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14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

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

图书简介:

 本书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五大城市的 3000 余户家庭的问卷调

查和数百人的深度访谈,就中产阶层的身份认同、消费行为、休闲方式、社会交往、
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品位、政治参与以及媒介使用特征等八大方面进行了深入
的调查分析。本书以翔实的资料、晓畅的文笔、精心的构思、睿智的激辩,深入探
讨了中国中产阶层的历史命运和生存状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成长中的中国中

产阶层的壮丽画卷。...

作者: 周晓虹

ISBN: 7-80190-687-X

装帧: 平装

语言: 中文

开本: 16 开

编/译:

出版时间: 2005 年 8 月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市场价: 45 元

属性: 纪实文学 小资 成功

购买链接: 搜狐商城

第一部分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原先固化了 30 年的阶级阶层状况又出现了

新的变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社会经济领域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动
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在中国传统的产业工人和农民之外,出现了一个新的中产
阶层,或者说出现了一个中等收入群体。 导言—中国中产阶层的历史与现状

导言—杂领:中国的中产阶层(1)

导言—杂领:中国的中产阶层(2)

导言—社会转型与中产阶层的兴起(1)

导言—社会转型与中产阶层的兴起(2)

导言—中国中产阶层的基本功能(1)

导言—中国中产阶层的基本功能(2)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导言—中国中产阶层的基本功能(3)

导言—成长,或有待突破的困境(1)

导言—成长,或有待突破的困境(2)

导言—有关本项研究的若干说明

中产阶层的认同及其建构

认同:探讨社会分层的新视角(1)

认同:探讨社会分层的新视角(2)

认同:探讨社会分层的新视角(3)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1)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2)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3)

自我认同与定位偏差(1)

自我认同与定位偏差(2)

中产阶层认同的建构与重构(1)

中产阶层认同的建构与重构(2)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产阶层认同的建构与重构(3)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向来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他们被认为是有品味、有格调、
有消费激情的消费“前卫”。作为消费观念上的享乐主义者、社会阶梯上的地位
追求者、生活方式上的品位制造者,他们总是会以其独有的消费激情和为人瞩目
的前卫角色,在社会发展与时尚兴替中执着地寻求自我表现与社会认同的空间,
他们是不折不扣的竞赛者和表演者。 中产阶层的消费及其社会逻辑

中产阶层的消费特征(1)

中产阶层的消费特征(2)

中产阶层的消费特征(3)

中产阶层的消费特征(4)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1)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2)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3)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4)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5)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6)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7)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8)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9)

“品味阶层”:名实之间(1)

“品味阶层”:名实之间(2)

中产阶层家庭子女的消费效应

地位诉求:前卫镜像的背后(1)

地位诉求:前卫镜像的背后(2)

地位标签与闲暇生活

西方中产阶层的休闲逻辑(1)

西方中产阶层的休闲逻辑(2)

西方中产阶层的休闲逻辑(3)

中产阶层的崛起与休闲话语的流行

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素描(1)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素描(2)

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素描(3)

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素描(4)

中产阶层的休闲特征(1)

中产阶层的休闲特征(2)

中产阶层的休闲特征(3)

中产阶层的休闲特征(4)

中产阶层的休闲特征(5)

中产阶层的休闲特征(6)

第三部分

  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阶层有各种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从社会交往或者交流出
发或以其为核心,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其中较为独特而
且硕果累累的一种视角。该方法的定型也许应当感谢米德,因为他在《心灵、自我
与社会》一书的开篇,开宗明义地指出:“我想提出一种研究方法,其要点在于
从社会的观点、至少从社会秩序所必需的交流的观点出发研究经验。” 社会交往:

边界与区隔(1)

社会资本的研究视角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社交活动的多维视角(1)

社交活动的多维视角(2)

边界的建构:基于社会资本的探讨(1)

边界的建构:基于社会资本的探讨(2)

边界的建构:基于社会资本的探讨(3)

边界的建构:基于社会资本的探讨(4)

边界的建构:基于社会资本的探讨(5)

网络交往:新的阶层边界(1)

网络交往:新的阶层边界(2)

传媒效用:寂静与喧闹

阅读危机与中产阶层的知识沟(1)

阅读危机与中产阶层的知识沟(2)

阅读危机与中产阶层的知识沟(3)

电视疏离与网络依赖(1)

电视疏离与网络依赖(2)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电视疏离与网络依赖(3)

电视疏离与网络依赖(4)

突发事件与中产阶层的流言敏感(1)

突发事件与中产阶层的流言敏感(2)

第四部分

  近年来,社会分层视野中的干部、工人、农民三分格局逐渐被社会阶层多样
化的社会现实取代,“中产阶层”在中国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词语。一般认为,中
产阶层大多出身于更低的社会阶层,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获得了文化资本,
并据此取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从而实现社会流动。因此,教育是中产
阶层实现社会流动的基础。 教育和文化资本的获得与传承

社会流动:循环或再生产(1)

社会流动:循环或再生产(2)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获得(1)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获得(2)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获得(3)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获得(4)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获得(5)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传承(1)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传承(2)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传承(3)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传承(4)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传承(5)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确认(1)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确认(2)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确认(3)

中产的符号生活

中产与品味:一个时髦的话题(1)

中产与品味:一个时髦的话题(2)

中产与品味:一个时髦的话题(3)

中产阶层与趣味区隔(1)

中产阶层与趣味区隔(2)

中国中产阶层的文化生活(1)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国中产阶层的文化生活(2)

中国中产阶层的文化生活(3)

竞争压力下的中产文化生活特征(1)

竞争压力下的中产文化生活特征(2)

竞争压力下的中产文化生活特征(3)

想象:中产阶层的文化品味(1)

想象:中产阶层的文化品味(2)

想象:中产阶层的文化品味(3)

想象:中产阶层的文化品味(4)

第五部分

  近 20 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中间

阶层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尽管对这个新兴阶层的准确界定和客观把握,在理
论界和实践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王春光,李炜: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

的主观构建和客观实在》,《江苏社会科学》2002 年第 4 期。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

萌动与疏离

中产阶层、政治参与和社会稳定(1)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产阶层、政治参与和社会稳定(2)

政治参与的理论和实践障碍

解读: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热情

五大城市的调查,不同的参与图景(1)

五大城市的调查,不同的参与图景(2)

五大城市的调查,不同的参与图景(3)

激励与创新:未来的图景

1949 年前的上海中产阶层

近代都市的发展与中产阶层的形成(1)

近代都市的发展与中产阶层的形成(2)

职业地位与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1)

职业地位与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2)

职业地位与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3)

上海中产阶层的群体特征分析(1)

上海中产阶层的群体特征分析(2)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上海中产阶层的群体特征分析(3)

上海中产阶层——一种特殊类型的个案(1)

上海中产阶层——一种特殊类型的个案(2)

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

台湾社会经济结构的流动与转变影响(1)

台湾社会经济结构的流动与转变影响(2)

台湾社会经济结构的流动与转变影响(3)

台湾社会经济结构的流动与转变影响(4)

崛起与陨落的阶段性关联(1)

崛起与陨落的阶段性关联(2)

崛起与陨落的阶段性关联(3)

崛起与陨落的阶段性关联(4)

崛起与陨落的阶段性关联(5)

“教育普及”与“权力重新分配”(1)

“教育普及”与“权力重新分配”(2)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影响中产阶层的大众文化与传播(1)

影响中产阶层的大众文化与传播(2)

中产阶层:现实与未来的角力

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1)

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2)

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3)

第一部分

导言—中国中产阶层的历史与现状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原先固化了 30 年的阶级阶层状况又出现了新

的变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社会经济领域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动了
社会结构的变化,在中国传统的产业工人和农民之外,出现了一个新的中产阶

层,或者说出现了一个中等收入群体。这个自 1949 年中国革命胜利后就退出历

史舞台的阶层,现在不但再生了,而且其生长和发展的势头极其迅猛。仅仅在

10 年之前,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还颇为大胆地预测, 20 世纪末中国中产阶层

的人数将达到 100 万人。但现实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奈斯比特的预测:在 2002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年完成的一项研究中,中国中产阶层的人数已达到 8000 万人以上;陆学艺主编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第 254~256 页。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官员则指出,自 2001 年起的未来 5 年内,中国将有 2 亿人

口进入中产阶层消费群;《未来五年我国中产阶级人口达两亿》,《信息时报》

2001 年 7 月 21 日。而原中国对外贸易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

2001 年在新加坡的一次讲演中,更是大胆预测,在未来 10 年中,中国具有中等

收入的群体将达 4 亿之多。《龙永图大胆预测:中国中产阶级十年内达四亿》 ,

http://wwwchubuncom/2201/12b/gb5/page42-06htm。

尽管仍然存在着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中国官方在正式的文本中尚未使用“

中产阶级”(middle class)的概念——使用“中等收入阶层”,或“中等收入

群体”,再或“中间阶层”的概念是一个常见的替代,但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中

国社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动,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业已出现并获得了官方的承认。

2001 年 7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 周年大会上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
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
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
下去。”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

《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第 169 页。虽然江泽民在讲话中重申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工人阶级在中国社会的领导地位,但显然“中产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这
个新出现的阶层不再被视为工人阶级的对立面,甚至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这个
“无产阶级先锋队”中的一员。可以说,正是社会结构的这种急速变动和意识形
态的这种“松动”,为我们研究中国中产阶层提供了可能性与现实性。

第一部分

导言—杂领:中国的中产阶层(1)

在中国,由于自农耕社会以来,农民一直是社会的主体,它占到全社会人口

的 90%以上。加之中国社会自近代以来一直承受着相当大的人口压力,可耕土地

本身的有限和地权的极度不均,决定了这 90%的农村人口常常处在社会和经济

生活的最下层,也使得我们的农业长期以来一直处在糊口水平。在这 90%的农民

和上层社会的少数皇权官宦阶层之间,有一个人数不多的乡村士绅阶层。士绅不
仅是传统农村社会中一支重要的运作力量,而且士绅和农民也是传统中国农村
最基本的社会构成。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

的嬗变》,三联书店,1998,第 61 页。在费孝通、吴晗、胡庆均、史靖(王康)和

张仲礼等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中,尽管士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都不限于
经济方面的,同时也包括了具有功名科第、先前为官、因有学识而在乡里富有声
望等条件,但占有土地甚至是相当数量的土地似乎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比如,史
靖在为士绅开列的七项条件中将“有一份丰厚的财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并
且认定“虽然所有的地主不一定都是绅士,不过绅士则一定都是地主”。 史靖 :

《绅权的本质》,吴晗等:《皇权与绅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第 132 页。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因为士绅阶层处在封建国家的官方和普通民众之间,这一阶层具有组织协调
民间社会的作用,也可以作“贫民大众和官方之间的缓冲阶层”。费正清:《美

国与中国》,商务印书馆,1987,第 29 页。具体用张仲礼的话来说,士绅阶层“

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责任。他
们视自己家乡的福利增进和利益保护为己任。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
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兴修公共工程,有时还有组织团练
和征税等许多事务。他们在文化上的领袖作用包括弘扬儒学社会所有的价值观念
以及这些观念的物质表现,诸如维护寺院、学校和贡院等。”张仲礼:《中国绅士:

关于其在 19 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1,第

48 页。萧公权也写道:“说士绅是乡村组织的基石,其实并不夸张。村庄可以、

也确曾在没有士绅的状态下存在;但没有士绅的村庄,很难有任何高度组织性

的活动。” Kungchuan Hsiao, Rural China: Imperial Control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2), p317 士绅阶级的上述功

能或在民间社会的作用,使得一些人认为,士绅阶级就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
中产阶层。我们承认,士绅阶级与西方的老式中产阶层或小资产阶级有相近之处。
不过,由于这个阶级中的大多数人是脱离劳动的、具有相当的寄生性质,并且常
常是封建社会暴力统治的代言人,因此他们和美国早期的自营农场主以及欧洲
市民社会中的自营企业主还有所不同,充其量只是一种“准中产阶层”。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中产阶层产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并在 20 世纪上半叶

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阶级成员主要的来源有这样几部分:( 1)原先乡村

中的一部分有文化和资本的士绅及他们的子弟,进入城市从事现代民族工商业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成为所谓“新士绅”;( 2)1840 年以后,随着外国势力进入中国,外国企业

和资本即所谓“洋行”也进入中国,他们吸收了一些懂外文的青年知识分子充

任文职雇员,这是中国社会第一批“外企白领”;( 3)在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中

也出现了第一批管理者;( 4)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政府机

构的日益扩展和科层化,也出现了第一批政府官员;( 5)最后,伴随着现代教

育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还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大学教授,以及律师、作家
和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这最后一批人虽然数量不多,但对新思想和新文化在中
国社会的传递却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中国第一代中产阶层的产生过程中,作为大都市的上海是一个十分合适的
孵化器。尽管开埠甚晚,但上海因为独特的殖民经历和与世界文明的直接对接之
便利,在其经济获得迅猛发展的同时,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步伐也比中国的任何
一个地方来得更为迅速。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带动了上海的人口
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不仅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和零售商店越来越
多,老式中产阶层应运而生;而且随着金融业、商业、运输业、新式学堂、银行、律
师事务所、海关、电报、邮局、铁路系统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各式洋行的出现,各行
业中的职员、科层组织的管理人员、政府公务员、由教师和自由职业者组成的知识
分子也不断滋生,这林林总总的社会群体构成了中产阶层的另一个主体——新
中产阶层,这是一个以知识和技能谋生的阶层。由于中产阶层尤其是新中产阶层
所具有的现代性、知识性、专门性以及可能获得的优厚待遇,使得中产阶层不仅
成为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也成为大
多数上海市民效仿的榜样,引领着社会风尚与习俗的流变。不过,上海的殖民与
半殖民特点,也使得其中产阶层在政治上被打上了消极自保的特点。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1949 年的革命之后,中国中产阶层失去了滋生的土壤。尽管这个阶层没有遭

受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那样的疾风暴雨式的革命对待,但其中大多数置身于民
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队伍中,在经历各种政治运动(从“三反五反”、反“
右”斗争直至“文化大革命” )和经济改造(如工商业改造)之后,实际上已

不复存在。这样,在 1949 年的革命后到 1978 年的改革开放之前,在长达 30 年

的时间里,中国的中间阶层是由类似白领的普通干部和知识分子组成的,按有
些社会学家的观点,其中还包括了国营企业中的职工。 李强因此称其为“类中
产阶层”,参见李强《市场转型与中国中产阶层的代际更替》,《战略与管理》

1999 年第 3 期。这些“公有制体制”的受益者,通过撒列尼和倪志伟所说的“再

分配机制”获得了比广大农民和集体企业中的普通职工更多的利益。有关“再分

配 机 制 ” 的 讨 论 见 Ivan Szelenyi et al, “Social Inequalities in State Socialist

Redistributive Economies: Dilemmas for Social Policy in Contemporary Socialist


Societies of Eastern Europ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1978,19:63~87。但是,这至多是一个“中等收入的阶级”或“中等收入阶层”,

而不是所谓“中产阶层”或“中产阶层”。因为在毛泽东时代,不仅包括土地在
内的生产资料已收归国有或集体所有,包括房屋在内的私有财产都不能名正言
顺地受到保护,加之这些收入处在中等水平的人群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也参差
不齐,其中作为一般社会中中产阶层之中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则
属于团结和改造的对象,更遑论对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活走向发生实质性
的影响。

第一部分

导言—杂领:中国的中产阶层(2)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国中产阶层的重生始于邓小平 1978 年开始倡导的改革开放。换言之,我们

接着要论述的 1980 年代后中国社会的转型和中产阶层的兴起有着最为密切的联

系。早在 5 年前,就有人估计,如果将人均收入在 1 万~10 万元、户均金融资产

在 3 万~10 万元的人口和家庭都计算在内的话,估计目前进入中产阶层的人数

约占全国总人数的 20%~25%;肖文涛:《中国中间阶层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社会学研究》2001 年第 3 期。也有人根据在全国城乡范围内的抽样统计,计算出

在中国社会“职业中产”占人口比例为 159%;“收入中产”为 246%;“消

费中产”为 350%;“自我认同中产”为 468%,达到上述全部指标的中产阶

层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仅为 41%;李春玲:《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的构成及比例》,

2003 年第 6 期。而在我们述及的本项研究中,在北京、上海、南京、
《中国人口科学》

广州和武汉全国五大城市中,符合职业、教育和收入三项综合指标的中产阶层人

数达到总人数的 118%,而主观认同人数更是高达 596%。不论具体的数据或百

分比是多少,在中国当代社会,一般公认,所谓“中产阶层”的人口应该包括
这样一些基本的社会构成:

(1)1978 年以后新生的私营企业家和乡镇企业家,这一群体是依赖市场资

源和流动机会发展起来的;据统计,到 2002 年底,中国大陆的私人企业达到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2435 万户,从业人员更是高达 34093 万人,其中能够称之为中产阶层的投资

者为 6228 万人。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第 148 页。

(2)1978 年后与私营企业家和乡镇企业家同时产生的小业主、小商贩等自营

业者以及其他形式的个体户,到 2002 年底,总户数达到 23775 万户,从业人

员则达到 47429 万人;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中国统计出

版社,2003,第 149 页。不过,其中有些自雇经营、资本和规模都比较小的业主、

商贩和个体户谋生艰难,很难称得上是我们这里讨论的中产阶层。

(3)与党和国家机构有连带关系的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以及国营企业的领

导人;这部分人是从前述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中间阶层或李强所说的“类中产阶

层”(quasi middle class)中分化出来的,除了一部分国营企业的领导人经历了

较大的经济与社会地位的变动外,在党和国家机构中工作的干部和知识分子虽
然不再具有改革前的唯我独尊地位,但凭借自身的文化和素质优势以及其所在
机构的权力优势,仍然保持了相当的地位优势。

(4)因外资引进而产生的“外企白领”,包括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中方管理阶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层和高级员工;据统计,到 2002 年底,中国大陆就业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员工达

36756 万人,就业于港澳台商企业的员工则有 35295 万人,两项合计共有 720

51 万人,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3 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第 138 页。其中的管理阶层和高级员工是标准的中产阶层。

( 5 )大批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管理者,随着社会需求的高涨,高等学校中

MBA 和 MPA 以及法律硕士的培养数量也越来越多,这是中国中产阶层中成长

最快的一个部分;其实,不但人数增长很快,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

MBA、MPA,还是法律硕士,其收入在目前的中国都在标准的中产阶层行列。

(6)因高新技术的采用和新行业的出现而产生的高收入群体,如留学回国的

创业者、建筑师、律师、会计师、房地产评估师、营销人员、影视制作人、股票经营者
以及其他类型的自由职业者。

在确认中国中产阶层人口的时候,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讨论:其一,我们能

够注意到,中国中产阶层群体的出现基本上是 1978 年后的事情。在西方,中产

阶层的成长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其中有相当的中产阶层家庭表现出了较高

的代际间的继承性。但是,在中国,由于 1949 年革命后中产阶层基本上寿终正

寝,因此现在中国的中产阶层基本上是第一代。尽管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也出现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过撒列尼所说的“精英循环”现象,即革命前的社会精英的后代,在市场改革
后又从社会下层上升为社会上层(最典型的如荣毅仁家族),但大多数中产阶
层的出现和他们的父辈在革命前是否具有中产阶层背景关系不大。不过,人们注

意到,1978 年后出现的一部分中产阶层与他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占有的社会和

经济资源有关:陆学艺的研究证实,中产阶层中的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地位优势,
与他们是否能够调整自己的社会位置,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结构中运用

原有的社会关系资源、权力资源和知识资源有关; 陆学艺,同前引书,第 255 页。

而戴维·古德曼在山西的研究则发现,中国现在的中产阶层,无论是私营业主,

还是国有企业的经理,都与国家及党的组织有着良好和密切的社会关系,这是

他 们 获取经济资源的前提之一。 David Goodman, “The New Middle Class”, in

Merle Goldman & Roderick MacFarquhar(ed), The Paradox of Chinas PostMao


Reforms,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其二,在西方,老式中产阶层的产生和新中产阶层的产生前后相距一个世纪
以上,前者主要是工业化的产儿,后者是工业化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产儿。但在

1978 年后的中国,这两个中产阶层群体则基本上是接踵而至的。这是因为,中

国的老式中产阶层如私营企业家、乡镇企业家以及小业主等,严格说并不是工业

化本身的产儿(在 1978 年前,中国的工业化就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并建立了现

代国家制度和科层制体系),而是改革开放后市场转型的结果;而改革开放则
将中国社会推进到世界的舞台上去,并很快在它的工业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新
的包含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等后工业成分在内的经济体系,而这一切都
是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经理阶层等新中产阶层在中国社会浮现的前提。老式中产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阶层和新中产阶层出现的时间间隔之短,从 1980 年代全社会关注的“脑体倒挂

”现象到 1990 年代很快成为“脑体正挂”中能够获得一种感性的证实。现在,

中国大陆社会新老中产阶层并存发展的态势,或者说在中产阶层成长过程中体

现 出 的 鲜 明 的 异 质 性 , 使 得 我 们 能 够 将 其 形 象 地 称 为 “ 杂 领 ” ( multiple

collars)。

中国大陆中产阶层成长的异质性,与现代化进程稍稍领先于中国大陆的韩国、
香港、新加坡和台湾,即所谓亚洲“四小龙”地区十分相似。萧新煌等人的研究
发现,“在东亚四国或地区,一方面,职员、经理人员、职业和技术工人的数量
同工业体力工人一样迅速增长;另一方面,小业主的规模不但没有衰减,而且
随着近来的后福特主义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重构生活活动的趋
势而稳定扩大。结果,在东亚出现了老中产阶层(小雇主、小资产阶级)和新中

产 阶 层的同时增长。” Hsiao, HisnHuang Michael (ed), Discovering of The

Middle Classes in East Asia, Taipei, Taiwan: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c Sinica,

1993, 看来,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在亚洲“四小龙”地区,多种经济形态的并

存,是使新老中产阶层能够共时态并存的基本前提。
第一部分

导言—社会转型与中产阶层的兴起(1)

在西方,工业化及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是中产阶层产生的社会背景,但在中
国,工业化本身并没有对包括中产阶层在内的中国社会的阶层变动发生必然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影响。我们看到,工业化的背景是在 1978 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及由此引发的大规

模的社会转型下发生作用的。

这样的结论基础是,尽管在 1949~1978 年的 30 年间,中国的工业化也取得

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它的年平均增长率即使去除灾难性的大跃进年代(当时最

高的年度曾达到 110%)也在 7%左右。但是,除了遏制中产阶层滋生等政治手段

外,另一些经济方面的原因,也使中国中产阶层的产生即使在经济上也是一个
梦想。政治上的做法包括两个似乎对立的方面:一是在工人、农民的对立面维持

了一个“符号性”的剥削阶级达 30 年之久。本来,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为了巩

固新的基层政权和革命的成果,防止已被推翻的地主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反
抗和破坏,在革命胜利后的一段时期内使用阶级身份符号体系具有一定的积极

意义。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后来这一符号体系的使用不仅延续了 30 年,而且

被扩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连上述“阶级敌人”的子女也被打入城乡人口
的另册。有关中国农村的具体论述参见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

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三联书店,1988,第 159~160 页。在毛泽东时代,老

式中产阶层被称为“小资产阶级”,它一直是思想改造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专
业人士则被称为“职员”,这同样也是一个灰色的标记。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一
步的阶级分化从政治上被遏制了。二是在所谓“人民”的范围内实现平均主义的

“去分层化”( destratification)策略。据美国社会学家白威廉的研究, 1960~

1970 年代,中国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也是最为平等的国家。从表 0-2 中可以看

到,在那个时代,中国高收入者的收入只是低收入者的 22~23 倍,而基尼系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数更是只有 020~021。其实,去分层化的手段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

括平均主义的工资制度(在 1970 年代,也就是说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还一度

开展过对工人中执行的“八级工资制”的批判,称为“资产阶级法权”),还
包括日常消费的配给制度(你即使有钱也无法购买高级食品或衣服)、住房的分
配制度,以及对计件工资制度、奖金制度的批判和停用。

表 0-2 社会主义国家的收入分配 * 十分位数比率 ( 1970 年计)基尼系数

(1964 年计)苏联 32—波兰 320 26 南斯拉夫— 024 匈牙利 26021 保加利

亚 24021 捷克斯洛伐克 24019 罗马尼亚 23—中国:劳动人口 23020 中国:

国 营 单 位 职 工 22021* 引 自 William L Parish, “Destratification in China”, in

Waston, J(ed), Class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PostRevolution Chin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在表中,十分位数比率=以工人收入顺次排出

十等份,并以头份及尾份计算该比率。

经济上的因素同样是多重的,其中包括:由于受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中国
工业化的道路是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前提的,因此与国民消费生活有关的轻工
业和服务业一直严重滞后于人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由于在农业中贯
彻“以粮为纲”的原则以及人民公社本身的半军事化的管理原则,农民的社会

流动受到限制,而 1953 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包括粮食在内的农副业消费品

也一直处在严重的短缺状态,毛泽东时代盛行的各种票证制度就是这种短缺的
最好注脚;由于先后与美国、印度和苏联的军事对峙,国防开支一直占到国民收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入的相当比重……这一切都使得中国普通百姓的收入在 1952~1980 年间没有什

么实质性的增长。据《中国农业年鉴》(1980 年)和《中国统计年鉴》(1981 年)

统计,1952 年国家部门的年度平均工资实际为 446 元,1980 年为 529 元,28 年

总增长率为 186% ;农村集体人均收入在集体化后的 1953 年为 388 元,在毛

泽东逝世前的 1975 年为 544 元,22 年的总增长率为 402%。转引自麦克法夸尔、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2,第 517 页。

变化发生在 1978 年以后。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了大

规模的改革开放。这首先从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转向城市的诸多经

济领域。在此后的 20 余年内,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 1978

起,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都在 8%左右, 1992~ 1994 的三年间则

达到 11%~13%之间,即使在全球经济尤其是东南亚经济普遍低迷的 20 世纪的

最后几年,仍然达到 7% 左右,即使在强调“宏观调控”的最近几年也保持在

8%左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二大上提出的在 1980

~2000 年的 20 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也提前 5 年实现。现在的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六大经济强国,而按麦迪森运用购买力平价方法进行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测算,中国更是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它的 GDP 总量占世界总量的 12

9%。参见《中国 GDP 统计存在水分吗》,《扬子晚报》2002 年 5 月 4 日 A12 版。

如果说中国经济在 20 世纪最后 20 年的迅猛发展,为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善奠

定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的话,那么中产阶层的出现和成长还与 1978 年后出现的

中国社会的转型有着最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中国社会的转

型包括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其一,沿着 1949~1978 年间的工业化道路,继续实

现从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社会的转变;其二,尤为
重要的是,从指令性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其三,从高度中央集
权的政治体系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的转变。我们紧接着就会看到,正是这种
社会转型及下述由这种转型带来的社会生活多方面的变化,使中国中产阶层的
出现和成长成为现实。

第一部分

导言—社会转型与中产阶层的兴起(2)

变化之一:政治的清明和宽松,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使得市民生活
在相当的程度上从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分离出来,哈贝马斯所称的公共领域在一
定范围内出现,这是中国中产阶层出现和成长的条件之一。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

我们首先看到的一个有意义的变化,是 1979 年后中共中央宣布为地富子女摘帽,

并结束先前的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代之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一变化,伴以社会生活中的其他改变尤其是职业的分化,使得中国社会的分层
得以从“符号性”的阶级标准转向职业标准,而这正是中产阶层得以出现的前
提之一。能够想象的是,随着国家不仅对经济生活同样对包括政治生活在内的社
会生活干预的进一步弱化(农村的村民自治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市民社会的
形成及与其相关的公共领域的扩大,将为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
空间。
变化之二:经济的持续稳固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规模的扩大 ,
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是中国中产阶层出现和成长的

条件之一。中国经济在 20 多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已经成为全世界承认的不争事

实,而它未来的发展也为世界所看好。而对造就中国的中产阶层来说,经济的增
长是一个基础,但国民收入的提高及提高的幅度更是一个直接的因素。事实是,

1980 年我国居民收入占 GDP 的比重为 57%,1993 年上升到 71%,预计到 2010

年将上升到 81%,肖文涛,同前引书。这意味着国家的经济成就将更多地转化为

民众手中的财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其他诸多因素的变化也在改变中国社会的

分层结构,促进着中产阶层的出现和成长:( 1)中国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已

使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在不断地减少,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的增加比率则开始

超过第二产业。据统计,自 1979~2004 年的改革开放 25 年来,中国服务业年均

增长速度超过 10%,高于 94%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服务业从业人员从 1978 年

的 4890 万人增加到 2003 年的 21809 万人,净增 16919 万人,几乎是同期第二产

业净增从业人员的两倍。 江小涓、裴长勇主编《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 No3》,社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 5 页。尽管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农民

大量进入城市,第二产业中蓝领工人的数量会大量增长,但显然由于管理的需

要和技术的进一步运用,白领管理者的数量也会有明显的增长。( 2)据专家估

计,我国“十五”末期市场化的程度将达到 65%~70%,2010 年将达到 80%以

上,顾海兵:《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8 月 13 日。市

场化程度的提高将提高进一步促进阶层的分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

政策将造就更多的中产阶层。( 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但为普通农民工进入

城市寻找工作提供了可能,也使其中的佼佼者和农村中原先的乡镇企业家和包

工头有可能在城市中谋生,并成为中产阶层的一部分。据统计,到 2003 年为止,

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化率已经从 1993 年的 28% 达到 2003

年 的 405% , 新 华 社 2004 年 10 月 30 日 电 , 参 见 http://newsxinhuanet

com/newscenter/ 200410/30/content_2157326htm。并且现在仍然在以每年不低

于 1%(东部沿海地区则达到 2%)的速度增长。(4)在 2004 年 3 月举行的全国

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草案)》,将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
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正式改为“公民的合
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其实,尽管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进宪法只是一年前的事情,但此前国
家推行的发展私有个体经济的政策,已经从一个侧面肯定了“公民合法的私有

财产”不受侵犯,并且这一政策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02 年的最新统计表明,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上海的私营企业数已达 1883 万户,占全市的比重达到 50%,户均注册资本 116

9 万元,总资本 2000 亿元。而这样的令人注目的数字还排在广东和浙江之后。

《上海半数企业是私营》,《新华日报》2002 年 5 月 8 日 C2 版。而对普通城市居民

来说,国家推行的房屋改革政策也在事实上使私有生活资料财产的拥有合法化。
在房价为全国之最的北京和上海,仅一个房改就使那些拥有地段较好地区房屋
的几十万市民成为“百万富翁”。

变化之三:文化的多样化和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也为中产阶层尤其是
新中产阶层的出现和成长提供了文化和精神基础。在有关中产阶层的研究中,许

多研究者都提及了文化表征对中产阶层的重要性,事实上,英文中“ Class” 这

个词本身就既具有阶级、阶层的含义,也具有文化上的品味和格调的含义。福塞

尔:《格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前言”第 1~2 页。布迪厄更是提

出文化资本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Pierre Bourdieu,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1984, p65能够想

见的是,在毛泽东时代,在文化和文艺只能为政治服务、只能作为官方意识形态
的宣传工具的时代,工农兵文艺和文化的唯一性和正统性,不可能赋予中产阶
层(即使在经济收入上存在这样一个阶层)任何文化内涵,而这种文化的多元

性和对多元文化的宽容性也恰恰是在 1978 年后的改革开放中获得的。另外,如

米尔斯所说:“大众教育也是新兴中产阶层职业兴起的一个主要社会条件,因

为这些职业需要教育系统提供的技能。” C Wright Mills, White Collar, The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American Middle Classe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1), p266 1978 年

后,中国高等教育增长的成就有目共睹,中国大学就学率 2003 年已经超过

15%,现在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不过,单纯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民

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还不能必然造就中产阶层。从表 0-3 中我们能够看到,白

威廉的研究证实,自 1930~1978 年间,中国民众受教育的年限逐代增加 (除了

1960 年代后因“文革”的开始造成下降 ),但他们的职业等级和收入则逐代降低。

这一现象的改变发生在 1980 年之后,自那以后中国教育的经济回报率不断提高,

到 2000 年已经达到 6%~7%(即多受一年教育者其收入增长 6%~7%),这一

经济回报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它也为中产阶层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的

新中产阶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参见陆学艺,同前引书,第 29~30 页。

第一部分

导言—中国中产阶层的基本功能(1)

在有关中产阶层功能的全部论述中,政治后卫与消费前卫是最为普遍的一对
说辞。我们紧接着的讨论将会发现,不但在这两者之外,中产阶层还另有作为,
而他们政治上的后卫姿态和消费上的前卫姿态之间也有着某种联系。

中产阶层在政治上的后卫姿态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事实上,在早期欧洲反对封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建主义的斗争中,中产阶层获得财产上的私有性、市场的自由性和政治的参与性
一直是政治前卫的结果,欧洲市民社会的健康形成与中产阶层在政治上的前卫
姿态不无联系。正是在由中产阶层组成的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冲突中,欧洲实现了
最初的民主化。因此,严格地说,中产阶层在政治上的后卫姿态,最初是在美国

塑造的。在 19 世纪那个广袤的国土上,用法国社会学家托克维尔的说法,既没

有强大的邻邦,也没有统摄全国的无所不能的首都,同样没有巨额的税收、庞大
的军队和伟大的将军,就不会产生将全国人民的命运交给一部分人的专制危险。
加之美国的联邦性质、美国的乡镇制度以及美国司法权的独特结构,使得美国的

民 主 共 和体 制不 但得 以形 成, 而且 能够 维持 下去 。 Alexis de Tocqueville,

Democracy in America, Volume Ⅰ(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0), pp288~299因

此,美国的老中产阶层没有经历过欧洲同行的政治磨砺。而就美国的新中产阶层
而言,他们的政治后卫姿态或政治上的冷漠的形成原因是多重的,用米尔斯的
话来说,其中包括:主流大众媒介的宣传所起的政治消解作用,大众传播及与
此相关的各种文化机器使得“每个人都以一定的方式取得了相互的平等……它

们是一种公分母,是预先规定大众情感的模具”; C Wright Mills, op cit, p

333经济社会状况的稳定使中产阶层的政治要求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而美国的

经济机构无疑比政治机构对生活更为重要,政治不过是实现经济利益和保护经
济活动的一种手段。

同欧洲和美国相比,东亚的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又是另一番表现。一般说来,
东亚“四小龙”政治的表现是矛盾的。在东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或
政府扮演了积极的甚至是强力的角色,这使得中产阶层既有与国家或政府发生
冲突的可能,也有依赖国家或政府通过强力实现的社会稳定发展自己的需求。在
这方面,韩国中产阶层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例子:一方面,在韩国实现民主政治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几个重要的关头,中产阶层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另一方面,在政治转型
期出现过度动荡的局面之时,中产阶层的反应却是保守的或者说是后卫的。
Hagen Koo,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racter of the Korean Middle Class”, in Hisn

Huang Michael Hsiao (ed), op cit, pp55~75

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也明显表现出了政治后卫的倾向,但
我们接着就会分析,这种后卫倾向并不意味着中产阶层不拥护现代化进程中民
主政治的推进,而是说他们一般都赞成以渐进而不是动荡的方式推进这种民主。

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后卫态度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就那些通过市场改革甚至
寻租方式而获得财产的中产阶层来说,他们的政治后卫态度是由他们的经济利
益与党和国家或党和国家的代理人的密切联系决定的。在我们前述古德曼有关山
西的研究中,私营业主和国有企业的经理都与当地的党政领导有着良好的个人
或社会关系;而在李路路的研究中,在其所调查的私营业主中,占最大比重的

是社会资源丰富的原城镇国有、集体单位的干部(307%) 李路路:《转型社会

中的私营企业主——社会来源及企业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第 15 页。。这种经济利益上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这部分中产阶层(主要是老式 中

产阶层企业主)对现存的政治和社会体制不会有变革的欲望,或者说,在他们
和国家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中产阶层的另一部分,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壮大的中国新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
同样是后卫的。不过,形成这部分中产阶层后卫政治态度或追求社会稳定的原因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和上述老式中产阶层有所不同。具体说来,他们是 1978 年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

者,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接受精英教育的人,并且因此获得了良好的教养以及体
面而收入较高的“白领”工作。他们对社会稳定的追求、对社会动荡的恐惧来自
内外两个方面:从其自身即所谓“自稳定性”方面来说,他们满意自己的职业
和收入,并且不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靠自己的“
个人奋斗”获得的,而且他们也知道可以通过继续的奋斗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生
活和工作境况,实现新的社会流动或跃迁;从外部社会环境来说,他们的地位

是通过工作—收入的模式获得的,并因此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在表 0-4 中,我

们能够发现,与新中产阶层有关的职业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同时,由于中产阶
层的一部分,如大学教授、作家、新闻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家直接从事社会主
流价值观的创造和传播工作,决定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对现存社会秩序的
肯定比较容易为整个社会所认同。这样一些特点必然决定了中产阶层一方面反对
社会动荡,但另一方面却不会拒绝社会变革,他们希望在稳定的社会秩序下实
现社会的不断进步。因此,中产阶层是现代社会稳定的奠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说,
中国社会未来的稳定,就取决于中产阶层能够以何种速度迅速地成长起来。

表 0-4 当代中国社会职业声望得分排序因篇幅有限,此处只取了前 30 名职业

的职业声望排序,原文共刊登了 81 种职业的声望排序(参见李春玲:《当代中

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社会学研究》2005

年第 2 期,第 83~84 页)。另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发展预测”课

题组稍前进行的一项关于 69 种职业声望的调查中,有 21 种职业的得分在 80 分

以上,其基本都或具有政治权威、或具有科学知识、或具有复杂的技能和较高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收入;28 种在 60~80 分之间,也多数是所谓的“白领”阶层。这两类人组成了

我们这里所说的中产阶层群体的主干(参见《2000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第 20~22 页)。

第一部分

导言—中国中产阶层的基本功能(2)

中国中产阶层在政治上的后卫姿态,对中国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极有益处。这
是因为,中间阶层在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群体冲突中间具有明显的缓冲功能。在

改革开放以来的 20 多年中,一方面我们的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的

生活有了普遍的改善和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社会分化加剧、贫富差异日益
加大的现象。比如,以用来描述收入分配的差距的基尼系数为例。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贫富差别不大。如前所述,1964 年基尼系数仅为 020~021 之间,1980 年

也不过 03 左右,整体差距不大;但到了 1988 年,基尼系数已上升至 0382;

1994 年为 0434;现在则进一步上升到 0456 以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多种多

样,但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势必会严重伤害普通民众的社会情感,影响
他们充分享有改革开放的成果,造成社会上层权势集团和社会下层弱势群体间
的矛盾、对立与冲突。在这样的矛盾、对立与冲突中,中间阶层因为无论在政治上、
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皆处在社会的中间状态,自然应具有对上下两极分化及矛
盾冲突的缓解功能。当然,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功能的有效发挥的前提是,一个
社会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扩大了的中间阶层。以美国为例,它的贫富差距也十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显著,基尼系数达到 045,但是因为美国社会有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中产阶层

人口(仅白领人口的比例就占到全部人口的 50%以上),所以才能够化解其上

下层之间的尖锐矛盾。而在目前的中国,如果不能有效地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那么中间阶层不仅不能承担上述缓冲功能,还完全有可能在突发性的社会动荡
中成为利益群体冲突的牺牲品。其实,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口比例的目的还在
于减少社会底层人口的比例。如果底层人口的比例过大,当社会发生动荡之时,
常常容易发生暴力行为。这是因为对那些极少拥有实际资源(权力和金钱)和象
征性资源(如声望和社会地位)的群体来说,有时暴力或非常规行为常常是他
们能够动用的唯一资源。尽管这种观点具有精英主义的倾向,但确实值得人们关
住。

除此以外,中间阶层的成功或个人社会地位的获得,凭借的不是门第、裙带等
先赋性因素,也不是投机取巧、贪赃枉法等非法手段,而是个人的勤奋努力、刻
苦好学、良好教育、积累的文化资本,以及独到的眼光和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等
自致性因素,因此他们在更为广大的人口中具有公正获得社会地位和个人成功

的示范作用。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

271 页。中产阶层的成功或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所以能够对普通人起到示范作用,

不但是因为他们的成功手段合理,不会引发人们的不平等感和“相对剥夺感”,
而且还因为这种成功现实可感,便于学习。事实上,那些品行端正、依靠努力奋
斗而成功的专业人才,确实常常成为普通家庭的父母激励自己子女的榜样。如果
这样的榜样获得全社会的认同,我们这个社会就既能够积极进取、相互竞争,也
能够互帮互助、诚信友爱,我们就能够建构一个健康的和谐社会。

与中产阶层后卫的政治姿态相比,他们在消费上则是前卫的。有关中产阶层以
及中上阶层在消费上的种种前卫表现,从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理斯曼的《 孤
独的人群》、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直到福塞尔的《格调》、布迪厄 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区隔》和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100 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学家津津乐道的主题。

如果说老式中产阶层尚存在通过积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的动机,新中产阶层通
过在他人公司或国家公务机构中工作、获取薪水的工作—收入的人生模式,决定
了他们的消费一般不会在生产资料领域,而只能在生活资料领域(所以,有房、
有车常常是他们有“产”的重要标志)。加之他们看重社会声望,用米尔斯的话
说,存在着强烈的“地位恐慌”;同时又常常是时尚性传播媒介的主要受众,
因此他们同其他阶层的群体相比消费上的前卫性是十分明显的。另外,因为中产
阶层多数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在消费方面还表现出明显地追求生活品
味和格调的趋势。中产阶层这一品性的过度化和模式化,不但使得福塞尔会以凡
勃伦的口吻嘲讽中产阶层的浅薄和一律(与此相似的更妙的说法是:“他们似
乎只有生活方式,而没有生活。” ),而且会使布迪厄和福塞尔提出人们的消
费品味是区分现代社会阶层的重要标志。

中国中产阶层在消费上的前卫姿态已经突显出来。在中国, 1990 年代初羞答

答出版第一本以中产阶层消费为定位的《时尚》杂志时,大多数人的头脑中还没
有消除过度及超前消费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但现在几十种时尚杂志基本的
主题都是倡导中产阶层白领消费、消费、再消费,并且明确提出:“花明天的钱,
办今天的事。”从各种家用电器开始,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现在已经转移到宽敞
明亮的住房和家用汽车上。在毛泽东时代,由于将住房转化成了再分配经济的一
个重要因素,而人口的增长又远远超过了住房建设,每一个中国人都经历过几
口人挤在一间屋里的年代。以上海为例,这个昔日的繁华之都的人均住房面积甚

至 从 1949 年 的 37 平 方 米 , 降 至 1963 年 的 22 平 方 米 , Xiaoming Chen &

Xiaoyuan Gao, “Urban Economic Reform and Public Housing Investment in

China”, Urban Affairs Quarterly,No1(September 1993), p120 即使是改革开放 18

年后的 1996 年也不过人均 87 平方米。在那个时代,在全国人民羡慕上海的工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业用品的同时,上海人“鸽子笼”式的住宅也成为全国人民诟病的对象。但是,

在 1990 年代后期,奇迹出现了。当住房商品化的改革伴随着上海中产阶层的增

长同步而来时,购买商品房很快成为大众消费的主要项目之一。人均 GDP 在

5000 美 元 的 上 海 人 , 商 品 房 个 人 购 买 比 例 从 2000 ~ 2003 连 续 四 年 超 过 了

90%,2003 年商品房竣工量、销售量和存量房交易量分别首次超过 2000 万平方

米,到 2004 年上海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 2935 平米,一跃成为全国之最。陈

晓平:《上海人均住房面积达 2935 平方米,居内地首位》,《上海青年报》2004

年 8 月 9 日。而且,没有人想到的是,上海住宅的平均价格也由 1998 年的 3026

元/平米,飙升至 2004 年的 8124 元/平米。上海的房地产因为中产阶层数量的激

增而红火了一把,而狂升的楼市也给大大小小的中产们徒增了几倍资产,以致

2005 年需要政府出面,打“组合拳”来抑制高热不退的上海楼市。李海鹏、柴会

群:《上海:进退节点上的楼市》,《南方周末》2005 年 4 月 21 日第 1~4 版。

第一部分

导言—中国中产阶层的基本功能(3)

除楼市以外,中国汽车工业近年的发展速度也令人瞠目结舌。 2003 年中国汽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车产量超过 450 万辆,同比增长 40% ,其中乘用车达到 206 万辆,增长高达

62%。而这 206 万辆乘用车中的 70%为个人消费者所消费,而在前一年这一数字

还仅仅是 50%。用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陈虹的话说,日本的汽车消费量已连

续 9 年低于 600 万辆,中国则很可能在 2 年内突破这一数字,从而取代日本,

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美国通用公司也预测,到 2025 年,中国汽车消费

量将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陈虹:《两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

汽 车 消 费 第 二 大 国 》 , 新 华 网 http://news xinhuanetcom/auto/2004-

03/08/content_1351804htm。尽管古德曼认为,中国中产阶层在生活和消费方式

上对普通民众的引导性,与他们在推动民主政治上的作为不大有关, David SG

 Goodman, “The New Middle Class”, in Merle Goldman, & Roderick

MacFarquhar(ed), op cit, pp240~241但西方学者都承认和先前那个“短缺经

济”时代相比,中国出现了表征中产阶层出现和壮大的“消费革命”。 Davis,

Deborah (ed), Consumer Revolution in Urban China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中产阶层的消费尽管有着福塞尔嘲弄的虚饰性的一面,但它对经济发展与社
会进步的意义同样是不言而喻的。许多调查研究报告都指出,中国中产阶层不仅
在消费上走在其他阶层的前列,更重要的是他们形成了相对理性和具有超前意
识的现代消费观念,其中包括:具有较强的投资理财意识;消费注重个性化和
文化品味;普遍接受了“分期付款”等现代消费方式;更为重视教育、旅游和文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化方面的消费支出;并且比一般人更能理解大众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
用。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成长中的城市中等收入阶层与〈精品购物

指南〉的未来发展》,1997 年。中国中产阶层的这些消费特征和趋势,无疑获得

了急于发展经济的中国政府的支持和提倡。2002 年 7 月 1 日,财政部长项怀诚在

透露国家公务员将再次加薪、而且不会太少时特别强调,他希望大家加薪以后要

“大胆消费”。《项怀诚在亚行年会记者招待会上透露 ,7 月 1 日起公务员将加

薪》,《扬子晚报》2002 年 5 月 13 日 A4 版。

在中国目前的 12 亿人口中,中产阶层的比重即使最高估计也不过 20%。从这

样的意义上说,中国中产阶层的作为除了稳定社会和促进消费以外,还具有对
其他更广大人口的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在改革开放之初、
倡导“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时,邓小平就已有预见。他写道:“一部分人生活
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

的人们向他们学习。”《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第

99 页。并且,这种示范作用不仅表现在消费方面对其他阶层尤其是中产以下的

低收入阶层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商业诚信、成就动机、
家庭伦理、素质提升、文化品味以及子女教育方面向整个社会尤其是低收入和低
文化阶层提供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以促进中国良好的工作伦理、健康的生活方
式和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形成。我们已经申明,由于中产阶层尤其是新中产阶层的
成功多数是个人努力和奋斗的结果,同那些通过钻政策空子和收受贿赂发家致
富的人相比,他们良好的生活境况一般不会引发社会的不平等感和被剥夺感,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反而可以引发普通家庭及其子女的心理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在未来 10~30 年

间,在中国社会全面实现工业化并向后工业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将具有显而易
见的积极意义。

第一部分

导言—成长,或有待突破的困境(1)

我们已经看到,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包括社会结构在内的中国社会的各

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型和变化,中国的中产阶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出现
和成长起来的。因为它的成长速度和它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中国
中产阶层的崛起引起了包括国际社会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我们注意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实际上都有利于培育中产阶级或国

家话语体系中所说的中间阶层的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前 10 年,不但包括农民在

内的整个社会从一系列新的政策中普遍受益,前述邓小平倡导的“让一部分先

富起来”的政策更是培养了第一批中国的中产阶层;在其后的 10 余年间,股票

和金融证券市场的开放和完善、从乡镇企业始推广到国营企业的大规模的股份制
改造、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创立、高薪聘请海外归国留学人员
的政策、公务员和教师职业的大幅度加薪,以及“房改”和房屋市场的商品化等

等,使得短短 20 年间中产阶层的数量成十倍百倍的成长,以致连海外媒体都有

人惊呼“中国已经进入中产阶层时代”。 2002 年春节,日本的 NHK 电视台的

BS 频道就以“中产阶层将改变国家”为题,宣扬了这种观点。参见高井洁司《中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国果真已经进入中产阶层时代了吗?》,日本:《世界周报》2002 年 3 月 5 日。

我们承认中国的中产阶层已经出现,并在快速成长,但是我们显然不认为中
国已经进入“中产阶层社会”。在西方发达国家即所谓“后工业社会”或“中产

阶层”社会,中产阶层占了总人口的 80%(所以他们的代名词是“大众”),

整个社会结构也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所谓“橄榄型”。但是目前中国中产阶层

的比例不会超过总人口的 25%,虽然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社会结构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金字塔型”不复存在,但社会结构目前还只是一
只中间略大、底部更大的“洋葱头”。并且,无论在经济的飞速增长和财富的分
配方面,还是在社会结构的转型方面,甚或在意识形态方面,中国中产阶层的
成长都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考验。

对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来说,问题之一来自于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的财
富分配问题。我们论述了中国中产阶层尤其是那些靠自己的脑力劳动吃饭的新中
产阶层的收入合法性问题,但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社会的上层“资本集团”及
一部分中产阶层,不是来源于先前的权力中心,就是与权力中心有着这样那样
的联系。他们的财富有一部分是依赖不平等的竞争,或利用国家体制和政策上的
漏洞获取的。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分人数虽少,但却占有了相当大的社会财富:

有人统计,目前中国的金融资产累计超过 10 万亿人民币,但却掌握在极少数人

手中;晓柯:《 2002 年让我们一起步入中产阶层的新长征路》, http://fiannce

21cn Com/news/2002-02-10/613710html。2003 年北京人均 GDP 按常住人口计算

达到 3074 美元,上海人均 GDP 更是达到 6000 美元以上,甚至整个长三角地区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人均 GDP 都已经达到 4000 美元,这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北京的资

料参见李洋《北京人均 GDP 已超 3000 美元》,


《北京现代商报》2004 年 9 月 17 日;

上海及长三角的资料参见《人均财力遥遥领先,上海经济领跑长三角》,《东方早

报》2005 年 4 月 5 日。但是,能够居住在 100 多平米的高级住宅中、拥有私家车、

饲养宠物并不时出国旅行的仍是极少数富裕阶层。显然,如果不能遏制财富向少
数富裕阶层的过度集中,不仅会增加贫富间的差距、产生底层社会与上层社会的
尖锐的阶层矛盾与冲突,同样也不利于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与发育。国家应该通
过健全法制和有效的税收体制以及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保护下层收入
群体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使国民财富合理而有效地向中产阶层流动,同时加强
对中产阶层本身的法制约束,以避免他们也使用或寻求使用“特权”提高自己
的经济地位,招致社会中下层阶级的批评与抵制。

对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来说,问题之二来自于如何解决庞大的农村人口对工
业化的要求和压力。尽管我们已经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各地尤其是
沿海地区的工业化的展开,全国出现了农民进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农村打工的

“民工潮”,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这一数量已经达到 8800 万人之多。而且

随着中国进入 WTO,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村和农业受到更为严峻的挑战,

预计无法在农村生活下去而进入城市的农民数量在今后的几年内仍会激增。但是,
由于国家工业化的步伐仍然落后于农民流出的速度,加之国营企业的普遍不景
气,以及原先发展势头良好的乡镇企业后劲不足(内地大多数地区的农村则还
没有开始工业化)等原因,城市对流出土地的农民的吸纳仍然是有限的。据中央

电视台报道,当石家庄市全面放开户籍控制之后,4 个月内只有 700 多人去申请

城市户口,而石家庄有外来人口数十万人。农民无法正式进入城市并像城市人一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样生活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原先的城乡二元格局并没有完全被打
破,城市对农民来说仍然壁垒森严。显然,即使中国的几亿农民都能够因工业化
的需要顺利地进入城市,他们中的多数人能否成为中产阶级恐怕还要留待其子
女即“第二代移民”去解决。因此,中国要出现西方“橄榄型”中产阶层式的社
会结构目前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第一部分

导言—成长,或有待突破的困境(2)

对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来说,问题之三则来自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压力。我们知
道,中国目前的国家政体仍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
家。但是,随着国营企业越来越多地陷入困境、产业工人的领导地位遇到挑战。我
们发现,正是这种挑战使得“中产阶层”的合法性至今没有获得法律文本的肯
定,大多数政府官员和政府文本对这一阶层的称呼也是“中等收入阶层”或“
中间阶层”。显然,不从理论上给予中产阶层或中产阶层以应有的承认,对这一
阶层在中国未来的成长是不利的。其实,仔细想来,在肯定中国目前的国家政体

和中产阶层存在的现实之间,矛盾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 1)我们已经分

析,对中国这个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产阶层还未能成为社会
的主流,甚至在今后的几十年间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所谓“蓝领”工人)
的增长速度仍会大大超过“中产阶层”,大批的进城民工会源源不断地补充进
产业工人的队伍之中,因此,中产阶层在中国的成长不会动摇国家的基本政体。

(2)邓小平提出的将知识分子视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不仅有理论基础,

也有现实的要求。在西方社会学界,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口视为“白领工人”是
一个十分普遍的常识,因为他的职业特点和中等收入没有更改其从事“劳动”
的本质。所以,我认为,如果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坚持以中国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
自己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在中国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增长视为工人阶级队伍中“白领”和“蓝领”成分此消彼长的一个过程。如此,
将知识分子视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化解不同社会阶层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

是邓小平在社会分层方面的“大智慧”之一。在 21 世纪,我们看得到的一个变

化将是,在中国的农民通过工业化不断进入城市的同时,中国工人阶级中的大
多数也将进一步改变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成为现在尚为数不多的“中产阶
层”或中产阶层中的一员。

我们已经论证了中产阶层或中间阶层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现
在需要讨论的是,在现阶段如何培育或扩大我们社会的中间阶层?这是与中产
阶层在中国的成长发展休戚相关的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政治
报告中写道:“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确立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
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的报告》,《人民日报》2002 年 11 月 18 日。这里,从分配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了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基本途径,并且将此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联系
在一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依据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将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或中产阶层的基本途径概括为以下几个方
面:

(1)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切实通过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城市对农村的“

反哺”,缩小城乡差别,缩小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差别,为建设中间阶层占主导
地位的“橄榄型”社会奠定基础。城市化速度的快慢和程度的高低,与中等收入
群体或中间阶层的扩大关系密切,在当代中国更是制约中产阶层扩大的瓶颈之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一。按普雷斯顿定律,工业劳动力占全体劳动力的比例每增加 1%,城市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会增长 2%。但是,我国自改革开放的 1978 年到 2000 年间,工业

劳动者占群体劳动者的比例上升了 282%,但我们的城镇人口比例却只上升了

183%。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社会学研究》2005 年第 2 期。

换言之,我们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这种滞后导致了城乡差距的进一步
增大。据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1884 年为 171∶1 ,2003 年达到 323∶1,考虑到城市社会福利方面的因素,这

种差距更是达到 6 倍左右。事实上,人们已经注意到,中国基尼系数的增大,与

城乡收入差距的增大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而庞大的农村人口不减少,中产阶
层或者说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就不可能,和谐社会的建构就难免遥遥无期。

(2)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传统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比重,

在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的同时,积极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比重,为中等收入群体尤其是新中间阶层的出现和壮大创造条件。我国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发生了传统产业比重下降、现代产业比重上升的急剧变化,

在 1978~ 2002 年的 25 年间,在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从 705%降至 500% ,第

二产业从 173%上升到 214%,第三产业则从 122%上升到 286%。但是,由于

前述城市化的进程较慢,且我们的第三产业发展中信息化的程度不够,不但使
得农民进入城市的成本和代价过高,而且也阻碍了管理者和专业技术工作者等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白领”职业比重的提高。

(3)职业结构的分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而职业分化又必然会导致不同职

业群体的收入和声望等方面的经济与社会差异,这是产生中间阶层的重要途径。
我们已经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职业结构也发
生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一系列的与中等收入群体或中间阶层相关的职业应
运而生,如独立执业的建筑师、律师、会计师、房地产评估师、营销人员、影视制作
人、股票经营者、计算机软件设计者以及其他类型的自由职业者。下一步我们应该
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快职业结构的合理分化,并赋予其相应的
经济报酬和社会地位评价,为促进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提供适宜的温床。

(4)尽管中等收入群体直接体现为其成员的收入水平的高低,但是所有的人

都意识到扩大中产阶层的关键因素在于发展教育事业。在当今中国社会,要有效
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从教育领域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要积极
稳妥地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优化专业结构,使得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能够适应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使得我们能够为更多的人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提供基本
的教育和素质保障;其二,优化教育结构、平衡教育资源,在率先发展高等教育
的同时,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即使我们不能在短期内将大
多数低素质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打造成中间阶层的后备军,我们起码应该努力
使他们的第二代能够获得与他们的未来相称的教育。对教育资源的平等占有从某
种程度上说比对物质资源的平等占有更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前
途和未来。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该为每一个人的健康发展提供良机。

第一部分

导言—有关本项研究的若干说明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在进入对中国中产阶层实证研究的论述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与本项研究有关

的问题给予简略的说明。自 2002 年底起,为了对当前中国新兴的社会阶层——

中产阶层能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在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奖
励计划”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项目基金”的支持下,我们成立
了由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教师和博士研究生组成的“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都市
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课题组,课题组由周晓虹教授担任主持人,并聘请了陈
友华和风笑天两位教授担任学术指导,参与者则包括了王建平、许荣、张春明、陈
曙红、王奕红、连连、沈晖、杜骏飞、胡翼青、王晓燕、王咏、胡正文、周海燕等十数人。

本项研究历时近 30 个月,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为时 12 个月

( 2003 年 1 月 ~ 2003 年 12 月 ) 的 时 间 里 , 我 们 收 集 并 在 专 题 研 讨 会

(seminar)上研读了欧美及世界各国数十种有关中产阶层研究的文献资料,在

此基础上,编撰了《“全球中产阶层”研究集粹》。现在,这一《集粹》已经改写 成
《全球中产阶层报告》一书,作为本书的姊妹篇同时推出。在《全球中产阶层报告》
中,我们讨论了中产阶层的理论界定、全球中产阶层发展的历史脉络、中产阶层
的主要概念类型,以及全球化与中产阶层的未来;接着,通过对英国、法国、美
国、加拿大、北欧、日本、俄罗斯、印度、韩国、巴西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等国家或
地区的研究,在展现全球中产阶层的发展历程和现代状况的同时,着力对美国、
欧洲和东亚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产阶层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全方位
地探讨了“中产阶层”这一后工业语境中的全球话题。

研究的第二个阶段为时 6 个月(2004 年 1 月~2004 年 6 月),在这 6 个月里,

通过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和武汉的抽样和电话访问系统,我们完成了 3038 份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问卷的调查,并在上述 5 大城市及苏州和深圳等地先后完成了 100 多位中产人

士及相关成员的个案访谈。

《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的调查问卷共拟定了 79 个问题,除了

个人与家庭的社会背景以外,包含了与中国中产阶层及其发展有关的 8 个主要

问题,这就是身份认同、消费行为、休闲方式、社会交往、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品
味、政治参与以及传媒接触等。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本题为《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的

著作,其主要章节就是根据这 8 个方面写成的。

这 3038 份调查问卷通过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电话访问系统完成。具体抽样方

法为:首先从上述五个城市的黄页电话号码簿中获得各城市的电话局号,然后

按照各城市电话号码位数( n )与电话局号位数( m )之差( nm ),由计算

机自动生成 0~10n-m 之间的随机数,最后由局号 ×10n-m+随机数即组成电话号

码样本。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最后完成的 3038 份有效样本进行简单的分析:

(1)样本的性别分布:男性样本数为 1503 人,占有效样本的 495%;女性样

本数为 1535 人,占有效样本的 505%。(2)样本的年龄分布:19 岁以下的样本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数为 223 人,占有效样本的 73%;20~29 岁为 921 人,占有效样本的 303%;

30~39 岁为 547 人,占有效样本的 180%;40~49 岁为 493 人,占有效样本的

162%;50~59 岁为 435 人,占有效样本的 143%;60 岁及以上为 404 人,占

有效样本的 133%;此外,另有 15 人拒绝回答,占样本的 05%。(3)样本的

城市分布:北京市样本数为 606 人,占有效样本的 199%;上海市为 604 人,

占有效样本的 199% ;广州市为 603 人,占有效样本的 198% ;武汉市为 608

人,占有效样本的 200%;最后,南京市为 617 人,占有效样本的 203%。

在整个电话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被访者对本次电话问卷调查非
常理解,并积极给予支持与配合,从而使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这次电话问卷调查

任务。与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无论从性别结构还是

从年龄分布上考察,本次全国五大城市的调查结果与上述五城市第五次人口普
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很高,这表明本次调查的质量比较理想,基本达到了预期
的目标。

电话问卷调查完成后,我们采用 SPSS 115 统计分析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

计处理;同时,我们也对上百盘访谈录音进行了认真的整理。整理后的个案编码
由字母和数字组成,字母为被访者所在城市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数字则代表

被访问者的先后顺序。如“B1”,表示北京的第 1 号访谈者;“S5”则表示上海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第 5 号被访者,以此类推。

研究的第三个阶段为时近 12 个月(2004 年 7 月~2005 年 6 月),在这 12 个

月里,我们先后举办了多次研讨会,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并开始按共同拟定
的纲要撰写《全球中产阶层报告》和《中国中产阶层调查》两部著作。同时,为了了

解 1949 年前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状况和中国台湾地区中产阶层的历史与现状,

我们还专门邀请了有历史学背景的连连博士和来自台湾的胡正文博士撰写了附

录一“1949 年前的上海中产阶层”和附录二“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

现在我们能够看到,通过我们近 30 个月的共同努力,有关中国和全球中产阶层

发展与现状的叙事经纬已经编织而成,尽管其中存在许多不完善和疏漏之处,
但它起码为我们的解读提供了历史与现实文本。
第一部分

中产阶层的认同及其建构

我国 20 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原来僵硬的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松

动,人们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迅速变化。肖文涛:《中国中间阶层的现状与未

来发展》,《社会学研究》2001 年第 3 期,第 93 页。社会的各种力量在重新分化组

合之后,一个粗具规模的中产阶层崭露头角。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对这一新兴
社会事物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由于这一中产阶层出现的时间尚短,国内对它
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关注点也仅限于中产阶层的来源、构成、规模、行为特征和
发展前景等问题,张宛丽:《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近期研究综述》,转载自《中国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社 会 学 网 》 , 文 章 来 源 : http://wwwsociologycassnet

cn/shxw/zxwz/t20040712_2272htm。作为主观意识层面的中产阶层认同研究略嫌

不足。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的日益发展壮大,中产阶层自身开始对自
己的社会地位产生了朦胧的意识与身份诉求。而社会大众对这一阶层的认识却非
常模糊,各种看法与意见杂味相陈。中产阶层认同存在着较多的困惑与较大的局
限,这无疑将会对中产阶层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带来障碍。了解当代中国中产阶层
认同现状,并积极建构理性的认同,将对中产阶层的顺利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第一部分

认同:探讨社会分层的新视角(1)

任何社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资源占有的不均等,由此而形成了社会分层。西
方社会研究社会分层有诸多理论,而每一种理论又指导着一定的社会分层方法。

比如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工资、利润

和地租”是一切收入的三个最初来源,劳动者获得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润,地
主得到地租,因此,社会上形成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个主要阶级;德国古典社
会学家韦伯认为,一个社会具有经济、政治、社会三种基本秩序,所以就产生了
根据财富收入、权力和社会声望区分人群的三种基本的分层系统;英国当代著名
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社会根据三种“市场能力”划分为三种阶级,即掌握生
产资料的市场能力的上层阶级、具有教育和技能的市场能力的中产阶层、具有体
力劳动的市场能力的下层阶级;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则透过不同的人
群对吃、穿、住房、商店、诊所、家具、汽车以至音乐、书籍、戏剧、宠物、花、儿童玩具
等的消费品味偏好,来分析和揭示这些消费品味偏好形成的社会分层结构。李培
林:《话说社会分层》,李培林、李强、孙立平等:《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献出版社,2004,第 6~7 页。

1949 年,美国学者理山特斯开始采用主观自我阶级认定的方法,来探讨美国

的社会结构。蔡淑玲:《中产阶层的分化与认同》,萧新煌主编《变迁中台湾社会

的中产阶层》,巨流图书公司,1989,第 83 页。他是较早采用主观认同方式来研

究社会分层的学者,此后,陆续有其他学者步其后尘,从阶级意识的角度来探
讨社会分层问题。在他们看来,所谓“阶级社会”,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阶级意
识的存在。许多社会学家相信,阶层分化是阶级意识的运作而形成的。蔡淑玲:
《中产阶层的分化与认同》,萧新煌主编《变迁中台湾社会的中产阶层》,巨流图

书公司,1989,第 82~83 页。而其中,认同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

认同概念及其理解

“ 认同”译自英文 identity 。“认同”一词起源于拉丁文 idem (即相同, the

same)。简金斯指出“认同”一词有两个含义:第一,同一性,即两者之间的相

同或同一。第二,独特性,它表现为在时间跨度中所体现出来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因此可见,“认同”揭示了“相似”( similarity)与“差别”( difference)的

关系。“同一”与“差别”是认同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人的前后同一特性或
一个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其实也就构成了与其他人或其他群体的差别。

Jenkins, Richard, Social Identity (London: Routledge Publishing Group, 1996), pp

3~4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认同”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迄今为止并无一个统一的定义。“认同”从哲

学中产生,因被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应用在青少年同一性危机的研究中而为人熟

知。60 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将其在社会学、政治学、哲学、文学、人类学、民族学等

诸多领域中广泛应用,“认同”在不同的学者那里享有不同的含义。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在描述态度变化理论时,给认同所下的定义是:个人因
为想要同另一个人或群体建立或维系一种令人满意的关系而接受影响时发生的。
简而言之,即它是指由于喜欢某人或某群体而自愿接受他人的态度,这虽然还
不是自己的态度,但已接近自己的态度。心理学家里克罗夫特则将认同分为四种
类型:一是原发性认同,指幼儿期的认同,由于主体几乎与客体没有区别,所
以它是未定的;二是继发性认同,即自居作用,它是一种防御机制,并导致了
超我的形成;三是投射认同;四是心力认同。投射认同和心力认同也是一种防御
机制,其中包含了幻想,在幻想中主体投入并吸收、控制客体。认同与模仿有区
别,模仿往往被认为是认同的外部形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伦森认为,认同是
一种对社会影响的反击,做出这种反应,是由于个人希望自己成为与施加影响
者一样的人。由于在认同过程中个体满意地确定了自己与所认同的个人或团体的
关系,因而采取了一种与他人相同的行动。认同区别于依从之处在于个体能够逐
渐相信自己所采取的观点和准则,但对这些观点和准则的信仰还不够坚定。如果
一个人发现某个团体或个人在某一方面对自己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他就会由
于喜欢该团体或该人而倾向于接受其影响,采取与其类似的准则或态度,从而
成为与施加影响者一样的人。认同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奖赏或免受惩罚(如依从
那样),而只是为了和那个人一样。美国《心理学百科全书》对认同则做了如下解
释:认同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主体同化、吸收其他人或事,
以构建自身人格的过程。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我国心理学界对认同也有多种解释。在费穗宇主编的《社会心理学词典》那里,
认同的解释是:认同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费穗宇主编《社会心

理学词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第 45 页。在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

中,认同是“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对他人的整个人格发生全面性、持久性的模仿学
习”,它是“一种防御性机制,指由于某种动机而有选择地模仿别人某些特质
的行为。如模仿他所崇拜或羡慕对象的某些行为。”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第 990、535 页。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中,

认同即自居作用,是把自己亲近的人或尊重的人作为行为榜样进行模仿或内投

自身的过程。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第 390 页。在

荆其诚主编的《简明心理百科全书》中,认同即“把自己看成是所期望的对象,
并表现出与对象类似的态度和行为,又称自居。这是一种将对象内投的心理机制。

”荆其诚主编《简明心理百科全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第 397 页。张春兴

认为,认同是一种社会学习的历程,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从社会认同转变为自
我统合。社会认同是指个人的行为思想与社会规范或社会期待趋于一致。具体包
括价值认同、工作或职业认同和角色认同。张春兴:《青年的认同与过失》,台湾

东华书局、世界图书出版社,1993,第 26~29 页。
《辞海》对认同的解释是:“ 认

同一译‘认定’,在心理学上指认识与感情的一致性。认为经过认同,形成人的
自我概念。在社会学上泛指个人与他人有共同的想法。在人们交往活动过程中,
为他人的感情和经验所同化,或者自己的感情和经验足以同化他人,彼此产生
内心的默契。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夏征农主编《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

出版社,1989,第 433 页。在这里,无论使别人被自己同化,还是自己被别人同

化的过程,都称为认同。认同的过程有时是无意识的,如当着别人谈论某个问题
时,或受到观点的影响,或受到感情的激励,自己受到同化;有时则是有意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如领导在决策之后,向职工宣传、动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取得职工
的认同。沙莲香认为,认同是心理学中用来解释人格结合机制的概念,即人格与
社会及文化之间怎样互动而维系人格的统一性和一贯性。认同是维系人格与社会
及文化之间互动的内在力量,从而维系人格统一性和一贯性的内在力量,因此,
这个概念又用来表示主体性、归属感。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2,第 2 页。

第一部分

认同:探讨社会分层的新视角(2)

综上所述,认同有多种定义,人们从不同角度使用这一概念。有从认同的机制
特征揭示认同内涵的,如个人喜欢某个人或群体、想要与另一个人或群体建立关
系、希望成为与施加影响者一样的人、把自己看成是所期望的对象等;有从认同
的功能方面解释认同的,把认同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或以“内化”的观点解释
认同,将认同定义为情感、态度、认识的移入过程;有从认同的行为特征上给认
同下定义的,把认同看成是模仿学习;有从认同的动力机制的角度界定认同的,
把认同定义为认识与情感的一致性。这些定义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认同在
某一方面的特征。
尽管认同有如此多的定义,对于认同概念的丰富内涵,我们仍然可以从以下
三个层次进行理解:有关认同概念三个层次的理解,参照了国际关系学院孙英

春的博士论文《需要与认同:理解大众文化消费的一种系统视野》,2002 年 6 月。

首先,认同是人们对自身角色以及与他人关系的一种定位。在这里,“角色”
是人们在社会中的位置,也是想象中的自身社会形象或身份它确定了人们行为

的“脚本”。龚文庠:《说服学》,人民出版社,1996,第 197 页。在这里,认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定位”遵循了一定的规范,违背规范就会有得到“污名”( stigma )的危

险。如果人们缺乏这种定位,就会陷入认同的危机,会有自我否定乃至获得“污
名”的危险。

第二,认同是社会互动过程的结果。认同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复杂的社会
互动过程中通过自我观照和规范的学习而形成的。只有通过社会互动,人们才能
对自己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有一种明确的定位,进而产生对自己的地位、形象、角
色以及与他人关系的判定即认同。基于此,认同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即认同是“

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纽带”。 Woodward, Kath, Questioning Identity: Gender, Class,

N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p8

第三,认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Forns, Johan, Cultural Identity & Late Modernity

(London: Sage, 1995), p233认同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

中。吉登斯认为,认同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一个动态的、没有终点的过程。Barker,

Chris, Culture studies: Theory and Practice (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2000), p166

简金斯也指出:“认同事实上只能理解为过程,理解为‘成为’或‘变成’。

” Jenkins, Richard, op cit, p4 基于此,认同的变化既是对外部社会环境变化

的反映,也是人们之间相互关系不断变动的结果。不仅如此,它不但反映了人们
对自我的认同的改变,而且也体现了社会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的态度的变化。

阶级及其认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阶级的产生源于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均等。然而,由于社会成员在各
种社会资源的占有上,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并非有或无的关系。整个社会由无数
个连续的阶层所组成,人们很难区分出界限分明的阶层来。蔡淑玲,同前引书,

第 79 页。因此,如何对社会进行阶级阶层的划分,完全是研究者个人主观的建

构。总体来看,西方比较有影响的社会分层方法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

基于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如马克思的有关论述;( 2)依据财富、身份和权力,

如韦伯的《经济与社会》;(3)依据权威关系,如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的《工

业社会中的阶级与冲突》;( 4)依据职业地位,如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合

著的《美国的职业机构》;(5)依据声望(财富、收入、职业、家庭背景等),如

美国社会学家沃纳对美国的一座小城扬基城( Yankee City)的研究;(6)依据

劳动技术分工,如美国社会学家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7)依据权威和

技能,如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分析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怀特的《阶级论争》

和《阶级计量——关于阶级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8)依据人们在就业关系

(劳动力市场和生产单位)中的位置,如新韦伯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社会

学家高德索普的《高德索普阶级模式》;(9)依据职业、收入和财产、文化教育水

平,如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帕塞隆、布东、孟德拉斯等人,他们在研究社会分层
时不约而同地把这三个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并把研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方式和
文化方式结合起来。陈义平:《关于中产阶层概念的理论问题》,《广东社会科学》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2002 年第 1 期,第 136 页。

不难看出,上述各种社会分层方法一定意义上比较着重于客观分层,事实上 ,
社会的主观分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所谓主观分层,是指对社会成员的地
位归属,采用主观自我评价和他人认定的方法所获得的分层结果;其依据主要
是被调查者的主观评价(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评价、认定)。李正东:《中国中产

阶层的兴起与实践》,转载自《中国社会学网》,文章来源:http://wwwsociology

cassnetcn/shxw/shjgyfc/P020040628482601872939pdf。那么,被调查者的主观

评价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基于一种阶级意识的存在。

马克思的阶级意识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阶级意识指的是一个
阶级作为一个集体对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利益的觉悟;另一方面,阶级意识指的
是一个阶级的成员所具有的相似的情感、幻想、思想方法等。刘欣:《转型期中国

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李培林、李强、孙立平等,同前引书,第 209 页。马克思

认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
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
应的阶级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一个阶级的成员会通过传统和教育不自觉

地承袭和接受这些情感和观点。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 629 页。承袭和接受这些情感和

观点的过程,也就是社会成员认同的形成过程。由此可见,人们的阶级认同是社
会主观分层的一个重要因素。认同通过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将情感、态度、认识等
不断进行“内化”,从而加强了社会群体的归属感与凝聚力,最终促进了阶级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形成。

第一部分

认同:探讨社会分层的新视角(3)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看,人们的认同是由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所构成的连续
统。刘爱玉、周晖:《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内部分化与认同差异》,转载自
《中国农村研究网》。所谓自我认同,指的是“个人对自己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 占

据 的 位 置 的 感 知 ” 。 Jackman, MR, & Jackman, RW,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38, 5 (October, 1973), pp569 ~582而社会认同则是有关某个群体的

共同认同。它强调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以及群体成员相信他们之间所具有的某
些共同性和相似特征。两者是辨证的统一。自我认同融合了个体的各种社会认同
成分(如性别、年龄、民族和阶级等等),是各种社会认同要素在个体身上的结

合 Forns, Johan, op cit, p233 :一方面,任何自我认同均是在社会认同条件

下的认同,离开了社会认同的自我认同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社会认同就存
在于某一群具有自我认同的个体当中,社会认同并不排斥自我认同的存在。

中国中产阶层的崛起及其认同困境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少部分人作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而迅速致富 ,
这部分新富的人群,有学者称之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当然,中国目前的所谓中产
阶级与国外那个经过充分工业化后出现的中产阶级显然不能同日而语。社会学者

刘玉能指出,中国的中产阶级( Middle Class)又称中产阶层或中间阶级,是一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个社会学概念,它并非指马克思主义就所有制关系意义上的阶级,而是指社会
上具有相近的自我评价、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特征的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阶
层。傅宏波:《正在崛起的中国中产阶级》,转引自《中国财经信息网》。在国人 的
意识里,“中产阶层”更像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社会等级的分层标准。中国
新闻社:《中国新中产阶级崛起》。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意识具有能动性,它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东西方的
历史实践均表明,并非“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人均收入水平”就必然导
致“一定的经济社会结构、一定的社会力量对比”,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因素
同样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王思睿认为:“经济发展并不会自动造成中产
阶层或中等阶层的成熟壮大。如果没有宪政民主制度的政治约束与利益磨合,没
有理性、宽容、合作的普遍社会心态,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每一次社会结构调整,
都有可能扩大社会的两极分化乃至导致社会断裂,而不是橄榄型社会稳定结构
的形成和巩固。可以这么说,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既是民族形成的一个决定性因
素,也是阶级形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王思睿:《“中产阶级”如何形成——
兼与洗岩商榷》。

反观当今中国社会,由于历史的原因,“阶级”一词在年龄稍长的一些人那
里是很忌讳的,似乎一谈阶级,立刻就回到了“划阶级,讲成分”的年代。因此,
尽管许多人认为当前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均等是一种客观事实,但对于社会阶层
的存在与否仍然语焉不详。特别是在中产阶层认同问题上,他们的反应更是茫然。
人们无法对中产阶层加以具体界定,只是朦胧感觉那是“有房有车”的一族。对
于他们体面的工作、精致的生活、时尚的穿着等等,年轻人很是羡慕,并成为许
多人的奋斗目标。许多富有的人们,并不认为自己已经迈入中产阶层行列,他们
目光投向的是那些身价百万、千万的老板,在他们的观念中,打工者是算不上中
产阶层的。

总之,当前社会大众对中产阶层的认识是多样化和片面化的。所谓多样化,是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说人们对中产阶层划分标准非常混乱,尚未形成一个理性的、大致的看法。所谓
片面化,是说人们对中产阶层的看法集中在经济收入层面上,少部分人观察到
了中产人士们生活方式的差别,对于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
人们几乎还没有意识到。

这种情况,对于中国中产阶层的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中产阶层意识的滞后
势必会影响中产阶层的形成与发展。由此,了解目前中国社会中产阶层的认同现
状,建构中产阶层理性的认同,对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第一部分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1)

根据邓肯的整理,对社会分层的测量指标有:( 1)经济生产变量,如财富、

所得、资产等;(2)经济消费变量,如生活水准、消费形态等;(3)社会变量,

如声望、荣誉,及道德性评价等因素;(3)资讯变量,如教育、知识、技术训练

等;(5)文化变量,如生活方式、地位特征、语言、礼仪、心理满足度等因素;

(6)与权力或权威有关的变量,如影响力或决策等因素;( 7)与公民有关的

因素,如法律地位、社会参与等变量;(8)上述变量之总和。 蔡淑铃,同前引

书,第 78~79 页。

2001 年 10 月,在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中承担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中国中间阶层研究”的专题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对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的界
定:“所谓中间阶层,是指占有一定的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资本,以从事脑力
劳动为主,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具有谋取一份较高收入、较好工作环境及条
件的职业就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生活质量;对其劳动、
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具有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社会关怀的社会地位分
层群体。”依此定义,我们可以整理出中国中产阶层的认同指标有如下几项:

(1)一定的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资本;( 2)职业的工作及劳动方式;( 3)职

业权力;( 4 )收入及财富水平;( 5 )就业能力;( 6 )消费及生活方式;

(7)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社会关怀。 郑航生主编《中国社会结构变化趋势研

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 157~159 页。

由于社会成员在各种社会资源的占有上是连续的,人们很难区分出界限分明
的阶层来。为此,许多学者建构了多元分析指标,如邓肯曾以职业声望、教育程

度及薪资所得这三个变量,来建构美国的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SEI)。台湾学者

蔡淑玲与瞿海源也以同样的方式,建构了一份台湾的社会经济地位量表。蔡淑铃,

同前引书,第 79 页。一般而言,由于阶层划分的复杂性,在研究中不免会带上

研究者的主观断定。参照各种社会分层指标,笔者将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认同指
标区分为经济地位、职业声望、教育层次和自我认同四个单项指标。每个单项指标
将分别在性别、年龄、城市这三个因素中进一步加以差异比较与分析,以期对中
产阶层分层指标的社会认同状况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经济条件认同与差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研究表明(见表 1-1),社会大众对中产阶层所应具备的经济条件没有一个明

确的看法,其中 306%的人选择了“说不清”,这个比例之高足以说明现阶段

社会大众对中产阶层的财富拥有量很不确定。其次,212%的人选择了“50 万以

上”,193%的人选择了“100 万以上”。由此可见,虽然社会大众对中产阶层

不甚明确,但也表现出一种认同的趋势,即他们相对比较集中地认为家庭资产

在 50 万~100 万左右的人们,应该归属于中产阶层。

表 1-1 社会公众认为中产阶层所应具备的经济条件单位:次,%经济条件频

数百分比经济条件频数百分比 30 万以下 246 81 300 万以上 64 21 30 万以上

380 125 500 万以上 64 21 50 万以上 644 212 说不清 930 306 100 万以上 586

193 合计 3038 1000 200 万以上 124 41

当我们从性别、年龄和城市三个方面进一步对中产阶层的经济认同进行考察时,
发现了更加有趣的现象。

1经济条件认同的性别差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研究表明(见表 1-2),在经济地位认同上,女性比之于男性更加没有概念,

345%的女性选择了“说不清”,男性只有 264%选择了“说不清”。其次,男

性所认定的中产阶层的经济指标要高于女性,男性主要趋向于认同“ 100 万以

上”(224%),而女性则主要趋向于认同“50 万”以上(217%)。

2经济条件认同的年龄差异

研究表明(见表 1-3),对中产阶层经济指标的认同,年龄越大越没有办法衡

量,60 岁以上的人中间,有 508%选择了“说不清”,50~59 岁中间的人,亦

有 429%的人选择了“说不清”; 19 岁以下的年轻人,有 282%选择了“说不

清”,他们认同的确定性不及中年人,但比之于老年人,则明显要强得多。

从各个年龄段来看,认同中产阶层应具备“ 50 万以上”经济条件的占大多数,

只有“30~39 岁”年龄段的人认为中产阶层应该拥有“100 万以上”的财富。这

说明,“30~39 岁”年龄段的人正处于风华正茂、事业有成的人生辉煌时期,

他们对中产阶层的期望值当然就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成员。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3经济条件认同的城市差异

研究表明(见表 1-4),北京和武汉的人们对中产阶层的经济认同不甚明确,

选择“说不清的”分别占 369%和 361%。五大城市中,只有广州的人们认为中

产阶层应该拥有“100 万以上”的资产(262%),而其余四个城市都比较认同

中产阶层应具备“50 万以上”的家庭财产。

第一部分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2)

1 职业地位认同与差异

调查表明(见表 1-5),人们心目中中产阶层所从事的职业,意见比较统一。

排在前列的几中职业依次为:私营企业主( 779%)、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

(738%)、党政机关公务员(733%)、专业技术人员(706%)。这说明社会

大众对中产阶层的职业认同相对而言比较一致,集中在收入高、稳定、体面等这
样一些职业类型。另在父母对子女职业期望的调查中,也充分表现出了这一点。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成为上述几种职业中的一员,这正好可以佐
证当前中国城市居民对中产阶层职业地位的认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表 1-5 社会公众认为中产阶层所应具备的职业地位单位:次,%频数百分比

频数百分比党政机关公务员 2227 733 办事人员与职员 1042 343 企业事业单位

管理人员 2243 738 个体工商户 659 217 专业技术人员 2145 706 企业工人 / 商

业服务业人员 410 135 私营企业主 2367 779 农林牧渔劳动者 12 04 自由职业

者 1388 4571职业地位认同的性别差异

调查表明(见表 1-6),社会大众对中产阶层职业地位的认同上并无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对中产阶层职业认同都集中在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
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私营企业主等高收入的职业群体。

2职业地位认同的年龄差异

调查表明(见表 1-7),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职业地位的认同略有差别:对党

政机关公务员的认同,年龄越大认同的比例越高;对私营企业主的认同,年龄
层次较小的认同程度更高;对自由职业者的认同,中间年龄层次的人比较认可。
尽管如此,各个年龄段的人对中产阶层职业的分布相对是比较集中的。

3职业地位认同的城市差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调查表明,各城市对中产阶层的职业认定比较趋同,差异很小。北京和上海两
城市对党政机关公务员的认同程度略高于广州、武汉和南京。广州对私营企业主
的认同程度略高于其他城市。北京对自由职业者的认同程度略高于其他城市。

教育层次认同与差异

关于中产阶层的主流人群应该具有怎样的教育层次,社会大众的意见最为集

中的是本科以上(498%),其次是大专以上(256%),有 157%的人认为没

有学历的限制,只要有钱就是中产阶层。

1教育层次认同的性别差异

调查显示(见表 1-10),社会大众在中产阶层教育层次的认同上没有差异,

一致认为中产阶层应该具备“大学本科”的文化层次。整体上看,女性对中产阶
层的学历认同要略高于男性,例如,女性选择“大专”和“高中及以下”的比

例之和为 286%,而男性则为 314%;女性选择“本科”和“硕士及以上”的

比例之和为 573%,而男性则为 513%。

2教育层次认同的年龄差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研究表明(见表 1-11),在认同中产阶层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中,

“20~29 岁”这一年龄段的认同程度最高,达到 590%。他们出生于 70、80 年代,

正是大学扩招的受益者,这一群体中间的大学本科比例远大于社会其他年龄群
体,因此他们更加认为中产阶层必须应该接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

3教育层次认同的城市差异

调查表明(见表 1-12),在认为中产阶层主流人群至少应该接受过大学本科

教育的人群中,上海市民的认同程度最高,达到 586%,南京和北京的认同程

度也超过了半数,广州市的认同比例最低,只有 404%。这说明了,北京、上海

和南京的市民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要高于广州。尤其是,近年来北京、上海的工资
水平与其他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众多青年才俊和纷纷流向北京、上海,这就使
得整个城市的市民受教育程度得到快速提高。

从以上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的分析来看,我们发现在经济、职业和教育三个指
标中,人们对经济条件的认同最为模糊不清,许多人感觉这个标准很难界定。一

是因为,经济指标是连续值,区分月收入 5000 元和 4999 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不能说月收入 5000 元的就是中产阶层,而 4999 元就不是中产阶层。二是因为,

因为各城市人们的收入标准不一样,有的甚至差别很大,比如上海、北京城市中

高薪的人员比较多,以月收入 5000 元为标准,肯定算是偏低的,而在南京、武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汉这样的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高薪的很少,一般 3000 元就被认为是比较好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简单以一个数据标准很难适用于不同的城市居民。三是因
为,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是以夫妻两人的总体收入来支持的,因此不能说妻子
的工资收入低,就不能享受有高薪收入的丈夫而带来的生活享受,或者说中产
阶层的生活方式。如此,那么低收入的妻子算不算中产阶层呢?诸如此类困惑,
让社会大众在回答问卷时,感到难以取舍,最终只好以一种笼统的感觉而来做
选择。

与此相反,人们对中产阶层的职业认同和教育认同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几
乎没有产生太多的疑义。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社会大众对中产阶层的职业身份和
文化教育层次是有较为固定的印象。这说明了当前社会流动的主要机制还是“学
而优则仕”,通过教育来筛选社会精英,使之从普通大众中凸显出来,向更高
级别的社会阶层流动。一个成熟的社会,都有着较为规范的社会流动机制,这样
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与长治久安。
第一部分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3)

当前中国中产阶层规模与分布

前面,我们从经济、职业、教育三个单项指标考察了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那
么如果将这三个指标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同时满足经济条件、职业条件和教育层
次的人是本研究所认定的中产阶层。那么这个中产阶层的规模是多大呢?这里我

们设定的条件是:( 1)经济上月收入 5000 元;由于经济指标的确定有诸多困

难,本研究选取的“月收入 5000 元”标准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为了研究需

要而由研究者主观确定的标准,大家不能简单认为中产阶层的经济标准就是月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收入 5000 元。(2)职业为事业单位管理或技术专业人员、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业

技术人员、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3)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统计结果

显示(见表 1-13),当代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的有效百分比是 119%。

中国中产阶层规模单位:人,%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中产 331109 缺失数

值 25985 非中产 2448806 合计 30381000

1中产阶层分布的性别差异

中产阶层在性别分布上,很明显男性中产阶层的比例要高于女性。在男性中,

中产阶层比例是 141%,而女性中的中产阶层比例只有 99%。这说明,男性依

然是社会精英的主流,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还有着漫长的道路。

表 1-14 中产阶层分布的性别差异单位:%中产非中产合计中产非中产合计男

1418591000 女 999011000

2中产阶层分布的年龄差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产阶层在年龄分布上,比较集中在 20~49 岁之间。其中“30~39”岁的人中

间,有 211%的人属于中产阶层,而“ 40~49”岁和“20~29”岁的人中间,中

产阶层的比例分别为 145%和 140%。这说明,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年龄大都比

较年轻,它们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社会精英。

表 1-15 中产阶层分布的年龄差异单位:%中产非中产合计中产非中产合计 19

岁及以下 04996100050~59 岁 76924100020~29 岁 140860100060 岁及

以上 38962100030 ~ 39 岁 2117891000 拒绝回答 001000100040 ~ 49 岁

14585510003中产阶层分布的城市差异

中产阶层在不同的城市分布也是不同的,相对而言,中产阶层分布比例比较

高的三个城市依次是北京(166%)、广州(151%)和上海(144%)。南京和

武汉的中产阶层比例明显要低于北京、广州和上海,它们分别是 88%、50%

(见表 1-16)。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北京和上海是改革力度比较大的城

市,这三个城市都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它们中间的中产阶层比例高于其他城市,
是理所当然。而作为上海辐射区内的南京和位居内地的武汉,由于经济水平发展
远不如北京、广州和上海,因此而产生的中产阶层比例相对就要少些。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表 1-16 中产阶层分布的城市差异单位:%中产非中产合计中产非中产合计北

京 1668341000 武汉 509501000 上海 1448561000 南京 889121000 广

州 1518491000

在中国中产阶层的规模上,有着几种不同的声音。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于

2002 年 5~7 月在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广东、四川、甘肃、辽宁等 8 个省(直辖

市)进行调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目前拥有 3000 万人左右的中产阶层是

一个较为可靠的数字。他们划分中产阶层依赖的标准是:在经济上,人均年收入

达到 1~5 万美元。他们同时认为,中国中产阶层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

州、深圳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少部分城市。参见《中国有多少中产阶级》,转载
自《中国经济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春玲以职业、收入、消费和主观认同四个指标
共同界定中产阶层,即某一个人既是职业中产(白领职业),又是收入中产
(收入水平在中等以上),同时也是消费中产和主观认同中产(家庭消费达到
小康并认为自己处于中等或更高的社会地位),才被归类为中产阶层,得出的

中产阶层的比例大大下降,仅为 41%。如果加上老中产阶层(收入在中等以上

水平、家庭消费达到小康并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处于中等或以上的个体工商户),

那么中产阶层的比例达到 7%。李春玲:《中产阶层:中国社会值得关注的人群

(节选)》,转载自《中国网》,文章来源:http://wwwchinaelectionsorg/readnews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asp?newsid=%7B5372AEA5-810E-45D4-977B-D5F21C71EA6A%7D。

这说明,目前学界对中国到底有多少中产阶层的看法并不一致。中国中产阶层
规模难以确定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产阶层的标准难以确定。这正好反映出转型
时期的中国,社会的阶级与阶层都还在形成之中,各种社会力量还将进一步分
化与重组。中国中产阶层将走向何处,仍然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的一个话题。
第一部分

自我认同与定位偏差(1)

生活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的社会分层或社会区分观念,它得自于
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得自于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分析。这些社会区分观念反映出
每个人对于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的想象和理解,基于这些理解与想象,他们给自
己和他人在结构中定位。李春玲:《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想象》,转载自《学说
连线》

《中国社会学网》。阶级的自我认同,就是指对自己属于哪个阶级的定位 ,
这是一个主观层面的问题。
中产阶层自我认同现状

李春玲曾经进行过中产阶层自我认同的问卷调查,她得出的结论是,有 46

8%的人自我认同为中产阶层。李春玲,同前引书,《中产阶层:中国社会值得关

注的人群(节选》。而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
) 有 855%的城市居民认为自己属于

中产阶层(见表 1-17)。其中,自认为属于中上层的占 140%,自认为属于中中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层的占 431%,自认为属于中下层的占 284%。由此可见,中产阶层的自我认同

比例远远高于根据经济、职业和教育三合一指标所划分的中产阶层。这说明,当
代中国城市居民的社会心态比较稳定,自我感觉为“中层意识”的占了社会的
大多数。

1中产阶层自我认同的性别差异

男女两性在社会阶层的自我认定方面差别不大,比例比较接近(见表 1-18)。

只在属于中中层的比例上略有差别,女性认为自己属于中中层的比例是 46

5%,而男性认为自己属于中中层的比例是 395%。这或许说明了女性的思想较

男性保守,她们有着更加明显的“中层意识”。

2中产阶层自我认同的年龄差异

从表 1-19 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社会阶层的自我认定存在着

较大差异。一个最为明显的差异就是,年龄偏小的人群中,自我认定的社会阶层
相对较高;而年龄偏大的人群中,自我认定的社会阶层反而较低。这说明,在经
济收入上,年龄轻的人可能要多于年纪大的;在职业身份上,年龄轻的人应该
外企打工的机会要多于年龄大的;在社会心态上,年龄轻的人也要比年龄大的
人开放些。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3中产阶层自我认同的城市间差异

从中产阶层自我认同的城市分布来看(见表 1-20),自认为属于社会中中层

的人们,在北京有 528%,这个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四个城市。奇怪的是,广州自

认为是社会中中层的人们比例只有 387%,这个比例竟然低于武汉( 413%)

和南京(405%)。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认为,在这五大城市中间,广州的贫

富差距最为明显,这显然影响了人们对自我阶层归属的判断。在贫富差距不太明
显的武汉和南京,尽管人们从经济的绝对值上,可能比广州要少,但当人们发
现自己周围的人们也与自己差不多时,心理也就平衡了,他们普遍存在着“比
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我认同。但是在广州,作为改革最前沿的阵地,有钱的人
很多,他们的生活方式及消费能力让普通大众感觉“自惭形秽”。因此,广州的
中产阶层自我认同比例低于武汉和南京的中产阶层自我认同比例,也就得到了
解释。

差异:基于当前中国中产阶层认同的讨论

奥索基在其著名的《社会意识中的阶级结构》一书中指出:不同社会类型或不
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社会结构的感知、想象和解释是不同的。
Ossowski,Stanislaw, Class Structure in the Social Consciousness (London: Routledge,

1998), pp6~7 李春玲认为,与社会区分相关的一系列的想象会发展成为对社

会结构的一套系统的阐释,它与实际存在着的社会结构是高度关联的。李春玲,
同前引书,《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想象》。因此,通过对中产阶层的认同研究 ,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有助于我们深入考查当前的社会分层系统及其机制运作。

在以上对中产阶层认同的研究分析中,我们发现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
人们的主观自我定位与客观分层之间的不一致;二是人们的自我阶层认同有向
下倾斜的趋势;三是处于社会中下层人员的相对剥夺感。下面我们将一一对它们
进行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

自我认同与定位偏差(2)

1假性阶级意识

有的学者把人们的主观自我定位与客观分层之间的不一致现象称之为假性阶

级意识。蔡淑铃,同前引书,第 87 页。在本研究中,自我主观认定为中产阶层的

占 855%,如果将自认为属于社会中下层的 284%去掉,那么自我认同为中产

阶层也有 571%,这个数据相对来说是比较保险的。中国人有“中庸”意识以及

“爱面子”的心态,即便经济条件很差的人,也宁愿把自己归为“中下层”,
而不愿归属为“下层”。所以笔者认为,如果把自己归为“中下层”的比例拿掉,
自我认同为社会中层的比例就是应该是比较没有水分的。而根据研究设立的社会

分层指标得到的客观中产阶层认定只有 119%。这种巨大的偏差反映出,当前人

们对社会经济差异的体验和认识并不深刻,他们尚未形成群体或阶层(阶级)
的归属意识或地位的认同感,这同时也反映出这些人的社会区分意识并不强烈。
李春玲在其文《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想象》中提到:如果具有相同经济特征的
人把自己都归为同一类人或相似的社会经济(等级)位置,即表明他们有群体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或阶层(阶级)的归属意识或地位的认同感,这意味着这些人具有强烈的社会
区分意识。反之,如果人们难以给自身明确定位,或者主观定位与其客观的社会
经济状况缺乏一致性,即意味着他们对社会经济差异的体验和认识并不深刻。

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日本人的实际阶层分布与“阶层归属意识”一直有着
明显的差距。按照“上、中上、中中、中下、下”五分法,中层按均态分布应该占人

口的 60%;但在抽样调查的人群中,认为自己是中层的占到 77%;如果加入政

治、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的综合考虑,具有“中流”意识的日本人占到 90%以上。

因此王思睿认为,“中流”意识与“分化”、“断裂”意识哪一个占上风,对于
中产阶层的形成具有截然不同的影响,绝不是无关紧要的事。王思睿,同前引书。

中产阶层的自我认同比例已经超过半数,可以想象当前中国“中层意识”占
据了社会主流。我们可以认为,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心态是稳定的。尽管存在着社
会资源分配的不均等,但这种不均等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改革开放使人民
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尽管改革开放也加剧了社会
的贫富分化,但人们对此表现出了较为宽容的态度。

2阶层自我认同偏下

在本研究中,自认为属于社会中上层与中中层的比例合计为 571%,认为属

于社会中下层和下层的人们在城市中的比例分别占到 284%和 99%。从这个数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据来看,我国城市公众的自我阶层认同有向下偏移趋势。这不仅仅体现出当前中
国社会特有的社会阶层结构,更反映出潜藏在社会公众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变
化。

