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

第4章 汽油引擎燃料噴射系統

第一節 汽油燃料噴射系統的原理:
一、概述
一般舊式引擎的燃料系統是採用化油器系統,但因時代的要求現已漸
漸不符合其需要,在環保與高出力的需求下,汽油燃料噴射引擎是能接近
其要求的系統,由下表便可得知其優點:
比較項目 使用化油器引擎 使用汽油燃料噴射引擎
1.各缸混合汽量及霧化 因進氣歧管的設計長短易 因於進汽門口噴射混合汽
不平均及霧化差。 較平均及霧化也較佳。
2.海拔高度 易受影響造成混合比變濃。電腦控制混合汽不受影響。
3.高速度需求 進氣量受節氣門及文氏管 引擎性能高,低速時扭力
作用的限制,無法提高引 較大,引擎轉速可較高。
擎轉速。
4.單位馬力汽油耗油量 較多。 較少。
5.單位排氣量引擎馬力 較小。 較大。
6.加減速反應 較差。 靈敏。
7.燃燒情況及排放有毒氣 較差,廢氣排放也較多有 燃燒更完全,引擎運轉平
體 毒氣體。 穩,有毒氣體排放也較少。

二、汽油燃料噴射引擎的種類及原理:
汽油燃料噴射引擎的分類已於汽車學Ⅰ簡述過,但仍可由下表可知一
般汽油燃料噴射引擎的種類:

汽油噴射引擎分類項目 種類
1.依噴射器數及噴射點分 (1)單點噴射(SPI)
節氣門體噴射式(TBI)
(2)多點噴射
燃燒室內噴射(CCI)
進汽口噴射(MPI)
2.依噴油狀態及噴射控制分 (1)連續噴射
(2)間歇噴射
同時噴射式
分組噴射式
順序噴射式
混合噴射式
變時噴射式

1
3.依各種型態及進氣量測知方式分 (1)機械控制汽油噴射式引擎
空氣流量計機械連續式
<K-Jetronic>
空氣流量計機械電腦式
<KE-Jetronic>
(2)電腦控制汽油噴射式引擎
壓力計量式汽油噴射引擎
<D-Jetronic>
翼片式電子控制汽油噴射引擎
<L-Jetronic>
超音波式電子控制汽油噴射引擎
熱線式電子控制汽油噴射引擎
<LH-Jetronic>
電腦綜合控制式
<Motronic>

以下簡述各類各種型態的汽油噴射引擎的工作原理:
1.依噴射器數及噴射點分:
(1)單點噴射(Single Point Injection,SPI)
屬於燃料的單點噴射,通常噴油器設計於節氣門體中節氣門的上方、進
氣歧管總管的入口前噴射,故只有一只噴油嘴提供全部各缸的噴油量,如
同化油器一般,燃油經噴油嘴霧化之後,立即與空氣混合後,即進入進氣
歧管後,隨歧管進入各缸燃燒,故又稱為節氣門體噴射式((Throttle Body
Injection,簡稱TBI),如圖4-1。
(2)多點噴射
燃燒室內噴射(Combustion Comber Injection,CCI)或直接噴射式
(Direct Injection System,D.I.S):
 此系統是將噴油嘴直接裝在汽缸蓋上,就類似火星塞的裝置,在燃
燒室中直接噴射,似柴油引擎噴油嘴的噴油位置,再由進氣閥門打開
時注入新鮮空氣予以混合。
進汽口噴射(Multi Point Injection,MPI)或間接噴射式(Indirect
Injection System,I.I.S):
在每個汽缸蓋上均裝有一組噴油嘴,通常在各缸的進氣門前噴射,
故噴油嘴數目與缸數相同,現在大多數引擎採用之,如圖 4-2。

2
圖4-1 噴油器單點噴射方式系統

圖4-2 噴油器進汽口噴射

2.依噴油狀態及噴射控制分:
(1)連續噴射(Continue Injection):
當引擎一運轉,噴油嘴便不斷連續的噴油,以機械控制噴射(K、KE-
Jetronic)
為主,噴油器類似柴油引擎的噴油器。
(2)間歇噴射
不以連續噴油的方式皆屬之,通常噴油器採用電子控制的方式噴射,可分
為:
同時噴射式
噴射時間與各缸的工作循環無關,在某一時期各缸的噴油嘴一起在進

