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记叙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四步法

当前上好语文大阅读课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读是写的基础,可以
说写作的样本来自读,写作的语言、材料、思想也有一大部分来自读。然而,如果不
是“为写而读”,不是为写而精读,而是为了一般的获取而泛泛的读,粗略的读,那
么,文章对写作的范例辅助作用,就会大大减弱,阅读对写作的指导促进作用就会大
大折扣,因此本人在指导阅读记叙文中,做到课内指导课外,课外指导课内,内外相
互辅助,奔着阅读、积累、写作融为一体的原则,实行了自读记叙文四步法,即在课
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下,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就可按照“粗、
精、摘、创”四步,自己选择阅读并写作记叙文,由粗览到精读,再由摘录到创新,
达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粗:就是粗读,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新大纲》中对初中生阅读的量化指标中要
求:“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 500 字左右”。按
此要求,一般的文章,学生能在三五分钟之内迅速阅读,把握大意,进而达到以下要
求:

1、找出记叙的要素。

2、明确记叙的顺序。

3、理清记叙的线索。

4、弄清文章的写法

5、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语言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有着鲜明的文体特色。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要紧紧围绕“人”和“事”两
大要素。“人”和“事”是记叙文的主要表演者,二者的“言谈举止”在记叙文占有
半壁江山。因此,阅读记叙文,把握文章内容,抓住“人”和“事”两大要素便是
“突破口”。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找准这些突破口,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
我要求学生围绕“我”或“藤野”的行为理解文章所叙内容。同学们很快做出了概括。
围绕“我”写出了如下内容:东京:“我”看到的“清国留学生”。仙台:(1)初到
仙台的优待。(2)聆听藤野先生教诲;(3)告别藤野先生的原因:匿名信事件和看
电影事件。(4)回到祖国:怀念藤野先生。虽然这篇文章篇幅长,内容复杂,但学生
由于扣住了记叙文的要素,很快理清了文章思路,概括了全文内容。

理解文章主题靠“写法”理解记叙文中的人和事,只是把握了文章的表象,看到了文
章美丽的“花衣”。记叙文教学的重点是领会作品的灵魂,这一步也是广大中学生感
到最难的一关。作品主题是作者借助巧妙的写法融汇在充实的写作材料中去的。因此,
有人形象地把“写法”喻为桥梁,是一座架在作品内容与主题间的桥梁。作家既然用
此法将主题寄寓在作品中,读者就应该用此法揭开作品的谜底,也只有通过这种心灵
之桥,才能连接读者与作者,才能倾诉衷肠。如《藤野先生》一文,读者普遍感觉主
题较为费解。而读者只要抓住“对比”这一写法,便架起了由内容通向主题的桥梁。
文中有些对比:“我”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对藤野先生的敬仰;“我”对藤野
先生的敬仰与对“爱国青年”的愤慨……通过这些对比,学生便可挖掘到主宰“我”
灵魂的东西----爱国主义精神。因爱国而厌恶碌碌无为的“清国留学生”,因爱国而敬
重真诚帮助“我”的藤野先生,因爱国而对“爱国青年”的蔑视愤慨万分。这样,学
生抓住课文内容,围绕对比的写法,由现象到本质,深刻地认识了作品主题。因此,
搭建写法这座桥梁,是通向作品主题的康庄大路。

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就逐步具备了粗读记叙文的一般能力,在几分
钟之内就可以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技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辨析此文是
否需要研读和精读。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记叙文事业时也要按此方法,会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就是让学生精读。学生完成了第一步粗读浏览之后,学生如果对此文第一感应
很好,就产生了进一步探究与赏析的欲望,能激起这种火花的文章,学生就可以进行
第二步精心研读。研读要求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研究:

1.看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衔接与内在联系,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和
层次。

2.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和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体会这些
语句的深层含义。