中国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在宏观经济发展与社会公众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改革开放前的居民生活水平相比,城市公众的总体生活
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物质极度匮乏的短缺经济时代已成为历史记忆。与
占我国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相比,城市公众无疑是更大的受惠者。一般而言,
城市公众所享受到的经济发展成果远多于农村公众,他们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实
力的年增长率远高于农民。无论是与过去相比还是与农村公众相比,城市公众的
社会地位都应该是“升”而非“降”。

问题的关键在于:城市公众既没有拿现在的生活与过去的生活相比,也没有
拿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生活相比。事实表明,公众不会“向下”或“向后”寻找
“参照物”,而只会“向上”或“向内”选择比较目标。参见《改革大局面临重

大风险 公众认同阶层偏下》,转载自《中国网》,文章来源:http://infonews

hc360com/html/001/002/003/013/52668htm。

多数的城市公众以拥有大部分社会财富的豪富阶层作为参照物。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或依靠诚实劳动、或依靠合法经营、或依靠艰苦创业、或依靠巧取豪夺、
或依靠权钱交易……一支人数少却手握巨大社会财富的“特殊获益者”登上了
金字塔的顶端。仰望那些身居金字塔顶端的豪富,大多数城市公众只能自惭形秽,
将自己归入社会“中下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多数城市公众以内心期待的生活为参照物。不断增加的经济增长数字、频繁更
新的经济发展目标,促使他们为自己未来的生活状态勾画出一幅幅美好图景。然
而,当他们将内心曾经期待的生活状态与现实中时刻体验到的生存情况相对照
时,他们发现许多颇为沉重的生活成本原本都在自己的预料之外:一路攀升的
房价、居高不下的药价、脆弱的社会保障、沉重的就业压力……现实远不如自己预
想的那样美妙。于是,承受着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大多数城市公众选择将自
己归入社会“中下层”。

错误参照物的选择,导致了社会公众非理性的自我认同。这种非理性的自我认
同的极端就是由于无法调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而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这是我们值得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3相对剥夺感

在中国新兴中产阶层崛起之前,中国存在着一个中间阶层,他们就是所谓的
“公家人”,主要是指领“皇粮”、拿工资、享受社会保障的国营(及大集体)
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主要分布在城市中。改革开放以来,在“让一部分
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感召下,社会上迅速崛起了少数富裕群体。这就让原先处于
社会中间层的“公家人”有明显的“相对剥夺感”。他们感觉自己被历史无情地
抛弃,开始向社会中下层滑落。

一般来说,在社会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时期,人们体验到的不公平感与个人
的社会经济状况紧密相关,这在绝大多数社会中都是如此。然而,在当前中国社
会中,除了个人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外,还有一个特殊因素对人们的不公平感产
生强烈影响,这就是体制分割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部门分割。李春玲,同前引书,
《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想象》。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根据工作单位的所有制类型,处于就业状态的受访人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
是体制内就业者,他们从业于公有制单位(如党政机关和国营、集体企业);另
一类是体制外就业者,他们从业于非公有制单位(如私营、个体、三资等)。一般
认为,体制外收入差距较大,人们的不公平感可能要强一些;而体制内收入差
距较为平均,人们体验到的不公平感要弱一些。但实际情况是,在体制外就业的
人虽然收入差距很大,但收入较少的人并不认为老板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收入
高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人们认为这种收入差距是一种激励机制,只要勤奋
努力、业绩好,谁都有望提高收入。但在体制内,人们对分配不公平的抱怨则非
常强烈。首先,对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收入差距有很大意见,同样行政级别、做
同样工作的人在不同的部门收入差距极大;其次,对本单位内部的经济分配也
怨言极多——包括那些收入水平高的“好单位”的就业者,对于谁提升了谁没
提升、谁加工资谁没加工资、谁分了房谁没分房有很多的抱怨。这就说明,当前社
会不公平感的产生根源是原有的计划体制,而不是市场机制。李春玲,同上引书。

中国已经由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贫富差距引起社会不安的国家。
差距过大的贫富分化、有失公平的利益分配过程,这些都是使“相对剥夺感”发
酵的酵母。相对剥夺感的存在,终归是社会稳定的隐患。如果人们觉得自己“被
剥夺”得超过了承受力,他们难免会采取极端行动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又是一
个值得我们警惕的问题。

第一部分

中产阶层认同的建构与重构(1)

作为主观层面的认同并非生而有之,它是在自我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被不断
建构而形成的,人们对中产阶层的认同自然也脱离不了这个建构的过程。在中产
阶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为社会存在的人们不断地对它进行感知,在感知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过程中又不断调整着自己的观念、看法。认同始终是一个过程,它没有终点。基
于此,我们想象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是可以被重新塑造的。为了说明
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考察一下中国中产阶层认同的形成机制。

中国中产阶层认同的形成机制

考察中产阶层认同是如何形成的,是我们进行中产阶层理性认同建构的前提
条件。阶层认同的形成机制可以从社会机制和心理机制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
中社会机制包括制度安排、价值准则、分层机制等方面,心理机制包括思想趋同、
行为趋同、体验整合等过程。下面我们结合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过程,来分析一
下中产阶层认同形成的社会机制和心理机制。

1中产阶层认同形成的社会机制

首先,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有着其独特的制度背景。众所周知, 1978 年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高考制度、一系列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都为
中产阶层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政治上,政治的清明、宽松以及透明政府的打造,国家对公民的经济生活和政
治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干预的进一步弱化,使得市民生活在相当的程度上从国
家的政治生活中分离出来,这是中国中产阶层出现和成长的条件之一。市民社会
的形成及与其相关的公共领域的扩大,将为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
的空间。

经济上,改革开放后,党的工作重心已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心。近 20 年的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已被世界各国所认同。有世

界经济专家甚至指出, 21 世纪是属于中国的。这句话有无夸大之嫌我们暂且不

去争论。对中国中产阶层来说,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值得放心的,而国民收入

逐年提高则是一个直接因素。据统计, 1980 年我国居民收入占 GDP 的比重为

57%,1993 年上升到 71%,预计到 2010 年将上升到 81%,这就意味着国家的经

济成就将更多地转化为民众手中的财富。事实胜于雄辩,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中
国社会的分层,社会分层的加剧也促使中产阶层尽快成长起来。这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增加比例已经赶超第一、二产业,市场化程度提
高非常快。当初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其实造

就了更多的中产阶层。而更让私营企业主欢欣鼓舞的是, 2004 年 3 月 14 日第十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第
二十一条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
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
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这等于是让私营企
业主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文化教育上,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我国的文化多样性渐渐显露出来,传统的
精英教育也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充,办学形式进一步多
样化,也导致知识分子阶层的进一步扩大。这为中产阶层的出现和成长提供了文

化上和精神上的基础。1978 年后,中国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目前

中国大学就学率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教育的经济回报率不断提高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即多受一年教育者其收入增长 6%~7%),为高新技术领域中产生中产阶层

提供了条件,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目前活跃在 IT 行业的部分精英,仅

从收入上来说,他们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白领”。

其次,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价值准则为支持。人们的价值态度往往
决定社会分层机制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的时间长短。也就是说,一种社会分层体制
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适度的,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决于人们
对它的价值判断。由于当前人们主要是以收入水平来进行社会分层,因此本研究
考查的是人们对收入差距的主观态度,以此来透视人们对于当前正在等级分化
的社会结构的价值判断。

针对目前社会上的收入差距问题,多数人是能够接受的。他们认为市场机制的
公平性就在于根据人的能力、才干来分配财富。因此那些高收入的外企职员,人
们更多表现出的是羡慕、赞叹而不是愤愤不平。当然对收入差距和社会等级分化
的认可程度受到个人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一般来说,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
人、改革中获利较多的人更可能认为收入差距是合理的,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社
会经济状况不太好的人、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群体,比如低收入的离退休人员、下
岗人员等,更倾向于对收入差距表示不满,他们体验到较强烈的相对剥夺感。李
春玲,同前引书,《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想象》。

人们对于导致收入差异的不同机制有不同的价值态度。他们认为,有知识、有
技术、有本事的人获得高收入是合理的,应该鼓励的。但是,他们对因权力而获
得高收入的现象则普遍认为是不合理的。然而,尽管人们对以权力获取高收入持
否定态度,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又倾向于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权力、分享权力、
接近权力以期获得经济回报。这种行为与价值的背离,也是中国社会一个很值得
研究的问题。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人们对当前社会经济分层现象的价值判断,主要是基于三种不同的有关社会
秩序的伦理理念。第一种是传统的地位等级观念,认为人与人之间的高低等级、
富贵贫贱之分是天经地义的,甚至认为是命里注定的。第二种是“共产主义”的
平等观念,认为人和人之间有社会分工的不同,但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持这
种观念的人一般对当前的社会等级分化持否定态度,但是否定的程度各不相同。
第三种是自由主义市场观念,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持这种观念的人是市场
导向改革——比如私有化、股份化、国企改革、减少政府干预、充分的自由竞争等
等——的积极支持者和推进者,他们对于当前的社会经济等级分化趋势予以积
极肯定。 同上引书。

尽管上述三种有关社会秩序的伦理观念,就目前来看并无高下之分。但就社会
影响力来说,自由主义市场观念在当前最居优势。由于持有这种观念的人往往是
政治界、经济界、知识界的青年精英分子,这种观念对各级政府的政策实施和传
媒及出版物的舆论导向都可能产生实际的影响。
第一部分

中产阶层认同的建构与重构(2)

最后,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离不开分层机制的作用。李亚雄认为,当前转型期
的中国社会分层机制是“权力—市场混合机制”,李亚雄:《转型期的社会分层
机制与工人阶层的地位变迁》,转载自《中国农村研究网》。作用机制非常复杂 ,
它的不同形态与组合形式对中产阶层产生不同的影响。
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传统体制下的社会分层机制是国家通过政治与行政
的手段建立起来的。它规定了社会结构中不同位置上的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与社

会资源的关系,从而规定了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形成了新的身份等级制。1978

年开始,中国开始了针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体制改革。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
已经使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权力的运用更加透明、公开与规范,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社会的法治化水平提高,社会更加开放。并且,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带来一系列
次级制度的变化。过去以国家权力为决定作用的社会分层机制已经发生了相当大
的改变。这主要表现在市场化因素对人们地位的影响在不断扩大。许多研究都发
现,原来评价与衡量一个人的地位的身份标准越来越不重要了,经济收入与财
富的标准在人们心目中的认同度越来越高。

然而,中国的改革遵循的是渐进式改革的道路,传统体制中的某些制度与做
法尚未被真正触动。在这个特定的阶段,社会分层机制也带有转型期社会的基本
特征:双元性与混合性。也就是说,在社会转型期,权力型的社会分层机制与市
场化的社会分层机制二者并存,并且相互影响与渗透。据此,我们认为,当代中
国社会分层机制是“权力—市场混合机制”。李亚雄,同前引书。

由此可见,中产阶层的产生既不是单纯的权力因素,也不是单纯的市场因素 ,
而是“权力—市场混合机制”的作用。在转型期,尽管引入了市场改革,但是这
种市场改革并不彻底,并不能一步到位,因此,权力因素和市场因素共同作用
于中产阶层的地位形成。一方面,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
手来调配资源,使得人们活动的自由度大大提升。有能力的人很快就凭借自己的
才干、精明与努力,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另一方面,在权力机制的作用下,
新富的人们仍旧要听命于当地政府,企业不免也会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因此,
新兴的中产阶层成员,如果想要使自己向上流社会继续迈进,无不会考虑与政
府搞好关系。这也是导致政府官员腐败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中产阶层认同形成的心理机制

认同在本质上是一种趋同的过程,中产阶层认同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趋
同,这是一种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趋同。认同在结构上有赖于两个子系统的建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即认同的动机系统与行为系统的建构。所谓动机系统就是思想趋同,思想趋同是
认知与情感的一致与共鸣。思想趋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市中产阶层对他们是
否属于中产阶层群体,他们的阶层归宿感的认识,这是一种意义沟通;二是城
市中产阶层在意义沟通的基础上消除情感障碍,赋予这种认识以情感,取得情
感沟通。所谓行为系统就是行为趋同。个体通过学习,获得与认识和情感相一致
的行为方式,从而建构行为的执行机制。同时,个体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个体
还要在积极回收反馈信息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并将认识、情感和行为
整合成一体,形成统一的一体化的认同结构,这一过程便是体验整合。

由此可见,认同形成的心理机制分为思想趋同、行为趋同和体验整合三个环节,
对应着认同行为的启动机制、执行机制与反馈机制,从而建立认同的形成机制。

这一过程可用图 1-1 来表示。 参见中国人民大学何汇江博士论文《城市贫困人口

的认同研究》,2003 年 5 月。

认同的启动机制是通过“意义沟通”和“情感沟通”来完成的。“意义沟通”
是与原有认识经验的沟通,消除意义障碍,建立新的认识。“意义沟通”需要借

助于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发生认

识论”中指出,同化和顺应是个体认知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同化是指个
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把新的经验吸收到个体事先存在的认知结构中,以
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同化过程的同时,还存在着顺应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改
善旧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新变化。“意义沟通”的同时会出现“情感沟通
”。个体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倾向去与新事物发生作用,当新事物与原有情感体
验不一致时,原有情感会成为个体接受新经验的障碍。只有通过情感学习,使个
体消除情感障碍,产生情感沟通,才能接受新经验,建构新的经验体系。传统上
心理学家一直把情绪学习看成是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个人对愉快或痛苦
刺激的亲身体验而产生的。班杜拉则认为情绪学习也可以在替代经验的基础上,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即通过对他人情绪体验的观察而产生。而情绪反应一旦深刻、持久、稳定,便能消
除原有的不一致的情感障碍,实现情感沟通。

认同的执行机制是通过行为趋同来实现的。行为方式往往是通过具体的榜样,
即一定的范式来体现的。个体在“意义沟通”和“情感沟通”的基础上,逐步获
得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并以与一定的具体情境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体现出来。

认同的反馈机制是通过体验整合来建构的。体验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带有独特色
调的知觉和意识,是心理的一种主观成分。所谓体验整合,是指个体通过接受反
馈信息,进一步消除意义和情感障碍,实现新旧经验和知、情、行的一体化过程。

通过对认同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认同的心理过程其实就
是个体对于外界赋予的各种信息的感受、选择、吸纳的过程。这就给了我们很好的
启示,个体对于“谁是中产阶层?”和“我是中产阶层吗?”的判断,首先是
基于自身的一种主观感受,同时,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以及与外界
信息的交流过程中,个体不断地在分析与调整着自己对中产阶层的看法与观念。
最后,经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整合出一套有系统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观点,于
是便形成了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

第一部分

中产阶层认同的建构与重构(3)

中国中产阶层的认同局限与重构

作为意识层面的认同,对中产阶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的
中产阶层是否可以健康顺利地发展下去,是否可以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有
赖于在社会大众中形成一种中产阶层意识,这样才能使一个阶层真正具有凝聚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力,也才会让中产阶层群体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

然而,就目前城市中产阶层的认同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首先,在对“中产阶层”这个概念的理解上,就存在着很大分歧。一个极端是,
部分人把“中产阶层”等同于社会上为数不多的有钱人,由于这些有钱人大多
通过不法手段获取财富,因此“中产阶层”不免被蒙上了一层贬义色彩,有人
甚至明确地说“中国没有中产阶层,只有腐败分子”。另一个极端是,部分人把
“中产阶层”等同于生活温饱的一族,认为“现在都是中产阶层了”,原因是:
“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有吃有穿。”而更多的人对“中产阶层”的认识是雷同
的,几乎就是媒体宣传的翻版。由此,笔者认为,当前中国人对“中产阶层”的
理解主要是外界信息的输入,很少有人在真正思考“中产阶层”到底是怎么回
事。

其次,在“中产阶层应具备的条件”这个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也显得非常肤
浅。人们除了认识到中产阶层应该“有房有车”之外,便就是他们精致的生活品
味和考究的穿着打扮了,少有人会想到其他。事实上,作为充当社会缓冲层的中
产阶层,除了经济上的特征之外,至少人们还应该具有这样的认同:他们具有
力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敬业精神,他们具有现代的个人主体价值意识和
社会道德责任感,他们具有渐进的社会改良意愿,等等。而在自我认同方面,则
表现出了一定的非理性色彩。这种非理性表现在:自我阶层认同偏低、错误的参
照群体、假性的阶级意识等。不管是社会认同上的局限还是自我认同上的非理性,
都会对中国中产阶层健康发展的带来不良后果。其结果,不是将中产阶层的发展
引入误区,让人们一味追究经济收入,讲求生活的奢靡,就是引发社会冲突,
带来不可料想的局面。

由此,我们必须审慎地对待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首先,不能让人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们认为“中产阶层”只是意味着经济上的富有。而是在富有之后,更多地回报社
会,考虑自己对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其次,中产阶层也应该是社会普通
一员。他们不应该认为自己有比别人更多的权利,但也绝不应该放弃自己拥有的
平等权利。他们应该主动维护社会秩序,平时参与公共生活和社区建设,比如打
义工、为各种民间事业捐款等。说白了,他们有一种大家平等地参与社会管理的
意识。一个社会这样的人多了,当然就稳定。因为他们觉得社会是自己参与建设
的,一旦出了事,就觉得自己有责任,不会一味依赖政府。不像一些缺乏中产阶
层的社会,一有风吹草动,老百姓就觉得政府骗了自己,一起起来造反。如果我
们只以金钱来衡量中产阶层,不讲公民的权利、品格、责任,那么我们培养的,
就只能是个唯利是图的中产阶层。

面对目前中国中产阶层认同的现状,我们没有理由不焦灼,因为本次调查明
显地表明,当前的中国人尚未有对中产阶层的正确认识与理性认同。我们认为,
重新建构中国中产阶层认同,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那么,我们又如何来建构
中国中产阶层的认同呢?由于中产阶层的认同是伴随着中产阶层的形成而发生
的,因此我们仍旧需要回到中产阶层的形成机制中去进一步挖掘。

笔者认为,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减少政府的
行政干预,从制度安排上去控制并杜绝政府人员的腐败行为;要扩大市场的调
节范围,让权力逐渐淡出社会分层机制。在意识领域,倡导积极向上、勤勉爱国
的精神风貌与高尚、诚信的社会道德。强调中产阶层负有不可推卸的促进社会公
正、民主和进步的责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积极参政、议政。同时,社
会舆论和广告媒体不可过度宣扬其经济财富和生活方式,以免将人们对中产阶
层的认识引向歧路。

成熟的中产阶层必将伴随着全面的、理性的认同,否则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非
但不能带来一个“橄榄型”的社会结构,相反,可能因为它的分化而带来社会
的两极分化,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的消费及其社会逻辑

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向来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他们被认为是有品味、有格调、
有消费激情的消费“前卫”。作为消费观念上的享乐主义者、社会阶梯上的地位
追求者、生活方式上的品位制造者,他们总是会以其独有的消费激情和为人瞩目
的前卫角色,在社会发展与时尚兴替中执着地寻求自我表现与社会认同的空间,
他们是不折不扣的竞赛者和表演者。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甚至就是因此而存在的
“消费阶级”。在社会大众的眼里,中产阶层是一群有钱、有闲、有情调的优雅人
士。他们生活无忧、衣食考究、紧追潮流、出手大方、不计价格,低劣商品与他们无
缘,讨价还价也不是他们的作风,他们是时尚与格调的代名词。他们是高档专卖
店的常客,各种名牌商品的爱好者与推广者,甚至还是各种休闲场所与俱乐部
的会员。锦衣玉食、香车宝马、时尚住宅、豪华家具、手提电脑等一系列与生活品位
相关的高档消费品使得中产阶层成为物质享受与幸福生活的表征,成为消费社
会的英雄和大众的梦想。
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些为大众媒介所热衷宣扬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为人们所
接受和认可的中产阶层的消费镜像并不是中产阶层生活的全部。在光鲜亮丽的外
表和优雅闲适的举止背后,中产阶层同样有着并不轻松的一面。特别是当我们注
意到有关中产阶层消费的研究与炒作大多是基于对西方发达国家业已成熟的中
产阶层的机械翻版的话,那么对于我国当代新生的城市中产阶层的消费就不应
该简单地沿用类似的理解方式。中国当代城市中产阶层是正在形成与发展中的第
一代,他们许多人可能刚刚从艰难与困顿中走出来,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是否
也秉承了这种理想模式或者说因为具体的成长环境不同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呢?他们是否具有经济学家所期望的“消费激情”呢?他们是否形成了明显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阶层消费行为并与其他阶层形成明显的对比?通过此次对于北京、上海、广州、南
京、武汉五大城市中产阶层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中国城
市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与传统的有关中产阶层的消费论述有了一定的出入,而
且具有了新的时代与社会特征。

从阶层消费的视角,我们对中产与非中产的消费结构、消费取向、房车消费、人
际交往消费、休闲消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对于阶层消费之间的消费异同,
通常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片面夸大阶层消费之间的差异,认为不同阶层之
间的消费大相径庭,日常生活中报刊媒介在不断宣扬这种差异所导致的鸿沟。理
论界,以福塞尔的《格调》与布迪厄的《区隔》为典型,把阶层之间的消费分化描
述到细致入微,以至于消费者的行为甚至可以作为阶层的标志;另一种,由于
不同阶层之间消费的共通性,人们有时常常会忽略阶层消费的差异,这一点如
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众消费”,认为现代大众消费带来了自由与民主,只要有
钱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与服务。事实上,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发现,就我
国社会目前的现实来看,这两种看法多少都有些偏颇。中产与非中产消费方面的
比较显示:一方面,阶层之间的消费分化已经足够明显,以致在很多方面形成
显著性差异;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城市的社会阶层分化还正在进行中,这种
分化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彻底,以至于没有任何关联。即我们看到的是分化中的关
联与关联中的分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脱离具体现实。在比较阶层之间的差
异时我们使用的是一种统计学上的抽象,这是一种基于整体的分析,这样的比
较反映的是一种分化趋势,但并没有否认个体差异与关联的存在。自然也会出现
中产中的非中产消费个体或者非中产中的中产消费个体,但这样的个体总是不
能代表整体的。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很多,如年龄、
性别、婚姻、城市等等,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或者左右着消费者行为,他们
同阶层一样是消费分化的影响因素。在比较研究中,虽然没有涉及这些因素,但
并不等于否认这些因素的存在;同样把收入、职业、教育等构成新中产阶层的主
要影响因素抽象出来,也不是否认这些因素的关联。就本研究而言,年龄、性别、
婚姻等自然也对消费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影响相对于与阶层相关的收入、职业、
教育而言对消费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而且本研究的旨趣也不在于此。因此对阶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层消费或者阶层对消费的影响的突显与这些因素的存在并不构成矛盾。

本研究中选择的主要方法及相关资料如下:其一,问卷调查法。所用资料源于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产阶层研究小组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五大城市进
行的问卷调查,主要取自调查的第一部分尤其是有关消费行为的部分调查。其二,
个案法。运用这一解剖麻雀的方法,笔者深入考察了深圳市和广州市的两个中产

阶层社区—— Y 村与 J 花园,前者是位于深圳福田区中心的以深圳市事业单位

公职人员为主的“文化社区”,后者是距离广州市中心——天河不远的时尚小
区,业主以所谓的企业白领居多。这是两个以我们的标准无论如何都可以当之无

愧的中产阶层社区。其三,参与观察与访谈法。主要基于 2003 年 1 月~2004 年 1

月在两地展开的一系列田野工作。其中包括初次资料搜集、实地访谈与回访。作者
尽可能地参与和观察了中产阶层生活,除随机、偶然的访谈外,作者进行的正式

安排的正规面谈达 30 多次。详实的考察内容包括参加中产阶层喜爱的购物、休闲

活动,深入中产阶层工作和经常出入的场所,对中产阶层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
等。参与观察与访谈主要是在广州与深圳两地进行。广州、深圳作为我国经济发展
较早和较快的城市,其中产阶层群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外研究中还使用了南
京大学社会学系中产阶层研究小组其他成员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四个城市
的相关合作访谈。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的消费特征(1)

中国当代城市中产阶层是与中国经济改革相伴而生的,而我们研究所关注的
新中产阶层的产生还要更晚一些,这种特征决定了他们是正在形成与发展中的
阶层,而且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构成了新中产阶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层消费的背景因素。通过中产阶层消费的差异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产阶层消费
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与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消费革命密切相关。中产阶层消费与二
十多年来的消费变迁一样具有时代与社会的特征,同时他们的消费也必然折射
出消费的未来发展趋势。
消费结构转型:生存必需性消费的“非必需化”

在有关消费转变的研究中,关于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面。在
目前消费的变化中,最主要的是整个消费结构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在不同阶
层的消费中表现出来。在日常各类主要消费项目中,中产阶层家庭的消费按重要

性排列分别是:饮食:62%;服饰:34%;子女教育:31%;购房:28%;文化

娱乐: 20% ;医疗保健: 13% ;社交应酬: 4% ;购车: 6% ;个人继续教育:

1%。而其他非中产阶层的家庭消费主要项目的顺序依次是:饮食: 72%;子女

教育:29%;服饰:24%;购房:13%;文化娱乐:12%;医疗保健:12%;个

人继续教育:4%;购车:3%;社交应酬:2%。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就消

费的不同方面而言,中产阶层家庭消费结构虽然在某些方面仍然与非中产家庭
一致,但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从表现上看,数据没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饮食、
服饰、子女教育、购房无论是在中产还是非中产阶层的家庭消费中都占着重要地
位,但我们还是发现其中的顺序已经有了不同,而且重要性也不尽一致。在对中
产与非中产的各类消费进行方差分析后,我们发现,在饮食、服饰、文化娱乐、购
房、购车方面,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表现了显著的差异。即饮食方面的消费在
非中产阶层家庭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中产阶层家庭,而中产阶层家庭中,服饰、文
化娱乐、购房、购车等方面的开支都要多于非中产阶层。这表明,就目前来看,同
非中产阶层家庭相比,中产阶层家庭的享受性消费、发展性消费方面的支出已经
有了明显差别。也可以说,同非中产阶层家庭仍旧以生存必需性消费为主的情况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相比,中产阶层家庭的享受性消费、发展性消费明显增加,这表明,中产阶层家
庭的消费结构正从传统的以衣食为主的单一消费结构不断趋于多元化;相似的
一点是中产阶层家庭与非中产阶层家庭在子女发展与教育上的消费并没有表现
出太大的差异,这一点与我国的传统与具体现实也相符合,即不同阶层、不同生
活水平的家庭都很重视对子女教育上的投入。而对于自身的发展性教育投资消费
即继续教育方面,中产阶层家庭并没有表现出与非中产阶层家庭显著的差别,
这点并没有检验原有的预设

对五城市中产阶层消费的调查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变化与发展的趋势。
在对中产阶层家庭消费结构的调查中,可看到,虽然饮食方面的消费在中产阶
层家庭还占有一定的位置,但其重要性正在不断下降,特别其他消费内容如交
往、休闲、轿车、住房等不断增加,家庭基本消费如衣食住行方面已经与原来简单
的生存必需型消费拉开了距离。因此,可以断定,即便在家庭的基本消费方面,
中产阶层的“生存必需型”消费也越来越摆脱了生存必需的限制,即衣食住行
这些基本消费的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果不看到这一点,仍然只局限
于恩格尔系数或者是消费结构的比较,那么对这种消费上的变化就可能会导致
误读。正是在这一点上,可以说,虽然家庭基本消费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必需的,
但这种消费的水平与内容显然已经大相径庭。从我们对住房与轿车的调查中可以
看出,住、行方面的变化在中产阶层家庭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自然,服饰方
面的变化也从选择衣服的标准中看出,而关于饮食方面在随后的访谈中会对其
特征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这种差异的重要性也绝不比其他方面弱。

原初意义上的消费是指为了满足生存的必需而消耗物质、产品的过程,这种较
为简单的消费模式曾是我国计划经济与资源短缺时期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消

费形式,但伴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消费革命已经在短短的 20 多年内为我们的

消费生活注入了越来越多的现代消费的内容,其直接表现就是:消费已经越来
越多地与生存必需拉开距离。城市中产阶层较为稳定的工作与收入使得他们能够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在这方面走在前列。所谓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在中产阶层的日常生活中不断表
现出与原来简单的消费层次的差异。

经过一系列消费革命所引发的消费转变后,中产阶层家庭的消费与非中产家
庭的消费内容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如果说以前的消费结构主要是温饱型的,那么,
目前中产阶层家庭早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而达到了以享受型、发展型为主的多元
消费结构。这种消费结构上变化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中产阶层家庭在消费上具有
了更多的空间与自由,从而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也有了趋于多样化的可能性。

享受性消费的理性化:有限的选择与节制

从凡勃伦提出“炫耀性消费”开始,中产阶层消费的享受与奢侈的一面就成
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对资本主义发生的另一种逻辑——奢侈的追溯中,桑巴特
指出了中产阶层对于宫廷奢侈生活的模仿导致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在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本主义的产生。维尔纳·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0。在对宫廷社会的研究中,埃利亚斯也指出这一问题,分析了

宫廷社会的消费、礼仪以及中产阶层对于上流社会的渴慕所导致的消费变革在自

上而下的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Elias, Norbert , The Court Society, translated by

Edmund Jephcott, Basil Blackwell, 1983 而在其后的一系列研究中,布迪厄与费

瑟斯通则将这种观点发展到极致,认为新兴的中产阶层是传统节俭消费文化的
背叛者,是消费中的享乐主义至上者,这点则在坎贝尔的《浪漫伦理与消费主义
精神》中表现得更为强烈,他们的浪漫伦理是现代享乐主义的主要来源。事实上,
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种理论的传承是随着中产阶层发展而不断强化
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的消费特征(2)

对于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也发现了这种享受性消费的增加势
态。实际上,如同前面所说的,生活必需性消费的扩张是与这种享受性消费的增
加相伴的。基本的生活必需性消费如住房、家用轿车、家庭耐用品的更新,都是享
受性消费的表现,同时也可以看到,随着消费内容的不断扩大,中产阶层的享
受性消费也不断延伸,娱乐消费、休闲消费的内容也不断加大,这一点与非中产
也形成显明的对比。他们的娱乐、休闲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说是一种享受,
还不如说是对单调与紧张生活的调节。但需要注意的是,城市中产阶层的享受性
消费是有限的、或者说是有节制的,一来虽然与非中产相比,他们的收入不菲但
显然还不足以支持他们的欲求;二来城市中产阶层本身是一个受教育水平相对
较高的群体,他们对于以标识经济、财富的符号消费并不很认同,也就是他们的
生活目标有可能使他们与无节制的纯粹物质享受拉开距离。而且,作为职业阶层,
他们的工作压力与时间也使得享受性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所以,目前中产阶层享受性消费本身是有一定的选择与节制的,这还远不能
与西方国家中产阶层的享乐主义相提并论。

投资性消费的增多

从消费支出分布情况来看,很明显存在着不少区别。城市中产阶层已逐步摆脱
低收入阶层的消费特征。从“吃、穿、住”等最基本的消费项目占其消费支出的比
重来看,中产阶层的收入已完全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并有更多的剩余资金
可用于满足发展需求的其他消费项目或投资。从这种情况来看,中产阶层的消费
已经不断具有未来取向的性质,这与非中产的现实取向大为不同。比如就中产阶
层对子女教育的消费来说,虽然由于中国特定的传统文化影响,人们都很重视
子女投资,但较之非中产来说,中产阶层显然有更多的经济收入和更高更长远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投资要求。对于自身发展而言,新中产阶层本身大多是由于教育而获益的社会
阶层,因而他们对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增加竞争力也有较为强烈的要求。比如

我国近年来方兴未艾的 MBA、MPA、法律硕士班等对于中产阶层无疑有更大的吸

引力。至于像轿车消费,由于本身是与自己的工作、事业需要相关的,所以要求
也相对要高,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成
为个人的形象代言,所以中产阶层的轿车消费大多瞄准的是中档轿车,而不是
仅仅能够代步的工具。另外,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中产阶层的消费圈不仅大
于非中产,而且他们的社交场合也多集中在消费场所,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说,
其实是一种积累社会资本的过程,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发展的延伸。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这种发展性消费的不断增加,是人们在消费中
对于满足低级需要如生理性需要、安全性需要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对较高级的需要
如自尊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求知与求美的需要乃至最高层次的需要——自
我实现的需要的一种自然延伸,但这种对高级需要的追求首先是从衣食无忧的
中产阶层开始成为气候的。齐美尔认为,由于中产阶层出于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
要求会积极投身于时尚消费,米尔斯也指出白领阶层由于对地位的恐慌而导致
“地位消费”,因此处于社会中间层的中产阶层对于社会流行时尚有更为强烈
的愿望,而消费在此也自然成为他们可以加以运用的一种手段。

休闲消费:时间与精力的掣肘

虽然休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并非现代社会所独有的,但无疑休闲真正从贵族
化走向大众化只是人类步入现代社会后的晚近现象。特别是将休闲作为生活的一
部分并真正开始重视,更是近期的事,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对于休闲的认识经
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以前的休闲是贵族的专利,一方面休闲被认为是一种与劳
作相对的奢侈,另一方面休闲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在工作之外的休息。但休闲在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现代社会越来越紧张的生活中开始扮演积极的角色。杰弗瑞·戈比认为以前的有

关休闲的看法现在看来多少有些消极,他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
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
喜爱的、本能地感到的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

一个基础。”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第 14

页。而且,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是,“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在休闲时所从事的
活动总是要与花钱联在一起,或者花钱成为休闲的必要条件。或者花钱本身就是

休闲的表达方式。”杰弗瑞 ·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第 169 页。应该说,同其他任何一种时尚与消费的出现一样,休闲作为一

种生活方式走向社会也是与中产阶层密不可分的。当休闲越来越成为生活的一部
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的补充时,休闲的作用会日渐突出,而且在现代社会,
休闲也越来越与消费联系在一起,于是一种新的消费形式——休闲消费——的
出现也就自然而然了。

我国长期以来的现实与习惯、工作以外的时间极其有限,因此休闲的时间和形
式都极其有限,而且休闲基本上与消费关系并不大。但随着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
城市生活的紧张与繁忙,使得休闲不仅成为必需,而且在休闲上的花费也日渐
成为消费的内容之一。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目前已经成为个人生活甚至是社会
经济中的必要成分。在对于中产阶层的一些形象描述中,旅游总是他们的一个必
不可少的“标志”,一种对生活品味的追求象征。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的消费特征(3)

在谈到美国新中产阶层的生活时,米尔斯写道:“工作和闲暇的分离以及闲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暇在现代人的奋斗意识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这两件事贯穿于 20 世纪美国

的全部历史当中,它影响了人们对工作意义的感受,并树立了世俗的目标和梦

想。”C赖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第 211 页。里斯曼在《孤独的人群》中断言“在后工业文化中,自主性将出现在娱

乐、闲暇而不是工作中”,倡导“一个接受闲暇、同情心和富裕的新潜力的社会
观”,认为“只有到了社会和政治活动共同反对工作与闲暇割裂的历史阶段,

我们寻找闲暇的意义才会最终出现”。大卫·里斯曼:《孤独的人群》,南京大学

出版社,2002。 我们在对城市中产阶层的调查中也发现,就休闲消费而言,中

产阶层较之非中产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即在休闲的方式、场所以及消费内容上中
产阶层越来越显现出与非中产的差别。应该说,休闲消费的出现与不断增加的趋
势是城市中产阶层追求生活质量的主要表现之一,很显然,这种变化与他们的
收入、职业和教育水平都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的“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
周的旅游消费中,中产阶层无疑是其中的主要力量。但在调查中也发现,由于中
产阶层的职业性质、工作时间等,他们的平均工作时间要多于非中产,而睡眠时
间则相对要少于非中产,这一现象说明了中产阶层的生活本身并不像人们想象
的那样轻松,他们的出游一方面是消费、享受,但同时又是对繁忙工作的一种暂
时逃离,是紧张的工作压力与都市生活后的一种短暂的放松。可以预见,随着生
活与工作压力和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的增加,休闲将会在城市中产阶层家
庭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生活的多样化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基础,同时
需要时间和精力。对于中产阶层家庭而言,目前限制他们更广泛的旅游消费的已
不仅仅是或者说不主要是经济问题了,时间与精力才是最主要的方面。调查中在
对于休闲生活不满意的因素的回答中,中产家庭的主要回答是“工作忙没时间
”。同时,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特定时间内,很多旅游地点已经人
满为患,这对于本着放松与休闲为目的的中产阶层人士来说,也成为影响他们
出游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当然,旅游只是目前中产阶层休闲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我们的调查可
以发现,他们的休闲生活正趋多样化,保健、运动等项目的重要性也开始不断显
现出来。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对于中产阶层而言,休闲已经越来越多地与
消费联结在一起,一方面随着他们生活空间的扩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休闲消
费在他们的日常开支中越来越多地占据更大的比重,成为他们追求适意生活的
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更多的消费活动也越来越具有了休闲色彩,如逛街
购物、外出就餐等已经开始超出简单的消费。这样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对正在兴起
与扩大的服务业提供了机会,但同时中产阶层家庭对休闲与消费的态度与要求
也成为决定休闲产业与消费场所未来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个性化与阶层性消费趋同正在形成

随着目前商品与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消费中的可选择性不断增加,同时由
于城市中产阶层收入的稳定增加,他们的消费选择性较非中产更强。而且,如前
所述,中产阶层的消费是对传统的生存必需性消费为主的消费模式的超越,他
们的消费内容与消费空间更大。这样,现代消费作为张扬自我个性与认同的成分
也随之增强。消费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时,同时也成为展现个人的社会身份、
地位的手段,这样消费品与服务更多地越来越具有波德利亚所说的“符号”特
征。一旦消费品具有了符号特征,对于消费品的选择中,自我特征就成为一个重
要的考虑因素。

对于商品的选择中,中产阶层表现出更多的对符号性商品如轿车、住房以及耐
用品的消费倾向,同时对不同商品与服务的符号性如消费环境、服务态度、品牌、
时尚等因素的重视,也是个性化的表现。另外,不同的消费形式、时间、空间等,
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也就是,在同样的收入、消费上,消费的方式与取向将会
大为不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但个性化的不同只是阶层消费内的不同,随着不断发展,中产阶层的阶层内
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正在趋于一致,并形成一个潜在的消费群体,他们在选择标
准上将会表现出一定的阶层特征,我们对于中产与非中产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
的比较中中产与非中产的差别已经说明这一事实,同时,我们相信,这种阶层
分化还远未结束。

这两种并存的发展趋势不是截然对立的,个性化是具有阶层消费特征上的个
性化,而阶层化在作为一种整体特征时并没有也不会导致以前的那种统一模式
下的“大众消费”。

超前、理性的消费观念

对城市中产阶层家庭消费观念的调查比较显示出中产阶层的消费观念已经初
步具有现代消费观念。这种观念与中国传统消费观念是相悖的。中国传统消费观
念基本上是源于农村文化的平民化消费观念,即以低收入者的消费观念为主导,
以实用、耐用为主,讲求解决生活必需,是多积累少消费,先积累后消费,消费

维持在基本需求水准上,存钱防老防病、留给子孙等等。这种消费观与自然经济和

计划经济相适应。而中产阶层基本已经接受了超前消费的观念,主张能挣会花、
开源重于节流,同时对于品位也有了一定的追求。因此,中产阶层的消费在一定
程度上与现代消费更加接近,追求自我表现、独特风格的个性化消费与获得愉悦、
彰显地位身份的炫耀性消费也在这一群体之中率先产生出来。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的消费特征(4)

同中产阶层具体的消费选择相比,他们的消费观念更值得关注。在对“国外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东西比国内的好” 的看法上,选不太符合与不符合的中产阶层分别达 355%

和 308%,而选符合与比较符合者仅占 76% 和 169% ;非中产阶层相应的数

值是:417 %、272%、98%、93%。两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对“

高消费是成功人士的象征”一题的回答上,中产阶层中选择不太符合与不符合

的分别占 366% 和 250%,而选择符合与较符合的仅仅占到 174% 和 140%;

非中产阶层相对应的数值是:339 %、227%、168%、161%。中产阶层和非中产

阶层也不具有显著的差别。这说明不论是在对待国外商品还是高消费的态度上,
中产阶层都比较温和与理性,这一点与人们认识中的“崇洋媚外、高消费”的中
产阶层形象是不尽一致的。

在对待超前消费的态度上,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认识不尽相同。对“超前
消费是很有必要的”的回答来看,中产阶层选择符合、较符合、一般、不太符合、

不符合的比例依次为:203%、227%、163%、227%、180%,选择符合与较符

合的总共占到 430%。这表明中产阶层对于超前消费持基本肯定的态度,这与目

前城市中产阶层居民按揭购房、购车的实际情况相对一致。非中产阶层的选择依

次是:符合:132%;较符合:158%;一般:158%;不太符合:289%;不

符合:264%,其中选择不太符合与不符合的达 55 3%。就目前而言,买房按揭

已经成为城市中产阶层的一种主要方式,因为中产阶层的职业性质与收入决定
了他们一次性付清有困难,同时中产阶层的消费观念更为现代,他们不愿等到
积累够了以后再消费、享受,另外他们稳定的工作也使得生活与收入有一定的保
障。这样,超前消费首先在城市中产阶层队伍中有了很大的市场并非是偶然性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而是一种消费发展的必然,也是中产阶层现实生活状况的具体体现对于俭与侈
的看法是影响人们消费的主要观念之一,而调查发现在对待节俭的看法上也出
现了不同阶层的差异。对“与其勤俭节约,不如能挣会花”的回答就是一个很好

的证明。中产阶层的回答依次是:符合: 349%;较符合: 256%;一般:11

0% ;不太符合: 122% ;不符合: 163% 。其中符合与较符合的人数达到 60

5%。这说明对于传统的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中产阶层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改

变,能挣会花本身虽然并不是对勤俭节约的彻底否定,但至少从一定意义上是
一种新的消费理念。这一点上,非中产阶层与中产阶层差别很明显,他们的选择

分别是:符合: 243%;较符合:192%;一般:153%;不太符合:220%;

不符合:192%,差异具有显著性。这种差异一方面与经济基础有关,但同时与

消费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单就这一点而言,无疑中产阶层更接近现代社会的消

费观念,而非中产阶层相对要更为传统一些(见表 2-4)。从对消费观念的调查

来看,我国城市中产阶层消费观念有激进、积极、富有激情的一面,如对超前消
费的态度、对开源与节流的认识、追求品位等,这些方面已经与非中产阶层形成
了很大的差别,但同时,他们又是理性的、现实的,比如对国外商品和高消费的
认识。这种消费观念的特点正是我国消费转型与消费革命的结果。处于传统与现
代夹缝中的城市中产阶层更为敏感地接受了这种变化,但他们显然并没有与传
统的消费观念截然断裂。

对于消费观念的调查从另一面给我们展现出中产阶层消费中理性的一面,这
点与里斯曼的“他人导向”不同,即他们并不是纯粹的被动消费者。中产阶层的

消费观念也主张合理消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超前消费,不是为了后代赚钱 ,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而是为了自己赚钱(当然,对后代在未成人前尽抚养和教育之责)。他们为了自己

的体面、身份,要求一定水平的独立住房、品牌相当的汽车,甚至于度假、旅游、
娱乐等,他们的消费世界更为广阔。他们往往向银行贷款购房、购车,但这是以

他们的经济基础能够偿还作为基础的。总之 ,中产阶层最大限度地追求现实幸福,

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但他们的消费观念又不同于高收入的上层,他们会精打细

算,绝不挥霍,讲求实效,也并不像媒介宣传的那样过分讲究、出手阔绰,对于国

外商品也没有以前那样的盲目崇拜。联系到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中国正在进行中的
消费革命,可以发现中产阶层的消费观念是这场消费革命的结果与产物,但同
时又必将促发与引领更进一步的消费革命。但同任何革命一样,消费观念的变迁
总归是传承与变革、延续与超越的统一,因此,中产阶层的消费观念并没有与传
统消费观念诀别,考虑到我国中产阶层是正在形成中的第一代,这些人可能刚
刚进入中产行列,甚至还生活在“多阶层”家庭之中,所以他们同西方中产阶
层的消费观念有很多方面的不同。

很明显,中产阶层业已表现出的消费热情与消费力量已经并将在以后引领我
国城市的消费市场走向。

第二部分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1)

从物到符号,现代消费的不断延伸为中产阶层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社会舞台。
事实上,从凡勃伦所说的炫耀性消费,到齐美尔对时尚的深刻论述,到波德得
亚的符号消费的提出,一直到布迪厄对文化消费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消费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不断嵌入于现代社会并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过程其实与中产阶层的兴起、发
展、演变、壮大的过程是互相依赖的。现代消费为中产阶层的地位区隔提供了越来
越广阔的舞台,而现代消费也在中产阶层的参与下不断普遍与深入,从而成为
现代社会不断分化的又一道景观。
品牌消费:偏好与符号消费的起点

“符号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产

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
“意义”或“内涵”的消费。如果说消费的符号指的是通过消费来表达某种意义
或信息的话,那么,符号消费是将消费品作为符号表达的内涵和意义本身作为

消费的对象。它包含下面几个层次:首先,作为消费品外观上的示差符号 (物的

第一层次符号),如造型、色彩、图案、包装等等,传达了产品本身的格调、档次和

美感,已经成为消费的对象,成为消费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 ,消费品的

地位象征符号(物的第二层次符号),如消费品所代表的社会地位、身份和品位(即

社会含义),以及与之相连的自鸣得意等心理体验,也是消费的对象和内容;第

三,消费品的消费环境,作为消费的空间符号,同样是消费的一个内容。例如 ,在

豪华的酒店进餐,不但食品是消费的对象,而且酒店的氛围和气派也是消费的内容;

第四,消费的仪式,如服务程式,作为一种符号,也可以是消费的一个内容。例

如,餐厅服务小姐的服务,不但构成劳务消费品的一部分,而且构成饮食的附加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消费仪式(即代表档次和身份的符号),而成为消费的对象。也就是说,我们“不

但消费物,而且消费物作为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包括情调、趣味、美感、身份、地

位、氛围、气派和心情”。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1,第 203~204 页。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不仅消费的是其使用价值,

而且还消费他们的形象,从形象中获取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快乐、梦想、欲望

及其离奇幻想。

在这种符号消费中,品牌消费就是它的集中体现。不同的品牌由于其附加值的
不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同。也就是说,作为商品,品牌之间的区别可
能并不很大,但作为符号,品牌则有着价值上的高下之别,其差别甚至非常悬
殊。品牌价值是产品质量、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及各种社会因素如价值观、文化传统
等的综合反映。定位于高档次的品牌,传达了产品及服务的高品质信息,同时也
体现了消费者对它的认同。品牌具备了实物之外的价值,如给消费者带来自尊和
优越感。品牌还是一种文化,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
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品牌本身就是一种将艺术、文化与商业行为结合在一起的
综合体。品牌除了物有所值外,它的一个巨大的附加值就是对拥有者的社会地位
的宣示和确定,比如劳力士表、劳斯莱斯轿车等就是财富、成功与尊贵的符号象
征。因此,品牌本身作为一个符号,也具有了社会示差的功能。

通过品牌的选择、认知与认同,消费者已经开始了符号消费,也就是说,品牌
消费是符号消费的起点。那么城市中产阶层的品牌消费中所表现的符号消费具有
什么特点?他们是怎么达成社会分化与区隔的呢?

从三个较有特色的个案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对品牌的要求与热衷程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度不同,但对品牌的要求已经成为城市中产阶层购物的基本诉求。G12 的年龄较

大,经历复杂,虽然赚钱不少,但对品牌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他说:“买衣服
时,一般都是在一些比较有名的品牌店、专卖店里,那里的东西质量有保证,而
且服务质量也好。如果你在一个路边店随随便便地买,可能很多就是花冤枉钱,
买来了根本就不能用,你要想去换,反而会惹得很不愉快。不过我不是说非要名
牌,我觉得一般的牌子款式、质量过得去就行了,一般的一条裤子我限制在一百

多块钱,皮鞋也就是二三百块,这方面我不是很讲究,不是说非要什么皮尔 ·

卡丹、鳄鱼呀什么的,就是一些中国的品牌,我觉得好就够了。”G7 是软件公司

的部门经理,年轻加上薪酬优厚的工作使他成为标准的白领。他对品牌要求很挑

剔,几乎是非名牌不买。他认为,雅戈尔衬衣、鳄鱼 T 恤、老人头皮鞋、飞利浦剃

须刀等自己中意的品牌虽然价格不菲,但也物有所值,并没有白白讲究。因为“
我相信一份价钱一份货,名牌的质量一般都比较好。而且男人的衣服就那么一点,
有时一件西装就可能穿几年,所以还是应该要好的。现在我买西装一千块以下的
绝对不会看的。衣服要穿得出去。我们经常与客户打交道,所以很在意自己的形

象。”Z2 不仅自己身着名牌时装,而且对各种品牌如数家珍,她对品牌的看法

是物有所值,当然这价值本身也包含了符号价值。因此,她可能为了节俭而宁愿
去等打折,打时间差。“如果是同样一件衣服,款式、质地差不多,一个是没有
什么名气的,一个是名牌,那我肯定会买名牌的,甚至自己挑的时候专门找名
牌。当然了,名牌的东西肯定是比较贵的,但这是物有所值。当然我在买名牌的
时候,也不是说非常大方的。买东西要会选时间,名牌的衣服也会打折,但可能
只是价格在打折,质量不会差,最多就是有时候款式可能稍微过时了一点,但
基本还是可以的。”她的话其实也表明了与她相类似的并不很富裕但对品牌有着
特殊要求的城市中产阶层的消费状况。

第二部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2)

对于品牌消费,虽然程度有所不同,但三个个案均显示出某种程度上的一致
性。然而这种对品牌的爱好与单纯的符号消费不同,具有一定的过渡性与双重性。
一般意义上,我们所强调的符号消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物与符号这种商
品的双重特质上,符号消费更看重符号,而不是商品本身。如果说商品的物的方
面是实的,而符号方面是虚的,那么,这种符号消费是务虚的。在极端情况下,
正如弗洛姆所说的:“对物品,我们根本没有使用它们的要求。我们获得物品就

是为了占有它们。我们满足于无使用价值的占有。” 埃利希·弗洛姆:《健全的

社会》,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第 133 页。虽然我们也在使用商品,“但这

并没有改变这一事实,在人们对占有使用物品感到的愉快中,由财富而感到的
显赫的满足仍是第一位的。汽车、电冰箱和电视机有实际的使用价值,但它们也

是显示阔气的摆设。它们标明了所有者的社会地位。” 埃利希·弗洛姆,同上。

第二,在这种符号消费的情境下,消费往往是不自主的,是受一些对于商品品
牌、符号的宣传所引领和左右的,而且是与自我的选择没有多大关系的被动性行
为。“我们吃一个无滋味无营养价值的面包,只是因为它又白又‘新鲜’而引起
我们对财富和地位的幻想。事实上,我们在‘吃’一个幻想而与我们所吃的真实
物品没有关系。我们在‘喝’商标。因为广告上有漂亮的青年男女在喝可口可乐
的照片,我们也就喝上一瓶,我们是在喝那副照片。我们是在喝‘停一下,提提
精神’的广告标语。我们在喝美国的习惯,我们所喝的东西不取决于我们的口味,
当广告竞相杜撰出‘健康’肥皂和能治牙病的牙膏之类的东西,并且支配着物

品的消费时,这些情形就愈趋严重。” 埃利希·弗洛姆,同上。波德里亚认为,

在一个为符号所控制的世界里,消费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些“需要”的满足
不再有任何的干系。需要的观念来自于主体和客体之间虚假的分离,需要的观念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就是为了连接它们而被创造出来的。第三,这种消费可能在更多情况下是非理性
的。“因为消费不再是为了使用或享受买来的消费物品,所以购买的消费的行为

成了强迫性的和非理性的目的。” 埃利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中国文联

出版公司,1987, 第 136 页。

很显然,我们看到在以上个案对于品牌偏好的符号消费中已经具备了这样的
符号特征,但它更多地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一,它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即一方面
这种消费本身已经开始注重商品的符号价值,但另一方面对于品牌的消费仍然
看重这种符号所代表的可靠、安全、耐用等基于物的方面的因素。这一点在三个个

案都有显示,不过 G12 显然更看重物的方面,而 G7、Z2 在符号方面的成分更多

一些。这一点可能与年龄以及基于此因素之上的消费观念有关。但就总体而言,
这种对于物及其附着于其上的符号的双重诉求本身是基于虚与实之间,或者是
虚实兼具。其二,这样一来,这种消费行为本身仍然是理性的,因为它涉及对于
成本与受益的算计。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很多中产阶层女性以他们的消费“技术
”将这种理性表现得非常合理。由于品牌特别是名牌本身的质量与价格一般是成
正比的,因此对于价格不菲的品牌,她们采取一些变通手段:一种是反季节购
买,这样能够以较低的价钱买到心仪的品牌;另一种是在各种品牌店、专卖店打
折的时候买,当然由于商品打折的时间多,也许不可能在最低点买到,但都要
稍微便宜一些;还有一种就是长期在固定地点买固定品牌,这样能够得到一些
优惠卡之类,得到更多的优惠。其三,我们很难说这是一种简单的、被驱动的、缺
乏自主性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毋宁说这是一种共谋行为,一方面这是由于品牌
的符号特征所驱使的,但同时又有一种个人的主动性与选择性在内。

可能正如访谈中许多人所说,他们没有充足的经济基础,还没有到只论品牌
不讲价格的程度,在对符号的看重与现有的经济基础下出现了这种变通性的符
号消费。在一定意义上,这种符号消费也具有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的目的,
但与之又不尽相同。凡勃伦认为,以有意脱离生产活动来表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和权力的有闲阶级的消费就是炫耀性消费。他把炫耀性消费定义为这样一种类型
的社会行为,即通过消费让他人了解消费者的金钱力量、权力和身份(消费者的
社会经济地位),从而使消费者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的消费行为。消费在此
的意义已不是单纯的个人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对消费品的耗费,它包括了个人
为博取荣誉所进行的非生产性支付,如以个人名义举行盛大舞会的花费等等。因
此炫耀性消费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用奢侈的、非必要物的耗费来增进消费。凡勃伦:

《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1997,第 53~75 页。同经济上的“有闲阶级”相

比,在通过消费显示身份、地位达到社会区分方面可能是一致的,但方式与内容
显然有别。新中产阶层欲图“炫耀”的更多的是职业、身份以及文化方面的优越
性,而不是一种经济、财富、金钱方面;而且由于经济方面的掣肘,他们也不可
能将这种区分演化到极端。

事实上,在符号消费的实用性与炫耀性方面,中产阶层显然是想二者兼顾。而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那种只注重品牌的“炫耀性”功能的可能更多是那
些经济上的“新贵”,而不是这些刚刚走上理想生活的新中产阶层。

在对中产阶层的符号消费进行了研究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符号消费已
经作为一种消费偏好(当然可能尚没有形成品味)产生了消费区隔。一方面,对
于很多仍然生活在温饱水平的中国人来说,追求符号消费目前还是比较奢侈的
事情;另一方面,就对符号消费的态度与符号消费的程度来讲,这也是一个区
分的重要方面。可能一个并不富裕的人也会买自己满意的品牌,但这可能只是一
种特定情况下的特殊行为,而不是一种可以长期一如既往的习惯;他可能也会
偶尔“奢侈”一次,但与中产阶层符号消费的普遍性与长期性相比都有明显的
区别。当然就目前而言,在这种符号背后展现的物与符号、虚与实、主动与被动、
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的逻辑却是与真正意义的符号消费不尽一致。这可能也是转型
期的一种特征,也是第一代中产阶层的特征。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消费空间的区隔:社会空间的分化与再生产

第二部分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3)

在消费的分化中,消费空间的分化是一个最为直接也最为明显的方面,不同
经济水平、社会地位、消费观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消费中心。同时,
由于不同的消费场所、消费环境给人的感觉不同,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消费环
境、消费空间也成为现代消费中人们消费的部分内容。也就是说,消费空间本身
也成为商品的一种附加符号,甚至有时消费空间本身就是一个消费符号,这样
就出现了“在什么地方消费”有甚于“消费什么”的情况。当消费空间本身成为
附加符号或者本身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后,消费空间本身就更加显现出分类的功
能。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不同的消费场所本身从一开始就具有社会区隔与空间
分化的功能,所谓消费场所的出入自由、平等本身只是消费社会的神话之一。齐
美尔早就指出,现代城市“并不是一个充满社会学意义的空间实体,而是一个
在空间上形成的社会学实体”。成伯清:《现代西方社会学有关大众消费的理论》,

《国外社会科学》1998 年第 3 期。这就是说,空间本身从一开始就具有社会意义。

但这种认识却到了很多年后才真正为人们所重视。正如福柯所注意到的,在西方
思想史上,空间长期以来一直被看成是死亡的、固定的、非辩证的、静止的,空间
成为与时间及其所代表的丰裕性、辩证性、富饶性、生命活力等相对立的观众。包

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序第 9 页。应该说,

是列斐伏尔真正将空间原初的社会学丰富内涵揭示了出来。他认为,空间不仅仅
是社会关系演变的静止的“容器”或“平台”,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空间是处于
流变之中的多元空间。因此,“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种无限的多样性或不可胜数的
许多社会空间……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空间会消费。” 同上,序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第 8 页。而且他进一步指出了社会空间的内容:“它牵涉到再生产的社会关系”,

“空间里弥漫着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支持,也被社会关系所生产。”

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见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

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第 48 页。在列斐伏尔的空间分析理论中,他

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两个特殊层面:首先,他将空间看作是社会
行为的发源地,空间既是一种先决条件,又是媒介和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生成
物。这样,空间的生产表现为它对相关行为强加上某种时空秩序,具有束缚主体
自由的功能。其次,社会空间是空间等级或规模的支架。
从消费空间的社会发生来看,消费空间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分化:第一次是消
费空间与生产空间的分化,即生产空间从原始的作为唯一消费空间的家庭空间
中分离出来;第二次是城市空间的分化,即随着城市的消费化和后工业化,城
市成为消费、服务与市场中心;第三次是消费空间与居住区域的分化,即非日常
消费空间(即旅游地点)从日常消费和生活空间的分离。王宁,同前引书,第

243~244 页。由此可见,这种分化的趋势本身也是消费空间社会意义再生成的

过程,同时,这种分化本身也是社会关系作用的结果。

如果空间的这种社会意义是其本身就有的属性,那么这种特征如列斐伏尔所
讲则更多地反映了生产中的不平等与社会矛盾。而在当代,我们看到,随着消费
在社会中的重要性的不断增强,消费本身就成为形塑社会空间的另一种重要力
量。可以说,消费赋予了空间更多的社会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重新生产与整合
着新的社会空间。

同性别、年龄、家庭等因素相比,社会阶层是消费空间中更具社会意义的社会
关系。因此,社会阶层分化的异质性与不平等也在消费空间中得到更为明显的体
现。如果说,在中国消费革命之前,整个社会的消费空间本身就更具同质性,大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众化趋同性消费中没有或者很少表现出阶层分化的现象,那么在 20 多年后,在

消费空间不断拓展并趋于分化的情况下,这种分化开始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和突
出。同其他分化的逻辑一样,消费空间的分化首先将社会大众由原来的同一空间
分散出来,同时通过进一步的整合将同质的亚群体区隔于不同的空间。这种区隔
开始可能是自然的、市场的,当获得人们的认同与接纳后,进一步成为一种人为
的、有意识的社会分化,并导致最终的社会区隔。

这种消费空间的阶层化本身并不是刚刚出现的,只不过由于消费社会的出现 ,
它更加明显地展现在日常消费实践中。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分化后,基于不同的收
入、职业、教育之上的社会阶层开始形成并认同特定的消费空间。这一点,在我们
的调查中,较为明显的感受与体验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受一定的经济水平、消
费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消费空间已经出现较为鲜明的阶层区分趋势,城市中产
阶层群体已经开始进入这种分化的空间;其二,对于空间的分化他们已经有了
一定的认知,并具有了一定的自我认同,这样消费空间的整合将进一步加速并
展现其聚合作用。自然,这种分化与区隔全面表现在不同的、具有等级分化的消
费空间上。

消费空间可以分为私人消费空间(即家庭)与公共消费空间,购物空间便是
一种特殊的公共消费空间。公共空间的特征、内涵、结构及其分化与整合的逻辑是
与社会过程、社会关系分不开的。虽然消费的内涵经过不断的演变后,其意义已
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购物行为,但在日常生活中,购物仍然是人们日常消费中
的重要环节。影响购物空间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和政府,而市场是消费空间产生、
存在与发展的关键。不同的购物空间,必然是与不同的消费群体相联结的。阶层
是消费群体的一个主要社会特征之一,不同阶层群体的消费选择必然影响消费
空间的发展变化,同时特定目标定位的消费空间一定程度上也规范与影响着消
费群体的社会行为。

第二部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4)

我们从消费市场与消费空间的分化已经能够感觉到购物空间的分化,那么,
这种分化是按照什么样的逻辑来进行的?不同社会群体的人是如何理解的?城
市中产阶层的消费空间有什么样的特征?这种特征是否已经表现出社会区隔的

功能?阶层群体对这种分化的主观认同又如何呢?G12 本人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虽然时过境迁,但对于消费的变化仍很有感慨。他认为自己的学生时代与现在相
比,不仅是花钱的多少变了,最主要的是选择取向与消费场所的不同:“像我
们以前上学时喜欢在夜市上买衣服、鞋子,买回来一看,有些很糟糕甚至根本不
能穿,那样的地方现在我们肯定不会去了,因为它除了便宜外,没有什么好的
信誉、质量。你看现在的专卖店,不仅环境好、服务态度好,而且买的东西有保证,
这样多花一些钱还是值得的。你不用浪费时间讨价还钱,也不用担心质量问题。
这样也省了好多事情。”由于生意上的往来与应酬,他经常出入于各种场合,对
于目前消费场所的分化也认识得很深刻:“买衣服、吃饭都是一样,什么样的人
去什么样的地方。没钱的人可能就只是图便宜,但可能并没有真正享受到物有所
值的服务。可以说,什么样的人住五星级酒店,什么样的人住四星、三星的,什
么样的人住路边店,这现在都很明显的。当然这中间有经济因素,但不全是经济

因素,还有其他的问题在内。”可以说,G12 这里讲的其实是将目前城市消费空

间已经出现并正在加剧的分化与区隔更为具体化、形象化了,在其他许多城市,

这种分化也已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消费生活常识。G4 是一个酷爱逛街、购物的

女性,对于不同的消费场所与消费群体的认识更为全面,虽然她也经常逛各种
各样的消费场所,但她购物的地方大多在与自己经济实力接近的天河城,因为
“我们经常出去逛街的就很清楚,在广州,友谊百货、时代广场、广州百货商场
都是属于高档消费场合,我们偶尔也会去那里,但买的很少,除非是遇到了一
些打折的东西,我们的经济水平是不能在那里经常消费的。其他的还有一些商场,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像火车站那里就有什么黑马、白马等几个批发中心,但那里的东西都是供外地来
的批发商回内地零售的,价格很便宜,款式也很好看也比较时髦,但质量可能
就难保证了,那里不太适合我们。”

以上两个个案反映出目前城市消费空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而且城市中
产阶层对这种分化也有了较为明显的认识,这种消费中的选择使各种公共消费
空间开始表现出阶层间社会区隔的态势。它集中表现在:第一,从日常购物的消
费空间看,由于中产阶层家庭消费对名牌、符号消费的重视,因此各种各样的品
牌店、专卖店成为他们经常光顾的购物场所。这些场所一般装修比较好、环境好、
服务态度较好,而且商品质量也有保证,符合讲求效率与便利的中产阶层消费

者的口味。在这一点上 G12、G4 基本没有差异。第二,在不同层次的城市消费空

间中,中产阶层的定位处于中高档。他们经常光顾那些在自己经济水平承受范围

内的消费场合,当然这不排除偶尔去一些高档场合,然而正如 G4 所说的,在

那里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体验,而不是消费行为。但有一点,出于对自己的地位、
身份的认同,他们表现出对那些环境较差、质量不可靠的消费场所的一致排斥,

如 G4 所说:“那都是低档次的东西,有时高兴捡个便宜回来了,但可能根本

就不会穿出去。”而且他对那些自己认为差的消费空间感觉很不好。第三,经济
基础是造成这种消费空间区隔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它显然不是全部因素甚至也
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这里,中产阶层消费者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知是非常重要

的,如 G12 所说的:“过去我们去的一些地方,现在都不去了。现在你去买东

西,你就知道你应该去什么样的地方,谁也不会为了贪图便宜而去那些让人感
觉不舒服的地方。”其中隐含的社会意味就是: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
到什么样的地方去消费。这是建立在中产阶层消费者本身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
社会身份的较为明确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他们对消费空间的感知本身
是与自己的社会群体认同相一致的。第四,从我们的个案来看,对于这种公共消
费空间的分化,他们有基本上一致的社会认同,并对自己的消费有了较为清楚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认知与认可。如 G4 说:“我们与朋友、同事逛街基本上就是去天河城,那里

的东西在价格上、质量上、风格上都比较适合我们。”这样,这种消费认同本身又
成为进一步的消费分化的基础。就这两个个案来看,这种消费空间的分化与人们
的具体认同是相一致的。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消费空间的定位与理想的消费者群
体本身有一定的出入,但在市场的作用下这种消费空间的分化最终或早或晚会
达成消费空间与消费群体的一致,这涉及社会群体认同与消费空间的市场定向
的调和问题。

在这里,要真正分出是先有消费空间的分化还是先有阶层消费群体的分化,
或者说搞清楚是不同的消费空间形成了消费群体的分化,还是由于群体的不同
选择导致了消费空间在定位、目标群体上有了调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本身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二者本身就是互相作用的。消费空间对不同的群体进行市场
分类,同时,群体分化也引领着消费空间变化与发展的趋势。认同可能成为消费
空间进一步分化的起点,进行消费空间的再生产。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这
些不同的消费空间已经初步具有了社会标签的功能。阶层消费本身的出现,使消
费空间中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区隔,这点看来是比较明显的。

就最终的发展与变化趋势而言,消费空间的布局是与人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
选择不可分离的。由于城市中产阶层本身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同时又有着一定的
消费欲望,因此他们必然对于未来城市的消费空间布局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
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消费偏好直接决定着消费空间的未来变化。因此,从这个
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本身也是城市消费空间再生产中的
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事实上,公共消费空间的形态多样,除过我们上述的两个个案中所表现的购
物空间——商场以外,还包括餐馆、酒吧、旅游地等许多场所,在此我们无法全
部涉及。虽然,这种由于消费行为所导致的消费区隔会在这些不同的空间上表现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出这样那样的特殊性,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城市中产阶层消费空间区分上的特
征与逻辑有一定的共通性。以惯常的购物空间来展现这种分隔的态势与逻辑是因
为空间区隔在这里更为明显也更为集中。在消费空间的区隔中,可明显地感觉到
在城市已经出现了中产阶层喜爱与聚集的消费空间,如很多城市不断宣传推出
的“白领俱乐部”、“车友俱乐部”以及一些相应的会员制准入制度限制的一些
消费场所,开始成为中产阶层聚集的地方。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消费空间的分化,
而且这种分化还正在持续,其结果是在未来,我们在中产阶层喜欢并经常出现
的场合寻找出理想的研究对象,将不再是难事。

在未来的城市消费空间布局中,城市中产阶层是一个重要的、而且影响力不断
增加的群体,这一群体的未来发展与消费选择可能成为决定城市消费空间分布
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消费场合不断提升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
时,中产阶层的消费本身也在不断建构新的消费空间——一个区隔的空间。
第二部分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5)

社会关系的分与合:亲密关系的建构

在观察到中产阶层在消费的具体对象——商品或服务以及消费空间——消费
场所上的区隔之后,一个伴随其中的问题就突显出来,即消费当中的关系问题,
这也是消费区隔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与谁一起消费这个
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一定程度上包含了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一般情况下,关系
本身是消费的基础,即人们总是和与其关系较为亲密的人一起出去逛街购物或
者与关系较好的人一起消费娱乐,这固然是消费建立的前提,但同样也是消费
本身所带来的一种结果。如果以前的消费更多体现的是前者,那么现在的消费则
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后者,即消费本身也越来越作为一种整合社会关系的力量—
—一种无形的力量开始在不经意之间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在消费上的人
际关系之间的分与合就体现了这个改变人们之间关系的“另一支看不见的手”。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在传统社会中,甚至就在我们还保存着社会记忆的计划经济和物质资源短缺
时期,社会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如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观点,即社会关系更多地是由生产关系所决定,人们在生产当中的地位成为彼
此间社会关系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基本上是由职业所决
定的社会处境所决定的。比如单位制时期,不同单位、干部与工人身份、单位所有
制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人们距离远近的重要因素,生活中所结成的亲密关
系是以生产中的互动为前提的。在生产主导着整个社会的情况下,这种由生产关
系决定的社会关系一直是区分不同群体的一个主要因素。

但消费介入生活后,这种情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波德利亚所说,是消费而
不是生产越来越重要地控制着我们的生活,他甚至认为,是消费主宰着我们的
生活。暂且不论他的这种观点有多大的适应范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是成立的,
波德利亚对现代社会消费的重要性的认识却是不容置疑的。在消费成为满足我们
的需求与欲望的同时,消费本身也作为一种能动性的社会行为开始进入我们的
社会生活,它开始作为一种建构力量对我们的社会关系进行一定的分化与整合。

事实上,消费本身从一开始就不是被动的,就不只是人们生存活动中的一种

摆设或者是生活意义的附属。它从一开始就是生活意义的一部分。人类学家玛丽·

道格拉斯认为,即使是人类早期的较简单的消费活动,其本身也是有意义的,
我们应该把物品视为体现人类创造力的非语言媒介。消费运动是消费同仁联合建
立价值体系的过程。这样,消费本身就成为消费者本人与其同仁展开的仪式性活
动,消费成为一个积极有效的过程,人们的社会范畴包括社会关系在消费过程

中重新定义。玛丽·道格拉斯等:《物品的用途》,罗钢等主编《消费文化读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 60~66 页。不论是被人类学家作为研究样板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夸富宴”(potlatch)或者是后来成为研究中心的“礼物”问题,最终反映了

一个问题,即消费是人们建构其社会关系的有效方式之一。“夸富宴”不等于穷
奢极欲的奢侈,礼物的流动中也有人情与人际关系的因素在内 。至于在现代社
会消费更为丰富的社会内涵中,消费在建构人们的社会关系中所表现的作用在
规模与方式上都更为多样了。

就目前来说,中产阶层的消费本身已经兼具这方面的意义。我们的问题是:消
费是否已经开始影响中产阶层的日常生活关系?消费是如何作用于他们的人际
关系之中或者说建构他们的人际关系?消费的这种作用过程是否也同样体现了
消费的社会区分的逻辑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这种分化原则是如何体
现在中产阶层的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呢?我们从调查中观察到的具体个案着手进
行分析。

由于联系和接触较多,G6 是我在田野调查中重点观察与了解的典型,她是一

个无论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都很现代的中产女性。与她常相伴逛街的是同一办公
室跟她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刘,一开始两人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来往,只是出去逛
街的机会多了,主要是两人的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基本没有什么差别,所以现在
只要一上街,她们会相约一同前去。时间长了,两人联系就比较多,时常打打电
话,互相介绍一些信息,交流一些看法。她说,这样的朋友是生活型的,与工作
中的那些同事朋友不一样,跟她在一起,心情总是放松的。开始可能就只是谈谈
哪个地方有了什么新款式、新品牌,哪个店里又开始打折了等等这样一些消费信
息,时间长了,关系也自然而然地近了很多,谈的话就多了,有关孩子问题、家

庭问题、与老人的关系问题等等。G6 说,她现在的很多朋友就是因为经常出去逛

街购物,所以一起互相联系的比较多,至于其他一些朋友,由于因为消费观念
的问题多少会有些疏远。她说,现在除了工作,就是生活,就是出去,可现在出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去举手抬脚都要花钱的。在与 G6 接触的日子里,发生了一件看似寻常但耐人寻

味的事。有一次,她与办公室的一位同事一起去市里做头发,去的是一个比较有
名的美容连锁店“新之肤”,拉直加上染色以及护理每个人花了大概有五百块
左右。回家时,正好遇到了住宅楼下的理发店的老板,老板问她花了多少钱。她
说五百,老板说她们是钱多了烧的,在他那只是一百多。她说,再便宜我也不会
去他那里做头,看一看环境就让人感觉不舒服。再说了,他那里是一个自己开的
店,好了罢了,不好了怎么办?而且他那里的环境、条件、服务不怎么样,经常
路过,有时会去洗洗头,但正规的做头发基本上去的人很少。而“新之肤”就不
一样了,它是一个连锁店,市里面总共有十几家,这给人的印象是非常专业、可
靠,环境好,而且感觉就是上档次,你就会对它很信任。在那样一个土头土脑的
地方做头发,感觉很不好,别人一问你是哪里做的,你说是那个破店,别人可
能嘴上不说,心里就是笑你了,“一个不上档次的人”。
第二部分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6)

从 G6 的情况看,我们无法推断出消费购物是她的社会关系的唯一因素,但

可以看出,消费在她自己的生活中成为组织人际往来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定程
度上,甚至于比生产活动——工作还重要。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消费与
生产在建构人际关系上存在一些基本的不同:其一,生产活动中的关系很大程
度上是前定的,而不是自由选择的,或者说只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这种关系中个体的自主性与自由程度都不如消费活动。其二,消费活动本身建构
社会关系的基本方面固然与经济基础、职业性质等因素有关,但最重要的是消费
观念方面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是内在的,因而其建立的关系可能更加持久;而
生产活动中的关系建立本身包含了很多的个体外的因素,这种关系很可能随着
职业变动、部门转变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其三,消费活动中结成的关系本身已经
成为个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职业、工作结成的生活圈的有效补充。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且,重要的是,消费作为关系整合的力量在其生活中已经开始表现出来,“理
发风波”则是直接体现。如果说她对“新之肤”的选择表现了我们前面所述的消
费空间的区隔的话,那么消费中社会关系的区分表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与

G6 一同前去的伙伴也是她经常外出逛街的同伴,如她所说,二人的关系主要集

中在消费之中,虽然是同事,但工作中的联系很一般,二人的关系主要是在消

费中形成的;G6 与其楼下理发店的冲突反映了不同阶层消费观念的区别,这种

区别成为不同阶层差异的主要方面 ,也对社会关系的亲疏远近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新之肤”同其他任何俱乐部形式的消费场所一样,在那个社区附近,它的顾
客多为中产阶层家庭妇女,这样的场合本身就是一种区隔,这是一种对不同收
入、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的区隔。这样的区隔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
这种区隔空间成为同一阶层人们的活动空间,成为他们建立社会关系的整合空
间。

G6 的“理发风波”其实只是我们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故事之一,前文对于消费

空间区隔的结果表明,区隔或者说消费空间的阶层趋同性正在形成并加大。但这
种消费空间也只是人们展开其社会关系的空间,在这种空间区隔的背后起作用

的必然是消费观念所造成的关系分合的区隔。 G6 与同事刘的关系其实正是很好

的说明,可以说她们的交往始于消费,基础是共同的消费观念,而这种关系进

而延伸到她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G6 所谈到的有关她美容的问题,其实也是这

样一种关系整合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理发风波”中表现出的更多的是消费
对于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关系区隔:通过消费,不同阶层的群体之间保持并拉

开距离,形成关系上的远近之别;而 G6 与刘的交往及美容消费则表现了由于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消费观念不同所导致的同一阶层内的关系分化,认识到这一点在目前来说也是
相当重要的。也就是说,由于目前我国城市中产阶层在消费观念上并没有达成一
致,这种关系区隔也会在阶层内形成区隔,而这种区隔显然是在阶层间的分化
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G6 的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消费对于社会关系的聚合情况在另外的访谈中也得到

进一步的反映,且更加明显。Z11 和 Z12 是一同接受访谈的同事,她们两人的消

费水平相近,在消费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上她们持相似的看法。在选择购物的同伴

时,Z11 的看法是:“应该是跟自己的品味、格调差不多的人吧。是跟自己的消

费能力、选择观念一致的。好像我们这些人(同事)基本上还都比较接近。”Z12 的

看法是:“肯定是有相同的消费能力,否则,如果我在买她又不买,或者她在
拼命买,而我又买不起,肯定会影响购物情绪的。”

从对此二人的访谈中可以明显感觉到,消费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将
品味、格调、消费能力、选择观念相似的人聚合在一起,如果消费能力不同的话,

人际关系可能会受到影响。Z11 和 Z12 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的朋友的消费能力基

本上都有一个大概的认知,这是她们判断、选择消费同伴的因素之一。但有一点
是值得注意的,即她们的消费同伴除个人喜好上的相近外,职业、收入、社会地

位等基本上相近,这其实是她们消费的基础与前提。Z11 也曾谈到她的朋友虽然

与她经济收入上差别较大,但购物的次数也较多,二人趣味相近。但访谈中我了

解到,Z11 的丈夫收入不菲,而最主要的是她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不比其朋友低。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在有关国外的中产阶层家庭消费研究中,家庭消费的性别差异问题表现得比
较突出:或者中产阶层家庭的专职妇女成为凡勃伦式的“代理消费”的典型,

或者基本上由他们完成家庭的消费活动。西莉亚·卢瑞:《消费文化》,南京大学

出版社,2003,第 134~148 页。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这种差别,即中产阶层家

庭大多数具体的消费是由女性完成的。所以,购物作为关系整合的手段在她们的
生活中表现更为突出。对于中产阶层家庭的男性而言,这种消费对社会关系的影
响表现如何呢?

由于调查时的住所离 G1 家不远,因此他成为我能够就近参与观察和深入访

谈的个案。G1 的消费层次较高,有车有房,出手大方,交往面很宽,人际往来

较多,从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从 G1 的例子中不难发现中产阶层家庭中男

女的消费区隔方面的差异:如果说中产阶层女性将消费作为建构其社会关系的
一种方式,她们是在消费中交往,那么对于中产阶层男性而言,他们是在交往
中消费,也就是说他们是基于关系之上或者企图建立关系的消费,在这里显然
消费的重要性大为不同。但共同的一点是,这种消费区隔的逻辑与性质是相同的。

在 G1 谈到买车问题时,这种逻辑表现出来。他认为买车使得他自己的人际空间

加大,即“交往的圈子也大了,出去的场合也多了”。而且从他们单位在一次寒
假组织的车队出游可以看出,在这种活动中,车其实成为一种联系与交往的工

具,自然,也成为关系分隔的一种工具。从 G1 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消费在

他建立自己社会网络中的关系的地位:其一,正如 G1 所说的,这些人能够在

一起玩乐主要是脾气相投,关系好,但隐含在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消费观念较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为一致,否则这种交往可能会中断,即所谓“人以群分”,如果以前人们主要
是以职业、工作等聚合在一起的话,那么现在消费成为又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在
生活中并不鲜见。其二,在目前,越来越多的社交场合是与消费场合叠加在一起
的。在消费中交往,在交往中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这
样,消费成为与人们交往相伴的、有时甚至是决定亲密关系分与合的重要因素。

其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消费的快感,如 G1 所说的,有时

不想去也得去,在这时消费显然成为一种联络感情、沟通关系、增进交流的手段,
是积累与获得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消费在社会交往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中产
阶层,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色,但应该承认,就社交与消费的关联而言,
很明显,中产阶层要大的多,这一点在前面的调查中也表现得很突出。如果以前
说起“酒肉朋友”还多少有些贬义的话,那么在今天,要找出不与消费相联结
的社会活动,恐怕太难了,茶馆、酒吧、餐厅等等是消费场所,也同时是社会交
往场所。而且,不可忽视的是,随着人们自由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多,那些在消费
上经济能力接近、消费观念相近的人更多地走到一起,而不是相反。这样一来,
中产阶层的消费活动建构起来的可能是越来越同质性的圈子,因为社会交往本
身更多转向消费场合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产生一种社会排斥:那些消费观念、消费
能力差别较大的将可能会趋于疏离。
第二部分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7)

这些个案的具体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生活真实,但要反映全部代表所有的方面 ,
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两个个案反映出:消费作为一种形塑社会关系的力量已经开
始发生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不外乎通过排斥与趋近达到社会关系的整合,
这样建构的社会关系同原来那种跨阶层式的社会关系相比,可能社会跨度开始
变小,而且同质性更强,如此一来自然封闭性可能也更强了。因为当社会交往更
多地与消费或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与生活方式的选择相联系时,这其实同时也
是对社会网络的一种筛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关系更多地由生产方式、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消费方式甚至生活方式来决定,本身就是另一种分合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
不断结合起来的社会关系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消费方式或者生活方式一致性中所
隐匿的社会阶层等级关系。因此,城市中产阶层本身也正是在这种消费与社会关
系的关联中进行另一种社会区隔,通过这种社会区隔,形成他们自己的人际互
动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圈子更多地属于中产阶层的圈子,它可能会与其
他阶层有所关联,但这种可能性会越来越小。
消费观念的分化:由传统走向现代

中国城市消费革命的结果不仅使得消费品市场与城市居民的消费生活都有很
大的飞跃与提升,更重要的是这场消费革命带来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价
值观念乃至于生活方式上的变化,这样一种革命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中,同时
体现在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生活理念的影响。看不到这种影响,就看到消费革
命所带来的本质变化即人的变化、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在这种由生产到
消费、由传统向时尚、由单一到多元、由节流到开源、由保守向前卫等等的一系列
变化中,消费观念的变化是最为直接的体现。正如齐美尔所说,同保守的上流社
会相比,中产阶层总是激进的,同并不富裕的社会下层相比,中产阶层有一定
的经济力量的支持。因此,他们总是天生求新、求变的,而在时尚与消费中,中

产阶层的这种社会能量得到了更大的释放与激发。奥尔格·齐美尔:《时尚的哲

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第 72~93 页。在我国城市消费革命中,城市中产

阶层家庭无疑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样,消费革命的进程
其实也是由传统消费观念不断迈向现代消费观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表现最
为积极的是城市中产阶层,受影响较大的也是中产阶层。如果说,中国城市的消
费革命主要是由中产阶层推动的,那么中产阶层参与并推动的这场消费革命本
身也是他们自我的一种洗礼与蜕变过程,他们是革命者,同时也是被革命者。在
这场他们发起的、表面看来主要是物质消费革命但背后实则是精神革命的过程中,
中产阶层的内心世界所承受的冲击与震动、他们所经历的冲突与适应都远远大于
其他社会群体,也就是说,他们推动的这场革命改变最大的是他们自身。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正如我们不断强调的,中产阶层在中国是第一代,他们是嵌入于中国特定的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在这样继往开来的历史时期,一切的行为都带有传统的旧
迹,同时也有现代增加的新痕。尽管摆脱过去可能一度是人们最为强烈的愿望,
但也只能是愿望,因为只要有了过去,就不可能完全摆脱;虽然也无限憧憬、崇
尚现代,但现代却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走进的。因此,在前面的五城市调查已经我
们看到,中产阶层的消费观念本身只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纠结。对于处于消费转
型时期的中产阶层而言,他们首先是向往并追求现代并在一定程度上不断与传
统告别,但他们是也只能是处于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生存的消费者。这一点,不仅
仅是基于转型时期的一种理论搬用,更多的是基于对感性调查的理性思考。

在较为理想的理论研究中,为了描述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习惯上我们确立
了各种维度,如传统是节俭的、算计的、保守的、重积累的、以后代消费为主的,
而现代是奢侈的、激情的、超前消费的、以自我消费为主的等等。事实上,对于身
处变革社会的每一个人来说,这种划分都是牵强的,因为这种二元交织的传统
与现代纠结的两面性,是现代社会或者说是中国正在经历的转型社会的共同特
征。但无疑中产阶层身上更多、更强烈地展现出了这种二元性,在消费由传统走
向现代的变革过程中,中产阶层是走在前列的,他们更多地感受了这种时代的
症候。

消费现代性的增加与传统性的削减

我们已经说过,在现阶段消费上的变化主要是由传统到现代的变化,由于身
处变迁社会中,所以绝对的现代与纯粹的传统都很小很少,更多的是传统中的
现代与现代中的传统。就城市中产阶层而言,他们对于现代消费的理解可能较之
其他社会阶层要更深刻一些,他们的参与也可能更积极一些,因为这一对社会
变迁较为敏感的阶层,处于新旧交替的中心,而对于消费方面的变化,他们也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要感受得更为强烈一些,同时引起的反应也更为积极一些。

从 G9 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城市中产阶层对于消费由传统到现代所发生的

变化更为敏感,同时他们也是现代消费的积极参与者。在谈到传统与现代消费的

不同时,G9 认为:“以前我们国家穷,大家经济状况比较差,所以消费很少,

而且有限的消费仅仅局限于一些生活的基本必需品的消费,是为了生存而消费,
主要面对的是生活压力。而且那时基本上没有什么选择,属于一种大众性的消费,
比如说一阵流行什么颜色、什么面料,大家就会一拥而上。”而现代消费已经有
了新的内涵与意义,“现在的消费目的不同了,大家都是通过消费来达到自己
的理想生活,已经不存在什么生存压力了。还有谁是在为了温饱问题而消费呢?
现在吃饭不仅要吃好吃饱,最主要的是还是要有营养、有气氛;买衣服也是这样,
不仅仅是能够穿就行,还要讲究面料、质地、做工和品牌等等。消费成为个人自我
表现的一个场合与机会,通过消费,你不仅展现的是你的经济实力,而且还有
你自己的职业类型、社会地位、性格特征、个人爱好、审美观点等等,也可以说现
在的消费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能够有自己更多的主观感受,现在我们通过消费
追求的是一种‘人性化的生活’。这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是为了能够活下
去,现在是为了能够生活得有滋有味,有个人的追求,这可能说是对个人的一

种解放吧。” 按照 G9 的理解,以前的消费主要是为了生活下去,是生活压力

所迫的被动消费,而现在的消费则更多的是为了基本需求满足之上的理想的、人
性化的生活;以前的消费是大众化的、统一化的,而现代的消费是多元化的;而
且消费本身是对人的一种解放,越来越多的消费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将人从原
来繁杂的生活家务中解脱出来,是走向自由与舒适的必需。
第二部分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8)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在另外的访谈中,G9 的这种看法也得到了不谋而合的回应。在接受访谈时,

G8 也认为:“消费在以前就是买东西,不过现在它的含义好像增加了好多,范

围也大了许多。现在很多是掏钱买服务。比如说雇个保姆,这叫消费吧。叫人帮你
搬家运东西,也是消费吧?应该说所有你出钱的方面都是消费。以前的消费面很
窄,就那么一点点东西,没得选择,现在好了,什么东西,什么样的消费都有,

你可以选择,这就是消费带来的自由。” G7 则认为,同样是消费,但对于生活

的意义已经有所不同:“以前大家的消费大概差不多,现在不一样了,有些人
还只是基本的需要,有些人的消费则很现代。以前我们只是要求这个东西要便宜、
物美价廉,还要耐用,现在不一样了,要美观,要精致。现在人们的享受越来越
多了,消费成了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手段。当然不是说你消费越高,生活质量就
越高,但是你没有什么消费,生活质量又怎么会高呢?”这两个人对消费转型

的理解与 G9 基本上差不多,他们同时指出了现代消费重美观、精致与传统求便

宜、耐用等消费选择不同的地方,他们认为消费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手段,这

点与 G9 也有相似之处。

G9、G8 和 G7 的看法,就个人层次面而言,讲述的是个人消费观念与行为的

转变,就宏观层面的意义来说,则表明了消费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逻辑。可以看
出,目前城市中产阶层对于现代消费的理解本身已经较为深刻,而且他们基本
上对现代消费持接纳与认可的积极态度。如果说,现代消费如坎贝尔所说的是讲
求享乐的浪漫伦理的结果,那么,在我国,是城市中产阶层首先接受并认可这
种消费观念的。当然,坎贝尔的浪漫伦理是资本主义发展中不断演化的结果,虽
然我们看到城市中产阶层基本认可现代消费,但他们更多出于理性考虑,而不
是纯粹地追求物质享受式的“浪漫伦理”。因为,在传统与现代两极上,求变的
中产阶层总是立足于传统之中而积极向往现代的,虽然他们在追求现代消费时
仍然可能有传统的一些观念,但就消费由传统到现代这一过程而言,他们无疑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是走在其他阶层的前面。

对超前消费的理解

现代消费或者说大众消费的兴起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如丹尼

尔 · 贝 尔 所 说 的 : 分 期 付 款 的 广 泛 采 用 。 Bell , Daniel ,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 of Capitalism New York: basic, 1976,p76 分期付款的推出,使得

现代消费在更广泛的空间延伸开来,以前还是宫廷贵族的奢侈品,也在很短时
间内走入寻常百姓家中。但是,分期付款无疑是对传统的“先积累后消费”的消
费模式的一种颠覆与反动。在西方,中产阶层成为这种分期付款的最热情的支持
者,分期付款使他们的提前享受成为可能,以至于在美国贷款买车成为衡量中
产阶层的主要标志,因为这是经济不很宽裕的表现,同时也是现代消费观念的
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超前消费是中产阶层的消费前卫形象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我国,传统的观念是重视节俭与积累,贷款则是不被人所接受的,这只是
一些家庭在重大困难面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这种观念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储
蓄存款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针对城市家庭买房、买车的分期付款政策的推出

也只是 90 年代中后期的事,与人们的预料相反,这一举措在不长时间内就受到

了广泛的欢迎,按揭购房、车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乐于接受的一种消费方式。我们
在前面的调查中也发现,中产阶层较非中产更支持超前消费,但对于其中的原
因则不大明了。通过访谈,我们的理解更为具体、形象和深刻。

G12 是属于那种“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而大胆的先行致富者,十多年前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研究生毕业后就南下,现在已拥有自己的不大不小的公司。他是最早接受按揭消
费的那批人之一,当然这种消费不乏个人因素。“没有钱也可以按揭消费,这在
以前是不可想象,借别人的钱花会让人觉得怪。过去借贷只是局限在投资上,现
在不一样了,按揭方便。我的房子也是按揭的,因为当时手头钱不多,就是一下
子能有这些钱,那也不能全买房子,因为其他方面还要用。按说当时我是能够不

用按揭就买房子了,但我还是按揭了大概有 30 万。这样我就可以有一些自己可

以支配的资金用在其他方面上了,把钱全放在房子上不划算。而且还有一个问题,
我们去贷款很可能就根本贷不到,而且利息比较高。所以房子按揭还是比较好的,

这对我们就是比较好的。”G12 的按揭行为除公司的发展以外,还有家庭消费,

这种按揭是出于个人流动发展资金等原因,而不是由于经济压力。

与 G12 的情况不同,G7 对于超前消费的理解可以代表目前工薪阶层中的城市

中产对于超前消费的态度。他认为:“超前消费就是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我非常赞同这种做法。按揭不就是在超前消费吗?我不一定非要等到钱攒够了才
能买一个东西,只要我自己有能力,有自信,我就可能超前消费。你想想,现在
买房子要几十万,如果把钱攒够再买可能就住不了多长时间。实际上,任何一个
有头脑的人,超前消费都不是盲目的,他为什么敢超前消费,这是因为他对自
己的未来有信心,他有能力还清按揭。” 也就是说,在他看来,超前消费本身
是对经济能力不够的一种补偿,但这种消费是基于自己的实际能力之上,从而
是相对超前的和理性的,而且他还认为:“超前消费虽然有必要,对于我们来
说是好的,但我觉得一定要适可而止。对于很多人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消费选择
的自由,它可以提前改善我们的生活。”这一点足以表明,城市中产阶层对于超
前消费的态度本身并不盲目。

事实上,G12 与 G7 的情况不尽相同,前者的情况更多反映了城市中产阶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家庭所理解的超前消费,即按揭消费,这主要是用于购买家庭商品住房、私家车。

G7 其实尚没有进入这种按揭消费,他所说的只是一种意愿,而且他对超前消费

的理解还有更深一层意思,就是“先于别人消费”。但显然,二者的共同点更多,
即他们对超前消费表示出积极的态度。这一方面与他们的消费观念有关,即他们
都认为这种超前消费是提前享受生活的一种好方式。同时也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
连,即他们有稳定的工作与收入,对未来与自己的还贷能力都比较自信,另外

如 G12 所说,中产阶层家庭的消费内容多,因此按揭可以缓冲他们一时的经济

紧张,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留有一定的资金用于个人与家庭的发展。
第二部分

阶层消费的社会效应(9)

如同前两人的理解一样,我们在访谈中感受到,城市中产阶层家庭这种对超
前消费(主要是按揭消费)的态度是热情的,但行为是理性的,即他们大多是
根据自己家庭的承受能力决定按揭的方式、数量、还贷时间的,也就是说,他们
基本是理性的。我们在调查中也普遍了解到,城市中产阶层家庭按揭消费的商品
基本上局限于住房,也有少数按揭购车(大都出于资金周转的考虑)。按揭供房
成为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中产阶层在房价不菲的情况下的一种理性选择。尽管不
同的家庭供房的情况不同,但这基本上不影响他们家庭的基本正常生活。

我们从按揭消费的情况可以看到中产阶层家庭对超前消费的态度及具体消费
行为上的前卫,但与此同时,还应该看到这种超前消费的理性与限度。事实上,
目前城市中产阶层家庭按揭消费的项目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住房。这与消费理
论家们所担心的“消费主义”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这种对待超前消费的理性、谨
慎的态度是中产阶层家庭的共同特征,同时,在这一点上,他们与缺少偿还能
力的社会群体和经济宽裕不用按揭的群体都明显有别,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
中产阶层的消费观念更趋于现代。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变化与适应:节俭与奢侈观的发展

有关消费的道德判断问题是自古以来就颇具争议的问题,但基于传统社会的
资源短缺,节俭长期以来作为整个社会的一种价值观念,对消费无形中形成了
一种压抑,崇俭黜奢也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价值导向。传统意义上的“节俭”主要
体现在省吃俭用,甚至在有可能满足的情况下,尽量压抑自己的一些哪怕是合
理的、正当的需求,以达到资源和财富的节省与积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
补补又三年”正是这种节俭观的写照。与倡导节俭相应,奢侈总是被传统文化加
以反对的。奢侈一般用于指超出生活必需之外的消费,常常与浪费相联系。但随
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节俭与奢侈
的看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产阶层本身处于这个变化的前列,他们的消费更能
反映出这种变化的趋势。

对于消费观念中传统与现代、节俭与奢侈的问题,G10 认为这个问题是一个相

对的问题,她自称节俭,但这种节俭显然与传统意义上的节俭大为不同。“当然
我们现在也不能说就不要勤俭了,我们也在享受,但我认为自己还是勤俭的,
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在拼命工作,而我们在买东西时也会算计,还没有像有
些人那样根本不计较价钱,我们在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自己的承受能力去消
费,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我们是过了点,但我们自己知道,这是必需的,这是
自己生活中应该有的东西。 买车、买个好一些、大一点的房子有什么不可以呢?
我认为这也不是奢侈。奢侈应该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不仅与不同的时代有关,
与你自己的经济能力也有关,你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去消费,这可能很低的
东西就是消费品,而如果你自己的经济状况允许,那么可能就不是奢侈了。”
她认为的节俭有几层含义:第一,在自己的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内消费;第二,
不奢侈、不浪费;第三,努力工作,广开财路;第四,要算计,而不是不计价钱。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事实上,G10 的情况按传统的观点不能算节俭,但显然也很难说是奢侈。正如她

所说,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使节俭、奢侈这两个相对性的概念都发生了变化。

按 G10 的观点,奢侈是一个与自己的经济状况相对应的概念,超出了自己的承

受范围的消费即使是价格很低的东西也是奢侈,而如果自己负担得起,那么就
是好一点的也不能算作奢侈。

G11 对奢侈与节俭的看法与 G10 基本接近,但稍有不同。他认为:“父母辈的

人就是讲究勤俭持家、省吃俭用,这个可能在当时是有必要的,因为那时你没有
什么资本去消费。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如果
还要求我们像以前那样生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以前那样是不得已的,现在我
们还那样,就是自己折磨自己,你有钱不花留下来干什么?现代的消费观念其
实也是由于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产生的,它是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
我们现在更讲究的是要有挣钱能力,而不是说通过攒钱致富,事实上,现实如
果不想办法赚钱,再节俭也没用,节俭能省下房子吗?不能。所以过分的节俭没

必要,只要不奢侈、不浪费,把钱花到自己认为该花的地方就对了。”G11 更强

调挣钱的能力,即“开源”问题,他认为节俭所能发生的作用与以前不同了,
因此过分的节俭没必要,只要不浪费、不奢侈就行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消费、

生活应该跟自己的经济情况相适应。G10 认为自己还是节俭的,不奢侈,而 G11

显然对于节俭已经没有太大的关注,他注重的是与自己经济相称的生活。至于叫

奢侈还是节俭他倒不是很在乎。Z10 的看法与 G11 基本相似,他认为消费应该根

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出发,虽然他并不认为节俭有什么不好,但认为自己的消费
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而没有必要一味节俭。在谈到与父亲消费观念的冲突
时,他认为:“我出去跟同学吃饭,花了几百块钱,他可能就说贵了,他认为
一顿饭就是三四十块钱,这是在广州呀。所以我有我自己的看法,我虽然花钱多,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可能一个月就会花掉别人好几个月的钱,可是我觉得这是必须花的,这就不叫
奢侈。你说我们现在在公司里,几十块钱的衣服还能穿出去吗?各人有各人的经
济状况,他对奢侈的定义是从他自己的生活出发的。” 从这三个个案中,我们
看到,不论是原来的节俭概念还是奢侈概念,都随着家庭生活与经济状况的发
展有了相应的变化。如果说传统中的节俭是一种美德,那么在这两个个案上,他
们认为节俭本身也应该变化,固守着原来的标准显然是不能适应现代消费的,
同样按照这样的标准,也不能理解现代消费。这样的理解显然与传统的对于节俭
与奢侈的定义相去很远,但仍然能够给我们现在的生活以反思。

通过对访谈得来的具体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消费符号(消费什么)、
消费空间(去哪消费)、消费中的社会关系(和谁一起消费)、消费观念(为何
消费)等一系列消费行为上,中产阶层的消费本身已经开始形成了基于社会区
分逻辑——树异求同——之上的社会区隔。
第二部分

“品味阶层”:名实之间(1)

我们已经注意到了阶层消费中的分化,同时观察到这种消费分化本身已经并
正在形成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区隔,那么这种区隔的结果会是什么?它与有关中
产阶层消费中的区隔现象一致吗?如果按照近年来社会分层研究的最新趋势,
这种区隔最终形成的是以“品位”或“格调”为特征的阶层间差异,我们发现
的区隔是否呈现一致的逻辑呢?

