、
歐盟委員會(Committee of European Community, CEC)之《歐洲創新
標竿》(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2000)、澳洲工業科學資源部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Industry, Science and Resources Knowledge-Based
Economy Branch, AKEB)之《知識活動指標》(Knowledge-Based Activi-
ties: Selected Indiction, 2000)、新加坡貿工部(Singapore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MTI)之《新經濟指標》(Indicators on the New Economy,
2001)等等。
二、指標內容除了包括知識創新擴散系統之外,同時納入攸關知
識經濟發展之其他政經制度因素,例如政府決策透明度、經濟開放程
度、競爭與管制程度、金融體制健全程度、企業家精神等等。例如,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mmunity, APEC)之《邁
向知識經濟》(Towards Knowledge-Based Economy, 2000)、世界銀行
(World Bank, WB)之《知識評價衡量指標》(Knowledge Assessment
Measurement 2002, KAM)、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 Academy of Sci-
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知識經濟概說與演進

表 1-1 各國知識經濟指標名稱及參考網址

發表機構/年度 指標名稱 參考網址


經濟發展暨合作組織 《科技、技術與產業計分表:知識經濟標竿》 http://www.oecd.org
(OECD)1999 年 (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board
1999: Benchmarking Knowledge-Based Economies)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邁向知識經濟》(Towards Knowledge-Based http://www.apecsec.org.sg/
(APEC)2000 年 Economy, 2000)

世界銀行(WB) 《知識評價衡量指標》(Knowledge Assessment http://info.worldbank.org/


2002 年 Measurement 2002, KAM) etools/kam2005
美國前瞻政策研究所 《各州新經濟指標》(The State New Economy http://www.ppionline.org
(PPI)1996 年 Index, 1996)

英國貿工部(DTI) 《英國競爭力指標》(UK Competitiveness http://www.dti.gov.uk/


2000 年 Indicators, 1998)

歐盟委員會(CEC) 《歐洲創新標竿》(European Innovation http://europa.eu.int/comm/in-


2000 年 Scoreboard, 2000) dex_en.htm
澳洲工業科學資源部 《知識活動指標》(Knowledge-Based Activities: http://www.abs.gov.au
(AKEB)2000 年 Selected Indicators, 2000)

新加坡貿工部 《新經濟指標》(Indicators on the New Economy) http://www.mti.gov.sg/


(MTI)2000 年
國際資料公司 《資訊化社會指標》(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 http://www.idc.com/groups/
(IDC)1999 年 isi/main.html
麥可波特與史坦 《國家創新系統指標》(Innovation Index) http://www.isc.hbs.edu/econ-
(MPSS)1999 年 innovative.htm
臺灣資訊工業策進會 《臺灣資訊力研究》 http://www.iii.org.tw/
(MIC)1999 年
政治大學-吳思華教 《知識經濟社會總體指標》 http://www.cepd.gov.tw/index.
授(NCCU)2001 年 jsp 或者
http://www.ccis.nccu.edu.tw
資料來源:本研究

ence, NAS)之《國家知識評估系統》(National Knowledge Assessment


1996, NKS)、英國貿工部(UK Department of Trade & Industry, DTI)
之《英國競爭力指標》(UK Competitiveness Indicators, 1998)、愛爾
蘭(1998)之《知識經濟時代之國家競爭力指標》、國際資料公司(In-
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IDC)之《資訊化社會指標》(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麥可波特與史坦(Michael E. Porter & S. Stern, MPSS) 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之《國 家 創 新 系 統 指 標》(Innovation
Index)、臺 灣 資 策 會(Market Intelli-
gence Center, MIC)之《臺灣資訊力研
究》、政治大學之《知識經濟社會總體
指標》等等。
雖然各主要研究機構與國家,紛紛
建構知識經濟衡量指標,然而不同衡量
單位之指標建構,對於知識經濟缺乏一
致性定義,並且在評量對象與資料獲取
方面存在相當差異。例如,許多單位指
標與國際標準具有較強相容性,分析評
價之相關資料並非透過專門調查而蒐

美國總統柯林頓執政八年期間,在 1990 年代,美


集,而是藉由國際通用資料庫(例如
國出現兩個相連互用的名詞:新經濟(New Econ- IMD、WEF、UNESCO、WB、OECD)
omy)與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
中提取,並且據以相關定義重新編制,
泛指一 種「新」經濟 現象:物價穩 定,失業率下
降,經濟成長上升,財政赤字惡化衰退。 具有較高的操作性、比較性以及相容
性,比較對象含括較多國家或經濟體,
包括 OECD、APEC、WB、CEC、IDC、Porter & Stern、MIC 等;其他
單位之衡量指標則是聚焦在特定(單一/少數)國家或是境內城市
(州),相關資料雖仍援引上揭國際通用資料庫,不過更多屬於專門
訪談與調查蒐集,包括 PPI、DTI、AKEB、MTI 等。本書除了綜合彙
整上述文獻指標,同時鎖定前項單位公布之資料,特別是全球三大研
究機構 APEC、OECD 與 WB 發布之指標,並且衍生下列研究動機與
目的:
不同研究機構之知識經濟衡量指標,在衡量知識經濟概念上是
否具有構念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意即是否具有幅合效度
(convergent validity)與區別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
不同的衡量單位(方法)與衡量特質對於知識經濟指標之影響
為何?
如何有效綜合上揭三大研究機構之衡量指標,建構出一套知識
6 經濟總體衡量模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知識經濟概說與演進

不同的知識經濟衡量單位(方法),對於 WEF 國家競爭力排


名之預測能力為何?
知識經濟指標之總體構念模型為何?包含幾大因素構面?
不同國家樣本之跨群因素結構是否具備恆等性特質?
倘若上揭跨群因素恆等性特質具備,不同樣本之跨群平均數結
構差異為何?何種樣本群體之平均數較高,跨群之間相關係數
結構有何差異?
針對上揭研究議題與動機,本書檢視過去相關文獻發現,目前國
內外對於知識經濟指標以及國家競爭力之探討,許多仍停留在單項指
標構面之描述與研究,例如單純聚焦於資訊通訊科技(ICT)與創新
系統等。對於進一步彙整不同國際組織(或國家)發布之衡量指標,
透過數量統計模型進行系統性分析者,仍屬少見。以國內為例,行政
院經建會委託政治大學進行的《知識經濟社會總體指標》研究,在國
內知識經濟研究上屬於相當重要參考文獻,不過該份研究也只停留在
文獻整理階段,即便最後透過幾次學者與專家問卷,試圖彙整出知識
經濟社會總體指標,不過整體研究方法流於直觀,許多指標內容過於
抽象,無法達到量化水準,加上與國際採行方法不符,指標項目過於
龐雜,概念重疊無法區隔,研究方法流於敘述統計等,均無法提供一
套適切宏觀的參考觀點。倘若能夠充分掌握模型建構技術,擴大國際
量化資料運用、強化衡量指標與國際接軌,相信對於確切掌握各國知
識經濟競爭力排名,必能提供相當大的助益與貢獻。此外,過去以來
各種經濟衡量指標包括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全球競爭力及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國家競爭力,詳見圖 1-1,圖 1-2,經常被批評
為只適用於衡量先進國家,而不適用在發展中國家或是落後國家,同
樣地知識經濟衡量指標也存在類似困擾,因此,本書除了建構一套知
識經濟總體模型之外,也同時深入分析上揭模型是否存在跨群因素恆
等性,意即類似指標模型是否同樣適用於衡量不同群集。
鑑此本書選取 APEC、OECD 與 WB 等三個單位之衡量資料作為
三種衡量方法(method),並且彙整全球三大研究機構 APEC、OECD
與 WB 之衡量指標作為衡量特質(trait)。經查 APEC 評比分為四大 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圖 1-1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全球競爭力網站

類 24 細項;OECD 評比分為三大類 28 細項;WB 評比分為五大類,


細分 14 項標準版(KAM-14)及 69 項完整版(KAM-69),詳見表 1-2
及圖 1-3。本書基於樣本一致性與統計需求,主要選取 APEC、OECD
與 WB 標準版,利用 WB 出版之《2002 年世界發展指標光碟》(2002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CD-ROM, 2002 WDI)作為資料基礎,範圍涵括
全球 207 個國家之社經統計數據,本書基於全面性及完整性考量,鎖
定其中 100 個主要國家作為分析骨幹,搭配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
(WEF)《2002 年國家競爭力報告》排名,利用上揭知識經濟指標預
測國家競爭力,樣本選擇則以 WEF 與 WB 共同之 80 個國家進行分
析。首先,利用 MTMM 模型驗證不同方法在衡量知識經濟概念上是
否具有構念效度,意即是否具有區別效度與幅合效度;其次,衡量不
8 同方法與不同特質對於知識經濟指標之影響;最後,建構知識經濟特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知識經濟概說與演進

圖 1-2 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WEF)國家競爭力網站

質之總體衡量模型,以及透過知識經濟指標進行國家競爭力排名之預
測分析。
其次,同樣依據 2002 WDI 光碟資料作為分析基礎,檢驗知識經
濟指標之總體構念模型,本書回顧過去相關文獻將指標分為五大構
面:包括企業經營環境、創新系統、人力資源發展、資訊通訊科技、
績效指標等。首先,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y Factory Analysis,
EFA)簡化彙總後之總體知識經濟指標,其次,利用 LISREL 8.20 及
PRELIS 2.30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Second-Order
Confirmatory Factory Analysis, SCFA),換言之,利用上揭探索性因素
分析結果,提出本書期望檢驗之特定結構模型,同時進一步整合成為
完整之結構方程模型;緊接著,利用實證分析先前建構之知識經濟投
入產出模型。最後,並且利用跨群因素恆等性分析,檢驗跨群因素結 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表 1-2 世界銀行知識經濟指標(KAM-14)簡介

WB Basic Scorecards
As working with a large set of 76 variables can be unwieldy, a simplified "basic scorecard" consisting of
12 variables that are based on the four pillars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plus two relating to performance, has
been developed. In essence, this scorecard attempts to capture a country's preparedness for the knowledge-bas-
ed economy. This scorecard can be captured for 2 points in time: for 1995(or closest available)and for the
most recent available year. The indicators used in the basic scorecard are as follows:
‧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verage annual GDP growth(%)(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Human Development Index(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UNDP)
‧ Economic Incentive and Institutional Regime
Tariff and non-tariff barriers(Heritage Foundation)
Regulatory Quality(WBI)
Rule of Law(WBI)
‧ 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
Adult literacy rate(% age 15 and above)(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UNDP)
Secondary enrolment(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Tertiary enrolment(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 Innovation System
Researchers in R&D, per million population(UNESCO)
Patent applications granted by the USPTO, per million population(USPTO)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journal articles, per million population(SIMA)
‧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Telephones per 1,000 persons,(telephone mainlines + mobile phones)(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
cation Union)
Computers per 1,000 persons,(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nternet users per 10,000 persons(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資料來源:摘自世界銀行網站「The Knowledge Assessment Methodology and Scorecards」(http://


info.worldbank.org/etools/kam2005/html/basic_scorecard.htm)

構之穩定性,並且估計跨群平均數結構模型之差異。
綜而言之,本書概分三篇十二章,第一篇從理論角度出發,包括
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探討人類總體經濟發展之演進歷程;第二篇從
模型角度出發,包括第五章至第八章,從宏觀角度建構一個總體知識
經濟衡量指標;第三篇從管理角度出發,分析企業在知識經濟趨勢下
面臨之挑戰與機會,探討企業可行之整合性知識管理原則,全書內容
10 與架構概略如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知識經濟概說與演進

