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2

1

約翰福音歸納法及分析法查經
Bible Study- Gospel of John

in Induction and Analytic Reasoning

『來自太初的福音』
2009.10.28 第一版 2018.04.24 修訂版

Eugene Wu 吳崇育

P. 1
壹、
John 約翰福音歸納法及分析法整理
「歸納法」及「分析法」查經方法簡介:
一、聖經的文體可概略分為如下四種:
2
1) 記敘文-四福音、舊約歷史書
2) 論述文-保羅書信、一般書信
3) 其他文體-詩歌(詩篇、箴言等)、啟示文學
4) 混合文體-使徒行傳(記敘+論述)、啟示錄(論述+啟示文學)

不同的文體用適合的方法來研讀會較易了解原意,然而單一書卷中,不見得只包含
一種文體,因此,如果能於文中不同的文體用合適的方法來研讀時,可以得到較佳
的果效。

二、主要讀經方法簡介:
現今作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歸納法」(Induction)、
「演繹法」(Conduction)、及「分析
法」等三種,
「歸納法」是採用「由部分累積到整全」的研究途徑,而「演繹法」則
是「由已知部分透過邏輯推知未知部分」的研究途徑。這兩個方法一般記述文體較
常用的方法,有相輔相成的果效,不能說那一種方法比較好或比較不好,而是看個
人較適合那一種方法,「分析法」則較適合用於論說文。

如不同廚師在煮相同的一道菜時,他們都有一樣的材料,但用不同的刀具、廚具、
火候及手藝所烹煮出來的結果一定會有不同的味道,讀經也是相仿,重點是要少加
油添醋,盡量咀嚼出這一段經文的原意,並且讓自己能應用出來而受益。

於四福音中,主要皆為記述文的體裁,以「歸納法」的方式來研讀對一般的基督徒
來說較易入門,然而約翰福音算是四福音中記載方式最不同的一卷書,他的一部份
體裁有論說文,因此我們如用一點「分析法」來研讀,可能會更清楚。在我們開始
研讀約翰福音前,我稍微解釋一下這兩個方法的內容。

所謂「歸納」
,即以某特定研究為目標,收集許多資料,經過仔細觀察,正確而合理
的解釋,將資料予以系統化,形成原理。因此歸納法查經,可定義為「以認識神為
目標,以聖經為基本資料,經過仔細的觀察,正確而合理的解釋,適當的歸納,最
後應用於生活中的一種研經法。」

三、「歸納法查經」簡介:
歸納法有如下的前提與限制:
1) 聖經是清晰的(perspicuity),這表示聖經是可以使用語文的原則去理解。
2) 解釋聖經的首要任務乃是「瞭解作者原意」。
3) 作者原意與聖經經文之間必定存在距離(gap),但是仍可藉由理解經文去驅近
(approaching)作者原意。
4) 讀者與聖經經文之間同樣存在距離(gap),因此只能是驅近(approaching)作者原
意。
5) 研讀聖經時,必然受自己的知識和神學背景所影響。
P. 2
6) 歸納法之基本步驟:
A. 觀察(Observation)-作者所表達的內容
B. 解釋(Interpretation)-內容的含意
C. 思路分析(Structure Analysis)-內容發展的思路脈絡
3
D. 歸納(Induction)-內容所宣示的信息和原則
E. 應用(Application)-對個人處境的意義
觀察主要由6W1H組成,6W即為人(Who)、地(Where)、時(When)、事/物 (What)、
問題 (Why)、結果 (Wherefore),1H則為方法(How)。

第C及第D這兩個步驟,我們通常會融於「解釋」這個步驟,因此在如下我整理的
查經筆記中,我會將這兩個步驟融於「解釋」中,因此我們一定要要記住「觀察」、
「解釋」、「應用」這三個步驟,因為這是基礎。

四、「分析法查經」簡介:或稱為「文法分析法查經」,這個方法並不會有想像中難,
但是會較繁瑣些,最主要注意如下的內容再加下練習便可熟能生巧:
1) 不放棄每一個字或詞。用斷開法唸唸,因聖經原文是沒有分段的,也許可讀出
以前沒注意的訊息。
2) 注意標點符號,了解不同符號的意義及用法,但因聖經原文也未分標點,所以
不要被所讀譯本的標點完全限制住。
3) 注意關聯詞。如因為……所以、並且,使……、又等
4) 分段:藉由第二及第三項的標點符號及關聯詞來了解上下句的關係。
5) 位階:了解段與段之間的關係,是平行的、對等的、因果的、次序的或解釋的。

P. 3
下面舉一個比較完整的例子,於約翰福音可能只會用到一部份分析法,但可補強我們
用歸納法時的分析。

羅馬書 第 1 章 1~6 節
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
位階
A
4
B
1. 這福音是神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
2. 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

1) 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 C
2) 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
3) 我們從他受了
D
(1) 恩惠、
(2) 並使徒的職分

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 E
F
其中也有你們這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

最後叮嚀最重要的一點,即是上述的方法,都要由聖經著手,取材於聖經而歸納出聖
經原意。重點是盡量客觀地探索經文不先倚賴其他幫助,不帶任何先入為主的觀念,
讓經文說出本身要說的話。祝福每個人都能更了解 神的話語。

P. 4
貳、 約翰福音簡介
一、寫作背景:約翰福音與四福音中的另三卷有顯著的不同,這一卷書是四福音書中最
後完成的,是四福音中對耶穌的講章記載最多的一卷書,於耶穌進耶路撒冷後及復
活後的記載也是最多的,但有關耶穌生平方面卻略去了許多事蹟,如耶穌的誕生、
5
耶穌受試探、登山變像、許多加利利的事工、主餐的設立、客西馬尼園的禱告等等,
可能的原因是著作的時間點最晚及約翰也是門徒中最長壽的,所以內容似乎有補充
其他卷書的意味。

約翰福音的中心思想可說在強調耶穌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
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 1:14),他要人了
解耶穌就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

由約翰福音的記載中,可知耶穌公開的工作至少有兩年(因提到三次的逾越節),遠
在施洗約翰還未被捕入獄之前便在猶太開始,並且遍佈猶太和加利利。相反地,符
類福音只記耶穌在施洗約翰入獄後的工作,偏重加利利的事工,並只提到最後一次
的逾越節。

二、作者:根據約21:20-24的記載說到,「為這些事作見證、並且記載這些事的、就是這
門徒」,本書的資料來源與背後作者是「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再從整卷書看來,
作者明顯是一度居於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因他對猶太習俗(如7:37-39; 18:28)、巴
勒斯坦地理 (1:44, 46; 5:2; 19:13),都非常熟悉,所舉的解釋有不少是用光、水、
餅、葡萄樹、牧者、羊等等猶太當地熟悉的事物,。此外,作者對耶穌生平的描述
是根據目擊證人的資料(1:14; 2:6; 13:26; 19:35; 21:8, 11等)。

另外書中顯示蒙愛的那門徒和彼得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13:24; 20:2; 21:7, 20)。若


參看首三卷福音書,便知跟彼得特別熟識的是西庇太的兩個兒子──雅各和約翰。在
兩者中,雅各很早便為主殉道(徒12:2),因此依「主所愛的門徒」、本書的資料
來源來推論,作者很可能就是使徒約翰。教會傳統上認為本書是使徒約翰年老時(主
後第一世紀末葉)在以弗所寫成或批准發表的。

三、使徒約翰:是西庇太的兒子,原為漁夫,後蒙耶穌呼召成了十二門徒之一(太
4:21-22),與兄弟雅各有同一別號 ── 「雷子」(參可3:17;路9:49; 52-54), 並
與彼得、雅各同為耶穌最親信的門徒(可5:37; 9:2; 14:33; 路22:8)。耶穌升天之後,
約翰於早期耶路撒冷的教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參徒3:1; 8:14; 加2:9), 後來曾
被充軍至拔摩海島(啟1:9)。據教會的傳說,約翰在所有使徒中活到最老,後在以
弗所逝世。

四、主題特色:有關耶穌的教訓方面,約翰福音缺少符類福音常見的語句、比喻和論天
國的教訓,卻多記載耶穌長篇大論的講章,而內容往往是耶穌的自我宣稱,其中以
七個「我是」尤為重要,計有:
P. 5
1) 「生命的糧」(6:35)、
2) 「世界的光」(8:12; 9:5)、
3) 「羊的門」(10:7)、
4) 「好牧人」(10:11-14)、
6
5) 「復活、生命」(11:25)、
6) 「道路、真理、生命」(14:6)、
7) 「真葡萄樹」(15:1)。
此外,約翰福音有它獨特的詞彙,如「光」、「生命」、「信」、「真理」、「愛」、
「見證」、「父」、「子」等。

其他重要的主題尚有 「保惠師」(14-16)、「撒但」和「世界」(8:44; 12:31; 17:15)、


「道」(1:1-14)、「重生」(3:1-12)等 。由於這卷福音常常指出事情的屬靈意義,
所以教會傳統上稱它為「屬靈(或靈意)的福音」。

約翰福音亦強調耶穌與個人的關係,提到耶穌與他人會晤共廿七次。此外也著重耶穌的
人性,如指出祂困乏口渴(4:6-7)、悲嘆(11:33)、憂愁(12:27)等。

五、本書大綱
1) 1:1-18:引言 ── 以邏輯推論耶穌為 神子,並成為肉身。
2) 1:19-51:施洗約翰的見證及耶穌的門徒(彼得、安得烈、腓力、拿但業)。
3) 2:1-12:50:耶穌的傳道及工作。
4) 13:1-19:42:耶穌在耶路撒冷的最後一週。
5) 20:1-31:耶穌的復活和顯現。
6) 21:1-25:耶穌在加利利的另一次顯現
六、整理內容註釋:
1) 英文解釋如為註明是原文字義,則為欽定本的英文翻譯。
2) 人、事、地等說明若有標(xx),意思為經文出處,(12)即本段第12節。
3) 經文中有()之處表原文無此字,為讓文句通順或易懂,後人翻譯時所加上。
4) 摘錄的英文版本以KJV為主,RSB, NASB,ASV等版本也有可能會用到。
5) 在每一段聖經的標題作者會標注這一段是用何方法查考,說明如下:
i. 歸納法:只有用到歸納法。
ii. 分析法:主要用到分析法。
iii. 歸納分析法:以歸納法為主,分析法為輔。
iv. 分析歸納法:以分析法為主,歸納法為輔。

P. 6
參、
1
約翰福音歸納分析法查經
1章1~14節:太初有道 (分析法)
1.1 經文及分析(用位階法並注意關鍵字及連接詞):
這一段經文雖看來是一段,但實為三段說明所組成,分析如下:
7
位階 V. 1~5; 9-11; 14:道=神=生命=人的光=父獨生子(=耶穌基督)
一 太初有道、(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二 1) 道與 神同在、(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2) 道就是 神。(and the Word was God.)
3) 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The same was in the beginning with God.)
註:重複出現的字:「道」、「神」,可見這兩個字在這一段經文中相當重要。
三 A. 萬物是藉著他造的.
B. 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C. 生命在他裏頭.(In him was life;)
D. 這生命就是人的光。(and the life was the light of men.)(可單獨將
這一句當成另一位階,也可同筆者的寫法)

四 a、 光照在黑暗裏、
b、 黑暗卻不接受(原文字義:to take eagerly, seize, possess;「接受」
這個字的原文另譯為「明白」、「勝過」)光。(呂振中版的翻譯
為:黑暗卻沒有勝過了〔或譯:「去領會」;或「趕上了」〕光)
c、 那光是真光(true light)、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i 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
五 ii 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
iii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
iv 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V. 6-8:施洗約翰:為光作見證
1) 有一個人、是從 神那裏差來的、
2) 名叫約翰。
3) 這人來、為要作見證、
4) 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
5) 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

V. 11-13:接待耶穌的人=從 神生的 神的兒女


2)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
3) 他就賜他們權柄、作 神的兒女。
4) 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born, not of blood,)
5) 不是從情慾生的、(nor of the will of the flesh,)
6) 也不是從人意生的、(nor of the will of man,)
P. 7
1.2 解釋:
7) 乃是從 神生的 (but of God) 。

1.2.1 「道」於英文版的聖經幾乎皆翻為「Word」,比較易懂的說法是「話」,但
這個字的原文字義為a word, something said, including the thought, a topic, also
8
reasoning or motive,即包含想法、主題、動機等被用話所說表達出來的言語,
因此被翻為「道」是相當的貼切,只是「道」的含義較「話」還廣。而中文傳
統的「道」還有一些別的含意,因此要仔細體會這個字才不會有所混淆。對希
臘人來說,這字是指「思想」 、它背後的「道理」 、「智慧」 、表達出來的「話語」,
以至宇宙間萬物所本的「道」。舊約聖經則記載 神的「話」和智慧,遠在未
有世界之先就與 神同在(箴8:22),是 神藉以創造世界(創1:3, 6;詩33:6;
箴8:30) 及向人啟示 神旨的媒介(詩107:20;147:15-18;賽55:10-11)。
1.2.2 第二位階是在解釋「道」與「神」的關係:「道」於世界的起初便與 神同在,
「道」=「神」。
1.2.3 第三位階是解釋「神」:萬物都是 神所造,在他裏面有生命,這生命即是光,
「神」=「生命」。
1.2.4 第四位階是解釋「光」:光對黑暗有穿透性,但黑暗卻不接受光。光還有如下
歷史及特性,昔日 神用火柱引領以色列人,今日則用屬靈的光指引人真理。
光、暗分別代表善與惡兩個範疇,而耶穌這真光的到來,就將屬真理者與惡人
區分出來;我們可以選擇不接受光,但不能拒絕光,這一位階是在說明「生命」
=「人的光」(真光)。
1.2.5 第五位階是在解釋耶穌與光的關係:這一位階是在說明「真光」=「父獨生子
(耶穌)」,所以自第一位階自第五位階歸納起來即是道=神=生命=人的光
=父獨生子(=耶穌基督);這一段可說是「三位一體」的解釋的基礎。
1.2.6 第四位階中間因穿插解釋施洗約翰,所以使得第四位階看來有些斷開,因此讀
第四位階時要先跳開這一段插取,但這一段插曲於1:15-34很重要,有序言的效
果,這個序言的主旨即施洗約翰是神所差來的、他要為光作見證讓眾人相信、
他不是光。
1.2.7 第五位階中間又插入一段說明,是解釋信他(耶穌)和接待他(耶穌)的人:耶穌
會賜他們權柄作 神的兒女。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
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 神生的。
1.3 目的:
1.3.1 使徒約翰以他親自與耶穌同在的經歷,將耶穌是誰用言簡意賅的方式寫下來,
但這一段落如只用歸納法來看是會不太容易懂,藉由分析法來解析,我們可發
覺使徒約翰的解釋便清楚易懂多了,將約翰的邏輯及解釋整理如下:
1) 道即是 神, 神說過的話及意念即是道;
2) 神為萬物之本;
3) 在人之中因有光而不同,人為萬物之靈的差別便在這光;
4) 這光即是耶穌;
5) 施洗約翰不是光,是為光做見證的;
6) 接受耶穌的便是從 神而生的。
P. 8
1.3.2 總結來看約翰要說的即是道=神=生命=人的光=父獨生子(=耶穌基督)。
1.4 應用:
1.4.1 『興起!發光』:
我要讓耶穌這個真光進入及照亮我的生命,讓耶穌的話語及意念成為我的光,
9
我的生命中仍有許多藏污納垢之處,主啊!求你穿透我這些不願讓人見到、自
己也不想面對的黑暗,讓我成為你聖潔的殿,你願意進入的殿,你所喜悅的殿。
我願意成為接待你的人,不僅是接受你,還要把你的意念成為我的意念,更要
接待你,用你的意思來行,為你這真光活出有真理的生命來作見證。如以賽亞
書60:1-9所說的「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
你」,因耶和華神已發現照耀我們,他已經榮耀我們。

2 1章15~42節:施洗約翰的見證及安得烈行動 (歸納法)
2.1 觀察 (Observation):
2.1.1 人(Who):
2.1.1.1 (施洗)約翰:John,原文字意為「耶和華恩待的」,「他在主面前將
要為大、淡酒濃酒都不喝、從母腹裏就被聖靈充滿了,他要使許多以
色列人回轉、歸於主他們的 神,他必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行在主
的前面、叫為父的心轉向兒女、叫悖逆的人轉從義人的智慧,又為主
豫備合用的百姓。」(路1:15-17),約翰「淡酒濃酒都不喝」代表約翰
在嫡系的利未人中還加上非利未人的拿細耳人的角色;約翰很清楚表
明他的是與不是:
 是:為光作見證,先知以賽亞預言的「修直主的道路」那一位。
 不是:基督、以利亞、先知。
2.1.1.2 在我以後來的、他(16):指真光,即耶穌基督,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
穌基督來的。約翰至少兩次當眾稱耶穌為「 神的羔羊」(29、3
6),安得烈據此認定耶穌即是彌賽亞;耶穌是在父懷裏的獨生子。
2.1.1.3 摩西:律法是藉摩西傳的。
2.1.1.4 神、父:沒人見過,但父懷裏的獨生子耶穌將 神表明(原文字義
為 to consider out, rehearse, unfold;欽定本的翻譯為declare)出來。
2.1.1.5 猶太人(19):差祭司及利未人的人(22),即法利賽人(24)。
2.1.1.6 祭司。
2.1.1.7 利未人:為何要派利未人來問施洗約翰?
2.1.1.8 以利亞。
2.1.1.9 先知。
2.1.1.10 以賽亞。
2.1.1.11 以色列人。
2.1.1.12 聖靈:約翰看見聖靈如鴿子從天降下住在耶穌身上,便表示是用聖
靈施洗的,以此為證明耶穌是 神的兒子。
2.1.1.13 兩個(約翰的)門徒:聽見施洗約翰稱耶穌為「 神的羔羊、除去世
人罪孽的」後便從了耶穌,這兩個人中的其中一人是是西門彼得的
P. 9
弟弟安得烈,另一人不詳,彼得是哥哥,是安得烈先見到耶穌,並
領西門彼得去見耶穌的。
2.1.1.14 約翰:彼得和安得烈的父親。
2.1.1.15 西門彼得:因安得烈的引見而跟從耶穌,耶穌見到彼得後便將彼得
10
的名改為磯法(Cephas:the Rock, a surname of Peter)。(耶穌為何要
改彼得的名字?)
2.1.2 地(Where):
2.1.2.1 父懷裏(18)。
2.1.2.2 耶路撒冷。
2.1.2.3 曠野。
2.1.2.4 約旦河外伯大尼(29,35:那裏):約翰施洗的地方,約翰在那作見證。
2.1.2.5 天(32)。
2.1.3 時(When):
2.1.3.1次日。
2.1.3.2再次日、這一天(39)。
2.1.3.3申正:原文是第十小時,按羅馬人的計算,即早上十時;按猶太人
的計算,則是下午四時。
2.1.4 事件、物件 (What):
2.1.4.1 約 1:15 約翰為他作見證,喊著說:「這就是我曾說,那在我以後
來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
2.1.4.2 約 1:17-18 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
來的,從來沒有人看見 神,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
(declare)出來。
2.1.4.3 猶太人從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來問約翰他是誰,他就明說,並
不隱瞞。明說:「我不是基督」(And he confessed, and denied not;
but confessed, I am not the Christ)。(到底是誰差派祭司及利未人
的?)
2.1.4.4 約 1:19-37 約翰作見證:耶穌就是他所說的「那在我以後來的、反
成了在我以前的」、耶穌受聖靈的洗、耶穌是 神的兒子、耶穌是
神的羔羊,約翰確定耶穌是 神的兒子,主要是因為他看見「聖靈、
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因為「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
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
的』」。(1:25 依猶太人的認定要基督、以利亞或先知才可以施洗
嗎?為什麼猶太人是問約翰為什麼施而非憑什麼施洗?)
2.1.4.5 約 1:35-39 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裏,他見耶穌行走就
說:「看哪!這是 神的羔羊」,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
耶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甚麼?」
(What seek ye?)。他們說:「拉比,在那裏住」(這樣的回答是不
是答非所問?)。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他在那裏住,
這一天便與他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
P. 10
2.1.4.6 約 1:40-42 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
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
賽亞了!」, 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著他說:「你是約翰的
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 (耶穌為何知道西門彼得的父親叫約翰?
11
為何要改他的名?)。
2.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請讀者自己閱讀時也嘗試將自己的
疑問寫出來, 神會因每個人不同的背景、狀況而給不同的感動,我相信你們
一定會有比我更好的問題提出來,不要怕,耶和華 神是不怕被問的 神。
2.1.6 結果 (Wherefore): 施洗約翰為耶穌做見證;安得烈及西門彼得跟隨主,認定耶
穌是彌賽亞。
2.1.7 方法 (How):施洗約翰誠實作見證。
2.2 解釋 (Explanation):
2.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
 施洗約翰曠野佈道:太3:1-6、可1:2-6、路:3:1-6,四福音的共同記載
為以賽亞40:3所說的:「(預備主的道、)修直主的道路」,路加3:1有
將時間點記錄下來,即凱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
 安得烈及彼得跟隨主:只有約翰有記載到安得烈原為施洗約翰的門
徒,彼得是因安得烈才來跟隨主,而其他三卷福音書則皆是記載彼得
及安得烈於撒網捕魚時被呼召。
 其餘部份為約翰的特有記載。
2.2.2 差派祭司及利未人來問施約翰的藏鏡人實為法利賽人,祭司的工作主要是在會
幕內事奉 神,而利未人則是較為事務性,如牛、倒血、清糞、剝皮、拆裝帳
幕等工作,法利賽人看到施洗約翰大有能力的施洗、講道並廣受猶太人的愛載,
所以想了解他到底是誰,這時我們便可看出法利賽人的虛偽,明明是自己想要
了解,卻要派在聖殿中服事的祭司及利未人來問,他們也用這樣的方式對付耶
穌。
2.2.3 「見證」一詞在約翰福音共出現32次,第一章就有7次之多,而且都是指施洗約
翰為耶穌做見證一事,可見(作)「見證」是本段經文的中心思想。施洗約翰在這
裏為我們立下很好的榜樣,他很清楚他的職份為何,而且毫不遮掩的回答來問
的人他是什麼、不是什麼,他不竊佔以利亞、先知及基督的光芒,他只僅守神
給他的職份,他不自以為前輩來把耶穌當後輩看,他兩次見著耶穌都指著耶穌
説:「看哪!這是 神的羔羊!」,他的兩位門徒因他的見證當場跳槽去跟隨
耶穌,他不僅坦然面對而且仍然持續作見證,這真見證的典範。
2.2.4 洗禮的由來:洗禮的由來可上溯至舊約,可能是猶太人把利未記所載各種洗濯
之禮,拿來靈性化。利未記15章有記載了不少以色列人若犯了污穢、不潔淨的
事就要洗衣服及洗澡來得潔淨的條例,另外按猶太教傳統,外邦人想要歸化猶
太教,不但要受割禮,也要受洗禮,這種規條在基督在世之時就有。新約記載
耶穌主動受了施洗約翰的洗禮,施洗約翰門徒和耶穌的門徒也都有給人施過
洗。約翰的父親是利未人又是祭司,所以猶太人沒有問約翰「憑什麼施洗」 ,而
是問他「為什麼施洗(Why baptizest thou then)?」
,約翰並未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P. 11
而是表述在他以後來的一位會遠較他有地位。施洗約翰只是沿用當時已經有的
洗禮,來象徵靈性的潔淨,要那些接受他所講悔改之道的人遵行。
2.2.5 施約翰如何確認耶穌是「神的羔羊」:因他看見施洗時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
住在耶穌身上,這是 神給他的確據。
12
2.2.6 門徒及施洗約翰的願意:這兩位門徒聽到約翰說耶穌是「神的羔羊」,便馬上
去投靠耶穌,這對施洗約翰公平嗎?他們是牆頭草嗎?很多事不是公不公平的
問題,是願不願意的問題,當時約翰的名聲遠高過耶穌,這兩位門徒捨棄名徒
的身份,轉而跟隨尚未有門徒、資源饋乏的耶穌,這是他們心甘情願的,施洗
約翰沒有阻撓他們,這也是約翰的願意。所以這兩位門徒不是牆頭草,如果他
們是牆頭就會繼續待在約翰身旁。

這兩個門徒與耶穌的初次對話很有趣的,耶穌清楚問他們:「你們要甚麼?」,
但這兩個門徒卻回答的文不對題說:「拉比,在那裏住」,耶穌用開放式問話
來問這兩個門徒,要他們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為什麼要離開約翰來
跟隨耶穌,事實上,這兩位門徒可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隨意回答耶穌的
問題,耶穌針對他但的問題要他們來及看(come and see!),這樣的回答是有
兩面意思的,一是你們就來看看我住在那,耶穌後來曾跟門徒說過:「狐狸有
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路 9:58),一是你們來了
解我,這樣也可幫助他們整理為何要跟隨耶穌及要付上的代價。
2.2.7 安得烈的不藏私:安得烈應該是行動派及相當熱愛信仰的人,所以願意跟著施
洗約翰餐風露宿在外宣傳福音,而彼得因為已有家室,所以沒有跟著弟弟安得
烈去跟隨約翰,安得烈如大多數的以色列人一樣,都一直在等候彌賽亞的來臨,
因施洗約翰的見證就主動跟隨耶穌,與耶穌短暫相處的一晚,他對耶穌的稱呼
就由「拉比」轉為「彌賽亞」,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一個晚上安得烈看到或聽到了
什麼,但可以確定的,安得烈因這一個晚上確認耶穌就是彌賽亞。

安得烈的行動力讓他馬上去跟哥哥西門彼得報告這個好消息,日後彼得成為教
會的磐石,安得烈並沒有因他比較早跟隨耶穌而自以為大,自以為是,或嫉妒
彼得,他的不藏私對整個教會的建立及福音的傳揚真的非常重要。

2.3 應用 (Application):
2.3.1 認清自我:
法利賽人對施洗約翰所做的事很困惑,覺得他不是 神職人員、也不是利未人,
他憑什麼給人施洗,但由他所做的事,他們要確認他是不是基督、是不是以利
亞、是不是先知,結果施洗約翰的回答應該讓法利賽人很驚訝,因為約翰回答
他們他這些都不是,聖經說他的回答是「明說」(confessed),原文有坦白、誓言
的意思,因此他是很清楚的說出,他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那一位:「在曠野
有人聲喊著說:『修直主的道路』」。

約翰為何能這麼清楚了解他是誰?一個人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定位、自己所被
P. 12
神賦予的任務,他絕對說不出這麼清楚的回答。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於聖殿所
遇到的異象、母親以利沙伯的老年懷孕、他如何被命名為約翰等等事蹟都是 神
於外在給他的應證,但真正的應證必是約翰有親身經歷 神,有領受到 神的
話語,他才能如此確信。
13
約翰確信自己的職責後他很認份去做他被交待的事,為基督舖路,他大可說我
是彌賽亞來吸引眾人,也可說他是一位先知也可受到當權者的肯定,但他不把
神沒交代他的事說出,他都不偷佔一點不屬於自己的職份及名聲,所以他才能
成為忠於 神所託的僕人。

施洗約翰的見證是把耶穌基督顯明給人,不只是給以色列人也是給全世界的
人。因此他能謙卑自己、高舉基督,與當時那些抬舉自己的文士、法利賽人真
的是有天壤之別。後來許多人跟隨耶穌時,流傳了一句話,即「約翰一件神蹟
都沒有行過,但約翰指著這人所說的一切話都是真的!」(約10:41),約翰沒有
行過 神蹟,但他讓每個人都了解他所說的都是真的,而聽的人也相信,這真
的是不簡單啊!他可說是第一名的老二、最棒的老二。

施洗約翰所做的工作是傳悔改的道、給人施洗、來預備人心歸向主,他最重要
的工作即是為耶穌做見證,因為 神也給他印證,即看到聖靈如鴿子住在耶穌
身上。

因他兩次宣告耶穌是「 神的羔羊」,他的兩位門徒也因此轉而跟從耶穌,約
翰沒有強留這兩位門徒,使得耶穌因為安得烈而得著了「磐石」彼得,所以約
翰的「認清自我」真的是他能完成主所交待工作的原因。

後來施洗約翰入監,他派他的門徒來問耶穌是誰,雖然在耶穌一開始傳道時他
即已知道耶穌是誰,而且也得了聖靈的印證,但在獄中他仍迷惑了,可見信仰
是一種狀態而非地位,信仰不會因為你是部長、牧師、長老而有比較好的狀態,
如果我們不能一直與 神保持連結,我們也會枯萎,所以我們要用 神的話來
判斷一個人的話,而不是用這個人的地位來判斷他的信仰好壞。

2.3.2 安得烈行動:
由這一段經文我們看出安得烈的如下幾個特質:
1) 看重神的標準:以 神的標準為標準,仔細觀察耶穌是怎麼樣的人。
2) 有行動力:安得烈應該原本就是行動派及熱愛信仰的人,因此願意跟著
施洗約翰餐風露宿在外宣傳福音,因施洗約翰的見證,他主動轉而跟隨
耶穌,這是他的行動力。
3) 勇於見證:耶穌短暫的相處後就確認耶穌是彌賽亞,可見安得烈很有眼
光,之後他馬上去跟他哥哥西門彼得報告這個好消息,日後彼得成為教
會的磐石,安得烈不因他比較早跟隨耶穌而自以為大,自以為是,他的
P. 13
勇於見證對整個福音的傳揚起了非常大的果效。
4) 認清自己:安得烈了解自己不是領袖型的人物,所以他不會去出風頭,
但會默默做事,如耶穌於給五千人吃飽一事,當門徒們都認為不可能給
五千人吃飽,要叫眾人散開之際,只有安得烈主動去眾人中看有沒有人
14
帶吃的,因為安得烈才找到一個小男孩所帶的五餅二魚,因為這五餅二
魚耶穌變出那麼多的餅及魚給眾人吃飽還有剩。

這一段記載應該是在耶穌於加利利海邊呼召捕魚的彼得及安得烈之後,我們不
知道為何彼得及安得烈於接受呼召後又去跟隨施洗約翰,可能是耶穌於傳道初
期資源饋乏,所以他們又回去討生活,但這次他們確認耶穌是彌賽亞後,他們
便立即跟隨,可見這時他們的信心已經較為成熟。

我要來學習安得烈看重神的標準、有行動力、勇於見證,不自私的把 神的福
音及在我身上的恩典藏起來,我要去見證耶穌在我身上的改變及恩典,讓 神
的五餅二魚餵飽更多人的身體及靈命。