3
氣門口前噴油,當各缸噴油後,只在該缸的進氣行程時將混合汽吸入,其
餘時間的混合汽在進氣門口前等待。
分組噴射式
使用在缸數較多的引擎上,可將缸數分2~3組作噴射,在分組後的各
組在引擎的一個工作循環中,各組交互噴射各噴油一次。
順序噴射式
各缸的噴油方式是按點火順序作順序的噴射,各缸在引擎的一個工作
循環中,於進氣行程中噴油一次完成。
混合噴射式
由電腦控制噴射方式,有時採用順序噴射,有時採用同時噴射。
變時噴射式
屬於直接噴射式(燃燒室內噴射)的一種,為達燃料效率,噴射的時間
在低負荷時,採在壓縮行程時噴油,可節省燃料;在高負荷時,採在進汽
行程時噴較多油,可達高出力的目的。
3.依各種型態及進氣量測知方式分為:
(1)機械控制汽油噴射式引擎
a、空氣流量計機械連續式<K-Jetronic>
此系統是由空氣流量感知板偵測吸入的空氣量,經連桿去控制分油盤
柱塞的位置量測油量,使汽油經分油盤到噴射器,當送至噴射器時,油壓
即推開針閥,開始不停地噴射,於後再詳述之。
b、空氣流量計機械電腦式<KE-Jetronic>
為K型噴射系統的改良,增加了電腦(ECU)、電子差壓閥、引擎溫度
感知器、含氧感知器、爆震感知器等件,可作起動增濃、暖車增濃、加速增濃、
全負荷增濃、減速斷油、超過轉速時斷油,使得噴射系統控制可更精準、反
應迅速,進而提高引擎的操作性能、減少排氣污染,於後再詳述之。
(2)電腦控制汽油噴射式引擎
a、壓力計量式汽油噴射引擎<D-Jetronic>(Manifold Air Pressure ,簡稱MAP)
在空氣進入汽缸中,經節氣門控制後,再於進氣歧管中裝一進氣壓力
感知器,可經由進氣壓力感知器得知進氣歧管的壓力來推算每一行程進氣
量的情況。
電腦接收各種感知器訊號後,經處理後進而去控制的噴射器噴油,基
本噴油量的控制是由引擎轉速及進氣歧管壓力訊號決定。
b、翼片式電子控制汽油噴射引擎<L-Jetronic>
主要是靠吸入的空氣來推動翼板式空氣流量感知器,產生不同的電壓
訊號,再將此訊號送至電腦,作為控制噴射量的依據,基本噴油量的控
制是由引擎轉速及空氣流量訊號決定。
   電腦接收各種感知器訊號後,控制電流通到噴射器時,噴射器即噴油,
通電時間即為噴射時間,屬於間歇噴射式。
c、超音波式電子控制汽油噴射引擎
當空氣進入汽缸中時,需先行經過一旋渦體產生渦流,再由電子零件
測知旋渦數,得知進氣的情況而傳遞訊號給電腦,其他的基本工作原理和
L型一樣。
d、熱線式電子控制汽油噴射引擎<LH-Jetronic>
LH型是靠空氣流經通過熱線後,使熱線的溫度改變,而改變流過熱
線上的電流量,這電流量會被轉換為電壓訊號送入電腦,以作為吸入空氣

4
量多寡的判定,其他的基本工作原理和L型一樣。
e、電腦綜合控制式<Motronic>
車輛行駛中的各種狀態以各種感知器的檢測,將所偵測到的訊號送回
電腦與電腦內已儲存的噴射量及點火時期模式相比對,處理後,控制引擎
做出最佳的點火和最適當的噴油,且電腦可作出更多的控制,如自動變速
箱的控制、廢氣分析控制、自我診斷故障的功能、故障後自我修正的功能等
功能。

習題 4-1
1.試比較化油器引擎與汽油燃料噴射引擎的優缺點?
2.汽油燃料噴射系統依噴射器數及噴射點可分那些?
3.汽油燃料噴射系統依噴油狀態及噴射控制可分那些?
4.汽油燃料噴射系統依各種型態及進氣量測知方式可分那些?