福塞尔早年对于美国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分化与区隔问题表明:生活品味与格
调已经成为美国社会阶层的最好标识。这种阶层的区隔表现如此鲜明,以致一个
人的阶层可以通过生活的各个细节,尤其是消费如去哪里吃饭、喝什么酒、参加
什么派对、如何度周末、如何旅游等等表现出来,按他的意思不同的阶层有不同
的生活方式即品位,中产阶层有自己独特的品位,正是这一点将中产阶层与其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他社会阶层清楚地区分开来。保罗·福塞尔:《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甘斯认为,现代美国社会可以分为不同种类的亚群体或“品味公众”:高雅
文化、中上等文化、中低等文化、低俗文化和准民间文化。不同的阶层分别具有自
己的品味文化。也就是文化或品味成为阶层的分化指南,他认为,中产阶层特别
是正处于地位上升时期的群体或阶级对于高雅品味更感兴趣,也就是说,中产

阶层本身的品味是趋向于高雅品味的。 Gans, Herbert ,Popular Culture and High

Culture: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aste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4,p81

对布迪厄来说,凝聚并体现在文化商品消费中的品味无疑是一种阶级标志。在
《区隔》一书中,他试图勾勒出不同品位的社会场域,包括合法的高雅文化实践
如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读书,以及生活方式与消费偏好包括食物、饮酒、衣物、
汽车、小说、杂志、假日、嗜好、运动休闲追求等。因此,在相同的社会空间,“高
雅”意义上的文化与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都有同样的轮廓。然而,以群体所拥有
的(经济或文化的)资本构成与数量为基础性结构原则,形成了阶级的或职业
的结构图示。当生活方式空间被置于其上时,品味的对立及相关的决定性关系就
变得清楚了。那些具有巨额经济资本的人(工业企业家、商业雇主)以商务宴请、
外国汽车、拍卖会、高级别墅、网球、滑水、巴黎右岸的商业走廊作为自己的特殊品
味。那些拥有很多文化资本的人(高等教育的教师、美术创作者、中学教师)却以
左岸的艺术走廊、前卫派的节日、现代节奏、外语、国际象棋、跳蚤市场、巴赫、群山
秀峰作为自己的品味。那些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都很少的人(半熟练、熟练、不熟
练工人)则以足球、土豆、普通红酒、观看体育比赛、公共舞会为自己的品味。

Bourdieu, Pierre,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 , published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1984, pp128~129

在《区隔》一书中,布迪厄还分析了提供符号产品与服务的新型小资产者:文
化媒介人。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注意到了这个阶级在社会空间中的上升轨迹。与
农民、农场主群体相比,新型小资产阶级不是由于劳动分工的变化而人数急剧减
少,对世界也并不抱有悲观与怀旧的态度,而是相反,他们的人数在急剧增加,

所以他们对世界也抱有积极进取的态度。Bourdieu,同前引书, 第 359 页。布迪厄

把小资产阶级定义为“一个小到能使自己成为资产者的无产者”。典型地说,他
们是文化与教育资本方面的投资者,新型小资产者在追求富于表意性的、自由的
生活方式时,流露出对最为淳朴的贵族式的品质(风格、别出心裁、教养)的神
往,这使他们与旧式的小资产阶级、劳工阶级划清了界限。

布迪厄认为法国中产阶层的区隔特征充分体现了中产阶层对精英文化的崇尚。
他的研究主要采用这样一些有关文化消费的问题:你欣赏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作
品?你是否每年参观几次艺术展览、听几回音乐会而不是歌星演唱会?你能否领
略画家的艺术感染力?对古典音乐的作者你了解多少?对你喜欢的电影,你是
否只知道它的导演与明星而不清楚它的作者?你读不读哲学论文?你喜欢什么
样的运动?你希望拥有什么样的身体?你的服装风格、家庭装潢风格、饮食偏好、
旅游目的地与方式如何?而且,他认为一旦这些方面的区隔非常清楚,可以很
明显地区分品味不同的阶层。

费瑟斯通认为:“新中产阶层分子是妄想者,得陇望蜀,认为生活就是一种
投资……因此,新型小中产阶层在生活中采取了学习的模式;他有意识地培养

自己的品位、风格和生活方式。” 西莉亚·卢瑞,同前引书,第 94 页。即他认为

中产阶层的品位是一种习得的品位,这一点与布迪厄所表达的中产阶层总是以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合法的品位为标准或者反叛而建立新的品位有些相同。

费瑟斯通的研究是基于理论上的说明但缺乏经验研究的支持。 1992 年萨维奇

等人研究分析了英国中产阶层的情况。该研究调查了中产阶层调动三种资产——
组织、财产和文化资产的能力的变化规律。这个调查使用英国国家市场研究部的

目标指数对 24000 名成年人进行了一年一度的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被要求给出

各种消费习惯的细节,萨维奇认为高收入、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保养身体的新
文化密切联系。在研究的三种中产阶层中,第一组主要是在政府资助的企业内任
职,表现出一种严肃的风格,他们利用空闲时间锻炼身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和追求高雅文化;第二组经理以及国有企业的官员并不引人注目,没有什么特
别的业余活动或追求使他们与众不同;第三组私营企业的专业人员和专家们采
取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自相矛盾的,它把明显对立
的活动和兴趣放在一起,倡导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不仅表现出对健康、运动、体育
和保健活动的兴趣,而且向往美好生活,这表现在他们喜爱香槟酒和美味佳肴。

同上引书,第 95 页。

这些研究给我们展现的一个共同结果就是:新中产阶层是一个有自己独特品
位的阶层(不管这品味是天然的还是模仿的),正是这种阶层的品位将他们与
其他阶层的边界鲜明地勾勒出来。而且我们不难从这些研究中发现,品味一词本
身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更多地具有了丰富的社会学意味。
第二部分

“品味阶层”:名实之间(2)

首先,单从审美或者欣赏的角度,品味是一种个人特征,而从社会学角度看 ,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品味是共同的或者相似的消费观念、选择标准的一种集合,这种集合能够在一定
程度上代表这一共同体的独有的特征。其次,品位主要是一种阶层界线与标识。
它是阶层之间生活方式的表现,在更深层次上,它反映的是不同阶层的生活状
况。第三,品位是一种话语权力的体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品味本身并不是浑然
天成的,它是一种话语权力与阶层关系的反映。即什么是有品位,什么是没有品
味,什么是高雅的或者是低俗的品位等等这一切都包含了一种话语权力的参加。
这点正是布迪厄在品味判断的社会批判时所关注的。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无论如何,我国目前城市中产阶层都难以称之为“品
位阶层”。因为,其一,前面我们所观察到的由消费所致的社会区隔基本上是基
于自身经济状况、职业身份、社会地位等所做出的一种消费选择,它本身并不是
一种如布迪厄所说的长期积累的“惯习”,这种区隔不是基于相同的消费观念
或者生活方式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这个刚刚开始出现的阶层本身还没有形
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而他们以前所有的惯习与这个阶层的现有
地位并不适应,这是第一代新生中产阶层所必然面临的一个问题。如果说布迪厄
等人所说的区隔是一种真正的基于阶层品味的区隔的话,那么我们发现的区隔
显然与此意义不同。这种不同是不同时期与不同成长背景的中产阶层的不同。其
二,由于中产阶层本身甚至整个社会缺乏一种统一的“品味”,所以目前而言,
品味或者生活方式并不能作为阶层区别的标识(我们在随后的分析会谈到中产
阶层内部的不同情况)。第三,品味本身在目前,在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的成长中,

还没有经历与西方同样的话语问题。正如郑也夫所言,由于 1949 年以后中国社

会虽可以说有贵族,而无贵族文化,这样,在一定时期内中国中产阶层形成中
没有那种为其他阶层“立法”的“高雅品味”的存在,同样这一时期由于消除
了中产阶层,因此,中产阶层的文化也不复存在。郑也夫:《白领文化之功能》,

见《忘却的纪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第 16 页。这样品味已经不复为一个

社会阶层间的话语,只是到了近些年,随着中产阶层的兴起,它成为另一种意
义上的大众文化话语。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因此,我们在谈到由于消费所导致的社会区隔时,将面临一个与布迪厄等人
所不同的问题,即一个本身没有或者说至今尚未形成自己独特品味的阶层如何
通过消费进行社会区隔的问题。正如我们所说的,这种区隔是通过相似的经济能
力、社会地位、职业特征、教育水平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所导致的。如果说,布迪
厄所说的品味区隔是如法国那样的成熟中产阶层所面对的文化区隔,那么中国
城市中产阶层显然还远未走到那一步,这只能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而已。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家庭子女的消费效应

凡勃伦在谈到有闲阶级时提到,那些经济上的暴发户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地
位,竭力模仿上层贵族优雅的生活礼仪、消费习惯,进行“炫耀性消费”、“炫
耀性休闲”,但他认为,这些突然致富的新贵们的模仿是很不自然的,由于他
们长期的生活习惯的影响,想要一下子改变过去的生活习性是不可能的,因此,
他们的消费、礼仪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做作的成分。在谈到惯习对于个人行为的
持久影响时,布迪厄也认为,品味的形成需要时间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说,品味
或者一定阶层的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不可能随着其生活境遇的改善而发生迅猛
的改变,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对于中产阶层家庭的消费研究也发现,那些住
房在现代化的高尚社区、使用现代的商品和服务的城市中产阶层,有相当一部分
人的观念与习惯并没有像他们的住房、交通工具等消费品那样迅速地改变。这一
点其实并不是中国的特有情况。在对韩国中产阶层的研究中,莱特就发现那些住
在西化的高层建筑中的中产阶层家庭,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甚至与一般韩国人
并无二致,他们为了维持符合中产阶层生活和地位的消费,可能会依靠各种非
劳动性收入,但他们的习惯还是原来的、过去的,而并没有随着他们生活境况的

改 善 而 改变 。 Lett, Potrzeba , In pursuit of status: the making of South Koreas

“new” urban middle cla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Cambridge

(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1998, pp66~72也就是说,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改变很显然与阶层的跃迁是不同步的,明显滞后的,这可能需要一种代际间的
积累。
但我们可以看出,同他们的上一辈相比,中国城市中产阶层家庭子女的消费
观念、消费行为则明显更为前卫、现代。可以想象,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很可
能成为未来的“白领”或者“中产阶层”,很显然,虽然他们的经济基础与收
入水平还有限,但其成长环境已经使他们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具备了同他们父
辈的传统消费行为甚至同年龄的其他生活环境中的同辈相异的“中产阶层惯习
”(我们在此无意品评这种消费行为的伦理问题)。从四个不同年龄的中产阶层
家庭子女消费可看出,这种现代或者前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们与
过去的传统方式的决裂更为彻底,不像其父母难以摆脱过去的影响;第二,同
传统的节俭消费观相比,他们更主张开源节流式的现代消费;第三,他们与时
尚、品牌有一种天然的、自然的关系;第四,他们的消费档次较高,或者说“品

位较高”;第五,他们的现代消费方式如 AA 制、对西方消费文化的趋慕本身是

全球化背景的反映,还与所接受的教育相关,这与早期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又不
完全相同。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所受教育的不同,加之中国特殊的子女政策所
导致的中产阶层家庭子女的消费投入,这一切都成为他们新的消费行为、消费观
念生成的重要因素。由此,可以推测,城市中产阶层家庭的子女如果能够如愿以
偿地进入未来中产阶层行列,那么他们可能会成为一个在消费行为、消费观念、
生活方式等方面更为接近的“品味阶层”。相比于他们的上一辈,这些中产阶层
家庭子女,没有过去的生活体验,没有对多阶层家庭的社会记忆,他们的消费
行为与消费理念可能更为一致,同时与其他阶层的社会区隔也将更为鲜明。

通过对四个家庭不同年龄段子女消费的深入了解,可以发现,由于中产阶层
家庭子女的代理消费以及家庭教育投资等方面的优越条件,中产阶层家庭的子
女的消费方式、理念与他们的父辈们——第一代中产阶层——形成很大的区别。
这种区别体现在:其一,如果如布迪厄所说,消费习惯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惯
习在很大程度上受童年的生活环境影响,那么第一代城市中产阶层,尽管其童
年生活环境不尽相同,但其消费习惯都或多或少会打上物品短缺时代或者计划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经济时代的痕迹,受到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的影响。当经济条件与生活环境发生
改变时,他们也自然与时俱进,在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但
归根结底,这种变化不能彻底摆脱已有消费习惯的影响。其二,如此一来,如同
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一样,城市中产阶层也正处于社会流动所形成的阶层转型中。
传统的消费习惯尚未远去,现代的消费观念已经扑面而来,他们注定是一个在
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生存的阶层。他们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同时他们既不属于
过去,也不属于现在。这种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的两面性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下一代,由于生活在优越的中产阶层家庭,因此,他
们没有或者说更少他们的父辈们传统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从消费观念与消
费行为来看,他们是真正现代的,而他们的父辈——当代城市中产阶层充其量
只是正在走向现代。他们是相对单一的,没有或者很少有过去的传统习性,而当
代城市中产阶层则是比较复杂的,是双重取向的,这从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态度
也可以看出。其三,目前城市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消费取向由于传统与现代的
聚合而没有形成一种一致性的阶层消费行为或者消费观念,他们因此而不能由
消费或者生活方式而整合为一个清晰可辨的品味阶层,然而在未来的中产阶级
——即使不完全但将有很大部分是他们的子女——的成长中,我们将很可能看
到具有相似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中产阶层。第四,如前所说,通过
调查我们发现了消费中的阶层分化,并发现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念已
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区隔,但很明显这种社会区隔不像布迪厄所研究的法国社
会那样泾渭分明,判若水火。但在中产阶层家庭的子女消费中,这种社会区隔正
在不断深入,其分化的结果将会使得社会分化不仅潜藏于财富、权力、地位等社
会资源中,也外显为由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所致的生活方式上。阶层的界线不仅
会越来越明显,而且会越来越外露,这种阶层分化的外部界线正是由消费对社
会生活的建构——分化与整合所形成的。第五,当代城市中产阶层消费分化所导
致的区隔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经济水平、职业状况、社会地位等的原因所促成的,
而在他们的子女身上将更多地显示出消费观念、消费文化、生产方式方面的区隔
逻辑。

如果说以前财富、权力、声望成为阶层分界的标志还多少只是隐约可见的话,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那么经由消费的阶层分化与整合所形成的社会区隔则很可能成为清晰可见的界
标,而且最终由生活方式所形成的社会区隔将会更为彻底,阶级阶层差别的隔
膜可能会越来越深,而这种从童年就已经开始的阶级区隔(为子女寻找好学校)
会把不同阶层的人隔开得更为完全、彻底。正是在此意义上,未来社会可能将会
是一种由消费及主要在其基础上形成的生活方式的分与合所形成的“区隔社会
”。

第二部分

地位诉求:前卫镜像的背后(1)

如果说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中产阶层之间多少还有一些相似之处的话,那就
是他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相同。在社会分层的两个维度上,中产阶层处于
互相冲突的位置。在经济方面,他们与无产阶级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作为工薪人
员,他们与生产的关系相同;而就社会地位而言,他们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群体。
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中产阶层的这种地位总是尴尬的、暧昧的,让人不置可
否。在社会等级结构中,中产阶层是最为敏感的群体;在社会变迁中,它又往往
是最为脆弱的群体,这一切都成为中产阶层的不安全感、不确定性和对社会地位
的焦虑之源。通过对城市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的管窥,我们可以发现,中产阶层
对地位的敏感以及由此而致的焦虑在当代城市中产阶层的消费活动当中得到了
淋漓尽致的展现。那么,这种主要基于地位诉求之上的符号消费会给中产阶层的
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同其他国家的中产阶层相比,其处境有何独特之处
呢?为了能够得出对这些问题的前瞻性回答,我们有必要将其置于跨文化的比
较视野中。

在谈及美国的新中产阶层——白领时,米尔斯曾形象地描述了那些白领雇员
们的“地位恐慌”,指出地位对他们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根据一个方面的情
况虽然不足以划定一个阶层,白领雇员成功地赢得的社会尊敬却是他们重要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阶层特征之一。”米尔斯,同前引书,第 270 页。伦斯基认为:“在中间阶级的

成员为了控制权力、特权以及传统上属于精英阶层的其他资源而进行的努力中,
可明显看出对权力和特权的第四类反作用”,中产阶层“有着一种自然的愿望,
要获得对一些资源的控制,以使他们摆脱这一依赖。这不仅有希望为将来获得更

大的保障,同时也保证了在当前具有更大的权力和特权。” 格尔哈斯 ·伦斯基:

《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第 3 页。因此,可以

认为对地位、权力的追求是中产阶层区别于其他阶层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对地
位的热衷与他们的社会处境有关,正如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对德国早期
中产阶层知识分子的分析一样,“与民众相比,他们可谓精英。但在那些宫廷贵

族的眼中,他们仍属于下等人。” 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第 79 页。而芭芭拉·艾伦里奇在《坠落的恐惧

——中产阶级的内心生活》一书中也是基于同样的看法,并且认为中产阶层的内

心生活就是缘此而生发出来的。Ehrenreich, Barbara ,Fear of falling: the inner life

of the middle class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Pantheon Books,1989, p15因

此,埃利亚斯认为:“没有比这一段话更能说明中等阶层意识的特征了。通往下
层的大门应该紧紧关闭,通往上层的大门敞开。和每个中等阶层知识分子一样,
市民阶层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们不敢设想摧毁阻碍他们向上的围墙,因为他们

害怕自己与下层人民之间的那堵墙也会在这场风暴中一起倒下。” 诺贝特 ·埃

利亚斯,同前引书,第 79 页。综观已有的诸多研究,中产阶层的根本特征大多都

是围绕地位——矛盾的阶级位置——而展开的,但这种看法充其量只能算是西
方文化背景下中产阶层的社会表现的反映。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当我们把中产阶层置于历史发展与文化差异的宏观比较时,可以发现这种对
地位的诉求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却具有了另外一种意义与可能性,中

产阶层对于地位的追求以及在地位诉求下的生活与处境显现出一种两重性。 20

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的韩国中产阶层无论如何都能称为是中产阶层的东方典型。
韩国中产阶层对地位的过度关注与追求不仅有其历史文化渊源,而且在现代化
背景中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莱特在其名为《追求地位:韩国城市中产阶层的形
成》一书中,多次表达 “理解韩国当代中产阶层及其发展的关键是了解韩国人

追求地位的根本驱动力”。 Lett, opcit,p41由于韩国长期的、根深蒂固的儒教

传统,韩国中产阶层效仿的是上等阶级的“品味”,因而这场阶级区隔游戏的
规则是由上等阶级制定的,也就是说,中产阶层参与的是由他人制定规则的“
阶级游戏”。这样,就不难理解韩国中产阶层总是表现出上层阶级的特征,“所
谓的中产阶层表现出了贵族精英们习惯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按布迪厄的说法,这
个阶层表现出统治阶级的特征;中产阶层家庭表现出工业化社会上层家庭的特
征。……把这些上层特征联系在一起的是韩国社会根深蒂固的追求地位的特征”。

Lett, opcit, p224由于中产阶层的资本数量和类型总是远远比不上上层阶级,

所以这将是一场难以看到结局的竞争。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韩国中产阶层
必须不断积累更多的资本,而在阶级“品味”的竞争中他们又必须消耗大量的
资本。在这样一个没有赢家而且难以看到尽头的阶级竞争中,中产阶层付出的代
价无疑是最大的,同时也是最为辛苦和疲惫的,而他们似乎并没有好的退路和
选择。这就是中产阶层在“阶级区隔游戏”中所不得不面对的两难处境。

第二部分

地位诉求:前卫镜像的背后(2)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产阶层的中庸性注定他们难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这一点不论是从早期亚
里士多德的观点中,还是在米尔斯稍带悲观的观点都不存在太大争议。在剧烈的
社会变革面前,他们总是小心谨慎,但中产阶层经常成为社会变迁中的易感人
群。在他们上面,是养尊处优的社会上层——经济政治精英,这对于他们是一种
无休止的诱惑与吸引,常常会激起他们的雄心与抱负;而在他们下面,是他们

刚刚脱离、再也不想回归的为生计所苦的社会底层( Underclass),这对于他们

可能还是尚未远去的记忆或者不堪回首的伤痛。因此,不论从哪一个方面看,中

产阶层都是社会阶梯(Social ladder)上最积极、也最卖力的攀援者。就其对于中

产阶层存在的必要性而言,地位追求至少满足了这一阶层的社会需求。其一,地
位追求成为中产阶层社会流动的动力,这种动力提供了中产阶层表现的社会舞
台。正是在这种阶级区分的过程中,中产阶层寻求一种自我实现与群体认同的社
会空间,同时也使得社会生活有了中产阶层参与的印记。正是这样,所以“历史
地看,生活中的真正变化其实是由中产阶层造成的,所以,社会和文化运动自
从第三阶级获取主导权以来已经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步调。这就是为什么时尚,也
就是生活形式本身的变化与对照,从那时起变得更加广阔、更加充满活力。” 齐

美尔,同前引书,第 88 页。也就是说,地位追求释放了中产阶层社会表现的能量。

其二,地位追求将形成中产阶层的“品味”或者“格调”,这可能成为他们阶
层认同的方式与标志。这种品味或者格调是中产阶层热衷于时尚的结果,而社会

时尚本身就具有双重作用,“时尚是阶级分野的产物 ,并且像其他一些形式特别

是荣誉一样,有着使既定的社会各界和谐相处,又使他们相互分离的双重作用

”。 同上引书,第 88 页。在地位追求的过程中,中产阶层一方面求同于人(上

层阶级),另一方面又树异于人(社会下层),这种两重性心理机制使得在求
得阶层内部的一致性时也突显了与不同阶层的差异性,这是异质性很强甚至也
缺少共同利益的中产阶层阶层认同的主要方式。因此,地位追求成为中产阶层尤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其是新兴中产阶层社会诉求中的现实理性选择,同时就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实践
意义。
追求地位是获得更多社会资本的竞争过程,但这一过程却要以付出与消耗现
有资本为代价。这对于资本还相对有限的中产阶层来说,有时可能会是一个勉为
其难甚至力不从心的事,因此这种地位追求便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其一,在这
种没有休止的地位竞争过程中,资本的大量消耗可能会使本身就不稳定的中产

阶层失去保障,从而更加脆弱甚至陷入生活困境。美国中产阶层在 20 世纪 90 年

代就曾经体验到了这种无奈与脆弱。由于经济发展受阻,中产阶层收入减少,中
产阶层正过着越来越危险的生活。不断增加的脆弱性使很多中产阶层家庭申请破

产。Sullivan,A Teresa,The Fragile Middle Class,Yale University Press,2000,

pp198~218这固然与美国许多中产阶层家庭的超前消费等背景有关,但这也

是中产阶层地位追求可能带来的结果。其二,比脆弱性增加更让人不安的是,在
可能愈演愈烈的地位竞争中出现的人格异化,导致一种变调的异己生活。这一点
米尔斯在对美国新中产阶层——白领的描述中已经体现得很明显。他指出:“异
化意味着一个人牺牲生命中最好的时光去挣‘活下去’的钱。异化意味着厌烦,
意味着潜在的创造性努力和品格在生产上的挫折。” “他们必须严肃和始终如
一地对待对他们来说毫无价值的东西,而且还要在他们生命中最好的时光中这

样做。” 米尔斯,同前引书,第 271 页。如此一来,所有的追求可能将会失去应

有的目的和价值。正是在此意义上,米尔斯对于新中产阶层生活和未来所发出的
警示是发人深省的。

正如齐美尔所言:“相对于最低阶层麻木不仁地生活在惯例里、相比于最高
阶层有意识地维护惯例,中产阶层就特别显得与生俱来地易变、不安分,对于当
某种因素一占上风就要衰败的生活形式来说,它总体上处于合适的位置。要求不
断变化的阶级与个人——因为他们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比别人更进步——在时尚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发现了可能使他们跟随自己内在冲动的东西。” 齐美尔,同前引书,第 88 页。

中产阶层的消费热情、对社会时尚的热衷固然有更为复杂的因素和背景,但对地
位的敏感却是中产阶层的“天性”——这是由其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决定
的。正是这种“天性”导引着他们积极同时又无奈地投身于阶级区隔的竞争之中。

对于中国目前正在兴起与发展的新中产阶层而言,面临的处境与韩国中产阶
层更为相似,尽管我们目前尚难以准确断言中产阶层的前途,但从新中产阶层
对于其自身的职业、身份、教育等地位的标志因素的重视以及在消费中的重点投
入来看,中产阶层未来的发展不会不受这种“地位驱动”式消费的影响,不管
这一消费诉求的内在逻辑如何,无疑这不是完全主动与自由的。改革开放前的社
会的“去阶层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去贵族化,去中产阶层化,其结
果是整个社会在消费上的平民化或者大众化。这样,中国城市中产阶层实际上并
没有西方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在形成初期所追求的上层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
产阶层的消费文化将会是完全自主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意愿的。与西方国家中
产阶层不同的是,中国中产阶层基本是与中国(当然也是一种全球化的表现)
的“消费社会”“媒介时代”同步的。如此一来,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个本身充满
矛盾与悖论的时代。他们可能不会被上层文化所导引,但却不能避免消费社会无
孔不入的广告、媒介的渗透与控制。也就是说,从消费处境来看,影响中产阶层
未来发展的绝不仅仅是他们自身,还有我们这个时代的消费文化导向。一方面,
中产阶层在消费当中,积极表达与展现自我,但同时,他们可能也会被消费文
化所导引或设计。而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中国新中产阶层在未来仍将会面临中产阶
层曾经和正在经历的两难处境。

第二部分

地位标签与闲暇生活

对于西方中产阶层来说,休闲生活是标识自身阶层地位的一道醒目的标签。在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经历了早期现代化浪潮的美国小镇米德尔敦,相当于中产阶层的“经营阶级中,
每个夏天都享受两个星期的带薪假期的做法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在工人中间
还不多见……在新的公民俱乐部中,有米德尔敦的经营阶级男性在闲暇时间喜

欢的打高尔夫球、打桥牌和驾车出游等活动。” 罗伯特·S林德、海伦·梅里尔·

林德:《米德尔敦:当代美国文化研究》,商务印书馆,1999,第 290、338 页。以

美国白人工人阶级为研究对象的《沉默的大多数》的作者也明确指出:“我结识
的职业中产阶层家庭各方面都有更活跃的休闲生活。他们做得更多,走得更多,

读得更多,有更多朋友,看更多人。” 莉莲·B露宾:《沉默的大多数——美国

工人阶级家庭生活》,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第 206 页。福塞尔则调侃地写

道:“中产阶层就生活在这个小小的胡桃壳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中产阶层
进餐馆根本不是冲着食物去的,他们去那儿是因为餐馆里的装潢‘艺术’或者

管弦乐队而不是大厨的手艺。”保罗·福塞尔:《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第 146 页。正因为中产阶层生活风格的显著标志性,

福塞尔发现,绝大部分美国人宁愿成为中上层阶级,也不愿成为上层阶级或“
看不见的顶层”,“对于中上层阶级而言,一切都是游戏(实为‘生活的游戏
’),难怪他们天生就对高尔夫球、网球和游艇等无聊的活动兴致勃勃。”同上

引书,第 33~36 页。

这种休闲的“标签”说在当代社会学家的理论研究中得到了明确的阐述。“休
闲并非对时间的自由支配,那只是它的一个标签。其基本规定性就是区别于劳动
时间的束缚……在其一切符号之中、在其一切姿态之中、在其一切实践之中及在
其一切话语之中,休闲靠着对这样的自我、对这种持续的炫耀、对这个标志、对这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张标签的这种展示和过度展示而存在。”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

出版社,2001,第 178 页。

那么,西方中产阶层的这种休闲标签是西方社会的独有产物还是一种普适性
的存在?中国中产阶层的休闲生活当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地位标签?

中国大众传媒中的中产阶层呈现出贵族、小资与布波族杂糅的艺术化的形象:
“我们的中产,已远远不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了。它是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一
种财经理念,这群人就在商家和社会调查者的搅和之下,变得身份暧昧、面目模

糊。”许海峰编《你中产了吗?》,团结出版社,2003,第 87 页。时尚杂志、娱乐

晚报的渲染自不待言,在一些堪称客观的调查著作中也不乏对“优雅”、“时髦
”、“高贵”的中产生活方式的报道:“几十年来,高尔夫球昂贵的消费一般百
姓难以玩得起,它只是中产者的运动……像马利权一样定期来北京京城高尔夫
俱乐部打球的人不少,他们大多是在商界崛起的成功人士、演艺圈的名人和外国
驻京使馆人员,甚至还有不少从全国的某个地方,甚至国外的某个地方乘飞机
赶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贵族俱乐部就是中国经济生活上的一个晴雨表,
每个周末上演着流行中国的‘新闻联播’。”陈冠任、易杨:《中国中产者调查》,

团结出版社,2004,第 263 页。诸如马利权这般“贵族中产”们带着些许奢靡色

彩的潇洒休闲是否便可代表当今中国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的典型形态?答案却无
法肯定,就在同一本书中,我们也看到了对中产阶层休闲生活的另外一种描述:
“工作压力大,紧张的工作不断掏空他们的智慧和体力,淘汰的压力与发展的
压力使他们感到危机四伏……他们的身心高度紧张,患得患失,工作的余暇获

得的不像是幸福更像偷来的快乐。”同上引书,第 356~357 页。那么,中国当代

中产阶层的闲暇生活境况是否果真如此了无生气?中国的中产阶层是一个没有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标签的“无特征的阶层” 吗?同上引书,第 110 页。是根本不存在标签,还是

表达的方式不同?那些在收入、职业、教育等方面属于中间阶层的人们是否空有
着闲暇生活的资源和能力,实际上却过着与低消费层等非中产阶层一样的闲暇
生活?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尽管二者所要描述的是同一对象。
中国中产阶层的闲暇生活状况究竟如何,还有待于我们更深入地探讨,这一问
题,也构成了本文论述的核心。

第二部分

西方中产阶层的休闲逻辑(1)

在讨论中国的中产阶层休闲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在社会学的整体视野中对
相关问题的理论脉络进行一番梳理。首先需要明确的便是,属于生活方式一部分
的休闲生活何以成为西方中产阶层的地位标签?在西方中产阶层理论中,这种
休闲标签如何产生、发展,如今正面临怎样的变迁?
中产阶层理论的变迁与生活方式视角的凸显

虽然中产阶层性质的基本规制要素仍不可避免地取决于生产关系,但生活方
式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韦伯提出了“生活机会”的影响概念,主要视点从马克思

偏重的生产领域转入市场,认为成员的身份是建构阶级的重要手段。马克斯·韦

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2004,第 338~339 页。及至帕森斯

时代,随着市场体制和组织体制的进一步分化,以职业为主导的分层模式十分
流行。米尔斯在科层制兴起、白领阶层壮大的背景下考察了没有财产的“新中产
阶层”的状况,他将美国的老中产阶层纯粹以财产命名,对当时的新中产阶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则以职业来划分。C 赖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层》,浙江人民出版

社,1987。布迪厄则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论述文化资本的传承对中产阶层地位获

得的作用,提出了综合主观与客观标准的多维模型。阿尔文·古尔德纳关注后工

业语境中专家知识分子的兴起,认为:“一种新的阶级系统正在慢慢地形成…

…在这个理论中,新阶级的‘人的资本’( human capital )与旧阶级的财富资

本(moneyed capital)将作为特殊的实例。”阿尔文·古尔德纳:《知识分子的未

来和新阶级的兴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第 6 页。

考察以上一些分类方式我们可以发现,中产阶层界定并无统一的、既定的标准,
随着社会结构的分化,呈现出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从工作方式向闲暇生活方
式、从有形财产占有向各种抽象资源占有的过渡。

在此基础之上,各国关于中产阶层研究的具体实践同样证明了中产阶层内涵
与各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同步关系,同时,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分类标志。
在美国,福塞尔没有继承米尔斯的职业分类标准,而是将格调作为衡量中产阶

层资格的重要尺度。福塞尔,同前引书, 1998。日本的新中产阶层(工薪阶层)

起初基本由职业界定,指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起来的政府部门及企业、公司

的白领雇员大河内一男:《日本の中産階級》,文芸春秋新社,1960。;但伴随大

众消费社会的来临,中产阶层的内涵演变成了“新中间大众”村上泰亮:《新中

間大衆の時代》,东京:中央公論社,1987。;而随着泡沫经济崩溃后贫富分化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加剧,又诞生了一批以高新科技、跨国资本等为依托的中产阶层消费新贵。橘

木俊詔:《日本の経済格差——所得と資産から考える》,岩波書店,1998。在韩

国,地位意识是中产阶层自我识别并影响社会的基本概念,“生活方式的原则

”成为韩国中产阶层赖以确立的根本组织原则。 DenisePotrzebaLeet, In pursuit

of status: the making of South Korea’s “new” urban middle cl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1998 芬兰学者考察欧洲的新兴中产阶层时,同样认为它是“社

会快速变迁的结果”,并将文化气质、道德取向等作为界定的重要标准。Pekka

Sulkunen, The European New Middle Class: Individuality and Tribalism in Mass

Society,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1992 而在中国的台湾,“骤兴的中产阶层

”也“更倾向以消费与生活方式来界定自己的社会属性”。叶启政:《台湾“中
产阶层”的文化迷思》,萧新煌主编《变迁中台湾社会的中产阶级》,巨流图书公

司,1990,第 116 页。

标签与中产阶层

如上所述,中产阶层理论的传统使得我们的视角进一步集中到中产阶层生活
方式上。实际上,在中产阶层与作为标签的休闲生活方式之间,本身就存在着一
种根深蒂固的联系。

1标签的形成:有闲阶级的逻辑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一个阶层的生活方式具有其独特的潜在逻辑,美国近代经济学家凡勃伦通过
对贵族阶层的考察极为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凡勃伦看来,“明显有闲”、“
明显消费”等金钱竞赛手段是那些拥有足够的财产与地位的贵族阶层生活方式
的精髓,其内在的逻辑就是要借助这种“炫耀性”消费来维护自己的身份和阶
层地位:“在明显浪费定律的淘汰性监视之下,产生了一种公认的消费准则,
它的作用是使消费者在对物品的消费上,在时间与精力的使用上,能够保持高

价与浪费的一定标准。”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2002,第 85 页。

在强调贵族有闲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特权身份而进行求新努力的同时,凡勃伦
敏锐地捕捉到了生活方式变迁背后的经济因素以及与这种变迁联系得最为紧密
的阶层类型:“对于改造已有的生活方式具有最活跃动机的,最容易被说服去
接受新标准的,就是处于必须改变生活习惯这种地位的个人。”凡勃伦:《有闲

阶级论》,商务印书馆,2002,第 142~143 页。凡勃伦以此预示了中产阶层对标

签的注重。当时,所谓的中产阶层还处于经济上尚未完全摆脱穷困、政治上颇显
羸弱的地位,远未形成日后强大的阶层力量,但其模仿、攀比上层生活方式的积
极性在凡勃伦的描述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凡勃伦认为,“每个阶级所羡慕的、
所要争取列入的总是刚好比它高一级的那个阶级”,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商务印书馆,2002,第 77 页。中产阶层总是把他们上一阶层流行的生活方式作

为他们礼仪上的典型,一方面全力争取达到这个理想的标准,一方面又会使用
种种方法和手段来伪装某些实用事物的适用性,也就是追求“金钱美感下的伪
适用性的变形”。

与此同时,凡勃伦为我们提供了从休闲、消费的选择角度区分与度量阶层的有
效手段:“关于消费方面一些正规的方式方法,与时下公认的礼仪细节究竟符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合到什么程度,其间是存在着可以衡量的种种等级的。可以按照礼貌和修养方面
的累进尺度,相当准确而有效地将他们分等分级。”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商

务印书馆,2002,第 41 页。

第二部分

西方中产阶层的休闲逻辑(2)

2标签的编码:消费社会的来临

可以说,20 世纪末波德里亚颇具颠覆性的理论与 19 世纪凡勃伦的前瞻性洞察

紧密相连。凡勃伦的“明显有闲”等概念深刻揭示了消费与休闲的符号区分功能,
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解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分析,只是他走得更远,周

2004 年第 5 期,
怡在《文化社会学发展之争辩:概念、关系及思考》(《社会学研究》

第 67~79 页)中,认为波德里亚的论述“有许多敏锐的发现,也不乏夸大之处

”。借助结构主义的编码系统,波德里亚不仅将消费的影响扩大到整个社会的区
分认同上,而且甚至主宰了全社会的生产结构——“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组织
是怎样引起无法克制的欲望,而且又是怎样创建了用以取代旧的不同阶级区分

的新的社会等级。”让·波德里亚,同前引书,2001,第 6 页。。波德里亚认为 :

“(生产范畴与消费范畴)这二者都靠符号而且在符号的遮蔽之下存在。当今社

会愈来愈多的根本方面属于意义逻辑范畴,属于象征规则和体系范畴”;让 ·

波德里亚,同前引书, 2001,第 11 页。而“消费既不是一种物质实践,也不是

一种富裕现象学,它既不是依据我们的食物、服饰及驾驶的汽车来界定的,也不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是依据形象与信息的视觉与声音实体来界定的,而是通过把所有这些东西组成

意义实体(substance)来界定的。消费是在具有某种程度连贯性的话语中所呈现

的所有物品和信息的真实总体性。因此,有意义的消费乃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

作行为。” 波德里亚:《物的体系》,马克·波斯特编《让-波德里亚文选》,斯坦

福大学出版社,2001,第 25 页。转引自罗钢、王中忱,2003,第 27 页。这恰如拉

什所言:“文化符号不再是表现现实,而是直接成为现实。”转引自周怡,

2004,第 75 页。

消费社会的来临及其理论革新从本质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布局及生
产理念,也自然加大了中产阶层休闲生活方式研究的权重。波德里亚深刻地揭示
了现代消费社会里休闲的本质特征:“休闲并非就意味着一种享受自由时间、满
足和功能性休息的功能。它的定义是对非生产性时间的一种消费……是一种价值

生产时间——区分的价值、身份地位的价值、名誉的价值。”转引自周怡,2004,

第 176 页。因此,对西方中产阶层而言,休闲的标签色彩愈加浓重。

3标签的演进:时尚、趣味与中产阶层

凡勃伦的论述反映出中产阶层对自我表现的媒介物所具备的敏感的辨别能力 ,
齐美尔则从形式社会学的角度揭示了中产阶层与时尚变迁的深层关联,甚至衍

生出现代文化研究中颇具奠基意义的“凡勃伦—齐美尔”( VeblenSimmel)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模式柯林·坎贝尔:《求新的渴望——其在诸种时尚理论和现代消费主义当中表

现出的特性和社会定位》,《消费技术》(London:Routledge,1992),第 48~64

页。转引自罗钢、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

266~284 页。。齐美尔分析了时尚追求中潜在的模仿与区分动机,认为:“凭 借

时尚总是具有等级性这样一个事实,社会较高阶层的时尚把他们自己和较低阶
层区分开来,而当较低阶层开始模仿较高阶层的时尚时,较高阶层就会抛弃这
种时尚,重新制造另外的时尚。”齐美尔:《时尚的哲学》,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第 72 页。与此同时,他指明了时尚集分化与同化于一体的独特作用机制,

让我们认识到时尚潜在的整合功能。更重要的是,齐美尔分析了善于捕捉时尚的
中产阶层对时尚的推动作用:“历史地看,生活中的真正变化其实是由中产阶
层造成的,所以,社会和文化运动自从第三等级获取主导权以来已经呈现出完
全不同的步调。这就是为什么时尚,也就是生活形式本身的变化与对照,从那时
起已经变得更加广阔、更加充满活力。相比于最低阶层有意识地维护惯例,中产
阶层就特别显得与生俱来地易变、不安分,对于当某种因素一占上风就要衰败的
生活形式来说,它总体上处于合适的位置。要求不断变化的阶级与个人——因为
他们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比别人更进步——在时尚中发现了可以使他们跟随自己

内在冲动的东西。”齐美尔:《时尚的哲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第 88~

89 页。齐美尔敏锐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那就是,借助时尚波澜壮阔的演变,

中产阶层为自身的发展潜力找到了合适的表达语言,在这里,苦于表征渠道的
中产阶层群体旺盛的创造力,以及时尚富于变幻的表现力,都给我们留下了鲜
明的印象。而休闲生活无疑是时尚推演的最佳展示地,自然也成为中产阶层自我
表征的关键场域。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4标签的传递:再生产的惯习

与齐美尔侧重形式化分析不同,出身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布迪厄虽然同样“
把文化符号分析和社会等级(阶级)分析结合在一起”,罗钢、王中忱主编《消

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 40 页。但他更侧重的是实际社会

当中阶级生发与传递的真实的运作机制。布迪厄以法国中产阶层为个案,从休闲
文化生活的角度具体深化了标签的区分逻辑。他借助社会“实践”和“惯习”的
概念,对阶级、阶层等客观结构与休闲、消费等个体行动之间的运行逻辑进行了
深入的探讨。布迪厄认为:“与某一特定阶级的存在条件相关的制约因素产生了
惯习,即持久的系统、可转换的性情倾向、预置的被结构的结构作为结构中的结
构起作用,也就是作为生成和组织实践以及再现的规律起作用……惯习客观上
是‘被规范的’和‘符合规则’的,而不必作为遵循规则的产物,它们可以不

用成为一个指挥家的组织行为的结果,而被集体地演奏。”皮埃尔 ·布迪厄:

《实践的逻辑》,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0,第 53 页。这种类似于结构的“惯习

”使得抽象的阶级概念得到了具体的表达。

在布迪厄的理论中,实践的策略保障了行动者主体的能动地位。“韦伯视为具
有特殊生活方式的地位群体的那种东西,在布迪厄眼中绘制出了以阶级为基础
的格位,在这里发展的条件是由统治阶级支配的,而人们(个人和群体)使用

了所谓‘区隔策略’去获得他人对自己价值的承认。”约翰·霍尔等:《文化:

社会学的视野》,商务印书馆,2000,第 186 页。这种区隔的象征性逻辑自然为

那些占有广泛文化资本的人提供了“对其物质利润和象征利润的庇护”,即在
阶级分层社会当中的有“保障的利润份额”。包亚明主编《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术——布迪厄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第 196 页。通过布迪厄的研究

我们发现,休闲生活不仅是中产阶层外在的标签,它还隐含着中产阶层发展的
组织机制。

第二部分

西方中产阶层的休闲逻辑(3)

5标签的结构化:“定位实践”与制度

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 Duality of Structure)理论虽然并非纯粹的休闲或阶级

理论,但将其引入休闲研究不失为一项有意义的尝试。该理论克服了传统休闲社

会学理论参见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王雅林、董鸿扬:《闲暇社会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李仲广、

卢昌崇:《基础休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加藤秀俊:《余暇社会

学》(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吉恩-巴梅尔、雷-锶-伯勒斯

巴梅尔:《休闲与人类行为》(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6);一番ヶ

瀬康子ら:《余暇生活論》(東京:有斐閣,2003)等书。中社会阶级结构与个人

休闲行为之间缺乏统合的不足,提醒我们以融合的、组织的视角来看待个体的休

闲行动。对此,斯托科夫斯基(Patricia AStokowski)的结构性休闲社会学理论

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认为就个人行动与社会结构的相互影响而言,“休闲活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动、关系和目的不仅会重复社会结构且有可能因他们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出现而
改变社会结构。同样地,社会结构也会在数方面影响行动……广大的社会社区、
市场、组织和国家藉着增强条件、规则、可接受的休闲行为和选择的界限而有助于
休闲的制度化。休闲的社会重要性在于所有层级的常例和组织间关系的型态化,

和在整个组合层级和其间的互动。” 帕特里夏·斯托科夫斯基:《休闲社会学》,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6,第 195~196 页。

与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相似,在结构二重性理论中,社会系统的部分结构性
特征被看作重复实践活动时空伸延的组织体系,概括为“定位实践”的关系。行
动者的位置代表着某种社会身份,“一种社会定位需要在某个社会关系网中指
定一个人的确切‘身份’,这一身份成了某种‘类别’,伴有一系列特定的规

范约束。”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第 161 页。共同

在场的社会特征以身体的空间性为基础,同时面向他人及经验中的自我,颇似
戈夫曼角色理论中作为“‘集体表象’和独立事实”的“前台”。戈夫曼:《日

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第 27 页。社会总体再生产中包

含的最根深蒂固的结构性特征称作“结构性原则”;而时空伸延程度最大的那

些实践活动称作“制度”。安东尼·吉登斯,同前引书,第 80 页。它标示的不是

静态的社会组织的形式,而是指由某一个团体的绝大多数成员进行或认可的处
于动态之中的实践活动(参见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

版社,2003,第 298 页)。

休闲行动是个体行动流的一部分,从而带有不同时间向度序列特征的“流”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构成了制度化趋势及社会系统再生产中的结构化特征:作为日常重复性的生活
实践活动,它构成了日常接触的例行性特征,并通过不断的重复逐渐形成休闲
行动的区域化特征;而从“生存时段”这个时间流角度来说,个体的休闲选择
得以与各自的生命历程筹划及地位角色定位相联结;将时间的内涵进一步拓展
开去,伸延到结构化的虚拟性秩序层次,即从制度性时间的角度,我们便可以
捕捉到群体休闲行动的选择取向在社会总体发展脉络中的结构化特征。因此,这
一理论对我们超越传统的客观社会结构划分,从阶级发展趋势的角度把握中产
阶层休闲问题大有裨益。

生活政治的兴起与“新中间分众”

今天,西方的消费社会被视为一个没有固定身份团体的社会,个人的休闲选
择也超越了传统语境中的空闲、休整概念,而演变为自我证明的生命体验。不仅
如此,“政府和社团的介入将使休闲活动上升为一种改变人类本性的途径”,

杰弗瑞·戈比:《21 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第 71 页。

吉登斯的关注人类自我实现的“生活政治”概念也与此相通。参见安东尼·吉登

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1998。鲍曼同样认为,社会身份的确定性已

被现代性以强制和必需的自决权所取代,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即他的社会定义,
已不再是拥有状态,而是成了存在状态。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不再是外来的礼物。

(正如让-保罗·萨特的著名评断:生来就是一个中产阶层的人是不够的——必

须一生都是一个中产阶层的人。)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化社会》,三联书店,

2002,第 182 页。休闲因此成为“追求感觉的人”的“自我有组织的策略”,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同上引书,第 310、257 页。开始取代涂尔干时代社会分工基础上的功能组织形式。

日本社会学家今田高俊则从“地位政见”向“质量政见”转变的角度论述了
后现代社会阶层属性的变迁。他运用日本的实例,分析了中产阶层内涵的演变,
并创造出“新中间分众”概念。所谓“中间分众”,是指那些在拥有层面上具有
大众取向,而在存在层面上却排斥大众取向的中间阶级,今田高俊编《ポストモ

ダン時代の社会階層》,《日本の階層システム 5 社会階層のポストモダン》,

東京大学出版会,2000,第 26 页。这是一个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的“新中间

大众”相对的概念。“新中间大众”的提出者村上泰亮用以指代已经实现基本富
裕的日本社会里在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方面趋于同质的广大阶层群体;村上泰

亮:《新中間大衆の時代》,中央公論社,1987。今田的“中间分众”的意思则是:

“中间大众分解了,细化为从社会参与、志愿活动中寻找生存方式的人、将休闲
作为生活意义所在的人、从消费中寻求自我认同的人等等,无法再保持均一的生

活方式。”今田高俊,同前引书,2000,第 32 页。 今田认为,后现代社会重在

消 费 而 不是 重在 生产 ,人 们为 差别 动机 ( distinctionmotive ) 或差 异动 机

(differencemotive)所驱使,旨在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高坂健次主编《当代

日本社会分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 26~27 页。这种注重生活质量

的“差异”动机成为我们理解今日阶层问题的关键。现代大众消费社会中,这种
“差异”动机的日益普遍化,使得阶级阶层的传统定义标准发生改变,除收入、
职业等客观界定指标,休闲生活方式亦成为重要的评判标准。对于原本就视休闲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为地位标签的中产阶层而言,休闲生活的区分意识愈加得到强化,与此同时,
传统的中产阶层结构边界逐渐模糊,中产阶层的自我认同也越来越难以依赖某
种特定的职业身份或收入标准,而泛化成某种价值标准化的象征性媒介,某种
生活意识上的共享可能性。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的崛起与休闲话语的流行

以上对西方中产阶层休闲生活理论特征的回顾,为我们解读今日中国的中产
阶层闲暇生活提供了参照。从中产阶层的产生渊源、发展历程与休闲生活的关系
来看,中产阶层与休闲标签之间似乎存在着结构性的深层关联。但是,我们可否
直接借助西方中产阶层休闲理论来建构中国的个案,剖析中国目前形成当中的
中产阶层闲暇生活图景?中国中产阶层休闲行为的特征与中国社会的总体系统
有何关联?在休闲生活选择中,中产阶层的成员如何实行自身的“社会定位”、
又如何在此过程中展开“策略行为”并进一步将“区域化”的情境行动伸延到
更广袤的社会时空?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应先了解中国中产阶层产生与发展
的特殊背景,厘清“休闲”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含义。

历史与转型

对中国社会来说,“中产阶级”、“中产阶层”的字样几乎一直阙如。虽然对
于处于王权与平民中介的力量,如“庶族地主”等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地主阶
级、与传统社会政治结构需要相适应的“士阶层”等等,学术界已广有注目与研

究,参见陈建远主编《中国社会——原型与演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第

143~150 页。认为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少数官吏与处于农业社会底层的众多农民

之间的“中间阶层”,周荣德:《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一个社区中士绅身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份的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该书导言撰写者魏廉·洛艾·华纳(W Lloyd

Warner)之语。但“中产阶层”这个产生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概念,从其诞生伊

始,关注的内容似乎只是西方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变迁。即便是 40 年代

接受了纯粹西方社会人类学的训练、从“士绅”角度考察中国社会阶层与流动状
况的周荣德,尽管对士绅在国家与社会空间中的功能及其流动的机制做出了细
腻翔实的分析,并且也写下了视士绅为“老百姓与政府之间的媒介”的语句,
但他显然并未奢望这一阶层有朝一日会涵盖社会的主体人群,成为普通民众奋
斗的目标。在周荣德眼中,士绅们还是带着些许克里斯玛魅力的精英,在研究著
作的开篇,他就明确指出:“士绅是一种统治阶级。”周荣德:《中国社会的阶

层与流动——一个社区中士绅身份的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第 1 页。

因此某种角度说来,现在中国的中产阶层基本上是第一代。中产阶层的出现和

成长与 1978 年后出现的中国社会的转型有着最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的导向,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私有生活资料财产权的合法化,多元文化标准的确立等等体现了转型的具

体内容,周晓虹:《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江苏社会科学》2002 年

第 6 期。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成为此后中国社会结构性变化基本特征的经济转轨

与市场转型,这是中国中产阶层产生的最根本的前提。因此,对财富、资本等经
济地位和市场机会的追求自然成为中国中产阶层的立身之本。

国家语境下的登场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虽然中产阶层乃“后工业语境中的一个世界性话题”,但在中产阶层的生发
方面,东亚的个案和西方世界有所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国家或政府力
量的强有力干预对于东亚地区阶级结构塑造和重塑方面的巨大作用。周晓虹:

2002 年第 6 期。对此,研究
《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江苏社会科学》

者们已有很多论述。具体参见边燕杰主编《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三联书店,

2002;张宛丽:《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近期研究综述》, http://wwwsociology

cassnetcn/shxw/zxwz/t20040712_2272htm 等。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文件中

明确提出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小康社会”发展
目标,政府的主观引导为全社会营造出了打造中产的氛围。在这样一种“国家主
导的渐进改良式转型”下,“决定社会分层模式变化的因素不仅包含市场机制
的因素,还包含有其他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其中,既存的政治权力和社会
利益会给予社会分层模式的变化以极大的影响。”李路路:《再生产的延续——

制度转型与城市社会分层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 216 页。如此

一来,不仅中产阶层的构成中存在部分依赖“权力授予关系与行政性进入”陆

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 278~280 页。

的群体,而且社会总体的中产阶层话语也无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意识形态特征。
中产阶层成为时尚的话题,但被强调的似乎多是它的社会稳定功能和经济消费
能力,作为阶级存在的真正内涵却显得模糊暧昧,而且缺乏价值观方面的考察,

难以体现其作为文化领导层的“中产阶层美德”。村上泰亮,同前引书,1987,

第 187 页。因此,中国中产阶层的发展有待于国家与社会的集体培育,其未来的

性质与功能也依赖于二者的积极引导。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休闲经济”的兴起

米尔斯曾经论述道,工作对于美国的新中产阶层来说,已经失去了老中产阶
层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而演变为“不得不遭受的痛苦”,而随着“工作偶像的衰
落”,闲暇偶像开始升起,闲暇道德取代了老式中产阶层的工作道德,闲暇生
活以及在现代意义上组织起来的那些娱乐机器变成了认同模型中影响性格形成

过程的核心因素。米尔斯,同前引书,1987,第 271~273 页。米尔斯置身的是从

“工作主义”向闲暇、消费主义社会转变的时代,而对中国当代的中产阶层来说,
他们诞生时便面临着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一个消费社会的时代,“带有浓重的

渴望与梦想成分的建立在闲暇基础上的假日形象”米尔斯,同前引书, 1987,

第 272 页。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公民已享有法定假日 114 天。现实告诉我们,中国人的 1/3 时间是

在休闲中度过。这一国家行为表明了我国已融入国际休闲社会的背景中,这从政
府正在出台的政策以及新的产业布局的调整中,看到促进休闲、休闲产业、休闲
经济、休闲文化发展的社会条件支持系统正在建立的趋势。这一国家行为提出了
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正快速地向我们
走来。”王文章:《加强休闲文化研究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 年第 19 卷第 2 期,第 74 页。该文作者反复强调的“国家行为”和“国际休

闲社会”可谓中国社会休闲问题的两个关键词,在中国“中产阶层热”涌动的

同时,“休闲热”也同样在国家积极的推动下日趋兴起。2006 年,首届世界休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闲博览会的举办权被授予中国的杭州市,第九届世界休闲大会也将在杭州举行。
与此同时,关注休闲、注重闲暇生活质量亦成为人们的共识,对西方休闲理论的
译介、对中国休闲传统的回溯等有关休闲的书籍频频问世,休闲日益成为人们瞩
目的话题。政府对休闲经济的着力推进无疑提高了全民的休闲生活意识,但无形
中也加重了休闲的消费主义倾向,强化了休闲的悖论色彩。参见胡大平《崇高的

暧昧——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休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陈昕:《救赎与

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这一切,

都构成我们讨论中国中产阶层休闲问题的背景。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素描(1)

中国大陆中产阶层产生的特殊语境,以及国家主流意识当中的休闲话语使得
我们更加注目中国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的特征。那么,西方中产阶层的休闲标签说
是否适用于中国?换言之,中国的中产阶层与闲暇生活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
联系?对于当代中国的中产阶层来说,休闲是否也同样意味着某种“区别于劳
动时间束缚”的标签展示?这一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比较意义,也关系到
我们如何理解今日中国中产阶层的生存现实。

迄今,关于中国阶层生活方式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如王雅林(1992;

2003 ) ; 王 淇 延 ( 2000 ) ; 沈 康 荣 ( 2000 ) ; 吕 大 乐 ( 2002 ) ; 卢 汉 龙

(2004)等。鉴于当代中国中产阶层正处于形成当中,其来源与现实状况难以确

定,具体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也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尚待摸索与建构,因此,
本研究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着重于中国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的基本状况考察及特
征描述。在前文的理论回顾和对中国中产阶层休闲问题背景的分析基础上,我们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试图说明,在闲暇生活方面,中国中产阶层总体上是否与其他阶层形成了显著
的区分。

之所以对新老中产阶层、体制内外的中产阶层不加区分,是因为我们认为,他
们都属于中国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特定发展阶段的现实存在,将这些人群纳入
我们的研究体系,符合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这一目标导向;并且了解不同
资源特征对各自闲暇生活的影响,对我们把握中国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的总体状
况,建构合理的中国中产阶层闲暇生活逻辑,亦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闲暇”与“休闲”两个概念,虽然内涵有相通之处,但前者更多指代客观的

空闲时间和状态,后者则更多含有能动的享受之义。本文中虽难免对二者的混用
之处,但有意区分二者,旨在突出现代休闲概念的认知特征与能动特征。关于闲
暇生活的度量,我们将具体分为生活时间安排及闲暇时间占有量;闲暇生活方
式的选择与活动概况;对待闲暇生活的态度和主观满意度等若干方面进行论述。

五大城市中产阶层生活时间的基本状况描述

电话调查结果显示,中产阶层在工作上投入巨大,其工作时间显著多于非中
产阶层。中产阶层一般工作日(最近一年)的平均工作时间(含上下班路途)普

遍高于非中产阶层。样本总体的人均工作时间均值为 679 小时,而“收入中产

”平均工作时间 804 小时,“]职业中产”758 小时,“学历中产” 727 小时,

“消费中产”794 小时。进入收入、职业、学历三重意义上的标准中产阶层,日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均工作时间则高达 851 小时,比非中产的平均 646 小时高出 205 小时,中产

们的辛苦程度可见一斑。工作时间的城市差异也很明显,如“收入中产”,人均

工作时间最长的是上海 841 小时,其次是广州 806 小时,南京 795 小时,北

京 759 小时,最短的是武汉 706 小时;而“职业中产”人均工作时间最长的

则是广州 822 小时,最短的南京 722 小时;“学历中产”,人均工作时间最

长的是广州 752 小时,最短的是武汉 687 小时。

还有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那就是,中产阶层的自我认同与他们的工作时间

似乎正成正比,自认为属于中下层、中中层、中上层的人均工作时间分别是 656

小时、690 小时、724 小时,依次增加。这只是一个偶然的巧合,抑或反映了中

国当前中产阶层的工作状况与阶层心理认同上的深层关联?该数据的可信度及
其背后隐含的深层机制虽然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但至少,我们能够从中
感受到中产阶层所面临的巨大的工作压力。

图 3-2 五大城市中产阶层自我认同与工作时间变化曲线图与工作时间长相应

的是中产阶层睡眠时间的相对稀缺。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睡眠时间的差异没有

工作时间的差异那么悬殊,大多不超过 1 小时,但中产阶层的睡眠时间普遍少

于非中产阶层,收入、职业、学历三重标准的中产阶层平均睡眠时间 725 小时,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低于样本的总体均值 747 小时,更低于非中产的均值 751 小时。

相对于工作时间与睡眠时间上中产与非中产之间差异化现象的一致性,闲暇
时间的拥有量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总体而言,虽然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

中产阶层的平均闲暇时间 467 小时尚低于平均水平的 485 小时,但差距值较

低,且各变量之间差异较大,高于非中产阶层的例外比比皆是。例如,“学历中
产”中,上海、广州两地的中产阶层闲暇时间高于非中产阶层,“收入中产”中,
广州中产高于非中产,按职业划分的“职业中产”的闲暇时间更加富裕,出现
了唯独武汉的中产低于非中产、其余皆为中产高的现象。

由此,在中国中产阶层闲暇生活时间方面,与“非中产”层相比,我们可以
总结出以下几个特征:

(1)中国中产阶层的工作时间偏长,工作繁忙度较高;

(2)中国中产阶层的睡眠时间相对较短;

(3)中国中产阶层的闲暇时间实际上与平均水平的差距并不明显,且在部分

数值上超过了非中产阶层。

电话调查的结果说明,中国的中产阶层大多工作繁忙,时间资源稀缺。但另一
方面,也反映出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中产阶层虽然工作时间偏长,工作更
为繁忙,但他们的休闲时间却并未普遍地相应减少,至少与非中产阶层的差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不明显。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素描(2)

对此,我们首先可以从家务劳动等生活负担压力度方面给予一定的解释。囿于
调查篇幅的限制,此次电话调查中没有直接询问调查对象的家务劳动时间,但
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理论与研究实践做出相应的说明。在王雅林的《城市休闲》第
五章中,对不同群体的闲暇生活质量进行了比较,其中一项便是关于家务劳动
时间的比较。研究者关于在业与非在业两类城市居民生活时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证
实,非在业者的家务劳动时间远远高于在业者,即便双休日里在职在岗者的家
务劳动量显著增加,仍少于非在业者。研究者认为其中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是家庭
经济收入。紧接着,研究者进一步就在业群体内部的家务劳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
析,将在业者进一步分为在职在岗劳动者、下岗再就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三类,研
究发现,下岗再就业者平均一周的家务劳动时间明显高于在职在岗从业者。研究
者同样从家庭经济状况对此结果进行了解释,认为家庭经济收入的多寡直接影
响到了家庭成员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收入高,则用于家务的时间相对减少。王
雅林主编《城市休闲——上海、天津、哈尔滨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的考察》,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 98~104 页。

在另一项关于上海市民时间分配的研究中,同上引书,第 174~176 页。研究

者总结出上海市民家务劳动时间的特征为: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家务劳动时间的
支出成反比,学历越高,家务劳动时间越短。研究者运用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原理
对此做出了解释,认为人力资本的高低对有酬劳动与无酬劳动的选择具有决定
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时代,个人在决定自己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时也有着边
际效用的考虑,既然家务劳动是一种“无酬”劳动,那么高学历者丰富的个体
资源自然趋向于投入市场,这样可以得到更高的产出。另外,研究者认为,从机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会选择的角度看,高学历者所从事的大多是知识、技术性工作,因而承担社会有
酬劳动、把时间配置在市场部门的机会自然更多,如此一来,大多数人自然会选
择雇佣钟点工等替代手段来处理家务。

在设定本研究中的“中产”与“非中产”的职业区分标准时,“职业中产”
很明显多属于在职在岗者,且多为职业稳定、并具有一定职业威望的工作者,而
“职业非中产”中非在业群体显然较多,且即便是在业群体,职业地位也相对
较低。因此,根据前述家务劳动时间上不同就业群体的差异情况,我们可以认定,
“职业中产”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少于非中产。同样,根据前述收入、教育水平
与家务劳动时间的反比关系,我们可以引证此项研究中“收入中产”、“学历中
产”与家务劳动时间的反比关系。另外,针对调查中“您对休闲状况不满意的原
因有哪些”的问题,对“家务负担重”一栏的选项,“三合一中产”与非中产

的均值分别为 006 与 012,中产阶层显著低于非中产。

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无论从单项指标,还是综合收入、职业和学历三重指
标,中产阶层投入家务劳动的时间显然都低于非中产阶层,因此,对中产阶层
而言,家务劳动等生活负担方面的压力程度显然都比非中产阶层要低。如前所述,
这一判断具备相应的理论合理性,并得到实际调查研究的佐证,与此同时,它
也符合我们对当前中国城市家庭现状的认识。聘请保姆、钟点工已不再仅仅为了
照顾刚出生的婴儿,找个钟点工烧饭或是打扫卫生已经成为城市中产阶层家庭
十分普遍的风景。

五大城市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闲暇活动方式比较

关于休闲活动方式的选择,我们有几个问题:( 1)空闲时,您通常会作哪些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活动安排?(2)最近两年来,您是否经常外出旅游?( 3)最近一年来你去过

哪里旅游?(4)您经常去体育场馆健身吗?( 5)您平时有哪些兴趣爱好(或

喜欢做哪些事情)?( 6)您个人认为最理想的休闲方式有哪些?通过分析统计

相关问题的选择结果,我们发现,与闲暇生活时间方面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
的近似相比,在闲暇生活方式的选择上,二者的差别堪称显著。调查结果表明,
在休闲活动选项中,“出外看电影、比赛等”、“运动健身”、“旅游”、“交往
活动”等活动型项目上,中产阶层的选择比例普遍较高;而“在家看电视、书报
”、“补充睡眠”、“陪伴家人”等非活动型休闲项目上,选择比例偏少。

1“在家看电视”与“出外看比赛”

在闲暇活动安排中,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在“(在家)看电视、书报”与“
出外看电影、比赛等”两项的选择上,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看电视、书报”

一项上,中产的均值为 054,非中产的均值为 060,中产低于非中产;但“出

外看电影、比赛等”的选择中,二者的均值则分别为 008 和 004,中产高于非

中产,虽然其差异程度尚不具显著性,但仍体现出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在闲
暇娱乐方式上的差异。其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统计结果也有很多,如“收入中产

”方面,广州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均值分别为 039 和 058(df=1,P=0

008P 值小于或等于 005,便具有显著性;小于或等于 001,则显著性颇高。);

武汉分别为 052 和 070(df=1,P=0041);“职业中产”与非中产,北京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别为 049 与 054;广州分别为 045 与 060(df=1,P=0026);武汉分别为

063 与 068。就“学历中产”与非中产来看,“看电视、书报”一项,北京均值

分 别 为 046 和 061 ( df=1 , P = 0009 ) ; 武 汉 均 值 分 别 为 058 和 0

75(df=1,P=0001),均具有极高的显著度。而“出外看电影、比赛等”的方

面,除南京外,其他四大城市均为中产高于非中产,其中武汉均值分别为 013

和 003,其差异具有显著性(df=1,P=0001)。

2旅游的理想与现实

闲暇活动中的旅游方面,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显示出显著不同的选择结果

(见表 3-1)。针对“最近两年来,您是否经常外出旅游”的问题,中产阶层回

答“是”的比例高达 605%,显著高于非中产阶层的 363%,回答“否”的比

例则恰恰颠倒了过来。

中产与非中产不仅在旅游与否上差异显著,而且在具体旅游圈的范围上也具
有明显的差异,旅游的区域距离越远(国内本省→国内外省→港澳台地区→国
外),与非中产阶层间的差距越大,在“港澳台地区”与“国外”两项上中产

阶层明显多于非中产阶层,其差异呈现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 P 值均为 0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001)。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素描(3)

3场馆健身

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休闲活动的不同在健身方面也有明显的体现。如图 3-6

所示,中产阶层对“您经常去体育场馆健身吗”的问题回答“经常去”、“偶尔

去”的比例分别为 279%和 430%,均远远超过非中产阶层,而且统计表明这

种差异具有显著性(检验结果的 P 值均为 0000)。4交往

交往方面,中产与非中产的差别格外明显,中产阶层的交往更为活跃。

首先,针对“您的主要社交场所通常在哪里”的问题,更多的中产阶层回答

“茶馆、酒吧、咖啡馆”(P=0000)和“酒店、饭店”(P=0000)。

在看待社会交往的目的上,中产与非中产似乎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在“认识新
朋友”、“了解信息”、“应酬”、“事业进步”等选项上,中产阶层的回答率均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明显高于非中产阶层,而在“没帮助”这一项上则恰恰低于非中产( df=1,P=0

021);另一方面,在“增进友谊”、“娱乐休闲”这些传统交往目的选项上,

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回答却并未体现出大的差异。这样的统计结果令人深思,
中产阶层的交往具有明显的以增加社会资本为目的的工具性取向。

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交往圈的数量也大相径庭。针对问题“根据您的估算,

您经常参加几个社交圈的活动”,选项分别为:( 1)1~2 个;(2)3~4 个;

(3)5~8 个;(4)8 个以上;(5)没有,其中中产阶层的选择率分别为 45

9%、95%、52%、35%、58%;而非中产阶层的选择则分别为 515%、212%、3

9%、12%、223%,其中相差最为明显的是 “3~4 个”和“没有”两项,普通

中产阶层对前者的选择几乎为非中产的两倍,而后者的选择则几乎为非中产阶
层的五分之一!除此之外,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在交往上的区别还表现在他
们不同的影响能力上。对“在您主要的社交圈中,您的影响力如何”的调查结果

发现,中产阶层选择“很强”(49%)和“比较强”(432%)的比例都相对

高于非中产阶层的“很强”(41%)和“比较强”(291%)的比例。

5上网

对“您平时上网吗”这个问题,中产与非中产的差异非常大。中产阶层选择“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是”的占 779%,而非中产阶层只有 452%;反之,选择“否”的中产人数只

占 221%,而非中产却高达 548%,已超过半数(df=1,P=0000)。鉴于中产

阶层在教育、职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地位,这样的结果可谓顺理成章。

以上呈现的,是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在闲暇生活方式上的具体选择差异,
这种差异在二者看待理想休闲方式的态度上也进一步体现出来。在中国当代中产
阶层的心目中,甚至连“最理想的休闲方式”也都是“旅游”与“运动健身”、
“交往”等内容,还有相当多的调查对象在“个人兴趣爱好”选项中也不约而
同地选择了它们;而相比而言,“看电视”、“什么也不干”等方面,中产阶层
的选择则显著减少。同样,在另一个“兴趣爱好方面”的问题中,中产阶层在游

泳、球类、娱乐、旅游等方面的选择比例也高于非中产阶层,而广播/看电视一项

上则低于非中产阶层。

对不同的闲暇活动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类:

(1)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

(2)积极参与型活动与被动接受型活动;

(3)商业消费型活动与非商业型活动;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4)消遣娱乐性活动与发展提高型活动。

根据以上对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闲暇活动方式的考察,我们发现,中产阶
层与非中产阶层的选择方式存在明显不同,具体说来,中产阶层的闲暇生活相
对而言多集中在室外型、积极参与型、商业消费型、发展提高型活动方式上,而与
此相对,非中产阶层则较多集中在室内型、被动接受型、非商业型、消遣娱乐型闲
暇活动方式上。中产阶层的闲暇生活呈现出向户外、旅游地、健身地、网络等区域
集中的趋势。

休闲品味状况

虽然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在闲暇活动方式的选择上有很大不同,但二者的
休闲品味却并未体现出显著的差异。我们的问卷中涉及一些阅读趣味、生活品味
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发现,某些方面二者确实存在一定不同,如中产阶层在
文化娱乐方面的投资要高于非中产阶层,他们阅读专业类、知识博览类、文学类
书籍的比例也稍高,但是数据之间差距不大,不具有显著性。因此,在闲暇生活
品味方面,二者存在一定的阶层差异,但程度不太明显。

休闲消费状况

相比而言,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在休闲消费上差异显著。如前所述,中产阶
层与非中产阶层不仅在旅游等“非日常消费空间”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

分析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 244 页。的消费上具有较大的差

异,中产阶层在文化娱乐方面的开支也要多于非中产阶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另外,通过对“超前消费是很有必要的”的回答,我们可以了解人们对待超

前消费的态度(见表 3-2)。结果表明,中产阶层对于超前消费持基本肯定的态

度,与非中产阶层有着显著的差异(卡方检验结果的 P 值为 0003)。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素描(4)

李培林、张翼的研究曾经发现:“在当前消费市场上,低消费阶层(最贫困阶
层和贫困阶层)由于收入过低而空有着消费的欲望;庞大的中等消费阶层(中
下阶层、中间阶层和中上阶层)可能具有消费能力,但却没有消费欲望。”该文

依据 1999 年的调查结果进一步说明:“现在的消费不足,主要由庞大的中等消

费阶层(约占各消费阶层家庭的 60%)的‘无消费欲望’所导致。”李培林、张

翼:《中国的消费分层:启动经济的一个重要观点》,李培林、李强、孙立平等:

《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 240、241 页。我们发现,或许因为基

础经济状况的改善导致了中产阶层消费心态的变化,与 1999 年中产阶层的“没

有消费愿望”相比,今天的中国中产阶层已经成长为具有明显超前消费意识的
阶层群体。
休闲态度:工作与休闲

对休闲的理解与主观认知情况是我们考察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主要从看待
工作与休闲的态度角度进行了提问。调查结果表明,在将“工作”与“休闲”并
置时,超过半数的中产阶层成员充分强调休闲的独立性与重要性,没有让闲暇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生活湮没在工作的世界里。针对“您是否认为工作最重要,休闲是从属的”的提

问,中产阶层回答“是”与“否”的比例分别为“448%”和“552%”,而非中

产阶层的回答比例则差不多正好相反,回答“是”的要多于“否”。由此可见,
尽管访问到具体的中产阶层对象时,他们可能会因为工作的忙碌而无暇顾及休
闲,但从根本的态度取向上,比之于非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整体而言更加充分
地认识到了休闲的重要性。

休闲满意度

对工作一元论的低认同度体现出中国当代中产阶层充分肯定休闲生活的重要
性、不愿被工作左右全部身心的真实心态。坚持工作与休闲的区分、维护休闲生活
的独立性提高了中产阶层对自身闲暇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在“您对自己的休闲

生活状况是否满意”中,选择“满意或较满意”的中产阶层占 628%,高于非

中产阶层的 583%,选择“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只有 192%,亦低于非中产

阶层的比例。因此,从闲暇生活的质量和整体认同度而言,中产阶层群体都要高
于非中产阶层。

休闲的诞生

通过以上对电话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大致了解了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闲
暇生活的概况,中产阶层闲暇生活方式的轮廓特点也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调查
结果表明,就样本当中五大城市的中产阶层成员而言,他们重视休闲,也积极
投入休闲,尽管工作忙是妨碍该阶层闲暇生活的主要因素,导致休闲时间的紧
缺,但该阶层总体拥有较为活跃的休闲生活,对闲暇生活的主观满意度也更高。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认为,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在闲暇生活上已展现出不同
的风格特征,如果说普通的休憩、放松时间只能称作“闲暇”,那么中国中产阶
层颇为积极、活跃的闲暇生活则可称之为一种休闲的诞生。

社会学家科塞曾把美国看作天生爱好活动的国家,认为美国人对闲着不干事
总感到不舒服,很多人不工作的时候,就把空闲的时间消磨在有益的活动中—
—跑步锻炼身体、制定新的活动项目等。他分析说,美国人这种爱好活动的倾向
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美国人一直在经历着不停的变革,同时也享有广泛的机遇。
此外,征服广袤的荒野要求有巨大的体力,而这种巨大的体力又常常给人们带
来大量的土地和其他物质资源作为报酬。还有,美国清教徒的传统一向认为勤奋
工作是一种美德,会得到成功。最后一个原因是,美国原来的移民中大多数是来
自欧洲的劳动阶级。除了南部和新英格兰的少数地方以外,没有任何贵族愿意逃

避商业贸易或者体力劳动,也不认为悠闲自在的生活可以提高威望。刘易斯·科

塞:《社会学导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第 87~88 页。

而中国,却是一个自古崇尚清静无为的国度,人们心目中的理想是自然闲适
的境界,鲜见刻意“休”闲的传统。因而,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的休闲型风格以及
较高水平的闲暇生活质量成为当今中国中产阶层区别于非中产阶层的重要因素
之一,它于个人的收入多寡、职位高低等内在因素之外,在外在的生活方式上形
成了中产阶层标志性的群体特征。换言之,休闲,也已成为表征中国中产阶层的
标签之一。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的休闲特征(1)

电话调查的结果证明,中国中产阶层整体而言已在闲暇生活方面与非中产阶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层形成了显著的区分。不过,量化调查为我们勾画的只是二者闲暇生活状况的粗
浅概貌,要了解中国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的具体性质,把握其深层逻辑,就有必
要深入到中产阶层个体当中,考察他们对休闲意义的理解,对实际休闲活动的
选择,并在此过程当中,思考中国中产阶层身份与闲暇生活之间的具体关联。
中产阶层的若干休闲形态

对休闲意义的理解多种多样,这是一个关涉个人价值观和哲学观的基本命题。
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休闲是走向真实的行动,是一种解放,在《资本论》中,
闲暇时间常常与“自由时间”的概念通用。董瑞华:《马克思的闲暇时间理论与

休闲经济》,《当代经济研究》2002 年第 1 期,第 60 页。但这样一种颇为理想的休

闲境界却非现实休闲意义的全部。

1消遣放松型休闲

对当前中产阶层群体中的许多人来说,休闲或许仅仅意味着某种放松和休息。
尽管如前所述,他们的休闲方式可能更为积极活跃,但其中不无消遣、发泄的成

分。我们的访谈对象 G4 周末与朋友的聚会就带有这种性质:“现在大家彼此都

很忙,要是聚在一起还真不容易,所以每次我们真玩得很疯,工作压力大,平
常都很紧张,也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而大部分中产上班族普通工作日的休闲可

能就像 S2 一样,是一种简单的休息、调整:“普通日(指工作日)回到家都

9、10 点钟了,几乎没有什么闲暇生活,就是看看电视,休息,放松一下。然后,

睡觉前听听音乐。”对 S11 来说,每天的休闲同样很简单:“有时候上班很累,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回到家里,有时又正好没什么好的 DVD 碟子可看,到网上看新闻一会儿就看好

了,没什么,那就随便找个小说,完全消遣性质的,有玄幻的,武侠的,社会
的,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好像有点兴趣看下去,就看看。”这种作为工作补偿
的休闲在我们的经验资料中占据了很大比重。

2功用型休闲

前面的电话调查部分曾经显示,中产阶层的休闲交往含有更多的实用性成分 ,
部分中产阶层个体积极参与休闲是为了增加他们的社会资本。这在我们的访谈中

也有所体现。律师 S8 在谈及休闲时坦言道:“哪有时间看电视呢。律师职业不是

单一化的,跟别人聊天、吃饭也是一种业务。跟很多老总去游泳、打球,这个收获
最多。打羽毛球,打完球游泳,放在一起,休闲嘛。”他虽然平时忙得连看电视
的时间都紧张,逢到节假日却总是积极地出去玩,可玩并不是为了自己或带家
人散心,主要还是为了“拉关系”,甚至还包括带上“小孩的老师”:“也不
是因为共同的爱好,因为我有车嘛,方便。邀老师一方面是为拉关系,但更主要
是想让孩子克服对老师的胆怯心理,让孩子感到老师也是人,不是神。小孩比较

内向。”为了孩子而积极参与休闲活动,这在我们的访谈中屡见不鲜, G5 告诉

我们:“比如说我们去过香港、澳门,这是带孩子去玩的,我们小孩子情况不好,
见的不多,现在条件允许了,就要带他多走走,见识见识。还去过桂林,那里的
景色很不错。孩子很高兴出去,一般我们出去都会带孩子一起去。”

还有部分中产阶层成员利用休闲来改善工作气氛,担任项目管理工作的 S5 先

生深谙此道:“做项目管理嘛,平时要求他们要达到,完成后为了缓和一下紧
张气氛,会组织打打球,羽毛球,乒乓球,或者会组织一日游。团队管理嘛,相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互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把关系处理好,了解各人特点,挖掘各人特长,在工作
中体现他们的价值,使大家的想法达到一致。”休闲在此成了一种点缀和手段。
在日常生活的休闲中,这名年轻的项目经理同样具有较为明确的工具理性,“
周末会会朋友,扩大一下交往圈子”是他休闲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过,这种情形与职业种类等中产阶层个体的发展境况有关,那些事业发展
到一定程度的中产阶层大都尽力避免将实用性痕迹带入休闲生活中,甚至忌讳

二者的相连。在某省级旅游主管部门担任要职的 N7 虽然年轻时起就从事旅游工

作,带着旅行团跑遍了大江南北,可他还是特别喜欢跟着自驾游俱乐部的一帮
同好出去玩。伙伴们个个事业有成,彼此间的交往也十分密切,有机会就聚在一
起,可交谈的话题却十分简单:“大家就是出于爱好嘛,在一起就是玩。比如商
量下次(自驾游)去哪里啦,怎么走啦。把个人的心得交流交流。一般不谈工作,
说实话,好多人就知道个名字,也都互相叫‘王总’、‘李总’,不过到底做什
么的也不去打听。就是纯粹的休闲关系嘛,何必搞得那么复杂。喝酒也喝啊,那
次在新疆好多人还喝醉了,那也没什么。”由此可见,功用型休闲更多地体现在
急需相应资本的中产阶层个体身上。

3标签型休闲与时尚追随者们

在量化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中产阶层整体上相对于非中产阶层而言拥有较
为活跃的休闲生活,但这种区分更多地体现在休闲消费上,在文化品味、社会公
益意识等方面二者尚未体现出显著性差异。但是,这一结果并不意味着中产阶层
的休闲生活品位等同于非中产阶层,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区分已经成为部分中
产阶层休闲规则中一个重要的表意性因素。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首先,中产阶层对吃喝的环境特别讲究。在我们的访谈中, S2 明确地说:“

对,吃饭比较讲究,一般差的饭店我们不进去的。那种小饭店我们肯定不去的。
一般朋友来了,肯定去饭店,去口味比较好、装修也比较好的饭店。公款消费更

不用说了。”G1 同样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像我们这个楼上,在二楼,就有西

餐厅,现在的生意也不错,我们谈生意很多就在那里,有时吃饭不是很重要的,
主要是要一个好的环境,现在你能够吃多少呢?有时去了,就为一个放松,听
听音乐。”他的表述与福塞尔的描写如出一辙,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中产阶层对
休闲的标签功能的垂青。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的休闲特征(2)

同样的观点还表现在中产阶层的旅游休闲活动中。北京的 B8 对团队旅行不屑

一顾,她态度坚决地说:“绝对不跟(旅游团)!跟过一次,不好,它跟你说
的和你想的不一样,当然它会安排星级酒店。比如一次到香港,它安排一个生产
绿色蔬菜的地方,开三个小时的车,到那个地儿,吃老百姓的那种菜,这绝对
不是我想去的地方。”

由此可见,比起休闲对生理功能性需求的满足,中产阶层更为青睐的是其符

号性的表意功能,所以他们才会远离“麦当劳化的团队旅游”。乔治·里茨尔:

《社会的麦当劳化——对变化中的当代社会生活特征的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第 157~159 页。中国中产阶层的标签便在这种区分的“规则”中得以体

现,而潜在的道德、文化意识等则进一步构成部分中产阶层成员休闲生活中的合

法性规范要素。B8 女士为我们举了一个高尔夫球场上的例子。“你不能老想着,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你这儿打着(高尔夫)球,人家又谈成多少生意了。(问:有没有这样的人啊?)
有,多的是。在球场高声打电话,争一两个球,为个球杆打架的,什么人都有!
人家都以为这是一个绅士场合,不是的!有一次,一男的,他确实打得特别好,
人也特别好,就有一新加坡人,不服气,拿着那好杆儿不让,他就特生气,就
拿着那杆儿打人。人就得劝架啊,多危险,那是铁头杆儿啊。(问:高尔夫也会
有这样的事儿啊?)那人就好长时间不好意思再来……人也是那种特好的人,
平时他也不那样儿……”

按照人们的常识,上例访谈中这个“男的”原本铁定属于中产阶层体系,可
他却因为在偶尔的休闲活动中违反了圈里的规范,而失去了继续活动的合法性,
行动者本人也因此自惭形秽。可以说,这也是休闲行动中的一个“意外结果”。
根据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在某一基本框架中已被赋予意义的某种活动,借
助‘调子’,便可以在另一个派生框架中获得新的意义……在‘讲规矩’的过
程中,规矩体现为某种控制手段,这种体现过程构成其实际运作过程本身的一

部分。”吉登斯,同前引书,1998,第 167~168 页。因此,纯粹的运动场上的休

闲交往也为中产阶层合法性意义上的结构边界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场所,“日常
接触的发生过程标志并确定了某种明确的社会‘色彩’或‘氛围’,将纷繁复
杂的活动片断逐一归入不同的‘类型’中去……对身体、手势、定位过程的反思
性监控一般总是被用来创造某种‘合乎习俗的参与界限’。”吉登斯,同上,第

150~151 页。这样一种类似语言学转换规则的符码结构正是中国中产阶层休闲

再生产的建构基础,体现出中产阶层群体的价值取向和地位诉求特征。 G1 提及

广州的休闲氛围时就愤愤不平:“广州的人,现在许多有钱了就知道吃喝嫖赌
呀,也不知道买点书看,买张票去音乐会。这些人富有了,但是没有什么文化品
味,不会去欣赏,他愿意一吃就是几百几千,也不愿意去买张二三百块钱的音
乐会的门票,以前是没钱,可现在有钱了,只知道物质享受,没有一些精神的
东西。所以有人说广州是文化的沙漠,就是说这些人不知道文化追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相比而言,对时尚的演绎在中国中产阶层的休闲生活中表现得并不明显,他

们中的多数人类似于理斯曼的“他人导向型”,大卫 ·理斯曼等:《孤独的人

群》,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是对新奇事物的追逐与尝试者,而非积极的营造

者。中产阶层对保龄球的热衷与舍弃就是一个极为形象的例子。

“以前还常去打保龄,现在很少去了。可能是一阵风吧,有一阵子,大家都去,

现在不去了。有时不上班的时候常常打一打网球,就在天河体育中心里的场子,
这个有时很贵的,一小时要几十块钱。我自己也是刚刚学的。现在还比较有兴趣,
有时间,就会约上几个同事一起去。”“以前是保龄,现在不了,现在主要是羽

毛球。大概是 1998、1999 年的时候,保龄球很热,大家都会去,现在都不太去了。

前段话出自广州的一名中产男士 G7,后面一段则出自深圳的女教师 Z11。二

人对保龄球的追随与舍弃如出一辙,自然令我们深思。

4自由型休闲

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反思性监控,中产阶层结构群体才能逐步确立意义的合法

性边界,追求真正意义的休闲。北京的 B8 女士否定了为休闲而休闲的形式主义,

强调真心热爱休闲的态度:“我认识的一些人就是一大早,六点钟就去(打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球),然后十点钟到办公室,好像还挺忙。(还有的人)像休个假,出去十天半
月的,我觉得那不叫休闲,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它特别难说。我觉得就是个态度
问题。得是我喜欢做的事,不是说工作特别累,调剂一下。我过去在报社,有人

就是下班以后到 CBD 的草地上走走,二十分钟,我说你还不够吸那废气的。周

末是不能打高尔夫的,人特多,就跟塞车一样。本来三个小时就可以打完的,得
五六个小时,这很烦的,因为它本身的运动量就不大,你就坐在那儿等,这很

烦的。所以周末是没办法打球的。”对 B8 女士来说,这种“不是调剂,是我喜欢

做的事”才算得上真正的休闲。G10 也从看似自讨苦吃的个性化旅游中体验到了

这种自由:“一般情况下,我每年差不多至少会去两次,远的地方至少一次。我
不会跟团旅游的,跟团去没意思,去什么地方,呆多长时间都是固定的,没有
一点自由。只是给人一个感觉自己去过什么地方,其实基本没有达到旅游的效果。
我认为旅游是给人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方式,同时也给一个人增长见识开阔眼
界的机会,可以让人见识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风俗文
化,让你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真正的了解与反省。所以我一般都约上朋友一起去
的。我们跟别人不一样,去的时候要准备好多东西,比如摄影器材、吃的东西、还
有住的简单帐篷等等。这样下来往往花费很大,而且很辛苦。但我们自己喜欢,
也就不觉得了,这是自己选择的,我喜欢这种感觉。”

消费与休闲

作为西方中产阶层生活方式定位基础的消费在中国中产阶层休闲生活当中意
义如何,自然也是我们关注的核心。如前所述,电话调查结果表明,休闲消费高
是中国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的重要特征,那么,这种高消费所蕴含的具体意义就
有待于我们的考证。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1财富与自由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当今中国的中产阶层来说,配置性资源的积累与改
变是影响中产阶层成员们休闲行动与定位实践的重要因素,消费能力也因此成

为中产阶层身份认同当中基础性的条件。Z11 来自外地,近年来家庭收入增长很

快,她深深感受到消费能力的提高所带来的闲暇生活质量的变化:“我们现在
的消费,业余的生活会比较丰富多彩一些。一大群朋友一块出去,到海边啦,或
者组织一些爬山活动啦。有时还会去看电影,去玩,不会像以前那样单调。现在
追求的更多的是质量。有时还会有个人的享受,要求舒适了等等。”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的休闲特征(3)

私家车对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来说或许只是普通交通工具的概念,可对中
国那些刚刚步入或者渴望步入中产阶层阵营的人们来说,它更是一道门槛,是

一种身份的象征。G9 女士就对此深有感触:

“买了车当然感觉不一样了,有了车,你的空间就大了,也更自由了,以前看

到别人开着车出出进进的,感觉自己过得不好。现在自己也有了,多少总有一种
比较优越的感觉吧。而且在买了车以后,我们的交往面就更大了。以前与那些有
车的人来往,感觉好像不是一个道上的,现在有了,跟别人一起出去,感觉就
是不一样。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生活方便了很多,家里来个人或者是送朋友等
等就很方便。我先生当初买时说的很有意思,他说公司里有时出去活动,以前他
经常是骑摩托去,别人老是问他为什么不买车,人家就觉得他应该买了,他只
好说我是骑士嘛,当然就要骑摩托,后来不久他就下了决心。当时刚买下时,我
们特别兴奋,总是喜欢开车出去,有时候上街买点菜也开车去,后来慢慢就习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惯了,感觉出没有什么。”从自嘲为“骑士”,自卑自己“过得不好”到如今完
全“不一样”的感觉,轿车带来的巨大的满足感完全改变了该家庭的生活面貌。

因此,经济资本的雄厚与否直接影响到中产阶层个体的闲暇生活质量,那些
刚刚跨入中产阶层行列的部分人群,在有限的富裕与相对的拮据间不由自主地
显露出了尴尬之色。“不行,我觉得自己还算不上中产阶层。比如开个车出去玩,
人在紫金山,心里还在惦记,我会想,糟了,停车费又要收多少钱了。我想中产

阶层应该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钱比较多。”说这话的 N8 家里刚买车不久,兴奋

自然兴奋,可言语间还是流露出捉襟见肘的感觉。她很熟悉南京的停车场,告诉
新街口有家商场,只要购物满一百元,就可以免费泊车一个小时。

武汉的 W5 医生同样毫不讳言财富的重要性:“你是不是成功,财富还是很

重要的。中产阶层这个不好讲。比方夫妻都是大学教师,自己感觉比较好,是高
层次的人,但是社会上的人一看你骑一辆破自行车。到了大酒店你就像个乡巴佬,
第一次去的时候,你肯定很紧张,这样就显示不出你是一个高层次的人来。”

因而,那些具有一定财富基础的个体往往在休闲生活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前面

曾提到的南京从事旅游工作的 N7 先生,为了自驾游去西藏,专门换了辆高级

吉普,同一车友俱乐部中的几名老友也在纷纷考虑准备换车。S12 酷爱户外运动

但 40 岁的他自认为与年轻人的所谓喜欢不一样,因为自己不会“凑合着去做”:

“真正的户外运动投入很大,资金的投入,时间的投入,比如对鞋有很高的要
求,要保护脚。年轻人一般就凑合着去做,像我们当初年轻时喜欢运动,也不讲
究这些,现在想想有很多后患,扭伤啊,后遗症啊,当初要有双合脚的鞋,很
可能就可以避免了。户外的品牌非常的贵,什么耐克呀,阿迪达斯呀。(笑)像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我买那双鞋,就是 1600 多元,X(指他妻子)现在老说我,一整理鞋子,十几

双运动鞋。现在除了网球鞋,主要就是户外鞋。也分单纯徒步的,海拔高度低一
点的,高一点的,去不同的地方穿不同的……利用率是不太高……但我觉得价
值不在利用率上,是保障率、安全率这个概念了,一次出问题就……”

由此可见,消费为中国中产阶层的休闲生活提供了基础性的认同条件,同时
也在不愿“凑合着去做”这类不经意的表达中体现出对个体的中产阶层身份的
细微肯定。我们也发现,中国中产阶层的休闲消费更多出于实用性目的,出于生
活资料的满足,消费的水平可能较高,但仍属基本生活品的内容之内,很难算
作满足炫耀功能的奢侈品。而且,中产阶层的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尤其强烈,

上例中 S12 先生的户外鞋就是一个典型的反映。类似的想法在中产阶层群体中十

分普遍,W10 谈到健身时说:“其实钱不在多,关键在于观念。其实我拿的钱

并不多,但是我办张卡几千块钱,我身体又好,能保持一年。一年中我每次去,
从早上一直跳到晚上他也不管,其实我觉得主要是一种观念——可以使你更快

乐,更健康。其实你买的一些补药的钱可能都比这个还要多。”B8 在我们眼中是

位热爱自由休闲的时尚女士,但谈及旅游的出行方式时则似乎显得有些保守:
“(出去玩)飞过去。我不喜欢非正常方式。有飞机为什么要开车啊,至少还有
火车呢!什么时候有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你就应该用最先进的交通工具,然后到

当地你要住最好的饭店,这是最起码的保护。从 1990 年开始我就是这个原则,

一个是保护,还有也卫生啊。”她在单位的那顿午饭除非订在星级的大饭店,否
则她总是宁可从家里带泡饭,也不去附近的小饭馆。

2消费的彰显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由于中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和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享乐型休闲、对新奇事

物的体验型休闲成为众多中国中产阶层个体追求的目标。Z1 的休闲中,“吃饭

”和“洗脚”是两项重要的内容:“我一般去得多的,比如说每周,几个朋友

去爬山。爬山之后就去吃饭,吃饭之后就去洗脚。”G3 更是对“吃”情有独钟:

“我比较喜欢吃,以前一个人的时候,一发工资,心情高兴了,就带着钱出去
吃,什么没吃过就吃什么,出去在天河城逛,累了,就在澳门一条街吃,那里
差不多的东西我都吃过了。像什么比萨、香格里拉等等,我都很喜欢吃,每次可

能要吃掉 50~100 元。结婚以后,还是爱吃,虽然与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但与老

公也会经常单独出去吃饭,什么时间觉得想出去了,就会出去吃,所以可能我
们比别人花在吃上的钱都要多……”

享乐消费因此是中产阶层休闲的一个重要内容。除此之外,一些原本与消费无

关的简单的户外运动,在中产阶层身上也变得昂贵起来。比如 Z11,她的健身方

式是打羽毛球,但“打球去球馆。周末去羽毛球场打一打,一小时 35 元。朋友一

块去。”

如此一来,中国中产阶层的休闲当中消费的影响自然加重,休闲的区域化特
征也随之逐步形成,并呈现延续和扩展的趋势。如电话调查的结果所示,中产阶
层的闲暇生活区域日趋集中,旅游地、健身场馆、网络、娱乐消费场所等逐渐成为
中产阶层固定化的休闲活动区域,为休闲行动的制度化提供了基础的稳定性:
“这些区域化方式引导着一个社区或社会的成员在其日常活动中遵循的时空路
径,反过来,这些时空路径也形塑了这些区域化方式。”稍加留心我们就会发现,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这些区域大多是一些随着时间与空间商品化的加剧而诞生的消费型“人造环境
”,而非公益活动、自然消闲等情境。关涉中产阶层休闲制度再生产的这种区域
特征,无疑令我们更深切地意识到中国中产阶层休闲系统中“消费”的举足轻
重地位。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的休闲特征(4)

工作与休闲

对于中国中产阶层群体来说,工作既是他们创造财富的手段,又可以说是制
约他们休闲生活的最大障碍。工作与休闲的矛盾自古存在,但在今天的中国中产
阶层身上体现得似乎尤为明显。

1工作的桎梏

在许多被访对象眼中,休闲似乎还是个奢侈的词汇,与报刊里高昂自得的中
产形象相比,这些被访者辛辛苦苦勉力打拼的身影黯淡得令人难以置信。在部分
中产阶层成员的“话语”当中,“休闲”甚至处于一种几近阙如的状态。当问及
对方的闲暇生活状况时,接受我们访谈的对象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工作

忙,没时间。”我们的访谈对象 S8 说:“好多朋友邀我们去玩,可哪有时间,

礼拜一到礼拜五要为当事人服务,礼拜六、礼拜天要为小孩服务,是很可悲的。
我接触外地来上海的,好多商人,很少有星期六星期天去玩的,只有当地的工
薪阶层、白领玩的多,他们玩不是因为生活没压力,而是因为要放松,再放松。

” W5 说自己“很少出去玩”,因为“虽然没有人来管我们,而且我们也有假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期,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做的话,工作还是在那里,不可能因为你休假就可以不

做。事情总是还在那里。”W7 同样常常为了工作牺牲自己的闲暇时间:“我是

自己愿意来加班的,平时客户来来往往,接待他们时没有时间写东西,结的案
子做一些后续工作,只有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平时也没有闲暇,工作之后回家
就被孩子缠着,一天下来就得有个人陪他玩,讲故事啊,这啊那啊的……我几
乎没有闲暇时间,非常少。有的话,最多的就是星期六星期天带孩子出去玩。”

G7 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现在赚钱倒是不少,就是没有自由。我们的加

班比较多,有时有了任务,就天天都加,晚上要到十点钟,虽然公司会给加班

费,但感觉很累,想出去但没有时间。”S2 深有同感:“平时很忙。企业中的压

力大。单位里面是每天的压力比较大,每天的任务是饱满的,实实在在的,必须
完成的,加班也多……休闲对我来讲不是很大的一块。我对休闲好像没有太大的

要求。”G2 也说:“对呀,现在大家都在忙着生活,忙着自己的事业,没有多

少时间还专门想到要出去。”可见,工作的压力不仅束缚了部分中产阶层的休闲
时间,甚至也桎梏了他们的休闲意识。

在中产阶层当中,年轻人的奋斗意识更加强烈, 28 岁的 G1 自己经营着一家

公司,他认为“现在这年头,闲人没有好日子过了”,所以在全心全力地“打
拼”:“现在出去的很少,因为我现在是创业阶段,一切都很辛苦,所以没有
那么多的时间。现在谈休闲还是很奢侈的。只能等事业搞出点名堂才能真正放下
心来出去玩,现在就是出去了,心里也总是有点放不下,因为你得百分之百的
投入。都是这样,刚刚开始的时候比较苦一些。现在大家都在忙,现在这年头,
闲人没有好日子过了,不管什么地方,都要去打拼。”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有些职业看似清闲,可那些中产阶层个体并没有无忧无虑地享受,其最大原

