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美國紐伯瑞獎

美國紐伯瑞獎(The Newbery Medal for Best Children's Book)創設於 1922 年,由當時的兒童書商


梅爾契爾(Frederic Melcher)建議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簡稱 ALA)為紀念
十八世紀的英國書商,約翰.紐伯瑞(John Newbery)而設置。由美國圖書館協會的分支機構-美國
圖書館兒童服務學會(Association for Library Service to Children)舉辦。

約翰.紐伯瑞(John Newbery),1713-1767,出生於英國柏克夏一個名為 Waltham St. Lawance 的小


鎮。他的第一份工作始於 1730 年,當時他前往家鄉附近的另一座城鎮─Reading,擔任 Reading
Mercury 報社員工。1740 他開始在 Reading 出版自己的書籍,1743 年到倫敦開設屬於自己的第一
間書店,專門經營兒童文學市場。紐伯瑞文學獎即是以他命名。

早期西方社會對兒童的閱讀並不重視,認為兒童文學能夠揮灑的空間並不多。約翰.紐伯瑞卻相
當重視兒童閱讀,認為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懷抱著這樣的熱情,他出版了世界第一本兒童小
說「美麗的小書」(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被認為是首度專門寫給兒童的書籍,並將兒童
書與成人書劃分出明確的界線。書中含有少量簡單的單字,大量插圖,充滿了趣味與遊戲性,同
時蘊含強烈道德觀。

之後他也陸續出版了一系列的兒童讀物,為兒童讀物的出版開了先鋒。他的出版社之後除成人書
籍外,進而網羅許多有名的畫家和作者,致力出版兒童故事、ABC 書、兒童小說和雜誌……在他
過世後,事業由女兒接手得以延續。紐伯瑞先生也被譽為『兒童文學之父』。

美國紐伯瑞獎歷史悠久,對美國和世界的兒童文學都有極大的影響。由於紐伯瑞文學獎的設立,
喚起世人對兒童文學的重視,也為兒童閱讀提供許多動人的素材。

綜觀美國紐伯瑞獎所有得獎作品,無論是何種類型或題材,這個已經舉辦了八十多年的文學獎,
評審重視的是文本,至於書籍本身的插圖、美術設計及紙張品質皆為次要的標準。也由於這個文
學獎對文字的重視,美國紐伯瑞獎一直是全球青少年兒童學習閱讀、寫作的最佳參考指標,凡獲
紐伯瑞獎的書籍,皆被列入少年必讀之書籍。而從這些文學作品受益的不只是兒童,不同年齡層
的讀者都可以從這些書中得到不一樣的感動和啟發。

評選辦法/標準:

紐伯瑞獎之得獎者,必須是對美國兒童文學有傑出貢獻者,並以美國公民及永久居民為限,每年
頒發給前一年度最傑出的美國兒童圖書作者。

紐伯瑞的入圍作品除故事必須原創外,內容類型都無任何限制,題材包羅萬象,可以是文學、非
文學、幻想、冒險、人物傳記,甚至是詩集。
內容除了針對兒童的恐懼、悲傷、幻想、幽默、冒險等心理層面,做巧妙的設計之外,也蘊含了
對全球人類以及自然萬物的關懷,反映現代兒童的生活世界,明顯有別於安徒生、格林等古典童
話的現代性兒童文學佳作。

參獎的限制如下:

1.作品必須對美國兒童文學有所貢獻。

2.初版地點必須在美國,並且使用英文書寫。

3.作者必須是美國公民。

美國紐伯瑞獎的評審委員是美國各地的資深圖書館館員,這個文學獎旨在鼓勵為兒童寫作童書範
疇內具有創意的英文創作。原本這個文學獎一年只有一位得獎者,即目前大家所熟悉的「紐伯瑞
金牌獎」(Newbery Medal Award),得獎作家會受頒金色獎牌一面。至於第二名的作品,美國圖
書館協會原本只會書面宣布為「亞軍」作品(runners-up),但自 1971 年後,為了鼓勵更多的優
秀作品創作,又特設了榮譽獎。榮譽獎得獎的作品一年可以超過一名,又稱作「紐伯瑞銀牌獎」
(Newbery Honor Books)。
纽伯瑞奖
頒發
纽伯瑞最佳童书奖(The Newbery Medal for Best Children's Book)是由美国图书馆协会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 ALA)的分支机构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Association
for Library Service to Children - ALSC)于 1922 年为纪念纽伯瑞而创设的奖项。

