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1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题名(中英对照)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Need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Huawen Proficiency Test

作者姓名:董燕南

指导教师姓名
及学位、职称:王汉卫 博士 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汉语国际教育

学位类型:专业学位

论文提交日期:2015 年 03 月

论文答辩日期:2015 年 06 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刘华 教授

论文评阅人:干红梅 副教授、张世涛 副教授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暨南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

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暨南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

权 暨南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摘 要
海外华人是一个庞大、复杂而特殊的群体,随着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以及 HSK 局限

性的凸显,海外华人对汉语测试的需求日益浮现出新的变化。自 2012 起,暨南大学华文

学院、华文教育研究院华文水平测试中心开始致力于研发专门面向海外华人的标准化语

言水平考试——华文水平测试。本文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

调查分析海外华人对“华文水平测试”的需求,样本主要是来自亚洲、美洲、欧洲的海

外华人群体,其中以教师群体为主,另外还有学生、家长等其他身份的海外华人。通过

调查他们对华文水平测试的基本需求情况以及对语言要素、语言能力在华文水平测试中

的体现情况,另外特别强调华文水平测试中汉字和文化的体现,同时考察华文水平测试

对海外华人的意义价值,进而对华文水平测试的设计和具体实施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以推动华文教育在海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华文水平测试;需求分析;华测价值

I
Abstract
Overseas Chinese is a huge, complex and special gro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and limitations of the HSK, Overseas demand for
Chinese language test is increasingly appear new changes. Since 2012,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Jinan University and Chinese Testing Center for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has started to devote 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zed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the Huawen Proficiency
Test.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through the issuance of questionnaire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overseas Chinese needs for The HSC
Proficiency Test. The sample mainly is comes from Asia, Americas, Europe's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y. With teachers' group is given priority to, in addition to the
identity of the students, parents, and other overseas Chines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ir basic needs, and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language ability in
the HSC Proficiency Test, In addition,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tes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prospects on it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then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overseas.

Key Words: Huawen Proficiency Test; Needs Investigation; The value of the test

II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1.绪论.................................................................................................................... (1)
1.1 研究缘起......................................................................................................... (1)
1.2 研究意义......................................................................................................... (2)
1.3 研究现状与成果............................................................................................ (3)

2.调查情况总体分析............................................................................................ (8)
2.1“华文水平测试”调查问卷.......................................................................... (8)
2.2 样本数据基本情况......................................................................................... (9)

3.华测需求分析.................................................................................................. (14)
3.1 基本需求情况............................................................................................... (14)
3.2 华测与语言要素........................................................................................... (18)
3.3 华测与言语技能........................................................................................... (22)
3.4 华测与汉字能力........................................................................................... (24)
3.5 华测与文化................................................................................................... (25)

4.华测的价值...................................................................................................... (29)
5.对华测的建议和展望...................................................................................... (31)
5.1 具体建议....................................................................................................... (31)
5.2 展望............................................................................................................... (32)
6. 总结................................................................................................................. (33)
注 释.................................................................................................................. (34)
参考文献.............................................................................................................. (37)
附 录:“华文水平测试”调查问卷.................................................................. (41)
致 谢.................................................................................................................. (45)

III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1.绪论
1.1 研究缘起
海外华人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世界各地生存、迁移、变化和发展,在
历史上经历了动荡岁月、艰难发展、转折和复苏等时期。到二十一世纪初,大致可以分
为四个阶段或四次高潮,从而基本奠定了华侨华人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现状。1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和海外华人自身的不断努力,
他们迎来了华人历史上新的复苏发展期。随之而来的华文教育在千回百转中出现了新的
曙光。近年来,随着华文教育的发展,对华文教学方面的研究也蜂拥而出,主要集中在
2
海外华文教学状况研究、华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教材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 但是对
于华文水平测试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今后一个时期内,华文水平测试研究将会成为亟待
关注的领域之一。
教学大纲、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缺一不可。目
前的汉语水平考试种类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有中国大陆的 HSK 系列、日本的“中国语检
定”、美国的 AP 中文测验和台湾的华语文能力测验等。但这些基本上都是为学习汉语的
一般外国人设计的,而海外华人与完全意义上的“外国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很明显的
3
一点,对于他们来说,汉语不仅是交际工具,更是文化和民族认同的工具。 “认同是一
个社会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人对社会影响的一种反应。”文化认同就是指个人对某一民族
文化的归属感。这里所说的文化和民族认同指的是海外华人华裔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及
他们对自己华人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影响到他们的汉语学习动机,从而影响到汉语学
4
习的方方面面。 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对外汉语教学”与“华文教学”区别开来。
学界对于华文教学的定位、定性问题,历来有着不同的见解,虽然吕必松先生 1991
5
年在菲律宾讲学时,明确提出菲律宾的华文教学应该是第二语言教学的路子。 但是这样
的描述未免过于片面化,只看到了华文教学有别于母语教学的方面,而未突出华文教学
自身的特殊性,“一般认为,海外华人社会汉语教学的性质是一种特殊的第二语言教学—
6
—是含有母语基因的第二语言教学” ,既然这样,那么华文教学体系内也应该有自己独
立的测试。
自 2012 起,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院华文水平测试中心开始致力于研发
专门面向海外华人的标准化语言水平考试——华文水平测试。2014 年 11 月 19 日,国家
级华文水平测试专家论证会在暨南大学举行。华文水平测试简称“华测(HSC),与针对外
国人的汉语水平考试(HSK)不同,“华测(HSC)”主要是针对海外华人的,这项填补空白

1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的国家级科研成果,由暨南大学历时多年研制开发,目前已经到了专家论证阶段。(中
国侨网 11 月 20 日)“测试的开发和使用不是在心理测量的试管中进行试验,它必定是
7
为满足需求而开发的,这些需求可能是教育体系内部的,也可能是整个社会的需求。”
所以华测的设计是否符合广大海外华人的需求,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调查分析。

1.2 研究意义
华测的推出,将成为衡量全球华人华文水平的统一标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汉语测试与华文教学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完善了汉语
测试的理论和种类,同时测试强烈的后效作用,对华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将起到一定的帮
助作用。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需求分析是进行汉语教学设计和组织汉语教学与测试的前提,
因此需求分析本身就是汉语教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对海外华人进行“华测”需求分析,
最直接的意义便是作用于华测,来自实践的调查结果与相关分析,对华测的设计理念与
方向、突出特点与具体内容都有着重大的参考意义。
具体来说,如图 1-1 所示,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华测,可以了解自身的华文学习情
况,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从而改进学习方法,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对于教师
来说,从华测中,可以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情况,评价教学效果,提高教
学质量,从学生的反馈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同
时,华测也是华文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标准。所以,在华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
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华测的实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专家学者来说,
华测的推出,为华文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此外对他们研究华语的
海外变迁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海外华人社会中的汉语,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区域的特
色,也在发生着动态的变化,这也是值得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对于决策管理者来说,
无论是中国还是华人所在国,相关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可以把华测成绩作为选拔、录用
华人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华测也为华语培训部门教育行政决策的提出或国家语言政
策的推行和语言规划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2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决策管理者
政策导向

专家学者 理论和 华测需求分析 华测的设计与具体实施 实践应用 教师


方法研究

学习检验

学生

图 1-1 华测需求分析的具体意义图

1.3 研究现状与成果
1.3.1 语言测试研究
语言测试是随着语言教学的出现、发展而发展的,学界研究比较早的主要是外语测
试 。 1961 年 , Robert.Lado 《 Language Testing: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Foreign Language》的出版标志着语言测试成为了应用语言学里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刘润清的《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1999)是一本比较早的为普及语言测试知识而编
写的著作,本书中主要阐述了英语语言测试的历史发展、定义、性质、 用途以及如何进
行测试设计。
张凯在《语言测试概论》(2013)中详细分析和概括了语言测试的开发以及编制,测
试的分数和信度、效度等问题。另外,他在《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2006)一
书中对语言测试的理论和技术两个层面都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并且分析了其在 HSK 系
列考试中的应用,对 HSK 的系统研究可以对华文水平测试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
鉴。
汉语水平考试(HSK)作为国家级的汉语考试,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取得的重大成
就之一。多年来,随着 HSK 的施行和推广,专家学者们对 HSK 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并且
涉及到多角度多层面,从 HSK 的设计制定、实施推行到后效反馈和改革反思等方方面
面。
张凯主编的《汉语水平考试研究》(2006)一书中收录了近十几年的科研成果,内容
涉及到 HSK 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以及它所使用的技术。此书的编选可以看成是为 HSK

3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柴省三等著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丛书:汉语水平测试研究》(1997)一书中详细地
论述了汉语水平考试概论、设计原则与试卷构成、题型设计与命题技巧、施测的科学化
与信息反馈等内容。
张旺熹,王佶旻著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HSK(改进版)研究》(2010)一书中从五
个方面对 HSK 进行了研究。第一方面是测验理论与总体设计。这部分主要反映我们在设
计 HSK(改进版)时的总体思路,以及对于测试理论问题的一些思考。第二方面是题型与
评分研究。这部分从多个方面具体讨论:HSK(改进版)的各种试卷、分测验或题型的设计
原则、命题技术、分数线划定及评分标准。第三发方面是 HSK(改进版)与原版 HSK 的对
比研究,分别将 HSK(改进版)的初、中、高级与原版 HSK 的基础、初中等、高等进行对
比分析。第四方面是 HSK(改进版)考试质量分析与研究。这部分主要从构想效度等方面
分析 HSK(改进版)的质量,为 HSK(改进版)积累了初步的效度证据。第五方面是数据处理
与考务管理,主要探讨 HSK(改进版)在考试报名、施测、阅卷评分、数据处理与等值等
环节上的技术问题。
张凯主编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HSK 研究书系:语言测试及测量理论研究》(2005)
精选了 12 篇语言测试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内容包括: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学科的定
位、定向及其与理论语言学的关系;语言测试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语言能力和效度
问题;测量和统计技术;测量领域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这 12 篇文章是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基础研究的主要成果。
孙德金主编的《语言测试专业硕士论文精选/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HSK 研究书系》
(2005)一书中精选了 10 篇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
文。这些论文无论是选题还是研究方法都具有前沿性,很多选题都是围绕着汉语水平考
试(HSK)实践进行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2 华文水平测试研究
陈宏(1995)《关于考生团体异质对 HSK(初中等)信度的影响》中提出“有中国背
景”的考生团体与 HSK 考生总体在异质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建议“开发专为中
国背景的考生团体而设的 HSK”,这无疑开启了理论上的华测之门,不过遗憾的是,HSK
并没有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周清海(2001)《语文测试里的语文问题》中谈及了在华语的测试方面,需要注意语

