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2007年第9期 兰州学刊 No.9 2017/

总第168新 k zhoum kall Generai.No.168

・国际政治研究・

英国城市化的基本前提
——农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赵煦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摘要】 美国城市化的炭生离不开工业化和贸易的发展。但其基本的前提素件却在于农业争农特的发展状况。美驾斑市化的
第一前提是英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正是“农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英圜城市化奠定了坚妾基础:第二
前提是美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与转移,人口压力、“农业革命”以厦乡村手工业的衰落都造成劳动力的刺务,而工业化的吸引力使得
其中太部分转向城市。
[关键调] 英国;城市化;农业;劳动力转移
【中田分类号】D58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5—3492(2007109一0060—04
作者简介:赵煦,男,河南平顶山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哼允、历史学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荚国社会经济史、英
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近代城 的。Ilj一个国家、地区的人口增加,与城市的发展不存在直接关
市在工业革命以后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不同于以往任 系,城市并不会因为农村人口的增加而自然产生。如果农业生
何时期的城市发展,是指城市从数量、规模、分布、经济结构、社 产力不能达到生产余粮的水平,城市就不可能发生;如果农业生
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导致人类生产生 产力生产的余粮不能增加,城市就无法发展。
活方式和居住方式从农村为主导状态到城市为主导状态的改 关于农业对城市化的作用,英美学者刘易斯(w.舳h叫
变,并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过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 k硒s)、拉尼斯(Ranis)等都相继提出过自己的观点.而诺贝尔奖
城市化的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的近100年的时 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n Kmmets)的理论阐
间里,它的城市人口比例从20%跃升到51%,占据了全国人I:1 述相对而言应该是最全面的,他将农业对城市化的贡献归结为
的多数,初步实现了城市化。 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农业剩余贡献,其中又包括产品剩余贡
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工业化,是工业革命及其所带来 献即城市化的推进需要农业为其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食物,农
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开始后,城市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 业的发展为城市化尤其是城市工业发展提供了生产原料,要素
发生也与英国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对外贸易扩张存在紧密联 剩余贡献即城市经济对资源的高效利用而形成的较高的要素价
系。但是,英国城市化的发生还受制于城市所在区域的农业经 格,使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剩余从农业向非农部门转
济和农村的发展状况。这是因为,一方面城市从产业结构上决 移;第二,是市场贡献,随着农业发展和农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农
定了自身不能生产农产品,因为城市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出现和 民对生产投入品和生活消费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从而形成。城市
集聚,从而使空间场所上产业分化所造成的结果;另一方面,第 工业品销售市场不断扩大——城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城市
一产业尤其是农业生产要与广阔的土地耕作面积相联系,基本 化动力不断加强”的良性循环;第三,是外汇贡献,农产品出口可
生产周期取决于气候条件。这个特点决定了第一产业无法集聚 以为工业的发展换回外汇。12’
于城市内部,只能位于城市外部的广域空间。第一产业—一农 17世纪英国内战特别是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英国摆
业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城市化的进程来 脱了专制王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大土地贵旗取代国王掌握
看,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给城市化以推 了国家权力。合适的政治制度为英国经济起飞创造了条件,17
力,是城市化的前提基础。历史证明,英国城市化的前提正是体 世纪末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英国农业在技术和制度层面
现在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村人口转移两个方面。 上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后世统称其为“农业革命”。正是农业
一、第一前提——葵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革命推动了英国农业生产力发展,为英国城市化奠定了坚实的
城市化发生的第一前提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美国经济学 基础。 。

家芒罗(R0ss H,Murao)认为,城市兴起、成长的主要原因是由 农业的“革命”.首先表现在农业技术的变革上。农业技术


于农业生产力扩大而产生粮食剩余;沃伊廷斯基(W0yd船ky)指 变革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休耕制为轮作制。休耕制是一种
出,一个国家城市化的界限。一般是由该国家的农业生产力决定 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耕作方法,它是和敞田制蟹密地联系在一