纽伯瑞奖每年颁发一次,专门奖勵上一年度出版的英语儿童文学优秀作品。每年颁发金奖
(Newbery Medal Aword)一部、银奖(Newbery Honor Books)一部或数部。纽伯瑞得奖
者必须为美国公民或居民,并会发表于美国文学协会(American Literature Association ALA)
的冬至会议(Midwinter Meeting)及夏季讨论会上。

纽伯瑞获奖人名单
2016: Last Stop on Market Street by Matt de la Peña (G.P. Putnam's Sons/Penguin)
2015: The Crossover by Kwame Alexander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4: Flora & Ulysses: The Illuminated Adventures by Kate DiCamillo (Candlewick Press)
2013: The One and Only Ivan by Katherine Applegate (HarperCollins Children's Books)
2012: Dead End in Norvelt by Jack Gantos (Farrar Straus Giroux)
2011: Moon over Manifest by Clare Vanderpool (Delacorte Press, an imprint of Random House
Children's Books)
2010: When You Reach Me by Rebecca Stead (Wendy Lamb Books, an imprint of Random House
Children's Books)
2009: The Graveyard Book by Neil Gaiman, illus. by Dave McKean (HarperCollins)
2008: Good Masters! Sweet Ladies! Voices from a Medieval Village by Laura Amy Schlitz (Candlewick)
2007: The Higher Power of Lucky by Susan Patron, illus. by Matt Phelan (Simon & Schuster/Richard
Jackson)
2006: Criss Cross by Lynne Rae Perkins (Greenwillow Books/HarperCollins)
2005: Kira-Kira by Cynthia Kadohata (Atheneum Books for Young Readers/Simon & Schuster)
2004: The Tale of Despereaux: Being the Story of a Mouse, a Princess, Some Soup, and a Spool of
Thread by Kate DiCamillo (Candlewick Press)
2003: Crispin: The Cross of Lead by Avi (Hyperion Books for Children)
2002: A Single Shard by Linda Sue Park(Clarion Books/Houghton Mifflin)
2001: A Year Down Yonder by Richard Peck (Dial)
2000: Bud, Not Buddy by Christopher Paul Curtis (Delacorte)
1999: Holes by Louis Sachar (Frances Foster)
1998: Out of the Dust by Karen Hesse (Scholastic)
1997: The View from Saturday by E.L. Konigsburg (Jean Karl/Atheneum)
1996: The Midwife's Apprentice by Karen Cushman (Clarion)
1995: Walk Two Moons by Sharon Creech (HarperCollins)
1994: The Giver by Lois Lowry(Houghton)
1993: Missing May by Cynthia Rylant (Jackson/Orchard)
1992: Shiloh by Phyllis Reynolds Naylor (Atheneum)
1991: Maniac Magee by Jerry Spinelli (Little, Brown)
1990: Number the Stars by Lois Lowry (Houghton)
1989: Joyful Noise: Poems for Two Voices by Paul Fleischman (Harper)
1988: Lincoln: A Photobiography by Russell Freedman (Clarion)
1987: The Whipping Boy by Sid Fleischman (Greenwillow)
1986: Sarah, Plain and Tall by Patricia MacLachlan (Harper)
1985: The Hero and the Crown by Robin McKinley (Greenwillow)
1984: Dear Mr. Henshaw by Beverly Cleary (Morrow)
1983: Dicey's Song by Cynthia Voigt (Atheneum)
1982: A Visit to William Blake's Inn: Poems for Innocent and Experienced Travelers by Nancy Willard
(Harcourt)
1981: Jacob Have I Loved by Katherine Paterson (Crowell)
1980: A Gathering of Days: A New England Girl's Journal, 1830-1832 by Joan W. Blos (Scribner)
1979: The Westing Game by Ellen Raskin (Dutton)
1978: Bridge to Terabithia by Katherine Paterson (Crowell)
1977: Roll of Thunder, Hear My Cry by Mildred D. Taylor (Dial)
1976: The Grey King by Susan Cooper (McElderry/Atheneum)
1975: M. C. Higgins, the Great by Virginia Hamilton (Macmillan)
1974: The Slave Dancer by Paula Fox (Bradbury)
1973: Julie of the Wolves by Jean Craighead George (Harper)
