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新材料及在高技術中的應用叢書)序言

《新材料及在高技術中的應用叢書》序言

材料、資訊技術與能源稱為現代人類文明的三大支柱。國民經濟的各部門和高技術
領域的發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材料發展的制約或推動。材料科學技術為建設現代工業和
現代農業提供基礎物質,為傳統產業的更新改造和高技術產業的興起提供關鍵性技術,
也為國防建設提供重要的物資保證。實際上,新材料的發展水準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
高技術水準高低和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指標。
在此同時,人類已進入蓬勃發展的高技術時代。電腦、多媒體、手機、網際網路、
核能、航太和太空探索、雷射、基因工程、克隆技術(複製技術)、電動汽車和高速鐵
路等,其中不少已經或即將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當前一些已開發國家正集中人力與物力,尋求在新材料方面的突破。美國、歐盟、
日本和韓國等在其最新國家計畫中,都把新材料及其製備技術列為國家關鍵技術之一,
加以重點支持。例如,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確定的
「未來 30 年十大研究方向」中與材料直接和間接相關的就有 8 項;美國國家關鍵技術
委員會把新材料列為影響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的 6 大類關鍵技術的首位。20 世紀 90 年
代初確定的 22 項關鍵技術中,材料占了 5 項。
新材料及在高技術中的應用叢書,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版的。
何謂「新材料」?簡單地說,就是那些新出現或已在發展中的,在成分、組織、結
構、形態等方面不同於普通材料,具有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優異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
料。目前比較活躍的領域包括:電子資訊、光電、超導材料,生物功能材料能源材料和
生態環境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及新型工程塑膠,粉體、奈米、微孔材料和高純金屬及
高純材料,表面技術與塗層和薄膜材料,複合材料、智慧材料;新結構功能助劑材料、
優異性能的新型結構材料等。
何謂「高技術」?簡單地說,就是採用新材料,新技術,產生更高效益,能促進人
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快進步的技術。有人認為,高技術就是「尖端技術」、「先進
技術」、「生物環境技術」等。以這類技術形成的產業具有高成長率、高利潤、高風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險、高變化率、高知識水準等特點,也有人把知識密集型產業稱為高技術產業。
新材料、高技術的發展具有下述特徵:
新材料與高技術相互促進,二者相結合可轉化為巨大的生產力
從科技發展史看,重大的技術革新往往起始於材料的革新。例如,20 世紀 50 年代
鎳基超級合金的出現,將材料使用溫度由原來的 700 ℃提高到 900 ℃,從而導致超音速
飛機問世;高溫陶瓷的出現促進了表面溫度高達 1000 ℃的航太飛機的發展。半導體材
料及超大積體電路技術的不斷突破,使電腦的體積越來越小、能力卻成千上萬倍地提
高:電晶體(1947 年)、積體電路(1959 年)和微處理器(1970 年)的發明提高了資
訊資料運行速度;硬碟(1956 年)、調製解調器(1980 年)和滑鼠(1983 年)的發明
又大大提高了獲取資訊數據的能力;Internet(1989 年)的廣泛應用打破了傳統的資訊
的藩籬,使人們廉價地獲取各種知識成為可能;未來還會出現一些「智慧」型裝置,例
如手錶型對講機、「智慧型」冰箱、「智慧型」公寓等。
新材料與高技術領域是科學與技術創新的主戰場
在資訊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作為人機對話窗口的顯示器已成為世界電子資訊工業
的又一大支柱產業。2005 年韓國三星電子分別展示出 102 吋的 PDP 和 82 吋的 TFT-
LCD,這顯示該領域的技術壁壘已被打破,平面顯示元件(FPD)已進入快速增長時
期。1998─2005 年 FPD 的年均增長率高達 21.5% , 2006 年全球 FPD 市場占整個顯示
器市場(1018 億美元)的近 60%,從 1998 年的 110 億美元增加到 2006 年的 610 億美
元。FPD 中,2004 年全球 TFT-LCD 產值約 476 億美元,占 80% 以上的市場份額,專
家預計 2010 年將增長為 1350 億美元;近三年全球 PDP 市場年均增長率近 80%,預計
2010 年 PDP 銷量將達 3120 萬台。
除了 TFT-LCD 和 PDP 之外,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OLED 和 PLED)、發光二
極 體﹙LED﹚、無 機 電 致 發 光﹙無 機 EL﹚、場 效 發 光﹙FED﹚、真 空 螢 光 顯 示 管
﹙VFD﹚、電子紙、數字式光處理器﹙DLP﹚等平面顯示領域也有長足進展。許多跨國
公司無一不在這一新材料、高技術領域展現其創新實力。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韓國及
台灣在控制 FPD 關鍵技術的同時,正將勞動力密集型的模塊組裝工序轉移到中國。利
用勞動力便宜的優勢,賺取超額利潤。中國企業應當機立斷,打入 FPD 的產業鏈,儘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新材料及在高技術中的應用叢書)序言

快掌握關鍵技術,特別是提高關鍵材料生產比例。
高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新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
小型、輕量、薄型、高性能是數字網路時代電子設備的發展趨勢。攜帶式資訊機器
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趨勢發展,這種新機器將個人電腦的資訊處理能力、Internet 的通
訊網路、電視栩栩如生的圖像和電話的便利性融為一體。人們預想這種攜帶式資訊機器
將成為電話、電子郵件、Internet、攝錄影機甚至電視機的替代品。不久的將來,隨身
秘書、移動型辦公室、隨身電影院將不再是天方夜譚。
隨著電子元件向輕、薄、短、小、高性能方向發展,晶片向高密度、高頻率、超多
I/O 端子數方向發展,迫切需要提高構裝密度,其中包括:構裝的端子﹙引腳﹚數越來
越多;端子節距越來越小;構裝厚度越來越薄;構裝體在基材上所占的面積越來越大。
為滿足這些要求,一是不斷採用新的構裝形式,二是採用三維立體佈線的多層基材及三
維立體構裝。電子構裝工程的這種發展趨勢對其四大基礎技術,即薄厚膜技術、微互連
技術、基材技術、封接與構裝技術等提出許多新的要求。因此,許多新結構、新技術、
新材料將應運而生。特別是構裝材料,對它的介電常數、熱膨脹係數、熱導率、耐熱特
性、阻燃特性、防潮及抗裂紋特性、放射性元素含量及環保特性等都提出越來越高的要
求。
發展新材料和高技術需要雄厚基礎和長期積累
2003 年 2 月 13 日歐盟正式頒佈的 WEEE 和 RoHS 兩法令將於 2006 年 7 月 1 日執
行。WEEE 是指廢棄電器電子設備回收法令,RoHS 是指在電器電子設備中限制使用某
些有害物質﹙Pb、Hg、六價 Cr、Cd、PBB 和 PBDE 等 6 種﹚的法令。WEEE 和 RoHS
的正式實施將對各國以機電產品為代表的外向型產業產生重大影響。面對兩個法令,業
界真正遇到的挑戰是,由於基礎薄弱、缺乏積累,在技術準備、代用材料、相關技術及
專利等方面都有些措手不及,相當被動。看來,在新材料高技術領域,只有靠雄厚的基
礎和長期的積累才能「處變不驚」,以不變應萬變。
發展新材料和高技術產業應以企業為核心,市場為導向
在新材料和高技術的產業化競爭中,先進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以跨國公司為龍頭,以
大量中小型企業為後盾,採取集團作戰方式,參與全球競爭。這些跨國公司具有長期經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營的基礎,實力雄厚,由於享有良好的信譽和知名度,再加上名牌效應,在資金、人
才、設備、市場等方面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這些跨國公司左右
方向、制定戰略、控制市場、掌握標準,再加上彼此之間的合縱連橫、分工合作,具有
極強的市場競爭力。
在總體戰略目標下,由跨國公司將任務分解,其中不少由中小型企業來承擔,再進
行「組裝」,依靠先進產品的高價格,大家共同賺取超額利潤。這些中小型企業都掌握
獨特的技術並具有很強的生產能力,且科研力量、開發能力都很強。許多重大科研及攻
關項目都在公司間進行,廠家、用戶之間聯繫密切,技術交流頻繁,所涉及的都是新
的、活的、尖端的內容。這些中小型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力軍,作為產業化基礎是必不
可少的。
在如火如荼,發展迅速的新材料與高技術產業化過程中,採取孤立分散、小打小
鬧、各自為政的方針,再多的「專家評審」、再高的「鑑定會」評價水準,不經市場檢
驗也於事無補。
發展新材料和高技術產業必須以企業為核心,市場為導向。當年美國和歐洲在 LCD
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於投資力度不夠,終於未形成氣候,許多研究成果倒被日
本所利用。他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迅速地為日本,而後是韓國與台灣。此三個國家所營
造的規模效應所吸收,變成了投資者的財富。這其中的經驗和教訓,足以為新興市場為
戒。
在新材料及高技術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只有以企業為創新主體,才能增強核心競爭
力;只有企業做大做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新興市場才能進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
核心競爭力源於體制創新
在新材料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新興市場經常遇到體制方面的障礙:資訊閉
塞,決策慢;害怕風險,不敢為天下先;資源難以集中,不能形成合力;投資規模小,
不能形成競爭力;科研與產業化脫節,成果很難轉化為生產力;企業間惡性競爭,喪失
創新能力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很難在高手如雲的世界新材料和高技術產業中,脫穎而
出,占據一席之地。
新材料應用於高技術領域,有先後、難易、週期長短、所需基礎及投入資金多少的
不同。國民經濟發展對其要求應有輕重緩急之分,因此科學決策極為重要。在新材料、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新材料及在高技術中的應用叢書)序言

