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譯 序 1

譯 序

行動通訊系統在經歷了第一代的類比系統,第二代的 TDMA 系統和窄頻 CDMA


為基礎的數位蜂巢式系統之後,目前已發展到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而 WCDMA
技術正是目前最廣為接受的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方案。WCDMA 是按照國際電信聯
盟提出的 IMT-2000 標準所進行設計的新一代行動通訊系統,與第一代和第二代系
統相比,WCDMA 系統採用了 CDMA 技術、全 IP 網路且具有支援更多的用戶數
量、系統容量及支援多媒體等高速資料服務等特性。
目前在第二代行動通訊系統中,以 GSM 系統佔有最大的比例, 了使 GSM 系
統能順利發展和演進到使用以 CDMA 技術為基礎的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歐洲與
亞洲一些研究機構先後進行了技術上的交流,並提出了 WCDMA 技術及第三代行
動通訊夥伴計劃(3GPP),來進行 WCDMA 標準的制訂。目前,WCDMA 標準的
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已經開始在歐洲和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其商業化的運
用,因此可以預見,WCDMA 技術在擁有全球最大的 GSM 行動通訊網路的利基之
下,也將會佔有重要的地位。
本書第二版介紹了 WCDMA 技術發展到 Release 5 的最新成果,書中提及了第
三代行動通訊系統的概念、WCDMA 的發展歷程,並且對 WCDMA 標準的無線電
存取網路、實體層與無線電介面、WCDMA 空中傳播介面的分時雙工(UTRA
TDD)模式和無線網路規劃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另外,闡述了為了確保空中播送
介面資源的有效應用和服務品質而採用的無線電資源管理演算法。與第一版相比,
第二版更介紹了 3GPP Release 5 規範的一些關鍵性的特徵,包括高速向下連結封包
存取 HSDPA 和 IP 多媒體子系統(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還有其他一些
Release 99 或者 Release 4 已有的特點,包括 WCDMA 封包通道上的 TCP、基地台
和行動台的性能要求以及應用於美洲的 WCDMA 標準—WCDMA1900。
鑒於時間倉促且譯者的所學有限,更由於目前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
和許多技術問題尚未解決,因此書中難免有翻譯疏漏甚至不當之處,尚懇請讀者批
評和指正。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序 言 1

序 言

第二代行動通訊系統,如 GSM,促使語音通話業務(voice traffic)走向了無


線傳輸。在一些無線通訊市場較發達的國家,行動電話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固接式電
話(landline phones)的數量,並且行動電話的普及率超過了 70%。然而,第二代
系統的資料處理能力是有限的,這就要求第三代系統能夠提供高位元速率(bit
rate)的服務來傳輸和接收高畫質的圖像和視訊,並且還能以高的資料速率存取全
球網路。本書中的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是指 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
cation System,全球行動電信系統)。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寬頻分碼多工存取)是全球主要的第三代行動通訊空中播送介面(air in-
terface)方案,歐洲及包括日本和韓國在內的亞洲地區將會採用該方案,並且都使
用相同的在 2GHz 附近的頻段。在美國,也將按照美國的頻段標準應用 WCDMA。
WCDMA 的廣大市場及其彈性的支援多媒體(multimedia)服務的能力將為設備製
造商、營運商以及服務內容和應用的提供商創造新的商機。本書將詳細地介紹
WCDMA 的空中播送介面及其應用。圖 1 概括表示了本書的內容。

RNC

緒論(第 1 章)
無線電資源管理(第 9 章)

WCDMA 的發展背景 無線電存取網路架構


封包排程(第 10 章)
及標準化 (第 5 章)
(第 4 章) 無線電介面協定
(第 7 章)

無線電網路規劃
(第 8 章)
實體層性能(第 12 章)

UTRA TDD 模式 WCDMA 導論


(第 13 章) (第 3 章) 高速向下連結封包存取
(HSDPA)(第 11 章)
多重載波 CDMA
(第 14 章)
UMTS 的服務和應用
(第 2 章)
圖 1 本書的內容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 WCDMA for UMTS

第 1 章介紹第三代行動通訊的空中播送介面、頻譜的分配、系統標準化和商用
化的時程表,以及與第二代行動通訊空中播送介面的主要區別。第 2 章介紹 UMTS
的應用實例、概念電話(concept phones)和服務品質(QoS)等級。第 3 章介紹
WCDMA 空中播送介面的原理,包括展頻(spreading)、Rake 接收器、功率控制
和通話交遞(handover)。第 4 章介紹 WCDMA 的背景、全球的融合進程和標準化
過程。第 5~7 章對 WCDMA 標準進行詳細的介紹,第 8~11 章講述該標準的應用
及效能。第 5 章講述無線電存取網路的架構、無線電存取網路內部的基地台和無線
電網路控制器(RNC)之間的介面,以及無線電存取網路和核心網路(core net-
work)之間的介面。第 6 章介紹實體層(第 1 層),包括展頻、調變(modula-
tion)、用 戶 資 料 和 信 號 的 傳 輸,以 及 功 率 控 制、傳 呼(paging)、傳 輸 分 集
(transmission diversity)和交遞量測這些主要的實體層程序(procedures)。第 7 章
介紹無線電介面協定,包括資料連結層(第 2 層)和網路層(第 3 層)。第 8 章介
紹無線電網路規劃的方法,給出了一個詳細的容量和覆蓋範圍規劃的實例,包括與
GSM 的聯合規劃。第 9 章講述為確保空中播送介面資源有效應用和確保服務品質
而採用的無線電資源管理演算法。這些演算法有功率控制、交遞、許可和負載控
制。第 10 章講述分封存取(packet access),並介紹了 WCDMA 分封協定的性能。
第 11 章講述了 R5(Release 5)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高速向下連結分封存取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以及它的性能。第 12 章分析位元速
率高達 2Mbit/s 的 WCDMA 空中播送介面的覆蓋範圍和容量。第 13 章介紹 WCDMA
空中播送介面的劃時雙工(TDD)模式,以及它與劃頻雙工(FDD)模式的區別。
除了 WCDMA,也可以利用 EDGE 或多重載波 CDMA 來提供第三代服務。EDGE
是 GSM 的演進,它在 GSM 的載波間隔上以高資料速率傳輸。多重載波 CDMA 是
IS-95 的演進,它使用三個 IS-95 載波進行高資料速率傳輸,這些將在第 14 章介紹。
本書的第二版介紹了 3GPP R5(Release 5)規範的一些關鍵性的特徵,包括高
速向下連結分封存取 HSDPA 和 IP 多媒體子系統(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與第一版相比,第二版還較多地介紹了一些 Release 99 或者 R4(Release 4)已有的
特點,包括 WCDMA 封包通道上的 TCP、基地台和行動台的性能要求和應用於美
洲的 WCDMA 標準──WCDMA1900。
本書所針對的讀者為營運商、網路及終端設備製造商、服務提供商、大專或研
究所相關領域學生以及頻率管控者等。深入的理解 WCDMA 空中播送介面,其性
能和最佳化的使用是 UMTS 商業化成功的關鍵。
本書的內容僅代表作者的看法和見解,並不代表其所在公司的觀點。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1

目 錄

第1章 緒 論 ……………………………………………… 1
1.1 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中的 WCDMA 2
1.2 第三代系統的空中播送介面和頻譜分配 2
1.3 第三代系統的時程表 7
1.4 WCDMA 與第二代空中播送介面的區別 8
1.5
核心網路和服務 11
參考文獻 13

