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Vernacular Landscape / Special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30(2015)12-0089-11
DOI:10.14085/j.fjyl.2015.12.0089.11
收稿日期:2015-06-10
修回日期:2015-07-25

萧山“自造”
浙江萧山南沙地区当代乡土住宅的自发性建造的研究
Made in Xiaoshan
A Research of Spontaneously-built Houses in Southern Sands Area in Xiaoshan, Zhejiang Province

段威
DUAN Wei

摘要:城郊农村的乡土景观面临“重写”,而其间的乡土住宅正在经历一种自发的转型,其“自组织”的生成机制值得研究。本文以萧山南沙地区的若干村镇的
当代乡土住宅为一系列的样本,借由形式、类型、功能等方面的考察,从组织机制的角度,分析其受控过程,分别从基因、共享、突变和蔓延 4 个方面展开分析,
总结该地区的当代乡土住宅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自组织;乡土住宅;自发性建造;形态演变;萧山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萧山南沙地区当代乡土住宅的历史、形式和模式研究(项目编号:5150802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新
进教师科研启动项目: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城郊农村当代乡土住宅的生成机制研究——以浙江萧山地区为例(项目编号:BLX2014-44)
Abstract: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ies, the periphery-urban area was taken by the spontaneous transmission of house types, the contemporary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n rural land deserve academically research with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samples and drew a series of
prototypes from the contemporary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By applying the prototype, form and function to various geographical area and cultural landscape, this
paper aims to outline the patterns of the generative mechanism from the vernacular housing towards the objective area. It was supposed to explore in the four
aspects: genes, connection,mutation and spreading. Through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intend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guidance and example for the evolution on the
contemporary vernacular houses.
Key words: Self-organization; Vernacular House; Spontaneously Built; Morphology Evolvement; Xiaoshan
Fund Item: A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Form and Patterns of the Vernacular Housing in Southern Sands Area, Xiaoshan, Zhejiang,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51508024). A research on the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contemporary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n rural land of periphery urban area
based on the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based on the area of Xiaoshan, Zhejiang, 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NO.
BLX2014-44)

1 引言 些从传统的“农为邦本”里走出的乡民正在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景观发生了巨大 自己的有生之年经历着一种巨变,而这种巨变
变化,尤其是广大城郊农村地区的乡土景观的 也正以乡土住宅和聚落景观的物质形态呈现
变化更加明显。当代的中国乡村几乎已经完 在我们眼前,值得建筑学者记录,分析和反思。
成了一种自发的“现代化”的转型,广大的 本研究以萧山南沙地区的若干村镇的乡
城郊农村地区的乡土自建活动逐步抛弃了古 土住宅为一系列的样本,了解解放后至今的,
典时代的技艺,结构,符号,甚至是审美品位。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郊农村的聚落和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乡村经历了世界上 住宅的一些特征和模式,以及促成其形式和
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从景观到心理,这 组织秩序的外部条件。萧山南沙地区的乡土

作者简介:
段威 /1984 年生 / 男 / 清华大学工学博士 / 北京林业大学园
林学院园林建筑教研室讲师 / 长期从事当代乡土建筑和聚
落的空间模式和生成机制研究(北京 100081)