 万方数据
第9期 英圆城市化的基奉前提 61

起的,即敞田中要划出一部分土地进行一年或数年的置荒,这样 于占有1,C00英亩土地以上的地主。”1经过18、19世纪的圈地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土地肥力,但却很难发挥土地的使 运动,英国农村的敞田制基本被消灭。土地私有权的确立还为
用效率。剑桥大学教授布拉德利(Bra‘11ey.1732年)最早主张用 技术的投资创造了前提条件,开凿排水管道、撒石灰、种植漂浮
轮作制来取代休耕制,”’而乔治二世的廷臣唐森德(T0wr啪Ild, 水草都是随着公共权力的消失而逐步展开的。
1674--1738年)勋爵对其方法进行改善,创造了著名的“诺福克 在上述几个方面开展的农业革命,推动了18、19世纪英国
轮作涮”。轮作制解决了保持土壤肥力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两难, 农业生产的大幅度提高。1700年英国谷物总产量为14,770,000
从而于18世纪时在英国大部分地区逐渐得到推广。杰思罗・ 夸特,1750年为16,488,000夸特,1800年为21,102,000夸特,
塔尔(Jetho Tull,1674—1741年)和科克(Cork)等人在实践中 1820年为27,873,000夸特,“。而到1851年则达33,530,000夸
还不断地对耕作制度进行改良。 特;H 317世纪末,英国小麦亩产量只有16蒲式耳,1885--1894
农业技术变革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新作物的引进与推广。 年增加到29.4蒲式耳。“则1700年时一英亩能养活0.18个人,
英国是引进新作物比较早的欧iI|f国家之一。18世纪被推广种植 1800年时能养活0.26个人,换言之,平均每英亩产量增长了
的。新”作物首推芜菁,芜菁虽然早在16世纪就被引入英国,但 44%o[HI在饲料的来源由租放经营转变为精耕细作经营以及畜
它真正被大规模推广还是在18世纪上半叶,上文提到的唐森德 种改良的前提下,英国畜牧业也发生了巨大鲍变化。与17世纪
就因为大力提倡种植芜菁而获得了。芜菁唐森德”的绰号。其他 相比较,18世纪后半期,羊肉和羊毛的产量提高了78%;肉类销
引进的重要饲料作物还有苜蓿(它不仅是饲料作物,还有固氮的 售量大为增加,例如在史密斯菲尔德(Smitl正eld)场.1732年时
作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驴喜豆、黑麦草等。新饲料作物的大 牛羊的销售量分别为76,000头和515,000只,而到了1854年,
量种植是轮作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些作物产量较高,使牲 分别达到263,000头和l,539,000只。“21英国学者杜普莱西斯
畜的饲养数量大为增加,还可使牲畜有大量的干草可以过冬,不 通过他自己的研究,明确指出,当时的英国农业已经。成为欧洲
必宰杀,从而保证了对城市的鲜肉供应。在引入的粮食作物中, 生产力最高的农业””1。
马铃薯是比较重要的一种。18世纪中叶时它已成为英国人重要 既然英国农业在这一时期取得如此成就,那么根据城市化
的补充食品之一。 驱动机制的解释,它应该会对英国城市化的兴起做出自己的重
农业技术变革的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农具改革和农艺的改 要贡献,为后者奠定基础。事实是否如此?让我们以库兹涅茨
进。农具改革方面主要包括增加铁的使用量、工具的革新以及 的理论为指导,对这方面的情况做一个考察。