高技術等新經濟中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的吃慢的,反應最快的總是占據最佳位置,
速度是新經濟的自然淘汰方式。
發展新材料和高技術產業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著重政績工程的炫耀,需要的是科
學決策,而不是官僚式意志。多晶矽材料是矽產品工業鏈中的一個重要的中間產品。是
製造矽拋光片、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原材料,也是發展資訊產業和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基
石。
台灣在微機電生產和晶片製造﹙晶圓代工廠﹚取得成功之後,選中 TFT-LCD 的產
業方向,從日本引進生產技術,高強度集中投資,科研與產業化緊密結合,集中力量開
發前瞻產品,在短短四五年後,根據 2004 年的統計數據,TFT-LCD 的全球市場占有率
達 33.5%,居世界第一。此外,台灣的 IC 構裝業占全球市場的 36%,光碟占全球市場
的 72%,均排名世界第一等。
本叢書力求全方位地反映新材料及高技術應用的各個方面,包括涉及的範圍、水
準、目前狀況及發展趨勢等。重點是討論新材料與高技術應用之間的關係,更注重產業
化的發展和市場動向。以此奉獻給該領域的決策者、參與者、相關者、關心者以及在校
的大學生、研究生等。其內容齊全、涉及面廣,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叢書中
的每一部又自成體系,可作為相關專業的教材及教學參考書。
已經獻給讀者的是本叢書的前四部:《磁性材料》、《電子顯示》、《半導體電子
元件構裝技術》、《高密度構裝基材》。除了即將出版的《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之
外,正在撰寫和組織的還有《晶圓和晶片》、《平面顯示器入門》、《平面顯示器的產
業化》、《液晶顯示器》、《電池─材料、技術及應用》、《結構材料科學》、《功能
材料科學》、《固態電子材料》等,將陸續出版。
當代材料科學技術正面臨新的突破,諸如高溫超導體、奈米材料、先進複合材料、
生物醫用材料、先進電子材料、智慧型材料、生態環境材料、光電資訊材料、C60,以
及分子、原子尺度設計材料等領域正處於日新月異的發展之中,充滿了挑戰和機遇。新
材料的出現總是連帶著高技術的突破,由此必將帶來重大的技術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新材料及在高技術中的應用叢書若能對讀者在「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方面有所裨益,
在建設創新型社會中有所貢獻,我們將不勝榮幸。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作者才學有限,不妥或謬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田民波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前 言

前 言

20 世紀 90 年代初,作者與劉德令先生等共同編譯了《薄膜科學與技術手冊》
(上、下冊)。該書內容包括薄膜基礎、薄膜製備技術、薄膜性能檢測、薄膜技術的應
用等,涉及薄膜科學與技術的各個方面。該書內容廣泛,取材新穎,論述全面,在華人
地區廣為流傳,產生了較大影響。
近 20 年來,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獲得迅速發展,其主要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首先,各類新型薄膜材料大量湧現。其中包括奈米薄膜、量子線、量子點等低維材
料,高 K 值和低 K 值介質薄膜材料,大規模積體電路用 Cu 佈線材料,巨磁電阻、PN
磁電阻等磁致電阻薄膜材料,大導帶能階的「應用電子學」半導體薄膜材料,藍光的光
電半導體材料,高透明性低電阻率的透明導電材料,以鑽石薄膜為代表的各類超硬薄膜
材料等。這些新型薄膜材料的出現,為探索材料在奈米尺度內的新現象、新規律,開發
材料的新特性、新功能,提高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的積體度,提高資訊儲存記錄密度,擴
大半導體材料的應用範圍,提高電子元件的可靠性,提高材料的耐磨抗蝕性等,提供了
實質基礎。
再者,薄膜製作和微細加工技術不斷創新。其中包括用於產業化的 MBE 和 MOCVD
技術,脈衝雷射熔射,高真空濺鍍,高密度離子束加工,氣體離化團束﹙GCIB﹚加工,
反應性離子束蝕刻,大規模積體電路用 Cu 佈線的電鍍,以 CMP 為代表的平坦化,原
子、分子量級的人工組裝等。這些為製備高質量磊晶膜,獲得良好的成膜階梯覆蓋度,
製作線寬 0.1 微米的超大規模積體電路,實現 MEMS 和 NEMS 等,提供了可靠保證。
特別是,各種薄膜在高新技術中的應用更加普及。Internet 中採集、處理資訊及通
訊網路設備中,都需要數量巨大的元件、電子迴路、積體電路等,製造這些都要採用薄
膜技術;在平面顯示器產業中,為製作 TFT-LCD 的薄膜電晶體及各種電極,為製作
PDP 中的原極、汲極及 MgO 保護膜,為製作有機 EL 中的電子注入層﹙EIL﹚、電子輸
運層﹙ETL﹚、電洞注入層﹙HIL﹚、發光層﹙EML﹚等,也需要採用薄膜技術;在機
器人各種感測器、生物晶片、CIGS 太陽能電池中都離不開薄膜技術。可以說,薄膜技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術和薄膜材料已成為構築高新技術產業的基本要素。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關注,主要基於下面幾個理由。
薄膜很薄﹙膜厚從微米到奈米量級,後者甚至薄到幾個原子層﹚,可以看成是物
質的二維形態。薄膜技術是實現元件輕薄短小化和系統立體化的有效製程。
元件的微小型化,不僅可以保持元件的原有功能並使之強化,而且,隨著元件的
尺寸減小乃至接近電子或其他粒子量子化運動的尺度,薄膜材料或其元件將顯示出許多
全新的物理現象。薄膜﹙以及目前正大力開發的量子線、量子點等﹚技術是製備這類新
型功能元件的有效手段。
薄膜氣相沉積涉及從氣相到固相的超急冷過程,易於形成非穩態物質及非化學計
量的化合物膜層。因此,薄膜技術是探索物質秘密,製備及分析特異成分、組織及晶體
結構的物質的有力手段。
由於源材的氣化方式很多﹙如電子束蒸發、濺鍍、氣體源等﹚,藉由控制氣氛還
可以進行反應沉積,因此,可以得到各種材料的膜層;可以較方便地採用光、電漿等激
發手段,在一般條件下,即可獲得在高溫、高壓、高能量密度下才能獲得的物質。
藉由基材、源材、反應氣氛、沉積條件的選擇,可以對界面結構、結晶狀態、膜
厚等進行控制,還可製取多層膜、複合膜及特殊界面結構的膜層等;由於膜層表面精細
光潔,故便於透過微影照像製取電路圖形;由於在 LSI 技術中薄膜沉積及微影照像圖形
等已有成熟的經驗,故易於在其他應用領域中推廣。
易於在成膜過程中在線檢測,監測動態過程並可按要求控制生長過程,便於實現
自動化。
本書正是基於上述背景和理由編寫的。全書共分 5 部分。第 1 部分﹙第 2~8 章﹚
為薄膜沉積基礎,包括真空技術基礎、真空泵與真空計、真空裝置的實際問題、氣體放
電和電漿、薄膜生長與薄膜結構、表面結構與薄膜的磊晶生長、薄膜沉積的共性問題等
7 章;第 2 部分﹙第 9~12 章﹚為薄膜製備技術,包括真空蒸鍍、離子鍍和離子束沉
積、濺鍍鍍膜、化學氣相沉積等 4 章;第 3 部分﹙第 13~14 章﹚為薄膜的微細加工,
包括乾式蝕刻、平坦化技術等 2 章;第 4 部分﹙第 15~16 章﹚為薄膜材料及薄膜材料
的應用;第 5 部分﹙第 17 章﹚為薄膜的評價表徵及物性測定。作為全書的引言與入門,
第 1 章以近乎動﹙畫﹚漫﹙畫﹚的形式,介紹了薄膜在高新技術中的應用。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前 言

本書內容廣泛,取材新穎,敘述通俗易懂,緊密聯繫實際,特別是針對薄膜技術與
薄膜材料的最新進展和前瞻應用,結合大量實例進行論述。在內容組織上,儘量做到
淺、寬、新,避免針對過窄的領域,進行過深、過細的探討。本書重點討論有關薄膜技
術與薄膜材料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術過程和基本應用。藉由本書的學習,有
助於讀者掌握薄膜製備及微細加工方法,認識與微觀結構相關的各種特性,了解薄膜材
料及微細加工技術的最新應用。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大量國內外文獻,特別是書中第 5、6、7、9 章的部分內
容較多地引用了文獻 [56]、[59]、[96]、[97] 等。在此向王福貞、唐偉忠、朱履冰、楊
邦朝教授及有關作者表示感謝。
作者才學有限,不妥或謬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校訂序

校訂序

台灣在世界電子元件的舞台上獨領風騷,其中薄膜技術扮演非常重要的關鍵角色。
舉凡從上游的積體電路與平面顯示器製造,到下游的印刷電路板與電子構裝產業,都需
要引入薄膜技術,賦予各種電子產品更新穎與更強大之功能。
本書「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內容包羅萬象,舉凡從基礎的真空原理,至薄膜製程
技術—物理氣相沈積、化學氣相沈積,與厚膜技術都一一詳列於書中。此外,對於薄膜
技術的應用,例如蝕刻技術、平坦化技術也都有詳盡的介紹與說明。最後也針對現今薄
膜技術與產品之應用作專章介紹,更讓讀者清楚的認識薄膜技術對於人類世界的重要
性。
本書除了原理的說明之外,也以現今產業製程與技術做為實例,實在是非常的難能
可貴;而書後所附之參考文獻更提供有志對此技術欲深入了解的讀者,一條便捷的查詢
管道。此書的付梓對於有志從事半導體、平面顯示器與電子構裝領域的人員而言,是一
本不可獲缺的工具書。而對於國內教授薄膜製程與材料的專業學者而言,此書內容詳盡
也是一本非常適合的教科書。期盼此書在國內出版之後,能對國內的相關產業做出最有
利的貢獻,確保台灣在世界電子產業中繼續保有領先的地位。