89
专题 / 乡土景观

1 2
1 杭州市及萧山区的辖域关系图示
2 萧山区南阳镇东风八组农民住宅群落,及其类型溯源

住宅样本事实上只是千千万万的中国当代乡 当代的中国乡村“日常乡土景观①”呈现 观”形态潜在地会反映当地的文化。


土建筑和聚落大家庭中的小小一份子,对它 出一种媚俗而山寨的形象。爆炸的信息时代, 萧山南沙的农村地区(图 1)的自发建造
们的梳理是对这个大家庭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让世界各地的优秀建筑样本唾手可得,不求 活动不仅经历了近 50 年跨度的 5 轮更新,还
但是,更重要的意义是,借由它们的形式, 甚解的抄袭和复制,成为了乡土建造的一种 形成了独特的聚落形态和明显的形象特征。
特征和模式对“当代”的中国乡土住宅进行 普遍行为。无论在中国的乡村和城市,抄袭 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
一次个案的考察,管中窥豹,以期理解当代 外国的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成为了一种捷径, 收益,也逐渐影响着他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
中国农村乡土社会的生态,规则和文化,为 广大的农村地区,都在使用西方的古典样式, 式,逐步发展出当地独特的聚落和住屋形式,
新城镇化提供一些微观而乡土的视角。 以彰显自身的大气奢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 在新街,瓜沥,砍山,临浦等地形成了独特的
民住宅从外形到细节装饰都深受“山寨”文 网格状聚落形态,当地的住屋形式也经历了数
1.1 关注中国农村的当代乡土住宅 化的浸润,这些中国新崛起的乡村新富们正 轮的更新,并逐渐形成了多样而统一的风貌 [2]
面对一处陌生的中国农村地区,当地农 在拥抱着杂糅着中式和欧式样式的别墅,通 (图 2)。
民自发建造的住宅往往是最吸引人的,而这些 过这些展示自己的成功和富足,同时也泄露 为了尽量客观而全面的还原萧山地区的
乡土住宅背后的故事则对每一个学者都充满 了他们对身份认同的焦虑。暂且搁置对这些 村庄自发性更新的全貌,作者从中筛选出了 6
着吸引力。中国当代的农村乡土住宅具有其 房屋的审美判断,其反映的当代中国农村的 个建制镇,按照随机,多样而广泛的原则选
独特的生长演化规律。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契 景观及文化的嬗变值得记录和分析。 取了不同数量的样本,共考察了 137 处农民住
机中,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发生着迅速 宅,详细访谈并测绘了其中 20 处样本。
的变化,这些乡土住宅不断汲取乡土的营养, 1.2 萧山地区蓬勃的村庄自发性更新 本研究尝试从尺度上对目前掌握的所有
最终呈现出当下丰富多样的群体结构。它们 基于上述前提和笔者兴趣,选择了杭州 样本进行一种细分(subdivide),萧山南沙地
相互印证着彼此的目的,披露着建造者的生 大都会南部的城郊地区——萧山作为本文的 区考察的样本在空间组成上可分为农田、宅
存状态,这亦是一种民间工匠和业主之间达 研究对象,并且具体专注于南沙地区。萧山是 基地、主体建筑、附属建筑 4 个层级的空间(图
[1]
成的“造屋”共识 。 当代中国“日常乡土景观”的一个例子,其“景 3)。根据对 20 处详细测绘样本的逐个阅读,

90
Vernacular Landscape / Special

以及对 137 个样本的归纳可以发现,样本的主


房都是基于一个“三开间”基本类型的变体,
这构成了住宅的内核。 农田 宅基地 主体建筑 附属建筑 农田 宅基地 主体建筑 附属建筑

大量的住宅样本遵循着这样“三开间”
这样一个基本形式逻辑。在 30 多年的时间跨 001 011

度自发演化中,房屋高度变得更高,进深越
来越大,平面格局从对称发展到不对称,在
002 012
涌现和蔓延的过程中,若干子类型生长了,
又消亡了。根据对 137 处样本的分析,本文总
结出主房的以下 5 种子类型,分别是:原始型、
003 013
基本型、扩展型、对称型、组合型。将不同
年代组的样本按照这 5 种子类型进行分类排列
得到下图(图 4)。 014
004

1.3 自组织——乡土景观的自发性建造的
015
生成机制研究 005
萧山的当代乡土住宅是一种乡土建筑的
自发性建造的群体现象,是大量相对独立的
单元组成的系统在没有特定的指定控制之下 006 016