圖 1-3 世界銀行 KAM 官方網站

第一、緒論與知識經濟指標之文獻探討,內容包括知識經濟之定
義與理論發展;知識經濟指標之衡量單位與比較,列舉迄今已發表過
之研究單位、指標內涵與範疇;以及彙總各國知識經濟指標;最後回
顧國家競爭力之概念與評估文獻。
第二、知識經濟指標之信度與效度研究,探討全球主要研究機構
(APEC、OECD 與 WB)之知識經濟衡量指標,在衡量知識經濟概念
上,是否具有構念效度,意即包括幅合效度與區別效度;上揭不同衡
量方法(單位)與衡量特質(構面)對於知識經濟指標之影響;如何
有效綜合上揭不同衡量方法,建構出一套知識經濟總體衡量指標;以
及上揭不同衡量方法,對於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WEF)國家競
爭力排名之預測能力。
第三、知識經濟指標之構念模型與跨群分析,旨在建構知識經濟 1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指標之總體構念模型,以及實證分析先前建構之知識經濟投入產出模
型;同時利用跨群因素恆等性分析,檢驗跨群因素結構之穩定性,並
且估計跨群平均數結構模型之差異情形。
第四、整合性結論與建議,除了說明上揭模型之實證結果,管理
意涵與研究限制,以及未來後續研究之方向與建議之外。並從政府、
產業與企業角度出發,提出政府的角色與管理作為,不同產業企業面
臨的各種挑戰與機會,企業可行的知識管理概念原則,以及知識經濟
與知識管理之未來發展趨勢。

1.1 知識經濟定義與演進

根據 OECD(1996)定義:「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
omy, KBE)意指直接建立在知識與資訊之創造、流通與利用之經濟活
資訊經濟 動與體制」。隨著知識經濟活動與體制重要性日益提升,Cowan and
強調資訊產
Gert(2000)認為「知識經濟」定義與內涵,應由建構知識經濟基礎
業、資訊生態
對於國家整體 (Knowledge-Based Economy, KBE),轉為透過知識驅動(Knowledge-
經濟的影響 Driven Economy, KDE)經濟成長、累積財富與促進就業。因此不論是
數位經濟 「新經濟」(New Economy)、「資訊經濟」(Information Economy)
藉由IC、通訊、 及「數位經濟」(Digital Economy)皆屬於廣義的知識經濟概念,涵
網路、電子服
務和電子商 蓋範圍從高科技產業擴至所有產業部門,並且逐步朝向知識密集趨勢
務,所創造出 發展。此外,Summers(2000)認為「知識經濟」之重要特質,包括
來的新經濟
正向回饋(positive feedback)、要素報酬遞增,以及「適者生存、贏
正向回饋 者全拿」,至於其內涵範疇包括:開放的經貿環境、嶄新的企業經營
上網的價值與
理念、健全的總體經濟政策、前瞻的教育人力資源,以及聚焦的資訊
上網的人數呈
現正比 基礎建設等等。
依據上揭知識經濟之定義與內涵,傳統經濟理論模型必須予以調
整修正。例如,總體經濟生產函數 Y = f(L, K, A, N),其中 L 代表勞
動投入,K 代表資本投入,A 代表生產技術,N 代表制度。由於傳統
農業經濟之資本累積速度緩慢,生產技術未見重大進步,加上政治與
12 產權制度也未明顯變革,因此勞力始終扮演著經濟發展的關鍵角色。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知識經濟概說與演進

例如 Marthlus(1766-1834)揭舉的《人口論》(the Principle of Popula- 人口論


人口的增加率
tion)經濟成長模型,就是假定資本、技術與制度固定不變,技術進
通常會超過糧
步只會增加經濟社會人口數量,但是無法增加人民的工資或福利水 食供給的增加
準,此一理論明確的反應出農業社會之經濟特質。不過隨後經濟學鼻 率

祖 Adam Smith(1776)在其《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中揭示, 國富論


技術進步(代表知識累積)對於促進經濟成長深具貢獻。而另一位經 英國古典政治
經濟學者 Adam
濟學大師 Ricardo,雖未明確的提出一個經濟成長理論,不過同樣抱持 Smith 代 表 著
著類似的看法,意即生產技術的迅速發展,嶄新的自然資源發現,以 作,主要研究
國民財富的性
及勞動的熟練程度增加,都是促進經濟成長的重要關鍵要素。
質與形成原因
緊接著,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後,人口在經濟成長中的重要性逐
漸衰退,機器設備扮演的角色蛻變躍升,經濟成長關鍵變數由勞力轉
為資本。例如 Solow(1924-)提出「新古典成長理論」(Neo-Classical 新古典成長理

Growth Theory),說明各國經濟成長終將趨於穩定狀態,所得最終僅 經濟成長模型
受人口成長率與儲蓄率的影響,而所得成長率僅受技術進步的影響。 以勞力與資本
為主軸,不包
上揭模型驗證了工業社會的重要變數是資本累積。而技術進步對於經
括技術進步
濟成長之重要性雖被突顯,但仍被視為外生變數。此外「新古典成長
理論」也未對技術進步的成因與影響深入瞭解,並且假設各國經濟成
長終將獲得收斂與穩定,此一見解,實務上與一般觀察現象明顯不符。
無論如何,由於新古典成長理論存在諸多缺失,導致在 1970 至
80 年代初期沈寂下來,直至 1980 年代中期,在 Romer 等人的帶動之
下重新獲得重視。而人們對於經濟成長重新思考的關鍵,也聚焦在技
術進步究屬外生或是內生。事實上無論技術進步屬於外生或是內生,
其 實 英 國 新 古 典 經 濟 學 派 大 師 Marshall(1890)早 在 其《經 濟 學 原
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巨著中揭示,知識的擴散與進步可 新成長理論
以導致新方法與新機器設備的運用,有效提高勞動與資本的應用能 經濟模型以知
識與技術進步
力,進而提高總體經濟成長。同樣地德國經濟學者 List 也強調,經由 為主軸,技術
知識的創造與分配,可以提高基礎設施與制度對於經濟成長的貢獻。 進步不應視為
外生
事實上從十九世紀末迄今,傳統經濟學家 Marx 與 Schumpeter(1912)
即 強 調 知 識 創 造 與 創 新 是 經 濟 成 長 的 動 力,只 是 隨 後 透 過 Romer 內生成長理論
強調經濟成長
(1990)等人的闡釋發揮,形成了「新成長理論」(New-Growth The-
動力來自模型
ory)或「內生成長理論」(Endogenous Growth Theory),無論如何, 內部 1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上揭經濟模型同樣聚焦在知識與技術進步,主要論點包括:技術進步
人力資本 不應視為外生,並且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特質;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泛指人力的知
存量愈高研發能力愈強;技術進步以新知識型態呈現,這些新知識具
識、技能與經
驗 有非敵對性(non-rivalry)特質;知識一如其他資本財,能夠累積作
為生產要素,能夠儲存且有折舊問題。此外,人力資本特質異於其他
非敵對性
財貨可以同時 資本財,同時知識必須依附人力資本或其他形式。
供給眾人消 另外在「新成長理論模型」當中,Romer(1990)透過知識與人力
費,增加一個
人消費,不致 資本累積報酬遞增特質,解釋先進國家具有較大研發創新與知識累積
減損其他人的 優勢,因而強者愈強富者愈富,落後國家雖有豐富人力與資本,卻無
效用
法持續成長,此一觀點充分掌握了二十世紀末技術快速更新的經濟特
質。至於新成長理論將「知識」導入傳統生產函數,對於知識經濟之
定義內涵衍生若干問題。第一,新成長理論認為知識具有規模報酬遞
增特性,可能抵觸經濟學理中關於稀少性之假設;第二,將知識視為
資訊不對稱 可買賣之商品,可能產生買賣雙方「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
代表市場上買
symmetry)問題;第三,技術創新是對於未知技術之探索,任何研究
賣雙方擁有交
易資訊的差異 創新均須逐步突破當前技術,不可能產生跳躍式規劃;因此,新成長
理論雖然掌握了知識經濟之創新特質,但是卻未能完整刻劃知識經濟
之內在本質。
總體而言,知識經濟相對於傳統經濟具有極大差異,倘若根據
OECD 等國家的發展經驗顯示,我們可以發現知識經濟具有下列特
質:就知識內容而言,知識經濟是創新型經濟;就知識表現形式而
言,知識經濟是網路化經濟;就知識社會型態而言,知識經濟是學習
型經濟;就現代科技與生態環保互動而言,知識經濟是利於發展綠色
經濟。此外若從投入、產出與交易面切入,知識經濟相較傳統經濟其
特質包括:知識成為主要生產投入要素;知識經濟顛覆了傳統規模報
酬遞減規律;知識經濟之商品內容與交易方式產生劇烈變革。

1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知識經濟概說與演進

創新角落
「新經濟」典範 美國

「新經濟」是在經濟全球化和資訊技術革命帶動之下,以生命科學技術、
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空間技術、海洋技術、環境技術和管理技術等七大
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經濟,且具有低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低財政赤字、高
經濟成長等特質。創新是「新經濟」的關鍵核心,包括觀念的創新、經營模式
的創新和新技術的創新等。人才則是確保創新的決定性因素。九十年代全球崛
起的資訊經濟,如今正從個人電腦(PC)發展到資訊科技(IT)、電子商務
(E-Commerce)三個階段,清楚地表明「新經濟」的核心內容是網路經濟。
「新經濟」一詞最早出現於美國。1991 年 3 月至 2000 年年底,美國經濟
持續增長 117 個月,突破了美國延續百年的四年(三年繁榮和一年衰退)一個
週期的經濟發展規律,出現了美國經濟發展史上罕見的連續繁榮。尤其是 1995
年以來,美國 GDP 年均增長率 4.2%,大大超過了主流派經濟學家預測的 2%;
勞動生產率由 1%左右提升到 4%以上;失業率低於普遍認可的 6%正常範疇;
年通脹率保持在 2%左右低水準;財政赤字大幅降低,財政收支出現極為少見
的連年盈餘。這種高成長、低通脹、低失業的經濟現象是傳統經濟理論難以解
釋的。傳統經濟理論認為:經濟的快速增長必然伴隨著高的通貨膨脹率;隨著
投資額的連續增加,必然導致投資收益遞減。總的來說,美國創下了歷史上最
長繁榮時期的紀錄。雖然迄今美國科技股市泡沫存在一定危機,不過上揭這種
經濟一高二低的狀態,宣示了美國標舉著全球「新經濟」典範。

資料來源:《中國證券報》,http://www.xinhuanet.com,2004/10/26。

1.2 知識經濟之核心內涵

無論如何,近年來知識經濟研究文獻相當眾多,知識經濟之定義
與理論發展,可以從不同角度分析探討。鑑此本書綜合了各界觀點,
整理出下列幾項知識經濟的核心內涵( 高希鈞,2000),包括:
‧知識獨領風騷:兩百年來西方經濟成長理論,在不同的時代背 1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景,曾經重視過的不同生產因素,分別從勞力、土地、自然資
源、資金、科技,迄今「知識」成為最後決勝關鍵。
‧科技主導創新:1990 年代,美國經濟持續八年的空前成就
高成長、低失業、低物價及財政盈餘,其中重要的成功關鍵,
在於資訊革命與技術創新。
‧創新推向無限:西方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即在一波一波的創
新與毀滅之中繁榮與蕭條;只要不斷的出現創新,經濟即可繁
榮,一個社會擁有了創新的主客觀條件,即會出現「創新叢
生」(creative clusters),有了紛眾的創新,人類即可預約無限
的可能。
‧速度決定成敗:回顧過去經濟發展,八十年代「品質」主導市
場競爭,九十年代強調「企業再造」,2000 年後關鍵在於「速
度」。迄今消費者對於速度、品質、價格要求愈苛,造成了當
逆向經濟學
前商品要愈好,價格要愈低廉的反向現象,即所謂的「逆向經
消費者期許產
品品質愈來愈 濟學」(inverse economics)。
好,速度愈來 ‧ 企 業 家 精 神 化 不 可 能 為 可 能:經 濟 大 師 Joseph Schumpeter
愈快,價格愈
來愈低
(1912)提出了「創新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強調失
敗的創業者,能把「可
能」折損為「不可能」;
成功的創業者化「不可
能」為「可能」。
‧網際網路顛覆傳統:傳
統經濟學中的報酬遞減
律、使用者付費、供需
決定價格、交易成本不
可忽略等根深柢固的概
念,在知識經濟時代必
須大幅修正。
‧全球化同創商機與風
「新 經 濟」與「知 識 經 濟」之 核 心 內 涵 「創 新」(innova- 險:當今在全球化的整
16 tion)、「知識」(knowledge) 合過程中,較落後的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知識經濟概說與演進

