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BCN 3110

Tutorial M3 讨论李白作品中的浪漫色彩。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是继《离骚》
之后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又一高峰。在他的诗作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
到了高度的统一。具体表现为诗人强烈的个性,炽热的感情,瞬息万变的思想,并运用大
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幻想以及神话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这种浪漫主义特色在《梦
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浪漫主义精神呢?又运用了哪些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二者又
是怎样高度统一地呢?本文就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的内容,来谈一些粗浅的
看法。

诗歌开头就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
睹。”诗人也知道海上仙山瀛洲是不可能找到的,倒是常听越地人说,越中天姥山隐约于
云霞明灭之中,是可望可及地的,这样由远及近,点出天姥山,紧扣住了题目。那么,天
姥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诗人接着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
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大家知道,天姥山虽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起五岳之高峻
峭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感。不然古人怎么会说‘五岳归来不看山’
呢?!

可是,李白在这里偏要说天姥山高大无比,直插云霄,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以至
超过五岳,遮住了赤诚,甚至连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也要甘拜下风,拜倒在它的东南角下。
这里,李白显然大胆地运用了夸张特技,通过大胆的想象,并辅之以对比、衬托等艺术手
法,极力铺张、描绘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渲染出天姥山恣睢狂肆的个性。可以看出,诗
人笔下的天姥山乃是融洽了诗人平生所游历的名山大川的幻影,并通过幻想将天姥山夸大、
拔高,预先给梦游设置了迷人的神话般背景,为下文写梦游蓄势。

由此,我们也可以联想到的名篇《蜀道难》和《行路难》等,同样运用了这些浪漫
主义手法。天姥山既然如此高大、险峻,一向酷爱游历名山大川的李白不禁由听说而神往,
进而梦寐以求了。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仙之人兮列如麻”共 26 句,是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在
这部分,运用夸张、比喻、拟人以及借助神话、幻想等一系列浪漫主义手法,尽情歌唱了
雄奇壮丽、绚烂多彩的天姥山。描绘了光怪陆离、奇谲多变的神仙洞府,渲染了虚无缥缈、
流光溢彩的神仙世界: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四句,诗人梦
幻中,在清风明月陪伴下,一夜之间,从东鲁飞到镜湖,镜湖明月又将他送到剡溪。这里
诗人向读者展示了梦幻中飘逸之美。接下来六句:“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梦幻中拜访了谢灵运,穿上
谢灵运当年穿过的特制的登山鞋,沿着弯曲山路逐级攀登。刚到半山腰,见到一轮红日从
东方冉冉升起,并听到天鸡报晓,仿佛天下雄鸡都随之鸣叫。这里诗人把人事和奇境结合
起来,把耳闻和梦境结合起来。梦境想象的奇幻之美又推进了一步。此时,诗人虽然入梦,
但还较为清醒。再往下,梦境转入恍惚朦胧的状态,内容从人间转入神仙世界。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
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幻中,刚才还是旭日东升,天鸡报晓,诗人正迷恋花草美景,
转眼间已是日落西山,暮霭沉沉。这一看似不合理之处正体现了诗人神思飞扬、无拘无束
的浪漫主义构思。暮色中,但闻熊咆龙吟,震荡与山谷之间,森林为之震颤,山峦为之惊
讶!这里诗人显然运用夸张想象、拟人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不仅有生命的龙、熊,而
且无生命的云、水、烟等都包含阴郁悲愤,和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形成统一的情感氛围,
表达了诗人瞬息万变、充沛激昂的浪漫主义情感。这种奇妙惊险的境界仿佛已把天姥山描
绘到了极点,再无处可写了。

然而,天才的诗人并没有就此满足,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一经喷发,就如决堤之水
一泄千里,造成排山倒海之势。“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
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
人兮列如麻。”梦境由奇异转入近乎荒唐的境地,诗人的感情也进入炽热的高潮,进一步
表现出瞬息万变的特点。刚刚还是暮色森森,令人惊惧。刹那间,电闪雷鸣,诗人所一贯
憧憬的神仙世界、福地洞天‘訇然中开’,展现在诗人面前。放眼望去,只见眼前的世界
一片光明、五彩缤纷。朦胧中,只见云中君以彩云作衣裳,以轻风作马。老虎为之弹瑟,
鸾为之驾车。众多神仙纷纷从天而降成群结队,欢迎诗人的到来。诗人所一贯追求的与神
仙遨游的理想,终于在刹那间实现了。这该是一个多么使人欢畅、快慰的事啊!