机械化等内容,到了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以 首先来考察一下,英国农业的发晨是否为英国城市发展提
蒸汽机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就农业机械化程度而言,英国 供了大量余粮?答案是肯定的。例如.英国城市人口在1801年
在当时的欧溯占据首位。I.o农艺方面最具意义的是沼泽接于技 时大约是3,497,000人,占总人口的33%左右,英国人口总的谷
术和湿地排水法的应用,它使耕地的质量得到了保证,19世纪中 物消费量约为20,305,000夸特,Ⅲ1也就是说,城市人口的谷物
后期,英国需要排水的20,000,000英亩耕地中,尚未排水的只 消费量大概是6,701,000夸特;而此时英国谷物净进口是
有3,000,000英亩。‘’1 l,313,000夸特,Ⅲ1目前还不清楚这些进口谷物的具体去向,假
广义上的农业革命还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结构的变革,主要 设按人口比例分配的话,用于城市消费的进口谷物数量也只约
是改敞田制为大农场制、管理体制改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通过 占城市总消费量的6.5%,而其他93.5%的谷物仍需要本国农
这些变革,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由于敞田制完全 业生产提供。如果没有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不可想象
不尊重土地私有权.极大伤害了个人的劳动积极性,导致农韭生 的。
产率低下,并与大农场制经营在价值上形成尖锐对立,所以它的 英国农业的发展.也为英国城市工业经济的起步提供了市
废止已经势在必行。敞田制的改变主要是通过圈地来进行的。 场,这一点在工业化、城市化开展之初表现得比较明显。布罗代
18世纪、19世纪圈地和以前的圈地存在很大的不同,它的主要 尔对此论述比较深刻,他认为英国农村很早就与岛国的民族市
内容就是将原来敞田上的分散条地联成整块加以围躅,大地产 场结为一体了,英国农村被纳入市场网络之中,直到19世纪初
吞并小地产,大地主侵占公地而捧斥农民的权利。它的规模大, 为止,它成功地养活城市与工业居民点;英国农村形成国内市场
波及面广,而且受到了议会的立法支持。17吣--1760年.议会颁 的主体,而国内市场使正在起步的英国工业首先与天然的销售
布法令208件,固地计有312,363荚亩。1700-.-1819年议会共 场所结合。””农村的市场需求对炼铁工韭的促进就是其中最典
颁布了460件圈地法令,圈地达6,331,800英亩。1820年时,英 型的例子。从1720年到19世纪初,英国铁的生产量从25,000
国只剩下6个郡的6%的土地尚待圈占。旧’随着圈地运动在全 吨增长到243,851吨,1171但是它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提供给了
国大范围的开展,敞田制逐渐被废止,大农场制蓬勃发展,1853 农村市场。轮作制的广泛采用使耕地面积增加50%,这表明要
年时,英国的农牧场主共约24。000人,经营土地“,700,000亩, 大量地使用工具,从而使铁的消费成比例地增加;农业革命中工
其中100英亩土地以上的农场主只占农场总数的32%,而占耕 具的革新(比如用铸铁替代木材制造耕犁)对铁的消费也具有显
地面积的78%以上。19世纪中后期时,大不列颠耕地的2/3属 著的影响。所以,1s世纪发展中的农业就成为了炼铁工业的最