顏怡文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目 錄

《新材料及在高技術中的應用叢書》序言

前 言

第1章 薄膜與新科技技術 …………………… 1

1.1. Internet 與薄膜技術/


1.2. PDP─電漿電視/
1.3. 發展迅速的 TFT-LCD /
1.4. 生物電腦與薄膜技術/
1.5. 正在進展中的人造大腦/
1.6. 微機械使重症患者起死回生/
1.7. 加速度感應器/
1.8. 實現 MEMS 的薄膜與微細加工技術/
1.9. 薄膜製作簡介/
1.10. 氣化源種種/
1.11. 薄膜加工簡介/
1.12. 原子的人工組裝/
1.13. 碳奈米管和富勒烯/

第2章 真空技術基礎 ………………………… 27

2.1. 真空的基本知識/
2.1.1. 真空定義 28
2.1.2. 真空度量單位 3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2.1.3. 真空區域劃分 33
2.1.4. 氣體與蒸氣 35
2.2. 真空的表徵/
2.2.1. 氣體分子運動論 37
2.2.2. 分子運動的平均自由程 41
2.2.3. 氣流與流導 45
2.3. 氣體分子與表面的相互作用/
2.3.1. 碰撞於表面的分子數 48
2.3.2. 分子從表面的反射 49
2.3.3. 蒸發速率 52
2.3.4. 真空在薄膜製備中的作用 53

第3章 真空泵與真空計 ……………………… 55

3.1. 真空泵/
3.1.1. 油封機械泵 58
3.1.2. 擴散泵 64
3.1.3. 吸附泵 71
3.1.4. 濺鍍離子泵 73
3.1.5. 昇華泵 76
3.1.6. 低溫冷凝泵 77
3.1.7. 渦輪分子泵和複合渦輪泵 79
3.1.8. 乾式機械泵 81
3.2. 真空測量儀器─總壓力計/
3.2.1. 麥克勞真空計 84
3.2.2. 熱傳導真空計 87
3.2.3. 離子化真空計─離子化計 90
3.2.4. 蓋斯勒管 99
3.2.5. 隔膜真空計 100
3.2.6. 真空計的安裝方法 101
3.3. 真空測量儀器─分壓力計/
3.3.1. 磁偏轉型質譜計 102
3.3.2. 四極濾質器(四極質譜計) 10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第4章 真空裝置的實際問題 ……………… 107

4.1. 排氣的基礎知識/
4.2. 材料的放氣/
4.3. 排氣時間的估算/
4.4. 實用的排氣系統/
4.4.1. 離子泵系統 116
4.4.2. 擴散泵系統 116
4.4.3. 低溫冷凝泵/分子泵系統 118
4.4.4. 殘留氣體 120
4.5. 檢 漏/
4.5.1. 檢漏方法 122
4.5.2. 檢漏的實際操作 124
4.6. 大氣溫度與濕度對裝置的影響/
4.7. 烘烤用的內部加熱器/
4.8. 化學活性氣體的排氣/
4.8.1. 主要裝置及存在的問題 129
4.8.2. 排氣系統及其零件 131

第5章 氣體放電和低溫電漿 ……………… 135

5.1. 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
5.1.1.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136
5.1.2.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 138
5.1.3. 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 140
5.1.4. 磁控管和電子回旋共振 142
5.2. 氣體原子的離子化和激發/
5.2.1. 碰撞─能量傳遞過程 145
5.2.2. 離子化─正離子的形成 150
5.2.3. 激發─介穩原子的形成 155
5.2.4. 回復─退激發光 15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5.2.5. 解離─分解為單個原子或離子 163


5.2.6. 附著─負離子的產生 164
5.2.7. 複合─中性原子或原子團的形成 164
5.2.8. 離子化學─活性粒子間的化學反應 168
5.3. 氣體放電發展過程/
5.3.1. 由非自持放電過渡到自持放電的條件 171
5.3.2. 離子化係數 和二次電子發射係數 175
5.3.3. 帕邢定律及點燃電壓的確定 177
5.3.4. 氣體放電伏安特性曲線 180
5.4. 低溫電漿概述/
5.4.1. 電漿的定義 182
5.4.2. 電漿的溫度 183
5.4.3. 帶電粒子的遷移運動和擴散運動 186
5.4.4. 電漿的導電性 189
5.4.5. 電漿的集體特性 190
5.4.6. 電漿電位 192
5.4.7. 離子鞘層 193
5.5. 輝光放電/
5.5.1. 輝光放電外貌及兩極間各種特性的分佈 196
5.5.2. 陰極位降區 198
5.5.3. 正常輝光放電和異常輝光放電 200
5.5.4. 其他類型的輝光放電 202
5.6. 弧光放電/
5.6.1. 弧光放電類型 204
5.6.2. 弧光放電的基本特性 206
5.6.3. 自持熱陰極弧光放電 207
5.6.4. 自持冷陰極弧光放電 213
5.7. 高頻放電/
5.7.1. 高頻功率的輸入方法 215
5.7.2. 離子捕集和電子捕集 217
5.7.3. 自偏壓 218
5.8. 磁控放電/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5.9. 低壓力、高密度電漿放電/
5.9.1. 微波的傳輸及微波放電 221
5.9.2. 微波 ECR 放電 222
5.9.3. 螺旋波電漿放電 224
5.9.4. 感應偶合電漿放電 227

第6章 薄膜生長與薄膜結構 ……………… 229

6.1. 薄膜生長概述/
6.2. 吸附、表面擴散與凝結/
6.2.1. 吸附 231
6.2.2. 表面擴散 239
6.2.3. 凝結 241
6.3. 薄膜的成核與生長/
6.3.1. 成核與生長簡介 244
6.3.2. 毛細理論(熱力學介面能理論) 248
6.3.3. 統計或原子聚集理論 258
6.4. 連續薄膜的形成/
6.4.1. 奧斯瓦爾多(Ostwald)吞併過程 263
6.4.2. 熔結過程 264
6.4.3. 原子團的遷移 264
6.4.4. 決定表面取向的 Wullf 理論 265
6.5. 薄膜的生長過程與薄膜結構/
6.5.1. 薄膜生長的晶帶模型 268
6.5.2. 纖維狀生長模型 270
6.5.3. 薄膜的缺陷 273
6.5.4. 薄膜形成過程的電腦模擬 274
6.6. 非晶態薄膜/
6.7. 薄膜的基本性質/
6.7.1. 導電性 282
6.7.2. 電阻溫度係數(TCR) 282
6.7.3. 薄膜的密度 28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6.7.4. 時校變化 284


6.7.5. 介電質膜 285
6.8. 薄膜的黏附力和內應力/
6.8.1. 薄膜的黏附力 287
6.8.2. 薄膜的內應力 288
6.8.3. 提高黏附力的途徑 290
6.9. 電遷移/

第7章 表面結構與薄膜的磊晶生長 ……… 295

7.1. 理想表面結構/
7.1.1. 二維結晶學基本概念 297
7.1.2. 二維倒置晶格 303
7.2. 潔淨表面結構/
7.2.1. 表面結構的表述方法 311
7.2.2. 重構表面及其倒置晶格晶格的矩陣元素 314
7.2.3. 表面原子鬆弛 318
7.2.4. 表面重構模型 321
7.3. 實際表面結構/
7.3.1. 表面吸附類型 328
7.3.2. 吸附覆蓋層 329
7.3.3. 吸附表面層結構 330
7.3.4. 半導體材料的表面吸附 333
7.4. 薄膜的磊晶生長/
7.4.1. 液相磊晶 335
7.4.2. 氣相磊晶 336
7.4.3. 分子束磊晶 337
7.4.4. 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 338
7.4.5. 同質磊晶和異質磊晶 339
7.5. 影響薄膜磊晶的因素/
7.5.1. 磊晶溫度 343
7.5.2. 基材晶體的解離 34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7.5.3. 壓力的影響 346


7.5.4. 殘留氣體的影響 347
7.5.5. 蒸鍍速率的影響 347
7.5.6. 基材表面的缺陷─電子束照射的影響 348
7.5.7. 電場的影響 348
7.5.8. 離子的影響 349
7.5.9. 膜厚的影響 349
7.5.10. 失配度的影響 349

第8章 薄膜沉積的共性問題 ……………… 351

8.1. 成膜與膜材料簡介/
8.1.1. 薄膜與厚膜 352
8.1.2. 各種成膜方法的比較 353
8.1.3. 薄膜的氣相沉積法 356
8.1.4. 薄膜的液相沉積法 362
8.1.5. 厚膜技術和電子漿料 369
8.1.6. 電路圖形的形成方法 378
8.1.7. 膜材料簡介 380
8.2. 靶和膜的成分─如何得到所需要的膜成分/
8.2.1. 真空蒸鍍和離子鍍 383
8.2.2. 濺鍍鍍膜 384
8.3. 附著強度─如何提高膜層的附著強度/
8.3.1. 預處理 387
8.3.2. 蒸鍍技術參數的影響 390
8.3.3. 蒸鍍與濺鍍鍍膜的比較─基材不加熱的情況 393
8.3.4. 真空蒸鍍、離子鍍、濺鍍鍍膜的比較-基材加熱、
離子轟擊都可進行的情況 394
8.4. 階梯塗佈,繞射著膜率,孔底塗佈-如何在大凹
凸表面沉積厚度均勻的膜層/
8.5. 電漿及其在薄膜沉積中的作用-膜質的改善、新
技術的開發/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8.5.1. 電漿 399
8.5.2. 電漿的形成方法 402
8.5.3. 電將基本形成方式的主要應用 404
8.6. 基材的傳輸機構/
8.7. 膜層中的針孔和超淨工作間/
8.7.1. 關於人體污染 413
8.7.2. 無塵室標準的發展 413
8.7.3. 無塵室級別的公制定義 414

