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9

J Chin Med Special Edition (2): 275-293, 2014 275

DOI: 10.3966/101764462014122502015

臺灣廟宇藥籤之中醫文獻初探
顏美智 、蘇奕彰 *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博士班,台中,台灣

臺灣民間的廟宇藥籤,是臺灣最早的聚落型醫療活動。這種以中醫藥為材料,藉由神與人
的醫病溝通方式,反映出庶民醫療與信仰互為表裏的現象和奇特的治療效果,是研究臺灣醫療
史的特色題材。
廟宇藥籤醫療如何以其獨特的方式回應人們對醫療的需求?中醫學在藥籤醫療中又扮演怎
樣的角色?本研究結合中醫藥典籍文獻探討與人類學田野調查研究方法,以藥籤醫療發展的架
構為起點,重新回顧臺灣庶民藥籤醫療經驗,以釐清廟宇藥籤醫療之歷史定位及中醫學在信仰
醫療之角色與影響。

關鍵字:藥籤、臺灣中醫學

水溝」之稱的臺灣海峽,成為今日臺灣主要人口

前  言 來源。民間俗諺「十人來臺,三在,六亡,一回
頭」,可見先民早期渡海到臺灣移墾拓荒,所處
中醫學在臺灣醫療發展與醫學人文的範疇佔 氣候炎熱潮濕蚊蟲細菌滋生的「瘴癘之地」,飽
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累積數千年的理論基礎和 受水土適應不良和疫病的侵襲,在醫療資源供給
醫療經驗,向來是提供華人面對疾病威脅的主要 嚴重不足下,拓衍閩南文化「好巫尚鬼」之俗。
對策。然而,中醫學原有的面貌經過時空的推移, 由閩臺海路之險惡,到居墾熱帶蠻荒瘴癘,易引
醫療應用至今又是如何演變 ? 本研究從人類學田 發風土病、傳染病等惡疫流行,先民又以保生大
野調查的研究方法著手,觀察臺灣廟宇藥籤醫療 帝、媽祖、關聖帝君及王爺等多神主副奉祀,祈
活動,並結合中醫藥典籍的文獻考據,嘗試了解 求神明護佑渡海平安,轉化為離鄉背井求生的慰
藥籤醫療的基礎和應用理路。期整合醫學與人文 藉。
的觀點來重新詮釋中醫學在藥籤醫療的角色及應 根據《臺灣省通志稿》1 與《臺海使槎錄》2
用,重新討論中醫學在庶民醫療經驗中,所提倡 記載,臺人「信鬼神,惑浮屠」,「尚巫」及「尚
之身心靈均衡的健康真諦。 王醮」,是為當代臺灣習俗。臺灣先民沿襲以道
臺灣地處中國邊陲,來自福建漳泉等地先民, 教和佛教為主的信仰體系,歷經數百年演變為兼
初為洪澇旱魃之缺糧偷渡或躲避疫病之災,以廈 容並蓄的臺灣民間信仰。醫療資源缺乏與瘴癘環
門為出入口,另有隨軍來臺開墾,均需渡過有「黑 境衛生的劣勢,臺灣先民轉向以民間醫療對抗疾

* 聯絡人: 蘇奕彰,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博士班,40402 台中市北區學士路 91 號,電話:04-22053366 分機