因仍在于工作的影响。上海一中学的女校长 S1 感觉自己“工作的强度蛮大的,

压力也蛮大的。以前我在很远的地方上班,每天的脚步真的是很匆忙的,看电视,
看香港、日本的电视,他们走路很忙的,后来发现自己也是这样,真的是很忙的。
”学校的假期虽多,可对她来说却并不意味着空闲:“休息的时间啊?像我们
教师还有寒暑假,双休有两天的时间,放假也蛮正常的。但我们休息的时间是不
正常的,因为双休日我肯定有一天时间是要到学校来的。要处理一些事情啊,或
者什么的,总归好像有很多事情要做,总要过来看一看。学校也蛮多人在的,像
英语学校在开,也有很多学生在学校里,星期六在的。还有些各种检查总归是很
多的,平时也做不完,总归双休日要过来看看的。像暑假什么,反正我自己现在
也没什么概念的了,真的我觉得我好像两年的暑假都没有过,都一直在学校的,
因为这两年都在装修,学校都在装修,那么我肯定要来的。尽管有总务主任,但
总是有些事情,因为像几百万的事情,你总归还要拍板,要决策的。我觉得是没
有什么休闲的,我刚刚讲到双休日的事,还有一天在家里,在家里总归还有些
家里的事情,平时管孩子已经管得很少了,家务也基本上不做,到了双休日,

稍微要管一管的。”N9 同样“闲”时不闲:“虽然我们不用坐班,可在家呆着

也还是忙着看书写东西。真羡慕那些工人,回到家就能无忧无虑地看电视了。我
要是连着几天看电视,没好好看书,就会有种犯罪感。” 这种近似宗教意识的
自我苛责流露出中国中产阶层的职业精神内涵。

考察被访者的情况可知,闲暇生活易受工作束缚的多属依靠文化资本实现自
身地位提升的“新中产阶层”群体,他们受制于严格的现代管理组织的成分较
大,相比而言,那些拥有独立产业的私营业主阶层在休闲时间的选择上往往更
加自由。江苏某车友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在谈及俱乐部活动的参与情况时,不无感
慨地说:“每次活动参加的也大都是那些人(指私营业主),热情很高。对,几
乎每次都来。要不然哪有时间啊,像我们。”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2权威性资源与休闲

工作与休闲的关系部分依赖于中产阶层个体占有的权威性资源。与配置性资源
相比,权威性资源的表现似乎更加隐秘一些,那些资源占有者会因此增加强烈
的满足感,并以此作为区分的条件;而稀缺者却往往只从“竞争激烈”、“工作

忙”的角度为此寻找解释。 S2 就有亲身体会:“休闲啊,怎么说呢?我觉得真

的当了头以后,他就有时间了。我今年就要好一点,以前我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
加班。现在因为我这边人也多了,可以把任务分掉一点。”那位为自驾游西藏特

意换新车的 N7 先生对自己能够自由参加休闲充满自豪,并以此区分于那些有

钱但无闲的高级白领:“我们(经常参加自驾游活动的)这拨人要么自己当老
板的,要不在单位里也是中高层,怎么说呢,就是有一定的地位吧,能自由支
配时间,要玩就玩,把工作安排给下面人就行了,要不然像我们开车去新疆,

去西藏,一去就是 20 天,哪能说走就走?那些打工的,比如珠江路那些高级白

领,可能收入高得很,有的大概比我们还有钱吧,他们就不行,好不容易凑两

三天假,还要老板同意。”S3 就属于 N7 先生描述的这种白领:“我最喜欢的是

旅游,但旅游最麻烦的是占时间,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管是男女,都
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假期有问题,去远的地方,起码四天到五天,休息一下还
要三天,小公司问题就比较大,大公司可能还好一点。我在上班前旅游比较多的,
到了这个公司后就很少了。”

第二部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产阶层的休闲特征(5)

如前所述,因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所有制类型、单位性质等对于配置性

资源的影响非常大,也直接影响到个体的休闲状况。 S2 的潇洒休闲就部分建筑

在“公费”的基础上:“像去年的国庆,我是最后两天找同学开车到江西去玩
的。基本上都是公费,吃喝拉撒全是公家报销,车也是公家车。” 前面提到的

B8 现在是香港一家高档时尚杂志的国内分社主编,以前她就职的是国家报社,

所以感到休闲生活改变很大:“时间不够。这种工作就是没完没了,你永远有事
儿干……以前我是财经记者,而且是国内体制,自由度很大,只要安排好,我
就每个礼拜会去打两次高尔夫,天天要打羽毛球。在国内,你要说休闲,我觉得
这是个管理的问题。”

由此可见,享受的配置性资源不同,对休闲本质的理解自然也不一样。资源的
多寡直接影响到中产阶层休闲结构的构筑,影响到中产阶层个体的地位认同。从
中,我们也更深刻地领会到吉登斯关于权力的论述:“权力关系通常是以极为
深入的方式,根植于被那些遵循它们的人视为理所当然的行为模式之中,尤其

是根植于例行化行为之中。”吉登斯,同前引书,1998,第 279 页。

3认知能力与休闲

在某些中产阶层个体眼中,休闲似乎还只是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他们无视休

闲的稀缺状况,甚至主动向往以更多的闲暇时间来换取其他资源。S13 就说:“

我选择(工作)的时候一般考虑薪水、福利待遇等,忙不忙事先也不知道的,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且我也不太嫌弃忙的。薪水和福利待遇觉得满意的话,多忙一点也是可以的,反
而是有空的时候觉得不自在。这两天快不工作了嘛,很空,觉得不自在。在家呆
着,两天、三天行的,到第四天肯定不行的。”在她的言语背后,仍潜藏着那种
“如今闲人没有好日子过了”的共识,它真实地反映出中国中产阶层初步兴起
阶段所面临的现实。

但是,已有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个体开始逐步萌发出注重休闲的生活意识。上

述 B8 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她说:“我觉得(休闲)就是个态度问题……他真

的有钱以后,钱确实是没有用,你想啊,钱到了一定水平后,人的精力、身体也

到了一定水平了,生活的需求就那么点儿,那些钱怎么办呢?”访谈对象 S7 对

自己的研究工作十分痴迷,但“现在的工作、休闲态度与以前有点变化,现在常
常发现想做的与实际能做到的还是有距离的,所以现在感到计划要定得现实一

点,比如相对能做多少,就少做一点,做得认真一点,要留下一点时间 enjoy

the life 。今年忙得到书店都不要去了。自己有种 ambition ,想做啊做啊。自己要想

不做的话,我想也是可以的。这可能就是种职业病,很多人做 business,赚钱要

多,其实多得对他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丝毫不影响他,可他还是要多。发现这
个问题感到很有意思。”

中产阶层参与休闲实践更多地建立在理性化思维的基础上,因此闲暇生活的
质量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认知能力的基础是包含着规则和策略的实践意

识,具体包括 4 项因素: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1)行动者凭借自己的社会定位所拥有的获得知识的方式;

(2)组织并表达知识的类型;

(3)与被视为“知识”的信念主张的有效性相关的情况;

(4)与可资利用的知识的传递方式有关的因素。 吉登斯,同前引书,1998,

第 170 页。

通过“传播革命”,“知识分子可获得的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如今日益可以
从远方的人,从地理、文化和历史上遥远的群体,甚至从死者那里获得。并且,
他们也许因此与自身所处的当地环境产生巨大的分歧。他们也许会把地方精英对

社会现实的解释与其他地区和时代所作的解释进行招人不满的对比。”阿尔文·

古尔德纳,同前引书,2002,第 4 页。同样,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

方面都占有优势的中国中产阶层无疑也具备更高的认知能力,他们往往通过互
联网、跨国企业等渠道,将西方中产阶层或富裕阶层设置为自己的参照群体。如
此一来,这些人视野中的中产阶层形象便带上了一定的理想化痕迹,从而与实

际生活的感受拉开了距离。S13 曾在国外留学,所以感觉上海的夜生活不够丰富

“没什么节目让你选择”:“其实上海我觉得晚上没什么好玩的,没什么大的、
好的娱乐活动。要大家凑到一起很难,而且现在外面这种服务设施也不是很好,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比如说就没什么节目的,不像在国外,节目很多,国内没什么节目让你选择的。

而且到了晚上 10 点钟,外面都黑乎乎的,大家都回去了。”S2 因为工作关系经

常出国,对西方国家的休闲状况有直接的感受:“我在美国时住在希尔顿,看
到很多老外,都是美国人。我想怎么美国人住饭店,不是住外国人么?分行的同

事告诉我说,你不知道,人家老外星期天就是要出来玩。” B8 积极肯定海归派

对休闲方式和理念的影响:“海归派对休闲方式的影响也比较大,新的休闲方
式,比如什么飞机啊,滑翔,骑马啊,赛车,北京挺流行赛车的,北京最近吉

普车卖得特别好,160 多万的悍马卖得很好。我刚参加工作时主要是为生活状态

考虑。现在如果让我在工作之外还能去打球的话,我就很满意了。”

话语矛盾与角色距离

综合电话调查和访谈的资料,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尽
管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的总体图景呈现出积极活跃的局面,可面对我们的访谈,
许多中产阶层个体对自己闲暇生活的反思与表述却显得十分消极,即表达出对
于休闲的某种距离。“尽管说具有资格能力的行动者几乎总是可以用话语的形式,
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出自己的意图和理由,但他们并不总是能够说清楚动机。行
动者就其所行之事以话语形式给出的理由,可能不同于真正体现在这些行动者

行为流中的行动的理性化”,吉登斯,同前引书, 1998,第 64 页。因此,我们

应该透过表面的话语形式,探究其背后地位与角色之间的深层逻辑。

第二部分

中产阶层的休闲特征(6)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在戈夫曼看来,每个个体都是根据被赋予的地位的要求来进行表演的“角色
表演”者,当“任职者”进入他的地位时,必须承担相应角色所包含的全部行
为。在扮演某一角色的过程中,个体必须努力使他在情境中传达出来的印象与实
际赋予他的同角色相称的个人素质相一致,“任何一个进入特定地位的人所能
获得的自我形象,都能在情感和认知上对他产生吸引力,使他渴望并期待用角
色扮演以及从这种扮演中产生出来的自我认同来看待自己。”戈夫曼:《日常接

触》,华夏出版社,1990,第 75 页。而当存在着一个为特定角色而设置的规范性

框架时,个体往往就会通过解释、辩解、开玩笑等方式“积极地调整情境而在表

面上退出了这种形象”。同上引书,第 93~95 页。戈夫曼将这种悖论般的表现称

作“角色距离”:“角色距离一词不是指所有不能对某一特定角色的核心任务
作出直接贡献的行为,而仅仅是指那些被某位在场者视为同评价表演者对其特
定角色的依附程度相关、并能暗示出表演者对角色可能有某些不满或抵触情绪的

行为。”同上引书,第 95~96 页。

中国中产阶层的个体也面临着深刻的“角色冲突”。首先从劳动力再生产的角
度上看,那些刚刚步入或者正在努力步入中产阶层的个体大都背负着巨大的生
存压力,因为置身于社会结构相对开放的转型时期,他们需要捕捉更多的机会,
依靠自身努力流动到更高的位置,从而无形中增添了自己的成就压力。随着中国

市场化程度的加深,WTO 全球体系的融入,愈加要求加强规范化的管理,而中

国大陆高研发、高技术的产业偏少,更多的是生产密集型、基础加工型的生产企
业,实行的多是严格的泰勒制管理,因而加剧了中产阶层个体的忙碌感和压力
感。不仅如此,中国中产阶层的“角色丛”中,除这种艰苦奋斗的劳动力再生产
的角色之外,还有一种角色也至关重要,那就是,他们还是另一种生产即地位
和身份的积极生产者,是休闲标签的营造者。“关注健康与生活质量,不仅仅生
存,还要学会享受生活,这已成为中产阶层的大多数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卢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汉龙:《中国的中产阶层和他们的消费文化》,学说连线网 http://wwwxslxcom,

2004-12-07。在休闲的情景定位上,具备先进认知能力的中产阶层清醒地意识到

休闲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同这种国家主导的社会表征体系间的逻辑
关联,又转而将这种认知能力转换成了理性化的实践意识,体现在他们策略化
的休闲活动之中。

如此一来,作为“双重生产者”的个体自然愈加不堪重负,对于不同的角色
规范,他们既会表现出一定的依附和承诺,也会通过某些防御性的分离行为表
达出某种角色距离,因而,话语意识下的表白有时只是一种“反认同”,对流
行的休闲话语的不屑或无奈,其实是他们处于国家权力整合之下的一种角色距
离感的体现。这样,我们或许就能够理解中国中产阶层关于闲暇生活的话语表达
与实际休闲行动的乖违之处了。

连接意义与社会中集团利益合法性的各类支配形式是意识形态的实质性内容 ,

符号秩序则是意识形态的基本制度形式。包亚明,同前引书,2003,第 299 页。

在“中等收入者阶层”和“休闲经济”以一种国家主导话语的形式积极导入的
中国,休闲正在被构筑为一种自我标识的中产阶层符号制度。我们发现,西方中
产阶层休闲理论的牵引作用,事实上也存在于中国中产阶层闲暇生活当中,中
国的中产阶层在忙碌地生产财富之余,也同样是区隔、身份等意义秩序的生产者。
他们低调地、但却是切切实实地追求着更活跃的闲暇生活,也拥有着更高的闲暇
生活质量,从中我们见到的,不是西方式的“游戏的”冲动,而是努力追逐的
热情。对休闲的源于实践意识的理解,伴随相应的资源水平与规则意识,促进了
该阶层个体的社会定位,从而逐步形成了区域化的休闲情境特征;这种区域化
经历时空伸延,正在象征性的社会系统中逐步制度化。

与此同时,转型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也使得中国的中产阶层闲暇生活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体现出其独特性。以消费活动为主的“人造环境”特征突出了中产阶层以享乐与
区分作为意义核心的闲暇生活机制,休闲交往中突出的功用型特征则体现出成
长期的中国中产阶层对资本的迫切需求,这一切,无疑影响了中产阶层对真正
的休闲意义的追寻,使得休闲的涵义呈现出某种程度的暧昧特征。

事实证明,中国中产阶层的“双重生产者”身份满足了该阶层休闲话语系统
的意识形态功能,成为整合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存在,但与此同时,“双
重生产者”的角色冲突使得中产阶层个体对自己的休闲角色呈现出一定的角色
距离,并在其话语意识上体现出显著的背离特征。米尔斯曾经说:“工作和闲暇
的分离以及闲暇在现代人的奋斗意识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这两件事贯穿

于 20 世纪美国的全部历史当中,它影响了人们对工作意义的感受,并树立了世

俗的目标和梦想。”米尔斯,同前引书,1987,第 271 页。理斯曼则在《孤独的人

群》中倡导“一个接受闲暇、同情心和富裕的新潜力的社会观”,认为:“只有
到了社会和政治活动共同反对工作与闲暇割裂的历史阶段,我们寻找闲暇的意

义才会最终出现。”大卫·理斯曼,同前引书,2002,序言第 33 页。而在当前的

中国,身为“双重生产者”的辛勤的中产阶层正以一种新的形式创造出工作与
闲暇得以融合的契机,从他们身上,并透过他们,我们可以捕捉到未来中国中
产阶层——而不仅仅是一部分中等收入者——的身影。

第三部分

社会交往:边界与区隔(1)

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阶层有各种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从社会交往或者交流出发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或以其为核心,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其中较为独特而且
硕果累累的一种视角。该方法的定型也许应当感谢米德,因为他在《心灵、自我与
社会》一书的开篇,开宗明义地指出:“我想提出一种研究方法,其要点在于从

社会的观点、至少从社会秩序所必需的交流的观点出发研究经验。”乔治·H米

德:《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第 1 页。在这种方法的指引

下,符号互动论研究范式蔚为大观。可惜的是,这种研究视角由于过于拘泥于两
个或少数主体间的交往行动,因此研究成果比较多地集中于个体的和微观的层
面。而且,这一视角对于社会交往概念的界定也过于泛泛,因为在这种理论看来,
一切非个人的行为都具有交往的性质。在符号互动论之后,许多社会学及社会心
理学理论比如社会交换理论也对以交往为中心的社会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
见解,但它们大多仍然停留在微观研究的层面,没有摆脱个体主义的特点。近年
来,随着社会网络研究的兴起,布迪厄、科尔曼、普特南和福山等当代著名社会
学者又以社会交往、人际网络为核心,发展出一套经验与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
合的社会资本理论。正是从这个逻辑架构出发,社会资本研究将以社会交往活动
为中心的社会学研究引向了宏观社会研究,使以交往为中心的社会学研究真正
成为可能。
尽管以交往为中心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硕果累累,但纵观社会学理论
的发展史,还很少有学者从社会交往的角度研究一个阶级的特征。然而,从社会
交往,尤其是社会资本的角度进行中产阶层特征的研究,不但是必要的,而且
是很有意义的。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阶层的边界有着重
要的意义。因此,本章的研究思路,就是根据中国五城市中产阶层电话调查与深
度访谈的经验资料,从社会资本论的研究视角出发,从社会交往方面分析当代
中国中产阶层所处的社会历史方位,描述其行为与心理特征,研究其阶级区隔。

第三部分

社会资本的研究视角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尽管从理论渊源的角度来看,社会资本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社会学研究的创始者

如托克维尔、迪尔凯姆或者马克思那里,但关于社会资本的系统研究还是始于布
迪厄。波茨认为:“在那些把社会资本概念引入当代社会学话语的学者中间,布

迪厄的分析在理论上最为精炼。” 亚历山德罗·波茨:《社会资本:在现代社会

学中的缘起和应用》,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0,第 121 页。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他的研究被学界尤其是

美国的社会学界所忽视。

布迪厄将资本划为三种形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在他看来,社
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种持久性的网络
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

关系的网络”。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第

202 页。布迪厄对社会资本的描述体现在上述这段话中的两个关键词上:一是网

络;二是体制化。在布迪厄那里,社会资本就是一种社会网络,他指出:“特定
行动者占有的社会资本的数量,依赖于行动者可以有效加以运用的联系网络的
规模的大小,依赖于和他有联系的每个人以自己的权力所占有的(经济的、文化

的、象征的)资本数量的多少。”布迪厄,同前引书,第 202 页。而这种社会关系

网络必须被转化成体制性的关系,才能真正成为社会资本。因此,他又说,人们
在生产社会资本时,要把诸如邻里、工作和亲属等客观存在的关系“转变成既必
需又有选择性的关系,转变成从主观上感到有必要长久维持其存在(如感激的
心情、尊敬、友谊等等)的关系,转变成在体制上得到保障的(权利)关系”。布

迪厄,同前引书,第 203 页。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在确定了社会资本的概念以后,布迪厄重点研究了不同资本形式之间的转换。
他认为一切的资本都会被简化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也最终会被简化为经济资本,
但这一转化过程并不简单。因为,社会资本有自身独特的动力机制。正如布劳区
分了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区别,布迪厄也区分了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的不同。
尽管社会资本最终有可能以经济资本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它的运作方式与经济
交换不同。后者明确规定了交换的权利与义务,而前者则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
定的不确定性。

科尔曼的研究显然是社会资本研究上的另一个里程碑。科尔曼坚信,社会资本
产生于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的形成是资源交换的结果:“行
动者为了实现各自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甚至单方转让对资源的控制,其

结果,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詹姆斯 ·S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

(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 351 页。在综合了政治学者、经济学者和社会

学者在社会资本方面的相关研究后,科尔曼指出:“社会资本的定义由其功能
而来,它不是某种单独的实体,而是具有各种形式的不同实体。其共同特征有两
个: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

便利。” 詹姆斯·S科尔曼,同上引书,第 354 页。符合这一定义的实体有义务

和期望、信息渠道和社会规范等三种不同的形式。科尔曼认为,与人力资本和物
质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具有生产性。与其他的资本不同的是,社会资本的产生
并不总是有目的的。“在一般情况下,社会资本是人们因别的目的从事活动的副
产品。”只有在特定情况下,“社会资本是行动者投资的直接产物,这些行动者

期望取得投资效果”。詹姆斯·S科尔曼,同上引书,第 366 页。

科尔曼的理论被看作是社会资本理论的主导性解释模型。普特南在社会资本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基本概念上较为认同科尔曼的观点,并且对这一概念又作了自己的发挥。他认为
社会资本意味着社会组织的特征,甚至是一种公民精神的体现。建立在科尔曼的
基础上,普特南进一步分析了社会资本的功能与意义。他认为,社会资本会在各
个方面影响个人的回报和社会的发展。普特南指出:“由于各种原因,在一个拥
有大量社会资本存量的共同体中,生活是比较顺心的。……公民参与的网络孕育
了一般性交流的牢固准则,促进了社会信任的产生。这种网络有利于协调和交流,

扩大声誉,因而也有利于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罗伯特·D 普特南:《独自打

保龄球:美国下降的社会资本》,李惠斌、杨雪冬主编,同前引书,第 167~168

页。“社会资本提高了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社会资本逐渐被

认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罗伯特·D 普特南:《繁荣的社群——社会

资本与公共生活》,同上引书,第 156、160 页。在普特南看来,宏观意义上的社

会资本可能会出现下降的情况。他认为当前美国的社会资本正在不断下降,人们
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正在不断下降,从而威胁到了社会的自由与繁荣。普特南
的观点引起了众多的争论,在这场有关社会资本的争论的推动下,社会资本被
看作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社会学课题引起了跨学科研究的广泛兴趣。自此,社会资
本与公民社会、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等重大课题一起被看作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
的最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

随着社会资本研究者的不断增加,关于社会资本到底是什么的争议越来越多。
大家普遍认为,科尔曼和普特南对社会资本的定义过于宽泛,所以各自提出了
对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比如有人认为社会资本即社会网络关系,有人认为社会
资本是网络社会结构,还有人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网络资源。边燕杰:《城
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

会学研讨会论文(29),2003 年 11 月 14 日,第 2~3 页。而波茨干脆就把三者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全面地结合在一起,指出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他们的成员资格在网络或者在
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短缺资源的能力”,“获取(社会资本)的能力不是

个人所固有的,而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中所包含的一种资产。”托马斯 ·福特·布

朗:《社会资本理论综述》,李惠斌、杨雪冬主编,同前引书,第 83 页。

在从事社会资本实证研究的阵营中,林南和边燕杰主张社会资本可以用社会

网络即人的非正式组织关系这个指标来加以测量。在 1999 年一次中国五城市社

会网络的调查中,边燕杰采用这个指标进行了社会资本问题的调查研究,并得
出了这样的结论:“阶级阶层地位限制了人们自由地拓展社会网络,积累社会
资本……阶级阶层地位优势,将转化成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优势……一经有
了这种优势,它将给社会资本拥有者产生主客观的效应。客观上,社会资本将带
来收入回报;主观上,社会资本将提高自我社会经济地位的评估。”边燕杰,同

前引文,第 13 页。这种观点是否能概括社会资本的全部内涵还有待探讨,起码

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它确实有利于社会资本的测量,因此本章所采用的社
会资本概念倾向于采用林南与边燕杰的定义。

当然,关于社会资本的讨论也并不都是分歧,学者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还是
获得了不少共识。首先,学者们不约而同地把社会资本看作是建立于社会网络结
构基础之上的。其次,他们认为社会网络结构越大,或者该社会网络结构所能调
动的资源越多,社会资本的量就越大。正是基于这些共同点,本章将从两个不同
社会网络结构——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中产阶层阶层区隔与
社会资本的问题。在现实社会的社会网络结构中,社会资本问题被转化成以下几
个指标加以测量:一是社交圈的数量,该指标用以分析社会网络规模的多少与
阶级地位的关系;二是社交的对象、方式、场所及其品位,该指标用以分析社会
网络的质量与阶级地位的关系;三是社交圈中的影响力,该指标用以分析个人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社会资本的多少与社交能力的关系;四是社交的目的,该指标用以分析在生产
社会资本的目的性方面存在的阶层差别。在虚拟社会的社会网络结构中所要探讨
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网络社会关系是否与现实中的社会地位也呈现正相关关系,
网络上的社会关系是否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资本,网络交往行为的差异是
否也构成中产阶层阶层特性的一个方面。

第三部分

社交活动的多维视角(1)

由于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中产阶层的比例还相当小(几次调查的结果均为城

市居民的 10%左右),因此即使在大城市中,要了解中产阶层社会交往活动,

也必须先从了解市民的一般社交情况入手。通过电话调查,课题组对调查对象的
社交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文将主要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与网络交往两个
方面作一简单的阐述。
人际交往与社交圈

调查发现,大多数调查对象都意识到自己有社交圈,但是数量很少超过 3~4

个。大多数调查对象(507%)只经常参加 1~2 个社交圈的活动,而只有 17%

的调查对象声称他们经常活动的社交圈多达 8 个以上,另外,有 194%的调查

对象声称自己不参加任何社交圈的经常性活动。也就是说,调查对象的社会网络
总体上比较简单。

表 4-1 居民经常参加活动的社交圈数量单位:% 没有 1~2 个 3~4 个 5~8 个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8 个以上总计 1945072404117100

透过社交圈的分析,本次调查主要想了解调查对象社会网络的规模是否与其
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紧密相关。结果发现,社交圈的数量与个人的家庭收入、
支出和学历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也与调查者个人对自身社会地位的主观评
价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人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交往范围(在
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往往社
交范围越广,而社交范围越广,就越有可能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这一结果与边

燕杰教授 1999 年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从社交活动的场所来看,多数调查对象社交活动的主要地点依然是在自己或
朋友的家中,另外茶馆、酒吧、酒店、饭店等也是社交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其他地
点进行社交活动的市民并不多。许多研究表明,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能够较为明
显地体现出阶级阶层的区隔和社交圈成员社会地位的高低,因此,本次调查也
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来考察。

居民主要的社交场所单位:%社交场所百分比社交场所百分比茶馆、酒吧、咖

啡馆 37 朋友家或自己家中 45 酒店、饭店 35 工作地点 16 体育场馆 11 网上 7 会议

场馆 2 其他 13 从个人在社交圈中的影响力来看,多数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在所在

社交圈中的影响力一般或者较强,很少有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很强或
者不强。从相关性分析的角度来看,除了与职业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以外,社交
的影响力与其他人口的特征均有显著的相关性,与个人对自身的阶层认同也有

明显的相关关系(具体数据见表 4-5)。那些认为自己在社交圈中较有影响力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调查对象通常也是收入和支出较高、学历较高以及自认为处于较高社会阶层的人。
相反,那些认为自己在社交圈中缺乏影响力的调查对象则更多的是一些收入支
出较少、学历较低、认为自身社会经济地位不高的人。

由此看来,对社交影响力的自我评估与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也是互相促进或
者说互为因果的变量。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对自己在社交圈中的活动就越是自信,
社交能力越强;而社交能力越强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资源可以用来提升自己的社
会经济地位,促进自身的事业取得更大的进展。

在调查中发现,调查对象的主要社交圈较多地由同学、同事构成,而较少由会
员、“发烧友”、社区邻里、网友等构成。调查对象经常参加的社交活动主要是同
学聚会和同事聚会,只有少数调查对象经常参加其他类型的社交活动。

对于社交活动带来的帮助,半数调查对象认为主要是了解信息和增进友谊,
很少有人认为社交活动的目的是规划人生或者促进事业进步,也很少有人把社
交活动看作是一种社会资源的交换。这说明调查对象认为自身社会交往的动机还
是比较单纯的,或者说他们中的多数人并没有把社会交往看作是一种可以利用
的资源交换手段。

第三部分

社交活动的多维视角(2)

网络交往

由于互联网的兴起,讨论社会交往问题已经不能局限于面对面的社会交往,
因此本次调查还专门研究了调查对象的网络交往问题。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在调查中发现,调查对象中有 515%的人平时上网,其中 529%的人在网上

与人交往。在这 529%的人中,有 72%的人用 QQ 的方式与人交往,还分别有

22%和 21%的人通过聊天室和 MSN 的方式与人交往。像 BBS、博客和个人主页这

样的方式很少被人所采用,几乎完全没有市场。由此可见,网聊是调查对象在网
上与人交往的最主要手段。当然,由于博客在当时还是一项没有广泛普及的网络
技术,因此不排除使用比例上升的可能性。即使如此,网聊依然是最重要的网络
交往手段之一。

调查还表明,在网络交往中,调查对象们的话题比较广泛,通常没有固定的

主题,而且无话不谈(具体数据见表 4-9)。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有目的的面对面

的社会交往活动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说,一方面,网络社会交往的目的
性更不明确,更不具有功利性;而另一方面,网络交往比面对面的社交活动更
有私密性。相信这与网络技术所带来的虚拟交往特征有着很重要的关联。由于网
络创造的是一个匿名的社交环境,网络上的信息通常因传播者特定身份的缺失
而缺乏可信度,因此很少有人通过网络进行目的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交往活动。但
是,网络交往也有自己独特的优点,由于交往的匿名性,人经常在扮演一个不
同于生活“前台”也不同于生活“后台”的新角色,因此网友间往往可以无话
不谈,可以将自己的某些秘密拿出来与一个不相识的人所共享,从而起到休闲
和发泄的作用,减轻个人的压力。按照戈夫曼的拟剧理论,面对面的社交如果可
以被看作是交往活动的前台,而个人的隐私可以被看作是交往活动的后台,那
么网络交往就可以被看作是交往活动的“中台”。在面对面的社交中,与同事、
同学或者朋友不能谈的话题,可以与网友谈。所以,才有近三成的调查对象与网
友无话不谈或者干脆讨论生活情感方面的问题。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调查还专门研究了调查对象对网络交往的态度,尽管有超过 60%的经常进行

网络交往的调查对象认为网络交往是有价值的或很有价值的,但也有不少调查
对象一边进行网络交往,一边认为网上与人交往没有价值或说不清有没有价值

(具体数据见表 4-10)。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一部分人尽

管在认知层面仍然对网络这种交往形式的价值表示怀疑,但已经产生了一定的
情感上或行动上的依赖感。

从相关性分析的角度来看,除了学历以外,对网络交往价值的看法与人的主

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其实没有什么明显的相关性(具体数据见表 4-11)。这也就是

说,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在接受网络交往这种交往方式上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网络交往并没有成为阶层区隔的一种手段。

第三部分

边界的建构:基于社会资本的探讨(1)

根据第一章所述,本次调查的定量研究从客观指标入手,将调查对象划分成
四对二元对立的关系:收入中产与非中产;消费中产与非中产;职业中产与非
中产;学历中产与非中产。本章将力图从这四对关系的对比分析中探讨中产阶层
的社交情况与社会资本情况。另外,根据本项研究的需要,本书也把中产身份认
同与社会交往问题进行了交叉分析,以便在主观指标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国中
产阶层的社会交往行动。
从数据显示和深度访谈的情况来看,中产阶层的社交行为确实有自身的独特
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下四个方面:

数量可观的社会圈与社会资本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各类中产阶层的社交圈数量都比相应的非中产(主要指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
社会阶层)要多一些,这与上文所讨论的两者的相关性关系是一致的。这从另一
个角度再次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网络关系越多,社会资本量越大,个
人获得的社会回报也就相应较多。

中产阶层的社交圈数量多与其学业和职业发展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职业
的性质,频繁与客户打交道是中产的特点,而这些客户常常会构成中产的社交

圈。武汉的访谈对象 W12 在接受访谈时说:“跟客户有的交往一段时间之后,

大家也会成为朋友,特别是对方的兴趣爱好跟自己相似的时候。”由于有较长和
较复杂的求学经历,因此各类同学扩展了中产的社交圈。有许多中产在接受访谈
时表示,社交圈比较多是正常的,因为读了那么多年书,光同学可能就有四五

个圈子。北京的访谈对象 B5 则是靠进一步深造扩大了自己的社交网络,由于在

北影读在职研究生,因此她结交了许多新同学,并被带入他们的圈子,给自己
的精神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许多帮助。她说:“在我帮助朋友们的同时,朋友们
也会常常帮助我。他们会帮我约稿,帮我干这个那个的杂事,甚至会帮我买自行
车。”另外,由于中产的职业通常具有较高的竞争压力,因此许多中产不得不借
助各种社会资源的力量来赢得竞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迫中产扩大自己的社

交圈。上海的访谈对象 S8 在接受访谈时说:“大学毕业后,我在国营企业做了

7 年技术工作,3 年销售工作。1993 年辞职去广东,做销售经理兼法律顾问。1996

~1999 年,回淮南做了 3 年代理商,卖油漆,做得不错。 1999 年到合肥经商时

安徽省司法厅招律师,我就考上了。后来以安徽事务所的名义到了上海。” 他说,
外地律师来上海很不容易生存,他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接的大都是朋友的案
子”。由于以前经商时的朋友很多,使他很快在上海某律师事务所找到自己的一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席之地,现在他还经常陪这些老总们打球,他认为这样的社交“收获最多”。

在本次访谈仔细研究的某一个案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社交圈是如何随着社会
地位的提高而发展变化,并且如何反作用于社会地位本身的。南京的自由职业者

N6,原是一家国营企业的工人,其社交圈仅限于她自己的同学、同事和邻居。这

些朋友没有钱,也没有高学历,几乎都是青工,属于较低的社会阶层。后来,她
的丈夫在生意上获得成功,家庭变得非常富有,其社交圈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先是她觉得原有社交圈中的很多人让她看着不顺眼了——她认为他们变得很“
庸俗”,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于是就基本上断了来往。后来随着陪同丈夫的应酬
多了,认识了许多生意人的太太,于是就经常与这些人一起玩。玩熟了以后,这
些太太们又分别把她介绍给自己的社交圈,于是她就认识了一些名校的教师、医
院的医生和媒体的记者。现在她起码有了八个以上的社交圈,而且这些朋友不是
很有钱就是很有社会地位。有了这些朋友,在外人看来,她作为中产阶层一员的
身份就被确定了,很少有人知道她曾经在一个国营企业干过几年体力活,完全
没有高等教育的背景。

电话调查显示的数据表明,在所有中产阶层中,消费非中产与消费中产之间
在社交圈数量上的差距最大,而职业中产与职业非中产之间的差距最小(具体

数据见表 4-12)。这说明两点:其一,社交行为与人的消费行为有密切的正相关

关系;其二,消费中产——人们习惯意义上讲的“小资”与职业中产——人们
习惯意义上讲的“白领”在社会交往方面尽管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着较
为明显的差别。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某些被看作是典型的中产职业,尤其是一些
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其边界的封闭性特别明显,因此其社交圈也并不十分广泛。

武汉的访谈对象 W4 就说,他们家平时很少出去,与领导、同事之间也是“君子

之交淡如水”,主要的圈子就是老同学,而且来往得也很少。另一位武汉的访谈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对象 W5 则干脆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不像别人那么有空闲,除了工作还有科

研任务,连老同学都沟通很少,只要有时间就与家人呆在一起。”看来,近乎异
化的繁忙劳动一方面可能刺激了社交圈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抑制了社
交圈的发展。这可能就是职业中产与非中产调查数据相近的重要原因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中产与非中产在社交圈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总的来说本
次调查得到的两者的数值都不高。多数调查对象没有社交圈或只有一两个社交圈
的数据说明,受调查地区目前的社会资本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这与当前中产阶层
多从非中产的地位奋斗而来有密切的关系,从这一点也可以折射出,中国中产
阶层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相信随着社会中层比例的增加,个人社交网络的复
杂化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通过数据的交叉分析发现,那些社交圈较多的调查对象通常对自身的社会经
济地位的评价也比较高。从下层到中上层,社交圈数量不断增加(具体数据见表

4-13)。那些认为自己是社会中上层的调查对象,其社交圈的数量远高于那些认

为自己只是社会下层的调查对象。在本次调查中,社会上层的社交圈数量不如中
上层多,这可能与样本个体数量不多有很大关系。但也可能与上层的生活习惯密
切相关。他们并不喜欢中产阶层那种广泛的社交生活,他们也无须通过这种方式
证明自己的社会名望或增加自己的各种回报。社会上层的社会资本不应当用社交
圈的数量而应以其社交圈的质量来加以衡量。

第三部分

边界的建构:基于社会资本的探讨(2)

特有的社交圈区隔

当然,中产阶层的社交圈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对社交圈人员组成、活动地点以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及活动方式都有自身独特的要求。

从交往对象的角度来看,中产阶层对于自己社交圈的组成结构也有较高的要

求。一般说来,他们并不乐意与阶层较低的社会成员来往。访谈对象 B5 在访谈时

谈到了她选择社交对象的标准:“选择知心朋友首先要互相喜欢。但同时也非常
在意其社会地位,如家庭、教育、收入。朋友之间除非是特别优秀的人,否则他的
家庭和教育如果特别不好,他在有些问题上的见识会非常短,也不可能谈到一

起去。”北京的访谈对象 B3 说:“那些在社交圈中社会地位较低的人(比如收

入较少的同学,当然,这些收入少的同学与收入多的同学相差也不是太悬殊)
通常会回避较为频繁的社交活动。其中,那些性格比较外向的人还是会被圈子所
接纳,那些性格较为内向的人通常比较拘谨。他们很少会主动组织或者积极参与
聚会,他们更多地会表现得较为消极,经常在一边听大家聊天。他们的自尊心比
较容易受到伤害,不能随意为他们支付钱。有的哥们儿下岗了,聚会时也没有什

么心情,情绪低落,渐渐地就不会在一块聚了。” 深圳的访谈对象 Z8 说他平时

逛街喜欢与同事一起逛。原因是大家爱好都差不多。他说:“我们大概都是在花
强北逛逛,大家经济上、观念上也都差不多。如果两个人的收入差很多,那可能
会出去几次后,就感觉没什么意思了。差异太大就不行,同样的钱,两个人对钱
理解就不一样。两个人花钱的感觉差不多的时候才会一起去逛街。”也就是说,
某些中产阶层在选择社交圈时不但特别注意性格和兴趣上的默契,他们也很注
重而且不得不(不以他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注重对方的社会地位,一般不与
比自己知识水平和经济收入差的人密切交往。

在访谈中还发现,受访的中产阶层与社会上层有一定的交往,但这种交往比
较多地停留在应酬的层面。他们的多数真正的朋友,也就是最亲密的社交圈,往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往跟他们是一个阶层的。武汉的访谈对象 W10 在谈到最知心的朋友时指出:“

这些朋友主要是一些可以谈精神性的、政治的、人际关系的问题的人。这样的朋友

主要是大学的同学。”上海的访谈对象 S7 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友。他说,上海有

个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友会,几乎每个月都有活动,把通知发给他们。去年他去过

一次,吃顿饭,每个人交 250 块钱。香港同学去得很多,有五六十个,都在上海

做生意。开始有大陆的学生去,后来就越来越少,他自己去过一次就不去了。他
之所以不去参加聚会,根据他的观点是因为圈子不同,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学
校里的事叙叙旧就行了,老叙就没意思了。主要是行业不同,他们收入比较高,
经常在上海图书馆附近的网球场打网球,都要自己付费,有时请大家打高尔夫
球。他们在这种场合交流信息,像西方的商人阶层一样。我们和他们是完全不同
的一类人,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所以后来就不大去了。”

中产阶层常常知道培养优秀社交圈的重要性。他们希望通过继续深造等方式提

高自身社交圈的质量。有许多受访者都指出他们要通过读 MBA、EMBA 的方式,

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学历,另一方面是获得社会资源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北大读

EMBA 的访谈对象 B11 是这样评价他所在的学习平台的:“它是个非常好的平

台,确实非常好的平台,并且整个这个团体,我认为是中国的精英团体,至少
除了我以外。确实我能从那个团体里体会到很多东西。至少,我能琢磨出点东西
来,能开阔眼界,拓展你的视野。你看问题的角度啊,你处理一些事情的方式啊,
都会有一些你平时悟不出来的东西。”

中产阶层的社会关系非常复杂,这就决定了其社会资本构成的复杂性,其社
会资本很少以首属群体交往所形成的资源为主。在访谈中,很少有受访的中产阶
层提及家庭或家族的资源对其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社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会关系往往是大学同学、客户、经过多种关系认识的朋友。社会资本结构的复杂性
是显而易见的。这与对其他社会阶层的某些实地研究就有所不同。刘林平对深圳
市平江村实地研究指出,当地以汽车运输业为主的居民(属于蓝领阶层)是以
家庭和家庭网络为首要与重要社会资本的。以个体的核心小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
借助于家庭亲族网络的力量而求生存与发展,是平江人的基本生存之道。即使要
拓展家庭亲族的社会资本,也通常是通过同乡(包括小学和中学同学)和邻居
来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平江的社会资本基本上是基于血缘和地缘关系基础上
的,社会资本的来源比较单一。刘林平:《关系、社会资本与社会转型——深圳“

平江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第 316~328 页。由上述对比可以

明显看出中产与非中产在这个问题上的阶层区隔。

从社交活动的场所来看,中国中产阶层比非中产阶层更多倾向于在茶馆、酒吧、
咖啡馆、酒店、饭店以及体育场馆等职业行为的“后台”开展社交活动。尽管中产
阶层中的不少人也会在家中或朋友家中进行人际交往,但其比例不如非中产高

(具体数据见表 4-14)。也就是说,中产阶层的社交更倾向于在娱乐和休闲的场

所而不是家庭。这在某种程度上符合米尔斯对于中产阶层生活的描述:“随着家
庭作为心理生活中心地位的下降,以及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与娱乐生活却逐

步把家庭的职能接替了过去。”C赖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第 273 页。

第三部分

边界的建构:基于社会资本的探讨(3)

不仅如此,对于社交场所的品位,中产阶层也有自己独特的爱好。懂得在品位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上把自己与别人区隔开来。上海的访谈对象 S4 就指出:“酒吧分两种,一种是

比较吵闹的,一种是安静的。我喜欢去的都是些有现场乐队的酒吧,喜欢去听他
们演唱。安静的酒吧会放些柔和的音乐,这个比较适合学生或谈朋友什么的,这
个我一般去的比较少。”在访谈中,许多中产阶层都对本城市的著名茶馆和酒吧
了如指掌,说起来如数家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中产阶层对社交场所的
态度。地点的选择廓清了中产阶层社会交往的空间边界,并为其社交圈的纯净性
提供了保证。也正是在这样的空间中,其结构复杂的社会资本才能得到良好的运
作。
调查显示:从网络交往来看,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态度几乎没有差别,
关于这个问题,本书还将在下文进一步讨论;另外,在会议场馆和工作地点的
社会交往,两者也没有明显的差别。很显然,无论是中产还是非中产,他们并没
有把社交看作是自己职业角色在“前台”的一项重要活动,而将其定位于“后
台”的行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多数调查对象对社会资本可能产生的效益不
够重视。

从身份认同与社交场所的角度来看,认为自己是社会下层的调查对象在茶馆、
酒店、体育场馆等休闲娱乐场所进行社交的比例最低,在工作地点也很少社交,
他们在家中社交的比例与中层相近。在自认为是中层的人群中,从中下层到中上

层,在茶馆、酒店的社交比例依次增加(具体数据见表 4-15)。由此可见,主观

与客观两种指标的分析结果还是大抵吻合的。

一般认为,社交方式可以划定不同阶级阶层的边界。由表 4-16 的数据可以反

复说明,中产阶层较之非中产,更乐意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但有三种情况例外,
其一是家庭所在社区的活动;其二是业余爱好者的聚会;其三是网友聚会。分析
个中原因,与下文所述的中产阶层的社交目的有一定的关联。在所有中产中,学
历中产更重视同学聚会;职业中产则更重视与同事在一起的各种社交活动;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消费中产似乎更喜欢独处,他们不参加社会交往活动的比例是所有中产类型中
最高,甚至比非消费中产还要高,对网友聚会更是不屑一顾。

因为,中国的基本社会结构就是单位。与同学聚会,看似缺乏功利目的,实则
也能给人带来很多重要的资源,达到社会交换的目的,同样可以影响到个体的
事业、名望和社会地位。特别注重地位(按米尔斯的话说,这甚至是一种地位恐
慌症)和名望的中产阶层当然非常注意这些活动,希望积极参与。相反,社区在
中国社会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单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中产阶层看来:社
区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其功能非常有限。网络的虚拟交往更无法直接影响人的事
业、名望和地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这些社交活动孰重孰轻,简直一目了然。在
深度访谈中,这种情况也表现得非常明显。有许多中产阶层根本不认识自己所居
住的大楼中的任何一个人,也几乎从不与社区工作者发生任何关系,他们根本
不知道社区组织过什么社交活动。在他们眼中,邻居在了解信息、促进事业进步
等方面对自己没有太大的帮助,与邻居或社区成员相交过密,会同时剥夺双方

的私人空间,而且浪费时间。北京的访谈对象 B3 在谈到自己与邻居的交往时说:

“平时早出晚归,不会与邻居交流,怕影响人家的生活。分析其中原因,有需求
才有交往,自己都忙不过来,自然不会去过问别人的事。现在也没有什么事要邻
居帮忙,邻居的事自己也帮不上忙,邻里互助的情况早就不存在了。”

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分析还发现,从下层到上层,认为自己社会地位越高的调
查对象,就越倾向于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而且差别非常明显。认为自己是上层的
调查对象没有人不参加社交活动。从下层到中上层,认为自己社会地位越高的调
查对象,越热衷于与同事和同学进行聚会。

看来,他们更多地会参加一些俱乐部或者高级社团组织的社会活动。

需要强调的是,中产阶层并不热心参与社区的交际活动在一个侧面也反映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国家还缺乏成熟的中产阶层社区,中产阶层与社区其他成
员的关系以区隔为主,沟通为辅;二是社区的软硬件建设还相对比较落后,没
有让中产阶层参与的活动平台。其实,社区的交往并不见得如当前中产阶层想象
的那样是一种缺乏实用价值的交往。从西方国家的情况来看,在中产阶层社区所
进行的社交往往也是中产阶层社会资本的一种重要来源。

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很少有中产阶层谈论非政治社团的活动或俱乐部的活
动。很显然,积极参与社团的社交活动这一社交方式还没有广泛地成为中国中产
阶层的交往方式。虽然从西方的情况来看,中产阶层通常是某个社团或俱乐部的
会员, 这种社交方式甚至在美国已经出现了由盛而衰的情况,具体情形可参阅

罗伯特·D 普特南的《独自打保龄球:美国下降的社会资本》一文。但对于中国

的中产阶层而言,目前这种社会活动方式还远不具有普遍意义,尽管今后中国
中产阶层的社会交往可能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第三部分

边界的建构:基于社会资本的探讨(4)

在圈内有较强的影响力

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资本的多少与个体并非无关。有学者认为:“社会资本

是由个体的人格特征创造的。”保罗·F 怀特利:《社会资本的起源》,李惠斌、杨

雪冬主编,同前引书,第 53 页。因此,本次研究也试图大致讨论一下个人在圈

子内的影响力是否与社会资本的多少有所关联。

在调查中发现,相比于相应的非中产,无论哪一类中产都倾向于认为自己在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所在社交圈中有更大的影响。数据的交叉分析显示,收入中产相对于其他中产在
这个问题上更为自信;而职业中产与非职业中产在这个方面的差别相对来说是

最小的(具体数据见表 4-18)。这一结果与上文的相关性分析也是吻合的。在访

谈中,这个问题同样有所体现。多数中产认为自己是所在社交圈各种活动的发起
者和组织者,对自己在圈内的影响力和社交能力十分自信。

从身份认同的主观指标来看,情况也是相同的。从下层到中上层,社交影响力

呈现依次递增的规律(具体数据见表 4-19)。这一规律在访谈中也有访谈对象谈

及:北京的访谈对象 B4 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在老同学的社交圈活动中,往往

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喜欢高谈阔论,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则喜欢选择沉默,
前者显然在圈子里更具有影响力,所获得的社会资本也显然比后者更多。

从这些数据所表达的意义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个人的社交能力与个人
社会资本的质量与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那些在社交中更有技巧,更为自信
的社会成员,他们能获得的社会资源也相对比较多一些。

社交是中产阶层事业与工作的延伸

从对社交作用的观点来看,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具体

数据见表 4-20)。首先,他们更倾向于把社交活动看作是对自己生活尤其是事业

很有帮助的一种手段。在各种类型的中产中,很少有人认为社交对自己的生活没

有作用(不超过 5%),而非中产中则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社交对自己的生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活没有帮助(不低于 11%)”的选项。

其次,像米尔斯所说的那样,把社交活动当作休闲娱乐,当作是一种对工作
压力的发泄,这种情况在中产调查对象中并不普遍,甚至不如非中产调查对象

那么普遍。在访谈中,只有访谈对象 W12 认为社交可以缓解压力:“你要去找

到客户,要去说服他,感觉有压力。因为要使他接受你的产品,接受你的订单。
缓解压力的办法就是跟朋友去聚会。”与之相对应,中产阶层并不仅仅把社交看
作是交友或是休闲的一种方式,而是更倾向于将社交的本质看作是事业的组成
部分,是促进事业进步获得更多利益的一种方式,一种资源交换的方式。许多中
产阶层在访谈中明显地区分了社交与交友的区别。他们认为,有时为了功利目的

而进行的社交指的是应酬,而社交包括应酬与交友。上海的访谈对象 S4 就认为:

“经常在一起的肯定是大家兴趣、性格比较相和,应酬方面很少有成为我很好的
朋友的。”但是从事业的角度来说,尽管不喜欢应酬,但应酬很重要,它被看作

是事业和工作延伸。北京的访谈对象 B4 指出:“平时应酬很多,是生活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和工作的延伸。一旦减少这种交往,已经不适应了。多的
时候每天都有,特别多的时候会感到烦,因此会推。跟我差不多的人大多数业余
时间都用在这种事情上。许多工作上的协调问题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的。”

在 B4 看来,应酬与开会没有什么区别,他说:“应酬实际上就是个小型会议,

比较累,你要尽量学会适应对方,对应酬的内容要策划一下,比如请谁,陪同
人员,比如礼品,什么时间请,如何表现自己的诚意,还有要准备的材料。这就
比较复杂了。”这说明中产阶层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意识到社会交往与社会资
本对个人发展可能起到的促进作用。

也正是因为能看到预期的回报,因此许多中产阶层愿意为社会交往活动付出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一定的代价。广州的访谈对象 G1 在谈到应酬方面的消费时指出:“这方面的消

费很大。有时要跟客户见面,还有时要跟朋友出去玩,这个一个月的花费怎么也

得一千多块吧。”北京的受访对象 B2 的观点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她认为关系越

多对事业帮助越大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尽管她并不强求她的社会关系立即

给予回报,但她坚信他们会在某个关键时刻给予回报。因此她每月收入的 30%用

于与朋友和客户的人际交往,而且即使她每周几乎每天都要晚上八点以后才下
班,她还是尽量抽出时间和精力去陪客户和朋友。她认为朋友在她生活中的重要

性要占 60%以上。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在某种意义上讲,中产阶层比社会的

其他阶层更多地将社交看作是一种“资源交换”行为,并更加懂得如何运用社
会交往获得社会资本。

第三部分

边界的建构:基于社会资本的探讨(5)

我们认为,对于中产阶层而言,他们已经有意无意地体会到社会资本的作用。
正如科尔曼所说:“社会组织构成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为人们实现特定目标提

供便利。如果没有社会资本,目标难以实现或必得付出极高的代价。”詹姆斯·S

科尔曼,同前引书,第 356 页。从访谈对象的表述中,他们所意识到的社会资

本的功用主要体现在如下的三个方面:

其一,由于社会网络传递比较充分的信息,因此有用的信息是社会资本的第
一种重要作用。科尔曼就认为“存在于社会关系内部的信息网络”是社会资本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一种重要的形式,“利用业已存在的社会关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詹姆斯·

S科尔曼,同前引书,第 363 页。在这个问题上,中产阶层的感受更加明显,选

择了解信息为社交重要作用的中产一般比非中产要高 10%。北京的访谈对象 B3

是北京本地人,他的社交圈中有三个圈子由同学组成: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和大
学同学。他较为频繁地穿梭于同学聚会,并不惜为之付出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甚
至出面组织那些社会地位较高的同学来参加活动,原因用他的话来说只有一点:
能从那些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同学那里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他说:“在朋友漫
无边际的谈话中通常能筛选出重要的信息;在中国没有熟人的情况下,你就无
法得到全面的信息。”当然消费信息的获取也往往来自朋友而不是广告。广州的

访谈对象 G1 谈到他的消费信息来源时说到:“大部分就是朋友介绍。比如说出

去吃饭,他会说,哪个地方好一些,哪些地方不行,你别去,那就最好不要去
了。买车也是一样,朋友推荐的一般都不会错的。我在报纸上、电视上也看到广告,
但我一般不大会相信它们,很多是骗人的。”

其二,由于社会网络沟通资源相异、权力不等的个人,因此能产生一种非正式
的社会性交换,而这种资源交换是社会资本的又一重要作用。这种交换不同于明

码标价的经济交换,“社会交换带来未作具体规定的义务”,彼德·布劳:《社

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华夏出版社,1988,第 109 页。其间渗透着情感的交

流。按照科尔曼的说法,这是一张信用卡:“如果 A 为 B 做了事并且相信 B 在

将来会回报他,这就要 A 身上建立起了期望而在 B 这一方面建立起了义务。这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种义务可以被想象为一张 A 所持有的要求 B 兑现的信用卡。”保罗·F怀特利,

同前引文,第 49 页。在访谈中,北京的受访者 B4 说,他经常会与以前或现在的

同事、领导和部下聚会,这种聚会让他的工作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就在几年前,

由于这种频繁的与上级领导的聚会,使时任医院领导的 B4 从老领导那里得到了

计划外的几千万元的拨款,盖起了一栋大楼,取得相当出色的政绩。北京的访谈

对象 B3 则形象地说:“在中国,人际关系是第一生产力。”他说:“朋友会提

供各种帮助,是日常工作的催化剂,使你多一些优势,加一点砝码。”相比之下,
非中产阶层在这方面的意识就要差一些。中产阶层更善于利用社会交换为自己获
得利益,所以他们更多地参与应酬,更多地认为交往能够促进自己事业的进步。

其三,社会网络有利于形成个人的声望,“就像一个人的文凭和证书一样,

是一种资本”。 以上内容参见边燕杰,同前引文,第 2~3 页。米尔斯曾经说过,

社交是为白领提高自己的社会名望服务的,“白领人士向各种高级因素借用名

望的倾向非常突出。一切社会交往和办公地点的特点都可被用于此目的”。 C

赖特·米尔斯,同前引书,第 278 页其实这一点对于中产阶层的身份和社会地

位尤其重要。正如彼德·布劳所说:“人们在他们的交往中所寻求的一种基本报

酬是社会赞同,而自私地漠视他人则使他们不可能得到这种重要的报酬。”在访
谈中,尽管中产阶层没有明确提到这一点,但他们不愿意与比自己社会地位低
的社会阶层交往,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因为,“上层人士的褒奖在表面价

值上比下层人物的赞扬更有可能受到承认”,以上两处引文见彼德 ·布劳,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前引书,第 19、78 页。得到自己同阶层或更高阶层的认同对中产阶层的名望和地

位意义突出。北京的访谈对象 B4 发现,通过朋友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社会关

系,比如介绍一个朋友给另一个朋友帮忙,自己做一个中转站。但他很乐意干这
件事,因为这样他在朋友圈子中有了更好的口碑和声望。

综上所述,本项研究再次证明社会网络规模的多少与阶级地位存在着正相关
关系;二是社会网络的质量与阶级地位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三是个人社交圈中
的影响力与个人的阶级地位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四是社交是否有明确的交换
目的,与阶级差别有明显的联系。

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中产阶层的社会交往行为与社会其他阶层相比是相
当独特的,从中可以折射出很多中产阶层固有的阶层特点。这些特点帮助中产阶
层通过社会交往这一途径为本阶层建构了一条边界,这种边界既是地理和空间
意义的——如社交场所的选取,也是行动和习惯意义的——如社交活动的方式,
又是心理和精神意义的——如对社交功用的认识。当然,由于中国的中产阶层依
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这一边界远未到达清晰的景观,但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
不断发展,这一边界将越发清晰起来。

第三部分

网络交往:新的阶层边界(1)

网络交往行为对于社会交往研究来说是一个较为新鲜的话题。在中国,网络的
起步时间与当代中产阶层的起步时间几乎是同时的。可以这样说,在中国中产阶
层的成长背景中,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与之对应,研究网络
交往行为应当成为研究中国中产阶层社会交往活动和社会资本问题的重要组成
部分。研究者感兴趣的是,从社会交往方式和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网络交往是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否能构成中产阶层的另一种边界。

阶层差别与数码沟

要考察中国中产阶层网络交往行为的特征,首先必须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上
网比例及由此带来的“数码沟”问题。根据本项研究的假设,相比于非中产阶层,
具有一定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优势的中产阶层应当有着较高的上网比例,中产
阶层在获取知识的技术层面上要比非中产阶层更有优势。也就是说,中产阶层与
非中产阶层之间存在着“数码沟”。“数码沟”源于“知识沟”的理论,后者指

的是“大众传播实际上可能会扩大不同社会阶层成员之间的知识差距”。 沃纳 ·

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

2000,第 273 页。该假说认为,社会经济状况好的社会阶层成员将有机会获得更

多信息。随着网络社会的来临及由此产生的数码革命,对于“知识沟”的讨论变

成了对“数码沟”的讨论,后者更关心网络的使用所带来的知识差距。1994 年

以来美国商业部所属统计局公布的四次调查结果表明:“数码沟”现象在美国
社会已经较为明显。在另一项研究中,祝建华发现,中国目前也开始出现了较为
明显的“数码沟”现象,这一差距与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指标密切相

关。祝建华:《数码沟指数之操作定义和初步检验》,吴信训主编《21 世纪新闻传

播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第 204 页。

调查的结果基本证明了研究的初始假设,与上述几次调查的结论也比较相似。

在调查对象中,各类中产阶层的上网比例都比非中产要高(具体数据参见表 4-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21)。不过调查也发现,不同中产与非中产间的“数码沟”差距是不一样的。在

这个问题上,以职业为维度的阶层划分方法不能有效地区别中产与非中产的界
限,因为在上网比例上,从事什么职业似乎不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不禁让人怀疑
在网络时代,职业与阶层的关系是否还如米尔斯时代那么密切。而且,对于“数
码沟”来说,与经济收入相比,教育似乎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在学历层面上
的中产与非中产似乎沟距最大,这也再次证明了蒂奇诺等人的研究方法——将
受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地位的一项有效指标——是正确的。蒂奇诺等:《大众媒介

信息流通与知识增长差异》,张国良主编《20 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3,第 563~564 页。这也再次强调了一个问题:受教育程度是阶级

之间尤其是区分中产与非中产的最有效尺度之一。

从身份认同的角度来看,上网的比例同样与社会阶层认同呈现正相关关系

(具体数据见表 4-22)。那些自认为社会阶层较高的调查对象,使用网络的比例

也相对较高。

在深度访谈中,很多中产表明他们使用网络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取最快的信息 ,

而这些信息往往是传统大众传媒很少提供的。比如北京的访谈对象 B2 喜欢在新

浪网站上浏览新闻,她说:“我有个习惯,上班以后首先打开新浪网页,它的
主页上有个新闻网页,通常我认为当天最重要的新闻都在上面了,那对我来说
是个非常重要的栏目。”搜索资料往往是中产阶层对网络的另一主要使用方式。

深圳的访谈对象 Z9 说:“我们一般是上学校网,是内部系统的,看看有没有什

么通知,然后就是查一查资料。” 因此通常网络对于中产阶层来说是一个重要
的信息工具而不是娱乐工具。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在关于网络的研究中,研究者关心的另一个话题是:网络交往或者说网络关
系是否也正在成为社会资本的一种形式。

结果发现,网络交往虽然也是一种社会网络关系、社会网络结构或者社会网络
资源,但目前它尚未明显表现出普特南等学者所描述的社会资本的特征,也就
是提高物质或资金投入的收益。另外,尽管调查对象中的中产阶层上网比例更高,

网络交往的比例却往往不如相应的非中产阶层(具体数据参见表 4-23)。尤其是

职业中产,其社会交往的比例比非职业中产要少 20 个百分点以上。这说明,职

业中产与非职业中产在网络的使用问题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而且网络交往
与个人的社会及经济地位呈负相关关系。

从访谈中可以看出,中产阶层在网上不喜欢与人尤其是陌生人交往。比如访谈

对象 S8,他上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第一时间阅读时事新闻,他说:“

我从来不在网上与人聊天。”武汉的访谈对象 W7 就说:“网络我们接触,聊天

很少,没有时间聊天。”北京的访谈对象 B2 就说:“她从不进行网络聊天,根

本没有 MSN 和 QQ 号。”北京的访谈对象 B4 自认为自己是同龄人中上网较多的,

他说:“每天上网看新闻,家里一人一台电脑,上电子邮箱查信或者投稿。讨论
聊天一概不参加。”

第三部分

网络交往:新的阶层边界(2)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很多中产的时间资源非常宝贵,没有工夫与人在网上聊

天。北京的访谈对象 B11 说:“我在网上的滞留时间很少。我上的主要是公司的

内部网。每天我一定要看看论坛,大伙有什么意见啊,做些交流什么的。这是我

必须做的事,是工作的要求。再有一个就是 E-mail,就是电子邮件,必须得回,

对我来说,这是个好工具。”

即使是通过 MSN 或 QQ 的方式进行网络交往的中产阶层成员,也往往不愿意

在网上与陌生人交流。访谈对象 B1 会使用 OICQ、QQ、MSN,但他说他在 MSN

上的五位交流对象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在 QQ 上的绝大多数对话者也都是自己

的熟人。广州的访谈对象 G6 谈到了她的网络交往行为:“聊天有,但我们都是

用 hotmail,都是跟自己认识的人,关于工作上的聊天,因为可以省长途电话费。

但 QQ 那种我是绝对不会去的,我觉得很无聊。” 北京的访谈对象 B3 认为,网

上的东西太虚,对网络的交往没有兴趣。因此他说他自己:“平时不刻意聊天,
在网上只跟熟人聊天,从不与不认识的人聊天。”所以,网络的交往行为对于多
数中产阶层而言,只是用于维系日常交往所形成的社会资本,它本身很少创造
出什么新的社会资本。

在所有中产中,只有学历中产在这个方面是个例外,但考虑到学历中产中的
不少人在大学中养成了网络社会交往的习惯,因此总的来说,学历中产的数据
不能说明中产比非中产更热衷于网络交往行为。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也与中产阶层对于社会交往的基本看法有关联。与非中
产的观点相比,中产阶层并没有更多地倾向于认为网络交往有价值(具体数据

见表 4-24)。正如上文所述,中产阶层更倾向于把社会交往作为了解信息或促进

事业进步的手段,有相当明确的实用性目的,而不仅仅是为了增进友谊或娱乐
休闲。网络交往作为一种虚拟交往的形式,从目前看,其功用主要集中于交流感
情、增进友谊或者休闲娱乐,由于虚拟交往中存在的匿名性及相应的诚信问题以
及这种交往所需要的大量时间成本,其作为社会资本的实用性价值还没有得到
充分的体现。从前文列举的布迪厄和科尔曼对社会资本所下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社会资本是一种体制化的持久联系的社会网络,它还包括规范、义务和信任等方
面的内容。从严格意义上说,网络交往不能成为社会资本的一部分。因此,对社
会交往带有强烈目的性的中产阶层不可能将网络交往作为其交往的重要方式,
其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只可能是以现有的社交圈为基础的面对面的交往。

当然,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网络交往也能作为一种社会资本转化为经济资
本,那就是通过网友见面建立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关系。不过,这种网络交往成为
社会资本的前提还是必须从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世界。而且从上章第三部分的数据
可以看出,对于网友聚会,多数中产阶层是缺乏兴趣的。由于纯粹的网络交往方
式对于少数特殊的中产职业来说是特别有帮助的,比如报纸杂志编辑,他可以
利用网友交往解决稿源问题。但对于多数中产阶层而言,这种交往没有投资的价
值。

从调查的基本情况来看,较多的中产阶层主要使用网络获取信息而不是互动
交友,这就导致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在“数码沟”的沟距上不断地扩大。从这
个意义上讲,个人对网络的使用方式比受教育程度等特征对“数码沟”的影响
更大。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网络交往的方式与话题

从调查的假设来看,研究者预测中产与非中产在网络交往的方式(指技术的
使用)以及交往话题方面可能有所差别。然而,调查的结果表明,在网络交往方
式方面,调查对象中的中产与非中产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总的说来,从聊天的

方式来看,中产阶层更喜欢使用 MSN,而非中产更喜欢使用 QQ。然而这似乎不

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一点也不可构成阶级的区隔。在调查的预设中,本来以为中

产阶层可能对 BBS 这样具有讨论性的网络公共空间更有兴趣,因为他们能在上

面比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阅读到与主流媒体所不同的一些观点。结果证明
这一点并不成立。调查的预设还认为,中产阶层可能会比较喜欢率先使用新的网
络媒体,如当时还属于新技术的博客,结果证明这一点也不成立。令人吃惊的是,
许多中产阶层虽然上网,但他们不属于新技术的消费者,对于博客等新的网络
技术,他们比非中产更加陌生,他们所使用的往往是网络的最简单的功能。另外,
尽管非中产中的一部分人由于文化水平的局限无法制作个人主页,但由于职业
的压力和时间的缺乏,因此中产阶层中有自己个人主页的人也并不多(具体数

据见表 4-25)。

可以看出,中产与非中产在网络交往的话题方面没有根本的差别,只要是进
行网聊、网恋,几乎所有阶层的人的话题都是相似的。在网络话题方面,似乎也
看不到阶层区隔的影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就中产阶层的网络交往行为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首先,网络的使用与社会经济地位呈现正相关关系。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阶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网络普及率越高。

其次,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网络交往内容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资
本范畴。网络交往的回报常常受虚拟交往方式中缺乏诚信等因素的影响。调查的
结果不能支持网络交往的规模、质量与社会成员社会经济地位无正相关关系。相
反,调查的结果显示,中产阶层反而比非中产更不喜欢花时间进行网络交往。上
网比例高,更多地使用网络的信息获知功能而不是娱乐或交往功能,使中产阶
层与非中产阶层之间的“数码沟”越来越明显。这样一来,在网络的世界中,就
出现了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阶层边界。

最后,网络交往行为的方式和话题在很大程度上与阶层归属无关。中产阶层的
网络交往行为远不如其社交行为那样带有明显的阶层边界,相反,在网络交往
的空间里,没有中产阶层的阶层边界。

第三部分

传媒效用:寂静与喧闹

1986 年,鲍尔等主编出版了《媒介、受众与社会结构》一书,该书认为,媒介

系统与社会结构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媒介系统深深地熔铸于社会其他系统
之中,既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一切其他系统,又反过来受它的影响。张国良、

黄芝晓主编《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4,第 81 页。

作为中国社会变革晴雨表的传媒,其运动和变化与中国中产阶层的产生和发
展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假定,在中产阶层的表现形态与大众传媒之间,能通过以
下通道产生交互影响:从经济上看,中产阶层群体的经济观念较为先进,不仅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是市场经济的拥护者,而且是传媒产业潜在的投资人,他们对于传媒的市场化
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从文化上看,中产阶层对文化、教育的投入稳定,对信息
的需求强烈,是传媒产业的主流消费者;从政治、法律上看,中产阶层大多具有
良好的政治参与意识,是建设民主与法制社会的推动力量,当传媒充当公共空
间的缔造者时,这个人群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深度卷入的参与者。因此,在一个大
众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更为抽象的其他意
识形态领域,中产阶层的形成和发展,都深刻地影响着国家传播政策的调整、大
众传播理念的变革,以及媒介产业的成长;而在另一方面,媒介的变革也为中
产阶层的崛起提供了隐蔽的社会平台、交流舞台,促进着阶层意识和身份认同的
产生。

本章着重介绍“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成果中涉及中产阶层人群传媒接触行为
的几个研究发现,包括:阅读危机问题;电视疏离现象;网络依赖现象;流言

敏感人群问题等。有关后一议题,论述中使用了“五大城市 SARS 流行的公众反

应与社会后果”的有关舆情民意的跨学科调查( 2003,周晓虹教授主持, 以下简

称“五大城市非典调查”)成果。作为辅助论证,本文亦使用了一系列相关的次
级研究。

第三部分

阅读危机与中产阶层的知识沟(1)

所谓“知识沟” (Knowledgegap) ,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系统中,由于各

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群体或个人之间所形成的知识差距。美国传播学者蒂奇诺、
多诺霍和奥利恩 最早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知识沟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他们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指出:“当一个社会体系中的信息流量增长时,那些受过较好教育、具有较高社
会经济地位的人们比教育较少、地位较低的人们更好地吸收信息。这样,信息增

长导致了‘知识沟’的扩大而不是缩小。”丹尼斯·麦克尔、斯文·温德尔:《大

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第 96 页。

知识沟与中产阶层身份

蒂奇诺在调查了美国儿童启蒙教育片《芝麻街》的播放及反馈情况后发现:利
用普及率已经很高的电视媒介来缓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这一意图在实
际播放后其结果是失败的,尽管它对贫富儿童都产生了好的教育效果,但对节
目接触和利用最多的还是富裕儿童,也就是说,《芝麻街》的播放加剧了原本存
在的接触和利用媒介机会上的不均衡现象。“知识沟”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
的人在获取和利用信息方面要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享有更大优越性。换言之,
“信息流的增长往往产生负效果,即在某些群体知识的增长远远超过其他群体;
‘信息沟’将会出现并扩大一个社会群体与另一个社会群体之间在某一特定问

题上的知识距离。”丹尼斯·麦克尔、斯文·温德尔,同上引书,第 95 页。

在研究中国中产阶层的主题时,知识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核心问题。“中国中
产阶层调查” 对有关中产阶层与知识沟的形成给予了富有当下中国特色的更深
刻的注解,并且,还赋予我们某些新的发现:与想象中不同,当下中国中产阶
层在传媒接触上与非中产阶层的(在数据上的)最显著差异,不是在电视,不
是在报纸,甚至也不是在网络,而是在书刊的媒介接触行为上。简而言之,中产

阶层比非中产阶层更多地接触图书 (一种更冗长和更具有知识容量的信息载体 ),

与此相类似的则是,他们也比非中产阶层更多地接触刊物。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这里所说的更多,是指在几乎所有可检验的书刊阅读频度对比结果中,中产
阶层都比非中产阶层多。这也许是一个极其意味深长的结论;与此同时,这也是
一个极其意味深长的问题:是书刊的阅读导致了中产阶层人群的成长,还是身
为中产阶层导致了书刊阅读的增加?至少有两点是肯定的:

① 从调查研究的观点看,较为大量的阅读书刊这个传媒接触特征,可以使得

中产阶层的阶层身份更容易被识别出来。

② 而与这一马太效应相适应的,则是在中国社会各层级之间知识沟的不断加深

与扩大。

收入中产阶层的图书阅读

收入中产阶层在阅读方面显示明晰的阶层属性。他们经常阅读文学艺术题材图

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 30%;经常阅读经济管理题材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

阶层 160%;经常阅读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图书的频度超出了非中产阶层 33%。

职业中产阶层的图书阅读

职业中产阶层经常阅读经济管理题材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 80%;经常

阅读政治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 30%;经常阅读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图书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 18%;经常阅读子女教育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 49%

在其他自然科学/科普题材图书方面,职业中产阶层经常阅读频度与非中产阶

层持平。

只有在人生指导/心理辅导图书阅读方面, 职业非中产阶层经常阅读频度超

出了中产阶层 68%。对于这一点,我们的解释是:在那些非中产阶层化的职业领

域,从业者对人生指导的需求更为强烈;换言之,他们比起中产阶层来说,有
更多的职业迷惘和不满足。

学历中产阶层的图书阅读

学历中产阶层经常阅读文学 / 艺术题材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 14%(偶尔

阅读文学/ 艺术题材图书的频度甚至超出非中产阶层 48%);经常阅读经济管理

题材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 278%;经常阅读军事题材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

产阶层 230%;经常阅读政治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 1130%;经常阅读其他

人文/社会科学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 318%;经常阅读医药 /保健图书的频

度超出非中产阶层 87%;经常阅读其他自然科学/科普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层 254%。这是一系列极其悬殊的数据关系。

有趣的是,与职业中产阶层的量度不同,在人生指导/心理辅导图书阅读方面,

学历中产阶层经常阅读其他人生指导 / 心理辅导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

29%。这也许可以有两个解释:

① 当学历作为量度标准时,相当多的中产阶层由于尚未在职业上获得满足—

—随之而来的是自信力的不足和对职业生涯的更大向往,因此需要更多的人生

指导/心理辅导,由此产生了经常阅读。

② 假设当学历中产阶层同时也满足了职业志向,那么,同样的职业人群中,

当学历较高时,成就动机更大,事业的压力也更大,由此需要更多的人生指导 /

心理辅导。

这两个相反相成的判断或许可以给我们更明确的启示:在当下阶层流动剧烈
的转型期时代,中产阶层的心理图式可能具有非常复杂化和多元化的内涵。

中产阶层的期刊阅读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与图书阅读相类似,中产阶层比非中产阶层也更有耐心和兴趣接触期刊——那

些以大篇幅文字和深度内容为特征的平面媒体内容。

例证一:从通过检验的统计指标项目来看,收入中产阶层经常阅读时尚、文学、
专业、经济、管理、外刊等各类题材杂志的频度全面超出非中产阶层。

例证二:从通过检验的统计指标项目来看,学历中产阶层在阅读文摘、知识博
览以及专业题材杂志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

以上阐明了以下两个问题:

① 当收入特征接近中产阶层时,人们的阅读趣味更趋向于阅读的两级:休闲

与艺术享受(经常阅读时尚、文学杂志);职业追求(经常阅读专业、经济、管理、
外刊杂志)。我们对此的解释是:由于收入中产阶层在经济上的水准较高,因此
可以更有能力注重休闲与艺术享受;由于该人群普遍面对较高的工作待遇,有
很强的上进心,因此更需要注重专业进修。

② 当学历特征接近中产阶层时,人们的阅读趣味更趋向于阅读的信息量和文

化趣味(经常阅读文摘和知识博览杂志),同时,职业追求的特征则与收入中
产阶层类似。我们对此的解释是:由于收入中产阶层在学历上的水准较高,因此
可以更有能力吸取更为深刻和更为密集的信息。该人群普遍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他们比起其他人群来,或许更能够关注与自身利益不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第三部分

阅读危机与中产阶层的知识沟(2)

中产阶层的属性与知识沟的主因

是收入、职业还是其学历属性是建构知识沟的主要动因?或者是什么因素对于
当下中国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知识沟的形成更具有推动力?我们在此要就
一个较为清晰的主题(公众科学素养),利用次级研究来做一个逻辑推演。

前述提供了中产阶层经常阅读其他自然科学/科普图书的频度的分析。在数据

中,按照职业中产的划分,中产阶层的经常阅读频度与非中产阶层持平;而按

照知识中产的划分,中产阶层经常阅读其他自然科学 /科普图书的频度却超出非

中产阶层 254%。同样是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对比分析,为什么在数据上有

如此大的差别?

一个最可能的假设是:知识中产阶层由于有着更好的知识基础,所以更注重、
也更善于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而如果仅仅是按照职业中产来划分,却未必如
此。换言之,在当下中国的发展水平,知识属性是建构知识沟的主要动因,而职
业属性(也许还包括收入水平)不是建构知识沟的主要动因。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的寄语,其意义正在于:知识带来知识,形成知识阶
层的马太效应。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这一假设是否成立?为什么会出现“知识带来知识”的效应?为了回答这两

个问题,我们根据 2002 年浙江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以下相关调查数据引自

黄华新、李磊、俞国女《科学传播与公众科学素养——2002 年浙江省公众科学素

养调查结果的分析》,《中国传媒报告》(China Media Reports)2003 年第 1 期。

作一个次级分析:

调查表明,浙江省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 21%,高于全国的平均水

平(2001 年全国的达标率为 14%)。但根据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公众科学素养的

“米勒标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理想标准是国民总数的十分之一,显然中
国包括浙江省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都还远远达不到国际标准。

另一方面,调查发现,浙江省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支持率却是相当高的,但这
也是全国的普遍情况。

其间的结论之间的矛盾只有一个可能的解释:中国公众在感性上对科技是重
视的,但是相当比例的人群却无力改进自身的科学素养状况,由此造成了总体
实际水平的低下。事实上,根据调查分析显示,浙江省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
在性别、职业、年龄和城乡的分布上均存在较大差异。

从本文的研究兴趣来观察有关数据:

① 不同职业群体科学素养状况是不同的:知识分子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最高,为 89% ;管理者次之,为 72% ;排在第三的是商业服务人员,为 1

4%;然后依次为其他(13%),工人(07%),农民(03%)。

② 不同户籍公众科学素养状况:城镇人口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 3

7%;非城镇人口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 06%。城镇人口的达标率是非城

镇人口的 6 倍多。

换言之,那些无力改进自身的科学素养状况的人群最可能是下层民众:知识
层面越高、生活水平越多(一般而言,城镇人口的生活水平比非城镇人口要高),
越可能具备改善群体科学素养的能力。

逻辑推导的结果是:中国中产阶层(以及超越这个阶层的上层阶级)已经轻
而易举的构筑起有关科学素养的知识沟;至于其他知识领域的知识沟,亦当在
意料之中。

那么,这个知识沟是如何建构起来的?调查所使用的混合分类方法排出的次
序显示:知识分子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高于任何按照职业水平差异
所划分的人群),是知识的高低决定了这一建构的能力。从调查中有关“公众获
取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的分析可以看到:浙江公众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
活动形式有:观看电视中的科学节目、收听广播电台的科学节目、阅读报纸的科
普专栏、阅读科普杂志图书、浏览科普网站等。其中,活动频率最高的是观看电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的科学节目,经常观看的有 484% ,偶尔观看的有 376% ,没有的仅为 14

0%;最低的是浏览科普网站,经常浏览的只有 28%,偶尔浏览的有 87%,没

有的占 885%。调查报告没有说明这些媒介传播渠道在不同阶层中的占有比例,

但根据我们对电视和互联网传播的人群偏倚属性分析(参见本章下节)来看:

① 一般意义上的大众广泛接触的媒体是电视等电子媒体,但是,由于电视以

及电视受众共同日渐显明的娱乐属性,依靠电视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效率不可
能很高;

② 阅读图书、浏览网站等越是趋向于中产阶层模式的媒介接触行为,其人数

比例越是稀少。

我们对于这个调查报告的分析,可以用来阐释这样一个命题:无差别人群中
的知识素养的偏低,是由于阶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知识鸿沟,这种鸿沟从统计
数据上稀释了整体人群的知识素养,同时意味着中产阶层的知识水平在芸芸众
生中的一枝独秀;这一巨大的知识鸿沟是依据人群自身的知识水平的高低划定
的,媒介接触行为的不同偏倚,导致了他们之间学习效率的差异。

第三部分

阅读危机与中产阶层的知识沟(3)

结论是:从次级研究分析可见,对于当下中国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来说,
“知识属性是建构知识沟的主要动因,而职业属性(也许还包括收入水平)不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是建构知识沟的主要动因”这一假设是成立的;同时,“知识带来知识”的原
因很可能是来自媒介接触行为的偏好(及其各自获取知识的效率的差异)。
显然,前者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发现,而后者则验证了有关知识沟的经典理论。

阅读危机与阶层的命运

今天,一个关于读书的常见观点是:一方面,媒体的多元化 ,形成了众多新兴媒

体对传统纸质媒体市场的分割,使得作为传统阅读对象的书刊等纸质媒体的阅
读率下降;另一方面,社会的变革促使人们越来越忙碌于实际生活,同时远离
书本。

中国出版科研所主持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在三次追踪调
查中的结果似乎也在佐证以上观点。该调查表明,五年来全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

走低。2003 年,在识字者中只有 517%的被调查者每月至少读 1 本书,这一体

现国民阅读概貌的读书率比 1999 年下降了 87 %,其中城镇居民下降了 7

8%,农村居民下降了 96%。读刊率也从 1999 年的 57%、2001 年的 498%下滑

到 2003 年的 464%。只有 5%左右的国民拥有“读书习惯”。

图书媒体的危机是显而易见的。而“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数字显示,当下的中
国中产阶层远比非中产阶层更喜欢书刊阅读。

这一研究发现显然背离了“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所显示的无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差别人群调查结论。换言之,它有可能是在阐明以下结论:

① 在一片图书阅读危机之中,最有危机的是非中产阶层人群的媒介接触行为。

他们因为各种原因( 最可能的原因是: 成就动机不足;文化程度低;电视媒介的

吸引力大),远远低于中产阶层人群的阅读量。

② 值得宽慰的是,即将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主导人群的中产阶层,从普遍意义

上看,他们大多没有放弃图书,至少相对于非中产阶层人群而言,他们确实如此。

③ 书刊阅读已经成为中产阶层媒介行为的突出标志。这也许意味着,它同时也

是中产阶层的最重要的上升通道之一。

“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还显示,不仅国人的读书率、读刊

率一路下滑,在受文化程度限制而有阅读困难的人数比例较 1999 年下降 87%

的背景下,基本不读书的人群中有 506%表示是因为“没时间读书”。按照这个

分析,受文化程度限制而有阅读困难的人数越来越少,说明了能够读书的人群
越来越多,只是由于忙碌而限制了读书的数量。那么,这些“没时间读书”的忙
碌人群的存在是否暗示了更加忙碌的中产阶层在远离书本?我们认为,答案是
否定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表明,尽管绝对数量不很高,但是相对而言,中产阶层

比起任何非中产阶层都更具有阅读偏好。这就是说,“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
抽样调查”所显示的“没时间读书”的忙碌人群恰恰可能是为生存而奔忙的下
层阶级!

另一方面,“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还显现出新型媒介对传统

纸质媒体的冲击是导致阅读率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999 年,只有 38%的被

访者有过网上阅读经历,而 2003 年则上升为 187%。在公众对媒体的接触率方

面,与 2001 年的调查结果相比,电视、报纸和图书仍居前三位,而网络则从最

后一位跃升于杂志和广播之前,排名第四。138%的网民有每天早晨通过互联网

浏览新闻的习惯。同时,对公众“读书目的”和图书消费情况的统计显示,5 年

来,我国国民读书的功利性、实用性增强,以接受知识为目的的阅读减弱,追求
消遣和娱乐的倾向越来越明显。那么,这些“因为上网而影响读书”的人群的存
在是否就意味着上网的中产阶层在远离书本?

我们认为,答案也是否定的。

如果在“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结果与该调查之间寻求一个理论的平衡点,那
么,以下的解释或许更有说服力:中产阶层在上网的同时仍然有相当部分可以
继续保持阅读偏好,而非中产阶层的网民则未必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书刊尤其是书本阅读是迄今为止人类传递信息、传承文明的最重要的手段。尽
管面临各种媒体的挑战,但是,书本仍然是学习能力的最突出的标志。这是由书
本阅读的特性所决定的:一方面,书本较为精粹地集聚了专门知识(并且经过
了在各类媒体中最为严格的信息把关);另一方面,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
能体现接受者的主体性——接受者可以有效控制阅读速度和内容,因此通过阅
读书本接受信息的过程通常正是思想的形成过程。对于个人来说,不读书,就意
味着接受信息常常是被动的、从众的、缺乏思考的。对于一个阶层来说,不读书,
这个阶层的文化属性和创造力则会趋向贫乏。

就知识的增长而言,媒介本身承担了相当一部分教育的职责,这里所述的教
育是广义的,不单指学校教育,还指社会教育、媒介教育、经验教育等多方面。近

来逐渐为学界注意的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问题,其核心意义在于准确地、有

批判能力地培养个人在媒介系统呈现的庞大的信息库中,搜集整理信息,并转
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的能力包括识别能力、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吸取和转化能
力。而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学校与课堂、书刊与课本又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书本的意义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 ,更加接近“知识”( knowledge ),而非一

般意义上由新闻媒体所提供的信息(information),更不是大众媒介主流所追逐

的娱乐。由于书本在人发展中能力培养上的重要性 ,因此,本研究所谈及的中产阶

层与非中产阶层的书刊媒介接触频度的差别 ,就更加具有解释能力——可以用来

说明:为什么在义务教育基本成为制度,各类知识信息层出不穷,而且媒介信

息如此普及的今天,知识沟的差距却日渐增加?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原因只有一个:对于某些阶层来说,读书是终生的媒介接触行为 ,而对于另一个

阶层却不是。

在研究中国中产阶层的书刊阅读主题时,我们所发现的知识沟问题的价值不
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对当下中国阶层形成和流动的解释力量,在于它指出了
一个本来应该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却极为隐蔽的趋势:是知识本身,在改变阶层
的命运。
第三部分

电视疏离与网络依赖(1)

中产阶层的媒介特征改革前的中国只有一家电视台;而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2002 年)》统计,截至 2001 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 357 座,承载着 2194 套节

目的制作和播出。其中国家级电视台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每个省、
自治区或直辖市、每个地级或以上城市基本都有至少一座电视台。除此之外,在

全国 2083 个县(县级市)中还有 1262 座广播电视台,即 60%的县有一个广播

电视台(其中绝大多数为转播或差转台,只承担播出功能,没有自办频道的许

可和能力)。在上星电视方面,除了中央台的 12 套节目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 2

套节目上星外,我国大陆所有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都有一套节目上星,内蒙古、
西藏和新疆的上星节目还不止一套。谢耘耕、周红丰:《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

《视听界》2005 年第 1 期。而据《2002 年电视收视情况调查》,截至 2002 年 9 月,

我国 4 岁以上电视观众为 1115 亿,占全国 4 岁以上人口的 939%。每天人均看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电视 174 分钟,577%观众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收看,全国平均可看 16 套节目,

城镇 24 套,农村 11 套。袁方 : 《透视 2005 年电视媒体格局》,央视国际网站

(wwwcctvcom), 2004 年 9 月 28 日 10:42。

按照通常的观点,电视是中国受众最为欢迎、同时也是接触最为密切的媒体。

然而,从“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的结果来看,就中产阶层人群而言,他们对
于电视的态度远比非中产阶层显得疏离。更意味深长的一个结论是:电视尽管也
是中产阶层密切接触的媒体,但是却可能不是他们所依赖的媒体。

无差别人群获知新闻的渠道

关于平常获知新闻的主要渠道,通过统计分析看出,在无差别的受调查人群

中,通过电视、报纸、网络获得信息的人最多,分别占到 4204%、3718%和 12

89%。

电视和报纸的比例相当,两项合计占到 80%以上,成为受众媒介依赖的主要

力量。

网络虽然是蓬勃发展的新兴媒体,但是在无差别的调查中,这里并没有显示
其特殊的统计意义(其数据仅仅相当于全国网民统计指标)。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表 5-21 无差别人群获知新闻的渠道(最多选三项)单位:次, %获得新闻的

渠道人次百分比( % )获得新闻的渠道人次百分比( % )报纸 11313718 广播

143470 刊物 40131 面谈 11036 电视 12794204 通知、宣传品、布告、广告牌等

4013 网络 3921289 其他 20066 手机短信 18060 合计(人次) 3042100 电话

4013 合计(人数) 1519

中国出版科研所主持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 “全国国民阅
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是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出版研究所组织实施的调查
工程,其目的在于通过持续的抽样调查,了解我国国民阅读的发展趋势和文化

消费现状。此前,该调查最初于 1999 年和 2001 年开展过两次。2003 年底进行的

第三次调查由专业调查机构执行,在全国 20 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以入户调查

的方式进行,获得了 6000 多个样本和 300 万组数据,并对北京、上海、沈阳、武

汉、广州、成都、西安、福州、郑州和昆明等十大城市的读者阅读与购买行为做了专
题研究。本文相关数据引自邢宇皓《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调查显示——公众阅读

率持续走低》,《光明日报》 2004 年 12 月 4 日。也显示,追踪调查的 5 年期间

(1998~2003 年),高居中国民众媒体接触率前两位的一直是电视和报纸。

表 5-222003 年我国国民对各类媒体的平均接触率及其排序( N=8330)单位: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媒 介 名 称接触率排序媒 介 名 称接触率排序电视 9311 广播 3236 报纸

5862 上网 1907 图书 4213CD1778VCD(DVD)4114 录像机 1769 杂志 3945

不同属性中产阶层的渠道偏好

当我们在做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的对比分析时,以下的研究主题的意义立

即显示无遗:中产者和非中产者在获得新闻的渠道上存在显著差异。

表 5-23 说明了某种深藏于表象后的特征 :基于职业属性的不同,尽管大众各个

阶层对电视的依赖较为相当 (在其他信息来源上,职业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间

也存在一致性),但是职业中产阶层在获得新闻的渠道方面,对网络的依赖明显

超过职业非中产阶层,其指标相差将近 50%,且能够通过检验。在电视方面,职

业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对电视的依赖则较为接近。

表 5-23 职业中产获知新闻的渠道(最多选三项)单位:次, %获得新闻的渠

道职业非中产职业中产获得新闻的渠道职业非中产职业中产报纸频数 659431 百

分比 727768 电话频数 22 百分比 0204 刊物频数 2416 百分比 2629 广播频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数 8555 百分比 9498 电视频数 762470 百分比 841838 面谈频数 74 百分比 0

807 网络频数 193188 百分比 213335 通知、宣传品、布告、广告牌等频数 3 百分

比 03 手机短信频数 89 百分比 0916 其他频数 155 百分比 1709 合计频数

659431 百分比 727768P = 0020(电视),0000(网络),0001(广播)<

001。

另一方面,学历中产者和非中产者获得新闻的渠道在报纸、电视、网络上都存
在显著差异。学历中产阶层接触电视的时间比非中产阶层短,接触网络的时间比
他们长。

表 5-24 学历中产对电视与网络的依赖程度单位:次, %学历非中产学历中产

电视频数 890389 百分比 879769 网络频数 136256 百分比 134506 其他频数

191 百分比 1902P=0000 < 001。

收入中产者和非中产者的人获得新闻的渠道仅在网络上存在显著差异。收入当

然并不是人们获得新闻渠道不同的一个主要因素 :现代社会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

向人群中渗透。但是,网络还是属于新兴的媒体,买电脑和上网还是需要经济实
力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表 5-25 收入中产对电视与网络的依赖程度单位:次, %收入非中产收入中产

电视频数 751247 百分比 862823 网络频数 164121 百分比 188403P (网络)

=0000<001。

支出因素与收入因素对中产阶层的行为影响有较大的一致性。但在差异上,没
有收入表现的那样明显。

表 5-26 支出中产对电视与网络的依赖程度单位:次, %支出非中产支出中产

电视频数 765179 百分比 851836 网络频数 17885 百分比 198397P(网络)=0

000<001。

中产阶层对信息意义的追求

从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中产阶层在普遍属性意义上,与非中产阶层
的传媒接触差异表现在对网络的依赖上;更具有挑战意味的是:相比较学历非
中产阶层,学历中产阶层对电视的疏离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把中产阶层的四种划分指标相综合进行交叉检验,可得到更为典型和更
具有说服力的中产阶层人群媒介偏好分析: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表 5-27 综合指标中产人群获知新闻的渠道(最多选三项)单位:次, %中产

非中产中产非中产报纸频数 119928 百分比 748744 电话频数 3 百分比 02 刊

物频数 532 百分比 3126 广播频数 8128 百分比 50103 电视频数 1261058 百分

比 792848 面谈频数 11 百分比 09 网络频数 87259 百分比 547208 通知、宣传

品、布告、广告牌频数 4 百分比 03 手机短信频数 213 百分比 1310 其他频数 20

百分比 16P=0048(电视),0000(网络),0031(广播)<005。

① 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获得新闻的渠道在电视、网络和广播上存在显著差

异。中产阶层接触电视和广播的时间明显比非中产阶层短,但接触网络的时间比
他们长。中产阶层更倾向于通过新的媒体获得信息。电脑成为他们生活工作学习
的一部分。

对这一点的解释是:通过电脑获得信息更快捷、更方便,信息量也更大,有自
主选择的余地。

② 中产阶层更为关注自己的业务信息和国内要闻。

对这一点的解释是:业务信息可以为中产阶层带来收入增长和地位稳定,不
断关注国内动态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引
方向。 有关中产阶层对网络的依赖,我们将在本章下文详细论及。这里,我们重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点来阐释一下学历中产阶层对电视疏离的意义。

首先,一个清晰的事实是,学历中产阶层代表着新中产阶层的主流和未来。这
种属性地位决定了:学历中产阶层对电视的疏离,对于整个中产阶层来说,是
有质的意义的——他们的传媒接触态度是在发出某种强烈的信号:他们对电视
的不满足(抑或是对非电视所能够提供的信息的需求)。
第三部分

电视疏离与网络依赖(2)

对于学历中产阶层在接触电视的频度上比非中产阶层低的现象,表面化的解

释可以有以下两个方面: 忙碌,无暇顾及;电视信息接受效率低。但是,我们认

为,电视的缺乏深度,或许才是学历中产阶层主流疏离电视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

以提高收视率为名义的流行的电视理念,例如民生新闻、新闻娱乐化,充满了对
所谓最广泛大众的迎合,这些现象对于学历中产阶层来说,恰恰是影响力缺乏
的标志。
一方面,从总体上看,当前高度繁荣的中国电视媒体,实际上面临着非常多
的挑战和不利因素。这种竞争既来自于同业,又来自于其他媒体的发展和新媒体
的诞生。众多的选择必然导致电视观众的分散,包括中产阶层观众的分散。

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来自受众的心理需求层面:中产阶层更强调接受

“有意义的”内容,包括:更具有批评性的新闻报道,更有深度的新闻,更具有

科学性和知识性的节目等。然而,这却是大众电视目前所难以做到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产阶层更强调接受“有意义的”内容,这可以从本次调查他们对于报纸内
容的类型要求中看到。以下为职业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以及学历中产阶层与
学历非中产阶层报纸类型阅读频度上的差别,在所有通过检验的项目上,均反
映了这一点。

显然,学历中产阶层与职业中产阶层对知识性更强的专业报类需求更多;职
业中产阶层对信息量更为密集的文摘类需求更多,对更能反映国家大政方针和
严肃信息的日报需求更多。

反观职业非中产阶层,则是对偏向于软性新闻见长的周报/周末报类更为热衷。

这种差异无疑是在佐证这一观点:较之于非中产阶层,中产阶层受众的心理
需求更趋向接受“有意义的”“严肃的”内容。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电视无法
做到,他们迎合的更多的是非中产阶层,而不是中产阶层。

因此,中产阶层对于电视的疏离,原因可能来自:电视首先疏离了中产阶层
的需求。

伯杰的批判

美国著名的媒介分析家阿瑟·伯杰在《社会中的电视》一书中,对电视的正反

面影响分别作了 12 项详细归纳。他所列出的电视的负面影响包括: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1电视是逃避现实的。它分散了我们对现实世界重要事件的注意力,如贫穷、

饥饿、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政治事件;

2电视诉诸最低级的标准。电视为了尽力争取日益增多的观众和更多的广告收

入,不断降低自己的水平,因此使它所接触的事和收看它的人都变得庸俗;

3电视使一切变得浅薄、琐碎。它播出愚蠢的、令人厌烦而结果简化的节目;

4电视同化了我们的文化。它消除了民族文化中地区之间的多样性。也就是说,

凭借着它的强大力量,不论它是否希望如此,它淹没了国际层次上的及民族层
次和地区层次上文化的多样性;

5电视节目过于程式化。由于对节目的大量需求,它必然依靠程式化的节目,

这种节目更易制作,也易理解,然而这种节目常常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6电视是麻醉剂。人们变得依赖电视,而电视夺去了人们的活力,它是一种电

子瘾;

7电视被有限、狭窄的题材所困扰。这些题材包括性暴力、死亡、贪婪,这些对

观众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迟钝的观众)。它对人的复杂性反映得不适当、不全面,

而且提供给人民的是不好的角色模式;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8看电视基本上是一个被动的经验过程。观众只是单纯地坐着,观看电视。电

视占据了人们的闲暇时间,剥夺了人们社会交往的机会;

9电视受广告支配。广告给电视提供资金,这表明我们受无休止的广告的支配。

广告打断了节目流畅的播出,缩短了我们的注意时间;

10电视是一种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电视操纵在资本家手中,维护的是资本

的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电视还将这种道德价值、社会准则输入到第三世界(“文

化帝国主义”),因此,导致了他们的持续统治;

11电视助长了情感幼稚病。观众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在感情上对他们来说太

困难的戏剧冲突。因此,他们退缩在幼稚的情感之中;

12电视播出的是僵化的、固定不变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使观众对黑人、妇女、

工人阶级、种族集团及其他少数民族形成错误的观念,没有给青年人提供一个希

望认同的、合适的角色模式。 转引自崔文华《全能语言的文化时代》,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8,第 123 页。

在伯杰的电视批判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其关键的概念指向包括:逃避现实;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低级、浅薄和娱乐化;商业化;思想控制;被动化和程式化。所有这一切都是电
视可能有、但是未必一定要有的弊端。

问题是:我们的电视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这些弊端?

另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是:所有这些指责,是从哪一个视角提出的?