第2章 UMTS 的服務和應用 …………………………… 15


2.1 引言 16
2.2 UMTS 運載體服務(Bearer Service) 17
2.3 UMTS QoS 類型 18
2.3.1 會話類型(Conversational Class) 19
2.3.2 串流類型(Streaming Class) 25
2.3.3 互動類型(Interactive Class) 26
2.3.4 背景類型(Background Class) 27
2.4 不同終端類型服務的性能 28
2.5 WCDMA 的定位服務 29
2.5.1 定位服務(Location Services) 29
2.5.2 基於細胞覆蓋範圍的定位計算 30
2.5.3 觀測到達時間差(OTDOA) 31
2.5.4 GPS 輔助定位法(Assisted GPS) 34
2.6 小結 34
參考文獻 36

第3章 WCDMA 導論……………………………………… 37


3.1 引言 38
3.2 WCDMA 的主要參數彙整 38
3.3 展頻和解展頻(Spreading and Despreading) 40
3.4 多重路徑無線電通道和 Rake 接收 4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 WCDMA for UMTS

3.5 功率控制 48
3.6
更軟交遞和軟交遞(Softer and Soft Handovers) 51
參考文獻 54

第4章 WCDMA 的發展背景及標準化…………………… 55


4.1 引言 56
4.2 歐洲的發展背景 56
4.2.1 寬頻 CDMA 57
4.2.2 寬頻 TDMA 58
4.2.3 寬頻 TDMA/CDMA 58
4.2.4 OFDMA 59
4.2.5 ODMA 59
4.2.6 ETSI 的選擇 60
4.3 日本的發展背景 61
4.4 韓國的發展背景 61
4.5 美國的發展背景 62
4.5.1 W-CDMA N/A 62
4.5.2 UWC-136 62
4.5.3 cdma2000 62
4.5.4 TR46.1 63
4.5.5 WP-CDMA 63
4.6 3GPP 的建立 63
4.7 3GPP2 的建立 65
4.8 協調階段 65
4.9 ITU 中的 IMT2000 進程 66
4.10 3GPP Release-99 之後的工作 68
參考文獻 69

第5章 無線電存取網路架構 ………………………… 71


5.1 系統結構 72
5.2 UTRAN 的架構 75
5.2.1 無線電網路控制器 76
5.2.2 Node B(基地台) 77
5.3 UTRAN 地面介面(Terrestrial Interface)
的通用協定模型 7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3

5.3.1 概述 78
5.3.2 水平層 78
5.3.3 垂直平面 79
5.4 UTRAN-CN 的介面:Iu 80
5.4.1 Iu CS 的協定結構 81
5.4.2 Iu PS 協定結構 82
5.4.3 RANAP 協定 83
5.4.4 Iu 用戶平面 85
5.4.5 Iu BC 的協定結構和 SABP 85
5.5 UTRAN 內部介面 87
5.5.1 RNC-RNC 介面(Iur 介面)和 RNSAP 信號 87
5.5.2 RNC-Node B 介面和 NBAP 信號 90
5.6 UTRAN 的發展和演進 93
5.6.1 UTRAN 中的 IP 傳輸 93
5.6.2 Iu flex 93
5.6.3 獨立 SMLC 和 Iu PC 介面 94
5.6.4 GERAN 和 UTRAN 之間跨網工作以及 Iur-g 介面 94
5.6.5 全 IP RAN 的概念 94
5.7 UMTS 核心網路的架構和演進 95
5.7.1 Release 99 核心網路的網路元件 95
5.7.2 Release 5 核心網路和 IP 多媒體子系統 97
參考文獻 99

第6章 實體層 ………………………………………… 101


6.1 引言 102
6.2 傳輸通道及其到實體通道的對映 103
6.2.1 專用傳輸通道 104
6.2.2 公共傳輸通道 105
6.2.3 傳輸通道到實體通道的對映 106
6.2.4 傳輸通道的碼框結構 108
6.3 展頻與調變(Spreading and Modulation) 108
6.3.1 擾亂碼(Scrambling) 108
6.3.2 通道化編碼(Channelisation Codes) 108
6.3.3 向上連結的展頻與調變 11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4 WCDMA for UMTS

6.3.4 向下連結的展頻與調變 115


6.3.5 傳輸器(Transmitter)的特性 118
6.4 用戶資料傳輸(User Data Transmission) 119
6.4.1 向上連結專用通道 119
6.4.2 向上連結多工傳輸 122
6.4.3 隨機存取通道(RACH)的用戶資料傳輸 125
6.4.4 向上連結公共封包通道 125
6.4.5 向下連結專用通道 126
6.4.6 向下連結多工傳輸 128
6.4.7 向下連結共用通道 130
6.4.8 用戶資料傳輸的前向存取通道(Forward Access Channel)
131
6.4.9 用戶資料的通道編碼 132
6.4.10 TFCI 資訊的編碼 133
6.5 信號(Signalling) 134
6.5.1 公共導領通道(CPICH) 134
6.5.2 同步通道(SCH) 135
6.5.3 主要公共控制實體通道(Primary CCPCH) 135
6.5.4 次要公共控制實體通道(Secondary CCPCH) 137
6.5.5 信號傳輸的隨機存取通道(RACH) 138
6.5.6 獲取指示通道(AICH) 138
6.5.7 傳呼指示通道(PICH) 139
6.5.8 CPCH 存取程序的實體通道 139
6.6 實體層程序 140
6.6.1 快速閉迴路功率控制程序 141
6.6.2 開迴路功率控制 141
6.6.3 傳呼程序(Paging Procedure) 142
6.6.4 RACH 程序 143
6.6.5 CPCH 操作 143
6.6.6 細胞搜尋程序(Cell Search Procedure) 145
6.6.7 傳輸分集程序(Transmit Diversity Procedure) 146
6.6.8 交遞量測程序(Handover Measurement Procedure) 147
6.6.9 壓縮模式的量測程序(Compressed Mode Measurement Pro-
cedure) 14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5

6.6.10 其他量測 151


6.6.11 使用適應性天線(Adaptive Antennas)的操作 152
6.6.12 選址分集傳輸(Site Selection Diversity Transmission)
152
6.7
行動終端無線電存取能力 154
參考文獻 157

第7章 無線電介面協定 ……………………………… 159


7.1 引言 160
7.2 無線電介面協定架構 160
7.3 媒體存取控制(MAC)協定 162
7.3.1 MAC 層的架構 162
7.3.2 MAC 層功能 163
7.3.3 邏輯通道(Logical Channel) 164
7.3.4 邏輯通道和傳輸通道之間的映射 165
7.3.5 MAC 層的資料處理實例 166
7.4 無線電連結控制(RLC)協定 167
7.4.1 RLC 層結構 167
7.4.2 RLC 層功能 169
7.4.3 RLC 層的資料處理實例 170
7.5 封包資料彙聚協定(PDCP) 172
7.5.1 PDCP 層結構 172
7.5.2 PDCP 層功能 173
7.6 廣播/多重播送控制(BMC)協定 174
7.6.1 BMC 層結構 174
7.6.2 BMC 功能 174
7.7 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協定 175
7.7.1 RRC 層的邏輯結構 175
7.7.2 RRC 層服務狀態 177
7.7.3 RRC 功能和信號程序 179
參考文獻 196