2.3.3 學習耶穌的開放式問話:
耶穌問這兩個施洗約翰的門徒「你們要什麼?」這是一個很好的範例,他讓門
徒們去思考他們要的是什麼,而非一窩瘋的跟隨,也不是只看到 神蹟便跟隨,
而是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我也要常問自己「我要什麼」,而不是去盲目跟隨
他人,我們問人話時也可常用這個技巧。

3 1章43~51節:耶穌召腓利及拿但業 (歸納法)
3.1 觀察(Observation):
3.1.1 人(Who):
3.1.1.1 耶穌:是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是約瑟的兒子
拿撒勒人耶穌;拿但業一開始認為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之後他改稱
耶穌為拉比、 神的兒子及以色列的王。
3.1.1.2 腓力:Philip,字義為(朋友,親愛的)+馬,是加利利的伯賽大人,卻有個
希臘名字,按理他應該有個猶太名,但聖經中未見提及,與安得烈及彼
得同城,耶穌在五餅二魚的場合曾試驗過腓力要如何行(約6:6);這個名
字與以後在曠野向太監傳福音的腓利相同(使徒行傳8章),但卻是不同的
兩個人,因此中文聖經將他們的姓名譯成不同的字,以免混淆。腓力在
五旬節後就不見其名,據外傳記載,他在主升天以後大發熱心,不久就
殉道。

根據傳說,他曾在弗呂家(Phrygia)傳道,使徒腓力先在上亞西亞工作,
後往弗呂家,直達希利波里。眼見居民迷信偶像,甚至跪拜巨蛇,他引
導多人歸主,並設法將巨蛇治死。因此觸怒官長,被捕下監,經拷打後
釘十字架,死於希拉波里(Hierapolis),時在主後五十二年。
P. 14
3.1.1.3 安得烈。
3.1.1.4 彼得。
3.1.1.5 拿但業:Nathanael,原文字義為「神所賜的」(given of God),耶穌稱拿
15
但業為真以色列人,因心裏沒有詭詐。
3.1.1.6 摩西。
3.1.1.7 眾先知。
3.1.1.8 約瑟:耶穌於地上的父親。
3.1.1.9 真以色列人。
3.1.1.10 神的使者。
3.1.2 地(Where):
3.1.2.1 加利利:耶穌前一日應該是在伯大尼,這一天出發要往加利利的路上。
3.1.2.2 伯賽大。
3.1.2.3 拿撒勒。
3.1.2.4 無花果樹底下。
3.1.2.5 天。
3.1.3 時(When):
3.1.3.1 又次日。
3.1.3.2 腓力還沒招呼你(48)。
3.1.3.3 將要(50)。
3.1.4 事件、物件 (What):
3.1.4.1 腓力的跟隨:又次日,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
跟從我罷」(Follow me!)。(WHY腓力馬上就決定跟隨耶穌?)
3.1.4.2 腓力找拿但業:腓力找著(find)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
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found),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
勒人耶穌。」,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麼」(Can there
any good thing come out of Nazareth?)(WHY拿但業這麼說?)。腓力說:
「你來看」(come and see!)。
3.1.4.3 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著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裏是
沒有詭詐的」(in whom is no guile),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那裏知
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called)你,你在無花
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耶穌是如何看見拿但業的?無花果樹底
下這個地點應該只有拿但業知道,他才會有接下來的反應)
3.1.4.4 拿但業說:「拉比,你是 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耶穌對他說:
「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麼?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
事」,又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 神的
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3.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請讀者自己閱讀時也嘗試將自己
的疑問寫出來, 神會因每個人不同的背景、狀況而給不同的感動,我相信你
們一定會有比我更好的問題提出來,不要怕,耶和華 神是不怕被問的 神。
P. 15
3.1.6 結果 (Wherefore): 腓力及拿但業都跟隨了耶穌。
3.1.7 方法(How):
3.1.7.1 耶穌一呼召腓力,腓力便跟隨耶穌。
3.1.7.2 耶穌在腓力還沒有招呼拿但業之前,拿但業還在無花果樹底下時,耶
16
穌就看見他了,拿但業因此跟隨耶穌。
3.2 解釋 (Explanation):
3.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為約翰的特有記載,無平行經文,新約中僅
提及拿但業6次,這6次都在約翰福音。
3.2.2 耶穌跟腓力說「Follow me!」,腓力便跟從了耶穌,一個人能只被一句話的呼
召便決定跟隨,他一定有相當的確定才會這樣,腓力應是一位相當渴慕 神國
及期待見到彌賽亞到來的人,他對先知及聖經的教導一定非常熟悉,他的同鄉
安得烈及彼得前一天剛決定來跟隨耶穌,腓力應該是知道這一件事,這一件事
對他的鼓舞應該是相當的大,以安得烈及彼得對聖經的熟悉程度來看,他們若
不是有確據絕不會來跟隨耶穌,而腓力和彼得及安得烈相仿,他也很渴慕彌賽
亞,當彼得及安得烈確認耶穌即是彌賽亞後,他心中應該也有那個衝動來跟隨
耶穌,彼得及安得烈跟隨耶穌的隔天,耶穌竟當面呼召腓力,他於是毫不猶豫
的把握這個機會馬上來跟隨耶穌,他跟隨後更確信他所跟隨的真的是那一位,
於是馬上去找拿但業,他所愛的朋友,也是一位渴慕 神國的人,要介紹耶穌
給他,可見腓力樂於傳福音的行動力,拿但業聽到腓力介紹並未給腓力什麼好
話,而且還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麼?」,但腓力並未氣餒,而是跟拿但
業說:「你來看」,腓力的態度是不怕人說不好的話只求對方得到好處。
3.2.3 耶穌一定知道拿但業回應腓力的邀請時所說的「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麼(Can
there any good thing come out of Nazareth?)」,拿但業的口氣一定是不以為然,
就像我們在歐巴馬仍默默無聞時聽人介紹歐巴馬是肯亞人一般,我們會先入為
主的認為非洲是一片打打殺殺的沙漠,是貧瘠之地,是充滿如AIDS疾病的地
方,我們便會覺得這一個人一定不怎麼樣。但耶穌不攬傷害,耶穌不但完全沒
有生氣而且還能一見面就稱讚拿但業為「真以色列人」,因為拿但業是心裏沒
有詭詐的人,由拿但業的回答我們可看出拿但業是非常直接的人,是就是,不
是就不是。

拿但業對耶穌一開始便能叫出他的名字有些訝異,但是他心中認為耶穌一定是
從別的地方聽到他的,所以便回問「你從那裏知道我的」,耶穌把腓力還沒叫
他之前他自己獨自在無花果樹下的私密事講了出來,這個地點及時間一定是只
有拿但業一人知道,他才會這麼驚訝,這時拿但業便馬上改口稱耶穌為「 神
的兒子、以色列的王」,耶穌這時便點醒他將來更重要的事及福份。這裏的「知
道」的希臘原文是最高級,所以KJV版聖經譯為knowest。

3.3 應用 (Application):
3.3.1 『真以色列人』:自施洗約翰對法利賽人的回答、安得烈的跟隨及找著西門彼
得、腓力的跟從及找著拿但業、拿但業與耶穌的對話,我們可以歸納出真以色
P. 16
列人最主要的核心是「沒有詭詐」,施洗約翰不用模稜兩可的話來回答法利賽
人派來的祭司及利未人,他是什麼就是什麼。安得烈及腓力渴慕別人認識福音
的心也是那麼地迫切,因著他們讓彼得及拿但業來認識耶穌,我也要效法他們
「沒有詭詐」的心,做一個真以色列人。
17
3.3.2 『門徒是一個狀態』:門徒於剛跟隨耶穌時都是那麼的熱心及主動,也很清楚
耶穌就是彌賽亞,但之後耶穌問門徒們他是誰時(路9:18-22),門徒們竟然都
亂答,只有彼得還清楚耶穌是基督,我們由此可看出門徒們的熱心因跟隨耶穌
的時間久了便漸漸淡了,所以要保持一樣的狀態真的是很不容易,門徒並不因
他們成為耶穌的門徒而確保他們從此一帆風順,也不確保他們已有進天國的門
票,難的是如何持守我們的信仰及行為到見主的那一天,因此門徒是一種狀
態,基督徒也是一種狀態,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是否還保有起初認識 神的狀
態。
3.3.3 『更大的事』:耶穌跟拿但業說他會看見更大的事,是比耶穌看到拿但業在無
花果樹底下更大的事,這個更大的事指的是什麼事?耶穌說是「天開了, 神
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heaven open, and the angels of God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upon the Son of man),耶穌這裏所說的是什麼意思?在拿但業這個
時刻是耶穌來認識拿但業,之後開始的日子是拿但業要開始來認識耶穌,所以
更大的事是我們來認識 神,但是我們自己能認識自己就已相當不簡單,更諻
論來認識 神,所以「認識 神」是更大的事,是更不簡單的事,唯有竭力追
求我們末會有機會來清楚認識 神,讓我們彼此互勉及提醒,讓我們能竭力來
認識 神。
3.3.4 「看見、遇見、聽見」:看到的重要 (宇宙光總幹事:林治平)

上期光譜中,白培英董事長寫了一篇〈白內障摘除記〉,相信我們大家都讀過
了,的確是一篇發人深省的好文章。最近幾個月,我也常常思想「你看到了什
麼?」這個問題,也曾在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例證、向不同的人分享這個相
同的主題。這樣一路走下來,聽的人聽到了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知,獲益最
大的人應該是我自己。

你看到了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問:「你如何看?你用什麼工具器材
去看?」一個白內障病人所看到的,自然與手術摘除白內障以後看到的東西會
有所不同。我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多年以前,因為我的左眼視網膜黃斑部病
變,使得黃斑部上有一個小小的血塊,阻擋了我的左眼對所見影像的吸收能
力。也就是說,如果我閉上我的右眼,只用左眼看人,則那人的頭部影像正好
被我左眼黃斑部的血塊擋住,所以在我的左眼中所看到的人,完全是無頭的。
在這種情形下,我能用我左眼親眼所見的影像,宣告人是無頭的嗎?當然不
能!原因太簡單了,因為真實的情形是:不是那人無頭,而是我用來看人的左
眼有問題。

P. 17
所以要回答「你看見了什麼?」首先要問「你用什麼東西、什麼工具去看?」
一旦看的工具用錯了,你所看到的影像自然也是殘缺不全、甚至全盤皆錯,豈
能不慎?常聽一些現代人驕傲狂妄的大聲宣聲:「上帝?我從來沒有看過上
18
帝,叫我怎能相信有上帝?」

但見講這些話的人,一付理直氣壯、得理不饒人的架勢,我想問的只有一句話:
「你用什麼器具去看上帝?我們該怎樣看才能看到上帝?」聖經上說:「從肉
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才是靈。」耶穌說:「神是靈,所以拜祂的要用
心靈和誠實拜祂。」可嘆今日世人,誠如保羅所言:「被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
心眼既瞎,便只好用有限的肉眼去看無限的上帝了,豈能如願?這就好像說,
遠古的人類只能用肉眼去看,所看到的自然有限;近代科學發達以後,人類可
以用顯微鏡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精微奧妙的小宇宙,也可以用望遠鏡、甚至發射
到太空的哈伯天文望遠鏡,去探測無比浩渺偉大的宇宙星系的奧祕(近期以
來,宇宙光連續推出「韓偉紀念講座科學與信仰」相關專題,配合太空總署
(NASA)提供哈伯望遠鏡所拍太空圖片,每一篇文章、每一張圖片都令人大開
眼界、刮目相看)。時至今日,沒有一個科學家能只憑肉眼就能觀察瞭解奈米
世界、基因密碼,或宇宙萬象的奇妙複雜。是的,科學的大步跨進是因為人用
以觀測宇宙萬象的工具有了重大的突破躍進,使人「看見」了更多的宇宙現象,
他便不得不根據自己所看見的,走向另一個全新的旅程。同理,我們在用什麼
工具看上帝?如果我們看不到上帝,是不是因為我們的工具用錯了?用肉眼看
不到上帝是我們有問題,而不是上帝有問題。

你看到了什麼?的確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
你看到了什麼決定你會做什麼;
你做什麼決定你會愛什麼;
因此,請注意:
看錯,就會──
做錯;
做錯,就會──
愛錯。
由此可見,「如何看?看見什麼?」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啊!

福音初始時期的看到

最近重讀思考約翰福音,對於「看」這個字,更有一番深深的體悟。約翰福音
一章 29 至 51 節記載耶穌最初出來傳道時的情形。首先是約翰「看見」聖靈彷
P. 18
19
彿鴿子降在耶穌身上。約翰說:「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再
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裏,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神
的羔羊。」並將自己看見聖靈降在耶穌身上的見證,重述一遍。那兩個聽見約
翰見證的人,就跟從了耶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對他們說:
「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祂在哪裏住。結果那兩個人便信了耶穌,其中
一人是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在聖經中安得烈的名字只出現過兩三次,但他的重
要性卻絕不可忽視。安得烈一信主,立刻找到彼得,對他說:「我們『遇見』
彌賽亞了。」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著他,就稱他為磯法,並且
引領他成為門徒。又次日,耶穌「遇見」腓力,在祂的呼召下,他們都跟從了
耶穌。緊接著腓力找到了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
們『遇見』了。」拿但業沒好氣的回答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腓
力無言以對,只能對拿但業說:「你來『看』。」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著
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面對拿但業的質疑,耶穌說:「你
在無花果樹底下時,我就『看見』你了。」於是拿但業也信了耶穌,耶穌又對
拿但業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要『看見』
比這更大的事;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在這一段福音始傳的記載中,「看」出現了十七次、「遇見」出現過三次、「聽
見」二次。可見傳福音的秘訣首在傳的人是否「看見」「遇見」「聽見」耶穌;
而領人歸主的祕訣也在於一個人是否能引領另一個人去「看見」耶穌。只有一
個真正「看見」耶穌的人,才能成為一個跟隨耶穌的人;也只有一個真正能領
人「看見」耶穌的人,才是一個宣教傳福音的人。

你看見了什麼?你引領人看見了什麼?對一個有心宣教佈道、廣傳福音的人是
一個多麼重要的根本問題啊!

P. 19
4 2章1~12節:耶穌的第一個神蹟—於迦拿將洗手水變酒 (歸納法)
4.1 觀察(Observation):
4.1.1 人(Who):
4.1.1.1 耶穌。
20
4.1.1.2 耶穌的母親。
4.1.1.3 耶穌的門徒:這時不知12個門徒都受到呼召了沒。
4.1.1.4 他們(3):指參加筵席的人。
4.1.1.5 用人、舀水的用人。
4.1.1.6 猶太人。
4.1.1.7 管筵席的。
4.1.1.8 新郎。
4.1.1.9 耶穌的弟兄。
4.1.2 地(Where):
4.1.2.1 加利利的迦拿:位於拿撒勒以北約14公里。
4.1.2.2 擺六口石缸處:猶太人潔淨規矩用。
4.1.2.3 迦百農。
4.1.3 時(When):
4.1.3.1 第三日:指耶穌呼召腓力及拿但業後的第三天。
4.1.3.2 我的時候(4):耶穌這裏所說的「我的時候」是什麼意思?原的「時候」
是hour的意思。
4.1.3.3 不多幾日:not many days。
4.1.4 事件、物件 (What):
4.1.4.1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裏,耶穌和
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
4.1.4.2 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說:「母親,
〔原文作婦人;a woman, spec. a wife〕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
還沒有到」。(耶穌這樣的回答是不是太直接、太沒禮貌了?)他母親
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馬利亞的反應是完全
沒生氣而是近乎順從,為何會這樣?)。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
石缸擺在那裏(石缸是做何用的?),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耶穌對用
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耶穌又說:「現
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這些用人都沒有質疑
耶穌的作法嗎?)
4.1.4.3 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那裏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
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
了纔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
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
4.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
4.1.6 結果 (Wherefore): 耶穌將洗手、洗腳水變好酒,門徒就信了耶穌。
4.1.7 方法(How):
P. 20
4.1.7.1
4.1.7.2
耶穌的母親要用人依耶穌的指示做,對耶穌的回答沒有怒氣。
耶穌要用人把缸倒滿再舀水出來給管筵席的。
4.2 解釋 (Explanation):
4.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為約翰的特有記載,無平行經文。
21
4.2.2 迦拿是離拿撒勒蠻近的一個村莊,於猶太人的婚禮中,新婚夫妻要留在家中一
個星期,要舉辦婚宴來招待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同去的人有耶穌、母親、門
徒、之後還有提到耶穌的弟兄,但都未提到耶穌的父親約瑟,因此約瑟當時應
已過世。
4.2.3 耶穌是一位木匠,他曾說「我的軛是輕省的」,軛是牛犁田是掌控牛的方向的
器具,如果工藝做得不好,會讓牛犁起田來很費力,不平均時犁田的方向會跑
掉,所以軛是木工中較難做的物品,價格及利潤也較一般木製品高,耶穌在傳
道前應已是一位出名的木匠,也有不錯的收入。

婚宴上酒喝不夠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我們不清發現這件事的人為何會跟耶穌的
母親講而不是跟管筵席的人說,有可能是馬利亞認識管出菜的人,也有可能是
耶穌在召門徒之前即在鄰里間知道他有特別的能力,或行過一些神蹟,因此知
道這種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只好來找耶穌,但又因耶穌是客人而覺得不方便直接
來找耶穌講,所以委由馬利亞來跟耶穌說。

結果耶穌回答馬利亞說:『母親、〔原文作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這個
用詞以我們中文來看是非常不禮貌,尤其是對自己的母親,但以猶太人的習慣
用語來看,並無不敬之意。而耶穌回答的另一部份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這裏所指的時候可能是指耶穌彰顯榮耀的時刻尚未到來,耶穌不會為了母情的
情面而公開自己的身份來獲取稱讚,不過耶穌仍體量諒新郎及主事者會遇到的
難堪場面,仍要用人將水缸的水加滿送給管筵席的,這些用人也許對耶穌叫他
們做的事心中有所懷疑,但他們未提出質疑而照做,可能是因為他們職位的關
係不便多問。

4.2.4 耶穌的用語如果只是當地的習慣用語,馬利亞自然就不會生氣,而門口於石缸
的水,依猶太人的習俗是用來潔淨自己,用來洗手或洗腳用的,所以不會是煮
過可飲用的水,耶穌不僅把它變成可飲用,而且是高級的好酒,這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的神蹟。

當地的婚宴習俗是先上好酒再上次等的酒,可能的原因是一開始賓客都還很有
精神,所以能分辨出好酒及不好酒的差別,但當人喝多了,便分不太出好酒及
次等酒的差異,結果耶穌變出來的酒是比一開始的好酒還要更好的酒。

「神蹟」這個字的原文字意為 an indication,欽定本譯為sign或miracle,中文
又可譯為「表記」,所以約翰福音說,耶穌所行的神蹟表明祂是從父神那兒來
的,並有父在裡面,就是這個「表記」。因這個神蹟,門徒們都信了耶穌當時
P. 21
同在的尚有耶穌的弟兄及母親,我們不知道耶穌的弟兄有沒有因此相信耶穌,
但耶穌的一位弟兄雅各後來成為教會中的重要人物,這一件事一定對他有相當
的影響,即使他在耶穌尚未公開傳道時即已看過耶穌行許多的神蹟。 22
4.3 應用 (Application):
4.3.1 『代求的力量』: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跟婚姻相關,當事人的婚宴出了狀況,
他們還不了解時,還不知道要求援時,因為有人為他們代求,耶穌便把他們的
問題解決了,可見我們不要怕有問題,而是要怕我們不將問題說出,不開口求。
4.3.2 『不要教 神怎麼做』:耶穌的母親將沒酒這個問題告訴耶穌,他可能寄望耶
穌能馬上把問題解決,但耶穌不用人的方法、不用人的時間將沒酒這個問題解
決了,我們不用教 神該如何做,而是要願意來面對問題,接受並順服 神的
方式及時間。
4.3.3 『尊重孩子~財產或產業』:馬利亞遇到這樣的問題,他並未像一般的父母用
命令的口氣要求耶穌去把酒變出來,而是尊重耶穌並要用人「他告訴你們什
麼,你們就做什麼」,他將耶穌當成是產業而非一手掌控的財產,財產是你要
怎麼用就怎麼用,你不用問財產他的意見為何,但若是產業則是把你的孩子當
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尊重他的想法及決定,馬利亞在這裏給我做父母的人立下
很好的榜樣,讓我們提醒自己來尊重孩子他們自己的決定,讓他們負自己的責
任,而不是負我們的責任。
4.3.4 『體諒的心』:耶穌知道他的時間,於傳道初期他醫治人或顯神蹟都叫人不要
張揚,除非對象是外邦人或在外邦人的地方,但耶穌行的第一次神蹟最大的意
義不是如變魔術般把洗手水變為好酒給人喝,而是他了解雖然他的時候未到,
但他仍體諒人的需要來讓新郎及管筵席的人不僅不會丟臉,而且得到光彩,這
樣的心真是我們的榜樣。

5 2章13~17節:耶穌潔淨聖殿 (歸納法)
5.1 觀察(Observation):
5.1.1 人(Who):
5.1.1.1 猶太人。
5.1.1.2 耶穌。
5.1.1.3 賣牛、羊、鴿子的。
5.1.1.4 兌換銀錢的人。
5.1.1.5 門徒。
5.1.2 地(Where):
5.1.2.1 耶路撒冷:依猶太人的習慣,逾越節要到耶路撒冷過。
5.1.2.2 殿裏:包括外邦人可到的院子,從外地來的朝聖客不便攜帶牲畜
同行,亦無聖殿指定的錢幣來繳付丁稅(半舍客勒),另外從外地
帶來的銀幣中的銀的成份及純度若有不同及不純,不同的工藝也
會造成火耗(耗損)的不同,使得最後的重量也會有易,這些狀
況會造成收到的銀幣的價值的折損及管理不易,所以聖殿外院會
P. 22
有人在那販賣獻祭用的牲畜及兌換銀錢,這些銀幣應是被聖殿核

5.1.3 時(When):
准的銀幣。

5.1.3.1 逾越節近了:這是約翰福音記載的第一個逾越節,約翰福音中總
23
共記載了三個逾越節。
5.1.4 事件、物件 (What):
5.1.4.1 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看見殿裏有賣牛羊
鴿子的、並有兌換銀錢的人坐在那裏,耶穌就拿繩子作成鞭子把
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
又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去,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
的地方」(耶穌這樣做是不是太不體諒人的需要?)。他的門徒
就想起經上記著說:『我為你的殿(house)心裏焦急(heat, zeal,
ardor, jealousy)』,如同火燒(to eat down, devour』。』。
5.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
5.1.6 結果 (Wherefore): 耶穌將在聖殿中作生意的人趕出去。
5.1.7 方法(How):
5.1.7.1 耶穌拿繩子作成鞭子。
5.2 解釋 (Explanation):
5.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太21:12-13、可11:15-17、路19:45-46。依符類
福音(馬太、馬可、路加)的記載,耶穌於被釘十字架前在聖殿趕走做買賣
的人,而約翰記載的時間則是耶穌開始傳福音時的第一個逾越節,由記載
時間上相當的差異來判別這是在不同的時間點耶穌做的相似的事件,可見
耶穌很早便得罪了當權份子,耶穌沒法忍受人褻瀆聖殿的原則始終如一,
從他開始傳道到受釘前都一樣,而且為了 神他可指出這些教會當權份子
的誤繆並與他們有直接的衝突,由法利賽人問施洗約翰的態度來看,耶穌
與法利賽人、祭司等人的關係可說是緊張多了。可3:22文士指責耶穌是靠
別西卜趕鬼可能就是這個事件的沿續事件。
5.2.2 這些在聖殿作生意的人依現代人的觀點來看是在解決自遠處來的朝聖者
的需要,而且因聖殿藉攤位的出租也提供聖殿額外的收入,並提供一些人
的生計,耶穌卻把他們的生計推翻掉,以人的觀點來不僅是不合情理,共
是惹人厭。
5.2.3 門徒想起聖經上的記載,依約翰的寫作習慣是指耶穌復活後門徒回想起來
經上的經文跟這一件事的關係,而非指這件事件的當時反應。
5.3 應用 (Application):
5.3.1 體諒人還是體諒 神?
耶穌在聖殿趕出來些作生意的人的這一件事,我們若用人的角度來看這一
件事,耶穌實在不合情理,原因有三。
1. 遠到朝聖者不方便準備祭物,耶穌這樣做叫他們該如何獻祭,他
們總不能牽著一隻羊翻山越嶺而來耶路撒冷,這會相當不便。
2. 聖殿的收入會減少:如果要攤位擺在殿外,聖殿無法出租攤位或
P. 23
3.
抽佣來賺取額外收入。
可能會讓擺攤的人失業或收入減少:這個事件如發生在失業率高
昇的現在,耶穌一定會被輿論批判得體無完膚。 24
耶穌一定知道他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但是耶穌親自示範要我們用 神的
眼光來看世上的事,因為我們常體諒人但不體諒 神,我們會去容忍人得
罪 神,耶穌要我們真心敬畏 神,就如詩篇及箴言分別寫到「詩 111:10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聰明人,耶和華是永遠當讚
美的」、「箴 9:10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於聖殿販售祭物、兌換銀錢等事看來是有益於人,但卻是對 神不敬、不
蒙 神喜悅的事,這樣的事我們要出聲甚至要有行動來讓對方知道,來表
示我們的不能苟同,耶穌那一天打翻這些在聖殿作生意的人的桌子後,他
們可能隔天或稍晚又將桌子擺回原位,所以後來耶穌在他被釘十字架的最
後一個逾越節前夕又再次潔淨聖殿,這些生意人心中對耶穌的作法不會是
只有嘀咕而是會怨懟耶穌所作所為,耶穌做的這一件事看來是吃力不討
好、惹人閒而且當下沒什麼果效,但耶穌仍然照做,因為『我為你的殿心
裏焦急,如同火燒』(詩篇69:9),這裏的「殿」的原文意思是房子(house),
焦急的原意為「火熱」,火燒則是「喫盡」、「侵吞」的意思,故可譯為
「我對你的家的熱心必吞食我」,我們看到一間教會正被火吞滅和我們自
己的家正被火吞滅的感覺一定不同,若自己的家著火,我們一定會用盡辦
法來撲滅火,或盡可能把火場中的人及財產搬出來,而耶穌卻是對 神的
家如要被吃盡般的那麼火熱,耶穌是把聖殿當成自己的家,所以在這種情
形下耶穌根本待不住、無法冷靜,就是要表達出對 神的家的愛。

我們看到一些教會新蓋大樓後,把一樓出租給店家來增加收入,以耶穌這
裏所立下的榜樣來看,這樣做實在是不合 神的心意,合法的事不一定是
神喜悅的事,耶穌要我們定睛在 神的標準及度量衡上,而非用人的標準
來衡量事情,讓我們常常思考並提醒自己,我們做事是用 神的眼光或人
的眼光來做判斷或決定,我們選擇的是 神的智慧或是人的智慧。

我們於前一段耶穌於迦拿婚宴的神蹟看到,耶穌要他母親不要體諒人的需
要,因為耶穌的時間未到,不過後來耶穌仍顧及人的需要來行神蹟,把洗
手水變成好酒,我們一起來用這個事例來思考 神和我們的眼光有何不
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神的想法。

我們的身體即是 神的殿,讓我們好好管理自己的殿,讓我們的殿成為主
所喜悅的殿。

P. 24
6 2章18~25節:耶穌首次預言自己的復活 (歸納法)
6.1 觀察(Observation):
6.1.1 人(Who):
6.1.1.1 猶太人。
25
6.1.1.2 耶穌。
6.1.1.3 門徒。
6.1.1.4 許多人:看到耶穌所行的神蹟就相信,這些人可能只把耶穌看作
能行神蹟的超人,但他們的信心是膚淺的,他們還不相信耶穌是
神的兒子,不像第4章記載的許多撒瑪利亞人因撒瑪利亞婦人的見
證就相信耶穌是救世主。
6.1.1.5 萬人。
6.1.2 地(Where):
6.1.2.1 這殿(temple):指耶穌的身體而非聖殿。
6.1.2.2 耶路撒冷。
6.1.2.3 心裏(25)。
6.1.3 時(When):
6.1.3.1 三日:指被猶太人奪去生命的耶穌身體要在第三日復活。
6.1.3.2 四十六年:談話的猶太人認為聖殿花了46年才重建起來。聖殿的
重建在希律王手下就開始(約於主前19年) ,耶穌開始公開傳道是
在西元29年底左右,如以這個時間推論,這個時候應是聖殿起建
的第49年左右,以當時對談的猶太人的認定,在跟耶穌對話的前
三年聖殿即已完工,然而事實上猶太人在與耶穌對話時,仍有一
些工程在進行,一直到主後六十四年才全部完成,但主後七十年
聖殿就被毀了。
6.1.3.3 過逾越節的時候(23)。
6.1.4 事件、物件 (What):
6.1.4.1 因此猶太人問他說:「你既作這些事,還顯甚麼神蹟給我們看
呢?」,耶穌回答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to waken,
rouse)起來」(耶穌指的是什麼?答案在後面),猶太人便說:「這
殿是四十六年纔造成的,你三日內就再建立(to waken, rouse)起來
麼?」,但耶穌這話、是以他的身體為殿。
6.1.4.2 所以到他從死裏復活以後,門徒就想起他說過這話。便信了聖經
和耶穌所說的。
6.1.4.3 當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有許多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蹟
就信(原文同下一句的交託)了他的名,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to
have faith in, upon, or with respect to, a person or thing, credit, to
entrust; 因…而有信心)他們,因為他知道萬人,也用不著誰見證
人怎樣,因他知道人心裏所存的(But Jesus did not commit himself
unto them, because he knew all [men])。(這是什麼意思?)
6.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
P. 25
6.1.6 結果 (Wherefore): 耶穌以殿的重建比喻自己的復活。
6.1.7 方法(How):
6.1.7.1 耶穌與猶太人對話,用殿比喻自己的身體。
6.2 解釋 (Explanation):
26
6.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沒有平行經文,是約翰的獨特記載。
6.2.2 這是耶穌第一次預言他的復活,而且對象不是門徒而是敵對的法利賽人,
耶穌透露這個預言的時間遠早於馬太、馬可及路加的記載,馬太及馬可最
早的記載分別是在太16:21及可8:31,是在給四千人吃飽之後及登山變像
前,而路加的首次記載則是在路9:22,是在給五千人吃飽之後,也是在登
山變像前,路加未記載給四千人吃飽一事,所以這三卷書的記載時間是一
樣的,而約翰的記載是最早的,對象也不同於其他次的預言。