我们认为:它既是出自追求“社会意义”的公众利益视角,也是一种“严肃
的”意识形态批评。而我们在本文中引述它的意义则是:它符合新中产阶层的文
化旨趣。

第三部分

电视疏离与网络依赖(3)

中产阶层电视疏离症的动因

用上述新中产阶层的文化旨趣来理解中国电视存在的问题,也许会有诸多巧
合。我们可以看到:在“有意义的”、“严肃的”这个议题上,电视迎合非中产
阶层的方法,与疏离中产阶层的方法是一致的:避免“有意义的”、“严肃的”,
力求娱乐化。

我们根据“2002 年电视收视情况调查” 袁方,同前引文。来对电视这一趋向

做一透析。央视委托中科院系统所等机构每 5 年进行一次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

查结果显示,观众收视节目的目的依次是娱乐消遣 754%,了解党和国家各项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方针政策 724%,了解国内、国际时事政治 576%。“娱乐消遣”的排序高于“

了解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也高于“了解国内、国际时事政治”。

另一个重要结论是,同一调查还显示, 773%的观众赞同新闻报道应加强“

对老百姓身边事的报道力度”, 731%的观众赞同增强“对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的批评监督”。这两个最重要的受众呼声与电视的娱乐化无关。

造成这种新闻需求“剪刀差”现象的原因来自市场法则。更确切地说,是来自

无情的收视率要求。以最具有“严肃”气质的 CCTV 而言,它明确实行了栏目末

位淘汰制。也就是说,它每年把 CCTV 的 10 个频道中“收视率低、观众反映较差、

节目形式陈旧及成本太高”的 10 个“垫底”栏目淘汰出局。淘汰的依据是 2002

年开始实行的《中央电视台栏目警示及淘汰条例》

《中央电视台节目综合评价 及
栏目警示淘汰细则》等制度。这些制度中,以收视率为基础的客观指标、各方面评

价的主观指标、投入产出的成本指标分别占 5∶3∶2 的权重。收视率的度量衡地位

在电视领域的独尊,由此可见一斑。孙正一、柳婷婷:《2003 年中国新闻业回望

(上)》,人民网 2003 年 12 月 30 日 9:26。

电视业界的这种收视率第一的法则甚至影响到像《焦点访谈》这样的以深刻和

严肃著名的王牌节目。来自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人撰文说,从 1994 年 4 月 1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日~1998 年 12 月 31 日,在播出的 1632 期《焦点访谈》中,有 396 期节目内容是

舆论监督,占已播出节目的 242%,其中 316 期直接点了被曝光单位的名。梁建

增:《聚焦〈焦点访谈〉》,《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3 年第 3 期。而据 9 月 15 日《南

方都市报》报道,央视主持人敬一丹 8 月在座谈会上对温家宝总理说,《焦点访

谈》1998 年舆论监督的内容在全年节目中所占比例是 47%,到了 2002 年降为

17%。而在 2003 年第 8 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同样是来自中央电视台的余

伟利说:“据《对〈焦点访谈〉及其舆论监督节目的量化分析》中的数据,8 年来

硬监督节目的比例一直保持在 30%左右……进入 2001 年,《焦点访谈》播出的硬

监督的数量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每周两期……从群众目前的反馈来看,普遍

认为《焦点访谈》舆论监督力度减弱……剩下的 70%分别为国际、正面、中性和软

监督节目。”

在收视率和市场的强力作用下,媒体社会责任成为商业利益的牺牲品。纯粹
的商业价值观往往只能追随经济利益,其所损害的是受众对于批判理性和独立
思想的迫切需求。

关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2003 年第 11 期《电视研究》见水根撰文提出:新

闻娱乐化从传播内容上,它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在选
择新闻时把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内容当作新闻报道的重点;在形式上追求新闻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事件戏剧化和激情化;渲染新闻事件的情感因素和细枝末节,形成对受众感官
的强烈刺激。在这方面,一个更为极端的事例是:在我国赴阿富汗工人遭遇武装
分子袭击后,东方卫视却在节目中播出字幕,让观众有奖竞猜袭击者身份。对此,

2003 年第 11 期《青年记者》周云龙文章指出:“收视率一旦成了与名与利捆绑挂

钩的‘硬标准’,它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人们过度或片面的追求,乃至盲目的崇
拜,随之也就伴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现象:贴近名义下的庸俗迎合、敬业姿态下
的低俗传播、批评态度下的恶俗污染,而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是更为可怕的新闻实
践:对新闻生命的戕害、对职业底线的践踏、对舆论导向的误读。”转引自孙正一、

柳婷婷, 同前引文。

布迪厄曾在《关于电视》中讨论了电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

律性。他认为,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电视越来越受到商业逻辑的侵蚀,而商业

逻辑对电视的作用是通过收视率而实现的。布迪厄发现了值得注意的两个倾向:
一方面,收视率使电视开始走向非政治化或中立化。对轰动煽情、耸人听闻的社
会新闻的无一例外的追求,使电视对现实事件的选择和处理模式呈现非政治化
的单一,公众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一些没有政治后果的事件上,造成了政治的空
白。另一方面,电视通过强有力的煽动性和情绪效果,轻而易举地把社会新闻和
日常琐事转化成具有某种政治和伦理意义的,从而激发公众的负面情感,如种
族歧视、对异邦异族的恐惧和仇恨等。一方面电视把一切事件都非政治化,另一
方面它又可以把非政治事件政治化,这种双重功能使得电视成为民主社会一个
危险的符号暴力。而导致这种双重性的原因,在布迪厄看来,正是以收视率为代
表的商业逻辑。周宪:《文化工业/公共领域/收视率——从阿多诺到布迪厄的

媒介批判理论》,《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 年第 4 期。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美国批判学者 J赫伯特·阿特休尔也曾在 1984 年出版的《权力的媒介》一书中,

着重探讨了新闻媒介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力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他将媒介受

到的控制分成 4 个方面: Altschull, J H, Agents of power: The role of the news

media in human affairs, New York: Longman, (1984)p254

① 从官方角度,媒介受到国家的控制;

② 从商业角度,媒介受到广告商及其拥有者的控制,反映它们的意识形态;

③ 从利益角度,媒介内容要反映一些为它们提供资助的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

如政党或宗教群体;

④ 从非正式的角度,媒介内容要反映那些试图推销自己观点的个体捐助者的

意愿。

我们看到,在我们追寻伯杰式的电视批判意义时,中国电视业界当下的弊端

开始展现无遗,它不仅可能包括了阿特休尔所述及的媒介受到的 4 个控制,还

有可能受到第五个控制:传媒对于受众需求的不适当的或虚假的建构。

一方面是受众存在着对“有意义的”题材新闻信息的追求,另一方面是电视
的过度娱乐化,两相对应,只能导致那些执着于前者的受众开始尝试疏离电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而对于后者来说,它则越来越多地吸引到“社会大众”的认同——这种认同既
包括对人群的筛选,也包括对人的不同精神层面的筛选。考虑到人在追求享乐上
的人性弱点,这种“社会大众”的认同,也完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媒体失范所
带来的繁荣。

而考虑到本文的旨趣,这里,我们原本所要询问的只是:在这个不适当的繁
荣之中,是哪些受众开始尝试疏离电视?

调查数据表明:尝试疏离电视的正是一代有文化的新中产阶层。

第三部分

电视疏离与网络依赖(4)

网络依赖与数字鸿沟

如前所述,知识沟理论假设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经由大众传播获得

的知识与信息是有差距的,并且其差距有扩大的趋势。1980 年代,随着信息传

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数字鸿沟( digital divide)开始

被不断提及,用来说明人们对数字传播技术尤其是网络传播的接触与使用上存
在的差距。在以上有关电视疏离问题的讨论中,我们一直在提及当下中国中产阶
层对网络媒介的偏爱。事实上,这种偏爱既可以说是因——对新媒体的使用使得
他们成其为中产阶层,也可以说是果——当他们成为中产阶层时,他们即具有
对新媒体的亲和力。

因果的问题不是本文理论探讨的目的。我们要在此指出的是,中产阶层不断加
深的网络依赖,也在不断加深数字技术意义上的知识沟——数字鸿沟。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据考证,“数字鸿沟”一词肇始于莫里塞特( Lloyd Morrisett )对信息富人

(the informationhaves)和信息穷人 (the information havenots ) 之间存在鸿

沟的认识。不过,这里所谓的鸿沟,主要指 1980 年代 Apple II 电脑时代,不同

的社会群体在个人计算机占有率上的差异。数字鸿沟一词真正引起公众关注则是

1995 年美国商业部电信与信息局(NTIA)发布的题为《被互联网遗忘的角落:

一项有关美国城乡信息穷人的调查报告》中对数字鸿沟现象的具体描述,报告详
细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不同阶层人群采纳和使用互联网的差别。金兼斌:《数字

鸿沟的概念辨析》,《中国新闻学评论》2003 年 12 月 23 日。

在中国,有关数字鸿沟的问题早已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研究也已经层出不
穷。关于其概念,第一种定义是祝建华在其《数码沟指数之操作定义和初步检验》
中提出的,指“社会各阶层之间在使用互联网上的差别”,而其操作定义则为
“社会各阶层之间互联网使用者(简称网民)比例之平均差别”。祝建华:《数

码沟指数之操作定义和初步检验》,吴有训主编《21 世纪新闻传播研究》,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第 220 页。另一种数字鸿沟的定义方法则在着眼点上有很大

不同。金兼斌和熊澄宇采用我国信息产业部于 2001 年 7 月 29 日发布的国家信息

化指标体系(National Informatization Quotient, 简称 NIQ)为数字鸿沟的综合性

衡量指标,来比较我国不同地区间信息化程度的差距。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由 6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大类(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信息化人力资源

以及信息化环境等)共 20 个指标构成。因此,在这种定义下,数字鸿沟被概念

化定义为“不同地区间信息化发展程度的差距”,操作化定义则为:以 NIQ 作

为一个地区信息化发展程度的衡量指标系,以各地区之间信息化发展程度指标

值的标准偏差与均值之商( SD/Mean)为数字鸿沟的具体量度。从社会学意义

上说,在我们谈及中产阶层的演变时,数字鸿沟的恰当的概念定义应该指“社
会各阶层之间在使用互联网上的差别”。这种质的差别通常潜伏在统计数字的深
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网民构成中,收入中
产阶层的成分并没有被明显地突出。

但从学历中产的构成来看,网民中的这一比例却一向明显偏高:虽然从第四

次调查的 59%起持续下降,现在,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网民已经只有 307%,

但是仍然是一个惊人的比例。

这说明了以下两个事实:①知识中产阶层对于网络接触的依赖程度很高,②
知识仍然是使用新媒体的主要壁垒。关于后者,有关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的调查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十五次 CNNIC 调查结果显示,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有:不懂电脑 /网

络,401%的非网民选择;没有上网设备, 231%的非网民选择;觉得上网没用 /

不需要,161%的非网民选择;没时间上网,159%的非网民选择;认为上网费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用贵,105%的非网民选择。此外,不感兴趣、年龄太大/太小、当地无法连接互联

网、对孩子影响不好、家长/老师不许上网等亦是妨碍非网民上网的原因,分别有

72%、70%、32%、19%、12%的非网民选择。可见,不懂电脑/网络是影响我国非

网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因素。没有上网设备意味着缺少基本的经济实力,而不懂电

脑/网络,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意味着文化的落伍——接踵而至的则是阶层的划分。

中产阶层正是在这样的一系列文化和经济特征上与非中产阶层拉开了距离,
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媒介接触习惯:

新媒体与新中产阶层的信息需求

对于中产阶层接触网络的时间比非中产阶层长这个现象的一个最显在的解释
是:随着人们工作方式的不同,信息来源也有差别。在信息时代,中产阶层越来
越通过新的媒体获得信息,电脑成为他们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

但是更具本质的解释应该来自于网络媒体的特征。它的以下特征与新中产阶层
的信息需求及其媒介接触特征是一致的:

1开放性。互联网上无国界,网络传播系统是一个高开放性的、全球化的系统,

这是网络传播不同于传统传播系统的一大特点。从提供的信息服务而言,正如美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在其所编辑的《理解信息的未来——互联网及其他》中

所指出的,网络的“开放性”是指它“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 (这些信

息)可以来自各种类型的提供者,可以给各种类型的用户使用,可以经过各种类

型的网络服务机构,而且,这种连接是没有障碍的”。能够轻易跨越国界的互联
网,常被认为是全球化传播的要素之一。因此,全球化与开放性相伴同为网络传
播系统的基本特征。相当数量的中产阶层人群和即将就业的校园人群,把与全球

相连的因特网作为自己的第一新闻信息来源,越境数据流( transborder data

flow,TDF)直接削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力和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在虚拟

的空间里,新兴的中国中产阶层人群出自经济、政治、文化或者其他需要,可以
和世界各地的使用者互相联系。从自由交流和可能性看来,没有其他媒介比互联
网更具备中产阶层蓬勃发展的需求特质。

2共享性。指凡是与网络相连的用户计算机均可以分享网络上几乎所有的信息

资源。由于网络系统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而建立,采用的是开放系统模式,

并通过高速、宽带网络连接成分布式系统,从而使用户可以在家里或单位检索到

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等世界上 600 多个综合图书馆和 400 多个

专业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同时还可以检索各种专业和商业数据库的资料以及各
种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社会政治信息等,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于信息资源
的选择、利用和共享的程度与范围。对于业务繁忙信息需求强烈的新中产阶层来
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并且无法替代的帮助。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3自主选择性。作为新媒介代表的互联网特征之一是使用方式的选择极其丰富,

实时与非实时,异步与非异步,实时同步与非实时异步,一切按你所需自主选
择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选择性的高低决定了受众自由的程度。考虑到中

产阶层的工作属性,他们接触信息和人际交流 (包括非工作信息和非公务交流 )

必须考虑到对方的便利,因此,网络传播的这个特征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第三部分

突发事件与中产阶层的流言敏感(1)

当我们问及,如发生重大事件,当官方报道和小道消息(传闻、流言等)严重

不相符合时,您会更相信谁的时候,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回答是不一样的。
探索这个议题可以解释以下问题:在突发事件时刻,为什么流言的传播速度如
此之快?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谁会是流言最为敏感的人群?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是通过“非典”这一典型的突发事件利用舆论调查来进

行传播学分析的。我们的研究表明:与经验相反 ,这个人群恰恰是中产阶层 ,而不

是看上去缺少知识和缺少见识的非中产阶层人群。在紧要关头 ,中产阶层是自主

的,但又是脆弱和不安定的。

中产阶层与流言:背景、表现

2003 年 2 月 8 日,广东以 4000 万条短信,9 日以 4100 万条短信传播着“广州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发生致命流感的消息”。“人们期待着广播电视和报纸能给他们一个权威的说法,
但是没有发现”,终于使传言“演变为一场大多数广州家庭都卷入了对板蓝根、

白醋、口罩的大规模抢购风潮”。直至 10 日中午,南方网、
《羊城晚报》

《南方 都

市报》相继报道了广东省发现“非典”病例的官方消息。当日短信达到 4500 万条。

有位医学专家说:“这三天时间被传言占领,政府尽管做得很不错,毕竟在和

病毒争夺控制公民意识走向和活动权的斗争中,失去了三天宝贵的时间。” 11

日 10 点半广播电视台直播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刚刚经历‘非典’危机的

广州市民由于心理已极度脆弱,在新的流言影响下,于 12 日下午再次卷入了大

规模抢购大米和食盐的社会纷乱”。杜骏飞:《流言止于传媒的公信》,《新闻记

者》2003 年第 3 期。13 日广东主要媒体及时发布政府权威声音,迅速平息了抢购

风潮。正是在这个时期,我们开始了有关“非典”的舆论调查。有关传播行为和
心理问题,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中产阶层在突发事件中的信道依赖取向:官方
消息还是小道消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以及为什么?

数据表明:面对“如发生重大事件,当官方报道和小道消息(传闻、流言等)
严重不相符合时,您会更相信谁?”这样一个问题,中产阶层回答不知道该相
信谁的比例很少。换言之,他们在信道依赖上是有自信力的一群。

另一方面,中产阶层相信小道消息的人比非中产阶层人多。

我们试图去理解他们的内在动机。最可能的一个解释是: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资源,比非中产阶层有更多信息来源和媒介渠道。

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与流言敏感人群

不论是职业中产阶层、收入中产阶层还是学历中产阶层,在面对“对官方报道
和小道消息(传闻、流言等)会更相信谁”这样的问题时,都比非中产阶层有更

明确的回答。但是在几种统计分析中 ,职业中产阶层和收入中产阶层的这种态度

差别没有通过卡方检验。

但是对于有关学历中产阶层,我们则有明确的调查结论:学历中产阶层回答
不知道该相信谁的比例很少。相信小道消息的人比非中产阶层人多,相信官方消
息的人比非中产阶层人少。而在对照两者后再作回答的人比非中产阶层更多。而
且可以通过检验。

这样的结论说明:知识对一个人的辨别力有很大作用。知识是处理问题的一种

能力,在突发事件过程中,中产阶层因为知识水平较高,因此能够打破信息壁垒,

综合处理信息,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与此同时,中产阶层的身份又注
定这一能力具有负面效果:知识的富裕使得中产阶层对自身的信息鉴别能力有
过度的自信,最终可能会因为信息焦虑而产生错误的判断。

首先,文化程度的不同与获取 SARS 消息能力的不同之间具有线性关联。在通

过非官方媒体最先得知 SARS 信息的居民中,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中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预先听闻者所占的比例最高,达 600 %,其次是大专及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居

民(522%和 494%),其次是高中、小学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375%、

344%和 313%),文盲、半文盲文化程度的居民中预先听闻者所占比例最低,

仅为 214%,相当于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居民的 1/3。在全部数据系列中,可

以明显看到由低到高的七种文化程度人群中,呈现出流言接受敏感度或消息灵
通程度由弱到强的递进趋势。

第三部分

突发事件与中产阶层的流言敏感(2)

关于文化程度的不同对获取 SARS 消息的能力的影响,我们对其相关性和递

进趋势,可作图 5-3 如下:

图 5-3 文化程度的不同对获取 SARS 消息的能力的影响

这里,一个极具知性意义的结论是:在灾难来临之际,“流言止于知(智)

者”(《荀子·大略》)的古老法则并不能在此中得到体现,相反,在灾难初起

时期,由于对短缺信息的高度敏感,愈是有文化的人群,愈是流言的中介。

对于中产阶层研究来说,更具有论证意义的是,“五大城市非典调查”还表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明:收入程度的不同也与获取 SARS 消息能力的不同之间具有线性关联。在通过

非官方媒体最先得知 SARS 信息的居民中,4000~8000 元以及 8000 元以上收入

程度的居民预先听闻者所占比例最高,分别达 590 % 和 563 % ,其次是 2000

~ 4000 元收入程度的居民( 471% ),其次是 1000 ~ 2000 元收入程度的居民

(439%),其次是 600~1000 元收入程度的居民( 321%),而 300~600 元

以及 300 元以下收入程度的贫困居民预先听闻者所占比例最低,分别为 237%

和 304%。在全部数据系列中,可以明显看到由低到高的七种收入程度人群中,

也呈现出流言接受敏感度或消息灵通程度由弱到强的递进趋势。

关于收入程度的不同对获取 SARS 消息的能力的影响,我们对其相关性和递

进趋势,

数据表明,流言的最初阶段存在着明显的敏感人群,并且,进一步讲,这些
明显的敏感人群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主要是社会下层民众;相反,他们属
于文化程度较高、收入较为丰厚的中产阶层。

流言敏感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从我们在上文中对于社会流言的本质的讨论可以见出,中产阶层对于流言的
高度敏感,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能单单理解为其信息视点的敏锐或是生活态度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脆弱,而更应理解为其在社会风险中的信息获知能力的优势。有关这种信息获
知能力的优势的来源,可能来自于以下方面:

① 由于利益关联所促发的信息敏感;

② 对于信息的较高的解读水平;

③ 对媒介的高接触率;

④ 活动范围的广泛;

⑤ 闲暇时间的富足;

⑥ 社会交往群体属性的多元性。

我们倾向于认为,流言的正面作用是使得早期的受众可以对潜在的社会风险
获得预警并萌发对信息知晓权的奋争,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
具有信息获知能力的优势,有利于人们更有竞争力地生存。而对于与信息敏感人
群相对的不够敏感的人群而言,则在无形中促使其在信息生活层面更加弱势化。
这无论是对于教育传播工程而言,还是对于社会保障系统的建构而言,都额外
地提出了一个沉重的工作课题。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流言的最初阶段存在着明显的敏感人群,意味着传播控制者在流言管理的问
题上,有可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① 对于流言的早期传播,可以通过主要对敏感人群作正向传播来更好地预防

流言传播范围扩大和烈度增强;

② 在流言传播的中期,通过类似的工作,可以更好地产生澄清事实的效用;

③ 由于这一人群属于文化程度、社会地位较高的中产阶层,因此,对于他们

的说服必须采用较为合理的传播对策。举例而言,以“两面说”的方法施于其身
远比“一面说”更为有效。就此而言,我们感到,那种试图以简单化的“正面宣
传”理念来统摄传播管理的做法——这一做法曾经多次被证明是虚妄的和落后
的——在这里,在有关流言控制的实证研究中,其非科学亦非明智的属性,再
次得到了检验。

流言的信道依赖及其他

研究 SARS 流言的传播,一个重要的旨趣在于揭示其对媒介的使用。然而,从

传播路径来看,调查揭示了中国民众在灾害事件中对于流言的接受主要以“道

听途说”( 567% )、“与人交谈”(如通过电话等)( 194% )与“网络”

(142%)传播为主。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从最初的地下 SARS 消息的传播路径看,五城市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但也

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通过非官方媒体最先得知 SARS 信息的居民中,五城市“

道听途说”所占比例最高,且都超过了 50% ,而这其中以北京所占比例最高

(642%),其他四市比较接近。我们认为,北京所占比例最高的原因是因为北

京是受到信息封锁危害最为严重的城市。

一个明显的结论是:信息的不及时披露使人际传播这一最古老的信息传播方

式,在这次 SARS 流言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考虑到“道听途说”较之其

他媒介通道更为缺少传播的信度,我们认为,不管是从五城市的总数比例、还是
从北京一地的情况来看,“道听途说”的人群比例如此之大,至少从一个侧面
说明了,流言在信息封锁之中更可能演变为谣言和谎言。

调查还显示,通过网络传播获得流言信息者所占的比例以上海为最高( 26

0%)、广州为最低(41%)。其中,以上海为最高的原因,可以从上海地区网

络信息传播程度较高及上海地区较晚受到 SARS 事件波及这两方面得到解释;

而以广州为最低,可以从该地区信息传播选项中“其他”选项达 107%(远高

于排名第二的 61%)得到解释:广州地区 SARS 流言的传播处在流言传播急遽

膨胀的早期,受众慌不择路的选择多元化的信息通道更符合当时的事理。另外两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个明显的原因是:①处在 SARS 疫情深重的地区,广州人在事件初期亲身感受

SARS 的机会不亚于从传媒感知的机会;②通过“手机短信”传播的以广州为

最高(91%),且明显高出其他四市许多。

上述结果与五市 SARS 疫情出现的早晚、疫情持续时间与距离信息公开的时间

长短以及各城市间居民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有关。而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代
表着媒体发展方向的互联网和作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在流言的传播中的
作用已经占据主要位置。从理论上来解释,这种占据当是基于它们对现有信息权
力疆界的打破,如波斯特所说:“网络空间中的音讯不容易被牛顿式的空间所

限制,这使得边界变得无效。”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第二媒介时代》,

范静晔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第 40 页。这对于自感处于信息弱势

的民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对于较其他人群更容易打破信息壁垒的中产阶层人群来说,流言的敏感是具
备先天的条件的;在这里,在中产阶层的流言传播对新媒体的利用上,反映的
是媒体技术对中产阶层心理的征服。

第四部分

教育和文化资本的获得与传承

获得与传承本章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成果。

近年来,社会分层视野中的干部、工人、农民三分格局逐渐被社会阶层多样化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社会现实取代,“中产阶层”在中国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词语。一般认为,中产
阶层大多出身于更低的社会阶层,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获得了文化资本,并
据此取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从而实现社会流动。因此,教育是中产阶
层实现社会流动的基础。

本章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文化资本的获得、传承以及确认这三个角度
来描述中国中产阶层教育方面的特征,并尝试对其中的一些社会现象做出合理
解释。

第四部分

社会流动:循环或再生产(1)

关于社会流动,主要有两派观点:一种认为精英群体是不断循环流动的,帕
累托是倡导者;一种观点则认为精英是可以“父贵子荣”,能够复制的,这是
再生产理论的体现。

帕累托是精英循环理论的信奉者,在他看来,由于个人继承的天赋和在等级
制中的地位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任何社会都包含着不稳定的因素,因为那些
有才干的人会准备好补充到精英群体中,群众和精英身上的剩遗物的波动决定

了依赖的循环。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0。一个社会

的精英流动越是顺畅,社会越是稳定。帕累托指出:“新的精英通过不停的循环
运动,从社会的下层阶级中冒出来,登入上层阶级,在里面发展壮大,随后衰

落、被消灭、消失。”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0,第

312 页。他写道:“贵族不会永存。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一段时间后,他们就消

失了,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历史是贵族的墓地。……由于低门第家族的崛起,
统治阶级在人数上和品质上得到了恢复,并给他们带来继续掌权所必需的活力。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他们还通过清除自己队伍中的腐化堕落分子来恢复生机。”张人杰主编:《国外

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第 70 页。马克思对此做过

解释:“统治阶级能够吸收被统治阶级中第一流人才越多,它的统治就越加稳
定。”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培养中产阶层群体的意义所在。美国社会之所以能
够有较好的民主基础,与其社会具有相对较多的流动机会是分不开的。

但是种种实证研究却提出了反证。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再生产理论引起广泛

关注。

一是“社会再生产理论”,由鲍尔斯和金提斯等提出,代表人物是阿尔都塞。

他们认为在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社会里,学校教育过程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经
济—学校的联结是阶级关系再生产的最重要环节,学校是社会控制和社会再制
的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可以透过学校教育维持和再制下去,
因而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考虑教育的作用。

另外一种是“文化再生产理论”,代表人物为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他提出了
“文化专断”、文化资本概念,认为教育制度本身也有其文化专断,也就是说,
占据统治地位的阶层会用制度化的方式将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固定下来。本章将主
要以这种观点来论证中国中产阶层的教育和文化传承的现状。

布迪厄对资本类型进行了划分,他认为,根据资本在不同场所所起的作用,
可以将其分为三种基本形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资本都有相
应的功能以及各自的制度化形式。张扬波:《人力资本竞争催生教育消费热》,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nfgd/200403170602asp。所谓“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文化资本”,是指世代相传的一般文化背景、知识、性情及技能,何瑞珠:《家长

参与子女的教育: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阐释》,《教育学报·1998 冬》第 26 卷

第 2 期。是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

种是一种具体化的状态,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而存在,例如一
个人的思想和肉体的长时间保存,个人通过先天和后天的培养所形成的内化于
个人身上的学识和修养;第二种是以一种客观化的状态存在,当文化资本转变
为像“图片、书籍、词典、工具、机器之类的东西的时候,文化资本就是以这种客
观化的方式而存在”;第三种就是以体制化的形式存在,这种形式赋予文化资
本一种完全是原始性的财产,而文化资本正是受到了这笔财产的庇护。包亚明主

编《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第 192~193 页。当我们

以学术认同感的形式来看待具体的文化资本时就属于这种情况。对布迪厄来说,
这种具体化的状态是最重要的 。他认为:“大部分文化资本都可以从一些事实
上推演出来,从基本的状况看,这些事实以及那些可以预测的具体化的东西是

相联系的。”〔澳〕戴维·思罗斯比:《什么是文化资本》,《新华文摘》2004 年第

10 期,第 119 页。

在布迪厄看来,“文化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联系在于,上层阶级能
够根据其对于高雅文化的熟稔而证明自身的优越地位,而从属阶层的成员则不
仅在经济上受制于人,而且在对统治阶级的文化符号的了解上也处于劣势。布迪
厄由此来证明社会和教育体制的不平等由此合法化。

受布迪厄启发,伯恩斯坦指出出身于不同阶层及生活于不同社交圈子,会培
养出不同的语言模式,低下阶层子女学到“局限性”语言法则,而中产阶层子
女用“精致的”语言法则;换言之,低下阶层与中上阶层子女选词、用字及句法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等各方面均有显著不同。伯恩斯坦认为,语言与学习关系十分密切,局限性的语
言限制了低下阶层子女的思考及学能发展,于是进一步强化阶级差异;这样便
出现了阶级再生产的循环。中等阶层子女的语言能力,可以视作一种得到学校认
同的“文化资本”,教育制度根本是看重并奖赏中上阶层的“精致的语言法则

”。何瑞珠:《家长参与子女的教育: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阐释》,《教育学报·

1998 冬》第 26 卷第 2 期。

有关教育与社会分层方面,我国近来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刘精明与李春玲所
做的研究。西方学者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后,由于意识形态主导下的政策努力,使
中国社会分层出现了一种平等化的趋势,但是刘精明的研究表明“反分层化”
的理论在教育机会获得方面是不能成立的。刘精明在《教育与社会分层》中,研究
了“文化大革命”对入学、升学模式的影响,其研究重点是透过个人的受教育过
程,分析我国社会中接受教育的社会传承模式对不同历史时期处于不同教育阶
段的人的影响,尤其是考察“文化大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不同阶段教育
获得的代际传承模式的影响。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入学和
升学机会的获得仍然受制于根深蒂固的制度和文化因素,不平等的代际传承模

式仍然影响着机会获得方面的不平等。刘精明:《中国社会分层·教育与社会分

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 358~390 页。

第四部分

社会流动:循环或再生产(2)

李春玲则把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的关系当作研究的基础,她着重分析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是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她的研究主要考察 1940~2001 年这

60 年时间里,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个人教育获得的影响经历了哪些变化。她

得出与刘精明的研究不同的结论,认为 1949~1978 年间,由于政策的影响,教

育机会从极度不平等到逐渐平等,家庭的文化和经济资本对子女受教育的机会

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形势发生了扭转,家庭的社会

资本、文化资本的影响力大大上升,如今家庭经济条件对子女教育机会发挥了关
键性作用,教育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值得关注。李春玲:《中国社

会分层 ·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第

393~420 页。

以上研究主要是采用国外常见的“路径分析”的模式,用定量资料对父母学
历、职位等对子女的学历、职位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模型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笔
者以为,中国这样一个注重体验、注重个体感受的社会,缺少来自定性的研究资
料是一个缺憾。涂尔干说过:“如果社会学不能进入到个体的内心深处以描述出

它旨在解释的人类心理世界,那么社会学就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目标。”埃米尔·

涂尔干:《社会宗教与认识论》,转引自文化研究网, http://wwwculstudies

com。因此本章侧重于实证,注重个人体验,以此来描述中国中产阶层文化资本

的获得与传承的特点。由于中国中产阶层尚未发育完成,定性研究的方式可能更
合适描述动态变迁的过程。作为“中国中产阶层研究”专题论文的一部分,本章
对社会分层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教育对中产阶层形成的影响,同时由于这个阶
层明显的“文化资本”特性,本章接下来将采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作为分
析视角。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03 年以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五大城市所做

的“中产阶层生存与发展”访谈、 2004 年 1 月所做的电话调查以及笔者 2004 年

3 月在南京某重点高中搜集的观察资料,构成了本章的资料依据。

第四部分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获得(1)

古尔德纳指出,作为一个正在兴起的新阶层,知识分子的主要特征是:“第
一,在数量上——它占有相当多的文化资本份额,并且其收入相对较大的一部
分由此产生。第二,在质量上——在某种程度上它的文化是特殊的文化。”艾尔

文·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第

32 页。可以说,对文化资本的占有是中国中产阶层的根本特点。首先,他们受过

良好的教育,拥有较高的学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分析,在中等收入者当

中,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占 486%,大学本科占 263%,其他共占 251%。数

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城镇居民收入分析”,2002。其次,他们有将文化资本转

化为其他资本的能力。由于现在公认的中产阶层群体年龄大多是在 30~50 岁,

他们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掌握能力强,在工作中具有开拓能力,同时,随着社
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收入与知识技能逐步挂钩,受教育程度越高,职业收入水
平也越高。从职业上看,中产阶层一般集中在需要较高文化资本的行业,如管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的专门化程度高,讲究情调、品位,有较高的审美水
平。

我国中产阶层从 20 世纪 90 年代大量涌现。经济发展对知识资源和人才的强烈

需求,对个人受教育程度的要求也在提高,这使得整个社会表现出对知识、对人
才的强烈需求。由于社会对知识、对人才的渴求,一方面,从事传授知识的各类
教师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他们的收入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从人才市场供求的
角度看,人才受教育程度越高,知识技能越高,其价值也就越大,其收入水平
也必然提高。刘文纲:《我国中等收入阶层需求分析——兼论企业营销变革》,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年第 1 期。

米尔斯对社会研究提出了一个指导性的方向,那就是“社会科学探讨的是个
人生活历程、历史和它们在社会结构中交织的问题。这三者(个人生活历程、历史
和社会)是方向正确的人的研究的坐标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三联

书店,2001,第 154 页。据此,笔者在下面的论述中将尽量把研究问题与社会历

史相联系,由于每个年代的人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不同,同一历史事件对不
同年龄组的人也不一样。本节所采用的几个个案,考虑到了对象的出生年代,其

中 W10 出生于 50 年代中期, W15 出生于 60 年代中期, W17 出生于 70 年代初,

W8 则出生于 70 年代中期。

家庭对人的影响是难以去除的。美国生命历程理论的创立者埃尔德的研究对

象、一位经历过美国 20 世纪初经济大萧条的过来人说:“你以为你的生活是你

自己的,但是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会影响下一个人的生活,每一代的生活都会影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响下一代的生活。”GH埃尔德:《大萧条的孩子们》,译林出版社,2002,第

467 页。

电话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家庭的文化资本越高,父亲的职业地位越高,对
子女今后的学业发展和职业成就越有益。

图 6-1 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18 岁时父亲的职业”比较

图 6-1 显示出中产阶层的父亲职业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管理

与技术人员、企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以及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等职业群体中。而
这几类群体是文化资本相对丰富的群体。

布迪厄所说的“文化资本”,是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
背景因素。而“社会化就是儿童借以获得一种特殊的文化身份的过程,同时也是
他对这种身份的反应。社会化就是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特殊的文化人的过程。

”张人杰,同前引书,第 404 页。文化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最初因素与社会出

身、家庭培养密切相关,文化资本总是被烙上最初获得状态的烙印,那些在某个
阶段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家庭,他们也能依靠历代积淀的文化资本来获得发展
的动力。

家境非常贫寒的 W17,是一位在专业上取得比较突出成就的大学教师,他认

为家庭尤其是他父亲,对他的影响巨大。他说:“我父亲是被革命的对象,他家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里是地主,解放时他 16 岁。他小时候非常聪明,记忆力惊人,基本上老师讲完

后就可以倒背。解放以后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但是他已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
各个时期的历史了如指掌,并且以唱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当地有一种风俗,值得
尊敬的人死了以后,要放两到三天,就要有人晚上去唱歌。他就去唱。内容就是
从历史中选择有教育意义的题材,主要就是劝活着的人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孝

顺父母,7 个字一句,七言绝句。这样我从小就听他唱这些歌,到我上学的时候,

我的作文和别的成绩就比别人胜一筹。”

W17 称自己能够在作文方面,在语文方面比别人胜一筹,就是受父亲的影响。

“他平时没事时就会哼,因为他人缘关系很好,死了人以后他都主动要去,表
示对人的尊敬,所以在当地几个县都很有名,别人都喊他去,他能够出口成章。

W17 家当年的家庭条件非常简陋,“姐姐和母亲住楼下,父亲跟我就住在楼

上。”但是,越是困难的条件,越使父亲紧紧抓住“读书”这一获取家庭翻身机
会的方式,“一躺下来他就跟我讲只有读书才好,才能光宗耀祖。经常给我念宋
徽宗的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我就受到这种暗示,就
是要读书。”

如果说父亲鼓励儿子读书一开始只是一种文化惯习的话,那么后来他所受到
的来自好友的轻视则更加坚定了父亲促使孩子出人头地的信念。“还有一个故事,
我出生时还有一个跟我父亲最要好的,生了一个女儿,我父亲跟他约定做亲家。
……后来这个人发了一点财,父亲就开玩笑说,我们的约定还算不算数?这个
人顾左右而言他,意思就是不算数了。我父亲就说,你看现在世态炎凉——你一
定要读书。”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从 W17 的谈话中可以看到他的家庭的文化资本的传承,这种文化资本的传承

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文化知识的传递,因为解放以前的家庭能够送得起子女
上学的,一般都是条件比较好的地主、富农等富裕家庭。他父亲虽然在解放以后
因为出身问题没有继续接受教育的条件,但是他充分能够认识到教育——即文
化资本的价值,并将自己获得的这些文化资本以“唱歌”的形式传递给儿子。

以上研究主要是采用国外常见的“路径分析”的模式,用定量资料对父母学
历、职位等对子女的学历、职位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模型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笔
者以为,中国这样一个注重体验、注重个体感受的社会,缺少来自定性的研究资
料是一个缺憾。涂尔干说过:“如果社会学不能进入到个体的内心深处以描述出

它旨在解释的人类心理世界,那么社会学就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目标。”埃米尔·

涂尔干:《社会宗教与认识论》,转引自文化研究网, http://wwwculstudies

com。因此本章侧重于实证,注重个人体验,以此来描述中国中产阶层文化资本

的获得与传承的特点。由于中国中产阶层尚未发育完成,定性研究的方式可能更
合适描述动态变迁的过程。作为“中国中产阶层研究”专题论文的一部分,本章
对社会分层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教育对中产阶层形成的影响,同时由于这个阶
层明显的“文化资本”特性,本章接下来将采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作为分
析视角。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03 年以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五大城市所做

的“中产阶层生存与发展”访谈、 2004 年 1 月所做的电话调查以及笔者 2004 年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3 月在南京某重点高中搜集的观察资料,构成了本章的资料依据。

第四部分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获得(2)

其二是成就动机的传承。他的贫困的童年家庭生活经历使他具有一种物质上的
匮乏感,这种匮乏感是他坚持读书求学的动力之源;来自父亲好朋友的刺激—

—家庭的贫困使得父亲的这位好朋友“嫌贫爱富”,也激发了 W17 希望依靠读

书出人头地的志愿。同时,父亲经常做励志教育,从“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古代
的励志格言,到以实例来激发儿子的读书愿望。

从年龄上看,中产阶层的一般是在 30~50 岁左右,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最

大的历史事件莫过于“文化大革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是在“文革”开始前
后开始接受学校教育,而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高等教育,年龄较小的一批则是
在“文革”以后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对于“文革”时处于学龄期的大多数人来
说,“文革”阻碍了他们接受正规教育,而且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功能受到影响。

但据刘精明 2004 年的研究,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其实并没有通常认为的那么大,

因为文化资本的传承在“文革”期间的家庭中并没有停止,“那些被划分为不
好的阶级,一部分是旧体制下的传统精英,像地主、富农、资本家;一部分是新
社会中的教育精英,像右派分子,他们都是文化资本的拥有者,或在旧社会饱
读诗书,或者耳濡目染传统文化中几近苛严的尊师重教之规范与风气,重视教
育的理念在他们的心目中扎下了极为深厚的根基。”李培林等:《中国社会分层》,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 389 页。那些家庭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本,在那个

年代也并没有被完全彻底被革命掉。因此,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他们的
家庭教育就不简单是“文革”时期所流行的那些革命元素。我的一个访谈对象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W10 的经历证实了这一观点。

W10 出生于 50 年代中期,她上小学的时候, 1966 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整

个社会都受到了“文革”的冲击,只好好地上了 3 年学。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开始

接受教育,所以她的整个教育是不系统的。家庭受到了冲击,她自己后来也到农

村 3 年,在干校,主要是劳动为主。“那时候选拔一些干部中间的大学生来教我

们,工业、农业、电子呀,讲插秧呀、割麦呀、种花生呀、锄草呀,一点点化学知识
呀,工业就是讲一点点物理知识。” “从五七干校回来之后上高中,也是没有

受过系统的教育,然后就再下农村,当知青,在农村又呆了 3 年。1976 年,我

们就成了工农兵大学生。入学是 1977 年 3 月份,当时是招 4 个班,必须是高中

毕业生,最后一批的工农兵大学生,我是学工的,学机械专业,分到一个厂里
面,因为我爱人留校了,所以我就调回学校。”

另外一种教育形式就是对思想的影响。“给教师戴高帽子游行啦,资产阶级的
代表人物啦,当时我们就有一种看法:你看读书以后就会像老师一样,要戴高
帽子游行,那时候就不想读书。”

但是尽管家庭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父母过得不是很好,但是她们还是很自
由,她认为,那个年代对她来说也还是有很多乐趣。“我们没有学校的约束,比
较自由,比如说,养小鸡呀,抓虫子呀,很自由地成长。” 而且她对那个年代
经历的种种也不是感觉到特别遗憾。“你生在这个年代有什么办法呢?我觉得还
是好快乐,不觉得很痛苦。因为都是在农村,觉得那里景色也很美,一望无际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牛、羊、油菜花呀,从小就无拘无束的。大人搞运动,但是我们很快乐,劳动呀,
唱歌呀。而且那时候国家物质很匮乏,但是我们在那里有吃的。我们刨花生,一
刨一大堆,那里土地很肥沃。吃红薯。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水果吃,没有什么零食
吃,就吃那些东西,所以长得很健康,身体很好。”

W10 认为家庭对人的影响很大,父母提供的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使她的性格

很开朗,而且家庭的文化氛围使她对文化艺术有一种欣赏的品味。 W10 的父母

都是南下干部,父亲是秘书,文职,母亲在革命大学教书。外祖父是清朝末年的

举人,是学历史的。W10 从小在外祖父身边长大,外祖父常常去湖北省图书馆,

一去就是一整天,看书、喝茶、聊天,W10 在那种氛围里成长,所以从小就深受

文化的浸染。

多年以后,W10 在回首童年往事的时候,说:“教育对人的影响很大。尤其

是家庭教育。我以前还不觉得,到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我就反过来看家庭对一
个人的影响,我觉得简直是太大了。所以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
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东西,不断地矫正对女儿的教育。”

幸运的是,W10 的家庭给她的教育是比较自由的,虽然她父母对她的要求也

很严格,“但是给我们的那种很宽松的环境,我觉得在那个时候确实是很不容
易。很少去很严厉地打我们呀,骂我们。总是给我们讲故事呀,尤其是我妈妈,
是从东北过来的,东北的一些民谣啊,一些民间的故事啊,给我们讲了很多。像
电视剧里面的一些歌:‘鸡蛋鸡蛋壳壳,里面坐个哥哥……’,‘小老鼠,上
灯台……’都是我妈妈讲的,很多。”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同样幸运的是她所接受的幼儿园教育,“我在幼儿园的教育也很好。很多好的
生活习惯——擤鼻涕呀、指甲要干净呀——都是在幼儿园养成的。幼儿园很好,
在困难时期还是要保证孩子有米饭,尽管有很多豆类,但是我父母他们在外边
都没有吃的,他们要啃黑窝窝头。”因此,与很多人在回忆“文革”经历时表现
出的深刻反思,并且申讨那段时期给人造成的种种伤害的状况不同的是,在

W10 的感受中,她并不觉得童年有什么遗憾,尽管她也觉得“如果能够受到更

系统的教育当然更好啦”,但是她很快就化解了那段历史的阴影,“你生在那
个时代有什么办法呢?”

“文革”的影响虽然使绝大部分人失去了系统教育的可能,而且知青一代因为

他们的成长适逢“文革”开始,又是受“文革”冲击最大的,被剥夺了接受正

规的、系统的教育的机会。但是,从 W10 的叙述中能够看到,她的家庭文化——

父母对子女严格但自由的家庭教育,宽松的家庭氛围,举人出身的外公带着她
在湖北图书馆度过的童年,以及母亲给她的民间文化的影响,都使她的生活远

离了当时成年人所感受到的文化荒漠的气息。这也可以看出,在 W10 家里,家

庭文化资本能够透过主流文化而在家庭中得以传递。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最终

能够使 W10 没有被那个时代耽误掉的一个很大的因素还包括,她最后依托家庭

赋予她的物化资本,成为工农兵大学生,回到了正常的社会化的轨道中来。而她
的同龄人中有不少人成为“被耽误的知青一代”,成为下岗的主流、生活在城市
的底层。
第四部分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获得(3)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事实上,家庭文化资本的传承因每个家庭的不同而各异。那些文化资本丰富的
家庭能够通过文化资本的传递,在相对不利于发展文化资本的环境中继续保持
自己的社会资本的优势,而在那些来自于文化资本相对较少的家庭中的孩子,
他们的成功则更多地来自他们强烈的成就动机,来自他们试图“改变命运”所
激发的原动力,当然,也来自他们的环境中有利于他们接受文化资本的机遇—
—上学是他们接受文化资本最主要的途径。对于中国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获得历

程,一个来自甘肃的小伙子 W8 描述了像他这样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学校

获得文化资本的途径。

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接受文化资本的第一步是得有上学的机会,但显然并不
是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机会。一个家庭如果有几个孩子上学,而家里又认为没有
办法同时供几个孩子上学的话,就只能让其中的某些孩子放弃,被迫放弃的孩
子并不是因为没有接受文化资本的天赋,而是受困于家庭的经济条件,以及父
母供养孩子上学的决心,这种决心又是取决于父母对文化资本的信心以及对孩
子能否“读得出来”的预期,这种情况在农村很常见。辍学的孩子就被剥夺了通
过积累文化资本而改变命运的机会。文化资本的积累是需要有经济资本为前提的,
而且还要有足够长的空闲时间,只有家庭条件足以承受一个孩子在较长的时间
内不挣钱,并且相信现在对孩子上学的投资优于让他尽早挣钱时,才能使家长

下决心继续供养孩子上学。因为家里条件差,W8 的二哥被迫辍学。他说:“我

们那时候正在长身体,后来因为干农活缺人手,就让我二哥回家了。其实他学习

挺好的。……我二哥是因为我父母要种 60 亩地,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让二哥回

家,因为他比我大一点。我想如果我大一点,劲大一点的话,就可能就是我回家
了。”

W8 的家庭在“文革”期间处于社会最底层,那一段经历在 W8 的脑海里记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犹新。他说:“我爷爷兄弟八个,除了我爷爷最小留在家里,其他的都出去了。
一解放全部被抓回来,两个被枪毙了。还有两三个狼狈不堪。”“我们小的时候,

爷爷劳改去了。我父亲干的事情是别人的 3 倍,晚上 12 点回来,早上天不亮就

不见了。”“那时候哪里还能想到今天呢?我爸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家里没过过
年。每年最辛苦的活都派他去干。像我们这种家庭是最差的。”他家兄弟姐妹五个,
妈妈在那种生活状况下对未来不抱太多希望,以至于当孩子一个一个长大成人
之后母亲感慨地说:“没想到你们都活过来了。”能够活下来就已经是当时想到

的最好的结局了。至今 W8 还记得母亲开会时跟人说的话:“咱们干啥生这么多,

活也活不了。活下来咱们这么穷,成分又这么坏,赶明天媳妇也讨不到,干啥呢?
”当生存成为生活的重心的时候,人们无暇顾及其他。只能像余华笔下的徐福贵
一样,“活着”本身就是生存的目的。而一旦物质生存条件稍有改善,人们又开
始有了新的梦想。

W8 的家庭悲剧源于他的家庭出身。他们家族是一个具有读书传统的大家族。

他说:“我家祖辈读书的不少,文化大革命时都被枪毙了,家破人亡。我四爷是
县太爷,他的几个儿子都做过国民党的官,解放以后家破人亡。所以我太爷留下
一句话:以后让你们的子女千万不要读书了,读书害人哪。”尽管如此,这个家

族对于读书上进的信念始终没有放弃。W8 的爷爷常常对自己的孙辈说:“大爷

爷可跟我不一样,人家是识字人。”在物质极度匮乏、精神备受践踏的环境下,
仍然保留着对“识字人”的尊重,而且也有作为识字人家的自豪,他们对于文
化的尊重已经刻骨铭心。按照柯林斯的观点,“教育既可选择具有精英文化的英
才成员,又能促使下层或中层成员对英才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予以尊重。”

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第 55 页。W8 的父亲也是读书人,他在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一所机械学校上学, 1957 年上的学,读了 2 年半之后又赶上自然灾害,半途而

废了。W8 的家庭深深知道文化资本的价值。W8 的父亲始终没有放弃求学梦,对

孩子说:“只要你们读书,花多少钱我去赚。”W8 的大哥是村里恢复高考之后

最早考出去的大学生。

W8 还谈到了跟文化资本的传承有关的一个概念——门风。 W8 的家庭虽然不

能直接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但是,他们家的文化资本的积淀却实实在在地影

响着孩子,因此,除非实在迫不得已而让 W8 的二哥辍学,W8 的父亲还是咬紧

牙关,让孩子们上学。孩子们也在与其他家庭的比较中,发觉自己家族所具有的
文化资本,即对于学习保持兴趣的门风。他提到他小的时候,邻居家的孩子“哭
呀,闹呀,不愿意上学。但是我们家的孩子不管学习好还是不好,学是肯定会去
上的。一早起来就往学校赶,唯恐晚了。可能是因为我家的门风。”他们这个家族

现在有 200 多口人,没有听说过谁不想上学。W8 认为这可能是跟遗传有关。而邻

居展家的孩子现在每天都要拿鞭子赶到学校门口,而且展家现在还没有出过大
学生,他家的每一代都不愿意进学校。

他们家这个村现在有四五家大姓,现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出过大学生的还

是那几家。在 W8 看来,在农村,原来地主的现在还是地主,原来富农的现在还

是富农。因为她们愿意出去吃苦,愿意出去干。而“原来文化大革命时候的红卫

兵现在还是红卫兵,只不过年纪大了”。由此 W8 认为:“门风很重要。门风就

是前期教育,就是家庭环境,是老一辈对成长当中的儿女的家庭环境,父母在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做人方面、为人处世好,他的子女出来绝对差不到哪里去。”

但是,赢得了读书机会的孩子,并不表示一定能够完成文化资本的积累,从
而实现文化资本向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转换。他们会由于学习能力以及其他原

因可能被淘汰, W8 谈到他的姐姐虽然赢得了学习机会,但是被“文革”耽误

了,没有考上,他说:“我姐姐读书我爸也费了不少心血,她那时候从小举革

命的小红旗,底子太差,没有考上。”这跟我们前面所提到的 W10 不同,W10

有家庭文化资本的积累,还有其他接受文化资本的机会,比如说做工农兵大学

学员,因此,尽管 W10 的出生处于“文革”时期事件影响更深的年龄,但是她

的家庭条件使她所受“文革”的负面影响反而小于出生在 70 年代初期的农村孩

子。W10 可以把“文革”时期的那段农村生活看作田园牧歌,但“文革”对于

W8 的姐姐来说,却是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她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农村孩子在接

受文化资本的过程中,竞争很激烈,被淘汰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一旦被淘汰,
他们就更难有再获得社会流动的机会。
第四部分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获得(4)

正因为农村孩子实现社会流动的机会更少,他们就会更坚定地抓住有限的机

会,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希望通过文化资本来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W8 的家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乡高考升学率很高,有“状元之乡”的美誉。在 W8 的高中班级里,一个班有

124 个人,112 人上了大专线。在问及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升学率和学习动机的

时候,W8 说:“我们那里穷哎,只有考出去才有出路,才有饭吃。城里人根本

想象不到我们那里的那种艰苦:吃的住的用的都非常艰苦。考出去才有饭吃,考

不出去就得种地。”W8 坦陈,他当时主要就是怕种地。W8 描述了当时的那种艰

苦:“我们那时候读书非常刻苦,衣服就是那么一件,一打开教室门,城里的
人去了恐怕会晕过去,气味太难闻了。准备高考,题海战术,每个人面前一个墨

水瓶。学校要省电费,点着菜油读书,烟直冒,114 人,114 盏灯。开夜车一般都

要开到 12 点,赶着把题作完,第二天还要上课。没完没了。早上 5 点起床,题没

做完的话,还要赶着把题做完。114 人,114 盏灯,熏出来的。”学习条件如此艰

苦,营养却根本谈不上,W8 说,他们那时吃的全部都是土豆、咸菜,能够吃到

咸菜就很不错了。有个同学的父亲为了给儿子高考补充营养,就特地送来了一篮
子鸡蛋。这是最高营养品,篮子的底还是脱的。走了一天的山路,把鸡蛋送给儿

子,还得再走一天的山路赶回去。W8 觉得他家虽然也很穷,但是比起很多同学

来还算好的,因为他“穿的衣服还没有露出肉来”。

同样经济地位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文化资本,这种文化资本是这个家庭改变自

己家庭社会地位和前途的希望所在。W8 之所以能够完成“鲤鱼跃龙门”的飞跃,

与他的家庭文化资本的积淀对他的影响不无关系。比如他所说的展家,缺乏文化
资本的积累,缺乏读书的动力,家族中也没有读书人的积极诱导,所以没有读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书人,也没有出去闯一闯的意识,而 W8 的家庭却是“地主”家庭,爷爷的兄

弟还都是读书人,从小爷爷就给他灌输对文化的崇拜、对文化人的崇拜,这些都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 W8,使他具有勤于读书的潜质。当然,如果借用德国教育

人类学家博尔诺夫的“遭遇”概念来看,那么在我看来对 W8 产生直接影响的

“遭遇”是其父亲“雪天送饭”的事情。博尔诺夫认为一个人的一生有很多不确
定因素,其中一些能够对他的将来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就可以称之为“遭遇”,
他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利用这些遭遇,使教育对象向美和善的一面发展。其

观点见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的《教育人类学》。有一年冬天,他回 家

去取馍馍和咸菜。雪下得很大,他匆忙中把锁馍的箱子钥匙丢在家里了。老爸骑

车追了 25 里路,差点把命丢了。回走是上坡,又是逆风,根本蹬不动。“我一看,

老爸一蹬一滑,一蹬一滑,我看着真是心酸。从那一天开始,我就正儿八经读书,
不跟他们去混了。”

努力读书的结果是成功地通过了高考,而且在城里找到了一份收入可观的工
作,跻身于中产阶层的行列。而那些经济资本不足而无力供孩子上学,或是那些
出身于文化资本的积累不够而又对文化资本不够重视的家庭,以及那些因为种
种原因高考失利的农村孩子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几乎没有可能晋身于今天我
们在这里所谈论的中产阶层行列。

在文化资本的获得方面,有不少人更强调个人动机方面的因素。由于解放以来
文化政策的多次调整,这一代中国中产阶层中有不少人自认为是家庭的第一代

文化资本的拥有者,他们认为受家庭的影响很有限。 W15 是某名牌大学的硕士

毕业生,学业成绩优异,是被保送读研的,现在是一家房地产租赁公司的经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他给我的感觉是很自信,也很友善,并且看问题很有自己的见解。他出生于一个
普通的工人家庭,回顾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他说了这样一番话:“家里也要我
们多读一点书。可能自己也有好强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家里人把这
种观念传给我们,但是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是没有什么辅导的。我大学同学中有好
多父母都是农民的,家里全部考上了大学,他们能辅导什么呢?而且我觉得小
孩子如果是父母辅导出来的话,他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发展。”

W15 的家庭没有太多的文化资本,也没有其他的资本,这曾经是他自卑的根

源,但是,由于出生于地位相对较低的社会阶层而引起的匮乏感和自卑感,反

而使子女更有动力去努力。作为一个知识面很广泛的管理人员, W15 指出,现

在社会上很多人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多多少少是源自一种自卑。他说自己小的
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别人有的他没有,那就多少会有些自卑。而他又是成长在一
个干部子女群体中。“从小的时候,我所在的学校,特别是在中学,有很多都是
高干子弟,其实如果他们自身努力的话,现在都应该是相当不错的,因为他们
太有背景了,父母是局长、厅长之类,他们的学习条件、生存条件,什么都比你
好,当时我们不自卑是不可能的。”

W15 最初克服自卑的努力方式就是好好学习,特别用功,并且不断总结学习

的经验和方法。大学的经历使他日后在工作中获得自信,这种自信也是缘于他对
自己所拥有的资本能力的自信,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同,资本的价值得以实现。他
说:“我上大学时,喜欢英语,第一年对别的课程就不怎么重视。结果,大学的
第一门课,中共党史,没有及格,补考还是没有及格,这下子就紧张了,因为
这是学位课。从此以后就变得特别用功,每一门课都非常重视,每一门课都考的
很好。最后破例又给了一次补考的机会,最后总算及格了,破格保研。……我对

政治倒学得还可以,入学时是全校政治最高分,又是高中的最高分,考了 90 多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分,因为政治经济学,还有点规律。对于物理、化学这些课程,我觉得可以推。…
…后来就变得很用功,成绩好了有一种自信。”不过他认为这同时也说明自己是
在想努力摆脱某种不利的境遇,“为什么这么努力地学习?你怕考不过人家,
你才这么拼命地学。所以表面上的东西跟潜在的东西往往是反的。”

W15 特别能吃苦,很勤勉,能沉得下心来,而且有强烈的追求成就的动力,

这是他日后取得事业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自己,他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评价:“我就像父母对我的评价,并不十分

聪明,但是很勤勉,吃得苦,能沉得下心来。人家花 2 小时的我花 4 个小时。大

热天,40℃,谈什么事的时候,别人都受不了,我好像无所谓。成就感是我追求

的。你看我不爱吃,不爱喝,穿也不讲究。像我的同学,亿万富翁的那个,他是
什么都来,所以把钱看得重,也有动力去找钱。我就是有一种危机感,比方说,

有 1000 块钱,人家会花到 1001 块,我可能就只会花个 500 块。我剪个头就只花

5 块钱。”

第四部分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获得(5)

作为对比,他认为有些拥有社会资本的家庭,可以给子女提供优越的物质条
件,也能够给子女安排很好的工作,但是,这些子女因为缺乏来自匮乏而造成
的成就动机,或者说,他们很多东西是不需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得到,而且很轻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易就得到了,这样就会使他们缺乏 W15 所具有的那种超越“自卑”的动力,使

得这些人的职业成就相对较小。另外,这些家庭出身优越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
中缺乏由于挫折而得到的种种锻炼,也是他们今后的职业成就不大的一个原因。

多年以后,他回过头来看他那些出身干部家庭的同学,生出许多感慨,他的
那些同学多半现在都“不怎么的”,虽然他们大多数也上了大学分别进了当时
最好的单位,但是因为缺乏来自自身的超越意识,大多也都安于现状,经过多

年的大浪淘沙,这些人多数都“不怎么样,杳无声息了”。 W15 说,这些人基

本的生活还可以,也有安稳的生活,但是感觉到他们就是一种生活化的东西了,
他们就是这个样子了,他们没有一种“内在的、往前冲”的东西,也没有更多的
想法,比较安于现状,可想而知,他们再往后走就很难说了。总之,他们中间基
本上没有人们通常所认为很优秀的人,也没有在社会上能够发挥比较出色作用
的人。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一开始他们有的分到了一些很好的
单位,收入相对高一点,比方说去了外贸部门,但是现在整个行业不景气了,

所以他们也就不行了。而 W15 自己则在与同学的对比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有

了自信”。而且不知不觉就发现,以前觉得不会做的事情,可以做得很好,这样
就建立了自信心了。他打了个简单的比方,“突然叫你去赌博,你觉得哎呀我怕
输,结果赌了十天半个月了,你却一直在赢,你是不是越来越敢赌了?自信也
是这么个道理。事情总是在朝好的方面发展,这样你就建立起自信心来了,当然,
也有一种情况就是,老是在输,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就会越来越不自信了,
最后可能就放弃掉了。”

W15 曾和我探讨过人的成就动机,为什么有的家庭地位很优越,也能够给子

女提供很好的精神和物质条件,但是子女的职业成就就是平平常常,相反,有
的家庭根本给不了孩子什么条件,孩子却很成才。这其实是我一直在思考却不得
解答的问题。马斯洛著名的动机需求五层次认为人具有生理需求、安全的需要、归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这些需要是从低级到高
级排序,当低级需要满足之后才有精力去顾及更高层次的需要。米德的“概化他
人”的观点则认为:人对自身的看法往往来自他所感觉到的别人对他的看法,
那么,对于这些访谈对象的情况是不是可以这样看: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来自
自身和周围人的比较,来判断自己具有某方面的资本,这种资本可能是先赋的,
是自身或家庭本来就有的,也可能来自自己的努力后天获得的,在某种情境下,
他发现自己的这种资本并非人人具备,这使他认定自己的家庭或者自己身上具
有某些方面的价值,而这种对自己价值的确定又反过来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去
追求他所感受到的这种资本,从而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因为社会对于他
们的资本的确认,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今天的中国中产阶层,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不一样,他们的生活场域也不尽相

同,但是他们大多是由高考这架“社会地位的提升机”所造就的。1977 年以后

重新恢复高考,1999 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比

例不断增加。埃尔德曾经指出:“即使是极端聪明和勤奋的人,如果没有机会,

也不能超越灾难的影响而获得生活的成功。”GH埃尔德:《大萧条的孩子们》,

第 467 页。雅斯贝尔斯也指出:“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人带入全体之

中,个人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自己的一隅之地,因此他狭小的存在被万物注入
了新的生气。如果一个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也就能够
真正成为他自己。”谢维和:《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第 69 页。事实上,大学学位既保护了那些出生在上层家庭中的特权,同

时也为那些来自下层的许多人跃居高位创造了条件。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A卡尔:《美国阶级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第 219 页。如此,在

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的形成过程中,文化资本的获得不仅来自家庭的传承,同样
来自借助于自身的成就动机而实现的社会流动。同时,一旦进入中产阶层的行列,
他们还会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以保持自己在文化资本占有上的优势。
第四部分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传承(1)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父辈已经获得的文化资本对于子女的影响也将越来

越大。张翼发表于《社会学研究》2004 年第 4 期的文章《中国人社会地位的获得》中

在谈及“中国人社会地位的获得”时做了“教育资本的持久性”假设,认为在
影响社会个体的社会地位获得的后致性因素中,教育资本的影响力不仅具有恒
久性,而且会越来越大于“政治资本”。只要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稳定
而持续,这种影响力就会越来越明显,张翼的研究主要是涉及社会地位的代际
流动,其结论是:父亲的职业地位越高,人们获得的教育文凭也就越高,其所
积累的教育资本或人力资本就越高。拥有不同资本的家庭,尤其是已经获得了文
化资本的当代中国中产阶层,在对待子女的教育方面会显示出他们的阶层特色,
这将体现在文化资本传承的观念、方式以及态度上面。

首先来看文化资本传承的观念因素。在中国,文化资本的价值一贯受到重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出息的孩子往往是那些一心向上、能够承接家
庭乃至家族厚望、能够实现家族向上流动愿望的人。在这样一个注重家族传统的
社会,一个读书人身上所承受的不仅是自身读书上进的动力,而且更有来自家
庭与家族的期望,对于每一个读书人来说,可能听得最多的告诫就是:有朝一
日能够“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在中国古代,那些经年苦读终于成才的“
好孩子”数不胜数,借光读书的匡衡、映雪读书的孙康、卖柴卖纸的葛洪、切粥充
饥的范仲淹……都是贫寒出身而发奋读书的典范。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但是,在这些“望子成龙”的背后,也往往含有一个成人社会对于孩子的功
利性态度,人们对于孩子的态度、教育投入往往是建立在对孩子将来的“前途”
的判断上面的。如果孩子是“读书的料子”,就花血本送孩子上学,如果觉得孩
子不一定能够“读得出来”,那就可能止于能认得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
中国社会,正如鲁迅说过的那样或者是“为儿女作牛马”,或者是“任儿女作
牛马”,前者是父母觉得孩子读书能够读得出来,后者是觉得孩子不会有出息,
读不出来的。陈映芳:《图像中的孩子——社会学的分析》,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3,第 98~99 页。孩子的学习能力、天生禀赋决定了在资本匮乏时代孩子的学

习机会,而在今天的社会,因为家族观念的淡化,父母对于子女“光宗耀祖”
的动力会减弱,但是一旦有了孩子,那种望子成龙的渴望却是一脉相承的。这后
面自然亦不能排除对于文化资本转换为经济资本、社会地位等功利性的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观念也有嬗变,如果说以往人们把生儿育女视为天
经地义的话,那么现在,中产阶层渴望上升,并为流向更高的社会阶层在积极
行动,这使他们会花更多时间关注工作,对自身生活质量,对于休闲与消费等
物质主义越发重视,对于养育孩子所必须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就不得不多加

考虑了。主动放弃生儿育女的 DINK(DoubleIncomeNoKids)家庭在中国数目逐

年增加,而这一点同样反映了文化资本传承过程中的功利性或者说理性考虑的
因素。

对那些不要小孩的中产阶层而言,以他们的收入,养育小孩不应构成负担,
但他们对生育孩子感受到的压力比社会低层要深,很多人不断推迟生育时间,
有相当一部分人终生不要小孩,甚至连婚也不结了。根据《时尚》杂志一位栏目主
编的分析,原因在于,一是这些中产阶层对自身经济状况的稳定性存在怀疑,
他们对自己的生存状况充满不稳定感,有一位女性这样说:“现在养一个孩子
可不比从前,就一个孩子,你不能委屈他,人家孩子有的虽然不一定咱都必须
有,但也不能差得太远。我们现在还没可能承担这么大一笔开支。”也有人说: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人就活这一辈子,这个过程转瞬即逝,为了生养孩子把自己弄得苦巴巴的,
不值。”还有人是充分考虑到自己的生存压力,不忍心让孩子也面对这样严酷的
竞争:“我们的孩子只能比我们这一代更高一层才有意义吧,即使在未来社会
做个中产,他所面临的竞争也需要他具备足够强的实力。如果我们的孩子在竞争
中落败,我们会很内疚。”殷一平:《高级灰——中国城市中产阶层写真》,中国

青年出版社,1999,第 231~246 页。此外,对感情的稳定性持有怀疑态度,社会

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对他们使养儿防老的观念淡化,这都是生育意愿降低的原
因。

那么养一个孩子要使家庭支出多少呢?最近中国社科院创办的《青年研究》上
刊发了徐安琪的一篇《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该文称:

“从直接经济成本看, 0~16 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 25 万元左右,如估算

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 48 万元。估算 30 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

女的总成本达到 49 万元。这还不包括社会赠送、学校免费、春节压岁钱等 5 万~6

万元的收入。”成年的未婚子女有 85%仍需要父母支出部分乃至全部生活费,不

在读的未婚子女竟然每年人均花掉父母 14 万元。《养大一个孩子平均要 花 49

万》,《现代快报》2005 年 2 月 13 日第 6 版。

一份自称是“比较典型的中产家庭在孩子身上的花费表”则是这样的:家庭

平均月支出总计 18000 元,全年 22 万,儿子现年 10 岁。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学杂费与赞助费(含购买文具、课外学习及赞助学校)5 万元/年

服装约 4000 元/年

零食约 1200 元/年

日常餐饮 2400 元/年

娱乐费用(包括买玩具、游戏软件、书、去各种娱乐场所、旅游)约 2000 元/年

其他杂费 1000 元/年

第四部分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传承(2)

一年总计约 60600 元,每月平均 5050 元这份资料来自殷一平的《高级灰——

中国城市中产阶层写真》,一个孩子的正常费用计划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费用,
这种花费还不包括要为孩子今后接受高等教育所作的积蓄,以及孩子的医疗健
康保险,参加各种学习班学习电脑、小号等的费用。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一些家庭交纳价格不菲的择校费以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家庭收
入再高一些的家庭,则会选择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如果是没有选择择校,也没
有送孩子上私立学校的话,家长也会用其他的方式来强化对孩子的教育,比如
请家教,增加课外辅导。

中国人始终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对孩子的前途抱以很多的关注,
寄予很高的期望,乃至给以过多的关注。一位母亲在向外企老板请假时,对方不
解:“你女儿考试你请假干什么?”这位母亲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的成
败对我很重要,我是她的亲人,这种时刻我应该在她身边。”中国为人父母者最
大的歉疚是他们认为本可以为孩子做的却没有做,有时候本是力所不能及,他
们仍然会责怪自己,他们觉得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付出一切。

中产阶层家庭一般并不指望孩子将来能够有杰出的成就,他们也知道,这很
难,但是,他们希望孩子至少能够栖身社会的中产阶层,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尤
其重视,关键还在于,身为中产之家的父母深知孩子若要在将来跻身中产或更
高层,需要具备相当强的实力,必须从小就为孩子打好基础。在对孩子的教育问

题上,家长可谓殚精竭虑,对于年龄在 30~50 岁的中国中产阶层来说,做父母

的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经济上的考虑之外,更多的支
出是感情与心理的付出,对于任何处理好对孩子的期望值的问题,应当对孩子
承担多少责任,是否应当把孩子作为自己的情感支柱,能否接受孩子与自己是
平等的这一事实……凡此种种,较低阶层家庭的父母可能对此不会做更细更深
的设想,他们可能会更奉行“顺其自然”的法则,因为他们既没有足够的金钱
提供给孩子,也不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知识和心理上的指导,但是对时刻感受
到工作上的压力的中产阶层来说,这些问题却是他们不得不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此外,中产阶层家长还会在文化资本传承的内容,也就是“教孩子什么”这
个问题上犯难:信仰、知识还是为人处事的手段?文化资本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在子女的社会化过程中无处不在。对一个处在家庭文化氛围中

的人来说,知识的传授可以从如何握叉子到有关男女的道德行为的概念。丹尼斯·

吉尔伯特等人指出,儿童对于社会分层、对于品质、声望的阶层区分均会受到成

年人的影响。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A卡尔:《美国阶级结构》,第 140 页。

显然,一个家庭中的父母言传身教什么,孩子就能够学会什么,尤其当他们
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到底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父亲或者是母亲呢?现在市面上
流行种种有关教子之方的书籍,其读者群主要就是对于如何教育子女充满疑虑、
诚惶诚恐的中产阶层父母。一位中产阶层朋友曾经说,每次谈论的话题一涉及子
女教育问题,往往就会引来火热的讨论,每个人都有好多话要说。我想,这与今
天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有关,在一个把孩子的未来与自身的成就紧密相
连的社会中,孩子的未来往往就是自己的未来,因此,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成功
还是失败,往往意义重大。

中产阶层一般都比较重视言传身教,事实上,他们由于工作压力,经常得回
家继续工作:看书、备课、改稿等等,有的还得继续听课充电。这种学习的习惯,

就是一种客观化形式的文化资本,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母亲 N10 说:“教育小

孩就是在言传身教,比方说,小孩在做作业的时候,我们在旁边看看书,哪怕
看看稿子,对小孩都会形成一种榜样的因素。你在旁边看电视,干别的事,最后
的效果还不如你拿本书在旁边看呢。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上
面。”

在电话调查中我们发现,受到良好教育的中产阶层在辅导孩子学习上比非中
产阶层更加用心。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表 6-1 辅导孩子功课单位:%中产非中产中产非中产经常 654543 从不 20

1249 偶尔 145208 总计 10001000

中产阶层自身具有文化资本,同时也具备教育的能力,那么他们进行文化资
本传承的过程中遭遇到什么?中产阶层进行文化资本传承时遭遇到的最大的历
史事件应该算是计划生育政策,他们的子女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中国作为一个
农业大国,对大家庭文化制度有着强烈的偏好,这使得我国有浓厚的多子女生
育文化,崇尚“多子多福”,对于家族文化的传承有强烈的愿望。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后的很长时间,政府对快速增长的人口也没有采取抑制措施,甚至
加以赞赏与鼓励,在“人多力量大”的时代,马寅初提出人口要控制的观点还

受到批判,导致人口严重失控,直到 1972 年,国家才确定逐步推行计划生育政

策,1979 年,国家正式推出了计划生育政策,到 1980 年,将此项政策的推广率

定为城市 95%,农村为 90%普及率。如今,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 20 多年来,广

大城市居民一般都很好地奉行独生子女政策,只生一个(但是在农村,尤其是
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则生育两胎甚至三胎以上的情形还很普遍。生育观念的差异
也是导致城乡贫富差距拉大的各种因素之一)。计划生育带来的不仅是大量的独
生子女,同时也带来了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

瑟罗指出:“教育成了保持个人竞争力的防卫开支。”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

社会学基本文选》,第 246 页。可以说,独生子女承载了家庭所有的希望。如果说

以往的多子女家庭使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并且同时也无力于对孩子给予过多的
关注的话,现在普遍的情形是,望子成龙的愿望成了催逼子女成才的压力,子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女的学业成就是大多数父母最大的希望 ,也是家庭理所当然的中心,孩子的学业

成就成了衡量孩子是否听话、是否符合好孩子标准的指标。2005 年春节期间,南

京的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热线电话接到的诉说苦闷的电话比往常还多,仅大

年三十就有 45 个电话,孩子们最烦恼的问题几乎全在寒假的学习压力上。父母

们让孩子在节日还要继续看书,在节假日给孩子的学习加码,《扬子晚报》2005

年 2 月 11 日 A1 版。在读书压力下,孩子们已经将“自由的玩耍”当成一种奢侈

了。

第四部分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传承(3)

过多的关注带来过多的保护。 1996 年是我国第一批独生子女跨进大学校园的

年头,在各高校的报名点上,送孩子的家长明显多于往年,有的甚至是父母和
祖父母一起出动,父母累得满头大汗,去办理各种入校手续,孩子则优哉游哉,
轻松自在,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就在过分保护下被剥夺了,杨东平编《教育:我

们有话要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 89 页。这样同时也使一些没有经

受过挫折的孩子心理特别脆弱。

对于此,很多中产阶层父母其实是有所反思的。N10 是一位文化工作者,说:

“我们(对孩子)的关注其实是有功利性的,我们总是希望他的成绩好,其实
小孩需要的关注不是这个。也许成人和小孩需要的关注是有违背的。所以我也在
努力去适应他,像现在他回家看电视我也尽量地克制自己不去说他,小孩子也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应该有他自己的娱乐。如果不注意的话小孩子就会逆反,就会厌恶。”她跟我谈
到了她朋友的孩子,一个学习成绩一贯很优秀的小孩,次次都是第一名,而且
好多都是免考,但是这个小孩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开始厌学,不肯上课。家里
人也都不知道原因。后来老师就找家长谈,又找小孩谈。最后向孩子保证,不给
他任何压力,让他去听课,不给他做要求,结果他就自动地学了好多课。不再是
由家长逼着他去上课,而是他自愿地选择了好多课。他报了奥数、作文等等,学

习也继续保持了很好的名次。N10 深有感触地说:“学生逆反的不是家长为我选

择了什么课,而是家长的态度,就是你为什么要为我选择这么多课,实际上他
自己也会去选择这些课,但是方式不一样,因为是自己选择的。所以大人应该让
小孩子自己来安排一些事情,小孩子可能更能接受一些。”

但是竞争的压力,或者说,对孩子今后生活的担忧使中产阶层父母不敢放松
对于孩子的关注,哪怕他们自己也深知催迫下出不了人才,他们还是常常无法

转移关注的目光。N10 说:“对孩子关注多了对他们有压力,但是不关注也是不

现实的,只有一个小孩,你不关注他,你关注谁呢?比方说像我家小孩,从他
有时候没有来得及丢掉的随笔呀,小文章呀,我们也能看得出来。”这种观念与

行为的冲突,恐怕并不只是在 N10 一个人身上发生。

中产阶层在进行文化资本传承时遭遇到的另一个重大事件是“高校大扩招”。

前面已经谈到,高校扩招始于 1999 年,为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受高等

教育的机会,满足了公众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渴望,但是,当“大学生”不再
像改革初期那么“紧俏”或者说“吃香”的时候,文化资本的竞争不光是是否
接受过高等教育,是否上过大学,而是上过什么样的大学,是不是名牌大学,
而且,高校门槛的降低也导致求职门槛的提升,人们心目中接受教育的年限也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从过去的大学到了现在的硕士、博士,中国进入了“文凭社会”。这样的结果是
促使家长花更多的钱去择校,想方设法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不是满足于
考上一所大学。

在我们所做的访谈中, W8 如此说:“按目前的目标,(女儿)最起码应该

是硕士。现在本科已经很难找到工作。作为一个姑娘来讲,只有靠文凭才能把门
敲开。至于做得怎么样就要看你的实力了,有这个实力没有这个文凭敲不开这个
门,机会就少多了。”

N10 则认为:“我希望儿子在电脑方面能够拿奖,我们的功利性目的就是以

后能够加分,高考可以加 20 分。因为他的成绩都比较好,语文、英语都不错,数

学比较突出,我们就是希望他的成绩比较平均,不要有一门拉下来,以后考一
个好的学校,这样对他今后的工作好一点。我们没有特别的目标,就是希望他一
路走得好,考一个比较好的名校。”

在文化资本的传承过程中,中产阶层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既有的知识以及教育

能力对子女进行引导,N10 率直地说:“我受的教育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之间

肯定是有直接关系的。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会想,我在上学的时候是怎么样
的,我儿子现在是怎么样的,就是经常换位思考一下。我自己在上学的时候,老
师怎么对待我的,我自己又是渴望怎么样的对待。我经常会去这样想,无形当中

就会这样去想。”还在孩子很小的时候,N10 就开始带着他穿梭于各种培训班之

间。“什么电子琴呀,英语、画画、围棋,这些班后来坚持下来的有围棋、电脑编

程。围棋他是 1 段,小学 4 年级。因为我是学逻辑的,他爸爸是学数学的,所以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他理性思维比较好,对逻辑思维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我们实际上是根据他的特点
去引导他。对于电子琴、英语,他后来兴趣不是很大,都停掉了。”对于上这些班
的目的,她认为自己也不是一定要坚持怎么样,也会考虑到孩子的选择,她曾
经与孩子有过交流,问孩子到底想不想上,不想上的话就不上了。孩子担心说:

“这样钱不是浪费了吗?”N10 明确地告诉孩子,钱浪费了没关系。因为她让孩子

学习的本意就是去发掘孩子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去引导他,上这些班本身并不
是最终的目的。

那么中产阶层在文化传承时看重什么呢?在双亲价值观上,科恩关于这个阶
级模式的解释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中层阶级的双亲强调有自制力、有好奇心以及
体谅他人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制能力和移情性的理解能力。而注重于服从、整
洁、得体举止的工人阶级双亲则正在灌输行为的从众性。尤其在着重强调快活、好
奇心和体贴父母上,中层阶级模式朝着人(儿童和其他人)的内部动力取向。另
一方面,工人阶级的模式则采取固定的外部行为标准。这些一般的差异可以通过
好奇心和做好学生,或显得体贴人和举止得体这两组之间的比较简洁地说明,

在每对对比中,第一种选择表明内在发展,第二种选择表明和规范一致。丹尼斯·

吉尔伯特、约瑟夫·A卡尔:《美国阶级结构》,第 144 页。

W15 比较看重孩子的自制能力,他说:“我的小孩的性格还可以,比较注意

别人,而且有克制力。吃过维生素之后,他很想吃一块糖,我们跟他讲,糖对你
的身体没什么好处,他就看了半天,很想吃,但是最后还是克制住了。这是一个
小事,但是,最后可能就是这么一个个性今后对他很好很好,能够约束自己。

”W15 在从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制能力对于一个员工的重要性。他举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一个例子,他们那里有一个员工,刚来的时候, W15 曾经问过他:“你不会迟

到吧,每天 30~40 分钟的路程?”这名员工保证说,绝对不会迟到的。结果后

来差不多天天迟到,扣钱都忍不住。 W15 认为,这样的人就是很容易被别的事

情打搅,因此他认为一个人没有克制力是不行的,他说:“克制是一种性格。我

儿子在不到 1 岁的时候,就能够一个人坐半个小时到 1 个小时在那里乱涂乱画

的,他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出去吃饭,他就可以很长时间不哭不闹在旁边
玩。这就是一种克制力。而且讲道理也能够讲得通。有的小孩就不懂道理。”
第四部分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传承(4)

W4 是大学教师,教育学博士。她很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及与人相处的能力。

她说:“我想至少我不会非常关注他的学习成绩,不会像有的家长一样非要考
什么样的成绩、什么样的学校,差不多就行了。特别是在小学、初中,当然他如果
有能力拔尖也可以,但不要刻意。我觉得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然后有爱心、同情
心。这些很重要,然后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动手的能力。

他从来没有说什么东西都是他自己的,别人都不能吃,他小时候吃巧克力、糖,
都是他一个,我一个。没有什么说是专门给他的,这种情况非常少,至少他吃的
时候,我也会跟他一起,一人一半呀,你一个呀,我一个呀。不能让他觉得这是
专门给他一个人的,是专门给他一个人的。”

N10 则引导并且欣赏孩子的善良:“我儿子天生比较善良,老师也说他是与

人为善。我们还是很欣赏他这一点。有时候我们出人意料地发现他的优点,很纯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真,有时候我们觉得很惭愧,我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些。这个时候我们就给他
一点文字的东西,给他一点鼓励。而且做得很浪漫,写在银杏叶上,或者书签上,
放在他的床边,让他醒来之后就能看见,也是对他的肯定,所以他就更加努力
地往这方面发展。我们的孩子在对待人方面特别善良。他在班上都是很特别的,
没有一点点打斗的事情,而且他特别不喜欢欺负弱小。我们也给他买一些关于培
养爱心方面的书籍,比方说,拿《爱的教育》给他看,但是他看了之后没有我们
希望的那种激动。像我们大人看了都会感动得掉眼泪。但是他觉得这很正常,因
为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没有给他社会化过,他的天性非常美好,他觉得本
来就应该这样,跟主人公做的一样。我就觉得孩子的善良很重要。”

这时,我问了她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那有没有想过以后在社会化的过程
中万一遇到一些不那么美好的事情怎么办?”她说也想过这个问题,这样很纯
真很单纯的孩子,以后很可能难免会遇到一些人欺负,可能上当受骗。但是虽然
很担忧,却又不忍心把这种纯真的东西破坏掉,因为这样的话也会很痛苦的,
灌输太多社会化的东西对他也不好,对他心理也不太好。作为母亲,总是希望自
己的孩子能够一生顺顺利利,同时她又感觉自己的孩子身体瘦小,还有些挑食,
因此她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太纯真,怕他今后遇到伤害,她觉得孩子很文弱,内
心世界非常丰富,身上有一些女性的特质在里面。她认为:“男孩子有些女性特
质看上去比较让人喜欢,因为他不闹事,也不是很烦很闹的那种。但是到社会上
一看,在这个竞争很激烈的社会上,他就显得很弱小了。这也是我们担心的。”

为了让孩子今后过得更好,同时避免伤害,他们给孩子早早地做好了职业规
划,要给他选择竞争不那么激烈的面对面竞争的职业,比如说电脑编程这样的
工作,比的是智力。不过她认为自己并不是在安排他的职业,主要是孩子对这些
方面有兴趣:“他对电脑很有兴趣,经常去买电脑杂志,而且看得非常专心,
父母都不看的电脑杂志,他能够自己从头看到尾。对电脑的知识,比较新的东西
他吸收得很快。我们电脑坏了,他三两下就搞好了。他从小对电脑就特别感兴趣。
而且电脑里面都是英文的东西,他那时候英文不懂,一些符号的东西,他摸索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摸索都懂了,他对这些很有感觉。所以我们也就从这些方面对他加以引导。面对
面的直接的竞争少一点。”

显然,针对孩子的性格与兴趣,这位母亲已经对孩子的未来做了比较具体的
充分的规划设计,孩子正在按照她的规划一步步往下走。

作为一名教育学的博士,W4 对于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她提到对孩子要“顺其

自然”,要实行“人本主义的教育”。她提到了与孩子的奶奶在教育观念上的分
歧。孩子的奶奶是小学老师,认为要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天天要小孙子
认字、算术,孩子一看就说:“又来了,又来了。”奶奶认为这是规矩,应该学
习的时候就学习,学习好了再去玩,还有就是今天你认了多少个字,就给你买

些什么东西,而 W4 则认为这是很不好的物质刺激,学习本身有一些乐趣,过

多的干预就会导致孩子丧失这种自发的乐趣,而去追求外在行为刺激。W4 从专

业的角度指出,孩子奶奶还是用的“行为主义”的这一套,因为她当小学教师

的时候可能用的就是这一套,那时候可能还没有“人本主义”的理论。W4 认为:

“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比方说看电视呀,出去玩呀,也可以教他,他现在
也学会了几百个字,动手能力特别强,喜欢拼装玩具呀,画画呀,我也没有让
他上兴趣班呀学习班呀,我觉得我自己会的就教点给他,他自己愿意怎么画就
怎么画,因为我就怕这些培训班对他想象力的束缚,教给他一些模式,怎么画。

这么小应该是比较自由地发展。”W4 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最关注他的个

性方面,与人交往的能力,因为她觉得技能方面很容易学会。同时她还担心这种
强迫性学习会让他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要以后一提到学习,他就认为是一
种很枯燥、很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就得不偿失。而她的学教育的这些同学妈妈
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放任,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不希望他们过早地进行正规的学习。她们在一起说:“你的孩子学了什么乐器呀?
”“没有。”

不过, W4 并不是要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她说:“至于以后是不是要接触这

些东西,这要看他的兴趣,他确实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天赋。我发现他对绘画有兴
趣,对形象呀色彩呀,还是可以培养一下。但对音乐,因为我们两个人都没有这
方面的特长,家里也很少听音乐,或者是像唱歌、跳舞这样的活动,可能对他也
有一些影响,也许没有开发出来,没有给他机会来表现,但是家里也没有什么
乐器,我还是想哪怕当作一个玩具吧,给他买个电子琴,反正几百块钱,他有
兴趣了玩一玩,没有兴趣就当作玩具敲敲算了。”

第四部分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传承(5)

W4 在教育过程中不但用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经常对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

“失误”作出反思。她提到孩子交友过程中的一件事:“有一个女孩子跟我儿子
一起玩,有时候就不让他跟别的人一起玩,总是缠着他,看到他跟别人一起玩
就会把他拉过来,我就跟他说:‘那个婷婷怎么老是跟你在一起?老师说应该
多交好朋友。’我就是希望他把交往的圈子扩大一些。但是这可能给他起了不好
的作用,他现在说:‘我已经跟婷婷不是好朋友了,她老是缠着我。’很明显他
已经有了变化。他可能本来并没有感到这样有什么不好,没有不满意,而我提醒
了他这一点之后,他可能的确发现是这样。他说:‘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好朋友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就意识到,真的是不应该把自己的一些主观意志强加给孩子,
也许他认为这样很好,没什么不好。的确也很矛盾,你就不知道你影响了他之后
到底是起好作用还是坏作用,不知道你的干预对他的影响有多大,是好的影响
还是坏的影响。有时候自己也感觉想得太多了,可能本来也没什么。”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对教育的热情加上专业的教育能力,是像 W4 这样的家长的共同特点,他们

在教育过程中开始形成和发展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中产阶层在注重直接传输文化
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孩子人格的引导,并且时刻对教育做出反思,这说明,不
少的中产阶层家长已经从我们传统的以家长为主体的教育观转变为接受了西方
教育观念中以孩子为主体的教育观。他们意识到孩子今后的为人处世,以及心理
的健康发展是最重要的,因此,很多人都提出,“要让孩子自己来安排一些事
”,让孩子能够顺应天性去发展。当然,作为压力很大的阶层,他们还是会同时
对孩子的未来做一番确定或是不确定的规划。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认为,在社会场域里,经济资本丰厚的家庭感受到的
日常生存压力相对较小,更有能力将一部分经济资本转化为文化资本。不同阶层
的家庭在给孩子读什么样的书、上什么样的学校、今后的人生规划如何方面都是
不一样的。那些具有强大文化资本的家庭的后代在获得文化资本上具有先天的优
势。有家学渊源的子女,必定比来自文化资本积累有限的家庭的子女更有学术潜
力,或者说更容易得到学校教育和社会的认可,从而能够积累更多的文化资本。
而文化资本在家庭中的积累与积累时间和资本的转换有密切关系。支配阶级往往
将丰裕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转换为文化资本,或者以物质形态的书画、文化珍
藏品传递文化资本,比如儒雅气度、诗书修养。各种高贵优雅的身体性情都是惯
习内化的隐而不显的文化资本。社会学研究注意到,上层阶级的贵族品味凝结着
大量文化资本,而新升为贵族的暴发户虽有高额的经济资本,却短缺已转换和
积淀下来的文化资本内化为个人性情的具体化形态文化资本,如文化习性、文化
品味,不同于金钱、财产权或者贵族头衔,无法通过礼物馈赠、购买或交换来即
时性地直接传递,譬如说,第一代的文化资本被第二代、第三代顺利继承。所谓
诗书传家可能因为个人能力和偶然因素中断或者减少了继承,或者因为场域的
历史变迁而变更了某些文化资本的价值。张意:《文化与区分》,转引自文化研究

网,http://wwwculstudiescom。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第四部分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确认(1)

中产阶层在文化资本的获得和传承方面不遗余力,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实
现文化资本向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转换,从而有一个更好的“前程”。文化资
本既是继承性财产,又是获得性财产。按照布迪厄的定义,获得性财产是指那些
由个人增加到世袭财产上的那些财产,因此,文化资本成功地把固有财产的显
赫,与获取的功绩连接在一起了。包亚明主编《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7,第 196 页。也就是说,文化资本不光来自继承,也来自通过自

身努力而获得。文化资本同时又是一种象征性资本,它还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
在中国,这种承认首先就是通过高考的方式,进入一所大学,高考是确认文化
资本的制度化方式。米尔斯说过,“教育是社会地位的提升机”,对于今天的很
多中产阶层来说,当年他们正是因为通过高考而实现了社会向上流动的愿望,
而现在对他们的孩子来说,一旦高考落选,不少人就失去了进一步证实自己能
力和价值的机会。在家庭中继承的文化资本,除了极少数可以避开高考而成才的
人以外,大多数学生只有通过高考这个确认机制才能将家庭中继承的文化资本
转化为一种经济资本或是社会资本。对于城市中产阶层家庭来说,他们可以提供
给孩子足够的经济支持,也能够给孩子培养孩子一些文化习性。但是,如果他们
的孩子不能像那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一样,全力去应付高考的话,他们在中国,
至少在当今,他们的人生之路就相对要曲折不少。因此,富有文化资本的中产阶
层父母对于高考同样给以充分重视。

为了了解中产阶层文化资本接受者所感受到的文化资本状况,笔者 2004 年 3

月在一所位于南京市的省级重点高中做了一次调查,选择了一个高一的重点班,
请学生写一篇题为《我的家庭》的作文。为行文方便,将这所学校称为甲高中。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这所省重点高中的学生以外语成绩优秀而著称,而这个班是这一级 8 个班中

的理化实验班,是入学后经过筛选获得入读资格的,可以说是“尖子中的尖子

”。班上一共有 57 人,父母大部分属于我们所界定的中产阶层,除 3 位学生的

父母双方都是工人外,父母双方或至少父亲是中产阶层,其职业构成是:大学
教师、研究所所长、中学副校长、中学德育主任、医生、政府官员、外企白领、工程师、
董事长、厂长、大型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等,父母至少一人的学历是大专以上,

其中有博士、留洋博士、博士后,57 名学生中,学生的出生组是 1987~1988 年,

其父母 2003 年时的年龄平均为 44 岁,父母中年龄最大的是 60 岁,出生于 1943

年,年龄最小的是 37 岁,出生于 1966 年。父母生育平均年龄为 29 岁。

按照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的理解,文化资本是以文化背景、知识、性情和技能的
方式相传的,个人通过先天的和后天的培养形成内化于身上的学识和修养,体
现为能力、信心、收入、工作模式及社团关系等形式,任何一种家庭抚养方式都带
有社会阶层文化的烙印。一种文化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之所以能形成传统而延
续下去,除了社会舆论和教育机构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家庭的
文化传递功能。父母的抚养行为都是在内化了的价值系统指导下作用于儿童的。

1998 年第 2 期。以下是从
周宗奎:《家庭抚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教育评论》

学生作文中展示出的家庭文化资本。

1父母的辅导能力与家庭的文化氛围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学生 1 写道:我的父母都是搞化学分析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技术员,

所以我的童年记忆大多是停留在三处:幼儿园,家,还有化学实验室。学生 2 则

说:

每次我爸回到家的时候,也是欢笑最多的时候。我爸为人乐观,加之在外闯荡
多年,见识了很多趣闻,回来后便会在与我们的交谈中不时蹦出一段好玩的事,
逗得我和妈妈直笑,但笑完后,他又会语重心长地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告
诉我。他经常讲的一句话是:“可能我知识已经比不上你了,但我毕竟比你多涉
足社会很多年,我现在将我的心得告诉你,是为了让你今后少走弯路。”

在学习方面,我爸一直是我的榜样,他虽然要工作到很晚,但仍不放弃,每

晚学习一会儿。每个星期天,他都会去图书馆,他为了省下 2 元钱,每次都步行

去那儿,我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他离家千里去工作,为的是让我
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他坚持学习,也是为了在关键的时候助我一臂之力。

我和我爸的感情是很深的。共同话题也很多,我们会经常在一起谈人生,谈学
习,谈对社会现象的看法,而每次谈话都会给我一些启迪。

2家庭文化生活习惯

一位学生谈到了她家的咖啡时光,她父亲是一位博士后,还没有出站,家里
物质条件也不是很丰厚,但他们每个星期天下午,一家三口坐在一起,一边喝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咖啡,听音乐,一边交谈。她说:“这是我们家最美好的时光,这时我妈总是抱
怨说家里没有好音响,而我爸则总是说,‘一切都会有的。’确实,对于一个因
为不甘心而试图通过不断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来说,待他出站后,也许会顺
利一些,我们家也会更加舒适些。”

这样的文化生活习惯,是需要有文化资本作为铺垫的,很难想象,在一个缺
乏文化资源的家庭,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谈天说地,而且喝的是“咖啡”——
这种饮料,与传统的饮料茶相比,更有西方的意味,也更显示出这个家庭的文
化意味。事实上,这位父亲一直以来用学习来改变命运,是因为他看到了文化资
本的价值,文化资本可以转变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父亲积累文化资本的行为
使他对未来有充分的信心,这一点,他的孩子也有所认识。
第四部分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确认(2)

同样的情况还有学生 3。学生 3 的父母均为大学教师,父亲是一名“文革”后

的第一批大学生,是“家中的精神源泉”。学生 3 说:“‘做什么事就要做到最

好!’这是他常说的话。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三年的学
习,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为省某学会理事长,把我们家从小城镇带入了大都市,
也是他身上那股儿拼劲,给我们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激情。”母亲是个天
生聪慧的人,也贤惠,在父亲为了理想拼搏时,默默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自己也成为某高校学院的办公室主任。“在父母的感染下,我学着像父亲一样拼
搏,进入了我现在所处的班级。我一直都用父亲、母亲这样敬重的字眼,是因为
他们是我所尊敬、所要学习的,这个家有了他们,才能不断感染我,激励我。”

“做什么事就要做到最好”,成为这个家庭最重要的文化资本,学生 3 写道:

“我的家不是给我任何其他间接的帮助,只是源源不断地、直接地赋予我精神上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力量,是我的精神寄托。”

至于做教师的父母则更是对孩子的学习比较操心,尤其是中学教师,他们有
专业辅导能力,相对来说,对于孩子的学业表现更能明察秋毫。以下是一位同学
的自诉:“我爸是位教师,我在学习上的问题常请教他,他总是十分认真地、生
动形象地解答,他十分严格,不放过我一点点小错误。有一次,我把‘乙烯’和
‘乙炔’弄混了,爸狠狠地批了我一顿,‘这都弄错,还怎么学化学啊。’爸常
说,不骂是记不住错误的。我妈也是位教师,每当我学习有所下降时,是妈妈第
一个发觉并指出。她总是急匆匆地与我沟通,并指引我步入正轨。初二有段时间
我把心思放在打球上,每天放学到家总是很晚,到家就累得要睡觉,妈妈发现
不对,就找我交谈,使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帮我改正。”

3自理与自立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过程中越是以子女作为教育主体,给子女充分的尊重,就越有利于子

女自理和自立能力的发展。以下是两种民主型家庭的教育方式。学生 4 的父亲是

上海一所中学的德育主任,他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育自己的孩子结合在
一起,对孩子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在孩子的心目中,他的父母“总是把我当成一
个大人一样与我平等地交流,家中的气氛没有冷战的紧张,而是充满了民主与
宽松。记得很小的时候犯了错误,父母从未用过什么体罚措施,他们总是很耐心
地和我摆事实,讲道理,坦诚地教导我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最严重的也就是父
亲会弹我的手心,不过显然也算不上什么体罚。再大点儿,到我上小学时,连弹
手心这样的‘重罚’也消失了。而自打上了中学后,往往家里许多重大决定中都
有了我的建议。而且一旦我有了什么想法,比如和同学去看电影上网聊天等,只
要立场没有错误,爸妈都会给我充分的自由让我自己去做。甚至有时还会向我提
出更合理的建议来完善我的想法。诸如哪部电影值得一看,哪个网站上有关于科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普的介绍等等,完全没有社会上盛行已久的‘家长作风’。”因此,生活在这样
一个民主、平等的家中,这名学生自然会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学生 1 则说:“我爸我妈向来尊重我的决定,只要对我成长有益,他们都不

干涉。”她在作文中提及中考填志愿时的情形,那段时期,父母天天晚上出去散
步,“说什么放松身心,其实他们早累得不行了,只不过是背着我讨论填报策
略罢了。可到头来,他们还是那句话,‘四大名校随你选,我们不管。’中考三
天,他们除了给我准备饭菜,依然照常上班,既不送考,也不给我什么鼓励和

安慰,似乎中考简单得如同平时小测验一样。”学生 1 的父母刻意在子女面前掩

饰自己的担心,就是希望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学生在作文中提到的都是他们从家庭中继承到的文化资本。生活在一个充满文
化资本的场域中,他们能够很早就接触文化资本的各种形式,布迪厄提示到:
首先,被内化的文化资本的传承与后代的文化能力有关,其次,家庭在传递具
体化形态的文化资本时,或者起到肯定性的积极作用(节省时间,提前开始),
或者则是起负面作用(浪费时间,以后花双倍的时间改正)。张意:《文化与区