1972: Mrs. Frisby and the Rats of NIMH by Robert C. O'Brien (Atheneum)
1971: Summer of the Swans by Betsy Byars (Viking)
1970: Sounder by William H. Armstrong (Harper)
1969: The High King by Lloyd Alexander (Holt)
1968: From the Mixed-Up Files of Mrs. Basil E. Frankweiler by E.L. Konigsburg (Atheneum)
1967: Up a Road Slowly by Irene Hunt (Follett)
1966: I, Juan de Pareja by Elizabeth Borton de Trevino (Farrar)
1965: Shadow of a Bull by Maia Wojciechowska (Atheneum)
1964: It's Like This, Cat by Emily Neville (Harper)
1963: A Wrinkle in Time by Madeleine L'Engle (Farrar)
1962: The Bronze Bow by Elizabeth George Speare (Houghton)
1961: Island of the Blue Dolphins by Scott O'Dell (Houghton)
1960: Onion John by Joseph Krumgold (Crowell)
1959: The Witch of Blackbird Pond by Elizabeth George Speare (Houghton)
1958: Rifles for Watie by Harold Keith (Crowell)
1957: Miracles on Maple Hill by Virginia Sorensen (Harcourt)
1956: Carry On, Mr. Bowditch by Jean Lee Latham (Houghton)
1955: The Wheel on the School by Meindert DeJong (Harper)
1954: ...And Now Miguel by Joseph Krumgold (Crowell)
1953: Secret of the Andes by Ann Nolan Clark (Viking)
1952: Ginger Pye by Eleanor Estes (Harcourt)
1951: Amos Fortune, Free Man by Elizabeth Yates (Dutton)
1950: The Door in the Wall by Marguerite de Angeli (Doubleday)
1949: King of the Wind by Marguerite Henry (Rand McNally)
1948: The Twenty-One Balloons by William Pène du Bois (Viking)
1947: Miss Hickory by Carolyn Sherwin Bailey (Viking)
1946: Strawberry Girl by Lois Lenski (Lippincott)
1945: Rabbit Hill by Robert Lawson (Viking)
1944: Johnny Tremain by Esther Forbes (Houghton)
1943: Adam of the Road by Elizabeth Janet Gray (Viking)
1942: The Matchlock Gun by Walter Edmonds (Dodd)
1941: Call It Courage by Armstrong Sperry (Macmillan)
1940: Daniel Boone by James Daugherty (Viking)
1939: Thimble Summer by Elizabeth Enright (Rinehart)
1938: The White Stag by Kate Seredy (Viking)
1937: Roller Skates by Ruth Sawyer (Viking)
1936: Caddie Woodlawn by Carol Ryrie Brink (Macmillan)
1935: Dobry by Monica Shannon (Viking)
1934: Invincible Louisa: The Story of the Author of Little Women by Cornelia Meigs (Little, Brown)
1933: Young Fu of the Upper Yangtze by Elizabeth Lewis (Winston)
1932: Waterless Mountain by Laura Adams Armer (Longmans)
1931: The Cat Who Went to Heaven by Elizabeth Coatsworth (Macmillan)
1930: Hitty, Her First Hundred Years by Rachel Field (Macmillan)
1929: The Trumpeter of Krakow by Eric P. Kelly (Macmillan)
1928: Gay Neck, the Story of a Pigeon by Dhan Gopal Mukerji (Dutton)
1927: Smoky, the Cowhorse by Will James (Scribner)
1926: Shen of the Sea by Arthur Bowie Chrisman (Dutton)
1925: Tales from Silver Lands by Charles Finger (Doubleday)
1924: The Dark Frigate by Charles Hawes (Little, Brown)
1923: The Voyages of Doctor Dolittle by Hugh Lofting (Stokes)
1922: The Story of Mankind by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Liveright)
蓝色的海豚岛-本书曾于 1961 年获“纽伯瑞金奖”。作者于
1972 年获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
作者简介

司各特•奥台尔(Scott O'Dell,1898-1989),出生在西部开拓时代的洛杉矶,那时野兔比居民的数量
多得多。童年时他的家庭几经搬迁,有时搬到小岛上,有时搬到与墨西哥交界的山里,那里曾经
是西部印第安人聚居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奥台尔的大部分小说,都与拓荒者、印第安人有关。
《蓝色的海豚岛》中的描述,一部分来自奥台尔少年时代的回忆,那时他和同龄的少年们一起,
时常到印第安人曾经居住的海岛周围探险,在被遗弃的古老独木舟上嬉戏。