約翰很清楚指出耶穌所講的三日內要建造起來指的是耶穌的身體。「建立」
的原文為to waken, rouse,有喚醒和興起的意思,於新約出現的144次中,
有76次被譯為「復活」。所以耶穌指的是他的復活而非建立,而且耶穌將
要代替日後將被毀的聖殿而成為真正的殿。這一件事成為耶穌復活後,讓
門徒更確信耶穌的證據之一。「門徒就想起他說過這話」是約翰常用的記
述手法。

這樣的過程很像埃及王子這一部電影主題曲的一句歌詞「We were moving


mountains long before we knew we could」,我們在過程中常不了解 神的
工為何,但當我們多年後回首時才會恍然大悟。

6.2.3 耶穌在耶路撒冷行了許多神蹟,許多人因為看見這些神蹟而相信耶穌或對
耶穌有信心,但這種建構在神蹟的事件上而非指向神的信心是非常脆弱
的,耶穌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不將自己的工作交託於眾人的信,因為他知
道眾人所信的是如魔術一般會隨時間而消逝的事,因此耶穌單單把自已交
託給 神。

6.3 應用 (Application):
6.3.1 有神蹟才信嗎?
人常以眼見來做為相信的標準,我們看到漂亮的外表便覺得這個人很好,耶
穌要我們跳脫肉體的限制,不以看到神蹟來信,因為神蹟是可以作假、可以
欺騙人的,耶穌要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善待我們身體的殿,把自己交託給
不變的 神,如此才是確實的。最大的 神蹟不是瞎子得看見,也不是絕症
得醫治,更不是以色列人過紅海,而是一個人的心改變來歸向 神。

P. 26
7 3章1~21節:重生及光 (歸納法)
7.1 觀察(Observation):
7.1.1 人(Who):
27
7.1.1.1 法利賽人。
7.1.1.2 尼哥底母(Nicodemus):原文字義為 victorious among his people,
即「民中的得勝者」,耶穌稱他為以色列人的先生。是法利賽人、
猶太人的官。
7.1.1.3 耶穌:獨生子。
7.1.1.4 神。
7.1.1.5 靈。
7.1.1.6 風。
7.1.1.7 我們:指耶穌及門徒。
7.1.1.8 你們:指尼哥底母及眾人。
7.1.1.9 摩西。
7.1.1.10 世人。
7.1.1.11 信他的。
7.1.1.12 光:依1:15的解釋,光=父獨生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神。
7.1.1.13 作惡的。
7.1.1.14 行真理的。
7.1.2 地(Where):
7.1.2.1 神的國。
7.1.2.2 母腹。
7.1.2.3 地上。
7.1.2.4 天上。
7.1.2.5 曠野。
7.1.3 時(When):
7.1.3.1 夜裏:為何尼哥底母要晚上來見耶穌?
7.1.4 事件、物件 (What):
7.1.4.1 尼哥底母(半)夜(night, midnight)裏來見耶穌說:「拉比,我
們知道你是由 神那裏來作師傅的,因為你所行的神蹟,若沒有
神同在,無人能行」,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
若不重生(或譯:從上頭生),就不能見 神的國」。
7.1.4.2 耶穌對尼哥底母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
靈生的,就不能進 神的國」(這是什麼意思?),…… 尼哥底母
問他說:「怎能有這事呢?」,耶穌回答說:「你是以色列人的
先生,還不明白這事麼?」,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我們所說的,
是我們知道的,我們所見證的,是我們見過的,你們卻不領受我
們的見證。(這是什麼意思?) 我對你們說地上的事,你們尚且不
信,若說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除了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
P. 27
沒有人升過天。
7.1.4.3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
亡,反得永生(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that he gave his only 28
begotten Son, that whosoever believeth in him should not perish, but
have everlasting life)。因為 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原
文字義:to distinguish, decide, to try, condemn, punish;譯為judge)
世(world)人的罪,〔或作審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judge)了,因為他
不信 神獨生子的名。
7.1.4.4 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
們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unto,向著)光,恐
怕他的行為受責備。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
神而行。
7.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
7.1.6 結果 (Wherefore): 重生是藉由耶穌。
7.1.7 方法(How):
7.1.7.1 耶穌與尼哥底母論重生。
7.2 解釋 (Explanation):
7.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沒有平行經文,是約翰的獨特記載。
7.2.2 尼哥底母在猶太人中應是有相當的地位,他很早就看出耶穌所行的必是
神同在的結果,他的記載在聖經共出現五次,這五次都是在約翰福音,除
了這一次外,其他的記載經文為約7:50及19:39。第一次記載是跟耶穌論重
生;第二次則是法利賽人欲捉拿耶穌,差役沒有捉成時尼哥底母替耶穌說
項;第三次則是於耶穌死後拿了沒藥和沉香給耶穌埋葬用。依約翰福音的
記載,他是法利賽人、猶太人的官(a ruler of the Jews),猶太人的官即猶太
公會(最高議會)的成員,耶穌稱他為「以色列人的先生」。若不是因為
他這時的確信,就應該沒有之後冒險替耶穌說項的事。

他夜裏來找耶穌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他職位的關係要避猶太人耳
目,另一原因則可能是白天的時候耶穌被眾人所包圍,要與耶穌促膝長談
的時間在晚上比較安靜。

7.2.3 「重生」一詞在聖經共出現過六次,三次就在約翰福音這一段。「重生」
的「重」字,原文兼具「再次」 (加4:9) 和「從上頭」 (from above,約3:31;
19:11)兩含意,「生」一字則是有「祖籍」、「出生」之義,英文說明則為
to procreate(生育、製造), of the father, of the mother, to regenerate,台語
的「重頭生」可說翻得很貼切。

另三次「重生」的原文和此次不同,但我們可從這些經文中得知耶穌的意
思,這三節經文為:
P. 28
多 3:5 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藉
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
彼前 1:3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
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
29
彼前 1:23 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
是藉著 神活潑常存的道。

由彼前1:23我們可以了解我們的重生是藉由「神活潑常存的道」,而道=
光=耶穌,就如彼前1:3所說的藉「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重生了我們,藉
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我們得以得救,由這三節經文來看我們便
很容易歸納出「重生要藉由從死裏復活的耶穌基督」。

以上面的經文來對照這一段經文,耶穌與尼哥底母的對話就沒有那麼淺顯
易懂,我們來一起整理耶穌講論的重生的內容為何。

對象:人(5)、你們(7),是對每一個人說的,不單單是尼哥底母。
如何重生:從水和(聖)靈生的,這句話有好幾個可能的解釋:(1) 意思
大致同「從聖靈生的」;(2) 水指潔淨;(3) 水指洗禮:有施洗約翰的洗禮
或耶穌和門徒的洗禮。
耶穌被舉起如摩西舉(銅)蛇:(民21:5-9)以色列人於曠野因抱怨 神及摩
西食物清淡無味,神便讓火蛇進入以色列人中來咬群眾,以色列人求 神
赦免, 神並沒有把這些火蛇趕走,而是要摩西做一條銅蛇,要被火蛇咬
傷的百姓瞻望銅蛇便得救,這是很特別的一個方式,耶穌舉這個例子來比
擬祂自已,當我們了願意抬頭、睜開眼睛仰望祂時便能得救。

所以由耶穌所解釋的重生和彼得及提多所寫的意思是相符的,即每個人都
被要求要重生,重生要透過耶穌,要從聖靈而生。

重生會帶來如下的福氣:
1) 見 神的國、得著永遠的生命、
2) 神兒子的名分(1:12; 加3:36; 羅8:16, 17)、
3) 新的一切(林後5:17; 弗2:10)、
4) 神性情的享用(彼後1:4)及
5) 在基督裡的勝利(約一3:9; 5:4, 18)。

7.2.4 「神愛世人」這一段應是作者約翰自己所加上去的說明,這是約翰習慣的
寫作方法,他常於記載一段事件後會加註自己整理的中心思想及耶穌的教
導。這一段的重點是:
1) 耶穌是 神的獨生子,
2) 耶穌來不是定人的罪的,
P. 29
3) 不信的人已被定罪,這裏的不信不是指暫時的不信,是指帶著持續及
肯定的態度不信,
4) 行真理的必愛光、就(come to)光,這光即是耶穌。 30
7.2.5 「光」:3:1-15是耶穌跟尼哥底母論重生,3:16-21應是作者用耶穌的話來
補充這一段對話,要了解約翰對「光」的意義,我們必需將約翰福音中論
到「光」的主要經文找出來,約翰於如下經文中的原文都是提到一樣的光,
我們先來讀一下這些經文。

約 1:4 生命在他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約 1:5 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
約 1:9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約 3:19 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
們的罪就是在此。
約 3:20 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
約 3:21 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 神而行。
約 8:12 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
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約 12:36 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耶穌說了
這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
約 12:46 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裏。

我們依1:15的分析法推論,我們知道「光=父獨生子(=耶穌基督)=道=
神」,依之後的平行段落來看,耶穌很明白說出他就是「世人的光」,我
們可以分析出如下的圖,光是包圍著所有事物的,包括黑暗,但是黑暗不
接受光、甚至恨光,因為,
1) 自己的行為是惡的
2) 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
愛黑暗的(作惡的)為了敵擋光,所以會自己欺騙自己,假裝沒有看見或拿
東西來遮住光,但結果是被定罪。行真理的反之會就光。

黑暗

P. 30
7.3 應用 (Application):
7.3.1 你重生了嗎?
31
有許多人常以受洗、受何種洗來判斷一個人是否重生,但耶穌這裏的說明及
約翰的補充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重生是把我們怕光的舊我丟掉,相信耶穌成
為我們的救主,我們就會來就(向著)光,行真理不怕被責備,由新約中對
重生的描述,我們可以歸納出「重生是藉由從死裏復活的耶穌基督」,當我
們相信耶穌是我們的救主時我們便算是重生了。重生會有如下的進程:

1) 「進 神的國」:我們可以與 神成為同一國的人,我們可以跟 神講
同樣的語言,了解祂的心意,透過耶穌成為我們的中保(保證人),我們
每個人皆可成為祭司來直接跟天父溝通,不需要再被人轉一手。
2) 「從心改變」:當我們讓耶穌住在我們裏面,讓他掌權後,我們的心、
我們的思考都會改變,就像我們在追求一個人時或愛一個人時一樣,我
們會來一心一意的改變自己來更像對方、更了解對方,這樣的改變就像
『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裏來,往那裏去;凡
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又如成語「心隨意轉」所說的,我們的心意
如果是隨同聖靈運轉就會如此,我們整個人會像是新人,而不會再以舊
人的態度來面對。

這個時候就像以色列人仰望銅蛇便得救一般,我們的環境可能不會改
變,但我們的心思意念願意改變來仰望 神。當我們順服 神的意思行
的時候,別人可能會想不通我們為何要這樣做、會認為我們所做的決定
不合常理,甚至我們自己都會懷疑,這就像風可以感覺到卻抓不到一般。

我們不需再受原生家庭思考模式的束縛,也不會受到他人觀感及想法的
影響,因為我們能體會到 神的心意,而非只是人的心意。

3) 「行為改變」:因為心思意念的改變,我們外顯的行為一定會改變,
變得更接近 神的想法,所行出來的會讓人看出這好像不是我們的決
定,而是屬天的決定。

4) 「果實改變」:行為必會結出相稱的果實,如徒 26:20所說的「勸勉
他們應當悔改歸向 神,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我們看果實就可認
出於那一種植物,如果我們是屬 神的,必會結出屬 神的果實來。

當我已確認耶穌是我的救主,我便已重生,但我仍要常來檢視自己的心思意
念及所結的果實,於自己重生後,來看看自己基督徒的狀態是不是有變化,
因為基督徒並非一個不變的地位,並不是一朝成為基督徒便不會失去這個地
P. 31
8
位,我們要常檢視自己的狀態是否已跑掉,如此才不枉我們的重生。

3章22~36節:施洗約翰的見證 (歸納分析法)
8.1 觀察(Observation):
32
8.1.1 人(Who):
8.1.1.1 耶穌。
8.1.1.2 門徒。
8.1.1.3 約翰:指施洗約翰。
8.1.1.4 約翰的門徒。
8.1.1.5 猶太人。
8.1.1.6 眾人。
8.1.1.7 娶新婦:新郎,施洗約翰用來比喻耶穌;耶穌也曾用新郎來比喻
自己,新婦即是我們這些相信祂且接受祂的人。
8.1.1.8 新郎的朋友:施洗約翰比喻自己。
8.1.1.9 「從天上來的」:即13節的「人子」。
8.1.1.10 「從地上來的」:指施洗約翰與猶太人。
8.1.1.11 領受他見證的:印上印,證明 神是真的。
8.1.1.12 神。
8.1.1.13 神所差來的。
8.1.1.14 靈。
8.1.1.15 信子的人:有永生。
8.1.1.16 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
8.1.2 地(Where):
8.1.2.1 猶太地:耶穌的故鄉是在加利利,加利利的南方是撒瑪利亞,再
南方就是猶太,耶路撒冷、耶利哥、伯利恒等重要城鎮都在此地。
8.1.2.2 靠近撒冷的哀嫩:可能是撒瑪利亞的村莊。
8.1.2.3 監裏。
8.1.2.4 約旦河外。
8.1.2.5 天上。
8.1.2.6 地上。
8.1.3 時(When):
8.1.3.1 這事以後:指尼哥底母問耶穌重生的事以後。
8.1.3.2 那時約翰還沒下在監裏。
8.1.4 事件、物件 (What):
8.1.4.1 約 3:22-30 這事以後,耶穌和門徒到了猶太地,在那裏居住施洗。
約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為那裏水多,眾人都去受洗。
約翰的門徒和一個猶太人辯論潔淨的禮,就來見約翰說:「拉比,
從前同你在約但河外,你所見證的那位,現在施洗,眾人都往他
那裏去了」,約翰說:「若不是從天上賜的,人就不能得甚麼」,
我曾說:「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們自己可以給
P. 32
我作見證,娶新婦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著聽見新郎的聲音
就甚喜樂,故此我這喜樂滿足了。他必興旺,我必衰微。」(新郎
的朋友是指誰?新娘又是指誰?)
8.1.4.2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原文作不得見永生〕
33
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8.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
8.1.6 結果 (Wherefore): 於耶穌廣受歡迎後,施洗約翰仍為耶穌作見證。
8.1.7 方法(How):
8.1.7.1 約翰用比喻作證。
8.2 解釋 (Explanation):
8.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沒有平行經文,是約翰的獨特記載。
8.2.2 這一段經文可說是接續1:6-8、1:15-18的施洗約翰的見證,在這裏耶穌
的名聲已超過施洗約翰,而有施洗約翰的門徒跑來跟耶穌說這個訊息,約
翰不但未吃味,還舉新郎結婚的故事來說明自己及耶穌的角色,他將耶穌
比喻為新郎,自己則為新郎的朋友,他善盡新郎朋友的責任而喜樂滿足
了,並說出相當為人稱頌的「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的話。
8.2.3 屬 神的印記:約翰又再解釋天上來的耶穌是屬乎天的,領受見證的會有
神的印記,信子(耶穌)的有永生,不信耶穌的則會有 神的震怒。華人
的習慣是在簽約時會雙方蓋上自己的印信,所以印記有平行的概念,但於
耶穌當時及現在的西方社會,他們很少在蓋印,簽約都是彼此簽名就算
數,於耶穌當時幾乎是只有皇帝或國王才有權柄會用到印信。

於以斯帖記中,亞哈隨魯王將印信交給哈曼,哈曼便用王的印信下令各省
要在一定時間將猶大人殺戮滅絕,並掠奪他們的財物,可見印信於當時的
重要性就是代表王。這裏的經文寫到,領受見證的就印上印,這裏的「印」
的原文字義是to stamp for security or preservation, to keep secret, to attest
(證實),英文欽定本則譯為seal,seal有封印的意思,以前西方社會的信
是將腊融於信封的封口上再蓋上獨特的印章,如下圖所示,所以「印」這
個字的完整解釋是「封住」+「印記」,當信被打開後,腊即會破掉,所
以 神給我們的印是讓我們成為他的記號,與祂連結並成為見證。

P. 33
34

8.2.4 「有永生」:這個『有』是現在進行式,表示永生是現在就可以擁有的,只
要持續信就能持續擁有,不用等到將來才可以得著。所以永生不只是將來
的盼望,更是相信耶穌者現在已能把握的福氣。
8.3 分析法:
8.3.1 「見證」:這一個詞為本段最常出現的字,此字的動詞在約翰福音共出現
31次,名詞則有14次,本段的動及名詞共出現5次,可見「見證」為此段
的重點。
8.3.2 其他常見的字尚有「施(受)洗」(3次)、「天上」 (3次),由關鍵字我們可大
概抓出本段經文的重點即為「」施洗約翰的見證及「天上(來的耶穌)」。
8.4 應用 (Application):
8.4.1 誰是主角?:施洗約翰再次表達他清楚了解自己的角色為何,於約翰福音
第一章他作見證時,耶穌還是「新進人員」,約翰是資深人員,他要作見
證是輕而易舉的事,但第三章這個時間點,耶穌已經超越約翰成為眾人追
逐的對象,這個時候能不妒嫉並持續作見證則是更不容易的一件事,施洗
約翰不僅辦到了,還能教導他的門徒去分辨屬天和屬地的差別,這真的是
相當不容易。

他很清楚耶穌才是主角,他要大家把焦點都投注在耶穌身上,他不攬傷
害,他知道他已盡了他修直道路的工作,所以他能夠認識自己,戰勝自己
P. 34
比戰勝外在更不容易。

我也要來了解及活出自己的角色,不忘記耶穌才是主角,喜樂來做好我自
己的本份。
35
8.4.2 以有神的印記喜樂:在學校中,一位小朋友如果有什麼好的表現,老師常
用蓋印章在他的連絡簿上或蓋個點點的方式以示鼓勵,小朋友們可能會高
興的跟別的同學炫耀。我們去遊樂場時我們也會被蓋個章表示我們已買
票,可當日重複入場,要重複入場時我們會將手舉或抬起讓收票人員可清
楚看到我們手上的章。這些方式都是一個記號,表示我們是屬什麼的、是
有什麼權利的,在這裏約翰講到我們因領受耶穌的見證,我們就被印上印
記,因為這個印記,我們就讓人知道我們的 神是真神,這是我們所領受
到的聖靈將是無法量測的。

我們若已有 神的印記,我們便當坦然秀出我們身上屬 神的記號,不用


害羞,也不用懼怕,因為我們
有無限量供應我們的天父做我們永遠的靠山,我們就像一位業務人員,我
們賣的是 神的福音,我們樂意去做 神的工作,神自然會給我們工價,
但是如果我們求靠 神時,還去找別的 神、算命、或想要靠川普或郭台
銘等世上的富人來幫助我們, 神一定會不高興的,因為祂會認為我們不
是真的信祂,如果我們真的信祂便會專一倚靠祂。

就如施洗約翰一樣,他清楚神要他做什麼、他清楚自己的定位,所以他才
會講得出「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的話,不管是他在剛出道時的受人歡迎,
還是之後被耶穌超過,他都能很喜樂,因為他知道他有 神。

所以我該以我已有的喜樂,不要為我的欠缺憂慮,大膽的秀出耶穌在我身
上的印記,大膽喜樂。

P. 35
9 4章1~30節:有五個丈夫的撒瑪利亞婦人 (歸納法)
9.1 觀察(Observation):
9.1.1 人(Who):
36
9.1.1.1 主:耶穌。
9.1.1.2 法利賽人。
9.1.1.3 門徒:大部份的施洗都是門徒們做的。
9.1.1.4 約翰:指施洗約翰。
9.1.1.5 撒瑪利亞婦人:按猶太人說法,主前722年北國以色列亡後,百姓
被遷徙外地,剩下的人與異族攙雜(王下17:24)
,後裔就是撒瑪
利亞人。他們與猶太人互相仇視(拉4:10-16),並曾在基利心山建
有自己的聖殿(見20節「這山」)。
9.1.1.6 猶太人。
9.1.1.7 神。
9.1.1.8 雅各:撒瑪利亞人認雅各為祖宗。
9.1.1.9 雅各的兒子。
9.1.1.10 五個丈夫。
9.1.1.11 靈。
9.1.1.12 眾人。
9.1.2 地(Where):
9.1.2.1 猶太。
9.1.2.2 加利利。
9.1.2.3 撒瑪利亞。
9.1.2.4 撒瑪利亞的一座城:敍加,可能是舊約時代的示劍。
9.1.2.5 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
9.1.2.6 雅各井。
9.1.2.7 井旁。
9.1.2.8 這山上:指基利心山。
9.1.2.9 耶路撒冷。
9.1.2.10 城。
9.1.3 時(When):
9.1.3.1 那時約有午正:原文為第六點鐘。照猶太人的時間計算為中午十
二時,照羅馬人的時間則為下午六時。
9.1.3.2 現在(18)。
9.1.3.3 時候將到(21,23)。
9.1.4 事件、物件 (What):
9.1.4.1 經過撒瑪利亞的原因:(4:1-4) 主知道法利賽人聽見他收門徒施洗
比約翰還多,他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須經過撒瑪利亞。
9.1.4.2 與撒瑪利亞婦人談永生:(4:7-15)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
耶穌對他說:「請你給我水喝」,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撒
P. 36
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
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耶穌回
答說:「你若知道 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
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live)水(water)」,耶穌回答說:「凡
37
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
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eternal)生(life)」,婦人說:
「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
9.1.4.3 耶穌點出這婦人的婚姻狀況:(4:16-18)耶穌說:「你去叫你丈夫
也到這裏來」,婦人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沒有
丈夫、是不錯的,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
丈夫,你這話是真的」。
9.1.4.4 耶穌談如何拜父:(19-24)耶穌說:「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
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們所拜的,你們
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
9.1.4.5 婦人進城作見證:(4:25-30)那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裏去,對
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
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麼?」,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裏去。
9.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
9.1.6 結果 (Wherefore): 撒瑪利亞的婦人去城裏做見證。
9.1.7 方法(How):
9.1.7.1 耶穌跟撒瑪利亞的婦人要水喝。
9.2 解釋 (Explanation):
9.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1-3節的平行經文為太4:12、可1:14、路4:14;
4-42節則無平行經文。
9.2.2 耶穌在耶路撒冷(位於猶太地)和門徒們過完他開始傳道的第一個逾越
節,之後要返回加利利地,耶穌離開猶太的原因,可能是為了避免法利賽
人攪擾祂的工作,因為祂已在聖殿得罪了這些當權份子,而門徒們看到耶
穌這樣的作為大概也是心驚膽跳。

這個時期耶穌受歡迎的程度很快超越了施洗約翰,這也應驗了施洗約翰所
說的:
「有一位在我以後來,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而
人的習慣是看數量,法利賽人認為耶穌施洗的人數已較施洗約翰還多,約
翰在此說明因為耶穌授權給門徒們施洗,可能因為分工的結果讓受洗者比
約翰多。

於加利利及猶太地之間有撒瑪利亞地,一般猶太人因將撒瑪利亞人當成血
源不純的「雜種」,因為住在撒馬利亞的人大都是以色列人與異教徒的混
血,猶太人不承認他們是猶太民族,且把撒馬利亞的人看成不潔淨的,即
P. 37
使他們有自己版本的摩西五經,也按著他們的五經敬拜神,因此猶太人不
會直接經過撒瑪利亞地,而是會繞經約但河東邊不進入撒瑪利亞境內而往
北去加利利地,而耶穌卻直接穿越撒瑪利亞地,這是非常不合當時的習
俗,可能是因為這是一條捷徑,而且可避過猶太人的攪擾。
38
耶穌於有像徵意義的雅各井旁休息,這一個井是撒瑪利亞人的驕傲,因為
他們把雅各也視為祖先,這時因為走累了、太陽也極烈,耶穌口渴了,他
請這一位中午來打水的撒瑪利亞婦人舀水給祂喝,婦女們通常不會正午來
打水,因為這時熱又沒同伴,所以這個婦人這時來打水原本便有異於常
人,「沒有來往」中的「來往」的原文字義為to use jointly,因此這一句話
的意思或指「不會共用物件」,因猶太人視混血的撒馬利亞人為不潔,所
以不會跟撒馬利亞人共用器皿,而這時耶穌跟「沒有來往」的撒瑪利亞婦
人要水喝,另這婦人深覺訝異。

9.2.3 耶穌跟這婦人說要給他「活水」,這婦人認為這個水是指井水,但耶穌又
沒工具,從那弄水,而且是在雅各井前說這話,婦人便認為耶穌是自以為
是,是不是認為自己比他們引以為傲的雅各還大,耶穌便解釋何為「活水」
給她了解,這「活水」要「湧」到永生, 「湧」這個字的原文字義是to jump,
to gush,耶穌的活水不是只像井水在井中流出,而是要像泉水湧出到永
遠。「有永生」不只是將來的盼望,更是相信耶穌者現在已能把握的福氣。
9.2.4 耶穌故意請這婦人叫她的先生來,藉由這個方式點出她心中最私密的事,
即是她跟五個男人有夫婦關係,這對這個婦人來說是多大的震撼,別人即
使傳言她跟男人有染,但能夠明確指出數目的人應該只有這婦人本身,而
竟由一位外地人指出這麼深藏她內心的事,所以她便把水罐留下(leave,撇
下),跑進城裏不顧自己的羞辱而去傳揚耶穌是基督,我們可看出這件事是
如此的震撼而造成這婦人這麼大的行動力。
9.2.5 耶穌要人用心靈和誠實拜父,他讓婦人知道拜 神不在乎是在耶路撒冷或
基利心山,也不一定是在教堂裏,而是當我們用靈(spirit)和誠實(truth)拜
神時便是敬拜祂。
9.3 分析法:
9.3.1 「井」:這一個詞在本段共出現3次,最需要注意的是第6節的「井」和第
14節的「泉源」原文為同一字,顯示雅各井是有活泉供應,而耶穌是就地
取材,採用「活水」與「泉源」的譬喻。
9.4 應用 (Application):
9.4.1 真正的敬拜
我們受到傳統教會的教導,內心一直認為要到教會這個場地才算敬拜,不
管在這裏聽到講道好不好,弟兄姐妹的關心有沒有傷到你,但耶穌在兩千
多年前便要我們打破這一個觀念,他告訴我們真正的敬拜不在乎你是不是
在耶路撒冷或錫安山,也不在乎是在教會裏或營地中,隨時隨地只要我們
願意由聖靈來主導我們,誠誠實實的面對自己及 神,這就算敬拜。
P. 38
一個人最難的事是面對自己,當我們能誠誠實實的面對自己的軟弱、虛
偽、自以為是、苦毒、原生家庭、傷口、痛楚等等,我們才會掏空自己,
這時我們要讓聖靈住進來,而不是讓魔鬼乘虛而入,讓聖靈來掌權,用說
39
不出來的歎息來為我們求,這樣才是拜主。

我要常常提醒自己何謂真敬拜,誠實面對自己,以耶穌基督為主角,以祂
的心為我的心。

10 4章31~42節:神的食物&許多撒瑪利亞人信主 (歸納法)
10.1 觀察(Observation):
10.1.1 人(Who):
10.1.1.1 門徒。
10.1.1.2 耶穌:門徒稱耶穌為拉比,相信的撒瑪利亞人稱耶穌為救世主,
而不僅僅是猶太人的王。
10.1.1.3 有人:門徒以為於他們去採買食物時已有人給耶穌東西吃。
10.1.1.4 差我來者:指 神。
10.1.1.5 收割的人:在此指門徒。
10.1.1.6 撒種的:在此指耶穌。
10.1.1.7 撒瑪利亞人。
10.1.1.8 撒瑪利亞婦人。
10.1.1.9 信的人(41)。
10.1.2 地(Where):
10.1.2.1 田。
10.1.2.2 那城。
10.1.3 時(When):
10.1.3.1 這其間:between。
10.1.3.2 還有四個月。
10.1.3.3 永生。
10.1.3.4 兩天:耶穌在這個撒瑪利亞城了兩天。
10.1.4 事件、物件 (What):
10.1.4.1 耶穌的食物:(4:31-38) 這其間(between;in the mean time),門徒
對(ask)耶穌說:「拉比,請喫」,耶穌說:「我有食物(meat;原
文字義為 food, espec. articles allowed or forbidden by the Jewish
law)喫,是你們不知道的」,門徒就彼此對問說:「莫非有人拿
甚麼給他喫麼?」,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
旨意,作成他的工(原文字義為 toil, as an effort or occupation, an
act),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麼?」,我告訴
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white)〔原文作發白〕可
以收割了。….收割的人得工價(reward;wages),積蓄(gather)五穀
P. 39
(fruit)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做不同工的
人會領一樣的工價嗎?)
10.1.4.2 撒瑪利亞婦人的見證:(4:39-42)那城裏有好些撒瑪利亞人信了耶
穌,因為那婦人作見證說:「他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
40
說出來了」,耶穌便留下來住了兩天。信的人便對婦人說:「現
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原
文字義:a deliverer, God or Christ)世(原文字義:orderly arrangement,
decoration, the world)主」。
10.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
10.1.6 結果 (Wherefore): 耶穌告訴門徒的食物為遵行差他來者的旨意;許多撒
瑪利亞人信主。
10.1.7 方法(How):
10.1.7.1 撒瑪利亞的婦人作見證及耶穌留下來住兩天。
10.2 解釋 (Explanation):
10.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為約翰的特有記載,無平行經文。
10.2.2 耶穌的食物:門徒們去買完食物回來看到耶穌正在跟撒馬利亞婦人談話,
他們心中覺得很納悶,可能原因之一是猶太人不跟撒馬利亞人來往,之二
是耶穌是跟一個婦人在說話,門徒要拿東西給耶穌吃,耶穌說祂已有食物
吃,門徒們看到耶穌身旁沒食物時就更想不通了,以為已有人先拿東西給
耶穌吃,但耶穌回答他們祂所吃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
成他的工」,KJV版的翻譯為「My meat is to do the will of him that sent me,
,這邊「食物」的原文是指被猶太人准許或禁止的東
and to finish his work」
西,身處在猶太人不太願意踏入的撒瑪利亞和不相來往的撒瑪利亞人,耶
穌的用字要讓門徒抛開律法上的限制,習俗上猶太人不跟撒瑪利亞人來
往,當然也不跟他們一起吃東西,因為認為他們是混血的,怕跟他們的來
往而被污染了,但耶穌要門徒們了解,真正的食物是遵行 神的旨意,做
神的工作,當我們遵守 神的旨意時,能污染我們的便只有我們自己了。

