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DOI : 10. 13972 /j . cnki . cn21 -1500 /g4. 1998. 04.

037
第 15卷 第 4期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V o l. 15  N o . 4
1998年 7月 Journal of Li aoni ng Educa ti ona l Insti tut e Jul 1998

汉语的非母语学习与教学策略
董 萃

  关于语言教学的实践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 有更多的机会使用汉语与中国人对话、交流 ,熟


中 ,仍然需要人们不断地探讨和研究。本文试图 悉中国人的说话方式与习惯用语等 ,使他们很
从影响学习的诸多因素 ,论述实践作为汉语非 快地形成了口语能力。同样 ,性格外向的学生总
母语学习与教学的策略的显效意义。 是比内向的学生更积极地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
影响非母语学习的因素很多 ,但决定性的 际 ,他们大胆、不怕犯错误 ,主动找中国人谈话 ,
因素是学习的主体 ,即学习者本身。在这个决定 无论在马路上、公交车上 ,还是在商店、邮局 ,甚
性因素中又包含着学习者的生理因素 (年龄、性 至在汉语老师的办公室。 他们经常拜访老师的
别 )、认知因素 (智能、学习策略 )、情感因素 (性 家或其他中国人的家庭 ,尽可能多交一些中国
格、社会文化 )、教育背景 (文化程度、经验 )、母 朋友 ,了解了许多不曾了解的课本以外的中国
语干扰与学习目的等等。在以上诸多因素中 ,大
社会文化背景。在谈话时 ,他们以中国人的话为
部分因素或已形成 ,不再改变 ,或本身就是一种
标准 ,找出自己表达上的差距 ,这当然要比那些
客观存在。 学习策略却是可以选择的。 众所周
在教室或宿舍里对着课本“小心翼翼”对口型的
知 ,学习者学习非母语 ,其目的在于使用目的语
内向学生进步得快。可见 ,语言实践是学习者不
进行交际。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策略 ,直接关
可忽视的重要策略。
系到非母语学习的成败 ,也直接关系到这种交
一个汉语非母语学习者从一开始学习 ,就
际目的的能否实现。
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真正掌握 ,
事实上 ,从本世纪 70年代开始 ,国外的一
些著名语言学家们就开始对学习者的非母语学 而要真正掌握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才能达
习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 ,虽然其间仁者见仁 ,智 到接近本民族人的汉语水平 ,才能最后实现学
者见智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 ,即功能实践是非母 习的目的。
语学习的重要策略。 实践表明学习者通过一些 但如何使实践由一个指导性的原则转换成
事先选择好的公式或套语 ,可以不中断地参与 一个具体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还需亟待解决。
能够提供新的学习材料语境的语言交际 ,而新 汉语知识只有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一
的语言材料通过正在进行的交际双方皆感兴趣 种能力 ,而这个活动并非自发的、随意的 ,而是
的活动 ,而变得容易理解和记忆。 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才得以实现。 在教师的整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表明 ,住在校内的学生 个教学过程中 ,实践的策略将贯穿始终 ,它一方
与住在校外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与性格外 面表现于课堂 ,一方面表现于社会。
向的学生 ,学习汉语的进步程度截然不同。住在 首先 ,留学生对汉语知识的学习主要来源
校外的学生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国人的实 于高密度的课堂教学。 但是如果这个课堂教学
际生活 ,了解中国的社会、家庭及风俗习惯等 , 仅仅是为了“教”而“教” ,那就会使学生陷入被
— 99 —
动记忆的误区。 我们应该从学习的主体特点出 为。 虽然这种训练是必要的、有积极意义的 ,但
发 ,分析影响其学习的各种因素 ,根据学习者的 也必须以参加积极行为的真实交际为目的。 在
不同情况 ,设计和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 ,使学生 真实交际中 ,学习者可以摆脱语言形式的束缚 ,
最终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 从模仿、记忆中走出来。社会不但给予学习者直
所谓科学的训练体系就是训练的目标、内 观的整体语言、提供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文化 ,同
容、形式力求规范化、标准化 ,而决不是课堂上 时 ,也是对学习者运用语言能力的一种检验。因
简单而随意的你问我答或完成课后的练习。 比 而语言的社会实践又成为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
如 ,在初级汉语教学中 ,由于教学内容主要是在 部分。尤其是进入中高级汉语学习的人 ,他们已
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语言材料 ,所以教师必 经掌握了汉语 的基础知识 ,具备了 一定的听、
须根据所学内容创造一种近似日常生活的教学 说、读、写能力 ,他们具有参加语言社会实践的
活动 ,通过模拟的形式 ,把学生带进一定的社会 客观条件和愿望。 国外留学生们要提高汉语交