奥台尔是一个经历十分丰富的作家,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还是好莱坞最早的一批电影精英
中的一员。他是一名电影摄像师兼技术编导,曾参与过多部早期无声电影的制作,最著名的一部
是历史剧《班豪》。

奥台尔最热爱的事业是写作,特别是为青少年写历史题材的小说。这是在他少年时代就立下的
志向,因为有一次他的家人告诉他,伟大的英国历史小说家司各特是他们家族的前辈。他毕生创
作了近 30 部小说,其中大部分是历史小说。1981 年他还专门设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文学奖,
每年 5000 美元奖金,奖励为青少年创作历史小说的后辈。

奥台尔是一位博学而且具有宽容胸怀的作家,他的小说记录了开拓者的辉煌,也对逝去的文化
充满敬意,他特别同情被历史吞噬的弱小族群,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讴歌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今天的孩子,更应该来读一读奥台尔。

在离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遥远的地方,隐约出现一片粗糙的岩石,就是闻名的圣·尼哥拉斯岛。
据历史记载,在 1835 年,有一位印第安姑娘,曾在这个小岛上,孤零零独自奇迹般地度过十八个
年头。《蓝色的海豚岛》就是根据这个素材创作的。

图书评论
这部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我们读起来,就好像跟着女主人公卡娜拉那到了太平洋里蓝色的海
豚岛。啊,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海岛呀:

"我们的岛在两里格长,一里格宽,假如你站在岛中央耸起的一个小山上,你会认为它像一条鱼。
更准确地说,像一条侧躺着的海豚,尾巴指向日出的地方,鼻子朝着日落的地方,它的鳍就是暗
礁和沿岸的石壁。"(第二章)

"黄昏时……海洋到处都是一片平静,颜色有点黄,背靠岛屿躺在那里,好像已经筋疲力尽。海鸥
仍旧很安静,栖息在它们的岩石窝里。"(第二十七章)

这里有蓝色的海豚在游泳,有珍贵的海獭在嬉戏,有海象的争雄,有野狗的决斗……

我们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知识。
我们一边走着,一边听卡拉娜讲她自己的动人的故事。

这个带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冒险故事,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们的心。卡拉娜那种奋斗的精神,给人们
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以卡拉娜的父亲为首领的印第安人,在蓝色的海豚岛上,一直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不幸,万恶
的俄国殖民者为掠夺海上资源,杀死了卡拉娜的父亲和大部分印第安男人。于是,这个印第安部
落,便被迫乘船到美国东部去谋生。卡拉娜一家人本来也跟着去的,可是,当船离开海岸时,她
发现弟弟被遗留在岛上,就毅然地离开了迎接他们的大船,留了下来。她和弟弟以为船会再来接
他们的,但船没有再来。她的弟弟又被一群野狗咬死了!卡拉娜没有了家,也没有了亲人和同伴
在身边,除了一篮子食物外,什么也没有了。不仅如此,俄国强盗随时还可能来;咬死她弟弟的
那群野狗,又在不断地追逐她。

"怎么办呢?"

卡拉娜问自己。她发愁了。她"吃不下多少饭,也没有一天晚上不做噩梦的"。但是,她后来并没
有成为困难的俘虏、死神的猎物。

她克服了重重困难,制造了防身和狩猎的武器,造了房屋,制服了野狗……

她在四处无援的绝境中,而且不是挺一挺就能过去的三天五天,也不是三年五年,而是从青年到
中年的漫长岁月,仍然对生活充满乐观精神,显得从容自在。她千方百计地使生活过得好些,再
好些。她用漂亮的鸬鹚羽毛做了一条裙子,又用美丽的卵石做了一对耳环,把自己打扮起来。她
感到孤独,就设法把驯服了的野狗、救活了的海獭变成自己的新朋友,使生活增加不少乐趣。

特别可贵的是,在很多年饥寒交迫、死神威逼的困境中,卡拉娜始终没有改变自己善良的性格。
比如说吧,有一天,她发现一只被俄国人杀伤的小海獭,很可怜它,就把它抱回来养在水池里帮
助它治伤。她明明知道小海獭总要回海里去的,但她每天都坚持给小海獭抓它最喜欢吃的鱼。要
知道,卡拉娜不是海岛上的安居乐业者,更不是游客,死神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她呀!难怪小海
獭对她产生了感情,回到海里后,遇见她是,总是主动上前以它特有的语言向她致意。

《蓝色的海豚岛》在客观上,也揭露了殖民者凶杀抢掠的种种暴行。

是谁破坏了蓝色的海豚岛上印第安人安居乐业的家园?

