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香港中學文憑 中國語文 試卷一 閱讀能力 星級訓練 2011 年 模 擬 試 卷 ( 一 )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中國語文 試卷一
閱讀能力 星級訓練
模擬試卷(一)

參考答案

1. ① 借「保存生命」和「繼續生命」兩種做法,諷刺中國舊傳統在自然科學方面的封閉與無知,
以人類繁殖與發展的本能,說明父母並非子女的擁有者。
② 對中國傳統的「絕對父權」作出嚴厲批判,指出問題癥結在於長輩太自私,行徑有違自然
③ 清楚解釋怎樣才是「愛」、父母要如何去「愛」子女,簡單來說,就是「生育」、
「教導」
、和
給予「自由」。

2. ① 修辭法:雙關語
② 語意 :「老子」是父親的意思,又是「我」的意思。作者用「老子」來戲謔和譏諷曾批評他
的封建學者。

3. A

4.「本」字代表「本來就是」、
「正常不過」的道理,意思是「原來就應該這樣做」,指的是「解放子
女」。只是中國傳統做法絕非正常,有違自然而已。用「本」字,有諷刺封建歪理的意思。如果
刪去「本」字」,便突出不了中國舊傳統的不合理與不正常。

5.「生物界」是指自然現象,意即順應自然的做法,作用是與中國抗拒科學精神的封建和迷信舊
傳統作強烈對比。

6. ① 正確 ② 正確

7. ① 單細胞動物比喻:以前的生命、前人、上一代
② 有脊椎動物比喻:後起的生命、後人、下一代

8. ① 第一次要交付的是:生命,即下一代
② 第二次要交付的是:權力,即對子女的義務

9. 文中「父兮生我」一句,說明「聖人之徒」認為生命是父親賦予的,而給予生命就是對子女的
「恩典」,因此子女的生命應屬於父親的,幼者須為父親作任何犧牲。

精工出版社 © 2011 1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香港中學文憑 中國語文 試卷一 閱讀能力 星級訓練 2011 年 模 擬 試 卷 ( 一 )
10. 自然界 / 大自然

11. 異:聖人之徒強調父母有恩於子女,《弟子規》只提出子女必須服從父母之命。
同:兩者均認同父權高高在上的觀點,父母不管對錯,均能主宰一切,是家庭的核心,子
女只能是附從。兩代的關係是單向的,絕對的。

12. 作者舉醫院中看見家長送來患性病兒童為例,說明父母的缺點、弱點甚至疾病,都會遺傳給
子女,因此能決定子女將來的命運。

13. 作者善用正反例子來說明改變才會進步、不變只有退化滅亡的道理。他首先舉出生物會教導
下一代生存本領以發展生命的例子,又提到人類更高一級,會接受改變,讓子女超越自己;
但筆鋒一轉,再引古人「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的觀念及單細胞生物不進化即滅亡為反
面教材,諷刺抱殘守缺的舊思想。

14.
父親所作的事和表現 為保存生命 為延續生命 為發展生命 三者皆非
諄諄善誘 ○ ○ ● ○
愛惜自己 ● ○ ○ ○
放任自由 ○ ○ ● ○
結婚生子 ● ○ ○ ○
自我犧牲 ○ ○ ○ ●
關懷愛護 ○ ● ○ ○

15. 即我:另一個我,由我生出的、和我一樣的「我」。
非我:獨立的個體,不是「我」的複製品。

16. 作者是想指出,像「廿四孝」等推崇的愚忠愚孝思想,會隨時代進展、文明進步而被淘汰的。
這是必然的發展步伐,封建的傳統家庭註定會沒落。

17. 被刪的句子是:「自己背着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
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18. ① 使:教、叫 ② 素:一向、向來 ③ 橫:沒來由、無辜


④ 益:更、越發 ⑤ 遲:等、待 ⑥ 故:舊時、舊日

19. ① 「數言之」:數次對朋友說
② 「不得已而聽之」:無奈何之下依照袁的說話做
③ 今更掩有此物:現在更收藏 / 取去 / 藏起這些東西
④ 見一婦人掩涕而來:看到一名婦人用手遮着流淚的臉走來

精工出版社 © 2011 2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香港中學文憑 中國語文 試卷一 閱讀能力 星級訓練 2011 年 模 擬 試 卷 ( 一 )
⑤ 吾夫分死矣:我的丈夫註定/肯定/定當要死了
⑥ 欲分以謝:打算將黃金分一些 / 將部分黃金分給他作酬謝

20. B

21. B

22. ① 第一次評價:疎
② 第二次評價:神

23. 當時官場的陋習弊端:行賄 / 賄賂
作者對此弊端的立場:習以為常 / 覺得平常不過 / 因為平常,所以沒有批評 / 對婦人遭遇雖
表示同情,但對指揮受賄放人者則沒有批判,似乎覺得理應如此。
從文章內容可知,這種行賄事情在當時社會十分普遍,因此作者對其對錯全無着墨。婦人傾
家蕩產雖然值得同情,但作者亦沒有深究她的做法是對是錯。