 万方数据
兰州学刊 总第168期

佳主顾。据统计,18世纪中叶,农业上铁的需求就占英格兰铁的 会造成社会生态的失衡,因此.农业人口与土地之问的比例关
需求总量的30%—50%。”副农业的用铁需求对城市工业的发展 系,就成为衡量两种生产是否适应的重要标准。1770年,英国农
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18世纪、19世纪之交,英国已进入 村中的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大约是42%.瞄11801年时
了耕犁的批量生产阶段,1783年建立了第一家制犁工厂。“引 是35.9%,1851年进一步下降到21.7%,Ⅲ1呈不断下降的趋
1840年,兰萨姆工厂能生产跖种不同类型的铁犁来满足市场的 势,但是考虑到全国人口基数的增长,农业人口的绝对数量实际
需要。脚1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投入的增加,对其它工业制成品 上在这一段时间是不断增加的,而这期间,英国开垦荒地仅仅使
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农业机械、石灰、金属器皿、化肥、煤炭和 农业用地增长了5%,田’人多地少的情况给英国有限的土地资
农业建筑用材等都需要城市工业来提供。 源以极大的压力,使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在这种局
英国农业的发展,还为英国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原 面下,劳动力转移就成为减缓土地资源压力的主要方式。
料和资金支持。从总体上来说,农业革命之初,农业和非农部门 另一个主要的推力就是前文提到的“农业革命”——制度层
之闻并没有明显的区别,毛皮、麦芽、动物油脂和本材等为城市 次上以圈她为标志的农业生产经营结构变革和技术层次上以农
工业提供了原料。英国农业对城市经济的资金支持则分为两 业改良为标志的农业生产技术变革,它们对英国农村劳动力的
种——直接投资和间接融资。直接投资城市工业活动是土地贵 剩余也起到重要作用。
族从事地产活动的延伸。农业革命中的土地贵族往往将农业和 从制度层次上讲,圈地对农村劳动力起到了强制性剩余的
非农产业结合起来,身兼贵族和工业家的双重身份。煤矿的开 作用。18世纪、19世纪,贵族、乡绅除圈占耕地外,还大量圈占
采、铁矿的开发很多也都是土地贵族亲自投资或向租地农场主 荒地和公地,这让大批只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和茅舍农无以维
出租土地的结果。18世纪60年代,土地贵族艾施伯恩(Ash- 持生计。而且议会圈地法案中打破敞田、重新划分土地的结果,
burn)勋爵将他在萨塞克斯(Sussex)--块地产上的冶铁场出租出 使小土地所有者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正如学者威尔逊(D.H.
去,在威尔士的一块地产上办起了铅矿,在铅矿附近又办起了纺 Wilkson)在他的著作中描述的那样:。(自由持有农)很可能只会
纱厂。”u融资则是农业通过金融业,闻接为城市工业发展提供 得到重新分配的小块贫瘠土地,还缺少必要韵致善资金。他们
资金支持的一种方式。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农村的银行发展起 可能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小块土地,从大地主手中租种土地,但这
来,它把农村的游资收集起来向工业区投资,伯克郡(BeAshire) 时他已变为没有土地的劳动力。茅舍农则更惨,他们丧失了使
的农场主约翰・奥尔赖特(John Al砧ght)在雷丁(Reading)银行 用公地和荒地的权利,这些权利是如此渺小,以至于不能为他们
的存款仅仅从1806年至1810年就由400镑增加到1,300 带来一块土地,只能得到一小笔费用,而且不久就花掉了。更为
镑。旧-英格兰西南部、中部和东南部农村的游资通过银行转向 严重的是,他们从此丧失了改善自己社会地位的机会……¨刎
西北部工业区,成为发展工业的资金。1叫, 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几年后就面临破产,只能选择转移。在经营
=、第二前提——英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与转移 结构上,许多贵族、乡绅享受到了把合并后的大片土地租于农牧
城市化的第二前提是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与转移。农业生产 场主收取地租所带来的利润,最近的研究表明,当时改敞田为圈
力的发展,粮食生产出现剩余,这只是城市化发生发展的前提之 田,她租增长的幅度在30%左右,m1所以绝们不愿意把土地租
一。如果社会的垒部人口始终都从事农业生产的话,城市就不 给小农收取微薄地租。从技术层次上来讲,农业技术的改进也
可能发生。这是因为,在城市这一特有的聚落中存在着非农业 加速了农村人口的结构性剩余。技术改进提高农业的生产效
人口,并且由于一定的原因使他们集中到城市。为此,农村必须 率,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过剩。1700年时一个农业劳动力只能
提供有劳动能力的剩余劳动力。这是城市化发生的第二前提。 养疆1.7个人,而蓟1800年时一个农业劳动力就能养活2.5个
18世纪、19世纪的英国农村出现了大批剩余劳动力,其中 人,生产效率增加了47%。ⅢJ
一部分逐步向城市转移,对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个推力是乡村手工业的衰落,它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外
英国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剩余与转移与当时英国的社会经济背景 转移。从15世纪到工业革命以前,乡村手工业是英国手工业的
密切相关。 主要形式,它主要是依靠当地的不完全脱离农业的乡村手工业