第二節 連續燃料噴射(K型)系統的工作原理
一、機械控制式連續燃料噴射引擎的概述及特性:
1.主要的基本噴油量是由空氣流量感知器(包括翼板、連桿、活塞等件)移動產生
機械式控制燃油油量的多寡,如圖4-3,因不採用電腦來主控油量的分配,故
為機械控制式連續燃料噴射引擎。
2.噴油器的噴射狀態採連續噴射,當有油壓來時自動噴油且連續噴射。
3.燃油系統中的油道壓力約為4.5~5.3kg/cm2;噴油器可噴油開始壓力約為3.3
~3.5kg/cm2,故一有燃油至噴油器即可產生噴油。

5
圖4-3 K-Jetronic噴射系統
二、機械控制式連續燃料噴射引擎的工作原理:
1.燃料系統:
(1)主要由燃油分配器上的柱塞位置(由空氣流量感知器控制),控制噴油量至噴
油器。
(2)燃料運送流程:
┌→冷車起動閥→進氣歧管
油箱→燃油泵→蓄壓器→汽油濾清器→燃油分配器→噴油器→進氣歧管
└→控制壓力調整器→回油至油箱
└→油道壓力調整器→回油至油箱
(3)當燃料系統油壓送至噴油器後克服噴油器中的彈簧壓力後,即可採連續噴油,

直至燃油油壓不再來為止後才不再噴油。
2.空氣系統:
(1)空氣經空氣流量感知器的翼板移動而測知進氣量,再使燃油分配器上的柱塞
上升移動,進而控制噴油量。
(2)空氣流通的流程:

空氣濾清器→空氣流量感知器→ 節氣門 →進氣歧管→進氣門→汽缸


(翼板) ↘輔助空氣閥↗
(3)空氣在經過進氣門時與噴油器噴出的燃料混合,進入汽缸中成為混合汽。
3.電路控制系統:
(1)基本電路的控制:
由主控制繼電器、泵浦繼電器、燃料泵、輔助空氣閥、溫熱調節器、安全
開關、冷車起動閥、熱時間開關組成。
(2)電腦閉迴路的控制(回饋控制系統):使廢氣達一定的控制。

各種感知器→電腦→混合比回饋控制電磁閥→測燃燒後廢氣的含氧量
↑ (控制噴油量) (含氧感知器)
└←───────←────────←┘
(3)當點火開關關掉後,則所有的電路皆無電流,工作也立即停止。

習題 4-2
1.簡述機械控制式連續燃料噴射引擎的概述及特性?
2.簡述機械控制式連續燃料噴射引擎燃料系統的流程?
3.簡述機械控制式連續燃料噴射引擎空氣系統的流程?
4.簡述機械控制式連續燃料噴射引擎電腦閉迴路控制的流程?

第三節 連續燃料噴射系統(K型)各部機件的構造與工作情形
4-3-1 連續燃料噴射系統(K型)中燃料系統的構造與工作情形
┌→冷車起動閥→進氣歧管
油箱→燃油泵→蓄壓器→汽油濾清器→燃油分配器→噴油器→進氣歧管
└→控制壓力調整器→回油至油箱
└→油道壓力調整器→回油至油箱

6
圖4-4 燃油泵

一、燃油泵:(Fuel Pump)
1.位置及構造,如圖4-54:
(1)燃料泵浦位於油箱的前面,用螺絲鎖在車底板上,為電動轉子式
(Electrically Roller Cell Type),由電動馬達與油泵浦組合而成一體。
(2)燃料泵浦上設有止回閥(Check Valve)及壓力釋放閥(Relief Valve )。
2.作用:
(1)引擎運轉正常動作時:
燃油泵浦將汽油從油箱抽出,經泵浦內部推開止回閥送至燃料管路中,
汽油在泵浦內不會產生燃燒,因為沒有足夠的空氣(一般混合汽在 8:1~20
:1 的範圍內才會產生燃燒)。
(2)當送出的油管阻塞時
當油管阻塞時,油管內壓力升高,推開壓力釋放閥,汽油流回入口。
(3)引擎熄火泵浦停止轉動時:
引擎熄火時,止回閥功用為保持油管內一殘壓,使下次起動容易,相當
於浮筒室殘油。

圖4-5 燃油蓄壓器

二、燃油蓄壓器(Fuel Accumulator) & 燃料緩衝器(Fuel Damper)


1.功用:

7
可消除汽油脈動及保持殘壓,並可防止噴油嘴突然的噴射。
2.構造及位置,如圖 4-5:
裝在燃油泵浦之出口,裡面由一膜片、回彈彈簧、阻擋板(Baffle
Plate)、
板閥(Plate Valve)及一真空孔等所構成。
3.作用:
(1)引擎運轉時:
汽油泵送來汽油將膜片下壓直碰外殼,緩和汽油之脈動,使蓄壓器出
口脈動壓力變小 ,可防止燃料分配器上的不當作用而造成噴油器突然增
量的噴油。
(2)引擎熄火時,膜片彈簧往上推,油道保持相當殘壓。

三、汽油濾清器(Fuel Filter)
1.位置及構造:
位於蓄壓器的出口處,其濾芯為特殊尼龍網製成,如圖4-6。
2.作用:
燃料分配器是為非常精密之機件,故燃料中有雜質進入時,即會造成
故障,濾芯應每 3 萬公里更換乙次。

圖 4-6 汽油濾清器

圖4-7 燃油分配器

四、燃油分配器(Fuel Distributor),如圖4-7
燃油分配器上可分為主油壓調整器(油道壓力調整器),燃油控制器及壓力
調整器三部份,如圖4-3。
1.主油壓調整器(Line Pressure Regulator)又稱油道壓力調整器
(1)功用及構造:
可控制油路中的壓力及引擎熄火後保持系統油路中的殘壓,其主要由一
柱塞、推桿活門及彈簧所組成,如圖4-8。

8
(2)作用:
當油泵送來燃料進入燃油分配器時,如油道中的油壓太高時,將活塞
往右壓使回流油箱通道活門打開,使系統保持一定壓力在4.5~5.3kg/cm2。
當引擎停止時,活塞受彈簧往左推,與蓄壓器配合保持系統中的殘壓約
為1.7~2.4kg/cm2。

圖4-8 主油壓調壓器

2.燃油控制器(Fuel Control Unit)


(1)功用:
可依空氣流量感知板測定空氣量而控制燃料噴射量。
(2)構造:
由柱塞筒與控制柱塞所組成,於柱塞筒上有控制孔,孔數與缸數相同為
分配至各缸的油道,柱塞筒與柱塞間隙約0.001mm,損壞時需成對更換,如
圖4-9。
(3)作用:
當駕駛者控制引擎於怠速(節氣門的位置)時,空氣感知板移動量少(吸力
較小),此時控制柱塞位置低,使控制孔的開口小,只有少量油量流至噴射器;
當高速時空氣感知板的移動量多(吸力較大),控制柱塞位置較高,使控制孔開
口大,油量較多流至噴射器。

圖4-9 燃油控制器柱塞總成的構造

3.壓力調節器(鋼膜片式)(Pressure Regulator)
(1)功用及構造:
將控制柱塞位置控制孔送來油量適量送至噴射器,主要構造由一組鋼膜
片及彈簧所組成,使上、下室的有一彈簧壓力差約0.1kg/cm2,如圖4-10。

9
(2)作用:
引擎吸入空氣量一定時,控制柱塞位置、控制孔的開口位置也一定,此
時下室時燃油壓力可經控制孔流入上室後而下降,上室上裝有彈簧,剛好
可補償上室燃油經控制孔降壓的部份,鋼膜片保持一定開口,燃料可依適量
流至噴射器。

圖4-10 鋼膜片隨著柱塞位置高度的作用情形

圖4-11 附真空室之控制壓力調節器的作用。

五、控制壓力調節器(溫熱調節器)(Control Pressure Regulator)


1.功用:
使冷引擎起動、溫車時間及在加速、全負荷時使混合汽變濃,提高引擎
性能。
2.基本原理及構造:
主要是利用在控制柱塞上方通道的控制油壓,一般控制油壓約在0.5~
3.7kg/cm2,若控制油壓愈低時,則控制柱塞愈容易上升,易增加噴油量。
構造上有一熱偶金屬片及真空膜片控制系統,在控制膜片的上方接真空,
膜片室下方接大氣,如圖4-11。
3.控制油壓的油壓控制作用:
(1)熱偶金屬片系統:
  採自熱源有引擎熱或電熱控制熱偶金屬,當冷引擎時熱偶金屬彎曲下
降,使控制油壓回油較多,使當同一節氣門位置時控制柱塞上升較高,
燃油量增加,增濃混合比;當熱偶金屬片熱時彈力小,則回彈彈簧將控制