家務必在法令、外語、資訊通訊、智慧財產保護等方面,加速
改進,否則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並且產生大家憂慮的「數位落 數位落差
兩個或以上的
差」(digital gap)現象(意即來自高科技的貧富差距)。
族群在資訊科
‧競爭力決定長期興衰:知識決定競爭力,競爭力決定一個產業 技分配與使用
或一個經濟之興衰;競爭力意指一國在全球市場所能創造出每 上產生的實質
差距
人平均財富之能力,競爭力愈強,創造財富的能力也愈高,上
揭能力不僅指狹義的生產力,更包含了多種經濟與非經濟因
素:例如公共建設、行政效率、環保品質、自由化與全球化程
度。

1.3 知識經濟之理論模型

綜合言之,根據前揭 OECD(1996)對於知識經濟所作之定義:
「直接建立在知識與資訊之創造、流通與利用之經濟活動與體制」。
我們由此清楚地理解到:若要對於知識與資訊進行創造、流通與利
用,必須具備「載體」,而此一重要的知識載體便是「人」;若要對
於知識與資訊進行創造、流通與利用,同樣必須利用傳遞與輔助「工
具」,此一工具即是資訊通訊科技(ICT);此外要從 ICT 的運用中
享受伴隨而來的便利與效率,其前提必須是先落實資訊基礎建設,而
提升人的素質必須藉由教育,當人力資源素質提升之後,便能掌握科
技應用之能力,進而從事研發與創新。另外除了上揭「載體」與「工
具」之外,一個適合企業經營的優質環境同樣扮演關鍵角色,例如一
國的法律制度是否跟上趨勢變革,能否提供企業經營成果充足的法律
保障,政府效率與效能是否因應企業需求,這些都與適合企業經營環
境具有緊密關聯。因此若從知識經濟發展角度出發,除了具備上述二
項要素建全創新系統,還要搭配優質環境才能提升生產力與國民所得
水準。
此外一般在探討各種經濟衡量指標時,許多學者認為應該從投
入、產出以及衝擊與影響層面切入,意即一個完整的體系必須包含投
入(input)、過程(process)與產出(output)三大構面,如此才能充 1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分的掌握體系內涵與發展。同樣地,部分學者將上揭投入、過程與產
出分類,歸納為「事前」(ex ante)與「事後」(ex post)觀點,例
如目前在探討國家競爭力指標時,一種是採取事前觀點,意即從可能
的影響因素或組成內涵加以探討,例如,IMD 與 WEF 探討國家競爭
力都從影響國家競爭力之因素加以分析,包括政府效能、法規制度、
管理、基礎建設等等。另一種則是採取事後觀點,意即從績效(per-
formance)與結果(result)出發,清楚掌握一國之最終競爭優勢。根
據上揭二種觀點,事後的績效與結果相較於事前原因,在分析上更容
易掌握與觀察。不過若要探討形成過程與原因或是針對未來進行預
測,從事前影響要素進行分析顯然較佳;若是期望對於當前發展現況
作出精確衡量,則透過績效結果進行分析結果較為明確。因此,本書
在探討知識經濟指標時,也融合了上揭「投入/過程/產出」以及
「事前/事後」二種概念,將知識經濟之理論模型,彙總如圖 1-4。
根據圖 1-4 知識經濟之理論模型,我們可以透過創新系統、人力
資源發展、資訊通訊科技、企業經營環境,以及績效指標等構面,據
此判斷一國的經濟發展是否具備知識經濟條件,或是正朝向知識經濟
方向發展。此外由於知識經濟異於傳統經濟表現,突顯了全方位與多
元知識及科技特性,因此此一模型不僅能夠檢驗一國或經濟體是否構

知識傳遞效率 知識創新擴散 知識經濟產出


資訊通訊科技
(ICT)
科技掌握 績效指標
創新系統
能力 (生產力/ GDP)
人力資源
發展
環境成本動力

企業經營
環境

投入 過程 產出

事前 事後

18 圖 1-4 知識經濟之理論模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知識經濟概說與演進

成知識經濟體系,同時也能檢驗知識產業(例如資訊、通訊、航太、
環境、生技等)與知識人力之定位。至於如何量化知識經濟之指標衡
量,下一章我們將透過回顧各國(機構)之衡量指標詳細說明。

新經濟的困惑

雖然曾經轟動一時的新經濟,猶如泡沫般消失破滅,不過網路帶給
全球政經、文化以及社會巨大變化。許多經濟分析家認為,根據歷史經
驗顯示,新經濟並未結束,而是尚未開始。究竟新經濟和傳統經濟有何
異同?如果從新經濟的經營模式觀察,具有下列「四無」特徵:

無核心業務

任何傳統產業皆有所謂的核心業務,例如麥當勞的漢堡快餐、可口
可樂的可樂飲料。核心業務是企業獲利的關鍵,企業營運、投資和擴張
皆從核心業務展開。研究全球前 2000 大企業可以發現,87%成功企業僅
有一項核心業務。即便企業典範奇異(GE)公司也只有六項核心業務。
然而新經濟產業卻呈現不同風貌,意即企業沒有核心業務,可以進入任
何領域。企業要跨涉多項核心業務必須具備一定的管理資源,但是網絡
科技能使企業統籌能力大為提升,從而降低對管理資源之需求。

無利潤發展

新經濟企業在進入一個市場後尚未發展到產生利潤時又會進入下一
個市場,這種擴展方式與傳統企業不同。傳統企業在進入一個市場後如
果未成熟到有足夠的利潤,就不會開拓另一個市場。新經濟擁有巨大市
場包容力,使得新經濟企業不得不採取攻城掠地的無利潤發展模式,由
於新經濟有別於舊經濟,競逐市場的關鍵不在應用嶄新技術經營原有市
場,而在運用新技術、整合和發展嶄新市場。因此發展速度成為必要條 1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件之一。在這種壓力之下,企業無法也不能等到獲利之後才發展。因為
發展和經營一項業務直至獲取足夠利潤需要漫長時間。根據歷史統計,
成為一家可以獲利的企業,時間長度動輒需要十年,迄今全球企業多數
仍在經營單一市場。綜而言之,倘若網路企業採取相同策略,意即短期
間內仍無法和傳統企業競爭,甚至根本無法擁有市場份額。新經濟企業
只有同時抓住數個市場,從整合中獲取傳統公司無法進入的市場。

無擴張疆界

新經濟之所以來勢洶洶,原因在於其經營擴張沒有疆界。網路技術
和其他高科技容許一個企業進行無疆界擴張,網上可以販賣飛機,亦能
從事政治捐款活動。從政治到商業,似乎都可一網打盡。一旦有了一家
網路企業採取激進的擴張方式,就無人可以阻擋,其他企業除了貼近採
取策略聯盟或是合併策略之外,似乎就只有坐等市場流失。而這與此一
企業最初定位無關。這種無疆界擴張潛力,使得原有市場中的均衡盡失,
市場秩序隨時都得重整。最明顯的案例如美國線上(AOL)與時代華納
(Time-Warner)的合併。

無商業週期

高科技發展帶動生產力不斷提升,加上快速的訊息傳遞,使得企業
決策更有效率,網路技術和 B2B 發展,讓企業可以降低庫存,減少週轉
成本。從而使生產和商業進入平穩發展,明顯的商業週期不再出現,取
而代之,只有波動不大的商業調整。過去以來,商業週期是讓市場最感
頭痛,也是讓經濟學家最感困惑的議題。不過新經濟展現出的潛力似乎
還無法做到發展無週期困擾,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新經濟再成
氣候,所有的商業週期一定有別於傳統的商業週期。
綜而言之 新經濟是否尚未開始?倘若依照上揭新經濟的「四
無」,就是無獲利觀點。事實上新經濟是等待一定規模之後,再進行利
潤壟斷。因此傳統與新經濟擁護者可能對錯參半。沒錯,經營的目的旨
在獲利,不過,新舊經濟的爭執在於獲利定義和如何獲利?以農業社會
為例,農民利潤在於可以填飽肚子的糧食,當時無人計算邊際收益。十
八世紀工業革命帶來新經濟,使得商業利潤計算發生了根本變化。許多
2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知識經濟概說與演進

農人放棄農業轉向工業,根本原因在於農業生產並無多大利潤。雖然此
一轉變初期同樣遭受挫敗。此外十九世紀初期,人們就認定新經濟沒有
前景,因為當時紡織製造商幾乎都在破產邊緣,正如時下網路企業也在
破產邊緣。即便亞馬遜同樣受到破產謠言攻擊。然而當今全球每十三人
就有一部電腦,並且此一比例仍在逐年遞升,手機數量同樣在數億之譜。
種種事實顯示,以此為基礎的新經濟正在重新展開,上次失敗並非新經
濟終結,而是新經濟尚未展開,一旦新經濟步入正軌,世界將會產生另
一次工業革命。

資料來源:朱易,「亞馬遜的困境,新經濟的困惑」,《湯本論壇》,http://www.
tanben.com 。

關鍵字
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人口論(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內生成長理論(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正向回饋(positive feedback)
投入、過程與產出(input, process, output)
事前(ex ante)
事後(ex post)
知識(基礎)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 KBE)
知識(驅動)經濟(Knowledge-Driven Economy, KDE)
非敵對性(non-rivalry)
逆向經濟學(inverse economics)
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
創新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
創新叢生(creative clusters)
新古典成長理論(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
新成長理論(New-Growth Theory)
新經濟(New Economy) 2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symmetry)
資訊經濟(Information Economy)
數位經濟(Digital Economy)
數位落差(digital gap)
資訊通訊科技(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2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知識經濟衡量單位與比較

第二章

知識經濟衡量單位與比較

學習
目標
讀完本章之後,你可以:
描述知識經濟指標之發展過程。
瞭解全球三大主要機構之知識經濟衡量指標構面。
瞭解何謂衡量指標及其定義。
瞭解國家競爭力的定義及其衡量方式。
描述不同知識經濟衡量指標之異同。

2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長 期以來,經濟學家始終爭辯如何確切衡量一國的經濟表現,事實
衡量 上,二次世界大戰迄今,全球普遍採行的傳統經濟衡量指標,例如
代表一個可以
歸納特定現象
GNP 及 GDP,由於無法兼顧環保與社會文化等因素,因此遭致諸多
或事物的相關 批評。反觀「知識經濟」之定義與內涵,除了異於傳統經濟之衡量方
評估資訊
式之外,同時還具備了下列特質:第一、缺乏將知識創造轉為知識產
指標 出之要素投入函數;第二、傳統所得帳中並未錄入知識帳目;第三、
代表一個概念
缺乏系統性知識計價資料;第四、知識創造未必增加知識存量累積,
可以實證與觀
察的成分 特別是迄今缺乏知識計算單位;因此,知識經濟之衡量指標不僅無法
套用傳統經濟指標,資料蒐集與數據量化更是一大挑戰。
不過,自 OECD(1999)正式發表《OECD 科技、技術和產業計
分表:知識經濟標竿》(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
board 1999: Benchmarking Knowledge-Based Economies)以來,各國依
競爭力 序發展契合自已之知識經濟衡量指標。迄今發表過之研究單位包括:
代表一國快速
經濟發展暨合作組織(OECD)、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世界
持續改善生活
水準,達成永 銀行(WB)、美國前瞻政策研究所(PPI)、英國貿工部(DTI)、
續和高所得成 歐盟委員會(CEC)、新加坡貿工部(MTI)、澳洲知識經濟單位、
長的能力
澳洲產業分析單位、澳洲工業科學資源部(AKEB)、紐西蘭經濟發
展部門、美國國家科學學院(NAS)、國際資料公司(IDC)、歐洲
分 析 指 標 資 料(IDEA)、麥 可 波 特 與 史 坦(MPSS)、臺 灣 資 策 會
(MIC)、政治大學(NCCU)等,至於各單位發布之知識經濟衡量
指標,比較如表 2-1。