4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言的区域变体,以及语文教材与水平测试的关系,但并没有明确提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
华语测试。
郭熙(2006)《海外华语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系统地论述了海外华语教学
的研究现状,包括教学状况研究、教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课程、教材和水平测试研究
等,并在“讨论与展望”部分提出了一些今后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其中也提到了华文
水平测试研究。
王汉卫(2009)《论华语测试的三个基石》主要从海外华人人口、海外华人的华语状
况、华族对汉字的执着等几个角度论述了 “ 华语测试 ”作为一种国家级语言水平测试
的必要性 , 讨论了华语测试对汉语测试、教学乃至海外华人社会的意义,为华测前期工
作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王汉卫(2012)《华语测试中的阅读研究》一书中进一步为华测的诞生做了很多理论
上的准备,并且讨论确立了华语阅读测试的原则、结构等,同时也尝试编写华语阅读测
试,这是华测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一步。
王汉卫,黄海峰,杨万兵(2013)《华文水平测试的总体设计》中初步提出了华测总
体设计的理论框架:参考母语者能力标准设立华测等级标准、参照汉语母语标准构建华
语标准、突出中国文化和汉字这两大特色等设计理念。
王汉卫,凡细珍,邵明明,王延苓,吴笑莹(2014)《华文水平测试总体设计再认
识——基于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的调查分析》一文中通过对华测的基本性质、华语标
准、华语能力标准、华测与汉字、华测与文化这五个方面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华
测的总体设计。

1.3.3 需求分析研究
“需求分析主要是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
方 法 。 目 前需求分析用于多个领域,在教育界,主要用于外语教学的研究中。 ” 8
West,M.于 20 世纪初首次明确提出“外语需求分析”的概念,他认为:“外语需求分析
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习者在外语目标环境中将用外语做什么和学习者怎样在学习期间以
最佳的方式掌握外语。”
20 世 纪 80 年 代 初 , Munby,J.(1978) 首 次 提 出 外 语 需 求 分 析 的 理 论 框 架 。
Hutchinson,T.(1987)首次讲外语需求分析引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他把外语需求分为:
“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学习需求”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和需

5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要做的事情;“目标需求”又可以细分为需求(学习者将来使用语言的客观需要)、差
距(学习者将来语言使用的客观需要与现有语言水平之间的差距)、愿望(学习者自己
9
希望学习的内容)。
朗(Michael H.Long)在《第二语言需求分析》(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
(2011)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第二语言需求分析的具体方法, 需求分析法必须利用多种数
据来源和多种数据收集方法, 并对所获取的数据用三角核查法进行检验, 以提高需求
分析的可靠性。他把语言需求放到社会领域、职业领域和学术领域等来进行研究,如美
国军队中的外语需求评价、商业公司内的外语需求分析、旅馆女招待等。Long 的需求分
析方法论为现代需求分析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二语需求分析理论传入中国,至今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
展,对外语需求分析理论的研究无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在实证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一些
成就。
在基础理论方面,余卫华(2002)《需求分析在外语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了在外
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需求分析来了解和改进教学,以及需求分析的步骤和应该注意的
一些问题。倪传斌,刘治(2006)《外语需求的特性分析》中通过对外语需求的特性进
行研究和分析,得出外语需求主要有六大特征:核心性、层次性、可分性、可测性、变
化性、多为性。郭素红,吴中平(2012)《留学生汉语需求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
介绍了留学生汉语需求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将需求分析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界,在实证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汉语学
习需求分析方面,倪传斌首先展开了外国来华留学生汉语需求分析,在其《外国留学生
汉语的学习需求分析》(2007)一文中以外国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得出他们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关于学制、汉语最佳学习途径等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方面的
需求分析。此外杨丽姣(2006)、吴思娜,刘芳芳(2009)、梁焱(2010)等人也都通过
问卷调查,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进行了分析。在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方面,张黎
(2006)《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一文对商务汉语的目标情景和商务汉语的学习需求进
行分析。陈芳,郭鹏(2008)、徐佩(2011)也都对商务汉语学习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汉语课程设置需求分析方面,黄萍,吴修贤对泰国学校的汉语课程设置需求进行了分
析研究。在汉语教学方面,段沫(2010)《基于需求分析的任务型教学研究》一文中分析
了学习者在“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阶段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策略,讨论具体的
教学形式、教学类型和作用。

6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对于语言测试的需求分析研究的比较少,由于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在不断地变化中,
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即便是我国目前唯一向海外推广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HSK 系列,也一直在进行着海外的需求调查分析,所以在华测的制定过程中,可以借鉴
其思路和想法,考察海外华人对华测的需求状况。
华测中心已经展开了相关的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并在 2013 年已正式向外界推出了
华测总体设计的理论框架,明确了华测的设计理念和等级标准等方面。不过对于华测的
具体内容、相关题型和实际后效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通过对海外华人对华测的需求
分析,推动华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海外华人通过各种途径移居国外,遍布全球,本
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当地的华文教育情况和华人社会生活现状,调查他们
对华测的需求情况。

7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2.调查情况总体分析
2.1“华文水平测试”调查问卷
2.1.1 调查问卷的内容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院华文水平测试中心的“华文
水平测试”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想了解海外华人对华测
的看法、态度等,主要包括要不要华测、要什么样的华测、要华测做什么等几大方面的
问题;第二部分主要是调查个人背景信息,涉及被调查对象的身份、性别、族裔、学
历、年龄等方面。

2.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的调查对象包括所有的海外华人,一直以来,学术界对华人、华侨和华裔的定
义有所不同且各有分歧,故本文为行文方便,以“海外华人”统称,泛指身居海外的中
国移民及其后裔。这次的调查中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身份背景的华人,主要有来自亚
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华裔学生、华文教师、华人家长以及其他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
海外华人等群体,从而了解他们对华文水平测试的具体需求。
对世界华人的数量,一直以来没有相对一致的估算。近些年来,无论官方或民间,
10
对华侨华人数量估计相差很大,从 3000 万到 8700 万都有, 目前侨办官方说法是 6000
万。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前人的各种数据整理得到海外华人的大致分布,海外华人主要
分布在亚洲,以东南亚地区为最,印尼和泰国是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
移民在印尼和泰国定居许久,很多中国移民后裔已经不同程度地同化于当地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社会发了生两个比较重大的变化,一个是以东南亚为中心
的传统华人社会的转型,他们落地生根,日趋归化于当地,进而构成当地多元民族之一
的华族;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再次掀起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浪潮。“这些新移民足迹遍
布世界各地,尤其集中于发达国家,改变了中国人以东南亚为传统观移民目的地的布
11
局,为传统的海外华人社会注入新鲜血液,也使中国与海外华人的关系发生新变化。”
因而,近年来欧美移民的数量也有了迅猛的增长,所以本次的调查对象也并非仅仅局限
于东南亚地区,而是将触角伸到了全球各地的华人社会。
此次调查共回收 521 份问卷,删除欠完整的数据,最终获得有效数据有 508 份,有
效率为 97.5%。

8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2.1.3 数据处理
在数据处理上,主要采用软件 Excel 2003 和专门的统计软件 SPSS 20.0 对回收的问
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了 SPSS 操作方便,问卷中答案的选项分别用数字来代替,例如
“1、2、3、4、5”分别代表“完全否定、比较否定、一般、比较肯定、完全肯定”等。

2.2 样本数据基本情况
2.2.1 样本分布情况
表 2-1 不同地区的样本分布情况表

地区 样本数量 所占比例

亚洲国家 431 84.8%


欧洲国家 50 9.8%
美洲国家 24 4.7%
国家未详 3 0.6%
总数 508 100%

表 2-2 亚洲地区的样本分布情况表
东南亚地区 样本数量 所占比例

印尼 364 84.5%
泰国 45 10.4%
新加坡 6 1.4%
马来西亚 5 1.2%
汶莱 4 0.9%
中国 4 0.9%
菲律宾 2 0.5%
缅甸 1 0.2%
总数 431 100%

如表 2-1、表 2-2 所示,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总数为 508 份,其中以东南亚


(亚洲)为主,共有 431 份,占样本总量的 84.8%。而东南亚国家中,这次调查又以印
尼为主,共有 364 份问卷,泰国位居第二,共回收 45 份问卷。参照郭熙主编的《华文教
学概论》一书的附录一和庄国土的《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计》中的数据,它们具
有强烈地一致性,世界华裔人口构成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亚洲、美洲和欧洲,其中亚洲
主要指的是东南亚。在东南亚,毋庸置疑,华人华裔人口高居榜首的两个国家是印尼和泰
国。印尼是中国移民最早的国家,也是现有华人华侨最多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我们

9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调查的样本来源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调查对象比较能够反映海外华人群体的一些具
体需求。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到调查条件的各种限制,造成了取样的遗憾,例如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人数量众多,而样本量却比较少。从表 2 中得知,有 4 名来
自中国的受调查者,他们均为华裔学生,在父母的支持下通过留学或夏令营等其它方式
来中国学习汉语。来华华裔学生这一群体也体现了他们对学习汉语与中华文化的强烈渴
望。

2.2.2 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2.2.2.1 受调查者的身份
华文水平测试是华文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中,不同身份的人
对华测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本调查采集信息时,调查对象只能选择一个身份来完成问
卷。为了便于分析,主要将不同身份的调查对象分为两大类,即教育系统内部人群,主
要包括学生、教师和家长,另一类是社会人群,这里主要有商人、公务员、职员和其他
社会人士。如图 2-1 所示,我们此次调查的人群中共有学生 67 人,教师 294 人,家长
25 人,社会人士 104 人。

图2-1 不同身份的调查对象的频数分布图
在这次的调查对象中,华文教师人数最多,有204人,华文教师处在华文教育的最前
线,他们是华文教育政策与华语教学的直接执行者,对提高华文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的
影响, 12研究他们对华测的态度,一方面对华测的制定、实施与推行有着重要的参考意
义,另一方面,对深化华文教育研究和推动华文教育改革,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
实意义,所以华文教师作为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合理的。