是谁使年轻姑娘卡拉娜家破人亡、自己也几乎葬身于岛上?

是万恶的殖民者。

不足的是,作者笔伐了俄国殖民者,却吹捧了美国殖民者。似乎俄国殖民者是印第安人的罪人,
而美国殖民者则是印第安人的恩人。显然,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大家知道,美国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可是,外来的殖民者,特别是美国统治阶级,却诬蔑印
第安人是"野蛮人"、"比狼稍强的动物",野蛮地霸占他们的土地,残酷地消灭他们。跟《蓝色的
海豚岛》主人公卡拉娜同时代的美国总统杰克逊就曾提出个杀气腾腾的口号:印第安人"不投降就
死亡"!美国西南部阿培齐的印第安人,由于为保卫园进行斗争,结果遭到血腥的镇压。幸存的全
部男人和三百二十九名妇女、儿童,都被关进监狱,而且一关就是二十八年之久!就这样,全国
一百几十万的印第安人,只剩下二万五千人了!

这就是印第安人的"恩人"——美国殖民者的历史事实。这个事实是歪曲不了的。

尽管如此,作者仍以饱含着感情的笔触,为被看作"野蛮人"的印第安姑娘立传,把她塑造成一个
完美的艺术形象,这还是难能可贵的。

太平洋中有一个岛屿,形状像一条侧躺的海豚。岛的周围有海豚在游泳,有海獭在嬉戏,有海象
在争雄,有野狗在决斗……以前,在这个岛上住着印第安人。他们受到了捕猎海獭的俄国人的杀
害,后来离开这个岛到东方去居住。他们离开时,遗留下一位小姑娘——卡拉娜的故事。她在岛
上孤零零地生活了十八年,等待援救她的船只到来。她独立修建住所,制造武器和捕鱼用具,与
野狗斗争,历经艰险才得以生存下来。该书曾先后获纽伯瑞里奖等七项儿童文学奖。

**************************************************

与鲁滨孙的历险故事相比,《蓝色的海豚岛》和它的作者奥台尔,对于中国的读者简直可以说
鲜为人知了!这是一部专门写给孩子、但同样对大人也充满魔力的历史小说,从 1960 年出版以来,
仅在美国本土就销售了 600 多万册。它被美国儿童文学协会评为“1776 年以来最伟大的 10 部儿
童文学作品”之一,并为作者赢得了国际儿童文学奖的两项最高荣誉“纽伯瑞奖”和“安徒生
奖”。大概因为它只被归入了“儿童文学”的类别,所以反而“鲜为人知”吧。

如果你能同意,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应该读一读《鲁滨孙漂流记》,那么基于同样的理由,
孩子也应该读一读《蓝色的海豚岛》。

与《鲁滨孙漂流记》类似,这部小说也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的。

“蓝色的海豚岛”,大致位于洛杉矶西南 75 英里的地方,在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就有印第安人


定居,直到 1602 年白人探险家发现了它,并命名为“圣·尼哥拉斯岛”。1835-1853 年期间,一
位印第安少女独自一人居住在这个岛上,直到 18 年后被一艘商船解救。这位少女是最后一个卡拉
斯—阿特印第安人,没有人懂得她的语言,所以也没有人知道她是如何独自度过这孤独的 18 年的。
人们发现她的时候,她和一只狗住在高地上一所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鸬鹚羽毛裙。

奥台尔运用广博的自然、历史知识和神奇的想像力,填补了这段空白。

“阿留申人驾船来到我们岛那天的情形我还记得。起初那船浮在海面上像一个小小的贝壳,后
来渐渐变大,像一只收起翅膀的海鸥。最后在初升的太阳中显出它的本来面目——原来是一艘挂
着两张红帆的红船。”

阿留申人是一支来自北方的俄国人,他们以海上狩猎为生,捕杀鲸、海豹、海獭等海里动物。
他们到蓝色的海豚岛来是为了捕猎海獭的。
这个故事中的“我”,当时是一位 12 岁的印第安小姑娘,名字叫做卡拉娜。她弟弟拉莫,只有
6 岁。她的爸爸是村里的头人科威格。