第9章 真空蒸鍍 …………………………… 417

9.1. 概 述/
9.2. 源材的蒸發/
9.2.1. 飽和蒸氣壓 420
9.2.2. 蒸發粒子的速度和能量 426
9.2.3. 蒸發速率和沉積速率 427
9.3. 蒸發源/
9.3.1. 電阻加熱蒸發源 430
9.3.2. 電子束蒸發源 437
9.3.3. 高頻感應蒸發源 441
9.4. 蒸發源的蒸氣發射特性與基材配置/
9.4.1. 點蒸發源 443
9.4.2. 小平面蒸發源 445
9.4.3. 實際蒸發源的發射特性及基材配置 447
9.5. 蒸鍍裝置及操作/
9.6. 合金膜的蒸鍍/
9.6.1. 合金蒸發分餾現象 456
9.6.2. 瞬時蒸發(閃爍蒸發)法 458
9.6.3. 雙源或多源蒸發法 459
9.7. 化合物膜的蒸鍍/
9.7.1. 透明導電膜(ITO)─In2O3-SnO2 系薄膜 46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9.7.2. 反應蒸鍍法 461


9.7.3. 三溫度法 464
9.7.4. 熱壁法 464
9.8. 脈衝雷射熔射(PLA)/
9.8.1. 脈衝雷射熔射原理 465
9.8.2. 脈衝雷射熔射設備 467
9.8.3. 脈衝雷射熔射製作氧化物超導膜 469
9.9. 分子束磊晶技術/
9.9.2. 分子束磊晶設備 472
9.9.3. 分子束磊晶技術的發展動向 475
9.9.4. 分子束磊晶的應用 477

第 10 章 離子鍍和離子束沉積 …………… 479

10.1. 離子鍍的原理/
10.1.1. 不同的離子鍍方式 481
10.1.2. 離子轟擊在離子鍍過程中的作用 485
10.1.3. 離子鍍過程中的離化率問題 491
10.1.4. 離子鍍的蒸發源 494
10.2. 離子鍍的類型及特點/
10.2.1. 直流二極型 495
10.2.2. 三極型和多陰極方式的離子鍍 497
10.2.3. 活性反應蒸鍍(ARE) 499
10.2.4. 空心陰極放離子化子鍍(HCD) 507
10.2.5. 射頻放離子化子鍍(RFIP) 517
10.2.6. 多弧離子鍍 521
10.2.7. 電弧放電型高真空離子鍍 529
10.3. 離子束沉積/
10.3.1. 離子束沉積的原理 531
10.3.2. 直接引出式和質量分離式 533
10.3.3. 離化團束沉積 538
10.3.4. 離子束輔助沉積 544
10.4. 離子束混合/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10.4.1. 離子束混合原理 549


10.4.2. 靜態混合 550
10.4.3. 動態混合 550

第 11 章 濺鍍鍍膜 ………………………… 555

11.1. 離子濺鍍/
11.1.1. 荷能粒子與表面的相互作用 557
11.1.2. 濺鍍產額及其影響因素 560
11.1.3. 選擇濺鍍現象 573
11.1.4. 濺鍍原子的能量分布和角分布 581
11.2. 濺鍍鍍膜方式/
11.2.1. 直流二極濺鍍 594
11.2.2. 三極和四極濺鍍 602
11.2.3. 射頻濺鍍 604
11.2.4. 磁控濺鍍─低溫高速濺鍍 607
11.2.5. 濺鍍氣壓接近零的零氣壓濺鍍 623
11.2.6. 自濺鍍─深且超微細孔中的埋入 627
11.2.7. RF-DC 結合型偏壓濺鍍 636
11.2.8. ECR 濺鍍 637
11.2.9. 對向靶濺鍍 638
11.2.10. 離子束濺鍍沉積 640
11.3. 磁控濺鍍源/
11.3.1. 磁控濺鍍源簡介 645
11.3.2. 內圓柱狀和外圓柱狀磁控濺鍍源 647
11.3.3. 濺鍍槍(S-槍)磁控濺鍍源 650
11.3.4. 平面磁控濺鍍源 653
11.3.5. 合金靶、複合靶及多靶濺鍍 654
11.4. 濺鍍鍍膜的實例/
11.4.1. Ta 及其化合物膜的濺鍍沉積 659
11.4.2. Al 及 Al 合金膜的濺鍍沉積 664
11.4.3. 氧化物的濺鍍沉積:超導膜和 ITO 透明導電膜 668
11.4.4. 濺鍍鍍膜的應用 67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第 12 章 化學氣相沉積(CVD) …………… 677

12.1. 熱氧化、氮化/
12.1.1. 反應方式 680
12.1.2. 熱氧化裝置 681
12.1.3. 其他氧化裝置 684
12.1.4. 氮化、碳化表面改性 685
12.2. 熱 CVD /
12.2.1. 主要的生成反應 687
12.2.2. 熱 CVD 的特徵 693
12.2.3. 熱 CVD 裝置 697
12.2.4. 反應器 698
12.2.5. 常壓 CVD(NPCVD) 698
12.2.6. 低壓 CVD(LPCVD) 700
12.3. 電漿輔助 CVD(PECVD)/
12.3.1. PECVD 的特徵及應用 703
12.3.2. PECVD 裝置 708
12.3.3. 高密度電漿(HDP)CVD 714
12.4. 光 CVD(photo CVD)/
12.4.1. 雷射化學氣相沉積 717
12.4.2. 光化學氣相沉積 718
12.5. 有機金屬 CVD(MOCVD)/
12.6. 金屬 CVD /
12.6.1. W-CVD 727
12.6.2. Al-CVD 728
12.6.3. Cu-CVD 731
12.6.4. 阻障層─TiN-CVD 732
12.7. 半球形晶粒多晶 Si-CVD(HSG-CVD)/
12.8. 鐵電體的 CVD /
12.9. 低介電常數薄膜的 CVD /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第 13 章 乾式蝕刻 ………………………… 739

13.1. 乾式蝕刻與濕式蝕刻/
13.1.1. 蝕刻技術簡介 740
13.1.2. 濕式蝕刻 745
13.1.3. 乾式蝕刻 748
13.2. 電漿蝕刻─激發反應氣體蝕刻/
13.2.1. 原理 753
13.2.2. 裝置 755
13.3. 反應性離子蝕刻(RIE)/
13.3.1. 原理及特徵 757
13.3.2. 各種反應性離子蝕刻方法 760
13.3.3. 裝置 768
13.3.4. 軟體 769
13.3.5. Cu 的蝕刻 775
13.4. 反應性離子束蝕刻(RIBE)/
13.4.1. 聚焦離子束(FIB)設備及蝕刻加工 777
13.4.2. 束徑 1 mm 左右的離子束設備及 RIBE 781
13.4.3. 大束徑離子束設備及 RIBE 784
13.5. 氣體離化團束(GCIB)加工技術/
13.5.1. GCIB 加工原理 787
13.5.2. GCIB 設備 789
13.5.3. GCIB 加工的優點 790
13.5.4. GCIB 在微細加工中的應用 792
13.6. 微機械加工/
13.7. 乾式法蝕刻用離子源的開發/

第 14 章 平坦化技術 ……………………… 803

14.1. 平坦化技術的必要性/
14.2. 平坦化技術概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14.3. 不發生凹凸的薄膜生長/
14.3.1. 選擇生長 807
14.3.2. 迴流埋孔(濺鍍平坦化) 807
14.3.3. 通過埋入氧化物實現平坦化 809
14.4. 沉積同時進行加工防止凹凸發生的薄膜生長/
14.4.1. 偏壓濺鍍 811
14.4.2. 去除法(lift-off) 812
14.5. 薄膜生長後經再加工實現平坦化/
14.5.1. 塗佈平坦化 812
14.5.2. 雷射平坦化 813
14.5.3. 迴流平坦化 813
14.5.4. 蝕刻平坦化 813
14.5.5. 陽極氧化與離子注入 814
14.6. 埋入技術實例/
14.7. 化學機械研磨拋光(CMP)技術/
14.8. 氣體離化團束(GCIB)加工平坦化/
14.9. 鑲嵌法(damascene)佈線及平坦化/
14.10. 平坦化技術與光蝕刻法/

第 15 章 薄膜材料 ………………………… 827

15.1. 金屬薄膜材料/
15.1.1. 結構性金屬薄膜材料 828
15.1.2. 功能性金屬薄膜材料 833
15.2. 無機、陶瓷薄膜材料/
15.2.1. 無機、陶瓷薄膜簡介 845
15.2.2. 陶瓷薄膜的形成方法 846
15.2.3. 結構性陶瓷薄膜材料 854
15.2.4. 功能性陶瓷薄膜材料 866
15.3. 有機、聚合物薄膜材料/
15.3.1. 有機、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形成方法 88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15.3.2. 有機、聚合物薄膜材料 893


15.4. 半導體薄膜材料/
15.4.1. 半導體材料與薄膜 905
15.4.2. 各種功能的半導體薄膜材料 913
15.4.3. 大導帶寬度半導體薄膜材料:在「應用電子學」
中的應用 939

