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2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7年第12期(总第180期)

互联网治理专栏

“互联网 + 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
内在逻辑和演化路径 *
翟云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9

摘 要 : 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对政府管理格局的再认识和进一步深化,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职能、提效能,建设人民满意

的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 + 政务服务”与政府治理现代化具有高度契合性,“互联网 + 政务服务”

的发展理念、制度安排、推动路径也在本质上为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倡导价值范式的演化嬗替,
创新协同发展的理念,精准着力点的定位,科学构建“互联网 + 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略,为加

快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格局做出贡献,也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互联网 +;政务服务;政府治理;电子政务;互联网治理
DOI:10.16582/j.cnki.dzzw.2017.12.001

正确理解“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推动政府治理现 一、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意涵
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作用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从政府管理到政府治理的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 从政府治理现代化本身来看,其概念来源于国家治

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 理现代化[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

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就以简 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核心,创新践行“互联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也将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

网+”思维,以权力清单为基础,以数据共享和流程优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

化为重点,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 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作为新时代中

新兴技术为支撑,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落脚点,开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

启了从“群众跑腿”到互联网“数据跑腿”的服务新模 重要目标。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研究政府治理

式,实现了由“政府端菜”向“群众点餐”的转变。事 现代化和政府治理改革与创新[2]。很显然,作为国家治

实充分证明,“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成为政府职能 理的桥头堡,假如政府治理本身不能实现现代化,则国

转变的新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路径、“放管 家治理现代化将很难实现。

服”改革的基本依托、推动释放市场潜力活力的新增长 “治理”一词源于希腊文,其最初的含义中有操纵

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杠杆。 引导(steer)的意思,用于指统治国家的具体活动。[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的应用领域得以不断拓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均衡概念漂移网络舆情大数据流挖掘模型、算法与评价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61672178);国家行政学院 2017 年度院级科研招标项目(重点课题)“‘互联网 + 政务服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收稿日期:2017-10-18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7年第12期(总第180期) 3

翟云·“互联网 + 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演化路径

宽。以世界银行为例,其“全球治理指数(WGI)”衡 些领先发展的社会的经济进步和政治进步之中,是18世

量治理的6个维度分别为政府效能、意见与问责、政治 纪以来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

稳定与暴力禁止、监管质量、法治、腐败控制。[4]“政 过程,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从传统向

府治理”(government governance) 一词在20世纪90年代 现代的巨大转变,如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等,其又是

末由中国学者在引入“治理”(governance)概念过程 一个变迁的动态过程。[6]学术界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理解

中频繁使用,并在中国语境下赋予了特定含义,即指政 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

府行政系统作为治理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5], 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涵内容涉猎广泛,更具本质性

重点研究政府治理模式、政府治理结构、政府治理机 的则是分权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7],研究重点是

制、政府治理工具、政府治理能力、政府治理评估等问 治理主体、治理活动、治理机制[5]。政府治理现代化的

题[6]。 过程是政府履行职责的能力不断提升、效率不断提高、

(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涵义 成本不断降低和官员公共精神不断得到培育的过程[8]。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过程,势必要求同步推进政 目前,学术界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治理

府治理现代化。现代化(modernization)源于英国工业 模式、治理机制、治理方式、治理工具等方面(参见表

革命和法国政治大革命的一种社会变迁模式,存在于一 1)。

表1 政府治理现代化研究重点

研究维度 研究重点 主要论断


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趋势和基本要求,切实提高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水平,,
并实现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6]
基本 概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行政体制和治权体系遵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规定性,基于党和人民根
定义 内涵
本利益一致性,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供给多种制度规则和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和发展公共利益[7]
政府履行职责的能力不断提升、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和官员公共精神不断得到培育的过程[8]
强调管理主体的多样性, 强调政府对公民的服务, 强调引入市场机制, 建立起政府、市场、社会三
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体制[9]
在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专家、传媒、利益相关群体和人民大众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治理 主体 中国党政决策方式开始走向多样化[10]
主体 范畴 中央和地方各层级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多主体共同参与[11]
允许并鼓励民众参与社会管理,应当让民众自我管理[12]
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之间的力量平衡及其互动方式[13]
社会组织、市场单位甚至公民个人都可以投身政府治理的进程,成为政府治理的参与主体[14]
在公共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专家、传媒、利益相关群体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党政决策方
[10]
权力运行 式开始走向多样化
机制 决策结构上已经从个人专断转向多元参与[15]
“政府主导—官民协同”的多中心治理[9]
治理 [16]
政府与市 政府治理模式界定为“政治统治型”“经济建设型”和“公共服务型”政府
模式
场 ( 社 会 、政府治理应该走向“管理服务型政府”模式[17]
公民、社
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甚至政府之间的关系,都是政府与资源关系的某种表现;[18]
会组织)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19]
的关系
4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7年第12期(总第180期)