由无序向有序,或者,由一种有序向另一种
有序的“自组织”演变的过程 [3]。
自组织理论是 1960 年代后逐渐兴起的, 007 017

包含耗散结构、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理论、
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在内的理论集群,首先
在物理、化学领域得到认识,后来逐步被意 008
018
[4]
识到是自然、社会界的普遍规律之一 。自组
织理论对克里斯托弗 • 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芦原义信等人的城市设计思想有 009 019

启发,在 1990 年代末期被居佛 • 普丘盖里 (Juval


Portugali)、彼得 • M • 艾伦(Peter M Allen)等
010 020
人专门引入城市研究。我国的自组织理论研
究始于清华大学曾国屏、吴彤等学者在哲学
3
领域的探索,自 2007 年之后逐步在农村社区
领域的研究中受到关注②。
事实上,农村聚落由大量的农户自主建
造的独立单元组合而成,在结构上与“自组织” 3 详细测绘的 20 处样本的空间类型归纳

91
专题 / 乡土景观

年代组 01 年代组 02 年代组 03 年代组 04 年代组 05

(1980年代之前)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 (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 (2000年至2009年) (2009年至今)

023[1978] 136[1980]
原始型
其他样本
132 023 061 062 136

基本型 017[1986] 019[1987] 008[1988,2006] 011[1998] 007[2008]

其他样本
019 113 130 135 134 127 008 011 058 075 007

004[1986] 001[1994] 006[1995,2005]


扩展型

其他样本
004 110 112 080 096 037 047 033 054 001 034 050 048 064 095 097 046

014[1997] 020[2006] 010[2009] 012[Cons.]


对称型 002[2012]

其他样本
014 087 084 032 104 060 020 059 038 049 052 010 002 092 056 036 012 013 025 045 039

009[1996] 015[1995] 003[1998,2012] 005[2002] 016[2005] 017[Cons.]


组合型

其他样本
015 009 003 115 076 102 122 100 124 107 005 021 081 024 086 043 106 016 085 065 017 029 111

4
4 住宅主房的 5 种平面类型及其典型平面

系统类似;另外,农村的住宅同样也受到一 下文将主要分析萧山乡土住宅的“自组 制和突变,并由自然选择而进化的系统 [5]。借


些客观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地方建设政策, 织”过程和原理,主要分为 4 个部分进行阐 鉴生命体的进化特征,广大的萧山乡土住宅
土地法规的限制,这些外部因素也修正和限 释,这亦是萧山乡土住宅群体自发生成的 4 个 样本也呈现出“类生命体”的特征:它们彼
制着农村的自发建造。萧山的乡土住宅事实 主要过程,分别是:基因——受控的广谱性; 此共享着若干建筑原型,从原始型到组合型

上是一种“自组织”的受控自发建造现象, 共享——短程通讯;突变——特征涌现 ;蔓 这些建筑原型好似一种隐形的“基因”控制
是一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有机 延——特征形成。 着这些房屋的基本空间结构,尺度和样式。
结合。萧山乡土住宅的生成可以用简单的以 景观和建筑的生成往往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
图 5 表征,它是一个被若干基本因素限制,不 2 基因——受控的广谱型 芒福德(Mumford)曾经在论述美国的地区建
断被界定,同时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的 2.1 萧山乡土住宅的受控“基因” 筑理论时提到,
“每一栋建筑都具备着二元性,
复杂的筛选过程。 在遗传学家看来,生命是通过基因的复 其一是受制于一系列的地区影响因素,包括社

92
Vernacular Landscape / Special

会条件,文化环境等,其二是受制于一些普适 更多受控于
他组织
性(universality)的原理,例如气候和地理条
基本原理 通用法则 基本原理和建造逻辑
件 等 [6]”。 拉 普 普 特(Amos Rapoport) 则 在
其乡土建筑研究著作《宅形与文化》中提出 自 气候 基本原理的不同体现,
然 达成同一目标的几种
了“选择限度④”的概念。萧山的乡土住宅的 客观因素 因 不同的基本形式
群体同样受制于这些基本的规律,具体来说, 素 地理

包含以下 3 个方面:普适原理,选择限度和基 基因
社会要素
本共识,其涵盖的具体因素和相互关系见图 6。 适 基本形式的具体形式
准客观因素
应 经济要素
原 基 扩 对 组 . 共享
人文要素 始 本 展 称 合 .
2.2“基因”的广谱型 型 型 型 型 型 .