10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和关注的核心点,更是华测最重要的
施测对象,因此学生对华测的需求直接影响着华测的内容和动向。
华测的推行不仅有助于推动华文教学的发展,也是选拔、录用员工的重要参考依
据,所以同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而这次的调查对象不仅仅只局限于教师、学生和
家长,还有职员、公务员和商人等多种多样的社会角色共104人,他们对华测的看法和需
求同样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表2-3 不同地区的调查对象身份分布表
学生 教师 家长 商人 公务员 职员 其他
地 百 百 百 百 百 百 百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区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比 比 比 比 比 比 比

2 8% 16 67% 6 25% 0 0% 0 0% 0 0% 0 0%


1 2% 40 91% 2 5% 0 0% 0 0% 0 0% 1 2%


64 15% 236 56% 16 4% 26 6% 4 1% 48 12% 25 6%

同时,通过统计,由表2-3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调查对象,身份主要以教师为主,
其中亚洲地区以教师最多,其次是学生。得出这一结果与本次调查条件受到的限制有
关,这次调查问卷发放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以学校范围为主,所以得出的数据也是集
中在教师、学生和家长这些身份。

2.2.2.2 受调查者的其他背景信息
表 2-4 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表
男 女 缺失
性别
116 391 1
华裔 非华裔 缺失
族裔
461 39 4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硕士 缺失
学历
4 20 209 203 64 8
61 岁及
20 岁以下 21-30 31-40 41-50 51-60 缺失
年龄 以上
22 210 114 69 57 35 1
开始学习汉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儿园 从小 缺失
语时间 160 50 92 29 134 43
自己的汉语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缺失
水平 20 64 124 115 86 92 7

11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广东 其他方
不会说 福建话 潮州话 客家话 缺失
汉语方言 话 言
110 137 76 69 14 67 35
第五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代及 缺失
第几代华人
以上
75 51 169 93 63 57

上表中,显示了调查对象除身份以外的一些其他背景信息。从性别上看,男性116
人,女性有391人,其中华文女教师占主要比例,共241人,这与前人的统计也相符合,
从事华文教育事业的教师,主要以女性为主。从族裔上来看,这次调查主要以华裔为
主,共461人。从学历和年龄上来看,主要集中在高中、大学和21-40岁的阶段,在年龄
上更偏向年轻化。在汉语方言方面,除了不会说汉语方言的110人,主要以福建和广东省
的方言为主,在海外的大陆华人中可以说主要以福建省和广东省的人为主。很多华人在
海外安家落户并繁衍子嗣,已经有了很多代的后裔,据统计,海外华裔主要分为三类:
一类是老侨民后裔(多为第3、4代华裔)、一类是新移民子弟(父母通常是在在改革开
放以后出国)、一类是被居住过外国人家庭领养的中国儿童。13从以上数据来看,在这些
调查对象中,从第一代到第五代以上的华人都有,而且三代、四代较多,其中以第三代
为最多。
表2-5 不同地区调查对象的学历分布表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硕士 博士
地 百 百 百 百 百 百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区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比 比 比 比 比 比

0 0% 1 4% 0 0% 15 63% 8 33% 0 0%


0 0% 0 0% 3 6% 21 42% 26 52% 0 0%


4 1% 19 4% 206 49% 166 39% 28 7% 0 0%

从表2-5来看,来自欧洲、美洲的调查对象的学历集中在大学、硕士,这些比较符合
新移民的特质,他们往往是高学历、高学识水平的知识分子;而东南亚地区的对象,本
身样本数量比较大,虽然学历参差不齐,但主要集中在高中、大学。这并不难理解,亚
洲也是以教师群体为主,作为教师,其学历水平、学识素养还是要有一定保证的;另外
与我们问卷调查的范围限制也有一定的关系。

12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表2-6 不同地区调查对象的汉语水平与汉语学习时间表
您认为自己的汉语/华语水平有几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人 百分 人 百分 人 百分 人 百分 人 百分 人 百分

次 比 次 比 次 比 次 比 次 比 次 比

0 0.0% 1 4.2% 1 4.2% 2 8.3% 3 12.5% 17 70.8%


0 0.0% 0 0.0% 0 0.0% 2 4.1% 6 12.2% 41 83.7%

亚 14.8
20 4.7% 63 123 28.9% 111 26.1% 75 17.7% 33 7.8%
洲 %
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汉语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儿园 从小

区 人 百分 人 百分 人 百分 人 百分 人 百分
次 比 次 比 次 比 次 比 次 比

0 0% 0 0% 2 8% 0 0% 22 92%


0 0% 0 0% 0 0% 3 6% 46 94%


160 41% 50 13% 90 23% 26 7% 64 16%

由表2-6得出,欧洲、美洲地区的华人对象基本都是从幼儿园或从小就开始学习汉
语,自身的汉语水平也都集中在5级、6级,这与他们主要是近20多年来的新移民有关,
本身的汉语功底比较扎实。亚洲地区的华人对象的汉语水平相比较欧洲、美洲地区而言
偏低,处在3级、4级的水平上的人占多数,很大一部分人群都是从入学甚至高中以后才
开始学习汉语。他们学习汉语的动机也比较复杂:一方面,承载着父辈的要求与希望以
及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学会本应掌握的民族语言;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功利性动
机,即学好汉语,将来可以从事与中国相关的文化交流、商贸经济活动,或者从事翻译、汉
14
语教师职业等, 对于他们来说,汉语学习已经并非像母语学习那么容易了。

13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3.华测需求分析
3.1 基本需求情况
3.1.1 对于“海外华人社会是否需要华测”的回答情况
对于“海外华人社会是否需要华测”这一问题,经过统计,均值是 3.95,中值是
4,众数为 5,数据主要集中在认为海外华人需要华测,以下的饼图更明确地告诉了我
们,绝大部分海外华人对华测的推行持肯定的态度,也告诉我们华测的推出势在必行。

图3-1 对“是否认为海外华人社会需要华测”的态度频率分布图
HSK 作为国家级的汉语水平考试面向国际社会已达十多年了,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
和专家学者们精心研究下,已经形成了相对较为完整的体系。15但是由于考生群体的高度
复杂性,把海外华人和一般的外国人作为一个群体来考虑,显然是不公平的,表面上
看,华裔好像是“占到了便宜”,实际上,长此以往,他们的汉语水平会被抑制,这就是
天花板效应。也就是说,华裔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会给人们这样的错觉:他们自然
会把汉语学得很好,但是随着汉语学习时间的推移,这些优势同样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
可避免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华裔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例如华裔具有方言口音,
正音比较困难,如果前期忽视这一现象,很可能导致语音的“化石化”现象;由于受方
言口音的影响,也会导致华裔听力水平提升缓慢;由于华裔过分依赖原有的口语化的词
汇,在进入高级阶段后读写能力的提升比较困难。由此可见,海外华人华裔和一般的外
国人并不能同等对待,在测试中也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3.1.2 对于“您是否认为应专门为海外华裔设计汉语(华语)考试”的回答情况
海外华人华裔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华测的性质是不同于一般的汉语测试的,经过统

14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计也符合这一预测。对于“您是否认为应专门为海外华裔设计汉语(华语)考试”这一
题的回答,均值为 3.91,大约 90%的人对这一问题持积极肯定的态度。据统计,即便是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调查对象,统计结果也有着高度的一致,亚洲、欧洲、美洲的均
值分别为:3.94,3.74 和 3.83,这再一次证实了华测推向世界的必要性。
值得重视的是,亚洲均值最高,其次是美洲,欧洲最低,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分析
来看,这一统计结果都是合情合理的。从横向来看,亚洲的华人华裔数量最多且几乎遍
布各个国家的每个角落,庞大的华人圈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体现出了强烈的“中
华性”,作为这样一个特别的独立群体,他们需要有自己的组织、经济、文化、教育等,
因此在面对这一问题时,他们自然更倾向于肯定回答;而美洲和欧洲的华人数量相对比
较少,且分布分散,他们还处在努力积极地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更倾向于“本地
性”。从纵向来看,随着移民历史的演变,亚洲华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已经
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当地社会,找到了合适的生存之道,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还是教
育上在海外拥有了一席之地,并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华人社会;而均值最低的欧洲更多
的则是新移民,尤其是近 20 年来的移民的华人,他们移民时间不长,自身的汉语水平也
比较高,所以无论是从自身或是子女的角度出发,他们对华测的意义理解得还不是很深
刻。

3.1.3 对于“是否认为对华裔应该比对一般外国人的要求高一些”的回答情况
华测的测试对象主要是海外华人华裔群体,所以既不同于一般的外国人或留学生,
也不同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因此对于华测的测试内容,我们必须有新的定位。对于
“是否认为对华裔应该比对一般外国人的要求高一些”这一问题态度的统计,均值为
3.38,如图3-2所示,仅有约25%的人持否定态度。
与纯粹面对外国人的对外汉语教学相比较,华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这和他们不同程度地接触汉语和中华文化有着重要关系,其中家庭、华人社会和学校教
育对他们的影响尤为显著,所以,在学习汉语方面,他们较一般的外国人有一定的优
势。因此,认为对华裔应该比对一般外国人的要求高一些自然是合情合理的。

15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图3-2 对“是否认为对华裔应该比对一般外国人的要求高一些”的态度频率分布图

表3-1 是否认为对华裔应该比对一般外国人的要求高一些
选项及人次
地区 均值
1 2 3 4 5
美洲 3 2 5 6 7 3.52
欧洲 5 5 6 9 23 3.83
亚洲 53 54 120 103 100 3.33
小计 61 61 131 118 130 3.39

由表3-1可知,对于这一问题,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海外华人支持华测内容的要求应
该比一般外国人的要求高一些,三大洲的均值都大于3,如上表所示,在不同地区之间,
欧洲的均值最高,其次是美洲,而亚洲(东南亚)的均值却最低。
这不难理解,欧洲华人移民时间相对较晚,以近20年来的新移民为主,他们当中不
乏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汉语水平也比较高,所以他们认为对华裔的要求应该比对一
般外国人要高。现在欧洲大概有100多万华人华侨,被认为是战后华侨华人增长幅度最快
的地区,特别是最近20年来大陆新移民的大量涌入 。“由于新移民的增加,给华人社会
16
注入了新的血液,成为欧洲华侨华人剧增的重要因素。” 新移民类型以“知识分子”型
为主体,他们一般有着较高的学历,并且通过留学、技术移民等方式移居欧洲等地。他
们中很多都是来自中国大陆各省的优秀人士,特别是大中城市的专业人才。
美洲的华人以北美洲为主,尤其是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美国现有华
人华侨200多万,其中大陆新移民有30多万;加拿大80多万的华人华侨,其中多数是改革
开放特别是90年代后移居那里的。由于移民政策的变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行,近二三
十年来,这些地区汇集了中国越来越多的新移民,以“知识分子”为主体,与欧洲新移