翟云·“互联网 + 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演化路径

续 表1
研究维度 研究重点 主要论断
多元参与 决策结构从个人专断转向多元参与,决策能力从经验决策转向科学决策,决策机制从非制度化决策
治理 机制 转向制度化决策[15]
机制 协作 市场交换与社会组织机制,也都是以政府权力和权威为制度和规则保障基础,在政府授权的条件下
模式 得以有效运行[5]
区块链技术也为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能,在政府治理中提供精准化、服务化、个性化、定制
化服务[20]
信息
建设政府大数据是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技术路径,具有催生国家治理模式创新的效果,将给
技术
国家治理带来路径突破和机制创新[21],从政府治理理念、政府治理范式、政府社会管理三个方面对
治理
政府治理带来影响[22]
工具
法治
建立以整合权力、保障权利为规范的治理准则,以崇尚法治、协商合作为沟通的治理理念[23]
思维
考核 从机构职能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行政决策、行政执法、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与问责、社会矛盾化
评估 解与行政争议解决、公众满意度调查等七个方面进行考核[24]

(三)“互联网+”情境下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现实 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

需求 同治理转变,以信息化撬动政府治理现代化已成为“互

从信息化角度审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 联网+”时代发展的历史选择和客观要求。当下,从国

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人们对信息化的模糊认 家战略和政策部署现状来看,中国的“互联网+政务服

识得以厘清,业界对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国家治理现代 务”战略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以大数据、云计

化,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认识也不断深 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整个信息

化。信息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 社会的大背景(参见图1)。

增长极。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从线下转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催生出的全新治理时代,政府治

图1 政府治理面临的信息技术生态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7年第12期(总第180期) 5

翟云·“互联网 + 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演化路径

理逐渐发展出了整体治理、透明治理和智慧治理等模 平台,不断提升政府的透明度提供了基础支撑作用。

式,使现代公共管理在新公共管理改革之后掀起了第二 第三,智慧政府(smart government)。“互联网

次改革浪潮。 +”与政府治理两者交错融合、螺旋式演化发展,呈现

第一,整体政府(whole of government)。历史上 出移动性(如泛在互联、移动服务)、社会性(如社

任何一次工业革命无不是从技术创新开始的,并逐渐催 交媒体、社会服务)、虚拟性(如虚拟体验、赛博空

生着思维方式的变革。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概莫能外, 间)、个性化(如精准服务、推荐服务)、极端数据

互联网改变了政府的组织架构和服务模式,互联网从 (如富媒体、大数据)等全新的特征[27]。综合目前学界

“工具”属性向提供信息服务和提供平台服务延伸,逐 观点,智慧政府可以定义为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深度

渐发展成为政府治理的施政平台。针对政府管理碎片化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

和空心化的治理瓶颈,英国的“协同治理”、澳大利亚 等信息技术,提高政府在社会管理、宏观调控、市场监

的“整体治理”、加拿大的“横向治理”和美国的“协 管、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打造形

作治理”等实践模式,均是在广泛应用互联网和现代信 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智慧政府是以“互联

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跨部门、跨组织、跨机构的治 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进步和政府信息化应用创