场合与背景中 ,使他们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 ,而 际能力 ,就必须广泛接触社会实际、了解中国的


文化和风俗 ,与各种不同的人进行交际 ,克服由
且不断地更换场合背景与角色 ,通过这样的训
练 ,可以使学生学会活用语言 ,在不同的场合、 于价值观念、习俗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交际障碍。
此外 ,从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看 ,汉语将成为他
对不同的对象 ,说不同的话。 在训练过程中 ,教
们未来从业的工具 ,因而了解中国是必需和必
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语音、语调、语法文化等方
要的。 然而 ,虽然他们每天生活在中国人当中 ,
面的错误 ,给予纠正。而在中、高级汉语教学中 ,
但这种日常生 活往往是浮浅的、表 面的、零散
情形大不相同。 这个阶段的学习 ,知识量增大、
的 ,而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实践 ,他们可以有针对
词汇量扩大、篇幅较长、语法形式复杂 ,如果只
性地深入社会各方面 ,了解这个文明古国。
注意语言形式的操练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需要
近年来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丰
关于设计带有交际意义的场景 ,让学生根据情
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也不断涌现 ,因而也带来了
景 进行表达。 比如 ,同样是 “看”、“探望”、“拜
一些新问题。 比如由于对语言功能和社会实践
访”、“参观”各用于不同的场合 ; 同样是否定 ,不
的纵向与横向 之间的内部关系缺乏科学的设
同的场合、身份、感情使用的程度也不同 (有委
计 ,而出现了语言社会活动过量膨胀 ,这无助于
婉的否定、有强烈的否定、有模糊的否定 ) ; 而对
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要组织好语言的社会实
不同的人物、环境进行描绘 ,词汇的选择也不相 践 ,必须要给语言的社会实践定位、定量。 教师
同。与其概念化地讲解、辨析 ,不如设计情景 ,在
应该根据学生层次、规格、学习要求与目的的多
具体话语中使用。孤立地拿一个词让学生造句 , 元性特点 ,配合课堂教学 ,使语言的社会实践活
不如先提示一些情景 ,而后由学生引进生词来 动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事前做好周密的计划、
完成全句。 事实证明 ,学习语言 ,如果话题越具 充分的准备 ,避免一个模式 ,避免“放牧式”。 比
体、情景 越明确 ,语言结构与运用 规则就越清 如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校内比赛、表演、讲座、辩
楚 ,语言形式也越容易掌握。 论等 ,每学期进行一次郊游、参观访问等 ,这样
其次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实践的策略仅仅 既可丰富留学生们的业余生活 ,又可使他们在
运用于教学这个课堂 ,还远远不够 ,还有一个更 轻松的氛围内完成一次语言技能的交际训练。
大的课堂不可忽视 社会。 因为我们在课堂 总之 ,无论对学习者 ,还是对教学者来说 ,
上所设置的一切语言活动并非真实的交际 ,也 语文实践都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它对汉语的非
不是学生主动的行为 ,在整个训练中 ,学习语言 母语学习与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的意识支配学习者 , 使交际成为一种被动的行 (责任编辑: 刘向宏 )
— 100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