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1

隋炀帝和秦始皇是难兄难弟

隋帝国与秦帝国出奇的相似:都统一了中国,都进行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都很短命。

没有隋炀帝的中国很难说是一个什么样子,当然,按照恩格斯"他人替代论",肯定会有隋炀帝
第二出现,但按照我的相对论历史观,这个隋炀帝第二哪怕延后一分钟出现,历史也将大为改
观。可惜我们无法证明,除非出现历史平行空间,而且这个平行空间还得可控,以便进行模型
观察。

不过历史其实也就是一场游戏,游戏里面的人物可以投掷骰子做出选择,但无论你怎么折腾,
你也跳不出游戏设计者的掌心,在西方,这个游戏设计者叫上帝;在东方,这个游戏设计者被
称为辩证历史观。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东方封闭环境中的必然规律,八百年周王朝早已分崩离析,之后早晚
要被某一个国家统一,但究竟是谁统一,什么时间统一,怎么个方式统一,那就是游戏玩家的
事了,而不是游戏设计者的事。隋炀帝就是一个历史牛人,他的作用就是大大地影响历史进程,
或者说加速某种制度、体系的毁灭,加速某种制度、体系的新生,不过隋炀帝肯定没学好辩证
历史这门课,他的历史表现证明他这门课挂了,不过他其他课程不是优秀得一塌糊涂就是糟糕
得一塌糊涂。

隋朝的伟大,就是大量打破了旧制度,创立了很多新制度,这让中国又完成了一次蜕变,所以
说隋帝国虽然短命,但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长期各民族混居,
这客观上是给中国输入了新鲜血液,北方的蛮族文化与传统的中原文化大规模交融,使得重新
统一的中国有了改革的沃土,隋帝国的各种改革没必要细说,关键就是隋帝国用各种新制度为
中国重新建立起一个平衡的社会,当然,在改革中产生的火花却产生了爆炸,结果隋帝国把自
己个葬送了,唐帝国和当年的汉帝国一样坐享了前朝丰硕的成果。

自东汉以来,中国实际上由于失去了平衡而四分五裂,重新回归平衡本来应该在晋帝国时期完
成,但司马家族的无能导致这个动作又延后了数百年。隋帝国的改革非常全面,不多说,以门
阀制度和科举制度看隋文帝、隋炀帝怎样将中国复归平衡。

高颍和苏威并称"开皇明相",两人配合得也很默契,高颍负责拟定改革政策,苏威负责维护实
施,这小子颇有后世魏征胆大直言的风格,敢拦着怒气冲天想要持刀杀人的杨坚。
高颍改革的主要方面就是几个,一个是对政府职能进行了大改革,建立"五省六部"制度,也就
是让政府职能部门更加专业化,另外也有利于分权制衡,不让权力过于集中,这个机构改革很
合理,因此一直沿用到清朝。另一项改革是地方行政,西周建立了分封制,秦汉时改为郡县制,
经过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混乱,地方管理制度也混乱不堪,官僚队伍也很臃肿,到了"十羊九
牧"的地步,高颍就来了一次大瘦身,把三级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后改为郡县两级,其实
一样)。另外,把地方官的各级任命权全部收归中央,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地方官扩展自己的势
力,并且,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坐大,隋朝改革还规定必须"异地为官",任何一个官员也不能两
度担任同一个地方的官员,任期也调整到只有三四年,后来又规定官员上任不能带父母或者
15 岁以上的儿子。进京述职的规定也是这时候开始正式实行的,被称为"朝集使"。经济上隋帝
国实行了"均田法",这是带有农业文明理想主义色彩的田亩制度,虽然因为过于理想化而实行
起来没有到位,但怎么说也以前要好得多,最起码基本保证了人人有田,这就很不错了。徭役
方面也实行租庸制度,这样农民的负担也轻了不少。

隋帝国的改革其实收效明显,《隋书》把描写盛世的词汇都用上了:"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
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
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宴如也。"

汉武帝的独裁专制产生的另一个社会毛病就是门阀制度,当时这还不是一种制度,但根源却是
在汉武帝这里。汉武帝推崇儒学,于是政客官吏们纷纷改弦更张,抛弃以往的黄老哲学和其他
各种学说,开始研究儒家经书,学问大的就开始开业授课,在官场里开业授课是什么后果,小
学生也懂,于是,门徒就成了派系,到了刘秀时候,这小子当上了皇帝,于是广加封赏,出现
一批新政客。这时候门阀就渐渐成了社会的主流,到了魏时期,就已经设计出了九品中正制度,
这也就是门阀制度的正式确立。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倒是和欧洲的贵族人才选拔制度较为相近,
有个门槛就是出身一定要是世族,于是,世族占据了所有的官吏位置,而低层的人就根本没有
了多少上升的渠道,除非你有特别的功绩,比如战功什么的,但这样的机会也很难得,因为别
说将军级别,就是中层军官也都是世族子弟。

世族成为主流对皇帝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对统治者来说,任何势力过大都不是好事,皇
帝其实是个势单力薄的角色,他主要是通过平衡各种势力来取得优势,这就需要高超的操控能
力,所以说皇帝也不是谁都能干的。世族势力太大,皇帝自己也就难免受其影响,这对皇帝来
说是个巨大的压力,因此,到了隋帝国,杨氏家族就要想办法改变这种世族力量过大的局面,
怎样改?那就是打破门阀制度,换一种新的人才选拔机制,从底层引入一股新的力量上来,用
来平衡世族势力,所以,我后面说科举制度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世族的利益,甚至可以说是世
族的对立力量。

每一种制度的确立都是为了解决旧体制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不过历史也就
是这样前进的。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产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此后渐渐形成了一个文官社会,
武官的地位只有在战争期间才超越文官,大多数时候文官是政治和官僚队伍的主流,国家大政
方针主要是文官决定的,社会风气也渐趋阴柔,战国时的尚武精神基本上销声匿迹。因此,中
国在文化上越来越高深,但在武略方面就常常让人扼腕叹息了。不过,中国文化的所谓高深也
不是向高级阶段迈进,而是一直在倒退,这在以后的篇章中再说。

隋帝国和秦帝国都有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不应该频繁地发动战争、开建大工程,远征高丽、
扩建洛阳、开凿御道、修造运河,这些都和秦始皇修建阿房宫一样,闹得民怨沸腾,虽然杨广
做的这些工程远比政绩工程强,很多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造福子孙的大实事,但严重透
支一代人的幸福去为子孙造福,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当一代帝王成就了他的霸业的时候,他接下来思考的就是如何保持这一权力和如何使它不断地
扩大。

隋帝国的改革虽然相当成功,但隋帝国也犯了和秦帝国一样的错误,那就是大型工程太多了,
对外的征服战争也实施得早了些,再加上这么大动作的改革肯定会有不小的社会矛盾,这三者
同时作用,任何帝国都承受不了。

隋帝国与秦帝国出奇的相似,都统一了中国,都进行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都很短命。他们灭
亡的原因也有相似之处,其中明显的一项是都有大工程。农耕时期的大工程在今天看来也是规
模不小,比如隋帝国建造宫殿、修建大运河等,这些工程相当于现在的修建奥运场馆、南水北
调。在现代,这些工程虽大,主要依靠机械力量,并且有专业的建筑承包商,而在秦、隋的农
耕文明时期,这样庞大的工程就非得征调几十万、上百万人才行,这对农耕文明来说是个沉重
的负担,这么多的劳动力全都去修工程了,农业生产必然要受到影响。而且,这不仅仅是直接
修工程的人,还要有配套服务,因此,一个宫殿工地上假设有 10 万人的话,那么后勤、原料、
运输、管理等就有几倍的人在为其服务,因此,一个大工程的牵涉面很广、很深,往往是牵动
整个国家的。隋帝国灭亡的两大直接导火索就是两项:一个是庞大的工程,一个是对外战争。
隋炀帝曾三次远征高句丽--这里也看出,秦帝国是以统一六国为完成统一大业,而隋帝国则不
满足于统一中国本部,而是谋求向外扩展,将朝鲜半岛纳入中国范畴。其实,更准确点说,应
该是把朝鲜半岛归属中国固定下来,或者叫做收复朝鲜半岛,因为在公元前 108 年,汉武帝就
在朝鲜半岛设立了乐浪郡和带方郡两个行政机构,朝鲜半岛大部分就归属这两郡管辖,在东汉
末年,也就是三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而给了中国边疆和周边地区闹独立的机会,朝鲜半岛也
就是在这时候分离出去的,高句丽在 313 年终止了乐浪郡和带方郡的行政管辖权。

隋帝国是一个升级版的秦帝国,但隋帝国不如秦帝国的是,它没能将中国的统治圈成功扩大。
隋统一中国后显然认为自己负有更大的使命,就是将中国传统的统治圈再次扩大,并稳定下来。
除了秦汉帝国时期的统治地域外,隋帝国显然认为可以将周围一些小国或者原番薯地纳入中国
直接统治之下,变成中国的一个个行政区。看看《隋书》、《资治通鉴》就明白,隋帝国不仅仅
是想征服高句丽,而是在向四面八方扩张。在南方,大业元年(605 年)一月,隋炀帝就任命
刘方为罐州道行军总管,征服越南。占领交趾(今河内)后,接着刘方就进军林邑,也就是越
南南方地区。刘方和部将宁长真兵分两路,宁长真率领步兵和骑兵从陆路攻击,他自己率领舰
队从海路前进,然后在海口登陆。当时林邑王曾在阇黎江设防堵截,没成功,当隋军渡河之后
又在南岸进行一次决战,并且使用了东南亚地区惯用的战术,即使用战象,但这些大象被隋军
的弓弩一阵射击之后掉头冲垮了自己的部队,结果,林邑王再次战败,这场战役很像是在印度
河曾发生过的几场战役,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式:使用大象作战的一方,经常会被自己的大
象冲垮。但东南亚地区的人似乎一直没有总结出这个危险。刘方率领的隋军此后连战连捷,最
终占领整个林邑王国。攻占林邑,是中国历史上除元帝国时期外,陆军攻击的最南位置(明郑
和海军还曾在东南亚岛国作战)。

其实,征交趾应该是一次收复行动,因为越南北部在历史上早在秦统一六国之时就顺便被一起
统一了。公元前 111 年,汉武帝灭了南越,建立交趾行政区。但越南和中国很多边疆地带一样,
都曾有过多次征服又多次反叛的经历,征服本身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征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几次征服几次反叛这都是常有的事,尤其是要将某地长期归属,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培养被
征服地区的归属感。

也就是在刘方进军越南的时候,即大业元年,北方的契丹人习惯性地又来劫掠,地点是营州。
隋炀帝一点没犹豫,立刻下诏命令韦云起与突厥启民可汗一起率领突厥两万骑兵征讨契丹。与
汉武帝声势浩大而又战果平平的对匈战争不同,韦云起与启民可汗来了一次漂亮的突袭就解决
了问题。因契丹与突厥本来都是游牧民族,此时关系尚好,因此突厥骑兵的出现并未引起契丹
人的警觉,所以,在黎明时分发起的突然袭击一举摧毁了契丹人。隋帝国这一战役打得比历史
上任何一次北伐战争都干脆利索,汉武帝如果知道此事不知是否会感到羞愧。
在南征北伐之后,隋帝国在东面的大海上也同样有所作为,大业三年(607 年),隋炀帝派朱
宽下海探路,看看大海里有哪些还没被征服的国家,结果发现了琉球,就抓了一个人,拿着他
的盔甲返回。于是在历史上,《隋书》中就有了《琉球传》,这时琉球还被称为"琉虬"。隋炀帝于
是来了一次先礼后兵,先派人去招降,琉球拒绝了,隋炀帝又命令组建远征舰队,这场远征打
得也很顺利,几次战斗下来就占领了琉球。

在解决琉球的第二年,即大业四年(608 年),隋炀帝又把目光转向了西域。这次隋炀帝命令
他的爱将薛世雄再次和突厥启民可汗合作,一起出兵西域。但启民可汗却未能出兵,薛世雄于
是单独出玉门关,与征服契丹一样,薛世雄也是以一次漂亮的突袭一举占领伊吾城,并在汉朝
伊吾城旁另建了一座新伊吾城,设伊吾郡,开始行使行政管辖权。伊吾城和柔远城此后成为中
央政权在西域的两大战略支撑点。

但在后期隋炀帝征高丽却失败了,高丽国将隋军阵亡者尸体筑为京观,631 年唐太宗派遣使者
到高丽交涉,拆毁京观,收拾隋军骸骨,祭而葬之。什么是"京观"?就是战争中战胜一方会将
战败一方阵亡士兵的尸体堆积在大道的两旁,堆筑起来,再覆土夯实,于是一场战争过后,大
道两旁就会多出很多"金字塔",以炫耀武功。高丽国就将阵亡的隋帝国士兵尸体筑成京观炫耀
胜利。由于战争失败和大工程积累矛盾,最终使得积压已久的底层怒火爆发。

在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都必然会激化出很多矛盾,所以,改革的前提是要有充分的稳定能力,
一旦矛盾出现,要有能力应对,否则,轻则改革失败,重则国家倾覆。其实,所谓的改革就是
一场利益重新分配,所以,利益被削减的人自然要闹事,秦帝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完成,是因为
有秦帝国统一六国强大的威势,无论是秦帝国内部还是被征服土地都明白无法与强大的秦兵对
抗,所以,虽然改革得以完成,但改革中积累的矛盾,征服战争庞大的需求,统一后巨大的工
程,没有一丝弹性的法律,这些使得社会底层积聚了太多的怒火,因此,当秦始皇一死,再没
有一个人能压住民间怒火。隋帝国的改革、战争和工程也起了同样的效果,但隋炀帝不是秦始
皇,所以,他根本就压制不住民间和官僚队伍中的反对。
再评隋炀帝

秦始皇做过的事,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
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没有开运河。人们对秦始皇、唐太宗的功绩多有肯定,但谈到隋
炀帝时却多是恶语——

五十年前,我就疑惑对隋炀帝的评价是否正确

五十年前的 1962 年,我在五年制的北京大学历史系读到四年级的时候,中国古代史


专业又细分断代史时,于是我选择了隋唐史专门化,开始在汪篯先生指导下学习,1964 年
又考为他的研究生,继续学习隋唐史。文革开始,学业中断,而后分配去了内蒙。工作之
余百无聊赖之际,曾细读带去的线装本的《隋书》,将隋代史料分门别类地抄成十一个笔记
本,那时对隋炀帝杨广的评价产生了疑惑,就是我后来在隋炀帝传记的前言里说的:“我
们差不多可以说,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
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没有开运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
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今人评说隋炀帝功罪,应比魏徵更实事求是