10
壓力的回油道關閉,維持正常的操作。
(2)真空膜片控制系統:
  當全負荷節汽門全開時或加速時節汽門突然打開,使進氣歧管真空降
低,產生強大吸力將膜片下推,使控制壓力回油量增加而壓力降低,控制
柱塞可上升較多,增加噴油量。

六、噴油器(Injection)
1.功用及構造:
將經燃油分配器後量好油量,連續不斷噴在進汽門外面,其構造同一般
柴油引擎用的噴油嘴。
2.作用:
同柴油引擎用噴油嘴,但其內彈簧較弱,使噴射開始壓力較低約為3.3
~3.5kg/cm2。

圖 4-12 冷車起動閥 圖 4-13 熱時間開關

七、冷車起動閥 & 熱時間開關(Cold Start Valve & Thermo Time Switch)


1.功用:
於冷引擎起動時,冷車起動閥可直接將額外汽油噴入進氣歧管,提供較
濃的混合比,使冷車起動較容易。
2.構造:
(1)冷車起動閥(Cold Start Valve):
由電磁線圈、彈簧、柱塞、油嘴等所構成,如圖 4-12。
(2)熱時間開關(Thermo Time Switch):
熱時間開關位於引擎前方冷卻系統上,靠近控制壓力調整器處;構造由
一個接點組、熱偶金屬、和兩條電熱線圈所構成,其上有兩個線頭,一個接起
動電源,一個接冷車起動閥。電源由起動電源送至兩條電熱線圈,一條繞完
熱偶金屬後直接在外殼搭鐵,另一條繞完熱偶金屬後焊在熱偶金屬上,須
經接點才能搭鐵,如圖 4-13、4-14。

11
3.作用,如圖 4-14:
(1)冷引擎起動時:
供給熱時間開關熱偶金屬的熱有兩個來源,一為引擎冷卻系統,一為兩
條需通電的電熱線圈。
當起動馬達動作時,電源由起動電源(ST 電源)經冷車起動閥電磁線圈至
熱時間開關接點後搭鐵(引擎冷時接點白金閉合),冷起動閥內電磁線
圈通電後產生磁力,將冷車起動閥內的柱塞吸引,使額外燃料噴入進氣
歧管內。
若仍持續打馬達時,熱時間開關內電熱線圈電流通過一段時間後,電熱線
圈的熱使熱偶金屬彎曲,使接點白金打開,冷車起動閥的電流中斷,而
不再作用額外噴油,以避免汽缸中有太多未燃燒的汽油。

圖 4-14 冷車起動閥 & 熱時間開關的作用

(2)熱引擎起動時:
引擎達到正常工作溫度後起動,冷卻系統的空氣熱仍可使熱偶金屬彎
曲,白金接點保持在張開位置,冷車起動閥不會再噴油。

4-3-2 連續燃料噴射系統(K型)中空氣系統的構造與工作情形

空氣濾清器→空氣流量感知器→ 節氣門 →進氣歧管→進氣門→汽缸


↘輔助空氣閥↗

一、空氣流量感知器(Air Flow Sensor)


1.功用:
測定空氣量,與相連燃油分配器量取適當噴油量。

12
  圖4-15 空氣流量感知板的構造

2.構造:
空氣流量感知器是由文氏管、空氣流量感知板(Airflow Sensor plate)及
連桿所組成,如圖 4-15。
3.作用:
(1)空氣流量感知板的平衡是由空氣的流入吸力、柱塞上方的控制油壓、本身的
重量、以及配重的四個力量來維持平衡的動作。
(2)當吸入空氣將空氣流量感知板移動時,經由連桿的作用將燃料分配器上之
控制柱塞往上推,即可根據吸入空氣量,來控制燃料分配器上控制柱塞動
作。
(3)空氣流量感知器上有CO調整螺絲,當旋入時,控制柱塞高度較高,可使混合
汽會變濃;旋出時控制柱塞高度較低,可使混合汽會變稀。

二、節氣門體
1.功用:
可改變汽缸的進氣量,使空氣流量感知板隨之移動。
2.構造:
上有節氣門機構及空氣旁通道、怠速調整螺絲,如圖 4-16。
3.作用:
(1)節氣門開度小時,於空氣流量感知板上的吸力也較小,故控制活塞位置較
低,為低油量噴油的控制;反之若節氣門開度大時,於空氣流量感知板上
的吸力也較大,故控制活塞位置較高,為高油量噴油的控制。
(2)於節氣門體上附有節氣門調整螺絲,調整時可改變節氣門開度,間接控制
空氣流量而使轉速上升。
(3)另設有怠速調整螺絲,可改變旁通空氣道的空氣量,藉以調整引擎怠速轉
速。

