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3D 列印在醫療植入物的應用(以牙齒為例)

背景1

根據 ResearchandMarkets 近日發布的《全球 3D 列印材料市場分析與預

測(2016 年至 2022 年)》報告中指出,在 2022 年,全球 3D 列印材料市場

將達到 15.2 億美元,而口腔產業和醫療成為了 3D 列印市場重要的助推動力。

技術

3D 列印牙齒的流程需要經過幾個步驟,從牙齒掃描、虛擬模型、假牙設

計、數據傳輸,最後列印完成。醫療人員首先需要先對患者的口腔進行掃描,

掃描後的結果會在電腦中呈現,然後透過虛擬的模型進行患者假牙的設計,等

牙齒的大小、顏色及素材選定後,將資料傳輸到 3D 印表機,經過幾個小時的

列印即可完成。

當前發展

伴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還有 3D 列印技術的出現,我國口腔醫療產業掌

握了新的機會,從台灣人口的增加、口腔衛生的觀念上升,加上目前牙醫市場

需求的狀況,以及口腔醫療行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聯繫、合作、互補性等,我

國口腔產業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和運作空間。隨著人們經濟生活、文化消費水

平的提高以及對口腔健康的認識,我國的口腔醫療產業都將是一個快速發展、

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產業。而此次的新醫改政策,更是為口腔材料齒科充填物

1
http://technews.tw/2016/09/27/medical-3d-printing/
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市場需求。

效益2

從「費用面」來看:假牙費用減少 2/3

以往患者種一顆牙費用從 1 .2 萬至 2 萬元不等,傳統技術花費包括三部

分:手術費、種植體、假牙冠。僅牙冠部分,烤瓷牙成本大約兩千到三千元左

右;鎳鉻牙冠一千多元;使用 3D 列印技術總費用降低約五千元,其手術費變

成診療費,大大降低,且列印一顆牙加上材料費成本只有 50 元左右。

從「時間成本」來看:製作時間縮短

現採用傳統種牙技術,患者拔牙要先等 3 月牙槽骨癒合,在牙槽骨上種植

進一顆椎柱狀合金,再等二到三個月才能在螺紋釘上裝上假牙冠,整個過程耗

時約半年;而列印牙最快只需 3 至 4 小時,患者可躺牙科椅上,親眼目睹和參

與醫生設計製作牙齒的形態。

從「技術面」來看:傳統技術門檻高

傳統種牙技術複雜,手術需要無菌環境,更需要牙醫掌握精密技術並積累

一定經驗,如果人造牙冠與合金牙根之間留下縫隙,細菌會輕易進入,損壞口

腔健康;而 3D 列印牙簡單培訓即能掌握,電腦計算,與牙齒嚴絲合縫。

2
https://read01.com/zh-tw/GRBeNB.html
3D 列印在醫療輔具的應用(以義肢為例)
背景3

臨床上,復健科常運用支背架、義肢及一些日常生活的輔助器具,來預

防、矯正或提升病人的獨立生活功能。商品化量產的產品,如背架、頸圈、拐

杖較為常見,但多數的裝具與義肢的製作是需要量身定製的。客製過程包括肢

體之量測、取模、翻模、修整、設計及成型。由於取模過程中,需要觸人體並

維持姿勢穩定,若對象無法配合,則無法順利取得精準的模具。

技術4

取得患者矯正部位的模具並修剪後,需要再以約 200℃加熱軟化塑膠材

料,利用真空吸附模具成型方式,製作出服貼身體的支背架或義肢的主體結

構。成品則需再經組合、裝配零組件並作校準等才能達到最佳的功能。上述製

作過程相當複雜漫長,若能有效地縮短取模、成型及修整的時間,並掌控其精

準度,就是最大優勢。目前能取代傳統式接觸取模方法,就是 3D 掃描器的無

接觸快速取模方法,不僅縮減了時間,也節省了取模材料的使用。因此 3D 列

印技術在復健領域的運用,更需要結合 3D 掃描器及電腦輔助設計軟體修整

後,列印成模型或成品。目前被報導過有實際運用在復健領域的 3D 列印成品

有義肢、支背架、外骨骼式輔助活動裝置、運用的模組、面具以及生活輔具

3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701103#.Wk97Y9-WbIU
4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701103#.Wk97Y9-WbIU
等。

當前發展5

1. 搭配「人工智慧」的 3D 列印義肢製造

藉由人工智慧軟體分析病患的影像資料,繪製出精確的模型,進而使用 3D

列印技術製造義肢。與傳統方式相比,不僅價格較低,還能省下 75%的生產時

間。

2. 使用 3D 列印製作「改良運動控制」的先進義肢

先進的 3D 列印義肢能擷取身體各處的運動信號,進而提供高效的靈活性

與運動控制能力,並依據病患的體型與偏好進行高精緻度的客製化製造,並和

與不同用途的感應器做整合。

3. 「手指可獨立運動」的 3D 列印仿生機械手

3D 列印製作的仿生機械手具有抓取、捏、握的功能,讓穿戴者能夠分別作

出拾取和抓握的動作,讓使用者可以獨立控制每一隻手指,做出更多手腕動

作,提高靈活動。

4. 「新型 3D 列印裝置」以快速製造義肢原型

新型的 3D 列印裝置能以低成本快速製作義肢原型,並可在遠端進行操作

和監控,在義肢原型的製造、可行性和相容性上,可有大幅的提升。

5
https://outlook.stpi.narl.org.tw/index/focusnews/detail/323
結論6

過去設計一款零組件就需要先開模具,才能製作出來,成本花費相當高。

而今 3D 技術可幫助設計或製造者越過製模(開模)階段,而直接進入製造環

節。因此 3D 列印運用於復健相關的創新研發潛力無限,臨床工作者或醫學工

程、機械電子相關專業人員,都可以投入這領域的開發。免除了開模的費用,

就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可以盡情地嘗試設計製作出各式零組件,創造出各種不

同的復健成品出來。此外,除了材料構造的創新,網路連接及智慧化也是大勢

所趨,不單是核心技術問題,如何有效運用與推展,更是復健相關專業人員所

應持有的大格局觀。

6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701103#.Wk97Y9-WbIU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