从推力方面看,首先是当时英国人口的急剧增加造成了土 者进行生产。当工业革命到来时,这支传统手工业者队伍被新
地资源匮乏。1701年,英国人口大约为6,866,000人,1751年为 的技术所超越,又被机器生产竞争所击溃。以纺织业为侧,18世
7,390,000人,1801年为10,686,000人,1851年达到20,834,000 纪六七十年代,棉纺织工业首先开始实现机械化,最初是手工纺
人。Ⅲ1英国人I=1快速增长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如经济发展 纱受到机器的排挤,19世纪初,织布也大部分被机器取代了,其
对劳动力的需求、人口增殖的自动控制机制被打破等等,由于这 它纺织业部门也在19世纪上半叶实现了机壤化。口”乡村手工
不是文章的研究主题,所以在这里不予过多的探讨。但有一点 业者受到冲击而破产者甚多,他们别无选择,也只能进行转移。
可以肯定的是,该时期全国人I=l的急剧增长导致了农业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着几种转移选择——在农村区域内转
的大量剩余。根据人I=l学原理,作为生产力首要因素的人.其自 移,或是就地沦为农场的雇佣工人,或是留在需要大量密集劳动
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按比例地协调发展.过之或不及,都 力的圈地区,或是从圈地区迁到非圈地区;移民海外,背井离乡,

 万方数据
苇9期 英固城市化的基本前提

到北美、澳洲等地谋生;其中太部分转向国内的城市,进人工厂 [5儿英]约翰・克拉蒲.姚曾寡译.现代英国经挤史(中卷)[M].北京:
商务印书谊,t997:348.
或其它城市经济部n,这部分劳动力的选择是与工业化的拉力
[6]黄光糟论18、19世纪英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J】.广西大学学报.
作用分不开的。经过工业革命,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交通运 1997,(5).
输业、商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 [7]Bedetida.F.。^socid协岬0f En出Ildl851—1975[M].hI・d蛐,
1979:p.311.
本改变。迅速发展的第二、第三产业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劳动力,
【8]De州,P.。Ⅲ珂w.^.Cole.陆6曲Eo㈣曲Gmw出i醯8—1959
从而牵动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工矿区流动,使城市
[M].cu师dF。1962:P.65.
人IZl比例急剧增加,农村人Izl相对地和绝对地减少。 [9][10]clark,c.,1hc c帅击d哪of Ec∞叫dc P、当矗[M].kndon.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因素。例如法律放宽了对居民迁 19dO:p 65.66

移的限制,在工业革命以前及其早期,人口流动受到旧时法律和 [1I]f10.1d,11.,蛐d D.Mcchk叮,1k&帅咖ic hi岫y 0f Britain面∞c


17011[M].c_mbrid萨,l始l:p.70.
交通条件的限制,在工业化过程中.这些限制都逐渐消除了。交 [12]Mitchell,B.R,。酗dBh l王isloficlI蜘嘶瑚[M】,c灯场d胪,l帅8:P.
通上的阻塞对人口流动的限制也在工业化过程中消除了。在制 708.

造业发生技术变革的同时,也发生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许多农 【13儿英】罗伯特-杜普莱西斯,朱智强等译.早期欧洲现代资本主义的
形成过程[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1:232.
村开始与大城市拥有密切接触。廉价、快速和安全的交通工具
[14][15]D咖le,只.-nd砒A.c咖,蹦65h Ec删衄血G蝌rd-l鹋8—
为农村人口向城镇和工矿区的流动创造了很好的物质条件。 1959[M】c_枷dp,1962:p.岱.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工业部门和 【16][法】费尔南・布罗代尔.顾良、藏康强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
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3卷)[M].北京:三联书店,2D02:652—653.
其他非农部门转移。工厂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农村生产率也迅
[17]Ni忙helt.B.R.,AkII科0f British Hi咖icd吼札i暑li鹤[M].c呻
速提高,产生了更多时剩余劳动力,因此,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 hjd髫e.1962:p.131.
转移的速度加快。1751--1780年,离开土地的农民每10年为 [18][意]卡洛・M・奇渡拉.徐璇译.欧洲经济史(第3卷)[M].北
京:商务印书馆.1988:394.
25,000人;1781--1790年,上升到每lo年78,000人;而到了
【19]郭爱民.美国农业革命及其对工业化的影响【J】.中国农史,20115,(2).
1811--1820年间,又上升到每10年2,14,000人;在182l—1830
[20]ch啪b哺,j.D.,蚰d c,E.Min94y,1k^一culh向llevolufi∞,
年,更达到每10年2,670,000人。m1城市由于吸纳了大量移民 1750—1850[M].【md∞,1966:P 70.
而迅速发展,据学者罗顿(Richard Lawton)估计,1780—1830年 [21]Min94y,c.E.E蛳“Ⅲded‰咖in dkEi曲l嘲r山c}t{,[M】.
I舢d蚰.1963:p.1∞.
问,伦敦周围诸郡的人口共增长1。360.O(JO人,其中迁往伦敦的
[22]Fb一,R.,“D.Mc‰畸,‰E哪锄血h岫o B五血d删
移民就占其中的3/4。m1杰弗里・藏廉森(JeffreyWilliarrBon)统 1700[M],cⅢ崎dp,1981:p.19B.
计,在1776--1811年间,国内迁移占英格兰城市人El增长的 [23]壬章辉.孙婀.工业社会的勃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