第8章 無線電網路規劃 ……………………………… 197


8.1 引言 19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6 WCDMA for UMTS

8.2 初始佈局(dimensioning) 199


8.2.1 無線電連結預算(Radio Link Budgets) 200
8.2.2 負荷因子(Load Factors) 205
8.2.3 負荷因子計算範例 213
8.2.4 容量的擴充方案 218
8.2.5 每平方公里的容量 219
8.2.6 軟容量(Soft Capacity) 221
8.2.7 網路共用(Network Sharing) 224
8.3 系統容量和覆蓋範圍的規劃以及最佳化 225
8.3.1 疊代容量和覆蓋預測(Iterative Capacity and Coverage Pre-
diction) 225
8.3.2 規劃工具 226
8.3.3 個案研究 229
8.3.4 網路最佳化 233
8.4 GSM 共同規劃(GSM Co-planning) 236
8.5 運營商之間的干擾 239
8.5.1 簡介 239
8.5.2 向上連結對比向下連結的影響 240
8.5.3 本地向下連結的干擾計算 241
8.5.4 平均向下連結干擾 243
8.5.5 路徑損耗的量測 243
8.5.6 避免鄰近通道干擾的方法 244
8.6 WCDMA1900 245
8.6.1 簡介 245
8.6.2 WCDMA1900 和 WCDMA2100 的差別 246
8.6.3 在單獨的 5MHz 頻段上的 WCDMA1900 248
參考文獻 249

第9章 無線電資源管理 ……………………………… 251


9.1 基於干擾的無線電資源管理 252
9.2 功率控制 252
9.2.1 快速功率控制(Fast Power Control) 253
9.2.2 外迴路功率控制 261
9.3 交遞(Handovers) 26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7

9.3.1 頻率內交遞 267


9.3.2 WCDMA 和 GSM 系統間的交遞 277
9.3.3 WCDMA 內的頻率間交遞 280
9.3.4 交遞總結 281
9.4 空中播送介面負載的量測 282
9.4.1 向上連結負載 283
9.4.2 向下連結負載 286
9.5 允許控制(Admission Control) 287
9.5.1 允許控制的原理 287
9.5.2 基於寬頻功率的允許控制策略 288
9.5.3 基於流通量的允許控制策略 290
9.6
負載控制(擁塞控制) 291
參考文獻 292

第 10 章 封包排程 ……………………………………… 293


10.1 WCDMA 中的封包資料協定(Packet Data Protocol) 294
10.2 WCDMA 封包排程簡介 303
10.3 封包資料的傳輸通道 304
10.3.1 公共通道(Common Channels) 304
10.3.2 專用通道(Dedicated Channels) 305
10.3.3 共享通道(Shared Channels) 305
10.3.4 公共封包通道 306
10.3.5 通道類型選擇 306
10.4 封包排程演算法 310
10.4.1 優先順序(Priorities) 311
10.4.2 排程演算法(Scheduling Algorithms) 311
10.5 封包排程器和其他 RRM 演算法的關係 313
10.5.1 封包排程器與交遞控制 313
10.5.2 封包排程器與負載控制(擁塞控制) 314
10.5.3 封包排程器與允許控制(Admission Control) 315
10.6 封包資料容量 316
10.6.1 連結層級性能(Link-Level Performance) 316
10.6.2 系統層級性能(System Level Performance) 318
參考文獻 32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8 WCDMA for UMTS

第 11 章 高速向下連結封包存取 ……………………… 329


11.1 Release 99 WCDMA 向下連結封包資料的容量 330
11.2 HSDPA 的概念 331
11.3 HSDPA 對無線電存取網路架構的影響 333
11.4 Release 4 HSDPA 可行性研究階段 334
11.5 HSDPA 實體層結構 335
11.5.1 高速向下連結共用通道(HS-DSCH) 335
11.5.2 高速共用控制通道(HS-SCCH) 339
11.5.3 向上連結高速專用實體控制通道(HS-DPCCH) 341
11.5.4 HSDPA 實體層的運作程序 342
11.6 HSDPA 行動終端性能 344
11.7 HSDPA 性能 345
11.7.1 影響 HSDPA 性能的因素 345
11.7.2 HSDPA 的理論資料速率 346
11.7.3 HSDPA 的頻譜效率、碼效率和動態範圍 346
11.7.4 細胞流通量和覆蓋範圍 350
11.7.5 延遲和 QoS 354
11.8 行動終端接收器方面 355
11.9 Release 5 以後的演進 356
11.9.1 多重收發天線技術(Multiple Receiver and Transmit An-
tenna Techniques) 356
11.9.2 快速細胞選擇(FCS) 357
11.10
小結 357
參考文獻 359

第 12 章 實體層的性能 ………………………………… 361


12.1 引言 362
12.2 覆蓋範圍(Coverage) 363
12.2.1 向上連結覆蓋範圍 365
12.2.2 隨機存取通道覆蓋範圍 373
12.2.3 向下連結覆蓋範圍 375
12.2.4 覆蓋性能的改善 378
12.3 系統容量 379
12.3.1 向下連結的正交碼(Downlink Orthogonal Codes) 37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9

12.3.2 向下連結傳輸分集 384


12.3.3 語音容量 387
12.3.4 提高容量的方法 389
12.4 高位元速率 390
12.4.1 路徑間干擾 391
12.4.2 多重路徑分集增益 394
12.4.3 高位元速率的可行性 394
12.5 3GPP 的性能要求 396
12.5.1 Eb /N0 性能 397
12.5.2 RF 雜訊係數(RF Noise Figure) 400
12.6 性能的增強 401
12.6.1 天線解決方案 401
12.6.2 多用戶檢測 406
參考文獻 412

第 13 章 UTRA TDD 模式………………………………… 417


13.1 引言 418
13.1.1 劃時雙工(TDD) 418
13.2 UTRA TDD 實體層 420
13.2.1 傳輸通道和實體通道 421
13.2.2 調變和展頻 422
13.2.3 實體通道結構、時槽和碼框格式 422
13.2.4 UTRA TDD 實體層程序 428
13.3 UTRA TDD 干擾估計 433
13.3.1 TDD-TDD 干擾 433
13.3.2 TDD 和 FDD 共存 436
13.3.3 沒有 TDD 執照的營運 439
13.3.4 關於 UTRA TDD 干擾的結論 439
13.4 低片碼速率 TDD(Low Chip Rate TDD) 440
13.5 小結 440
參考文獻 442

第 14 章 cdma2000 ……………………………………… 443


14.1 引言 44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0 WCDMA for UMTS

14.2 邏輯通道(Logical Channels) 446


14.2.1 實體通道(Physical Channels) 446
14.3 多載波模式的展頻和調變(Spreading and Modulation)
447
14.3.1 向上連結的展頻和調變 447
14.3.2 向下連結的展頻和調變 448
14.4 用戶資料的傳輸 449
14.4.1 向上連結資料傳輸 450
14.4.2 向下連結資料傳輸 451
14.4.3 用戶資料的通道編碼 452
14.5 信號(Signalling) 453
14.5.1 導領通道(Pilot Channel) 453
14.5.2 同步通道(Synch Channel) 454
14.5.3 廣播通道(Broadcast Channel) 454
14.5.4 快速傳呼通道(Quick Paging Channel) 454
14.5.5 公共功率控制通道(Common Power Control Channel)
454
14.5.6 公共和專用控制通道(Common and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455
14.5.7 用於信號傳輸的隨機存取通道(RACH) 455
14.6 實體層程序(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455
14.6.1 功率控制程序 455
14.6.2 細胞搜尋程序(Cell Search Procedure) 456
14.6.3 隨機存取程序(Random Access Procedure) 457
14.6.4 通話交遞測量程序(Handover Measurements Procedure)
458
參考文獻 459
縮 略 語 46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緒 論
Harri Holma, Antti Toskala and Ukko Lappalainen

