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可爱的花生果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
开花。”这是花生的真实写照。

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默默地把根埋在地里,地上黄蝶般的花儿落
了,为悄然于泥土里萌发的荚果送去营养。哦,这就是“‘落花’生”,
这默默奉献的可爱的花。

而“这小小的豆”也“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
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它只把
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它不挑剔生存之
处,哪怕只是“半亩隙地”,不论南疆还是北国;它不生半点张扬之
态,静静地于地里等待,只等你从泥土里将它捧出;它不存骄傲之
心,只需贱价,便可品到它的香醇、甘甜。哦,这就是“落花生”,
这默默奉献的可爱的果。

花生一样的人

它就是现代作家许地山笔下的“落花生”。许先生在《落花生》一文中
记叙了一件普通的事,讲述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文中的
“落花生”外表平凡、价钱低廉、味道鲜美,它生于泥土,长于泥
土,用于民间。这篇借物喻理的短文,托以小物,言以大志,借平
凡的落花生,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表现出了深
刻的哲理:做人也要像落花生那样,“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
体面的人。”(这里所说的“伟大、体面的人”,是指虚有其表的
人。)

这不正是作家的人生观和执着的人生追求吗?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
人没有好处的人,不争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许地山先生童年时
受父亲的训蒙,喜爱上花生,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具有花生一样品
格的人。他说:我要做花生一样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
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埋
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了著名的教授和作家,爱国主义和平民主
义是贯穿他一生的一条红线。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日奔走劳
累。抗战后,他在香港积极投入救亡运动,无声无息地工作,当终
因积劳过甚,猝然病故,逝世时才 47 岁。说到这里,我们便不难理
解,作家为什么要以“落华生”为笔名了。他以他短短的一生完成了
对“花生”人生的思索。

花生一样的语言

许先生的散文《落花生》文笔也一样朴实,不见华丽的辞藻、奇幻的
比喻,语言充满童真,体现了质朴美。场景一:种植花生。以写母
亲为主,用叙述的方式,说“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
园”,把儿童为了早点吃上自己心爱的食物,积极投入的劳动热情写
得十分生动。“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居然”二字把孩子们的
惊奇、欢喜的心情写得活脱、真切。场景二:收获节。“我们都争着
答应:‘爱’。”一个“争”字表现出了孩子们急于在父亲面前表现的那种
童真,符合儿童的心理,贴切、自然。在这样普通的收获节上,大
家纷纷发言指出花生的好处。在与父亲的对话中,在父亲的启发
下,我领悟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的、体面的人”这一真
理。看,深刻的哲理就在平淡的小事中孕育而生。

《落花生》一文在写作方法上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苹果、桃子、石
榴与花生作比。前者“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
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而后者“只把果实埋在地底,等到成熟,
才容人把它挖出来”。它“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
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这样写对比强烈,爱憎分明,
托物言志,表达出作者的心志—— 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对
他人有用的人,而不是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花生故事的人情美

文章短小,内涵却丰实。在一件小事里把一家人都写到了,字里行
间透出一家人和睦彼此相知的人情美。母亲那么善解人意,知道孩
子们爱吃花生,就领着他们种花生。母亲的心思是多么的细腻。文
章虽然只是几笔概述,但是,我们可以想象那一片花生园给孩子们
带来的童年快乐。花生收获了,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是收获
节,不是花生节。母亲让孩子们明白,劳动了,就有收获;有了收
获,就能享受收获的快乐!这又是一个都么温馨的创意。生活可以
很平常,一个小小的创意,就会让生活增添情趣,就会让家庭充满
快乐。父亲在外面很忙,可母亲却适时地请父亲回来过收获节,让
父亲分享他们收获的快乐。一家人的聚会,一个不少,多么的其乐
融融。这样的伦理美、人情美,多么令人向往。这样充满人情美的
家庭,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啊。父亲回来过收获接了,这是母亲
却退到后面,当起了配角。父亲跟孩子们对话,有说了长长的一番
话。母亲一言不发,只是“点点头”。多么了不起的母亲!!

是啊。母亲,是平凡的;但是,她又何尝不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花生里的哲理美

花生是很多人喜欢吃的食品,却很少有人注意花生长得怎样。正如
父亲所说,“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它的藤叶,它的花儿,都不惹
人注意;它的果实,更是埋在泥土里,不能让人看见。这样的特
点,自然让人联想到默默无闻、不事张扬却又为社会做出贡献的
人。当然,苹果、桃子、石榴,也有果实,还体面。但是,当我们
只有体面而没有“果实”的时候,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
面的人”。

这就是花生里的哲理带给我们的启示。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