阿留申人的到来让整个村落陷入紧张气氛。科威格一面同意阿留申人在保证付报酬的条件下捕
猎,一面指派村民日夜监视他们的举动。捕猎结束,阿留申人背信将去,科威格率领村民上前阻
止。经过一场殊死的战斗,阿留申人仓皇逃走,科威格不幸遇害,村里青壮年男人也死伤大半。

受此重创后,村里的生活难以为继,他们只得派人出去求助。一个月过去后,一艘白人的商船
来到岛上,接走了全村的人。商船必须在海潮到来前离开,弟弟拉莫却因为贪玩被落在了岛上,
卡拉娜挂念弟弟,不顾其他人的阻拦,从船上跳进大海,游回岛上。

岛上只剩下了姐弟俩儿,还有一群饥饿的野狗。一天,弟弟在与野狗的搏斗中死去,卡拉娜悲
痛欲绝,她发誓要杀光所有的野狗。在这个强烈的意志下,她顽强地活了下来。

与鲁滨孙相比,卡拉娜是一个未开化的印第安人,而且还是一个孩子,她对现代文明一无所知,
只有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强烈的求生欲望。在印第安部族中,甚至不允许妇女制造武器。卡拉娜就
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独自在岛上生活,并且时时想着要战胜那些野狗。幸好她对这个小岛特别熟
悉,而且深深地热爱。这是一座美丽的小岛,形状像一条侧躺的海豚。岛的周围有海豚在游弋,
有海獭在嬉戏,有海象在争雄。卡拉娜很早就学会了采集野菜、野果,也懂得如何在海边捕捞鲍
鱼之类的动物,也知道如何寻找淡水,所以她能够自然地生存下来。

卡拉娜还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女孩。她克服了心理的恐惧,开始艰难地制作武器,准备和野狗周
旋。她在一片高地上搭建了自己的宿营地,她用柴禾搭了一个小棚,用死鲸的肋骨修筑了坚固的
篱笆。为了制作称手的镖枪,她带着自制的弓箭去冒险猎杀海象,差点儿送命。这次冒险让她学
到了更多生存的本领,也让她克服了制作武器带来的心理障碍。

在这个故事中,读者与卡拉娜一起在成长。她通过学习和辛勤劳动,渐渐学会了驾独木舟在小
岛的近海捕猎。她经过了几年的耐心准备,终于有条件向野狗群发动攻击。她赶走了野狗群,驯
养了最凶狠的头狗,从此不再孤独。

与鲁滨孙不同,卡拉娜是一个来自大自然、属于大自然的人类,她并不试图占有更多的东西,
她与狐狸、海豚、海獭成为好朋友,甚至后来与野狗也能和睦相处。卡拉娜还是一位天性爱美的
女性,她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在生活有余裕时她还会装扮自己,用鸬鹚羽毛为自己缝制了美丽的
裙子。

18 年后,渴望回到人类中的卡拉娜终于被一艘商船解救了。当知道有被解救的机会后,卡拉娜
并没有兴奋地冲下来,她收拾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回到自己的房子,为自己和爱犬朗图—阿鲁生
火做了最后一顿饭,还精心把自己打扮了一下,这才不慌不忙地走去见来到岛上的白人。

“第十天,我们的船起航了。这是一个晴空万里,风平浪静的早晨,我们朝着太阳出来的方向
笔直驶去。

“我站在甲板上,回头朝着蓝色的海豚岛看了很久很久。最后一眼我看见的是岛上的高地。我
想着朗图(已故的爱犬)躺在那里的各色石头之上,想着不知在什么地方的“王—阿—勒”(小海獭
的名字),想着小红狐狸,它一定会徒劳地去抓我的篱笆。我还想着我藏在山洞里的独木舟,想着
所有那些愉快的日子。

“海豚从海里浮起来,在船前面游来游去,它们在早晨总要穿过清澈的海水远游很多里格(注:
古长度单位,1 里格=5572.7 米),一路编织水泡的图案。小鸟在笼子里吱吱地叫,朗图—阿鲁坐
在我的身边。”

与鲁滨孙的故事相比,卡拉娜的生活历险故事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虽然艰苦,虽然有危险,但
最终是美丽与和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