1981 年,宁可先生组织丝绸之路考察到张掖时,考察队要给地委机关和地区学校的
200 多人做一场报告,宁先生安排我先讲,临时想的题目就是“在张掖说隋炀帝”,将自己
对过去关于隋炀帝的评价的疑虑和盘托出。讲隋炀帝做皇帝以后十四年,只在长安城里住
了十个月,一直在外面奔波,他忙活些什么?罗列出他所做的事情,结论是他很有眼光地
在张罗国事,大部分都做得很好,雄才大略,是有重大历史建树的。就是最后辽东打得太
急,给民众造成巨大灾难,因此是又有重大历史罪恶的人。宁先生主持会,当时就声明,
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虽然他以前论历史主义的文章对隋炀帝开运河有正面评价,但显然
对我在许多方面肯定隋炀帝,是有保留的。确实,考察队的另外 20 位隋唐史学者,当时
大概是没一个认可替隋炀帝说好话的。会后邓文宽调侃概括我对隋炀帝的评价:伟大的暴
君。这当然并不准确。

后来发言改写成一篇名为《炀帝西巡》的论文,发在 1982 年出版的《丝路访古》文集中。


文中总结道:“隋炀帝作为一个处在中国长期分裂后重建大统一时期的皇帝,又是处在中
古社会鼎盛发展的起点上,他的许多活动带着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西巡之外,还有北狩、
建洛阳、修驰道、筑长城、开运河、下江南等等,他以极大的魄力和强度发疯似地干了十
几年,但他并不是发昏,他做的一些事,不无建设和发展统一国家的历史内容。许多做成
功了,有的做糟了,特别是他本人残暴的专制君主的品格,在做一些本无可厚非的事时,
也给人民带来格外深重的灾难,积累成无法忍受的负担,最后征辽东激起全国规模的农民
战争。”

魏徵亲眼看到事情的全过程,很懂得这一点,以隋为鉴是他劝诫唐太宗时常用的法宝。
为了为当时的现实政治服务,魏徵在主持编撰《隋书》时,不免要着重强调隋炀帝作为暴君
的失误,有意无意地抹煞这位“慨然慕秦皇、汉武之功”,雄心勃勃的君主的一切历史功绩。
一千多年来,魏徵的观点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今天我们对隋炀帝的功罪的评价,应当能比
魏徵他们更实事求是。

评价隋炀帝,最好先去运河上走走

三四年后的 1984 年,又组织了运河考察,回来以后对我的观点更有信心了。在《运河


访古》文集中,我以《千古功罪说隋炀》为题,全面评说隋炀帝。文章一开始就说:“评价隋
炀帝,最好先去运河上走走。”1989 年完成的隋炀帝传,在前言里,更将隋炀帝和两位“千
古一帝”做了详细比较。

比如,隋炀帝和秦始皇的比较: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隋炀帝在为晋王时任统帅平陈,平陈之后,斩五佞,受图
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天下称广,以为贤。”又在翌年与杨素一起平定南方叛乱,
巩固了统一。隋唐的统一,是西晋短期统一之后又一次意义重大的国家大一统。
秦始皇凿灵渠;隋炀帝开运河,这条两千公里长的南北运河,是古代中国最有价值、
最伟大的工程。

类似的还有很多。两人不同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隋炀帝修缮图书,结交儒生,按
“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的理念,大办学校;秦始皇用七十万骊山徒为自己修占地成千上万
亩的陵园,隋炀帝生前没有给自己修陵墓,他埋在扬州,占地只有雷塘数亩田。

在中国从门阀贵族政治向科举官僚政治转化,从门阀社会向门阀后社会转化的历史关
头,宇文泰、宇文邕、杨坚、杨广、李世民、武则天六人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中,
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远的是隋炀帝和武则天。可后面这两位在历史上却是脏水被泼得最多
的。

总之,隋炀帝不应该被完全否定。“如果能令人信服地给予适当的褒贬,为已亡人找
回公道,就能证明,历史是最无情的,因此也是最有情的。”(《隋炀帝的真相·后记》,北
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史家秉笔站在历史的评判台上,应绝不掩饰邪恶,也不埋没贡献。

秦始皇和隋炀帝谁更残暴?隋炀帝怎么死的?

[ 秦朝 ] 时间:2016-12-11

相信大家对于我们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和隋炀帝都是比较熟悉的,其实秦始皇和隋炀帝两
个人之间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很多的人们都会
把秦始皇和隋炀帝给联系起来。秦始皇还有隋炀帝在历史上的名声都不是很好,很多人都
说秦始皇是暴君,而隋炀帝则是出了名的好色。

秦始皇和隋炀帝谁更残暴 隋炀帝怎么死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其实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不管是秦始皇,还是隋炀帝,做出的贡献都
是非常巨大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修建了长城,而隋炀帝开挖了大运河。不管是在古代
还是现代,长城和运河对于中国的作用都非常巨大。秦始皇和隋炀帝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值
得肯定的。

在历史上,很多的皇帝都想过要修建长城,也有很多的皇帝想过要开挖运河,但是只有秦
始皇和隋炀帝成功了。修建长城和开挖运河在当时都可以说算的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因为要在古代做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人工完成,一点机械化都没有,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
财力,还有时间,别说是古代了,就算是现代都不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

所以秦始皇和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也算的上是两个奇迹了,虽然说确实做了很多残忍的事
情,比如说焚书坑儒这样的,但是他们对于整个中国也确实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中国
历史上杰出工程师的两个最大代表。

杨广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杨广所作的五言绝句诗体,全诗共有两首。唐代非常著名的诗人张若虚也
有一篇跟他同名的诗。张若虚的诗广为流传,杨广的诗却鲜为人知,并不是说他写的不好,
只是大概很少有人品评的缘故,所以并不令人熟悉。

秦始皇和隋炀帝谁更残暴 隋炀帝怎么死的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夜幕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
逢游女,湘川值二妃”诗的题目原本是陈后主所作,是一首乐府的曲名,是陈叔宝的数首
艳曲中的一篇。杨广借题发挥,自己作了词曲。从诗词内容上看,这首诗并没有值得新奇
的地方,但一些句子表现出刚健之气,对仗运用的非常巧妙,声韵也很和谐,也就是人们
所说的押韵。
这首诗的大体意思可以让我们联想起一个画面,隋炀帝在黄昏十分向远处眺望江面,即便
是微风也没有,因此江水十分平静,泛不起几丝涟漪,远处看去十分浩荡,令人心生坦然
之感。这个时节正值春天,江岸上的鲜花竞相开放,满满当当地一片。观赏了一阵之后,
天色渐晚,开始起潮了,天上也开始出现了星星,江水随着月亮逐渐远去。水天相连,交
相辉映。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四句话,不仅表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又描绘出一幅宏大壮
丽的月夜图。

杨广的诗歌风格对隋唐以及后代的文人也产生了些许的影响,诗作中的美文美句也成为人
们争相模仿的对象,甚至在自己的诗中直接引用。

杨广饮马长城窟行鉴赏

我们都知道,古诗词绝对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其中各种典故的应用,优美词句的层出不穷
让我们敬佩不止。在敬佩之余,我们更应该感叹中国汉字的无穷无尽的魅力,在一篇只有
几句的古诗词中,仅仅几句话几句,便将诗人的所感和所想含蓄委婉的表达出来,想想也
是美妙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隋炀帝杨广的著名诗词《饮马长城窟行》。

秦始皇和隋炀帝谁更残暴 隋炀帝怎么死的

说起隋炀帝杨广,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因为杨广也是历史上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昏虐暴君
之一。在杨广即位的几十年里,加大对赋税的征收,使得原来就贫困的百姓更加贫苦。他
大修运河,仅仅是为了供自己享乐,一见琼花的风采,他每年都命人从全国各地送来美女,
只为充实自己的后宫.......说起杨广的荒淫无度,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但是说起杨广的
诗词,不得不承认,杨广也是一位才华横溢之人。

《饮马长城窟行》是杨广流传千年的著名诗词之一,是一首抒情长诗。这首诗是杨广早年时
巡张掖时触景生情所作。当时杨广看到河边连绵不绝的青草,不禁动情。萧萧的秋风吹起,
引起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感伤。在那个高冷艰苦的生存环境中,连马都受不了,更何况是血
肉之躯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愁苦的心情。其用词华丽绝美,意象仪态万千,让人读后感
叹不止。

历代学者都对这首诗大加赞赏,评价极高。

文言文魏徵论隋炀帝译文及赏析
魏征是是唐朝时期有名的政治家,辅佐唐太宗创建了“贞观之治”的大大业。魏征直言劝谏,
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唐太宗曾说过魏征就是他的一面镜子,时时警醒他。魏征刚正不阿,
被称为“一代名相”。

秦始皇和隋炀帝谁更残暴 隋炀帝怎么死的

唐太宗贞观二年三月,一日唐太宗对着陪立的两位大臣说突然说到“我读了《隋炀帝集》这
本书,发现文章辞藻深奥,难以读懂。我也知道这是在肯定尧、舜、禹的功绩,而否定了
夏桀、商纣的暴行,但是做起事情来为什么又相反了呢?”这时魏征回答到“百姓的君主即
使贤明,但是也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肯听劝谏的人,才会让有智慧、有学识的人甘
心贡献他的才能,使勇敢的人竭尽所能。隋炀帝此人,智慧超群,但是他就是仗着自己的
智慧,骄傲自大,固执己见,不懂得居安思危,刚愎自用,任性为止。所以虽然他嘴上说
的都是尧舜之美德,但是实际上却做得是商纣、夏桀的行为。他没有时刻反省自己,所以
落得覆亡的下场”。唐太宗听后,思虑良久,深有感触的说到“前人的教训离我们不算远啊,
应当引以为鉴”。

唐太宗一生勤于政治,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盛世。除了自身严以克己之外,大概就是
不想重蹈隋朝隋炀帝的覆辙,时时以他警醒,切莫太安逸而忘记自己的责任。他努力学习
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俭之风,反对奢靡。稳定疆域,被少数民族称为“天
可汗”。

隋炀帝最后是怎么死的

隋朝一共建立了三十九年,历经五任皇帝,其中隋炀帝杨广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和皇后独
孤氏的第二个儿子,隋朝时期的第二任皇帝。至于他怎么死的,大多数人都知道是因为他
的暴政引起的叛乱导致了他的死亡。

秦始皇和隋炀帝谁更残暴 隋炀帝怎么死的

提起隋炀帝,大多数人对他想到的第一印象就是残暴,虽然这的确也是事实,但是这种评
价太过片面,而他其实也做过那么几件像开通大运河、完善科举制度这样的好事,这些都
为后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些甚至到现在还在沿用,当然他的功并不能掩饰他的过,隋
炀帝从小就很聪明,也很会讨父亲和母亲的欢心,因此在他的大哥被废之后,隋炀帝得到
了母亲独孤皇后的拥护成为太子,但是成为太子之后,他注重奢华享受的本质也露了出来,
得到杨坚想要将自己废掉的消息之后,隋炀帝派人杀掉杨坚登基为皇,所以说他的皇位来
的并不名正言顺。

隋炀帝在位近十四年,但这位帝王却是导致隋朝走向灭亡的元凶,隋炀帝在位时期大举发
动战争,致使死伤的百姓、士兵无数,再加上他是一个十分残暴的人,他的暴政也使当时
的人民纷纷起来反他,两个原因一结合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叛军丛生,而这也是隋朝被灭
的直接原因,之后的隋炀帝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所以身上一直都备着毒药以防万
一,但是被叛军捉住之后,他带着的毒药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最终隋炀帝是被令狐
行达给勒死的。

真实的隋炀帝介绍

杨广,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儿子。公元 600 年被立为太子,


在任太子期间勤勤勉勉协助隋文帝处理政事,也做出了不少政绩。但历史上的隋炀帝被记
载为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历史上昏庸的帝王也不乏少数,为什么单单隋炀帝臭名昭著?
只是因为他败在输掉了一个国家,所以就遗臭万年了。

秦始皇和隋炀帝谁更残暴 隋炀帝怎么死的

和弑杀兄弟的李世民比起来,杨广并不算坏,和历史上其他昏君比起来,杨广也不算坏。
胡适曾说过“历史上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姑娘”,现代人了解到的只是被粉饰或者被抹黑的历
史,所以人们更喜欢读野史。那么真实的隋炀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杨广的政绩看,他不比后来的李世民差。还不是太子的时候,出征突厥,关注民生。实
现了周秦以来第二次天下的大统一,当然这中间他父亲杨坚的功劳比较大。在他登基后,
首次创立了科举制度,为中央选拔人才提供一个渠道,天下人才集聚京都,打破了士族阶
层,为后世提供了招贤纳士的经验;他重视教育,开办学校,深知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整理
古籍,安定西域,减轻刑罚,这些都在历史上功不可没。特别是他开凿了隋朝运河,全长
5000 米,沟通了黄淮河水系,打通了南北。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
河,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依然在发挥作用。
我们应该正视这位皇帝,不能以偏概全。他的确是好色荒淫,甚至霸占了自己的庶母,但
是除此之外,也不应该磨灭他的功绩,以及对后世的福祉。而且杨广爱好广泛,诗文都精
通,还写的一手好字,只是马失前蹄,因为他的失误致使一个国家的破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
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隋炀帝杨广 秦始皇和隋炀帝谁更残暴

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名叫杨广,外貌出众,一表人才,从小就聪明有才,故乡在陕西省西安市。他是隋
朝的第二位黄帝也是隋朝的最后一个黄帝。

他在年少时期便有一番作为,率领军队帮助父亲灭掉了建康,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升上
了太尉的职位。之后他负责管理江南地区,在此时期,他深得人民喜爱。之后因为父亲和
大哥之间产生了分歧,这为他顺利登上皇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他登上皇位后便颁布
了许多措施,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凭着他超强的军事作战能力,首先便是要打败突厥这
个隐患。之后颁布措施开通了大运河,此举对历史的发展有极大的作用。他还是推崇科举
制的第一人,这种考试制度为以后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然而他的另一些举措
让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每次出宫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修建宫殿还有地方上交上好的食
品,他的这种残暴无淫的做法无疑会增加人民对他的不满。尽管如此,但对他在政治,文
化,军事,外交,宗教方面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隋炀帝还是一位隐形的诗人,他写的诗意境雄浑,颇有气势,这和他早年出征有很大的关
系。他还可以写意境优美的抒情诗,到最后他料到自己的国家要灭亡,便开始写很凄惨的
诗句。最终,他在巡游扬州的时候被杀掉了。从此他的一生被背上了灭国的罪名。

