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独特的

马来西亚
社会
马来西亚社会是由多个族群组成,其中包
括马来族、华族、印度族、半岛原住民、
巴瑶族、伊班族等。各族群之间的关系十
分紧密,这是马来西亚得以捍卫独立自主
的关键原因。由此可见,国民团结对每一
个自由和主权独立的国家十分重要。
马来族
马来族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族群。马来族以马来语沟通,信奉伊斯
兰教,并遵守马来传统习俗。从历史角度来看,马来民族涵盖世
代居住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居民。从前,马来族的聚落在沿
海地带、河口及河畔。马来族主要从事捕鱼、耕种和小买卖的经
济活动,也有一小部分的马来族居住在后来发展成城镇的行政地
区。如今,马来族普遍居住在乡村及城市地区,并从事各领域的
工作。
华族
华族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族群。华族社会的各种方言、文化和信仰,
都各具特色。早朝华族主要在雪兰莪和霹雳等地区的锡矿场工作,
也有一部分的华族在城镇从事商业活动,因此华族成为新兴城镇
里最大的族群。这些新兴城镇时作为商业及行政中心而发展起来
的。如今,华族从事各领域的工作,包括从商。

印度族
印度族是马来西亚第三大族群。印度裔社会至今仍然维持着本身
丰富的文化和习俗。马来西亚独立之前,大多数的印度族居住在
园丘,因为他们是园丘里的劳工或职员。有一些印度同胞居住在
城镇,并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如今,有许多印度同胞居住在城
市或郊区,从事各种领域的工作。
原住民族群
马来半岛有几个原住民族群,其中包括嘉海族、峇特族、色迈族、
玛美里族耶昆族、色美莱族。每一个原住民族群都有本身的语言、
文化和习俗。原住民社群主要分布在彭亨、霹雳、雪兰莪、吉兰
丹和登嘉楼。从前,大多数原住民居住在内陆地区,他们以采集
森林资源、打猎和捕鱼为生;如今,原住民的聚落已经历许多变
化。他们从事各种领域的工作,也有人经营传统手工艺品、草药、
蜂蜜等森林资源的买卖。
砂拉越族群
砂拉越由多元族群组成,包括伊班族、马兰诺族、比达友族等。
这些族群在语言、宗教、传统服装、习俗和生活观念上各有不同。
在早期的砂拉越中,各族群分别聚居在不同的地区。伊班族、比
达友族、肯雅族和本南族都聚居在内陆地区及河口一带,他们大
多数以耕种和采集森林资源为生。马来族和马兰诺族则集中在沿
海地区,因为他们主要是渔夫、商人和农民。如今,马来族和马
兰诺族主要居住在大城镇。此外也有其他族群迁徙到城镇居住,
从事各种领域的工作,以致难以辨别新一代族群的身份。
沙巴族群
沙巴也有多元的族群,包括卡达山杜顺族、巴瑶族、姆律族等。
族群之间的差异可从语言、风俗习惯、宗教和信仰中分辨。沙巴
各族群的居住地已有所改变。以前卡达山杜顺族聚落在内陆地区,
生活以耕种和采集森林资源为主。有些巴瑶族居住在陆地,有些
则居住在沿海地区,以捕鱼为生。此外,居住在丘陵地带的姆律
族从事旱稻种植和采集森林资源。如今,大部分的各族群居民都
迁入城市居住,其中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喜欢职于公共服务领域、
私人界和商业领域,尤其是与旅游业有关的工作。不过,还是有
许多沙巴族群保留他们的传统特征和职业。
我们
独特的
传统艺术
传统乐器
吉他
意思

吉他(英语:guitar),港澳称结他,属于弹拨乐器。通常有六
条弦,形状与提琴相似。吉他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蓝调、民
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视为主要乐器。而在古典音乐的领域里,
吉他常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在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吉他
亦扮演着相当程度的陪衬角色。
来源