耶穌接下來告訴門徒, 神的時間點和我們人所想的不同,看起來時間還
沒到,但 神認為收成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該遵祂的旨意去收割,收割的
人會得工價(reward, pay),這個工價將是積蓄(gather)五穀(fruit)到永
生,這個工價是不會朽壞的,而且撒種的和收割的都一同快樂(rejoice)。

10.2.3 耶穌前面講的話,接下來馬上便成就,耶穌撒了個種在撒瑪利亞婦人的身
上,因她的見證,許多人便相信,相信之後的收割便要門徒們去做。
10.3 分析法:
10.3.1 「收割」:這一個詞在本段共出現5次,其中的一次是38節的「收」,前
兩次是名詞,後3次是動詞。
10.4 應用 (Application):
10.4.1 遵行 神的旨意
P. 40
真正的食物
耶穌這裏的教導打破門徒們的傳統思維,我們內心常因教會的教導、傳統
的信仰或某個名人的教導而衡量那一個食物可不可以吃,耶穌要我們看重
的食物是 神的旨意我們有沒有去遵守,耶穌連猶太人視為不潔的撒瑪利
41
亞人都碰且與他們同住了兩天,目的即是要立榜樣給門徒和我們眾人看,
耶穌要我們看重並遵守 神的旨意,來做 神要我們做的工,即得著人的
靈魂。

永恒的工價~一同快樂
門徒們跟耶穌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麼?」,可見門徒們認為離
收割還有一段時間,但耶穌要門徒知道「收割的時間」是 神所定的, 神
認為時間到了我們就應該去做,不應推辭。

收割的人的工價即是「積蓄五穀到永生」,有什麼五穀是不會壞的?耶穌
所講的五穀是什麼?這裏的五穀的原文是「摘下來的果實」,一般的作物
要摘下來或割下來才算收割, 神要門徒們去摘他所栽種的,而這不會壞
的果實應該即是永生。但我們會納悶撒種的、耕種的、收割的是不是都拿
到一樣的工價?大衛的標準是「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應
當大家平分」,一個果實的長成如果沒有這三者的付出都會無法有收成,
也許每個人的付出的時間、勞力及投資都不同,但所有做工的人都是一體
的,所以同享工價是應當也是公平的。

有的人很善於去傳福音、有的人則善於關懷他人、有的人則是善於教導
人,就如保羅所列舉的不同恩賜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恩賜,因
此善長的事也不同,但耶穌舉出不管我們是播種的、耕種的或是收割的都
要一同快樂,一同享受收割的成果,因為這是一起努力出來的。

有不少人認為站在講台上教訓人的人會多得祝福的,但事實上不論是在講
台上講道的、在街上大聲宣揚的、在教會打掃的、關懷人的、甚至在角落
為人禱告的,只要是 神的旨意要我們去做的,沒有那一種工作是比另一
項工作高尚的,只要是 神要做的,都是好的、蒙福的。

耶穌這裏提到一個重點即是「一同快樂」,不管是撒種和收割的,因他們
的目標一致、彼此幫補,所以最後他們不搶功能互相享受成果,還在地上
的我們,有的人是做撒種的,有的人是收割的,我們在地上所有的財富及
所領的薪資,每個人都不太相同,但耶穌所指的工價是可以存到永生的,
所以絕對不是指會壞的及短暫的錢財,耶穌給我們永生之外最重要的一個
工價,即是「一同快樂」,快樂則是別人拿不走的,而且是可互相感染分
享的。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很愛釣魚,他曾分享過若一群人出去釣
魚,最高興的結局不是某個人釣了比較多的魚,而是大家都釣到差不多數
P. 41
量的魚。 神給我們真正的工價是每個人都有滿足的快樂,而且是可以分
享的。

行出神的旨意即是撒種了
42
門徒們認為還有四個月才到收割的季節,但耶穌留下來兩天便收割了這些
撒瑪利亞人,所以重點即是「神的旨意為何」, 神要我們等四個月,我
們便等四個月, 神要我們現在就去收割,我們現在就去,不要因為我們
現在的工作、職位而低估了我們的能力,因為我們若去了解 神要我們做
什麼並且去做,我們就是在撒種了,我們便自然會有 神的馨香之氣從我
們身上發出,便自然會吸引人來就近 神,這就是在撒種了。對我們的兒
女而言,我們給他們的種就是我們日常的言行、身教,我們要常常提醒自
己有沒有常去吃真正的食物?工價是可以存活到永生的,是不會毀壞的,
那就是遵行 神的旨意,讓我們歡喜來撒種,而且快樂的與主及同共一同
分享。

11 4章43~54節:耶穌在加利利的第二個神蹟 (歸納法)
11.1 觀察(Observation):
11.1.1 人(Who):
11.1.1.1 耶穌。
11.1.1.2 先知。
11.1.1.3 加利利人。
11.1.1.4 大臣:nobleman,可能是分封王希律安提帕(可6:14; 路3:1)手
下的臣宰。這大概不是太8:5-13和路7:2-10提到的百夫長。
11.1.1.5 大臣的兒子:快死了
11.1.1.6 大臣的僕人。
11.1.1.7 全家:指大臣的全家人。
11.1.2 地(Where):
11.1.2.1 那地方:指撒瑪利亞那座城。
11.1.2.2 加利利。
11.1.2.3 本(his own)地(native town):指加利利的家鄉,也可能指猶太。
11.1.2.4 耶路撒冷。
11.1.2.5 迦拿:位於拿撒勒以北約14公里。。
11.1.2.6 迦百農:迦拿約離迦百農約西南方三十二公里(二十英里)。
11.1.2.7 猶太。
11.1.3 時(When):
11.1.3.1 過了那兩天:耶穌在撒瑪利亞城住的那兩天之後。
11.1.3.2 過節:指逾越節。
11.1.3.3 正下去的時候。
11.1.3.4 昨日未時:耶穌跟這位大臣說:「你兒子活了」的時候;原作
第七點鐘,即下午一時(按猶太算法)
,或下午七時(按羅馬官
P. 42
式算法)。
11.1.3.5 從猶太回去後。
11.1.4 事件、物件 (What):
11.1.4.1 加利利人接待耶穌:4:43-45 過了那兩天,耶穌離了那地方,往
43
加利利去。因為耶穌自己作過見證說:「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
尊敬的(honor、原文字義為有價值的)」,到了加利利,加利利
人既然看見他在耶路撒冷過節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receive)
他,因為他們也是上去過節(feast)。
11.1.4.2 第二個神蹟—救活大臣的兒子:4:46-54耶穌又到了加利利的迦
拿,就是他從前變水為酒的地方,有一個大臣(nobleman,屬王
的),他的兒子在迦百農患病,他聽見耶穌從猶太到了加利利,
就來見他,求他下去醫治他的兒子,因為他兒子快要(shall)死(die)
了,耶穌就對他說: 「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 (WHY
耶穌這樣說?),那大臣說:「先生,求你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
死,就下去(to descend)」,耶穌對他說:「回去罷,你的兒子
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went),…..他便知道
這正是耶穌對他說你兒子活了的時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
11.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
11.1.6 結果 (Wherefore): 加利利人接待耶穌。大臣的兒子得醫治。
11.1.7 方法(How):
11.1.7.1 耶穌用說的方式讓大臣的兒子得醫治。
11.2 解釋 (Explanation):
11.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第一段的平行經文為太4:14-24及可1:14、
21-22,但內容上並不太相同;第二段的平行經文可能為太8:5-13及路
7:1-10,由下面的分析,筆者認為這應該是不同的事件。

迦百農的大臣 迦百農的百夫長
人物 大臣,應為猶太人 百夫長,應為外邦人
發生地點 迦拿 迦百農
被醫治者 大臣的兒子 百夫長所寶貴的僕人
求的方式 親自到迦拿找耶穌 託猶太人的幾個長老求耶穌、
路上還有幾個百夫長的朋友
希望的醫治 請耶穌到迦百農一趟 長老請耶穌去,但百夫長認為
方式 只要耶穌的一句話就好
耶穌的作法 說:「回去吧,你的兒子 耶穌和他們同去
好了」
信心 耶穌講了便相信 耶穌還沒講就相信

如果是同一事件的話,這個大臣即為迦百農的百夫長,但此段的地點為迦

P. 43
拿而非迦百農,因大臣是自迦百農來,所以有人認為這是同一段經文,有
人則認為不是,以約翰習慣補充其他符類福音內容的寫法,而且耶穌未提
到這位大臣的信心,醫治的對象也不同(馬太及路加為百夫長的僕人),所
以應該是不同的事件。
44
11.2.2 「先知 ...... 尊敬的」
:這句話在此可能暗示:耶穌原先在加利利(祂的本
地)並不受人敬重,及至祂在耶路撒冷顯神蹟之後(2:23) ,加利利人才對
祂刮目看相。不過,「本地」也可能指猶太。
11.2.3 「若不 ...... 不信」的「你們」,包括希律的一般侍從(見路23:8)或加利
利人。這些人惟獨想見神蹟,對耶穌並無真信心。
11.2.4 大臣回家後,他遇見他的僕人,他的僕人便說他兒子已好了,大臣便跟僕
人確認他兒子好的時間正是耶穌叫他回去的時間,因此大臣和他的家人都
相信耶穌了。
11.3 應用 (Application):
11.3.1 比百夫長小的信心
這一位大臣他的信心雖然不是很夠,一開始耶穌也提到這邊的人沒有神蹟
便不會相信,但耶穌仍用命令的方式來醫治大臣的兒子,即使迦拿離迦百
農有32公里,耶穌不用大聲吼叫,也不用擺什麼特別的姿勢,他淡淡的說
他的兒子得醫治便立時得醫治,這真的是命令就立、說有就有。

這一位大臣看來比馬太及路加記載的百夫長的信心小一些,但他仍姑且相
信回家去看事情有沒有成就,而不是像迦百農的百夫長是因很清楚自己的
權柄,也相信耶穌能有一樣的權柄來醫治他的僕人,耶穌因此大大稱讚這
一位百夫長的信心。

這一位大臣雖然沒這一位百夫長的信心,但至少他沒質疑耶穌,仍然回去
看他的兒子,我要檢視自己是否至少有這一位大臣的信心,我要確信 神
的引導也願意放手給祂引導。

P. 44
12 5章1~18節:耶穌在安息日主動醫好患38年病的瘸子 (歸納法)
12.1 觀察(Observation):
12.1.1 人(Who):
45
12.1.1.1 猶太人。
12.1.1.2 耶穌。
12.1.1.3 先知。
12.1.1.4 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
12.1.1.5 天使。
12.1.1.6 有一個人:病了38年,躺在廊子那附近,行動應該很不便,所
以行動上需要人的扶助,他被耶穌主動醫治但不知道醫治的人
是誰。
12.1.1.7 有人(7):生病的人。
12.1.1.8 神:猶太人因耶穌稱 神為父,把自己和 神當做平等而想殺
掉耶穌。
12.1.2 地(Where):
12.1.2.1 耶路撒冷。
12.1.2.2 羊門:位於聖殿東北角。獻祭用的羊,都由這門牽入。
12.1.2.3 一個池子:畢士大池(Bethesda),旁有五個廊子,畢士大的原
文字義為「仁慈之家」。
12.1.2.4 五個廊子:池的四周都有廊子,另有一廊將池分為兩半。
12.1.2.5 殿裏。
12.1.3 時(When):
12.1.3.1 這事以後:指醫好大臣兒子的事後。
12.1.3.2 猶太人的一個節期:由前後文無法得知是那一個節期,但由第
10節可得知那一天是安息日。

12.1.4 事件、物件 (What):


12.1.4.1 耶穌的主動醫治: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
說:「你要痊愈麼?」,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
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裏,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
去」。(後人註釋:因為傳聞有天使會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
水動之後誰先下去,無論害甚麼病就痊愈了),耶穌對他說:
「起來,拿你的褥子走罷」。
12.1.4.2 猶太人對耶穌的氣憤:那天是安息日,所以猶太人對那醫好(heal)
的人說:「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他們並不知
道他原是癱子),他卻回答說:「那使我痊愈(healthy)的,對我
說:『拿你的褥子走罷』」。那醫好的人不知道是誰,因為那
裏的人多,耶穌已經躲開了(原文字義:to slip off, quietly
withdraw),後來耶穌在殿裏遇見他,對他說:「你已經痊愈了,
P. 45
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WHY人生病跟犯罪有關
嗎?),那人就去告訴猶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穌(WHY這個癱
子仍要去告狀?告狀算犯罪嗎?耶穌不是已警告他不要再犯罪
了嗎?),所以猶太人逼迫(to pursue, to persecute)耶穌,因為他
46
在安息日作了這事,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
我也作事」,所以猶太人越發想要殺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
並且稱 神為他的父,將自己和 神當作平等。

12.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
12.1.6 結果 (Wherefore): 耶穌於安息日主動醫好患38年病的人。猶太人對耶穌
的醫治很生氣。
12.1.7 方法(How):
12.1.7.1 耶穌叫癱子起來他就被醫好了。耶穌將自己當作和 神平等。

12.2 解釋 (Explanation):
12.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由「躺著」可推知這一個人應是個行動不便的
癱子,於符類福音書(馬太、馬可、路加)中有記載於迦百農時,耶穌在房
內教訓人,有四個人為了把一位癱子抬到耶穌面前給耶穌醫治而拆了房頂
一事,這算是較接近的事件,但由地點及方法來看,應是不同的事件。
12.2.2 當時有許多人相信畢士大池子若有攪動時,就是天使在攪動,如果趕緊進
入池子內便會得醫治,但這一個癱子因為身體不方便又沒有人幫忙,所以
一直沒有機會去試一下,對比馬可記載的另一位癱子,他的四個朋友為了
這個癱子拆掉屋頂來求耶穌醫治,便可看出畢士大旁的這一位癱子應該是
做人不太成功,所以一直都沒什麼人願意幫他這個重要的忙。

沒想到耶穌對這樣一個人主動走過去問他要不要痊癒,這裏的「痊癒」的
原文字義為healthy, well in body, true in doctrine,這不僅是指身體的康健,
而是指身、心、靈的康健,這一位癱子原來只希望有人能幫他放到池子內,
看他自己能否站起來、病況能否有改善,他決沒想到耶穌給他的不只是身
體的醫治,而是全人的醫治。

耶穌較常用「開放式問話」的方式來問人問題,但耶穌在這一事件中對這
一位癱子用少見的「封閉式問話」來問他要不要得痊癒,因為封閉式問話
讓回答的人沒什麼選擇性、也比較沒有自我思考的空間,結果這一位癱子
並未回答要或不要,而是向耶穌抱怨都沒人幫他忙、別人都比他早下去,
於猶太人對這位癱子說不可於安息日拿褥子走路時,由這個癱子對猶太人
所說的話,我們可推論他要表達的「不是我自己要走的,是有人叫我走
的」,可見這位癱子很容易有負面思考,並且不太會負自己的責任。

12.2.3 「今天 ...... 不可的」:猶太人並不知道這一位拿褥子的人原來是一位癱


P. 46
子,根本沒法行走,他們只看到他手拿褥子這麼輕的東西就是不合安息日
的規定,根本不管原來他是怎麼樣的人,當他們聽到這個人說他剛被人醫
好時,他們更怒火中燒,認為醫他的人犯了更大的罪。而這一個癱子不僅
沒第一時間見證自己的痊癒,還回說是有人叫我的病痊癒並拿褥子起來走
47
路,可見這一個癱子很怕事,這讓猶太人聽到更為光火,想要了解是誰醫
好這癱子,因為這個人比癱子更嚴重的觸犯了律例。按猶太拉比對第四誡
(出20:10-11)的解釋,安息日不可作的工包括移動傢具及搬負重擔。按文士
的看法,除非病人性命堪虞,不然在安息日治病是違反誡命的。有關這件
事的餘波可見7:19-23,猶太人把自己定的誡命當成律法,卻忽略了神設立
律法的原意。
12.2.4 「我父 ......作事」:雖然 神已停止了祂創造的大工(創2:2起)
,但祂維持
宇宙的工作仍在進行,絕不因安息日而休止。由於耶穌與父神有特別緊密
的父子關係,祂在安息日的治病有同一的性質,同樣合理。
12.2.5 「稱神 ...... 平等」:猶太人看出耶穌宣稱裡的含意,所以認為祂褻瀆
神,企圖與 神分庭抗禮。
12.2.6 耶穌為何跟這一位被醫好的癱子說:「你已經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
你遭遇的更加厲害」,一個人生病一定是跟犯罪有關,也有可能是 神的
計劃或旨意,但這一個癱子的病是跟他的罪有關,所以耶穌讓他得痊癒後
又特地再去警告他不要再犯罪,否則他可能會比先前還糟糕。而這一位癱
子真的很不會做人,因為他知道是耶穌醫治他之後,他還特地去跟猶太人
打小報告,我們不清楚這樣算不算犯罪,但至少知道如果耶穌是一般人,
他已經是得罪了耶穌,因為他的打小報告造成耶穌與這些猶太人的衝突及
日後的殺機,也讓耶穌傳福音的行動受到了一些阻攔,這應該算是罪了。

12.3 分析法:
12.3.1 「痊癒」:這一個詞在本段共出現5次,這一個詞是本段的重點。

12.4 應用 (Application):
12.4.1 不要再犯了!

耶穌於復活後曾對多馬說:「你因看見了我纔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
福了!」,耶穌所用的「看見」的原文字義有「看見」、「感覺」、「洞察」、
「知曉」等意思,對我們一般人而言,「看見」、「感覺」這種有形的感覺
會比「洞察」、「知曉」等無形的感覺容易多了,「洞察」、「知曉」而相信
的人,類似於耶穌所講的「那沒看見就信的」,那就有福了!我們來看這
一位癱子他屬那一種人並藉此來自省。

由耶穌的教導可看出由人的信可分為三種,這三種人的下場如下:
1) 因看見了(沒看見的也算)我纔信:有永生(約3:35、5:24)
2) 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9)
P. 47
3)

48
(看見還)不信的:被定罪(約3:18、5:24)、得不著永生(約3:36)。

這一段經文雖未記載這位癱子後來的結局,但我們可從耶穌給他的警告及
他被耶穌警告後仍去向猶太人打小報告來看,這位癱子應屬第三種人,即
是看見而且被摸著了但還不信的人,用台語來說這個人真的很「白目」,
由此推知他的結局應該是很不好的,而且應該比他被醫治前還糟,因為耶
穌在他去跟猶太人打小報告之前即已明明跟他講「你已經痊愈了,不要再
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厲害」。

我們真的要了解耶穌的愛及 神的審判都不是說說就算的,都是有確實行
動的, 神透過聖靈及週遭的事物來提醒我們「你已經痊愈了,不要再犯
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厲害」,讓我們常常用這一句話來提醒自己,免得
我們要去見 神的時候淪為第三種人,那真是枉費了一生。

P. 48
13 5章19~30節:更大的事 (歸納分析法)
13.1 觀察(Observation):
13.1.1 人(Who):
13.1.1.1 耶穌。
49
13.1.1.2 他們:指猶太人。
13.1.1.3 子:指耶穌。
13.1.1.4 父、差我來者(30):指上帝
13.1.1.5 死人:在墳墓裏。
13.1.1.6 行善的。
13.1.1.7 作惡的。
13.1.2 地(Where):
13.1.2.1 墳墓裏(28)。
13.1.3 時(When):
13.1.3.1 時候將到(25)。
13.1.4 事件、物件 (What):
13.1.4.1 「子作父的事及更大的事」: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的告
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作甚麼,惟有看見父所作的,子纔能作,
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樣作。父愛(原文為phile’o,是指人與人平行
的友愛)子,將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給他看,還要將比這更大的事
指給他看,叫你們希奇。(什麼是更大的事?)
13.1.4.2 「更大的事—審判」:父怎樣叫死人起來(rise),使他們活著(原文
字義:to vitalize),子也照樣隨自己的意思使人活著。父不審判甚麼
人,乃將審判的事全交與子」。叫人都尊敬(honor, value)子如同
尊敬父一樣。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來的父。
13.1.4.3 「審判的標準」: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
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depart)死(death)入(into)
生(life)了。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
人要聽見 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並且因為他是人
子,就賜給他行審判的權柄。你們不要把這事看作希奇,時候要
到,凡在墳墓裏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行(do)善(good)
的(確定句)復活(resurrection)得(into)生(life)、作(do)惡(evil)的(確定
句)復活(resurrection)定(into judgement)罪。我憑著自己不能作甚
麼,我怎麼聽見,就怎麼審判,我的審判也是公平的,因為我不
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
13.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但並不是每段經文都會出現。
13.1.6 結果 (Wherefore): 耶穌要做比父更大的事,即審判。
13.1.7 方法(How):
13.1.7.1 神指給耶穌看,耶穌照樣做並只求神的意思。
13.2 分析法&解釋 (Explanation):
13.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經文為約翰的獨特記載,無平行經文。
P. 49
13.2.2 分析法—關鍵字:我們先把這19~47節中重覆出現的關鍵字找出來,為何我
們要如此整理,這是因為這兩段連起來才是完整的一段,為避免整段一起
查而不易分析,所以將這一大段拆成兩段。關鍵字如下。
13.2.2.1 「子」:son,這一個詞在本段共出現12次。
50
13.2.2.2 「作」(做):to make or do,這一個詞的原文在本段共出現9次,
「行善」、「行審判」中的「行」原文是同「作」這一個字。
13.2.2.3 「父」、「神」:father、God,這二個詞在本段各分別出現12次
及5次,總計17次,這兩個字所指的都是 神。
13.2.2.4 「人」:man,這一個詞的中文在本段共出現11次,然而原文只
出現3次,大部份都是中文翻譯加上去的字。
13.2.2.5 「信」:believe (動訶),這一個字在本段出現了7次。
13.2.2.6 「生命」:life,這一個詞在本段共出現8次。
13.2.2.7 「審判、定罪」:judegment (名詞)、judge (動訶),這一個字的兩
個詞態在本段各出現5次及2次,總計為7次,我們要注意的是審判
≠有罪(condemn),於審判中有沒有罪是由耶穌認定。
位階 13.2.3 分析法—位階:( 表相同)
一 子憑著自己不能作甚麼,

二 1. 惟有看見父所作的,子纔能作,
2. 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樣作。
3. 父愛(phile’o)子,將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給他看,
4. 還要將比這更大(greater)的事(work)指給他看,叫你們希奇。

三 甲、父怎樣叫死人起來(rise),使他們活著(原文字義:to vitalize),子也照
樣隨自己的意思使人活著。
乙、父不審判甚麼人,乃將審判的事全交與子。
丙、叫人都尊敬(honor, value)子如同尊敬父一樣。不尊敬子的,就是不
尊敬差子來的父。

四 i.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
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depart)死(death)入(into)生(life)了。
ii.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
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並且因為他是人子,就賜給
他行審判的權柄。
iii. 你們不要把這事看作希奇,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裏的,都要聽
見他的聲音,就出來,行(do)善(good)的(確定句)復活
(resurrection)得(into)生(life)、作(do)惡(evil)的(確定句)復活
(resurrection)定(into judgement)罪。
iv. 我憑著自己不能作甚麼,我怎麼聽見,就怎麼審判,我的審判
也是公平的,因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
P. 50
13.2.4 解釋:
13.2.4.1 第一階開宗明義即說明子不能做什麼,如果再將最後一句加進來
看,就清楚原因是耶穌「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
迫不去做,而是自己的選擇。
51
,耶穌不是被脅

13.2.4.2 第二階說明耶穌是看 神所做的才做,神做的他才做,而且 神


還指給耶穌看更大的事,即叫死人復活和審判。
13.2.4.3 第三階是說明何為更大的事,耶穌如 神一樣憑己意叫死人復
活,但 神不審判人,耶穌審判人,審判的事即是更大的事,因
為 神不做。但耶穌於約3:17說到他來「不是要定世人的罪」嗎?
為何這裏又要審判世人呢?這樣是不是前後矛盾?不然,耶穌於
約3:17所提到的「世人」的原文是指world,即「世界(上)」,
但每個人是單獨的個體,耶穌不會要我們去負別人的責,或叫他
人來擔我們的擔子,而是每個人要負自己的責任、擔自己的擔子;
另外這兩次說明所針對的時間也不同,3:17是指耶穌還在世的目
的是要讓人認識主、而不會定人罪,但這一段經文所指的時間則
是指耶穌再來時將對所有人的審判。耶穌接下來的說明要指出審
判的標準為何。
13.2.4.4 第四階是說明「審判的標準」:耶穌這裏所說的標準和約3:18所
說的一致,標準即是『信(耶穌)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
經定了』,死人會隨耶穌的意思復活,行善的會得永生,做惡事
的則會面臨審判,耶穌是依 神的意思做,所以必是公平的,這
裏的「公平」的原文即是公義(righteous)。
13.3 應用 (Application):
13.3.1 公平的審判

19-47節這一段經文常被歸為基督論,主要分為「不定罪、復活、有生命、
審判及見證」。

耶穌將要用他公平的標準來審判不信他的和行惡的,聽耶穌話且信差耶穌
來的有永生,不至於定罪,並已經脫離死亡,但不信的人不管如何都會面
臨審判。已在墳墓裏的人會出來(go、depart),都會復活,但做惡的會面臨
審判,行良善事的人會進入生命,由耶穌的話可歸納如下的標準。

P. 51
復活的人(指耶穌再來之前肉體已死的人)
公平 (公義)的審判

不信耶穌
52
信耶穌
作惡的
行善的
行善的

有永生不被定罪 面對審判
粉紅色部份:要接受審判
紅色部份:一定會被定罪
信:是進行式不是過去式或單指某一個時間點
這邊「惡」的原文為evil,同約 3:20「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
怕他的行為受責備」中的「惡」。神曾說他是忌邪(忌妒)的 神,我們若
把別的 神、財富、地位等看得比祂重要,祂便認為這為「惡」。

未死的人(指耶穌再來時肉體未死的人)
聽耶穌話且信差耶穌的有永生:不至於定罪,已經脫離死亡而有永生
不信的人:不管作好事的或作惡的都會面臨審判。

這是筆者個人的整理及看法,你可以也有自己的看法,讓我們彼此來激盪
思想,求 神感動我們能更了解耶穌的意念。

筆者認為信耶穌的也有行惡的,這些行惡的人也會面臨審判,如同不信耶
穌的人一樣,不信耶穌的人即使是行善的,仍要面對審判,審判的結果有
沒有罪則由耶穌公平的判斷,但如下的標準是確立的。

Judgement≠guilty,但
不信耶穌的(not believe)&作惡的(do evil)→面對審判(judgement)
信耶穌的(Believe Jesus)&行善的 (do good)→有永生(eternal life)

有人認為如慈濟的師兄師姐也作了許多好事,但是他們就因不信耶穌就會
下地獄嗎?事實上這個問題的正確說法是這些師兄師姐因不信耶穌必要
面對耶穌的審判,但會不會有罪,則由耶穌來裁決,現今社會的資訊發達
程度較10年前、甚至20年前不僅快而且多,10年前手機、網路都不夠發達,
20年前傳真及電腦尚不普及、40年前電話及電視的普及率也不高,所以我
們每個人都比數十年前的人有更多倍的機會來認識耶穌,若我們還是硬心
不讓耶穌進入我們心,我們就要自食自己的果實。

P. 52
我要竭力追求 神,要更認識祂、更愛祂,如此我才能認識自己,知道自
己是那麼的有價值、那麼的棒,我不用依賴世上人的肯定,而是追求天父
的肯定。相信耶穌是一個進行式,我不能只停留在受洗或自覺重生的那一
個階段,我要時時刻刻讓 神來掌,讓祂成為掌管我的救主,我要持守這
53
個確信到我離世,如此我才能確立再見主面時我能有永生。

14 5章31~47節:耶穌的見證 (歸納分析法)
14.1 觀察(Observation):
14.1.1 人(Who):
14.1.1.1 另有一位給我作見證:施洗約翰、點著的明燈。
14.1.1.2 人(34)。
14.1.1.3 摩西。
14.1.2 地(Where):
14.1.2.1 無。
14.1.3 時(When):
14.1.3.1 從來沒有x2(37):指跟他講話的猶太人,沒人看見 神的形像及
聽見 神的聲音。
14.1.4 事件、物件 (What):
14.1.4.1 「耶穌(子)的見證」:我若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見證就不真。另有
一位給我作見證,我也知道他給我作的見證是真的。你們曾差人
到約翰那裏,他為真理作過見證。其實我所受的見證,不是從人
來的,然而我說這些話,為要叫你們得救。約翰是點著的明燈,
你們情願暫時喜歡他的光。差我來的父也為我作過見證。你們從
來沒有聽見他的聲音、也沒有看見他的形像。你們並沒有他的道
存在心裏,因為他所差來的你們不信。你們查考聖經,〔或作應
當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
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裏來得生命。
14.1.4.2 「耶穌的榮耀」:我不受(receive)從人來的榮耀(glory)。但我知道
你們心裏,沒有 神的愛。我奉我父的名來,你們並不接待我,
若有別人奉自己的名來,你們倒要接待他。你們互(of)相(one
another)受(receive)榮耀(glory)、卻不求(seek)從獨一(only)之 神來
的榮耀、怎能信我呢。不要想我在父面前要告(原文字義: to be a
plaintiff, to charge with some offence;accuse)你們,有一位告你們
的,就是你們所仰賴的摩西。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
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你們若不信他的書、怎能信我的話呢。
14.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不一定每段都會有。
14.1.6 結果 (Wherefore): 施洗約翰、所做的事、父及聖經做耶穌的見證。
14.1.7 方法(How):
14.1.7.1 耶穌有施洗約翰、所做的事、父及聖經(摩西的書)做他的見證。
14.2 分析法&解釋 (Explanation):
P. 53
14.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經文為約翰的獨特記載,無平行經文。
14.2.2 分析法—關鍵字:我們如上一段先把這19~47節中一直重覆出現的關鍵字找
出來,因為這樣會比較完整不會失掉部份的意思。筆者所整理的關鍵字如
下。
54
14.2.2.1 「審判、定罪」:judegment (名詞)、judge (動訶),這一個字的兩
個詞態在本段各出現5次及2次,總計為7次。
14.2.2.2 「見證、作見證」:witness (名詞、動訶),這一個字的兩個詞態
在本段各出現4次及7次,總計為11次。
14.2.2.3 「信」:believe (動訶),這一個字在本段出現了7次。
14.2.2.4 「榮耀」:glory (名詞),這一個字在本段各出現2次。
14.2.3 分析法—位階:
14.2.3.1 我若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見證就不真
位階
一 If I bear witness of myself, my witness is not true.
我所受的見證,不是從人來的 But I receive not testimony from
二 man