乡土住宅的基因在物质上的具体表征是
基本形式的选择
一系列的具体的空间原型,从建筑学的范畴 突变
突变要素 反基本型的调整,创新
来说,这些原型是具有一定的“广谱型”的, 主观因素
竞争要素 通讯和学习,秩序形成
它们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可调节性。在业主经 调 蔓延
整 随机要素 基本形式的细节调适
过了具体的基本形式的选择后,仍然具有继 更多受控于
续“定制化”的潜力,具体到萧山的诸样本上, 自组织
5
可以通过下图 7 表明。
这些广谱性的原型好似莱奥纳多 • 达 • 芬 通用因素 地域因素

奇(Leonardo Da Vinci)在作画中常常使用的
普适原理 气候条件 夏热冬冷地区,多雨季... 尊
“污迹”(图 8),这些污迹代表了一种具有 地理条件 运河水网,沙地冲积平原,围垦滩涂...


...
广谱性的特定形式,它既是普通的,同时也 然
客观控制
选择限度 结构体系 自1985年至今,农村建房结构体系逐步经历了

是特定的。具体来说,污迹本身可以接受很多 由砖木,混合和框架结构三个阶段

建筑施工队伍构成 重
施工技术 施工条件
泥工,瓦工,油工,钢筋工 ...

相异的内容,结构的投射,也正是其自身的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运输,浇注,基础挖掘 ... 材
结构材料 传统材料的实惠,新型材料的性能 料
建筑材料 外墙材料及装饰 生产厂家,供应渠道,交通运输

某种特异性具体地指导着投射在其上的内容。 “新城”建设 拆迁,土地征用 ...


规划政策 “农民住宅区”试点 面积,宅基地 ...

广谱性的原型本身就是一个模糊式的图解, “农转居”集中安置 户口,就业,保险 ...

政策干预
基因的受控
它可以同时影响很多的内容,这样的广谱性 建房政策 农村建房标准 1986年农村建房标准,规定
“大,中,小”户面积指标
建房样式控制 【1987】103号文件
《萧山县农村住宅建设的若干规定》
图解可以同时让不同层面的工作同时发生,
家庭收入
从最普遍到最具体 [7]。 经济条件 建造成本
受控的且拥有广谱性的基因,在物质层 ...

社会规则
面上来说,是一系列尺度层次上的空间原型,
它们共同构成了萧山南沙乡土人居环境的形 尊

基本共识 空间组织 空间层级组成 人
态基础,也是当地乡土住宅多样性和差异性 主体建筑,附属建筑,承包地,宅基地。。。

主观控制 空间基本类型 原始型,基本型,扩展型,对称型,组合型


附着型,扩张型,替换型,共生型,占据型
的基础。
功能结构 通用框架 堂间,土灶,祭祀。。。

乡土情怀 亲疏隔离,差序格局。。。

3 共享——短程通讯
文化价值 地方与全球 消费文化,全球化,传统文化。。。

对某一个地区的广泛样本组成的系统而
6

5 萧山乡土住宅的样本生成的限定层次和过程
6 基因的受控因素图示(萧山乡土住宅的基因受到 3 个方
面的基本因素的控制)

93
专题 / 乡土景观

萧山农村的人居环境 个人审美品位等都是约束。同时,房屋都会
广谱性
遵循一些“约定俗成”的基本功能结构,例
水网和沟渠 道路 工业生产
农田 宅基地 服务设施 如萧山当地每家每户都必须要设的“堂间”
(图
高速公路 乡镇干道 住宅 大型开发区
乡镇企业
9)。事实上,在传统的浙江乡土住宅中,“堂
社区服务
村落道路 责任田/宅外田 间”就是一个最基本的规制。
陌居 阡居 民间教堂 家庭生产作坊
人口田/宅内田