經濟發展暨合
作組織
成 立 於 1948
年,協助二次
2.1 經濟發展暨合作組織(OECD)
大戰後歐洲重
建。1950 年, OECD(1995)科技政策委員會為瞭解知識經濟下企業之創新活
目標轉向協助
第三世界國 動,1995 年開始發展一項「科技基礎評估與擴充」(Assessing and Ex-
家。1961 年, panding the Science & Technology Knowledge Base)專案計畫,藉此建
再次轉向促進
構一套足以反應知識經濟時代之國家創新指標,衡量構面主要聚焦於
已開發及開發
中國家發展 知識創新、知識流通以及知識應用等特質。隨後,並於 1999 年正式
2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知識經濟衡量單位與比較

表 2-1 各國知識經濟衡量指標比較

發表機構/年度 指標內涵 指標範疇


經濟發展暨合作組織 知識投入、知識存量與流量、知識產出、知識網路、知 3 大項,
(OECD) 1999 年 識學習 28 中項指標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創新體系、資訊科技基礎建設、人力資源發展、企業經 4 大項,
(APEC) 2000 年 營環境 24 細項指標
世界銀行 企業經營環境、創新系統、人力資源系統、資訊科技基 14 項標準版,
(WB) 2002 年 礎系統、績效指標 69 項完整版
美國前瞻政策研究所 產業與就業結構變化、全球化、動態性與競爭性、資訊 5 大項,
(PPI) 1999 年 技術革命、技術創新能力 17 細項指標
英國貿工部 人力資源、科技與技術創新、資訊與通訊應用、企業經 4 大項,
(DTI) 2000 年 營環境 41 細項指標
歐盟委員會 人力資源、知識創造、知識擴散與應用、創新財務產出 4 大項,
(CEC) 2000 年 與市場 16 細項指標
結構轉變;知識產出(包括人力資本及科學技術);知
澳洲工業科學資源部 5 大項
識擴散(包括知識網路、資訊通訊技術、網際網路與電
(AKEB) 2000 年 22 細項指標
子商務)
新加坡貿工部 企業環境、資訊科技、創新系統、人力資源發展 4 大項,
(MTI) 2000 年 15 細項指標
國際資料公司 電腦、資訊、網際網路、社會 4 大項,
(IDC) 1999 年 23 細項指標
麥可波特與史坦 創新基礎建設、產業聚落特殊創新環境、聯結品質 3 大項
(MPSS) 1999 年 10 細項指標
台灣資訊工業策進會 資訊力基礎能力、資訊力應用能力、資訊力規範程度 3 大項
(MIC)1999 年 12 中項指標
政治大學 知識資本、創新能力、資訊科技應用、知識社會基礎建 4 大項
(NCCU)2001 年 設 18 項建議指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

發表《科技、技術與產業計分表:知識經濟標竿》報告,該報告之指
標內容含括:知識投入、知識存量與流量、知識產出、知識網路、知
識學習等五項特質,總計三大項,28 中項指標,各項構面之指標內容
詳如表 2-2。
總體而言,該系統指標對於知識經濟之衡量,具備下列幾項特色:
‧該系統指標對於「知識」和「知識經濟」提出明確定義。其中
2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圖 2-1 OECD《科技、技術與產業計分表:知識經濟標竿》報告網站

表 2-2 OECD 之知識經濟衡量指標構面

指標構面 指標內涵
知識產生 衡量知識投入:包括 R&D 支出、工程與技術人員雇用量、專利、以及技術密集產品
出口、技術貿易總額等。
衡量知識存量與流量:包括研發人員與專利變動量、科學論文引用指標等。
知識傳輸 衡量知識流通網路:包括研究機構與產業間合作研究數目、技術類型、人員流動、成
果出版等。
衡量知識與邊學邊做:包括教育支出對經濟成長貢獻(社會報酬率)、員工在職訓練
對提高薪資與生產效果(私人報酬率)。
知識擴散 衡量知識產出與外溢:由於知識具有非敵對性、公共財特性,因此民間企業與政府機
關投入研發產生之知識外溢效果,可以作為衡量知識投資之社會報酬率(social rate of
returns),以及私人報酬率(private rate of returns)之重要指標。例如 Griliches(1958)
與 Nadiri (1993)等利用生產函數估算,分析 R&D 投入對總要素生產力成長率之影
響,此一衡量指標可以分別針對廠商資料與國家整體資料進行估計。

26 資料來源:OECD(199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知識經濟衡量單位與比較

「知識」意指「科學知識」與「技術知識」;而「知識經濟」
意指「以知識為基礎之經濟」。構成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主
要仰賴於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對於知識之投資(包括人力
資源發展)、學習和協調能力、資訊通訊科技產業、國家創新
系統及發展程度等等。
‧該套系統指標是全球首揭對於知識經濟之量化衡量,具有明顯
可操作性特質。
‧該套系統指標與其他國際標準具有較強的相容性,擁有隨著未
來環境發展,逐步修正擴充的能力。

2.2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亞太經濟合作


會議
成 立 於 1989
APEC(2000)發展知識經濟指標,指標範疇包括創新體系、資訊 年,原屬非正
式對話團體,
通訊科技、人力資源發展、企業經營環境等四大項,25 細項指標,其 後來變成推動
中量化指標 17 項,問卷調查指標 8 項。上述構面符合 Dahlman(1999) 亞太地區貿易
與經濟合作,
之知識流動四階段(取得、創造、散布、使用)分類,至於構面指標
會員數達二十
內容詳如表 2-3。此套系統主要參酌 WB、OECD、IMD 等競爭力年鑑 一個

表 2-3 APEC 之知識經濟衡量指標構面


指標構面 創新系統 資訊通訊科技 人力資源發展 企業經營環境
知識取得 企業與大學合作比 每人擁有之電腦數 高等教育之 海外直接投資占 GDP 比
例 量 入學人數
知識創造 企業 R&D 預算占 每年自然科 政府 R&D 預算占 GDP 比
GDP 比 學畢業生數
獲取美國專利數量
知識散布 跨企業合作比率 每人擁有電話、網 每人訂閱報
路與行動電話數 紙數量
知識使用 電子商務之營收情 上網人數 知識工作者 高科技產品出口占 GDP 比
形 人數 知識密集產業占 GDP 比
其他 人力發展指 政府政策
標 財務透明度
競爭環境
資料來源:APEC(2000) 2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圖 2-2 APEC《邁向知識經濟》報告

之公開報告資料。由於指標定義明確,可以提供作為評估各國之重要
參考依據,特別是研究 APEC 各會員國之比較基礎。

世界銀行

2.3
成 立 於 1944
年,包括五個 世界銀行(WB)
子機構:國際
復興開發銀行
(即 世 界 銀 世界銀行(2002)提出《知識評量衡量指標》(Knowledge Assess-
行)、國際開
ment Measurement),指標範疇包括:企業經營環境、創新系統、人
發協會、國際
金融公司、多 力資源系統、資訊通訊科技、績效指標等五大項,並且細分 14 項標
邊投資擔保公
準版(14-variable scorecards)及 69 項完整版(69-variable scorecards),
司及國際解決
投資爭端中心 內容包括:
2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知識經濟衡量單位與比較

‧企業經營環境:展現及評量提供當前與新經濟環境之效率誘
因,以及培育與催化民間企業家精神。
‧創新系統:企業、研究中心、大學、顧問諮詢及其他組織之效
率創新系統,能夠有效掌握遞增的全球知識庫,有效契合當地
需求與創造嶄新技術。
‧人力資源系統:充分善用優質與專業技術人口,創造、分享與
利用知識。
‧資訊通訊科技:動態的資訊基礎架構,強化資訊處理之有效溝
通與傳遞。
‧績效指標:展現及評量國家之全面績效情形。

圖 2-3 世界銀行 KAM 網站 以臺灣為例

2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創新角落
衡量指標

指標(indicators)往往依使用目的及評估對象特性差異,而有不同的解釋
意涵。「狹義」的指標意指一個單位效率的數字或少數幾個數字,「廣義」的
指標意指一個可歸納特定現象或事物相關資訊之衡量(measure),或可合理替
代(proxy)該衡量者。社會指標之發展旨在,利用新統計序列以監督被廣泛
認識的一些社會生活範疇變遷。1960 年代,社會指標即被認為是直接測定社會
福祉及成果的工具,用來評估整體社會價值取向,判斷社會主要構面是否朝向
正向發展。
因此,社會指標的基本觀念,應包括目標和數據兩種內涵,透過文字和數
字,描述與衡量社會體系的現況和趨勢,提供不同層級單位間的比較基準。社
會指標的建構必須結合社經發展目標,將社會統計量轉為足以闡釋社會發展狀
況的統計量,以非貨幣性的時間序列統計值為主,除了選取具代表性及反應性
的指標之外,並以有系統的方法予以陳述,期以少量統計資訊,衡量社會體系
特定面向之全部或部分現況、過去變化和未來趨勢發展,掌握社會變遷現況,
進而求得社會發展模式。
然而,往往社會體系表現含括複雜結構和影響因素,因此,僅以單一構面
或是單一指標測度社會體系概況,將會產生許多偏誤,因此,為了對社會體系
制度之複雜成分加以測量,瞭解組成因素如何結合運作產生社會現象,甚至瞭
解制度的變遷,不但需要建構指標,更須將建構指標有系統結合成為一套指標
體系,如此,才能真正提供有效的衡量資訊。指標體系的建立旨在將衡量目標
的抽象概念或複雜結構,藉著層層推演、區隔,找尋適當能予衡量的統計項
目,對於目標主題進行衡量。

2.4 美國

美國前瞻政策研究所(2001)發表《各州新經濟指標》(The State
30 New Economy Index),此一指標係根據 Atkinson(1999)提出之新經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知識經濟衡量單位與比較

濟特質尋求契合之替代衡量變數,指標範疇包括:產業與就業結構之
變化、全球化、動態性與競爭性、資訊技術革命、技術創新能力等五
大項,17 細項指標,內容包括:
‧產業與就業結構變化:辦公室工作所占比例;管理者、專業
者、技術人員所占比例;勞動力教育水平。
‧全球化:出口為主之製造業所占比例、受雇於外國企業之比例。
‧動態性與競爭性:快速成長的企業、首次公開發行的企業數
目、企業競爭與合併。
‧資訊技術革命:成人上網率、單一企業達康數、教室連網數、
受訓教師數、全國半數教師擁有 email 帳號數、州政府利用數
位科技狀況。
‧技術創新能力:受雇高科技電子製造業、軟體、服務業、通訊
業之員工比率;科學家、工程師所占比率。

2.5 英國

英國貿工部(1998)成立「國家競爭力委員會」(Competitiveness
Committee)並發表《英國競爭力指標》(UK Competitiveness Indicators),
指標範疇包括四大類,41 細項指標,包括資源、創新流程、成果、經
營環境。指標殊異處在於與 G7 進行跨國比較,並且提出政策建議,
上揭內容包括:
‧資源:人力資源、實體資本、財務金融、資訊通訊、科學技術。
‧創新流程:技術商業化、知識移轉、國際創新接收、創業精神。
‧成果:產出、生產力、就業率、知識產業出口比率、產業結構。
‧經營環境:總體經濟環境、競爭狀況、勞動市場、企業認知、
生活品質。

3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2.6 歐盟

歐盟委員會(2000)制訂知識經濟指標《歐洲創新標竿》(Euro-
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EIS),指標範疇包括知識經濟主要動因
(drivers)及數個創新產出指標,包括:人力資源、知識創造、知識
擴散與應用、創新財務產出與市場。指標不僅具備理論架構,客觀統
計,跨國比較,同時具有政策意涵等特色。上揭內容包括:
‧人力資源:S&T 畢業生比率、高中程度就業比率、中高科技製
造業受雇比率、高科技服務業受雇比率。
‧知識創造:政府 R&D 投入、企業 R&D 投入、高科技專利數。
‧知識擴散與應用:創新獨立之中小型製造業比率、合作創新之
中小型製造業比率、創新費用占總營業額比率。
‧創新財務、產出及市場:創投投資於技術公司占 GDP 比率、
新市場資本化占 GDP 比率、新產品市場占有率、網路使用人
口比率、ICT 市場占 GDP 比率、高科技製造產值比率變化。