分》,转引自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中产阶层家庭显然有利于

子女对于文化资本的获得。在家庭熏陶中获得的不平等文化资本在学校教育中受
到制度化保护,学校将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一视同仁,从而默认了家庭传承的
不平等文化资本的合法性。在这样一个重点班里,大部分学生来自中产阶层家庭,
印证了文化再生产的观点。

由于文化资本需要被确认其合法性,因此有必要谈一谈中国的高考制度,这
是当今中国确认文化资本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一篇报道最近南京高考情况的文章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丁茆:《南京高考年年全省倒数?高考刺痛南京》,《中国青年报》2004 年 7 月 23

日。指出,虽然拥有全省最雄厚师资力量和文化资源,但南京 2004 年本科上线

率为 18%,远远低于江苏 2004 年本科录取 35%左右的全省平均比例,在近 10

年来取得最好的高考成绩是全省第九(江苏以前有 11 个省辖市,后来增为 13

个省辖市)。办学历史悠久,全国闻名的南京四大名牌高中本科的升学率也比一
些县中差很多。这意味着,即使那些具有丰厚文化资本的高中优秀学生,也很有
可能面临高考的淘汰。另一方面,这些遭到高考淘汰的学生中却可能拥有许多高
校欢迎的素质。高校的专家和老师指出,南京学生学习、研究有后劲,他们的素
质全面、眼界开阔、知识面较广。东南大学早年曾经实行过轰动教育界的教学改革,
将大学新生从入校时候起,制订若干考核标准,这些标准多数是分数之外的,

按 A、B、C 类进行滚动竞争,辅之以丰厚的奖学金予以奖励。几年下来,从 C 类

升至 B 类,乃至 A 类的多为来自城里的高考分数不高的同学,而从 A 类、B 类

降至 C 类的多为来自农村、高考分数较高的同学。不少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直言

不讳地说,如果两个考生高考分数一样,我肯定愿意录取城里的学生。问题是,
如果这些具有学术研究潜力、也深受高校欢迎的城市高中生,尤其是那些家庭文
化资本雄厚的中产阶层家庭的孩子不能通过高考的话,不光是高校的遗憾,他
们本人的前途就会大受影响,因此,家长对于南京的“素质教育”试验非常不
领情。于是,多方博弈的结果是,尽管应试教育的代价是思维火花和发展潜能已
被渐渐消磨,但南京又在小学、初中恢复了多年弃用的统考,走回应试教育的老
路中去。
第四部分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确认(3)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发生在南京的这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说明,通过高考,一些学生能够
让他们的文化资本得到社会的确认,从而实现资本的转换,而那些没有通过高
考的人却得不到制度的确认,即使他们身上也同样具有例如高雅的欣赏品位、良
好的学习习惯等文化资本,但他们的文化资本得不到合法的保障,只有当他们
通过了某种确认,他们才能得到制度的保障。通过这种方式,学历和文凭起到了
社会炼金术的作用。这便是布迪厄所说的“得到官方承认的、得到保障的能力与
简单的文化资本之间确立了一种根本性的差异,而那种简单性的文化资本则不
断地被要求去证明自身的合法性。(这就是)被迫别人接受社会公认性的权力。

”包亚明主编《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第 201 页。

任何形式的考试又都牵涉到效率与公平的问题,高考的本意是要选拔符合社
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但是在兼顾公平的过程中,高考又不能完全实现效率这一
维,对于这一点,专家学者多有论述。例如,刘海峰指出,中国从古到今都在不
懈地追求人才选拔的公平与效率,并出现了“至公”的理念。在考试选才方面,
甚至可以说中国是一个过度追求公平的国度。高考改革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公平与
效率问题,如最常议论的全面考核与公平客观的矛盾,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公平
与效率的矛盾。综合考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来选拔大学新生,应该说最能选
拔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也就最符合效率原则。然而,这种考核方式却容易损害
公平原则,因而往往行不通。与在许多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所不同,
在考试选才方面,通常的情况是,选拔性考试最初虽也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可是在长期实行之后,往往会演变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刘海峰:《高考改革中

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教育研究》2002 年第 12 期。尽管中产阶层父母较优越的社

会经济教育背景所创造的家庭教育与资源,使其子女在课外活动和语言表达方
面占有优势,而且在博雅、举止风范以及见识等方面也比一些较低阶层的子女要
表现优秀,尽管针对南京这类城市高考难题,专家所提出的“放手让高校拥有
招生自主权,实行宽进严出”的类似对策,已经在台湾等地证明明显有利于受
过良好教育的、见多识广的中产以上阶层出身的学生,但是至少在目前注重形式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公平的高考中,中产以上阶层出身的一些学生还是会因为得不到制度的确认而
被高考淘汰。由此,我们也更能够理解压力重大的中产阶层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
不知所措。

甲高中学生作文中,不止一个学生谈到了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的观念冲突。一位
学生说:“我爸我妈之间的争吵大多是关于如何教育我这个问题,我妈认为应
采用严厉加赏赐,而我爸则认为应该任我发展。我妈觉得只有严厉和奖赏才能刺
激人进步,而我爸则觉得孩子的发展方向不能由家长来左右。”

同时,孩子升学的压力也会给父母带来更大的压力。一位女生说她的妈妈:“
我考试没考好,她立即声色俱厉,从各个方面把我说得一无是处。可她色厉内荏,
骂完之后便一如既往地关心我,她自己也觉得内疚,让我忘记这事。”

所有的孩子最终都要面临社会的选拔,但接受考验的不只是孩子,更是那些
家庭。尽管中产阶层家庭具有更多的文化资本,也能够给子女提供一个相对有利
的起点,但鉴于文化资本的象征性财富的性质,它不能直接由父母传承给后代,
这样就增加了父母的教育压力。我们可以看到中产阶层家长对于孩子不但强调学
习能力,还致力于发展其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良好的承受压力的心理能力、
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做出判断并决策的能力,目的是要满足社会选拔的要求。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孩子还要面对各种考验,那些来自低下阶层的孩子们也在
凭借他们自身的优势展开竞逐。正如帕累托所言,社会没有永恒的贵族,中国也
有古话:富不过三代。由此也能够看到,中国不仅存在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同样
也存在精英循环,社会将筛选符合需要的候选人进入上层领域,而不仅仅是保
护既得利益者。

可以肯定的是,尽管中产阶层父母们一方面迫于工作的压力,忙于自身充电 ,
忙于追求文化资本;另一方面放弃丁克的轻松,处心积虑地培养孩子的各种能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力,传承他们自认为必要的各种价值观念,使孩子能够获得足够的文化资本,
从而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一个理想的社会地位,但是,因为文化资本本身
是一种象征性资本,它不能直接转化成一种物质资本传承下去,因此,教育的
不确定性使中产阶层父母“龙生龙,凤生凤”的美好意愿并不总能如愿,从教
育中获益同时热衷并擅长教育的中产阶层父母的那份担忧将继续演绎着一幅令
人瞩目的风景。
第四部分

中产的符号生活

布迪厄认为,判断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与属性,只有从个人对经济
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构成及其轨迹方面来分析,才能准确地加以区分。
在个体所拥有的经济、社会资本差异并不足以说明其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的情况
下,是文化资本的多寡决定了他在社会结构中所拥有的地位与声望,因为文化
资本影响着个人艺术欣赏的水平与生活方式的品味,从而,这一资本丰富的群
体就会在文化艺术的消费实践方面表现出与其他阶层差异明显的趣味区隔。所以,
在经济资本相似的情况下,能显示人们“尊贵”身份的,非文化消费上体现出

来 的 品 味 莫 属 。 Bourdieu , Pierre , Distinction :

ASocialCritiqueoftheJudgementofTaste , Trans

byRichardNic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4 在文化社会学的视野中,不同的社

会阶层不再以其经济关系,而是以其越来越突出的文化特征或文化取向而受到
研究者们的注意。文化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以不同阶级之间显著的文化趣味差
异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这是因为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的观点:文化系统提供着
具有共享意义的符号,定义了一个社会角色及其期望的模式化或制度化体系,
从而使不同的文化取向因社会地位和社会群体的不同而呈现系统性变化。约翰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R 霍尔,玛丽 · 乔 · 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第 25、179 页。美国畅销书作家保罗·福塞尔的《格调》为阶级趣味间的差

异做了最通俗的解释。1998 年底它的中文版出版以后,迅速成为大陆的年度畅

销书。在《格调》2002 年修订版的封底上,读者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阅读引导:

《格调》不仅缔造了 1999 年的一个出版时尚,而且成全了一个文化事件,其关键

词即“品味”。保罗·福塞尔:《格调》,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在这一

版上列出了各种媒体为此书所做的宣传,如《中国青年报》:“这本书的独到与
有价值之处就在于,它指出了无处不在的格调区分”;《世界时装之苑》:“品
味是一个过去、现在生活的全部展现,你是谁,你就有怎样的品味,你逃也逃不
脱,说也说不清”;《北京青年报》:“主要是因为它的有趣”,“作者那种特
有的温柔的刻薄、狡猾的犀利以及善意的恶毒”,“使《格调》有了一种特立独行
的‘格调’”;《新周刊》:“这是一本极好玩的书”;《文汇报》:“正如人们
曾经谈论‘媚俗’、‘品味’一样,今年以来在京城又开始流行一个词语——格
调。”《格调》向人们展示了怎样的关于生活品味的路径呢?“等级是什么?它不
仅是你的职业,不仅是你居住的地方,不仅是你的餐桌举止,也不仅是你有多
少钱或者你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你很难说清楚。”《格调》
作者从美国人日常的衣食住行与文化消闲等各方面对不同阶层的不同行为方式
做出了描述,因为对社会等级的“高度敏感”,中产阶层是一个十分讲究虚荣

的阶层。同上引书,第 23、286 页。距《格调》中文版不过一年,大陆很快有了它的

翻版——《阶层:中国人的格调与阶层品味分析》,由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9 年 7

月推出。作者将品味作为阶层划分的一种标志,认为人们对等级的不同划分反映
了所在的阶层:下层的人们乐于相信,等级是由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来作为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标准的;接近上层的人则认为品味、价值观、生活格调和行为方式是判断身份等
级不可缺少的标准;生活在中层的人们一方面认为金钱对于等级差别非常重要,
同时又认为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和从事的职业同等重要。陈少珙:《阶层:中国人

的格调与阶层品味分析》,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第 3~11 页。从《格调》

的畅销到跟风者的大量出现,我们知道,“品味”在某种程度上正成为中国新
兴中产阶层的一种时尚追求。

第四部分

中产与品味:一个时髦的话题(1)

中产阶级在西方国家的大量出现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与国家机构职能
的转变到来的。定期领取足够数额薪水的雇员队伍日渐庞大,这些薪水保证了他
们在社会中处于中间的地位,从而促使这些新兴群体迅速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

阶 级 。 Vidich,ArthurJ , ed,TheNewMiddleClasses:Life

Styles,StatusClaimsandPoliticalOrientations,London : MacmillanPressLtd,1995 中

产阶级继工人阶级之后成为西方社会学、政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概念的狂欢:一种文化现象

“中产”的概念虽在 20 世纪初年就已经在中国出现,但它在大陆的最新流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却迟至 20 世纪晚期,它是在“白领”、“小资”之后又一个迅速为人们所接受

的群体名词。

“白领”:“白领”在大陆的走红与 1987 年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层》

中文版的印行无疑又有着一定的关系。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
许多新兴行业的兴起造就了社会变迁时期新群体的出现,“白领”为这些群体
提供了一个现成的身份坐标,尽管它与米尔斯的原意并非一致。在米尔斯那里,
“白领”阶层的涵盖范围很广,白领职业者在现代美国社会中的分布几乎从上
到下,无处不在,其中大部分人都属于中下收入等级。学校教师、商店内外的推
销人员以及各式各样的办公人员构成美国白领阶层中三个最大的职业团体。而在
中国大陆,随着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白领”一词被赋予那些在这类企业从
事各类行政、管理与技术工作的人们。这些工作要求较高的外语水平,因此也就
要求较高的教育程度。这类工作的高报酬既为他们带来了较高的经济地位,也使
他们拥有了较高的职业声望。在短短的几年之内,“白领”迅速成为中国一个令
人羡慕的职业名词。与此同时,这一高收入群体所拥有的高消费能力更是吸引了
商家的目光,他们瞄准“白领”群体,将其推为大陆新兴的富裕阶层及生活形

态的领军人物。在这一点上,媒体与商家进行了充分的合作。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

以“白领”为对象的“白领杂志”陆续出现;“报刊如《申江服务导报》便设有
以‘白领心事’为题的专栏。近年广州的高消费品(尤其是住宅楼盘)广告,亦
纷纷以白领身份、形象及生活方式加以招徕。”媒体上后来又流行的对所谓“金
领”的关注,基本上只不过是名词上的转换而已。吕大乐:《白领:新兴的中产

阶级》,周晓虹主编《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小资”:“白领”之后便是“小资”在大陆的重新走红。熟悉中国现代文学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史的人都知道,小资情调一直在现代文学中有所反映;只不过到了 1949 年之后,

作品中具有这一情调的人往往是作为一种缺乏革命性的角色出现而受到革命者
的帮助教育,有的人最终战胜了“小资”所特有的软弱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
革命者,如林道静;有的人则站到了反动派的一边成为革命的敌人,如余永泽。
“小资”因而被罩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而受到人们的纷纷回避。在灰溜溜了
多年之后,“小资”忽然之间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许多报刊、书籍都以小

资为描述对象,“情调”成为小资们彼此确认的绝对暗号。反观 1993 年出版的

《现代汉语词典》,里面还没有“小资”的条目,只有“小资产阶级”一条,它
是这样解释的:“占有少量生产资料和财产,主要依靠自己劳动为生,一般不
剥削别人的阶级,包括中农、手工业者、小商人、自由职业者。”《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第 1271 页。这个解释沿袭了以往从生产资料的角度

进行的阶级分类方式,剥离了阶层的其他社会特征,从中看不出任何当下小资
所拥有的品味特征,更是与文化、艺术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无甚瓜葛。
《三联生活 周

刊》2001 年 5 月 7~14 日合刊总第 142 期以 10 页的篇幅,对“小资”进行了描

述与剖析,在这个以“小资的自摸与十三不靠”的专辑里,集结了对小资的定
义、小资的生活经验以及小资的文化认同的某种调侃。文章认为,由于小资们精
神、品味先行而金钱、物质匮乏,因此,在讲究个性、品味与生活方式的这批人里,
时时会有一种错位的尴尬。如那些“没人敢说”自己不爱听音乐的小资们聚在一
起欣赏的,常常是电影的配乐及爵士等,而且热门的话题是音乐家们的逸闻趣
事;读书亦如是,《挪威的森林》、杜拉斯、卡尔维诺以及史努比漫画都是小资 的
必读书目。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小资们所崇拜的东西,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
神上的,几乎没有一样来自本土。

第四部分

中产与品味:一个时髦的话题(2)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书店里,以小资群体为目标的书籍触目皆是,直接以小资为名的书也层出不
穷。如《亲爱小资》

《小资女人》

《小资部落》

《天堂里的小资们》

《小资的风花 雪
月》

《打开小资的玫瑰门》

《小资的私人幸福手册》……而你若在网上搜索一下 “

小资+书”,就会有上六位数的项目供你选择。费瑟斯通认为:“新型小资产阶

级者是一个伪装者,渴望自己比本来状况要更好,因而一味地对生活投资。他拥
有很少的经济或文化资本,所以他需要得到它们。因此,新型小资产者采取向生
活学习的策略,他有意识地在品味、风格、生活方式等场域中教育自己。”他们“
认同了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在向广大观众传播知识分子理念的过程中,他们

扮演起了媒介人的角色。”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0,第 132、133 页。这一切似乎都决定了“小资”的出现只是为

了给“中产”做一个绝好的铺垫。

“中产”:作为一种有代表意义的新兴阶层,“中产”引起较为广泛的社会注

意,不能不归功于有着大众传媒之便的公共媒介。自称“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

周刊”的《新周刊》于 2001 年 11 月的第 118 期上,以“忽然中产”作为封面专

题,开始了它的“中产”之旅,之后,又分别在多期刊物上对新阶层做了报道

与渲染。仅《新周刊》杂志的封面就有许多与此相关,如 2002 年 1 月第 122 期的

“阶层之谜”、第 126 期“向知道分子致敬”、第 137 期“2002 生活方式创意榜

”、第 140 期“和新生活一起兜风去”、第 144 期“中国:一个新兴阶层的诞生

”等等。此时的中产已远远不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了。它是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财经理念,“中产就像是一个社会精英的风向标——人人都愿意、也可以按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自身的标准来把自己圈定为其中一员……它不是单纯的中产阶层,而是饱含着
趣味、文化、身份等种种的认同感,一个一夜暴富的人连中产都算不上,因为他
不知道卡尔维诺,不听罗大佑,甚至连《大话西游》都不曾看过,你说可怜不可

怜?”广州:《新周刊》2001 年 11 月 1 日总第 118 期。不独《新周刊》一家如此,

其他一些杂志也已将与“中产”这一群体生活有关的内容纳入自己反映的重要
范畴,如以“一本杂志和它倡导的生活”为口号的《三联生活周刊》。检索《三 联

生活周刊》从 2001~2004 年的杂志封面,我们就可看到许多与中产有关的话题:

“居住改变生活”( 2001 年第 1 期);“I 恨宜家”(2001 年第 13 期);“中

产阶级与汽车”( 2002 年第 27 期);“中国首次富人调查”( 2002 年第 40

期);“国产 MBA” (2002 年第 44 期);“波波族与新文化运动”( 2002 年

第 47 期);“中产阶级的名牌青春期”( 2003 年第 12 期);“买车,我们出

发”(2003 年第 21 期);“人车之争,中产阶级在捍卫什么”( 2004 年第 34

期);“6 万:中产阶级的门槛?”(2005 年第 3 期)等等。另外如《中国青年

报》

《外滩画报》

《中国新闻周刊》等均对“中产”这一新兴人群以各不相同的 命
名做过各式报道。更有人为中产者给出了明确的物质描摹:拥有自己的住房和轿

车,住房通常是 150 平方米以上,有三个房间、两个卫生间、一个客厅,和一个

带有餐厅的厨房;许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家庭设备已成为生活的必备——空调、
洗碗机、洗衣机和干燥机、电烤箱、自动咖啡壶、面包烤炉、大屏幕彩色电视、遥控
高保真音乐中心、家庭影院、家用电脑和宽带网、数码相机、玻璃纤维钓鱼竿……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一个中产者家庭和一个中等收入者家庭还不完全相同,后者必须把收入的 39%

拿去购买食品。可是一个中产者的主妇,只把收入的 20%用来购买食品就足够了

而且吃得更讲究……凌志军:《变化:1990~2002 年中国实录》,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03。

高扬的消费主义

与其说“中产”是在社会结构变迁的层面上作为一个新兴阶层而受到媒体与
商家的注意,不如说它是在消费层面上作为一个时髦的主体符号而引起了两方
面的兴趣。长期以来物质的困乏使得外在的禁锢松懈以后,人们对财富、地位的
渴望与诉求喷薄而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那么虚无缥缈,透过物质上
实实在在的消费终于落到了实处。对他们而言,物质上的炫耀性消费,最容易满
足他们对自身地位优越感的获得,“一个人要使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漠不
关心的观察者,对他的金钱力量留下印象,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不断地显示他的
支付能力……为了使自己在他们的观察之下能够保持一种自我满足的心情,必
须把自己的金钱力量显露得明明白白,使人在顷刻之间就能一览无余。”凡勃伦:

《有闲阶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 66 页。中国中产的兴起正逢消费

主义席卷全球的时期,这为注重以消费为起点确立自身社会地位的中产阶层提
供了一个一展身手的舞台。其实这并非哪一个国家中产阶层成长过程中的独有现
象,稍微了解一下世界各国中产阶层的发展历程,我们就可明了,时尚消费总
是与中产阶层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因而桑巴特认为,正是中产阶层对宫廷生
活的效仿、对奢侈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了资本主义在西方的产生、繁荣与发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展。维尔纳·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而这

种对奢侈品的需要,又往往以追求品味与生活方式的面目出现。英、法、俄、美、日、

韩等国的中产阶层无不如是。比如英国中产阶层早在 18 世纪的发展初期就很注

重形象的塑造,社会对性别尤其是男性形象的预期更多的是通过他们对物品的

消 费 来 具 体 规 定 的 。 Kidd,Alan,andNicholls,David,ed

Gender,CivicCultureandConsumerism,Manchester:ManchesterUniversityPress,1999

到了 20 世纪后期,消费已经成为一种完全的生活方式则是英国各方的一个共识。

同时市场又通过对既定男性气质的质疑而构成了一个特有的消费文化现象。弗兰

克·莫特:《消费文化——20 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南京:南京

大学出版社,2001。法国中产阶层在争取自身社会地位的过程中也往往以财富来

弥补出身未能给他们带来的尊贵之感,早在 18 世纪初,法国城市中等家庭中就

已经盛行室内装饰之风,镜子、时钟、油画、塑像等这些曾经作为财富象征的物品,
此 时 也 如 雨 伞 、 鼻 烟 壶 和 书 籍 一 样 普 遍 起 来 。
Maza,Sara,“Luxury,Morality,andSocialChange:WhyThereWasNoMiddle
ClassConsciousnessinPrerevolutionaryFrance”,TheJournalofModernHistory69(June1

997),pp199~229即使是今天视自己为世界第一个“中产阶级社会”并自视为

其 他 国 家 “ 未 来 图 景 ” 的 美 国 ,
Giddens,Anthony,TheClassStructureofAdvancedSocieties,NewYork:HarperCollins,19

75,CfVidich,opcit,pp103~129在其中产阶级兴起时期也是以大洋彼岸的欧

洲 文 化 与 生 活 方 式 为 其 楷 模 的 。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Sherrer,GraceBussing , “ FrenchCultureAsPresentedtoMiddleClassAmericaByGode

ysLadysBook1830~1840”,AmericanLiterature,资料引自网站:EBSCOPublishing

难怪波德里亚说,“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人们总是把物用来当作能够

突出你的符号”,因此人们“对地位和名望的追求是建立在符号基础上的”。让·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 48、85 页。经济能力

的彰显成为人们展现自身价值与地位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
第四部分

中产与品味:一个时髦的话题(3)

中国媒体对中产的构建,恰恰说明了一部分中产,亦即文化媒介人群体,文
化媒介人,最典型的莫过于电视、广播中文化节目的生产者,或“品质”报纸与

杂志的批评家及所有新闻记者和新闻写作者。Bourdieu,opcit,p325对中产关

注的焦点所在。虽然他们对中产的描述都基于生活品味上,但其中掩饰不住的是
对财富的推崇与津津乐道。媒体上的中国中产“优雅、智慧、收入丰厚;他们着眼
未来、创造财富;因为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稳定而丰厚的经济收入,他们追求
文化品味和生活品质,物质生活上即使不是异常阔绰也是生活优裕。”北京:

《时尚》杂志网站,wwwtrendsmagcomcn。世界品牌与欧美时尚已经成为他们

日常生活的必备内容。轿车、名表、名酒、化妆品、时装、保龄球、高尔夫球、酒吧、精
品屋、舞厅、美容院、白领杂志都是中国中产生活的必需要素。为此,媒体还给中

国中产制定了住房、装修、酒吧夜生活、餐饮、医疗、报纸阅读等 6 个标准。要成就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这样的生活,着实让刚步入中产的人们感慨“讲品味是很累人的”,但过生活

“又不能不讲点品味”。广州:《新周刊》2001 年 11 月总第 118 期。不难看出,媒

体上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的所谓值得推崇之处、其品味的高尚均在于它总是以西方
文化为高级文化,以国际流行为判断标准。这种标准相对于大多数正处在脱贫状
况中的中国人来说,未免显得有些奢侈。
如果说媒体对中产的热衷是因为要制造一个话题、一个“文化事件”的话,那
么商家则敏感到拥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群体的出现给自己带来的无限商机。借
助于媒体,商家不断给予公众这样的暗示:你想拥有品质高尚的生活吗?你想
获得某种身份与地位吗?那么就来拥有某种物品吧。在这一点上,房地产商显得
尤为坦率。他们宣称,中产阶层在置业时首先考虑的其实是购买一种生活品味,
因为品味是表征身份的一种手段。“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是几年前南京一家
房地产公司打出的广告语;“高不可攀的不是品质,是品味”,更是一家楼盘
在南京闹市区的巨大广告牌上打出的口号。这家房地产商向世人推介的品味是什
么呢?是依山傍水的法兰西风情:在绿茵茵的草地之上,西式房屋紧傍着一弯
流水,在温暖阳光的照射下透着一片祥和与温馨。上海一家公司则以“中产阶层

生活特区”向大众推介自己,把 Townhouse 为概念的居住形态称作为中产阶层

度身打造的社区模式和代表。自然、绿色、阳光,健康及居住的休闲性与舒适性,
社区的交流空间与浓厚的文化氛围都是他们的要求所在。《上海“中产”特区 注

重生活品味营造文化氛围》,http://housesinacomcn,2003 年 8 月 4 日。在这一

宗旨下,欧陆风格成为各房产公司的一个不约而同的选择。通过对异国情调、新
鲜空气、自然等因素的强调,房地产商们不仅迎合而且引导了一部分人的消费心
理,中国的先富阶层通过对“欧陆风格”这一符号的有形占有,在彰显了自身
财富能力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对身份地位的品味要求。而这正是消费社会的一
个鲜明的特点。波德里亚认为,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已经使得原先为人们所熟
悉的东西以一种新的稀有之物出现,“空间和时间、纯净空气、绿色、水、宁静…
…在生产资料和服务大量提供的时候,一些过去无需花钱唾手可得的财富却变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成了唯有特权者才能享用的奢侈品……自然、空间、新鲜空气和宁静:这就是我
们在两个社会极端等级的支出差别指数中所发现的、所寻求到的稀有财富和昂贵
价值的结果。……‘新鲜空气权’意味着作为自然财富的新鲜空气的损失,意味
着向商品地位的过渡,意味着不平等的社会再分配。”波德里亚,同前引书,第

41~45 页。用它来说明中国的房地产业所崇尚的“欧陆风格”,正可以说明符

号消费已经成为中国中产生活的一个显著特色。

住房如是,在其他日常生活消费的领域也同样如此。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外交官
夫人无法理解一家普通的美国咖啡连锁店为何来到大陆后就成了身份与品味的
一种象征,因为她知道,在美国人眼中,不管从价格还是环境看,去“星巴客

”喝咖啡如同驴饮,实在谈不上情调两字。一杯 2~3 美元的大号“卡布其诺”

在当时纽约人均 2000 多美元的月收入里,实在算不了什么。然而地点换在北京,

同样的咖啡,一样的服务,差不多的价格,与人们的月均收入一比,上“星巴
客”喝咖啡是一种身份高贵的象征,确乎似在情理之中了。《外交官夫人谢芳 眼

中的“星巴客”的情调》,上海:《文学报》2003 年 3 月 27 日。一时间,不管是“

白领”、“小资”还是“中产”、“波波”,讲究生活“品味”成了突出自身形
象的重中之重,收入与消费、文化与品味,所有能显示家底的物品与行为,都成
为中产人士生活的必需。
第四部分

中产阶层与趣味区隔(1)

关于阶级阶层理论,一直存在两种模式:一是马克思基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关系而建立的两大对立阶级模式,一是韦伯基于财富、权力、声望差异而建立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等级式的阶级模式。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深入,资本主义在经历了最初的阶级
间激烈冲突与对立之后,马克思针对资本积累初期的预言——阶级间的对立最
终将形成阶级的两极分化,并没有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这导致许多西方
社会学家更倾向于采用韦伯的理论来解释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阶级间的冲突与差
异。在韦伯那里,阶级的划分主要建立在权力、地位与声望等基础上。“阶级”指
的是“处于相同阶级地位的人的任何群体”,不一定构成实际上的共同体。因此
存在三个层面上的阶级:主要依据财产多寡确定的有产阶级,主要由市场利用
机会来确定的职业阶级和建立在前述阶级地位总体之上的社会阶级。在社会阶级
的范畴内,处于工人阶级与有产者及因教育而享有特权的阶级之间的,即是如
今所谓的新中产阶层,它们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没有产业的知识分子以及训练有

素的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商业和其他行业的“职员”、官员)。马克斯·韦伯:

《经济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上卷第 333~337 页。等级的划分则

建立在习惯的生活方式基础之上,任何一个人要想属于某一特定的圈子,首先
必须满足它特有的生活方式的要求;而生活方式则建立在教育、出身、职业等事

实之上。韦伯,同上引书,下卷第 253~254 页,上卷第 337~339 页。有关生活

方式在社会阶级研究中的地位由此确立。

国外的中产研究表明,以薪水雇员与文职人员为主要构成部分的新中产阶层

自诞生之日起,其内部异质性与边际伸缩性就成为其显著特色。Vidich,ed,op

cit,pp55~82许多新兴行业对教育水平与生产技能都有一定的要求,它们有

别于过去肮脏、沉重的纯粹体力劳动,在经济上也保证了较为稳定的收入,因此,
这种工作的性质使得新中产阶层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与声
望有着强烈的欲求;向社会上层的生活标准与价值观看齐,自然成为中产阶层

奉 行 不 悖 的 准 则 。 EmilLederer&JacobMarschak , “ TheNewMiddleClass”,Cf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Vidich, opcit,pp55 ~86 由于他们深深体会到等级差别的必要性——等级差

别使他们与社会较低等级的阶级拉开了距离,这对确立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显
得至关重要,从而导致他们希望“通往下层的大门应该紧紧关闭,通往上层的

大门应该敞开”。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I,北京:三联书店,1998,

第 81 页。这一距离的保持,如马克斯·韦伯在《阶级、身份地位与权力》一文中所

说的那样,仅仅从资本、财富与收入本身的差异上并不足以作为区分,这种差异
常常外化为各阶级互相区别的生活方式。亦即是说,在某一特定收入水平内,由
于消费选择的不同,同一收入等级内的人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亦如凡
勃伦所说,作为金钱力量的证明,对财物的特殊化消费,具有一种礼仪的性质,
因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通常只有有闲阶级才能无限制地消费财物,尤其是一
些高级的财物。有闲阶级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使得其生活方式与价值标准,成
为社会中博得荣誉的准则。遵守并接近这些标准,也就成了等级较低的一切阶级

的义务。凡勃伦,同前引书,第 53~65 页。对自身地位的敏感,促使中产阶层在

成功逃离了无产者状态——他们的过去——后,渴望进入资产者——他们的未
来——行列,因而,与其他各阶级相比,那些处于上升过程的中产阶层,更加
乐于将上层的习俗与生活方式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努力突出自己与上层阶级
相近的趣味,强调与较低等级阶层趣味的区别,从而形成中产阶层的“品味”

或者“格调”。Bourdieu,opcit,p333这些无不说明了对上层阶级生活方式的

追求成为新中产阶层一大特征的原因所在。

现有的对中产阶层的研究表明,在其崛起过程中,对文化身份的确认已经成

为各国中产阶层成长的一个必然过程。 19 世纪英国中产阶层对城市文化的构建

与追求,正反映了上升过程中地位得到巩固的中产阶层对自身合法性的一种肯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定:对理性克制、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男性形象的塑造与温柔贤淑、知书达礼的

女性形象的赞赏, Kidd,Alan&Nicholls,David,opcit无不显示出英国中产阶层强

烈的身份意识与阶级趣味。这种趣味曾被马修·阿诺德称为“非利士人”的趣味,

借以讽刺其在人文思想、启蒙教育、文化艺术修养等方面的狭隘与平庸。而在学术
领域内,有关阶级趣味差异造就的阶级区隔,在近年来影响尤为广泛的是布迪
厄从文化资本入手对阶级间及阶级内趣味的区隔所进行的分析。布迪厄的分析是

根据其著名的“惯习(资本) +场域=实践”的公式来展开的。这里的“惯习”

等同于“资本”,这不仅因为在布迪厄看来,惯习是阶级状况及其遗传的内化
形式,是个体生活经验的积累所致,更因为它是人们根据各自的资本状况,经
由有意识的培养才得以形成。按照布迪厄的观点,不同的生活方式受到不同阶级
的文化资本,亦即是其所拥有的资本总量、资本构成及其变化轨迹的影响。这是
因为人们认知社会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于社会世界的一种破译与解码的过程。一
个人解码能力的高低与他的家庭背景和所受过的正规教育(这是个人文化资本
的两个主要来源)密切相关;其中又以家庭出身的影响最为强大,学校的正规
教育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家庭背景的不足。这在文化实践(特别是艺术欣赏)
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一件艺术品只会对有文化感受力的人产生意义与趣味,
也就是说,他拥有了对这种艺术品内含的编码进行解读的能力,因而,他就掌
握了这一文化资本。所以,一个人的文化需求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的培养
与教育的产物。这一切都使得鉴赏力预先就具备了标志“等级”的功能。个体从
家庭或学校习得的文化借助对文化的使用与消费得以延续,从而区分了标志着
个体特征的不同等级。文化也因此具有了由教育体制授予的各种高贵头衔及其谱

系。Bourdieu,opcit,pp1~2个体这种通过早期的习得所拥有的对文化编码的

译解能力,外化为不同的性情倾向。这种性情倾向具体运用到文化产品的消费实
践中时,就表现为不同的欣赏趣味,它按照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应用领域而改变,
阶级的区隔就此得以形成。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第四部分

中产阶层与趣味区隔(2)

布迪厄在《区隔》一书中着重强调,由于有着相似收入的人往往有着不同甚至
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因此造成一个特定社会阶级间区隔的重要因素常常并不
在于个体所占有的经济资本,而在于他所拥有的文化资本。是不同的文化资本决

定了不同阶层的欣赏趣味或曰品味( taste)。Taste 在英文中既可为“趣味”,

亦可为“品味”,在中文中意义有所不同。在本文中,我们将根据语境的不同而
将其分译为两者:当只是一般性论述时译作“趣味”,当强调趣味的文化内涵
时,则译作“品味”。作为一种后致性构成,品味具有“区别”与“鉴赏”的作
用,它既可以构建差异、又可以标志差异。它建立在两个基本事实上:一方面,
文化实践与教育资本和社会出身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在教育资本同等条件下,
社会出身的分量则相应增加。鉴于此,布迪厄认为,趣味是造成阶级区隔的根本
因素,具有“阶级”的制造者的功能。从这一点出发,布迪厄按照阶级的不同,

将趣味分为了三种,它们都与教育水平和社会阶级高度相关:( 1)合法性趣味

(Legitimatetaste),是对合法作品的趣味。所谓合法作品,指的是在社会上获得支

配地位的阶级认可的高雅艺术作品。(2)中产趣味(Middlebrowtaste)。指虽为

高雅艺术,但只是其中的二流作品,音乐方面如《蓝色狂想曲》

《匈牙利狂想曲 》
等;绘画方面甚至如雷诺阿,它们都是在中产阶层或是支配阶级中的“知识分

子”里最为流行的。(3)流行趣味(populartaste)。指所谓的“轻音乐”或经过流

行化以后的古典音乐的选择,如《蓝色多瑙河》。Bourdieu,opcit,pp13~16我

们知道,法国中产阶层有着浓厚的贵族化倾向,法国知识分子尤其如此,高雅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区别受到高度的重视,对精英文化的推崇几乎成为他们

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布迪厄自己也并不讳言自身存在的“贵族”倾向。皮埃尔·

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第 95~96 页。

与布迪厄偏重从理论层面对文化资本的差异如何导致阶层文化品味区隔所进
行的分析不同,美国社会学家甘斯的目标则在于“为什么高雅—流行文化的区
隔被提出”以及“区隔之感是怎样仍在制造经验感觉的”,因此他更注重的是
对美国社会各阶级文化及群体亚文化的差异进行一种现象上的类别描述。在甘斯
看来,所谓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论战并非仅关乎高雅与流行文化,它其
实是关于美好生活的本质的论争,特别是关乎哪种文化以及谁的文化将成为社
会主流的论争。它体现的是一种阶级冲突:有文化者反对无文化者,受过教育者
反对没受过教育者,专家反对外行,资本充足者反对资本欠缺者。甘斯有意强调

自己之所以不用在欧洲社会学与政治学术语中通行的“大众” (mass)一词而是

采用“流行文化” (popularculture)的概念,目的即在于避免该词语所包含的贬义,

因为在欧洲,“大众”常用来描述贫穷的与没有受过教育的阶层,而“流行文

化 ” 则 更 具 中 性 。 HerbertJ

Gans,PopularCultureandHighCulture:AnAnalysisandEvaluationofTaste,NewYork:Bas

icBooks,1999,pp4~5甘斯将趣味文化分为五种:高雅文化(highculture)、上中层

文 化 (uppermiddleculture) 、 下 中 层 文 化 (lowermiddleculture) 、 下 层 文 化

(lowculture)、准下层文化(quasifolklowculture)。Ibid,pp95,19他认为,布迪厄

在研究法国社会时所发现的事实——对高雅文化知识的熟悉与实践是对法国精
英从事这类工作的根本的文化资本要求——对美国精英而言,并不存在。所以布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迪厄的理论不能被照搬来分析美国社会。

布迪厄的研究是以 20 世纪 60 年代的资料为基础对法国社会阶层做出的分析,

那一时期正是战后西方各国经济普遍繁荣发展的时期,这种繁荣造成法国各阶
级间原先明显的差异大大缩小,以致“阶级消亡论”的观点在法国社会盛行一

2003 年第 7 期。
时。丁骥千:《法国社会阶级差别的重现》,北京:《国外理论动态》

不过,布迪厄并没有赞同此一说法,他以大量的调查材料说明,在法国,阶级
仍然存在:品味是判断你属于哪一阶级的最佳尺度。因为品味体现着文化的高贵
性,它强调社会中的行动者对经典艺术的欣赏与掌握能力,这就需要对高雅文
化的一种稔熟,它暗示着人们需要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大量的时间与经济资
本的投入。因此,你对精英文化的崇尚程度,你欣赏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作品,
你能否领略画家、音乐家的艺术感染力,你每年参观几次艺术展览、听几回音乐
会而不是歌星演唱会,你读不读学术著作,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你希望拥有
什么样的身体,你的服装风格、家庭装潢风格、饮食偏好、旅游目的地与方式……
所有这些,都反映出你的品味高下。品味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即在于个人与生活
必需品的距离。因为就社会阶层的层面来说,对奢侈品和必需品的趣味差异而不
是其他,才真正体现出阶层间的不同。正是基于这一点,布迪厄才会说,你拥有
多少经济财富,并不代表你在社会上的地位,你对合法文化亦即高雅文化作品

的鉴赏能力,才是你阶级地位的最佳说明。Bourdieu,opcit从布迪厄对品味的特

别强调上,我们不难看出,它已经暗示了一定的经济能力,故而,对品味的强
调,足以证明讲求品味者与暴发户之间的距离。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媒体
与商家挠到了处于刚刚兴起的、处于上升阶段并急于证明自身社会地位的中国新
中产阶层的痒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第四部分

中国中产阶层的文化生活(1)

在大众生产和消费时代里,我们几乎随意就能观察到社会分层与文化实践之
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周怡:《文化社会学的转向:分层世界的另一种语境》,北京:

《社会学研究》2003 年第 4 期。新中产阶层的崛起以及它所追求的一种新的生活方

式,它所崇尚的文化消费,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

“中产是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早在 20 世纪前半期的老上海,对品味的强调就已经成为新兴阶级突出自

己阶级地位与等级的一个要素,其具体表现即是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在长袍马褂
的旧中国,西装成为沪上的流行服饰,“上海人士穿西装的,约占十分之四五
”。高福进:《“洋娱乐”的流入——近代上海的文化娱乐业》,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3,第 8 页。吃西餐、进咖啡馆等餐饮习惯也随着早期洋人、买办及上

层人士的示范而成为中产阶层乐意模仿的生活时尚并逐渐流行开来。一时间,西
装、西餐、咖啡馆、电影、新式婚礼等都以其时尚的品味生活,以其所具有的西洋
文化的符号消费的特点而成为新兴阶级强调阶级区隔的最佳选择;此时,去电
影院观看美国电影也成为时尚生活的一种表现,这不仅是因为电影作为一门新
的艺术形式才引进中国不久,还因为它对着装及观看行为规范的要求,使看电
影有了不同于去戏院看戏的仪式感,更为时尚人士的日常交往提供了一种时髦
的谈资。汪朝光:《早期上海的电影业与上海的现代化进程》,上海:《档案与史

学》2003 年第 3 期。到了 20 世纪末,一度中断了的中国现代化进程重新接续,新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生活方式也在各城市里悄然兴起。有房有车成为人们对中产阶层认定的一种硬
性指标,相比之下,北京人尤其强调这一点,而其他城市的人则稍有不同。访谈

对象 B1,一位 IT 行业的经理认为,参照西方的中产标准,在目前的中国要成

为中产,一个家庭最起码应该拥有两房两车,房子市区一套,郊区一套,车子
公用一部,私用一部。上海的访谈对象则认为,没有房子就谈不上中产,车子在
上海那样的交通环境中则不是那么重要。南京人则认为,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
一个家庭的年收入至少应该十万,生活才可以过得去,而要称得上中产则需得
达到二十万。我们的研究表明,社会各阶层对中产阶层所具有的经济状况还没有

一个明确的看法,因为有 306%的人选择了“说不清”,有 212%的人选择了

家庭资产在“50 万以上”,193%的人选择了“100 万以上”。由此可见,对经

济条件的估计说明国人对中产群体的划分偏于向上,它实际上表明了人们是把

中产作为一种富裕生活的代表来看待的。所以他们会在服饰上讲究品牌。G7 说:

“你看他的衣服, T 恤是鳄鱼的,皮鞋是老人头的,他这一身就几千块钱,还

有他的手表也要两千多块钱吧。”因为人们已经形成一个共识:“现在你有时穿
得差了,人家就会看不起你。”在饮食上,他们讲究就餐环境;在住房上,他们
讲究舒适与社区性质;在出行上,他们讲究安全、方便、快捷。有了经济的保障,
才有中产阶层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讲求生活方式的可能;这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

共识。正如 G8 所说的,品味已经成为中产“选择的一种消费观念、一种生活方

式、一种行为模式”。

在西方成熟的中产阶层国家,新老中产阶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而在现
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新老中产阶层同生共长却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中产阶层产生
与发展的特点。经济地位提升带来的优越感与自信给了新中产阶层向上的信心,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教育背景的不同又使他们不愿意与改革开放早期出现的个体劳动者及各类小老
板们相提并论。教育对世界各国新中产阶层的出现所具有的重要影响已经为以往

的 研 究 所 证 实 ; Pilbeam,PamelaM , TheMiddleClassesinEurope1789 ~

1914:France,Germany,ItalyandRussia(London : Macmillan,1990) ; Vidich,ed , op

cit教育在中国现阶段新中产阶层的涌现上同样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中产阶层的

内部异质性与边际伸缩性特征在我国中产阶层群体中同样存在。我们的调查显示,
在中国,竭力区分与其他阶层尤其是老中产阶层——它通常指来自农村、文化水
平不高的那些先富起来的人——的品味差异已成为新兴中产阶层十分乐意突出
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换句话说,在对自身的地位与声望的评价上,他们是不

屑于与“暴发户”们相提并论的。 N3,一位从国家机关停薪留职后下海经商的

私营企业主在谈到自己住房的装修时就说,他“不会去(进行)那种所谓很豪
华的装修,肯定不会,一个没必要去花这个钱,一个是那种做法可能反而会觉
得很土。搞得很富丽堂皇,像那种暴发户的心态。”他眼里的暴发户是这样一类
人:“这种人什么比较多呢?像那种农民工头他们会这么做……比如说,承包

商,会是农民(式)的,他会把家里布置成那样……实际上很俗气。” G1 也认

为,“暴发户们有钱了就知道吃喝嫖赌,也不知道买点书看,买张票去个音乐
会。这些人富有了,但是没有什么文化品味,不会去欣赏,他愿意一吃就是几百
几千,也不愿意去买张二三百块钱的音乐会的门票。以前是没钱,可现在有钱了,
只知道物质享受,没有一些精神的东西。”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所
以才会有一个记者在看到一位企业家穿着没有剪去袖口商标的西装时,“露出
一种恶意的笑”陈少珙,同前引书。的情景发生。那么,在生活方式的表象下,
新中产阶层在精神层面上、在文化消费的诸方面,与其他阶层及老中产阶层间是
否存在差异呢?布迪厄所强调的高雅文化特别是高雅艺术品消费在中产阶层生
活方式中的重要性,在我国新兴的中产阶层身上有没有同样的表现呢?中国新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兴的中产阶层除了在物质消费上追求生活方式的不同、强调品味的区别之外,还
有没有在文化生活方面强调与其他阶层的品味区隔呢?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中产产生的独特历程并不妨碍他们
具有布迪厄所言的中产阶层对阶层区隔的热情。可以肯定的是,虽然还不是十分
明显,但中国新生的新中产群体已经开始具有阶层品味的意识。在回答“你是否
认为中产与其他阶层之间存在差异”这一问题时,多数调查对象都持肯定的态
度,几乎每一个被访者都强调家庭、教育、财富等各方面的积累对个体品味形成
的关键作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许多受访者都把品味与个体文化生活的丰富性
以及观看展览、演出等活动联系在一起。布迪厄有关品味与个人文化艺术消费实
践之间的密切相关性的论述有了中国的印证。有意思的是,在谈到自己的文化生
活时,许多受访者提到的往往是自己日常在住房、服装、饮食、旅游等方面的消费,
而很少涉及其他。国外许多社会学研究表明:文化选择仍在受到阶级的影响。布
迪厄就从人们对侦探故事、冒险故事、历史、图片艺术书、小说、哲学、政治、经济、

科学等类别书籍的不同选择上来对他们的阶级属性加以判断。Bourdieu,opcit,

p119甘斯也认为,美国社会的趣味文化也表现在他们所喜爱的绘画、音乐、小

说、纪实、诗歌、报刊、电影、电视节目、建筑、喜爱的食品等方面;比如,那些着迷
于摇滚乐的人不会在第二天去听室内乐,喜欢读流行小说的人不会去买“严肃

”小说。Gans,opcit,pp92~95,8~9那么,中国中产群体到底有着怎样的文化

艺术消费呢?中国中产在这些方面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我们认为,从中产的
文化消费入手能更加清楚地说明他们与其他阶层间的区隔之感,因此,我们的
调查从文化阅读入手,亦即是调查他们在书籍、报刊、影视等方面的阅读情况,
兼及其他文化活动的欣赏等文化类消费。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第四部分

中国中产阶层的文化生活(2)

文化消费:品味区隔与阅读差异

那些自认为处于中产下层的人更多地赞同品味差异通过消费体现,他们认为 ,

经济能力制约了个体有品味的文化欣赏活动, N1 就直言不讳地说,她也想去观

看一些演出,可是票价的高昂会使她对这一类的文化消费踌躇再三,三四百块
钱一张票,一家三口就得一千多元;七八百块钱一张票的演出,她基本上不会
去考虑。这一情形并非只在中国存在,甘斯在谈到美国不同阶级的文化消费时这
样描述:“中、低收入者无法承受去歌剧院的费用,而且常常会在为富裕阶层设
计的文化场所里感到不自在。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年薪不足三万美元的人,有

54%一年只去一次博物馆或者从未去过,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不自在是主要原因。

”Ibid,p8那些处于中上层的人虽然也表示观看演出与展览可以说明趣味的高

下,但个人的气质才是品味的关键。访谈对象 N2 认为,人人都会追求品味,不

管他是中产阶层还是农民,只不过中产阶层的品味、格调肯定要高,比如在衣着
上他就要穿得比较得体,不见得价格要多高。“如果白领他能够穿名牌啦,当然
也是有品味的。这里就千差万别了,服装都有品味。非常重要的就是气质了”,
气质“和你的文化、阅读,包括你对时尚的认识”都有关系。这里,对电话调查
问卷的分析将便于我们从数量上对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行为进行把握。

不管是中产还是非中产,人们都将“文化”与知识和工作能力及思想道德水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平密切地联系起来,在这一点上,中产与非中产群体之间并不存在多少群体差
别。但当谈到文化对个人在生活品味、个人魅力、财富、社会地位及影响他人观点
的能力等方面会存在怎样的影响上,两种不同的地位群体之间则存在着较为不

同的见解。中产群体中有 27%的人认为文化与生活品味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非中

产群体中持此观点的只有 20% ( P=0027 );有 33% 的中产者认为文化可以带

来财富,只有 23%的非中产者赞同这一说法(P=0010);21%的中产者认可文

化对社会地位的影响,非中产群体中只有 15%的人同意这一观点(P=0037)。

这些差异都说明,中产群体更赞同文化对于个人声望、地位与财富等的提升作用,
而非中产群体则倾向于认为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能说明他的生活品味、魅力、
财富和地位等。这种差异透露出中产与非中产群体对文化与品味、财富、地位等关
系上的不同理解。

比较明显的一点是,受教育经历对个人品味的影响得到人们的重视。S2,一位

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认为,从自己接触过的很多人来看,那些从小接受过很好的
教育的人,品味就比较高。他的博士生导师出身于上海的资本家家庭,从小受过
良好的教育,会拉小提琴,他夫人会弹钢琴,“那一出来,或你到他家去玩,

这个品味就不一样了,就体现出来了。”广州的 G1 认为,品味与个人所受的艺

术教育是分不开的,之所以有人说广州是文化的沙漠,就是说他们缺乏文化上
的追求,而艺术这东西能够教育人,提高人的品味。

电话调查数据的交叉分析还表明不同年龄的人对文化与品味之间关系的看法

存在较大的差异。年龄在 20~29、30~39、40~49 岁之间的被访者赞同文化对品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味的积极影响的人比例比较接近,分别占到 27%、24%和 21%,而在 50~59 及

60 岁以上的人中,选择此一观点的分别只占 16%及 12%(P=0000);对文化与知

识和财富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上,不同年龄的人也有不同的选择, P 值分别等

于 0001 和 0003。

1文学、经济、管理等类书籍阅读差异明显

中国的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在阅读兴趣上也存在不同。几乎每一个受访对象

在谈到自己平时看些什么样的书籍时都强调对专业书籍的阅读。 B9 说:“平时

看书主要就是专业类的。” S2 说:“因为是研究部门,要分析经济形势的发展

……有些不知道的,就得赶快去看书。”S7,一位大学教授,说:“一般比较关

心专业方面”,这是因为“在求知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一种乐趣。”有关书籍阅
读的电话调查,考虑到中产阶层职业分布的复杂性,我们没有就专业与非专业
类别进行区分,而是以常见的学科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资料显示,经常阅读文

学/艺术类书籍的中产群体比例为 321%,偶尔阅读的比例为 478%,合计高达

799% ,而非中产群体经常和偶尔阅读此类书籍的比例分别为 284% 和 34

5%,从不阅读此类书籍的则达 372%;对经济/管理/理财类书籍的阅读,两个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群体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中产阶层经常或偶尔翻阅的比例达 698%,而从不

阅读此类书籍的非中产群体则达 583%。此外,在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科普以及政治类的书籍上,中产群体经常或偶尔阅读的比例高于非中产群体,
从不阅读此类书籍的比例则低于非中产群体而在有关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书籍上,
两个群体则不存在差异,表现出了同样的阅读偏好。这说明,不管是中产还是非
中产,人们对下一代都存有同样的期望。

第四部分

中国中产阶层的文化生活(3)

2报纸阅读差异显现

书籍阅读如此,那么对报刊的选择有没有形成阶层间的差异呢?在西方中产
阶层国家,不同阶层的人们会选择不同种类的报纸与杂志作为自己的阅读对象。

布迪厄将《上流社会》(LeMonde)与《费加罗文学》(LeFigaroLittéraire)作为自

己调查法国阶级趣味区隔的指标。Bourdieu,opcit,p118甘斯则直言,与阅读

趣味差异相关的是美国不同类型的趣味公众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存在区别:阅

读 Harpers 或 NewYorker 的人更愿意观看外国电影和公共电视频道,听古典音

乐,打网球,选择现代家具,谙于美食之道。订阅《读者文摘》( Reader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sDigest)的人,即使去电影院可能也是观看好莱坞影片,喜欢商业频道的家庭

喜剧,听流行歌曲或老百老汇音乐剧,打保龄球,选择传统家具和具象派艺术,

喜欢美国家常饮食。而那些看 Argosy 的人则会看西部片,在电视上观看比赛,

现场观看拳击比赛和赛马,在让他们的妻子选择家具时,也更喜欢带有厚软垫

的那种。Gans,opcit,p92这一切都表明,阅读习惯并非孤立于人们的生活之外,

在它指示着人们不同的欣赏兴趣时,往往对应着各不相同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
式,也就是说,它是阶层区隔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目前存不存在对报刊的分层阅读?应该说,虽不是十分明显,但对报刊
阅读的分层化趋势正在开始显现。电话调查显示,在目前的中国,人们了解新闻
和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仍是报刊与电视,仅从获知新闻的角度出发,中产群体

与非中产群体对新闻的获得仍是经常来自报纸( 74%的中产与 75%的非中产)

与电视(79%的中产和 85%的非中产)。两种群体的显著差异表现在对网络的使

用上:中产阶层的人有 55% 习惯从网络获取新闻,而非中产中这一比例仅为

21%;非中产中从未使用过网络的有 552%,而中产的这一比例为 195%。数据

显示,除了晚报 /晨报/都市报类都是两个群体首选的报纸,分别达 667%和 72

9%外,在对其他报纸的阅读选择上,中产群体总是高于非中产群体,存在着较

为明显的群体差异,如,日报类,有 453%的中产和 297%的非中产选择了日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报; 201%的中产会看周报或周末报,非中产选择此类报纸的只有 105%;在

对专业报和青年报的选择上,中产群体也多于非中产群体(见表 7-2)。

表 7-2 报纸阅读的群体差异单位:%报纸类别中产非中产报纸类别中产非中

产晚报/晨报/都市报类 667729 专业报类 16495 日报类 453297 青年报类 14

571 周报/周末报类 201105 文摘信息类 138113

访谈中给我们印象比较深的是,几乎每个中产阶层的受访者每天都会看报纸 ,

而且他们对报纸、杂志的选择范围都比较广。N2 说自己看的报纸杂志比较杂:“

从党报到小报,到专业的报纸。我专门订了一份《新华日报》,要了解我们省里的
大的情况,还有《现代快报》。各种报纸,每天都看的。杂志么,政经类的《南 风
窗》,还有《读者》啦,《小说月报》啦,其他的周刊如《三联生活周刊》,这些都是

看的。”S1 说,家里“《新民晚报》

《新民周刊》

《南方周末》

《大公报》,乱七 八

糟的一大堆。”自称“北京报摊上所有的杂志几乎全买过”的 B14 十分肯定地认

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会有不同的阅读选择,从办杂志的角度看,一个杂志的
定位越窄,它就会办得越好。比如科学领域的《科幻世界》卖得很火,因为它的读
者所针对的基本上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和高中生,《故事会》是初中毕业左右
水平的人爱看,《小说选刊》

《微型小说选刊》什么的,高中生爱看,他自己爱 看
的是《新华月报》;报纸也同样如此,以北京来说,那些新工作的小姑娘,会读
《精品购物指南》,刚进城的小姑娘会读《现代女报》,上面整天刊登“我被人骗
了”之类的情感型文章。由此可以推论,报刊阅读的分层化趋势正在开始显现,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甚至连报刊亭里的老太太也能从人们阅读的报刊上推测他们的职业与身份的差
异。北京的这位受访者说,他经常在所住小区的报刊亭里买东西,报刊亭里的老
太太终于有一天忍不住问他:“小伙子你到底是干啥的?我观察你好几次了,
你这个人,是搞学问的吧?”有鉴于此,考虑到中产阶层的专业性特质,我们
在进行电话调查时对报刊作了专业与非专业类别的区分。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
中产与非中产在对刊物尤其是专业性、知识性刊物的阅读上,确实存在群体差异。

3刊物选择呈现小众化趋势

杂志方面,文摘、生活、传记、故事、时政类杂志在不同的群体中都受到程度相

似的选择,其中对文摘与生活类刊物的阅读量最大(文摘类,中产 277%,非

中产 246%;生活类,中产 220%,非中产 207%),两个群体对此类杂志的

阅读选择合计分别达到 523%和 427%,在其他类型的刊物中则存在群体阅读

差异。这在经济、管理类刊物的阅读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中产群体选择经济类刊

物的有 138%,管理类刊物的有 75%,而非中产群体对两类刊物的阅读选择分

别只有 45%和 14%;对专业类、知识博览类、文学类、时尚类等刊物的选择上同

样存在群体性区别。选择专业类刊物的,在中产和非中产中分别有 170%和 9

5%的比例;阅读知识博览类刊物的中产人士在比例上是非中产人士的两倍,两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者在各自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126%和 63%;对文学类刊物的选择上,中

产为 157%,非中产为 96%;其中最有趣的是对时尚类刊物的阅读,虽然中产

与非中产群体之间在此项选择上也存在阶层差异(卡方检验值 P=0042),但

两者的比例相对接近,中产为 239%,非中产为 173%,合计两者的选择,也

达到了 412%,就总量而言,仅次于对文摘与生活类刊物的阅读选择上。这也从

一个侧面说明了当下人们对时尚的关心已非简单地关乎阶层,它实际上反映的
是人们对生活及生活质量本身的关心。

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西方生活方式与道德价值观也正以“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悄悄地进行着,并已日渐显示出其
影响。这从某些日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窥见一斑。我们选择了春节、中秋
节、端午节、圣诞节、情人节、生日、结婚纪念日等进行了电话调查,数据分析显示,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虽然中产阶层对这些日子的重视普遍超过非中产阶层,但
许多中国传统的节日在国人的观念中正越来越淡漠,反而不如洋节更受到人们
的重视。春节仍然是人们最看重的传统节日,只不过,相比之下,中产阶层对春

节的重视程度要比非中产阶层高一些:一个是 80%,一个是 72%。对中秋节的重

视则两个群体间不存在差异性:中产群体有 29%的人会过中秋节,非中产群体

有 23%的人会过。此外就是生日受到的重视程度最高了,分别有 23%的中产和

18%的非中产选择了生日。其他传统节日已经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此形成对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比的是,那些舶来的西方节日如圣诞节和情人节却受到 4%~9%的被调查者的

重视,不管他们是不是中产(圣诞节中产 5%,非中产 4%;情人节中产 9%,非

中产 6%)。

第四部分

竞争压力下的中产文化生活特征(1)

中国中产是在世界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氛围中出现的,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知识

更新迅速的时代,用丹尼尔 ·贝尔的话说就是一个“由知识技术形成的”后工

业社会:“如果资本与劳动是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那么信息和知识则是

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在丹尼尔·贝尔看来,后工业社会在许多方面不

同于工业社会,其中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理论知识的首要性”、“新知识技术的
产生”、“知识阶级的扩展”以及“科学的蜕变”,因为“科学已经不但和技术

而且和军事、社会技术、社会需要等密不可分”。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

来临》,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前言第 9、12~14 页。因此,在这样一个时代

里,专家治国论或曰科技治国论的观点受到普遍的推崇:“如果说过去百年间
处于统治地位的人物一直是企业家、商人和工业经理人员,那么,‘新的人物’
就是掌握新的智力技术的科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和工程师。”因为“在后工业
社会里,专门技术是取得权力的基础,教育是取得权力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

出现的人们(或者集团中的杰出人物)是科学家。”同上引书,第 375、391 页。

这是一个重视知识的年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在当今世界经济乃至文化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全球化影响之下,知识的重要性并不仅仅体现于西方发达的后工业社会之中。
在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中国,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也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
关注与重视。作为主要以知识技能立身于社会的新中产阶层,他们掌握了怎样的
知识与技能,并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加以怎样的运用,必然对他们生活的方方面
面产生重大影响。这影响也必将在他们的文化消费方面有所体现。

对访谈资料的细致梳理与分析显示,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中国新中产阶层
在现阶段的文化消费上已经与其他阶层拉开一定的距离,他们的文化消费初步
呈现出这样几种特征:专业研修型、信息获取型、消遣娱乐型和旅游运动型。我们
将对这些初步特征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专业研修型

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社会结构的变迁造就了知识人才地位的上升。处于这一
社会中间地位上的新中产阶层正是这样一批拥有知识与技术的人,因为具备了
生产力和管理手段方面的技术知识,他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实际控制着生产
方式,因而也就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来追求自己的利益”。不过,这并不表示他们
中的大部分人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只是“由于他们各自掌握了多种文化、语
言和技术”,新中产阶层才拥有了“独特的力量和特权”,因而在某种意义上
他们也就成了“一群将历史和集体所创造的文化变成资本,据为己有,并从中
渔利的文化资本家。”这完全是因为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他们所拥有的“特殊

文化就是可以为个人创造出大量收入的资本”。阿尔文·古尔德纳:《新阶级与

知识分子的未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第 6~16 页。文化资本与经

济资本之间就这样巧妙地建立起来一种关系。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对
专业知识的掌握成为现阶段中国新中产阶层阅读的第一需要。

如前文所述,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已经表明中产阶层在专业性阅读上区别于非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产阶层。对访谈材料的分析更进一步说明了中产专业型阅读的两种情况:一为

已经在专业领域内获得一定职业地位与身份的研究人员,他们的年龄一般在 40

岁或以上;一为从事商业性工作的人从事非研究性工作但需要专业技能的职员,
这批人年纪尚轻,他们希望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目标,为此往往还会进行其他专
业学习。一句话,专业研修已经成为新中产阶层文化阅读的首要特点。

接受我们采访的医生 B9 说:“平时看书主要就是专业类的。一方面因为给病

人看病,你就要知道哪些是最先进的东西,有没有新的发明,再一个我还带着
研究生,要给他们上课,你不能教给他们过时的知识。”受访的银行中层管理人

员 S2 则说:“(因为)是研究部门,手底下全是硕士,我的压力也蛮大的,年

轻人提的问题有些我不知道,就得赶快去看书,要看怎么回事,这也有压力,
所以要不断地提高。”在对书刊的专业性阅读上,最具特色的是大学教师群体,

S10、S6、S7,均为大学教授,虽然他们都强调自己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性,比如

说不大看小说,不大看文学作品,但他们的阅读都有着一个突出的共性,即书
房里的阅读已经成为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这种专业性的阅读中,他
们体会到求知的乐趣,也从教学与写作中品味出成功的愉悦与自豪。

那些年龄在 30 岁左右、从事非研究性工作但需要专业技能的职员则有着不一

样的特点。S4,一位电脑公司经理,说:“以前在银行工作相对轻松,较喜欢看

一些传记或者励志的书,现在是 IT 专业书看得多。”S3,一位旅游学校毕业,

后改行做商业的私企部门经理则说,为了今后的发展,他自费去读了上海交大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 MBA 课程,“以前我是做业务的……不是很好,就想自己进修一下。在读书

之前你是这个高度,读书之后你又是一个高度,在企业中你就可能站得比较高,
对管理的认识会比较深,而且知道去哪里找相关的资料。这学习我认为很重要,

没有读 MBA 之前不知道去哪里找资料。”他们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并不是要在

专业上做出什么样的科研成绩,只是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提高自己,更加
自如地把握、处理相关事务。

尽管人们进行专业阅读的出发点不同,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对专业技能的要
求,从而使他们对自身的知识储备有着与众不同的紧迫感却是一致的,故而他
们要保证足够的时间来使自己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内的最新研
究成果;与此同时,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又给他们以一种成就与自豪感,
反过来又进一步确立了他们对自身地位与声望的期许。

信息获取型

第四部分

竞争压力下的中产文化生活特征(2)

或称知识博览型。这一特征比专业研修型具有更为宽泛的适应性。新中产阶层,

正如阿尔文 ·古尔德纳所言,是“以其专业知识来获取自身的利益和权力,并

控制自己的工作状况”,古尔德纳,同前引书,第 7 页。对于生活在各个行业的

白领从业者们来说,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已成为立身之本。一方面,他们要保证对
相关专业领域最新发展的把握,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国内外时事要闻与财经消息,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因为这可能与他们的工作前景密切相关,同时也会与个人的财富积累有紧密联
系;另一方面,中产阶层又是一个十分重视交往的群体,如何在日常交往中引
起话题,如何就大家关心的事情进行沟通,如何展现自己丰富的知识与独到的
见解,都是中产群体自我形象塑造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不管他们从事的是
什么样的职业,对信息或知识的获取都是新中产阶层日常阅读的又一大共性。

在银行研究部门工作的 S2 说:“天天上网,天天就挂在上面。财经类的、时事

类的都比较喜欢看。我们对这些比较关心。因为金融方面的变化比较大,它时刻
有新东西。像今年,汇率问题,比较敏感,美国包括日本也在向我们施压,那你
就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汇率一旦变化,我们的市场就会受到影响,你要赶快
想个对策。现在果然有影响,老百姓纷纷把美元提走,把它换成人民币,所以我

们银行的外汇存款大量缩水。”在大型国企做中层管理的 B15 说平时连看书看杂

志的时间都没有,“整天一大堆的专业材料看还看不过来呢”,为了买车,“
找了些汽车方面的杂志,看看哪种车比较好,性能啊、价格啊什么的。”车一买

回来,那些杂志“就全都扔了”。为了事业的更大发展而从安徽来到上海的 S8

同样具有更强的目的性:“自己订了《民主和法制》

《新民晚报》。有时候看招 聘
信息,企业招法律顾问时可以顺便把自己的档案投给他。随便看,像现在炒房子,
看看房子。这是很好的投资。我已经帮别人赚到钱了,自己没赚到钱。”自己开公

司的 N3 说,自己看报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获取信息,“像我们做生意的,看

报纸比较感兴趣的可能是别人不太在意的信息类的东西,什么房屋招租啊,车
辆买卖啦,可能会关心建设的动态啊,有关政策的东西啊,或者相关的房地产
动态啊,一些讨论啊也会看一看,中午休息么也会看一些其他类的东西,小说

连载也会看一看。”主任医生 S9 说自己平时在专业书之外,翻阅的报刊有《新民

晚报》

《参考消息》

《报刊文摘》

《文汇报》,“主要看些国际形势内容,台湾 问
题、中美关系问题……还上些主要的网站,英文的、中文的、台湾的,全上;雅虎,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还有就是新浪网,有些国际时事、军事、财经频道”,因为他也在炒股,所以对
这些消息都很关心。不难看出,中产阶层最普遍关心的是国内外时事,特别是政
治、经济发展动态。他们对经济、股市、大事的关注是因为这些是国家宏观走势的
晴雨表,从中可以探知国家的金融政策与经济政策,这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
利益。此种阅读体现出人们在信息获取时明确的目的性与强烈的功利性。竞争的
激烈加剧了人们的工作压力,要使自己不被时代淘汰,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活质
量,白领工作者们必须保证及时了解身边、了解世界上所发生的事,这样既可以
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也可以为及时更新个人的知识结构做准备。

现代社会分工的细化,导致一个人要想在本专业领域内保持领先,必须付出
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其直接后果是:人们无暇顾及对其他领域知识的掌握;而
知识本身是无所谓界线的,在学科交叉发展迅速的今天,任何研究者若为学科
范畴所局限,都会影响他在本专业领域内的发展。这就更加重了人们的工作压力
与学习负担。

消遣娱乐型

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让人们体会到舒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
所未有的生活压力。人们以往单调划一的生活,也因大众传播手段的多元与生活
服务设施的增加而有了更多的选择可能。为此,许多人在工作之余选择可以放松
大脑、松弛神经的文化业余活动,娱乐与消遣成为中产阶层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
报刊、影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其直观、生动、轻松与快捷的表现手法,在满足人们

的娱乐要求方面,其功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阅读。茶馆、酒吧、咖啡馆、卡拉 OK

厅等大众娱乐消费场所也成为许多人消费的经常性去处。尤其是青年人常常会“

去一些歌厅、酒吧、咖啡厅吧,还有一些娱乐场所”(G7 语)。大众文化产品与

文化消费形式迅速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它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文化产品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消费首先是出于自我愉悦的需要。苏珊·朗格说,过去,大众不接受艺术。音

乐、绘画,甚至书籍都是为富人准备的。人们一直做着这样的假设,如果有机会
的话,穷人,也就是普通人,也会欣赏艺术。但是现在,人人都能够阅读、去博

物 馆 、 听 古 典 音 乐 会 , 而 大 众 对 艺 术 的 判 断 已 变 得 非 常 现 实 。 S K 

Langer,“OnSignificanceinMusic”,LAJacobus,ed,

AestheticsandtheArts(NewYork,McGrawHill,1968),p183 ; Cf

PierreBourdieu , opcit,p31 我们所调查的对象的消遣娱乐活动往往又可以根

据年龄的不同分为两种:传统式与时尚式。

第四部分

竞争压力下的中产文化生活特征(3)

传统式在 30 岁以上的人群中最为普遍,这个年龄层的人的日常文化生活一般

仍是集中在书、报、刊的阅读与影、视等的观赏上。这种情形下,观赏者是以主体
的姿态审视客体,虽然主体可能会被客体感动,但在主、客体之间距离的存在是
显而易见的。其中女性更容易受到情感类作品的感动,而男性则偏重知识性的补

充。女中学校长 S1 在接受访谈时笑言自己喜欢看反腐倡廉的戏和有小资情调的

电视剧,喜欢反腐倡廉的戏是出于工作上的原因,而她骨子里则有着一种浓厚
的小资情绪,因此对情感类的作品情有独钟:“像《金粉世家》这种感情的戏,
也不光是爱情的,还有亲情,很感人的。”作为另一种放松,她也会从报纸中找
到一些乐子,“有时候看看算命书”,说到这里她笑了起来,“我订了《大公
报》,它里面每个星期有个杂志,配下来的,里面会测你每周的情况,确实蛮准
的,我会看生肖什么的,看有哪些跟我符合的,”说到这里她又笑了起来,虽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然《大公报》“在香港是星期三出来,到我这里已经要星期一了,已经过了,但
我会对照一下,咦,我发现蛮像的嘛,蛮有道理的。我倒不是那种非常相信的,
但会觉得不可不信,不可全信。”这个年龄的男性则相对注重更理性一些的内容,

他们的阅读或影视观赏重在弥补自身在某些知识方面的欠缺与不足。 S9 说,对

影视作品,他喜欢看些“古典的、历史的,可以增加点知识,给你点东西。乾隆
系列我都看了,《还珠格格》就不一定了,我喜欢有历史背景的,像什么《走向共

和》了,还有红军长征,历史题材的(东西)。”N3“倒是看书比较多,传记方

面的,比如回忆‘文革’时期的,林彪、陈伯达什么的,这可能跟年龄有关,我

们对这多少知道一些,但又不是很了解,就想多知道些,像 30 岁的人,他们可

能就不清楚,也没这兴趣。比如曾国藩的传记、
《雍正皇帝》什么的,觉得蛮有 意
思的,好玩,以史为鉴嘛。”与此相应的是,这个群体不大去喧闹之处,他们经
常去的公共消闲场所往往是茶馆或咖啡馆等相对安静的地方或乒乓球室、游泳池
等运动场馆。
时尚式指时下热门的、被视为中产生活新形态之一种的酒吧文化,这在北京、

上海两地表现得尤其明显。酒吧文化的消费者一般可以年龄区别开来: 30 岁以

前的人是酒吧消费的主流人群。上海的一位音乐爱好者 S4 因为喜欢音乐,喜欢

听欧美的流行歌曲,在 30 岁以前经常去那些有现场乐队的酒吧,喜欢去听他们

演唱。他说:“酒吧分两种,一种是比较吵闹的,一种是安静的。安静的酒吧会
放些柔和的音乐,这个比较适合学生或谈朋友什么的。”不过,他认为:“去酒
吧本来就不是要谈什么事情,就是大家去放松放松喝喝饮料。”即使这样,那些
“吵闹的”酒吧“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去得比较少了。”另一位受访

者 S3 说,酒吧“也就是节假日去去。上海的酒吧大部分都很吵,音乐很响,这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个东西一定要人多才有趣,三四人的话就会嫌吵,一般是一桌,越吵越好。”虽
然“运动也是很好的放松”,但他们之所以喜欢去酒吧,而且觉得“越吵越好
”,是因为“就是吵一吵,也很有气氛呀。”虽“没什么深谈的”,可这样就会
“时间过得比较快,而且比较轻松。不是很累的……喝酒啊,掷骰子啊,乱七八
糟的,反正平时不搞的,就那时搞好了。”追求轻松愉快,是他们文化生活的主
要目标。

旅游、运动型

利用节假日出门旅游与定期的运动健身正日渐成为中产阶层文化生活中方兴
未艾的新型项目,同时它们也是中产与非中产之间差异较为明显的所在。在旅游
在大多数非中产看来还显得有些奢侈的时候,许多中产者已把它作为调剂平时
紧张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看待。他们认为,不管是从培养孩子的角度还是自己
身心的放松来看,旅游都不失为一种有效、有趣又可行的办法。在繁忙、喧闹的都
市里呆久了,附近的小城风光与乡村野趣已经成为度周末的向往所在;生活在
他处,较为遥远的异地他乡以其绮丽的自然风光与文化特色成为他们最为热衷
的旅游目标。西藏、新疆、海南、敦煌、香港、国外,都留有他们行过的足迹。而从中
产群体内部看,在旅游开支的方式上,目前则存在着两种比较明显的差异:公
款消费与自费消费。或者借用一位受访者的话,在“自主消费”与“自愿消费”
之间是应该加以区分的。一方面,许多享有工作之便的中产者们,最常见的一种
出游方式是借出差的机会顺便旅游,以致有许多中产已经对旅游“不是特别热
衷”、“不是很想去旅游”了。另一方面,那些没有这些便利,或很少有这种公
费出游机会,只能自费进行旅游的人,虽然觉得自己玩得很开心,但每念及此
总有些无奈与愤愤不平。而从旅游的方式看,更能体现中产群体旅游趋势的应该
是这些“自愿消费”的人。自助游与自驾游成为他们最经常选择的出行方式;回
归自然,陶冶于山水之间则是他们最钟情的旅游目的。

有规律的运动健身也为中产们所热衷,而从人们所进行的运动健身方式上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样可以发现潜在的阶级差异性。 B1 说:“比如打台球,在国外是个什么样?在

前几年的北京随便在哪个街头就可以看到许多人光着膀子在打来打去,这就是
一种潜移默化。有一本书叫《格调》,确实你一看,就有层次上的对比区分。”正

是出于这一点,这位接受我们访谈的北京 IT 业经理说,自己会去打羽毛球、高

尔夫球、篮球,但绝对不会去街边打台球,因为从打球的方式上看,这些人会去
这样打台球,“同时也可能会买票不排队”,其中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里,
了解布迪厄对运动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从理论的高度来理解不同运动与阶级
分类之间的关系。布迪厄认为,人们必须从三个层面考虑运动所代表的东西:

(1)经济、文化与体力上的消耗,(2)身体、经济与社会的收益,(3)符号收

益。也就是说,人们应该考虑:对不同的运动,不同的阶级付出了怎样的消耗
(经济、文化与体力上的)和收益(身体、经济、社会与符号上的)。所谓身体上
的收益,指个人拥有的健康、美丽与力量。所谓经济、社会方面的收益,指个人的
向上流动等。因为“由个人自我价值,特别是个人的身体或言语这类的某些知识
形成的自信,事实上与个体在社会空间中所占有的地位密切联系”,所以那些
中产阶层的妇女更多地意识到美丽的作用,与优美体态的重要性,并为此耗费
了大量的投资。所谓符号收益,指由某种运动的稀缺性、与某个阶级联系的紧密
性等带来的阶级区隔效果。就法国而言,拳击、足球、橄榄球或塑身运动让人想到
劳动阶级,乒乓球与滑雪让人想到中产阶层,高尔夫让人想到上层中产阶层。

Bourdieu,opcit,pp20,206 在中国,人们则倾向于认为,中产阶层总是乐意从

事高雅的运动,比如高尔夫、网球、游泳、场馆健身……它之所以高雅,一方面是
因为它自西方舶来,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运动都需要金钱消费上的一定支出。而
这些支出,就目前人们收入的普遍水平来说,它往往是一笔不菲的数目。

比如高尔夫,这种在西方也多是上层中产阶层从事的运动,在目前中国大陆
的城市白领中已有了某种程度的流行,许多人渴望体验这种“高雅的运动”,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可是它高昂的费用仍让多数人望而却步。 B6 说,只要安排好,她平时会坚持每

周打两次高尔夫,天天打羽毛球。许多国企的人刚开始都不敢打,因为“打高尔
夫,每年要几万块钱啊,这就在空气中说没就没了,打一场球一千块,除非你
有会员证,这又得十几万。”故而有许多白领只能去价格相对便宜一些的练习场
去打。一个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是“请客户打”,高尔夫运动作为“一种工
作上的需要”已经纳入国内某些企业日常的开支之列。而这些企业,用一位访谈
对象的话说,基本上是公家的,私人性质的很少很少。确实,很早以前就有的“
在办公室谈高尔夫,在高尔夫谈生意”的说法,也说明了高尔夫在中国是很少
由个人掏腰包来消费的。其他的运动健身也存在这种情况。许多中产人士“会常

常去健身”,因为“公司办了卡”, S4“以前在银行工作的时候,基本上一个星

期要去游两三次泳,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但是现在他几乎就没再去游过,因
为这边的公司没给他办卡。我们的访谈资料显示,就各种运动的种类而言,中产
人士参与最多的往往是网球、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项运动。布迪厄所说的
可以从运动类别判断阶级差异的论断,同样可以用来解释现阶段中国的情形。

第四部分

想象:中产阶层的文化品味(1)

从我们对中产阶层在现阶段文化消费方面的行为与特征的分析可知,原本需
要资本积累的阶级品味,在目前中国中产阶层群体的现实生活中只能说尚处于
起步时期,还缺乏坚实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基础。就文化艺术的欣赏而言,它需
要在一个适当的场域中用某种氛围来熏陶、来培养,用布迪厄的话说,就是需要
惯习的作用。就一般情况而言,那些拥有最大量文化资本的人,会在孩子的教育
及文化实践上大量投资,以获得并增加他们特有的稀缺性;那些拥有最大量经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济资本的人会优先考虑经济投资而不是文化与教育投资;专业人士(特别是医
生与律师)——两种资本形式都同样丰富的人——则会在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文
化实践方面投资,因为它意味着对中产阶层生活方式所需的物质与文化手段的
符号占有,又可以提供一个社会交往的资本,这在赢得并保持上层社会的自信

时非常关键。Bourdieu,opcit,pp120~122而在所有这些方面,中国新中产阶层

在家庭出身、财富积累、受教育经历等各方面都没能享有一个延续与传承的机会。
对那些有着早期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匮乏经历的人来说,在生存条件得到改善、
自身地位得到提高的情况下,他们优先注重的只能是对经济资本的占有——这
是布迪厄对上升过程中的中产阶层所做的精辟论述,我们发现,用它来说明现
阶段中国新中产阶层在文化消费上所体现出来的实用性与功利性特征,是再合
适不过了。
中产阶层对阶层差异的强调,充分地证明这一新兴阶层对自身地位所怀有的

焦虑感。即使在中产阶层号称已占人口总数 80%以上的美国,中产阶层也在为自

身地位的稳定性而忧虑不已;米尔斯是较早系统地分析中产阶层的地位恐慌感

的。C赖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米尔斯在与汉斯·格兹共同研究上升时期的美国新中产阶层时,这样论述

他们的行为方式与特点:鉴于自身的身份地位环境,中产阶层对声望有着强烈
的要求,这种对声望的要求在所有的举止风度、习俗以及体现不同地位人们生活

方 式 特 点 的 消 费 方 式 上 都 有 表 现 。 HansHGerthandC

WrightMills,CharacterandSocialStructure:ThePsychologyofSocialInstitutions(NewYo

rk:HarcourtBraceJovanovich,Inc,1953),CfVidiched , opcit 米尔斯认为,这实

际上说明了中产阶层普遍存在着的地位恐慌。其他一些美国研究者也认为,新中
产阶层虽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正日渐明显,但由于其自身并没有独特的东西,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所以他们的生活模式都是对上层阶级的竭力模仿。美国许多高层管理、行政、专业、
知识与官僚阶级的成员都来自承载乡村文化与道德传统的阶层,大学教育的经
历成为他们新生活方式所赖以形成的源泉,他们已经抛弃其父母所在阶层的行
为准则;很清楚的一点是,美国大学文化与这一文化的载体——大学教授已成
为形塑新中产阶层生活方式模式的极为重要的部分。因为作为上流校园文化的载
体,大学教授在绘画、文学、诗歌、音乐与戏剧等方面有着别人所不具有的优势—
—这些都是他专业的一部分,因而他们对传统文化有着绝对的垄断。大学已经成
为中产阶层及其后代的新文化消费与休闲方式的打造中心。
JosephBensmanandArthurJ

Vidich,TheNewAmericanSociety(Chicago:QuadrangleBooks,1971) ; CfVidich , ed

,opcit保罗·福塞尔则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及外貌、言谈和精神生活等方面挖

苦美国中产阶层一味追求的“品味”与“格调”,认为他们在盲目模仿上层趣
味的同时恰恰暴露了自己的低俗品味,暴露了对自身地位的焦虑与恐慌。他们唯
恐自己资本的欠缺被他人窥破,因此总是处心积虑地要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自己
的不俗品味来。福塞尔,同前引书。

相对于国外成熟中产阶层的地位焦虑之感,中国新中产阶层正陶醉于自己与
西方文化思潮及生活方式的亲近与了解上而洋洋自得。他们从国外中产阶层身上
看到了更加光明的前途,也明确了自己努力的目标与方向,这目标正激励着他
们为实现生活的梦想而不懈地奋斗。他们所推崇的不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
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更偏向于西方。西方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成了人们
推崇与追随的榜样,任何事物一旦沾上了欧风美雨,都似乎立刻显得高雅了起
来。这种情形已经招致人们的一些批评。一位建筑评论家就曾撰文批评中国房地
产业盛行着的三大流俗,第一位的就是“媚俗”,其典型表现即在于“欧陆风
格”。他举例说,在上海金茂大厦举行国际招标时,那些来自欧洲的建筑师们就
被“欧陆风格”难住了,因为他们只知道“希腊古典”、“罗马古典”、巴洛克、
洛可可、哥特式等源于欧洲的建筑风格,却不知道什么是“欧陆风格”。这位建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筑评论家认为,国人所崇尚的所谓“欧陆风格”,大抵就是西方人自己都不好
意思再提的殖民地风格,但在目前的中国,它原先所具有的殖民成分已为时间
所滤去而成为国人喜闻乐见的建筑形式。贺承军:《房地产界三大俗》,《社会学

家茶座》2003 年第 2 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第 107 页。网上也有文章讽刺

所谓“国人的九大中产趣味”,其中赫然在列的就有星巴克与 LOGO 以及听

《拉德斯基进行曲》时的掌声。此文这样调侃所描述的中产趣味:(1)陈逸飞产

品,足迹遍布时尚和流行文化的诸多领域;(2)余秋雨散文,旅行、怀旧、格调、

煽情的中产趣味主要元素基本上都具备了;( 3)怀念罗大佑,步入中年的怀旧

群体的青春骚动;( 4 )王朔酷评,“躲避崇高”的“无知者无畏”精神;

(5)组私家车队去西藏、“回归自然”,“回归”成了炫耀与炒作,多少有点

小人得志;( 6 )看王家卫、周星驰,庸俗、通俗成了前卫、艺术与文化;

(7)“……主义”,吃喝拉撒全套上了文化的名头;( 8)星巴克与 LOGO,

因为它们的洋出身,连带着说的人都身份不同了起来;( 9)听《拉德斯基进行

曲》时的掌声,现场的鼓掌,体现出我们这些第三世界观众身上原来竟也流淌着

跟欧罗巴皇室、显贵们同样的血液。http://lady163com/item/020326,2002 年 6

月 5 日。布迪厄在讨论阶级之间的趣味区隔时,强调以家庭出身为代表的阶级属

性对于个人的影响,以及教育经历在个人趣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对中国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新中产阶层进行探讨时,我们不仅应该注意到布迪厄所讨论的这些方面,中国
中产产生时期的特殊社会环境,外来文化对这一阶层生活方式及阶层趣味的影
响,也应该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中产者的品味意识

第四部分

想象:中产阶层的文化品味(2)

不少受访者都相信,品味确实是个人文化修养、文化素质的一种表现。人们普

遍强调品味与个人素质的高度相关性,高校教师 N4 说:“品味跟他有多少钱

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关键是看他的气质,你说那些整天出入宾馆酒店的人就是

有品味的人吗?我看不一定。”年轻人说得更为直率,27 岁的 G7 直言,品味其

实“就是你这个人,就是你个人的选择水平。”经济因素与消费模式也受到人们

的强调,G3 说:“什么是品味?什么是格调?我觉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

方面,我认为品味就是钱的问题,很廉价的东西常常没品味,当然这不是绝对
的,但基本上是这样子。你在地摊上买东西,你能有品味吗?你能买到有品味的
东西吗?我们常常说的有品味的东西通常价格也不会太低。另一方面,我觉得品
味也不纯粹是钱的问题。有些人打扮得珠光宝气,但你也会觉得俗。这中间可能
牵扯到个人的内在修养的问题,就是说衣服是一样,但穿在不同人的身上可能
效果就不一样。一个没有内在修养的人可能花钱很大方,但他没有品味。因为消
费本身就是个人个性的一种展现,你可以时尚,但你如果只是别人怎么样,你
也怎么样,你说你有品味吗?你连自己的选择都没有,没有个性,就没有品味。
……所以我认为有品味,就是你自己会发现适合你自己的东西,你的生活会得
到与众不同的表现。品味可能是一种内外结合的东西,只有高档消费并不能说是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有品味,还要会选择,会自我设计,这也是很重要的。”同时接受采访的 G6 认

为:“品味也罢,格调也罢,都是与你的经济状况和消费水平相关的。如果你的
经济状况差一些,消费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就谈不上什么品味……只有
经济水平上去了,当你的需求也上来时,你才会顾及到这些。有了衣服还不行,
要式样好看的,还要布料好的,做工比较精细的,这时你可能就慢慢开始追求
品味了……当然,品味还与个人的消费选择有关,有些人有些钱,可他舍不得
花,只买一些便宜的或者是处理货,他也没有什么品味。你如果有钱了,只是买
贵的豪华的东西,也不一定有品味,那些土老板穿的也是名牌,可是人们不一
定认为他们有品味。也就是说你这个人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有一定的水平……
我觉得人要有品味,就必须要有文化、有修养才行。”虽然在细节上存在不同,
但人们对品味都有一致的观点,即:良好的教育与财富的积累,实际上是个基
础,生活上的基础。仅仅达到了这一点不够,人们所拥有的精神上的追求,自由

的思想、生活中的一些优雅,还有对他人的尊重,都是品味不可缺少的条件。N2

说:“品味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气质,这可能和许多方面有关系,和你的文化,
阅读,包括你对时尚的认识(都有关系)……我觉得品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
现,最本质的体现就是一个人的智慧。它在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体现得出来,工作
中,生活中,交往中……你是个非常愚蠢的人,你钱赚得再多,也是个没品味
的人。品味的方面有许多,智慧的,道德的,意志的,人格的……人格的力量、
道德的力量都体现了一种个人的品味。如果一个人表面上房子住得好得很,一身
名牌地跑出来,但这个小子是坏种,是个人渣,做人非常不行,那他有什么品
味?所以,品味总体上和文化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在网上也看到人们
对某些先富起来的人的粗俗行为的反感。参见《中国人富得太快了来不及知道怎

么做富人》,http://cnbizyahoocom/050106。由此也可看出,人们目前对品味的

评价,常常自然而然地落在对他人衣食住行等方面消费行为的判断上。
高雅的尴尬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产阶层作为合法文化(亦即高雅文化)的主要消费者,他与文化的关系不
是因为其阶级本质而是因为它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造就的。中产阶层的社会本质,
“决定了他对合法文化的关系,决定了他的渴望然而焦虑、天真然而认真地要抓
住它的行为。”由于对文化的解码能力来自对文化获得符码方面的熟悉程度,“

小资产阶级充满了对文化的崇敬”。 Bourdieu,opcit,pp327,321故而,在法国,

一个拥有再多物质财富的人,如果他缺乏欣赏古典艺术的能力,缺乏有关的专
业性知识,也很少去参观艺术展、听音乐会,那他也绝非一个典型的中产,更不
是会受到人们尊敬的有品味的人。凡勃伦说过,审美力的养成是需要时间和精力
的,他要在多少带些刻苦的情况下进行钻研,学会怎样在适当的方式下过他的
表面的有闲生活。这位绅士必须痛痛快快地消费符合其身份的那类事物;同时与
此密切相关的一点是,他必须懂得怎样用恰当的方式来消费。他必须在恰当的方

式下来过他的有闲生活。凡勃伦,同前引书,第 57 页。所以布迪厄才会说:“资

产阶级品味的公式是以时间、金钱及精力方面最大的投入来换取最小的‘收益’。

”Bourdieu,opcit,pp379~380吉登斯有言,各国中产阶层的发展轨迹之所以

会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其主要原因即在于文化的不同。 Giddens,CfVidich,opcit

,pp103 ~129 比如美国中产阶层已不再是以欧洲文化为楷模的成长时期,它

发展出自己独有的文化;用甘斯的话说是培育出了具有独特区隔标准的趣味文
化与趣味公众。趣味公众以阶级变化而变化;趣味文化则以相似的价值观和审美
标准为基础。每种主要的趣味文化都有自己的绘画、音乐、小说、纪实、诗歌、报刊、
电影、电视节目、建筑、喜爱的食品等诸如此类的东西;而且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
作家、艺术家、表演艺术家、批评家等等。美国高雅文化的趣味公众多为文化专业

人员,主要来自上中层阶级。Gans,opcit,pp7,92~95而在目前的中国,中产

阶层与高雅文化之间则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之中。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第四部分

想象:中产阶层的文化品味(3)

只要一提高雅文化,中国人总是把它与西方文化艺术形式联系在一起。接受我
们采访的中产阶层人士一谈到高雅文化,也都会提到对西方艺术形式的欣赏。在
这种情形下,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往往成为只能以民间艺术与草根文化的身份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受到政府的保护。曾经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典范的昆曲,

在 2001 年 5 月 18 日以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而进入世界

文化遗产的行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与现代生活快速节奏的脱节也影响了人

们对之的态度。访谈对象 N5 就说:“有一次发什么昆曲的票,我才不要去,哼

哼呀呀的,半天一句话,急死人的。但是像有一次美国青年交响乐团来演出,我
就去看了,这个我喜欢的。当然,曲子也要是自己熟悉的,比如施特劳斯,耳熟

能详的才行,你要是放门德尔松,什么 D 大调第几,那也不行。”耳熟能详,

其中透露出来的就是个人的熟悉程度,也就是某种艺术形式被接受的深度与广
度,而这与社会环境为人们的艺术消费实践提供了什么样的场域有着密切的关
系。上海《外滩画报》上曾登载过有关高雅艺术的文章,它反映了国人对高雅艺术

的一种潜在认同,文章说,只有 01% 的上海人真正欣赏高雅艺术,芭蕾舞剧

《天鹅湖》、歌剧、音乐会等都是这种艺术的代表。邓文静、束娟:《随艺术走向 高

雅 》 , 上 海 : 《 外 滩 画 报 》 2003 年 9 月 , 转 引 自 http://wwwbundpic

com/pap/20030904。上海歌剧院的一位副院长认为,歌剧“是很综合很高雅的艺

术,代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别说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也永
远不会普及”,但他认为,“国内整个观众群正在越来越懂歌剧”,上海歌剧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院也“做了大量普及工作”。何晴:《高雅艺术不求普及》,上海:《外滩画报》

2003 年 9 月,转引自 http://wwwbundpiccom/pap/20030904。当下中国中产对所

谓高雅艺术的消费,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标签,注重的是其符号层面的意义。

40 多岁的 B9 在谈到自己的文化欣赏活动时说,自己看演出的标准是:一根据

作品的名气,二看它是否在小时候有过深刻的印象。基于这两点,“像每年维也
纳的新春音乐会都是必看的”,俄罗斯普希金芭蕾舞团在北京上演《天鹅湖》时,
尽管“看不懂”,但是也去看了,而且“看了以后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对
传统艺术的欣赏主要是因为“小时候有过深刻的印象”,如一些民歌、器乐曲,
《一条大河》等等,其他还有“中国的《白毛女》

《红色娘子军》,也还是不错的 。
”他们排斥的是那些时下流行的歌曲演唱会,即使是“送我的票,我都不大愿
意去看。”对多数中产人士来说,观看艺术演出总是一场风雅之事,虽然昂贵的

票价使他们很是“心疼”,但仍然要买上几张, N3 坦言:“比如说前段时间中

央芭蕾舞团到南京来演出。有些朋友,我知道他们感兴趣,不管是不是附庸风雅,

这个不好说,反正也有些人真是赶上这个年代了, 50 多岁的人,也怀怀旧嘛。

中央芭蕾舞团演《红色娘子军》,票都很贵的,四百多块钱一张票,也蛮心疼的。
”很明显,这些票是送给“朋友”看的,自己只能通过别人送来的几张票,“
那些票么都是耳朵票了。不管了,就先混进去再说了。”这种感觉“也蛮好”。可
以看出,目前人们仍习惯于对所谓高雅艺术演出的免费观赏,即使自己购票往
往也是为了送人,“送”票、“发”票、“赠”票是人们这类消费支出的最常见
形式。尽管如此,这些文化欣赏活动在国人文化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只是很小

的一部分。接受我们访谈的一位大学教授 S7 说,上海的文化生活虽然很丰富,

但自己参与的并不太多,对许多文艺演出与展览,多数是通过电视等宣传媒介
而有所了解。他的话可以说代表了国人目前文化生活状况的一种客观状态。
中产品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尽管对符号的消费成为刚刚脱贫的中产者展示自身财富与品味的所爱,尽管
阶级品味会通过符号的消费表达出来,但我们还不能说正在成型中的中国中产
阶层现在有了自己的阶层品味。这有其客观原因:除了北京、上海等城市以外,
其他城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举办得比较稀少,人们还没有养成欣赏的习惯。
文化的存在现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点缀,传达的是一种精致与优雅,其中暗含
着的是主体的怡然自得。

我们知道,个人的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经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
理解,中产群体更乐于接受这样的观点:个人的受教育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
决定其在社会上所获得的财富、地位与品味等。可是,正如英国一句老话所说:
“一夜之间可以造就一个百万富翁,但是要培养一个贵族却需要三代人的努力。
”在现阶段的中国,新兴的中产者们没有来自上一代的资本——不管是经济的
还是文化的或者社会的——可供继承,他们的前辈几乎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可
以利用的资本,他们正处于第一代的奋斗之中。尽管他们的教育经历使他们有别
于文化水平低下的农民老板们,但是,他们同样“还来不及知道怎么做富人”,
网上有报道说北京某高档小区里,能住进去的人“起码是个百万富翁”,这些
人“基本上都是高级白领、私企老板、留学归国人员、外国使馆工作人员等等,还
有很多中国演艺界响当当的腕级人物。然而,这样一个富人、名人居住地,所谓
的高档社区里的生活却高尚不起来。”原因即在于“现在的社会给了很多人一夜
暴富的机会,从大杂院一下子进入高级别墅,很多人还来不及知道怎么做富人,
他们的精神还停留在筒子楼、大杂院里。”《中国人富得太快了来不及知道怎么做

富人》,同前引文。正如著名社会学家曹锦清所言,挣钱、消费,已成为 20 世纪

末中国人普遍的生活追求。在这一点上,所有阶层皆然,没有例外。布迪厄曾从
个体对必需品的需求来作为衡量不同阶层的一个尺度。他认为,对那些有着早期
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匮乏经历的人来说,在生存条件得到改善、自身地位得到提
高的情况下,毋庸置疑,他们优先注重的只能是对经济资本的占有,文化品味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培养还没有进入他们考虑的范畴。Bourdieu,opcit,pp374~380网上的那

篇报道还举例说明了这些“富翁”们的某些行为方式:“开着大奔、背着高尔夫
球杆的,突然往路上吐了一口痰;开着车突然从车窗里扔出来一个易拉罐;铺
着高级地毯的楼道里,门口堆放的却是一堆空酒瓶、脏鞋袜之类的垃圾。”《中国
人富得太快了来不及知道怎么做富人》,同上引文。不过,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
要给下一代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与学习环境,也意识到提高下一代艺术修养、增
加其文化资本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甚至把它作为提高自己后代竞争力的一个手
段。
第四部分

想象:中产阶层的文化品味(4)

广州访谈对象 G5 是 1999 年从安徽调动过来,他对此的观点与做法就很有代

表性:“比如说我们去过香港、澳门,这是带孩子去玩的,我们小孩子情况不好,
见的不多,现在条件允许了,就要带他多走走,见识见识……还有就是给他学
钢琴,一次有时几十块甚至一百块,主要是让他有一些特长吧,也没指望在这
方面有什么发展。多一些总是好的,不像我们小的时候就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
我上大学时看到别人会弹钢琴真是很羡慕,现在当然也要让他接触一下。”在某

世界知名化妆品公司做营销工作的女士 S12 谈到自己对女儿的艺术培养时说:

“我开始只是想送她去接受一些熏陶,你想啊,在竞争这么激烈的社会里,没
有专长,今后怎么生存啊?特别是一个女孩子,如果她在艺术方面有些特长,
那情况肯定就会不一样,就会比别人有优势。没想到她还学得挺好,老师说在班
里她是非常突出的,你要知道她可比那些孩子要小许多,有的都是中学生了,
她才二年级!”这位女士送女儿去了少年宫里的绘画与芭蕾舞的培训班,她的
女儿在色彩、素描与舞蹈方面都表现出艺术上的天分,深得老师的赏识,可她并
不愿意女儿将来走上其中任何一种专业道路,因为它们都“太苦了”,而她只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希望女儿的艺术天分能借此得以保持下去,使女儿能在长大以后多拥有一份竞
争的资本。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中国新中产阶层,身上有着极强的消费主义文化思
潮影响的色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虽然中产阶层的文化趣味尚处于形成过程之
中,但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开始对当前中国城市社会文化消费趋势的走向起
到了一种主导的作用,而这一趋势的显著特征即是其功利性与娱乐性。在前工业
社会传播手段较为单一的情况下,纸上的阅读与戏剧、美术等的学习与欣赏构成
了人们文化生活的绝大部分内容;资本主义现代化时期广播、电视的出现也曾极
大地改变并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在今天的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人们的
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远非以往任何时代、任何传播手段所能比拟,过去曾最大程
度地满足人们知识渴求和情操陶冶需要的艺术实践活动,在今天转变为即时性、
实用性更强的对信息的获取及单纯的娱乐行为。人们的文化欣赏习惯与判断标准
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媒体潜移默化的影响。“媒体不只给我们信息;它还指导我
们的经验。我们对真实性的判断标准、我们的现实标准,渐渐地被这些媒体而不

是我们自己的不完整经验所塑造。” CWrightMills,ThePowerElite,NewYork :

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p313 布迪厄的资本与场域概念相对于西方已经成

型的中产阶层而言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因为西方的中产阶层早已发展成熟,
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世界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中国新中产阶层,其在
文化趣味上的阶层区隔性特征还不十分明显,更无法就此做出明确的区分。因为
从生活方式的形成上来看,它“是惯习体系化的产物,在相互的关系中通过惯
习的影响而被感知”,由此才“成为全社会认定的符号体系(如高贵、庸俗等等)

”。Bourdieu,opcit,p172反观处于形成期的中国中产阶层,至少有三个方

面妨碍了他们形成自己的阶层文化趣味:( 1 )他们还缺乏明确的阶层意识;

(2)多数人正处于向上奋斗的阶段,目前最大的希望是以自身的努力积累更多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财富;(3)由于现代中国发展史上传统文化的断裂,这批新生的中产阶层存

在着先天的文化资本的欠缺。因此,就总体而言,要形成明确的阶层文化品味,
中国中产阶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越来越相似的社会空
间位置与越来越相似的消费实践,正在不断壮大与发展中的中国新中产阶层已
开始了阶层品味的第一步:物质消费上的某种品味。随着中产阶层在中国社会结
构中地位的逐渐稳固与确立,掌握着文化话语权的知识分子或者说文化媒介人,
作为中产阶层一分子,必然会倡导中产文化的欣赏趣味,并使之最终成为中国
社会文化发展的主导方向。

第五部分

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萌动与疏离

萌动与疏离本部分是江苏省教育厅哲社课题“中国中产阶级的跟踪研究”

(04SJD84006)部分成果。

近 20 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中间阶

层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尽管对这个新兴阶层的准确界定和客观把握,在理论
界和实践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王春光,李炜:《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主

观构建和客观实在》,《江苏社会科学》2002 年第 4 期。王建平:《中产阶级:概念

的界定及其边界》,《学术论坛》2005 年第 1 期。与中产阶级概念一齐使用的还有

中产阶层、中间阶级、中间阶层、中等阶层等,和目前主流媒体使用的新阶层一词
也有一定交叉。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质程度高,在书中将它们统一称为中产
阶层并不影响本文相关主题的讨论。但这个阶层悄悄地在改变着我国的社会生态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和社会生活。经济上掀起的“购房热”、“轿车热”、“旅游热”等一波波消费潮
流,在教育文化上注重子女教育,诸如此类的现象无一不与这个幻术般产生的
阶层有关。中产阶层激起了文化、消费的震荡,而在另一方面却通过投票、参加影
响政府决策的会议、与政府官员沟通等形式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政治的
稳定。对于社会阶层和阶级,马克思这样分析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
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
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 82 页。作为一个新兴的阶层,它又有着

自己的利益诉求和表达,当前的社会如何适应这个变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已经是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政
治活动的调查研究,以及他们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变革中变得更加
具有迫切性,本调查基于对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的理论梳理,对我国五大城市
中产阶层进行电话问卷和实地访谈,分析现阶段我国中产阶层政治参与的特点
及对国家社会的作用。

第五部分

中产阶层、政治参与和社会稳定(1)

关于我国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分析,我们首先面对的是中国中产阶层是否具
有阶级或阶层意义上的群体问题、中产阶层在政治参与中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和举
动、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对当前的社会稳定的作用。

中国中产阶层群体特征、阶层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展开,我国在社会结构上发生了举世瞩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目的全局性、高强度的阶层分化。主要表现在:首先,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形成

的僵化封闭的干部、工人、农民三级式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侵蚀性的变化,原来几

乎没有差别的同阶层成员不断地从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化,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

声望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分化 ,出现了众多的亚阶层和群体。其次 ,不同阶层之间

的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社会成员的垂直性移动日益增多 ,原来界限分明的各阶层之

间的隔绝被打破。再次 ,还有众多的社会成员从原阶层分离出来 ,产生了介于原阶

层之间的边缘阶层和群体 ,以及不同于原阶层的新兴阶层或群体。所有这些都使

凝固了近 30 年的原有社会结构松动、变化了,且其强度之大、速度之快超乎人们

的预料,极大地改变着中国社会的面貌。陈存安:《论阶层分化对政治发展的挑

战》,《唐都学刊》2002 年第 3 期,第 18 页。

在这个形势下,我国社会产生了中间阶层。从结构因素看 ,现阶段的中间阶层,

其来源构成主要有四类:第一是传统的“中间阶层” ,包括小业主、小商贩等自

营业者、个体户。他们以较少的资本自雇经营、规模较小、利润较少。第二是计划经
济体制下的“中间阶层”中分化出来的部分干部、知识分子。第三是改革开放以
来新生的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家。第四是由引进“外资”及高新技术人才而生
的新型中间阶层。高雪玉:《中间社会阶层的社会学透视》,《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2004 年第 4 期,第 79 页。

他们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具有稳定而且较高的社会地位。虽以薪金为主要谋

生来源,却不直接面对物质生产。社会中间人群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科学知

识、复杂的职业技术和较高的收入 ,其职业是与社会进步同步的 ,因而具有时代性

或先进性。第二,具有合法而且稳定的经济收入 ,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水平并保持

稳定的生活状态。但社会中间人群作为一个群体 ,他们普遍不安于现状,大都能吃

苦耐劳,不断进取,不断汲取与时代同步的先进知识。所以工作时间长 ,劳动强度

大,闲暇时间短是这个阶层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第三,在文化观念、思想意识上他

们对社会和时代的主导观念有较强的认同感 ,有着很强的社会影响力。社会中间

人群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复杂的职业技能,他们的教育、素质以及

职业技能都是相当出色的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相对其他社会群体而言 ,这是

一个具有较少传统观念、较少权力意识、较多市场取向和较多创新精神的群体。张

惟英:《中国社会中间人群的特点和社会稳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

年第 2 期,第 69 页。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政治参与的主体、类型

政治参与(politicalparticipation)又称“参与政治”或“民主参与” ,是来自西方

政治学的概念。一般认为 ,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合法方式和程序参加政治生

活,表达政治意愿并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S亨廷顿和 J纳尔逊把它的特点

总结为:(1)是实际的活动,而不是心理上的指数。(2)是普通公民的活动。

(3)是限于对政府施加影响的活动。蒲岛郁夫:《政治参与》,北京:经济日报

出版社,1989,第 4 页。从社会转型期的现实出发,由于制度缺乏现象较普遍,公

民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既有制度规范发生冲突。因而 ,在广义上可以把政治参

与理解为:政治参与(politicalparticipation)是指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

的活动。这个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活动的任何人,无论他是当选的政治家、
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加政策的形成过程。

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第 608~610 页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一定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指标。民

主的政治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妥地实现政府的行动和公民意愿间的平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衡。它能形成强大的政治效应,给政治体制注入活力,监督、制约国家权力的行使,

要求政府必须对法律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负责;广泛的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决策

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助于政策执行中获得有效支持 ,有助于政策的及时反馈和修

正;广泛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有效维护个人、团体利益的重要方式;

政治参与还可以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增强对政治体制的信任,产生

归属感,构筑现代民主政治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

表 8-1 政治参与的因素和活动的方式 *活动的方式影响力的类型效果涉及的范

围对立活动要求的自发性与他人的协作投票压力强,信息量小广泛有微弱微弱
选举压力强,信息量多样广泛有少量少量地区活动压力程度各不相同,信息量
大广泛根据情况根据情况根据情况与官员接触压力小,但信息量大个别无无微

弱*此表转引自蒲岛郁夫《政治参与》,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第 7 页。

对于政治参与,我们还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多种类型。根据社会形

态的性质,可分为剥削阶级社会中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治参与 ;根据

参与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人政治参与和集体政治参与 ;根据公民参政时的主动与

否,可分为自觉政治参与和动员政治参与 ;根据公民参政时是否遵循政治活动的程

序规则或既定的政治法律制度 ,可分为合法政治参与和非法政治参与、常规型政

治参与和非常规型政治参与、制度内政治参与和非制度政治参与 ;根据政治参与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功能属性,可分为工具性政治参与、发展性政治参与和沟通性政治参与 ;根据政

治参与的结果,可分为建设性政治参与和破坏性政治参与、影响政治决策的政治

参与和不影响政治决策的政治参与、有效政治参与和无效政治参与。

根据政治参与主体不同的参与程度,可以把参与者划分为:基本上置身于政
治进程之外的“冷漠者”,只是在较低的程度上卷入政治的“旁观者”,以及

一小群以若干方式积极介入政治的“好斗者”。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主编,

同前引书,第 608~610 页。

第五部分

中产阶层、政治参与和社会稳定(2)

中产阶层政治参与与政治社会稳定

中产阶层作为发达和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主流群体,它对于政治社会的稳
定有着积极的作用。政治学鼻祖亚里士多德两千多年前就从理论上论述了中产阶
层在政治稳定方面的作用。他认为:“唯有以中产阶层为基础才能组成最好的政

体。中产阶层(小康之家)比任何其他阶级都较为稳定。他们既不像穷人那样希图

他人的财物,他们的资产也不像富人那么多得足以引起穷人的觊觎。既不对别人

抱有任何阴谋,也不会自相残害,他们过着无所忧惧的平安生活。”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第 206 页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在我国中产阶层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已经产生,第一 ,中产阶层自身的特

征决定它是维护政治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职业分布广泛 ,工作方式以脑力劳动

和轻体力劳动为主,主要包括私营企业主、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中高级知识

分子、国家垄断行业职工以及外商独资、合资企业中的白领员工等;拥有稳定的

收入和良好的生活条件 ,收入水平方面的明显优势使他们具有独特的消费特征和

较强的消费能力,成为引导社会消费的最主要群体;具有不断开拓的进取心和事

业心,敢于干大事业,求大发展;多数人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较高的学识水平和个

人素质;组织形式是网络结构,易于各阶层间的沟通。

第二,中产阶层的壮大能够有效地缓解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 ,中产阶

层的壮大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从世界各国的统计来看 ,在社会阶层的各层次中,

上层群体仅是社会的少数人 ,中间阶层和下层阶层呈现互为消长的关系 ,即一个所

占比例较大时,另一个所占比例必定较小。当中间阶层构成社会多数时 ,由于只有

较少的人处于社会的下层 ,有利于社会保障政策及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 ,从而缓解

有可能产生的社会对立。“教育的普及使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均等 ,就职和晋升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机会也均等 ,尤其是出自于低阶层的人 ,职业流动和晋升的机会也增多 ,极大地减

轻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摩擦与纠葛 ,社会流动率的提高和社会筛选制度的建立 ,是形

成‘中间阶级’的有益机制 ,也是削减社会张力,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的‘安全阀

’制度。”秦言:《中国中产阶层——未来社会结构的主流》,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第 16 页。中产阶层是联系社会上层和下层的中间通道,从而起到缓冲调适

矛盾的作用。

第三,中产阶层的扩大有利于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民主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中产阶层中多数人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高等教育创

造了更富有思想、更富有理性和更具有科学精神的人 ,其结果是人们民主意识的

增强和活跃。有学者认为,从总的趋势来看,“中产阶层是反对政治独裁、捍卫法制、

制约政治权力、建设法制民主的核心力量。”毛寿龙:《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1 第 285 页。政治民主化与政治稳定并不是对立的,相反,政治民

主化发展不够会导致出现许多不利于政治稳定的问题。中产阶层参与政治的方式

是冷静的、理智的、积极的、建设性的。他们主张政治改革,但反对激烈剧变,不赞同

通过革命或政治运动去推动中国的民主进程。从理论上看 ,以自由为导向的法制

民主制度是最稳健的民主制度。亚里士多德认为:“平民群众和财富阶级之间时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时发生党争,不管取得胜利的是谁,那占上风的一方总不肯以公共利益和平等原则

为依归来组织中间形式的政体 ,他们把政治特权看作党争胜利果实 ,抢占到自己的

手中后,就各自宁愿偏向平民主义或寡头主义而独行其是。”亚里士多德,同前

引书,第 206 页。也就是说,在贫富之间的战争中,富人取胜会建立寡头制,穷人得

势则会建立极端民主制。唯有以中产阶层为政治基础的政府形式才会是民主的、

法制的,从而“较为安定而持久”。

第四,中产阶层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支持者。中产阶层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

改革开放政策,而且他们今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进展密切相关。中产阶层拥有

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生活条件。这种状况决定了他们满足于现状 ,珍惜已经得到

的一切。他们从切身利益出发,反对社会动乱,要求政治稳定,希望在稳定有序的环

境中开拓事业,发展自己。他们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支持其不断深化,普遍都有一种

强烈拥护既有政治体系的倾向。中产阶层的成员对社会主导价值观有较强认同感,

能发挥维持现行价值取向及社会政策的作用。

在政治社会稳定方面,在社会结构中占优势的中产阶层会起着均衡和制约作
用。亚里士多德说:“凡邦内中产阶级强大,足以抗衡其他两个部分而有余,或
至少要比任何其他单独一个部分为强大——那么中产阶级在邦内占有举足轻重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地位,其他两个相对立的部分(阶级)就谁都不能主治政权——这就可能组
成优良的政体。所以公民们都有充分的资产,能够过小康的生活,实在是一个城
邦的无上幸福。如其不然,有些人家资巨万,另些人员贫无立锥,结果就会备趋
极端,不是成为相对的平民政体,就是成为单纯的寡头政体;更进一步,由最
鲁莽的平民政治或最强劲的寡头政治,竟至一变而成为僭政。僭政常常出于两种
极端政体,至于中产阶层所执掌而行于中道或近乎中道的政权就很少发生这样

的演变。”亚里士多德,同前引书,第 118 页。中间阶层规模过小的社会阶层结

构,不利于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首先 ,社会中间层规模过小的一个结构性后果就

是社会结构的不稳定。中间阶层规模过小 ,直接意味着社会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公

平,贫富差距很大 ,这种金字塔型结构表明 :大多数社会成员处于社会中下层和下

层,他们所享受的社会资源的份额很少 ,少得与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严重不相称。

少数人处于社会上层和中上层 ,他们享受的社会资源的份额很大 ,大得同样与他们

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严重不相称 ,其结果就是大多数社会成员未能真正享受经济

发展之惠,不能体现社会发展普遍受益的原则。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存在 ,必然导致

社会的普遍不满,引发社会动荡。其次,社会中间层规模过小,使国家缺乏抵抗风险

和持续发展的结构性条件。在评判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现代化程度时 ,社会阶层结

构可以说是最客观、最本质的指标。再次,从世界发展的普遍趋势来看,阶层结构比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例失调往往是引发经济社会危机的深层次原因。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 ,意味着

社会成员在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受益 ,绝大多数人享受着体面舒适的生活和拥有受

人尊敬的社会经济地位 ,而不仅仅是少数人受益。管仕廷:《中间阶层与社会稳

定》,《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 年 4 期,第 33 页。

在任何社会,中间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力量 ,是社会稳定

的重要保障,而中间阶层比例较大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是社会保持稳定的重要

结构因素。西方国家及亚洲“金融风暴”中韩国、日本给我们提供了正面的例子,
而经济急剧发展而又贫富两极分化的拉美诸国没能抗击金融风暴,导致经济萎

缩,呈现了相反的例证。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 20 余年后,出现了贫富分化,继

而出现的“仇富现象”也对社会的整合造成了伤害。

第五部分

政治参与的理论和实践障碍

在我国政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中,阶级一词已经具备了特殊的内涵,往往与
社会冲突、政治斗争相关联。中产阶层作为一个利益群体,在实现自身的利益过
程中是否具有剥削特点和原罪,是否会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伤害其他群体的利
益的基础上呢?当前,中产阶层要广泛政治参与还有制度上的瓶颈。因而,在中
国中产阶层要在政治社会上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克服理论上的障碍和进行心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上的疏通,解决制度上的限制。

不同语境下的中产阶层和中产阶层的革命性问题

对于中产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社会学提供了不同的
认识视角,导致了对中产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悬殊的结论。

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用来分析阶级社会主体结构的基本方法,它以人们在
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作为切入点,并由此将各类主体划分为不同阶级。“物质生活
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 32 页。因此,中产阶层身不由己地

要打上阶级的烙印。应该说,从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入手区分不同
的阶级,可以抓住问题的本质,认识主体对于社会发展的态度和倾向对于主体
战略的制定是必要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阶级分析的框架只给社会留下两种相互对立的社会类
型:冲突的社会与和谐的社会。第一种类型,按照马克思的看法,本来就是对人
类尊严的破坏,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列宁指出在劳动产品的分配中
是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体的劳动,必须被消灭。第二种类型消除了冲突的

根源。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第 5 页。应该

说在生产关系上,不同的集团的确是存在着差别,这是社会发展的常态,而把
差别演化为针锋相对的对立关系,则是社会发展的极端状态,即便是在马克思
所说的阶级社会也还存在着中间群体,而且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极端对立状
态也是阶段性的。至于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我国当前存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知识分子阶层更是社会差别的体现,而不是对立关系。阶级分析作为一种针对根
本性差别的分析,它不能代替其他方面的分析。过去的许多年中,我们对这个问
题的认识有偏差,不适当地滥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把人民内部矛盾扩大化、尖锐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化,造成人心涣散,以致人们一提到阶级归属,便心有余悸。贾高建:《阶级分

析和阶层分析:两种不同方法的比较研究》,《新视野》2005 年第 1 期,第 24~

25 页。

阶级内部的阶层分析较之笼统的阶级分析当然更为具体,它可以进一步揭示
出同一个阶级的不同主体之间的地位差别,以及他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可能起
到的作用方面的差别,这对于主体战略的制定无疑是重要的。由此,可以区分出
各种不同意义的社会阶层,描绘出各种不同类型的主体结构。这种社会阶层分析
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加具体和细致地反映出主体之间社会地位的差
异。不同角度的社会阶层分析可以相互交叉和重叠,从而可以较好地适应主体状
况分析的全面性要求。因此,在主体战略的研究中,阶层分析方法完全可以作为
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它会使我们更加符合各种社会主体的各个方面的具体实
际。

当前政治参与的困难和障碍

在现代民主制国家,公民的政治参与是靠一整套健全的制度来实现的。我国在

公民政治参与上建立了诸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

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制度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在这些制度的

具体措施及贯彻执行的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颇 ,一些具体制度还不够完

善和健全。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 :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还不够完善 ,如提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名制度、确定候选人制度等;现有的选举制度在选举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行使 ,

选举走过场、不尊重选民或代表意愿的现象,在个别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方面 ,目前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如个

别地方还未能很好地处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民主党派、无党派著名人

士的积极性还未充分地发挥出来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无党派著名人士还缺乏充

分的沟通和理解。梁波:《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求实》2002 年

第 5 期,第 47 页。

在对待新阶层的参政问题上,政府也在理论上、实践上做了许多工作,如理论
上认定企业家的合法劳动者地位、明确企业家的社会贡献,实践中吸引民营企业
家入党、参加政府机构等,但是马上就出现了企业家的角色认识不清及红顶实业
家、权钱交易的问题,政府如何摆正与中产阶层特别是新阶层的关系、如何真正
发挥他们的作用,这需要进一步思考。

第五部分

解读: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热情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中产阶层更多地表现为一个变数:保守或活跃、冷漠或激
进、变革或革命、摇摆或坚定、破坏或建设、责任感或趋利性。把握中产阶层的政治
参与,有必要分析中产阶层在政治上的前卫、后卫问题和政治冷漠现象。

中产阶层在政治上的前卫、后卫问题

在决定中产阶层行动取向的社会情景中,特别需要强调现有政治秩序的灵活
性。如果现有政治秩序可以与中产阶层产生良性互动,就可以削弱来自底层的压
力,对阶层冲突起到缓冲作用。反之,如果政治秩序僵硬,没有为中产阶层的期
望留下容纳空间,则很容易将中产阶层推到政治秩序的对立面,成为社会底层
的同盟,变成了政治变迁的“推动器”。

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其实是个历时空的问题,当中产阶层已经发展成为足够
强大,它是任何暴力和暴政的天然敌人,会成为社会稳定器。否则中产阶层就是
无足轻重的,谈不上维护政治稳定。亚里士多德也承认,如果要保持城邦稳定,
“中产阶层最强大时可以强到超过其余两个阶层之和的程度,不然的话,至少

也应超过任一其余的阶层”。亚里士多德,同前引书,第 209 页。而中产阶层的

利益期望一旦没有得到了社会容纳,中产阶层可能扮演变革甚至革命的角色。所
以,得出中产阶层维护政治稳定的结论,其分析往往是针对特定的时代背景。

而且即使在同一个社会中,中产阶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有很大的结构变
迁。马克思将中产阶层归纳为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其实那是欧洲
一个世纪之前的旧中产阶层。米尔斯将旧中产阶层概括为“小企业家的世界”,
而新中产阶层则是“白领世界”,其构成复杂,包括政府管理人员、大公司管理
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医生、律师、知识分子、市场销售人员、文秘人员等。

如果说中产阶层有更多的理性,这种理性就体现为计算得失和自知之明。即使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它有期望张力,在采取行动前也会比较审慎。在其力量单薄时,更加剧了这种谨
慎态度。其他主要冲突阶层的实力对比,可以决定中产阶层偏向哪一边,这就是
中产阶层被人诟病的摇摆性。同时,如果现有秩序的维持者力量足够强大,或力
量对比并不清晰,或任何冲突一方的胜出都不会为其带来好处,中产阶层还可
能采取观望的态度,这就是所谓的政治冷漠。张伟:《中产阶层与政治秩序》,

《江汉论坛》2004 年第 1 期,第 7 页。中产阶层在政治上的后卫姿态并不是与生俱

来的。事实上,在早期欧洲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中产阶层获得的财产上的私
有性、市场的自由性和政治的参与性一直是政治前卫的结果,欧洲市民社会的健
康形成与中产阶层在政治上的前卫姿态不无联系。正是在由中产阶层组成的市民
社会和国家的冲突中,欧洲实现了最初的民主化。因此,严格说来,中产阶层在
政治上的后卫姿态,最初是在美国塑造的。用托克维尔的观点,即没有强大的邻
邦,也没有统摄全国的无所不能的首都,同样没有巨额的税收、庞大的军队和伟
大的将军,就不会产生将全国人民的命运交给一部分人的危险。周晓虹:《中产

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江苏社会科学》2002 年第 2 期,第 42 页。

对中产阶层的政治冷漠的探讨

政治冷漠是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参与程度明显低于政治发展需要和政治发展
水平,它的明显表现是大量的群体游离于现实政治的意志之外。政治冷漠由来已
久,即便在政治热情空前高涨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把那时的人总结为“天生
的政治动物”时,为了保证足够的人出席全体会议,警察要拿着浸了湿油漆的
鞭子把人们赶向普尼克斯山。公民政治参与程度直接与各个团体所获的社会和经

济地位成正比。社会和经济地位上优势越大,则公民政治投入的程度就越强烈、越

广泛,而低地位群体则倾向于不参加正规组织、很少定期阅读书刊,不了解社会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事务,不愿参加投票。中产阶层的政治冷漠一直是西方政治学的一个热门话题,

对政治事件的不关心和对选举的乏味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在我国的近期研究中,我们也发现政治冷漠现象的存在。传统文化中的“不在
其位,不谋其政”、“肉食者”谋政的观念积淀在我们的民族心理深处。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阶段性进行的大规模的政治动员和失控的政治斗争,使政治
参与在民众心中产生污点,许多人对国家生活敬而远之。在现行的政治体制中,
人们对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差、对政府的某些部门和某些官员缺乏信任、参政渠道
的不畅通都抑制了人们的政治参与热情。在调查访谈中,我们频频遇到这样的回
答。

第五部分

五大城市的调查,不同的参与图景(1)

为了获得对中国城市中产阶层政治参与的感性认识,我们对中国具有代表性
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南京进行了抽样电话访谈和重点实地访谈,我们在对
数据的处理中发现中产阶层(收入、教育和职业标准的集合)与非中产阶层在政
治态度、政治行为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差距格局:不同阶层,不同的政治参与

按照我们对中产阶层下的操作性定义,对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
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在以下问题的选择上有着区分,呈
现出明显的差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1对于“你是否参加了一些社会团体”的回答,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的差

异显著,中产阶层参加社会团体的比率( 239%)比非中产阶层参加社会团体

的比率 (163%) 明显要高(参见表 8-2 ),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0017 < 0

05)。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产阶层由于分布领域广、个体差异大,尽管他们

比非中产阶层加入社会团体的比率高,但他们也缺乏群体意识。在我们的访谈中,

G11 认为:“中产阶层应该是比较松散的状态吧,中国人都好像蜗牛一样住在

自己的壳里。因为现在第一比较忙,对比较熟悉的人会关心一点,如果不认识,
虽然是同一阶层的,也不会关心。在网络上有时有一些小小的论坛,会是一个小
小的团体吧。但是那种网上的团体比较虚。有时中产阶层比工薪阶层更为冷漠。”

2对于“您参加了哪些类型的社会团体?行业 /专业团体”的回答,中产阶层

和非中产阶层的差异显著,中产阶层参加社会团体的比率( 395%)比非中产

阶层参加社会团体的比率 (166%)明显要高(参见表 8-3),经检验有显著性差

异(P=0001<005)。中产阶层作为以知识、服务等为主要职业的阶层,他们的

群体活动多于他们参加的政治团体活动、兴趣团体活动。

表 8-3 中产阶层“参加行业、专业团体”交互表未选中行业、专业团体合计中

产计数 231538 组内所占百分比(%)6053951000 非中产计数 17134205 组内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所占百分比( %)8341661000 合计计数 19449243 组内所占百分比( %)79

82021000

3对于“您认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最好方式是什么”的回答,中产阶层和非

中产阶层的差异显著,中产阶层的直接参与比率(465%)、参加社会团体的比

率(195%)明显比非中产阶层的直接参与比率(393%)、参加社会团体的比

率(108%)要高(参见表 8-4),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而“

不参与”的比率非中产阶层的比率(223%)比中产阶层的比率(126%)明显

要高出许多。Z2 说:“我是个老党员了,肯定不会采用什么激烈的方式,不会

用什么群众运动。我上大学就入党了,我对中国共产党还是很热爱的。我觉得这
个政党还是体现了它的先进性的,当然这么多年了也有许多问题,但什么党能
没有问题呢?这个问题要理性地看。我还是比较听党的话,党让怎么干就怎么干。

”对于群众运动和通过组织参与, G11 说:“其实,我们在上学时也参加过游

行,但我觉得群众运动好像只有三分钟热度。它是暂时为了一件事‘哗’一下聚
在一起,然后又‘哗’一下冷下来,效果不是很大。还是通过组织会好一点,组
织存在的时间毕竟会长一点。群众运动就像蒸汽一样,热热的,但一下就没了。

”对于选举问题,Z6 说:“中国的选举有一个缺点,我不知道被选举人他到底

想干什么。我不知道他的过去,但至少应该知道他现在想干什么。这一点不好,
他没有一个承诺,你上了这个位子,你能干什么?你想干什么?这个很重要,
我不认识你是可以的,但我要知道你想干什么。所以很多都是形式,最后就看哪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个名字好听一些,就勾一下。”G10 也有同感,她说:“绝大多数列到投票候选

人中的这些人物,我们最多只能通过他的个人简介来认识他,我们绝对不能了
解他的能力,也根本不能了解他的政治态度。就算你投他的票,他也不一定会代
表你的利益。”中产阶层有着政治理性,也有着对政治活动的无奈。

表 8-4 中产阶层“最好的政治参与的方式”交互表直接参与(如投票选举)

参加政治团体群众运动其他不参与合计中产计数 7431112320159 组内所占百分

比( % ) 465195691451261000 非中产计数 4901351192262781248 组内所

占百分比( % ) 393108951812231000 合计计数 5641661302492981407 组

内所占百分比(%)401118921772121000

4对于“关于公民的政治参与,您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的回答,

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在“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的选择上差异显著,中产阶

层选择比率(346%)比非中产阶层参加社会团体的比率 (202%)明显要高(参

见表 8-5),经检验显著性差异极大(P=0000<005)。这个结果说明中产阶层

有着积极的参与动机,对此,不同体制中的中产阶层有着不同的感受。在访谈中,

Z5 就职于国家研究机构,担任政协委员,他说:“我觉得中上层的参政还是比

较畅通的,我就是通过政协方式做过提案,记者、律师也会有一些问题的反映,
但老百姓能参与的就是直选以及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如上访、静坐,他们一是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参与意识不高,二是不懂如何参与,三是按正常渠道参与可能十有八九没用。”

第五部分

五大城市的调查,不同的参与图景(2)

5对于“关于公民的政治参与,您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这一问

题,选择“参与不起作用”的回答,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的差异显著,中产

阶层选择比率( 428% )比非中产阶层的比率 (321%) 明显要高(参见表 8-

6),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7<005)。在访谈中,民营企业家 Z8 说:

“从微观角度来说,当然有好处。首先对自己做事,利益上会好一点。但实质上
来说,在我们中国现阶段,也就是从宏观上来说,是无用的,没有价值的。我现
在是民建的,但活动基本不参加了。我自己不是很积极。我个人认为这个需要时
间,当然时间需要现在开始积累,需要有些人奉献,社会需要分工,企业家做
企业家的事情。”“客观上我觉得政府很多声音不是发自内在的,现在好多所谓

的民营企业家都会变成御用企业家。”Z7 说:“政策的制定会影响到城市的发

展,影响到社会的未来,所以当然也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利益了。我们当然很关注
这些事情了。我们没有什么影响力,所以也不会发挥了。不是不愿意,而是没有

影响力。”也有人认为中产阶层参与没有太大的必要,G10 说:“国家的现行政

策本身就是更多地由知识分子、专家学者们制定的,他们有的想法可能和我们不
谋而合,也不会威胁到我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对我们不会有什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么影响。”

表 8-6 中产阶层“政治参与作用”交互表未选中参与不起作用合计中产计数

9168159 组内所占百分比(%)5724281000 非中产计数 8484001248 组内所占

百分比(%)6793211000 合计计数 9394681407 组内所占百分比(%)66733

31000

6对于“您认为,在以下有关改革的各种举措中,应该从哪些方面首先抓起

”的回答,在选择“保证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时,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

层的差异显著,中产阶层选择比率( 138%)比非中产阶层的比率 (88%)明显

要高(参见表 8-7),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41<005)。在访谈中,G11

说:“我觉得私有财产的保证方面在中国做得不好,保护的力度很弱。比如说,
就单单在拆迁方面,现在有很多过激行为:到天安门自焚自尽的,或者跑到拆
迁办纵火的,南京就有这样的例子。这些行为其实也是因为他们的私有财产受到
很大侵犯了。我觉得老百姓的声音实在是太弱小了,他表达也没人接受,所以会
采取这种极端行为。政府行为是远远大于个人行为的。比如说不管这个花园做的
怎么好,万一哪天政府说要建一个飞机场,那就会全给你平掉。”作为有中等收
入和财产的阶层,他们更加关心国家的财产保护政策。

表 8-7 中产阶层“保证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交互表未选中保证公民的

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合计中产计数 13722159 组内所占百分比( %)862138100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0 非 中 产 计 数 11381101248 组 内 所 占 百 分 比 ( % ) 912881000 合 计 计 数

12751321407 组内所占百分比(%)906941000

7对于“您认为,在以下有关改革的各种举措中,应该从哪些方面首先抓起

”的回答中,在选择“公民参与议政”时,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的差异显著,

中产阶层的选择比率( 145%)比非中产阶层的选择比率 (84%)明显要高(参

见表 8-8),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0012<005)。在访谈中,Z1 说:“政

治上的事,我们也会做一些,因为我们也有社会责任吧,毕竟我们就生活在这
个国家里。我们还是很关心国家发展与前途的,希望她会更加繁荣,更加好。问
题是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去参与,现在这个体制也没有什么空间给我们。很多事情
我们也感觉到无能为力。更民主的话会更好。比如说深圳现在做的就挺好的,有
时征集一些会标,一些道路建设会征求市民意见,那我们也会发表看法。也会打
个电话投诉呀什么的等等。”但是总体看来,公民参与议政的比率偏低,中产阶

层在面对现实时往往缺乏热情。在实地访谈中,Z5 说:“我现在对一些体制内

的权利,怎么讲呢,我个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也不是政治冷淡,也不是政

治热情,忙不过来吧!有自己的事情做。”Z9 说:“我不太愿意谈政治,我认

为政治就是婆婆妈妈,但一些具体涉及我们地方利益的,还是比较关心的,这
就像关心母校、家乡一样。”

表 8-8 中产阶层“公民参与议政”交互表未选中公民参与议政合计中产计数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13623159 组内所占百分比(%)8551451000 非中产计数 11431051248 组内所

占百分比( %)916841000 合计计数 12791281407 组内所占百分比( %)90

9911000

8对于“您认为,在以下有关改革的各种举措中,应该从哪些方面首先抓起

”的回答,在选择“增强报道深度,加强舆论监督”中,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

层的差异显著,中产阶层的选择比率( 201% )比非中产阶层的选择比率 (13

0%)明显要高(参见表 8-9),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4<005)。中产阶

层对重大事情的知情权要求比较高,Z2 说:“就是有些事情国内媒体就会封锁

一些消息,其实也没有什么,你就让人看呀,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有些你国内

的不说,但国外的电视就会讲出来。”G11 说:“国内的媒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还是会遮遮掩掩的。就比如说,河南平顶山杀人案,有个人杀了 20 多个中学生。

媒体上不是说,去报道的时候,当地的干部又阻挠又干嘛的。我想恐怕也是怕影
响到地方形象吧。我们这边电视全部能看到香港台,有些时候它让你看前一半,
后一半就不让你看了。但一到关键时刻,就把它遮住了,就不让你看了。像香港

这次 SARS,网络上其实早就有了,它就是不给说。香港新闻每天发布出来,每

天病多少,好多少,它每天都不停地更新,就很透明。”

11对于“您认为,在以下有关改革的各种举措中,应该从哪些方面首先抓起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回答,在选择“说不上来”的答案时,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的差异显著,

非中产阶层的选择比率( 174%)比中产阶层的选择比率 (69%)明显要高(参

见表 8-12),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非中产阶层在政治参与

的意识、政治参与的知识、技能上与中产阶层有着一定差距,导致他们的“无意
识”或者“不意识”。

表 8-12 中产阶层“说不上来”交互表未选中说不上来合计中产计数 14811159

组内所占百分比( % ) 931691000 非中产计数 10312171248 组内所占百分比

(%)8261741000 合计计数 11792281407 组内所占百分比(%)838162100

0

12对于“您是否参与过以下活动”的回答,在选择“参与社区选举、管理”

的答案时,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的差异显著,中产阶层的选择比率( 28

3%)比非中产阶层的选择比率 (212%)明显要高(参见表 8-13),经检验有显

著性差异(P=0040<005)。中产阶层在政治参与和社会管理参与中更加现实

和具有理性,也更加具有主动性,城市中产阶层的维权活动此起彼伏说明了这
个问题。

表 8-13 中产阶层“参与社区选举、管理”交互表未选中参与社区选举、管理合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计 中 产 计 数 11445159 组 内 所 占 百 分 比 ( % ) 712831000 非 中 产 计 数

9842641248 组内所占百分比( %)7882121000 合计计数 10983091407 组内所

占百分比(%)7802201000

13对于“您是否参与过以下活动”的回答,在选择“在网上参加有关讨论”

时,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的差异显著,中产阶层的选择比率( 302%)比非

中产阶层的选择比率 (162%) 明显要高(参见表 8-14 ),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0000<005)。工作方式、经济水平使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在沟通手段上

产生巨大差异,网络的普遍使用给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对

Z5 的访问中,他是这样介绍他的网络生活:“几乎每天 24 小时都挂在网上,

想上就上,在办公室会不时地刷新网页,在家也一样,时间比较多。在‘非典’
时期发过帖子,并提了一些建议,毕竟关系到所有的人,向有关部门反映了一
些。”

第五部分

五大城市的调查,不同的参与图景(3)

体制内外的中产阶层政治参与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阶层一方面在纵向上发生变化,出现收入、社会地位、
声望上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在横向上发生转变。在中产阶层群体中就出现体制内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中产阶层,他们以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技术人员等为主,还有体制外的
中产阶层,他们是民营企业家、外企工作人员、律师会计师等自由职业者构成的
新阶层和个体工商户等组成的老中产阶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体制中的中
产阶层在以下问题的回答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1对于“您认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最好方式是什么”的回答,体制内中产阶

层和体制外中产阶层的差异显著,体制内中产阶层的直接参与比率(432%)、

参加社会团体的比率( 160% )明显比体制外中产阶层的直接参与比率( 37

9%)、参加社会团体的比率(53%)要高(参见表 8-16),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0016<005)。而“不参与”的比率体制外中产阶层的比率(263%)比

体制内中产阶层的比率(173%)明显要高出许多。

2对于“关于公民的政治参与,您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的回答,

体制内外的中产阶层在“政治不透明”的选择上差异显著,体制内中产阶层选

择比率(317%)比体制外中产阶层的选择比率的 (189%)明显要高(参见表 8-

17),经检验差异显著性大(P=0012<005)。

3对于“关于公民的政治参与,您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的回答,

体制内外中产阶层在“太忙,没有时间参与”的选择上差异显著,体制内中产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阶层选择比率( 150%)比体制外中产阶层的选择比率 (232%)明显要低(参见

表 8-18),经检验差异显著性大(P=0048<005)。但是总体看来中产阶层在

忙碌的经济生活中,对政治活动并没有足够关注。在访谈中,Z4 说:“事业肯

定是第一位的,我们都还年轻呀,就是要发展,不管是工作还是什么,都要有
一个方向,做自己值得做的事。我比较喜欢投资。其次是休闲活动,喜欢组织游
泳,既可以锻炼身体,也是一种交往的手段,可以接触不同的人。(对于政治活
动和本地大事)关心吧,参与不大。”受访者对于我们在“发展个人事业、消费
活动、休闲活动、参与政治、家庭活动”的排列次序上,无一例外地把参与政治放
到最后的选择上。

4对于“您认为,在以下有关改革的各种举措中,应该从哪些方面首先抓起

”的回答,在选择“增强报道深度,加强舆论监督”中,体制内外中产阶层的

差异显著,体制内中产阶层的选择比率( 158%)比体制外中产阶层的选择比

率的 (42%) 明显要高(参见表 8-19 ),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0003 < 0

05)。

表 8-19 体制内外中产阶层“增强报道深度,加强舆论监督”交互表未选中增

强报道深度,加强舆论监督合计体制内中产阶层计数 44383526 组内所占百分比

(%)8421581000 体制外中产阶层计数 91495 组内所占百分比(%)9584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21000 合计计数 53487621 组内所占百分比(%)8601401000

5对于“您是否参与过以下活动”的回答,在选择“在网上参加有关讨论”

时,体制内外中产阶层的差异显著,体制内中产阶层的选择比率( 228%)比

体制外中产阶层的选择比率 (105%)明显要高,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0007

<005)。

第五部分

激励与创新:未来的图景

经济体制的转型势必引发政治体制的转轨,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

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治生活氛围呈现出民主开放特征。在调查中我国中产阶

层在现阶段的政治参与和非中产阶层相比开始有了分化,但是政治参与水平、规
模还比较低,中产阶层政治参与所关心的问题也在大众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平衡
中偏向自己的现实利益。目前的政治体制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取得重大发展,但
是一定程度上也还有一些制度限制着人们的政治参与,不能激发中产阶层政治
参与的热情。我们需要在体制上重新思考,并做出创新。
完善现行政治体制,鼓励政治参与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完善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一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常委会的立法、决策和监督职能 ,使各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均能以法律形式得

以保护。二是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充分尊重民主党派

在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支持他们参政议政,把

长期形成的多党合作、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工作制度化、法律化。三是完善基层群

众自治制度和信访制度,充分发挥其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方面的功

能,以便于公民直接地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四是完善社会协商制度 ,促进各级国

家机关及其领导与群众之间通过听证会、恳谈会、市民论坛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

地就重大问题、重要决策进行平等、民主协商,开辟新的民主参政渠道,加强政府

和民众间的交流和信任。黄国满:《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社会科

学战线》2004 年第 3 期,第 169 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公民,无论是中产阶层还是非中产阶层的团体意识
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民的政治参与。在托克维尔看来,在现代社会
中,由于工业化、官僚主义化等原因,国家会集权于有权势者,逐步使国家成为
唯一的权力中心,而没有其他力量与之抗衡。结果导致分散的个人不会被理会,
不会有足够的兴趣参与政治,甚至是完全接受统治,出现民众对政治的冷漠。西

摩·马丁·李普塞特,同前引书,第 6 页。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开展社区建设、鼓

励社区自治和创建各类民办组织,争取民众的加入,对于促进政治参与和维持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社会民主是必需的。

发展电子民主,增强政治沟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及网络在中产阶层的生活中越来越占据重
要地位,在政治生活出现了电子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王向民:《电子民主理论》,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02)》,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第 137~155 页。

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代议制的不足,草根式的电子化的民主表达更为直接,也
逐渐具有影响力,在“孙志刚事件”废除收容制度、“刘涌案”的改判、哈尔滨
“宝马案”、西安“宝马案”及最近声势浩大的对日问题网上签名等等都显现出
“电子民意”的威力。

网络的超时空性特点可以摆脱代议制民主对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在虚拟空间
中,人们可以自由广泛地关心讨论问题。因此,人们利用电子民主可以进行政府
上网公开信息,扩大民众对政策的了解,可以加强政府和民众的互动,沟通政
府活动和民众需求,可以就大众所关心的问题进行非正式的辩论,可以通过在
正式的途径上展开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咨询和协商,也可以进行网上投票的实践。
近来网上举报在司法机关获取犯罪线索上也有重要进展。

政治人的培养

在这个方面需要对公民进行政治知识教育。改革开放后虽然我们逐步纠正了公

民的政治知识偏重于阶级斗争的状况 ,但由于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 ,使许多公民对

现行的政治制度、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如何与人大代表联系并通过人大代表向决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策部门反映意见、什么样的意见能够进入决策部门等政治知识仍是模糊的 ,而这

些政治知识是公民正确、有效地参与政治所必须具备的。同时需要增强公民参政

意识,摒弃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不良影响,摒弃个人崇拜思想,普及民主、自由、平等、

人权、法律等现代政治意识,引导公民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和责任。要注重职业政

治人的培养尝试,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增加专职人员,提高参政者的专门
知识和专业技能。

第五部分

1949 年前的上海中产阶层

上海中产阶层

始于 19 世纪 40 年代开埠的上海近代城市史,是一部上海现代化的发展史和

社会转型史。这种在外力冲击之下生发的对现代化的内在追求和努力,赋予上海
现代化以独特的复杂性和艰难性。由不断分化到不断整合所呈现出的多元势差结

构,集中体现了后发生型现代化的典型特征。虽然其社会转型至 1949 年并未真

正完成,但就其现代性而言,上海仍具有最为成熟和特殊的个案意义。忻平:

《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第 27~29 页。今天我们回顾上海百年发展史,可以清

楚地看到,有关上海的研究几乎与开埠以来上海城市的发展同步展开。随着改革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开放以后上海研究的持续升温,大量学术成果的问世,上海研究(又称为上海
学研究)已成为有丰厚积累的国际显学。熊月之、周武主编《海外上海学》,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4。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研究者的目光更多地聚焦于上

海社会的上层和下层阶级,而对曾经存在过的一个人数达 20 至 30 万之众对上

海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中产阶层却给予了有意或无意的忽略。

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与上海中产阶层研究直接相关的论著有: Wen

HsinYeh,“CorporateSpace,СommunalTime:EverydayLifeinShanghai

sBankofChina” , AmericanHistoricalReview,February1995;XuXiaoqun,StateandSoci

etyinRepublicanChina:TheRiseofShanghaiProfessionalAssociations,1912 ~ 1937

ColumbiaUniversity,1993 ; Lienling

ling,SearchingfortheNewWomanhood:CareerWomeninShanghai,1912 ~ 1945

UniversityofCalifornia,Irvin,2001;岩间一弘:《1940 年前后上海职员阶层的生活

情况》,《史林》2003 年第 4 期;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编《上海店

员和职员运动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另一些文献和论著中有部分

内容论及这一群体,如朱邦兴、胡林阁、徐声合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84 ;张仲礼主编的《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忻平著的《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1927~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但关于上海中产阶层的整体性研究

至今尚未出现。中产阶层作为一个被忽视了的社会群体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今天,我们对 20 世纪前期上海中产阶层的关注并非源于一种怀旧的时尚,而是

出自以下重要的原因:就历史发展与社会变迁而言,早期中产阶层研究的学术

价值,不仅在于它能弥补中国 20 世纪中产阶层研究的历史空缺,使今天的中产

阶层研究建立在一种对历史变迁的宏观把握与历史经验的多重观照之下,通过
一个更长的时段去获取历史比较的深刻认知及其有益借鉴,而且还在于这一研
究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后发生型现代化国家中中产阶层成长
的特殊类型和个案,从而丰富东西方有关中产阶层研究的多样性认识。连连:

《20 世纪前期上海中产阶级的发展模式与群体特征》,杭州:《浙江学刊》2004 年

第 4 期,第 31~32 页。可以说,上海中产阶层的研究构成了全面揭示上海现代

化进程及 20 世纪上海社会变迁内在关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五部分

近代都市的发展与中产阶层的形成(1)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大城市的上海,不是一个产生于传统城市基础之上的都市 ,
而是随着近代开埠因商兴市、以商立市而崛起的城市。作为中国近现代经济、文化
中心和政治重镇,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和碰撞,使上海近代城市的发展始终处
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民族主义与殖民侵略等多重关系的冲突、对立、纠缠
及转化的矛盾运动当中。这使得上海的城市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具有了特殊的复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性和多样性,一市三治,行政多元,法律多元,人口多元,文化多元,道德多
元,在世界城市史上,尤其引人注目。熊月之、周武主编《海外上海学》,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4,序言第 2 页。

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取决于特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作为一个三方政权
并存的(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的非统一主权城市,上海的割裂状况直接影
响着它的城市发展和社会整合。但是租界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及特殊的庇护作用,
又使得西方先进的市政管理模式及方法能引入租界并即而为华界地区仿效,使
其很快进入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由于租界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秩序,先进的
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以及制度示范,加之生产要素、经济要素在上海与国内、国际
间的流动不受行政地域的限制,使上海成为了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在中国的首
选之地,近代工商业、金融业、公用事业、房地产业以及教育事业等在此率先出现。
此后上海经济的发展很快取得了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它不仅聚集了当时中国
最大量的资本和工商业,而且还汇集了中国最精明能干的企业家、金融家和商人;
不仅拥有国内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员工,而且还建立起国内
最先进的企业制度。这种后发生型现代化一方面带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和被强加的
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却也促成了因其生存挑战而作出的被动回应。其初始动力虽

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外部,但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城市自身已发展出了推

动社会改革的力量,从而弥补了前现代城市中所缺乏的动力。忻平,同前引书,

第 29~31 页。此时的上海已是有 380 万人口,中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关 200 余

家,进出口贸易占全国半数以上,专科以上学校达 30 余所,中外报馆多至百余

家,独步远东商港及世界五大都市之一。《上海市年鉴 》1937 年(上),上海:

中华书局,1937,(总)1。经济增长与社会变迁使上海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

变化,表现在:其一,社会异质性的增加,新的社会阶层、阶级与群体出现;其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二,社会不平等程度的变化,导致社会关系失衡。从晚清到 1927 年间,传统的

政治权力、意识形态、社会制度高度重合的自上而下的总体性组织瓦解,国家对
资源的控制明显弱化,其政治整合能力大为下降。在解体的社会结构基础上新的

社会结构的重建,及至 1927 年已经基本完成。上海社会出现了由官僚、绅士、买

办、民族资产阶级中地位、身份、收入显赫者所构成的上层和由小商人、小企业家、
小店主、职员、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等构成的中层以及由工人、苦力等构成的下
层之间的分化与重组。

上海移民城市的特质以及由社会分工带来的职业分化直接造就了一个新兴的

中产阶层。1843 年,开埠时的上海城市人口仅 20 多万,1910 年已为 1289353 人,

1930 年为 3144805 人,1947 年为 4494390 人,1949 年初达到 5455007 人。邹依

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第 90~91 页,表 1“上

海历年人口统计(1852~1950 年)”。短短一百年,上海从一个普通县城一跃

为全国第一大都市,移民构成了上海社会的主体。据估算,公共租界上海籍与非

上 海 籍 人 口 的 比 重 1900 年 为 19%:81% , 1910 年 和 1930 年 分 别 为

18%:82%、22%:78%。华界统计的上海籍与非上海籍人口比重有所增加,1930 年

为 26%:74%,即便如此,其比重仍然偏低。同前引书,第 112 页,表 19“旧上海

公共租界上海籍人口与非上海籍人口(1885~1935 年)”。表 20“旧上海‘华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上海籍人口与非上海籍人口(1929~1936 年)”。从《1934~1936 年上海市公

安局户政股档案》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到,所列之“农、工、商、党、政、军、交通、新
闻记者、工程师、律师、会计师、医师、士兵、警察、劳工、家庭服务、学徒、佣工、杂工、

无业”等职业行当中,都有大量移民。忻平,同前引书,第 57 页。移民的动因,

既有外在的“推动——吸引”的作用,也有内在的“投资——利润”、“期望收
入”的冲动。移民类型包括求学、谋生、享乐、避难、经商、办厂、学艺等种类,同上

引书,第 49 页。其中又可分为主动移民和被动移民两种,主动移民更多的是希

望到上海求学、换一种生活方式或是赚钱发财,青年学生、中外商人、买办、投机

者都属于此类,乐正:《近代上海人生活心态(1860~1910)》,上海人民出版

社,第 172~173 页。作者同时指出:这种分类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类,一个移

民身上往往可能兼有两种动机类型。此外,各地新型知识分子也逐渐汇聚上海。
上述人群在上海的定居、投资和就业构成了中产阶层的主要来源及成分。

以社会流动为特征的都市移民,尤其是主动移民是上海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

经济发展、社会分工及职业分化所产生的巨大引力的结果。发轫于 60 年代的近代

工业使上海渐成制造业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厂数量不断增加。1919 年开

设的工厂为 67 家,到 1925 年年开厂数增加到 117 家, 1926 年为 153 家, 1927

年达到了 243 家。上海特别市政府社会局编《上海之工业》,上海:中华书局,

1930,统计表图 10“上海历年开设厂数表”。其中民族资本工业除了为数甚少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大企业外,中小企业占据绝对优势,尤以小企业为最大多数。至 1934 年仅雇工 5

~30 人的小厂就多达四千几百家。《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调查报告》 ,1939,

(上海)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档案(04)29,转引自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

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第 380 页。民营五金商业 1918 年为 253 户,民营

煤炭商业同年增加到 200 余家,民营西药商业 1927 年为 73 家,1921~1925 年

上海市棉布商业总户数达到 451 户,民营颜料商业 1928 年有 40 户,酱酒零售

店在 1925 年有 400 余户。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编《上海店员和职

员运动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第 15~16 页。这些中小企业主和小

商人、小店主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中产阶层主体——老中产阶层,他们多数为外
来移民,其中又以江浙人居多,在各行各业的创办人中,可以发现多数企业为

江南人所开办。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社

会科学出版社,1991,“历年所设本国民用工矿、航运及新式金融企业一览表”,

第 285~523 页。1934 年,上海共有丝厂 97 家,已知经营者籍贯的 90 家,其中

浙江人经营的有 58 家,占已知籍贯的 644%。在金融领域,1930 年上海钱庄共

77 家,浙江帮有 54 家,占 7013%之多,资本额占到上海钱业资本总额的 76

61%,1932 年和 1934 年则分别为 7507%和 7333%。陶水木:《浙江商帮与上海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经济现代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0,第 87 页,参见第 414~419 页。

第五部分

近代都市的发展与中产阶层的形成(2)

随着上海外贸重心地位的确立,促进了金融业、商业、加工业、运输业的发展,

许多新兴职业的出现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已有凭

借新式职业谋生的人群:洋行雇员、进出口商店伙计、新式学堂教员、银行、海关、

电报、邮局、铁路系统职员等。据 1909 年的不完全统计,上海至少有 165 种行业,

一些行政、文化、娱乐业机构还不包括在内。上海商务总会:《华商行名簿册》,

1909,转引自乐正,同前引书,第 80 页。1895 年统计,上海约 50 万城市总人口

中商业从业人员 75 万人。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同前引书,第

13 页。到 20 世纪 20 年代职员群体进入了发展期,分布范围已很可观,主要在商

业、金融、交通运输、教育、行政机关等系统,合计近 20 万人,其中店职员近 10

万人,张仲礼,同前引书,第 722、724 页。商业人员约为 20 万人。中共上海市委

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同前引书,第 16 页。南京路上除先施、永安等大百货公

司外,还有近 200 家专业商店。1926 年开业钱庄达 87 家,1919~1925 年,开业

银行年平均数为 49 家,各地商帮在上海开办的行、号约有 340 余家。唐振常主编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上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第 528~530 页。以移民为劳动力主体的各

种新式职业的发展,是 20~30 年代上海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进一步加速的表现,

反映出城市自身演变的内生型动力的不断增强。

作为游离于科层制以外的知识分子群体向上海的集结,既是 20 世纪新型教育

体制及社会分工和转型的产物,也是上海文化事业及文化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19 世纪 40~50 年代以后,从上海和江浙邻县地区逐渐集拢来一些旧文人,与“

西儒”一起译书、办报、开学堂、立书馆,结成上海租界上最早的一批知识分子。

同前引书,第 729 页。到戊戌维新时期,新型知识分子已颇具规模,约有 1200

人。到 1903 年,上海至少汇聚了 3000 名拥有一定新知识的知识分子。张仲礼,

同前引书,第 1025~1026 页。1909 年增加到 4000 人。这些新型文化人大体上的

构成是:①在教会工作;②在西人文化机构工作;③在国人自办的文化机构中
工作;④靠知识独立谋生。这些人只有很少几个是上海本地人,绝大多数是从外
地来到上海的。从传统文化人到新型文化人的转变是一个缓慢转变、自然集结的
过程。熊月之:《略论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产生与汇聚》,北京:《近代史研究》

1997 年 4 期,第 258、263~264 页。进入 20 世纪后,知识分子在上海文化事业及

文化市场发展的背景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主体意识更加强烈,体现在迁移

目的性上的个体主动性更强。 20~30 年代迁入上海的知识分子堪称中国文化界

现代性最强、最为显赫的一支力量,几乎为清一色的新式知识分子,其中还包括
大批学成归来的留学生。此外在本土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各类各级新式学校培养的
知识分子中也充斥着大量的外地人,大中学校生源中外地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例。要精确统计 20~30 年代上海知识分子(包括学校体制内的教师群体)的人

数十分困难,有学者对此做了一个大致的估算:1936 年上海中小学教职员与新

闻记者有 3 万人,1946 年自由职业者为 53584 人,1950 年上海从事文化性质职

业的知识分子达 142942 人,由此推算 30 年代上海文化界知识分子人数在 20 万

上下,如果仅以受教育程度为指标计算的话,包括其他领域知识分子,人数不

会少于 40 万~50 万人,甚至更多。忻平,同前引书,第 132~137 页。

上述以各行业职员、科层制管理人员、政府公务员、知识分子(包括教师、自由
职业者)组成的社会群体构成了中产阶层的另一个主体即新中产阶层——以知
识和技能谋生的阶层。他们与传统老中产阶层的区别,在米尔斯看来,主要在于
财产关系的变化。消极地说,这是从有产到无产的转变;积极地说,这是一种从

财产到以新的轴线——职业来分层的转变。C赖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

中产阶级》,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第 85 页。而无论是新中产阶层还是老中产

阶层,他们都是上海独特的现代化进程及社会转型的产物,构成了上海社会发
展的重要力量,并给予上海近代社会变迁以深刻的影响。

第五部分

职业地位与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1)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限于资料和篇幅的关系,本文对中产阶层职业结构、职业地位、生活方式及群
体特征的分析仅限于新中产阶层。
从上海中产阶层产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所谓新中产阶层,是一个在职业、

地位、收入等方面相差甚大的群体。就职业结构而言,职员通常包括了在社会科层

制机构从事非体力劳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工厂中上至厂长、工程师,
下至办公室的普通管理人员,商店里的经理、店员、练习生,政府机关中的公务
员,以及银行从总经理到主任、办事员等都可归为此列,其范围涵盖了各种行业、
各个等级。知识分子则主要指游离于科层制以外的自由职业者如自由撰稿人(包
括作家、翻译在内)、律师、建筑师以及教师、记者、编辑、医师、会计师等等。职员
与知识分子无论是职业构成还是职业特征均有着诸多差异,之所以将他们归之
于同一个群体,根本的原因是其内在的作为一个群体必需的共同要素已经具备:
那就是他们均受过较高的教育,以拥有的某项专门技能而非体力劳动服务于社
会,有一个体面的职业,具有较强的现代性,其产生和发展与现代化造成的社

会分工密切相关。连连,同前引书,第 32 页。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由机械团结

向有机团结的转变乃是社会分工的后果,社会分工正日益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表现为职业的分化以及个人活动的多样化。随着社会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横向
的社会分工必然导致纵向的社会分层。当生产资料的占有在人们收入和财富获得
过程中的意义下降,社会个体或群体以教育水平为基础的技术水平的意义上升
时,人们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就不再作为界定阶级属性和社会地位的唯一标准了,
而人们的职业结构及职业地位则成为社会分层的主要要素。因为社会分层及社会
不平等的存在是有一个由市场需求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对其占有必须具备相应
资格或技术水平与教育水平的职业结构。也就是说,职业分层与收入结构和财富
分配结构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职业结构和职业地位既是社会阶层地位的主要
标志,也是社会分层的主要标准,并为研究上海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中产阶
层的社会态度及生活方式提供了方便。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上海中产阶层的职业结构和职业地位与近代上海社会转型密切相关, 20~30

年代上海职业构成的复杂化和专门化源自于经济结构的新变化,第二产业发达,
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强化社会管理与社会组织的功能,由
此带动社会管理层及企业管理层、办事人员、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等职业阶层的
增多,这是社会经济结构向现代化方向转变中在劳动类型方面表现出的重要特
征。其产生与发展既是现代化的社会后果,又成为现代化的加速器。忻平,同前

引书,第 86~88 页。因此,从职业结构来看,尽管新中产阶层从事的职业各不

相同,但都源自于上海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变化的潮
流和趋向。其中商业从业人员是第三产业中人数最多的主项,以“四大公司”为
主干的现代商业成为上海商业的基本方向,带动着全市各类商业不断加深现代

化程度。1935 年作为社会生活管理层的“党、政、军”及其政府相关企业中的半

脑力劳动的“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已达到了 3%以上。科技、文化、教育、卫生、

体育、艺术等非物质性部类的职业人口数量已大为增加,如果加上“学界”和工

商业中的白领管理人员,已接近或大于 5%。同上引书,第 87~88 页。职业结构

重心的变化一方面扩展了职业范围,打破了单一的职业结构,另一方面导致社
会流动速度加快,劳动力的垂直流动及横向流动,优化了社会发展所需的人力
资源配置。由于职业的获得主要依靠自致因素,而非代际传递,因此职业人口中
的现代性成分大大增强。正如英格尔斯所言:“在发展中国家,更加现代的机构
越多,这些机构分布越广泛,它们的人民中就有更多的人具有我们称之为现代

的特征。”阿列克斯·英格尔斯、戴维·H史密斯:《从传统到现代人——六个发

展中国家的个人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第 434 页。只是新兴职业

的发展尚未取代大量传统的职业,正处于新旧杂陈的嬗变阶段,从而具有典型
的社会转型期特征。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产阶层的职业地位源自职业结构的变化,它取决于社会分工之下市场的需
求状况、职业的社会功能及职业本身的知识技术含量,并通过收入或报酬的量化
指标显示出地位的高下之别。戴维斯认为,与职位相联系的报酬大小的决定因素

是:(1)对社会的功能重要性;(2)合格人员的相对稀缺。那些极其重要的和

苦于缺乏合格人员的职位可以获得最高的报酬。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

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第 23 页。在现代化的初期阶段,

中产阶层的职业地位与经济地位相关度甚高,并由此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状
况,由于中产阶层人数不少,职业和收入往往让一般人所羡慕,使得这一群体
的发展趋向以及价值观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可以说大于任何其他阶层。
第五部分

职业地位与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2)

随着上海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进程加快,新兴职业对合格劳动力的

需求进一步扩大。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职员就业在总体上供不应求,法律顾问、

律师、会计师、经理、总办、秘书(尤其是英文秘书)、译员、工程师、医师、药剂师
等职业颇受青睐。对新式职业的职员(女职员除外)来说,一般不存在就业难的
问题,对能较早获得较高学历的青年,一般不难得到优厚的收入。张仲礼,同前

引书,第 745 页。1921 年邹韬奋自圣约翰大学毕业进入上海纱布交易所担任英文

秘书,月薪 120 元。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北京: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三联书店,2004,第 147 页。同年沈雁冰在商务印书馆主编《小说月报》时,月薪

已升至百元。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

172 页。随着上海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薪水也在增加。1927 年市小学教师月

薪平均 419 元,校长最高可达 100 元。中学教师月薪平均 433 元,校长最高可

达 180 元。
《上海市教育统计——民国十八年度》, 第 52、93 页。转引自李彦荣《民

国时期上海教师的薪水及其生活状况》,南京:《民国档案》2003 年第 1 期,第

63 页。复旦大学各科主任月薪 100 元,一般职员 40~60 元。张仲礼,同前引书,

第 746 页。20~30 年代因上海经济发展对律师的巨大需求,使其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繁荣。1928~1930 年律师报酬的公费数额(指委托人按法律规定支付律师的

报酬)上海为全国最高,刑事案件的第一、二审所收公费之最高额为 800 元,民

事案件达到 1500 元。王申:《中国近代律师制度与律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1994,第 72 页。30 年代,史良开始在上海执行律师业务,办理的第一桩民

事案件胜诉后得到了 500 大洋。史良:《史良自述》,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1987,第 8 页。同时,上海作为全国文化重镇和出版事业中心,20 年代各种短期

文学刊物、小型民办书店、民办出版社如雨后春笋,造成文化事业的欣欣向荣。随
着文化自由市场的形成,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自由撰稿人,他们依靠稿费、翻译费、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版税和编辑费的收入来保证生活。陈明远:《文化人与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

社,2001,第 63~64、54 页。沈端先(夏衍)自日本留学归来后,1927 年开始从

事翻译工作,译书成为其公开职业,译稿费每千字 2 元,每天译 2000 字,每月

可有收入 120 元。夏衍:《懒寻旧梦录》,北京:三联书店,1985,第 129~130

页。鲁迅从 1927 年 10 月~1936 年 10 月在上海生活的 9 年间,据陈明远考证,

平均每月收入 700 多元(约合今人民币 2 万多元),属于当时典型的自由职业

文化人,同时也是五四至抗战前夕中国文化界中间阶层的代表人物之一。陈明远,

同前引书,第 160 页。

如果对中产阶层职业收入和职业地位作具体分析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一
个整体的新中产阶层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地位结构分层。直接表现为中产阶层不同
行业和不同级别在收入序列上的差异以及自上而下递减的收入规律。抗战前四行

二局一般职员月收入(含各项津贴)在 100 元以上,中小银行中级职员在 50~

60 元之间;30 年代上海报社主笔月薪 200~400 元,编辑主任 100~200 元,编

辑 40~ 100 元;新式商业系统的高级月薪 100 ~200 元,普通职员 20 ~40 元或

10~30 元不等;张仲礼,同前引书,第 746~747 页。相较于不同行业的收入差

异,行业内部的分层更为显著,上下层的差距有数倍甚至十几、二十几倍之多。

以政府公务员为例:1928 年市长的月收入为 675 元,局长、秘书长和参事同样薪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水丰厚,月收入为 450 元。其余 45%的雇员每月挣 60~250 元,45%的低工资者

每月收入 20~50 元,还有极少数人每月基本工资为 20 元。最低工资和最高工资

之比为 1∶225。
《上海特别市土地局年刊 (1928 年)》,第 411 页。转引自〔法〕安

克强《1927~1937 年的上海——市政权、地方性和现代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第 89 页。在外资企业服务的职员收入可观,差距更为悬殊。销售部主任可

月进千元,高级职员在 200 ~400 元,中级职员 100 元,普通职员 50 元,练习

生 10~20 元,高低相差 50~100 倍。张仲礼,同前引书,第 746 页。文化人的差

异也十分明显。按稿酬标准及经济收支状况可分为 4 等。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

稿酬为千字 1~2 元,每月个人生活费及书刊费约 20~30 元,结婚成家后每月

生活费需 60 元左右;小有名气的作家稿酬为千字 2~3 元,生活费 120 元;二

等作家已成名,稿酬为千字 3~5 元,生活费至少 160 元,月收入有 200 元左右,

进入一种典型的中间阶层生活;一等作家著述多年,作品颇丰。除稿酬、编辑费

外还有出书及增印的版税,以及其他来源,每月收入可达 400 元甚至更多。陈明

远,同前引书,第 102 页。如果我们从总体上按照职业地位和职业收入作一个初

步的划分,那么新中产阶层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层。市政府的市长、局长、秘书
长、参事,企业、公司、银行及商业系统中的厂长、总工程师、经理等高级职员,大
学校长、教授,报社主笔,著名作家、律师等应属于上层,其职务或地位在同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为最高级别,月收入至少在 200 元以上,其中一些人处于向社会最上层的精

英阶层过渡的位置。中层包括市政府中的科长、一等科员、二等科员,企业、公司、
银行的中级职员,工程师,大学讲师,中小学校长,部分中学教师,编辑主任,

小有名气的作家等等,其职务和收入都处于行业的中等地位,月收入一般在 80

~200 元左右。下层基本上由处于行业末端的几个级别组成:市政府中的三等科

员、办事员、雇员,企业、公司及银行的普通职员,商业系统的普通店职员,小学

教师,打字员,练习生,文学青年等等,月收入大约从 20~80 元不等,其人数

构成中产阶层的多数。同处职业地位序列等级的上述群体,由于行业间收入的差
异,在收入上有超出或不到各等级划分标准的情况时,应根据职业性质和职务
地位作出相应的界定。

根据国民政府工商部对工人生活的统计调查, 1928~1929 年上海产业工人中

的男工月工资最高为 50 元,最低为 8 元,一般为 158 元;女工月工资最高为

24 元,最低为 7 元,一般为 125 元;此外加上奖金、津贴等附加收入。4~5 人

的工人家庭,通常有两人同时做工,一般每月工资收入为 28~32 元。同上引书,

第 75 页。30 年代国内学者以月薪 34 元为低收入档次的标准,可见,中产阶层下

层中的普通店职员、练习生、私小教员的收入与一般工人家庭工资收入水平相似,
而且要维持四口之家的基本生活支出,非得有一人以上家庭成员就业不可,张

仲礼,同前引书,第 747 页。因而处于较清贫的境地,其余部分则基本属于平均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生活水准上下。如果仅就工资而言,中产阶层的部分下层人士并无多少经济上的
优势,其区别主要在于职业本身劳动性质的差别以及所受文化教育程度的不同。
此外,由于新兴职业实行的多等级、小级差的工资制度及科层制特点,新中产阶
层的下层较工人有着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可能,而逐年晋升事实的存在,
使得下层中产阶层能在一定程度上忍受低薪的待遇并且不失其努力工作的积极
性。
第五部分

职业地位与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3)

总体来说,与广大产业工人相比,只要是能够维持中等或中等以上生活水准
的中产阶层,不满和怨言就相对要少许多,也更能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公务员、

大中学教师、中级职员、工程师、编辑等月收入达到 100 元以上者,可以住两三间

房子,还能雇佣女佣,其职业和收入往往优于一般大众,并因此确立了中产阶
层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他们中的许多人喜欢穿西装、吃西餐、进咖啡馆、看电
影、举办新式婚礼,追求生活的时尚与品位。当时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成为银
行职员、大百货公司店员、教师、文化人等各行各业人的常用着装,据称“海上人
士穿西装的,约占十分之四五”。据郑逸梅《西装商榷》记载,见高福进《“洋娱

乐”的流入——近代上海的文化娱乐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 8 页。由

于服饰是上海社会的重要名片,即使在一些行业的工人中,如邮工,“穿西装
的也一天一天地多起来了”,甚至信差苦力“穿西装的也未始没有”。朱邦兴、

胡林阁、徐声合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第 466~

467 页。正如鲁迅所说:“有些人宁可居斗室,喂臭虫,一条洋服裤子却每晚必

须压在枕头下,使两面裤腿上的折痕天天有棱角。”鲁迅:《上海的少女》,《鲁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第 563 页。吃西餐、进咖啡馆等

餐饮习惯,从早期沪上的西人、买办、有钱的上层人士,到后来为中产阶层所接

受,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由西方引入的时尚生活而逐渐流行开来的。据 1946

年统计,上海登记注册的咖啡馆为 186 家,如加上餐馆、旅社、娱乐场所、宵夜店

等处设立的咖啡间,估计不下 500 间。薛理勇:《旧上海租界史话》,上海社会科

学院出版社,2002,第 283 页。价格在 2 角至 7 角 5 分之间,租界里的娱乐场所

更贵。徐迟等:《上海众生相》,上海:新中国报社出版 1941 年 7 月 1 日,第 79

页。而被称为“大餐”的西餐,以英式、美式为主,还有法式、德式、意大利式、俄

罗斯式等,高福进,同前引书,第 42 页。其中又有档次之分。高档的西餐馆最低

消费 30 元,物美价廉的俄式西餐(又称“罗宋大餐”) 1 元 2 角,质量已相当

好了。蒋为民主编《时髦外婆——追寻老上海的时尚生活》,上海三联书店,

2003,第 97~98 页。吃西餐、喝咖啡相较穿西装而言,更具有文化符号消费的特

点以及阶级区隔的作用。一方面西餐和咖啡的价格限制了大部分劳工阶级的消费,
另一方面,吃西餐、喝咖啡的复杂讲究以及西餐馆里的西文菜单,也自然地将消
费者作了分层。到西餐馆和咖啡馆里来的除了西方人、买办、企业家和有钱人外,
以公司企业职员、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为主要消费力量。但这并不表明西式餐饮已
成为中产阶层的主要饮食方式,而只是作为一种引领时尚、界定社会地位和生活
品质的消费符号和印记,使原本普通不过的西人餐饮方式在中国被改造成了一
种具有休闲意味和生活情调的中产阶层生活方式。于是,“许多大学生们,他们
是不进小馆子的,就是口袋里只剩得几毛车费了,也必要送到西餐馆才放得下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心。”忻平,同前引书,第 366 页。同样,对在外商公司、洋行做事的职员以及部

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来说,看美国影片往往是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
方式的表现,作为赶时髦的谈资;而放映美国影片的电影院也较为讲究,如规
定职员必须穿着整齐,容貌整洁,忠于职守,会用英文,甚至不能吃带味的东

西,不能喝酒等等。汪朝光:《早期上海的电影业与上海的现代化进程》,上海:

《档案与史学》2003 年第 3 期,第 34 页。至于婚礼,更是成为推陈出新引领时尚

的具有符号意义的仪式。早在辛亥革命前后,上海的一批新式知识青年就提倡西
式婚俗,包括用证婚人的新式婚礼,由牧师主持的教堂婚礼也在知识阶层中流

行。唐振常,同前引书,第 736 页。到 30 年代,集团婚礼作为一种新式婚礼出现。

据 1936 年上海市年鉴记载,1935 年 4 月 3 日,由市政府主持在市府大礼堂举行

了首届集团婚礼,共有 57 对新人参加。男性中商人 21 人,白领职员、公务员、知

识分子和大学生有 36 人,工人与农民则无一人。当日美国派拉蒙、米高梅、福斯

等电影公司均派人拍摄新闻片,有万余人在现场观看了婚礼,盛况空前。同年共

举办了五届集团婚礼,参加者达 399 对。《上海市年鉴 》1936 年(上),B,第

139、136~137 页。及至 40 年代和抗战胜利之后,集团婚礼仍在进行。忻平,同前

引书,第 491 页。

由于新兴职业所具有的现代性、知识性、专门性以及可能获得的优厚待遇,使
中产阶层既成为现代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又成为社会大众羡慕的职业
群体,其生活方式也自然引领着社会风尚与习俗的流变。确切地说,中产阶层生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活方式的建构,是以现代化或者说某种程度上的西方化为其发展导向的,但同
时它又是一种新与旧、中与西的拼接,在文化类型上兼跨中西的一种过渡形态。

唐振常,同前引书,第 728~729 页。作为市民生活的实际参与者和社会舆论的

主体力量,中产阶层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对上海社会产生的影响相当深远,
并在形塑近代上海人的社会心理和群体意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部分

上海中产阶层的群体特征分析(1)

上海新中产阶层实际上是一个由多种职业构成的层次多、分布广的异质性群体,
其内在的职业结构和地位分层显示,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应从整体性和异质性两
方面作完整的把握。新中产阶层内在的分殊和异质性,直接影响着群体共同价值
观的形成及政治倾向、政治态度的一致,妨碍了它作为社会稳定器功能的发挥和

作为社会再生产源泉的作用。就 20 世纪前期上海的中产阶层而言,他们对社会

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由职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群体特征、生活方式等因
素综合而成的“现代人”特性的影响。鉴于职员阶层与知识分子阶层在职业构成
与职业特征上存在着相当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两个阶层的群体特征分别进行
论述。
职员阶层

现代化及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社会劳动分工,促成了各种新兴职业的出现,
新式职业的兴起刺激了职员队伍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个正在转型中的群体,内

部既有相当一批旧式职业从业人员,又有成批接受近代学校教育的青年。到 20

年代以后,在一些新式领域,职员的专业技能一般都需要训练和教育,通过考
核才能被证明,并按其学历被纳入不同的职业和职别。一般说来,学历高低与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业地位和经济收入大致成正比。其中金融业职员的文化水平为最高,其高级职员
多为大学毕业生及留学生,一般职员大多为中等学校毕业生。外企职员则要掌握
所在机构的母国语言,民族经济机关职员则以初中毕业为普通,初中以上也不
少。大型商场职员也要求受过现代教育,只有旧式店员所受学校教育特别少,如

衣料零售业的职员中,初中毕业仅占 1%~2%。忻平,同前引书,第 127~128

页;朱邦兴等,同前引书,第 716、713、705 页。以“服务社会”为行训的上海商

业储蓄银行,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选才时,要经过笔试、口试、体格检查
等三个环节。因应考者为大学或中学毕业生,程度参差不齐,故考试科目以基本
之学课为限。但银行事业包罗万象,与各业均发生关系,故各种人才均有需要,
考题亦不限于一隅。考试主旨是对人才设法深求其思想是否纯正,见解是否准确,
并设法测量其理解能力和基本智识程度。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第 795~796 页。民国 18 年

(1929 年)银行将实习学校改为银行传习所,以培养专门银行人才为宗旨,在

教材选择、教员聘任、录取学生上都极其严格,取精重质。是年 8 月举行第一次考

试,资格以高中毕业、大学预科毕业或高等专门学校肄业二年以上者为限。中国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同上引书,第 806 页。一些大的民族企业,

新职员的录用,也用招考的制度。投考的资格,练习生须为初中毕业。朱邦兴等,

同前引书,第 714 页。而二三十年代各华资银行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要

职几乎都由归国留学生担任,如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嘉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
理陈光甫、浙江兴业银行常务董事兼副总经理徐新六、浙江实业银行董事长李铭、
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钱兴之、新华银行总经理王志莘、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
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等,均为留日、留美或留英的归国留学生,他们构成了华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资银行界的中坚力量。何益中:《归国留学生与上海华资银行业的进步》,上海:

《史林》2000 年第 3 期,第 93 页。安克强通过对 29 位上海市政府主要领导官员资

料的分析,发现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学历高,均在高等学府或军事院校接受过

高等教育。1929~1930 年,市政府 24%的职员为大学毕业生,25%是中学毕业生,

11%是小学学历,7%来自教师进修学院,还有 4%是国外归来的留学生。安克强,

同前引书,第 88~89 页。

由此可见,就个体层面所受的教育及组织层面的科层制结构而言,职员阶层
是上海社会最具现代性的群体。学校以其社会组织及社会化场所的功能,使教育
成为促使一个人具有现代性的、非常强有力的直接和独立的因素。英克尔斯在对
发展中六国进行的从传统到现代人的研究中发现,在决定个人现代性的水平上,
教育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直接的和独立的因素。教育等级每升高一层,现代人的
比例就有实质性的增加。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及社会化场所,学生们在那不仅
学到知识与技能,而且学到了新的态度与价值,发展了新的行动倾向。见前引书,

第 197~201、205 页。而科层制作为一种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为现代社会提供

了技术化、理性化、规则化、非人格化的有效组织形式。这使得职员阶层作为现代
城市人群,首先表现出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职业道德。由于大多数人受过良好的教
育,易于接受新事物和现代价值准则,具有现代人的法理、良知与判断是非的标
准,因而表现出较高的自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社会品性。忻平,同前引书,

第 128 页。这既是上海社会在转型中思想信仰和职业选择多元化特征的反映,也

是现代化进程中对新的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他们遵守行业规范:“仪容整洁、
态度和蔼、职业道德、服从上级、遵守规则、不管闲事、办事敏捷、讲究效率。”对待
职业有极大的责任心与创造性,能自觉地将职业谋生上升到为社会服务的高度,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其职业的宗旨是:为己谋生,为人群服务。职业教育的训练要点是责任心、工作
效能、互助、廉洁、乐业兴趣、创造精神。因此,敬业、乐业、创业精神往往成为企业

的表率与凝集力,同上引书,第 128 页;张仲礼,同前引书,第 771 页。并推动

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员职业效能、道德规范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又与
外在的制度化环境密切相关。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
质,以提供方便、周到、高效的服务作为立行之本,提高银行的社会信用,树立
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方面确立了“服务社会,辅助工商实业,发展国际贸易”的
行训,要求员工不仅应有银行理论知识及实务培训,还要“有大公无私之精神
”、“热烈之服务精神”、“以光大行务为职志”、“重大我,轻小我”;另一方
面制定了具体、严格的《服务规则十条》,甚至连员工谈话、行走、仪表、态度等日
常举止都要详加规范,以此保证员工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能竭诚、
高效、尽责地服务于社会和客户。每年根据考核结果,将行员分为三等若干级,

分别进行奖惩、迁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同前引书,第 798

~802、809~817 页;参见陈文彬《社会信用与近代上海银行业的发展——以上

海商业储蓄银行为中心》,上海:《学术月刊》2002 年第 11 期,第 55~56 页。上

海市环球货品商业同业公会关于会员公司职工服务规则系由永安、先施、大新、新
新、丽华、中国国货、中华、丽安、泰昌洋货木器及华新等十家共同议定,全业遵守。
其中对工作、给假、纪律、奖惩、损害赔偿等都有详细规定。同样,小百货商业同业
公会曾颁布《会员商店职员服务规则》,计十章六十一条,作为全行业的“店规
”,要求零售商店的店员共同遵守。上海百货公司等编著《上海近代百货史》,上

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第 264~265 页。

第五部分

上海中产阶层的群体特征分析(2)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与上述特征相矛盾的是,职员阶层又表现出典型的保守心态和依附人格。由于
教育作为社会流动渠道的有效性受到了不同资本分配差异的制约,文化资本既
与经济资本存在着转化关系,同时又具有自身的再生产机制,因而使得层际之
间和层际之内具有了相对封闭的特征。对于资本拥有量较多的人,其水平流动和
垂直流动的可能性相对较大。现代社会分工程度的提高,增加了谋取职业的要求
和难度,这使得层际之间的流动对多数人来说并不容易发生,如果有也多是不
同资本之间转化的结果,即使在层际内部,因各层次之间的收入存在着较大的
差异,由低到高的宝塔形分布也决定了升迁的难度。虽然职员阶层一般在人际关
系中注重规则与契约,有着理性化的处事方式和态度,但由于身处被雇佣的地
位,职业地位的获得必须通过刻苦努力、勤勉工作和等待时机,加之职业具有稳
定性,薪水高于普通劳动者,因此,他们对此多为看重,求得安定是其普遍的
心态,并由此形成了顺从、忍耐、非独立、非进取的依附品格,难以真正实现其追
求的独立人格。职员人格的形成既与科层制相关,又受上海后发生型现代化的条
件制约。科层制一方面促成了现代组织管理的理性化和效能化,另一方面却使作
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在工具理性所造就的合理“铁笼”里处于被物化的境地。连连,

同前引书,第 34 页。在米尔斯看来,与 19 世纪的农场主和商人——作为自己主

人的一些坚忍不拔的个体相比, 20 世纪的白领职业者从来就没有过作为农场主

那样的独立性,更谈不上商人式的发财机会。他们总属于一些别的什么人,如公
司、政府或军队;因此,他们也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提高自身的地位。由于
现代理性的出发点已不是个体的人,而是社会的制度化结构,因此,“这些机
构通过其科层式的计划和像数学那样精确的预测,不仅夺走了抓在它们手心里
的小人物的自由,而且也夺走了他们手中的理性。百货商店、工业公司、合理化的
办事机构和政府部门中的等级核算制度所展示出来的是灰色的工作方式和程式
化的、有一定许可范围的自主性。而在科层制对自由和理性的侵入当中,自由职

业者则是把社会裹束在一起的那些巨大的权威链条上一群可替换的部件。” C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赖特·米尔斯,同前引书,第 11 页。这种情形在当时的上海表现得同样典型。30

年代洪深曾谈到,许多大饭店里的职员奉命唯谨,一切唯老板与顾客之命是听,

被训练得已没有任何是非观念。忻平,同前引书,第 129 页。这种科层制对人的

自由和理性的侵入在上海后发生型现代化社会里其表征更为突出。一方面职员阶
层中的生活方式与形象足以使之成为现代人的典范,但另一方面某种卑微人格

却更突显了半殖民地都市现代人群的致命缺陷同上引书,第 129 页。——“既有

比上不足的自卑,也有比下有余的自满,在尊卑、贫富、权势和良心之间察言观
色,小心翼翼地维持和拓展生存空间。”杨东平:《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

化精神》,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第 160 页。30 年代进行的“上海产业与上

海职工”调查显示:在外商企业工作的中国职员,薪金虽然一般比旧式商店要
高些,但企业内的高级职员大都用洋人,其薪水要比中国职员的薪水高出四五
倍,多至十余倍,日常享用为中国职员所望尘莫及,而公事上又对中国职员颐
指气使,实足显出“洋大人”的威风。中国职员一方面感到洋行员的生活比华商
机关要好些,因而死心塌地地为其做事,另一方面高级职员多用外国人,这使
中国职员永久处于被指挥的地位。这些由外国人设立的训练洋行员的学校里出来
的学生,其特点:一是懂外语,但不能掌握职业上的技术;二是虽懂外语,但
不会利用这一工具去学习,对国际贸易、金融、产业等等,都没有什么了解;三
是虽对外国人有些愤怒,但民族革命意识并不很高;四是因为职业地位相对稳

固,因而进取心较少。朱邦兴等,同前引书,第 709~710 页。这种典型的满足于

助手和仆从角色的心态,使得现代社会要求的独立人格意识与不惜委曲求全保
全职业的生存态度之间产生了深深的人格裂痕,进而造成现代社会健全人格所
应具备的基本品格在职员阶层中的严重缺损。
由于上海中产阶层的产生是在一个后发生型的国家里,他们与工人阶级之间
的差异与距离,与西方国家相比显得尤其大。作为雇佣劳动者,他们虽然内心常
常倾向于被雇佣的工人,但其学识、教养、技能、地位又明显高于工人,当劳资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方发生纠纷而涉及其利益时,感情的天平又往往偏向资方。忻平,同前引书,第

128~129 页。这其中既是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所造就的阶级区隔的作用,同时

更是职业生存环境压力及个体的无自主性状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由于工人和职
员的来源不同,前者多来自贫农家庭,后者多出于地主、富农家庭,同时也因为
两者之间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加之在产业落后的中国,职员与资本家之间所
保持的封建关系更浓厚些,以致经济上的统治者,容易故意把工人与职员划分
开来,以便驾驭职员去统治工人,也足以加深工人与职员两者之间的距离。例如
在一些企业,故意将工人与职员区分开来,禁止职员与工人来往、谈话、交际。因
此,一般工人不是仇视职员便是对职员客气。仇视是因为职员处处帮助厂长、经
理来剥削他们;客气则是因为职员是社会上好似高人一等的人物。至于职员,也
有人把工人看得比自己低下,而不管自己的经济状况有时还不及工人。朱邦兴等,

同前引书,第 700~701 页。可见,在一个后发生型的现代化社会里,中产阶层

承载着比西方中产阶层更多的重负和压力,科层制的控制、外来势力的压迫、封
建性的依附等等足以使他严守洁身自好、明哲保身的行为价值取向,小心翼翼地
避开各种是非纠纷的旋涡,从而保住他工作中最重要的动力也是最后的希望所
在——职业地位的升迁和职业报酬的提高。

知识阶层

第五部分

上海中产阶层的群体特征分析(3)

庞大的具有现代专业文化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与日益增多的现代文化机构

密切相关,截至抗战前,上海已有 1214 所大中小学校,几十所图书馆、博物馆、

体育馆,几十家广播电台,几十家电影公司,上百家出版机构与医院,上千家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报纸杂志社、通讯社等。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壮大,为城市的现代文化设施与日
益扩大的社会文化需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巨大的供需市场结构使知识
分子具有特殊的优势介入社会,成为促进上海城市现代化的生力军。忻平,同前

引书,第 137 页。

作为知识阶层,其首要特征是以知识求生存,以文化求发展,将本能的个人

谋生行为上升为一个阶层自觉的现代社会实践。同上引书,第 137 页。在欧洲,

只有当庇护人制度开始衰落,在 17 和 18 世纪出现了需求知识产品的更为广大

的公众之时,具有自我意识的知识分子群体才有可能蓬勃发展。刘易斯·科塞:

《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前言第 6 页。

同样,伴随着上海社会转型和文化商业市场的发育,从传统社会中心退居边缘
的知识阶层,却因现代社会的发展促成了他们在文化传播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和
巨大功绩。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包括对大众传媒话语权的争取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
知识阶层,在这一过程中确立起现代化启蒙者的角色定位以及独立人格。其文化
自觉表现为文化主体意识的树立,现代社会准则的维护,传播科学新知的努力
以及教化社会道德的实践。与“重估一切价值”的五四时期相比,转型期上海知
识阶层的文化活动展现出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内涵,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无论
在内容、方式还是向度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不同于职员阶层的保守心态和依附
人格,知识阶层更多的是以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一方面
源于近代以来知识阶层从官僚统治阶级中分离出来,其读书取仕为业的传统角
色已经消失,另一方面在于商品经济、文化市场给他们提供了保持独立人格所必
需的生存基础和职业基础,并由此获得了独立的社会身份。正如陈明远所指出的,
“从公务员走向自由职业者”的鲁迅,其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是以他超越了

“权”和“钱”的自由职业作为稳固的经济保障的。陈明远,同前引书,第 160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161 页。

其次,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知识阶层将文化的主体意识与社会改造、社会运
动相结合,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与救亡御侮的现实相勾连,表现出一以贯之的
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他们与职员阶层同属中产阶层,但两者在政治态度、
价值观以及社会意识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差异。知识分子作为一种多重复合体,
既是中国社会现代素质最高的群体,具备了西方知识分子“按自己理性行事应
当成为行为的基本准则”(康德)的理性人格,并要求将此外化为独立的社会
人格来改造社会,又深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濡染,时时以内化的道德力量来规范
自我。围绕这一切的社会行为与目标取向均指向了现代化,哪怕他们既无政治、

经济、军事实力又无现代法理与民主机制的保障。因此,从五四时期到 30 年代,

知识阶层走过了一条从改造传统文化到改造整个社会之路。忻平,同前引书,第

139~140 页。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由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参加中共一大的 13 位代表是清一色的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第一批党员 53 人中有据可考的为 44 人,其中教授 7 人,

编辑、翻译、记者 7 人,律师 1 人,国民党左派 1 人,中小学教师 6 人,留学生 6

人(内勤工俭学 4 人),大学生 10 人,中学生 5 人,工人只有 1 人,平均年龄

不到 26 岁。王来棣:《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几个问题》,杭州:《浙江学刊》

1981 年第 3 期,第 12 页。关于工人人数,另有 2 人之说,见刘吉主编《中国共产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党七十年(1921~1991)》,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第 72 页。虽然对于大部分

知识分子而言,改造社会之路在 1927 年已经幻灭,但此后众多知识分子的文化

活动和实践,却依然贯穿着同样的目标指向,表现为以群体效应发挥角色功能

的理性选择行为。1930 年鲁迅、田汉、郁达夫等人签署成立的中国自由大同盟公

开发表了“不自由、毋宁死”的自由宣言;胡适和新月社同人以争取现代人权与

思想言论为目标,把矛头指向了国民党当局;1930 年“左联”的成立,更是把

知识分子通过文化活动改造中国的群体效应发挥到极致,形成了政治活动处于
低潮而文化活动进入高潮的巨大反差,文化实践事实上成了知识阶层干预和改

造社会的最具优势和效能的途径。忻平,同前引书,第 143~144 页。

其三,由上述特征所决定的是知识阶层发展的指向基本以外在的社会矛盾的
更替与演化为杠杆,其作为“社会良知”的责任感往往演化为强烈的时代责任
感与历史使命感。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进入社会后,就逐步放弃自我认同,为改造
社会服务的直接功利性将其文化传播的社会化过程流失为一种文化意识及个体
价值的湮没过程。放弃超越时代的自我追求以适应时代作为一种社会期望与社会
认同,规定了知识阶层的目标期望与行为选择,表明了以超越精神为内核的知
识分子本质规定与中国社会现实存在的巨大冲突,使知识分子始终处于欲实现
社会整体改造而不能、欲实现自我文化认同又不为时代所容的矛盾之中。欧阳哲

生:《近代知识分子的历史选择》,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94 年第 3 期,第 87

页;忻平,同前引书,第 146~148 页。鲁迅体察到了知识分子这种难以避免的

命运,“在革命时代是注重实行的,动的;思想还在其次,直白地说:或者倒
有害。”因此,“知识阶级能否存在还是个问题。知识和强力是冲突的,不能并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立的;强力不许人民有自由思想,因为这能使能力分散。”正因如此,知识阶级
“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的,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他们
预备着将来的牺牲,社会也因为有了他们而热闹,不过他们本身——心身方面

总是苦痛的”。鲁迅:《关于知识阶级》,《鲁迅全集》第 8 卷,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91,第 188、189、191 页。社会压力之下自我体认的弱化与转化,造成其

宽容态度的萎缩和猜忌多疑、易怒易恨的性格及心态,并通过一种群体疏离化与

异化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使 30 年代的上海知识阶层尤其是文化界充满了非理性

的纷争和矛盾,削弱了知识阶层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应发挥的群体效应与社会功

能。忻平,同前引书,第 145~146 页。

在分析上述知识阶层整体性特征的同时,还须看到知识阶层职业多元化与内
在异质性并存的特点。这种多元化与异质性的存在既由于职业上的区分,更在于
政治态度、社会行为以及价值观上的分殊。知识阶层中既有投身政治实践的社会
活动家,也有从事文化科学事业的社会批评者,他们执着于以理性建构社会的
理想,其社会关怀精神最为显著,但同时也不乏远离政治生活的专业知识分子,
这些人不参加任何政治派别,蜷缩于自己狭小的专业领地或文化领域里,竭力

回避政治旋涡。齐格蒙·鲍曼将这种知识分子间的“分裂”定义为总体性知识分

子与局部性知识分子之区别。齐格蒙·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

性与知识分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第 228~229 页。对当时这种知识分子

内部的分裂做进一步的考察,显示出更为复杂的情形:即使是胸怀社会改造抱
负的总体性知识分子,也是一个政治态度各不相同、思想倾向大异其趣、社会身
份难以划一的异质性群体,从《新青年》团体的分化与解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看到左翼知识分子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不同的发展轨迹,虽然在维护新文化运
动民主、科学与自由的传统价值上双方仍具有同一性,但“在一切足以导致他们
之间分裂的众多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知识分子阶层的不同部分提出不同
的方略来推进他们的社会的理性化程度;他们谋求不同的权力以实现其使命。”

齐格蒙·鲍曼,同前引书,第 228 页。而在总体性知识分子与局部性知识分子分

殊的背后,却始终存在着一个无法解答的困惑:前者要实现理想目标,将付出
自我认同弱化与独立人格丧失的代价;后者虽保持了人格独立和完整,却主动
放弃了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抱负。这一两难境地使知识阶层陷入了一种无法解脱的
痛苦之中。转型时期上海知识阶层所体现出的上述特征,事实上证明它还未能完
成现代意义上的真正转换。

第五部分

上海中产阶层——一种特殊类型的个案(1)

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点的上海,既是中国受西方影响最大、现代化起步最早、
发展程度最高的城市,同时又是一个缺乏统一主权、畸形发展的城市。这样的城
市特质使得上海中产阶层作为后发生型现代化国家中产阶层发展的一种特殊类
型的个案,具有了相当独特的意义,进而成为全球中产阶层研究中一个不可多
得的样本。这种特殊性与复杂性,无法套用经典的西方中产阶层理论来简单地加
以解释,而必须作单独的个案处理。然而我们不应忽略的是,对这一个案独特性
的认识也正是对全球中产阶层多样性的理解,它是我们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中产
阶层理论研究的现实基础和内在动因。
有关上海现代化发展动力与机制的研究揭示出上海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
型的不成熟特征。这种不成熟性与上海作为现代化后来者的定位直接相关。一方

面,至 20~30 年代,受内外动力驱动的现代文明在上海已占据了主导地位,其

方向是将传统整合于现代化进程中,开始了一种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但另一方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面,现代化后来者需要的基本前提——统一独立的主权在上海的缺失,又从根
本上制约着它的现代化进程及方式。这就是表现在政治结构上四国三方的多元势
差格局、经济结构上的不平衡性特征以及社会整合进程中的分裂与失序,忻平,

同前引书,第 33~35 页。它所构成的上海现代化发展的内在深刻矛盾,成为我

们考察上海中产阶层个案的认识起点。

首先,在中产阶层的产生和发展阶段上,上海中产阶层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
与西方中产阶层完全不同的情形。我们以米尔斯对新老中产阶层的论断来考察,
可以发现,所谓小农场主、店主和小企业主等老中产阶层与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人员、经理、教师、推销员等新中产阶层之间存在着发展阶段上的新旧交替和转变
的论述,即老中产阶层衰落和新中产阶层兴起作为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重要特

征,并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19 世纪 60 年代上海的近代工业发轫,于此前后凭

借新式职业谋生人群也已出现。及至 20 世纪 20~30 年代职业阶层和知识阶层人

数进一步增加,而 1912~1927 年间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也呈现出阶梯型趋势,唐

振常,同前引书,第 528 页。其中中小企业占据绝对多数。及至抗战及抗战结束

时期,小企业依然大量地广泛分布在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遍布于全市各区之中。

张仲礼,同前引书,第 379~380 页。由此可见,新老中产阶层并存发展已成为

上海中产阶层发生、发展的一种独特现象。这一特点源自上海现代化的后发生型
模式,外资企业、洋行的先期进入与民族工业长期处于不发达的初始阶段构成了
上海中产阶层产生、发展的结构性条件,尽管无论是新老中产阶层此时都还处于

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上。连连,同前引书,第 32 页。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如果我们认为上海新老中产阶层并存和发展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个案的话 ,
那么新老中产阶层同时发展却在今天的中国又一次再现,虽然其产生、发展的时
空背景已迥然不同。相似的情形也出现在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中产阶层身上。参见

学 者 们 对 东 亚 中 产 阶 层 的 研 究 成 果 : Denise , Potrzeba

Leet,Inpursuitofstatus:themakingofSouthKorea

s“new”urbanmiddleclass ,publishedbyHarvardUniversityAsiaCenteranddistributedby

HarvardUniversity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andLondon,1998 ; Hsin

HuangMichaelHsiao,DiscoveryofthemiddleclassesinEastAsia , publishedbytheInstitut

eofEthnology,AcademiaSinicaNankang,Taipei,Taiwai,1993 此种现象在不同时空中

的显现使我们看到了它作为后发生型现代化国家和地区转型期的一种特殊模式,

又并非仅仅具有个案的意义。连连,同前引书,第 32 页。

其次,上海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既有别于米尔斯眼里缺乏起码
的经济政治意识,政治上消极后卫,作为其他更有权力、更有声势的压力集团别

动队的美国中产阶层,米尔斯,同前引书,第 391~395 页。也不同于集激进与

保守于 一 身 , 追 求 政 治 民 主 化 和 自 由 化 的 韩 国 中 产 阶 层 ,
HagenKoo,“TheSocialandPoliticalCharacteroftheKoreanMiddleClass”,inHsin