吉他虽然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但关于它的起源却是众说纷云,
目前所知道的说法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前面所描述的,源自欧洲
古希腊的西塞拉琴 kithara ( Cithara)。第二种,是美索不达
米亚平原的长颈鲁特琴演变说。第三种则认为,吉他是演变自古
埃及的哥普特琉特琴(Copric Lute),由当时的阿拉伯-摩尔
人传入欧洲,并逐渐演变成的今天的吉他。早期有关音乐的文献,
大部分都已散佚,因此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吉他的起源仍
是没有结论,但它久远的历史,则是显而易见的。在埃及的许多
考古资料中,曾经发现四种很像鲁特琴的乐器,因此就有学者认
为,这种乐器就是吉他的前身。早在纪元前一世纪左右,也有学
者在今印度、巴基斯坦附近的石雕上,发现貌似吉他的鲁特琴,
而这种鲁特琴又比埃及鲁特琴还要像吉他,因此也有学者认为,
吉他便是经由印、巴一带流传到欧洲。
大鼓
意思

大鼓 (英语:Bass Drum, 意大利语:Gran Cassa, 德语:Große


Trommel),泛指体积较大的双皮鼓。在西洋敲击乐器中较常使
用。两边鼓面原来用动物皮革制作,近年已全改用塑胶或纤维鼓
面。鼓桶原来用木制作,现在和定音鼓、小鼓一样,都改用较轻
的合成纤维材料制造。
现时所指的大鼓,主要可分为三种:

 用于管弦乐团中,英文称为“Concert Bass Drum”,直径 32 英


寸至 40 英寸,以 36 英寸较常使用;深度约 16 英寸至 20 英
寸,声音沉厚,而余音较持久。通常利用鼓棍敲打演奏,并以
坐地式或悬挂式的的鼓架承托鼓身。

 多用于爵士乐,并且配以踏板控制和发声,不使用鼓棍。直径
由 14 英寸至 22 英寸,深度 12 吋至 18 吋。由于爵士大鼓直
径和深度相约,而直径又比一般乐队用大鼓为短,声音较尖而
实,余音较短;由于鼓面由脚踩踏板的敲打所造成,每一次敲
打的位置近乎相同,鼓声较为统一。

 多用于军乐队或步操队,构造和管弦乐团中所用的大鼓相约,
但体积较小,直径 16 英寸至 32 英寸,深度 12 英寸至 18 英
寸。在这类乐队中,数量可以由只需 1 个至最多 4 个不同大
小的鼓,由于鼓手需一边跟着队伍前进一边打鼓,大鼓不可能
固定在地上或安装在活动滑轮架上再推动,所以大鼓手会穿上
一种特制的鼓架衣,可以把大鼓置于前方的承托架上。
运用

 在爵士乐中,踏板大脚主要提供节奏最稳定的节奏基础。以
4/4 节奏为例,大鼓通常会奏出第 1 拍及第 3 拍,进阶层次是
在这两下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变奏。
 在管弦乐队中,大鼓则表达某类特定的音乐情感,例如轻滚奏
时会营造深沉或不安的感觉;重击则制造惊吓、恐俱、愤怒或
激动的内心情感,或是表达炮火、雷电的景像;至于在进行曲
中,大鼓便是营造威武、整齐的感觉。
 二十世纪俄国作曲家浦罗哥菲夫,喜欢以大鼓代替定音鼓。这
从多首管弦乐组曲,包括《三个橘子之恋》、《基历将军》、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配器可以看出。
 浦罗哥菲夫的孙儿,现定居英国的跨界别作曲家加百列·浦罗
哥菲夫(Gabriel Prokofiev),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首专为大鼓
而写成的协奏曲,并由英国敲击乐手布尔兹(Joby Burgess)
及米兰诺夫(Rossen Milanov)领导的普林斯顿交响乐团
(Princeton Symphony)作首演。
笛子
意思

笛子,又称竹笛,中国传统乐器。最早被发现的笛为贾湖文化遗
址出土的 7 孔骨笛,约有 7000 年历史。笛子在民间音乐、戏曲、
民族乐团、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
北方的梆笛。笛子多为竹制纸,也有以木、玉等材料制笛。
发展