2.7 澳洲

澳洲工業科學資源部(AKEB)建構之知識經濟指標體系,包括
結構轉變(例如以知識為基礎之產業比重)、知識產出(例如人力資
本及科學技術兩類指標)以及知識擴散(例如知識網路、資訊通訊技
術、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三項構面。至於澳洲政府選取之指標範
疇,包括衡量結構變革、衡量知識創造、衡量知識擴散等三項構面,
指標歸納分成五大項,包括人力資本指標、科學與技術指標、知識網
路與組織變革、資訊通訊技術指標、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指標等。上
揭內容包括:
‧人力資源指標:中等學校入學比率、高等學校入學比率、國際
32 成人語文調查平均成績、參與成人教育之比率、公共教育支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知識經濟衡量單位與比較

出、雇主對員工之訓練支出、不同教育程度之相對薪資所得。
‧科學與技術指標:R&D 支出、科學出版品數、R&D 人員數目。
‧知識網路與組織改變:企業資金投入政府或大學研究比例、廠
商技術聯盟之數目、跨國擁有之發明數目。
‧資訊通訊技術指標:每千人之個人電腦數目、每千人行動電話
數目、ICT 使用價格、頻寬預期需求。
‧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指標:網際網路使用價格、家庭使用網際
網路數目、企業使用網際網路數目、企業運用電子商務數目、
每千位居民之網際網路主機數目。

2.8 新加坡

2000 年,新加坡政府貿工部(MTI)選定包括企業環境、資訊科
技、創新系統、人力資源發展等四大項具代表性之指標,合計 15 細項。
指標篩選標準包括:詳細度(level of details)、時效性(timeliness)、

新加坡為推動新經濟戰略積極鼓勵國人創業,然而新加坡年輕人經常
感嘆:「在新加坡,投資機會不是政府,就是外國人,那有我們的
份。」 3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可靠性(reliability)等三大原則。上揭內容包括:
海外直接投資 ‧企業環境:海外直接投資(FDI)、技術收支平衡、新創企業
對於地主國移
占所有企業比率、失敗企業占所有企業比率。
轉整套資本、
管理技能、知 ‧資訊科技:個人電腦普及率、行動電話普及率、網際網路普及
識技術的現象
率、資訊科技投資。
‧創新系統:電子商務投資、R&D 支出毛額、專利數、勞動生產
力成長。
‧人力資源發展:中等學校入學比率、知識工作者比率、研究人
員、科學家及工程師占千人勞動力比率。

國際資料公司
成 立 於 1993
2.9 國際資料公司
年,全球資訊
產業研究分析
1999 年發表《資訊化社會指標》(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主
領導者,在全
球 43 個 國 家 要以 1996 年與 World Times 合作發表之《社會、經濟、資訊科技相關
擁 有 51 個 據 指標》為基礎,指標範疇包括四大項,23 細項變數。上揭內容包括:

‧電腦:教育用電腦採購量、政府/商業用電腦採購量、家用電
腦採購量、連網電腦數、個人電腦數(暨裝機量)、軟體硬體
價格比。
‧資訊:行動電話普及率、寬頻普及率、通訊成本、傳真機普及
率、廣播普及率、電話錯植率、平均每戶電話線數、電視普及
率。
‧網際網路:企業連網率、家庭上網率、學校上網率。
‧社會:自由程度、閱報率、言論自由、中學就學/高中就學率。

2.10 麥可波特與史坦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麥可波特與史坦(Michael Porter & MIT Scott


Stern)(1999)發展之《國家創新系統指標》(Innovation Index),指
34 標範疇包括:創新基礎建設、產業聚落特殊創新環境、聯結品質三大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知識經濟衡量單位與比較

項,旨在建構國家維持生產力之潛力,以及長期競爭力標竿。上揭內
容包括:
‧創新基礎建設:R&D 發展人力雇用總數、R&D 支出總額、貿
易投資開放程度、智慧財產權保護強度、高等教育占 GDP 比
率、每人 GDP。
‧產業聚落特殊創新環境:民間產業占總體 R&D 支出比率。
‧聯結品質:大學推動 R&D 比率
‧其他項目:資本投入退出程度、反托拉斯政策強度。

麥可波特與史坦發表的「2002 年國家創新能力」中,發現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創新與平均國民生產
毛額具有強烈正向關聯。 3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創新角落
競爭力衡量

個體、群體、組織間為了生存發展,而進行各種活動統稱為競爭(Compe-
tition),其行為往往依目的、範圍、對象、方式或規則不同而有所不同意涵,
競爭目的殊異,競爭方式及規則也有不同;競爭力(Competitiveness)的概念
則源自於競爭,主要期望透過競爭優勢的建立,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其定
義亦視研究範圍、對象有所不同,研究對象可以是國家、區域、都市、個別產
業或是廠商。易言之,競爭力本身即是個模糊概念,使用者必須經過嚴謹定義
及具體衡量判準才能正確使用。
IMD 指出,競爭力衡量不能只著眼於進入全球市場企圖心的能力顯現,亦
需表現發展財富創造活動吸引力的能力,此外需平衡來自於歷史、價值系統及
傳統的社會需求,均衡經濟發展與社會福祉的提升,競爭力提升只是一種過
程,其最終目的是在:全體人民享有優質生活;使全社會能夠提供具有吸引力
的大環境;使國家在國際上擁有生存的尊嚴與發展願景。
突顯了為增加經濟價值所進行的資源投入、環境創造經營乃至生活素質衡
量,遂成為競爭力衡量基礎及重要的方向。另外就競爭力衡量而言,由於競爭
力是一種複雜的多構面現象,這些不同現象彼此分離但卻有某種程度關連,因
此,若以單一代表性指標描述此一複雜體制將過度簡化,但若採分割指標則又
難以找出互斥競爭力指標,因此,唯有選擇和界定綜合指標,才能有效解釋複
雜的競爭力現象。
一般競爭力探討主要分為兩大方向:事前觀點與績效或結果分析。就績效
或結果分析而言,學者認為競爭力最終目的在於取得優勢,競爭力也必然反映
在最後競爭結果上,故採此一觀點較能掌握競爭力的內涵;就事前觀點而言,
主要針對其可能影響因素或組成內涵加以探討,IMD 及 WEF 探討國家競爭力
都從影響國家競爭力因素加以分析,IMD 的「世界競爭力年報」將國家競爭力
視為一個國家創造附加價值,進而增進國民財富的能力,透過前述競爭環境影
響構面概念,融合成該國特有的社會經濟模式中,產生國家競爭力。而 WEF
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則視國家競爭力為一國快速持續改善生活水準的能力,
亦即達成永續、高國民所得成長率的能力。
3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知識經濟衡量單位與比較

2.11 資策會

我國資訊工業策進會(MIC, 1999)應行政院經建會委託發表《臺
灣資訊力研究》,指標範疇包括:資訊力基礎能力(包含 6 項中項指
標)、資訊力應用水準(包含 4 項中項指標)及資訊力規範程度(包
含 2 項中項指標),衡量指標之選取,主要參考國際主要研究單位之
相關指標,例如 IDC 及 MID。透過制定臺灣資訊力發展之重要衡量指
標,並與其他主要國家狀況評比,以瞭解我國資訊力所面臨之問題。
上揭內容包括:
‧資訊力基礎能力:資訊設備基礎環境、電信基礎環境、網際網
路基礎環境、數位資料建置水準、資訊產業水準、資訊科技水
準。
‧資訊力應用能力:企業應用、教育應用、家庭應用、政府應用。
‧資訊力規範能力:資訊倫理(網路文化水準)、資訊法律(滿
意度)。

2.12 政治大學

政治大學吳思華教授(2001)應行政院經建會委託整理出《知識
經濟社會總體指標》提出 18 項建議指標,內容範疇包括:知識資料
(包含 5 項指標)、創新能力(包含 6 項指標)、資訊科技應用(包
含 2 項指標),以及知識社會基礎建設(包含 5 項指標),至於其細
項指標內涵包括:
‧知識資本:發明與設計專利的量與質;原創性文學、藝術、表
演等著作的出版量與銷售量;商業設計新穎性與原創性;人力
資源之數量與素質;民眾基本科技與人文素質。
‧創新能力:研究機構之質與量;企業研發之質與量;新創事業
與創新活動之鼓勵程度;產學研間之知識流通;創新研發國際 3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8
寬頻網路普及率 發明與設計專利的量與質
資訊基礎建設
有線/無線通訊普及率 原創性文學、藝術、表演等著作的出版量與銷售量
資訊科 學術論著的出版量與影響力
產業電子化(E-BUSINESS)程度 技應用 智慧財產 商業設計新穎性與原創性
政府服務電子化(E-SERVICE)程度
知識經濟

文化資產的豐富性與使用價值
電子商務(E-COMMERCE)普及程度
資訊生活應用 企業全球品牌知名度
(家庭/學校/其他)網上學習(E-LEARNING)普及程度
技術貿易淨額與收支比
數位化內容的豐富度
資訊網路素質與素養 人力資源的數量與素質
知識資本 人力資本 民眾基本科技、人文素養
金融財稅體制健全完整性 在職教育訓練發展
金融機構現代化程度 金融環境 智慧型
財務金融相關市場運作效率 機具設備 自動化、智慧型機具設備之製造能力與使用情形

政府施政透明度與行政效率 管理作
行政法治 知識經濟 業系統 貨物、資金、人員與資訊的流動
智財與相關科技法律制度的完整性與執行程度 社 會
公司治理的透明度與公正性
工商倫理
社會互信與相互尊重程度(社會資本) 一般民眾在科技人文等各領域之創意表現
創新教學與教育創新的積極性 創造力 研究機構的質與量
知識社會 企業研發的質與量

或來電(02)2705-5066
終身學習環境形塑的完整性 教育文化
基礎建設
傳播媒體的自由度與公正性 育成機制與區域性產業群聚
社會的國際化程度 新創事業與創新活動的鼓勵程度
國際視野
社會文化多元化與相互包容程度 產學研間的知識流通
創新能力 創新機制
創新研發國際合作程度
生活貧富差距
智財推廣與交易機制的完整性
數位落差與網路安全
社會安全 組織內知識管理的落實
失業與轉業的保障與協助
風險管理與保險制度的健全性 新商品的推出速度與成功率
創意實踐 創業精神的表現
生活品質
社會創意與社區再造的具體成果

圖 2-4 行政院經建會《知識經濟社會總體指標》模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第二章
知識經濟衡量單位與比較

合作程度;創業精神之表現。
‧資訊科技應用:產業電子化程度;數位化內容之豐富度。
‧知識社會基礎建設:政府施政透明度與行政效率;智財與相關
科技法律制度之完整性與執行程度;社會互信與相互尊重程
度;創新教學與教育創新之積極性;社會的國際化程度。

芬蘭,夠酷!