秦始皇和隋炀帝

相信大家对于我们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和隋炀帝都是比较熟悉的,其实秦始皇和隋炀帝两
个人之间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很多的人们都会
把秦始皇和隋炀帝给联系起来。秦始皇还有隋炀帝在历史上的名声都不是很好,很多人都
说秦始皇是暴君,而隋炀帝则是出了名的好色。

但是不管怎么样,其实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不管是秦始皇,还是隋炀帝,做出的贡献都
是非常巨大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修建了长城,而隋炀帝开挖了大运河。不管是在古代
还是现代,长城和运河对于中国的作用都非常巨大。秦始皇和隋炀帝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值
得肯定的。
在历史上,很多的皇帝都想过要修建长城,也有很多的皇帝想过要开挖运河,但是只有秦
始皇和隋炀帝成功了。修建长城和开挖运河在当时都可以说算的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因为要在古代做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人工完成,一点机械化都没有,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
财力,还有时间,别说是古代了,就算是现代都不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

所以秦始皇和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也算的上是两个奇迹了,虽然说确实做了很多残忍的事
情,比如说焚书坑儒这样的,但是他们对于整个中国也确实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中国
历史上杰出工程师的两个最大代表。

隋炀帝怎么读

隋炀帝的拼音是 suiyangdi,隋读二声,炀读二声,帝读四声。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位皇
帝,他于公元 604 年登基为帝,在他执政的十五年间,既为隋朝繁盛做出了努力,又因好
大喜功逐步将隋朝政权瓦解。

公元 618 年,宇文化及发动了禁卫军兵变。宇文化及冲入皇宫,杀死了隋炀帝。事实上,
“隋炀帝”这一称呼,是唐高祖李渊所起的。“炀”有两个读法,一是为 yang 四声读音,二是
为 yang 二声读音,隋炀帝的炀字是为二声读音。读四声时,一般由烤火取暖之意。在古
代《谥法》一书中对“炀”解释为:“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
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从中可以看出,“炀”被用作谥号的时候,是有贬低
之意。唐高祖李渊将杨广称为隋炀帝,出自于他暴戾残酷的一面。

公元 604 年,隋文帝去世,杨广登基为皇帝,此后隋炀帝便开始了对隋朝的统治生涯。隋
炀帝登基不久后,便发动了对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国家的征战。正是因为隋炀帝急于
建功立业,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让百姓们无法担负起朝廷的开销。随后,隋
炀帝更是花费了大量的物质修筑大运河。赋税上的沉重激发了社会矛盾,百姓们纷纷揭竿
而起讨伐隋炀帝。隋朝百姓的负面情绪,加速了隋朝政权的灭亡。而“炀”字正好体现了杨
广逆天虐民、好大殆政的一面。

杨广的妹妹

相信熟悉杨广的人都知道,杨广是一位暴君。他不仅荒淫无度,终日在宫中寻欢作乐,搞
得整个皇宫乌烟瘴气,而且暴戾无比,不仅对百姓家中徭役赋税,而且惹得整个朝廷之中
的官员人人自危,惶惶终日,生怕一个不小心便掉了脑袋。但是这么一个暴君,却有一位
异常温柔、贤良淑德的妹妹——杨丽华。

据史料记载,杨广的妹妹杨丽华自小便聪慧过人,比同龄的女子聪颖二期成熟。而且杨丽
华更是一位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吹得一首好曲子,写得一手好字,让人心生羡慕。
大家都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包办婚姻的传统,一直到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传
统才渐渐消除。而生在封建时代的杨丽华也不例外,更何况,身为王室的子女,她们的婚
姻本来就是政治的附属品,更是身不由己。杨丽华的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女儿,于是在她年
仅十二岁时,将她嫁给了当时的太子宇文赟做了太子妃。杨丽华的母亲自以为给自己的女
儿挑得一个好夫婿,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这个宇文赟也是一位昏君。

在宇文赟继位之后,杨丽华顺理成章的做了皇后。但是这位皇帝却是荒淫无度,后宫佳丽
众多,最让人惊讶的是,他竟然立了五个皇后,这件事情在今天看来,着实是荒唐。但杨
丽华对此却并不介意,尽管身处后宫之中,杨丽华却始终性格温和,受到宫中上下的敬爱,
这在当时是很难能可贵的。

在梁山兄弟被招安之后,这位武将却因饮酒过度,从马上掉落死亡,实在令人惋惜。

隋炀帝恋上极品后母

宣华夫人是隋文帝杨坚的妃子,也就是隋炀帝杨广的后母。杨坚的亲生母亲是文献皇后,
但他却爱上了自己的后妈宣华夫人。宣华夫人姓陈,是南朝的宁远公主,也就是陈宣帝的
爱女,与陈后主是兄妹关系,施姬是她的母亲。

隋朝建立九年以后,平定了陈国,宁远公主被俘虏到大兴,成为后宫的宫女。后来当上杨
坚的妃子。皇后去世后,已经暮年的隋文帝失去了多年的红颜知己,无法排遣自己心中的
苦闷和想法,十分痛苦,打算宠幸年轻的妃嫔来缓解自己的心情,就把宁远公主封为贵人,
杨坚去世后,被赐予宣华夫人的称号。按照惯例,应该离开皇宫,去别庙仙都宫居住。但
是隋炀帝杨广对他有很深的爱慕之情,后来有把她接了回来。史书记载,宣华夫人是隋炀
帝杀死文帝,杀父篡位的原因所在。不得不说的是,宣华夫人实在是女人中的极品,十分
美艳动人,颇有风姿。
隋炀帝的皇后兰陵萧氏,是隋文帝为儿子挑选的妻子。后来隋文帝登基后,便成了萧后。
她聪慧过人、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对医术很有研究。本来深受隋文帝和文献
皇后的宠爱,为隋炀帝生下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为后来的篡位也出了不少计谋,立下很大
的功劳。但是杨广当上皇帝后她已经四十岁了,而自己的后母宣华夫人才不足三十。而且
宣华夫人似乎更加美丽动人,因此隋炀帝专宠宣华夫人一人,冷淡了萧皇后。

隋炀帝年号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皇帝的存在,隋炀帝就是其中一个。在众多皇帝中,隋炀帝
的名声可以说是最差的一个了,大家都觉得隋炀帝是个昏君,庸君。隋炀帝名叫杨广,是
杨坚的次子,因为战功累累,而深受杨坚的喜爱。在中国的历史上做了 14 年的皇帝,后
来被人活活给勒死了,了结了他的一生。那么隋炀帝年号是怎么来的呢?

隋炀帝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也做了挺多利民,造福百姓的事情,他有着很多的功绩,
比如说大运河,大运河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起到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但是杨广
这个皇帝也确实是做了很多不入眼的事情,如果真的要评价的话,只能说杨广是一个功半
毁半的皇帝。

在公元 618 年的时候,也就是隋炀帝做了第 14 年皇帝的时候,有人发动了兵变,最后的


结果就是隋炀帝被活活的勒死,这一年,隋炀帝只有五十岁。因为发动兵变的是当时的北
周宇文氏,所以皇位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宇文氏的手上,从此,唐朝在历史上出现了。唐朝
的开国皇帝,也就是李渊,这才封了杨广为隋炀帝。

这就是隋炀帝年号的来历了。炀这个词在当时是个非常不好的词,意思是好内怠政,外内
从乱。也就是因为这样,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才被人评说为了昏君,庸君,一直到今天,
隋炀帝依然没有摆脱这个骂名。
秦始皇和隋炀帝谁更残暴
相信大家对于我们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和隋炀帝都是比较熟悉的,其实秦始皇和隋炀帝两
个人之间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很多的人们都会
把秦始皇和隋炀帝给联系起来。秦始皇还有隋炀帝在历史上的名声都不是很好,很多人都
说秦始皇是暴君,而隋炀帝则是出了名的好色。

但是不管怎么样,其实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不管是秦始皇,还是隋炀帝,做出的贡献都
是非常巨大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修建了长城,而隋炀帝开挖了大运河。不管是在古代
还是现代,长城和运河对于中国的作用都非常巨大。秦始皇和隋炀帝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值
得肯定的。

在历史上,很多的皇帝都想过要修建长城,也有很多的皇帝想过要开挖运河,但是只有秦
始皇和隋炀帝成功了。修建长城和开挖运河在当时都可以说算的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因为要在古代做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人工完成,一点机械化都没有,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
财力,还有时间,别说是古代了,就算是现代都不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

所以秦始皇和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也算的上是两个奇迹了,虽然说确实做了很多残忍的事
情,比如说焚书坑儒这样的,但是他们对于整个中国也确实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中国
历史上杰出工程师的两个最大代表。

杨广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杨广所作的五言绝句诗体,全诗共有两首。唐代非常著名的诗人张若虚也
有一篇跟他同名的诗。张若虚的诗广为流传,杨广的诗却鲜为人知,并不是说他写的不好,
只是大概很少有人品评的缘故,所以并不令人熟悉。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夜幕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
逢游女,湘川值二妃”诗的题目原本是陈后主所作,是一首乐府的曲名,是陈叔宝的数首
艳曲中的一篇。杨广借题发挥,自己作了词曲。从诗词内容上看,这首诗并没有值得新奇
的地方,但一些句子表现出刚健之气,对仗运用的非常巧妙,声韵也很和谐,也就是人们
所说的押韵。
这首诗的大体意思可以让我们联想起一个画面,隋炀帝在黄昏十分向远处眺望江面,即便
是微风也没有,因此江水十分平静,泛不起几丝涟漪,远处看去十分浩荡,令人心生坦然
之感。这个时节正值春天,江岸上的鲜花竞相开放,满满当当地一片。观赏了一阵之后,
天色渐晚,开始起潮了,天上也开始出现了星星,江水随着月亮逐渐远去。水天相连,交
相辉映。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四句话,不仅表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又描绘出一幅宏大壮
丽的月夜图。

杨广的诗歌风格对隋唐以及后代的文人也产生了些许的影响,诗作中的美文美句也成为人
们争相模仿的对象,甚至在自己的诗中直接引用。

杨广饮马长城窟行鉴赏

我们都知道,古诗词绝对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其中各种典故的应用,优美词句的层出不穷
让我们敬佩不止。在敬佩之余,我们更应该感叹中国汉字的无穷无尽的魅力,在一篇只有
几句的古诗词中,仅仅几句话几句,便将诗人的所感和所想含蓄委婉的表达出来,想想也
是美妙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隋炀帝杨广的著名诗词《饮马长城窟行》。

说起隋炀帝杨广,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因为杨广也是历史上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昏虐暴君
之一。在杨广即位的几十年里,加大对赋税的征收,使得原来就贫困的百姓更加贫苦。他
大修运河,仅仅是为了供自己享乐,一见琼花的风采,他每年都命人从全国各地送来美女,
只为充实自己的后宫.......说起杨广的荒淫无度,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但是说起杨广的
诗词,不得不承认,杨广也是一位才华横溢之人。

《饮马长城窟行》是杨广流传千年的著名诗词之一,是一首抒情长诗。这首诗是杨广早年时
巡张掖时触景生情所作。当时杨广看到河边连绵不绝的青草,不禁动情。萧萧的秋风吹起,
引起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感伤。在那个高冷艰苦的生存环境中,连马都受不了,更何况是血
肉之躯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愁苦的心情。其用词华丽绝美,意象仪态万千,让人读后感
叹不止。

历代学者都对这首诗大加赞赏,评价极高。

文言文魏徵论隋炀帝译文及赏析
魏征是是唐朝时期有名的政治家,辅佐唐太宗创建了“贞观之治”的大大业。魏征直言劝谏,
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唐太宗曾说过魏征就是他的一面镜子,时时警醒他。魏征刚正不阿,
被称为“一代名相”。

唐太宗贞观二年三月,一日唐太宗对着陪立的两位大臣说突然说到“我读了《隋炀帝集》这
本书,发现文章辞藻深奥,难以读懂。我也知道这是在肯定尧、舜、禹的功绩,而否定了
夏桀、商纣的暴行,但是做起事情来为什么又相反了呢?”这时魏征回答到“百姓的君主即
使贤明,但是也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肯听劝谏的人,才会让有智慧、有学识的人甘
心贡献他的才能,使勇敢的人竭尽所能。隋炀帝此人,智慧超群,但是他就是仗着自己的
智慧,骄傲自大,固执己见,不懂得居安思危,刚愎自用,任性为止。所以虽然他嘴上说
的都是尧舜之美德,但是实际上却做得是商纣、夏桀的行为。他没有时刻反省自己,所以
落得覆亡的下场”。唐太宗听后,思虑良久,深有感触的说到“前人的教训离我们不算远啊,
应当引以为鉴”。

唐太宗一生勤于政治,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盛世。除了自身严以克己之外,大概就是
不想重蹈隋朝隋炀帝的覆辙,时时以他警醒,切莫太安逸而忘记自己的责任。他努力学习
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俭之风,反对奢靡。稳定疆域,被少数民族称为“天
可汗”。

隋炀帝最后是怎么死的

隋朝一共建立了三十九年,历经五任皇帝,其中隋炀帝杨广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和皇后独
孤氏的第二个儿子,隋朝时期的第二任皇帝。至于他怎么死的,大多数人都知道是因为他
的暴政引起的叛乱导致了他的死亡。

提起隋炀帝,大多数人对他想到的第一印象就是残暴,虽然这的确也是事实,但是这种评
价太过片面,而他其实也做过那么几件像开通大运河、完善科举制度这样的好事,这些都
为后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些甚至到现在还在沿用,当然他的功并不能掩饰他的过,隋
炀帝从小就很聪明,也很会讨父亲和母亲的欢心,因此在他的大哥被废之后,隋炀帝得到
了母亲独孤皇后的拥护成为太子,但是成为太子之后,他注重奢华享受的本质也露了出来,
得到杨坚想要将自己废掉的消息之后,隋炀帝派人杀掉杨坚登基为皇,所以说他的皇位来
的并不名正言顺。
隋炀帝在位近十四年,但这位帝王却是导致隋朝走向灭亡的元凶,隋炀帝在位时期大举发
动战争,致使死伤的百姓、士兵无数,再加上他是一个十分残暴的人,他的暴政也使当时
的人民纷纷起来反他,两个原因一结合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叛军丛生,而这也是隋朝被灭
的直接原因,之后的隋炀帝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所以身上一直都备着毒药以防万
一,但是被叛军捉住之后,他带着的毒药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最终隋炀帝是被令狐
行达给勒死的。