理结构,优化政府行政业务流程,凸显其整体性和透明 新的必然结果。

性,通过“联合”和“协同”方式,将中央政府在整体

政府中的纽带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实现协同各方“共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与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契合度
赢”。 分析
第二,透明政府(transparent government)。透明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
政府指有关政府的信息(比如主要职能、机构设置、政 要突破
务信息等)是否能够被公众获取,从而通过反馈、监督 近30年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总体进程和主要内
和问责倒逼政府部门改进工作机制和方法。政府善治首 容基本上遵循了从“划桨”(政府整合经济与社会)到
先要提升政府透明度,否则反馈、问责和监督就难以企 “掌舵”(由经济整合政治和社会),再到“服务”
及[25]。公正透明地行使公共权力,建设“阳光政府”, (由社会整合经济和政治)的转变过程 [28,29]。学术界
是公共管理学术界和各国政府都面临的问题。新兴信息 基于公共服务的视角在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线和方向
技术使政府的运作模式、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都发生了翻 进行了探索,包括系统化重塑政府角色[30],建构动力机
天覆地的变革,并使公众对政府的价值观和认可度出现 制[31],倡导法治思维[32],加强政策创新[33],协调和重塑
了值得关注的发展[26]。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大 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34],实现从“全能政府”
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风起云涌,为 向“有限政府”、从“审批政府”向“责任政府”、从
加强政府网站等平台建设,强化政务公开,扩大政务信 “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的三大转型[35]。“互联网+
息覆盖面和影响力,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拓宽社会 政务服务”恰恰蕴涵了政府职能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价值范
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的渠道,构筑网络问政 畴和实践逻辑,以“互联网+”思维撬动政府职能转变新
6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7年第12期(总第180期)

翟云·“互联网 + 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演化路径

思路,以依法行政理念鞭策改革的全过程,公开各级政府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放管服”改
部门的权力清单,优化再造政务的服务流程,提升行政审 革的基本依托
批时效,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 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共享、交互、快捷等特征,

获得感。 具有革命性的力量,在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的同时,也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 催化着社会结构的重塑。为适应经济社会转型期这一新

重要路径 常态,“互联网+政务服务”应运而生。从理论基础来

以信息化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双轮驱动撬动政府治 看,“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涵盖了治

理现代化,也要始终遵循民生情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 理模式、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工具、治理能力、

获得感。“互联网+政务服务”也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 治理评估等基本问题,与政府治理完全吻合[2]。从实践

中心的发展思想。简而言之,“互联网+政务服务”遵 层面来看,本届政府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职能、提

循三个衡量的标准,就是改革成效使企业申请开办的时 效能作为三大抓手,牢牢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

间缩短多少,投资项目审批的时限压缩多少,群众办事 子”,“放管服”三管齐下、协同推进,始终坚持把

方便多少。“互联网+政务服务”彰显了积极为公众服 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先手棋”和“当头炮”[39]。

务、主动回应公众诉求的基本宗旨,就是要做到“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以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提升服

零距离,办事一站通”。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 务为核心,以“一号一窗一网”为重要抓手,强化多部

市场腾位,同时也促使政府本身做到强身壮体,已成为 门联合监管和协同服务[40],开启了从“群众跑腿”到互

“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无论是浙江 联网“数据跑腿”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安徽省亳州市运

“最多跑一次”改革[36],江苏“不见面审批”[37],还是 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政务服务新途径,重塑了“主仆”关

贵州“进一张网办全省事”的大审批服务格局[38],省级 系[41],浙江省践行“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规范政府

统筹纵向联通横向协同的网上政务服务一体化架构逐渐 的履职清单、施政清单、服务清单,消除了权力寻租空

清晰,“一号一窗一网”不断走向成熟,一直以来制约 间,激发了市场活力,打造了最优发展环境。这些实践

政府职能转变的需求缺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破解, 均体现了政府通过深化改革换取更大程度利企便民的决

进而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实体店”和 心。

“网店”日益丰富,网上申报、网上办理、办事查询、 (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推动释放市场潜力
权力清单和行政审批等政务服务不但可到网上服务大厅 和活力的新增长极
办理,还可以借助淘宝、支付宝和微信办理,有效避免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

了“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和“证明你妈是你妈” 见》提出,“互联网+”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

的尴尬。“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已充分借助云计 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互联网

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提高了服务的主动 +政务服务”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为大众创业、

供给能力,为公众提供了更多、更简便、更低廉的公共 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提供有

服务。 力支撑。互联网本身具有扁平化的特性,高度契合了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7年第12期(总第180期) 7