世界經濟論壇 2005 年公布《2005-2006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在對


全球 117 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年度競爭力排名中,芬蘭連續第三年蟬連第
一。地處北歐的小國 芬蘭,能在眾多經濟實力強大的發展國家中表
現如此出色,絕非偶然。
世界經濟論壇衡量一國競爭力的三個主要面向,包括總體經濟環境、
公共機構質量和技術創新水準,芬蘭得分都很高。在總體經濟環境方面,
芬蘭是一個依法治國、管理有序的國家。政府不僅制定行之有效的國家
總體經濟政策,並且在公共財政方面管理有方。目前,芬蘭國民經濟發
展穩健良好。儘管近來芬蘭全國造紙工業大罷工將使芬蘭經濟成長率略
為下降,但仍達到 2%左右。相關預測顯示,2006 年芬蘭經濟成長率將
達 3.4%,在歐盟位處較高水準。同時,芬蘭通膨率繼續保持在低水準。
就公共機構質量而言,芬蘭公共機構不僅效率高,而且公民對政府機構
信任度也高。芬蘭社會透明度高,腐敗程度極低,從而也為芬蘭企業創
造良好營運環境。有關專家認為,芬蘭所以能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廉潔、
腐敗案件最少的國家,首先歸因於長期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及社會透明
和開放。此外完善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監督機制,也是芬蘭保持廉潔國度
的重要原因。
此外,芬蘭在技術創新方面也走在世界的前列。芬蘭是個僅有 520 萬
3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知識經濟

人口的小國,國內市場狹小,經濟嚴重依賴出口。芬蘭要在競爭日益激
烈的國際市場上生存,就必須不斷提高科研水準,以增強其經濟實力和
國際競爭能力。
多年來,芬蘭政府在加強對教育投入的同時,不斷加大對科研以及
高新技術及產品研發投入。目前,芬蘭在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率
已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 0.8%增加到目前的 3.4%,超過美國和日本,
全球名列第三,僅次於以色列和瑞典。2003 年,芬蘭對研發投入達到 49
億歐元,其中政府投入 15 億歐元,企業投入 34 億歐元。芬蘭政府和企
業透過提高產品研發投入,增強芬蘭企業國際競爭力,鞏固和擴大國外
市場。此外芬蘭是一個創新意識極強的國家,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芬蘭即已建立適應本國經濟發展的技術創新體系。體系創新之處在於企
業、高教體系及研究機構 產學研三位一體。芬蘭政府貿工部下轄之
國家科技開發中心專為企業、高教體系及研究機構,特別是新設企業和
中小企業提供科研協助、貸款和專家服務。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聯手
進行創新,將科研成果產業化,使研究成果幾乎同步轉為生產力,不僅
進一步提高企業產能,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進而推動芬蘭
經濟持續發展。儘管芬蘭連續在全球競爭力排名穩居榜首,但是芬蘭經
濟學家認為,芬蘭也存在高稅收等影響競爭力等不利因素。由於芬蘭稅
收高,無法吸引大量外資,芬蘭對外投資明顯多過外人對芬蘭投資。為
了改變此一狀況,芬蘭政府致力降低稅率。2004 年 6 月,芬蘭國會通過
企業稅收改革方案,將社會團體稅即企業稅從原先 29%減至 26%,資本
稅從原先 29%減至 28%,並放棄原先對企業銷售利潤課稅。
對此,世界經濟論壇經濟學家認為,只有在稅收沒有被用於提高效
率,或以某種「無效支出」方式被濫用,高稅率才會引發問題。而當稅
收被用於建立先進教育設施及有效社會保障體系,並用來培養高技能和
有創新意識的勞動力時,競爭力將被增強,而非削弱。

4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知識經濟衡量單位與比較

關鍵字
世界銀行(WB)
可靠性(reliability)
臺灣資策會(MIC)
私人報酬率(private rate of returns)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社會報酬率(social rate of returns)
指標(indicators)
美國前瞻政策研究所(PPI)
美國國家科學學院(NAS)
英國國家競爭力委員會(DTI)
時效性(timeliness)
海外直接投資(FDI)
動因(drivers)
國際資料公司(IDC)
經濟發展暨合作組織(OECD)
詳細度(level of details)
資訊化社會指標(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
歐盟委員會(CEC)
澳洲工業科學資源部(AKEB)
衡量(measure)
競爭(Competition)
競爭力(Competitiveness)

4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三章
知識經濟指標之分類

第三章

知識經濟指標之分類

學習
目標
讀完本章之後,你可以:
描述知識經濟包含幾大構面。
瞭解完善的國家基礎建設和企業經營環境的重要性。
瞭解創新系統的定義及其衡量方式。
瞭解資訊通訊科技對於一國競爭力的重要性。
瞭解人力資源發展的重要性。
瞭解利用 GNP 指標衡量國家經濟發展的迷思。

4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近 來各國廣泛探討衡量一國知識經濟發展,某些知識與資訊指標並
且已被逐步建構出來,然而對於知識經濟缺乏一致性的定義,因此各
國發展出來的衡量方法與指標構面,存在許多差異。例如,OECD 揭
舉了五項知識經濟關鍵指標,包括投入衡量(R&D 投入)、產出衡量
(高科技產出)、流量及存量衡量(R&D 人力)、網路建構衡量(公
私部門合作)、國家學習能力衡量(教育統計)等;APEC 則是依循
OECD 模式,不過包含更多的企業環境指標,包括政府透明度、經濟
開放程度等;美國 PPI 則是採取些微差異指標,除了一般性指標之
外,更包含創投以及新創事業等知識經濟動態、創新與速度等特質。
至於 WB 則是擴大成為五大構面,納入的細項衡量變數涵蓋層面與範
疇更深更廣。
無論如何,雖然各國提出的衡量指標彼此不同,不過經過整理比
較之後,我們發現各國的衡量指標大項構面內涵趨近。以三大主要研
究機構的衡量指標為例。OECD(1996)推出的知識經濟衡量指標,雖
然從知識的產生、傳輸與擴散角度三方面切入,不過大致可以分為創
新系統、人力資源發展,以及資訊通訊系統等三大項。至於 WB 則是
分為企業經營環境、創新體系、人力資源發展、資訊通訊科技、績效
指標等五大項。至於 APEC 則是以知識的取得、創造、流通及使用為
緯,結合 WB 的指標構面為經,建構出知識經濟總體衡量指標。本章
參酌上述各國不同指標構面,彙總如表 3-1 並且針對各個分項構面說
明如後:

3.1 企業經營環境

依據 Porter(1990)「國家競爭優勢」之鑽石體系理論,創造國家
競爭優勢的五項關鍵要素,主要包含下列四項環境因素,包括生產因
素、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援產業與企業策略,藉此加強本國企業創造
競爭優勢的速度,同時加上扮演支援性角色的附加因素:機會與政
府,構成完整的國家競爭力鑽石體系。另外 Coase(1988)認為經濟體
4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三章
知識經濟指標之分類

表 3-1 各國知識經濟衡量指標彙總
企業經營環境 創新系統 人力資源發展 資訊通訊科技 績效指標
資本形成總額/ 科技評估指標(W. 成人識字率(W. 每千人電話數(W. 平均 GDP 成長
GDP(W) UK) D) A.O) 比率(W.PS)
中央政府總預算 FDI / GDP(W.A) 中等教育之入學 每千人行動電話數 人力發展指標
赤字/ GDP(W) 專利與授權費用投入 比率(W.A.O.EU. 目 (W.A.O.ST. (W.A.UK)
貿易/GDP(W) (W.) ST.D) D) 性別發展指標
關稅/非關稅障 R &D 總 支 出 / GN I 大學教育之入學 每千人電腦數(W. (W)
礙(W) (W.A.O.EU.ST.D. 比率(W.D) A.ST.D) 貧窮指標(W)
財產權(W) PS) 小學師生比(W) 每千人電視數(W) 複合 ICRG 風險
法令規章(W) 大學科技工程入學比 出生率(W) 每千人收音機數 比率(W)
良好智財產保護 (W) 人們適應新挑戰 (W) 總體勞動失業
制度(W.PS) R&D 研究人數(W.A. 彈性(W) 每千人日報數(W. 率(W.A.UK)
銀行健全(W.A. O.D.PS) 教育公共支出/ A) 生 產 力 成 長
UK) 製造業貿易/ GDP GDP(W.D.PS) 通 訊 投 資 / GDP (每 位 受 雇 者
充足完備的金融 (W) 專業技術工作者 (W) GDP 變動率)
制度(W) 企業與大學研究合作 占總勞動率(W. 全球 MIPS 電腦處 (W.ST)
法令與監督(W) (W.A.O.EU.PS.D) A.O.US.EU.ST. 理能力排名%(W) 知識型產業出
當地競爭環境(W. 管理者之企業家精神 PS) 千人網路主機數 口比率(UK)
A.PS) (W.UK) 八年級數學成績 (W.A.O.ST.D) 產業結構(UK)
財產權保護(W) 每千人科技期刊發表數 (W) 國際通訊成本:每
法令框架(W) 量(W) 八年級科學成績 3 分鐘撥打至美國
政府效能(W.A) 新創事業容易度(W. (W) (W.O.D)
表達與問責(W) EU.ST) 本國文化對於外 資訊社會指標(W)
政治穩定度(W) 創投資金可用度(W.O. 國之開放程度 電子化政府(W)
貪污控制(W) EU.PS.US) (W) ICT 支出/ GDP
出版自由(W) 每百萬人 USPTO 專利 員工訓練程度 (W.O.EU.ST)
國際化程度(A) 數(W.US.EU.ST.D) (W.US.D) 上網人數占總人口
貿易投資開放程 高科技出口/總體製造 當地商業學校獲 數比率(A.US.EU.
度(PS) 業出口(W.A.EU) 取管理教育容易 D)
勞動市場(UK) 企業 R&D 支出(W.A. 程度(W) 企業部門之附加價
生活品質(UK) O.US.EU.D.PS) 優質教育人才沒 值(O)
企業的透明度 政府 R&D 支出(EU) 有移民海外(W) 實質附加價值成長
(A) 服務出口/ GDP(A) 大學教育符合競 率(O)
知識密集產業附加價值 爭經濟需求(W) ICT 密度(O)
/ GDP(A.UK) 每年自然科學畢 電腦硬體價格(O.
跨 企 業 技 術 聯 盟 (D. 業生人數(A) D)
EU.US) 管理者與員工關 電子商務營收情形
新創獨立中小製造業 係(W) (A)
(EU)
新產品市場占有率
註:指標代碼分別為:W 代表世界銀行;O 代表 OECD;A 代表 APEC;US 代表美國前瞻政策研究所;UK 代表英國貿
工部;EU 代表歐盟委員會;D 代表澳洲工業科學資源部;ST 代表新加坡貿工部;PS 代表 Porter & Stern。

4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制的產權設計,是影響並成為企業創新的關鍵成本與動力因素,優質
的經營環境可以強化知識的擴散與分享。因此一個國家企業經營環境
的好壞,攸關總體企業的創新能力培育、企業家精神的激發,以及整
體經濟效率的提升。因此,各國在衡量知識經濟體制下企業經營環境
優劣時,除了考量該國知識產業之既有基礎,無不聚焦於總體經濟體
制之評估與衡量,包括政府決策透明度、金融體制透明度、競爭政
策、國際化程度等等。綜合言之,目前各國在衡量知識經濟的企業經
營環境時,大致從下列二項構面加以討論:
公司治理
治理內容分為
‧經濟體制健全度指標:包括政府決策透明度指標,衡量政府效
管理與監控, 能之高低;金融體制透明度與競爭法律規範,評估金融市場與
概念包括股東
產品市場的自由競爭程度;國際化程度指標與外人直接投資比
權利、利益關
係人角色、公 率,衡量企業國際化與接觸國際新觀念、新技術的容易度。
開與透明化以 ‧知識產業發展指標:包括知識密集產業附加價值占 GDP 比率、
及董事會責任
等 服務業出口占 GDP 比率、高科技產品出口占 GDP 比率等。

創新角落
全球企業經營環境大調查 中國典範

2005 年底,聯合國世界銀行(World Bank, WB)發表了一份《2006 年全球


企業經營環境報告 創造就業》(Doing Business in 2006: Creating Jobs),彙
整全球 155 個國家和地區,總體商業促進與企業發展法規限制與官僚情形,得
出一份最友善的經商國家排行榜。調查發現,2004 年東歐和中亞國家進行政府
官僚改革最力,非洲國家墊底,而全球最友善的經商國家分別是紐西蘭、新加
坡和美國,香港名列第七,臺灣排名第卅五。該份年報旨在催化各國改善企業
經營環境,激勵企業家創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進一步促進總體社會脫離貧困。
根據這份年報,雖然中國在最佳經營環境排行榜中僅名列第 91,不過近來
中國積極採取改革措施,總體企業經營環境急起直追,未來將有突破性的表
現。以 2005 年為例,中國剛剛宣布兩項重大改革措施,一是大幅降低一般有
限企業的最低資本額,二是加強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這樣的改
革將使中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讓以往非正式商業部門(informal business),

46 意即沒有註冊登記的非法企業)更有意願也更容易轉入正式部門。根據世界銀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三章
知識經濟指標之分類

行年報的作者之一經濟學家 Simeon Djankov 對於《華盛頓觀察》週刊表示,


「中國採取上揭重大的改革措施,著實令人震攝無比!」
「這是一項極不尋常的改革」,Simeon Djankov 表示,「首先, 合資
過去在中國設立公司的註冊資本額要求極高,約在 12,500 美元(十 不同投資者
為謀求共同
萬人民幣)左右,是國民平均年薪數倍,因此個人往往要通過合資
利益與分擔
經營(Joint Venture, JV)或是多人成立鄉鎮集體企業。目前最低資 風險所共同
本額降至四百美元(三萬人民幣),對於創業個人而言深具鼓勵作 建立的企業

