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9

儿童文学理论

1
一、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一)概念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密切相关同时又
相对独立。
考察儿童文学时,既应该看到它在文
学这个规定系统中与成人文学共有的
普遍规律,又应该看到它区别于成人
文学而自备一格的特殊规律。
2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一致

从文学的基本特征看:

都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真挚丰富的
情感来反映社会人生状况、表现作家的
审美理想并打动读者的。
从文学所应用的材料看:

都是以语言为物质材料的,都是语言的
艺术……
3
什么是儿童文学?
“ 儿童本位论”
 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
,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
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4
缺陷与不足:
强调了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忽视了
成人作者的主体地位;
重视儿童世界的独立性,忽视了儿
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所存在
的必然联系。

5
“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
学作品”
世界儿童文学作品,当初并非是专为
儿童读者创作的。

6
“ 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儿童文学也常常表现更为广阔的社
会生活画面。
专写儿童的作品也不一定就是儿童
文学作品,如:英国长篇小说《蝇
王》是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类前途
的忧虑。
7
“ 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从儿童文学研究的角度看,停留在
“教育”的角度,如果不抓住“审美”的
角度,不深入“艺术”的堂奥,儿童文
学与一般思想教育、知识教育没有区
别。

8
儿童文学的概念
1. 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
称。
2. 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
语言艺术。
3. 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
乐见的文学作品。
4. 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
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9
(二)范围
1.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往往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而是来自
民间文学、文人文学领域,是弥补儿
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的文学。
是儿童教育的工具,并以儿童识字启
蒙用的教材的面目出现。

10
包括:
(1) 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牛郎织女》、
《田螺姑娘》、《老虎外婆》和民间童谣
等。
(2) 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
物,如宋代朱熹《小学》的《外篇》、元
代卢韶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
《龙文鞭鹰》、清代程允升的《幼学琼
林》等。
11
(3) 经过专门编撰的所谓“陶冶性情”的
成人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作品,
如《千家诗》、《神童诗》等。
(4) 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
实上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
受的作品,如《西游记》中的三打
白骨精,《水浒》中的武松打虎,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闹海等。
12
2.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专为儿童创作的一种自觉的、独立的
文学门类;
为适应儿童的文学欣赏特点,满足他
们的审美情感需要而创作的。

13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范围
由于是作家在现代自觉的文学观念的
指导或影响下创作出来的,所以其范
围和界域要相对明晰和确定得多。
凡是符合这些儿童文学概念及其含义
的作品,都可列入这一范围。

14
何谓儿童读物
广义:
范围广泛,包括儿童文学读物。

狭义 :
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
阅读的出版物,如思想品德读物、自
然科技和文史知识读物等。
15
儿童文学 VS 儿童读
1.物都适合于儿童阅读。
2. 儿童文学并不以系统地介绍知识为目的
,它只是将有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入
作品整体的审美世界之中,并诉诸儿童
读者的审美心理世界。
3. 儿童读物可以是非文学的,也可以吸收
、采用一些文学手法,但并不具备独立
的、完整的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
16
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是两个内涵和

外延(范围)都不相同的概念。

17
儿童文学的实际范围
从读者对象上看

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从体裁种类上看

诗歌、童话、寓言、故事、小说、
散文、报告文学、戏剧文学、
影视文学、科学文艺、图画文学
18
二、儿童文学的读者
( 一 ) 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
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而
存在,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服务
对象和读者群体,这就是儿童。
但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形看,儿童
文学常常也被成人所接受。

19
成人接近儿童文学的两种情

1. 出于“身份”或“职业”的需要
 家庭中,家长的身份需要;在学校,教
师的职业需要;在儿童文学的社会化的
生产过程中,编辑、评论家的职业位置
需要;等等。
 在幼儿文学领域,由于幼儿还不具有独
立和直接欣赏作品的能力,因而还需要
借助家长、教师等成人的帮助和传达。
 成人倒是先于幼儿成了幼儿文学作品的
“第一读者”。
20
2. 有些成人读者在阅读天性上、在文学心
灵的深处与儿童、儿童文学有一种沟通
、默契和认同感。
 承认读者摆脱了文学以外的功利目的和
戒备心理,进入到一种与儿童文学的纯
净的艺术交流和对话之中—重温久已失
落的童年的梦幻,唤醒那潜埋着的童年
生命感觉。
21
成人读者存在于儿童文学的意

1. 成人读者是儿童文学艺术生产过程
的参与者,也是儿童读者文学阅读过
程的引导人和帮助者。
2. 成人读者参与儿童文学阅读也有其
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成人读者的儿童文学接受是童年阅读
经验在新的精神历程上的接续、感应
和延伸。 22
 儿童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读者,
而成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必然会
加入到儿童文学的读者队伍中来

23
(二)儿童读者的特殊

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
特殊性。
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结构包括生理、
心理、文化三个层面。

24
1. 生理层面
儿童的文学接受能力结构中总是保留了

比成人读者更多的身体—动作意识和功
能。
儿童文学具有明显的游戏功能,即让儿

童的身体也加入到文学阅读过程中来。
因此,儿童读者的阅读感受是以生理上

的感觉和快感为基础的,而生理层面的
感受力,也就构成了儿童读者特殊的基
础层面。
25
2. 心理层面
 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更需要心理层面
提供的心灵的力量。
 儿童的心理过程(知、情、意)、个
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等)和个性
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以及逐渐形成的世界观),都势
必会逐渐渗透、融合、凝聚在儿童的
文学能力结构中去,形成其文学能力
结构的独特性。
26
3. 文化层面
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种特定文化背景的
产物,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
容。
文化层面规定着儿童读者文学接受中
的具体文化—审美内容及其动力指向