翟云·“互联网 + 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演化路径

优化再造政府部门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诉求。在实践 三、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政府治理新格局
中,贵州省通过固化审批流程、各环节办理人员、各环 政府治理的根本性目的是创新治理主体、治理模

节办理时限、各环节审查标准、审批文书格式,全省各 式、治理机制和治理工具,以有效的制度供给来规范政

级各部门每天有两万余名审批人员在线办理业务,日均 府、社会、公众的关系,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更好

办件量3万余件,网上可申请率100%,被誉为“符合西 地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调动社会创造力。

部地区经济社会和电子政务发展的政务服务‘贵州模 由此可见,“互联网+政务服务”应对标政府治理的价

式’”。广东省全面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 值选择和战略重点,以治理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以转

模式改革,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申办平台,实现“一门 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

在基层、服务在网上”。“互联网+政务服务”战略的 释放市场潜力活力、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

推进,加快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进程,信息流通的效率 以权力清单、电子监督、考核评估、业务协同、信息共

得到提升,流通成本大大降低,行政审批提速增效,互 享、电子证照、标准规范和系统安全等为支撑,切实提

联网催生政府改革红利变现,最终实现放权于市场和社 升“互联网+政务服务”规范化发展能力、整体化服务

会,转化成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驱动因素。 能力、协同化共享能力、精准化供给能力和法治化保障

(五)“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能力(参见图2)。这既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

的有力杠杆 和政府职责所系,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有浓厚的中国经济体制运行的 (一)宏观层面:“互联网+政务服务”价值范式
特色[42],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 的演化嬗替
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经济运行在合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界定了一种科学习
理区间,推动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 惯、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基本成就的范式。“互

在中国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加速转型的背景下,推 联网+”时代的新型利他主义经济理念,或许会带来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了理 “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理念基础的重大变化。[44]从

论基础和经验借鉴。政府部门是“互联网+政务服务” 宏观视角审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须对标政府

的供给侧,社会公众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需求 治理能力提升的价值范式发生演化嬗替,深化以人民为

侧。服务需求失衡不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初衷, 中心的理念,倡导治理的思维,注重提升公众的获得

“互联网+政务服务”也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 感。

力”,实现服务供需平衡协调发展。如广州市通过创新 一是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府主导,中介组

改变传统的服务供需关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 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协作关系。“互联

服务”[43],从“政府端菜”向“群众点餐”转变。“互 网+政务服务”不应也不能由政府唱独角戏。《国务院
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撬动“政府侧”改革的有力杠 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杆,有望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43]。 (国发〔2016〕55号)提出,以提高“互联网+政务服

务”的社会认知度和群众认同感为归宿。由此,就必须
8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7年第12期(总第180期)

翟云·“互联网 + 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演化路径

政务服务
需求分析

规范化发展能力

整体化服务能力

协同化共享能力

精准化供给能力

法治化保障能力
互联网+
政务服务 挖掘 驱动
政府治理能力
现代化

权力清单

电子监督

考核评估

业务协同

电子证照

标准规范

系统安全
信息共享
建设服务型政府

深化放管服改革

撬动供给侧改革
释放市场活力
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治理

政府部门
权力运行机制 多元参与机制 信息技术
治理主体

治理模式

治理工具
治理机制

中介组织
法律法规
市场主体
政府与市场主体 第三方评估
互利协作机制
社会公众 的关系

图2 “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逻辑架构

畅通沟通渠道,广泛倾听社会的声音,使“从群众中来 格格不入,客观上需要“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服务流

到群众中去”的理念贯穿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 程、权力关系和组织架构诸方面发生深刻变革。“互联

全过程。唯有如此,“互联网+政务服务”方能不走过 网+”使政府组织机构从金字塔形转型成为扁平化与多

场,不摆花架子。 元化的新格局,同时将诱发新的组织模式和数据共享开

二是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运作模式和机 放新形态。

制。传统的政府机构封闭式运行机制带来了行政组织结 三是强化治理工具的创新,尤其是探索第三方评估

构“碎片化”、数据资源“碎片化”、公共服务供给 的现实实践。第三方评估的优势、公信力来自评估主

“碎片化”,这与现代政府共享开放的价值追求已经 体独立、专业、权威的基本特征[45],我国政府已将第三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7年第12期(总第180期) 9