3.2 微观决策
微观决策是指每个独立样本的决策是受
主体建筑/主房 附属建筑/配房
到其他临近样本的影响的,但是,决策的主
原始型 基本型 附着型 共生型 替换型 扩张型 占据型 体永远都是独立的业主本身。在自组织的群
扩展型
体系统中,不存在宏观的决策,其宏观形态
对称型 组合型
和表征都是由大量的独立样本的微观决策共
同决定的。微观决策带有非常大的随机性和
样本
偶发性,“突变”往往在这个步骤中发生,
这也是短程通讯的关键步骤。对萧山南沙的
定制性
具体样本而言,则是房屋高度,色彩,材料,

7
装饰,房间数量和划分,住宅布局的确定过程,
这个过程往往会受到周围邻居的影响 [9],因此,
在实际的田野调查中,常常会发现若干邻里间
7 萧山农村的乡土人居环境的广谱性与定制性的分层示意 言,其中的独立个体不可能了解整体的状况, 采用非常相似的住宅原型和样式(图 10)。
8 定制前房屋平面原型的广谱性。左侧是 Leonardo Da
Vinci 的原画及引申联想,图右侧是作者在萧山调研测绘
也不能理解聚集成聚落的群体会产生怎样的
的房屋平面图。 规模效应。单元之间的只能通过短距离的交 3.3 并行操作
流达成共识并形成整体风貌。邻里之间通过 聚落中各个样本的决策是迅捷而并行的,
交流进行决策的过程可称之为“短程通讯”, 决策和执行之间并没有先后之别,行动的顺序
这也是自组织系统中基因共享和传播的基本 往往比较随机,有时候是决策在前,执行在后,
模式。样本在短程通讯中的单体行为模式可 有些时候则是执行之后,再修改决策。具体
以被分为单元自律、微观决策和并行操作 3 个 到萧山的乡土住宅上,许多业主造房的过程
[8]
步骤 。下文将分别阐释这 3 个步骤。 中常常对在建的项目进行修改,常常是挖基
础时有一种想法,屋架搭好了又是一种想法,
3.1 单元自律 外墙饰面时又是一种想法。在不少的样本中,
单元自律是指自组织系统中的样本单元 可以发现不断被修改的痕迹。
具有天然的独立决策的能力。在“基因”——
一系列空间原型——的控制和约束下,样本 4 突变——特征涌现
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和执行。对萧山南 如同生物进化一般,乡土建筑的演化同
沙的具体样本而言,家庭成员人数,房屋审 样需要“突变”来完成,新的地域基因的生
批规格(大、中、小户),建造成本控制, 成并不完全是诸多影响因子的理性控制所致,
8

94
Vernacular Landscape / Special

而是一种非预设的随机涌现过程,“突变”
由两方面机制共同作用,分别是涌现和竞争。

023[1978] 136[1980]
原始型(Original)
4.1 涌现
混沌理论对“涌现”的表述是,在普通
平常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系统中,某个微小部
分的变化能够引发整个系统大范围内的某种
长期改变 [10],例如被广泛提及的“蝴蝶效应”。 基本型(Normal) 017[1986] 019[1987] 008[1988,2006] 011[1998] 007[2008]

涌现是一种“由简入繁”的过程,少数
的一些规则就可以建立起一套复杂系统的基
础,大量的系统单元在遵循规则的基础上不
断“微创新”,丰富原本简单的系统。萧山 扩展型(Expansion)
004[1986] 001[1994] 006[1995,2005]