第 16 章 薄膜材料的應用 ………………… 949

16.1. 表面改性/
16.1.1. 何謂表面改性 950
16.1.2. 表面改性的手段 952
16.1.3. 表面改性的應用 956
16.2. 超硬膜用於切削刀具/
16.2.1. 超硬膜的獲得及應用 962
16.2.2. 如何選擇鍍層-基材系統 967
16.2.3. 超硬鍍層改善刀具切削性能的機制 971
16.2.4 TiN 鍍層對各種刀具切削性能的改善 976
16.3. 能量變換薄膜與元件/
16.3.1. 光電變換薄膜材料 984
16.3.2. 光熱變換薄膜材料 987
16.3.3. 熱電變換薄膜材料 990
16.3.4. 熱電子發射薄膜材料 993
16.3.5. 固體電解質薄膜材料 994
16.3.6. 超導薄膜元件 995
16.4. 感測器/
16.4.1. 感測器的種類及材料 997
16.4.2. 薄膜感測器舉例 1003
16.5. 半導體元件/
16.5.1. MOS 元件及晶圓的大型化 1008
16.5.2. 化合物半導體元件 1014
16.6. 記錄與存儲/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16.6.1. 光盤 1017
16.6.2. 磁碟 1020
16.6.3. 磁頭 1021
16.7. 平面顯示器/
16.7.1. 液晶顯示器 1027
16.7.2. 電漿平面顯示器 1045
16.7.3.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 1054
16.8. 金剛石薄膜的應用/
16.8.1. 金剛石薄膜的開發現狀 1061
16.8.2. 電晶體及二極體 1063
16.8.3. 感測器 1063
16.8.4. 聲表面波元件 1065
16.8.5. 場發射平面顯示器 1066
16.9. 太陽能電池/
16.9.1. 太陽能電池的原理及材料 1070
16.9.2. 矽系薄膜太陽能電池 1074
16.9.3. 化合物薄膜太陽能電池(CIS 和 CIGS) 1078
16.10. 發光元件/
16.10.1. 發光元件的基礎─發光過程 1083
16.10.2. 發光二極體 1084
16.10.3. 雷射二極體 1086

第 17 章 薄膜材料的評價特徵及物性測定 1091

17.1. 薄膜材料評價特徵的特殊性/
17.2. 薄膜材料評價特徵方法及其選擇/
17.2.1. 評價特徵目的 1093
17.2.2. 評價特徵內容 1093
17.2.3. 評價特徵手段選擇 1094
17.3. 薄膜材料的評價特徵/
17.3.1. 表面形貌 1104
17.3.2. 結晶狀態和晶體結構 110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17.3.3. 微觀組織和結構 1107


17.3.4. 元素分析 1108
17.3.5. 化學結合狀態分析 1114
17.4. 相關技術和裝置/
17.4.1. 輸出資訊及顯示 1115
17.4.2. 裝置的複合化 1115
17.4.3. 成膜後測試和線上測試 1117
17.4.4. 關聯技術要素 1118
17.5. 薄膜材料評價特徵舉例/
17.5.1. TiN 薄膜的評價特徵 1121
17.5.2. 磁性多層膜的評價特徵 1126
17.6. 薄膜材料的物性測定/

附錄 A 各種元素的溫度─蒸氣壓特性 …… 1135

附錄 B 元素的離子化電位 ………………… 1141

附錄 C 物理常數表 ………………………… 1145

附錄 D (新舊)常用計量單位對照與換算 1147

附錄 E 能量換算表、壓力換算表及氣體的性質表

……………………………………… 1151

附錄 F 半導體大規模積體電路的發展預測 1155

附錄 G 顯示屏的圖像解析度等級、圖像解析度

(像素數)和寬高比 ……………… 1157

附錄 H 元素週期表 ………………………… 115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附錄 I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領域常用縮略語註釋

……………………………………… 1163

參考文獻 ……………………………………… 117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與新科技技術
第 章

1.1. Internet 與薄膜技術


1.2. PDP─電漿電視
1.3. 發展迅速的 TFT-LCD
1.4. 生物電腦與薄膜技術
1.5. 正在進展中的人造大腦
1.6. 微機械使重症患者起死回生
1.7. 加速度感應器
1.8. 實現 MEMS 的薄膜與微細加工技術
1.9. 薄膜製作簡介
1.10. 氣化源種種
1.11. 薄膜加工簡介
1.12. 原子的人工組裝
1.13. 碳奈米管和富勒烯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1.1. Internet 與薄膜技術

當今資訊社會,人們藉由電視機、收音機、手機、Internet 等,可即時看到或聽到世
界上所發生的「鮮」、「活」新聞,如同人們長上了千里眼、順風耳一樣。
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攝影機、數位相機、錄音機、儲存裝置等採集圖像
及聲音資訊,並對其進行編輯加工。更重要的是,需要由微波、光纖、通訊衛星、電腦
等構成的 Internet,並藉由天線及光纖等將這些 Internet 與一般家庭、辦公室、車輛等交
通工具相連接,構成通訊網路(圖 1-1)。在上述採集、處理資訊及通訊網路設備中,
都需要數量巨大的電子元件、電子迴路、積體電路等。而薄膜技術是製作這些電子元
件、電子迴路、積體電路的基礎。
經過通訊網進入家庭、辦公室乃至車輛之類交通工具等的資訊,再由收音機、電視
機、電腦、錄放影機、傳真機、電話機、手機等多媒體終端等傳遞到用戶。所有這些機
器的心臟部分,也都離不開以薄膜技術為基礎而製作的電子元件、電子迴路、積體電路
等。
此外,現在電視機、空調、電子爐、洗衣機都具有遙控功能,採用筆記型電腦及手
機等可攜終端設備,從出差或上班地點也能操作上述家電設備,這種系統有些已達到實
用化。今後,隨著 Internet 的進展擴充以及數位家電價格的持續下降,這種遠距離控制
系統會逐漸普及。按計畫、遠距離、隨心所欲地操縱自宅家電已不是遙遠的事情。

網路中心
手機

照明系統
互聯網
空調

電冰箱
電視機 音響
GPS
定位
系統
門庭

圖 1-1 通過互聯網可以按計畫、遠距離、隨心所欲地操作自宅家電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1章 薄膜與新科技技術

圖 1-2 可代替人工作的機器人將出現在我們面前

如果著眼於未來,那麼接近人類步行方式的機器人、能表現感情的機器人也將紛紛
登場。不久的將來,隨著具有更優秀的控制能力,具有與人類相同五官能力的機器人開
發成功,它們可以從事家務及車間勞動,從而大大減輕人類的負擔。屆時,可代替人工
作的機器人將出現在我們面前(圖 1-2)。為實現這些夢想,薄膜也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

1.2. PDP─電漿電視

人們天生喜愛圖像。藉由作為人─機界面的顯示器,人們可以獲得資訊,交流情
報,參與社會,享受生活樂趣。在資訊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顯示器行業充滿活力,並
已成為世界電子資訊工業的一大支柱產業。
21 世紀進入了以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 PDP)、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為代表的平面顯示器(flat panel display, FPD)時代。畫面對角線超過 1 m
(到 2005 年已有超過 2.5 m 的產品),厚度僅有幾公分,圖像清晰、逼真的壁掛式 PDP
(圖 1-3)已在機場、車站、會議室乃至家庭中廣泛採用。目前,可折疊捲曲的顯示器
正在研究中,而且人們欣賞立體畫面的時代已為期不遠。與此同時,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有 機 電 致 發 光 顯 示 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OELD,又稱有機 EL)等也在急速發展之中。
21 世紀將是平面顯示器的春天,在電子顯示器的百花園裡,各種類型的平面顯示器
將大放異彩。要進行影像逼真的動態顯示,都需要數以百萬計的顯示單元─像素;要製
作這些像素並實現每個像素的開斷,需要採用厚度在數微米以下的金屬電極、透明電極、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圖 1-3 畫面對角線 106 cm(42 型)的電漿壁掛彩色電視

(2005 年已有 102 型產品問世)

半導體膜及絕緣膜等。而這些都離不開薄膜技術和超微細加工技術。
讀者在體育場、繁華街道也許都見過數十米寬的巨大電視牆。過去,這類電視牆一
般是以 1~2 平方公分的小型布勞恩管或映像管構成一個個的像素,總計要用近百萬個,
藉由畫面組合,實現動態圖像顯示,但其重量要達數噸以上。目前這種巨型電視牆多由
一個個發光二極體(LED)組合而成。但上述這些電視牆的圖像解析度不高,難以精細
顯示。今後,PDP 和 LCD 也有可能在該領域大顯身手。
圖 1-4 表示 PDP 截面結構的實例。這種顯示器的工作原理如下。藉由顯示電極(匯
流電極)和選址電極(數據電極)上施加的電壓(脈衝形電壓),在二者交點處引起氣
體放電;藉由控制放電位置和放電的強弱,實現豐富多彩的動態顯示。由上述氣體放電
產生的電漿中射出紫外線,該紫外線照射塗佈於放電胞壁的螢光層(發射 R(紅)、G
(綠)、B(藍)三原色光的螢光層),發出相應彩色的光,由此實現全色壁掛電視。
實際上,室內照明用的日光燈也利用了氣體放電的原理,只是其玻璃管內壁上塗佈
的是發白光的螢光體,在放電電漿產生的紫外線刺激下發白光而已。
製作 PDP 的關鍵是在對角線 1 m 以上大尺寸玻璃板表面形成數以百萬計的放電胞。
放電胞的節距一般為 200~400 m,胞間障壁寬度為 50 m,高 150 m。匯流電極由透明
導電膜作成,選址電極由 Cr-Cu-Cr,Cr-Al,Ag 膜作成。為保證電極壽命,需要在前玻
璃基材表面塗佈 MgO 保護膜。要製作這些電極及各種膜層,顯然離不開薄膜技術及微
細加工技術。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1章 薄膜與新科技技術

顯示電極
光 (ITO)
放電
(電漿)
前玻璃基材(前基材)

保護膜 透明介電體膜 後玻璃基材(後基材)


(MgO)

選址電極
(數據電極)
螢光體 障壁 匯流電極
螢光體(R) 螢光體(B) 介電質層
(G)
螢光體(G) 螢光體(R) 螢光體(B) 玻璃基材

圖 1-4 PDP 斷面結構的實例

(電漿顯示器,各示出 RGB 兩個像素,實際產品中有數十萬至數百萬個像素)