HuangMichaelHsiao,opcit,1993,pp55 ~ 72 而是呈现出因外在个人境遇变化和

生活压力所致的从保守到激进的政治选择——由孤立分散、明哲保身到集群组合、
保障生存权利再到追求社会进步的变化特点。集现代性与保守性于一身的上海中
产阶层,随着自身社会地位出现严重危机,转向了与下层民众接近的激进立场,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从而加剧了社会的分化和解体。这种因生存危机所促成的政治转变,显然是后发
生型现代化国家政治动荡的产物。虽然上海中产阶层的政治追求缺乏类似韩国中
产阶层那样清晰的理念,然而中产阶层的政治转向和激进程度,却动摇了社会
结构的稳定基石,导致系统危机的全面爆发和政权合法性基础的最终丧失。就此
而言,上海中产阶层在政治动荡的特殊时期所显示出的政治潜能、变化能力和斗
争决心,无疑超出了西方中产阶层理论所预设的模式。其斗争方式所表达出的政
治态度和力量,赋予它更为鲜明的激进者形象,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中产阶层
政治态度多样性的认识。

第五部分

上海中产阶层——一种特殊类型的个案(2)

就职员阶层本身来看,参与政治活动的动机是基于职业保障和生活保障所遭
受的个人无法抗拒的威胁。由于上海社会权力结构的特殊性,以及现代民主制度
的未及建立,决定政治选择的更多是个人对生活的深切感受而非外部的宣传鼓
动,尤其是教育程度较高层次的职员,既不排斥也不盲从任何学说,分析思考,

特立独行。因此 20 年代共产党虽在上海职业界下层青年中有一定影响,但却没

有像在产业工人群体中那样广泛地建立起党的组织系统。张仲礼,同前引书,第

771 页。据调查,洋行职员一般都在职业与家庭生活中打圈子,对于国家和民族

命运不大关心。在 1925~1927 年职员运动虽已有了先声,许多外商企业的职员,

在“五卅”运动中与工人阶级合作进行罢工运动,但这一时期的上海职员,是
在浩大的工人阶级斗争中被号召参加这一民族革命的,其本身的革命自觉,实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在是很薄弱的,朱邦兴等,同前引书,第 710、717 页。其成员也基本分散在各行

业和各机构中,互不联络。及至抗战前,一些行业随着业务的发展逐渐集中了大
批的职员,如金融业、百货业等,这一变化有利于现代群体意识与阶级意识的形

成。尤其是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上海的经济危机,使职员群体的生活水平普遍

下降,就业难、保职难等问题使职员阶层普遍感到苦闷与恐慌。 1927 年 9 月至

1934 年 4 月间,上海职业指导所进行的职业谈话 36491 次,其中就业问题占了

70%,择业问题占 15%,改业问题占 15%,因感觉谋生困难而来求指导者居大

多数。在登记谋职的 20880 人中,国内外大学毕业 3949 人,专科学校毕业 2753

人,师范学校毕业 2238 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 2845 人,中学毕业 4638 人,中

学肄业 3043 人,其他 1414 人。谋职者以中学文化程度为多,但大学毕业生也为

数不少。而经职业介绍成功者只有 2600 人以上,仅及 1/10。


《上海职业指导所 概

况》,见《教育与职业》,民国 23 年第 156 期,第 317~318 页。孤岛时期,职员

实际收入只抵战前的 1/4,中级职员几乎降至低级职员水平。内战爆发后,政治

秩序失控更加剧了经济的崩溃,职员生活水准降至前所未有的低点。1947 年 9 月

四行二局职员实际收入不到战前的 50%,685%小学教员月薪只够买半石米,

张仲礼,同前引书,第 775 页。而“大学教授讲师,欧美留学专家,任教于本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著名中学者,颇不乏人”,“专家名师,数校争聘,虽为形成兼课之一因,然
薪给过低,一校所得,难维一家最低限度之生活,迫于生计,乃不得不兼课以
谋补助,实亦人情之所至不得已,故非改善待遇,欲使专任,确非实际所可能。

”上海市教育局编印《上海市中等教育概况》,1948,第 67 页。生活经历和生存

的巨大压力,使这一阶层终于认识到只有联合互助,共谋社会进步,个人才会
有真正的出路。

“ 九一八”与“一 ·二八”事变以及华北事变给予上海职员的政治刺激,使其

第一次拥有了自己大规模的综合政治团体—— 1936 年成立的上海职业界救国会。

但由于职员运动并未把改善职员生活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救国会也只是包含
许多先进职员的团体,并且是工人与职员的综合救亡团体,这使得职员运动本

身不能动员广大的职员群众,造成运动范围的狭隘。朱邦兴,同前引书,第 717

~719 页。30 年代后期始,情况发生变化,职业团体在中下层职员相对集中的行

业有了长足发展。尤其在战时,职业团体多以发扬互助精神、共谋福利为首要工
作,如银钱业业余联谊会(银联)、保险业业余联谊会(保联)、洋行华员业余

联谊会(洋联)、工部局华员俱乐部、职业妇女俱乐部等。40 年代中期又有工余

联谊社、四行二局员工联谊会、新药业同人联谊会、五金界同人联谊会、小学教师
联合进修会、中等教育联谊会、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等团体。作为非政治性社团,

它们不对政府、行政机构施加压力,故能够合法生存。到 40 年代后期,上海中产

阶层的中下层已成为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作为按职业组合的利益集团已掌握了

自我保护的武器——有权威的群体组织。张仲礼,同前引书,第 776~777 页。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1937 年共产党恢复与重建了上海地下党,贯彻“隐蔽精干、积蓄力量、长期埋伏、

以待时机”的方针,以合法活动为掩护通过职业团体建立起组织系统,1937 年

底“银联”和“洋联”已建立中共党支部,1938 年中共保险业支部成立并推动

了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的筹组。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同前

引书,第 388、390~391 页。抗战结束后共产党已在上海确立相当优势,1946 年

底中共已掌握主要行业的 400 多个工会,会员约 30 万人,在阵容上超过了国民

党。各业共产党员就是职业团体的主要骨干。张仲礼,同前引书,第 777 页。据不

完全统计,教师中的党员到解放前夜已约有 700 多人,全市三万多大中小学教

师中参加各种进步教师团体的约 6000 多人。上海历史研究所教师运动史组编《上

海教师运动回忆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第 165 页。虽然一般情况下职员

群体的社会行动并不与现存社会秩序发生尖锐冲撞,非政治性的求生抗争还没
有升级为城市暴动等与当局的武力对抗,但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却极其深刻,因
为他们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其选择对现有统治格局能否维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

用。张仲礼,同前引书,第 778~779 页。“在饥饿的体验中,我们理解了内战,

为了永远免于饥饿,只有停止这制造普遍饥饿的内战,我们要求以真正民主为

前提的永久和平。”上海历史研究所教师运动史组,同前引书,第 213 页。当相

当一部分成员在求生抗争中转到反内战、反独裁、反饥饿、要和平、要民主的阵营
中,其结果是加速了社会危机和统治系统的瓦解。肇始于求生存、求发展的职员
运动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入共产党反抗当局的有组织斗争中,其产生的作用更是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致命而关键的。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尚未成熟的群体,上海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及特点,无疑
具有更深刻的时代性,虽然它没有清晰的政治理念,缺乏完备的政治纲领,政
治斗争与经济斗争息息相关,但其本身政治倾向的演变、发展与激进转向,却演
绎出一段后发生型现代化国家中产阶层政治参与同社会变迁之间复杂而生动的
斗争历史。时代的变化自有其内在的轨迹,虽然老一代的中产阶层作为一个社会
群体已经消亡,但他们烙在历史中的深刻印记,却为今日的海派文化所留存和
记忆,其点点滴滴早已汇入上海历史变迁的长河之中。

第五部分

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

台湾中产阶层

近几年来,台湾社会现代化的趋势不断加速,都市居民很快地含摄各种次文
化的向度。当多元文化价值取向的次文化渐次形成时即使是传统文化也只能占有
一席之地的立足点,与科技文化、西方文化、企业文化等并列,而不再是一枝独

秀。余德慧:《中国人的心理系列》,台北:张老师出版社,1991,第 1 页。这对强

势的中国文化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事实上,中国社会三千年来虽不断地缓
慢改变(其中有外来文化的加入融合),但一直没有剧烈的改变其文化原型的
主干。不可讳言,这是一种高等文化将周围低等文化特质吸收的“容纳”能力之
表现。然而近百年来,西方发生了一连串改变社会形态结构的重要运动,尤其工
业革命的出现,更使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成为全球各地的风潮。随之兴起的交通与
传播变革,也提高了人们之间互相的影响力。中国在这样的世界变局之下,也产
生了风起云涌的转变。西化过程带来工业的发达与经济的繁荣,进一步也使社会
文化观念产生变迁。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第五部分

台湾社会经济结构的流动与转变影响(1)

台 湾 自 1960 年 代 以 后 , 经 济 发 展 从 向 内 发 展 的 进 口 取 代

(importsubstitution)工业,转变为向外发展的出口导向( exportorientation)经

济形态。经历了四十多年的经济成长,创造了许多社会流动机会,促成社会阶级

结构的明显转变。萧新煌指出 1960 年代中期以后,在资本主义发展下的工业化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转变)与都市化(都市人口的集中化),都使台湾的
社会结构出现两个新生的阶级,一是城市的劳动阶级,一是城市的中产阶层;
相对地,二战后原为主要阶级的小农则持续下降为一个极为弱势的阶级。萧新煌:

《变迁台湾社会中产阶级》,台北:巨流出版,1988,第 375~401 页。魏镛甚至

认为到 1980 年代中期,台湾已日益接近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现代化社会。魏

镛:《变迁台湾社会中产阶级》,台北:巨流出版,1985,第 38 页。这些研究对台

湾社会阶级及结构变迁现象有以下的发现:土地改革后对小农阶级在工业化及
挤压的农业政策下,不断流入都市成为劳工阶级,这使得小农阶级逐渐没落,
而都市劳工阶级则不断成长;另外,出口导向也使得都市中出现许多介于资本
家与农工间的社会阶级类属,他们包括有生产工具的中小业主、没有生产工具的

公/民营企业经理阶级、中上级公务人员、企业受雇者、自由工作创意人、专业知识

阶级等,这些人被泛称“中产阶层”,是台湾数十年来社会阶级结构变迁的主
要特征。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在另一方面,台湾的社会政治环境,于 1980 年代中期开始处于极具变动的状

态——自力救济社会运动以及新政党的兴起,2000 年国民党“总统大选”挫败

更是国民党掌控威权的转型年,关于台湾政权的转型与转移已有许多解释,包
括国民党政治团体的内部危机、反对运动的积极参与、社经发展的结构变迁以及
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等内外环境因素的交替影响。林素琴:《政治大学社会学研究

所论文——阶级文化与政党文化形象》,台北,1994,第 2 页。其中就社经发展的

结构变迁而言,研究者讨论的焦点往往牵涉到前面提及的“中产阶层”的兴起,
“中产阶层”的兴起被认为在台湾威权转型过程中一个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角
色。

台湾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

产业结构在经济成长中经常被用作评量其社会进化层次的依据之一,也是现

代化程度的衡量指针之一。1951 年,也就是经济计划实施前,台湾农业占产业

结构的比重为 3228%,工业占 2133%,约占五分之一, 1960 年代中期以前,

农业在其经济体系中长期维持重要的地位。但到了 1971 年工业生活 3894%,远

超过农业的 1307%,其后工业一直呈现快速成长,至 1986 年达 4711%的最高

峰,同期农业仅占 555%,而同时期服务业呈稳定状态,约在 4598~4794%

之间。但 1988 年服务业首次超过一半(5013%),且持续成长。服务业呈现质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变,由蓝领阶级为主的服务转变为信息服务。至 1998 年农业为 273%,工业为

3493%,而服务业为 6234%。

从工业化以后,台湾经济年均成长率亦出现可观的现象。从 1951~1979 年年

均成长率是 91%。其中 1950 年代约为 77%,1960 年代为 90%,1970 年代仍

达 10% ,但其中 1974 年及 1975 年因能源危机的影响出现低成长,分别为 1

12%、803%。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中期仍维持 86%。但随着工业“成长极限”

的出现,自 1988 年以后一直维持在 539%~823%之间,1998 年的金融风暴更

降低至 53%。台湾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力求增加“国民所得”,此一中心原则的

效果亦在同时期中展现出来。 1952 年平均“国民所得”为 263 美元,1980 年为

2054 美元,1985 年 3142 美元。至 1997 年已达 12019 美元。

而且台湾的所得分配亦有缩小的现象。 1950 年台湾最高 20%所得阶层与最低

20%所得阶层,每户年平均所得比率为 15∶1,到 1979 年降为 434∶1。这显示台

湾在经济成长与经济公平上力求实现民间均富目标的努力。可是随着经济成就越

大,此一努力似乎有限。自 1981 年起贫富差距再持续加大,由 421∶1 扩增到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1997 年的 541∶1。陈瑞贵:《全球化下的多元文化性之研究》,台北:亚洲未来

趋势研讨会 2001 年 6 月 9 日。

1一个新中产阶层的壮大

台湾的社会结构在二战后 50 年里,经历了相当快速而显著的转型,具体地说,

即是其阶级结构产生了根本性和连续性的消长,如地主阶级的消失,小农阶级
的产生;小农阶级的流失,蓝领劳工阶级的崛起;都市小资产阶级(不雇用家
庭以外劳动力的小店东)韧性延续和削弱;旧中产(小雇主)阶层和新中产
(专业白领和管理白领)阶层的同步壮大;以及资本家的凝结和坐大。萧新煌:

:
《变迁社会与人群变迁——讲座》,台北《阶级转型与中产阶级的崛起》,2003。

换言之,二战后台湾社会已经呈现出现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雏形,尤其是

在 1980 年代以后,此一变迁趋势特别明显。虽然它还在形塑当中,但明显的迹

象是“传统”阶级(如小农、小资产阶级)持续式微削弱,“现代”阶级(劳工、
中产和资本家)则上扬扩大,社会流动的频率则颇为可观。陈光兴:《台湾消费

社会形成的初步思想》,台湾清大亚太《文化研究室城市中华人的文化生产论坛—
:

—专文》。

随着新阶级的崛起,上述垂直社会流动也在 1990 年代逐渐降低,过去大量涌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现的“多元阶级家庭”势必将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未来“单一阶级家庭”的浮
现。更值得注意的结果是“家庭主义”过去所发挥淡化阶级利益矛盾的作用将逐
渐消失,阶级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亦将加大。相当可能的另一结果是,阶级差异
在下一世纪初将跃升成为集结、动员利益分配和价值冲突的主要来源。因此,分

配正义(distributivejustice)的问题势必成为 21 世纪台湾社会的冲突点。萧新煌,

同前引文,2003 年 3 月。

第五部分

台湾社会经济结构的流动与转变影响(2)

2社会阶级的重新分布

1990 年代的台湾阶级结构已相当呈现出成熟的现代工业资本主义的色彩。在

整个台湾,劳工是比例最重的阶级(403%),其次就是中产阶层(336%),

其中,新中产阶层(249%)又远大于旧中产阶层(小雇主)(87%)。因此,

新中产阶层已俨然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次阶级,其比例是 249%。这说明此一新

兴阶层在工商资本主义化的台湾已跃居很关键的位置。萧新煌,同前引文 ,2003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年 3 月。

表 1 台湾的社会阶级分布表单位:%台湾 /1992 台湾/1992Ⅰ资本家 23Ⅱ-2-2 专

业白领 103Ⅱ中产阶层 336Ⅲ小资产阶级 177Ⅱ-1 旧中产阶层(小雇主)87Ⅳ

 劳工阶级 403Ⅱ-2 新中产阶层 249Ⅴ 小农阶级 61Ⅱ-2-1 管理白领 146 样本数

1089 注:Ⅱ-2 新中产阶层:为受雇者,不靠资本或劳力获取其阶级地位,而是

凭其技能知识专业获得职业和阶级地位的白领阶级,这又包括Ⅱ -2-1 管理白领:

指的是那些负担管理其他员工工作的责任者,以及 -2-2 专业白领:指的是那些

不负担管理其他员工之责,且在工作内容(如上下班、工作步调及工作内容三方
面)亦不完全受人决定,而是由本人或别人一起决定之专业白领者。Ⅲ 小资产
阶级:亦为自雇者,但不雇任何家庭以外之成员,同时本身所从事为农业以外
之行业。有蓝领劳工和低阶的固定文书服务白领工作者。Ⅴ 小农阶级:与小资
产阶级同为自雇者,也不雇用家庭成员以外的劳工,但属于农业部门者。Ⅳ 劳
工阶级:为受雇员但不属于上述新中产阶层中的管理白领或专业白领的人。台湾
中产阶层的人口特征

除了客观的阶级分类已如上述之外,也发现不论是哪一个阶级的成员在主观
认知上有相当高程度的阶级区分感,亦即认为台湾社会有不同阶级的区别存在
事实。大都各自建构自己的阶级归属,认为自己是属于某一个阶级而与其他不同。
在台北更可以看出,各个阶级的人都感到不同阶级之间有着利益的冲突和矛盾,
其中以新中产阶层对这种阶级利益的矛盾抱持最敏感的反应。以下是八项对台湾
中产阶层的重要社会人口特征的勾勒: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1中产阶层相当程度集中在私人和民间部门。其中旧中产阶层(小雇主)顾名

思义,全部都在私人部门从事工商活动,而 3/4 以上的新中产阶层也都是受雇

于私人部门,约只有 1/4 是在公家部门。

2 中产阶层的男女性别比例,大约是在 7∶3 之谱,其中新中产阶层的女性所

占比例要比旧中产阶层高些,尤其明显的是女性专业白领所占的相对重要位置。

3台湾的中产阶层,尤其是新中产阶层,较倾向于比资本家和小资产阶级年

轻。新中产平均又比旧中产年轻些,而专业白领有比经理白领年轻化的趋势。

4台湾的新中产阶层平均教育程度比旧中产阶层高。整体而言,中产阶层又比

其他阶级的教育水准高,新中产阶层尤然。

5 台湾的不同族群在中产阶层的分布上,以外省人最高( 37%),再其次是

本省闽南人(336%),再其次是本省客家(313%),三者的差距并不大。但

在新旧中产阶层之间,族群的差异就明显得多,本省的闽客在小雇主的比例上

就高于外省人(分别为 97%、71%和 39%),而外省人在新中产阶层的比例

上,则明显高于本省人(分别为 214%、141%和 132%)。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6台湾的新中产阶层在所谓“后工业服务业”(如运输、金融、保险、工商服务

等)中的比例居多,其次才是工业部门,但是旧中产阶层(小雇主)在各产业
部门的比例,则以传统的商业为最多。整体来说,中产阶层都以从事有关行政管
理、专业、技术、文书和服务等白领职业为主流。

7一般说来,台湾的中产阶层全家的年收入比上(资本家)不足,比下(如

劳工、小农)有余。其中,旧中产阶层虽然比新中产阶层有较高比例属于最高收

入的家庭(如年收入在 150 万台币以上者,新旧中产阶层的比例分别为 68%和

142% ),但若以 100 万以上为划分标准,那么新旧中产阶层几乎没有什么差

别(分别为 26%和 269%)。

而重要的差异出现在新中产阶层内部的管理白领和专业白领;年收入在 100

万以上者,管理白领有 318%,而专业白领只有 182%。不过,管理白领中拥有

150 万收入的只有 98%,还是低于旧中产阶层的 142%甚多。在台北,上述的

普遍差异模式也已出现,只是新旧中产阶层在年所得 100 万以上的比例增加

(主要在 100 万~150 万之间的比例提高甚多),而且管理白领和专业白领的所

得差距也随着明显拉大。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8 在台湾的新旧中产阶层拥有自己房子的比例,分别是 782%和 864%,新

中产阶层的“有房屋”比例显然比旧中产阶层低,其中,又以专业白领的“无

房产”比例最高,达 291%,甚至比劳工阶级还低。综合以上的描述可进一步再

简要勾勒出当前台湾中产阶层的图像:此新兴阶层以男性为主,年龄在 40~50

岁左右,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准,以从事私人部门的后工业服务业为职业主流,
以都市为其安身立命的社会空间,并享有中上的所得水准,拥有自己的房产,
同时各族群在此阶级中争相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其中以外省人尤为明显;此
外,此一阶级的出身颇为多样化,有不少更是向上流动的“第一代”中产阶层。

新旧中产阶层间的矛盾

台湾中产阶层,不论是新中产或是旧中产(小雇主)的兴起、成长和扩大,都
与台湾经济的资本主义化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研究的结果发现,台湾的中产阶层
对资本主义的逻辑与运作,如利润目的,决策与质询的二分化组织原则,罢工
的规范与结果,以及大企业的势力等,均抱持着某种程度的支持和拥护态度。旧

中产阶层(小雇主)尤其具有甚强的“向资本家倾斜”(procapital)心态。至于

新中产阶层则在原则支持的态度下,也有着某种程度的矛盾和不一致的反应 (见

表 2)。谢雨生:《台湾社会阶级及其流动再探——兼论 1990 年台湾普查数据的运

用》,《公元两千年人口普查相关问题:实务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

人口学会,第 154~195 页。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表 2 对台湾社会阶级结构之分类参考单位:人, %经济部门自雇从业身份受

雇私部门公部门白领白领资本阶级白领私人受薪专业阶级白领政府部门专业阶

级(非手工 )白领小资产阶级白领私人受薪管理阶级白领政府部门管理阶级白领

私人受薪事务阶级白领政府部门事务阶级蓝领蓝领资本阶级蓝领私人受薪技术

阶级蓝领政府部门技术阶级 (手工)蓝领小资产阶级蓝人私人受薪非技术阶级蓝

领政府部门非技术阶级农业农业资本阶级农业受雇阶级农业小资产阶级
第五部分

台湾社会经济结构的流动与转变影响(3)

进一步分析新中产阶层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关系,我们可做如下的剖析。

首先我们假设四个规范性的前提,来作为台湾资本主义的“合理”方向:
(一)资本主义体制下,劳资关系的威权主义色彩应降低;(二)资本主义下
的贫富差距应缩短,造成贫穷的外在结构因素应给予更多的重视;(三)对资
本主义体制下的自我反省和批判能力应增加;(四)对企业组织扩大的抗拒和
排斥也应降低。从上面这四个前提来说,我们发现台湾管理中产的现有性格有利
于未来企业组织的扩大与成长潜力,专业中产的性格则有助于体制的自我反省,
对贫富不均问题给予较多政策改革的助力,以及制衡威权主义的持续上扬。相对
地,管理中产目前的威权性格和专业中产的“反大企业”心态,则恐有不利于
未来资本主义的健全和合理发展。台湾的中产阶层并没有出现特别突出的地位焦
虑感,反而是资本家、小资产阶级和劳工对地位的不安和紧张有较深的感受。在
中产阶层当中,新中产对自己的地位处境又表现得比旧中产平和安然。但是,在
移民意愿和动机上,中产阶层(尤其是新中产阶层中的管理中产)在表现移民

意愿和动机上的程度,却是仅次于资本家,比小资产阶级和劳工都强得多 (见表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3)。谢雨生,同前引文,第 154~195 页。

总体来说,中产阶层对许多社会问题都很关切,而新中产则对那些关乎整个
社会生活品质的社会问题(如环境、社会福利等)尤其敏感,而劳工和小资产阶
级则特别担心那些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经济利益的社会问题(如房价过高、所
得不均等)。而在所有社会问题当中,环境问题更可说是新中产阶层的首要关切
问题。

台湾中产阶层的社会经济基本特性

依据台湾主计处在 1987 年所做的“台湾地区家庭收支暨个人所得分配调查”

资料,来估计台湾的中产阶层,幷探讨其出身及社会经济基本特性。经本研究整

合后主要发现为:“台湾省主计处”:《1987 年台湾地区家庭收支暨个人所得

分配调查》,台北,http://wwwdgbasgovtw/mpasp。

(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而言,台湾的中产阶层约占台湾地区所有就业的 1/5。以

户长为分析单位而言,台湾属于中产阶层的家庭,占家庭总数的 274%。

(2)中产阶层(受雇的行政及主管人员,专门性、技术性及有关人员,以及监

督及佐理人员)占中产阶层总数的 533%,旧中产阶层(自营的买卖工作人员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与服务工作者)占中产阶层总数的 434%。前者的总数比后者高出 10%左右。在

中产阶层的社会经济特性方面,在性别方面,男性中产阶层的人数是女性中产

阶层的三倍左右;在年龄方面,中产阶层者的年龄,以属于 31~40 岁者最多,

占总数的 359%;在教育程度方面,新中产阶层的教育程度,以大专或以上所

占的比例最高,而旧中产阶层的教育程度,则以在国小或以下所占的比例最高;
在报告的收入方面,以行政及主管人员的收入最高。

(3)依据“台湾主计处”在 2003 年家庭收支调查结果最新综合分析资料,估计

“台湾社会经济家庭收支暨个人所得分配”又有新的部分变化(见表 4):

家庭平均收入增加 01%:2003 年上半年虽受美伊战争及 SARS 疫情影响,

经济成长减缓;从下半年起全球经济景气复苏加速,岛内经济成长率为 3

51%,家庭平均收入 1065 万元,较 2002 年微幅增加 01%,收入来源以薪资

收入 615 万元,占 578 %(最多),其余依次为营业所得 171 万元,占 16

0%,移转收入 167 万元,占 157%,财产所得 111 万元,占 105%。

所得差距 607 倍:2003 年平均每户可支配所得为 882 万元,较 2002 年之 87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6 万元增加 07%。依可支配所得按所得为 1800 万元,与上年持平,最低 20%

家庭为 296 万元,增加 14%,高低所得差距 607 倍,较 2002 年之 616 倍缩

减 009 倍。若剔除户量因素,按家庭内每人可支配所得衡量, 2003 年高低所得

差距倍数为 277 倍,较户数五等分位组观察,最高 20% 家庭平均每户可支配

2002 年降低 014 倍。

第五部分

台湾社会经济结构的流动与转变影响(4)

居家生活日趋现代化:2003 年拥有自有住宅家庭占全体家庭 851%,租赁或

押租者占 85%,配住及借用占 64%;平均每户住宅建坪 419 坪,每人可居住

119 坪。就家庭各项设备普及率观察,随着电信自由化行动电话普及率已达 84

6%,较 2002 年 836%提高 10 个百分点,其中高所得家庭更达 986%;有线

电视频道设备普遍化,2003 年普及率 761%,较 2002 年的 748%提高 13 个百

分点;另因信息发达,计算机亦渐趋大众化,家庭计算机普及率持续升至 58

7%,较 1991 年 568%提高 19 个百分点,其中有八成二家庭已使用网际网络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功能。就低所得家庭观察,自有住宅比率 781%,平均住宅建坪 343 坪,电视、

电话等生活必需品之普及率亦多在九成以上,显示出经济发展成果已为民众所
共享。

都市外围跨县市工作普遍:2003 年台湾地区所得收入者计 11449 万人,平均

每一收入者可支配所得为 503 万元,其中以主管人员 1070 万元最高,专业人

员 780 万元居次。依所得收入者之工作地点分析,2003 年全台湾地区各县(市)

基本所得来自县(市)外比例平均为 201%(上年 195%),跨县市工作人口比

例为 156%(上年 154%),以基隆市、高雄县家庭基本所得 430%较高,台北

县、新竹县比例亦在三成以上,显示在台北、高雄都会区及新竹科学园区外围跨
县市工作情形甚为普遍;而花莲县、台东县及澎湖县受地形限制,至外县市工作
所得比例较低。

台湾家庭经济收入的高低差距

如以经济收入来观察台湾的中产阶层家庭收支调查结果,会有以下发现:如

以户数五等分位组观察经济收入,扣除最高 20%家庭平均每户可支配所得约为

1800 万元与最低 20%家庭为 296 万元,其余的 60%家庭即为中产阶层。主计

处最近公布的家庭收支调查报告显示, 2003 年台湾前 20%最富有家庭,平均每

户可支配所得约为 180 万元,较上年增加了 2 %,而最穷苦的 20%家庭,平均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每户可支配所得仅有约 28 万元,较上年下降了 11%。一升一降之下,高收入户

可支配所得成为低收入户的 64 倍,较上年的 56 倍大幅攀升。

当然,目前的资料尚不足以断言社会已经明确地趋向两极化。所得分配是一个
复杂的现象,需要有完整的信息及多方面的分析才能窥其全貌。就已有的资料来
看,目前真正可以断定的是,个别所得收入者的收入分配不均度,已在近十年
大幅扩大。以个别所得收入者工作收入(即勤劳所得)加财产收入的总和来观察,

最富 10%与最贫 10%所得收入者间的所得比率(倍数),在 1989 年以前一直稳

定地维持在 15~17 倍之间。但是此一稳定现象开始出现转变:1993 年此比率上

升至 19 倍,1995 年再升为 21 倍,1998 年攀升迅速,增至 33 倍;1999 年再扩

增为 42 倍,但是最为惊人的是去年大幅度跃升至 61 倍。由于大多数家庭的成员

间彼此互通有无,在研究上除了关注个别所得收入者外,也应考虑以家庭为单

位的所得分配。上述所提到的去年台湾高收入户可支配所得为低收入户的 64 倍,

就是以整个家庭,而非个别成员为计算的基础。

低收入家庭的所得较少,其重要原因之一为家庭中有收入的成员太少。资料显

示,最贫 20%家庭,平均一户 44 人中只有 14 人有实质收入,约占家庭成员

的 1/4,而最富 20%家庭平均一户 27 人中,则有 18 人有收入,约占家庭成员

的 2/3。因此对低收入户家庭的所得而言,有无工作机会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目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前失业率已节节攀高,未来如果持续下去,低收入户的就业人口比率势必无法
增加,甚至可能再降低,如此对于贫富差距会有推波助澜之效。另外一个观察是,
移转性收入逐渐扮演压制所得不均化的重要功能,尤其是来自(付给)政府的

移转性收入(支出)。前述最富 20%家庭可支配所得为最贫者的 64 倍,但若不

将来自政府的移转性收入净额(来自政府的移转性收入减去付给政府的移转性

支出)纳入计算,则两者差距会扩增为 77 倍之多。来自政府的移转性收入包括

了低收入户生活补助、老人津贴、老农年金及其他灾害、急难救助、身心障碍者生

活补助等,而付给政府的移转性支出主要是缴税。以 2000 年为例,最贫 20%家

庭平均每户来自政府移转性收入为 32000 余元,而最富家庭平均每户缴交政府

的税负支出则为 50000 元,两者都具有缩小高低收入家庭差距的功能。

第五部分

崛起与陨落的阶段性关联(1)

中产阶层是现代人所认同及努力追求的。中产阶层是现代社会里一个开放、容
许凭个人努力而改变身份地位的社会制度与环境的象征,是不靠背景后台、自力
更生的成功人士,是拥护开放、进步、自由的思想代表,是一股以温和、渐进、改
良主义的手段来争取社会改革的力量,是现代社会上一种持久的、客观的、理性
又理想的声音等。

一个引领风骚、备受关注的阶层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虽然中产阶层是一个引领风骚、备受关注的阶层,但是事实上,就现代社会中
产阶层处境转变的研究,并不多见。原因之一是过去世界各地的中产阶层多处于
上升轨道,一般研究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个阶级如何崛起的问题上,而鲜少留意
到这个努力向上层社会流动的象征代表,也可能会从高处下滑,甚至倒地不起。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变迁、社会流动与价值观的转变,他们面临着一个怎样
的处境?他们必须接受一个怎样的挑战?尽管中产阶层常处于矛盾性的阶级位
置,但不容否认他们仍是台湾社会中最稳定、最中坚又最主要的基础。

事实上,在现代化理论中,中产阶层一直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实现

现 代 化 的 推 动 力 量 。 ClarkKerr,JohnTDunlop,FrederickHarbisonandCA

Myers,IndustrialismandIndustrialMan ( Harmondsworth:PenguinBooks,1973 )

在有关民主发展的研究当中,中产阶层亦往往被视为经济发展与民主化之间的
中介因素,在经济增长、城市化、教育日趋普及的情况下,中产阶层的队伍将会
壮大,而他们的存在及成长,成为了影响民主化的关键性变项。参考

SeymourMartinLipset,“Somesocialrequisitesofdemocracy :

economicdevelopmentandpoliticallegitimacy”,AmericanPoliticalScienceReview,Vol
53,1959;SamuelP

Huntington,TheThirdWave:DemocratizationintheLateTwentiethCentury( Norman:Un

iversityofOklahomaPress,1991),pp66~68。对阶级与民主化的关系另有不同的理

解 , 见 DietrichRueschemeyer,EvelyneHuberStephensandJohnD

Stephens,CapitalistDevelopmentandDemocracy ( Chicago:ChicagoUniversityPress,1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992)。

过去台湾社会的阶层划分十分明确,现在则因为社会流动机会的与日俱增而
越来越模糊。由于选择职业的自由,许多人得以逐渐提高自己的社会阶层;因此,
既得利益者也无法轻易地维持其地位了。这种由下往上及由上往下的社会流动,
自然而然造成中产阶层的大量出现;然而,中产阶层的定义却是见仁见智的,
鉴于中产阶层的社经地位“不高不低、不好不坏”,最常用的分类变项就是“所
得”和“教育程度”了。

一般而言,中产阶层至少须有大专的学历,但是收入多少才算是中产阶层呢 ?
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标,学界多不以数值资料来下定义,他们宁取个人资历为标
准。由于中产阶层定义不一,其所占人口比例也不免因而分歧。许嘉猷说:根据

新马派理论的统计,在 1993 年,中产阶层占台湾人口的 34% ,此一比例在

1998 年底时应已高达 40%。许教授固定每十年做一次相关的调查。此外,他发现

中产阶层多集中在都会区, 1993 年时 58% 的台北市民是中产阶层,现在恐怕

2/3 都是了。同时,客观调查和主观认定所得的资料也不同。蔡瑞明副教授认为:

主观认定的结果往往比客观调查高上 10%~20%。一个人生活安稳,就自认为中

产阶层了。他同时提供一个较为保守的资料。他说:以各项调查的平均值为立论

基础,因此百分比不免低些。根据 1997 年的统计平均,客观调查下的中产阶层

人口在 25%~35%之间,而主观认定自己是中产阶层者则高达 30%~50%。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盖浙生教授的资料又不同了:中产阶层的人口比例在

1986 年时是 45%,到了 1994 年则上升至 55%。他同时指出,中产阶层的中数分

配对社会大有好处,一个社会若有 60%的人是中产阶层,而上下各占 20%的话,

这个社会就会很稳定,因其弹性大,应变能力就强。他接着表示:因为社会开放,
资源公平给予,于是使得社会得以容纳更多的中产阶层。过去中产阶层加速经济

成长,同时减少贫富差距,但现今情况已渐渐改变了。根据许教授的研究:1951

~1980 年,台湾地区的所得差距一直在减小,因为财富的平均分配和不断的经

济成长,台湾创造所谓的经济奇迹;但自 1980 年以来,连续 13 年,所得差距

一直在加大,这是因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已由薪资收入转为财产收入。所谓财产收
入系指股票、房地产等收入。薪资收入的差别不大,财产收入的差别则越来越大;

然而,财产所得又是无法分配的,这也和商业形态的改变有关。1980 年是一分

水岭,指标如便利商店进入零售业和财团垄断情况日益严重。《社会流动—— 由

社会流动到专业敬业》,许嘉猷:“根据新马派理论的统计,1993 年中产阶级占

台湾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四,此一比例在 1998 年底时应已高达百分之四十”;蔡

瑞明:“主观认定的结果往往比客观调查高上百分之十到二十。一个人生活安稳,

就自认为中产阶级了”;盖浙生:“中产阶级的人口比例在 1986 年时是百分之

四十五,到了 1994 年则上升至百分之五十五。”

第五部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崛起与陨落的阶段性关联(2)

愈见明显的贫富差距

曾经,台湾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缩小贫富差距而傲视全球。但是,过去

十几年来台湾的贫富差距快速扩大,并恢复到 1960 年左右的水准。在经过三七

五减租等土地改革后,渐渐缩小,在 1980 年时,达到最低点,即 417 倍。但是

这条亮眼的曲线,已经悄悄上升。今年的倍数成长到 55 倍。55 倍是指现在台湾

最高所得 20%家庭比最低所得 20%家庭,年均所得多出 140 万元。而这还只是

冰山的尖端,是看得见的以薪资、营业所得为主要统计依据的差距。若加上不能
统计,或政府并未统计的财富,则贫富差距近年来的恶化状况更为惊人,其中

:
最主要的是土地、股票等资产所得。杨玛丽《中产阶级,你为什么不生气?》,台北:

《天下杂志》2000 年第 224 期,第 54 页。

土地,一向是台湾最主要的财富项目之一,在每次转手及地目变更后,常创
造巨大财富。但目前政府计算土地价值是依公告地价,而全台土地的公告地价平
均约是实际市场价格的四成。因此土地交易后的获利所得,事实上被严重低估。

依财政部资料统计, 1976~1996 年间,台湾土地交易者共获利 10 兆 300 亿,比

台湾一年的“国民所得”还高( 9 兆 8000 亿)。但是只缴了 1 兆 4000 多亿的增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值税,税率约只有 1/10,远低于平均地权条例中所规定的 40%~60%。因此,

土地的巨大获利,大多进入私人口袋。股票市场更是近几年来少数台湾人创造财

富的主要来源。从 1980~1998 年,台湾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已经从 2191 亿元,

成长到 8 兆 3770 亿元,平均每年增加 224%。但是股票交易所得并未课税,若

财富统计中加上这部分所得,贫富差距势必急速扩大。可以统计的,加上不能统
计的,贫富差距恶化状况已经被许多人强烈感受到。尤其是全省只能以薪水为主
要收入来源的广大中产阶层感受最强烈。同上引文。

中产阶层渐成弱势,与过去十多年来几个财富分配的税制,在庞大利益团体
压力下,偏向富者密切相关。证券交易所得税及证券交易税,节节弃守,是其中

之一。“台湾省财政部”:《1998 年台湾地区家庭收支暨个人所得分配调查》,台

北。

1低所得人却需缴较多税

不像土地、股票高所得不课税或缴低税,薪资所得者,一毛钱都省不了税。另
一方面,他们的福利,也没有被照顾到。更荒谬的是,这群相对低所得的人,却

是综合所得税的最大主要来源。依据“财政部”资料显示,1998 年,全省人民

所得中,只有 557%来自薪资所得,而企业主所得占 16%。但是在综合所得税

来源上,薪资所得者却缴了高达 723%的税,企业主只缴 53%,与结构完全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不成正比。而这个资料并不包括股票或实际的土地交易收入。若加上这部分资料,
会发现薪资所得者,更是相对弱势。钱赚得较少,税却缴得比许多富人多。刁蔓

蓬:《赤字与国债为何步步高升》,台北:《天下杂志》2000 年第 224 期,第 70~

72 页。

1992 年,“财政部长”王建暄在任内推动土地交易所得税应按市价课征,而

非公告地价,不见容于当局,义愤地辞官,从此台湾失去一位颇受大众肯定的
专业政务官。在他下台前后一段时间,“总统”李登辉、省主席连战,企业界大
老王又曾、许胜发、高清愿,“立委”王金平、王令麟等人,都曾先后发言反对土

地增值税按市价征收。至今 12 年来,土地税制的改革,还未再出现另一次机会。

台湾贫富差距扩大,已经可以在生活中明显感受。有人买好几亿的房子,也有
人吃完这一餐不知下一餐在哪里。是什么因素,使得台湾的优秀政务官、知识分
子、升斗小民,一一对现今政经结构、制度,如此失望,让这个社会失去宝贵的
理想性格?台湾的政策走向,越来越令一般人民感受,资源措置、劫贫济富,甚
至“行政、立法都在忙着为有钱人服务”(长期推动台湾劳工权益的“立委”简

锡言)。根据《天下》2000 年的调查,近七成的民众认为,上至“总统”、下至行

政官员与“立委”、“民代”,是造成近年来台湾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责任人。
批评者指出,台湾的租税制度,就是最好的富人减税、穷人纳税“典范”。杨玛

丽,同前引文,2000 年第 224 期,第 81 页。

2贫穷的危机感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资诚会计事务所副所长陈永清分析认为,台湾现行的赋税制度,不但不能发
挥财富重分配效果,甚至是在惩罚辛劳工作的人。因为政府课税,“重点在课辛

苦工作者的税,而没有课资本利得的税”。例如,一个薪资所得每年超过 15 万

元的劳工要纳税,利息所得一年 27 万元以内却免税。他问:一个一年可以有 27

万元利息的人,银行里至少有四五百万元存款,结果免税,而一个打工的人,
一年才赚十几万元,就要缴税,这样合理吗?又如证券交易所得不课税,土地
交易以低于市价甚多的公告现值课税,也是对有钱人最有利。因为“那是真正最
有钱的人在玩的东西,”陈永清开玩笑地说,综合所得税课不到资产利得税,

《天下杂志 》2000
干脆改名为“薪资所得税”,“薪”还应该改为辛劳的“辛”。

年 1 月刊,http://wwwcwcomtw。

一向活在“台湾钱淹脚目”自豪中的台湾人,突然间有贫穷的危机感。它不只

是一种感觉(根据《远见》杂志的独家调查,有 654%受访上市、上柜企业的人

资主管或专员,开始有贫穷的危机感出现),也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实例。根据

“行政院劳工委员会”的调查也发现,社会新鲜人平均薪资在 1999 年开始呈现

低度成长。相较于 1998 年,大学毕业生在 1999 年更出现 811%的负成长。

人力资源协会指出,现在新进人员的起薪都被压低,基层人员如行政、助理级

的工作都降了 20%(2002 年和 1999 年相较)。高科技人员薪资比较抗跌,电子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工程人员降了 10%。“现在只有顶尖大学、最尖端的人才,比较高抗跌,”张瑞

明说。未来,每个人对工作的认知与期待势必要降低标准。无论是社会新鲜人或
是高阶主管,未来不再是年年调高薪资的时代是可以确认的。影响最大的就是社

会新鲜人和高阶主管。薪资虽减,放眼周围,台湾的物价却仍然很高。以 1982 年

为基期(= 100),2001 年的房价指数为 4561,也就是成长了 3561%;物价

指数从 1982 年的 100 上升到 2001 年的 1455,也就是成长了 455%。可是薪资

却似乎回到 20 年前一个大学毕业社会新鲜人的起薪水准。譬如 20 年前一个大学

毕业生起薪约 17000 元,现在在五星级饭店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起薪约 22000 元,

也不过成长 294%。庄淳雅、魏棻卿、林美姿《
: 挡不住的贫穷压力》,台北:《远见

杂志》2002 年 10 月号。

第五部分

崛起与陨落的阶段性关联(3)

3由数字看相对贫穷

相对贫穷可以是一种对现状与未来的感觉。由于加薪的幅度慢,甚至连连遭到
减薪或失业,所以上班族开始有贫穷的感觉,甚至想到未来如果没有规划好,
还可能会愈来愈穷。相对贫穷也可以是一种比较前辈在一二十年前生活的感觉。
过去物价比现便宜,房租、房价也比现在便宜,可是一个社会新鲜人所领的第一
份薪水,却跟一二十年前差不多。所以相对而言,也有贫穷的感觉。相对贫穷也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是一种社会贫富落差加大所造成的感觉。淡大未来学研究所教授陈建甫指出,五
年前他就预估随着社会结构和产业变迁,贫富的差距会扩大,但没想到“这两
年内,这个长期的趋势在短期内就迅速恶化。事实上,台湾因为贫富差距所产生

相对贫穷的社会感觉也在扩大中。”庄淳雅、魏棻卿、林美姿:《挡不住的贫穷压

力》,台北:《远见杂志》2002 年 10 月号。

这些现象包括七成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部分行业新人起薪还比十年前低 ;
助学贷款申请人数大增;有贵族双语小学,但也有很多小学生缴不出营养午餐
费;家长无力负担,小留学生回流台湾;长期失业家庭举家自杀;高学历却没
工作,因家人贫病铤而走险。贫穷可以是绝对或相对的。如果一个人连购买生活
必需品最起码的收入水平都达不到,就视为绝对贫穷。个人收入少于就业人口收
入中位数一半的人,算作相对贫穷。同上引文。

台湾高低所得差距逐渐扩大,并创下历史新高。根据主计处的调查结果,2001

年平均每户每月可支配所得为 72000 元,较上年减少 26%。如将家庭依可支配

所得高低分成五等分, 2001 年最高 20%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为 1786000 元,是

最低 20%家庭 279000 元的 639 倍,高于 2000 年 555 倍。“台湾省主计处”:

《2001 年台湾地区家庭收支暨个人所得分配调查》,台北,http://wwwdgbasgov

tw/mpasp。这是自 1964 年有这项统计以来,首次超过 6 倍,也是历史新高。从

1969~1981 年,台湾的民众财富所得是非常平均的。 2000 年出现差距扩大的现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象,高所得的人增加不多,但失业家庭增加很多,而且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

因为 1999 年退休离职人数增多,使得高所得家庭的退休金及公劳保金保险受益

增加,拉大高低所得家庭差距。

1991 年最低所得组平均每人每年近 5 万元的收入, 1999 年降到 31000 元,

2001 年更进一步降至 23000 元。相对的 1991 年排名前 10%的高所得者,平均所

得 87 万元, 1999 年升至 133 万元, 2001 年国内经济衰退,但最高所得组的平

均年所得仍升到 139 万元。“台湾省主计处”:《2003 年主计处分析联合国的人

口统计资料》台北,http://wwwdgbasgovtw/mpasp。贫富差距主要是失业率高,

以及就业市场中高科技和传统产业两极化发展所致。李高朝指出,当失业率回降

到 4%以下,且经济成长率在 4%以上,雇用的人口才可能增加,否则即使景气

复苏,也是“无就业机会的景气复苏”。此外,“9·21”大地震、产业外移,关

闭厂家数增加,外劳引进是贫富差距扩大的主因。

1988 年,歌手张雨生唱《我的未来不是梦》,响彻职场工作者的胸怀。那段经

济高成长的时期里,人人充满斗志和希望。2002 年,歌手张震岳唱《认输》,正

中许多职场失意者的下怀。历经 2001 年经济负成长,现在连职场卡位都成问题。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歌词的转换之间,道出工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已经改变。 2000 年 5 月
《天下杂志 》

刊第 228 期,http://wwwcwcomtw。根据台湾“主计处”的调查显示,1988 年

的经济成长率为 78%,失业率 169%;2001 年的经济成长率为 -19%,失业

率为 457%;2002 年 7 月的失业率更达到 523%。高失业率引发低报酬率,社

会新鲜人的起薪尤其受影响。“青少年( 15~24 岁)的失业会降低他们的起薪,

以至于日后调薪都是在一个较低的基准下进行,”中央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诚

表示。“台湾省主计处”:《1987 年台湾地区家庭收支暨个人所得分配调查》,台

北,http://wwwdgbasgovtw/mpasp。

“主计处”分析联合国的人口统计资料,全球有近 12 亿人口处于每天收入不

到一美元的极度贫穷状态,占全球总人口的两成三,十年间减少了 6%,中国

大陆的极度贫穷人口比例是一成六,是改善最显著的国家。“台湾省主计处”:

《 2003 年主计处分析联合国的人口统计资料》 , 台北, http://wwwdgbasgov

tw/mpasp。另外,主计处指出,OECD 先进国家中,最贫穷 1/5 人口的消费占国

民消费的比重,以日本的一成一表现最佳,显示贫穷差距比较和缓。台湾地区则

是从 1998 年的 72%,下降到 67%,贫富差距有扩大的迹象。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台湾中产阶层的财富蒸发

回顾台湾,自 1960 年以来一直在创造举世称奇的经济成长,“国民所得”从

1949 年约 140 美元跃升至今日约 13200 美元。自 50 年代初期开始实施第一期经

济建设起,逐渐从以农为主,转变为以高科技及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形态。 1987

年,台湾的外汇存底已超过 700 亿美元,但是,自 1996 年开始台湾的失业率不

但突破了 2%,幷且持续上升,近两年更突破了 5%,这是过去从未有的现象。

解决失业难题为当务之急。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贫富的差距,但若此差距扩
大得过于快速,就可能引发相当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影响最为深切的问题之一,
是低收入家庭孩童的教育问题。低收入家庭如果长期处于贫穷,子女的就学可能
受到影响,而且即使就学,可能因其拥有的资源较少,而处于竞争力较为低弱
的劣势,进而对其日后的就业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如果社会产生“富者恒富、穷
者愈穷”的两极化分野,此种现象将更为显著。
第五部分

崛起与陨落的阶段性关联(4)

在台湾,已经快被大家遗忘的一种感觉——“贫穷”,像台风带来的暴涨洪
水,没有预警地淹到了每一个人家门口。多数台湾人一直相信明天会更好,只要

努力就有机会富有。但自 2001 年起一连串的统计数字,让台湾民众不禁开始怀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疑这样的信仰。 2001 年,台湾家庭的可支配所得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 2

5%,从 2000 年的 89 万元台币降为 868 万元。台湾的穷人也变多了,2001 年低

收入户数增长 103%,创历史新高,达 153 万户。若把台湾所有家庭依可支配

所得高低分成五级,有 4/5 家庭的所得都倒退。陈雅慧《台中产阶级的新贫恐慌》


:

《华夏经纬网——海峡两岸》2003 年 2 月 21 日。

11/5 的家庭入不敷出

除第五级家庭可支配所得正增长外,第二级的家庭所得退回到 7 年前的水准,

第三级的倒退 5 年,第四级的倒退 4 年。而所得最低的第一级家庭,在 2001 年

更前所未有面临了入不敷出的困顿局面。据台湾“主计处”的调查,这 134 万户

收入最低的家庭,2001 年的平均可支配所得(扣除利息和社会保险支出后的所

得)只有 279 万元,比 2000 年 315 万元下跌 11%。不但收入减少,而且入不

敷出,消费和可支配所得的比率是 1016%,意思是说,每 100 元可支配的所得

必须面对 1016 元的消费支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变穷了。有钱人就算面

对 2001 年经济负成长 218%,所得还是继续逆势成长。收入最高的前五分之一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家庭, 2001 年可支配所得从 1748 万元增长到 1785 万元,也是唯一所得增长

的一群。就在两万名劳工顶着 37℃的大太阳,走上街头抗议健保涨价的同一天,

敦化南路上,一家英国精品店玻璃门上悄悄贴了张三折起价的海报,里头挤得

:
满满的都是装扮入时的少妇。陈雅慧《台中产阶级的新贫恐慌》,《华夏经纬网—

—海峡两岸》2003 年 2 月 21 日。

2“中产阶层吓倒了”

一双双打折后还要 500 元以上的鞋子、上万元的包包,堆得满坑满谷,像是夜

市拍卖的摊子。平日优雅的店员面对川流不息的顾客,语气透着些许不耐烦。两

个对比的画面,反映出台湾面对的一个警讯——“贫富差距扩大”。2001 年,

台湾收入最高的前 20% 家庭,和收入最低的 20% 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差距近 64

倍,金额将近 151 万元。“这样的差距让中产阶层吓倒了!”台湾大学“发展研

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说。在贫者愈贫的恐慌气氛中,衣食无虞的广大中产阶层也
被感染,担心未来会变成新贫族。几位“国立”大学的青壮年教授都不约而同担
心,等到我退休时,一定领不到公务员的月退俸,只能靠自己。同上引文。

事实上,引起这阵“新贫恐慌”的是个人的相对被剥削感。撇开家户的统计,
“主计处”只针对所得个人的分析显示,个人的所得差距也在急速扩张中。把全
台湾的所得者更深入细切成十等分,所得最高前十分之一人的收入,是所得最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低十分之一人的收入的 613 倍。这个数字同样也刷新纪录。贫富差距在一年之间

急速拉大的重要原因就是,收入最低的一群人,在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中被残
酷地淘汰了。中间的中产阶层则是慢慢变穷,只有最有钱的人不怕不景气,有本
事钱滚钱不断增长,也让他们的财富占所有人财富的比例愈来愈大。所得最低十

分之一的全部所得,在 1976 年还占所有人所得的 16% ,到 2001 年只剩下 0

5%。收入最高前十分之一人的所得加总,占总所得比率则从 1976 年的 259%,

悄悄升到 287%。这表明台湾所有的财富,大约有 1/3 都进了这十分之一有钱人

的口袋。

3靠电子业苦撑的经济

有钱人也因为资金雄厚,加上掌握了最多的信息和管道,在投资的世界立于

优势。花旗银行分行暨投资业务负责人管国林举例,虽然 2001 年的投资环境很

不好,但市场上还是有很安全、收益达 4%~5%的债券可投资。但要购买这样的债

券,每笔交易金额至少要两万美元,不是一般人都有能力投资的。

所得分配快速失衡,有几个结构性的原因,台湾产业发展失衡是其中之一。过

去十年,传统产业外移,剩下电子信息业独撑台湾的经济成长率。 90 年代,劳

力密集的纺织、消费电子、玩具、塑料产业对 GDP 的贡献高达四成,也创造了就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业机会。但是这些产业外移后,电子业接棒,到了 2000 年,过去劳力密集的制

造业产值减少六成,雇用的人数也只剩下一半。这些传统产业失业的劳工却无法

转向高科技产业。2002 年 8 月底在世贸大楼举办热闹的电信展,会场挤得水泄不

通。但是,参观电信展览的人很少会往楼上走,楼上一间间的展示空间,正是台
湾中小企业的对外橱窗。

4有钱人不缴税的警讯

2001 年台湾失业率 46%,平均每个月有 45 万失业人口。这些失业人口中将近

一半是因为“场所歇业或业务紧缩”而失业。无业家庭在 2000 年就已经占总户

数的 13%,2001 年又继续上扬,更让收入最低的穷人翻身困难。税赋结构的不

公平,是所得失衡的第二个原因。

从全台湾所得者的所得来源分析, 2001 年只有 543%的所得来自受雇人员的

薪资报酬;产业主所得则占了 159%。但是在综合所得税的来源上,受雇人员缴

的税比率高达七成,产业主所占的比率仅 53%。目前当局考虑免除的遗产税,

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富人税。有钱人通过各种合法的避税管道,致使 2001 年台湾

“财政部”只收到 72 亿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到总税收的 1%。知识经济在台湾发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展所带动的“数字鸿沟”、“知识鸿沟”,也在近几年成为拉大所得差距的帮凶。
两年前,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就曾经忧心忡忡地指出,知识经济的发展结果,
造成赢者圈只集中在有限的人口,幷且拉大和其他社会成员的距离。

第五部分

崛起与陨落的阶段性关联(5)

5知识经济的警讯

根据“主计处”依 2000 年资料的推估,在高所得家庭中,18~23 岁受高等教

育的比率是 59%,但是在低所得家庭中仅有 37%。低收入的家庭也因为经济拮

据,无力投资在让自己未来有可能晋升中产阶层的工具上。譬如家户所得最低的

一级,家用计算机的普及率和最高收入家户相比是 128%∶82%、上网比率是 7

7%∶70%、订报比率 163%∶601%、订阅期刊比率 21%∶315%。庞大的中产阶层

现在都被迫面对“新贫”状态的不安,尤其对未来更充满不确定的焦虑。“台湾

省主计处”:《2000 年主计处推估》,台北,http://wwwdgbasgovtw/mpasp 等。

6新贫阶级兴起

社会底层收入最低的一群,每年可支配所得入不敷出,必须动用过去累积的

储蓄。他们没有什么改变未来的能力和契机。2001 年收入最低一级的家庭储蓄率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是负的 16%。中产阶层最害怕贫穷,但也慢慢地变穷。从“主计处”所得收入者

十分位的统计中,第五级到第八级的中间所得者,过去 25 年来,所得占全台湾

所得大饼的比例都微幅缩水 2%。也因此,连收入稳定的军公教人员也很清楚,

现有的福利制度一定不可能维持到未来。连最有钱的一群精英,那些适应力量强、
最懂得如何竞争的赢家,在新贫的气氛笼罩下,也担心会被淘汰,跌出赢者圈。
从收入最高者到中产阶层,都对新来的“贫穷”感到很不舒服。对自己未来的收
入不乐观、对未来的生活环境不看好,是台湾“新贫”阶级的共同隐忧。也有人
提醒,不应该只将“所得”和“财富”当成幸福的唯一指标。虽然过去多数台湾
人眼里的价值只有“钱”,因此不择手段追逐财富,牺牲其他的价值。但当逐渐

成为主流的新贫阶级,慢慢变成中产阶层的同义词时,这也会是未来 2~3 年大

家最关心、也最担心的趋势。陈雅慧,同前引文,2003 年 2 月 21 日。

第五部分

“教育普及”与“权力重新分配”(1)

对社会阶层间的影响力根据相关统计, 1952 年,台湾地区的文盲高达总人口

的 42%,而 1995 年,文盲比率已降至 6%。这样的转变应归功于实施九年国民义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务教育,自 1968 年起,台湾当局即要求所有 7~15 岁的孩童都必须入学,至少

接受九年国民教育。此一政策不但奠定教育普及的基础,同时也促成日后高等教

育的发展。该统计同时也指出: 1950 年,学龄儿童的就学率尚不及 80%,然而

到了 1975 年,就学率已超过 90% 了。同时,高中高职毕业生的升学率,也由

1940~1960 年间的 40%左右上升至 1986 年的 85%;而学龄人口(6~21 岁)的

在学率则由 1965 年的 68%提高至 1986 年的 79%。教育使人知识提升,经济发展

: 迈
则创造新兴部门和职位,两者并行不悖,互为因果。“教育部终身学习网”《

向学习社会白皮书》,台北,2002。

台湾现代化的阶段与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现代化的工程,是从 1949 年的农经改革开始的。第一阶段

的政策实施主要有三:1949 年的“三七五减租”、1951 年的公地放领、及 1953

年的“耕者有其田”。其后从 1953 年开始实施第一期四年经建计划,对发展台

湾工业进行有系统的建设。以迄至 1974 年鉴于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应对能源

危机的发生,1976 年开始施行六年经建计划,并从 1980 年开始实施十年经建计

划,且自 1982 年同时推行“科技发展方案”,展开以信息工业为主的科技化主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导策略。陈瑞贵:《国际论坛——全球化下多元文化性的可能》,台北:南华大学

学术期刊出版,1998 年 11 月。

台湾社会结构的变迁

就结构功能论而言,任一社会部门的变迁必会带动其他部门的改变,使社会
再趋于整合。从现代化的概念而言,变迁的过程会是全面的、整体的。从经济公平
的角度而言,经济发展的硕果应普遍为社会大众所共享,即社会大众的福利应
随经济发展而提高。台湾现代化的过程基本上不出此一理论架构。在人口组合、都
市化、职业流动及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质量上表现出相同的趋向。

就人口组合而言,1951 年以后的 30 年间,台湾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明显下

降。1951 年出生率高达 4987%,死亡率为 1157%,到 1985 年降为出生率 18

03%,死亡率 481%,同期自然增加率由 4168%降到 1291%。死亡率的降低相

对使台湾人口结构老化,高龄化人口比例增加。65 岁以上人口同期由 1951 年的

245%增至 505%。同期预期寿命亦大幅延长,男性由 5338 岁而为 7082 岁,

女性由 5633 岁而为 7581 岁,分别增加 174 岁、1948 岁。出生率与死亡率的

降低,老年人口的增加,预期寿命的延长在人口转变理论上显示的意义是:家
庭生活条件获得改善,夭折率降低,营养摄取来源充分,医疗条件良好,家庭
及社会劳动力的需求转变和家庭社会价值的转变。这种趋势始终呈现稳定的发展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状况,至 1997 年出生率为 1507%,死亡率为 559%,人口增加率为 987%。65

岁以上人口占 805%,平均寿命男性是 7191 岁,女性是 7779 岁。

就职业流动而言,1951 年农业人口占 5669%,工业占 1632%。这种情形在

1980 年以后出现明显转变。 1970 ~ 1981 年间台湾农业人口由 3514% 降为 18

84%,工业人口呈现小幅上升由 2991%而为 4239%,服务业由 3495%增为 38

87%,呈快速成长现象。同样现象表现在同一时期( 1961~1983 年)的就业人

口数的转变: 1961~1983 年间就业总人数由 3525 万人增为 707 万人,呈递增

的趋势,其平均成长率在第一阶段( 1961 ~ 1971 年)为 315% ,而第二阶段

(1972~1983 年)为 310%。农业的就业人数则呈递减的趋势,第一阶段其平

均成长率为-056%,呈小幅递减,而第二阶段则以每年 -248%加速减少。工业

及服务业的就业人数皆以较就业总人数为高的成长率增加。在第一阶段工业就业

人数的平均成长率为 683%,较服务业之 542%高出 141%。至第二阶段工则以

548%较服务业之 438%高出 11%,但其差距有缩小现象。

综上所述,在 1961~1989 年总就业所增加的人数及农业部门所移出的就业人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数,皆由工业和服务业两部门所吸收,尤其上述第二阶段(1972~1983 年)服

务业吸收的人数相对增加。此种现象显示出 1960 年代以后台湾的就业结构走向

工业结构,而且自 1980 年代后半期以来,服务业人口快速增加,及至 1995 年

首次超过 50%,正说明台湾正快速形成后工业社会。陈瑞贵,同前引书。

在就业人口的性别比重上,女性由 1951 年 183%提高到 1978 年的 297%,

在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人数比率亦有明显的转变:1978~1978 年女性在一级产业

(农业)由 4781%降为 1241%,二级产业(工业)由 1863%增为 4198%,

三级产业由 3356%增为 4474%。若以职业类别而言,同期最大的增加率是监督

及佐理人员由 701%增加至 1867%。其次为生产作业员由 1888%增为 3673%。

妇女的大幅就业及监督与佐理人员所占比率的提高显示:台湾女性地位趋于平
等,两性价值观改变,社会流动频仍,成就标准取向增强,女性教育水准提高
及其在社会与家庭角色地位的提升。

就 教 育普 及而 言, 1951 年小 学以 下教 育程 度占 9027% , 1985 年为 49

2%,1993 年则为 3817%,而同期大专以上的比例分别为 133%、899%及 13

13%。高等教育的在学率则由 1976 年的 1570%升至 1985 年 2315%,1997 年则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达 5106%。每万人口中研究人数则由 1981 年的 86%人成长至 1996 年的 334%

人,增加 4 倍。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水准的提高显示出文盲率的降低和高学历化社

会的形成,这有助于政策的推展、劳动生产力的提高、高科技的引入、生活素质的
改良、公共事务的民众参与和产业的升级。尤其现阶段台湾大专学生人数所占人
口比率虽低于美、日,但仍高于英、法,实有助于未来加速后工业化社会的形成。

谢雨生,同前引文,第 154~195 页。

第五部分

“教育普及”与“权力重新分配”(2)

就都市化而言,1952 年台湾 10 万以上人口的都市只有 8 个,1980 年达 17 个,

高雄市及台北市已成为百万人以上的都会区,此外台湾在 1960 年只有 53%集中

在都市,1982 年有 75%,至 1985 年为 786%。台湾都市化更产生郊区化的现象

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产生都市社区和郊区住宅化的现象。都市化和多中心化社区的
形成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区生活的享受,但也产生公共卫生和人际疏离等
社会问题。同上引文。

就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质与量而言:穿衣方面, 1952 年平均每人衣着支出为

67 美元,1979 年为 3785 美元。居住方面,1952 年每人生活用电平均每月 23

度,1985 年为 47 度。用电普及率由 1952 年的 290%增至 1978 年的 976%。平均

每人居住坪数 1965 年为 21(69m2),1979 年为 65 坪(2145m2),至 1985 年为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61 坪(183m2)。交通方面,1971 年机车为 826 万辆,但 1980 年代以后快速成

长,1981 年为 4593 万辆,至 1996 年达 9284 万辆。汽车的拥有量 1951 年每千

人 1 辆,但 1988 年每千人为 105 辆,1997 年更达 244 辆。休闲娱乐方面,订阅

书报杂志份数 1952 年为 374 份,1979 年为 1413 份,1985 年为 2073 份。1952

年电视机尚未问世,1985 年每百户有 931 户拥有彩色电视,同年每月平均休闲

时间为 2149 小时。1980 年台湾地区出国人数每千人次为 485 人次,1987 年则

达 1058 人次,至 1997 年更达 61620 人次。此等比率正在加速提高中。

从以上各项产业经济和社会结构指标可见,台湾过去半个世纪在力求经济发
展的同时,人民的生活素质和基本需求的满足情况均产生相同趋势的提升。吴乃

德:《台湾阶级流动的差异及原因——槟榔和拖鞋西装和皮鞋》,台北:“中央研

究院社会学研究所”。

社会权力逐渐由经济权力所决定

台北都会区消费社会的扩张期出现在 1980 年代的后期,消费能力伴随经济发

展的成长,投入较前期更为昂贵的消费场域,最具指针意义的是在境外旅游及
家用汽车方面。资料显示,台湾汽车、旅游人口及旅游业最为快速的成长出现在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80 年代末期至 90 年代初期;这里,台湾当局保护政策的转变,开放观光特别是

对中国大陆,减低汽车进口税,外币开放交易等,不仅意味着经济也是消费社

会 的 国 际 化 , 也 显 示 出 政 府 的 主 导 性 力 量 。 陈 光 兴 与 Inter

AsiaCulturalStudies:Movements 共同主编《台湾消费社会形成的初步思考》,台北:

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编委,2001。

80 年代末期的解严与解除报禁,另类媒体大量出现;同时,上述主导性的民

间消费力量多多少少也决定了台湾民主政治的走向与形式。在消费社会中最具代

表性的社会机构就是 KTV 运动的快速形成,以跨阶级、性别、年龄、族群的姿态,

特别是在都会区快速扩散。台北市在 1987~1990 年期间出现了 770 家 KTV,到

了夜晚,整个城市几乎被 KTV 所覆盖, KTV 所呈现的不只是简单的消费空间

弥补所谓集体消费的不足,它同时广泛地为群众运动与聚集所使用,政治人物

也必须补习熟练歌曲来接近民众,对诸多歌王歌后而言, KTV 成为他/她们自

我培养另类自尊(selfempowerment)的重要场域。庄淳雅、魏棻卿、林美姿,同前

引文,2002 年 10 月号。

90 年代中期是台湾消费社会形成进入深化期的阶段,也遭遇到所谓国际化与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全球化时代的冲击。在此时期,信息经济结构快速搭建,表现在卫星有线电视的

快速扩张,所谓三台垄断彻底打破;网际网络及大哥大在 90 年代后期快速狂飙,

创造了新的社会关系。

因此,在此时期对于媒体新科技的掌握以及能否接合到其运作逻辑中,成为
社会权力的核心问题。在此消费社会深化时期,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主导台湾社
会的力量已由国家掌控的政治逻辑向经济发展主义逻辑过渡,从大量资本家进
入国家体制可见政商共治的政经体制,这是否意味着在下一个阶段社会权力将
完全由经济权力所决定,仍然有待观察。总体来说,台湾地区消费社会的形成不
是突如其来、更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部门的延续与扩张,
在其逐步扩大的变动过程中与政府、民间、媒体、资本、市场等既存历史空间相互
形塑,在动态过程中决定了它的内容与形式。庄淳雅、魏棻卿、林美姿,同前引文,

2002 年 10 月号。

第五部分

影响中产阶层的大众文化与传播(1)

自 1970 年代起,台湾的经济即快速成长。根据官方资料显示:家庭支出在娱

乐文化部分在 70 年代中期至 1980 年是至今最为快速的时段,在日常生活的层

面上,最具代表意义的是“ 7-11”形式的便利超市开始在台北都会的出现。资料

显示,台湾在 80 年代末期至 90 年代初期是汽车、旅游人口及旅游业最为快速成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长的时期;90 年代中期是台湾消费社会形成进入深化期的阶段,台湾民众的消

费行为过程已无形中形成了点、线、面地毯式的变动。换言之,由 1970~2004 年

间,民众消费形态不仅是在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大众心理或社会整体认知上有
了改变,它更直接冲击既有的文化系统,也间接地挑战了台湾民众长期的价值
观念。在一连串的经济发展计划的施行过程中,台湾在经济发展上获致明显的成
就,而且也促成其产业结构的转变,逐步脱离传统农业社会而迈向以服务业为

主的后工业社会。陈光兴与 InterAsiaCulturalStudies:Movements 共同主编,同

前引书,2001。

大众文化(massculture),顾名思义即大众传播媒介所呈现的一切文化产品或讯

息内容,或有学者称之为“流行文化”或“通俗文化” (popularculture)。值得注

意的是,大众文化与“高级文化”(highculture)或“精英文化”(eliteculture)不同,

与“民俗文化”(folkculture)也有差异。简言之,大众文化是介于高级文化与民俗

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形式。但是它对中产阶层兴起却有相当大的影响,理由有以
下几点:

1中产阶层的大量出现,具备了消费大众文化的基本要因,即有知识、有钱、

有能力去接触大众文化,提供了大众文化生根、茁壮成长的市场。

2教育的普遍:推行义务教育,文盲大量减少,民众知识水准普遍提高。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3工业化:因为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单位生产力大增,使得大众开始有较

多的时间去追求娱乐。

4大众媒介的快速发展:一般人从思想的传播,到大量的娱乐享受,都可以

借着和大众媒介的接触获得参与的机会。广播电视媒体和机械复制技术的发达及
文化传播的企业化,促使大众文化的确立,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当然,大众文化
的产生,不完全是大众传播的力量,而且以科技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经济的繁
荣、公众的闲暇以及消费社会等许多因素为基础。彭怀恩:《传播与社会——何谓
大众社会理论?何谓大众文化?其与传播媒介的关系为何?》,台北:世新大学
学期课程。

与社会变迁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讨论大众媒介与社会的关系诸观点时,学者马奎尔针对三种不同层面来谈 :

(1)宰制对多元(dominanceversuspluralism):宰制论者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掌握于

少数精英或优势阶级手中,其媒介的权力集中,信息来源受少数人的控制,信
息内容呈标准化,以及大众对媒介内容极度依赖等;多元论者则认为信息来源
及内容都是多方面的,阅听人可依兴趣及需要选择媒介内容。

(2) 大众媒介的离心和向心趋势 (centrifugalversuscentripetaltendences) :主张大

众传播媒介具有向心力的研究者,认为媒介内容具有促进社会整合的功能,增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进社会安定秩序,或进行社会控制;主张大众媒介具有离心力者则认为,媒介
内容可以促进现代化和传播新知,或制造了疏离、价值解体及社会脱序等。

(3)媒介先变迁或社会先变迁(mediaorsocietyasfirstmover?)主张媒介先变迁者,

以媒介为中心,认为媒介是改变的动力;主张社会先变迁者,以社会为中心,
认为社会中的政经变化才是带动社会变迁的主力。但是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究
竟以大众媒介为中心或以社会为中心,截至目前为止并无定论。彭怀恩,同前引
书,台北:世新大学学期课程。

社会影响媒介,或媒介影响社会?

根据马奎尔的讨论,究竟是社会影响媒介,还是媒介影响社会,共有四种主
张,分别是:

(1)理想主义认为,媒体是社会的反映者。在此概念架构下的理论有:个人价

值观改变理论、媒介是社会变迁的引擎理论、科技决定论、文化帝国主义等。

(2)唯物主义认为,媒体是社会改变的结果,是社会某些需求的响应,或是一

些历史情况的显现。它把文化看作依附于社会结构,大众传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想要单独去改变社会世界,实则力量微乎其微。事实上,为了在现存系统中存活
下去并获取利益,它常会抵制变迁,甚至声援统治阶级的权力。在此概念架构下
的理论有:主流的社会学传统观点、古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媒介理论、国家
发展的依附理论等。其中主要的社会学传统,认为个人行为是由社会力量所塑造,
这些社会力量是社会关系和社会意义所引起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3)相互依存论认为,大众传播和现代社会形式之间有相互影响、共存共荣的

现象。社会中的个体和集体有对信息和娱乐的需求,由大众媒体予以提供;而社
会则提供传播工业成长所需求的资金和时间资源、科技以及社会文化的氛围。

(4)媒介自主性论者认为,大众传播可刺激变迁,促进对其节目的需求,并对

文化及政治的自由气氛有所贡献。大众传播亦因而能运作得更好,大众传播亦可
散布新观念及新发明。彭怀恩,同前引书,台北:世新大学学期课程。

当大众化消费步上全球化的脚步

第五部分

影响中产阶层的大众文化与传播(2)

全球化一点也不神秘,我们看得到它,也买得到它,因为商品是它的化身,

Cocacola、McDonalds、Nike、Disney、哈利波特等符号让全球化以消费商品的形

式出现,它是可以触摸的、可以食用的、可以穿戴、可以阅读的(刘维公,

2001)。

各色商品、各种观念、各样刺激,都更快更安全地穿越了空间与时间,也许我
们听不懂其他国家的语言,也许我们不了解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但这都阻碍
不了全球化的浪潮,因为商品俨然成为了解世界各地语言的替代品。由于消费商
品的缘故,我们都直接间接成了全球化的参与者,换言之,我们不需要透过传

统学界认为媒介在全球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亦即,我们不需收看 CNN 新闻,

不需要加入国际经贸生产工作,而只需要透过商品的购买与使用,我们即可以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轻而易举地参与全球化。而不论世界各地,当我们喝着 CocaCola 解渴;穿着

Nike 球鞋运动;当我们手持 SONY 音响随身听陶醉;看着魔戒电影身陷其魅力;

当我们弹指 IBM 上网无远弗界;到 M 标志的麦当劳点份快餐用餐时,消费流行

顿时已成另一种意识形态,你仿佛随时随处都能穿越全球的时空,跨越地理和
社会的限制,事实上当大众消费在无意识中步上全球化脚步的同时,我们该思
索的是:全球化与全球性在地化角色的转变对于中产阶层所产生的意义。

全球化与在地化的角色转变

由于全球化概念尚属新颖,又受到许多学门的关注,故其相关论述范畴与方
式存在许多差异。若对全球化概念的探讨分成数大面向,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

和文化面向(如 Waters1995 年的分类),或加入社会面向(如 Beyer1994 年的

分类)。先从全球化概念的研究面向观之。在政治面上,国际关系是全球化主要
的探讨对象,国家主权是否在全球化潮流下被侵蚀,以及人权、艾滋病、全球温
室效应等扩及全球层次的现象,都成为颇受关注的问题。在文化面上,宗教全球
化、媒介全球化已成为新兴课题,而消费者文化在广告和传媒的创造和扩散下,
突破国家界限影响全球各地。张家铭、徐伟杰:《全球化概念的发展——一个发展
社会学脉络的考察?》。

经济面是全球化议题探索最多的范畴。 Guile&Brook(1986)认为全球化具有

两大意义:一是相较于先前美国所具有的支配性,在欧洲和亚洲经济上出现相
对的实质成长;一是区域化全球市场的成长造就跨国企业在生产与分配领域上

的成长。对跨国企业来说,“全球性在地化”( globallocalization)的策略即是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充分运用全球化观点的产物,这是一种为接近并适应当地市场所采行的策略,
意图在全球各主要市场内建立一个从研发、生产到行销各阶段均备的生产结构,

是 一 种 “ 在 地 性 同 化 的 ” ( locallyassimilated ) 过 程 。

Cooke,Wells,Guile&Brook,1992,第 75 页。

表 7Giddens,Meyer,Robertson 对全球化概念看法之比较提出全球化的知识

脉络 GiddensMeyerRobertson 探讨现代性的结果引发

对全球化的探究应用严谨的量化方法

研究世界体系模型从宗教研究的角度切入

全球化的探讨虽然出发点相异,但三者均以 Wallerstein 的世界体系理论“单

因逻辑”为论述的对话对象认为 Wallerstein 太过强调

经济分工的作用认为世界政体在运作上

平行且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认为 Wallerstein 忽略了文化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涵盖面向全球

化概念的“多因逻辑”兼论政治、经济、文化面向的全球化侧重政治与经济

面向的全球化侧重政治与经济

面向的全球化侧重文化面向的

全球化

总的来说,全球化是透过全球与在地之间进行镶嵌、辩证式的交融来进行的,
全球化的发生是以在地化的形式展现,而在地化的运作又内含全球化的作用,
两者间的关系既依赖又自主,是为一体的两面。至于某地区为何又如何能够全球
化的问题,以及所谓全球化“化外之境”的存在,均意涵一项指涉。

某地区或某事务选择接受或排拒全球化,相当程度取决于包括当地拥有的自
主意识等因素在内的在地条件。在地条件乃全球化与在地化能否施展的着力点与
重要前提。在地条件是否完备,以及是否具备与全球化兼容的逻辑,部分注定了
该地区能否为全球化潮流所吸纳并加以适应,以在地化遂行个殊性的辩证式交
融。诚然,基于不同历史、人文和发展进程的各地区所拥有的条件和特质相异,
这些持续发展并处于变动中的条件将会影响该地的发展契机与发展程度。张家铭、
徐伟杰,同前引文。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第五部分

中产阶层:现实与未来的角力

台 湾 自 1996 年 后 , 开 始 脱 离 低 失 业 的 黄 金 时 期 , 2000 年 失 业 率 达 5

17%,2003 年 SARS 风暴更把失业率推向高点。严重的是,失业人口的结构有了

更明显更大幅度的变化。过去失业人口主要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或第二度进入职
场的妇女,但近年失业却是因为关厂、迁移、业务紧缩等非自愿性失业人口,年
龄普遍提高,许多都是有家有眷的所谓一般的主要生计支撑者,也因此许多家
庭经济破产、家人关系破裂,衍生出忧虑症、自杀等社会事件。或许由于种种警讯,
因此社会中一般的中产阶层对理财方式也有了以下的重大改变。
男性比女性焦虑,服务业最悲观

在男女的焦虑程度方面,男性明显比女性要焦虑,尤其在失业率、岛内经济不
景气、两岸关系三方面,男性最焦虑;教育程度方面,大学以上的人对两岸关系
最焦虑,包括专科、大学以上的人对股市最乐观,行业类别方面以从事不动产、
金融服务业对股市最乐观,从事服务业人士最悲观,尤其对失业率、两岸关系、
政党轮替、岛内景气最悲观,以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最担心低利率。
《天下 杂

志》2000 年 5 月刊 228 期,http://wwwcwcomtw。

以年收入来看,年薪 300 万元以上者对两岸关系最悲观,100 万~150 万元年

薪者对高失业率最悲观, 200 万~250 万元收入者则对景气、利率最担心,年收

入 150 万~200 万元的人则对政党轮替最悲观。也就是说不少年薪较高的人收入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来源跟大陆有关,因此最关心两岸关系,而年薪百万元的上班族对高失业率最
担心。

在年龄层方面,30~34 岁的人最担心低利率、两岸关系,40~44 岁的人对高

失业率、政党轮替、股市最悲观,50~54 岁的人对岛内景气低迷最担心。有趣的

是,25~29 岁普遍较乐观,对岛内景气、高失业率、国际景气、政党轮替、股市,

普遍比年纪大的乐观,尤其在股市方面,此年龄层的人最乐观,认为股市低迷
持续两三年的人最多,而认为暂时不好也比认为长期不好的比重要多。

调查结果发现,台湾三大都会区民众现阶段的理财行为还是相当保守,有将
近半数的民众,把银行当作主要或是次要的投资理财方式,其次是保险,约有
三成六,再次是股票,约有三成,显示民众比较偏好风险低的理财工具。除了银
行存款、保险、股票外,一般人的理财方式还有跟会、买股票型基金,再就是投资
房地产,买债券基金、衍生性金融商品、新兴的保本型商品甚至投资型保单都还
是少数。

趋于保守的台湾中产阶层

从目前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做交叉分析发现,愈有钱的愈保守,年薪 200 万~

250 万元的人,有高达三成五的人将钱存在银行,只有一成九的人买股票,一

成三买保险;而年薪在 150 万~200 万元的中产阶层“最勇敢”,有高达三成一

五的人以股票作为主要投资理财工具,他们是最想快速累积财富的一群。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此外,男性比女性保守,有近三成二的女性选择把钱放在银行;就行业类别
来看,从事军警公教与教育服务业的人理财心态较保守,有高达四成三的人将
钱存在银行,其次是医疗保健及社会服务业,最积极投资的要属金融保险业了,
有高达三成四的人投资股票。有趣的是,从事不动产及租赁业者,反而并未将房
地产当成主要理财工具,而是以保险作为首要理财工具,其次才选择房地产。从
调查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选择银行为主要及次要理财工具的族群中,
有高达七成的民众将钱放在活储,有五成的人选择定存,对照上述的焦虑指数,
显示台湾民众虽然对于前景相当忧虑,但却对股市前景乐观,多数人想留现金
在手上,准备随时股市落底时,伺机进场买股票。购买债券基金的受访者中,有
高达五成三的人没有听过信用评等,即使听过但不知道意思的人也有一成五;
进一步探究,有高达五成一的民众不会根据债券信评来购买基金。无论国内外,
不了解所购买债券基金的信用评等,就是把自己暴露在高度风险中。

民众对于理财投资所优先考量的重点,第一是保本,其次就是报酬率。但从不
重视风险来看,台湾人只重视赚钱,却严重缺乏风险意识,不了解深究理财产

品内容的重要性。其中,50 万~100 万元年薪的人最注意本金的安全性,而 200

万~ 250 万者则首重报酬率,女性比男性重视保本,男性则比女性在意报酬;

教育程度初中以下者,较注意报酬;大台中都会区的居民对风险意识则是最低。

至于民众对于投资理财的主要目的,有近 1/4 的人认为要赚钱,有近一成五的

人是为退休做准备,一成三作为子女教育或其结婚基金,只有 78 %是为了付

房屋贷款。总体而言,有将近七成的人理财都有实质目的性,就是为了让自己未
来过得更好而准备。杨玛丽,同前引文。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中产阶层间出现的失业潮

根据“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显示,2002 年岛内 48%失业者是属于因景气衰

退而失业的“循环性失业”。但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性失业”近年来激增的情

况则为历年各时期所仅见。“结构性失业”人数升至 79 万人的历史新高,较上

年同期骤增 312%,显示这一波日益严峻的失业,已非单纯的景气低迷而已,

岛内产业结构变化所导致的基层工作机会的流失,已成为失业激增的重要原因。

“台湾省主计处”:《2002 年主计处统计资料》台北。

“主计处”表示,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循环性失业”及“结构性失

业”三类。刚踏出校园的社会新鲜人在求职期间以及为找到更好工作而暂时辞职
者被视为“摩擦性失业”,这类失业者对社会及经济发展并没有影响。据“主计

处”估计,近 3 年摩擦性失业人数大多维持在 15 万~19 万之间,并无大幅成长

的现象。台湾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在不久前的一场探讨失业问题的研讨会中,多
位学者建议“经建会”应发挥整合“经济部”、“教育部”及“劳委会”等部门,
尽速研拟一套有效解决失业问题的中长程计划;否则,继中高龄失业潮之后,
不久台湾也将面临白领的中产阶层失业潮。

至于因为景气衰退、企业关厂裁员而失业的“循环性失业”,近年来则随景气

的走势而有升降,2000 年初景气趋热,循环性失业曾降到 9 万人以下,到 2001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年随着经济衰退而暴增到 21 万人,2002 年由于景气复苏仍弱势,尤其商业景气

持续低迷,循环性失业因此持续增至 25 万人。“主计处”指出,这三类失业中

仍以“结构性失业”人数的成长最为明显,1996 年之前这一类失业者占总失业

人口比重不及 5%,但是从此一路攀高,到 2000 年时达到 11%, 2002 年前 11

个月更升至 153%,7 年之间激增 10 个百分点,显示结构性失业问题日趋严重。

“台湾省主计处”:《主计处统计资料》,台北.

因产业结构变化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在这三类失业问题中最为棘手,理
论上,政府可以通过职业训练、就业信息的提供以减缓结构性失业,但由于产业
升级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多半是工程师、技术人员,而流失的就业机会多半属于基
层劳力,这些人力很难移转至新兴产业新增的工作机会中,在长期找不到工作
下,极可能成为长期失业的人口,甚至退出职场成为“隐藏性失业”。

第五部分

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1)

人类学家克利佛吉利兹曾指出文化最主要的元素是“共识的意义”。余德慧:

《中国人的心理系列》,台北:张老师出版社,1991。也就是说,大家的行为,在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社会的生活之中,仿佛存在着彼此共同的了解,例如:努力工作、获取成功、拥
有一个自己的家、娶妻生子、赚钱养家、考上大学、光宗耀祖、孝顺父母、在小吃摊
吃东西等,当我们提到这些事,大家都明白其中的意思,这就是所谓“共识的
意义”。于是当大多数人所共识熟悉的规律改变时,就产生了文化的变革。它是
一种决定性的突破,是一种改变我们过去生活的法则,有时是与过去生活完全
相反的,有时是增强现时的生活法则,其文化理念是相互交错又冲突的因子,
有时是以传统的保守民俗持续显现,有时则以全面外来西化为主导,这种参差
不齐的人文变革所造成的结果,无意间形成了台湾社会中的“文化变迁”。一般
的民众并不以此为意,他们多半是顺势而行的老百姓。但是,在台湾社会网络中
最具影响力、主导性,又最能反映知识分子言行思维以及一般生活水平的中产阶
层持何种看法呢?他们是真的已确定了自己的方向?还是仍在与未来角力?

被重塑后的社会文化

1961 年以后逐步进行的工业化,1970 年代的快速经济成长,这些努力的主要

目标在于稳定与致富。其间虽伴随着一些文化活动与政策,但在政治层次上并不
是重要的,而且相关机构功能的发挥相当有限。因此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台湾由于

追求经济的成就而被忽视 ,甚至被拋弃了,而产生一些新的文化特质。吴乃德:

《中国人的心理系列》,台北:张老师出版社,1991。

在社会伦理上,年资、年龄、性别等归附地位或与归附地位有关的一些条件不
再是伦理价值的主体,而改以能力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基础。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
一般社会运动和社会等级地位上,也表现在政治活动上,因而传统的威权主义
不复存在而强调竞争与能力。

在角色关系上,由于社会伦理关系的转化,打破了稳定的传统关系,神秘性、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特殊性被拋弃,而由理性和一般性取代,亦即社会关系的建构根据个人的能力

和成就来决定,因此社会流动加速 ,角色地位的变异性相对加大 ,此种现象亦表现

在政治和经济经营组织的系统上。

在家庭结构上,原有的以父子为主轴的家庭文化被打破了 ,明显转化为以夫妻为

主轴的家庭模式,传统的角色权威如父权、夫权亦在快速减弱中 ,父母子女间走向

平权主义,夫妻关系也注意到社会地位如社会阶级、经济收入等因素而调整彼此

间的角色扮演。张苙云等编《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综述——90 年代的台湾社

会变迁基本调查系列二》,台北:社会学研究所,1998。

传统的规范性文化对现阶段的台湾而言已难以适应,传统的理想性文化亦面
临严重的挑战。因为规范性文化系依据传统的理想性文化而产生的,但当前台湾
在现代化过程中,显然传统的社会集体主义的理想性文化不再被重视,因而形
成了实际文化与规范性文化间的冲突现象。“重新调适”遂成为必要。张苙云等

编《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综述——90 年代的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系列二》,

台北:社会学研究所,1998。

台湾在内外环境的要求下接受了西方科技文明进行工业化,追求经济成长。虽
有其硕果,但却仍须付出进行其他文化部门调整的代价。以台湾既有的成就条件
包括教育的、经济的,均足以让其在改革中走向新的文化模式。这种新的文化模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式将是对传统文化的省思、过去行为的检视和进行去芜存菁与涵化外来文化的结
果。基本上,新的文化模式将是扩大的社会集体主义兼容了地区或种族主义与个
人主义的多元主义文化体系。亦即:对所属民族、种族、全人类和自然界关心的文
化模式 实际性文化依然是功利的、竞争的、异质性的,在快速变迁中经过调整
的或新设定的,新建构的法令规章与各种“软件”的社会建设将足以使新的规

范性文化产生,且将经常被讨论与修改,以保持其适用性。现有的各种社会互动,无

论政治的、组织内与组织间的、个人的,也会产生更高的弹性。

永不回头的“文化变迁”

有人称 21 世纪是一个后现代社会,有人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也有人

将这个时代界定为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力量与本土文化互动的结果形成了:全
球文化取代本土文化;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共存彼此间没有明显的融合;全球
一致文化跟特定的本土文化融合;本土文化也可能强力排斥全球文化。问题是,
文化的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前提与依托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由
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和整合而产生的,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
分,经济全球化具备了文化的内涵。

1文化的全球化

毋庸置疑,全球化把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和民族都卷入了现代化的过程中,但
这过程从一开始就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强弱两极的不平等条件下进行的。
总的来看,发达国家尽管也受到全球化的压力,但大体处于受益者的地位,它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们的文化精神、价值观等都得已扩张,主体性也得以发挥。虽然全球化也给发展
中国家带来机遇,但面对发达国家的先进优势,其民族文化处于边缘地带,甚
至有失去自主性的危险。因此,对于文化的全球性与民族性问题,人们有着两种
截然不同的态度:彻底变革论与怀疑论,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

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文化的融合是大趋势。融合需要交流,而交流就要避免
文化霸权主义及狭隘的民族主义。

冷战后,西方学者为文化霸权主义寻找理论依据,推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而
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如果全面否定外来的先进文化,过分强调对传
统文化的继承甚至复归,这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它必然阻碍民族文化与世界
先进文化的接轨,导致民族发展的滞缓,甚至带来民族内外矛盾冲突的加剧,
全球化带来了民族文化的危机,也带来了民族文化的机遇;我们不应该简单地
把弱势文化发展中导致的冲突,都认为是强势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入侵。
第五部分

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2)

2台湾民众特有的生活形态

90 年代台湾民众的生活形态,无论是日常作息、外出用餐、逛地摊、听音乐等,

都看出分属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之间的差异。除此之外,其他如年龄、性别、都
市化程度等社会因素也都与之出现不等程度的关联。

台湾地区历年来妇女的劳动率自 1954 年的 29%、1988 年的 456%,到 1994 年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大致维持在 454%的水准。其中固然未婚的妇女劳动参与率较高,但已婚妇女的

劳动参与率增长的趋势更为显著。吕玉瑕等编《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综述—

—90 年代的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系列一》,台北:社会学研究所,1997。过去的

研究即指出这十多年妇女劳动力的增加,主要在于已婚妇女的大量涌进且留在
劳动市场。妇女的劳动参与固然涉及劳动供给量的变动,相关的研究指出个人的
教育程度、居住地区都市化的程度、工作经验、和家庭相关的因素,如家庭收入、
子女数、家庭生命发展的周期等都是影响妇女劳动参与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
台湾地区劳动力普遍短缺,妇女退出劳动力市场后,有着再参与的现象(简称
之为“妇女劳动力再参与”),而已婚妇女在小型家庭企业等非正式部门工作
的现象也颇为普遍。在现代社会中,女性就业的趋势上升,似乎是无法避免的,
但妇女仍负担着最重的家庭照顾责任。到底妇女的家庭角色对她们进入工作世界
有何限制?而涉入工作世界对她们的家庭生活有何冲击?都是令人相当关注的

课题。张苙云等编《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综述——90 年代的台湾社会变迁基

本调查系列一》,台北:社会学研究所,1998。

3台湾民众的性别角色行为和态度

事实上,对“男主外、女主内”这种性别角色分工的研究看来,在急速社会变
迁之下,台湾民众的性别角色行为和态度,呈现出的是相当冲突和矛盾的,尤
其是职业妇女,对家庭角色倾向传统的态度,而对工作角色又表现出现代的态
度。值得推敲的是,男性的性别角色态度要较女性更为传统和保守。从比较结构
的观点来看,性别角色的规范是依附整体社会经济结构而存在。台湾经济发展需
要的是能够服从并且能够接受低工资的劳动力,成长于传统父权社会规范的个
人所带有的社会价值,的确有助于产生这样的劳动力,尤其是女性。在以家庭、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国家甚且国际市场的经济利益的前提下,这样的劳动市场的运作方式,不仅维
系了传统的社会规范,也加强了妇女的从属地位。由妇女外出工作是为了家庭整
体利益和长远福祉的发现来看,传统的家庭意识的确规范了女性工作者的行为。

王甫昌等编《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综述——9 0 年代的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

查系列二》,台北:社会学研究所,1998。

40 年代以后的台湾,逐渐由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

着工业化和都市化之同时,从政府到民间,从生产、商业到教育、社会福利和医
疗服务,台湾社会的组织形式也渐以“科层体制”的组织形式为主要潮流,而
逐渐呈现出“组织的社会”的特征。此类结构性的特质如何影响个人的行为以及

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是社会学领域比较缺乏探讨的。 70 年代后期开始越演越烈

的反对运动,乃至今日民众表现出的不同的政党支持和异议性的政治意识,与
结构位置等同重要的教育程度和族群通婚,都对个人参与反对运动,有着独立
而显著的影响。台湾民众的异议性政治意识和参与反对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也
影响着本省籍民众政党的支持,结构性机制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社会流动、妇女的
劳动参与、民众的政党参与,有些机制通过代间传承,不断地复制。这包括对父
母和养儿的态度、工作生活与家庭关系、音乐欣赏、消费行为以及生活作息等。瞿

海源 : 《台湾社会变迁调查基本资料》,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1994。

第五部分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3)

4新社会文化的挑战与威胁

在台湾,常常日益有一种异国之感。随着台湾中产阶层家庭的增加,整个年轻
一代几乎都在汉堡包、薯条、披萨、炸鸡与热狗中长大,加上愈来愈多头发染成金

色或红色、身上系着许多金属圈环的青少年;及夜生活 Club 及 Pub 的愈来愈盛,

当然还包括好莱坞电影的爆满,美式的娱乐讯息如唱片、 NBA 等的充斥;日常

用语习惯性夹带英语单字;到处都见得到的 Starbucks 咖啡使得台北与纽约、台

北与东京之间,在空间上并不遥远,生活也不陌生。对台湾青年而言,这些几乎
就是“本地”的产品、一个广泛的社会现象,包括消费文化、媒体文化及全球文
化。

虽然就历史来看,哈日风、Kitty 猫都是青少年文化的足迹与延伸,但我们不

应忽视,诸如媒体所传递出的名人生活(打高尔夫、开双 B、吃鲍鱼)、中产阶层

的消费文化、出国旅游与时尚、新闻讨论节目炒作的政治赛马(不断追踪、塑造对
立意见支持度的消长)、街头巷尾的艺人八卦、奥运、辣妺合唱团、新年狂欢的庆
祝活动、飙歌飙舞又飙装的场面等,都可说是现今的流行文化风潮。流行文化造
就了当下的共同话题与感觉,牵动人们的所有激情,甚至组织了我们的时间感

(离选举还有多少天、又是一年一度的××节……)。青少年的安室奈美惠、年轻人

的 BBS,还包括欧巴桑的“台湾龙卷风”、中年人的“雍正王朝”、电台 Callin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的吴宗宪绯闻、政治狂的“2100 全民开讲”、上班族唱 KTV、洗温泉作 SPA、老先

生要威而钢、老太太想拉皮……

但是,坦白说台湾在文化层面上,只是一个“被全球化”的地区,而非真正
的“全球化”。导演侯孝贤说:“基本上,台湾只是一个戏院而已。”就文化品
味、生活格调、精英文化或自我风格而言、台湾都像极了廿四小时超市,货架上看

到的全部都是外国货,岛内产品则几乎是“从缺”。根据一项访查全球 25000 名

中产阶层家庭青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国际青少年的共通点不只在于迷恋李维
牛仔裤,穿耐克运动鞋。做调查的纽约市“脑波团体”消费者研究公司同时指出,

全球五大洲的 15~18 岁青少年,在信仰、价值观、目标上也有志一同。正值叛逆

期的青少年在拒绝成为文化窠臼一分子上,也是同声共气,他们反对一切照老

套来,喜欢自我主张。这项在 1995~1996 学年度完成的调查结果还指出,全球

青少年普遍对世界的未来有很深的疑虑。中产阶层家庭青少年文化全球化的脚步
愈来愈快,不过,这并不意味所有的青少年文化都将转变成某一种文化,而是
成为一个混合体,全球青少年虽非同一但却互有关联,而且不断扩大中。

亚洲金融风暴所带动的地区性经济环境的变化,刺破了台湾的泡沫经济。在股
票和房地产市场急转直下的情况之下,不少中产者赫然发现,以往可以赚钱或
保值的投资工具都变成了令他们陷于经济困境的负担。而他们过去所享受的高薪
和稳定的专业或管理层职业生涯,亦在急剧转变的经济环境里发生了变化。以往
假设为中产阶层职业生涯的基本条件,现在都随着追求灵活性和弹性化的要求
而逐步消失了。

或许可以这样说,在中产阶层身边的社会、经济秩序出现了重大变化。旧日的
全球中文电子商务网 www.ebs123.com 电子商务导航|资迅|排行榜|学习|资料下载

安乐日子大有一去不返之势。但由于身为中产阶层令人有安全感,该阶层的人士
不免奋力维持其社经地位。但因未来台湾的经济结构不太会有剧烈的变动,阶级
结构将趋于固定化,然而人们追求往上流动的目标不变,阶层间难免会发生冲
突。受高等教育的人不愿低就,许多人又不安于位,倒是当今台湾社会的通病。
即使如此,这种情况其实也说明社会流动速度的减缓和社会阶层日趋固定的趋
势。当然,不可讳言的是,台湾社会在经过全球化的财富分配、机构财团的强力
占有控制、政府的另一形式走向以及社会阶级的重新解构再结构的此时,台湾一
方面像一个蜕变中的文化巨兽在时间的冠冕下不得不赋予自己一个不同的风貌;
一方面变迁的轨迹也正更直接间接支配了台湾大多数人的认知与行为。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