16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民相似,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汉语水平自然比较高,所以自然而然也会认为对华裔的要求
应该更高一些。
而亚洲是世界上中国移民最早的国家,也是中国移民最多的国家。很多老移民移居
海外后,落地生根,繁衍子嗣,经历数代。许多第二代、第三代华裔已经与当地居民即
一般的外国人无异,汉语水平普遍偏低。由此可以看出,与欧洲、美洲的新移民相比,
亚洲华人的汉语水平相对较低,在这一问题上也难免会持不太积极的态度。

表3-2 是否认为对华裔应该比对一般外国人的要求高一些
选项及人次
不同身份 均值
1 2 3 4 5
学生 13 12 19 14 9 2.91
教师 33 35 70 71 81 3.46
家长 5 2 9 6 3 3.00
社会人士 10 10 30 22 32 3.54
小计 61 59 128 113 125 3.37

由表3-2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身份的人对华测难度的不同看法。其中社会人士、教师
的均值最高,家长其次,学生的均值最低。这个比较符合常理,社会人士和教师一般都
是从小就开始学习汉语,然后移居到国外,对汉语和中华文化有较深的认识,所以汉语
对他们来说并不算困难。而作为家长的角色,则会更多地考虑自己子女的感受,从数据
17
来看,学生的均值相对偏低,为2.91。我们可以参考学者对印尼的华文学生的统计, 学
习华文的人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少年儿童,他们主要是华人的后代,根据父母的愿望
学习华文,多在补习班或华校读书,即使有些孩子的父母会华文,但由于忙于生意,无
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所以孩子基本上完全不会华文;第二类是青年学生、待业青年以及
职业青年,为的是便于就业、升迁或转行;第三类是有志于华文教育的专业人士,他们
中多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华校毕业的初中生、高中生或师范生,语言知识参差不
齐,教学理论和经验多寡悬殊。此外,华裔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也很重要,
家庭和华人社区从小便对他们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以及那割舍不断的华夏之
根,使得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认同心理,18但是他们又有着民族虚无感
和文化边缘人心态,因为与第一代华侨相比,第三代、第四代华裔子女的民族意识确实
已经比较淡薄了,因此学生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不太积极的态度也是情有可原的。
总结来看,学生的要求低,这可以理解。家长也这么低的要求,未免有些可悲,在
这样的影响下,学生对自己汉语要求也只会也越来越低,这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并不
利;但家长这又是很实际的看法,他们在海外安家落户,要求子女融入当地才是头等大
17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事,加之各种复杂的因素和条件的限制,汉语学习的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教师和社会
人士出于自身汉语水平高和对汉语重要性的认识程度高, 认为对华裔应该比对一般外国
人要求更高。因此,在华测推广过程中,要端正家长和学生态度,改变认识上的误区,
让他们认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教师和社会人
士的积极作用,让更多的群体明白华裔区别于一般外国人的独特性。

3.2 华测与语言要素
1992 年,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中提出要把语言测试看成语言教学的
一个组成部分,他按照测试目的把语言测试分成四种类型,主张把听、说、读、写作为
基本的测试项目,把“语言点”(即语言要素、文化因素和语用规则等)作为测试内
19
容。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要素构成。在第二语
言教学中,这三大要素一直都是重点,即使是在强调功能教学的今天,仍然受到重视,
20
因为它们是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手段, 它们更是听说读写能力不可缺少的构成要
素。
华测的内容包括对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些语言要素的测试,但是华人社会的普通话
和中国人标准的普通话是有着很多区别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本土化的进程等诸多
社会因素的推动,已经形成了由标准普通话变异而来的华人普通话。在中国大陆普通话
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
21
语法规范” ,而华测对这些语言要素的测量标准未必还能以标准的普通话要求来衡量。
海外华人作为一个跨国跨境群体,无论是聚居还是散居,当不同方言集团的华人走到一
起时,就会使用自己的共同语进行沟通交流。“华语作为标准语与普通话作为标准语是
不同的,普通话的标准是社会语言权力机构对语言干预的直接结果,是人为的;而华语
22
则是由于历史现实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而形成的” ,而这些形成的
标准是以普通话的标准为主导的。因此在编写华测试题时,既要尊重普通话标准,又要
23
尊重海外华语的现实, 所以在问卷中分别设置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方面的问
题,以了解海外华人对这些语言要素的评定标准的态度。

3.2.1 华测语音要求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本质,没有语音,也就没有语言。一种语言的
24
语音是一个系统,不掌握这个系统,就无法掌握这种语言。” 参照国内普通话测试的语

18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音标准,是以“地道的北京语音”为标准的,很多海外华人及其子女熟悉的并不是普通
话,而是汉语方言,而汉语方言的语音系统与普通话语音系统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加
之语言有各种社会变体和区域变体,所以华测的语音标准也不能等同于国内普通话的语
音标准。不过他们至少掌握了方言语音系统和普通话系统相同的部分。而且对方言的接
25
触或掌握,使他们熟悉了汉语的音节和声调,这对汉语语音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对于“说中文,是否地道的北京口音很重要”的态度,分布比较均衡,不过持肯定
态度的还是略占多数,均值为3.11,这也符合理论上的说法,即地道的北京口音没这么
重要。如果说地道的北京口音是标准化的语音,那么无论是在历时还是共时上,“标准”
与“变异”都永远是一对矛盾,如果一味地强调标准并不完全有利于标准的推广。26在华
文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在华测中,同样要充分考虑语言变异的问题,制定合理合适的语
音测试标准。
表3-3 说中文,是否认为地道的北京口音很重要
选项及人次
身份 均值
1 2 3 4 5
学生 6 13 21 12 15 3.25
教师 60 48 80 49 56 2.98
家长 5 5 2 2 11 3.36
社会人士 14 9 32 26 23 3.34
小计 85 75 135 89 105 3.11

经考察,如表3-3所示,不同身份的人对语音要求的看法并不一样,其中教师的均值
偏低,只有2.98,而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均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由于对汉语知识的积
累和对语言变迁情况的了解,教师更能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华测,对海外华人来
说,标准的北京口音未免太过苛刻。

表3-4 说中文,是否认为地道的北京口音很重要
选项及人次
地区 均值
1 2 3 4 5
美洲 6 6 5 3 4 2.71
欧洲 22 16 8 2 1 1.86
亚洲 59 57 123 91 101 3.27
小计 87 79 136 96 106 3.11

在表3-4中,从不同地区来看,欧洲华人的态度明显偏否定,均值只有1.86,美洲地
区华人的态度也不高,均值为2.71,据统计,欧洲和美洲地区的调查对象,身份以教师

19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为主,学历也是以大学生和硕士为主,他们有着较丰富实践经验和理性认识,所以明白
海外华语在语音方面跟普通话是有一定区别的。

3.2.2 华测词汇要求
表 3-5 对“说中文,是否认为标准的普通话词汇很重要”的态度选项分布表
人次 百分比
完全否定 4 0.8%
比较否定 24 4.7%
中立 61 12%
比较肯定 123 24.2%
完全肯定 294 57.9%
合计 506 99.6%

从表3-5中看出,对于“是否认为标准的普通话词汇很重要”这一问题,大部分人持
肯定态度,均值也高达4.34,大约94%的华人对这一问题持积极的态度。此外,即使是不
同地区,得出的数据也是普遍偏高,美洲、欧洲、亚洲的均值分别为3.83、4.08、
4.40。来自不同身份背景的华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也都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学生、教
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均值分别为4.39、4.31、4.36,数据都比较高,因而这是得到大
家共识的,标准的普通话词汇比较重要。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建筑材料,就不能盖房子;没有词汇,就不能交际。
海外华人要想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必须有一定汉语词汇量的积累,一种语言的词
汇隐含着该语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涵,熟悉和了解汉语词汇背后的文化因素,有利于
更好、更快地掌握汉语词汇。由于海外华人社会环境和中华文化的影响,他们对汉语词
汇的掌握还是很好的。即便是华裔学生,他们在父辈和家庭的影响下,也已有一定的汉
语词汇量,所以以汉语普通话为参考,汉语词汇的测试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那么困难。

3.2.3 华测语法要求
要想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仅仅由词汇的堆积是不够的,还要以语法为结构
规律。对于“说中文,是否认为标准的普通话语法很重要”这一问题的回答,海外华人
的态度显然也是很积极的,均值为3.97,约90%的人持肯定态度,认为标准的普通话语法
是重要的。不同身份的华人的看法也比较一致,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人士的均值分
别为4.1、3.9、4.13、4.05,数据普遍较高,普通话语法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

20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表3-6 说中文,是否认为标准的普通话语法很重要
选项及人次
地区 均值
1 2 3 4 5
美洲 2 4 7 6 4 3.26
欧洲 3 3 21 16 7 3.43
亚洲 4 23 87 134 180 4.08
小计 9 30 115 156 191 3.97

从表3-6中不同地区的数据来看,总体上还是持正面的态度,其中美洲和欧洲均值相
对较低,分别为3.26和3.43,亚洲的均值比较高,为4.08。由此可见,在汉语语法方
面,欧美地区海外华人和亚洲地区海外华人的态度差异比较大。
各地之间的华语有共性,也有差异,它们都是以汉语普通话为标准,但各个地区不
可避免的要接受自己的常用词汇、语音特点以及语法句式,在设计华测时,这些也要考
27
虑进去。 周清海讨论华文测试时认为,华语会在不同地区产生变异,语法测试在不同地
区应该有自己变通的地方,规范应有一定的包容性。 他在《华语教学语法》中曾提出
“特别注重比较华语与普通话的语法差距,让从中国来新加坡执教的语文教师,以及本
地出身的语文教师,都了解这些差距,知道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

