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從阿里巴巴看中國模式的潛在問題

B03202071 羅鈺凱

1. 背景簡介與動機
動機
在期末小組報告時,我們第七組挑選了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作為主題。在報告後的 Q&A 時間,台
下同學點出了阿里巴巴的誠信與道德問題:假貨太多。當時有組員給出了這樣的回答:「馬雲對此感到很無奈,
並正在努力地改善問題。」乍聽之下,我覺得這回答很天真。從商者唯利是圖幾乎是常識,尤其是這麼大一間中
國公司,難道其商業道德是來自馬雲的個人心證?從這裡我找到了這個題目:企業的社會責任與誠信的根基是甚
麼?而中國模式是否助長了阿里巴巴的誠信危機?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集團創立於 1999 年,其業務以電子商務為主,其中有阿里巴巴 B2B、淘寶的 C2C、天
貓的 B2C,與第三方支付、購物搜尋引擎相互配合。其營業規模成長迅速,在 2015 淘寶與天貓的商品交易總額達
到 1.1 兆人民幣,超越 Amazon 與 eBay 成為全球最大零售商,總營收 146 億美元。集團投資廣泛,其中又以中
國網媒為大宗,為其喉舌。於 2014 年 9 月阿里巴巴在美國 IPO。
上市後面臨來自國外市場的挑戰與批評,爭議頻傳。由於其 C2C 電商平台上假貨問題嚴重、B2B
平台也有供應商詐欺問題,而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列入惡名市場。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寶獨立化營運,也被持股
人懷疑其集團決策不透明。中方曾緊急暫停支付寶和騰訊虛擬信用卡的發行,可見中國政府對中資的干預嚴重。

中國模式?
至今為止,「中國模式」其實並不真正存在,而僅是對中國至今為止的社會現象與發展模式的代
稱。包括國家干預市場、權貴資本主義發展、受抑制的民主與人權,簡言之是獨裁政體與國家資本主義的混合。
其特色有:政府對金融、經濟的直接干預與調控,政府組織的直接決定,對於言論自由的控制,
內部需求與經濟規模不成比例,使得經濟成長迅速。

2. 問題討論:商業道德、社會責任與中國干預
企業的商業活動,是否該以營利(profit)為唯一準則?
資本主義當道,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大企業可說是遍佈世界各地。任何個體對利益的追求是資本
主義的基本動力。亞當斯密提到;「他管理產業的方式在於使其生產的價值能夠最大化,他所盤算的也只是他自
己的利益。在這些常見的情況下,經過一雙看不見的手的引導,他也同時促進了他原先無意達成的目標。並非出
自本意並不代表就對社會有害。藉由追求他個人的利益,往往也使他更為有效地促進了這個社會的利益,而超出
他原先的意料之外。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多少好事是由那些佯裝增進公共利益而干預貿易的人所達成的」。因此
說「營利是企業的準則」是不準確的,而是「營利為資本社會下,任何個體的天職」。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自發產生的,抑或是來自輿論?
同樣以資本主義來看,忽視社會責任與他人利益的個體會被群體所排除。因此在企業社會責任的
背後,其實也是為了利益。看似可悲,實則確保了企業無法規避社會責任,以及輿論對其利潤的影響。另一方面,
我相信還是有企業決策者會超脫利益之外,自發性地承擔社會責任,但究結果而言其與前者是不可分辨的。假想
一個情境:企業為了自身利益,違背了社會責任、影響人民利益,便會遭到撻伐。可見輿論壓力之餘企業經營乃
不可忽視。

計畫經濟之下,政府對企業的干預對企業責任的形成有什麼影響?
當政府壓力也成為企業利潤的要素之一,其與輿論壓力可能會相互增長、中和、甚至掩蓋,成為
社會責任形成的不確定因素。如果政府壓力是正向的、對企業責任有足夠的監督,那是沒有問題。若政府將企業
利潤視為國家的搖錢樹,為其做後盾,那就會抵消、甚至逆轉輿論對企業決策的影響。當國家本身缺乏言論自由,
政府也不受人民監督時,如此扶植出來的企業將會成為「不受控制的怪物」。

從阿里巴巴看中國模式的潛在問題
由此可見,阿里巴巴成為潛在的怪物。現實來看,其假貨問題嚴重影響智慧產權,企業誠信受到
質疑。集團決策不透明並受中國干預,使得投資人缺乏保障。中國模式之下產生的大企業,可說是問題重重。
中國模式對民主自由的限制直接地影響了社會福祉,甚至能間接地養出權貴企業,對人民生活造
成傷害。在如此大環境之下,如何取回社會輿論對企業的壓力,而企業在資本主義的驅動下能否保有良知,便是
一大挑戰。

3. 結語:民主制度之於資本社會的監督作用
綜上所述,不受民主監督的資本主義將有許多潛在危險。不只是企業營運,還有政府運作、人際往來,若
都只顧利益而無法相互箝制,其國家社會的根基將會崩解。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