真实的隋炀帝介绍

杨广,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儿子。公元 600 年被立为太子,


在任太子期间勤勤勉勉协助隋文帝处理政事,也做出了不少政绩。但历史上的隋炀帝被记
载为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历史上昏庸的帝王也不乏少数,为什么单单隋炀帝臭名昭著?
只是因为他败在输掉了一个国家,所以就遗臭万年了。

和弑杀兄弟的李世民比起来,杨广并不算坏,和历史上其他昏君比起来,杨广也不算坏。
胡适曾说过“历史上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姑娘”,现代人了解到的只是被粉饰或者被抹黑的历
史,所以人们更喜欢读野史。那么真实的隋炀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杨广的政绩看,他不比后来的李世民差。还不是太子的时候,出征突厥,关注民生。实
现了周秦以来第二次天下的大统一,当然这中间他父亲杨坚的功劳比较大。在他登基后,
首次创立了科举制度,为中央选拔人才提供一个渠道,天下人才集聚京都,打破了士族阶
层,为后世提供了招贤纳士的经验;他重视教育,开办学校,深知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整
理古籍,安定西域,减轻刑罚,这些都在历史上功不可没。特别是他开凿了隋朝运河,全
长 5000 米,沟通了黄淮河水系,打通了南北。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的一条人工
运河,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依然在发挥作用。

我们应该正视这位皇帝,不能以偏概全。他的确是好色荒淫,甚至霸占了自己的庶母,但
是除此之外,也不应该磨灭他的功绩,以及对后世的福祉。而且杨广爱好广泛,诗文都精
通,还写的一手好字,只是马失前蹄,因为他的失误致使一个国家的破灭。

隋炀帝[杨广]
baidu

编辑

北周天和四年(569 年),杨广生于大兴(今陕西西安),史书称:“美姿仪,少聪慧”。
在北周时因父杨坚的功勋,被封为雁门郡公。[2]

开皇元年(581 年)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岁。[10] 后又授任武卫大


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等。

开皇八年(588 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
指挥全军的是高颎,[11] 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平陈后,进驻建康,杀掉了陈
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班师后,杨广晋
封太尉。平陈之后因为隋朝政策有所偏差,江南各地叛乱。[12]

此后,杨广亦屡立战功。开皇十年(590 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与杨素一起
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杨素后封越国公。

杨广从并州改镇扬州,在镇守江南期间为稳定叛变局势颇有成效、政绩突出。同时他表
现得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由此赢得了朝野赞颂和隋文帝夫妇的欢心。
开皇末年,隋文帝夫妇和皇太子杨勇的矛盾爆发,杨广趁机而入争夺储位,博得了文献皇后和
右仆射杨素的支持。开皇二十年(600 年),隋文帝废黜长子杨勇,立次子晋王杨广为皇太子。
同年,突厥进犯,杨广率军出灵武,却没有俘获而返回。[13] 杨广即帝位后,以早年的军旅生涯
为基础,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发动了战争。

据《资治通鉴》载,在仁寿四年(604 年)七月,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于是写信给杨
素,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
隋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在她来途
中意图非礼她,使隋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急忙命人传大臣柳
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知后将柳述、元岩抓入狱,并让右庶
子张衡入隋文帝寝殿侍疾并将隋文帝周围的侍从打发走。不久隋文帝便驾崩。[14]

唐代人马总在《通历》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血溅屏风”,[15] 而赵毅在《大业略记》中记载
隋文帝被张衡毒死。[16]

不过初唐赵毅笔记《大业略记》记载容华夫人蔡氏为仁寿宫变女主角。杨广“因色弑父”这
种说法也被诸多近代史学家质疑,仁寿宫变也成为疑案。

杨广继位后,假传隋文帝遗嘱,逼迫杨勇自尽,将杨勇处死。还有亲弟蜀王杨秀被他诬
陷使用巫蛊诅咒隋文帝及幼弟汉王杨谅,被剥夺官爵贬为庶民软禁于内侍省,后与诸子一起被
软禁,不得与妻子相见。

其弟汉王杨谅以讨杨素为名,在并州起兵,杨广派杨素镇压,杨谅降后被幽禁至死。[17-
18]
此后不久,杨广为翦除了对帝位的威胁,听从云定兴建议,于大业三年(607 年)3 月 4 日,
诛杀侄儿长宁王杨俨、又把剩余的侄儿(杨勇诸子)安城王杨筠、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
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颍川王杨煚、杨孝宝、杨孝范贬到岭南,在路途中全部被处死。
[19]
又处死了隋朝功臣宇文弼、贺若弼、高颎等人。[20]

大业元年(605 年),营建东都,历时十个月,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人。

东都在旧洛阳城之西,规模宏大,周长五十余里,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分。
宫城是宫殿所在地,皇城是官衙所在地,外郭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处所在地。外郭城有居民
区一百余坊,另有丰都市、大同市、通远市等三大市场。[21]
隋炀帝杨广

杨广在营建东都的同时,又下令开凿大运河,造龙舟等各种船数万艘,他游江都时所乘
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上有四层楼,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
层有房一百二十间,下层为内侍居处。[21] 隋朝大运河以都城洛阳为中心,分为三大段,南抵余
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全长 2700 公里。中段包括通济渠与邗沟。通济渠北起洛阳,
东南入淮水。邗沟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阳(今江苏淮安),南达江都(今扬州)入长江。南段名
江南河,北起长江南岸之京口(今镇江),南通余杭(今浙江杭州)。北段名永济渠,南起洛
阳,北通涿郡(今北京城西南)。

在教育制度上,杨广开创科举制,发展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增置进士科。科举制
度一直延续到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才被终止,为古代中国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贡
献。政治上,他为了打破由关陇集团垄断仕途的局面,重用了虞世基、裴蕴等南方集团官员。

军事上,在即位前曾参与与突厥、契丹之战事,皆有所获。大业五年(609 年),他亲
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22] 。杨广亲征吐谷浑后,又下诏征天下兵进
攻高句丽。大业八年,隋军出动一百一十三万人,败于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及平壤城(今属
朝鲜)下。次年再发兵围攻辽东城。这时,在黎阳仓督运军粮的杨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
思乱”,便乘机起兵反隋。杨广被迫从辽东撤军。杨玄感败亡后,杨广下令追究,共杀三万余
人,流徙六千余人。大业十年(614 年),杨广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因隋末农民起义已遍
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后只好议和收兵。大业十一年(615 年),杨广依例北巡长城,
始毕可汗率兵将其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杨广派人向始毕之妻、隋义成公主求救,义成
公主遣使告知始毕“北边有急”,加上隋朝援军相继抵达,始毕在九月撤围而去。

参见:隋末农民战争

杨广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
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仁寿四年(604 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
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604
年)至大业六年(610 年),开发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
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
发丁男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
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杨广为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其中著名的有显仁宫、
江都宫、临江宫、晋阳宫、西苑等。西苑在洛阳之西,周围二百余里,苑内有人工湖,周围十
余里,湖内有山,堂殿楼观,布置奇巧,穷极华丽。隋炀帝常在月夜带宫女数千人骑马游西苑,
令宫女在马上演奏《清夜游》曲,弦歌达旦。炀帝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
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
严重。

大业七年(611 年),王薄率领民众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起义,隋末民变终于
爆发。刘霸道、孙祖安、张金称、窦建德等纷纷率领农民百姓起义,农民起义军力量迅速发展
而日益壮大起来。

大业九年(613 年),农民起义不仅遍及山东、河北等地,而且发展到全国范围。在大
业九年上半年,平原、灵武、济北、济阴、北海等地均爆发农民起义,[23] 迅速高涨起来的农民
起义给隋朝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同年六月,杨玄感于黎阳起兵反抗杨广,隋朝大军从辽东撤
回,向杨玄感展开攻击,杨玄感的起兵很快失败了,杨玄感自杀。隋朝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击
败卢明月、张金称、高士达、刘元进,坑杀农民起义军。而翟让瓦岗寨、窦建德、杜伏威、林
仕弘等农民起义军则屡次击败隋朝大军,发展壮大。杨广想用血腥屠杀的恐怖政策恐吓人民,
反而使更多的人民参加到农民起义军中去,“所在蜂起”,“官军不能讨,以至隋亡”。[23] 农民起
义发展为全国规模。[24] 杨广妄图遏止起义力量发展,下令各地郡县、驿亭、村坞筑城堡,将民
众迁往城堡中居住,于近处种田,以图控制。他不愿正视农民起义蓬勃发展的现实,身边的佞
臣也不以实情相告,谎称造反的农民“渐少”。

参见:晋阳起兵

大业十二年(616 年)七月,杨广从洛阳去江都。次年四月,李密率领的瓦岗军逼围东
都,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杨广十大罪状。

大业十三年(617 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同年十一月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皇帝,
遥尊杨广为太上皇。[25]
杨广在江都却越发荒淫昏乱,命王世充挑选江淮民间美女充实后宫,每日酒色取乐;又
引镜自照,预感末日将到,锐意尽失的杨广晚年常引镜自照,对萧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
当斫之!”

杨广晚年,既没有像陈后主那样做个长城公,也没有把带在身边的毒药派上用场。大业
十四年(618 年)三月,杨广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
京),准备迁居那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这时,虎贲郎将元礼
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
动兵变,杨广闻变,仓皇换装,逃入西阁。被叛军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逮获,杨广欲饮毒
酒自尽,叛军不许,遂命令狐行达将其缢弑,时年五十岁。[26] 杨广造成的大乱,是华夏人口锐
减到两百余万户。[27]

这个雄心勃勃的帝王,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
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后陈棱集众缟素,为杨广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
台下,衰杖送丧,恸感行路。

杨广遇弑的消息传到洛阳,洛阳群臣拥立杨广之孙越王杨侗为帝,史称皇泰主,杨侗追
谥杨广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农民军领袖窦建德追谥杨广为闵皇帝,同年,李渊逼迫傀儡杨侑
禅让,建立唐朝,追谥杨广为炀皇帝。不久,洛阳权臣王世充逼迫杨侗禅让,隋朝正式灭亡。

唐朝平定江南后,于贞观五年(631 年),以帝礼改葬于雷塘。[28]

编辑

 改革官制
隋炀帝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

 大业律
大业三年(507 年),杨广颁《大业律》。杨广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
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凡五百条,
为十八篇。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诏施行之,谓之《大业律》。”《大业律》,
没有再修订,《唐律》就是依照着《开皇律》与《大业律》修订的。

 迁都洛阳[5-6] [29] [4]


汉魏洛阳已经不适合作为都城
东都洛阳平面图

了,于是杨广另选地质,重新营建洛阳,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洛阳的工程。[30-32]

《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仁寿四年,炀帝诏杨素营东京,大业二年,新都成,遂徙居,
今洛阳宫是也。其宫北据邙山,南直伊阙之口,洛水贯都,有河汉之象,东去故城一十八里。
初,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邪?自古何因不建都於此?”仆射苏威对曰:“自
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议都焉。其宫室台殿,皆宇文恺所创也。恺巧思绝伦,因
此制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29]

杨广营建的洛阳城,南对伊阙,北倚邙山,东逾瀍河、洛水纵贯其间,分外郭城、宫城、
皇堀、东城、含嘉仓城、园壁城和耀仪堀,规模宏大,布局有序。[32] 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
独特的布局和整齐的划一里见方的里坊布局建制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隋炀帝修建洛阳城,具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到五代、北宋时仍在使用,曾是全国经济文化
中心。

即位之初其所以决定迁都洛阳,是出于对洛阳在当时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地位上的重要
性的充分认识,决不是单纯出于荒淫逸乐,更不是什么迷信谶纬。[33]

 南北统一

隋朝版图
开皇九年(589 年),20 岁的杨广被拜为行军元帅,统领 51 万大军南下向陈朝发动进攻,
并完成统一。

北周武帝功业方隆,平齐之后,正将饮马江南,乃不半年而殂折。[34] 陈叔宝昏庸,又缺
乏贤良将相,隋文帝即位之初,便处心积虑,以平陈为目标(如韩擒虎、贺若弼之任命)。贺
若弼济京口,韩擒虎济采石,令陈军措手不及。[35] 隋军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
靡,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杨广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
下皆称广以为贤”。

开皇十年(590 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江苏,浙
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变“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杨广学江
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
年心血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
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

 攻灭吐谷浑

邵峰饰演的杨广

吐谷浑汗国是在青海、河西一带的强国。始祖是辽西鲜卑慕容涉归的庶长子慕容吐谷浑,
吐谷浑与慕容廆不和,率众西迁,最后在青海一带定居。吐谷浑于 329 年建汗国,典章制度类
同晋制,风俗与柔然、突厥相似。大业四年(608 年)隋臣裴矩指使高车袭击吐谷浑,吐谷浑
向隋朝清求援军。杨广乘机出兵,于隔年灭吐谷浑,步萨钵可汗逃亡。此战开拓疆域数千里,
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隋廷设置鄯善、
且末、西海、河源四郡,但是,同一年,杨广派伏顺去管理,却不能到达而返回。随后,吐谷
浑返回故地,并进攻隋朝河右,隋朝无力防御。[36] 随着这次征伐,隋朝长安诸县及西北诸郡,
都要转输塞外,每岁钜亿万计;经途险远并且遭遇寇盗抄掠,凡是人畜死亡没有到达的人,郡
县都会征破其家。因此百姓失业,隋朝西半部先穷困了。[37]

 讨占城
杨广于大业元年(605 年),令刘方攻占城,随着军队班师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
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国。此战隋军死者十之四、五,主帅刘方也病死于班师途中。
 征讨契丹,大宴突厥
大业元年(605 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
朝阳南)与高句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 50 里处,
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 4 万余人。大业二年(606 年),东突厥启民可汗入
朝时,杨广招集全国乐人招待他。隔年杨广到榆林,令宇文恺作大帐,邀请启民可汗及契丹、
奚、霫族族长参加大宴并看散乐,隋炀帝还赠送大量丝织品。[38] 杨广又命宇文恺临时造出大殿,
称“观风行殿”。当地外族以为是神功,每望见御营,十里外就跪伏叩头,走路不敢骑马。

然而隋朝后期突厥崛起,大业十一年(615 年),突厥始毕可汗率军将隋炀帝包围在雁
门。[39] 隋炀帝造成隋末大乱,突厥崛起空前强大,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
皆臣属于突厥,隋朝中原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也臣服于突厥,被
纳入突厥的势力范围。突厥达到“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强盛程度。[40] [41]