3.2.4小结
“语言态度是态度中的一个类别,指人们在社会认同、感情等因素的影响下,对一
28
种语言的社会价值所形成的认识和评价。” 语言态度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感
因素、语言的地位因素等。根据以上的分析和统计,可以初步看出海外华人对语言要素
的基本态度:对语音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对词汇和语法的要求相对较高。
从以上统计的数据来看,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地道的北京口音并不是那么重要,均
值为 3.11,由于受到海外社会多重因素的影响,他们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地道的普通话语
音;海外华人认为标准的普通话语法比较重要,均值为 3.97,要想真正掌握汉语,语法
是必不可少的语言要素;而标准的普通话词汇显得更加重要,均值为 4.34,说明海外华
人认识到汉语词汇的重要性。
从不同地区来看,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欧洲、美洲地区的均值都要低于亚
洲。一方面是出于理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欧洲、美洲地区的华人和东南亚地区
的华人是有一定差异的,在态度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华测中,要引起关注。

21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这个群体 ,有着高学历和高汉语水平的他们,作为汉语言和中华
文化的传播者,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汉语在海外的变迁情况
能有一定程度的把握,而其他身份的华人对华文的掌握情况则不及教师。

3.3 华测与言语技能
吕必松提出“在语言交际中,语言能力与语言要素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语言要
素就存在于言语技能之中。因此, 在语言教学中, 特别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必须把语言
要素教学跟言语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来。也可以这样说,语言教学就是通过语言要素教学
29
进行言语技能训练,通过言语技能训练进行语言要素教学。” 所以在华测中,我们同样
不能忽略对海外华人言语技能要求的关注。
由于在华人社会圈中,他们有比较多的听和说的机会,他们一般听力比较好,有些
人口语也不错。因为他们接触汉语的机会大多是在言语交际中,所以多数人认识的汉字
比较少,阅读和写作能力明显或后语听力和口语。“由于听和说属于自然习得类,读和
写属于专门学得类,前者总体属于口语能力,后者总体属于书面能力。因此在华测中,
30
可以把听、说合并为一个考试,读、写合并为一个考试。” 在此,我们调查了认为海外
华人听说和读写能力应该达到中国人的什么程度,进而希望可以从中了解海外华人对语
言能力测试方面的一些需求。

3.3.1 华测与听说能力
根据图3-3的数据显示,海外华人的听说能力集中在可以达到中国人的70%、80%这两
个选项,均值为71.46%,来自不同地区的华人的数据也具有一致性,美洲、欧洲、亚洲
的均值分别为71.25%、71.40%、71.51%。

图3-3 海外华人认为华人的华语听说能力应该达到中国人水平的百分比

22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表3-7 您认为一般海外华人的华语听说能力应该达到一般中国人的
选项及人次
身份 均值
50% 60% 70% 80% 90%
学生 10 10 19 24 4 70.30%
教师 32 35 109 93 25 71.50%
家长 2 3 9 10 1 72.00%
社会人士 11 18 30 28 16 71.94%
小计 55 66 167 155 46 71.45%
从表3-7可以看出,不同身份的华人的看法也比较一致,均值都大于70%,学生的均
值相比较而言稍微偏低,这个结果是可以理解的,海外华裔学生处在一个多语言环境
中,除了学习汉语还要学习其他语言。此外,虽然他们有比较多的听和说的机会,但是
受他们汉语能力的限制使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汉语的听众,毕竟没有像家长、教师和社会
人士这样全面地接触汉语。
海外华裔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在入学前已经会讲中国的某种方言或者一定程度的普通
话,所以他们在听说能力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的口语主要还是体现在日常
会话方面,而且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长辈方言口音的影响,所以他们这方面的语言基
础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问题。从父母习得的语言优势,也可能变成学习汉语时的“先天
31
屏障”。 一方面,这些先天优势使得他们听力理解能力强,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语言理解
得较为准确,口语表达能力也不错,容易进入到汉语课堂的氛围中,而且他们还有一定
的阅读能力,借助语音理解阅读材料的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这也给他们的汉语学习
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说方言口音,正音较困难,这一语音问题如果在学生初级阶段不
加以关注,往往随着学生进入高级阶段,会造成“化石化”现象。此外,方言口音还会
导致学生听力水平提升较慢,因为发音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到目的语听力能力的提高。由
于过于依赖自己原有的足够日常交流的口语词汇,进入高年级以后读写能力提升也会较
32
为困难。 所以,教师在教学或辅导华测时,要特别留意学生的这些问题。

3.3.2 华测与读写能力
表3-8 您认为一般海外华人的华语读写能力应该达到一般中国人的百分比
选项及人次
身份 均值
50% 60% 70% 80% 90%
学生 19 6 23 13 5 66.82%
教师 86 62 76 54 14 64.79%
家长 8 0 6 9 0 66.96%
社会人士 24 23 21 26 9 67.38%
小计 137 91 126 102 28 65.76%

23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从总体上说,海外华人华语的听说能力还不错,可是在读写能力上却比较差。根据
数据的统计,海外华人的平均读写能力达到中国人的65.76%,明显低于听说能力。
从表3-8可以看出不同身份的海外华人看法也差别不大,其中教师的均值较之学生、
家长和社会人士偏低,为64.79%,华人身份的认同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使得海外华人
华裔在语言态度和主观愿望上表现出积极性,而教师则更多地是从实际的情况的出发作
出判断。“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某种语言的认识、价值评价及其判断、以及指导人们使
33
用该语言的意向及状态。” 海外华人对汉语言和中华文化有着强烈地亲近感,虽然他们
的读写能力低于听说能力,但是汉字和汉文化的魅力还是使他们希望自己的汉语能力有
所提高。按照需求理论来说,这也正是他们“目标需求”的体现。

表3-9 您认为一般海外华人的华语读写能力应该达到一般中国人的
选项及人次
地区 均值
50% 60% 70% 80% 90%
美洲 10 6 5 2 0 59.57%
欧洲 17 11 13 7 1 62.65%
亚洲 113 77 114 97 27 66.45%
小计 140 94 132 106 28 65.76%

在表3-9中,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读写能力态度调查发现,美洲和欧洲的均值只有
59.57%和62.65%,明显低于亚洲的65.76%,由于这两个地区的华裔调查对象是以教师为
主,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和通过对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的
观察所致。
要想真正学好汉语,必须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或
者测试辅导过程中,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且结合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有效而
全面地提高语言技能。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语言技能的教学和语言要素的教学是密不可
分的。语言要素的学习必须在听、说、读、写活动中进行并且得到巩固;同时,听、
34
说、读、写活动的开展是提高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所
以,在设计华测时,也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必须综合参考海外华人对这些语言要素和
语言技能掌握情况的态度和看法,从而设计华测的具体内容。

3.4 华测与汉字能力
汉字是汉语(书面)能力的最基础指标。“汉字作为汉语(华语)的书写工具,是
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海外华裔与祖籍国身份认同的重要凭证,也是最容易流失的祖

24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35
籍国特征。” 汉字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令外国人头疼的问题,习惯了拼音文字的他们面
对方块汉字往往会觉得无所适从,感觉比画画还难。而海外华裔虽然并不具备汉语书写
和阅读的能力,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会写自己的名字甚至一些其它的简单汉字,这有助于
36
他们了解汉字的构造,也会使他们对汉字的学习减少畏难情绪。
参照中国小学毕业3000字的识字要求,我们调查了海外华人对“华裔学生小学毕业
应该要求识字多少”的态度和看法,得出均值为1758字,来自不同地区的华人的态度也
比较一致,美洲、欧洲、亚洲的均值分别为1708、1790、1753。
根据上面对读写能力的调查,一般海外华人的读写能力应达到中国人的65.76%,乘
以国内小学毕业要求的3000字,得到1973字,与此处数据比较接近,形成了相互的印
证。

表3-10 相对中国小学毕业3000字的识字要求,华裔小学毕业的识字量应为多少
选项及人次
身份 均值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学生 9 19 24 8 7 1888
教师 86 80 74 33 18 1685
家长 6 8 6 3 2 1740
社会人士 17 29 31 15 11 1873
小计 118 136 135 59 38 1756

如表3-10所示,考察不同身份的数据,同样得出教师的均值比学生、家长和社会人
士要偏低,与前面我们对读写能力的调查结果具有一致性。

3.5 华测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基础,是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无论哪一种语言的教学,
都离不开文化教学,美国语言学家罗立言(John.A.Rassis)谈到语言教学时说道,“你
不是在教语言,而是教这种语言的文化”37,海外华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与目的,
38
文化传承更是华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所以华测作为华文教育体系中重要
的一部分,自然也不可少了文化内容的测试。根据专家学者的概括总结,海外华人具有
三重性,即中华性、本地性、国际性,而其中中华性体现包括唐人街、华文教育、华文
39
文学、华文媒体和中国的语言, 这些都是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维护,而正是由于他们内
心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才得以中华文化在海外声名远扬。

25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一般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所能满足的,不过是实现汉语的交际功能,并给予学生相关的
汉语言文化知识传授,而华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除了要满足学生掌握汉语的交际功能这
一基本需求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文化寻根需求和事业发展需求。文化寻根需求是一种深层
40
的人生意识,每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在身处纷纷攘攘的社会人群之中时都会产生。 在
中华民族精神里,抹不去的是华人潜在的“根”意识,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再到文
化寻根。“华人在潜意识里无法忘记自己的根,在文化与心理上实现了对中华文明的传
41
承,从而影响其中华性。” 一般外国人与海外华人的汉语教学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对
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这种学习中国文化的需求不仅来自海外华裔本人,还来自他们的父
辈和海外华人社会。
所以可想而知,华测应该重视中华文化。据统计,我们得出的均值为3.79,即使是
来自不同身份的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态度也有着强烈地一致性,均值分别为
3.91、3.83、3.76、3.63。

表3-11 认为华测应该重视中国文化吗
选项及人次
地区 均值
1 2 3 4 5
美洲 0 2 5 5 12 4.13
欧洲 2 3 9 10 25 4.08
亚洲 14 36 146 84 149 3.74
小计 16 41 160 99 186 3.79

根据表3-11数据显示,我们发现,美洲、欧洲的海外华裔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度高于
亚洲,均值分别高达4.13和4.08。而亚洲的均值只有3.74,位列最低。这里便体现了老
侨和新侨的区别,东南亚受访者多为老侨,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多种因素的影响,使
得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感情和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华人社区是华人与当地政府与社会互
动的产物,这些社区的形成和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与主流社会的支配性态度有关,这
42
也体现了海外华人的本地性。” 东南亚的老侨民移居海外他国多年,为了在当地生存发
展下去,已经日渐融入当地主流文化,因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也有些减少。

