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阅读教学概述

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
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阅读教学是引领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它显著的特征是信息量大,信息传播迅速,以及
信息传播媒体多样化。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已经成为人们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
能力。由书面语言组成的阅读材料在信息的传递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通过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人吸收大量外界的信息和知识,千万倍地开
阔视野,获得自然、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知识。小学阅读教学通过阅读实践引领
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能力,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
博大,尊重世界各国的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从而从一个“生物的
人”健康地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

2.阅读教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和其他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

阅读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多种心理能力,如观察力、想像力、记忆力,特别是思
维能力。

现代认知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阅读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现代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由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作用,每个儿童会形
成他自己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包括知识和认知方式。皮亚杰把主体的动态可
变的认知结构称为“图式”。人适应外部世界的过程有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当原
有认知结构可以包容外界信息时,主体就把新信息纳入已有的图式。这个过程称为
“同化”。在另一种情况下,原有认知结构不能包容外界的信息,主体就会改造自
己的认知结构,以此来适应新的情境。这种过程称为“顺应”。通过顺应,主体实
现了与外部世界更为一致的协调平衡,而自身的认知结构也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阅读过程是儿童的认知结构适应外部世界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或同化,或
顺应,使得儿童获取了知识,增长了才能,原有认知结构得到了发展。

3.阅读教学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阅读对于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巨大作用。许多作品包含着作者丰
富的思想感情。而读者也必须透过语言文字,发生感情的共鸣,才能与作者心心相
印。因此,情感和情绪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正如列宁所说:“没有
‘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
学生情有所动,理有所悟,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都会随着阅读得到增强。

阅读教材大多是文学作品,它们是艺术美的一个大类。艺术美又是自然美和社
会美的集中表现和物化形式。因此,阅读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过程。课文
中文学作品的教学要从艺术形象入手,引导学生领略作品的意境美、人性美以及语
言美、结构美,让学生接受美的陶冶。萨特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阅读是
一种自由的、充满智慧的精神生活。我们应当让学生在自由而愉快的阅读中享受高
尚的精神生活。

4.阅读教学是培养识字、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

阅读必须以识字为基础,反过来,阅读促进了识字。识字要防止“回生”,可
以有两种做法:一是单独重现学过的字词,让学生复习;二是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
现已学字词。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新的角度使学过的旧材料重现,比机械
地重复旧材料要有效得多。通过新课文的阅读可以更有效地巩固学过的字词,同时,
一篇新的语言材料对小学生来说是具有新奇感的刺激物。他们为了了解文章的内容,
会自觉主动地联系上下文来揣摩生字词的意思,查阅字典寻求解答,从而提高识字
能力。

阅读是吸收和内化的过程,说话和作文则是语言运用和外化的过程。要写好
文章说好话,有赖于多种条件,不过最基本的是两条一—生活的积累和语言的修养。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大量词汇、各种句式和表达方式,同时通过阅读扩充知识,
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获得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就能自如地驾驭生活中积
累起来的各种素材。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教学的原则

高惠莹、麻凤鸣认为阅读教学的原则是:

 语言文字与思想的结合

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必须首先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才能理解课文
的思想内容;反过来,掌握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之后,又可以进一步
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内容的。
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理解课文的思想
内容,并从形式和内容的进一步联系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是怎样表达思想的。
 教师讲解和学生的阅读思考相结合
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善于讲解课文,随时启发学
生思考问题。教师应该认清“讲解课文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内容,提高分析能力,从而懂得怎样看书。”因此,教师的“讲”
和学生的“读”与“思” 必须有机地结合。
 要做好这点,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要注意讲在“点子”上,引发学
生思考。同时注意读的活动,把读的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例如:教学开始时可以读;字词教学时可以联系有生字新词的句子
来读;正音时可把有关部分突出地读;按段讲读时也可以分段读;
总结时可以全篇读等等。每个阶段的 “读”有它各自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必须要清楚辨析,万勿机械朗读,造成乏味枯燥,失去意义。

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
 读是自外而内的吸取,是理解语言的能力;写则是自内而外的表达,
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要以理解语言的能力做基础。
所以,先要会读,然后会写。
 阅读教学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写作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进行多方面
的单项练习。例如:指导儿童用词造句;指导儿童组织材料;指导
儿童写开头和结尾等等。这些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
事物的能力。所以虽然是
“阅读教学”,却可以兼顾读写结合,同时训练写作。

 把培养阅读能力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不应只满足于让学生理解课文而已。所谓赠之
以鱼,不如授之以垂钓之法,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亦对学生展开
“激疑”活动,让他们通过联想、比较、辩证后,加强观察与分析
能力。此外,适当地提供附加知识,补充教材,以及指导课外阅读
将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和增进学习兴趣。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难。因为这
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以
及促进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 此外,教师要创设情境,促进培养阅读能力与发展智力的结合。例
如:适当
地提高教材的难度;唤起联想,补充必要知识;以及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在这方面,课内阅读要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理解这一些之后,我们在比对其他专家的看法,观点其实是一致的。例如朱
作仁对阅读教学的原则的看法是:

 发展性阅读应遵循“双向”心理过程
 阅读教学与发展思维相结合
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杨光泉的看法写得很精简:

 文道统一
 讲练结合
 课内外结合

这个主张与高惠莹、麻凤鸣的看法依然一致。譬如说文道统一强调的就是语言
文字与
内容思想的统一;“讲练结合”就是讲要讲在“点子”上,引发学生的思考。

高惠莹、麻凤鸣在 1986 年修订他们的著作时,列多了一项阅读教学的原则,


即“整体性原则”。这一点强调了阅读的完整性,切忌支离破碎地讲解课文,讲
完课文后,学生只知道字词的含义,而对文章整体的认识依然含糊,甚至不知道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阅读教学的作用/任务

1.形成阅读技能

朗读、默读、诵读既是基本的阅读技能,也是阅读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
程中必须经常地、有效地组织朗读、默读、诵读,以帮助学生形成较丰富的积累和
良好的语感。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默读要逐步养成习惯,并有一定的速
度(六年级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诵读中有体验、感悟和积累。在
阅读方法上要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能查找和收集信息。

2.掌握常用词语

掌握常用词语是阅读和写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帮
助学生理解和积累词语,使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借助字
典、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
彩。
3.学会阅读不同体裁的作品

这既是技能性目标,也是过程性目标。阅读叙事性作品,要能了解事件
梗概,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
文章的说明方法;阅读诗歌,要能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阅读
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积累与课外阅读

1—6 年级要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精彩句段、优秀诗文。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了量化的标准,要求 1—6 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 160 篇(段),6 年课
外阅读总量 145 万字。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阅读。

从以上的要点可以看出,小学的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形成阅读技能养
成阅读习惯,更负有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人文素养的任务。阅读
教学要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文化积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精神基础。

对阅读教学变化的看法

我同意阅读教学从以知识为本位变化为以人为本位。传统阅读教学以知识为
本位,以教师为本位,是一种“独白式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专制性教
学,它把知识放在第一位,情感、态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都是从属的。这种
教学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
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这样,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就是教师将拥有的知
识传给学生。教学关系表现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
收。学生无条件的服从、服务于教师的教,毫无主动权,失去了主体性、自主性、
和创造性。所以,现在走进电大的课堂你常会发现:不少学生趴在桌上,恹恹欲睡。
教师提问,应答者寥寥,课堂气氛一点也不活跃。
“人”是具有世界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只有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人
的价值,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正视个体的生命存在,尊重个体的人格,
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自觉地投入学习,才能全面发展素质,成为一
个全面的人。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