用。此外新《公司法》允許一位自然人設立有限公司,而非現行的二人以上合
資,這是極佳的創業資訊。其次,改革後的公司治理結構將更健全董事制度,
提高小股東的存在權利。」類似改革許多拉美國家過去十幾年來想望實行卻都
失敗,但是中國在短短八個月間就能宣告實施。Simeon Djankov 表示,「這是
令人震攝的關鍵。」
另外,《2006 年全球企業經營環境報告》也突顯了拉丁美洲與非洲國家企
業經營環境惡化的窘況:七成的拉丁美洲國家至少在 2005 年進行一項改革,
非洲國家更只有四成,相較於東歐和中亞國家至少進行一項改善措施,表現相
對明顯不足。另外許多東歐國家受到整合加入歐盟的激勵,塞爾維亞就是 2004
年改革最力的國家,另外東歐三國 斯洛
伐克、羅馬尼亞與拉脫維亞 亦名列 2004
年改革最力前三名,上揭改革同樣帶來甜美
果實,三國新成立的企業數分別成長 13%、
22%和 8%。無論如何,東歐國家雖然極力推
動改革,不過總體經營環境排名仍處劣勢,
不如部分亞洲國家表現耀眼,例如,排名前
三十名就包括了六名亞洲國家,包括新加坡
(2)、香港(7)、日本(10)、泰國(20)、
馬來西亞(21)和韓國(27)等,而印度雖然
在抵押收回和資產登記簡化上有所進步,不 一國經濟表現不單靠企業力量,必須是
過總體排名仍只名列第 116 位。 政府和企業相互配合,由政府營造一個
有利的企業經營環境,國家必須持續投
根據玻利維亞駐美大使 Otero 表示,「過
入基礎建設,緊緊跟上新經濟發展腳
多的法規只會造成創業干擾,間接提高失業 步,否則國家競爭力即會衰退,這是一
率,造成社會動盪,因此政府應該減少官僚 個極度殘酷的事實。 4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作業鼓勵企業發展。」Otero 同
時指出:「過多的法規只會帶
來更多貪污,只有減少官僚作
業才能帶來經濟成長」,許多
拉丁美洲國家政府貪污、受賄
情形嚴重,使得政府進行制度
改 革(institutional reform)困
難重重。
事實上,世界銀行年報結
論顯示,提升一國的經營環境
台北 101(地上 101 層,地下 5 層)是當今全球最高摩
確實能夠提高就業率,以前述
天大樓,聚集全球無數的跨國企業,包括金融、銀行、
證券、飯店、購物中心等。 斯洛伐克為例,該國自 2002 年
起進行改革,減少 43,000 名失
業人口;在紐西蘭這個全球商業環境最佳的國家,失業率僅有 4.7%,而希臘
身為 OECD 會員國中經營環境排名最低的國家,失業率則高達 10.9%。
《2006 年全球企業經營環境報告》是由世界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國際金融
公司」(IFC)共同完成,根據十項企業經營環境指標,包括創業、就業、契
約執行、財產登記註冊、融資、投資人保護、企業關閉、經營許可證辦理、納
稅及跨域貿易等等相關經營手續時間長短和費用多寡,來評定各國的排名。不
過上揭報告同時強調,商業經營環境佳的國家或地區,並不表示該政府就完全
沒有法規限制,例如要保護投資人與債權人權益,就必須有更多而非更少的法
規存在。所有經營環境佳的國家均需對企業經營明確規範,使得他們能以最低
的成本經營。

資料來源:徐琳,《華盛頓觀察》週刊第 42 期,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2005/11/30。

4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三章
知識經濟指標之分類

3.2 創新系統

創新是知識創造的重要根源,也是一國產業升級的重要憑藉。西
方經濟學中的「創新」理論由 Schumpeter(1912)首先提出,意指經
濟發展係由一連串「創新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所造成。雖 創新性毀滅
唯有先毀滅舊
然古典學派視「創新」為經濟體制外的因素,然而 Schumpeter 堅信 的觀念,才能
「創新」才是經濟體系內的關鍵變數,意即「創新」才是經濟成長的 騰出空間讓新
觀念成長
主要動力。另外 Nelson & Rosenberg(1993)提出「國家創新系統」理
論(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NIS)認為國家創新能力,必須強化企 國家創新系統
由國家內部所
業、大學、研究機構之創新知識流動,有效的改善相關政府支援制
有與知識或技
度,如此才能成功轉化知識能力為經濟實力。至於 Lundvall(1998) 術的創造、累
則認為成功「運用創新」,比有效率的「分配資源」更為重要,他同 積和擴散有關
之機構所組成
時提出達成創新系統之四項構面,包括企業時間區間(the time horizon 的系統
of agent)、信任角色(the role of trust)、建構全面合理發展環境(the
actual mix of rationality),以及建構知識創新之權威管道與風氣(the
way authority)。總而言之,多數學者普遍認為一國知識的創新能力,
主要取決於下列條件,包括:研發人力與物力之投入、知識擴散網路
之建設等等。至於各國在衡量知識經濟之創新系統時,則是分別從研
發投入、創新潛能、知識擴散等三方面切入,其細項指標大致如下:
‧研發投入指標:包括全國研發支出占 GDP 比率、民間企業研
發支出占 GDP 比率、每千人研究發展人數等指標,評估政府
及民間部門研發投入程度。
‧創新潛能指標:以獲得美國專利權(USPTO)核准數,作為研
發產出之主要量化基準指標。
‧知識擴散指標:以各國廠商之間技術合作程度、企業與大學間
之技術合作程度等指標為代表,資料來源主要採行 IMD 等評
估資料。

4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創新角落
韓國經驗:從「模仿」到「創新」

不到半個世紀,韓國平均國內生產總額由不到一百美元躍升至一萬四千美
元。這除了歸功於韓國政府強而有力的經濟開發、對外開放政策等因素,政府
不斷推動技術進步和創新也是重要動力。
韓國原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科技」無從談起。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
國家進入大規模經濟開發,透過「模仿主義」引進國外技術進而消化吸收,加
上「走出去、請進來」的人才戰略,實現科技開發「從無到有」的轉變。二十
世紀六十到八十年代,韓國外購技術費用達到 240 億美元。上述技術讓原先連
自行車都無法生產的韓國,產製出汽車、火車和輪船。
不過,購買與學習技術永遠只能居於人後。於是在實行「創新主義」數十
年之後,韓國開始由引進模仿逐步轉向研發創新。從此,韓國精密電子、半導
體等高科技產業得以高速發展。韓國科技創新經驗,主要聚焦於政策、法律、
投入和產業化等項。首先是政府主導,意即韓國高新科技起步和發展係由政府
直接籌劃倡導。1989 年,韓國政府推出《尖端產業發展五年計畫》,重點推動
微電子、生物工程與光纖等七項高科技研究。1991 年,韓國政府推出十年的科
技發展「G7 工程」,即在二十一世紀使韓國科技趕上西方七大國水準。此一
工程重點由政府主導十七項高科技研究,包括新一代核反應爐、新能源、環保
等九項基礎型以及半導體、寬頻資訊、人工智慧電腦、高解晰度彩視等八項應
用型高新技術。
2001 年,韓國政府又推出《五年科技基本計畫》,大力推動資訊通訊、生
物工程、奈米、航空航太等國家戰略科技。2004 年,韓國政府又啟動《十大新
一代成長動力科技發展工程》,重點發展數碼廣播、智慧機器人、新一代半導
體和未來型汽車等十大高新技術產業。為推動政策落實,韓國成立由總統直接
任命委員長的國家科技委員會,定期研究國家重大科技決策;將科技部長提升
為副總理,擔任科技長官會議委員長,負責管理國家科技創新事業;科技部負
責全國科技發展統籌和協調;科技部所屬技術創新本部則負責科技成果產業化
等。
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有法可依。韓國制定相關科技法律眾多,
50 主要有《科技振舉法》、《技術開發促進法》和《技術開發投資促進法》。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三章
知識經濟指標之分類

2001 年制定《科技基本法》稱得上是韓國科技憲法。韓國認為科技創新必須實
行全社會經營戰略,從總統到平民皆要關心科技發展,形成創新科技的社會氛
圍。依法施政便於統一管理,有效發揮國家在科技創新中的主導作用,避免盲
目投資錯置項目。
由於韓國政府重視科技創新,造成全國研發投入倍增。相關數據顯示,
2003 年韓國研發投入達 160 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 3%。韓國在部分研發指
標已達先進國家水準,例如 2002 年韓國科技競爭力名列世界第十,研發投入
和研發人力指標分列世界第八和第九,海外專利數占世界第十,企業研究人員
每千人註冊專利數居世界第一。韓國科技創新的另項顯著特色是「研以致用」。
韓國對高新技術研發實行集中諮詢和審議制度,根據市場需求確定研發項目,
集中力量發展對國家經濟拉力大和市場潛力大的項目。很多項目在研發初期便
與市場緊密連結,一有成果便很快產業化、商品化。社會科技服務體系、科技
仲介機構、技術交易所的建立運轉,新技術推廣會、展覽會、洽談會的舉辦,
使科技創新成果有了迅速轉化的管道。韓國政府創立的「創業保育中心」、以
技術股為主的 KASDAQ 股市以及相關貸款與稅收優惠政策,都使韓國的科技
創新之路愈走愈寬。

資料來源:羅茜,「從拿來到自創:韓國創新之路」,《新華網》,2005/11/21。

3.3 人力資源發展

在西方經濟思想史上,從十八世紀的英國經濟學鼻祖亞當史密斯
(Adam Smith, 1723-1790)、十九世紀的德國學者杜能(H. von Thun-
en)、迄至二十世紀美國學者費雪(Irving Fisher),以及兩位諾貝爾
獎得主舒茲(T.W. Schultz)與貝克(G.S. Becker)等等,均先後指出
人力投資、教育訓練(知識運用)對於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在當前
知識經濟時代,勞動力之教育程度必須配合提高,才能將技術創新具
體落實並且提升生產力,上揭教育投資過程稱為提升「人力資本」
(human capital)。依據 Schultz(1960)的觀點,自然資源、實物資本 5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與勞動力無法全面解釋生產力提升,其中疏漏的關鍵生產要素即是
「人力資本」。Harbison(1973)同樣認為人力資源是國家財富的最終
基礎。至於 Ctpymhnhh(1924)則是最早揭舉「勞動簡化法」,指出
教育投資對於提升經濟產出非常重要。另外根據德國《明鏡週刊》報
導,知識經濟導致了財富分配嚴重失衡,而數位差距擴大反應出跨群
資訊擁有權的落差,造成社會機會愈趨失衡與扭曲,削弱了社會凝聚
力,不利經濟永續發展,因此如何縮小數位落差開創數位機會,乃是
建設知識經濟社會的重要課題。因此,如何促進教育普及發展,是縮
小上揭落差的主要關鍵。有鑑於此,各國知識經濟指標中人力資源發
展無不扮演關鍵的角色。綜合各界對於人力資源的衡量,主要從整體
勞動力平均素質與專業人力供給二方面切入,至於細項指標大致如下:
‧勞動力平均素質指標:包括以中等教育入學率,衡量勞動力之
平均教育程度;以每千人報紙流通數量,反應日常知識之擴散
人力發展指標 速率及文化開放程度;採用聯合國「人力發展指標」(Human
衡量一國人民
Development Index, HDI),作為一國人民壽命、教育程度與生
健康、教育和
經濟表現的指 活水準之綜合評比。
標 ‧專業人力供給指標:包括以技術勞力聘雇容易度,衡量技術勞
動力之供應充裕程度;以知識工作者占總勞動力比率,代表一
國之知識經濟發展程度,並且反映專業人力之供給量。

世界之窗
全球文盲 八億人口

2005 年,「德國之聲報導組織」在倫敦推出《分享教育》世界報告。根據
該報告統計,當今全球約有 7.7 億成人不識字,相當於全球成人總數 18%。1990
年以來,全球文盲總數已經減少一億人,其中絕大多數,大約 9,400 萬名文盲
者來自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醒,迄今全球文盲人口仍然很高。
另外,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目前全球 64%文盲是女性,因此,在
中小學教育領域實現男女平等,依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發展目標。在阿拉伯國
52 家、亞洲南部和西部國家,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女性兒童依然受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三章
知識經濟指標之分類