当地多样的屋顶构筑物就是一个典型的由简
入繁的过程。起初这些屋顶的构筑物上的金
属构筑物是避雷和电视信号收讯装置,而后
这种构筑物逐步被广泛接受,逐步产生出多
014[1997] 020[2006] 010[2009] 012[Cons.]
对称型(Symmetrical) 002[2012]
种多样的形式。屋顶构筑物原本的功能意义
在不断的突变过程中逐步丧失了,其形式意
义反而居主要位置了,具体形式请见图 11。
另一类涌现的例子是萧山的“共生型”
009[1996] 015[1995] 003[1998,2012] 005[2002] 016[2005] 017[Cons.]
配房。萧山的住宅更新往往受限于宅基地的边 组合型(Assembly)

界和领域,部分受限于规模的扩张,而采取
了一种夸张的嫁接的方式,将新建住宅和老
9

10 11 12

9“堂间”在若干萧山南沙住宅样本中的位置。图中灰色部 11 萧山乡土住宅屋顶的构筑物
分为“堂间”位置。 12 于国林的住宅的现状平面和扩建计划轴测示意图
10 邻里间相似的住宅原型和样式。其中:a 为南阳镇农民
住宅,b 为新街镇农民住宅,c 为瓜沥镇农民住宅,
d 为义蓬镇农民住宅。

95
专题 / 乡土景观

租户入户 住宅连接在一起,共同组合成一种新的整体。
位于萧山新街镇江南村的这所老宅正在
S(R) 紧张的扩建中,房主于国林计划将自己的新
B R
C R
上 下 上 下 家改造成一个居住和出租混合的复合住宅(图
S(R)
WC
12-13)。住宅将被增建到四层,一层和二层
S S
D WC B(C)
St 仍然是家庭成员使用,而三层及四层则作为未
WC
来的出租屋。据房主透露,这种方式的改扩
B
A E
K
建并非他的创造,而是从其他村镇学习而来,
G G
因此这类共生型改建方式正处在涌现的早期。

+3.200 0 2 4m N 4.2 竞争
Y
竞争可以使新的特征稳定下来。对于乡
村中的房屋来说,形式,材料和色彩的竞争
A 主客 N 邻家宅基地
B 户主父母卧室 O 施工堆场 同样存在,人们对于自我的个性表达是无法
B(D) 狗窝 P 公共道路
B(D) B(C) 户主子女卧室 PL 人口地/种植地 抑制的。在竞争的过程中,一些被更多人所
C 车库(扩建中) R 出租房
D 日常餐厅 R(E) 租户活动室 接受的新的特征在竞争中胜出,并稳定下来,
入户 E 娱乐室 S 户主用楼梯
G 会客间/工作间 S(R) 租户用楼梯
成为一定范围内的主体特征。
±0.000 0 2 4m N
K 厨房(扩建中) St 储藏
尤其是在选择限度的控制下,这种竞争
Y 庭院 WC 卫生间
产生的协同性更容易体现出来。萧山的乡土
住宅的窗户就是一种竞争的结果(图 14),
R R R R 每户都希望求新求异,但是,由于房屋原型
上 下

S(R)
上 下

S(R) 和材料的限制,这些刻意的企图都淹没在当

R R
地整体的变化之中了。
R R

R(E) R(E) 5 蔓延——特征形成


R R R
R
5.1 决策的共识
各 个 单 体 样 本 之 间 相 互 协 调, 最 后 会
在 某 种 做 法 上 达 成 一 致 的 选 择, 取 得 一 种
现状部分 共 识, 这 种 基 于 单 体 独 立 的 决 策 而 成 形 的
+6.400 0 2 4m N +9.600 0 2 4m N 扩建部分
“共识”,就可称之为“序” [11] ,即一种稳
13
定 的 特 征 在 特 征 形 成 之 后, 就 会 逐 步 转 换
为地域的基因。一般来说,无关大碍的做法,
例 如 装 饰、 屋 顶、 纹 样 等, 比 较 容 易 稳 定
成 为 某 种 特 征。 而 诸 如 建 筑 结 构 体 系, 构
造做法,空间原型等,一旦形成稳定的特征,
[12]
13 于国林住宅的现状平面和扩建计划平面 则很难被取代 。