1.3. 發展迅速的 TFT-LCD

一般認為,PDP 在大螢幕彩色電視機領域沒有競爭對手。正當 PDP 天馬行空、獨來


獨往,準備在大螢幕彩色電視機領域大顯身手時,近一兩年卻突然殺出大螢幕 TFT-LCD
彩色電視機。先是 Sharp 推出 37 吋液晶彩色電視機,Sony 在 30 以上型奮起直追。正當
Sharp 發表「 50 吋液晶彩色電視機也能製造」時 ,LG 在 2004 年推出 57 吋,韓國三星
卻在 2005 年 10 月展出 82 型液晶彩色電視機試製品。目前大螢幕 TFT-LCD 顯示器發展
迅速,預計從現在起 30 型以上液晶彩色電視機的年平均增長率將超過 200%。韓國三星
和 LG 公司的第八代生產線(2300 mm×2600 mm)將於 2007 年第 3 季運行。
我們對液晶顯示器並不陌生,電腦電視牆、電子錶等早已成功應用。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guid crystal display)即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所謂液晶是指在某一溫度

2004 年 10 月,Sharp 公司在日本橫濱舉行的展覽會上,展出 65 吋產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範圍內,從外觀看屬於具有流動性的液體,但同時又是具有光學雙折射性的晶體。液晶
的流動性和各異方性正好為圖像顯示所利用。
在液晶顯示裝置中,需要組合利用兩塊偏光板。如圖 1-5 所示,偏光板具有僅使
沿光的透過軸(偏光軸)方向振動的光透過,而阻斷沿其他方向振動的光透過的功能。
因此,若佈置兩塊偏光板,使其偏光軸垂直,則光不能透過兩塊偏光板。在液晶顯示器
中,如圖 1-5 所示,液晶灌入如上佈置的兩塊偏光板之間的空間中。液晶分子依靠與
其接觸的取向膜(見後面的圖 1-7 )呈定向排列。取向膜一般由聚亞醯胺製作,在其表
面藉由定向摩擦等形成縱向劃傷,液晶分子趨向平行於此劃傷定向排列。若使兩塊這樣
的取向膜正交佈置,如圖 1-5 中心部位棒狀液晶分子排列的那樣,液晶分子取向逐漸
發生 90° 旋轉。如圖 1-5 所示,藉由第一塊偏光板的偏光,在沿液晶分子傳輸的過程
中,其偏光軸會發生 90° 的旋轉,所以該偏光也能藉由第二塊偏光板。
那麼,當在電極上外加電壓,情況又將如何呢?如圖 1-5 四周的四根垂直棒所示
意,液晶分子呈垂直排列。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光的透射軸不發生旋轉,因此光不能透
過。換句話說,藉由外加電壓的有和無,就可以實現光的透過與截止,即由電開關實現
光開關。
上述外加電壓的控制,是藉由圖 1-6 所示的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 TFT)
完成的。圖 1-6 表示與液晶分子運動相關的 4 個像素的實例。

第1 光的 第1
偏光板 吸收軸 偏光板
縱向
振動的光 第1
液晶層

2 第2
偏 液晶層

板 顯示
橫向 電極
振動的光 光的透過軸 第2
(光的偏光軸) 偏光板 最後
液晶層
(光不能透過偏光軸相互垂直的
兩塊偏光板)

光通過偏光板的情況 液晶分子的排列與外加電壓的關係

圖 1-5 液晶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1章 薄膜與新科技技術

公用電極

非晶(或低溫多晶、 漏電極 顯示電極(ITO)


連續晶界)矽電晶體 顯示電極

柵電極 TFT
源電極 漏電極

絕緣膜 柵電極

TFT-LCD 的一個像素 TFT-LCD 的 4 個像素

圖 1-6 薄膜電晶體(TFT)與顯示像素

圖 1-6 所示一個像素的大小大致在數十微米,薄膜電晶體的特徵尺寸一般為 3~5


m。製作薄膜電晶體需要在玻璃基材上形成非晶矽或多晶矽半導體膜,還要形成源極、
柵極、汲極,每個像素都要有共用電極和顯示電極(ITO 膜)。此外還需要產生 RGB 三
原色的濾色膜等。所有這些都離不開薄膜技術和微細加工技術。
圖 1-7 表示實用化液晶顯示裝置的實例。偏光板、取向膜及電極等都要做在上、下
兩塊玻璃板上。兩塊玻璃板由塑膠或玻璃微球(或棒)隔離子隔開,隔離子的尺寸決定
兩塊玻璃板的間隙。由背光源發出的光經導光板遍佈整個顯示裝置,最後由圖 1-7 中所
示的正面射出。這種光在液晶開關的控制下,藉由濾色膜可顯示出全色動態畫面。

隔離子 黑色矩陣 濾色膜 偏光板 玻璃基材


保護膜
密封材料 液晶
顯示屏
源電極
控制 IC 柵電極 液晶
公用電極
PCB 板 取向膜
擴散板
顯示電極
存儲電容
驅動 LSI 密封材料
TCP 背光源 玻璃基材 導光板 散光板
薄膜電晶體 反射板

圖 1-7 TFT-LCD 製成品中的一個顯示像素


(每一個顯示器中有數萬至數百萬個像素)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近年來,TFT-LCD 在提高亮度、擴大視角、提高圖像解析度、響應速度及增大畫面
尺寸等方面都獲得突破。作為平面顯示器的代表,液晶顯示器在可攜式產品(包括手
機、數位相機等),筆記型電腦、監視器、家用電視及超大螢幕顯示器等領域的應用正
迅速擴展。

1.4. 生物電腦與薄膜技術

科學技術的前瞻課題之一,是製作與人類大腦相近的記憶(儲存)系統,實現人工
智慧。
關於記憶,已由矽半導體等構成的儲存器來實現。但到目前為止,還未達到具有創
造能力和人工智能的水準。目前,科學工作者正藉由小老鼠及兔子的小腦等神經細胞的
培養,以實現神經網路功能。進行這項研究,離不開薄膜技術。
如圖 1-8 所示,先利用薄膜技術在石英板上製作 150 m 見方的阱(well)以及連
接阱的 10 m 深的溝槽,再在阱中放置大白鼠腦的海馬神經細胞。圖中表示經過 7 天培
養後,這些神經細胞的生長情況。可以看出,若在平面上(阱中)培養,神經纖維(syn-
apse,突觸,神經腱)會向四面八方伸出,而在設有溝槽的位置,神經纖維會在溝槽中
生長。這樣,隨著神經纖維沿溝槽生長,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之間實現接觸、連接,進
而形成迴路網路。
這些神經是否具有生命活動呢?為了回答這一問題,用螢光顯微鏡對細胞內的鈣離
子濃度進行了觀察(圖 1-8 )。發現細胞中標有 1~4 位置的亮度,大致以 10 s 左右為
週期,發生週期性變化,這說明細胞是有生命活動的。
上述明暗的變化是藉由電氣信號實現的。如圖 1-8 所示,阱中僅神經細胞的尖端
露出,藉由設置由氧化鋁或聚亞醯胺等絕緣膜覆蓋的電極,可將其產生的電氣信號取
出。探測結果如圖 1-8 所示,40÷(100×104 ) V(= 40 V)的極微小電氣信號,大約以
3
10 s 為週期,以 10 s 的時間延遲進行傳輸。這說明細胞與細胞之間確實構成了迴路網
路。相反,若在電極 1 上輸入 1 mA 的電流脈衝,其他電極上的脈衝也會同步出現。
隨著這種生物電腦技術研究的進展,實現相當高度的智能化已不是夢想。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1章 薄膜與新科技技術

在表面形成阱及連接阱的溝槽的基材上, 細胞 1、2、3、4 內的鈣離子濃度(如右邊


透過掩模在阱中放置細胞。經過 7 天培養, 的圖所示),以大約 10 s 為周期同步振動。
由這些細胞生長出簡單的神經迴路 表明這些細胞間通過神經纖維傳遞訊息

100 m

100 m

通過人工培養,由大白鼠腦的海馬神經 在簡單神經迴路中的細胞中,由螢光顯
細胞,生長出簡單的神經迴路 微鏡觀察到鈣離子濃度的變化

由圖 所示的培養神經細胞的基材上
的 8 個不同位置的電極上接收到的短脈
衝群狀信號。圖中的信號是由圖 所
照片中黑點部位為神經細胞。大部分電
示電極 1、2、3、4 記錄的信號。各電
極上大概有 10 個左右的神經細胞
極的信號都以 10 s 為周期,彼此同步

電極 1 440
電極 1
10s

電極 2

電極 3 電極 3
電極 2

電極 4
電極 4

200 m

在帶有微小電極陣列的基材上培養的大白鼠 由微小電極陣列記錄的電氣信號
大腦皮質神經元(neurone)的顯微鏡照片

圖 1-8 利用薄膜技術進行生物電腦研究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1.5. 正在進展中的人造大腦

人的腦細胞大約有 150 億個,而其中的 10%,即 10~15 億個腦細胞時常工作的人,


據說屬於天才之列。一個電晶體是否與一個腦細胞產生相同的作用,目前尚沒有定論。
但是,就目前的水準而言,在積體電路中,1 cm2 的矽片之上已經成功地製作出 2.5 億個
電晶體,並已實現製品化。10 億個電晶體的試製品也已經出現(圖 1-9 )。10 億個電
晶體的積體電路,可以儲存 4000 張報紙的資訊。進一步,儲存容量為 16 倍,即 160 億
個的積體電路也在人們的計畫中,估計到 2010 年即可實現(圖 1-9 )。
如果將這樣的積體電路放入人的大腦那樣大小的容器中(大約 1 L),其可收容而
且能工作的電晶體的數量與人的腦細胞相比,已達到僅有一個數量級的差別。
在記憶、計算速度和容量等方面,人還比不上電腦。近年來機器人進展很快,不僅
能兩條腿走路,而且能表現出感情,其智力達到 1 歲兒童的水準,越來越接近人的程
度。原來機器人所不具有的創造能力也正在逐步攻克中。看來,製成各種各樣形式的人
造大腦已不是遙遠的事情。