A. 約翰那裏,他為真理作過見證
B. 父交給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所做的事
C. 差我來的父也為我作過見證
D. 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聖經)
E. 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
你們若不信他的書、怎能信我的話呢。

14.2.3.2
位階 「榮耀」:
一 我不受(receive)從人來的榮耀(glory)。
a、 但我知道你們心裏,沒有 神的愛。
二 b、 我奉我父的名來,你們並不接待我,若有別人奉自己的名來,你
們倒要接待他。
c、 你們互相受榮耀、
d、 卻不求從獨一之 神來的榮耀、怎能信我呢。
14.3 應用 (Application):
14.3.1 真見證及真榮耀
我自念書開始到出社會,從追求父母、老師的肯定到後來追求公司、老闆
同儕及配偶的肯定,從追求成績上的肯定到工作表現、收入、財富的肯定,
我一路下來,內心都一直渴慕得到人眼光的肯定,但很少想到要得到 神
的肯定,人的眼光是短視的、是近利的、是虛榮的,但只有 神的眼光是
永生的,我年紀稍長時雖然開始能了解這兩者的差異,但仍常常是「行出
來由不得我」。

P. 54
55
看別人住好房子、開好車、名片上的職銜、公司比自己的高或大,還是會
覺得被比了下去,直到回到原點認識自己是誰,自己被 神所造的工為
何,才開始了解最重要的不是來自於人的肯定,最重要的是 神和自己的
肯定。

耶穌在這一段話給我們很清楚的方向,耶穌他不受人來的榮耀,他所受的
見證也不是從人而來的,他的見證是差耶穌來的父及耶穌所成就的事,耶
穌他的眼光完全跳脫人的限制及框架,對我而言我還是常會在意配偶、兒
女、父母、及許多旁人的眼光,但是唯有我真的完全面對 神時,我才得
以接近完全,我要將「互相受榮耀,卻不求從獨一之 神來的榮耀」的陳
疴丟棄,我要定睛在「不求人彼此的榮耀,但求從獨一之 神來的榮耀」,
我也要學習自我的肯定,唯有我們自己用 神的標準肯定自己所做的事
時,我才能分辨別人的肯是是真是假,也不會受到人的影響。

P. 55
15 6章1~15節:五餅二魚 (歸納法)
15.1 觀察(Observation):
15.1.1 人(Who):
56
15.1.1.1 耶穌。
15.1.1.2 許多人。
15.1.1.3 病人。
15.1.1.4 門徒。
15.1.1.5 猶太人。
15.1.1.6 腓力。
15.1.1.7 安得烈。
15.1.1.8 一個孩童。
15.1.1.9 眾人:約有五千成年男人。
15.1.2 地(Where):
15.1.2.1 加利利海:這湖最早叫革尼撒勒湖,後又稱加利利湖,之後又
因於海邊建了提比哩亞城後改名提比哩亞海。
15.1.2.2 上了山:那地方草多。
15.1.3 時(When):
15.1.3.1 這事以後:指耶穌於聖殿醫治患38年病的癱子後。
15.1.3.2 逾越節近了。
15.1.4 事件、物件 (What):
15.1.4.1 二十兩銀子:約工人200天的薪資所得。
15.1.4.2 五餅二魚:大麥餅是當時很便宜的食物。
15.1.4.3 十二個籃子。
15.1.4.4 試驗腓力: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那
裏買餅叫這些人喫呢?」,他說這話是要試驗(原文字義:to test,
endeavor, scrutinize, entice, discipline)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
行。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喫一點
也是不彀的」。
15.1.4.5 安得烈的預備: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
耶穌說:「在這裏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
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
15.1.4.6 五餅二魚: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原來那地方的草多,
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
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as many as)他們所要(原文字
義: to determine, choose or prefer, to wish, be inclined to (take for
oneself))的。他們喫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
起來,免得有蹧蹋的」。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
眾人喫了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這些零碎的食
物最後作何處理?)。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
P. 56
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他作王,
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15.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
15.1.6 結果 (Wherefore): 耶穌讓每個人都依他們所需要的量吃飽了。
57
15.1.7 方法(How):
15.1.7.1 耶穌要眾人一排一排的坐下,拿起餅、祝謝了分給坐著的人。
15.2 解釋 (Explanation):
15.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經文是少見四福音皆同時有記載的事
件,平行經文為太14:13-21、可6:32-44、路9:10-17,五餅二魚、五千個男
人、剩十二籃零碎的食物等記載皆完全一致,但約翰多補充了對腓力的試
驗、找五餅二魚來的是安得烈、眾人想要逼耶穌作王等事。
15.2.2 耶穌為何要問腓力「我們從那裏買餅叫這些人喫呢?」這個問題,為何不
問別的門徒?這真的是一個有趣的問題,聖經中有關腓力的記載非常的
少,腓力看起來是不太會出風頭的人,但耶穌卻問腓力去那裏買餅給眾人
吃,買東西有兩個要件,一是要有錢、二是要買得到,對腓力來說錢都已
是大問題了,更諻論能不能買得到東西吃,因此腓力的回答用現今的口語
來看可說是「拿二十萬台幣去買吃的也不夠這麼多人吃,更何況我們連20
萬都沒有」。

耶穌的動機是試驗腓力,因為耶穌早就知道要如何做,耶穌這樣做的目的
為何?這時腓力跟隨耶穌已經一陣子了,他已看過耶穌於迦拿把洗手水變
好酒、讓癱子行走等神蹟,耶穌要腓力整理看看他能想到什麼方法,但腓
力一想便覺得不可能給那麼多人吃,所以他實際上跟耶穌表達的是「不可
能」、「別傻了」,耶穌沒有直接給腓力難堪,而是讓腓力能去思考耶穌
已做了什麼及能做什麼,這個事情的解藥就在眼前,接下來安得烈的主動
相信會給腓力很大的提醒。

15.2.3 「安得烈的主動」:安得烈主動去看有沒有人帶吃的來,雖然他心中是不
太相信食物會夠,但是他還是死馬當活馬醫,在安得烈的詢問下,只有這
一位小朋友願意將他手中的五餅二魚分享出來,實際上應該不會只有這一
位小朋友有帶吃的東西出來,但其他人有帶食物的人可能只顧得自己的需
要而沒把東西拿出來給安得烈,所以讓這個孩童有出頭的機會,安得烈於
是將這個孩童及他帶的五餅二魚帶到耶穌面前,他雖然做了這樣的努力,
但他跟耶穌講這一件事以先,他已先下了結論,他說「只是分給這許多人,
還算甚麼呢?」,他認為耶穌應該有方法,但是仍沒法解決目前這一個問
題,沒想到對耶穌而言,這五餅二魚是遠遠足夠了。
15.2.4 「由我們定意要的供應」:耶穌將五餅二魚祝謝(give thanks)之後便分配給
眾人,依馬可福音的記載,眾人是依一百個一排或五十個人一排的方式坐
好,並由門徒遞給眾人,可見耶穌的管理能力也非常好,耶穌擅用方法來
讓工作有效率的進行。
P. 57
耶穌沒有規定一個人只能吃多少片餅及多少條魚,他讓眾人「都隨著(as
58
much as)他們所要(原文字義: to determine, choose or prefer, to wish, be
inclined to (take for oneself))的」來享用,耶穌他讓每個人都能吃飽,而且
喜歡吃魚的就多吃魚,喜歡吃餅的可多吃餅,他沒有要眾人節儉少吃點,
因為他知道每個的需要不同,而且他的供應是無限量的,這時吃虧的人是
自以為別人會不夠吃而少吃的人。

15.2.5 12個籃子:耶穌的供應真的是多到有剩,剩餘的數量有12 個籃子之多,


這12個籃子猶如12個支派如海沙般的不可勝數,也如12個門徒般的個個都
是強棒,我們常常替 神擔心他的不足,而不敢求,但是耶穌不要我們替
祂擔心,因為他是自有永有的,完全沒有不足的問題。

15.2.6 當時的以色列人期望有人起來推翻羅馬政府,他們認為耶穌就是這樣的人
選,而門徒們也有類似的想法,耶穌這時的作法是一個人退到偏僻的地
方,一為平息眾人的企圖,一為強化自己與 神的連結。

15.3 應用 (Application):
15.3.1 準備好我的五餅二魚!
神給每個人都有一份五餅二魚,即我們的恩賜,每個人的恩賜都不同,有
的會人很會關心人、有的人很會分享、有的人對數字敏感、有的人文筆很
好、有的人會講道、有的人會運動,不管你擅長的是打掃或是站在講台上
領詩,這都是 神給我們的五餅二魚,但是這五餅二魚若不拿出來吃,自
己會吃不完甚至會發臭壞掉,這個孩童願意把他有的拿出來,而且分享給
他人用,他願意的心真的是遠勝過手上有更多及更好食物的成人們。

我相信 神也給我很棒及獨特的五餅二魚,我願意拿出來分享及使用,我
相信我愈使用,我這個五餅二魚便會生出更多的餅及魚,這就是祝福。

[下午 01:46:22] Eugene Wu: 所以別人也要負自己的代價,我們只要負責把


耶穌的餅和魚傳給他們,他們要不要吃,要吃多少,那就是他們自己的決定

16 6章16~25節:耶穌履海 (歸納法)
16.1 觀察(Observation):
16.1.1 人(Who):
16.1.1.1 耶穌。
16.1.1.2 門徒。
16.1.1.3 病人。
16.1.1.4 眾人。
16.1.2 地(Where):
P. 58
16.1.2.1
16.1.2.2
16.1.2.3
16.1.2.4
海邊:提比哩亞海(加利利海)邊。
船上。
迦百農。
海。
59
16.1.2.5 十里多路:原文為廿五~卅「斯塔狄」,約為四、五公里或三英
里長。
16.1.2.6 海面上。
16.1.2.7 所要去的地方。
16.1.2.8 提比哩亞。
16.1.2.9 靠近主祝謝後並吃的地方。
16.1.3 時(When):
16.1.3.1 到了晚上:指讓五千人吃飽的那一個晚上。
16.1.3.2 天已經黑了:依太14:25、可6:48的記載,當時約四更天。
16.1.3.3 立時:immediately。
16.1.3.4 第二日。
16.1.4 事件、物件 (What):
16.1.4.1 狂風。
16.1.4.2 有幾隻小船。
16.1.4.3 到了晚上,他的門徒下海邊去,上了船,要過海往迦百農去。
天已經黑了,耶穌還沒有來到他們那裏。忽然狂風大作,海就
翻騰起來。門徒搖櫓約行了十里多路,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走,
漸漸近了船,他們就害怕。耶穌對他們說:「是我,不要怕!」。
門徒就喜歡接他上船,船立時(原文字義:directly, at once or soon)
到了他們所要去的地方。
16.1.4.4 第二日,站在海那邊的眾人,知道那裏沒有別的船,只有一隻
小船,又知道耶穌沒有同他的門徒上船,乃是門徒自己去的,
然而有幾隻小船從提比哩亞來,靠近主祝謝後分餅給人喫的地
方,眾人見耶穌和門徒,都不在那裏,就上了船,往迦百農去
找耶穌。既在海那邊找著了,就對他說:「拉比,是幾時到這
裏來的?」。
16.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
16.1.6 結果 (Wherefore): 耶穌主動履海並平息風浪。
16.1.7 方法(How):
16.1.7.1 耶穌主動履海走到門徒的船上並平息風浪。
16.2 解釋 (Explanation):
16.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經文的平行經文為太14:22-33、可
6:45-52,耶穌主動幫門徒們擋子彈,他要門徒們上船去伯賽大,這一點與
約翰記載的迦百農有一些差異,但這兩個地點相近,伯賽大在約旦河的東
邊,迦百農則在西邊,眾人想要逼耶穌作王,耶穌於門徒走後獨一個人上
山禱告,後來耶穌在岸邊獨自看到門徒們在海上遇到風浪而搖櫓甚苦,所
P. 59
以便在海上行走去幫助門徒們。
16.2.2 經過一天讓五千人吃飽及講道、醫病的忙碌,及為了避免群眾要拱耶穌做
王,耶穌便催促門徒離開伯賽大往迦百農去(此點與馬可的記載有差異),
門徒離開後便獨自到山上去禱告,耶穌這時還是相當關心門徒們的狀況,
60
耶穌遠遠的看到門徒們在提比哩亞海上遇到大風浪,便決定隻身去解救他
們,耶穌用的方法很特別,他竟獨自走在海上往門徒的船上去,依馬太及
馬可的記載,門徒們以為看到鬼了,耶穌隨即告訴他們「你們放心,是我,
不要怕!」,結果耶穌一上船,風浪便止住了。

馬太的記載還多了一個插曲,即彼得在耶穌還沒上岸時,要耶穌讓他也在
海上行走,他可能有走好幾步,但因風浪很大而害怕,便要耶穌救他,而
被耶穌唸「小信的人」,事實上彼得還是門徒中信心比較大的,其他門徒
還不敢這樣要求。上了船之後門徒們都拜耶穌並稱耶穌真為上帝的兒子。
這真的是和耶穌之後被抓時門徒們的鳥獸散差很多。

16.2.3 有不少人看到耶穌將門徒們送上船離開,他們以為耶穌還在行五餅二魚神
蹟的地方,但後來許多人要找耶穌卻找不到,有的人便搭船經過提比哩亞
海來到伯賽大,想要去迦百農找門徒,結果他們在那裏看到了耶穌,他們
當時應該相當驚訝及納悶耶穌是怎麼來的。

16.3 應用 (Application):
16.3.1 耶穌是我隨時的幫助!
耶穌對我的關心就像當時他對這些門徒一樣,他一直在高處看著他們,看
他們有何狀況及需要,耶穌知道門徒這時的擔心害怕,他便主動的用門徒
想不到的方式出面來幫他解決這樣的危機,我相信耶穌一樣也在看顧我,
他知道何時他該出手,就像我們在照顧我們的子女一樣,我們知道要不要
扶他起來還是要鼓勵他自己起來,而耶穌比我們更清楚正確的時機。

17 6章24~40節:不壞的食物 (歸納法)
17.1 觀察(Observation):
17.1.1 人(Who):
17.1.1.1 眾人:指耶穌讓五千人吃飽的其中一部份人。
17.1.1.2 耶穌。
17.1.1.3 門徒。
17.1.1.4 父 神:差我來者。
17.1.1.5 我們的祖宗。
17.1.1.6 摩西。
17.1.1.7 父所賜給我的人。
17.1.1.8 見子而信的。
17.1.2 地(Where):
P. 60
17.1.2.1 船。
17.1.2.2 迦百農。
17.1.2.3 海那邊:應是指迦百農。
17.1.2.4 曠野。
61
17.1.2.5 天上。
17.1.2.6 世界。
17.1.3 時(When):
17.1.3.1 應該是耶穌讓五千人吃飽的隔日。
17.1.4 事件、物件 (What):
17.1.4.1 神的工: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
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喫餅(bread)得飽。不要為那必壞的
食物(meat)勞力(work),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meat)(勞力),
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 神所印證(seal)的」,
眾人問他說:「我們當行甚麼纔算作 神的工(works)呢?」,
耶穌回答說:「信 神所差來的,這就是作 神的工」…因為
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 耶穌說:
「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
不渴」。
17.1.4.2 差耶穌來者的意思: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
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
他所賜(give)給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在末日卻叫他復活。
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
我要叫他復活。
17.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但不是每段經文都會有。
17.1.6 結果 (Wherefore): 父 神的工=信 神所差來的耶穌。神給耶穌的旨意
=不讓任何一個人失落,在末日叫這些人復活有永生。
17.1.7 方法(How):
17.1.7.1 耶穌講論何為 神的工。
17.2 解釋 (Explanation):
17.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經文是約翰的特有記載,無平行經文。
17.2.2 這些猶太人於經歷耶穌讓五千人吃飽的神蹟後,便想要跟著耶穌看他接下
來還有沒有其他的神蹟奇事,這是人之常情,耶穌一開頭就點破他們這一
個迷思,告訴他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喫餅得飽」,
這些眾人比期待神蹟的法利賽人還更低一層次,他們只是被耶穌的餅所吸
引,這好像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狀況一般,跟著耶和華的原因不外是不用
再作奴隸,但他們仍不斷地抱怨,如出 17:3「百姓在那裏甚渴,要喝水,
就向摩西發怨言,說:『你為甚麼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的
兒女並牲畜、都渴死呢』」,當時的以色列人天天都看到神蹟,每天都在
雲柱及火柱下,但是他們仍是看重食物甚於 神的神蹟,這時的眾人有類
似的狀況。
P. 61
耶穌這邊點出什麼是真正的餅給眾人了解,耶穌跟眾人說他的餅是不壞
的、存到永生的,但眾人當然搞不清楚耶穌說的比喻,而他們的傳統觀念
是要做工才可以討 神喜悅及得永生,耶穌跟他說「信 神所差來的,這
62
就是作 神的工」,這對猶太人的觀念來說真的是很大的挑戰,他們不需
要汲汲營營的刻克己身或積功德來得永生,只要「相信耶穌」竟然就可以
達到這個一生的目標,哇!「怎麼可能這麼簡單!」,耶穌明明白白的告
訴我們,事實上就是這麼簡單。

17.2.3 這一段可說是5:19-29的延續,讀這一段時請能再對照5:19-29耶穌的話。

17.3 分析法:(24~71節)
17.3.1 「工」:work、deed,這一個詞在本段共出現2次,這一個詞的原文字義為
toil, as an effort or occupation, an act,這些猶太人認為討 神喜悅的方式是
要靠個人努力。
17.3.2 「糧」:這一個詞在本段共出現7次,有的經文譯為餅,原文字義為bread or
a loaf,本段相似的詞為「食物」(meat),共出現一次。
17.3.3 「天上」:這一個詞在本段共出現4次,原文字義the sky, heaven, eternity,
在這一段都是針對食物而言,約 6:33更指出這個糧是「天上降下來賜生命
給世界的」,「天上降下來」在24-71節更出現了6次之多。
17.3.4 「賜」:這一個詞的原文在本段共出現8次,如含下一段的次數則共有11
次,這一個詞的原文字義為to give,中文翻譯主要為給及賜。
17.3.5 「降」:這一個詞的原文在本段共出現2次,如含下一段的次數則共有7次,
這一個詞的原文字義為to descend,中文翻譯主要為降下及下來。

17.4 應用 (Application):
17.4.1 為不壞的餅勞力!
我信耶穌,他就是 神所差的彌賽亞,我要了解 神給我的恩賜及祂交代
我的工作,將他的工作好好去完成,我相信我必有永生。我以前常認為要
多做教會或團契的事工才算做工,要這樣做才能得永生,結果這些服事常
讓我忽略自己與 神的關係、自己與家人的關係。

但耶穌看重的是我們相信他,而且是持續的相信他,我們做多麼多的服事
都不能取代與 神連結的重要性, 神不看重我們的功德,祂看重的是我們
信不信祂、信不信耶穌、有沒有追求祂的旨意,因此我要以 神的觀念為
基準,要大量吃那不會壞的糧,即 神的話,並活出來,時時保持信的狀
態,讓 神的話取代原生家庭的話、旁人的話、社會觀感的話,如保羅所
說的:「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 神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
因為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我要做一個心口
合一、言行合一的基督徒,建立合 神心意的家庭、做 神要我做的事工。
P. 62
18 6章41~71節:永生的食物=神的糧=耶穌=耶穌的話(道)=耶穌的肉&血=生命的糧=靈→復
活→永生 (歸納分析法)
18.1 觀察(Observation):
63
18.1.1 人(Who):
18.1.1.1 猶太人。
18.1.1.2 耶穌。
18.1.1.3 約瑟。
18.1.1.4 他的父母(42):指耶穌的父母。
18.1.1.5 差我來的父。
18.1.1.6 先知:宣講聖言者、受靈感說話的。a foreteller、an inspired
speaker、a poet。
18.1.1.7 他們(45):即44節的「到我這裏來的」、47節的「信的人」和58
節的「喫這糧的人」。
18.1.1.8 我們的祖宗。
18.1.1.9 他的門徒:泛指耶穌的門徒,不只這12門徒。
18.1.1.10 靈:叫人活著的,就是耶穌所說的話。
18.1.1.11 賣耶穌的:指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耶穌指此人是魔鬼。
18.1.1.12 西門彼得。
18.1.2 地(Where):
18.1.2.1 天上。
18.1.2.2 曠野。
18.1.2.3 迦百農會堂:耶穌講34-58節話的地點。
18.1.3 時(When):
18.1.3.1 末日:farthest、final day。
18.1.4 事件、物件 (What):
18.1.4.1 耶穌是生命的糧:猶太人因為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
糧」,就私下議論他,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耶穌麼?他的
父母我們豈不認得麼?他如今怎麼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
的』?」。耶穌回答說:「你們不要大家議論。若不是差我來
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到我這裏來的,在末日
我要叫他復活(to stand up,與resurrection 不同)。在先知書上寫
著說:『他們都要蒙 神的教訓。』凡聽見父之教訓又學習的,
就到我這裏來。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惟獨從 神來的他看
見過父。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信的人有永生,我就是生命
的糧…
18.1.4.2 什麼是吃耶穌的肉及血: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喫過嗎哪還是死
了。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叫人喫了就不死。我是從天上降
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喫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
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因此,猶太人彼此爭論說:
P. 63
「這個人怎能把他的肉給我們喫呢?」,耶穌說:「我實實在
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喫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
生命在你們裏面。喫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
他復活,我的肉真是可喫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
64
18.1.4.3 部份門徒退去(went back、went away):他的門徒中有好些人
(many)聽見了,就說:「這話甚難(hard、harsh;較白話的翻譯
是:太難了、太刺耳了),誰能聽呢?(怎麼聽得下去呢)」。
耶穌心裏知道門徒為這話議論,就對他們說:「這話是叫你們
厭棄(跌倒,offend)麼?倘或你們看見人子升到他原來所在之
處,怎麼樣呢?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
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只是你們中間有不信的人」。耶
穌從起頭就知道,誰不信他,誰要賣他,耶穌又說:「所以我
對你們說過,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裏來」,
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no more)和他同(with)行
(walk)。(WHY?耶穌為何要這樣做?因為這真的是很難懂的話)
18.1.4.4 質問12門徒是否有人也要離開:西門彼得回答說:「主阿!你
有永(eternal)生(life)之道(word),我們還歸(unto)從(go)誰(who)
呢?我們已經信(believe)了,又知道(know)你是 神(God)的聖者
(holy)」。
18.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但不是每段經文都會有。
18.1.6 結果 (Wherefore): 猶太人及門徒們不懂耶穌的話,許多門徒離開耶穌,
不再與耶穌同行。
18.1.7 方法(How):
18.1.7.1 耶穌講論何為天上降下來的糧。
18.2 解釋 (Explanation):
18.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經文是約翰的特有記載,無平行經文。
18.2.2 耶穌這一段話對於二千多年後的基督徒而言一樣很不好懂,更何況是當時
的法利賽人及門徒,跟隨耶穌的許多門徒因為耶穌這段一段話選擇離去則
頗讓人不解,他們不是才剛看過耶穌讓五千人吃飽、耶穌履海等不可思議
的神蹟嗎,為何就因耶穌這一段話便選擇離去?這就好像17.2.2中所說
的,和出埃及的以色列人狀況相似。

耶穌在這裏多次提到「天上來」的這個論點,但猶太人則是以「地上」的
角度來回應,耶穌所說的「天上」的原文字義有天堂及永生的意思(the sky,
heaven, eternity),耶穌要表達的是他是從天上(降下)來(原文無「降」只有
「來」的意思,即come)的,他是我們的糧,信他的就有永生。

這邊所提到的猶太人及法利賽人他們從小便看過耶穌或認識約瑟及馬利
亞,因此他們打從心裏就認為耶穌是普通的人,即使耶穌已行了那麼多不
可能是人做得出來的神蹟,因此耶穌和這些猶太人的出發點一開始便不
P. 64
同,這些猶太人不像尼哥底母會認耶穌所結的果子,尼哥底母對耶穌說:
「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 神那裏來作師傅的,因為你所行的神蹟,若沒
有 神同在,無人能行」,而這些法利賽人及離耶穌而去的門徒仍定睛在
耶穌所行的神蹟或吃餅得飽上,而非是誰給了耶穌這樣的能力,他們仍冀
65
望於地上的國度,希望耶穌是要來帶領他們打敗羅馬人來恢復以色列國,
殊不知若不是 神給耶穌這些能力,他不可能行這些神蹟,而耶穌不僅擁
有天上的國度,他更用他的話改變了羅馬皇帝,主後第四世紀,羅馬皇帝
君士坦丁從信奉異教改信基督教,並宣佈基督教為羅馬國教,使得羅馬帝
國後來實質上是為耶穌所統治,更因羅馬王朝而使得後來整個歐洲也受到
耶穌的管轄,而耶穌管轄的不僅是有形的土地,他更不分疆界的管轄了數
以億計的人心,這是當時猶太人及耶穌的門徒想都想不到的事。

18.2.3 耶穌這裏所提到的吃人子的肉及喝人子的血,若以猶太人的律例來看更是
不可思議,猶太人是不可以吃血的,更何況是人血,所以他們對耶穌講的
吃肉及喝血可說是完全聽不懂,他們看重的是不能吃血的律例,而耶穌的
許多門徒也有一樣的狀況,跟了耶穌那麼久,仍然被猶太人的傳統所捆綁
住,無法了解耶穌這裏所指的糧、餅、血、肉都是指著他從天父所領受的
話語,耶穌回過頭來問他最核心的十二個門徒要不要也離去時,彼得說:
「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至少彼得還認清耶穌是誰。

18.3 分析法:(26-64節)
由這段重覆出現的字及耶穌的話,我們可歸納出如下結論(前面的數字是經節):
18.3.1 永生的食物是什麼?
 27-33 存到永生的食物(不壞的食物)=神的糧(從天上降下來的)
 35上、48 耶穌=生命的糧
 51-58 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耶穌的肉和血
18.3.2 吃永生食物(生命的糧)的人的結果
 35下 不餓、永遠不渴
 39、44 末日要復活
 40、47下 得永生
 50 不死
 53 有生命
 56 常在耶穌裏面、耶穌也常在他裏面
 57 因耶穌活著
18.3.3 讓人活著的是什麼?
 63 靈=耶穌所說的話=生命
由上面我們可歸納出來:永生的食物=神的糧=耶穌=耶穌的話(道)=耶穌的肉&血
=生命的糧=靈,當我們吃永生的糧後,我們便有永生並在末日能復活。

18.4 應用 (Application):
P. 65
18.4.1 永生之道vs世間之道
猶太人及離去耶穌的門徒們他們一直受困於世間之道,什麼是世間之道?
世間之道即財富、名聲、地位、律例等,而永生之道為耶穌的道(話語),
耶穌要我們相信且要活出這道來才可有永生,這兩種道的區別真的是很
66
大,此兩種道的區別最主要就在會不會壞這一點。

財富、名聲、地位都會隨時間逝去,現在很有名的人,50年或100年後可
能完全沒有人記得他;現在很有錢的人,可能明天股票崩盤不僅變得一無
所有還有可能負債累累,我們現在所遵循的律例除了神所定的十誡等誡命
外,很多律例都會隨著執政者、朝代、執法者的更迭而改變,耶穌告訴我
們只要相信耶穌是永不會壞的食物、是我們永遠的依靠及確據,相信他並
了解他的話的人就會有永生、末日能復活。

只是在這世上,我們還是常常受到週遭的人、事、物所影響,我們雖然已
確信耶穌是我們的救主,但我們還是常常受到世間之道的影響而跌倒、走
錯路,我要常常提醒自己,讓 神住在我心中,讓我能時刻與祂連結,照
祂的旨意行,每天吃他永生的糧,就是勤讀聖經、了解聖經的教訓,這樣
我必能常在耶穌裏面,耶穌也要常在我裏面,如此我必能走上永生之道。

18.4.2 你吃什麼?
我要常常檢視我吃了什麼?我有沒有常常去吃耶穌的話呢?我吃的是不
是可得永生的食物呢?