表3-12 不同地区样本及总体对“哪些方面的中华文化应该被重视”回答的均值分布表

美洲 均值 欧洲 均值 亚洲 均值 总体 均值

中国民俗 4.13 中国民俗 4.28 中国历史 3.97 中国历史 3.98


当代中国 4.04 当代中国 4.16 中国民俗 3.83 中国民俗 3.89
中国历史 3.96 中国历史 4.08 当代中国 3.78 当代中国 3.82

26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儒家文化 3.92 中国地理 4.08 儒家文化 3.55 中国地理 3.58


中国地理 3.54 儒家文化 3.65 中国地理 3.52 儒家文化 3.58
道教文化 3.25 道教文化 3.15 佛教文化 3.36 佛教文化 3.31
佛教文化 3.13 佛教文化 2.88 道教文化 3.22 道教文化 3.22

表3-13 不同人群对“哪些方面的中华文化应该被重视” 回答的均值分布表


学生 均值 教师 均值 家长 均值 社会人士 均值
中国历史 3.81 中国历史 4.01 中国民俗 3.72 中国历史 4.09

当代中国 3.73 中国民俗 3.96 当代中国 3.64 中国民俗 3.84

中国民俗 3.64 当代中国 3.84 中国历史 3.58 中国地理 3.73


中国地理 3.57 儒家文化 3.63 中国地理 3.44 儒家文化 3.67
儒家文化 3.39 中国地理 3.54 儒家文化 3.04 当代中国 3.55
佛教文化 3.25 佛教文化 3.33 道教文化 2.92 佛教文化 3.44
道教文化 3.16 道教文化 3.24 佛教文化 2.76 道教文化 3.27

中华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问卷中第14题设计了对儒家文化、中国民俗等7项内容的
看法。海外华人对“哪些方面的中华文化应该被重视”这一问题的回答,从总体上来
说,按照均值大小进行排序得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历史、中国民俗和当代中
国。从以上两表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不同身份,还是来自不同地区的海外华人的看
法都高度一致,不管是哪个州,也不论是哪类人,中国民俗、当代中国以及中国历史都
是位列三甲。
“中国民俗”承载着许多文化传统和文化内涵,满载着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眷恋和深
厚情谊,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比较容易保存和传播的部分。很多海外华人无论身
处何处,无论多么融入当地社会,都完好无损的保存着一些传统习俗,特别是在中国传
统节日的时候。例如马来西亚华人向来族群认同意识强烈,战后以来,一直为维护华人
文化和华文教育权利不懈奋争。马来西亚华人长期热衷于华文教育事业和华语的使用,
43
成效斐然,其华文水平在东南亚首屈一指,迄今仍保存较完整地华人传统习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可以知道中国一路走来的兴衰
荣辱,这是作为每一位炎黄子孙理所应当要了解的,也直接地体现了海外华人的民族文
化认同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对“当代中国”的认知则更能真切地感受到当今中国
的发展状况和国情,很多海外华人虽然身居异乡,但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动态与发展,并
且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了重要的力量,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在社会事务
上,都可以看到海外华人的身影,这也是他们问祖寻根的重要体现。由此可见,这三项

27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文化内容是最能直接展现海外华人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内容,也是最能与祖国大陆保持密
切联系的桥梁,因而理应是海外华人最为重视的文化方面。
这些文化内容中,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在海外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儒
家思想在中国境外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和扩展。“中华文化身后的历史积淀、强大的凝聚
力和持续的影响力,被认为是将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联系在一起的基础和纽带,也为华
44
人网络提供了框架和内容。”
中国人的海外移民,本身就反映了中国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和平、保守、务实的特
点。儒家的中庸之道,随遇而安,使得华人较易融入其他民族。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中
国海外移民各具不同的特点,它不同于西方炮舰政策保护下的殖民(或移民)。在经济
方面,突出表现在“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企业大都融入了儒家的经营观念,由家族统领
企业的运作。这些企业往往是由父辈们创下,再由子女来接替掌管或由亲戚来共同管
理。“家族式”经营是中国儒家文化在海外的延伸和发展。传统华人注重在经济活动中
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并加强感情投入,而家族经营似乎更有利于培植这种传统的经
45
营理念。
据专家研究在美国华人时发现,在美国华人中,新儒学、新道学、新佛学作为中华
文化发展中的一种新的思潮,影响正在扩大。这一新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也正是中西
两种文明互相交融而对自身文化再创造的尝试。在愈来愈多地享受物质文明成果的同
46
时,人们更多地关注精神和内在的价值追求。 所以,我们看似历经数年的中华传统文化
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也还是有新的时代意义的。

28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4.华测的价值
“测量总是跟决策相关、决策总是跟后效相关。评价一个测量好不好,信度、效度
47
等指标固然重要,这是它的科学本质,但更重要的是看它能起什么样的决策和后效。”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教学就会有测试,语言测试的作用价值
也是多方面的,包括评价学习者的学业成就和语言水平、评估教学的实际效果、为选拔
人才提供依据、为改进教学中的问题提供反馈等等。我们在问卷中的第16题调查了海外
华人对华测价值的看法。
表4-1 对“期望华测的价值”回答的统计分布表

有助于 有助于 有助于 有助于


有助于 评价某 评价某 公司企 有助于 留学中
有助于
留学中 教师的 学校的 业人员 本国内 国以外
求职
国 华文教 华文教 的级别 升学 的其他
学效果 学效果 评聘 国家

有效样本 507 507 505 496 506 506 505


均值 4.27 4.22 4.05 3.96 3.76 3.69 3.57
中值 5 5 4 4 4 4 4
众数 5 5 5 5 5 5 5

考察华测的这些价值,可以把它们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价值,即华测有助
于评价某教师的华文教学效果和有助于评价某学校的教学效果。测试是对教育进行评估
的一种手段,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对教师来说,通过测试,可以及时改进教学,减
少盲目性,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对学校来说,学生的
测试结果,教师的教学反馈,可以推动学校更加完善教学与管理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的
改进,从而推动本校华文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者希望能经
常从教师那里得到自己对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反馈,以测定自己的学习成绩,了
48
解自己掌握的目的与水平。所以测试是教和学得共同需要,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华测价值的另一方面是实用价值,主要是有助于留学、求职、升学和公司企业人员
的级别评聘。早先有学者调查了华语,并对此进行了功能排序,次序依次是:沟通不同
的方言人群、作为商业用语、作为旅游用语、便于继承华人文化传统、作为华族的表
征。后两个功能反映说话人对本民族的认同和归附,感情的成分较重。而前三个功能则
49
主要是达到实用目的,也是对语言社会地位的理智的判断。 所以,华测这些方面的价值
更多地体现了华测的社会意义。

29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如表4-1所示,均值都大于3.5,来自不同身份的海外华人对华测这几方面的价值也
持一致的肯定态度,均值都高于3.5。说明受访者对华测的期望发挥的这些作用持肯定态
度,同时,由上表可以看出华测最大的可能是在教学上(包括来中国留学)发挥作用,
这也间接说明来中国留学的意愿很强。
表4-2 不同地区样本对“期望华测的价值”回答的均值分布表
美洲 欧洲 亚洲
有助于公司
有助于评价某学校的 有助于公司企业人
3.42 3.94 企业人员的 4.38
华文教学效果 员的级别评聘
级别评聘

有助于评价
有助于评价某学校
有助于求职 3.38 3.85 某学校的华 4.3
的华文教学效果
文教学效果

有助于公司企业人员 有助于留学中国以 有助于本国


3.21 3.79 4.12
的级别评聘 外的其他国家 内升学

有助于留学
有助于留学中国 3.17 有助于本国内升学 3.77 中国以外的 4.01
其他国家

有助于评价
有助于评价某教师的
3.13 有助于求职 3.44 某教师的华 3.8
华文教学效果
文教学效果

有助于评价某教师
有助于本国内升学 2.75 3.44 有助于求职 3.77
的华文教学效果

有助于留学中国以外 有助于留学
2.58 有助于留学中国 3.15 3.65
的其他国家 中国

从表4-2中,我们可以看出,华测的价值在不同地区的体现程度并不一样,美洲地区
的均值明显低于欧洲和亚洲地区,由于受海外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华
文教育事业起步时间先后不一,在各个国家的发展进程速度也不一样,所以华测在不同
地区的影响力及有效价值自然也不同。由此说明我们应该大力推动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的
全面发展,以及加大华测的推行和普及力度。

30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5.对华测的建议和展望
5.1 具体建议
从2012年到如今,通过华测中心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华测的推行也日渐走上轨
道,但是要制定出真正符合海外华人需求的测试内容并且推广到全球,还是任重而道远
的。
首先,华测需求的调查分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是调查范围的扩大,本次调
查分析由于条件的限制,调查范围有所局限,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亚洲的局部国
家,欧洲、美洲等其他地区的调查对象较少,要想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并且得到有力的
论证,必须大范围地展开调查,而且调查者的身份也以教师为主,其他身份的华人数据
相对较少,可以加大调查量。另一方面,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是
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法,若能辅之以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调查方法,则可以得出
更加有力的结论,但由于条件所限,本次调查中未能实现,在以后的进一步调查分析
中,可以加以完善。
其次,华测内容要有针对性。经过一系列的前期调查分析,已经明确了华测的基本
性质、标准和所要突出的内容,那么在具体的内容制定过程中如何体现华测对于海外华
人语言要素的要求;如何合理安排听说读写能力的测试,如何有效地融入汉字和文化的
内容,都是需要进一步斟酌并且反复验证的。
再次,要实现华测价值的最大化。华测的实施需要走出去才能真正服务于海外的华
语教学和华人社会,要想让华测成为衡量全球华人华文水平的统一标准,除了需要专家
学者的研究研发,也需要华文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获得海内外官方
的认可,因此必须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华测,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从而加快华测普
及的进程,使华测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
最后,要提高华测对华文教学和海外华人社会的正面反拨效应。“反拨效应是指语
言测试对教与学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同时还指语言测试对课程设置、教育者以及人才培
50
养等所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 在华文教学过程中,测试的内容和方法要与华文教学的
目标保持一致,这样的测试才会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华测的负
面反拨效应,无论是在其华文教学价值或是社会价值方面,都不能仅仅把考试作为唯一
的评定和选拔的依据,而应该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使用除考试以外的多元评价方法,
从而减少考试带来的负面影响。