- 網上練習一 參考答案 完 -

參考答案分析
題號 分析
1 1 第三段,作者借人類與生俱來的各種本能,直接批評中國傳統思想的狹隘與迂腐;
又以生物進化的必然道理,諷刺中國重長輕幼的想法謬誤。而末句的「前前後後,
都做一切過付的經手人」就是本段的核心思想,指出父母並不佔有子女,雙方都是
平等的。
2 留意作者用詞:「誤點」
、「利己思想」
、「墮落」等,都是嚴厲的批評用語,他是藉這
些字詞來批評傳統父權獨大。
3 作者用簡單明白用語,說明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子女,包括「理解」、「指導」等;而
父母的責任,簡而言之,就是「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2 修辭:考生可根據本文諷刺的文意,推論出「老子」是雙關語。
語意:「老子」是父親的意思,呼應題目;同時亦是「我」的意思,指作者自己。作用以
有戲謔成分的「老子」,譏諷曾批評他的封建學人。
3 第一段「他們以為父對于子,有絕對的權力和威嚴;若是老子說話,當然無所不可,
兒子有話,卻在未說之前早已錯了。」父親有絕對的權力和威嚴,父親所說的就是真理
不可質疑,永遠是對的;而兒子有話,未說已錯,就是說兒子永遠是錯的。
4 考生應細讀原文,瞭解「本」字的實際意思,就是「本來」
、「正常」
。「解放子女」原本是
正常道理,只是中國的做法違反自然罷了。考生又可以刪去「本」字與原文作一比對,
沒有「本」字,句子的含意便有不同,不能突出舊傳統的不正常。
5 第二段:「我現在心以為然的道理,極其簡單。便是依據生物界的現象……」由此可知
「生物界」指的就自然現象。又說「生物都這樣做,父親也就是這樣做」,喻意必須順應

精工出版社 © 2011 3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香港中學文憑 中國語文 試卷一 閱讀能力 星級訓練 2011 年 模 擬 試 卷 ( 一 )
自然,與中國的封建迷信、抗拒進步作出強烈對比。
6 1 生物為保存生命而發展出本能,等於保存生命本身就是一種本能,本題答案是正確
2 生物會衰老和死亡,於是為保存生命、生出後裔才發展出性欲這種本能,本題答案
是正確。
7 1 「單細胞動物」:第三段「走這路(進化)須有一種內的努力,有如單細胞動物有內的
努力,積久才會繁複」,「單細胞動物」代表以前的簡單的生命。
2 「有脊椎動物」:第三段「無脊椎動物有內的努力,積久才會發生脊椎。所以後起的
生命,總比以前的更有意義」,「有脊椎動物」代表後起的、更有意義的生命。
8 1 第一次要交付的是:第三段「夫婦是伴侶,是共同勞動者,又是新生命創造者的意
義」,所以第一次交付給下一代的,就是生命。
2 第二次要交付的是:第三段「將來還要對於他們的幼者,仍盡義務」,第二次交付
的就是權力、義務。
9 第四段:聖人之徒「以為父子關係,只須「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應為長
者所有。」「父兮生我」能說明「聖人之徒」對生命的看法:生命是父親賦予的,是「恩
典」,子女生命理應屬於父親。
10 第四段:在「他不用『恩』之前」,作者提到「殊不知自然界的安排,卻件件與這要求反
對。」可見「他」指的就是大自然/自然界。
11 異:《弟子規》提到「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我承」,
指出子女必須服從父母之命;相反聖人之徒不但要求子女聽命,更強調父母有恩於子
女。

同:不論是《弟子規》抑或是聖人之徒,都同意一個觀點,就是「父權為大」,父是家
庭的核心,子女只能「服從、承擔、討好」等。
12 第四段:作者說,子女「將來的運命,早在現在決定,故父母的缺點,便是子孫滅亡
的伏線」,「只要在醫院做事,便能時時看見先天梅毒性病兒的慘狀;而且傲然的送來
的,又大抵是他的父母」;作者以病兒為例,說明父母會將弱點和疾病傳給子女,由
此決定子女的命運。
13 作者善於利用一正一反的例子來說明論點,例如先舉出動物和人類如何教下一代發展、
讓子女超越自己為正面例子;然後以古人「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為反面例子,指
出不變的正律,就好比單細胞生物,不進化即滅亡,藉此諷刺舊道德舊思想。
14 1 第五段「生命雖然繼續了,卻是停頓不得,所以還須教這新生命去發展」,上一代
教導下一代生存本領,是諄諄善誘。
2 作者說所有人都「承認『愛己』是一件應當的事。這便是保存生命的要義」,「愛惜自
己」就是為了保存生命。
3 「解放」子女,讓他們「成一個獨立的人」,去發展生命。
「解放」便是給予「放任」與
「自由」
4 第三段「性欲是保存後裔,保存永久生命的事」,意指人類結婚生子,就是為了保
存生命。
5 「犧牲」在文中曾數次出現,但這只是一個譬喻,並非實際要求。意指有些父母不惜