電容器的上部電極

HSG 電容器絕緣膜
電容器的下部電極

位線(發白的部位)

電容接點
柵極(字線)

電晶體的源極、汲極

Si 基材 金屬填塞 電晶體的柵極(字線)

1GB-DRAM 中電晶體及存儲電容器部位的斷面放大圖

圖 1-9 正在進展中的人造大腦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1章 薄膜與新科技技術

1011 16 GB
1010 4 GB
1 GB
109 DRAM
64 M 256 M
108 × 1.6 / 年
每晶片上的元件數

最小加工尺寸/ m
107 4 M 16 M
6
每晶片上的元件數
10 256 k 1M
105 64 k
16 k
104 100
1k 4k
103 10
最小加工尺寸
102 1
× 0.7/3 年
101 0.1
1 0.01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年份
每晶片元件的對數增加及最小加工尺寸隨年代的變化

圖 1-9 正在進展中的人造大腦(續)

如同圖 1-9 所表示的那樣,目前正試製容量為 4 GB 的積體電路(實際上,韓國 LG


公司於 2004 年已將 16 GB 積體電路推向市場)。這需要在大約 1.5 平方公分晶片上,
製作 40 億個電晶體及其他元件,決定其最小加工尺寸的電晶體柵長為 0.1 m。若將其
擴大 1 萬倍,相當於在 150 平方公尺,即足球場那麼大的廣場上,佈置 40 億個 1 平方
毫米的電晶體,且其定位精度要保證在 0.3 mm 以下,可以想像難度有多大。然而,採
用薄膜技術就能勝任。

1.6. 微機械使重症患者起死回生

6 3 9 6
薄膜技術能實現材料的微米(1 m = 10 m = 10 mm)、奈米(1nm = 10 m = 10
3
mm=10 m)超微細加工,由此實現的微機械具有無限的應用前景。
目前已實用化的馬達,最小尺寸的已成功實用於手錶等機構中。圖 1-10 所示為直
徑 1 mm,長 2 mm,比鑷子端頭還要小的微型馬達,其中還刻有表盤等。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用鑷子夾住的手錶用微型馬達 超微型馬達的實例

血管

微機械有可能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 可進入血管的微機器人

圖 1-10 薄膜技術與微機械

如果利用薄膜技術,可以製作更小型馬達,圖 1-10 是其一例。圖中所示是中心轉


軸直徑為 5÷100 mm (50 m),整體為 0.1 平方毫米的超微型馬達。隨著技術的進一步
發展,不久會製作出以微米為單位的馬達。
目前人們正在研究開發中的,是在這種超微型馬達中加上各種各樣的執行機構,感
測器,流量計,泵,x、y、z 三維方向的微動系統,計測器等,由多種零件構成極微小
型的微電子機械系統(microelectronics mechanical system, MEMS)。
隨著這種技術的進展,可以開創各種各樣的應用領域。
圖 1-10 、 表示微機械應用的一例。利用薄膜技術等製作出各種各樣的超小型手
術微機械,將其置於顯微封艙(capsule)中。將該顯微封艙送入人的血管及內臟中,靠
外部監控導入患部,完成手術並返回。在顯微封艙中,裝有與外部通訊聯絡,相當於人
的眼睛和耳朵的感測器等。當然還裝有十分完善的手術系統。這為完成動脈硬化,腦血
栓等手術開闢了光明的前景。將來,說不定這種微機械會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1章 薄膜與新科技技術

由於微機電應用廣泛,故對其研究開發正加緊進行中。

1.7. 加速度感應器

加速度(力)的檢測極為重要,其應用也非常廣泛。例如,汽車防撞系統的安全氣
囊,在發生事故前充氣膨脹,從而避免人員傷亡。安全氣囊即時充氣膨脹,就是靠檢測
汽車的加速度,並由此獲得觸發信號。機器人雙腳行走,也是靠檢測步行過程中因傾斜
而產生的力(加速度)來控制,由此還能調整步行姿勢。此外,在血壓測量中所測量的
也同樣是力。
為測量上述加速度,離不開由薄膜技術及超微細加工技術製作的感應器。其典型代
表是圖 1-11 所示的靜電電容式加速度感測器。這種加速度感應器的工作原理如圖 1-11
所示,當可動片受加速度(力)作用時,系統將從定常狀態(上圖)變化到與加速度對
應的狀態(下圖)。其結果是,可動電極與左邊固定電極間的靜電電容 Cs1 ,以及可動
電極與右邊固定電極間的靜電電容 Cs2 都會發生變化。藉由檢出上述靜電電容的變化
量,就可檢測與之對應的加速度(力)。由此獲得的信號既可觸發汽車防撞安全氣囊動
作,也可控制機器人的步行姿勢。
圖 1-11 表示加速度感應器可動部分的結構示意,處於中心部位的可動片(約 2
mm×2 mm, 0.7 g)在箭頭所指向上加速度作用下,處於稍微向下的狀態(與彈簧的彈
力相平衡)。利用這種感應器,既可檢測上下方向的加速度,也能檢測左右方向的加速度。
在這種加速度感應器中,可動片處於空間浮動狀態,藉由彈簧固定於基座上(圖
1-11 )。可動片與基座之間的間隙大約為 2 m。該間隙的形成方法如下。先在間隙對
應位置沉積必要厚度的膜層,而後將不需要的部分(犧牲層)溶解掉,以形成所需要的
間隙。在圖 1-11 所示的可動片上留有許多小通孔,這也是為了將可動片下方的犧牲層
迅速溶解掉所設。顯然,這些技術都離不開薄膜技術及超微細加工技術。
加速度感測器的外觀如圖 1-11 所示,其大小 3 mm×3 mm,厚度 2 mm,輕薄短小
且價格適中。這種感應器在汽車、機器人、電梯等領域需求量很大,每年大概為數億支。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可動片 彈簧 彈簧
可動片(0.7 m) (在加速度狀態
下發生變形)
(四角位置)
可動電極
固定電極


加速度的方向 度

彈簧

電容器部位
Cs1 < Cs2 (電容量) (見圖 ) 共計 15 組

工作原理 加速度感測器的可動部分

可動片 基材
0.7 m
可動

寬 1.3 m

空間(約 2 m)
(犧牲層)
厚3 m
12.5 m

靜電電容器部分的尺寸 加速度感測器的外觀

圖 1-11 加速度感測器

1.8. 實現 MEMS 的薄膜與微細加工技術

薄膜與微細加工,特別是奈米技術為實現 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微電子機械系統)和 NEMS(nan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奈米電子機械系統)創造了
良好條件。MEMS 表示百萬分之一公尺尺寸量級的電子機械系統,NEMS 表示十億分之
一公尺尺寸量級的電子機械系統。圖 1-12 表示 MEMS 的幾個實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1章 薄膜與新科技技術

靜電型二維掃描儀

反應容器
Si
0.5~1 mm
Si3N4

聚亞醯胺
(加熱器、感測器)

微型多反應器(溫度梯度型)

32 m 10 m

供墨口 噴嘴
10 m

構造
噴嘴 100 m

加熱器 供墨口 噴嘴
50 m

高精細噴墨印表機

圖 1-12 MEMS 的幾個實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靜電型二維掃描儀(圖 1-12 )。其大小為 1.3 mm×1.3 mm,中間為直徑 500 m


的小圓鏡。小圓鏡背面設有電極,當電極上加有正、負電壓時,小圓鏡發生相應
的左、右傾斜(靜電驅動)。小圓鏡的傾斜頻率極快,可達每秒 3000 次。藉由
該鏡可使雷射等反射,對目標物表面進行快速掃描,進行表面計量等。雷射加工
機中也採用這種靜電型二維掃描儀。
微型多反應器(圖 1-12 )。在 45 mm×28 mm 的小型匹配箱中,設置 96 個大小
為 2 mm×2 mm,深 0.5 mm 的小型生化反應器。各個反應器可以在室溫到 100 ℃
範圍進行溫度調節,總體上可以設定數百種反應條件。其溫度監測也採用的是薄
膜溫度感測器。這種小型反應器可廣泛應用於生化反應研究。例如,為了解細胞
分裂等生化反應的動態過程,可在透射光照射下進行在線觀測。
高精細噴墨印表機(圖 1-12 )。這種高精細噴墨印表機可對數位相機等拍攝的
照片等進行高解析度打樣。打樣的製品清晰光潔,完全沒有一般報紙照片那樣粗
糙模糊的感覺。這種印表機的關鍵是噴頭,如圖 1-12 所示,在每一毫米的長度
上,大約分佈有 30 個噴嘴。製作這種噴頭離不開薄膜及超微細加工技術。噴頭
的結構如圖 1-12 的左下方所示。墨水由供噴口進入,由噴墨口噴出,並在紙上
印刷。高質量印刷的關鍵是噴頭孔的大小。噴嘴直徑大約為 10 m(而人頭髮直
徑為 50 m)。墨水由這樣細的噴嘴噴出,印出的圖形自然清晰光潔。

1.9. 薄膜製作簡介

薄膜的製作方法多種多樣,而且各種新的成膜方法層出不窮。
那麼,薄膜是如何製作的呢?圖 1-13 是匯總薄膜各種製作方法的模式圖。沉積薄
膜的載體稱為基材,沉積的薄膜(如鋁等金屬膜)物質為薄膜材料。首先,將基材及含
有薄膜材料的源(氣化源)置於真空容器(鐘罩)中,抽真空,達到所需要的真空度
(圖 1-13 )。在真空室中,由氣源發出的靶材,以原子或分子狀隨機運動狀態,以音
速到數千倍音速的高速度,向著基材飛行。對於這種成膜過程來說,真空環境是不可缺
少的。否則,成膜室內部或基材表面存在的空氣,會以雜質的形式混入薄膜中,或在飛
行過程中發生氧化或氮化,使成膜材料變質。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1章 薄膜與新科技技術