31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5.2 展望
华测是专门针对海外华人而开发的一项标准化语言水平考试,它的推出,不仅填补
了HSK在这一方面的空白,有助于语言测试的横向及纵向发展,而且势必会推动海外华语
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华测的大范围实施和推广,使得海外华人这一庞大的群体内有了自
己独立的测试,这对华文教学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和完善作用。华测价值的实现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出于理智还是情感动机,都能满足海外华人的需求,有利
于他们在海内外的发展。
现如今,海外移民的趋势有增无减,华文教育的发展也定然蒸蒸日上,华文教学与
一般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区别也会越来越明显。我们相信,华测的进一步实施和推行定能
给语言测试的发展和海外华人界带来新的变化。

32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6.总结
海外华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华测,仅仅有理论支撑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调查海
外华人具体的需求是什么样的。通过这次需求调查分析,我们知道华人群体庞大而又复
杂,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华人对华测的需求不同,生活环境和人生阅历等多种因素使
得汉语普通话在海外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他们所掌握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要
素相对于标准普通话已经有了新的改变。结合调查以及本文的数据来看,在海外华人社
会中,由于受到海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他们需要的已经不是那么地道的普通话语音;海
外华人对普通话语法的态度还是比较肯定的,想要真正掌握汉语,语法是必不可少的一
部分;标准的普通话词汇显得更加重要,得到了海外华人的极大肯定。
海外华人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结合本文的调查,在
海外华人社会中,听说能力明显强于读写能力。这些都是华测内容中要体现出来的。
此外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在读写测试中要重点突出。中华文化在华
测中必须有所体现,尤其是中国历史、中华民俗和当代中国这几项文化内容。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意义上来说,华测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不管是教学价值还是
实用价值,都是表明了华测的推行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华测的研发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华测的推行与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在
华测中心的全力以赴下,定能迎来崭新的局面,大放异彩,海外华文教育事业也一定会
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33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注 释

1
庄国土.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历史变化[J].世界历史,2011(5):4.
2
郭熙.海外华语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汉语教学,2006(1):109-113.
3
王汉卫,黄海峰,杨万兵.华文水平测试的总体设计[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4):
84-85.
4
王爱平.东南亚华裔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汉语学习动机[J].华侨大学学报,2000(3):67.
5
王爱平.东南亚华裔学生语言与文化背景调查刍议[J].华侨大学学报,2001(3):59.
6
王爱平.东南亚华裔学生语言与文化背景调查刍议[J].华侨大学学报,2001(3):59.
7
张玉娟,杨凤.语言测试的演变及其对教学的反拨作用[J].外语教学研究,2008(5):
183.
8
张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需求研究的语言经济及规划意义[J].汉江学术,2013,32(5):
62.
9
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47.
10
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J].厦门大学学报,2009(3):62.
11
庄国土.论中国海外新移民:以近 30 年福州移民为例[C].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
会议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2005.
12
徐茗.菲律宾华文教师对华文教育态度的调查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5(4):85.
13
李玮.试分析华裔学生口语学习问题[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232.
14
夏明菊.华裔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分析[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4):53.
15
鹿士义,余嘉元.当前 HSK 中若干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探讨[J].汉语学习,2003(4):
11.
16
赵红英.试论中国大论新移民的特征——北美与欧洲的比较[J].八桂侨刊,2001(3):46.
17
宗 世 海 , 李 静 . 印 尼 华 文 教 育 的 现 状 、 问 题 及 对 策 [J]. 暨 南 大 学 华 文 学 院 学 报 ,
2004(3):4-5.
18
朱媞媞.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的心理特征与文化关键期问题[J].华侨大学学报,2007(4):
118.
19
杨翼.对外汉语教学测试与评估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J].考试论坛,2008(4):47.
20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出版社,1990:249.
2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22
郭熙.论华语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6(2):23.
34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23
王汉卫,凡细珍,邵明明,王延苓,吴笑莹.华文水平测试总体设计再认识——基于印
尼、菲律宾、新加坡的调查分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3):48.
24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出版社,1990:249.
25
赵氚.试论华裔留学生的特点、教育与与管理[J].暨南学报,2001,23(S1):169.
26
王汉卫.“标准”与“基础”——基础阶段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新思考[J].暨南大学华
文学院学报,2002(2):21.
27
周清海.语文测试里的语文问题[J].中国语文,2001(1):60-65.
28
倪传斌,王志刚,王际平,姜孟.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语言态度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
究,2004(4):56.
29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5(3):113-124.
30
王汉卫,黄海峰,杨万兵.华文水平测试的总体设计[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4):
86.
31
李玮.试分析华裔学生口语学习问题[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232.
32
朱志平.美国华裔学生在汉语课堂中的优势和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6):99.
33
王爱平.汉语言使用与华人身份认同—对 400 余名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J].福州大
学学报,2006(4):90.
34
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09:114.
35
王汉卫,凡细珍,邵明明,王延苓,吴笑莹.华文水平测试总体设计再认识——基于印
尼、菲律宾、新加坡的调查分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3):46.
36
谭天星.华族的海外发展与华人社区变化的探讨[C]. 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
讨论会论文集,1993:415-432.
37
金宁.关于华裔学生文化教学的若干探讨[J].华侨大学学报,1994(3):114.
38
张文英.海外华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7):106.
39
李其荣,王春.华人三重性:美国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比较研究[C].“东
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
40
张胜林.华文教学的学科性质、定位与学科特性初探[J].华侨大学学报,2001(3):55.
41
李其荣,王春.华人三重性:美国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比较研究[C]. “东
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
42
范可.整合中的欧洲华人[J].读书, 2010(9):109.
43
庄国土.略论东南亚华族的族群认同及其发展趋势[J].厦门大学学报,2002(3):68.

35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44
王苍柏.华人网络的再认识:一个空间的视角[J].华人华侨历史研究,2006(2):23.
45
李其荣,王春.华人三重性:美国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比较研究[C]. “东
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
46
姜义华.论文化的摩擦、适应与再创造——美国华人文化变迁试析[C].近代中国(第五
辑), 1995:66.
47
王汉卫,黄海峰,杨万兵.华文水平测试的总体设计[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4).
48
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8.
49
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
究,1999(1):85.
50
雷蔚茵,袁荣.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与外语教学[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29(6):
138.

36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 柴省三.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丛书:汉语水平测试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
社,1997.
[2] 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
究,1999(1):81-95.
[3] 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47.
[4] 段沫.基于需求分析的任务型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5] 范可.整合中的欧洲华人[J].读书,2010(9):105-112.
[6] 郭素红,吴中平.留学生汉语需求分析的理论和方法[J].汉语学习,2012(12):91-96.
[7] 郭熙.关于华文教学当地化的若干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8(2):91-100.
[8] 郭熙.海外华语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汉语教学,2006(1):106-115.
[9] 郭熙.论华语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6(2):22-28.
[10]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11] 姜义华.论文化的摩擦、适应与再创造——美国华人文化变迁试析[C].近代中国
(第五辑)
,1995:51-66.
[12] 金宁.关于华裔学生文化教学的若干探讨[J].华侨大学学报,1994(3):114-118.
[13] 雷 蔚 茵 , 袁 荣 . 语 言 测 试 的 反 拨 效 应 与 外 语 教 学 [J]. 天 水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2009,29(6):138-140.
[14] 李其荣,王春.华人三重性:美国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比较研究[C].
“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
[15] 李玮.试分析华裔学生口语学习问题[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1):232-233.
[16] 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17] 鹿士义,余嘉元.当前 HSK 中若干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探讨[J].汉语学习,2003
(4):53-58.
[18]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5(3):113-124.
[19] 倪传斌,刘治.外语需求的特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21-24.
[20] 倪传斌,王志刚,王际平,姜孟.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语言态度调查[J].语言教学与
研究,2004(4)56-66.
[21] 倪传斌.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学习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68-76.
[22]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出版社,1990:249.

37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23] 孙德金.语言测试专业硕士论文精选/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HSK 研究书系[G].北京语言


大学, 2005.
[24] 谭天星.华族的海外发展与华人社区变化的探讨[C].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
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3:415-432.
[25] 王爱 平.东南亚华裔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汉语学习动机[J].华侨大学学报, 2000
(3):67-71.
[26] 王 爱 平 . 东 南 亚 华 裔 学 生 语 言 与 文 化 背 景 调 查 刍 议 [J].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 2001
(3):57-62.
[27] 王爱平.汉语言使用与华人身份认同—对 400 余名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J].福
州大学学报,2006(4):86-90.
[28] 王 苍 柏 . 华 人 网 络 的 再 认 识 : 一 个 空 间 的 视 角 [J]. 华 人 华 侨 历 史 研 究 , 2006
(2):22-30.
[29] 王汉卫,凡细珍,邵明明,王延苓,吴笑莹.华文水平测试总体设计再认识——基
于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的调查分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3):45-52.
[30] 王汉卫,黄海峰,杨万兵.华文水平测试的总体设计[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
(4):84-89.
[31] 王汉卫.“标准”与“基础”——基础阶段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新思考[J].暨南大
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2):11-21.
[32] 夏 明 菊 . 华 裔 学 生 汉 语 学 习 动 机 分 析 [J]. 乌 鲁 木 齐 成 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 2003
(4):46-54.
[33] 徐 茗 . 菲 律 宾 华 文 教 师 对 华 文 教 育 态 度 的 调 查 研 究 [J]. 世 界 汉 语 教 学 , 2005
(4):85-90.
[34] 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11.
[35] 杨翼.对外汉语教学测试与评估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J].考试论坛,2008(4):45-
50.
[36] 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20-23.
[37] 张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需求研究的语言经济及规划意义[J].汉江学术,2013,32
(5):62-66.
[38] 张凯.汉语水平考试研究[G].商务印书馆,2006.
[39] 张凯.语言测试概论[M].商务印书馆,2013.