59.7%。惮。苏格兰的比例更高,1801--1851年问,国内迁移人口 [24]De哪.P..姐d霄.^.c小,踟鼬&帅_nk GI口讪1688—1959


[M].c b ids,1962:p|6,B.
占其城市人口增长的印.8%。mJ
[巧]王章辉.黄柯可.歇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M】.武汉:武衩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肯定剩余人口对城市化起重要作用 大学出驻杜。19蜉:7.
的同时。也不能将这种作用过分夸大。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农 [26]D锄e,P_.舢d w,^cde,蹦血h Ec帅嘲曲Qw出l醯8—1959
CM].c舭hid舻,1962谭.142.
村剩余人口都转向城市,另一方面,。必要前提”也并不意味着农
[27j聊邮d,R.,肌d D.Mcclo出ey.The E【硼哑k lIi岬of Britain萌n∞
村剩余人IZl是城市人口增长的惟一来源,城市人口的增长来源
1700[M].caIllbTidp,1981:p 70.
还包括自然增长、海外移民等。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在工业化、城 [勰]Will鲋a.O.H.,^fH唧dh山I-d[M].Hin暑d10,e。1972:斗544.
市化之初,农村剩余人口转移对英国城市化发生所起的关键性 【29]Ov嘲。丑,M.^一c山tlI蜱R州山t.m fm ETl画l—C M】.c唧“d伊,

[311]酬,R..“D.Meel幽-"y,‰捌cl岫0f B五曲d咻
19%:p.163.
推动作用。
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为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急剧扩大 17∞[M]凸mⅫp.I粥l:P.71.
提供重要的载体来源,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部分自由劳 [31]王章辉.黄柯可.敢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M].武汉:武攫
大学出版杜.1999:15.
动力,从而成为英国城市化发生的必要前提。
[32]Sdvillc,J.,RlI脚npl一l面∞in EIlglalld蚰d霄止山,1851—1914
[M].hmd啊l,1957:p.13.
【收稿日期J 2007一∞一2l
[33]La仉∞,R.tf砷uI幽mobility“幽i5m油,五i耻t∞ndl一∞呲Ⅲ,
【基盒项目】教育郜人支社套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Q5年度重太研究 Briti|h elp∞曲∞:jI.h-t皿,R..衄d k,Urb肼PoP山i∞nmml’I哪
璜目[牡准号为05J,11)ZH228],井受单末师苑太荦2007年优秀博士研宽 inWe翻'n E岫peh帅theI曲-Eigllle鲫止h吣岫hdy一‰detlI啪tⅢ,
生培募基尘量助。 [c].u”1础,1989:p.150,
参考文献 [34]Willi删n,J.Q.c‘lpi哗诵thCityc㈣dI.ri唧filellfitiBhMu|打i8l
[1]向锯平.城市社会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39. Revdu6硼[M].c幽d萨.19帅:P.28.
[2]汪冬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53 [35]De咖e,T.M..缸b∞li鲥埘:妇D删妇,t M..椰d R.Mitehi枷。
People虮d Soeie竹.m Scotland,1760—1830[c】.Edi.1bu曲,1988:n41.
[3]张友伦,李{嘴.英国工业革命[M].天津;人民出版社,l卿:14.
[4]王章辉,孙相.工业社会的勃兴[M】.北京:人民出版杜,1995:78. [责任编辑:贺永采】.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