精工出版社 © 2011 4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香港中學文憑 中國語文 試卷一 閱讀能力 星級訓練 2011 年 模 擬 試 卷 ( 一 )
犧牲,也希望子女的將來比自己更好。
6 第四段,作者認為所有父母「有了子女,即天然相愛,願他生存」,目的是繼續生
命;若再進一步,就是進化,即發展生命。天然相愛,等於關懷愛護。
15 1 即我:第六段「子女是『即我』
『非我』的人」,父母應「盡教育的義務,交給他們自
立的能力」,由此可推斷「即我」就是另一個我、和我一樣的「我」。
2 非我:「因為非我,所以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
由此可見,「非我」就是一個獨立個體,不是「我」的複製品。
16 第七段,作者首先指出,大家族的父子關係正在凋零,「況在將來,迷信破了」,像
「哭竹」、「臥冰」等愚忠愚孝的例子,必會隨時代進步而被淘汰。他舉這些例子就是要
證明「世界潮流逼拶着,這樣做的可以生存,不然的便都衰落」。
17 第一段最後數句:「自己背着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
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正好配合總結一段的文意,令文章更完整,
達到前後呼應的效果。
18 ① 使逐焉:使是教和叫的意思 ②素神其術:素有一向、素來的意思 ③橫被遣逐:
橫的意思等於「不正」,意即無辜 ④天益不容:益是更加的意思 ⑤留之遲袁至:
遲相當於等待 ⑥故服捧茶而出:故是舊時、舊日的意思
19 1 「數言之」:數次對朋友說。「之」是指朋友,即戶主
2 「不得已而聽之」:不得已等於無奈何,聽之是按照袁的說話去做。 「之」是指袁尚寶
3 今更掩有此物:掩是收藏 / 取去 / 藏起的意思。意謂現在還藏起/取出這些東西。
4 見一婦人掩涕而來:掩是掩面,用手遮着的意思。句謂看到一名婦人用手遮着流淚
的臉走來。
5 吾夫分死矣:分,指應份、應當、註定。句謂「我的丈夫註定要死了」。
6 欲分以謝:分在這裡解作撥出部分。句謂「打算將黃金分一些 / 將部分黃金分給他
(童子)以作酬謝」。
20 第二段,童子自言:「我以命薄不得主意,橫被遣逐。今更掩有此物,則是不義,天益
不容矣」
。他自怨命薄,但這是他認為被主人逐走的原因。但取去黃金則不但「不義」,
更會不容於天,會遭到天譴。
21 第三段:婦人「念童之德,徧以語人」;第四段:「指揮者聞而異焉,令人訪致之,育
於家」
。指揮首先是聽聞婦人四處宣傳童子的德行,「聞而異」,意即聽後覺得奇怪、受
到感動,才派人將童子帶回家中撫養。至於欣賞童子的為人,是指揮將之收為養子的
原因,非最初收容他的原因。
22 1 第一次評價:第四段「主嘆曰:『袁君之術,乃疎如此乎!』」。袁當年告訴他此童
不祥,驅他將之放逐,誰料童子今天命運截然不同,「疎」字表達主人認為袁術差
勁的評價。
2 第二次評價:第四段末「友乃嘆袁術之神焉」
。友人本以為袁術粗疏,錯誤判人,但
這時竟能一語中的,於是一改前言,驚歎袁術之神奇。「神」字表達了主人、亦即友
人與之前全然不同的看法。
23 當時官場的陋習弊端:第三段,婦人自言其夫「以事繫獄應死」,「妾賣家產及假貸,
通得金銀若干,將以獻彼」,意即將以錢財賄賂官員。最終「夫因得釋」,更證明賄賂

精工出版社 © 2011 5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香港中學文憑 中國語文 試卷一 閱讀能力 星級訓練 2011 年 模 擬 試 卷 ( 一 )
確有其事,這就是當時官場之惡習流弊。
作者對此弊端的立場:作者對此事只作敍述,沒作對錯之評價,可以反映行賄是當時
官場常事,作者或已不以為怪、甚或認同此做法,這從其後他對收賄的指揮人員只有
正面形容、沒有負面評價可推測而知。考生只須答中其中一項即可得分。

- 模擬試卷(一) 參考答案分析 完 -

精工出版社 © 2011 6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