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中的
WCDMA
第三代系統的空中播送介面
和頻譜分配
第三代系統的時程表
WCDMA 與 第 二 代 空 中 播 送
介面的區別
核心網路和服務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 WCDMA for UMTS

1.1 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中的 WCDMA

類比蜂巢式系統(analog cellular system)通常被稱為第一代行動通訊系統,現


今 正 在 使 用 的 數 位 系 統,例 如 GSM、PDC、cdmaOne(IS-95)和 US-TDMA
(IS-136),則都是第二代系統。這些系統已經在 多主要市場中使語音通訊無線
化,而且消費者也日益認識到其他正在迅速成長的服務,諸如文字訊息傳送、資料
網路的存取等的價值所在。
第三代系統是為了多媒體(multimedia)通訊而設計的:透過該系統提供的高
畫質圖像和視訊,使人與人之間的通訊能力進一步增強;而第三代系統所帶來的更
新更彈性的通訊能力和更高的資料傳輸速率使得公眾和專用網路(public and private
networks)上的資訊與服務的存取能力大大增強。所有這一切,連同第二代系統向
第三代系統的持續發展,不僅為設備製造商、運營商,同時為使用這些網路內容和
應用的提供商創造新的商機。
在標準化的會議中,WCDMA 技術已經成為了被廣泛採納的第三代空中播送介
面(air interface),其規範已經在 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
三代行動通訊夥伴計劃)中制定。3GPP 是由來自歐洲、日本、韓國、美國和中國
大陸的標準化組織所組成的一個聯合標準化計劃。在 3GPP 中,WCDMA 被稱作
UTRA(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全球地面無線電存取)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劃 頻 雙 工)和 TDD(Time Division Duplex,劃 時 雙 工),
WCDMA 這個名字涵蓋了 FDD 和 TDD 兩種操作模式。
本書中,涉及到技術規範的章節採用 3GPP 術語 UTRA FDD 和 TDD,其餘的
則採用術語 WCDMA。本書中主要介紹 WCDMA 的 FDD 技術,WCDMA TDD 模
式及其與 WCDMA FDD 的區別將在第 12 章中闡述。

1.2 第三代系統的空中播送介面和頻譜分配

開發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的工作開始於 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緒 論 3

Union,國際電信聯盟)所屬的世界無線電管理大會(World Administrative Radio


Conference, WARC)1992 年會議,在此次會議中,2GHz 附近的頻率被指定給未來
的第三代行動系統(包括地面系統和衛星系統)使用。在 ITU 中,第三代系統被稱
為 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phony 2000,全球行動電信系統 2000)。在
IMT-2000 的架構中,為第三代系統定義了幾種不同的基於 CDMA 或 TDMA 技術
的空中播送介面,這些將在第 3 章中介紹。在第三代進程中,最初的目標是建立一
個單一的、通用的、全球性的 IMT-2000 空中播送介面。第三代系統要比第二代系
統更接近這一目標,這是由於歐洲、亞洲(包括日本和韓國)都採用了相同的空中
播送介面──WCDMA,而且它們都使用相同的 WARC-92 分配給第三代 IMT-2000
系統的 2GHz 附近的頻帶。但在北美,這部分頻譜已經拍賣給了第二代系統的運營
商,並且沒有新的頻譜可供 IMT-2000 使用。因此,第三代的服務必須在現有的頻
帶上實行,而且 WCDMA 也要能被應用在北美地區的這些現有的頻帶上。全球性
的 IMT-2000 頻譜無法在那些採用 US PCS 頻譜分配方案的國家中使用。但是一些
拉丁美洲國家(如巴西)計劃採納歐洲的 2GHz 頻段之頻譜分配方案。
除了 WCDMA 以外,還有一些空中播送介面也能夠用來提供第三代服務,它
們是 EDGE 和 cdma2000。EDGE(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在一個
200kHz 的 GSM 載波間隔內能提供位元速率最高可達 500 kbps 的第三代服務 1 。
EDGE 具有一些 GSM 所沒有的先進特性,它能提高頻譜利用率及支援新的服務。
cdma2000 可以作為現有 IS-95 運營商的升級解決方案,這將在第 13 章中詳細介紹。
圖 1 1 表示出這些不同的空中播送介面預期將被採用的地區,以及預期採用
的頻帶。在圖中的各個地區可能存在一些例外的局部區域,在這些區域中已經使用
著各種不同的技術。
圖 1 2 和表 1 1 是歐洲、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頻譜分配情況。在歐洲和亞洲
的 大 多 數 地 區,為 WCDMA FDD 分 配 的 2 × 60 MHz(1920~1980 MHz 和
2110~2170 MHz)的 IMT-2000 頻帶是可用的。TDD 的可用頻帶有所不同:在歐
洲,預計 1900~1920 MHz 和 2020~2025 MHz 這 25 MHz 要被用於核發執照的 TDD
服務。這個不成對頻譜的剩餘部分──在 2010~2020 MHz 中的部分,預計將用於
無執照的 TDD 應用(SPA── Self Provided Applications)。在 FDD 系統中,向上
及向下連結使用不同的頻率,由雙工頻帶間距分隔,而 TDD 系統中向上及向下連
結使用相同的頻帶。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4 WCDMA for UMTS

日本:
IMT-2000 頻帶:
歐洲: WCDMA
IMT-2000 頻帶:WCDMA
美洲: GSM 900/1800 頻帶:EDGE
EDGE, WCDMA 和
cdma2k 應用於現有已被 韓國:
第二代系統使用的頻帶 IMT-2000 頻帶:
WCDMA

亞洲其他國家:
巴西和其他拉丁國家 IMT-2000 頻帶:WCDMA
採用歐洲頻譜分配: GSM 900/1800 頻帶:EDGE
IMT-2000 頻帶:WCDMA
GSM 1800 頻帶:EDGE

圖 1 1 預期提供第三代服務的空中播送介面和頻譜

IMT-2000 IMT-2000 MSS IMT-2000


GSM1800 IMT-2000 MSS
向下連結 DECT TDD 向上連結 向上連結 TDD 向下連結 向下連結
歐洲
IMT-2000 IMT-2000
PHS 向上連結 向下連結
日本
IMT-2000 IMT-2000
IS-95 /向下連結 向上連結 向下連結
韓國

PSC /向上連結 PSC /向下連結

美國

1800 1850 1900 1950 2000 2050 2100 2150 2200


MHz

圖 1 2 歐洲、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頻譜分配

表 1 1 2 GHz 附近現有頻譜分配

向上連結(MHz) 向下連結(MHz) 總 計
GSM1800 1710~1785 1805~1880 2 × 75 MHz
UMTS-FDD 1920~1980 2110~2170 2 × 60 MHz
UMTS-TDD 1900~1920 和 2010~2025 20 + 15 MHz
美洲 PCS 1850~1910 1930~1990 2 × 60 MHz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緒 論 5