96
Vernacular Landscape / Special

14 15

14 萧山各地乡土住宅窗户的“求异存同”
15 萧山农民住房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逐步被接纳,并且成
为一种共识。
16 萧山乡土住宅地域特征的生成机制

文化价值
空间组织 共享
约束
单元自律
功能结构
5.2 特征的稳定 并行操作
基本共识
群体的选择会影响个体的选择。当有若干 广谱性 短程通讯
选择限度 微观决策
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解决一个问题时,出现若 控制
施工技术 具体特征
干个“同等可取”的选项时,人们普遍倾向于
政策干预 控制
基因 “序” 单体样本
无理由地选择那些与集体相同选项,简单来说,
经济条件 蔓延 涌现 竞争
人们天生就是喜好模仿和从众的。例如萧山当
社会规则
控制
地屋面逐渐增多的屋顶热水器,这种新鲜的、
普适原理 突变
环保的、成本低的屋顶装置逐渐受到当地更多
农民的认同,并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特征,甚至 地理条件

在未来成为屋面构筑物的主体(图 15)。 气候条件


16

97
专题 / 乡土景观

实上是一种自发性建造的群体现象,是大量
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的系统在没有特定的指
定控制之下由无序向有序,或者,由一种有
序向另一种有序的演变的过程。其过程的 4 个
阶段——基因,共享,突变,蔓延——循环
往复,不断推动着当地新的形式秩序的演化,
其作用机制可以用图 16 表示。
尽管本文试图通过自组织理论来解释萧
山当代乡土住宅型制生成及演化的过程,但不
可否认,对身处期间的建造者的主观需求及其
能动性的考察是有所缺失的。诚然,从自发
性的群体现象中可以找到一定的自组织规律,
但是针对单个样本而言,其微观决策过程则是
复杂而难以概括的。乡土住宅作为当代农民的
“家”,尽管遵循着某种同根同源的通用框架,
但是其形式则是千变万化的,这就如同书法
中“家”字一般同源异构(图 17),这也正
是乡土住宅的魅力所在。
受限于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狭窄,跨学科
的知识基础薄弱,许多未尽和粗漏之处将在
未来的研究中修正和深入。

注释:
①日常乡土景观(ordinary vernacular landscape)往往只
17
是被当作“景色”(view) 来观赏的,很少被用来作为思考的
17 书法中的“家”字拥有上百种写法,作为住宅的“家” 对象。皮尔斯 •F• 路易斯 (Peirce F. Lewis) 在“解读风景园
有着千万种不同形式,却共享着一些基本的规制。 林的原理”
(Axioms for reading the landscape)一文中提到,
“For most Americans, ordinary man-made landscape is
something to be looked at, but seldom thought about.”值
得注意的是,此处他强调是“日常景观”(ordinary man-

和形态演变(transformation)的研究将会“泄 made landscape),这是因为,一些“重要的”、“著名


6 从无序走向有序,农村当代乡土住
的”等等与“日常”(ordinary)相对的“人文景观”是有
宅的自组织机制 露”当地的文化及其转变⑤。基于此得出的分
大量的学者去研究的,被学者和大众忽略的只是这些随处
萧山当地的乡土住宅是表征萧山地区“景 析和推论可以引导我们搜寻解放后以来我国 可见的,司空见惯的“平常”的景观,例如乡野的农田、

观”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了解当地文化 城郊农村景观形态演变的线索。 城郊的住宅和城中村的违章建筑等。然而“平常”的景观


也会反映相应文化的价值观(value),品味 (taste) 和渴望
的线索之一,并且与其他任何线索同等重要。 萧山的当代乡土景观,包括其聚落和建
(aspiration)。本文关注的正是这些被皮尔斯称作“平常景观”
对萧山南沙地区乡土住宅的形态(formation) 筑,都遵循着自发建造的自组织机制。它事 的聚落和住宅。

