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古文精選今譯:薛譚學唱歌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
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列子.湯問》

薛譚向秦青老師學習唱歌。他並沒有學到秦青老師的全部聲樂技巧,卻自以為已經學完了,於是向老
師告別回家。秦青老師,並不留住他,並且在郊外的大道上,為他餞行。

席間,秦青老師按著節拍,表現出滄桑之感、悲情地唱著歌,歌聲震盪著林木,使得高空的行雲,也
駐足聆聽,停止了飄動。

譚聽了老師的歌唱,認識到自己的歌藝僅得皮毛,感到慚愧,於是請老師原諒,留下來繼續學習、深
造。從此以後,薛譚再也沒有提出過回家的事。

阅读练习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答案:①阻止 ②停止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答案:A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有。他那知错就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5. 薛潭为何“辞归”,又为何“求反”? 答:“自谓尽之,遂辞归”自知远逊师父,乃求反。

6.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学习应虚心,不能浅尝辄止。

7.薛谭为什么要回家? 答:他以为自己已经学完了秦青的技艺,再也没什么可学的了。

启示

这篇古文告诉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有成功就骄傲自满的心态,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
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犯错误不要紧,知错就改才是最重要的。
日攘一鸡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
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

戴盈之说:“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免去关卡和市场上对商品的征税,今年不能实行了,就先减轻一
些,等到明年再废止(现行的税制),怎么样?”

孟子说:“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做
法。’ (也可以直接说是“这不是君子的做法”)

那个人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这
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1.在文中找出与“请损之”中“损”一词含义相近的词语 。 答案: 轻

2.翻译句子: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

(2)是非君子之道。 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

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

3.孟子列举偷鸡者的故事用意在于:

以偷鸡者明明知错,借故拖延,不肯马上改正为喻,劝戴盈之知错就该,不要拖延.

4.结合课文和本文的学习,谈谈孟子是个怎样的人? 。

善辩;正直;关心国家大事等。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
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⑤者而
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① 隗: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涂:同“途”。 ④奚:何,什么。


⑤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这里指危害马群的劣马,也即害群之马。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
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

【译文】

黄帝要去具茨山拜见大隗,恰好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黄帝就向他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
吗?”小孩儿说:“是的。”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吗?”小孩儿说:“是的。”黄帝
说:“这孩子真与众不同啊!不只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请问如何治理天下呢?”小
孩儿拒绝回答。黄帝又问,小孩儿才说道:“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也不过是除掉害群之
马罢了。”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1.解释:
(1)将 (2)然 (3)徒 (4)去
(1)要,打算 (2)是的 (3)只,仅仅 (4)除去,除掉

2.翻译:
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
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黄帝 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
而退去。

3.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
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
自我完善。 (本题 2 分,其它角度也可以,酌情给分)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⑲捕彘杀⑰
之。妻止⑳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
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
“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
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
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寓意:

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
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

启示: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古文精選今譯:窮僧與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四川郊野有兩個僧人:—個窮,一個富。

窮僧對富僧說:「我想去南海,怎麼樣?」富僧說:「您靠甚麼前去?」窮僧說:「我帶著一個水瓶,
一個飯缽就夠了。」

富僧說:「我幾年來,想僱船向下游駛而去,尚且不能實現。您靠甚麼去喲?」

到了下一年,窮僧已經從南海回來。他將此事告知富僧,富僧聽後,很感羞愧。

西蜀距離南海,不知有幾千里遠。富僧不能到達,而窮僧卻到達了。

人們的立志,反而不如四川郊野的窮僧啊!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