19 7章1~29節:耶穌過住棚節 (歸納法)
19.1 觀察(Observation):
19.1.1 人(Who):
19.1.1.1 耶穌。
19.1.1.2 猶太人:指的是法利賽人及祭司長等的宗教領袖。
19.1.1.3 耶穌的弟兄。
19.1.1.4 你(耶穌)的門徒。
19.1.1.5 世人。
19.1.1.6 眾人:指在耶路撒冷過節的人。
19.1.1.7 差我來者。
19.1.1.8 摩西。
19.1.1.9 鬼。
19.1.1.10 官長。
19.1.1.11 基督。
19.1.2 地(Where):
19.1.2.1 加利利。
19.1.2.2 猶太。
P. 66
19.1.2.3 暗處:原文字義為 concealed, private。
19.1.2.4 殿裏:耶路撒冷聖殿。
19.1.2.5 耶路撒冷。
19.1.3 時(When):
67
19.1.3.1 這事以後:after these things。
19.1.3.2 住棚節(近了):是聖經規定的三大節期(Shloshet ha-Regalim)
之一,慶祝時間是從每年秋季的希伯來曆提斯利月15日(公曆
9、10月間)開始,持續7天。在古代,全體以色列男丁都必須
集中慶祝這三大節期,起先在示羅這個地方,耶路撒冷聖殿建
成後則在耶路撒冷。在希伯來語中,蘇克棚(sukkah)一詞的複
數形式意為棚屋,為古代以色列人在離開埃及之後在曠野中漂
流四十年期間所住的棚屋。

在住棚節期間,猶太人必須用樹枝建造一個臨時建築,在其中
進餐、款待客人、休息,甚至在其中睡覺,並追念耶和華在這
40年中供養了所有猶太人的飲食。

依民29:35記載「第八日你們當有嚴肅會,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
作」
,所以住棚節的總天數為8天。住棚節在聖經中還被稱為「收
藏節」、「七月節」 、「耶和華的節期」(利未記23:39; 士師記 21:19)
等。
19.1.3.3 時候還沒到:指耶穌受死的時間未到。
19.1.3.4 正在節期(11):住棚節剛開始的時候,原文字義為feast一字。
19.1.3.5 到了節期(14):指住棚節的中期,「節」的原文字義為feast,「期」
則為about the midst(中期)。
19.1.3.6 安息日。
19.1.4 事件、物件 (What):
19.1.4.1 耶穌不去猶太地過節:這事以後,耶穌在加利利遊行(原文字義:
to tread all around, walk at large, to live, deport oneself, follow;行
遍),不願在猶太遊行,因為猶太人想要殺他。當時猶太人的住
棚節近了。

耶穌的門徒數量應於讓五千人吃飽的事件後達到一個高潮,因
耶穌對眾人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喫人子的
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裏面」,使得門徒跑掉
大半,這對之前仗著耶穌而走路有風的耶穌弟弟們是一大打
擊,他們很想讓耶穌回到之前的前呼後擁的受歡迎狀態,因此
就對耶穌說:「你離開這裏上猶太去罷,叫你的門徒也看見你
所行的事。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For no man works
in secret if he seeks to be known openly),你如果行這些事,就當
P. 67
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WHY?耶穌兄弟講這句話的目的為
何?)。

耶穌的弟弟們說這話,是因為不(neither)信(believe)他。耶穌就
68
對他們說: 「我的時候還沒有到(present),你們的時候常是(always)
方便(ready)的,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of)證
(witness)他們所作的事是惡的。你們上去過節罷,我現在不上去
過這節,因為我的時候還沒有滿」,耶穌說了這話,仍舊住在
加利利。

19.1.4.2 耶穌暗暗去耶路撒冷過節:但他弟兄上去以後,他也上去過節,
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WHY?耶穌仍上耶路撒冷去過
節?)。正在節期(feast),猶太人尋找(seek)耶穌說,他在那裏。
眾人為他紛紛(many)議論(murmuring),有的說:「他是好人」,
有的說:「不然,他是迷惑(deceive)眾人的」。只是沒有人明明
的講(speak)論(thru)他,因為怕猶太人。
19.1.4.3 耶穌於節期中在聖殿教訓人:到了節(feast)期(about the midst),
耶穌上殿裏去教訓人。猶太人就希奇(to wonder, to admire)說:
「這個人沒有學過,怎麼明白(see)書呢?」。耶穌說:「我的
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人若立志(原文字義為
determine、決心)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 神
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人憑著自己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
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裏沒有不義。摩西
豈不是傳律法給你們麼?你們卻沒有一個人守律法。為甚麼想
要殺我呢?」(WHY?這是麼意思?)。眾人回答說:「你是被鬼
附著了!誰想要殺你?」。耶穌說:「我作了一件事(耶穌指的
是什麼事?指耶穌在安息日叫一個人全然好了,猶太人就向耶
穌生氣),你們都以為希奇,摩西傳割禮給你們,(其實不是從
摩西起的、乃是從祖先起的。)因此你們也在安息日給人行割
禮。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禮,免得違背摩西的律法,我在安息日
叫一個人全然好了,你們就向我生氣麼?(這一句話是什麼意
思?)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這外貌指的是耶穌的外貌嗎?),總
要按公平斷定是非。」。
19.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但不是每段經文都會有。
19.1.6 結果 (Wherefore): 耶穌到耶路撒冷過住棚節。
19.1.7 方法(How):
19.1.7.1 耶穌暗暗上耶路撒冷過節但又公開與眾人講論。
19.2 解釋 (Explanation):
19.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經文是約翰的特有記載,無平行經文,
但耶穌一直重覆高舉及歸榮耀給 神的作法則是始終如一,如7:16-18、
P. 68
7:28-29。
19.2.2 耶穌的時候為何?:耶穌知道法利賽人等當權者要殺他,但耶穌知道「他
的時候未到」,「他的時候」指的是耶穌受死離世的時候,耶穌了解 神
還有許多工作要他做,還有許多人及許多地方需要他的工,12門徒於許多
69
門徒離去的時刻,信心正軟弱,也需要耶穌來堅固,所以耶穌決定不上耶
路撒冷去過節,即使他的弟兄們激他,他也不去,他不看人的臉色,只看
神的旨意。

耶穌的弟兄有幾位我們不是很清楚,但至少有猶大、約西、雅各及姐妹們。
他們雖然長年累月的與耶穌在一起,看過那麼多神蹟奇事,但他們仍然不
太相信耶穌,他們認為神蹟要行在耶路撒冷才算,其實耶穌於前一次在聖
殿時便已於安息日醫好病了38年的癱子,之後又行了讓五千人吃飽及履海
等神蹟,所以耶穌的弟兄們根本就是不信才會用這種話來激耶穌,他們的
目的可能是為了自己的榮耀,讓人稱讚他們有一位行神蹟的好哥哥,但耶
穌不受人的標準及刺激,他只聽從 神的旨意,也許耶穌的弟兄中有人會
罵他「豎仔」,耶穌仍不答應他們去。

耶穌把他的原因很清楚的用下面這句話表達出來「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
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作
的事是惡的」,耶穌把他的立場及想法很清楚的表達出來,別人要怎麼想
他不會去理會,他就是做好他的本份就是了,他仍會去指出人的惡,而不
會像他兄弟一樣做鄉愿的人,因這裏耶穌講的「我不上去過這節」 (I go not
up yet unto this feast)可說成「我不會像你們想的立刻上去」。

19.2.3 耶穌為何要暗暗去耶路撒冷過節?:剛開始過的時候,要殺耶穌的猶太人
遍尋不到耶穌,有不少人應該了解這些猶太人的目的(如7:25所說)
,因此
有不少群眾主動站出來為耶穌說話,這時的猶太人若公開捉拿耶穌便有點
投鼠忌器了,因此耶穌於住棚節的中期才上耶路撒冷,並不是他怕事,而
是他是依照 神給他的時間,他到聖殿後便不躲藏,而是公開的教訓
(teach)眾人,這時因為支持耶穌者愈來愈多,猶太人便不能於公開場合
捉拿耶穌。
19.2.4 從 神而來的教導:耶穌這裏的教導和6:24-33、5:19、5:34-36等經文的論
一致,他要眾人知道他的教訓都是從 神來的,所以不用驚訝他的出身背
景,要懂這樣的教訓只需「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
於 神」,摩西割禮的規定是男嬰出生後的第8天要行割禮,即使該日是
安息日都要行,用這樣來對比耶穌醫治一個人,那一件事比較重要,聽的
人應該皆能判斷。於出 4:25的記載我們可看出,摩西在他兒子出生後並未
依猶太人的規定來給他的兒子行割禮,很可能是忙於工作忘了、也可能遇
到安息日而忘了、也有可能是習於埃及人的習俗忘了,但因摩西的妻子西
坡拉拿一塊火石割下摩西兒子的陽皮而免除 神的追殺,連摩西都不因未
P. 69
給他兒子行割禮而死,而耶穌在安息日救人是行出那
因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人而下罪給耶穌一事,便顯得莫名其妙了。

19.3 分析法:(1~29節)
神的旨意,猶太人

70
19.3.1 「差」:send、thrust in,這一個詞在本段共出現3次,於第7章共4次,於新
約聖經共出現78次,約翰福音便用了40次,可見這個字是約翰福音的重點
字。這一個詞的原文字義為 to despatch, to transmit, bestow or wield。

19.4 應用 (Application):
19.4.1 神的時間及工(旨意)
耶穌在這裏為我們立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他掛念的不是地上的名聲、地
位,他掛念的是 神的時間及工,雖然他的親人激他去耶路撒冷,他認為
時間未到,對 神的工有阻礙他便不去,因此他能對親人的冷嘲熱諷不以
為意。

當我們愈了解 神的意念時,我們愈能知道什麼是祂要我做的工,只是在
去做神的工時,我們會常常遇到別人對這樣的工的冷嘲熱諷,如數年前
神給我內人感動要買現在居住的房子,我的父母親反對,我也不太贊成。
我的父母親不希望我離開他們認為我們該住的房子,他們內心怕失去對我
的掌控,而我個人則看重在我沒有那麼多錢,可能無法負擔的起,內人並
沒有堅持一定要買,而是帶領我一起來追求 神的旨意,雖然我個人有強
烈的疑惑,但仍願意與內人一起追求 神的旨意,後來 神給我們一些應
許及印證,我們便決定順服 神來買這個房子,之後 神大大賜福我的工
作,讓我可能要花十年以上才還得完的貸款,僅用三年多的時間便還完,
而經過了近七年的時間,即使有金融風暴,這一間房子仍持續增值超過了
一倍。

我無法斷言遵行 神的話的人一定會賺大錢或坐高位,但我相信這樣的人
必能有永恒的生命,也必然蒙福,而且這樣的福是錢買不到的,就像我上
面的例子一樣,我獲得最大的福便是與妻子的同心。

聖奧古斯丁說過什麼是「立志遵著祂的旨意行」?那就是立志去相信,而
信心的酬報就是「明白神的教訓」。因此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去立志順服
神,也許有時我們還不了解 神要我們做什麼工及他的教訓,但 神必會
紀念我們的心志,持守我們的心志便是最重要的工。

19.4.2 更認識神才能知道我是誰
19.4.2.1 不依賴人的期待
 不依賴地上的王:地上有權勢的人何時會垮、會死都是無法預期
的,因此依賴地上的人是全不牢靠的。
P. 70



不求人的榮耀:人的讚美會因著人的想法、情緒等等來改變,人
的讚美是不定的。
不求名聲:名聲是建立在人的身上,如人的榮耀般也是不穩固的。
不怕別人的情緒勒索及定罪:父母親會用他們的關係及期待來要
71
求你,我們的朋友也會用關係來期待我們,當我們被這些非來自
於 神的期待所捆綁住時,就不會記得 神對我們的期待。
19.4.2.2 了解 神的旨意
19.4.2.3 了解 神的時間表:一件事於不同的時間點成就會有不同的果效,
我們無法知道那個時間是最好的,只有不斷的問 神,求 神讓我
們明白,而且我們願意順服及改變才有用。
19.4.2.4 去行,且是對人有益的事
19.4.2.5 讓人看到 神而非自己:學習耶穌將萬事及榮耀都歸給 神,祂是
我們的 神,祂必會為自己的事負責。

20 7章30~52節:祭司長及法利賽人欲抓拿耶穌 (歸納分析法)
20.1 觀察(Observation):
20.1.1 人(Who):
20.1.1.1 他們(30):指法利賽人和祭司長。
20.1.1.2 耶穌。
20.1.1.3 眾人中間:好些信他(耶穌)的人,法利賽人認為這些相信耶穌的
眾人是受詛咒的。
20.1.1.4 法利賽人。
20.1.1.5 祭司長。
20.1.1.6 差役:officer,通常是指在聖殿服職的利未人,但這些人是對 神
負責,所以並不懼怕法利賽人。
20.1.1.7 差我來的:指 神。
20.1.1.8 猶太人。
20.1.1.9 希利尼人:即希臘人,以前的中文翻譯稱希利尼人。
20.1.1.10 (聖)靈。
20.1.1.11 先知(40)。
20.1.1.12 大衛的後裔。
20.1.1.13 官長。
20.1.1.14 尼哥底母:原文字義為 victorious among his people,即「民中的
得勝者」,耶穌稱他為以色列人的先生。是法利賽人、猶太人
的官。
20.1.2 地(Where):
20.1.2.1 差我來的那裏(33)。
20.1.2.2 希利尼:即現今的希臘。
20.1.2.3 我所在的地方(34)。
20.1.2.4 從他腹中(38):「腹中」的原文字意為a cavity, the abdomen, the
P. 71
說翻成「子宮」可能較為貼切,對男性讀者而言,則是「心」,
陳希曾博士則翻為「裏面」,則是目前所知最貼切的翻譯。
20.1.2.5 活(live)水(water)的江河(river)。
72
matrix, the heart;欽定版的翻譯為womb或belly,對女性讀者來

20.1.2.6 大衛的本鄉:伯利恒。
20.1.3 時(When):
20.1.3.1 時候還沒有到(30)。
20.1.3.2 不多的時候(33):yet a little time。
20.1.3.3 節期的末日:最大之日。
20.1.4 事件、物件 (What):
20.1.4.1 法利賽人、祭司長等人要抓拿耶穌:他們就想要捉拿耶穌,只
是沒有人下手,因為他的時候還沒有到。但眾人中間有好些信
他的說:「基督來的時候,他所行的神蹟,豈能比這人所行的
更多麼?」。……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是什麼?),耶穌
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喝。信我的人,就
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
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
耶穌尚未得著榮耀。眾人聽見這話,有的說:「這真是那先知」、
有的說:「這是基督」、但也有的說:「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
來的麼?」…..
20.1.4.2 耶穌預言受難:耶穌說:「我還有不多的時候和你們同在,以
後就回到差我來的那裏去」,猶太人就彼此對問說:「這人要
往那裏去,叫我們找不著呢?難道他要往散住希利尼中的猶太
人那裏去教訓希利尼人麼?他說:『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
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話是甚麼意思呢?」。
20.1.4.3 尼哥底母為耶穌說項:內中有尼哥底母,就是從前去見耶穌的,
對他們說:「不先聽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作的事,難道我
們的律法還定他的罪麼?」,他們回答說:「你也是出於加利
利麼?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
20.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但不是每段經文都會有。
20.1.6 結果 (Wherefore): 法利賽人及祭司長要抓耶穌沒有捉成。
20.1.7 方法(How):
20.1.7.1 派差役去。
20.2 解釋 (Explanation):
20.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經文是約翰的特有記載,無平行經文。
20.2.2 第7章可看出眾人分為兩派,一派是認耶穌為先知或基督,一派則認為以
耶穌的出處不可能是基督或先知,相關經文整理及分析如下:

P. 72
經節
7:12
什麼人
部份眾人
對耶穌有正面認知

好人
認知 什麼人
部份眾人
對耶穌有負面認知

迷惑眾人的
73
認知

7:15 猶太人 希奇耶穌沒有學過,怎


麼會明白聖經
7:31 好些信他 基督來的時候、他所行
的人 的神蹟、豈能比這人所
行的更多麼
7:40 部份眾人 先知
7:41 部份眾人 基督 部份眾人 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來
的麼
7:42 部份眾人 經上豈不是說、基督是
大 的後裔、從大 本
鄉伯利恆出來的麼
7:46 差役 (利 從來沒有人像他這樣
未人) 說話的
7:52 祭司長、法 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
利賽人
3:2 尼哥底母 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
神那裏來作師傅的,因
為你所行的神蹟,若沒
有 神同在,無人能行

由上面的整理我們可看出,認耶穌是先知或基督的人看的都是耶穌所行及
所說的,而那些給耶穌負面評的人則是看耶穌的出生地及他們的權勢受到
什麼影響。

耶穌雖然是誔生在伯利恒,但眾人只知道耶穌是加利利人,所以認為耶穌
不可能是基督,耶穌並不辯駁他是出生於伯利恆,只是要他們去分辨是誰
差他來的。

20.2.3 耶穌在這裏預言他的受難,這時離耶穌傳道的第三個逾越節僅剩不到半年
的時間,結果是猶太人當然聽不懂,還以為耶穌要逃到希臘去鞏固在外邦
的猶太人的信仰。
20.2.4 這一段經文是祭司長及法利賽人要捉拿耶穌從想法到做法的過程,由30節
「他們就想要捉拿耶穌」、32節「打發差役去捉拿他」
、44節「其中有人要
捉拿他,只是無人下手」
、到46節對差段說「你們為什麼沒有帶他回來?」
的過程中我們可一目了然,可見人的思想會帶出行動來。

P. 73
祭司長及法利賽人派利未人去捉拿耶穌,結果人沒捉到,去捉的人還說:
「從來沒有人像他這樣說話的」,結果他們質疑當官的人怎麼可以信耶
穌,進而認為信的人是不明白律法、是被受咒詛的。這真的是很悲哀的事,
74
自已不信還要強拉別人不信,用自己錯誤的觀念要強加在別人身上還自以
為是。

這時尼哥底母出來說句公道話還被他們連帶詆毀回去,他們質問尼哥底母
說:
「你也是出於加利利嗎?」,可見他們因為氣憤耶穌把加利利人都詆毀
了,但我相信這些人是不敢在加利利人面前公開講這一句話,因為實際上
加利利是有出過一些先知的,有的還很有名,列舉如下:

a. 約拿:是加利利的迦特希弗人,該地與拿撒勒相近。
b. 何西阿:他可能出於加利利,因為他是北國的先知,在他的著作中對
於加利利地區的古代城市均甚熟悉,也描述了北方的黎巴嫩,可見他
應讓該生長於北國。
c. 那鴻:非常可能是加利利出的先知,那鴻自述為“伊勒歌斯”人,據拉丁
學者杰若米的見解,“伊勒歌斯”是在加利利,“迦百農”一名的原文是“迦
那鴻”(CAPERNAUM),意即「那鴻之村」
,”迦百農”也有可能是那鴻的
家鄉,或該村是由那鴻所建,不論是那一個解釋,那鴻都是出於加利
利。
d. 以利亞:是在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該區也是在北方,猶太歷史學家
認為這一區是在基列地區之內,另一說則是在北方拿弗他利境,即耶
穌時代的加利利境內。
e. 以利沙:也是加利利地區的先知,他是北國的“亞伯米何拉”人,該地在
約但河西,近伯善地區(王上4:12,19:16)。

20.3 應用 (Application):
20.3.1 看果實還是看背景外貌?
我們由這一段經文看到眾人對耶穌的認知分為兩派,一派認為耶穌是基
督、先知,另一派則認為耶穌什麼都不是,因為耶穌來自沒有出過也不會
出先知的加利利,他們兩者最大的差別為看果實或看背景。

耶穌在前一段經文(約3:24)剛教訓眾人不要依外貌(外表)來評判斷一個
人,這邊的猶太人還是沒有聽進去,最根本的原因即是他們不信,他們的
不信讓他們否認加利利有出過先知,也論斷了加利利不會再出先知,他們
的不信也把他們的眼睛遮住了,他們避眼不看耶穌所行過的神蹟,他們驚
訝耶穌的教訓但仍不聽,可見不信實是這一段問題的癥結。

我們常常用人的外貌、財富、名聲、地位來論斷一個人是否是成功的,但
P. 74
從來不看這一個人信不信,當一個人不信耶穌所做所為時,他即使是首
富,也是失敗的。

耶穌已結了那麼多的果實給我們做見證,我們還敢不信嗎,請好好想一想。
75
21 8章1~11節:耶穌的公義及憐憫--行淫的婦人 (歸納法)
21.1 觀察(Observation):
21.1.1 人(Who):
21.1.1.1 各人:指因耶穌而爭吵的眾人。
21.1.1.2 耶穌。
21.1.1.3 眾百姓。
21.1.1.4 文士。
21.1.1.5 法利賽人。
21.1.1.6 行淫時被拿的婦人。
21.1.1.7 差我來者。
21.1.1.8 摩西。
21.1.1.9 從老到少:指當時的眾百姓中有各種年紀的人。
21.1.2 地(Where):
21.1.2.1 家:指因耶穌而爭吵的各人的家。
21.1.2.2 橄欖山:耶路撒冷城外的東面山脊。
21.1.2.3 殿裏:耶路撒冷聖殿內。
21.1.3 時(When):
21.1.3.1 清早:前一天事情的隔天,原文字義為dawn, as sun-rise。
21.1.3.2 正行淫之時(to commit adultery)。
21.1.4 事件、物件 (What):
21.1.4.1 眾目睽睽的試驗: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
來,叫他站在當中,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
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
你說該把他怎麼樣呢?」 (為什麼這些猶太人不拿石頭打這婦
人?為什麼沒捉一同行淫的男人來?),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
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耶穌
在寫什麼?耶穌這動作有何目的?),他們還是不住的問他,耶
穌就直起腰來(lift up (one’s) self),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
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
上畫字,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只
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
21.1.4.2 耶穌的審判: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說:「婦人,那些人在那裏
呢?沒有人定你的罪麼?」,他說:「主阿(Lord)!沒有」,耶
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此不要再(no more)犯罪
(sin)了」。
P. 75
21.1.5
21.1.6
21.1.7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但不是每段經文都會有。
結果 (Wherefore): 婦人未被定罪。
方法(How):
21.1.7.1 法利賽人問耶穌,耶穌回問他們。
76
21.2 解釋 (Explanation):
21.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經文是約翰的特有記載,無平行經文,
而有些古抄本並無此段經文。
21.2.2 神的標準vs摩西律法vs羅馬律法:法利賽人為了要構陷耶穌,巧妙的將摩
西及羅馬律法管轄權的衝突混雜在一起,看耶穌要如何解決,以摩西律法
來看,申命記 22:21 說到「就要將女子帶到他父家的門口,本城的人要用
石頭將他打死,因為他在父家行了淫亂,在以色列中作了醜事,這樣,就
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但是如我們前後文來看申命記 22:22「若遇見
人與有丈夫的婦人行淫,就要將姦夫、淫婦一併治死,這樣,就把那惡從
以色列中除掉」及利未記 20:10 提到「與鄰舍之妻行淫的,姦夫淫婦都必
治死」,可見以摩西的標準來看,單方面處死女方的經文指的是未守貞操
的女子,如是行淫的雙方,依摩西律法來講則是姦夫及淫婦都要一併治
死,而當時的法利賽人僅選擇性的捉弱勢的婦人來處理,對於姦夫則隻字
未提,如要處死則要兩者一併處死才對,由此看出猶太人的兩套標準。

依羅馬律法來看,如果猶太人用摩西律法來處死這個女人,他們則可能犯
了羅馬的律法,當時猶太地為羅馬政權所統治,如摩西律法及羅馬律法有
衝突,自然要以遵守羅馬律法為原則,羅馬律法對於通姦並沒有這麼嚴苛
的刑罰,這些文士及法利賽人認為耶穌一定沒法同時兼顧這兩套律法的規
定,如果不同意打死這個婦人,則是違反摩西律法,會惹群眾的怒氣,如
果是同意打死這婦人,則是違背羅馬律法,他們就會有把柄將耶穌抓去
關,這樣的計謀看來真是天衣無縫,只是耶穌用他的方式解決了。

耶穌的方法就是用 神的標準,耶穌於3:17說過:「因為 神差他的兒子降


世,不是要定(審判)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耶穌他在世時
他的主要工作是要人得救,他不會去定人的罪,他再來時才會審判所有
人,這是他的原則,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罪的,只是有沒有被發現而已,摩
西的律法只能管得住有顯露出來的事,但耶穌的審判則是有顯露、沒顯露
的所有事都一併審判, 神的標準是摩西的律法再加上愛及公義,律法是
死的,唯有 神的愛才是活的,耶穌問在場的人要他們捫心自問自己有沒
有罪,自認沒罪的人就可用石頭打死這個女人,結果沒人敢自認自己沒
罪,連要控告耶穌的文士及法利賽人都摸摸鼻子悶不坑聲走掉了,因為每
個人都知道自己是有罪的。

耶穌接下來並沒有對這個婦人訓什麼話,也沒有接納她的罪,更沒有定他
的罪。耶穌把罪和人分開,在他還未再來之前,就如 羅 8:1所說的:「如
P. 76
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裏的,就不定罪了」,他不會定人的罪,但是他也不容
忍罪,罪就是罪,罪就是不可以接受的。耶穌只提醒這個女人不要再犯罪
了,相信這個女人已受到了很大的提醒,耶穌不定這個婦人的罪。 77
一個人犯了該死的罪,唯一有審判權利的耶穌都不定這個人罪,我們憑什
麼來定別人罪呢?重要的是耶穌提醒人不要再犯,我們沒有論斷人的權
利,但我們可像耶穌一樣來提醒自己及他人犯了什麼罪,提醒自己及他人
不要再犯了,而不是直接定自己及他人死刑。

保羅對恩賜曾說(林前 13:1)「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
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律法若沒有愛,事實上也只是
「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WHY? 摩西的誡命、典章、律例都是耶和華所指示吩咐的(申8:11),
猶太人有在嚴格執行嗎?若沒執行會有何後果嗎?如果不一定有在執
行,耶和華透過摩西所定的律法會不會太嚴苛了?如申命記 22:21 對處女
婚前未守貞操時說到「要將女子帶到他父家的門口,本城的人要用石頭將
他打死,因為他在父家行了淫亂,在以色列中作了醜事,這樣,就把那惡
從你們中間除掉」,這一個規定一來難以查證,證據也有可能不易保存,
證據也有可能造假,很容易便曲枉人,這樣一個執行起來困難重重的律例
要如何遵守呢?

猶太人對待他人很要求認真實行摩西律法,但對自己則常有兩套標準,如
針對淫婦這個事件,他們只拿申命記22:21來處死這個淫婦,但對22:22對
姦夫的要求則有輕描淡寫帶過,如大衛因與拔示巴犯姦淫而殺害拔示巴的
丈夫,以色列人並未將大衛處死,這樣的兩套標準是耶穌最痛恨的,所以
於約翰福音第九章耶穌醫治生來瞎眼的人時,針對這些猶太人一直認為耶
穌因不守安息日,於安息日醫治人,所以耶穌是罪人這樣的論調,耶穌相
當不以為然,因此耶穌對這些猶太人說:「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
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約 9:41),正是
這個原因。

21.2.3 耶穌在地上畫什麼?這些要找耶穌麻煩的人一直逼問耶穌要如何處置這
個女人,耶穌卻只顧用手指頭在地上畫字,約翰並未記載耶穌畫了什麼
字,但依但以理書第五章的記載,巴比倫王伯沙撒王與他的臣宰在宮中,
用從耶路撒冷聖殿所擄來的金銀器皿飲酒作樂時,忽然有人的指頭出現,
並在牆上寫字,但以理後來解讀出來這些字是跟伯沙撒王說今天是巴比倫
帝國的最後一夜,接下來要歸給瑪代人及波斯人,這一個事件的目的是要
顯出在 神的天平裏人的虧欠。

P. 77
耶穌於這些人質問祂的過程中一直彎腰在地上寫字,這個動作即代表但以
理書這個指頭的事件,對文士及法利賽人而言,他們對聖經十分熟悉,因
此耶穌這個舉動必會讓他們便會想起但以理的這一件事。耶穌的這個動作
代表的是「光」,耶穌是世界的光,祂的話會照亮人心中的良心,在 神
78
的天平中量出我們的虧欠,祂光照出這些人只看到這個淫婦的罪而沒看到
自己的罪,耶穌沒有直接跟在場的任何一個人指出他犯了什麼罪,但在場
的人因耶穌的提醒,從較有經驗的老到較沒經歷的少,一個一個地走開
了,由這樣的過程驗證出耶穌是「光」。

我們接受了耶穌,耶穌的光就會影響及照亮我們,在我們生命重生的初
期,我們領受耶穌的話(光)的能力有限,所以「光」能照出我們的罪或
虧欠便有限,但是當我因這光而看到自己身上或臉上的一個污穢並去把這
個污穢去除掉後,耶穌的光的影響力便在我身上漸次地增強。接下來我可
能看到我腳上有兩個髒污,我再次願意去除掉它們後,耶穌的光的光度便
又在我身上增強,下一次我可能會看到我身上其他地方有四個污穢,而我
順服光的程度愈大,我生命的就愈增長,我認的罪就愈多。所以這一個故
事的主要目的便是導出耶穌是光,因接受耶穌做光的人,他的順服及生命
也會跟著成長。

21.3 分析法:(1~11節)
21.3.1 「罪」:這一個字的中文雖出現4次,然而實際上僅有第四次是原文有sin
這個字,第一次的原文是「沒有罪」,第二及三次的原文則無罪,罪這個
字是合和本為了要字句順暢所加上去的。

21.4 應用 (Application):
21.4.1 不要再犯罪了
一、 耶穌的審判:耶穌於5:22告訴我們「父不審判甚麼人,乃將審判的事全
交與子」,於約 3:17說:「因為 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審判)
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於本段他對這個婦人說「我也
不定你的罪;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耶穌這幾句關於審判的話
有衝突嗎?如果我們仔細去看耶穌所講的時間點是沒有衝突的,耶穌
在世及他再來前仍不審判人,他要讓世人得救,因為於耶穌再來時他
要審判眾人,這是 神賦予他的權利。
二、 罪沒有時間性:雖然如此耶穌不容忍罪,罪即是罪,罪不論那一個時
間點都是罪,但他希望於他再來之前能讓愈多人得救。
三、 得救有時間性:於耶穌再來前每個人都有得救的機會,但耶穌什麼時
候再來不知道,我們沒法預測耶穌再來的時間是不是馬雅人所說的
2012年12月21日,我們能做的就是準備好我們的每一天及每一刻。
四、 耶穌再來之前,得救勝於審判:有些教會會去論斷一個會友的婚姻、
財務狀況等,認為一個人的離婚或生病一定都跟他的罪有關,而不去
P. 78
同理這個人,只是論斷這個人,進而帶給他更多的傷害。耶穌不用這
個方式,耶穌在這裏提醒這個婦人她的罪,但也讓他知道,他現在不
定他罪,即使耶穌有這個權柄,我們應該看重的是一個人的得救,而
不是一味的去論斷或評斷一個人所做的事,讓這個人能認識 神,有
79
永生的糧。

22 8章12~20節:光的見證 (歸納法)
22.1 觀察(Observation):
22.1.1 人(Who):
22.1.1.1 耶穌。
22.1.1.2 眾人。
22.1.1.3 法利賽人。
22.1.1.4 差我來的父。
22.1.1.5 兩個人的見證:這兩個人指耶穌自己跟天父。
22.1.2 地(Where):
22.1.2.1 殿裏的庫房:耶穌這時仍在耶路撒冷聖殿內,指在婦女院內,
設有奉獻箱,此處接近公會集會的大堂。
22.1.3 時(When):
22.1.3.1 接續前一個事件,但不一定是同一天。
22.1.4 事件、物件 (What):
22.1.4.1 耶穌是光: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
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22.1.4.2 耶穌的見證:法利賽人對他說:「你是為自己作見證,你的見
證不真」。耶穌說:「我雖然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見證還是真
的,(WHY?耶穌的講法是否和約 5:31 「我若為自己作見證、
我的見證就不真」有衝突?)因我知道我從那裏來、往那裏去,
你們卻不知道我從那裏來、往那裏去。你們是以外貌〔原文作
憑肉身〕判斷人(原文字義為 decision, a tribunal, justice),我卻
不判斷人。就是判斷人,我的判斷也是真的,因為不是我獨自
在這裏,還有差我來的父與我同在。你們的律法上也記著說:
『兩個人的見證是真的』,我是為自己作見證,還有差我來的
父,也是為我作見證」。
22.1.4.3 認識耶穌就是認識父:他們就問他說:「你的父在那裏?」,
耶穌回答說:「你們不認識我,也不認識我的父,若是認識我,
也就認識我的父」。
22.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但不是每段經文都會有。
22.1.6 結果 (Wherefore): 耶穌=光;耶穌的見證;認識耶穌=認識父。
22.1.7 方法(How):
22.1.7.1 耶穌主動說他的地立及他與父的關係。
22.2 解釋 (Explanation):
P. 79
22.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經文是約翰的特有記載,無平行經文,
然而真正的平行經文就在約翰福音中,約翰福音中重覆「光」的類似經文
80
有1:1-10、3:19-21、11:9-10、12:35-36、12:44-50,重覆「見證」的經文則
為1:7、1:19、3:11、3:32-33、5:31-39、19:35、21:24。這是約翰慣用的「自
我平行經文」的寫法,下一段8:28的人子被舉起等都有類似的平行經文一
再出現。
22.2.2 世界的光:住棚節開始時聖殿要點燃燈燭,耶穌在住棚節的末期用光來做
比喻讓人有更深的了解,法利賽人及文士用行淫的婦人的計謀來構陷耶
穌,結果是敗的灰頭土臉,耶穌問他們的話就像光在照亮他們心中陰暗之
處,讓他們檢視心中的罪,這時耶穌便直接挑明他就是世上的光(light of the
world),這些法利賽人雖然被耶穌的光照了一下,但他們心中的黑暗仍不
想接受光,如約 1:5所說:「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耶穌告
訴眾人跟隨他必不走在黑暗中,而且有生命的光(light of life)。