 征讨琉求
杨广于大业三年(607 年)和大业四年(608 年)两度派朱宽前往流求(疑为今日琉球或
台湾),务求“慰抚”该国,但流求不从。大业六年(610 年)又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人前往
攻打流求,击杀其主欢斯渴刺兜,俘男女数千人而去。在隋军征战期间,流求人曾到隋军当中,
进行贸易活动。[42]

总之,杨广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
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
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内蒙后套一带)。[21]

 三征高句丽
高句丽地跨鸭绿江两岸,位于今中国辽宁东部、吉林中部和朝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
中部古称辽东,很早即入中国版图,后被高句丽占据。开皇十八年(598 年),高句丽又攻隋
的辽西。杨坚派大军三十万攻高句丽,后因士卒多病,高句丽亦遣使谢罪,遂罢兵。

《开创盛世》鲍国安版隋炀帝
杨广即位后,又三次大举进攻高句丽。大业八年(612 年),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句丽。
征调士卒一百一十三万余,陆军集中于涿郡(今北京),水军集中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另
调民夫二百万,以运送衣甲、粮食等。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皮肤溃烂,腰以下生蛆,
死者甚众。

高句丽坚守各座城池,隋军无法攻下,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江、淮水军,战舰绵延
数百里,走海路进攻。[43] 来护儿选拔精甲四万,到达平壤城外,中埋伏而惨败,士卒逃回的不
过数千人。[44] 开战前,杨广下令隋将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关作战决定,必须先向他报告后再听
从命令。这使得隋军在战场上很被动。隋将在做每个决定的时候都要先派人驰报远在后方的隋
炀帝,这就延误了军情。高句丽的军队也因此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重整和反击。就这样 5 个月过
去了,杨广没拿下辽东城。[45] 三十万五千隋朝陆军渡辽攻高句丽,也遭到惨败,逃回的只有二
千七百人,资储器械巨万计,也丢失殆尽。[46]

隋军虽曾攻至平壤附近,最后却大败而还。大业九年(613 年),第二次进攻高句丽。
正当双方相持不下时,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叛隋,隋炀帝仓皇撤军。大业十年(614 年),第
三次进攻高句丽。隋炀帝因国内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而不敢久战,高句丽也疲于战争而遣使
请降,杨广就此撤军。

进攻高句丽的战争,先后动用人力数百万,征调财物无数,大量士兵、民夫死于战场和
劳役,由于农村中极度缺乏劳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芜,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难以生
活下去,引发了大规模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大运河

杨广下令调征河南、淮北诸郡人民百多万人修通济渠,西段自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循
阳渠故道,东段走汴渠故道入淮水[47] ,他还征发淮南民工十多万人修东汉陈登所开的邗沟直道,
自山阳至杨子入长江,渠宽四十步,两旁皆筑工整平坦的御道,夹种杨柳。从长安到江都,修
建离宫四十多座。接着,他派人到江南造龙舟和杂船数万艘。而后,杨广又下命疏浚汉代屯氏
河、大河故渎与曹操所开白沟为永济渠,疏浚春秋吴运河、秦丹徒水道、南朝运河为江南河,
[48]
后统名为隋朝大运河。

在杨广以前,如曹操、邓艾、桓温、刘裕,对河淮交通,均常施力,隋炀帝以后,如唐
如宋,亦须时常浚汴,始能利用,充其量,隋炀帝不过加工较完满之一员,其过度推崇者,一
方面由昧于水利之历史,别方面则根于事经创作便可享成之依赖心理。[49]

杨坚曾于开皇四年(584 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
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 150 多公里,名广通渠。仁寿四年(604 年)改名永通渠。但
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
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大业元年(604 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修阳渠故道、汴渠故道为通济渠,同年修东
汉陈登所开的邗沟直道,大业四年(608 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疏浚汉代屯氏河、大河故
渎与曹操所开白沟为永济渠,大业六年(610 年)疏浚春秋吴运河、秦丹徒水道、南朝运河为
江南河。[48] 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隋炀
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
从京口(现代江苏镇江)到达会稽(现代浙江绍兴)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
达涿郡(现代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
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隋朝大运河以会稽、洛阳、涿郡为三点,江
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
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南移,通济渠(汴河)、永济渠的漕运地位逐步减弱,再加上每年缺
少清淤治理,运河河床逐渐淤塞断流。元、明、清时期,朝廷再修大运河的时候,将河道直接
取直,由北京直通杭绍,不再绕道洛阳。[50]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
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
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会稽,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长 2700 公里,跨越地球


10 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
山东、河北、北京七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
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
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后世元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京绍大运
河的大部分河道不是隋朝大运河的河道。 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
大动脉了。
 开创科举
杨广即位第一年,就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唐人
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炀帝即位,复兴教诱。”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
学以及州县学。 “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 奉命视察各州的专使除了其他
任务外,还要发现有模范行为、文才出众和学有专长的人,经过考察,再把他们送往京师。
“炀帝即位,复开庠序,国子郡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征辟儒生,远近毕至,使相与讲论得
失于东都之下,纳言定其差次,一以闻奏焉。于时旧儒多已凋亡,二刘拔萃出类,学通南北,
博极今古,后生钻仰,莫之能测。”《隋书》《北史》记载,远近儒生纷纷前来,并被组织起
来互相辩论学术问题。一名高级官员给他们排列名次,上报隋帝。因此许多寒士得以重振门庭;
典籍研究盛极一时,南北的传统兼容并包。古代的典籍都被注疏。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
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

大业二年(506 年),杨广增设进士科。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
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当时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当时选士制度只称为
秀才科,与唐之科举有一定区别。[51]

杨广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那时
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
质而不是文才。炀帝时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至 607 年,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这标志着
科举制度的产生。大业三年(507 年),杨广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
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
举人。” 大业五年(509 年),杨广又下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臀力骠壮,超群等伦,
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

但对于隋朝是否开创进士科,是否开创科举,历来有争议,薛登、杨绾、杜佑、刘肃等
那一再明确说“炀帝始建进士科”,陈直根据 1902 年洛阳出土《隋北地太守陈思道墓志》,认
为进士科始于大业元年。[52]

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百官不得计考
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 “魏、周官不得为荫。”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
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为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
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
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族
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
沿用,影响深远。
 藏书事业
杨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就网罗学者来整理典籍,到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间,共成书一百
三十部,一万七千多卷。杨广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 《区宇图志》一千二
百卷,这对于保存中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赵文瑄饰演的杨广

杨广使隋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总括全国各地方的总结性地方志。隋炀帝诏命天下诸郡绘
制各地风俗物产地图,编撰《诸郡物产土俗记》131 卷、《区宇图志》129 卷、《诸州图经集》
100 卷。杨广下令编撰的上述地方志书,规模宏大,既是承前启后的总结性著作,也是编撰全
国性方志图经的开端,影响深远。“今于大隋圣世,图书屡出。”

裴矩在奉敕去张掖,管理西域商人交市时,搜集了有关西域的山川、风俗等资料,撰成
《西域图记》,书中有地图,有记述,还有穿着民族服装的各族人的彩绘图,是地理学名著。
“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容止,即丹青模写,为《西域图记》,共成三卷,合四
十四国。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

杨广不仅兴办学校,还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封氏闻见记》记载:“炀帝限写
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廊屋,列以贮之。” 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
大兴城和洛阳建有大藏书殿,而最终的成果则是规模宏大的秘书省,在洛阳藏有珍本,藏书总
数达 37 万余卷。为了让两京的宫、省、官府使用,杨广下令建造藏有节录本的观文殿。隋朝
藏书最多时有 37 万卷,77,000 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
8 万卷,唐学者自着 28,467 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 28,469 卷。[53-54]

 尊崇儒教
杨广崇敬儒教与孔子,于大业五年(509 年)下诏曰:“先师尼父,圣德在躬,诞发天纵
之姿,宪章文武之道;命世膺期,蕴兹素王。而颓山之叹,忽逾于千祀;盛德之美,不在于百
代。永惟懿范,宜有优崇。可立孔子后为绍圣侯,有司求其苗裔,录以申上。”

杨广在对外交往上,主张众国臣服的朝贡体制。各藩属国奉隋朝为宗主国,定期朝贡,
各国和平相处。如果有国家不愿意臣服,必要时隋朝会采取战争的手段威服之。如果有国家侵
犯另一国,隋朝为了维护朝贡体制会帮助弱国击败强国。如果各国臣服隋朝,隋朝也给予优惠
回馈。在这样外交理念下出现万邦来朝的恢弘局面,然而杨广过度夸耀,浪费不少人力与物力。
[55]
隋朝后期,突厥空前强大,周边各国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都臣属于突
厥。[40] [41]

 西域各国
大业五年(609 年),杨广亲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
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
个人玩乐的。在返回途径大斗谷时,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文武官员遭受饥馁、湿冷,士兵冻
死太半(三分之二),马驴损失十分之八九,随行的后宫妃、主狼狈相失。九月,杨广的车驾
进入西京长安。[56] 杨广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
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杨广一人。杨广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
鄯善、且末四郡,但很快就失去控制。[36]

杨广到达张掖之后,高昌王麹伯雅与伊吾吐屯设等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大臣纷纷前来开
宴会,呈现隋朝文物,奏乐九部音乐,十分盛大。[57-58] 为了展现隋朝的富饶,大业六年(610
年)元宵节时,杨广于东都为西域人演奏百戏,夜间灯火照耀同白昼,月底而终。杨广为夸耀
国家富强,每年正月当少数民族和外国首领、商人聚集洛阳时,命人在洛阳端门外大街上盛陈
百戏散乐,戏场绵亘八里,动用歌伎近三万人,乐声传数十里外。西域商人要到市上交易,杨
广就下令盛饰市容,装璜店肆,房檐一律,珍货充积,连卖菜的都要垫以龙须席。当这些商人
从酒店饭馆前经过时,都要请他们就坐用餐。并说:“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值)。”还将
市上树木缠以丝织品做装饰。有些胡商说:“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
树何为?”。[21]

杨广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中国威、畅通
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唐太宗也感慨的说:“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马之强,
自古已来不过一两代耳。”

大业六年(610 年),隋王朝又置伊吾(哈密)郡共五郡。

在这以前,隋朝基本上是在张掖和西域商人进行贸易的,隋朝由黄门侍郎裴矩负责具体
事务。隋炀帝主要是用金钱来引诱西域的商人来朝贸易,还命令西域商人所经过的地方郡县要
殷勤招待,这根本不是平等的贸易,而是借贸易之名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 但杨广为了开发
经营西域,还是派兵做了一些统一工作。如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扫除一大障碍。击败吐
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保证了和西域的畅通。

 新罗
新罗于开皇十四年(594 年)遣使入隋,隋封其王真平为“高祖拜真平为上开府、乐浪郡
公、新罗王”。[59] 到大业年间亦常遣使入隋。[60]

 倭国
倭国(即日本,时为飞鸟时代)曾多次派使臣来华通好,开皇二十年(600 年)就带沙
门(即僧侣)数十人来隋朝学佛法。大业三年(607 年),大和推古天皇派遣隋使小野妹子向
杨广递交国书,自称“日出天子”,称隋炀帝为“日没天子”,引得杨广勃然大怒。[61] 次年小野妹
子再次使隋,国书改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以缓和双方关系。杨广在大业四年(608 年)也派
裴世清回访日。

 赤土国
杨广派常骏、王君政等出使赤土国(今马来半岛克拉地峡一带)。大业四年(608 年),
常骏等带着丝织物五千段送给赤土国国王瞿昙利富多塞。他从南海郡(广东广州市)出航到赤
土国。国王也遣儿子那邪迦随常骏等来中国,杨广赐那邪迦官位和物品。[62]

 佛教
杨广笃好佛教,他先为晋王时,曾迎请名僧智顗为授菩萨戒,并尊称智顗为智者。即位
后,他在大业元年(605 年 )为隋文帝造西禅定寺,又在高阳造隆圣寺,在并州造弘善寺,
在扬州造慧日道场,在长安造清禅、日严、香台等寺,又舍九宫为九寺,并在泰陵、庄陵二处
造寺。又曾在洛阳设无遮大会,度男女一百二十人为僧尼。并曾令天下州郡行道千日,总度千
僧,亲制愿文,自称菩萨戒弟子。传称他一代所度僧尼共一万六千二百人。又铸刻新像三千八
百五十躯,修治旧像十万零一千躯,装补的故经及缮写的新经,共六百十二藏。炀帝还在洛阳
的上林园内创设翻经馆,罗致译人,四事供给,继续开展译经事业。[63]

 道教
杨广对于道教并无坚定而深刻的信仰(这与他崇信佛教不同),他关注道教,一是他欲
借助于道教为其政权效力,他想方设法拉拢延揽高道,给予其较高的政治地位,又调解缓和道
佛关系,使道教不至于在政治上特别地感到压抑,然而他对道教的利用最终是失败的,道教中
人积极参加了隋末改朝换代的政治活动,为其政权的崩溃作了大量的舆论宣传。二是大业中期,
所谓天下承平日久之时,为他崇重道术的高峰期,他借助于道教方术填补荒唐无耻的私生活,
把道士作为宫廷的点缀品,任用道士作斋醮科仪为其祈福。但对于道教文化事业的建设特别是
道经的搜集整理,他还是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64]
《隋书》:“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
是矫情饰貌,肆厥奸回,故得献后钟心,文皇革虑,天方肇乱,遂登储两,践峻极之崇基,承
丕显之休命。地广三代,威振八纮,单于顿颡,越裳重译。赤仄之泉,流溢于都内,红腐之粟,
委积于塞下。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恃才矜己,傲狠
明德,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淫荒无度,法令滋章,教绝
四维,刑参五虐,锄诛骨肉,屠剿忠良,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骄怒之兵屡动,
土木之功不息。频出朔方,三驾辽左,旌旗万里,征税百端,猾吏侵渔,人不堪命。乃急令暴
条以扰之,严刑峻法以临之,甲兵威武以董之,自是海内骚然,无聊生矣。俄而玄感肇黎阳之
乱,匈奴有雁门之围,天子方弃中土,远之扬越。奸宄乘衅,强弱相陵,关梁闭而不通,皇舆
往而不反。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流离道路,转死沟壑,十八九焉。于是相聚萑蒲,胃毛
而起,大则跨州连郡,称帝称王,小则千百为群,攻城剽邑,流血成川泽,死人如乱麻,炊者
不及析骸,食者不遑易子。茫茫九土,并为麋鹿之场,忄弃忄弃黔黎,俱充蛇豕之饵。四方万
里,简书相续,犹谓鼠窃狗盗,不足为虞,上下相蒙,莫肯念乱,振蜉蝣之羽,穷长夜之乐。
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匪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终然不悟,同彼望夷,遂
以万乘之尊,死于一夫之手。亿兆靡感恩之士,九牧无勤王之师。子弟同就诛夷,骸骨弃而莫
掩,社稷颠陨,本枝殄绝,自肇有书契以迄于兹,宇宙崩离,生灵涂炭,丧身灭国,未有若斯
之甚也。《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传》曰:‘吉凶由人,祆不妄作。’
又曰:‘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65]