笛子的按孔原是等距排列的。为了能够较为准确的半音,而将右
边二孔的距离增大,左边二孔和中间二孔的距离减小。后出现铜
制的“侵”调节音高的笛子,但音色与全竹制笛子稍有不同。

笛膜

笛子原没有笛膜,很可能是用手头现成的物料盖住意外多钻出来
的孔,发现比原来笛子的音色更清脆。笛竹制的竹膜容易破碎,
肠衣膜音色不够竹膜清脆。芦苇笛膜含两者长处,现为普遍使用。

为适应新的演奏需要,笛子的音域越来越宽广。从 6 孔笛,发展
出了 7 孔笛、8 孔笛、10 孔笛。按孔方式也趋同于木管乐器的演
奏技法。新类型笛子相继出现:弯管笛为应付笛身的增长;拉笛
可以模仿弦乐器的音色;口笛擅长模仿鸟类的叫声。
制作

制作笛子所采用的竹,在阴干以后基本上要经过裁料、上漆、钻
孔、校音、缠线、刻字等工序。

比较著名的笛子制作师有:董雪华、 林谷珍、李锡奇(制作 10 孔
笛)、王益亮、 应明章、 黄卫东、邹叙生等。
传统舞蹈
玛咏舞(Tarian Makyung)
根据传说,它与感谢稻神赐予好收成有关。除了作为一种娱乐也
是一种传统治疗仪式。舞蹈中的角色包括国王,王后,大臣和将
领等。

狮子舞(Tarian Singa)
狮子舞是华族的传统表演艺术,也称舞狮。据说舞狮可驱邪,因
此华人在农历新年新店开张或新居入伙时,常有舞狮表演庆祝。
婆罗多舞(Tarian Bharathanatyam)
印度传统舞蹈。表演时的手足动作和眼神表情都有特殊含义,常
由女性在宗教庆典或特殊场合中表演。

社旺舞(Tarian Sewang)
马来半岛原住民的舞蹈,可在节庆、婚礼、传统治疗仪式和开垦
新耕地的仪式中呈献。舞者表演时,有乐器伴奏和歌手伴唱。
邦戈舞(Tarian Bhangra)
这个锡克人所喜欢的舞蹈,从前是为了感恩农作物丰收而呈献;
如今人们也常在家庭聚会和节庆场合中表演。伴奏的乐器是朵尔
鼓、口琴和铃鼓。

英雄舞(Tarian Ngajat)
它是砂拉越的传统舞蹈,通常在丰收或农作物收成后表演。在古
代,它是勇士们打仗回来后所呈献的舞蹈,又称战舞。
伊娘舞(Tarian Inang)
始于马六甲王朝时代的宫廷舞。伴舞的乐器有单面鼓、双面鼓和
小提琴。

苏马绍舞(Tarian Sumazau)
在五月丰收节庆典上呈现的沙巴专统舞蹈。 “ Sumazau”一词源
自“sazau”,指表演者的手部动作像翱翔的老鹰。
传统游戏
在传统社会里,游戏是人们空闲时消遣的
活动。早在马六甲王朝时代,藤球已是人
们喜爱的消遣游戏。其他传统游戏,包括
风筝、陀螺和马来播棋等。如果某个乡村
举行游戏比赛,附近乡村的居民都会前往
参加或打气这种情况促成社会互动,有助
于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我国的传统游戏
可分为三类:室内游戏、户外游戏和野外
游戏。
1. 室内游戏
 进行室内游戏只需要一个小空间,在屋子走廊上或屋
内就可以进行
 动作量不大
2. 户外游戏
 进行户外游戏需要较宽敝的空间
 身手要灵活敏捷
3. 野外游戏
 进行野外游戏需要广阔的空间
 身手要灵活敏捷,还要够强健
 需要消耗较多的力气
室内游戏
五粒石(Batu Seremban)
 又称五粒子
 一般是由两人或多人一起玩的游戏
 游戏用具是五颗石子或其他圆形的小物体
 这种游戏有助于建立友谊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