法利賽人馬上用他們所學的邏輯來駁斥耶穌,他們認為耶穌是自己為自己
作見證,耶穌之前於約 5:31說過:
「我若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見證就不真」

但與這裏的話並不矛盾,因為之前耶穌是要讓人知道他有 父、施洗約
翰、耶穌所行的事及聖經等四大見證,所以他不用自己做見證,因為他的
見證本是真,5:31的意思是耶穌的見證不單單是自己,還有四大見證,但
這四大見證並不會否定他自己見證的真實。

因此耶穌在這裏仍提到他所有的四大見證之一,即差他來的父,而 父是
跟耶穌在一起,依猶太人的律法來看耶穌因有兩個人的見證,所以是有完
整的見證,法利賽人並未再繼續挑戰耶穌,也沒有人用這話來當把柄捉拿
耶穌,即使下一個逾越節耶穌被捉時所用的藉口類似耶穌在這裏所講的
話,因為耶穌的時間未到。

耶穌已行了那麼多從 神來的神蹟奇事,但這些法利賽人不信就是不信,
他們認識耶穌的父母,所以打從心裏就不認為耶穌可以做什麼事,但如果
會接受的人,最大的神蹟是一個人的改變,

22.2.3 外貌判人:耶穌再次批評法利賽人以貌判人,可見耶穌應該真的是無「佳
形美容」。

22.3 分析法:(12~20節)
22.3.1 「見證」:此段中的見證有動詞也有名詞,共出現7次,原文字義為to be a
witness, testify。

22.4 應用 (Application):
22.4.1 生命的光
P. 80
住棚節的第一天晚上,在婦女院會舉行一個「聖殿的光輝」
(The Illumination
of the Temple)的儀式,整個婦女院會築起樓座,容納觀覽者,在正中處備
有四個巨型燭台,入夜後,四個大燭台都被燃亮,據說燭火的亮光足以照
耀耶路撒冷的每一個角落。這燭火通宵燃點,直到第二天雞啼時,全以色
81
列最偉大、最有智慧、最聖潔的人就在上帝面前跳舞,並吟唱喜樂和讚美
的詩篇,群眾則在場觀禮。

耶穌在這裏表達了:「你們看見了聖殿的光輝,照亮了漆黑的夜晚。我是
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必要得著生命的光,這光不僅是照耀一個晚上,而
是照亮你一生的道路。聖殿裏的燭火雖能發射明亮的光,但它終究會熄
滅。而我是永不熄滅的光。」

生命的光(light of life)有兩個意思。在希臘文裏,可解釋為從生命的源
頭發出的光,或賜下生命的光。本段經文所指「生命的光」,則兼具前述
的兩個意思。耶穌就是住到人間那上帝的真光;他也是賞賜生命的光。正
如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不會開花;我們的生命若不經耶穌的光照亮,也
開不出恩典和美麗的花朵。

希臘文跟從是 akolouthein,akolouthein 有五個不同卻相關的意思,說明如


下:
1) 士兵跟從長官:行軍、參戰、甚至到國外遠征,無論長官走到那裏,
士兵總是緊緊追隨著。基督徒的身分像軍人,基督是我們的指揮官。
2) 僕人跟從主人:無論主人走到那裏,僕人總是隨侍在側,以便執行
所託付的工作,服事主人。從根本上說,僕人是站在主人背後,供
主人使喚的人。基督徒的身分是僕人,服事主乃是我們最大的喜樂。
3) 接納智者提出的忠告:一個人倘若碰到難題自己解決不了,就得去
找專家。如果他聰明的話,必然會接納他所得到的忠告,基督徒尊
基督為其人生的顧問,來指導他的生活和行為。
4) 遵守當地的法律或國法:一個人如果想成為社會上或社區裏的一分
子,就必須遵守法律。基督徒是天國的公民,因此必須遵守天國的
律法,把基督視為「生活的律法」來管理他的生活。
5) 接受師長的諄諄誘導或聽從某人演講的要旨:基督徒既然應當了解
基督教訓的含義,就不能不敏感、不求甚解,或不注意聽。他必須
思想所聽到的信息,充分了解,牢記在心裏,並切實遵行。

跟從基督的意思,乃是指一個人整個的身、心、靈都順服主,如此的順服
就是行走在光中。〔以上摘自《每日研經叢書》〕

我既然知道耶穌為我生命的光,我就要確實「跟從」耶穌的教導,這樣我
便不會再走在黑暗裏,我看到耶穌是用人的內在來看人,而不是用外表的
P. 81
虔敬、有沒有去教會來看人,耶穌最主要是看我們內心的殿,而不是外在人
所蓋的殿,像這些猶太人死守摩西的律法,不看重人的生命,認為耶穌於
安息日醫治人便是犯罪,而不在意自己內心的腐爛,我真的要再三提醒自
己來保守自己的內心,活出他的樣式出來,才不會於他再來時站立不住。
82
22.4.2 不信(≠懷疑)=不接受
這些猶太人他們打從心裏就是不信耶穌,他們認為耶穌的出身卑微,耶穌
的父母他們都認識,耶穌怎麼可能這麼有學問,怎麼有能力行神蹟、醫治
人,又因耶穌一開始便在聖殿得罪了他們,趕走殿中做買賣的人,讓他們
的利益受損,因此他們因自身利益的考量更無法接受耶穌。

因此他們只會抓住耶穌不守安息日的議題,不看耶穌的醫治、神蹟及愛,
所以他們真是瞎眼的,才真的是有罪的,這樣的罪的代價就是死,所以不
接受耶穌的人要付上永生的代價。

23 8章21~36節:你住在家裏嗎? (歸納法)
23.1 觀察(Observation):
23.1.1 人(Who):
23.1.1.1 耶穌。
23.1.1.2 他們:指眾人。
23.1.1.3 猶太人:有信、有不信的。
23.1.1.4 差我來的:指天父。
23.1.1.5 世界(23)。
23.1.1.6 罪中(25)。
23.1.1.7 世人(26)。
23.1.1.8 許多人:信耶穌的,耶穌說這等人就是耶穌的門徒。
23.1.1.9 亞伯拉罕。
23.1.1.10 奴僕。
23.1.2 地(Where):
23.1.2.1
23.1.2.2 耶穌應該仍在聖殿裏庫房那邊。
23.1.2.3 我所去的地方:指耶穌被釘之處。
23.1.2.4 下頭。
23.1.2.5 上頭:指從天父來。
23.1.2.6 這世界。
23.1.2.7 家裏。
23.1.3 時(When):
23.1.3.1 從起初(25):原文字義為「原初」、「掌權的」 (為首),a
commencement, or chief (to be first),欽定本的翻譯為 beginning,
principality。
P. 82
23.1.3.2 舉起人子以後(28)。
23.1.3.3 永遠(35)。
23.1.4 事件、物件 (What):
23.1.4.1 不接受光的結果:耶穌又對他們說:「我要去了,你們要找我,
83
並且你們要死在罪中,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猶太人
說:「他說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難道他要自盡麼」。
(WHY?耶穌講這話對當時的猶太人會不會太難懂?)耶穌對
他們說:「你們是從下頭來的,我是從上頭來的,你們是屬這
世界的,我不是屬這世界的。所以我對你們說,你們要死在罪
中,你們若不信我是(I am,如上帝說的I am who I am的相同
詞)(基督),必要死在罪中」。
23.1.4.2 許多猶太人信耶穌:所以耶穌說:「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
道我是基督,並且知道我沒有一件事是憑著自己作的,我說這
些話,乃是照著父所教訓我的。那差我來的,是與我同在,他
沒有撇下我獨自在這裏,因為我常作他所喜悅的事」。耶穌說
這話的時候,就有許多人信他。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
們若常常遵守(abide)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
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WHY?為什麼仍有那麼多人
決定信耶穌?)
23.1.4.3 真自由: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所有犯罪的,
就是罪的奴僕。奴僕不能永遠住(abide)在家裏,兒子是永遠住在
家裏。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
23.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但不是每段經文都會有。
23.1.6 結果 (Wherefore): 許多猶太人聽不懂耶穌的話,但也有許多人相信耶
穌;耶穌要我們得自由。
23.1.7 方法(How):
23.1.7.1 耶穌預言他的死及解釋真自由。
23.2 解釋 (Explanation):
23.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經文是約翰的特有記載,無平行經文。
23.2.2 死在罪中:於前一段經文耶穌重申他是光,而且耶穌的見證是真的,這邊
耶穌就很不客氣的指出當時不信他的猶太人的後果,那就是要死在罪中,
這個標準在我們現在也是一樣,我們如已聽到那麼多耶穌的教訓,卻抑制
自己來否定耶穌,我們便會有和這些猶太人一樣的後果,即沒有生命的
光,要死在罪中。

23.2.3 耶穌再次說明他是誰:猶太人又再次問耶穌是誰,耶穌說明他是天父差來
的,而且所行的都是依照天父的教訓,因此天父都與耶穌同在,也喜悅(原
文字義 agreeable, fit)耶穌所做的事,這些猶人仍聽不懂耶穌所說的,因為
他們一開始便否定耶穌,聽不進耶穌的話,然而相信的仍依然相信,並不
因這些人的不信而不信。「認識、明白、知道、曉得」這些字在這一段經
P. 83
文中相當的重要,我們要相當注意這些字出現的前後文。耶穌連說「他要
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你們若不信我是必要死在罪中」、「那差我
來的是真的」、「舉起人子以後」,相信當時的猶太人都聽不太懂耶穌在
講什麼,但「你們若不信我是必要死在罪中」這一句話可能不少人聽得懂
84
耶穌說他就是那一位(基督),所以很多人相信了耶穌,雖然他們不明白耶
穌所指出如他將受死被釘等未發生的事,但這些人仍然相信了。

23.2.4 住在家中:耶穌說我們若常常遵守(原文字義為 to stay,英譯為abide)他的


道(logos)便是他的門徒,並會藉由了解真理(truth)而得自由,耶穌這裏的自
由不是我們感覺得到的有形的自由,如吃什麼,做什麼,不被奴役,而是
心中的自由,脫離罪捆綁的自由。耶穌指出「奴僕不能永遠住在家裏、兒
子是永遠住在家裏。」(約 8:35),31節的「常常」及35節中的兩個「住」
都是同一個字。

23.3 分析法:(21~59節)
23.3.1 罪:第8章共出現6次,這6次都在21-46節,原文字義為a missing the mark,
欽定版為sin、sinful。
23.3.2 自由:此段中出現2個形容詞及1個動詞,總共出現3次,第32節是動詞,
其餘兩次是形容詞。原文字義為unrestrained, not a slave, or exempt。
23.3.3 父:第8章共出現20次之多,這一段也出現了15次,原文字義為 a father,
耶穌不管怎麼說都會以父為遵。
23.3.4 道:本段及本章共出現了6次,原文字義為a word, something said, including
the thought, a topic, also reasoning or motive。
23.3.5 Abide:此段共出現3次。原文字義為to stay,欽定本:abide, remain,31
節的「常常」及35節中的兩個「住」都是同一個字。
23.3.6 奴僕:此段中出現1個動詞及2個名詞,總共出現3次。原文字義為a slave,
in a qualified sense of subjection,欽定本:servant, bond。
23.3.7 聽:此段總共出現6次,原文字義為hear。
23.3.8 信:此段總共出現5次,原文字義為believe。
23.3.9 真理:本段共出現了7次,欽定本為 truth , truly。
23.3.10 出於:本段共出現了2次,原文字義為 to issue。
23.3.11 know:這一個字的原文共有兩種,這一種的原文字義為to see, to know,
共有8:37的知道、8:55的認識(x3)、8:56中的仰望及看見,總計出現6次。
另一個字的原文字義為 know , perceive,於此段也共出現6次,中文有譯
為「明白」(27,43)、「知道」(28,52)、「曉得」(32)、「認識」(55),這
個字應該是本段經文的關鍵字,。

23.4 應用 (Application):
23.4.1 做兒子得真自由
我碰過不少人批評基督徒沒有自由,什麼都不能做,我國中的時候也曾
P. 84
有過類似的想法,後來我才發現,當我相信耶穌,以他的標準做我的標
準後,我比之前的我更自由了,因為我不用怕東怕西,求神問卜,看星
象及紫微斗數,我的心情不會隨著這些人的預測而七上八下,因為耶穌
給我永恒的實底及確據。
85
耶穌給我們的條件從某些角度來看嚴苛,但當我們仔細了解耶穌的要
求,就是「常常遵守耶穌的話,就必了解真理,而有真自由」
,就這樣一
條的要求比那些看風水、看時辰、怕鬼的懼怕簡單得多了,最慘的人是
認識耶穌,但沒有仔細了解耶穌的教導,而怕東怕西的人,有一些基督
徒,開公司或入厝時要人到他府上唱歌祝福,但為怕風水不好,卻要像
接受耶穌的人養條魚及特地擺一些盆栽讓磁場好一些,別人中元普渡也
跟人對拜,在非基督徒面前不敢承認自己是基督徒,這樣的人是最可憐
的因為基督的教導及民間信仰都是他的捆綁,他的自由比那些不信的人
還少。

於解釋中我們看到耶穌指出「奴僕不能永遠住在家裏、兒子是永遠住在
家裏。」(約 8:35),31節的「常常」及35節中的兩個「住」都是同一個
字。這個字的原文字義有「遵守」及「住在」的雙重意思,我們將這兩
個字換成「遵守及住在」再重讀一次這兩節經文,相信你會有不同的體
會。

這兩節經文為什麼說有奴僕的心時不能得自由呢?因為如果我們與 神
的相處是用奴僕的心,我們便像是住在旅舍裏而不是家裏,在自己的家
中可以自己決定要如何擺設房子、要掛什麼畫及裝什麼電器、不裝什麼
擺設,還可以隨意取用冰箱中的食物,但相對的也要自己打掃整理房子
(保持心中的清潔),自己要去添購什麼食物、電器(如讀經及了解 神
的話),自己準備吃的(如 神的旨意),不像在旅舍中雖有人可使喚但不
能改變房間中的陳設及設備,不能自己做決定。在自己家中是自由的,
但是要負責任,在旅舍中就像是奴僕,怕東怕西、是拘束的卻不用負責
任。

耶穌要我們常常住在並遵守他的話語中,當我們「住」在他的話語中並
「遵行」祂的話時,而不是跑進跑出、四處漂泊時,我們就像是住在家
中的自由,我們因照 神的話來行事,我們可成為自負責任的兒子,而
成為大人。

又如一個媳婦去丈夫的家中,他買再多的禮物、做多少的家事、說多少
的好話來討好公婆,這個家還是先生和公婆的家,不是這位媳婦自己的
家,因為他還是不能自己決定這個房子的事、他也要時時警戒來自公婆
所打的分數, 神不要我們當他家中的媳婦,他要我們當這個家的兒子
P. 85
或女兒,只有這樣我們才有真自由。

讓我們思考一下自己現在的自由是那一種。
86
當我們願意成為 神家裏的兒子時,我們會常常問父的看法及想法,我
們樂意討祂的歡喜,因為祂歡喜時我們也滿心喜樂。我們遇到問題時,
會找父來幫忙,因為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我是屬於這個天父的家。我
們有所欠缺時,也會求 神來幫忙。我們願意做有榮耀的事,因為我們
得榮耀時,祂也得榮耀,即使祂本來就富有榮耀。

如果你仍喜歡當 神家中的僕人,那是你自己的決定,但你可能會常常
擔心什麼時候被 fired,做得再努力再好這仍不是我的產業。遇到問題時
是思考這個決定對我的影響,而不是對 神的影響。你還是單打獨鬥的
做事,靠著自己的能力,而非 神給我們無限的資源及工具。你賺到的
財富及得到的稱讚都是要讓自己得榮耀。

天父讓我們自己決定我們要當他的兒子或僕人,你的決定是什麼?

24 8章37~59節:真正的父 (歸納法)
24.1 觀察(Observation):
24.1.1 人(Who):
24.1.1.1 耶穌。
24.1.1.2 亞伯拉罕:猶太人的父,於本章共出現11次,這一段共出現了
10次。
24.1.1.3 亞伯拉罕的子孫。
24.1.1.4 你們:指不信的猶太人。
24.1.1.5 神:猶太人的父。
24.1.1.6 魔鬼:耶穌認為這些猶太人的父是魔鬼。
24.1.1.7 撒瑪利亞人。
24.1.1.8 鬼。
24.1.1.9 眾先知。
24.1.2 地(Where):
24.1.2.1 心裏。
24.1.2.2 我父那裏x2 (38)。
24.1.2.3 殿裏。
24.1.3 時(When):
24.1.3.1 從起初(44)。
24.1.3.2 永遠(51、52)。
24.1.3.3 仰望我的日子。
24.1.3.4 50歳。
P. 86
24.1.4 事件、物件 (What):
24.1.4.1
87
不同的父及不同的道的來源:我所說的,是在我父那裏看見的,
你們所行的,是在你們的父那裏聽見的。他們說:「我們的父
就是亞伯拉罕」。耶穌說:「你們若是亞伯拉罕的兒子,就必
行亞伯拉罕所行的事」。(好不容易有許多人來信耶穌,而耶
穌反而提出更銳的問題,這樣是要趕走這些人嗎?看見的和聽
見的有何不同?)
24.1.4.2 子要行父的事:我將在 神那裏所聽見的真理告訴了你們,現
在你們卻想要殺我,這不是亞伯拉罕所行的事,你們是行你們
父所行的事。他們說:「我們不是從淫亂生的,我們只有一位
父就是 神」。耶穌說:「倘若 神是你們的父,你們就必愛
我,因為我本是出於 神,也是從 神而來,並不是由著自己
來,乃是他差我來」。(WHY?猶太人前面說他們的父是亞伯
拉罕,這邊又說是 神?)
24.1.4.3 要殺人的是出於魔鬼:你們為甚麼不明白我的話呢?無非是因
你們不能聽我的道。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
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裏沒有真
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
父。我將真理告訴你們,你們就因此不信我。你們中間誰能指
證我有罪呢?我既然將真理告訴你們,為甚麼不信我呢?
24.1.4.4 猶太人的憤怒:猶太人回答說:「我們說你是撒瑪利亞人,並
且是鬼附著的,這話豈不正對麼?」。耶穌說:「我不是鬼附
著的,我尊敬我的父,你們倒輕慢我。我不求自己的榮耀,有
一位為我求榮耀定是非的。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人若遵守
我的道,就永遠不見死」。
24.1.4.5 亞伯拉罕的仰望: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的仰望我的日
子,既看見了,就快樂。猶太人說:「你還沒有五十歲,豈見
過亞伯拉罕呢?」(當時超過五十歳的人就有見過亞伯拉
罕?)。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
就有了我」。於是他們拿石頭要打他,耶穌卻躲藏從殿裏出去
了。
24.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但不是每段經文都會有。
24.1.6 結果 (Wherefore): 耶穌與猶太人爭辯誰為彼此的父。
24.1.7 方法(How):
24.1.7.1 耶穌與猶太人爭辯。
24.2 解釋 (Explanation):
24.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經文是約翰的特有記載,無平行經文。
24.2.2 耶穌的挑戰:這些前面聽了耶穌的話就相信的人,耶穌針對他們說出何為
真自由的話,但是他們沒聽懂耶穌的話,而把亞伯拉罕搬出來,最後與耶
穌起了很大的爭執。要成為屬耶穌的人真是不容易,耶穌會一再的篩選他
P. 87
的門徒及信徒,而不是只求人數及奉獻的增長,耶穌的「重質不重量」的

88
模式對我們現今教會的運作或思考模式是一大省思,我們是要教會中充滿
許多來看熱鬧的人,還是真的想同心追求 神的人呢。
24.2.3 看見vs聽見:看見的人領受的絕對比只聽見的人多,因為看見的人心中有
影像、有顏色。
24.2.4 不同的父的認知:這一段經文中少見的詳細記載了耶穌與猶太人的激烈爭
辯,而猶太人還很憤怒的指責耶穌是撒瑪利亞人、而且還被鬼附,耶穌也
很明白的指出這些猶太人的父不是亞伯拉罕,也不是 神,而是魔鬼,所
以整段對話我們看到相當濃的火藥味,這是其他卷福音書中見不到的,我
們來整理一下雙方對彼此的父及自己的父的認知差異為何。

對耶穌父的認知 對猶太人父的認知
耶穌 神 亞伯拉罕(血源上)
魔鬼(實質上,因說謊)
猶太人 撒瑪利亞人且是被鬼附 亞伯拉罕、神
註:
1)猶太人還認為耶穌認為他們是從淫亂生的。
2)猶太人的認知當中,行神蹟的人不是屬神的便是屬鬼的。
3)猶太人認為撒瑪利亞人是血統不純的雜種。

24.2.5 不同認知的原因:
 猶太人想要殺耶穌:耶穌指出這些猶太人的內心意圖,這些猶太人想掩
飾自己的意圖,又因耶穌的點迫而覺得相當難堪。
 血源vs屬靈的後嗣:在前一段經文中猶太人指出他們的父是亞伯拉罕,
所以他們不是別人的奴隸,他們血源的父是亞伯拉罕沒錯,但他們想行
殺耶穌的事卻說明了他們不會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因為亞伯拉罕不會殺
人,因此由猶太人要殺耶穌的意念及他們說謊的態度來看,耶穌斷定這
些猶太人的父是魔鬼,這些猶人是以血源來認定他們的父,而耶穌的標
準卻是這個人最深處的靈命及結出的果實來判定。
 榮耀誰:耶穌強調他所作的都是高舉 神而非自己,但這些猶太人只認
為自己的父是 神,但不守神的道也不求 神的榮耀,只求彼此間的榮
耀。
24.2.6 與亞伯拉罕的關係:耶穌這裏很清楚表達自己高於亞伯拉罕,這些猶太人
了更火冒三丈,由言語的怒氣轉為肢體的怒氣而拿石頭打耶穌。當時的人
的平均壽命都不長,50歳應該就可算是老年了,所以這些猶太人質疑耶穌
還只是中年憑什麼說有見過亞伯拉罕,事實上就算已有50歳也不可能見過
亞伯拉罕。

24.3 分析法(37~59節):請參考前一段的整理。

P. 88
24.4 應用 (Application):
24.4.1 行父的事
耶穌在這一段經文與法利賽人等當權的猶太人有非常強烈的交戰,由最後
猶太人說耶穌是「撒瑪利亞人」
、「被鬼附的」
,到最後要拿石頭打耶穌,可
89
見他們真的是已經氣急敗壞,這許多相信耶穌的人中,耶穌明明知道他們
不是屬他的,是屬魔鬼的,因為他們心中想殺耶穌,但為何耶穌還要花費
唇舌跟他們辯論誰是耶穌的父?誰是他們的父?這真的是個很特別的一場
辯論。

這一段經文的重點可說是亞伯拉罕,因亞伯拉罕在這一經文中共出現10次
之多。這些猶太人對亞伯拉罕為他們的父(祖先)的講法,對我們這些非猶
太人而言有顯示優越感的意味,但是對耶穌而言,除了他們是宗教上的掌
權者外,這樣的宣稱一點也沒有意義,因為耶穌於血源上也是亞伯拉罕的
子孫。耶穌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屬 神的標準不是他有沒有守安息日、也不
是他的血源是屬誰,而是他作了什麼事、他內心想什麼、有沒有活出 神
的教導。他要每一個人不止於安息日活出他的教訓出來,而是每天都活出
來且行出來。當我們能擺脫血源、儀式、習慣、原生家庭等等地面上顯露
及隱藏的牽制時,我們才能有真自由。

這些法利賽人一直用耶穌於安息日做事來控告耶穌,耶穌於第七章以摩西
安息日行割禮一事來回答他們可不可以於安息日醫治人,到用淫婦一事來
提醒他們的罪,再重申他自己就是世上的光,但這些人就是聽不懂,因為
他們一直無法了解耶 穌 於 約 翰 福 音 第 四 章 所 講 的: 「我的食物就是遵
行 差 我 來 者 的 旨 意 , 做 成 衪 的 工 。 」, 我明白了嗎?

耶穌會持續會用他的話來篩選人,我準備好被他篩選了嗎?求 神光照我
在面對這樣的篩選時能被 神所撿選。

25 9章1~41節:耶穌於安息日醫好生來瞎眼的 (歸納法)
25.1 觀察(Observation):
25.1.1 人(Who):
25.1.1.1 耶穌:法利賽人認定耶穌不是從 神來的、是罪人,這個瞎子
則認為耶穌是先知;門徒們稱耶穌為拉比。
25.1.1.2 生(birth)來是瞎眼的:a man blind from his birth,謀生的方式是
坐著討飯(8) (sat and begged)。
25.1.1.3 門徒。
25.1.1.4 他父母:指生來瞎眼的人的父母。
25.1.1.5 神、差我來者。
25.1.1.6 鄰舍。
25.1.1.7 有人:others,指鄰舍中的一部份認得出瞎子的人。
P. 89
25.1.1.8 又有人:others,指鄰舍中的一部份不確定這人是瞎子的人,「有
人」及「又有人」的原文是同一個字。
25.1.1.9 法利賽人。
25.1.1.10 法利賽人中(16):some of the Pharisees。
90
25.1.1.11 又有人(16):others,同上面的「有人」及「又有人」。
25.1.1.12 猶太人:指上述的法利賽人。
25.1.1.13 摩西:法利賽人認為他們是摩西的門徒。
25.1.2 地(Where):
25.1.2.1 依8:56來看,這一件事仍是在聖殿內發生的。
25.1.2.2 地上(6)。
25.1.2.3 瞎子的眼睛上。
25.1.2.4 西羅亞池子:the pool of Siloam,原文是奉差遣的。按尼希米記
所載,此池靠近耶路撒冷城外的王園(尼3:15),或與西羅亞樓
相近(路13:4)
。希西家王曾將聖城西南方的基訓泉源口子塞住,
另挖了一條溝,把泉源引入西羅亞池中(王下20:20,代下32:2-4,
30)。古時這池子東西長約七丈五尺,南北寬約七丈一尺,高二
丈二尺五寸,西羅亞池,由挖通水道之後,即以「引水出去」
為池之名(賽8:6,詩104:10) ,以後逐漸變成「奉差遣出去」(約
9:7)之意思。
25.1.2.5 法利賽人那裏(13)。
25.1.2.6 會堂。
25.1.2.7 世上。
25.1.3 時(When):
25.1.3.1 耶穌過去的時候:原文是pass by,即路過。
25.1.3.2 白日。
25.1.3.3 黑夜將到(黑夜指的是什麼?為何來的時候沒人能做工?)。
25.1.3.4 安息日:耶穌又再次於安息日醫治人。
25.1.3.5 方才(27):even now,現在。
25.1.3.6 從創世以來。
25.1.4 事件、物件 (What):
25.1.4.1 生病不一定是因為犯罪: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
瞎眼的。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
了罪(who did sin)?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
「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
出 神的作為來(but that the works of God should be made
manifest in him)」。(WHY?因為要顯出 神的作為來便讓一個
人生來瞎眼,這樣公平嗎?)。
25.1.4.2 耶穌用唾沫和泥醫好生來瞎眼的:耶穌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
地上,用唾沫和泥抹(anoit clay)在瞎子的眼睛上,對他說:「你
往西羅亞池子裏去洗」(西羅亞繙出來就是「奉差遣、sent」),
P. 90
25.1.4.3
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
瞎子於法利賽人那裏做見證:他們把從前瞎眼的人帶到法利賽
人那裏。耶穌和泥開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法利賽人也問他
是怎麼得看見的(received his sight,或譯為恢復視力)。瞎子對他
91
們說:「他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見了」。法利
賽人中有的說:「這個人不是從 神來的,因為他不守安息日。」
(WHY?不守安息日就是犯罪嗎?)又有人說:「一個罪人怎能
行這樣的神蹟呢?」。他們就起了分爭。他們又對瞎子說:「他
既然開了你的眼睛,你說他是怎樣的人呢?」。他說:「是個
先知」。
25.1.4.4 瞎子父母的見證:猶太人不信他從前是瞎眼,後來能看見的,
等到叫了他的父母來,問他們說:「這是你們的兒子麼?你們
說他生來是瞎眼的,如今怎麼能看見了呢?」,他父母回答說:
「他是我們的兒子,生來就瞎眼,這是我們知道的。至於他如
今怎麼能看見,我們卻不知道,是誰開了他的眼睛,我們也不
知道,他已經成了人(原文字義:maturity in years or size),你們
問他罷,他自己必能說(he shall speak for himself)」。他父母說
這話,是怕猶太人,因為猶太人已經商議(agreed)定了,若有認
耶穌是基督的,要把他趕出(put out)會堂。(WHY?這些猶太人
是不是已先定人罪?)因此他父母說:「他已經成了人,你們問
他罷」。
25.1.4.5 瞎子再次做見證並被趕出去:所以法利賽人第二次叫了那從前
瞎眼的人來,對他說:「你該將榮耀歸給 神,我們知道這人
是個罪人。(Give God the praise: we know that this man is a
sinner)」他說:「他是個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
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見了。」,他們就問他說:「他向
你作甚麼?是怎麼開了你的眼睛呢?」,他回答說:「我方纔
告訴你們,你們不聽,為甚麼又要聽呢?莫非你們也要作他的
門徒麼?」。(真欣賞這個瞎子,他就是要說實話!)他們就罵
(revile)他說:「你是他的門徒,我們是摩西的門徒。 神對摩
西說話,是我們知道的,只是這個人,我們不知道他從那裏來」。
那人回答說:「他開了我的眼睛,你們竟不知道他從那裏來,
這真是奇怪。我們知道 神不聽罪人,惟有敬奉 神遵行他旨
意的, 神纔聽他,從創世以來,未曾聽見有人把生來是瞎子
的眼睛開了。這人若不是從 神來的,甚麼也不能作(If this man
were not of God, he could do nothing)。」,他們回答說:「你全
然生在罪孽中(altogether born in sins,意即生來就是有罪的),還要
教訓我們麼」。於是把他趕出去(cast out,革除)了。(WHY?這些
猶太人憑什麼認定這瞎子全然生在罪孽中?)
25.1.4.6 被醫好的瞎子拜耶穌:耶穌聽說他們把他趕出去,後來遇見(find,
P. 91
25.1.4.7
找到)他,就說:「你信 神的兒子麼?」,他回答說:「主阿,
誰是 神的兒子,叫我信他呢?」,耶穌說:「你已經看見他,
現在和你說話的就是他」,他說:「主阿,我信」,就拜耶穌。
耶穌認這些法利賽人是瞎眼的、是有罪的:耶穌說:「我為審
92
判到這世上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
眼」。同他在那裏的法利賽人聽見這話,就說:「難道我們也
瞎了眼麼?」。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
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If you were
blind, you would have no guilt;but now that you say, We see,' your
guilt remains)」。
25.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但不是每段經文都會有。
25.1.6 結果 (Wherefore): 瞎子被醫好並信耶穌為 神的兒子。
25.1.7 方法(How):
25.1.7.1 耶穌吐唾沬在地上和泥抺在生來瞎眼的瞎子的眼睛上;被醫好
的瞎子與猶太人爭辯耶穌是誰。
25.2 解釋 (Explanation):
25.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經文是約翰的特有記載,無平行經文。
25.2.2 生病的人是因為罪嗎?耶穌於約翰福音5:1-18治好患38年病的癱子時對這
個癱子說:「你已經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從
耶穌的話中我們可得知這一個癱子是因為犯罪而生病,有的人就因此認定
一個人生病或遭遇什麼災難一定是因為犯罪,當時的門徒們也有一樣的認
知,但耶穌這裏說到這個瞎子並不是因為罪造成他瞎眼的。這個瞎子是一
生來就瞎眼,所以他得病時還沒有機會犯罪,這種情形也有可能是祖先犯
罪所造成的,但耶穌很清楚的說出他瞎眼的原因是「要在他身上顯出 神
的作為來」。