在日本和韓國以及其他亞洲國家,WARC-92 頻帶都可以用於 IMT-2000。日本


的第二代系統採用的是 PDC,而在韓國,在蜂巢式系統和 PCS 系統中都使用 IS-95
標準。韓國的 PCS 頻譜分配和 US PCS 頻譜分配不同,IMT-2000 的頻譜被完整地
保留下來。在日本,IMT-2000 TDD 的一部分頻譜已經被 PHS 無線式(cordless)電
話系統所使用。
在中國大陸,IMT-2000 頻譜的一部分已被預留給 PCS 或 WLL(無線區域迴
路)使用,不過這部分的頻譜並沒有分配給任何運營商。根據規範的相關條款,用
於 WCDMA FDD 的 2 × 60 MHz 的 IMT-2000 頻譜在中國大陸可用。TDD 頻譜在中
國大陸同樣可用。
在美國,第三代系統沒有新的頻譜可用。第三代的服務可以在現有的 PCS 頻
帶實施。這需要把部分現存的第二代頻譜替換給第三代系統使用。對於 US PCS 頻
帶,可以選擇使用 EDGE、WCDMA、cdma2000 等第三代空中播送介面中的任意
一種。
EDGE 可以應用在已被 GSM 900 和 GSM 1800 使用的現存的頻譜上。在日本和
韓國,並沒有使用這些 GSM 的頻帶。GSM900 的總共可用頻帶是 2 × 25 MHz 加上
EGSM 2 × 10 MHz,GSM1800 的總共可用頻帶是 2 × 75 MHz。EGSM 指的則是
GSM 900 頻帶的擴展。在所有使用 GSM 系統的國家中並沒有使用全部的 GSM 頻
帶。
第一個 IMT-2000 的執照已經於 1999 年 3 月在芬蘭被授予,接著西班牙在 2000
年 3 月也頒發了 IMT-2000 的執照,芬蘭和西班牙並沒有進行頻譜的拍賣。瑞典也
在 2000 年 12 月不經拍賣而頒發了執照。然而在其他國家,例如英國、德國和義大
利,採用了類似於拍賣 US PCS 頻譜的方式。
表 1 2 給出了在歐洲和日本的一些 UMTS 執照的例子。每個國家的 UMTS 運
營商的數目一般為 3~6 個。

表 1 2 UMTS 執照發放情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6 WCDMA for UMTS

國 家 運營商個數 每個運營商的 FDD 載波(2 × 5MHz) 每個運營商的 TDD 載波(1 × 5MHz)


芬蘭 4 3 1
日本 3 3 0
西班牙 4 3 1
英國 5 2~3 0~1
德國 6 2 0~1

表 1 2 UMTS 執照發放情況(續)

國 家 運營商個數 每個運營商的 FDD 載波(2 × 5MHz) 每個運營商的 TDD 載波(1 × 5MHz)


荷蘭 5 2~3 0~1
義大利 5 2 1
奧地利 5 2 0~2
Telia 和 Sonera 合併後目前只有 3 個運營商。

除了上述提到的 WARC-92 頻率頻段外,還有更多的頻率已經分配給 IMT-2000。


在 ITU-R 的 2000 年 5 月 WARC-2000 會議上,確認下列頻帶為 IMT-2000 使用:
‧ 1710~1885 MHz;
‧ 2500~2690 MHz;
‧ 806~960 MHz。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這些頻帶,特別是低於 2 GHz 的頻帶,有部分已被諸如
GSM 系統使用。在歐洲, IMT-2000 的主要的新頻帶將是 2500~2690 MHz,那些

GSM1800 GSM1800 IMT-2000 IMT-2000


向上連結 向下連結 向上連結和TDD 向下連結
歐洲亞洲
已用頻帶
PCS PCS
向上連結 向下連結

美國已用頻帶
新 IMT-2000 新 IMT-2000
向上連結 向下連結
美國新的 3G 頻帶

新 IMT-2000

全球新的 3G 頻帶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00 2700
MHz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緒 論 7

頻譜的雙工安排還在討論中,預期這些相同的頻譜在全球都可以應用。
預計美國新的第三代頻譜 1.7/2.1 GHz 將在不久之後進行拍賣,可以有效地應
用這個頻譜及利用 WCDMA 來開展第三代服務。可以用於 FDD 向上連結的 1.7 GHz
頻帶符合 GSM1800 系統頻段的安排,而可用於 WCDMA 向下連結的 2.1GHz 也符合
WARC-92 頻帶安排。圖 1 3 和表 1 3 表示出了關於第三代服務的主要的頻譜安排。

圖 1 3 歐洲和美國 3G 系統預期新的頻譜分配圖
表 1 3 關於第三代服務的新的頻譜分配

向上連結(MHz) 向下連結(MHz) 總 計
美國新的頻段 1710~1770 2110~2170 2 × 60 MHz
新的 IMT-2000
頻段 2500~2690 190 MHz
(頻率安排正在討論中)

確切的頻譜數量正在討論中。初始的頻譜預計將是 1710~1775 和 2110~2155 這 2 × 45 MHz。

1.3 第三代系統的時程表

20 世紀 90 年代初,在歐盟的研究專案 CODIT 2 和 FRAME 3 以及歐洲一些大


的無線通訊公司中就開始了有關 WCDMA 的研究工作 4 。那些專案研發出一些用以
評估連結性能(link performance) 5 的 WCDMA 測試系統,並且獲得了一些對
WCDMA 這一概念的基本理解,而這正是標準化工作所必需的。1998 年 1 月,歐
洲標準化組織 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歐洲電信標準
協會)決定把 WCDMA 作為第三代空中播送介面 6 ,同時實施了一些細部的標準化
工作,這些工作成為了 3GPP 標準化程序的一部分。在 1999 年底完成了第一個完
整的 WCDMA 規範。
在日本,2001 年在一些主要地區開通了第一個商業用網路;在歐洲,2002 年
初為預備商業用的測試階段,大規模的商業化將有賴於終端設備的效益。根據各個
終端設備銷售商的最新市場預告,2002 年下半年,也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時候,會
出現終端設備的效益。圖 1 4 所示的是預計的時間進程表,這是關於 FDD 工作模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8 WCDMA for UMTS

標 HUIMT-2000 3GPP Release-99 3GPP Release 4 3GPP Release 5 進一步的版本


準 過程結束 12/99 03/01 03/02 (Release 6,06/03)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網 試驗網路 日本 歐洲(預備商用) 歐洲(商用)


式的時間表。TDD 模式的進程預計會稍慢一些,第一個 TDD 網路有可能會是基於


3GPP 規範的 R4 或者 R5 版本。在日本,由於 TDD 頻譜無法使用,TDD 模式的時
間進程表同樣也不十分清晰。
回顧一下 GSM 的歷史,我們發現,自從 1991 年 7 月第一個 GSM 商業用網路
(芬蘭的 Radiolinja)開通以來,至今某些國家蜂巢式電話的普及率已經突破 50%,
還有些國家甚至達到 80%。第二代系統已經使語音服務無線化;現在第三代系統面
臨的挑戰就是使一系列新的資料服務也無線化。
圖 1 4 WCDMA 標準及商業運營時間進程表