薄膜
基材 鐘罩
基材 薄膜
真空容器 主閥 放氣閥
(鐘罩等)
預抽閥
靶材氣化靶
真空蒸鍍,離子鍍濺鍍
鍍膜,化學氣相沉積
密封環
輔助閥

2400 L/s 靶材氣化源


供電或供氣 油擴散泵 650 L/min
真空排氣系統 端子 油旋轉泵

真空薄膜製作裝置 真空系統
(基材及靶材氣化源周圍
的空間應處於真空狀態)

圖 1-13 薄膜製作裝置及真空系統

到達基材的靶材氣體,在基材上急速冷卻,經擴散、凝聚變為固體。若欲製作的薄
膜為金屬,其熔點、沸點各異(見表 1-1),但從靶材原子落到基材上算起,到變為固
體,所 用 的 時 間 極 短(小 於 數 秒)。例 如,採 用 真 空 蒸 鍍 法(參 照 圖 1-14 )製 作 鋁
膜,設源材蒸氣溫度比其熔點略高,比如 1100 ℃,一般說來這種入射到基材上的蒸氣只
需要 1 s 就能冷卻到室溫至 300 ℃。但是,這種急冷的結果往往會在膜層中混入大量的
缺陷。對此,後面還要專門論述。
作為薄膜沉積的氣源有多種形式。圖 1-13 方框中列出了靶材的主要氣化源方式。
其中,真空蒸鍍法被氣化金屬粒子的直徑一般在 300 nm 以下,這些微細的顆粒沉積在
玻璃等表面之上,可獲得極為平滑的薄膜。由於平滑如鏡,當光照射時,會閃閃發光
(當沉積的顆粒較大時,膜層會變成乳白色或暗紅色)。雖然感覺不到膜層的厚度,但

表 1-1 用於薄膜製作的金屬的沸點熔點及通常的基材溫度

金屬 沸點/℃ 熔點/℃ 通常的基材溫度/℃


鋁(Al) 1800 660 常溫~300
金(Au) 2680 1063 常溫~300
鎢(W) 4000 3600 常溫~300
(水) (100) (0) (常溫)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其具有的性能卻能為我所用。儘管膜層極薄,但仍能保證金屬膜具有金屬特性,絕緣膜
具有絕緣特性。正是由於利用了這種極薄的薄膜,人們才得以製作高密度電子迴路系
統。隨著薄膜厚度進一步降低,例如達到奈米量級,薄膜會顯示出新的功能,與此相關
的各種應用正在開發進展之中。

1.10. 氣化源種種

為製作薄膜,氣化源必不可少。氣化源方式多種多樣,但常見的共有四種(圖 1-13 )。
真空蒸鍍法。如同在密閉的房間中,加熱壺中的水使之沸騰,水蒸發附著在較冷
的窗玻璃上。如圖 1-14 所示,將被蒸發材料(源材)置於坩堝中,藉由加熱使
源材熔化蒸發,蒸發的源材則以分子或原子狀態飛出,沉積在溫度相對較低的基
材上,形成薄膜。
離子鍍(ion plating)法(圖 1-14 )。在坩堝和基材之間,藉由不同方式(圖中
所示為直流二極方式)產生電漿,源材蒸氣藉由該電漿時被部分離化。在基材上
加有負電壓,這樣,在薄膜沉積的同時伴隨有加速離子的碰撞轟擊。離子鍍中源
材蒸氣射入基材時所帶的能量可以達到真空蒸鍍時的數萬倍,由此為改善膜層的
各種特性提供了可能性。
濺鍍鍍膜法(圖 1-14 )。利用氣體放電電漿中產生的離子(通常為氬離子),
轟擊靶材的表面,產生濺鍍現象,使靶表面的原子或分子被碰撞飛出。飛出的原
子或分子沉積在與靶對向放置的基材上,形成薄膜。通常,由靶表面飛出的被濺
鍍原子或分子的速度是蒸鍍原子的 50 倍左右。平常我們看到的螢光燈管兩端變
黑的現象,即歸因於濺鍍。作為靶的平面尺寸可以做得很大,靶的壽命長,成膜
效率高,膜厚均勻,特別適合於連續性生產。
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法(圖 1-14 )。將含有欲成膜元
素的氣體,例如,若希望製作矽(Si)的薄膜,可採用矽烷(SiH4),輸運至被
加熱到幾百度高溫的基材表面,藉由熱分解、氧化、還原、置換等化學反應,析
出所需要的成分並沉積成薄膜。由於是高溫下的反應,雖然能形成質地良好的薄
膜,但不能採用耐熱性差的塑膠等基材材料。由於 CVD 利用的是基材表面發生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1章 薄膜與新科技技術

基材
薄膜
電漿

加熱器
靶材
真空蒸鍍 離子鍍

基材
薄膜
電漿
反應氣體

磁體
濺鍍鍍膜(雙點畫線) 化學氣相沉積(CVD)

圖 1-14 薄膜沉積的氣化源種種

的反應,反應氣體也能浸透到深孔等內部,因此,在表面形狀複雜的工件上也能
均勻成膜。
真空蒸鍍和離子鍍主要用於研究開發和小批量生產,而濺鍍鍍膜和化學氣相沉積法
更適用於大批量生產和技術研究。

1.11. 薄膜加工簡介

薄膜製成後,還需要對其進行各種各樣的加工,以便製作電晶體、電子元件以及佈
線等。這種加工不止進行一次,一次加工完成後,還要在其上製膜,進行第二次加工;
再在其上製膜,進行第三次加工等。按不同電子元件的要求,多次重複上述過程,直至完
成製品。目前,為對在 1 cm2 面積上製成的數十億個電晶體進行佈線,需要製作寬 0.1 m,
深度為其數十倍的「深孔」,並在孔中埋入連接用的金屬。這真有點像微型超高層建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築。一般稱此種加工為超微細加工(圖 1-9 )。
薄膜一般說來是厚度均勻的膜層,如同地面上的積雪,地面的凹凸不平會在積雪表
面顯示出來。如果在凹凸不平的表面再形成凹凸,則一方面增加了技術的難度,另一方
面在二次凹凸的表面沉積薄膜,薄膜的表面形貌會變得更為複雜。如果多次重複上述薄
膜沉積、表面加工,再次薄膜沉積、再次表面加工的過程,則可以想像表面的形貌有多
麼複雜。要想在這種複雜的表面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超精細加工,顯然是不可能的。為了
解決這一問題,每層薄膜表面的平坦化是至關重要的。為此,人們發明了各種方法,開
發出各種設備,並成功在技術中採用,以使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的水準越來越高。
超微細加工涉及許多技術,但主要是照相微影照像技術和摻雜技術。所謂蝕刻是利
用腐蝕方法(超微細加工需採用乾式蝕刻)進行加工的技術,而摻雜是在單晶體中摻入
其他元素的雜質,以形成 p 型或 n 型半導體。圖 1-15 表示薄膜加工的概要。其中,圖
表示製作基材的材料,若用於摻雜加工,則為單晶體;圖 若採用微影照像技術,
需要在基材上形成薄膜;圖 被稱為微影光阻的感光劑滴落在高速旋轉的基材上;圖
形成光阻,這相當於照相用的相紙;圖 在光阻上放置電路圖形掩膜(相當於照相
底片),並進行曝光;圖 接著用專用藥液對曝光後的光阻進行沖洗,殘留的微影光
阻轉寫電路圖形;圖 而後進行蝕刻,將微影光阻轉寫的電路圖形再轉寫到薄膜上;
圖 微影光阻採用耐蝕刻及耐摻雜的材料,完成薄膜的蝕刻加工後,要設法將殘留的
微影光阻去除。

1.12. 原子的人工組裝

薄膜技術的未來目標之一是,在物體上所希望的位置,去除不需要的原子,或安裝
所希望的原子,藉由原子的人工組裝實現超高密度元件。
原子的人工組裝絕非容易。由於原子的尺寸只有大約 0.3 nm 那麼大,用鑷子操作單
個原子猶如汽車挖土機搬運一粒砂糖,因為鑷子端部就是大的原子集團,有億萬個原子。
為實現原子的人工組裝,研究中經常使用的裝置是掃描隧道顯微鏡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e, STM)。STM 的工作原理如圖 1-16 所示。採用金屬尖探針(tip),使其與
樣品接近到 1~2 nm 的程度。這一距離是探針與樣品原子的電子雲(圍繞原子核旋轉的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田民波編著
—初版 —臺北市:五南 民
面; 公分
(平裝)
薄膜 工程材料

5E46

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
編 著 者 - 田民波

校 訂 - 顏怡文
發 行 人 - 楊榮川
總 編 輯 - 龐君豪
主 編 - 穆文娟
責任編輯 - 蔡曉雯

文字編輯 - 施榮華
封面設計 - 鄭依依

出 版 者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106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 339 號 4 樓
電 話:(02)2705-5066 傳 真:(02)2706-6100

網 址: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 wunan@wunan.com.tw
劃撥帳號:0 1 0 6 8 9 5 3
戶 名: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駐區辦公室 / 台中市中區中山路 6 號
電 話:(04)2223-0891 傳 真:(04)2223-3549
高雄市駐區辦公室 / 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 290 號
電 話:(07)2358-702 傳 真:(07)2350-236

法律顧問 得力商務律師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出版日期 2007 年 8 月初版一刷

定 價 新臺幣 1200 元
版權聲明
本書中文繁體字由清華大學出版社授權,五南圖書出版股份
有限公司在台灣地區發行。
本書原版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尊重著作 翻印必究。

※版權所有.欲利用本書內容,必須徵求本公司同意※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