13
圖 4-16 節氣門體的構造

三、輔助空氣閥(Auxiliary Air Device & Air Regulator)


1.功用:
在冷引擎慢車(Warm up)時,供給額外的補助空氣使轉速上升,因空氣流
量增加,也使空氣流量感知板移動控制柱塞上升,燃料噴射量增加,混合汽
變濃,如同化油器引擎的快怠速機構,如圖 4-17。

圖 4-17 輔助空氣閥的位置

圖 4-18 熱偶片式輔助空氣閥的作用情形

2.構造及種類:
(1)熱偶片式
為一鋁製殼室,跨接節氣門兩側的空氣通道,在殼室內之中央有控制
空氣量之扇形閥,閥中央有空氣孔,當空氣孔打開時,殼室兩邊通道接通。
另有一熱偶片可控制扇形閥之打開與關閉,熱偶片之周圍有電熱線(heat

14
coil),如圖 4-18。
(2)封臘摺盒式
裝於節溫器處,封臘摺盒用來感測冷卻水之溫度,在前端裝有活塞,
內藏彈簧,如圖4-19。
3.作用:
(1)熱偶片式,如圖4-18:
在引擎冷時熱偶片彈力強,輔助空氣閥打開,輔助空氣流入,使轉速
上升,當引擎起動後,有電流流入電熱線,電熱線變熱使熱偶片彈力變弱,
回彈彈簧使輔助空氣閥扇形閥自動關閉,引擎回到正常怠速運轉。
(2)封臘摺盒式:
裝於節溫器旁,隨著冷卻水之溫度,封臘摺盒產生伸縮作用,活塞上
下運動,來改變進汽通道的大小,以增減空氣之流量,達快怠速的作用,
如圖4-19。

圖 4-19 封臘摺盒式輔助空氣閥的作用情形

4-3-3 連續燃料噴射系統(K型)中電路控制系統的構造與工作情形
一、基本電路的控制:
由主控制繼電器、泵浦繼電器、燃料泵、輔助空氣閥、溫熱調節器、安全
開關、冷車起動閥、熱時間開關組成,如圖4-20、4-21。
1.燃料泵浦與輔助空氣閥、壓力調節器並聯,當燃料泵運轉時,才有電流至輔
助空氣壓力調整器。
2.安全開關主要作用是裝於空氣流量感知器上,當空氣流量感知板不動時On
,移動時Off,使燃料泵才能作用。

15
圖 4-20 連續噴射汽油引擎電路系統實體圖

圖 4-21 連續噴射汽油引擎電路系統簡圖

二、電腦閉迴路的控制(混合比回饋控制系統)

各種感知器→電腦→混合比回饋控制電磁閥→測燃燒後廢氣的含氧量
↑ (控制噴油量) (含氧感知器)
└←───────←────────←┘
1.功用:
可測知排放廢氣的情況,提供電腦適時的修正噴油量。
2.構造:
由電腦、含氧感知器、混合比回饋控制電磁閥(Frequency Valve)及其他感知
器組成,如圖4-22。
3.作用:

16
(1)由各種感知器得知訊號送至電腦,由電腦決定混合比回饋控制電磁閥On-Off
通電比率,藉以改變燃油分配器下室的燃油壓力改變噴油量,當停止回饋時
通電比率固定在50:50。
(2)若通電的比率大時,則回油量增多,則下室油壓較低,使鋼膜片往下凹量大
使燃料噴射量增加,混合汽增濃。
(3)混合比回饋控制在以下的時機下電腦不控制作用:
冷卻水溫在25℃以下時。
節氣門全開時。

圖4-26 機械控制式混合比回饋控制裝置

習題 4-3
1.簡述燃油蓄壓器的功用?
2.試說明主油壓調整器的功用?
3.試說明壓力調節器(鋼膜片式)的作用?
4.試述控制壓力調節器的功用及主要如何控制增油?
5.試述冷車起動閥和熱時間開關的作用?
6.試述輔助空氣閥的功用?
7.試述電腦閉迴路的控制的作用?

1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