这里,梦境由雄奇险怪的山路转入神奇瑰丽、雄奇奔放的洞天福地。诗人显然继承
了楚辞的浪漫诗风,使人仿佛置身于《九歌》的氛围中。诗中群仙仿佛云中君、湘君、湘
夫人、山鬼,同时又带有诗人自己的印记。诗人凭借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借助非现实的
神话,使梦境越来越奇,越来越幻,令人眼花缭乱,耳目俱不瑕接。这样,几经曲折和推
波助澜,梦境达到了高潮,幻想达到了极点,诗人的理想和希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梦
幻中的神仙世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光明、自由的理想社会,这在当时现实世界中是没有也
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诗人只能在梦中,借助神话、幻想、想象、夸张等手法来构造理想王
国的蓝图。这正体现了诗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的高度统一。
然而,正当诗人陶醉于美好自由的神仙生活时,突然,“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
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时之烟霞”,诗人从梦中突然惊醒,无限美好地梦中胜境全然
消失了。诗人无奈地发现自己仍然身处黑暗污浊的现实社会。这里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黑
暗现实和美好梦境的巨大反差,使得诗人欣喜欢乐的情绪一落千丈。面对现实,诗人情不
自禁地发出了深沉的感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诗人以生动的艺术形
象告诉人们,无论梦境多么神奇、美好,终究是靠不住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这一形
象的比喻饱含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惆怅。但诗人并不就此消沉,而是要“且放白鹿青
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继续探索追求其光明理想。
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伟大的诗人最后以饱含怨愤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愤然喊
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最强音,一吐长安三年郁闷之气。这一
神来之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及权贵奸佞的轻蔑和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深
化了诗歌主题,显示出诗人强烈的个性、强烈的自尊和不屈的人格。表现出一代‘诗仙’
的胆魄和风度。

纵观《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李白诗歌李白浪漫主义最显著的特
色是:善于运用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比喻、生动的拟人、丰富的想象、奇妙的幻想并借助
神话等来把天姥山高大、惊险、奇怪、秀美的自然和优美的神仙幻境结合起来来表现自己
的理想。从而显示了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高度统一。

这是因为诗人思想个性豪放不羁、感情强烈、瞬息万变,再加上诗人政治理想和现
实尖锐对立,平常的事物不足以表达诗人的理想和感情,诗人必然借助这种浪漫主义表现
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浪漫主义思想。而诗人又把两者结合得如此巧妙,天衣无缝。使画面既
神奇瑰丽又丰富多彩,同时也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试想:假如诗人只写鉴湖明月、剡溪清
猿、只写岩泉、树林、日出等,而没有石扇洞天、云中君及众神仙,这梦境就太真、太实。
相反,如果,众神仙列队如麻,虎鼓瑟、鸾回车,而没有山水、云气、树林做衬,就会使
梦境太虚。而诗人以天姥山为背景来写梦中仙境,就使仙境更美;以仙境为中心来衬托天
姥山就使梦游更奇;写梦境又写拜访谢公,并穿上谢公屐,真实奇上加奇;从东鲁到镜湖,
千里遥远,一夜飞渡。神仙世界更是五彩缤纷。这一切,无不体现了诗歌浪漫主义特色。

正如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一样,诗人对语言的运用也是不拘一格,体现了浪漫主义
的风格。句子上,诗人综合运用了楚辞、汉赋、骈四俪六等多种句式,并把骚体和对仗结
合起来,显得错落有致,徐疾相同,便于表现诗人奔放的情感,诗歌意境因此扑朔迷离、
神奇变幻。在韵方面,或两句一韵或四、六、八句一韵。一韵当中或句句押韵,或隔句押
韵,便于自由地描写梦境和抒发诗人急遽变化的感情。语言上还具有不假雕琢、清新自然
的特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正是诗人
对自己诗歌语言的真实写照。明朝??赞曰:“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唐诗
品汇》)。我们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好像诗人脱口而出率然成章。而于率真中又处处显
得豪放飘逸、光彩照人。这不仅给诗歌带来了磅礴飞动的气势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也增强
了诗歌的浪漫主义基调。

那么,李白的诗歌为什么表现出这种浪漫主义呢?我们知道李白主要生活在大唐王
朝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滋长着各种社会危机的时代。诗人对人生、对理想充满信心,希
望趁势而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李白奉召入京,
唐玄宗对他优待有加,命之待诏翰林。他过着“王侯七贵同杯酒”(李白《流夜郎赠辛判
官》),“著书独在金銮殿” (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的世人羡慕的生活,可
谓是春风得意。豪情满怀。诗人浪漫地认为自己就此可以象管仲、姜尚、诸葛亮等古人一
样辅佐圣明君主,实现“为王师、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诗人心中充满自信、自豪、
乐观、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不久,诗人渐渐地发现,唐玄宗并非他心目中的圣明天子,
玄宗对他只不过是“倡优蓄之,借以装点太平”,并没有给李白施展政治才华的机会。这
使诗人很失望。诗人由于理想遇错,产生怨愤情绪,他经常借酒消愁,有时还借酒装疯拒
不奉召。这自然招来了群小的馋谤。

天宝三年(公元 744 年),唐玄宗也以李白“非廊庙器”,将他优诏罢遣。李白流


着悲愤的眼泪离开了长安。这是李白政治生活的一次大失败,诗人精神受到沉重打击,于
是诗人希望借游历山水以派遣郁闷的情怀。诗人在游历吴越之前,根据传闻写下了《梦游
天姥吟留别》这首梦游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光明理想
的追求。既然是梦游,当然并非真游,因为诗人此时还没有亲自到过天姥山。然而,梦游
的妙处也就在这里,诗人可以在梦中让思想在无限宇宙中自由翱翔,把自己对社会、对政
治、对理想的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从而使作品染上了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http://www.369edu.com/article/article_23167.html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