《北史》:“初,上自以蕃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时高
祖雅重文献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内多嬖幸,以此失爱。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
宠,取媚于后。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婢仆往
来者,无不称其仁孝。又常私入宫掖,密谋于文献后。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自高祖大
渐暨谅闇之中,蒸淫无度。山陵始就,即事巡游。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
汉武之事。乃盛理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
以兵击之。盛兴屯田于玉门、柳城之外。课天下富室分道市武马,疋直十余万。富强坐是而冻
馁者,十家而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幸之所,辄数道置顿。四海珍羞殊味,
水陆必备焉。求市者无远不至。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
内外虚竭;头会箕敛,人不聊生。于时,军国多务,日不暇给。帝方骄怠,恶闻政事;冤屈不
理,奏请罕决。又猜忌臣下,无所专任。朝臣有不合意者,必构其罪而族灭之。高颎、贺若弼
先皇心膂,参谋帷幄;张衡、李金才籓邸惟旧,绩著经纶。恶其直道,忌其正义;求其无形之
罪,加以丹颈之戮。其余事君尽礼,謇謇匪躬;无辜无罪,横受夷戮者,不可胜纪。政刑弛紊,
贿货公行,莫敢有言,道路以目。六军不息,百役繁兴;行者不归,居者失业;人饥相食,邑
落为墟,上弗之恤也。东西行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所至,唯与后宫
流连耽湎,惟日不足。招迎姥媪,朝夕共肆丑言。又引少年,令与宫人秽乱。不轨不逊,以为
娱乐。区宇之内,盗贼蜂起;劫掠从官,屠陷城邑。近臣互相掩蔽,皆隐贼数,不以实对。或
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战士尽力,不加赏赐;
百姓无辜,咸受屠戮。蒸庶积怨,天下土崩;至于就禽,而犹未之寤也。”[66]

杨侗:“世祖明皇帝则天法地,混一华戎。东暨蟠木,西通细柳,前逾丹徼,后越幽都。
日月之所临,风雨之所至,圆首方足,禀气食芼,莫不尽入提封,皆为臣妾。加以宝贶毕集,
灵瑞咸臻,作乐制礼,移风易俗。智周寰海,万物咸受其赐,道济天下,百姓用而不知。世祖
往因历试,统临南服,自居皇极,顺兹望幸。所以往岁省方,展礼肆觐,停銮驻跸,按驾清道,
八屯如昔,七萃不移。岂意衅起非常,逮于轩陛,灾生不意,延及冕旒。奉讳之日,五情崩陨,
攀号荼毒,不能自胜。”[67]

祖君彦:”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68]

李世民:“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
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69] “隋炀帝纂祚之初,天下
强盛,弃德穷兵,以取颠覆。颉利近者足为疆大,意既盈满,祸乱斯及,丧其大业,为臣於朕。
叶护可汗亦大强盛,自恃富贵,通使求婚,失道怙乱,奄至破灭。”[70]

朱敬则:“彼炀帝者,聪明多智,广学博闻,岂不知蛟龙失悖渔父足得为害?鲸鲵出水,
蝼蚁可以为灾?忽乃弃崤函之奥区,违河洛之重阻。言贼者获罪,敢谏者受刑,岂不是色醉其
心,天夺其鉴?窜吴夷以避其地,虚宫阙以候圣人,盖为大唐之驱除也。”[71]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72]

周昙:“拒谏劳兵作祸基,穷奢极武向戎夷。兆人疲弊不堪命,天下嗷嗷新主资。”[73]

赵恒:“隋炀帝初平陈,斩五佞人以谢三吴,当时天下称贤。及其无道,乃过后主,深可
叹也。”[74]

安尧臣:“隋炀帝负其富彊之资,志逞无厌之欲,烦出朔方,三驾辽左,旌旗万里,赋敛
百端,四海骚然,土崩鱼烂,丧身灭国。”[75]

朱元璋:“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得其地
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76]

努尔哈赤:“从来国家之败亡也,非财用不足也,皆骄纵所致耳。若夏桀、商纣、秦始皇、
隋炀帝、金完颜亮,咸贪财好色,沉湎于酒,昼夜宴乐,不修国政,遂致身死国亡。”[77]

王夫之:“隋之得天下也逆,而杨广之逆弥甚。”[78]
《剑桥中国隋唐史》:“对这个历史上称为隋炀帝的人的性格刻划是非常困难的,除了一
些模糊的感觉外,人们不能期望在集中把他说成是古典‘末代昏君’的大量被窜改的历史和传奇
后面,对此人的实际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历史文献把文帝的谨慎节俭与炀帝的放荡挥霍进行对
比,但从下面建设东都和完成运河体系这一节可以看出,这种鲜明的对比过分夸大了。民间文
学把炀帝描绘成荒淫无度的人——以各种异想天开的方式沉迷于女色。但人们会发现,即使怀
有敌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盖这一事实,即他的正妻,一个聪慧和有教养的妇女,从未遭到他的
冷落而被宫内其他宠妃代替,她始终被尊重,而且显然受到宠爱。隋炀帝毕竟是一位美好事物
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点像政治美学家,这种人的特点
可用以下的语言来表达:的确,自欺欺人也许是一个规律,因为带有强烈的艺术成分的政治个
性具有一种炫耀性的想象力,它能使其个人的历史具有戏剧性,并使一切现实服从野心勃勃的
计划。”[79]

“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
‘末代昏君’。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
曲了--人民生活在一个无节制地使用权力、有豪华宫殿和享有无限声色之乐的世界中,只能
产生这种感情上的共鸣。在中国的帝王中,他绝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
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
心。”[80-81]

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
来了第二个辉煌的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
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
以重振雄风。”

郑振铎:“杨广虽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

胡戟:“在中国从门阀贵族政治向科举官僚政治转化,从门阀社会向门阀后社会转化的历
史关头,宇文泰、宇文邕、杨坚、杨广、李世民、武则天六人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中,
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远的是隋炀帝和武则天。可后面这两位在历史上却是脏水被泼得最多
的。”[82]

蒙曼:“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
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
换言之,他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
炀帝最大的问题。”[80] “他是个暴君。为了征讨高句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顾客观条件,
任性妄为,把百姓和国家都拖进了灾难中,所以叫暴君……他是昏君……在这第三时期,他已
经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也不想履行什么责任了,只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所叫昏
君。”[83]
杨广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后携众
嫔妃、太监、宫去西苑游玩,登上玉凤楼,看到牡丹盛开,大家十分开心。但有一妃喟然叹曰:
“牡丹为花中之王,颜色虽好,可惜楼高,只能俯瞰,看不清楚,辜负了这国色天香!”杨广听
了,即命花师来见他命令花师栽 12 棵高株牡丹,要和楼台一般齐,每株着花至少 3 色,违命
者斩。众花师吓坏了,连连叩头求饶,杨广遂命全国各地花师来洛,群策群力攻克难关。各地
花师闻讯,都推举当地技艺最高者前来洛阳。其中有个花师家住山东曹州,擅长牡丹栽培。他
分析牡丹的生长规律、习性与特点,想到牡丹是可以嫁接的,就和其他花师一起搞试验,选择
杏树、桃树、梨树、桑树、槐树等树种嫁接,但都失败了。最后,他们把牡丹嫁接在高高的香
椿树上,结果成功了。牡丹昂然怒放,高过了楼台,杨广看得清楚,不禁龙颜大悦,称其为
“楼台牡丹”。

杨广论功行赏,要奖励花师,不料一个宦官贪功,硬说这“楼台牡丹”是他领头搞出来的,
杨广不明就里,赏给这个宦官许多黄金和绸缎。山东花师气愤极了,回家后发誓不再干这一行,
培育楼台牡丹之技术失传,楼台牡丹随之绝迹。[84]

杨广下江南

杨广下江南时,在龙舟选有 1000 名美女,让她们穿上白衣,在船前拉纤。杨广在船上观


赏时,看上了“殿脚女”吴绛仙,当即纳为嫔妃。杨广曾靠着门帘,对身边大臣说:“古人言秀色
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85]
隋炀帝集

杨广是隋唐两代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风广阔,既有千军万马出征时的雄伟,又能
描写夕阳下长江宁静的江景;在他帝王生涯的最后,彷佛意识到自己帝王运尽,诗风转变为寂
寥多感,主以抒情诗为主。

杨广少好学,喜欢诗文。其文初学庾信。为晋王时,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士柳鈇、虞
世南等 100 余人,“以师友处之”,于是爱好梁陈宫体。由于他曾亲历塞上,远征辽东,故诗中
描写的自然景物和戎马生活,也有其实践基础。他的诗歌融合了帝王的豪雄气概与诗人的细腻
情怀,融合了北方诗人的贞刚质朴与南方诗人的清绮纤丽,从而具有了帝王霸气和文士秀气的
双重特点。尽管他的诗歌有的比较粗糙,有的还有宫体轻艳之嫌,但总的来说,他的诗歌反映
了他所处的时代风貌,展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他在推动诗歌格律化,开拓诗歌新
气,,融合南北诗风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诗及其诗风对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这是杨广在西巡时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
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
才,实高群下。

他虽是北人,所作却可雄视南士。薛、卢之辈,自然更不易与他逐北。像他的《悲秋》,
又像他的《春江花月夜》都是置之梁祖、简文诸集中而不能辨的。又有‘寒鸦飞数点,流水绕
孤村’的数语,曾为秦观取入词中,成为绝妙好词。”王夫之评杨广《泛龙舟》曰:“神采天成,
此雷塘骨少年犹有英气。”杨广《江都宫乐歌》形式上已经十分接近七律,可谓七律之祖。杨
广的诗歌地位不可小视,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在百年陈梁诗音靡靡之中,恢复汉民族的
诗歌的风骨与精神实属难得。可以说他开创了“盛唐之音”的辉煌大气的阳刚之美,“济苍生” “安
社稷” 一直是盛唐诗歌的重要精神他可谓唐诗之祖。《隋书·经籍志》著录《炀帝集》55 卷,
《全隋诗》录存其诗 40 多首。事迹见《隋书》本纪。

杨广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亡国之君,多被毁誉。他“好学,善属文”,
并写得一手好诗。其中较有名的有《春江花月夜》二首。
杨广开汴渠时曾作《水调歌》,流传千古。

凡读过诗文的人,几乎都知晓唐代张若虚写有名篇《春江花月夜》,但少有人知道杨广
在张若虚之前早就写有《春江花月夜》。这诗题原为陈后主所创,但原词早已失传。杨广曾以
此题作曲。据文献记载,他在宫中制作了许多新声乐府,“辞极淫绮”,“哀音断绝”。但他自己
的创作并非像某些文献所载“词无淫荡”,而是“并存雅体,归于典制”(《隋书·文学传序》)。
其中许多颇有些刚健的佳句,多数诗作都很讲究对仗和声韵和谐。并不浓艳,而是雅味正声。
且看他的《春江花月夜》其一:

《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四句两联,特有贯珠之妙。这是本题现存最早的两首之一。

其后才有唐朝张若虚的同题诗《春江花月夜》。但张若虚是拟题作诗,已非原有曲调。
如果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杨广的《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地看出其描写春江花月
夜景是受到本篇启示的。

从杨广的《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出其诗歌风格是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风,
雅语之气。从他的现存另一首《夏日临江》亦可看出此风。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隋炀帝集》中云:“陈隋文哀,帝王有作,与众同波”。
南朝至隋,帝王诗中不作王霸之语,而与民间诗人同一风格,确是一种良好的风气。杨广诗风
功不可没。

隋炀帝手迹

《江陵女歌》[86]

《春江花月夜》[87]

《野望》[88]

《饮马长城窟》[89]

父亲:隋文帝杨坚

母亲: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 兄弟
哥哥:房陵王杨勇(前太子)

弟弟: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

 姐妹
乐平公主杨丽华,嫁北周宣帝宇文贇
襄国公主,下嫁李长雅

广平公主,下嫁宇文静礼

兰陵公主杨阿五,下嫁柳述

 皇后
萧皇后,西梁明帝萧岿之女

 妃嫔
萧嫔

《隋唐演义》隋炀帝与萧皇后

,赵王杲母

陈婤,陈后主第六女

陈氏,陈后主第四女广德公主

王氏,李渊外甥女,唐同安长公主女

宣华夫人陈氏(存疑),陈宣帝第十四女宁远公主,陈后主妹

容华夫人蔡氏(存疑)

崔氏,隋东郡公崔君绰女

 儿子
1. 元德太子杨昭,母萧皇后,子:隋恭帝(代王)杨侑、皇泰主(越王)杨侗、
燕王杨倓
2. 齐王杨暕,母萧皇后,遗腹子杨政道
3. 赵王杨杲,母萧嫔
4. 第三子早夭(殇子铭 )
 女儿
1. 南阳公主,母萧皇后,开皇十九年下嫁宇文士及,子宇文禅师
2. 杨妃,唐太宗妃,子吴王李恪、蜀王李愔
杨广女儿有史可查为两人。《北史》记萧皇后携其孙杨政道及诸女入于突厥[90] ,可见杨
广另有数女。淮南公主是否为其女,不可考。

2013 年 4 月,扬州市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其中一座的墓志显
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另一座的发掘刚刚开始,专家推测墓主很可能是隋炀帝的皇后萧氏。来
自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 2013 年 4 月 12 日在扬州召开论证会,认可了这一论断。

隋炀帝陵

在已发掘的一座墓中,出土了铜制的衔环铺首,以及金镶玉腰带,而表明墓主身份的铁
证则是墓志,铭文清楚写着“隋故炀帝墓志”等字样,表明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这两座墓的占地面积分别只有二三十平方米,远远达不到帝陵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
不符合杨广好大喜功的个性,这主要与他的死因有关。公元 618 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
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
业十四年”,即公元 618 年,与史实相符。[91]