翟云·“互联网 + 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演化路径

方评估作为政策落实的试金石。建立“互联网+政务服 理念,用户至上、体验为王,是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

务”第三方评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在条件成熟 善治之道。就“互联网+政务服务”而言,就是依托以

时,可以由国家层面制定《“互联网+政务服务”第三 “云、移、物、大、智”五位一体的技术群,为社会公

方评估管理办法》,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第三方评 众提供多渠道、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服务供给。当务之急

估的制度、内容加以规定。 是构建集实体大厅、网上服务平台、政府网站、业务系

(二)中观层面:“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路径 统、移动APP、社交媒体、呼叫中心等线上和线下多重

的理性选择 服务渠道于一体的深度融合服务获取平台。

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政务服务,从线下转向线 (三)微观层面:“互联网+政务服务”着力点的
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协同治理转 精准定位
变,以信息化撬动政府治理现代化已成为“互联网+” 从微观看,构建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

时代发展的历史选择和客观要求,客观上要求构建政 “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提升网上政务服务的能力

策、管理、业务、技术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和水平以及智慧化水平,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

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互 的根本出发点。

联网+政务服务”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保障。加快清理 一要建设业务支撑体系,提升规范化发展能力。加

各种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规章制度,特别是 快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按照统一标准、自上而下

加快推动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的合法性进程。 的要求,全面梳理行政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直接面向

二是要注重统筹协调。当下,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限 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的具体办事服务事项。以此为基

性日益凸显,“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不充分、不平 础,编制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不同层级政务

衡现象普遍存在,且有进一步加大趋势。法制办、编 服务事项的事项名称、事项类型、法律依据、基本编码

办、政务中心、信息中心、业务部门等协同参与,顶层 等要素完全统一,群众只需按图索骥就可复制不同层级

设计应注重业务、流程、信息等诸多方面的统筹协调, 政务的全过程。优化网上服务流程是提升网上政务服务

从根本上克服“信息孤岛”“数字鸿沟”和“数据烟 规范化发展的保障。再造网上办理流程,简化环节,缩

囱”,有效解决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互联互通难、 短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

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等“老三难”问题。 二是提升整体化服务能力。坚持省级统筹,规范网

三是要注重业务优化升级。发挥“互联网+”的积 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与网上服务平

聚效应,破解“诸侯割据”困局,实现1+1>2的化学效 台融合发展,推动基层服务网点与网上服务平台无缝对

果。通过“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三个 接。加强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为民

一”变革探索,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 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加快实现“互联网+

“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 政务服务”基层全覆盖,真正打通服务社会公众的“最

“主动服务”。 后一公里”。

四要推动技术融合发展。树立以人民为核心的发展 三是优化协同化共享能力。加快政务信息共享,整
10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7年第12期(总第180期)

翟云·“互联网 + 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演化路径

合现有资源,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和数据交换标 [6]马蒂内利 A, 何传启. 现代化论坛宣言——首届世界现代

准,明确共享内容和范围,构建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 化论坛的综合公告[J]. 科学与现代化, 2013(3).

享平台体系,打通数据壁垒,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 [7]薄贵利. 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J]. 中国行政管理,

2014(5).
地域、跨系统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尤其要
[8]丁元竹. 治理现代化呼唤政府治理理论创新[J]. 国家行政
加快推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
学院学报, 2017(3).
库互联互通[46]。
[9]张立荣,冷向明. 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范式的变迁机理
四要注重提升精准化供给能力。运用大数据、云计
与革新进路[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算等信息技术,建立政务服务智能挖掘和分析预测模 2007(3).
型,把握和预判公众办事需求,不断调整优化服务方式 [10]王绍光.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J]. 中国社会科
方法,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 学, 2006(5).

务,提升网上服务精准化水平,为深化“放管服”改革 [11]李齐,李建呈,李松玉. 网络社会政府治理变革的逻辑结

提供决策依据。 构[J]. 中国行政管理,2017(7).