1.4 WCDMA 與第二代空中播送介面的區別

這一部分將介紹第三代空中播送介面與第二代的不同之處。這裏將考慮第二代
空中播送介面中的 GSM 和 IS-95(cdmaOne 系統的標準)。其他第二代空中播送介
面尚有日本的 PDC 和主要應用在美洲地區的 US-TDMA,這兩個介面是基於 TDMA
(分時多工存取)的;與 IS-95 和 GSM 相比,它們與 GSM 有更多的相似之處。業
已建成的第二代系統主要用在巨型細胞(macro cells)中提供語音服務。為了更好
的理解第二、三代系統之間不同的背景因素,首先看一下第三代系統有哪些新的需
求,如下所示:
‧最高可達 2 Mbps 的位元速率(bit rate);
‧根據不同的頻寬需求支援可變的位元速率;
‧支援不同服務品質要求的服務,例如語音、視訊和封包資料複用到一條單一
的連線(connection)中;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緒 論 9

‧滿足從對延遲敏感的即時話務(real-time traffic)到比較彈性的盡力而為型
(best-effort)的封包資料的延遲要求;
‧支援從 10%的碼框(frame)誤差率到 10 6 的位元誤差率的品質要求;
‧與第二代系統的共存以及支援為增加覆蓋範圍和負載均衡而要在兩種系統之
間進行交遞(handover)的功能;
‧支援向上、向下連結話務量不對稱的服務──如瀏覽網頁造成的向下連結負
載遠大於向上連結負載;
‧高頻譜利用率;
‧支援 FDD 、TDD 兩種模式的共存。
表 1 4 列出了 WCDMA 與 GSM 的主要區別,表 1 5 則是 WCDMA 與 IS-95
的主要區別。在表中僅僅比較了空中播送介面,GSM 當然還包括服務和核心網路
這些方面,這一 GSM 平臺將和 WCDMA 空中播送介面共同使用,參見後面關於核
心網路的部分。

表 1 4 WCDMA 和 GSM 空中播送介面的主要區別

WCDMA GSM
載波間隔 5MHz 200kHz
頻率複用因子 1 1~18
功率控制頻率 1500Hz 2Hz 或更低
服務品質控制 無線電資源管理演算法 網路規劃(頻率規劃)
頻率分集 5MHz 頻率的頻寬使其可採用 Rake 接收器進行多路徑分集 跳頻
封包資料 基於負荷的封包排程 GPRS 中基於時槽的排程
向下連結傳送分集 支援以提高向下連結的容量 標準不支援,但可以應用

表1 5 WCDMA 與 IS-95 空中播送介面的主要區別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0 WCDMA for UMTS

WCDMA IS-95
載波間隔 5MHz 1.25MHz
片碼速率 3.84Mcps 1.2288Mcps
向上連結:800Hz;
功率控制頻率 1500Hz 上、向下連結都有
向下連結:慢速功率控制
基地台同步 不需要 需要,典型的做法是通過 GPS
頻率間切換 需要,使用時槽的方式量測 可以採用,但未規定具體的量測方法
有效的無線電資源管理
支援,提供所請求的 QoS 不需要,因其是只為傳送語音設計的網路
演算法
封包資料 基於負載的封包排程 把封包資料作為短時電路交換呼叫來處理
支援,以獲得更高的向下連結容
向下連結傳送分集 標準不支援

空中播送介面的不同反映了第三代系統的新要求。例如,為支援更高的位元速
率,需要 5 MHz 這一更寬的頻寬。WCDMA 中採用傳送分集(transmit diversity)
來提高向下連結容量以支援具有向上、向下連結容量非對稱特性的需求。第二代的
標準並不支援傳送分集。而在第三代系統中則要把不同位元速率、不同服務種類和
不同品質要求的業務混合在一起,這就需要有先進的無線電資源管理演算法來保障
服務品質和達到最大的系統流通量(throughput)。還有,在新系統中對非即時的
封包資料的支援也很重要。
下面主要討論 WCDMA 和 IS-95 的區別。兩者都採用直接序列 CDMA。
WCDMA 的片碼速率為 3.84 Mcps,比 IS-95 中的 1.2288 Mcps 高,這樣就能提供更
多的多重路徑分集(multipath diversity)──尤其是在小的市區細胞時。9.2.1.2 節
和 11.2.1.3 節將討論分集對系統性能提高的重要性。尤其值得強調的是,增強的多
重路徑分集改善覆蓋區域。與窄頻的第二代系統相比,更高的片碼速率還要有更高
的中繼增益(trunking gain)──尤其是在高位元速率的情況下。
WCDMA 向上、向下連結中都採用快速閉迴路功率控制;而 IS-95 只在向上連
結中使用這一技術。在向下連結中使用快速功率控制能夠提高連結性能,並且增加
向下連結的容量。當然這需要行動台增加新的功能,例如 SIR 估計和外迴路功率控
制,這方面是 IS-95 行動台所沒有的。
IS-95 系統主要是針對巨型細胞的應用。巨型細胞基地台一般位於電線桿或屋
頂這些易於接收 GPS 信號的地方。這是因為 IS-95 的基地台需要同步,而同步的完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緒 論 11

成最典型的便是依靠 GPS 信號。對 GPS 信號的需求使得室內和小型細胞(micro


cells)中的應用要困難一些,因為沒有與 GPS 衛星的視線(line-of-sight,LOS)連
接,很難接收到 GPS 信號。因此,WCDMA 的設計採用非同步基地台,就不需要
獲取 GPS 信號來同步。非同步基地台也使得 WCDMA 的交遞與 IS-95 當中的略有
不同。
在 WCDMA 中,頻率間的交遞很重要,這樣可以使每個基地台的幾個載頻得
到最大化的使用。IS-95 中沒有對頻率間的量測做出詳細規定,使得頻率間的交遞
比較困難。
在開發第三代空中播送介面期間,從第二代空中播送介面中獲得的經驗發揮了
很大的作用,但是兩者也存在著以上所敘述的種種不同點。為了使 WCDMA 的能

WCDM

改進的 GSM
核心網路 TDD 模式
TD-CDMA
GPRS IP
互聯功能
核心網路
EDGE
IS-41
核心網路
cdma2000
多重載波

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必須對 WCDMA 空中播送介面從實體層(physical layer)一


直到網路規劃和性能最佳化進行深入的理解。

1.5 核心網路和服務

關於 WCDMA 無線電存取網路(RAN)連接到核心網路(core network,CN)


的問題,有三個基本的解決方案。在第二代系統中的基礎是 GSM 核心網路或基於
IS-41 的核心網路,兩者自然都是第三代系統中重要的可選方案;另一個可選方案
是基於全 IP(all-IP-based)的 GPRS 核心網路。圖 1 5 所示的是核心網路和空中
播送介面之間的典型連接。隨著時間的演進,預計還會有其他的連接方式在標準化
會議中出現。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2 WCDMA for UMTS

圖 1 5 核心網路與相關的第三代空中播送介面選擇方案

市場需求將決定運營商採取怎樣的核心網路組合方案。預計運營商會保留第二
代核心網路繼續承擔語音服務,然後在上層加入支援封包資料的功能。
由於各運營商採用的技術和頻率分配的不同,全球漫遊仍然需要在運營商之間
語音
3 GPP SMS
電路交換
Release’99 之前 WAP
電子郵件

