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元日(宋·王安石) 8.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在爆竹声 中, 送 走 了 旧 年 迎 来 了新 年 。 东 风 吹 来 已 经有 淡 淡 的 暖 意 ,
【引导】 人们品尝 着美 味 的 屠 苏 酒 , 好 不惬 意 !
“元日”是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现在的春节。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 *惬意 qièyì:心情舒畅;称意心情舒畅
年的即景之作。歌颂春节的诗很 多。 王 安 石 敏感 地 摄 取 老百 姓 过 春 节时
的典型素 材,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 【赏析】

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
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 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
【词语注释】 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
1. 除:这“除” 是 “ 去 ”的 意 思 。在 阵 阵 鞭 炮 声中 送 走 旧岁 ,迎来新年 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
2. 屠苏:古代 一 种 酒 名。 古 时 候 的风 俗 ,每 年 除夕 家 家 用屠 苏 草 泡 酒 , 吊 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

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喝屠苏酒。 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

3.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4. 桃符:古时候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
为能压邪。后来演变成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5.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6.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7.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
变成放鞭炮。
望洞庭(唐·刘禹锡) 【译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引导】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从水光月色
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
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
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
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
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诗从一个“望”
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
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
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
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词语注释】
其用词也极精到。
1. 洞庭:湖名,在中国湖南省。
2.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 潭面:指湖面。
4.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
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5.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6.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
洞庭湖中的君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9. 忽:突然。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0.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引导】 乌云上涌,就如打翻的墨汁,还未来得及把山给遮住乌云密布,

诗人在西湖望湖楼上边喝酒边欣赏西湖的景色,结果被西湖一场 暴雨骤至,雨花四溅,水珠犹如天上倾倒下的无数珍珠,纷纷溅

急雨后美丽的景色陶醉了,写下了这首诗,诗人被陶醉了。 入船中。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和白色的雨点,此时西
湖的湖水碧波如镜,就像天空一样广阔无边。
【词语注释】
1.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
【赏析】
十七日。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
2.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
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
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
3.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
4.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
5. 遮:遮盖,遮挡。
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
6.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
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
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
7.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
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
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8.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 鸟(唐·白易居)
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引导】
白居易在这首简短的七言绝句中,通过蕴含真情的“子待母归”的自

然现象,激起读者善良、仁爱之心,劝戒人们要爱惜鸟类、保护环
境,可谓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词语注释】
1. 道:说。
2. 莫:不要。
3. 子:小鸟。

4. 望:盼望。

【译文】
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劝
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赏析】 鹭鸶(唐·杜牧)
诗人在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善良、仁爱之心。白居易晚年吃斋信佛,是一位很有爱心的诗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人。在这首诗中,他以老少都能了解的简易文字,劝人尊重万
物生命。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有这种爱护动物的好诗,可 【引导】
以说非常难能可贵。 这首诗描绘鹭鸶鸟的样子和生活习性,真实动人。

【词语注释】

1. 青玉: 青色的玉块
2. 溪 : 溪水
3. 碧山: 碧绿的山林

4. 鹭鸶: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鸟

【译文】
全身羽毛雪白,又如穿着一个雪白的绒衣,衬托着青玉般的长嘴,

漂亮极了。
它们成群结队的在溪中捕食鱼虾,洁白的身影在清澈的水中荡漾。
一但惊动了它们就会远走高飞的离去,在青山映存下,姿态是那么
的优美,正像那满树的梨花在晚风中飞荡!
【赏析】 枫桥夜泊(唐·张继)
这首诗分别从个体、群体、近景、远景等不同的角度来刻画鹭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的形象,描绘出鹭鸶的优美姿态。三、四两句,以远方碧山为衬,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用梨花作喻,境界尤为开阔。

【引导】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
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
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

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

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

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词语解释】
1.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2.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4.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
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5.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
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主张指「江村桥」和
「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桥」,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来才改为「枫桥」。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6.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7.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 【赏析】

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
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
8.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
9.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 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

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 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
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 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
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
10.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 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
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 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
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 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
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 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

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
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
【译文】 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
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 渔歌子(唐·张志和)
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 【引导】
言中了。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
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词语解释】

1.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2. 西塞(sè)山:在浙江湖州西面。
3.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
或桃花水。
5.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6. 箬(ruò)笠:竹叶编的笠帽。

7.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8. 不须:不一定要。
9. 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
10. 斜风:微风。
【译文】 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 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
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赏析】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

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
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
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
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
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
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
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
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
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10.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1.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 玉壶:玉制的壶。比喻人清廉正直。

【引导】
【译文】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
迷蒙的烟雨 在 夜 幕 中 笼 罩 着 吴 地 , 与 浩 邈 的 江 水 连 成 一 片 , 天 亮 时
己的高风亮节。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
我将送你启 程 , 而 我 却 要 独 自 留 下 , 如 同 这 形 单 影 只 的 楚 山 。 如 果
情;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 情于景, 洛阳的亲友 询 问 我 的 情 况 , 请 你 一 定 转 告 他 们 , 我 的 一 颗 心 如 晶 莹
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剔透的冰, 贮 藏 在 玉 壶 中 一 般 。

【词语解释】 【赏析】
1.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
2.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
3.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自己的高风亮节。本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的芙蓉
4. 连江:满江。 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江雨苍茫中,
5.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 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
6. 平明:天亮的时候。 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
7.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
8.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 洁的玉壶冰心。精巧的构思与深婉的用意溶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
楚山。 意境之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9. 孤:独自,孤单一人。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 江南春(唐·杜牧)
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引导】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不仅描绘了明
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
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
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
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
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江南春》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
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1] 呈现出一种深邃幽
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词语解释】
1.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2. 山郭:依山的城镇。
3. 酒旗风:酒帘在风中飘扬
4. 南朝:东晋灭亡后,先后在南方地区建立的宋、齐、梁、陈四 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

个朝代的合称。 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5.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
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
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的佛寺,
6. 楼台:指寺庙。
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
7. 莺啼:即莺啼燕语。
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8.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
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
【译文】
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
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烟雾笼罩的寺庙,如今亭台楼
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
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
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
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
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3.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兵败自杀。
4.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引导】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
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
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 【赏析】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
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
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
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
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 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
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

【词语解释】 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 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人杰”。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 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

兮为鬼雄。” 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
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 凉州词(唐·王翰)
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
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
【引导】
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
这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
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
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
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
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
着意渲染气氛。

【阅读理解】
1. 凉州词:乐府曲名。
2.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3. 琵琶: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
丝、钢绳、尼龙制成的乐器。
4. 沙场:战场。

【译文】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
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如我醉倒在战场上,请君不要见
笑,从古至今男儿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活着归回?
【赏析】 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 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
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 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

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
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 “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
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 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
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 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

的风味。 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
张的说法。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
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

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
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
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
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
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
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
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
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
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