3.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
象性。

4.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5.分辨文章使用的表达方式并理解其作用。

赏析文章妙处要用“心”,优秀的记叙文,令人神往的妙处不胜枚举,可是,很多读
者却被拒之门外,好文章却感素然无味。这主要因为和作者心灵有隔膜。读者要想
“柳暗花明”,唯有“心临其境”。如朱自清的《背影》,只要用心体验朱自清对
“父亲”言谈举止的描写,就会被父亲的真情所动,就会象朱自清一样泪流满面,就
会对作者的“神笔”拍案叫绝。这样《背影》的妙处便在读者心里潜移默化,接着
“生根开花”,最终使读者留连忘返。唯有“灵犀”在心,方能感悟文章佳处。因为
作者用心创造优美语言,讲述动人故事,寄托真挚情感。读也只有凭心而论,才能迸
射出心灵的火花,照亮作品的美丽,看到赏心悦目的一幕幕。 以上所言,不只是使
广大中学生阅读记叙文“得心应手”,而对记叙文写作也不无裨益。学生通过这些阅
读方略,领悟了成功作品的“神秘”,也为自己写作提供了“借鉴”,从而打下更扎
实的根基。以此培养学生的较强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长期阅读美文佳作,学生会
潜移默化,欲以仿效,在写作中也会产生良好效果。

三积:就是积累。积累教学应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起来。文章源于丰富
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
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只有厚积,才能博发。”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个过程离不开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生说话和作文则是调动自己平日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用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感。一个人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
生动。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在课堂中扎实抓好阅读积累,切实提
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新编教材的课文后面通常安排了这样的练习:抄写你喜欢的词句。基础训练中还设计
了“辨字组词”、“仿例子,写词语”、“仿例子,写句子”、“区别词语的感情色
彩”、“积累成语”、“背诵春联、谚语”、“认识歇后语”等练习,这些练习都将
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领悟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从而准确地遣词造
句,增加文章的艺术魅力。推而广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的
好习惯,为此我在教学中实施了如下做法:

(1)进行了大量的课外读物,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每个班级内可以设
立书柜,发动学生从家里拿出几本书与大家“共享”。书的种类很多:科技类、文学
类、童话类、写作类等等,可谓丰富多彩。除了每周两节的大阅读课外,学生可以自
由选择时间读书。

(2)指导学生养成勤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要成为学生的阅读习
惯。在初中阶段应培养学生作圈点批注、作摘记、作卡片、作读书笔记等良好的习惯,
其中摘录就是读书笔记的一大组成部分。写摘录,就是摘录积累文章中的妙词佳句。
如新颖的词、优美精当的词;文中生动的描写句、优美的抒情句;精要而富有哲理的
主旨句、议论句;体会学习文章的点题之笔……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也就日渐丰富
了,语言表达也就变得生动了。

(3)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精读,
但精读应有所选择,不能一概而用。既要有广泛的大量阅读,又要有侧重的精读。只
有泛读与精读有机结合,学生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有效地吸收课外读物中优秀的写
作方法,全面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材料如何安排,
怎样表达中心等。学生书读得多了,潜移默化,布局谋篇的能力将会得到提高。经过
长期积淀,语言自然丰富。当写作需要时,大量恰当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了。

四创:就是创新。一篇好的记叙文,能够在语言品味、形象感染、情感熏陶等方面产
生瞬间的感悟,学生要迅速捕捉住与作者的心灵碰撞火花,将其写在读书笔记中,那
更是写作灵感的一大源泉。如学生读了《扁豆》一文,看着文中对普通的扁豆写得如
此可爱,突然感悟到“原来生活中处处充满美,扁豆如此可爱,黄瓜、西红柿、大白
菜……不也同样迷人吗?”于是学生就写出了《我家的小菜园》、《我家的庭
院》……,同学们不但写出了蔬菜及果实的可爱,有的还写出了劳动收获的愉快。再
如学生读了《母亲的羽衣》一文,文中母亲无怨无悔为丈夫和孩子奉献自己的青春年
华,而仍显得那样温柔,那么平静,学生就创作出《我爱你----妈妈》、《对不起妈妈》
等一系列歌颂母亲博大无私的优美的散文。这些写作灵感的获取,都是在阅读过程中,
体会原作内容的基础上,思想受到触动,突发奇思妙想,而产生的再创造思维。阅读
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阅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阅读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

以上做法学生实际上使用的是在借鉴仿写的基础上的创新。借鉴仿写,即以所阅读的
文章为例,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
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等,都是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
知识,教师要在课内给予点拔,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根据青
少年的思维发展,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
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以提高习作能力。

对中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化写作文的消极态度,变积极
态度,除了要熟悉生活,认真观察,善于积累,还要学会阅读,博览群书,搜集资料,
并将阅读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那么当前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情境一定会得到
改观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谈。

按照以上四步阅读记叙文,既能提高阅读欣赏记叙文的水平,又能提高写作记叙文的
能力,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阅读和积累的习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
增强表达和创新能力。愿我们的学生都能多读书多积累,能够像郭沫若所说的那样:
“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