38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40] 张凯.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G].商务印书馆,2006.
[41] 张凯.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HSK 研究书系:语言测试及测量理论研究[G].北京语言大
学出版社,2005.
[42] 张黎.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55-60.
[43] 张 胜 林 . 华 文 教 学 的 学 科 性 质 、 定 位 与 学 科 特 性 初 探 [J].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
2001(3):52-56.
[44] 张旺熹,王佶旻.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HSK(改进版)研究[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社,2010.
[45] 张文英.海外华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7):106-
108.
[46] 张玉娟,杨凤.语言测试的演变及其对教学的反拨作用[J].外语教学研究,2008
(5):181-182.
[47] 赵氚.试论华裔留学生的特点、教育与与管理[J].暨南学报,2001,23(S1):167-
173.
[48] 赵红英.试论中国大论新移民的特征——北美与欧洲的比较[J].八桂侨刊,2001
(3):10-13.
[49] 周清海.语文测试里的语文问题[J].中国语文,2001(1):60-65.
[50] 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09:114.
[51] 朱媞媞.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的心理特征与文化关键期问题[J].华侨大学学报,2007
(4):117-122.
[52] 朱志平.美国华裔学生在汉语课堂中的优势和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
(6):98-104.
[53] 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J].厦门大学学报,2009(3):62-69.
[54] 庄国土.论中国海外新移民:以近 30 年福州移民为例[C].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
会员会议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2005.
[55] 庄 国 土 . 略 论 东 南 亚 华 族 的 族 群 认 同 及 其 发 展 趋 势 [J]. 厦 门 大 学 学 报 , 2002
(3):63-71.
[56] 庄国土.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历史变化[J].世界历史,2011(5):4-14.
[57] 宗世海,李静.印尼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4(3):1-13.

39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58] Lado,R.Language Tes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Foreign Language


Tests[M]. London: Longman, 1961.

40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附 录:
“华文水平测试”调查问卷
尊敬的朋友:
华文就是海外华人社会通行的中文。由于华人和非华人总体上的华文水平差别很
大,我们拟针对海外华人开发一个标准化语言水平考试——华文水平测试(简称“华
测”)。本调查主要是想了解您对华测的看法、态度等,主要包括要不要华测、要什么样
的华测、要华测做什么等几大方面的问题。有确定背景信息的数据才有意义,所以,背
景信息(无记名,不涉隐私)也请您认真填写。

您的意见和建议将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甚至会深刻地影响到华测的面貌。请选出
最符合您个人看法的观点,以及最符合您个人情况的表述,每题只能选一个答案。

经过试验,完成本问卷大约需要 15 分钟左右。非常感谢您的支持,祝身体健康,万
事如意,谢谢!

中国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院·华文水平测试中心

41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第一部分

1. 您认为海外华人社会需要华测吗? ① ② ③ ④ ⑤
2. 您是否认为应专门为海外华裔设计汉语(华语)考试? ① ② ③ ④ ⑤
3. 华文水平测试,您是否认为对华裔应该比对一般外国人的要求高一些?
① ② ③ ④ ⑤
4. 说中文,您是否认为地道的北京口音很重要? ① ② ③ ④ ⑤
5. 说中文,您是否认为标准的普通话词汇很重要? ① ② ③ ④ ⑤
6. 说中文,您是否认为标准的普通话语法很重要? ① ② ③ ④ ⑤
7. 您认为华测应该重视中华文化吗? ① ② ③ ④ ⑤
8. 您是否认为华测的等级设计应考虑中国的学制? ① ② ③ ④ ⑤
9. 您是否认为华测的等级标准应参考中国的学段要求? ① ② ③ ④ ⑤
10. 您是否想知道自己的华文水平相当于什么程度的中国人? ① ② ③ ④ ⑤
11. 您认为一般海外华人的华语听说能力应该达到一般中国人的:
①50%左右 ②60%左右 ③70%左右 ④80%左右 ⑤90%左右
12. 您认为一般海外华人的华文读写能力应该达到一般中国人的:
①50%左右 ②60%左右 ③70%左右 ④80%左右 ⑤90%左右

13. 中国小学毕业要求认识 3000 字,您认为华裔学生小学毕业应该要求认识多少字?①


1000 字 ②1500 字 ③ 2000 字 ④ 2500 字 ⑤3000
14. 哪些方面的中华文化应该被重视,请您为以下项目打分,①代表不重要,⑤代表非常
重要,从①到⑤重要程度越来越高。

儒家文化 ① ② ③ ④ ⑤
佛教文化 ① ② ③ ④ ⑤
道家文化 ① ② ③ ④ ⑤
中国民俗 ① ② ③ ④ ⑤
中国历史 ① ② ③ ④ ⑤
中国地理 ① ② ③ ④ ⑤
当代中国 ① ② ③ ④ ⑤
15. 有一些因素会影响您是否参加华测,请为下列可能的一些因素打分,①代表不重要,

42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⑤代表非常重要,从①到⑤重要程度越来越高。
考试证书是否有价值 ① ② ③ ④ ⑤
是否能测出真实水平 ① ② ③ ④ ⑤
是否有助于学习华文 ① ② ③ ④ ⑤
考试题是否比较简单 ① ② ③ ④ ⑤
考试时间地点是否方便 ① ② ③ ④ ⑤
是否比较便宜 ① ② ③ ④ ⑤
16. 一个考试应该有它的“价值”,下面是华测可能的作用,请按您的希望程度打分,①
代表无所谓,⑤代表非常希望华测具有这个作用,从①到⑤希望程度越来越高。
有助于求职 ① ② ③ ④ ⑤
有助于本国内升学 ① ② ③ ④ ⑤
有助于留学中国 ① ② ③ ④ ⑤
有助于留学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 ① ② ③ ④ ⑤
有助于公司企业人员的级别评聘 ① ② ③ ④ ⑤
有助于评价某教师的华文教学效果 ① ② ③ ④ ⑤
有助于评价某学校的华文教学效果 ① ② ③ ④ ⑤
17. 您希望华测采用什么样的考试方式?
A.纸笔测试 B.机考 C.无所谓
18. 如果华测的实际面貌比较符合您的期望,您会参试华测吗? ①代表完全不会,⑤代表
一定会,从①到⑤参试意愿越来越高。 ① ② ③ ④ ⑤

第二部分
1. 每个人都可能有多种身份,您可能既是老师、也是家长,还是校长等等,您是以什么
身份来填写本问卷的,请谨慎选择一个身份,表明您填写问卷时的身份态度:
A.学生 B.教师 C.家长 D.商人 E.公务员 F.职员 G.其他
2. 您的性别:A.男 B.女
3. 您的族裔:A.华裔 B.非华裔
4. 您的学历:①小学 ②初中 ③高中 ④大学 ⑤硕士 ⑥博士
5. 您的年龄:①20 岁以下 ②21-30 ③ 31-40 ④ 41-50 ⑤51-60 ⑥61 岁及以上

43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6. 如果把语言水平从低到高分为 6 个等级,1 级是初学水平,6 级是母语水平,您认为


自己的汉语/华语水平是:①1 级 ②2 级 ③3 级 ④4 级 ⑤5 级 ⑥6 级
7.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汉语?
①高中 ②初中 ③小学 ④幼儿园 ⑤从小
8. 您或您的孩子或您朋友的孩子,一周有几节汉语(华语)课?
①1 节 ②2 节 ③3 节 ④4 节 ⑤5 节
⑥6 节 ⑦7 节 ⑧8 节 ⑨9 节 ⑩10 节及以上
9. 您的汉语方言是?
A.我不会说方言 B.福建话 C.潮州话 D.客家话 E.广东话 F.其他方言
10. 请按使用的多少选择语言,使用最多的排在最前面,使用最少的排在最后。例如您跟
家人说话时最多使用华语,其次是汉语方言,其次是本地语,最少是英语,那您跟家
人说话的语言使用顺序就是:①B ②D ③A ④C. (不一定非得选四种语言)
A.本地语 B.华语 C.英语 D.汉语方言
跟家人说话 ①( ) ②( ) ③( ) ④( )
跟同事说话 ①( ) ②( ) ③( ) ④( )
跟朋友说话 ①( ) ②( ) ③( ) ④( )

11. 您是第几代华人?(中国出生,从中国移居到海外,为第 1 代)
①第 1 代 ②第 2 代 ③第 3 代 ④第 4 代 ⑤第 5 代及以上
12. 如果您是第 1 代华人,请回答:您移居海外多少年了?
① 5 年以下 ②6-10 年 ③ 11-20 年 ④ 21-30 年 ⑤31 年以上
13. 您所在的国家 ,地区 。
14. 您对华文水平测试还有什么建议,请写在下面:

调查结束,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44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致 谢

随着毕业论文的结稿,以及近期为工作而四处奔波的日子,我知道,三年的研究生
生涯即将结束。虽然有着种种舍不得,虽然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散不去的是深厚
的情谊和真诚的感恩。一路走来,至少我无怨无悔、获益匪浅,我也从之前青涩的小丫
头慢慢成长起来。

来到暨大华文,我学到了很多: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学习机
会,让我们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有了新的追求和渴望;是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你
们以幽默博学、谦逊儒雅的姿态让我们领略到了各具魅力的学者风范;是来自五湖四
海,善良友爱的同学、朋友们,让我体会到了团队的温暖。在此,真心地感谢你们。

而我一直我觉得,来到华文最幸福的事便是成为王汉卫教授的学生。这一路走来,
我聆听、学习着;我思考、收获着。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王老师更是给予了我很多帮
助和指导,无论是前期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还是批改初稿时的不厌其烦,并且提
出许多中肯的指导意见,使我在研究和写作中不断收获。一起相处的点点滴滴,温馨难
忘,感触至深。王老师为人处世那正直的人格魅力,学术科研那严谨的治学态度,都让
我们钦佩并折服,一日为师,终生不忘,您的谆谆教导和关心帮助都让我铭记于心,王
老师,真的谢谢您。

在我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要感谢很多人的帮忙。导师王汉卫老师以及华文水
平测试中心各位老师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让我的论文更加扎实;开题时,宗世海老师、
王茂林老师、张军老师、杨万兵老师等针对我的论文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建议;在
后期修改时,我的小伙伴们(孙梦、熊玮、王薇、李银萍、陈丽娟等)也提出了很多中
肯的建议。在此,感谢大家对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支持和帮助,我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
开你们的指导和帮助,谢谢你们。

在这即将毕业的时刻,我们对华文有着深深的眷恋:眷恋华文清幽静好的学习环境
和浓郁、厚重的文化积淀;眷恋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博学多才;眷恋在华文经历与收获的
点点滴滴……我知道,我要走的路还很长,今后的道路上我还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
无论是理想还是事业,都需要我用我的知识和热情去奋斗,我定将不负所望,追求卓
越。

最后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老师(刘华老师、张世涛老师、杨万兵老师、干
红梅老师),给了我这样一个审视自身学习成果的机会,我一定会再接再厉,不断完善,
45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文水平测试”需求调查分析

并且学有所获,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此衷心祝愿各位老师身康体健、工作顺
利、生活愉快。

董燕南
2015 年 3 月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4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