語音
電路交換
視訊
SMS
3 GPP Release’99 新的封包交換服務
WAP
電子郵件
封包交換
Web SMS = 簡訊服務
MMS WAP = 無線電應用協定
串流業務 MMS = 多媒體訊息服務

語音
視訊
SMS
3 GPP Release 5-6 WAP
封包交換 所有的服務都採用封包 =
電子郵件
Web 全 IP
MMS
串流業務

協商具體的配置方案:例如多重模式和多重頻帶的手機、不同核心網路之間的漫遊
閘道等問題。對於終端用戶來說,各運營商之間的配置方案是不可見的,而全球漫
遊終端(global roaming terminals)將可能出現提供給願意繳納全球服務費用的用
戶。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通訊網路最終將朝著全 IP(all-IP)的網路的方向發展,
所有的服務將在分封交換(packet switched, PS)網路上展開。GSM 主要開展諸如
語音、簡訊(SMS)、WAP(無線應用協定)和電子郵件等的電路交換(circuit
switched, CS)業務。3GPP Release 99 在分封核心網路(packet core network)上展
開大量新的分封交換服務的同時,語音服務仍然在電路交換網路上進行。隨著 3GPP
Release 5 和 6 規範引入了 IP 多媒體子系統(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基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緒 論 13

本上所有的服務都可以在分封交換網路上開展,這樣就簡化了網路維護,並易於開
發新的業務。第 5 章將介紹 IMS 系統。圖 1 6 所示為這一發展過程。

圖 1 6 全 IP 核心網路的發展過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參考文獻

Pirhonen, R., Rautava, T. and Penttinen, J., ‘TDMA Convergence for Packet Data Services’,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June 1999, Vol. 6, No. 3, pp. 68-73
Andermo, P.-G. (ed.), ‘UMTS Code Division Testbed (CODIT)’, CODIT Final Review Report, Sep-
tember 1995
Nikula, E., Toskala, A., Dahlman, E., Girard, L., and Klein, A., ‘FRAMES Multiple Access for
UMTS and IMT-2000’,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April 1998, pp.16-24
Ojanperä, T., Rikkinen, K., Häkkinen, H., Pehkonen, K., Hottinen, A. and Lilleberg, J., ‘Design of
3 Generation Multirate CDMA System with Multiuser Detection, MUD-CDMA’, Proc. ISSSTA’
96, Mainz, Germany, September 1996, pp. 334-338
Pajukoski, K. and Savusalo, J., ‘Wideband CDMA Test System’,Proc. IEEE Int. Conf. On Personal
Indo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PIMRC’97, Helsinki, Finland, 1-4 September 1997, pp.
669-672
Holma, H., Toskala, A. and Latva-aho, M., ‘Asynchronous Wideband CDMA for CDMA for
IMT-2000’, SK Telecom Journal, South Korea, Vol. 8, No. 6,1998, pp. 1007-102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UMTS 的服務和應用
Jouni Salonen, Antti Toskala and Harri Holma

引言
UMTS 運載體服務(Bearer Ser-
vice)
UMTS QoS 類 型
不同終端類型服務的性能
WCDMA 的 定 位 服 務
小結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6 WCDMA for UMTS

2.1 引言

UMTS 最顯著的新特性是其更高的用戶位元速率(bit rates):在電路交換


(CS)連線方式中,能達到 384 kbps,而在分封交換(PS)連線方式中,則能達到
2 Mbps。更高的位元速率自然的促成了一些新的服務,例如視訊電話和快速資料下
載等。如果說將來可能出現一項深受用戶著迷的應用,那最有可能的應該是快速的
資訊存取並且能過濾出適當的資訊到用戶的所在位置,參見圖 2 1。用戶所需的資
訊通常是在網際網路上的,這就需要 UMTS 網路能對 TCP/UDP/IP 業務(traffic)
進行有效的處理。在 UMTS 時代的初期,幾乎所有的業務都是語音(voice)業務,
但是之後,資料(data)業務的比例將會增加。然而現在還很難預料究竟什 時候
資料服務才會在全部的業務量中佔據主導地位。在從語音到資料的轉變的同時,業
務也將完成從電路交換連線變化到分封交換連線。在 UMTS 業務的初期,將不會
支援全部的服務品質(QoS)功能,因此那些對延遲要求嚴格(delay-critical)的應
用──例如語音和視訊電話將在電路交換運載體(CS bearer)上完成。今後,可能
利用 QoS 功能像支援封包資料那樣支援延遲要求較嚴格的服務。

圖 2 1 UMTS 的概念機種之一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UMTS 的服務和應用 17

與 GSM 以及現存的其他行動網路相比,UMTS 有一項嶄新而重要的特性,就


是它允許對無線電運載體(radio bearer)的特性進行協議。用於定義傳輸特徵的屬
性可能有流通量(throughput)、傳輸延遲和資料錯誤率。要成為一個成功的系統,
UMTS 必須支援具有不同 QoS 要求的各種應用類型。目前還不大可能預知未來許
多應用的種類和用途。因此,僅僅針對某一類應用來對 UMTS 進行最佳化是不可
能也是不明智的。UMTS 運載體必須生來就具有通用(generic)的特性,允許很好
地支援已有的應用,並且易於進展到新的應用。由於當今的大多數應用都是網際網
路或 N-ISDN 應用,因此很自然地,這些應用和服務就首先支配控制運載體的處理
過程。

2.2 UMTS 運載體服務(Bearer Service)

UMTS 允許用戶/應用端(user/application)為所要傳送的資訊協議最適當的
運載體特性,也允許在已經建立連線之後,藉由重新協議來改變運載體特性。運載
體協議是由應用端發起的,重新協議則可能是由應用端或網路發起〔例如在交遞
(handover)的情形〕。由應用端發起的協議基本上類似於在運載體建立階段進行
的協議:應用端根據自己的需要請求所需的運載體,網路檢查可用的資源和用戶註
冊並做出回應;用戶可以接受和拒絕網路提供的運載體,運載體性能直接影響著服
務價格。
運載體類型、運載體參數以及參數值,直接與應用端及位於發送器和接收器之
間的網路相關。應該選擇適當的參數集合來使協議和重新協議過程簡單而明確。此
外,參數還應易於管制和監控。對於採用的格式和語法,將會把目前預留的協定考
慮進來,如 RSVP 和 GPRS 中所使用的部分。進一步而言,就是 QoS 的概念應該
足夠彈性和具有通用性,以支援將來出現的未知應用的運載體協議。
UMTS 運載體服務的分層的體系結構如圖 2 2 所示,即某一特定層上的每個
運載體服務都使用下面幾層所提供的那些服務來實現它自己的服務。從圖中可以看
出,UMTS 運載體服務在端對端(end-to-end)服務提供中扮演著主要角色 1 。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8 WCDMA for UMTS

UMTS

CN Iu
CN
TE MT UTRAN EDGE TE
NODE Gateway

端對端服務

TE/MT
本地運載體服務 UMTS 運載體服務 外部運載體服務

無線電存取運載體服務 CN 運載
體服務

無線電 Iu Backbone
運載體服務 運載體服務 Network 服務

UTRA 實體
FDD/TDD 運載體服務
服務

圖 2 2 UMTS 運載體服務的架構

2.3 UMTS QoS 類型

一般而言,應用和服務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當然這要看如何去區分它
們,就像新的分封交換協定一樣,UMTS 試圖達成用戶或應用端(application)提
出的 QoS 請求。在 UMTS 中,定義了四種業務類型:
‧會話類型(conversational);
‧串流類型(streaming);
‧互動類型(interactive);
‧背景類型(background)。
這些類型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電信業務對延遲的敏感程度(delay-sensitive):
會話類型意味著對延遲非常敏感的業務,背景類型則是對延遲最不敏感的業務。表
2 1 對 UMTS QoS 的類型做了歸納整理。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二章 UMTS 的服務和應用 19