98
Vernacular Landscape / Special

②自组织理论自身的发展历程及学科组成本文不再展开赘 [7][ 美 ] 雷泽 • 梅本 . 新兴建构图集 [M]. 李涵 , 胡妍 , 译 . 北


述,相关详细信息可参见:金吾伦 , 郭元林 . 复杂科学及其 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54.
演变 [J].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4,1(1): 1-5. [8] 师汉民 . 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关于制造哲理的
③本文相关的自组织理论在建筑学领域内的概念及表述主 沉思 [J]. 中国机械工程出版社 , 2000, 11(2):80-85.
要参考了清华大学博士卢健松及云南大学周丽红在农村社 [9] 申存慧 . 萧山居民的人际交往与社会网络 [D]. 武汉 : 华
区构建及城乡自发性建造等议题中的自组织理论研究框架。 中科技大学 ,2006:5-10.
相关的详细信息可参见:卢健松 . 自发性建造视野下建筑 [10][ 美 ] 约翰 . 霍兰 . 涌现 : 从混沌到有序 [M]. 陈禹 , 译 . 上
地域性研究 [D]. 北京 : 清华大学 , 2009. 以及,周丽红 . 少 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59.
数民族农村社区自组织研究 [D]. 昆明 : 云南大学 ,2010. [11][ 德 ] 哈肯 .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 [M]. 凌复华 ,
④ “ 选 择 限 度 ” 这 一 概 念 最 早 由 拉 普 普 特(Amos 译 .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121.
Rapoport)在其乡土建筑研究著作《宅形与文化》中提出, [12]Upton Dell. Pattern Books and Professionalism:
他认为,“住宅选择可能达到的程度和自由度,完全可以 Aspect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Domestic Architecture in
通过‘选择限度’(criticality)来理解……当气候、经济、 American, 1800-1860[J].Winterthur Portfolio,1984,19: 107-
技术和物质上的限度不断加强时,能够自由选择的程度便 150.
不断下降,可能的‘选择’事实上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的,
而这种选择的‘限度’控制了最终导出的结果。”这里的
结果的含义就是乡土建筑的某种形式规律,即乡土住宅的
基因。对萧山的乡土住宅而言,选择的限度主要包含施工
技术,政策干预和经济条件等方面。
⑤此处需要承认的是,乡土住宅和聚落作为一个单独的线
索是无法反映萧山文化的全貌的,甚至可能误导对其全貌
的认识。因此,这里采用“泄露”一词而非“反映”。
⑥图片来源:图 8 为作者综合整理绘制,其中左侧图片来
源:[ 美 ] 雷泽 , 梅本 . 新兴建构图集 [M]. 李涵 , 胡妍 , 译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54. 图 17 引自:Ronald
G Knapp, Kai Yin Lo. House Home Family, Living and Being
Chinese[M].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vaii Press,2005:14.
其余图片未标明出处者为作者拍摄或绘制。

参考文献:
[ 1 ] D. W. M e i n i g . T h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 O r d i n a r y
Landscape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101-120.
[2] 段威 . 浙江萧山地区城郊聚落和住屋形式演变历史的研
究 [C]//2011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建筑 • 规划 • 风景园林)
学术委员会 .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新城与建筑——2011 全
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建筑规划风景园林论文集 . 北京 : 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 2012: 54-58.
[3] 卢健松 . 自发性建造视野下建筑地域性研究 [D]. 北京 :
清华大学 ,2009:148-162.
[4]H. Haken, Synergetics. An Introduction: Non-Equilibrium
Phase Transitions and Self-Organization in Physics,
Chemistry, and Biology[M].Berlin: Springer-Verlag,
1983:191.
[5] 赵 功 民 . 遗 传 的 观 念 [M]. 北 京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1996.
[6]Lewis Mumford. Root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Architecture[M].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1972.

9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