27
(三)儿童读者的多样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

、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多方面,
其中年龄因素最重要。
性别差异:
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书目的类别,尚
无男女差别。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
显露出性别差异和分化趋势。
28
男孩儿比女孩儿更喜欢科学、发明、
运动和冒险等方面的故事;女孩儿喜
欢家庭生活故事、浪漫文学作品、学
校活动故事、童话和动物故事。
智力因素:
智力发展并不等于文学能力的发展,
但智力落后可能导致阅读能力的落后
甚至根本无法阅读。 29
心理个性差异
这种差异造成儿童读者在文学阅读动机
、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个人的心理需要、气质类型、人格倾向
等因素都可能转化为一种文学态度。
(1) 获得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2) 寻找情感的慰藉和精神寄托;
(3) 娱乐、消遣;
(4) 向同伴炫耀。 30
文化差异:
西方儿童从小知道阿波罗神,往往把
太阳想象为人的模样,而东方儿童一
般不会有这样的联想。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某
些文化心理差异会趋于汇合甚至消失

31
三、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

(一)儿童年龄特征
儿童读者的文学阅读能力和兴趣由于
其年龄特征的不同而明显的分化。
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包括了从 3 岁
到 15 岁的全部儿童,即:幼儿期
( 3—6 岁)、童年期( 7—12 岁)
、少年期( 13—15 岁)。
32
幼儿阶段
身心发展极为迅速的阶段。

口头语言能力发展较快,开始学习运用
清楚的连贯性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思维主要是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和直观性
的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事物和
富于表情及动作性的语言,易于引起他
们的注意,也易于被他们记忆。 33
童年阶段
开始学习掌握书面语言,其思维发展
则表现为,在形象思想仍占重要位置
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以初步形成
,自我意识也得到较明显的发展。

34
少年时期
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身体发育
逐渐成熟,心理也开始显示出某些成
人的特征。
这一时期儿童的特点,是过渡年龄的
特征,即半儿童成人的心理。

35
(二)儿童年龄阶段适应性
 儿童阶段是生活范围和生活内容迅速扩
大、身心发展实现飞跃的阶段,也是文
学阅读兴趣、范围、能力不断发展的阶
段。
 儿童文学要成为儿童读者的审美对象,
就必须考虑自身对儿童年龄阶段的适应
性。
 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也相应地划分为幼
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
36
幼儿文学
是适应学龄前幼儿的文学接受特点而创
作的文学作品。
常常是通过对现象世界的描绘来帮助他
们认识事物特点和一些简单的道理。
《小蝌蚪找妈妈》帮助幼儿认识了“眼
睛圆鼓鼓”的金鱼,“肚皮雪雪白”的螃蟹
,“四条腿”的乌龟,“大脑袋尖尾巴”的
鲵鱼。 37
幼儿文学
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因而幼儿
文学也常常具有突出游戏化倾向。
幼儿文学作品特别讲究声音和色彩的
运用,其文学性总是与音乐性、美术
性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都比较讲究
语言的韵律感、节奏感。

38
童年文学、少年文学
由于童年期、少年期读者阅读心理的
发展,尤其是审美情感的日渐丰富和
审美理解能力的日渐提高,其思想、
情感的容量和力度都有了加强。
《鲁滨逊漂流记》表达了作者对现代
文明及人类生存方式、境况的思考,
主题较适宜于少年文学来表现。
39
幼儿文学 VS 童年、少年文

幼儿文学:
 更多纯真和稚拙的美,表现出作家对幼儿
天真烂漫、稚拙可爱的童心世界的敏锐感
受和艺术再现能力。
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
 除了具有天真纯朴的稚拙美之外,逐渐融
入了更多的幽默滑稽的戏剧美、震慑人心
的崇高美和悲剧美。 40
四、儿童文学的美学特

(一)概论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即儿童文学的基
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构成儿童文学美学特征的那些要素,
在成人文学中常常也同时存在。但是
,这些要素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以
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分别出现。
41
(二)美学特质
1. 纯真
儿童世界总是显得那么的稚嫩、纯真
和美好。表现儿童生命、儿童世界的
纯真之美,也就成了儿童文学作家自
觉的创作追求。

42
美学特质

2. 稚拙
主要表现为儿童心理、生活中的稚拙
情态和形态。
也表现在儿童文学的形式方面。如语
言组合和叙述方式的变化可以产生一
种稚拙感,其情节构成方式的变化也
带来一种执着的形态感。
43
美学特质

3. 欢愉
儿童最不喜欢枯燥的故事和乏味的叙
述,他们需要有趣的东西。
儿童文学总是洋溢着浓郁的谐趣和欢
愉之美,以幽默、滑稽、可笑的形式
来表现具有美感意义的内容。

44
欢愉
尝试用夸张、比喻、对比、反语、
误会法、矛盾法、自嘲法、造成趣
味性和幽默效果,构成一种轻松、
清新、隽永的欢愉之美。

45
美学特质

4. 变幻
儿童是好动的,更富于幻想和探究性。
因此,儿童文学总是更富于幻想,更
多惊险色彩,更多神奇意味。
儿童文学作品所塑造的滑稽而又神奇
怪诞的人物形象,满足了儿童喜欢幻
想、追求新鲜、变幻、刺激的审美心
理。 46
美学特质

5. 质朴
儿童文学的质朴之美,来源于儿童生
命、精神中所蕴含的质朴品格和儿童
文学创作质朴的人格品质。
质朴既表现为作品形式方面简朴、朴
素的表达风格,也表现为作品心理内
涵的素朴。
47
质朴
质朴是用最简洁、自然的文学形式
来表达最本真的生命意趣和形态,
拒绝雕琢、矫饰和华媚,并成为儿
童文学天然拥有的美学特质。

48
此章节完毕!

4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