2013 年 11 月 16 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
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中国考古界权威专家黄景略、徐光翼、王巍、赵辉、刘庆柱、信立祥、
焦南峰、付清远、王学荣等 10 余人参加了论证会,专家一致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
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92]

隋炀帝陵

622 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公元 648 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


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正是根据上述史料,专家推测另一座墓的墓主应为萧皇
后。

此前公布的省级文保单位隋炀帝陵,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这种误判之所以出现,
在于唐代以后隋炀帝陵渐渐荒芜,不为人知。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认为,今槐二村
的一处大土墩为隋炀帝陵,于是出资修复,并嘱托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墓碑。20 世
纪 80 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此次考古发现,还原了历
史真相,确定了隋炀帝陵墓的真正所在。[91]

维基

隋炀帝杨广(569 年-618 年 4 月 11 日),一名英,小字阿𡡉[1][2]。隋文帝杨坚和文


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谥杨广为炀帝[3];夏王窦建
德谥杨广为闵帝[4][5];皇泰主杨侗谥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6]炀帝十三岁被封为晋王,
兼任并州[7]主管。
隋炀帝于 604 年 8 月 21 日由杨素协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
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据研究仅从公元 604 年至 608 年短短 4 年间
就动用了近 540 多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长城和洛阳城。又西
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并于大业八年(612 年)征集三
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不包括后勤 100 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最终于公
元 611 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618 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
杀。[8]
隋炀帝在位期间,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9])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
世有重大影响,而隋朝大运河在其后大部分河段失去了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
修的京杭大运河取代。其他功绩如讨伐吐谷浑(隋炀帝 609 年攻灭吐谷浑,但到了
615 年吐谷浑可汗伏允在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复国[10]),讨占城(隋炀帝
605 年攻占城,随着军队班师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
国。此战隋军死者什四、五,指挥官刘方也病死于班师途中[11]),讨高句丽(三战均
以失败告终)则对后世影响较小。[12]
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
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
元年至六年,开发了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
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
次调发丁男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
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曾
三游江都,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
都大肆营造离宫,扰掠地方,浪掷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生产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暕 暕

身后之事[编辑]

隋炀帝及萧皇后合葬墓于 2013 年 4 月发掘,隋炀帝的遗骨只腐化得剩下两枚牙齿。

隋江都太守陈棱找到炀帝灵柩,粗备天子仪卫,改葬于江都宫西吴公台下,当时牺牲
的王公,皆埋葬在炀帝坟茔的两侧[15]。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唐代以后,炀
帝陵所在不为人知。
清嘉庆时,原籍为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的大学士阮元考证槐泗镇槐二村一处
大土墩为炀帝陵,并出资修复,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墓碑。1995 年成为江苏省文物保
护单位。2013 年 4 月,有报道称在扬州市邗江区最近发掘的两座古墓中,一座的墓志
铭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16]。经过半年时间的考古发掘论证,2013 年 11 月 16 日,
中国考古学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组隋唐墓葬为隋
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终的埋葬之地[17]。

大事年表[编辑]
 588 年(开皇八年)以行军元帅身份参加平陈战争
 589 年(开皇九年)占领建康,灭陈
 590 年(开皇十年)出任杨州总管,镇守江都,
 599 年(开皇十九年)离开江都入朝,
 600 年(开皇二十年)出灵武道,抗击突厥达头可汗
 605 年(大业元年)营建东都洛阳,开修通济渠,八月坐船游江都(扬州)
 606 年(大业二年)四月驾返洛阳
 607 年 北巡榆林;
 608 年 第四年至五原,出长城,巡行至塞外;
 609 年 西行到张掖;
 610 年 再游江都;
 611 年 到 614 年,三次亲征高句丽,均遭失败;
 615 年 北巡长城,被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
 616 年 三游江都;
 618 年(大业十四年)被叛军所弑。

主要成就[编辑]
政治[编辑]
隋炀帝在位的十三年间,起初为提升经济发展和民生便利的层次,曾推动各种建筑包
括南北隋唐大运河等艰钜工程。一方面这些巨大的工程促进了经济,另一方面也给民
生带来沉重的负担。但大运河的修建使百万计的中国劳工伤亡,甚至出现了“丁男不供,
始役妇人”的情况[18],为隋朝带来不稳定因素。另外,在执行政策的同时,隋炀帝也搜
罗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珍材异石来犒赏自己。又为求完美,令各地献上特产、奇禽
异兽至京,动用了大量的劳役。隋炀帝还遣大军远征高句丽。连年的征战,使百万隋
军丧命异国他乡并间接引发隋末民变。

经济[编辑]
开运河
参见: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
大业元年(605 年),杨广继位之初,征发河南、淮北一百多万人开通济渠(唐时称
广济渠,宋称汴河),由洛阳通到淮水。同年,又遣淮南十几万人开邗沟,从山阳
(今江苏淮安)到扬子(今江苏扬州南)入江,又称“山阳渎”。自大兴至江都(今扬
州),全长四千多里。运河的两旁开辟了大道,为美化环境和鼓励人民亲近利用,皆
种有榆树和柳树[19],可谓当代良策。大业四年(608 年),征河北一百多万人开永济
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大业六年(610 年),开江南河,从京
口通到余杭(今浙江杭州)。自大业元年(605 年)起,以六年时间开凿邗沟、通济
渠、永济渠和江南运河。

军事[编辑]
远征高句丽
主条目:隋炀帝征高句丽
大业七年(611 年),大运河建成后,隋炀帝随后于大业八年(612 年),募集 30 万
人的作战军队攻打高句丽。高句丽全国亦撼动,隋军都认为易如反掌,结果在辽东城
和平壤城伤亡惨重,大败而归。次年再度发兵围攻辽东城,但国内杨玄感叛变,隋炀
帝不得不中返平乱。大业十年(614 年),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高句丽王高元不
敌,只有投降,隋炀帝便班师回朝,耗尽国力,民间烽火遍地,不久灭亡。

文化[编辑]
隋炀帝除了以帝王身份的从政生涯饱受争议之外,他还是隋唐两代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风广阔,既有千军万马出征时的雄伟,又能描写夕阳下长江宁静的江景;在他
帝王生涯的最后,彷佛意识到自己帝王运尽,诗风转变为寂寥多感,主以抒情诗为主。
乐府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

“ 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
六亲不认[编辑]
史实[编辑]
杀兄屠侄[编辑]
杨广继位后,假传文帝遗嘱,逼迫杨勇自尽,将杨勇处死。[20]还有亲弟蜀王杨秀被他
诬陷使用巫蛊诅咒隋文帝及幼弟汉王杨谅,被剥夺官爵贬为庶民软禁于内侍省,后与
诸子一起被软禁,不得与妻子相见。杨广将起兵造反的幼弟汉王杨谅“除名为民,绝其
属籍”后,于大业三年(607 年)3 月 4 日,诛杀侄儿长宁王杨俨、又把剩余的侄儿
(杨勇诸子)安城王杨筠、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颍
川王杨煚、杨孝宝、杨孝范贬到岭南,在路途中全部被处死。[21]

真实性存在争议[编辑]
毒杀父亲[编辑]
据《资治通鉴 180》载,在仁寿四年(604 年)7 月,文帝卧病在床,杨广于是写信
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
文帝手上。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
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意图非礼她,使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
我!”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知后
将柳述、元岩抓入狱,并让右庶子张衡入文帝寝殿侍疾并将文帝周围的侍从打发走。
据传文帝就是他亲手所杀。不久文帝便驾崩。[22]
杨广弑父在《隋书列传第十三》杨素传[23]、《隋书列传第十》杨勇传[24]、《隋书列传
第二十一》张衡传[25]、《隋书·后妃列传》[26]等《隋书》章节中也有多处记载。
唐代人马总在《通历》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血溅屏风”,[27]而赵毅在《大业略记》中
记载隋文帝被张衡毒死。[28]
非礼庶母[编辑]
仁寿四年(604 年),隋文帝病重,宣华夫人与容华夫人都侍立在侧。隋文帝命两人
更衣小憩。宣华夫人更衣时,遇上太子杨广,杨广见父皇病重,便色性大发,上前非
礼庶母。宣华夫人挣脱了杨广的纠缠。她衣履不整的赶回仁寿宫,向隋文帝哭诉杨广
的无礼。隋文帝大怒,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便命内侍急召兵部尚书柳
述、黄门侍郎元岩,商讨废太子杨广,扶杨勇为太子,但杨广命张衡入宫,不久隋文
帝即崩。不过初唐赵毅笔记《大业略记》记载容华夫人蔡氏为仁寿宫变女主角。隋炀
帝杨广“因色弑父”这种说法也被诸多近代史学家质疑,仁寿宫变也成为疑案。
隋文帝驾崩,杨广送去同心结,宣华夫人害怕,但在宫人催促下,勉强收下同心结。
当夜,杨广奸淫后母宣华夫人、容华夫人。萧皇后发现此事,在宣华夫人面前斥责杨
广奸淫庶母的罪行,又威胁若不送走宣华夫人,便将此事公诸天下,最后杨广只好把
宣华夫人送到仙都宫居住。但他对宣华夫人念念不忘,不久又把宣华夫人迎回宫中,
但她回宫一年多便病逝,终年二十九岁。

后妃子女
皇后

 萧皇后
妃嫔
隋炀帝后宫有史可查者为八人,两位陈氏皆为陈后主之女。另有一位御女和两位采女
的墓志出土。根据《隋书 列传第一》的记载,独孤皇后死,隋文帝在妃嫔中增设御女
一位,共八十一员,但没有记载品级,隋炀帝时,出现采女。同时,御女和采女有明
确的品级。御女六品,采女七品,在妃嫔中地位较低。
《北史》记窦建德将“炀帝妃嫔美人并使出家”[29]。
野史、小说中称唐高祖李渊的宠妃尹氏和张氏原是晋阳宫妃嫔,但史书仅说裴寂将晋
阳宫宫人献给李渊,并未说明是尹氏和张氏。

 陈妃,陈后主第四女,封广德公主,母高昭仪。见于《嘉泰吴兴志》[30]。
 陈贵人,名婤或女婤,陈后主第六女
 萧嫔,杨杲母
 唐御女,六品御女,大业十三年逝世[31]
 田采女,七品采女,大业十年逝世
 田采女,七品采女,大业十一年逝世
姬侍

 王氏,李渊外甥女[32],是否为同安公主与王裕的女儿,已无法考证
 崔氏,隋东郡公崔君绰女[33]
子[编辑]

 元德太子杨昭(母萧皇后),早薨,留有三个儿子,燕王杨倓、越王杨侗、隋恭
帝杨侑。
 齐王杨暕(母萧皇后),遗腹子杨政道,孙杨崇礼,曾孙杨慎名,杨慎矜,杨慎
馀。
 赵王杨杲(母萧嫔)
 一子早夭

 南阳公主(宇文士及妻,宇文化及叛变后,士及曾求公主再为夫妻,公主不许,
出家为尼)
 皇女杨氏(是否册为公主不详,唐太宗妃,三子李恪,六子李愔生母)
 隋炀帝女儿有史可查为两人。《北史》记萧皇后携其孙杨政道及诸女入于突厥[34],
可见隋炀帝另有数女。淮南公主是否为其女,不可考。

功与过
导读:隋炀帝杨广(569 年——618 年)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小名阿麽,又名
杨英。开皇元年(585 年)只有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并做了并州的总管,拱卫京城。(山西太
原市)杨坚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日后能当大任。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
炀帝年少好学,善诗文,有集 55 卷。
杨广在位 14 年(604 年——618 年),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战功卓著。“统一江山”、
“修通运河”、“修建东都”、“西巡张掖”、“改革创新”、“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
一生所为。
隋炀帝的功业:
一、亲自指挥完成祖国统一(一统江山)
公元 589 年,年仅 20 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 51 万大军南下向
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
北......”当年符坚百万大军都没有突破长江天堑。可见这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隋军在
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
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
以为贤”。在公元 590 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杨广学
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
花了十年来拢络,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
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20 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
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这要比李世民指挥部队平定各路农民起义与割据的小军阀要战功卓著。隋炀帝杨广功劳盖
世!!!
二、修建畅通国家命脉(修通运河)、(修建东都)
隋文帝杨坚曾于公元 584 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
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 150 多公里,名广通渠。公元 604 年改名永通渠。但随
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
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公元 605 年(大业元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修造通济渠。同
年又改造邗沟。公元 608 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公元 610 年沟通长江河。
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隋炀帝先后
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
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
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
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隋炀帝在修运河同时,运河两岸筑起御
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 40 多处,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
为转运或贮粮之所。
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
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
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
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
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
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
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
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
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
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
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
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也是在大业元年(公元 605 年),隋炀帝派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当时,每月都有
二百万人在工地上劳动,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
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围有七十里长。里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门办公的地方。再往里,就是
宫城,周围有三十里。隋炀帝修建洛阳城,是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的。当时首都长安在
西北面,往东的路不太畅通,影响了国家政令的畅达。洛阳则处在国家的中心地带,可以
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巩固国家。还有,在长安的时候,各地的粮食运往长安要费
时费力,白白浪费。到了洛阳便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粮食,减轻了百姓负担。这也为后来的
唐朝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
公元 605 年(大业元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
宁朝阳南)与高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 50 里
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 4 万余人。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
公元 608 年(大业四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
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
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公元 609 年(大业五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
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
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
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
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近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
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
炀帝一人。隋扬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
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
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中原与西方的各个方面的联系
与交往。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
万国博览会。游人及车马长达数十百里,这是举世创举。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不仅使张
掖的国际贸易市场更加繁荣昌盛,还促进了中原一带贸易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如关中的歧
州(今陕西凤翔)、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等。从此,西域的高昌、焉香、龟兹、疏勒、于阗、
康国、安国、米国、吐火罗等国家的商贾使者来往于长安、洛阳一带,络绎不绝。隋炀帝
还派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从安国带回五色盐。又派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回国时,
波斯的使者、商人也随至中原。随后隋朝成为更开放的国度。
即使是隋朝灭亡前夕,各国也还臣服于大隋王朝。还给隋朝进贡送贺礼。“(大业)十一
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
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
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隋书》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
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
“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
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另一首隋炀帝写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足以显示他的文采。“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隋
炀诗文远宗潘、陆,一洗浮荡之言。惟录事研词,尚近南方之体。”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
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隋炀帝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
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
公元 610 年(大业六年),隋政府又置伊吾(哈密)郡共五郡。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
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
疆域扩大到印度**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
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内蒙后套一带)。此外隋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
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竟比唐朝大。
四、重视教育、寻求典籍、开创科举、修订法律(改革创新)
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
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杨广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
朝藏书最多时有 37 万卷,77,000 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
最多时 8 万卷,唐学者自著 28,467 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 28,469 卷,可惜这些图书
大部分也难逃战火.......
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定十科举人,开设进士科,以考试诗赋为主,
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隋炀帝时,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
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
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
杨广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
(三游江都)
隋炀帝乘四层高的龙舟,从京城浩浩荡荡的南下江南。其意义巨大,江南分裂中国已
经有几百年了,一个中原的皇帝下江南,一个刚把江南归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不久的王朝,
为表示对江南的统治与重视进行巡游何过之有?“三游江都”是凝聚中华的英明之举。总比有
些名君花大量资财到泰山爬山庆祝功自己的伟业要好。“大运河”两岸的无数的人民可以亲
眼观看到浩大的场面,看到我中华国威,人们自然欢喜。隋炀帝此举何止是个人寻欢作乐,
而是与民同乐。隋炀帝充分的显示了国威、凝聚了中华。
(三驾辽东)
公元 611 年(大业七年),隋炀帝以“高丽本为箕子(商纣王叔父)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
礼”为由,动员全国现役、预备役士兵,不论远近均于次年正月会集于涿郡(在今北京城西
南)。此后,各地百姓纷纷有组织或自发地聚集到幽燕地区,驿路山冈之上,遍行装甲武
士。可见这次远征高丽是深得人民支持的。他本身也是深受人民拥戴的。遗憾的是这次征
伐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公元 613 年(大业九年),隋炀帝不甘心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从洛阳出发,再次御驾
亲征高丽。隋军兵强马壮,计划周密,准备充分。但由于后院起火,杨玄感起兵反隋,威
胁了隋王朝的腹地,炀帝被迫撤军,导致第二次攻高丽的失败。