到嚴重歧視。該項報告指出,全球未上學的小學學齡兒童人數為一億人,其中
70%生活在非洲和亞洲。雖然這些地區就學兒童人數近來獲得大幅改善,但是
因出生率仍居高不下,使得這些地區「分享教育」的目標難以實現。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全球文盲由 1995 年 8.72 億減少


到 2000 年 8.62 億,占總人口比率由 22.4%降至 20.3%。預計
2010 年全球文盲人數將進一步減至 8.24 億,占總人口比率
16.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德國分部秘書長 Roland Bernecker 表示﹕「實現教育分


享,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首要工作」。他表示若少年時代未能獲得足夠的基
礎教育,將來就無機會兌現生活滿足的權利。此外掃盲可以為抵抗貧困做出貢
獻。根據德國發展部表示,2003 年德國政府為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的教育計
畫,提供了大約三億歐元援助,在世界上和法國、日本一起同屬教育領域的最
大出資國。

資料來源:「全球文盲多:大約有 7.7 億成人不識字」,《多維資訊網》,http://www.chin-


atopnews.com,2005/11/12。

5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4 資訊通訊科技

資訊科技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催化劑,資訊科技中各項工具、技術
之發展與應用,加速了知識儲存、累積與重組,促進知識資本之增加
策略性資源 與創新速率。社會學者 Daniel Bell(1996)認為資訊是當前社會之策
影響產業或企
略性資源(strategic resources),它是邁向後工業社會之重要媒介。
業成功關鍵的
核心資源 Anderson(2001)指出後工業資訊社會的三大特質:第一、由財貨生
產移轉至服務經濟;第二、仰賴理論知識程度遞增;第三、藉由電腦
與其他智慧機械(smart machine)創新智慧技術(intellectual technol-
ogy)。另外,OECD(1999)指出,知識經濟動力源自編碼型知識的
不斷累積,而資訊通訊科技(ICT)利於上揭知識的快速傳遞與擴散。
此外,ICT 快速發展可以調降 ICT 傳輸費用,提高知識之傳遞與加速
數位收斂 生產力,ICT 技術發展所展現的「數位收斂」(digital convergence),
各種科技產品
與服務之整合
同樣利於開發中國家達成技術跨越的目的。另外,Mansell & Wehn
(1998)同樣抱持是項觀點,他認為建構以資訊通訊科技與學習為本
的知識社會,是解決數位落差的最佳策略。
因此,普及的資訊通訊科技硬體設施與應用軟體,便成為資訊快
速流通、擴散的基礎骨幹。此外近來個人電腦、網站、主機的網網相
連,已經形成全球資訊快速傳布的重要網絡。根據 Metcalfe 法則,網
路效益的發揮與網站連結數的平方成正比,再再突顯出資訊通訊基礎
設施普及化的重要性。因此,各國於衡量知識經濟指標時,無不強調
一國資訊基礎設施之完善程度,並且從資訊通訊之硬體設施與資訊應
用等二方面加以評估。例如,Piazaolo(2001)以行動電話數、個人電
腦數,以及網路主機數普及率,作為反應 ICT 發展對於各國知識傳播
與擴散之資訊化指標。至於目前全球在衡量資訊通訊硬體與應用方
面,採取的細項指標大致如下:
‧資訊通訊硬體設施指標:包括每千人電話數、每千人電腦數,
以及每千人網路主機數等,反映一國電信通訊硬體基礎設施的
54 優劣。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三章
知識經濟指標之分類

‧資訊通訊設施應用指標:包括每千人行動電話數、電子商務發
展情況,以及上網人數等,反映個人與企業利用資訊設施,擷
取資訊或調整企業經營方式的能力。

本土觀點
Republic of 「Computer」

有人戲稱,R.O.C.代表 Republic of「Computer」,由於資訊電子產業發展在


臺灣極為平民化,幾乎沒有任何國家像臺灣一樣,只要隨便逛逛光華商場、
NOVA、T-ZONE、TT-Station 賣場,對於所有電腦軟硬體、零組件價格及市場
趨勢,幾乎皆可一覽無遺。許多外國朋友對於臺灣資訊產業的地攤化發展,甚
表驚奇。過去以來,臺灣許多資訊產品位居世界第一的地位。以筆記型電腦
(NB)為例,根據臺灣資策會 MIC(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統計,2005 年,臺
灣 NB 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 82.4%,2009 年,可望提升至 90%;在數位相機方
面,2009 年,臺灣也將突破 60%全球市場占有率。
另外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01 年全球市場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產量比例約
為 8:2;2005 年比例約為 7:3;預估 2009 年比例可達 6:4。筆記型電腦市場逐步
攀升,主要與無線上網與多媒體娛樂功能強化有關。而桌上型電腦主攻的新興
市場(如亞太、中東歐及中南美地區),以 2002 年至 2006 年為例,年複合成
長率達到 12.7%;筆記型電腦則在北美、西歐、日本等成熟市場快速成長。另
一方面,臺灣因為陸續取得數位相機代工訂單,2006 年數位相機產值成長率可
望高達 40.8%,產值達到 27 億美元。在筆記型電腦與數位相機出貨暢旺帶動之
下,臺灣總體資訊產值 2006 年將可成長 11%,達到 770 億美金。展望未來,臺
灣資訊產業已邁入成熟階段,未來年成長率仍可維持在 10%左右,繼續在全球
市場扮演關鍵推手的角色。

資料來源:「突飛猛進的臺灣資訊產業」,《國際線上》,http://www.chinabroadcast.cn,
2006/1/13。

5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3.5 績效指標

一般而言,探討一國的國家競爭力或知識經濟發展時,無論採取
何種指標,衡量該國在全球市場上獲得財富與持續保持高經濟成長
(以每人 GDP 的變動率表示)之績效能力,始終是指標衡量的重要
關鍵。以衡量國家競爭力為例,Buckley et al.(1988)認為競爭力包含

效率 了效率(efficiency)與效能(effectiveness),意即包括了手段與目的,
Do the 指標內容除了競爭潛力(competitive potential)與管理過程(manage-
thing
ment process)外,還 包 括 最 終 的 競 爭 績 效(competitive performan-
right
把事做正確 ces),例如出口市場占有率、貿易餘額以及出口成長率等。不過,傳
統經濟學者認為經濟成長的內生變數,雖然與經濟成長有關,但是並
效能
Do the 非促進經濟成長的關鍵要素。因此許多國家競爭力衡量指標,通常都
right 會 將 上 述 競 爭 績 效,包 括 海 外 直 接 投 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ing
做正確的事 FDI)和實質出口成長等項目,另行歸類為績效指標(performance in-
dicator),代表績效指標可以反映經濟快速成長的效應,但不是促進
經濟成長的主要原因。至於目前全球用於衡量國家整體績效與方法上
面,普遍採行的細項指標大致如下:
‧生產力與失業率指標:包括生產力成長情形,意即每位受雇者
之 GDP 變動率;總體勞動失業率;複合 ICRG 風險率;平均
GDP 成長率等等。
‧競爭績效指標:包括出口市場占有率、貿易餘額、出口成長
率、獲利率等。
‧人力發展量化指標:包括人力發展指標、性別發展指標、貧窮
指標等等。
綜合言之,無論是探討國家競爭力或是知識經濟發展,主要仍是
採用二種觀點,一種是事前觀點(ex ante),意即從可能的影響因素
或組成內涵加以探討,例如,IMD 與 WEF 探討國家競爭力都是從影
響國家競爭力的因素加以分析,同樣地,本文在探討知識經濟時也強
56 調幾大影響構面,如同本章前幾節分別詳述影響知識經濟的重要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三章
知識經濟指標之分類

面,包括企業經營環境、創新系統、
人力資源發展、資訊通訊科技等;另
一種是事後觀點(ex post),意即從績
效(performance)與 結 果(result)出
發,清楚掌握最終的競爭優勢。比較
上揭二種觀點,事後的績效與結果相
較於事前原因,在分析上更容易掌握
與觀察。然而二種方法各有優劣,若
要探討知識經濟的形成過程與原因或
是針對未來進行預測,我們認為應從 透過大自然的破壞,換取快速的經濟成長,你認為
值得嗎?
事前影響要素進行分析才是較佳作法;
如果期望對於當前發展現況作出精確
衡量,則要透過績效結果進行分析結果較為明確。因此本書融合上述
二種觀點,將影響因素與最終績效一併列入後續模型衡量構面之中。

GNP 迷思

2002 年,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 Sarathi Dasgupta,以其「在經濟學上


的傑出貢獻」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頒授「騎士」勛章,當年他並與
貝爾生態經濟學國際研究所(斯德哥爾摩)的 Karl-GoranMaler 共享 2002
年「沃爾沃環境獎」。Dasgupta 表示,如果我們想要談論一國經濟在某
段時間內是否持續發展,必須放棄採取 GNP 作為衡量指標,他指出點評
經濟表現的正確方式應該研究內在財富變化,意指包括製造資本、人力
資本、知識基礎和自然資本在內之所有資本的社會價值變化。若以近來
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為例,中國確實比世界其他貧窮地區,包括非洲次撒
哈拉地區和印度次大陸地區表現要好,但是若將土壤和大氣等自然資本
5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遭到破壞的成本計算在內,中國財富創造將會顯得黯淡許多。
因此,他認為 GNP 會使人誤判,一則它忽略了大量自然資本的變
化,再則它並未將資本貶值納入考慮。因此,即便在經濟財富減少的情
況,GNP 仍將持續增加。如果 GNP 增加係由礦物資本導致,例如破壞生
態系統,消耗油礦資源,而無其他實質產出資本積累,包括健康和教育。
那麼 GNP 變化就不是衡量經濟成長的最佳工具。
以貧窮國家財富變化為例,儘管許多自然資本市場並不存在(不存
在能夠衡量其價值的價格),但是若我們投入一些努力與技巧,上述影
子價格仍能被估算出來。1999 年,Hamilton 和 Cliemens 就曾對上述自然
資源之影子價格進行衡量,將自然資本淨投資放入投資項目,以此對於
許多國家內在投資重新衡量。結果顯示在特定時間之中,除中國以外的
其他發展中國家,其平均資本都在減少。在次撒哈拉地區這是不足為奇
的,眾所周知,這一地區的多數社會經濟指數皆呈負成長。但是孟加拉、
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的數字卻令人吃驚。即便是中國,在經濟政策
被廣為稱羨的情況之下,才能勉強使財富積累超過人口增長。此外,內
在投資估計並未將土壤侵蝕或城市污染計算在內,由此可知,自然資源
的破壞相當嚴重。
另外就平均內在財富變化而言,根據平均 GNP 成長率估計印度次大
陸長期經濟發展,同樣發現類似問題。例如,巴基斯坦平均 GNP 年成長
率十分良好,從 1965 到 1993 年指數成長一倍,達到 2.7%。但是相關數
據卻顯示,巴基斯坦人的貧窮指數提高 1.5 倍。次撒哈拉地區情況更令
人訝異,年平財富以 2%速度衰退,貧窮指數提高 2 倍。綜合言之,如果
我們將自然資本計算在內,我們對於經濟進步的觀念將會產生重大變化。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時報》,2004/3/26。

關鍵字
人力發展指標(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
5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三章
知識經濟指標之分類

企業時間區間(the time horizon of agent)


合理發展環境(the actual mix of rationality)
合資(Joint Venture, JV)
事前(ex ante)
事後(ex post)
制度改革(institutional reform)
非正式商業部門(informal business)
信任角色(the role of trust)
美國專利權(USPTO)
效能(effectiveness)
效率(efficiency)
海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國家創新系統(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NIS)
創新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
創新智慧技術(intellectual technology)
智慧機械(smart machine)
策略性資源(strategic resources)
管理過程(management process)
數位收斂(digital convergence)
績效指標(performance indicator)
競爭潛力(competitive potential)
競爭績效(competitive performances)
權威管道風氣(the way authority)

5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