表 2 1 UMTS QoS 類型

業務類型 會話類型 串流類型 互動類型 背景類型

須保持串流中資訊實體 須保持串流中資訊實體 請求-回應模式 資訊接收目的端並


間的時間關係(變化) 間的時間關係(變化) 須保持資料的完整 不在某一時間內期
基本特性
會話模式(嚴格的、低 性 待資料的到達
延遲的要求) 保持資料的完整性

語音、視訊電話、視訊 網頁瀏覽、網路遊
應用範例 串流式多媒體 E-mail 的背景下載
遊戲 戲

在 UMTS 初期,會話類型和串流類型的業務將透過 WCDMA Release’99 空中


播送介面以即時連線方式傳送,互動類型和背景類型的業務將作為使用封包排程
(packet scheduling)的非即時封包資料來傳送。第 10 章將詳細討論在 WCDMA 中
的封包排程。

2.3.1 會話類型(Conversational Class)

這一類型中最常見的應用是在電路交換運載體上的語音服務。就網際網路和多
媒體來說,許多新的應用也將需要這種類型服務,例如 IP 電話和視訊電話。即時
會話總是發生在對等的(或群組的)有生命(人)的終端用戶之間。在以上四種業
務類型中,只有會話類型的需求特性要嚴格考慮人的感覺。
即時會話的特性是:端對端(end-to-end)的延遲小,且業務量是對稱的或幾
乎是對稱的。最大允許的端對端延遲要根據人對視訊和音頻會話的感覺來決定:主
觀評估顯示端對端延遲必須小於 400 ms。所以可接受的延遲限度是嚴格的,若不能
保證足夠低的延遲,將導致業務品質無法接受的結果。

2.3.1.1 AMR 語音服務(Speech Service)

UMTS 的語音編碼解碼器(spech codec)將採用適應性多重速率技術(Adaptive


Multi-Rate, AMR)。多重速率語音編碼器是一個單一且完整的語音編碼解碼器,其
原始速率可為 8 個值:12.2 (GSM-EFR), 10.2, 7.95, 7.40 (IS-641), 6.70 (PDC-EFR),
5.90, 5.15 和 4.75 kbps。AMR 位元速率由無線電存取網路來控制,為了方便與現有
的蜂巢式網路相互操作,有些速率模式和現有蜂巢式網路的模式是一致的。12.2
kbps 的 AMR 語音編碼解碼器等同於 GSM EFR 編碼解碼器,7.4 kbps 等同於 US-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0 WCDMA for UMTS

TDMA 的語音編碼解碼器,6.7 kbps 等同於日本 PDC 編碼解碼器。AMR 語音編碼


解碼器能夠根據需要,每一個 20 ms 語音碼框(speech frame)改變一次位元速率。
AMR 模式所使用的方法為頻帶內信號交換(switching in-band signalling)方法。
AMR 編碼器產生的語音碼框長為 20 ms,相當於以每秒 8000 次的採樣頻率採
集 160 個樣點。多重速率模式的編碼方案就是所謂的「代數碼激勵線性預測(Al-
gebraic Code Excited Linear Prediction, ACELP)編碼器」,多重速率 ACELP 編碼器
簡稱為 MR-ACELP。每採集 160 個樣點,語音信號就被分析並取得一次 CELP 模型
的參數〔LP 濾波器係數、適應的且固定的編碼簿(codebooks)的索引和增益〕。
由語音編碼器產生的語音參數位元在送到網路端之前,要根據它們主觀上的重要性
(subjective importance)對其進行重新排列。經過重新排列的位元基於其對誤差的
敏感度,進一步的分成三種重要性等級:A、B 和 C。其中 A 級對誤差最敏感,因
此在空中播送介面中,A 級位元要採用最強的通道編碼(channel coding)。
通常在一次電話的對話過程中,雙方總是交替說話的,所以,平均來說,每一
方向的傳送只佔了 50%的時間。AMR 中包括三種基本功能來有效地利用這種非連
續的動作:
‧發送端的語音啟動檢測(Voice Activity Detector, VAD);
‧發送端的背景雜訊估計,用於傳送特徵參數(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給接
收端;
‧向接收端傳送和諧音(comfort noise)資訊,這是靠每隔一定間隔發送一個
靜音指示(Silence Description, SID)碼框來完成的;
‧在沒有收到正常語音碼框期間,接收端產生和諧音。
非連續傳輸(DTX)有明確的實際意義:對用戶終端而言,電池的壽命能得到
延長,或者說在給定的操作時間情況下,可以使用體積更小的電池。從網路的觀點
來看,所要求的平均位元速率降低,這樣干擾程度便下降,從而提高了容量。
AMR 技術規範還包括錯誤隱藏(error concealment)功能,碼框替代(frame
substitution)的目的就是為了隱藏丟失 AMR 語音碼框所產生的影響。在幾個丟失
碼框的情況下雜訊抑制輸出的目的,是提示用戶通道故障和避免由碼框替代過程產
生的聽起來可能很不悅耳的聲音 2 3 。AMR 語音編碼器對 A 級位元能容忍約 1%的
碼框誤差率(FER),對 B 級和 C 級位元能容忍的 FER 要高些。A 級位元的相應
的位元誤差率(BER)約為 10 4。
AMR 語音連接的位元速率可以由無線電存取網路根據空中播送介面的負載情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WCDMA for UMTS: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的無線
電存取技術與系統設計/Harri Holma, Antti
Toskala著;付景興等譯.
--初版.--臺北市:五南, 2005[民94]
 面; 公分.
含參者書目
譯自:WCDMA for UMTS: radio access for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2nd ed.
ISBN 978-957-11-3844-2 (平裝)
1.無線電通訊
448.82 94000284
5D60
WCDMA for UMTS

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的無線
電存取技術與系統設計第2版
作  者 ─ Harri Holma,Antti Toskala

主  譯 ─ 付景興 馬敏 陳澤強 周華

校  訂 ─ 林錦昌

發 行 人 ─ 楊榮川

總 編 輯 ─ 龐君豪

主  編 ─ 穆文娟

出 版 者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106台 北 市 大 安 區 和 平 東 路 二 段 3 3 9 號 4 樓

電  話:(02)2705-5066  傳  真:(02)2706-6100

網  址: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wunan@wunan.com.tw

劃撥帳號:0 1 0 6 8 9 5 3

戶  名: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駐區辦公室/台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

電  話:(04)2223-0891  傳  真:(04)2223-3549

高雄市駐區辦公室/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290號

電  話:(07)2358-702   傳  真:(07)2350-236

法律顧問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出版日期 2 0 0 5 年 2 月 初 版 一 刷

     2 0 0 8 年 4 月 初 版 二 刷

定  價 新 臺 幣 5 6 5 0 元

※版權所有.欲利用本書內容,必須徵求本公司同意※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