公元 614 年(大业十年),隋炀帝不顾国内危机四伏,再次亲征高丽。沿途已有大批士
卒逃亡。但此次隋军获得胜利,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军打败了高丽军队。高丽王高元大
为恐惧,谴使请降。炀帝见国内农民起义烽烟四起,无心再战。班师回朝。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
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
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
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
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
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看出。
遗憾的是隋炀帝死在宫庭政变,死于鲜卑族的复辟。公元 618 年隋炀帝死在宇文家族
手中,他爹隋文帝杨坚从鲜卑族皇族宇文家族手里夺得王位,鲜卑族贵族们又趁乱从杨广
手里抢回。一代大帝杨广是被暗杀的,隋炀帝不是死在农民起义军手里的。隋炀帝被害死
后,天下才真正大乱、各路诸侯纷纷割据。后来他的手下的唐国公李渊也是杨广的表兄弟,
打这为杨广报仇的旗号,剿灭了宇文鲜卑贵族的复辟,并平定了农民起义与战胜各路诸侯,
最后建立唐朝。后来李渊二子李世民篡位成功。可以说隋为唐的发展、繁荣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隋炀帝为唐太宗做了嫁衣。如今唐太宗成了千古名君,隋炀帝却成了万恶的昏君。
为什么?因为唐史是唐朝人写的历史,隋史也是唐朝人写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
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隋炀帝杨广虽有残暴荒淫的一面,但营建东都洛阳和开通大运河两项工程意义非同小可;
改革官制和创设科举进士科,为中国中古社会的历史转变提供了制度上的准备;而安边拓境、
重开丝绸之路等举措,则力图使隋朝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值得青史一书。因此,隋炀帝是个复
合型的人物,其罪也彰,其功也卓。

一、南北统一:指挥军队消灭了陈朝,完成了祖国统一。公元 589 年,年仅 20 岁的杨广


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百多年的战乱时代。
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这要比李世民指挥部队平定各路农民起义与割据的小军阀
要战功卓著的多。隋统一后,南方迅即叛乱。590 年,21 岁的杨广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
平定了江南的叛乱。为了稳固南方,杨广亲自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
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

二、开通运河:修建了以洛阳为中心,联通京杭的大运河,使南北经济统一。大运河沟通
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连接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诞生了几十座沿
河城市;造就了扬州、西安、北京等世界大都市;统一了中原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
鱼米桑茶水乡文化;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迎来了唐代的盛世,
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

三、修建东都:使洛阳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统一了政令。在大业元年(公元 605 年),


隋炀帝派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隋炀帝修建洛阳城,
是从统治国家的战略角度考虑,洛阳处在国家的中心地带,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
巩固国家。还有,在长安的时候,各地的粮食运往长安要费时费力,而到了洛阳便可以很方便
地取得粮食,减轻了百姓负担。这也为后来的唐朝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开拓疆土:征服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畅通丝绸之路。605 年,隋将韦云起大败契丹军,
俘虏其男女 4 万余人。使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公元 608 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
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
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自此起,西北地区纳入中国的统治之下。609 年,隋炀帝率大
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历时半年
之久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此行意义重大,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
行贸易,隋炀帝举行了万国博览会,不仅使张掖的国际贸易市场更加繁荣昌盛,还促进了中原
一带贸易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从此,西域各国、波斯的商贾使者来往于长安、洛阳一带。隋朝
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
度半岛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此外隋炀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
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这为以后唐太宗灭掉东突厥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五、改革创新:重视文化教育、立科举选人才、修订法律。杨广恢复了被隋文帝杨坚废除
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
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重要贡献。自著有《饮马长城窟行》、《春江花月夜》
等长诗,成为千古名篇。隋炀帝还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隋时的藏书量是
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 37 万卷,77000 多类的图书。隋炀帝创建了对后世影响
深远的科举制,开设进士科,以考试诗赋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对后世中国影响及
至清末。杨广还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

六、三征高丽:挫败高丽吞并辽东的行为,保卫中华疆土。另外,隋炀帝还开创了万国朝
贡的天朝体制。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征高丽不仅消耗了大量的
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
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
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
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作为一名封建君王,隋炀帝竭力维护自身
统治无可厚非,然则在其统治下,人民生活困苦虽为事实,但其所施政策多为后世传承,其修
建的大运河等浩大工程至今乃福泽后人。
维基

秦始皇帝 政 秦王政 秦皇

赵正 赵政
嬴政 “祖龙” “ ”
嫪毐

“ ”
意思

“ ”
“皇帝” “秦始皇帝” “始皇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式称谓

“ ” “ ”
“ ” “ ”
“ ” “ ”
“秦始皇帝”

人质之子
“ ”

“ ”


安然返秦

“ ” “

《史记·吕不韦列传》

“ ”

身世之谜

· ·

“ ” ·
细节 《史记》版本 《战国策》版本


《战国策·秦策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

· “ ” “

· ·

齮 麃

“ ”

成蟜叛变

蟜 蟜


嫪毐 蟜

嫪毐之乱

嫪毐 à ǎ 涝矮 路
蔼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
”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 ”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蟜 鶮
嫪毐 蟜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 ”

嫪毐
嫪毐

吕不韦失势

嫪毐

— ·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统一前的预备

郑国渠

“ ”

谏逐客书与李斯


“ ”

· “ ”
嫪毐 “ ” “ ”

“ ”

— · 諌
“ ”

征辟韩非

“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 ”
“ ”

歼灭六国

——

总方针


“ ”

附表:六国灭亡顺序

年份 秦王政纪元 被灭国家

— —

— —

— —

— —

削弱赵国



齮 “ ”
“ ”

灭韩赵两国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传·附李牧》

“ ”
“ ”

新郑骚乱
灭魏国

昌平君叛秦
嫪毐

·


王翦灭楚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荆轲刺秦与灭燕
鞠武

“ ”


“ ”


《史记·刺客列传》

灭齐国

——

卫君角解国
分析

“ ”

“ ”

“ ” “ ”
“ ”
“勒名
工官”
“十七年丞相启状戈”

“编户齐民”

煖 煖

自称皇帝

“王”

“ ”
“ ” “ ”

“功过三皇,德兼五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始皇帝” “ ”



“ ” “
· ” “
” “ ”

五德终始说

“六” “德水”
“ ” “ ”

三公九卿

·
“三公九卿”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行郡县制

— — — — — — —

“乡亭制”
“ ” “ ” “ ” “ ” “ ”


“ ”

“ ”

去险阻,坠城廓

“ ”


— ·

“ ”

“ ”

徙置富豪

“齐鲁学”
“三晋学”

“亡秦必楚”
统一文字

“书同文”

瓘 邽

统一度量衡
“ ” “ ”

“ ” 釿

“ ” “ ” “ ”
“ ” “ ”

货币
“ ” “

镈 ó
“ ”
“ ”

“ ”

“ ” ·

“ ” · “质如
周钱 ”

重农抑商

” “

“发闾右” “发闾左”

“ ”

寡妇清
“女怀清台”

使黔首自实田

“使黔首自实田”

“ ” “ ”

“ ”
“ ” 国家授田制

“ ”

修筑长城

“ ”
“ ”

筑驰道与车同轨

“ ”

“版筑法”

“车同
轨”
开凿灵渠

“ ”



“湘七漓三”

“ ”

秦始皇时期建造的宫殿

宫殿名
史籍记载 备注

·
“ ”
· ·

鄠 鐻

阿房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却胡门”

骊山陵
“ ” “ ”

·
·

镇馆之宝——“铜马车”

“ ”

“ ” “ ”

“ ”

段清波

· “ ” “ ”
“取土鱼池”

· “复土骊山”

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

北伐匈奴

“ ”

录图书
“亡秦者胡” “ ”
“ ”

“ ”


南征百越
“ ”

“ ” “ ”

“ ”

深入岭南

“ ” “ ” “ ” “ ”

越人反攻

战事僵持

“ ”

“ ”

移民戍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渐离暗杀未遂

博浪沙行刺事件
咸阳暗杀事件

“ ”
 “ ”

 “


倓 ” “
‘ ’ ‘ ’ ”

凶兆出现

“荧惑守心” “ ” “ ” “ ”
“ ” “ ” “ ”
“始皇帝死
而地分”

滈 “今年祖龙死”

“祖龙” “ ” “ ”

“游徙
吉”

最后的巡游

→ →
→ →
→ → →
→ →

·

禁止淫泆,男女絜诚。 豭

泆 絜 豭

“ ”
巿 巿

· 巿
巿 巿


“ ”

沙丘平台

· “ ” “ ” “ ”

沙丘之变
· “ ” “

秦朝灭亡

赵佗独立
“安阳王”

“南越武王”
秦始皇的身高

——

“ ”

“ ”

秦始皇的佩剑

“定秦”

秦始皇讨论禅让

· “ ”
“ ”
“ ”

“ ”

“ ” “
” “ ”
“ ”
“ ” “ ”

秦始皇 — 嬴 赵 政 赵正
秦政 祖龙[1-2]


” 嫪毐

——

“ ” “ ” “ ”
“ ” “ ”

——
“ ”
嫪毐

嫪毐 嫪毐
“ ”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嫪毐
萯 嫪毐

秦灭六国之战


秦朝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秦始皇巡游 秦始皇东巡 秦刻石 始皇射鱼 徐福东渡

“ ” “ ”
“ ”

” “ ‘
’ ‘ ’ ”



焚书坑儒 坑术士
· “ ”

始皇驾崩 沙丘之变 李斯 赵高 胡亥
“ ”

 首称皇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央集权

(一)中央机构

—“ ”
——
——

“ ”

(二)地方机构
地区 主要各郡

⒈ ⒉ ⒊ ⒋

“ ”

 制传国玺
“ ” “ ”

“ ” “ ”
“ ” “
” “ ”

 统一六国

(一)灭韩国

“ ”

(二)灭赵国
(三)灭魏国

(四)灭楚国
(五)灭燕国

(六)灭齐国

 开疆拓土
(一)南征百越

“ ”

(二)北击匈奴


“ ” “ ”

“郤 ”
“ 慴 ”
“ ”

(三)开发北疆

“ ”

“ ”

(四)开拓西南



“ 阨” “ ”
“ ”

“ ”
“ ” “ ”
“ ”

 修筑长城
 度同制

 改币制

“ ”
“ ” “ ”
“ ”
 整交通

“ ”


“ ”
——

“ ” “ ”

“ ”
“ ”
“ ”
 行同伦

“ ”

 车同轨

秦始皇帝陵 秦始皇地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功与过

秦始皇的功勞

統 國

戰國 國 為 國 實 強 國 過戰爭 斷 東 鄰國
趙 間發 長 戰 趙軍 萬 絕
殺 從 東 國 無 禦 軍 進

陸續滅 東 國 國歷 個
統 權 國 統 結 諸 長 據 戰 廣

統 戰爭 順

韓 賂

韓與

與 漢

與 溫 溫縣 帶

與 陽 濟 獲 帶

從 統 國 間 軍 勢 擴 帶
滅 國 時間 滅韓 滅 滅 滅趙 滅
滅齊

戰國 國 記

趙將趙 擊

國 敗 軍

麗 擊

荊軻

專 權統

統 國 採 強 專 權 規 統 稱

國 決 設
議 實 縣 國劃 為
縣 縣 國長 來

統 貨幣

戰國時 國 貨幣 響 經濟 統
為 國規範 間 筆畫 為簡單 隸書 還規
國統 圓 國銅線 時 統 這 鞏國
統 經濟 對 遠 響

奪 區 禦

國 個 遊 發 戰國 們 漸強
來 據 豐 聯 區 並 斷 國 農業 產經 壞
強 國 們 領稱為 單
統 將軍 領軍隊 從 奪 區 還遷 內 裡
發農 築 臨 東 遼東 來 禦
這 舉 聞 萬 長

區 開發 溝

國 東 統 國
區 裡設 數 遷 萬 裡
雜 為 決運輸 難 開鑿 靈 溝 離 長 兩
連 來

來 國車馬 礎 寬闊 馳 陽為

時廢 開 來 漸 許 買賣 統 國
視農業 產 讓 報 數並納稅 認

秦始皇的過失

斂無 賦稅

為 維 龐 軍費開 與 設 滿 窮 極 對 眾課 稅
國 現 糧餉 紡織 資財 嚴
狀況 馬

連 興 處 戰 為
宮 驪 萬 據 計 當時 數遠 萬
壯 稅 實


變 來 嚴 誅 鄰 連 動輒
罰 慘

為 實 嚴厲 統 頒 書 繳 毀書
殺 議 餘 稱 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