因為這個瞎子讓人了解到生病不一定跟罪有關、 神在他身上有特別的計
劃、耶穌是安息日的主,對這一位瞎子來說,他受了一、二十年的苦,為
彰顯 神這樣的計劃是不是值得呢?他那麼多年得討飯為生,受人輕看,
是不是受了許多委屈呢?我想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YES」。最重要的是
這一位瞎子的感覺,他自己覺得不委屈,甚至覺得受祝福,他覺得好那就
好,我們不需要去幫不覺得受到委屈的人委屈。

這個瞎子眼盲心不盲,他比那些有健康視力的法利賽人都還看得清,他看
出耶穌的能力一定是從 神而來的,耶穌一告訴他是誰,他不僅願意相
信,也拜耶穌,所以看來他生來瞎眼的好像是不公平的,他看來比別人更
沒有機會來認識信仰的情形下,但他眼盲心不盲,他用他的聽來克服看的
不足,他願意這麼快就接受耶穌,他真是比別人都幸福並更受祝福。

25.2.3 耶穌用唾沫和泥醫好生來瞎眼的:耶穌醫治人大部份是用命令的方式,如
P. 92
碰觸到身體的情形也不少,如患血漏的婦人、長大痲瘋的(太8:1-4)、彼
93
患38年的癱子、大臣之子、百夫長的僕人(太8:5-13)、拉撒路的復活等等,

得的岳母(太8:14-22)、兩個瞎子(太9:27-31)等等,但混唾液及泥巴抺在
眼睛上的方式則是獨一無二,而且耶穌還要他到西羅亞池子(如下圖)裏去
洗,西羅亞的原文是「奉差遣」的意思,而這瞎子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

西羅亞池子
這個生來瞎眼的人被法利賽人質問時說:「從創世以來、未曾聽見有人把
生來是瞎子的眼睛開了」,如果是後天因病或外傷而導致瞎眼,現在的醫
療都還有可能醫好,即使機會很小,但如果是視神經已萎縮或被破壞則幾
乎是不可能恢復的,除非是神蹟,因為視神經的損壞是不可復的。

但對生來瞎眼的人,他們的視神經應該早已萎縮,耶穌大可仍用命令的方
式或摸手的方式來醫治這個瞎子,但耶穌採用了讓這瞎子有感覺及有憑據
的方式,我們不知道耶穌的用意,但相信是主要是體諒這個瞎子心裏層面
的需要。

這個生來瞎眼的也有可能是生來便沒有眼球的,耶穌唾沬和的泥很可能是
幫這個瞎子長出眼球出來,因此也有實際的需要。依醫學來看,一個人的
視神經若沒有毀壞則還有可能回復視力,但如果沒有眼球的話,那只有耶
穌能醫得好。而且這個瞎眼的能看見後並不像一般人會經過畏光、模糊等
過程,他很快就能判別事物,這也是醫學上不可能的事。

有人認為耶穌的動作有如下喻意:
唾液:神口裏出來的話。
泥:人的肉體。
和泥:表明神性調和在人性裏。
往西羅亞池子裏去洗:順服主的差遣,洗又表明主話的洗。
回頭就看見了:「看見了」表明眼睛的生機復活了,能接受生命之光

P. 93
上面這些推理有些是聖經沒有說的,有些是人受感動的應用,我無法說這
個比喻是對或錯,這要看自己的感動,若我們尋求,相信
感動來應用於我們的生命中。 94
神也要給我們

25.2.4 瞎子於法利賽人那裏做見證:這些法利賽人只看重耶穌又踩到他們的紅
線,即是在安息日醫治人,他們認為耶穌於安息日做工就是犯罪的人,他
們這一次不找耶穌來對質,而是想要用公會的壓力要這一個瞎子指控耶穌
犯罪,這樣的出發點在他們內部產生了紛爭,因為看重結果的人認為罪人
是沒有能力行出這種神蹟的,沒想到這個瞎子並不屈服於法利賽人的壓力
而說耶穌「是個先知」,這讓想要指控耶穌的人很難堪。

法利賽人於是想把這壓力加到瞎子的父母親身上,要他們指稱他們兒子不
是生來瞎眼的或耶穌是罪人,結果瞎子的父母很坦白說出他們知道的, 「他
是我們的兒子,生來就瞎眼,這是我們知道的。至於他如今怎麼能看見,
我們卻不知道,是誰開了他的眼睛,我們也不知道,他已經成了人,你們
問他罷,他自己必能說」,他們不知道的則不說。感覺上瞎子的父母親好
像沒什麼guts,但事實上這是很準確的回應,他們不自作主張替他們的孩
子回答,而是要他們的孩子自己來表達,用愛心說誠實話並尊重自己的小
孩是他們的表達方式,這是當父母的人該學習的方式。

依研究的結果,生來瞎眼的人所作的夢不像一般人是彩色的,而是黑的,
因為他們沒看過影像,但是他們對聲音的敏銳度則是較一般人強,所以他
們會聽人的聲音來判斷人的情緒,對於臉色則無從判斷。人的溝通信號
中,內容只佔7%,聲調及語氣則佔38%,最重要的肢體語言則佔了55%,
對這一個瞎子而言,他才剛透過眼睛來發現這個彩色的世界,所以他的溝
通信號中他還不懂「肢體語言」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他還不會看人的臉色
來判斷這個人是高興或生氣,所以他會針對內容及聲音來很直接的判讀及
反應,因此對法利賽人的再三質問,他便是針對事實來反應,而不像他的
父母會忌憚法利賽人的臉色。

這些法利賽人只好再叫這一個瞎子來,一開場便對他說:「你該將榮耀歸
給 神,我們知道這人是個罪人。」,他們又要這個瞎子表達自己的意見
但又將他們的意見先說出來。這種方式是教會中的人也蠻常用的做法,例
如教會要一個人出來服事常先用「你很會彈琴,為何不出來司琴或帶詩
班」,要這一位會友表態,但是這些教會長執都不會先問耶穌這一位會友
適不適合出來接詩班,也不先問這一位會友有沒有感動來接詩班,他們常
常只看到教會的需要或自己的需要,如果這一位會友接下來有一些猶豫或
不太願意,他們會再加上定罪的方式說:「你不出來真的是浪費 神給你
的恩賜」,甚至用情緒勒索的方式說:「你不出來服事,神會不高興(事
實上是他們不高興)」,用這些方式要這一位會友就範來同意服事,也許
P. 94
這個會友雖然在學識上的專長是音樂,但
服事,如果這一位教會的長執還強要這一位會友去接司琴的服事,最後這
一位會友可能勉強接了而服事上迭有抱怨、或有問題時要叫他出來的長執
負責。如果是執意不接,可能與敎會長執間的關係變得非常不好,最後有
95
神要他做的卻是帶查經或別的

不少人便因此離開了這間教會。我們看到法利賽人們用這種方式來逼人就
範或入人於罪時,我們想想看自己在教會或機構服事時是否也會犯一樣的
錯?讓我們常常彼此提醒。

這一個瞎子雖然受到這麼多人及這麼大的壓力,他仍然誠誠實實講出他心
中的話:「他是個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眼瞎
的,如今能看見了」、「這人若不是從 神來的,甚麼也不能作」,他講
了這個事實及想法後,法利賽人便開始生氣了,因為這個瞎子所講的和他
們心中預設的想法是不同的,所以最後法利賽人便把瞎子趕出會堂,還說
他:「你全然生在罪孽中」。這樣的過程是不是在現今的教會我們有時也
會看到。

25.2.5 耶穌認這些法利賽人是瞎眼的、是有罪的:如果我們明明眼睛看得見,卻
被人指稱我們是瞎眼的,我們會有何感受呢?我想應該會很生氣吧。這些
法利賽人被耶穌說他們是瞎眼的,而且還補上一句:「你們若瞎了眼,就
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耶穌
說他們不僅是瞎眼的而且還有罪,這些法利賽人一定是心中非常氣憤,很
想把耶穌殺了,耶穌有胡亂指控嗎?當然沒有,耶穌是實話實說,如果有
人講出我們心中的罪,我們會有何反應呢?

25.3 應用 (Application):
25.3.1 誠實作見證
這一段經文中的瞎子和法利賽人真的是有很大的反差,瞎子他不僅肉體得
到耶穌的醫治,他心裏最後更相信耶穌是 神的兒子來拜耶穌,心裏也得
到了醫治,反觀這些法利賽人,他們打從心裏就不接受耶穌,當然更不會
信耶穌,他們對耶穌讓生來瞎眼的人得看見這種從來沒發生過的神蹟及事
實完全不接受,他們只選擇接受耶穌是在安息日醫治人這一件事,用這一
件事來論定耶穌是罪人,這真的是很不可思議。

這些法利賽人即使外表看來比人健康,但是心裏卻病得很嚴重,可見人心
中的健康比外表的健康重要得多了,只是我們人常注重外表的健康,看血
壓正不正常,卻不看「心壓」正不正常。

這個瞎子對耶穌的認知有如下的轉變:
不認識→先知→不知道耶穌是不是罪人,但知耶穌是敬奉 神、遵行 神
旨意的→神的兒子
P. 95
而這些法利賽人對耶穌的認知一開始是有人認定耶穌是罪人、有的人不
是,於叫瞎子的父母親來時,他們內部便已達成共識,即耶穌是罪人,再
次叫瞎子來作質問時,便是要瞎子作見證指認耶穌是罪人,我們從瞎子及
96
法利賽人對耶穌認知的演變便可看出,心中不接受,再有天大的神蹟都沒
用。

這個瞎子有好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1) 順服:耶穌叫他去西羅亞洗眼睛,他就去洗,不像第五章患了38年的
癱子一樣,耶穌叫他時,心中還很多的不信。
2) 誠實:他抓住耶穌讓他眼睛得看見的事實,他不會怕法利賽人的壓力
而睜眼說瞎話,更不像患38年病的癱子很沒膽的還去告密,他誠誠實
實說出他認為耶穌就是先知,第二次被召去質問時,他更用法利賽人
的話頂回去,跟他們說我前已經表明了,你們為什麼還要再問。
3) 不屈服於壓力:不因為法利賽人人多且有權就害怕、就屈枉正直,他
順服心中的誠實。
4) 信:耶穌看到他被法利賽人趕出來,便主動告訴他他就是 神的兒子,
這個瞎子不僅馬上相信,而且就向耶穌下拜,他這樣的信就是「接受」。
5) 不受原生家庭的捆綁、不攬傷害:他不去責備父母不替他講話或解圍,
他自己承擔屬於自己的事,這真是一個成人的表現。

我要學習這個瞎子眼盲心不盲的態度,誠誠實實的面對自己的事情、自己
的家庭、自己的責任,不要把自己的事、自己要負的責任撇掉,也不要去
扛別人的責任而阻礙別人的成長。這個瞎子的父母親也立了尊重孩子的好
榜樣。

有一位很愛主的弟兄,他的妻子也很愛主,但是他的妻子有一些不太好的
做事態度造成其他同工的傷害,當有人誠誠實實的指出他妻子的問題時,
他很生氣便離開這個機構了,他的出發點是保護他的妻子、愛他的子,這
原是非常棒、非常美的一件事,但是他如果能讓他的妻子誠實面對那個問
題,他的妻子便能有再次的成長,他們彼此的關係,他們與其他同工的關
係也能有更大的成長,這才是更美的愛。

讓我們來學習這個瞎子誠實面對自己及人的態度。

26 10章1~21節:耶穌是好牧人 (歸納法)
26.1 觀察(Observation):
26.1.1 人(Who):
26.1.1.1 人:從別處爬進去的,是賊(thief)、是強盜(robber)。
26.1.1.2 羊的牧人:the shepherd of the sheep.,從門進去的。
P. 96
26.1.1.3
26.1.1.4
26.1.1.5
26.1.1.6
看門的:porter。
羊:指認識耶穌的人。
生人:strangers。
耶穌:是羊門(the door of the sheep)、好牧人。
97
26.1.1.7 他們:指猶太人。
26.1.1.8 雇工:原文字義為a wage-worker,指領薪水的工人。
26.1.1.9 狼。
26.1.1.10 父。
26.1.1.11 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裏的,指尚不認識耶穌但之後要跟隨耶穌
的人,可能是指外邦人。
26.1.1.12 猶太人。
26.1.1.13 內中有好些人。
26.1.1.14 鬼。
26.1.1.15 瞎子。
26.1.2 地(Where):
26.1.2.1 羊圈:the fold of the sheep、sheepfold,「圈」的原文字義為a yard,
as open to the wind, a mansion;欽定版譯為palace。
26.1.2.2 門:原文字義為a portal or entrance, the opening or the closure,英
譯為door。
26.1.2.3 別處(1):from elsewhere,羊圈別的地方。
26.1.2.4 前頭(4):before。
26.1.3 時(When):
26.1.3.1 被醫好的瞎子拜耶穌之後,修殿節前。
26.1.4 事件、物件 (What):
26.1.4.1 從門進去的、纔是羊的牧人:耶穌說:「不從門進去、倒從別
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強盜。從門進去的、纔是羊的牧人。
看門的就給他開門。(WHY?看門的是指誰?)羊也聽他的聲
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既放出自己的羊來,
就在前頭走,羊也跟著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羊不跟著生人,
因為不認得他的聲音,必要逃跑」。
26.1.4.2 耶穌就是羊的門: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
我就是羊的門。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是強盜,羊卻不聽他
們。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go out)入(enter)
得(find)草(pasture)喫。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
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原文字義為
superabundant or superior, excessive),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
捨命。….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
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我另外有羊,
不是這圈裏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
要合成一 ,歸一個牧人了。」。
P. 97
26.1.4.3 雇工遇到狼會撇下羊: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
的,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 。
26.1.4.4 耶穌自願捨命: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
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
98
26.1.4.5 猶太人為這些話又起了分爭(division)。。
26.1.5 問題 (Why):請參考於各段落出現的藍字,但不是每段經文都會有。
26.1.6 結果 (Wherefore):猶太人起初聽不懂耶穌的話,聽懂後因耶穌的話起了
紛爭。
26.1.7 方法(How):
26.1.7.1 耶穌用羊門做比喻。
26.2 解釋 (Explanation):
26.2.1 平行經文 (Parallel Bible):這一段經文是約翰的特有記載,無平行經文。
26.2.2 耶穌比喻解釋:這一段經文中耶穌用了不少的比喻,耶穌講話的主要對象
為當場的法利賽人,而非門徒及眾人,解釋如下。
26.2.2.1 羊圈:在東方民族的羊圈,是一個四圍有牆的圍欄,多半只有留一個
缺口,牧人和羊都從這個門進入羊圈,晚上則由一個看門的人在進口道把
守看顧群羊,牧人在早晨來到,看門的就給他開門。
26.2.2.2 羊門:猶太人的羊圈有時候是無門的,牧人常是橫臥在羊圈的入口正
中,要通過這個門必需要由牧人帶領才能進去,耶穌就是這個門,我們透
過耶穌被領到父神面前。
26.2.2.3 (好)牧人:代表耶穌自己(10:7、11)。
26.2.2.4 強盜、賊:乃指法利賽人(10:1、10,9:40、41)、或一般異端邪道者(彼
後2:1,弗4:14)等假先知、假師傅。
26.2.2.5 羊群:代表信徒。
26.2.2.6 雇工:代表為了金錢、貪財、或名聲勉強服事但無愛心、無法真心做
神所託付工作的神職人員、教會同工(10:12-13,彼前5:2-3,提後4:10)。
26.2.2.7 狼:代表掠奪傷害人的假先知,假宗教者(10:12,太7:15,徒20:29-30,
彼後2:1,彼前5:8)
26.2.3 牧羊人的工作與裝備:牧羊是一件辛苦的差事。羊群都得有牧人看守,而
牧人是全天候工作著,沒有下班的時候。那裏牧草極少,羊有時未免迷失,
加以四周沒有圍牆護衛,牧人更得嚴密注意。狹窄的高原兩旁都是峭壁,
底下是崎嶇的沙漠,因此羊常常離群走失。此外,牧人還得時常防備野狼
的侵襲和偷羊賊。

喬治史密夫爵士(Sir Geoge Adam Smith)於到過巴勒斯坦後說:「晚上走


過某處曠野高地,聽見土狼嗥叫不停,你看飽經風霜的牧人不眠不休,倚
著杖子,眼睛注視遠方,每一隻羊都在他的心上,四散的羊都在他眷顧之
中,這時你就明白為甚麼在以色列歷史,牧人佔如此特殊的地位;為甚麼
以這個名號稱呼他們的王,而把牧人當作上帝保佑的象徵;為甚麼基督把
牧人當作自我犧牲的典型。」不住的警戒,無所畏懼的勇氣,眷顧群羊的
P. 98
耐心,這都是牧人的必備條件。《每日研經叢書》

當地牧人的裝備十分簡單。他身上背著由獸皮做成的袋子,裝他要吃的東
西。牧人的食物不外是麵包、乾果、一些橄欖和乳酪。他還帶著機弦。許
99
多巴勒斯坦人都有「用機弦甩石打人,毫髮不差」的本事(士廿16)。牧
人的機弦,就是他防 和攻擊的武器;然而還有一個特殊的用法。巴勒斯
坦沒有牧羊犬,因此,牧人就用機弦甩石,打在離群的羊的鼻子正前方,
作為警告叫牠回轉。牧人也帶著一根短木棒。它的一端附有釘子,在上端
的柄部有一個孔,皮帶便從這孔穿過去,便於撓帶。這根木棒也是牧人防
備野獸和盜賊的武器。牧人還帶一根曲柄杖,他用這根木杖拉回走偏了的
羊。到了晚上,羊同到羊圈,牧人就把木杖置於入口處,很靠近地面的地
方,每一隻羊便從杖下經過(結廿37;利廿七32);牧人仔細查驗看在那
一天裏,羊是否受到任何創傷。《每日研經叢書》

26.2.4 牧羊人與羊的關係:一次慕先生到巴勒司坦遊歷,他聞說該地的牧羊人能
知道他每一隻羊的名字,他很想試驗一下。一天,他看見有牧羊人正在照
顧他的羊群,於是慕先生就問那牧羊人說:「請問你真能知道每一隻羊的
名字嗎?」牧羊人說:「真能知道。」慕先生就請他證明一下。於是牧羊
人對羊群呼喊說:「彼得!」果然在羊群中的一隻羊,忽然停止喫草,他
再叫一聲,羊就抬起頭來看牧羊人。後來牧羊人再呼叫另一隻羊「約翰」,
也是這樣。後來慕先生說:「這事叫我深深體會到主與祂羊群的關係。祂
知道每一個屬祂的人。」── 滕近輝《希伯來書七講》

在巴勒斯坦牧人和羊的關係也很特別。英國的羊多半是養來食用的;巴勒
斯坦的羊則多半養來剪取羊毛。因此,巴勒斯坦的羊很可能跟隨一個牧人
許多年,而且牧人還為牠們取了名字,時常呼喚牠們的名字。這些名字通
常是一些綽號,諸如「褐腿」、「黑耳」等等。巴勒斯坦的牧人走在前面,
羊在背後跟著。因此,牧人能夠確定前面的路是否安全,有時候羊群不敢
跟上去時,還得給牠們一點鼓勵。一個旅行者說他目擊牧人如何帶領羊群
涉過小溪。這些羊都不願涉水,牧人只好抱了一隻小羊先走過去,母羊看
見小羊到了對岸,因此也跟著過去,其他的羊也紛紛走過小溪。

羊聽得出東方牧人的聲音,也是事實。牠們絕不會聽從陌生人的聲音。湯
姆生(W. M. Thomson)在聖地與聖經(The Land and the Book)一書,也
提到同樣的事: 「牧人時常發出尖銳的呼聲,讓群羊知道他在牠們身旁。群
羊都認識他的聲音,緊隨著他;假使有個陌生人呼喚牠們,牠們就停下來,
鷘惶地抬起頭,這時陌生人如果繼續呼喚,那麼群羊就開始逃竄,因為牠
們不認得陌生人的聲音。我經常作這樣的試驗,且屢試不爽。」約翰所告
訴我們的正是這種情形。

P. 99
100
26.2.5 「羊圈」的意義:他一開始就說:「我就是羊的門。」在這個比喻當中,
耶穌提到兩種羊圈。許多村鎮都有他們公用的羊圈,晚上所有的羊回來時
就在那裏過夜。此種羊圈有一個堅固的門護守著,只有看門的人才有鑰
匙。耶穌在本章二至三節所說的門,就是指這種門說的。但在溫暖的季節,
羊群晚上不回到村子過夜,他們就把羊安置在山丘旁邊的羊圈。這種羊圈
以簡單的護牆圍著,羊必須從一個洞口進出,根本就沒有門。在這種情形
下,牧人在晚上就睡在洞口,羊除非踩在牧人身上,否則無法進出。這時,
牧人就含有門的意思。耶穌說:「我就是羊的門。」他就是指後一種羊圈
說的。人必須藉著他,也惟獨藉著他,才能接近上帝。保羅說:「因為我
們兩下藉著他……得以進到父面前」(弗2:18)。希伯來書的作者說:
「藉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來10:20)。《每日研經叢書》

有人指羊圈是指 神頒給猶太人(指舊約)的律法,也代表猶太教,就是律
法的宗教。原來 神的律法是要以色列人有可依循的標準,但這標準是以
愛為出發點,是要人得自由,而非反被律法所捆綁,如在羊圈這個範圍內,
羊可隨意奔跑、吃喝、休息,而不是限制要輕聲慢走,講悄悄話,不是只
能唱傳統的聖詩,而不能敬拜讚美;不是只有在教會中聚會才是聚會。

而猶太人把 神所立的羊圈搞成到處是陷阱、不能自由過日子的居所,耶
穌來是要把 神初始所設的羊圈恢復,我們要遵守 神的律法而不是人亂
添加的限制及法條。因此比較恰當的解釋應是說 神將律法頒賜給以色列
人,要把他們看守在律法之下,依加拉太書3:23-29的解釋,這個「羊圈」,
即律法只不過是暫時用來看管羊群的所在,羊群的真正永久居留之地乃是
「將來到的真道」,是豫表的基督的「草場」。

但是當時的以色列人已被自己意添加的猶太律法的小羊圈所圈住,他們被
這些像強盜或小偷的法利賽人、文士所玩弄及欺騙,只顧在這個小羊圈中
生活,而忽略了真正讓人自由的羊圈,更忘了「草場」這個真正的居留地。

這就像耶穌指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看重人的得救及需要甚於律法,當時
的眾人明感覺死守安息日的規定有問題,在避免被文士、法利賽人指控,
怕被逐出會堂,因此只有死守人定的安息日規定。第九章被耶穌醫好生來
瞎眼的人,在他還沒有被主醫治以前,原來也是在猶太教裏面被監禁的群
羊中的一隻,但是後來被法利賽人從會堂裏趕出來(9:34),表面上他是從
猶太教裏被趕出來,實際上他乃是從羊圈裏被釋放出來,而且他最後安息
在耶穌的草場中。

天主教有的人將羊圈解釋成羅馬天主教會,他們認為要歸在同一教會下,
用一樣的敬拜方式,才能得草吃,然而耶穌有說到:「我另外有羊,不是
這圈裏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 ,歸
P. 100
一個牧人了。」

101
(約 10:16),另外的羊指的應是沒有束縛在猶太律法的外
邦人,而我們這些屬耶穌的外邦人也要聽耶穌的話(道)來跟耶穌走,最
後我們要與在猶太律法下的猶太人同歸於耶穌的羊圈中,因為「律法的總
結就是基督」(羅10:4),耶穌就是我們進去 神國的門,而不是經文及文
字,我們也與猶太人一起成為「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 應許承受產業的
了」(加 3:29)。

26.2.6 「雇工」與信徒:教會中的牧者、傳道人、神父、修女、幹事、長執等都
是耶穌的「雇工」,他們有的有拿薪水、有的沒有拿或是拿的很少,他們
大部份於物質上的所得常與他們時間及精神上的付出不太成比例,他們的
奉獻及付出真的是需要我們肯定及尊敬,只是有些教會或機構會高舉某些
神職人員勝於耶穌基督、或是看重他們的話勝於耶穌的教導,更甚的是把
他們當成另一個 神來看待,所以這些年來有一些牧者或同工於生命上有
不太好的見證,或領人到只看重成功、財富的草場上去,而非耶穌的草場,
這是我們要相當注意及小心的一件事。我們要了解他們只是雇工,他們是
人,他們也會犯錯、也會錯解 神的意思,所以我們要自己常常吃及咀嚼
神的話,常讓 神住在我們心中,如此我們才不會高舉人過於 神。

26.3 應用 (Application):
26.3.1 聽且認得耶穌的聲音
我目前所參加的教會和以前所參加過的教會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即是比較
以 神的觀點來看事情而少用人的觀點來看事情。如服事一事,教會同工
有感動要某一位會友出來接一項事工時,或先禱告求 神的意思,於告知
那一位會友後再請那一位會友也去禱告求明白 神的旨意,於大家都清楚
神的意思後才去接下事工。以前的教會則是會問你能不能接下這個事工,
而不問你的意願及 神的意思。

這兩種服事方式的差別是在聽 神或人的聲音, 神給我們智慧讓我們可


判斷事情,知道需要,但我們常常覺得這個事工一定要做,便勉強自己或
我們認為適當的人選扛起來做,但是 神的想法也許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或甚至差很多,祂也許覺得另一個來做比較好,甚至是這個事工根本不需
要做,或是要做別的事工才好。我們去問自己及人的聲音,禱告後便下去
做,結果果效很不如意或差強人意,我們便怪罪到 神身上,說祂不祝福
或不聽我們的禱告,然而事實上是我們不聽他的聲音。

耶穌說:
「羊也聽他的聲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既放出自
己的羊來,就在前頭走,羊也跟著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
(約 10:3-4),
耶穌說祂的羊必認得祂的聲音,這裏「認得」的原文字義是see、know,也
就是看得出及了解,但羊們認得耶穌就是他們的好牧人是,他們不會惶惶
不安,他們反而可安然的吃他們的草或休息,因為他們知道耶穌是「好牧
P. 101
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當我們在外行路時,耶穌會用他的聲音、機弦、或曲柄杖來拉回走偏路的
我們,但先決條件便時我們要認得耶穌的聲音。耶穌說:「凡從我進來的,
102
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find)草喫」,原文的「得」並不是「獲得」的意思,
而是「找到」,耶穌並不是把草拔好直接放在我們的嘴邊,而是把我們放
在有草的地方,但我們要自己去找草吃。 神的聲音也是一樣, 神一直
在跟我們講話,問題是我們有沒有仔細去聽。讓我們來學習把耶穌當成我
們所愛慕的情人,我們會注意他的一顰一笑,我們會渴慕與他在一起、與
他交談,這樣我們必可慢慢少掉自己的聲音及想法,漸漸更了解他要我們
做的事,這樣我們便能減少走錯路的時間及機會。

27 10章19~42節:不信與信 (耶穌於修殿節的對話) (歸納法)


27.1 觀察(Observation):
27.1.1 人(Who):
27.1.1.1 猶太人。
27.1.1.2 內中有好些人。
27.1.1.3 鬼。
27.1.1.4 瞎子。
27.1.1.5 耶穌。
27.1.1.6 基督。
27.1.1.7 我父。
27.1.1.8 不是我的羊:指當場不信耶穌的猶太人。
27.1.1.9 誰(28):certain,某些、有人。
27.1.1.10 承受 神道的人:可稱為 神。
27.1.1.11 有許多人:many。
27.1.1.12 (施洗)約翰。
27.1.1.13 信耶穌的人。
27.1.2 地(Where):
27.1.2.1 耶路撒冷。
27.1.2.2 殿裏。
27.1.2.3 所羅門的廊下。
27.1.2.4 約旦河外:(施洗)約翰起初施洗的地方,耶穌住在這裏。
27.1.3 時(When):
27.1.3.1 修殿節:feast of dedication。又名獻殿節、光明節、燭光節、馬
加比節等,猶太人於基斯流月第二十五日至提別月第二日 (約於
西曆11月至12月期間) 一連八天慶祝這個節日。介於住棚節後兩
個月,離耶穌被十字架的第三個逾越節還有四個月。主要是紀
念馬加比這個愛國的猶太家族戰勝褻瀆聖殿的敘利亞人,光復
猶太地和聖殿。
P. 10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