最后,要强化法治化保障能力。透明法治是现代政 [12]燕继荣. 变化中的中国政府治理[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6): 135-139.
府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和保障公众知情
[13]席琳,许玉镇. 当代中外政府治理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
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互联网+政务服务”只有遵循
战线,2016(6).
透明化、法治化的基本理念,方能为建设法治政府保驾
[14]郑慧,陈震聃. 国家治理与政府治理辨析[J]. 理论探索,
护航。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
2016(4).
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使政府“法有授权必须 [15]王磊,胡鞍钢. 结构、能力与机制:中国决策模式变化的
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企业主体“法无禁止即可 实证分析[J]. 探索与争鸣,2010(6).
为”。 [16]刘厚金. 我国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M]. 北京: 中央编

译出版社,2008.

参考文献: [17]汪玉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政府改革[J]. 中国经

[1]巩丽 娟 . 追 寻 公 正 的 国 家 治 理 现 代 化 [ J ] . 理 论探索, 贸导刊,2016(13).

2016(1). [18]孟继民,肖鸣政. 贯彻科学发展观倡导资源管理型政府

[2]何增科. 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政府治理改革[J]. 行政科学论 [J]. 中国行政管理,2005(2).

坛, 2014, 1(2). [1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

[3]Tyndale W. The Works of Tyndale[M]. Ebenezer Palmer, 日报,2013-11-16(01).

1831: 452. [20]王鹏,丁艺. 应用区块链技术促进政府治理模式创新[J].

[4]李大宇,章昌平,许鹿. 精准治理:中国场景下的政府治 电子政务,2017(4).

理范式转换[J]. 公共管理学报, 2017, 14(1). [21]翟云. 大数据时代政府岂能落后[N]. 人民日报,2015-

[5]王浦劬.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 07-20(07).

关系[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3). [22]刘叶婷,唐斯斯. 大数据对政府治理的影响及挑战[J]. 电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7年第12期(总第180期) 11

翟云·“互联网 + 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演化路径

子政务,2014(6). [39]周民,贾一苇.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政府服务

[23]姜 璟 . 论法治建设中的政府治理文化[J]. 理论导刊, 与管理模式[J]. 电子政务,2016(6).

2016(7). [40]侯化. 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安徽

[24]马怀德. 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现状观察:成就与挑战[J]. 中 省亳州市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政务服务新途径[J]. 行政管

国行政管理,2014(6). 理改革,2015(7).

[25]Heald D. Transparency: The Key to Better Governance[M]. [41]刘志彪. 中国语境下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J]. 探索与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争鸣, 2016(6).

[26]马亮. 电子政务使用如何影响公民信任:政府透明与回应 [42]课题组. 地方政府整体性治理与公共服务创新——基于广

的中介效应[J]. 公共行政评论, 2016(6). 州市海珠区“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实证分析[J]. 党政研

[27]冯芷艳,郭迅华,曾大军,等. 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 究,2016(6).

究若干前沿课题[J]. 管理科学学报, 2013(1). [43]解梅娟,丛俊骐. 以“互联网+”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8]蔡长昆. 从“大政府”到“精明政府”:中国政府职能转 [J]. 理论导刊,2016(5).

变的逻辑——交易成本政治学的视角[J]. 公共行政评论, [44]朱新力,吴欢.“互联网+”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畅想[J]. 国

2015(2). 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2).

[29]陈毅. 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从“划桨”到“掌舵” [45]徐双敏. 提高第三方评估的公信力[N]. 人民日报,2015-

再到“服务”[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1). 06-15.

[30]周志忍.新时期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J]. 中国行 [46]翟云. 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情境的数据共享与业务

政管理, 2006(10). 协同[J]. 中国行政管理,2017(10).

[31]郑小强. 政府职能转变动力机制研究——系统动力学观点

[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5). 作者简介:


[32]程李华.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视阈下的政府职能转变[D]. 北 翟云,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
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究方向:“互联网+”、政府管理创新、大数据与领导力等。
[33]汪玮.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路径——新制度主义的

视角[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

[34]石瑛.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政府职能转变[J]. 长白学刊,

2017(1).

[35]陈茗.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选择[J]. 理论

探索,2007(6).

[36]范柏乃,陈亦宝.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

次”[J]. 治理,2017(6).

[37]王存理,陆华东,陈刚. 江苏全力推行“不见面”审批

[N]. 新华日报, 2017-08-29.

[38]张丽丽. 新常态下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研究

[J]. 浙江学刊,2016(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