3105,電子郵件信箱:sychang@mail.cmu.edu.tw
276 臺灣廟宇藥籤之中醫文獻初探

病。不同祖籍與不同區域的移民,結合崇拜的神 者大多認為藥籤與道教有關,但或許需要更多證
祗,逐漸形成角頭廟和聯庄廟的聚落。而承襲自 據才能確定。除了吉元昭治提出未於《道藏》中
閩越祖先「信巫不信醫」的傳統,隨著拓墾開發 出現藥籤外,藥籤來源至今仍難有定論。
路徑,發展出在臺各地「一村一廟」的聚落社會, 中醫學在臺灣醫療史的角色,可由先民來臺
以對祖籍神和醫藥神的崇拜,求得身心平安。 移墾的歷史和醫療發展的腳步窺知一二。臺灣早
廟宇成為人間和神祇世界的聯繫場所,廟宇 期的醫療缺乏記載,有關廟宇藥籤醫療對療效的
藥籤結合中醫藥、民俗和信仰,成為民眾生活的 回饋常止於口耳相傳,甚至融入神仙的神秘元素,
一部分。藥籤醫療流傳已久,神明代表的醫方, 並被冠以迷信之名。從各種文獻可知,廟宇藥籤
以自然天地、人類倫常來預測、診斷及治療疾病。 反映出四百年來臺灣庶民醫療與信仰互為表裏的
臺灣民間信仰中,「醫藥神」多為傳說中歷代善 現象,這種民間常見的醫療方式,以神為界面的
於醫術、丹藥之士,廟宇藥籤多藉以神明之名, 醫病溝通,是許多人文學者致力研究的課題。中
如:呂祖藥籤、華佗藥籤、保生大帝藥籤、東嶽 醫學的知識的形成,建立於歷代的醫家經驗上,
大帝藥籤、天上聖母藥籤、關聖帝君籤、觀世音 然而有關醫療的文獻材料,偏重於理論典籍和民
菩薩籤、佛祖籤等。最常見為先民同籍之福建醫 間秘傳,受限於文字的紀錄和教育的普及,醫案
神保生大帝,其醫德醫術為後人敬祀;媽祖原為 資料反而呈現於民間經驗,甚至依托的方式,更
海神,兩者皆為祖籍神與醫藥神,並提供藥籤為 加深中醫學的神秘性。因此,醫療史的研究,不
民眾治病。廟宇傳承藥籤早期以木雕版印後由印 僅應具有醫學譜系的基礎,對於涉及醫療的文化
刷取代,多為制式籤方,民眾依拜祈求籤方法取 和生活慣習的資料,如:歷史、文學、地方志、
得。廟宇籤詩有運籤與藥籤兩種,運籤多為卜運 人類學、宗教學、心理學等相關成因,應一併列
吉凶,藥籤則為身心不適尋求解決之法。藥籤又 入觀察,才能縱貫古今,解讀醫療活動的演變。
可分為有藥物處方與無藥物處方兩類,前者以中 作者為改善藥籤研究的條件,從中醫學為出
藥、民間草藥或日常食材等為籤方;後者類似善 發,藥籤活動的田野訪查為觀察,利用藥籤活動
書,以神明指示倫理勸善,以懺過治療疾病。廟 的參與,蒐集籤方和醫療經驗並建立實際的醫療
宇藥籤依求治對象,以大人科(或稱內科)為主, 觀察,以對廟宇藥籤的發展與籤方內容進行探討。
有的廟宇亦提供小兒科、眼科、外科及婦科等各 對於籤方的研究,則嘗試歸納系統,再對照中醫
種籤方,對經濟落後醫藥不發達的當代大眾,是 藥典籍解析病因與治理機制,進而評估藥籤醫療
身心照護的重要方式。 的可能療效,以探討藥籤醫療行為中,中醫學扮
有關藥籤源流,可能是這種庶民醫療採用的 演的角色和歷史貢獻。
儀式和場所的緣故,一般常將藥籤與祝由視為源
出同流。然而,若考量傳承因時因地的遷移變化,
研究回顧
兩者在型態上或許相近,但從藥籤實質的各種用
藥和處理方式,卻是各有不同。日本醫者吉元昭 有關臺灣 400 年醫療史的相關研究,中醫學
治認為藥籤可能與道教的符籙派有關;宗教學者 的角色常常是被忽略的。醫學界相關著作如:陳
李豐楙則曾以回應民間八角蓮中毒事件,提出藥 勝崑本於西醫臨床經驗和自學醫學史成果,著有
籤非源自道教符籙派 3;另有學者認為源自道家丹 《中國傳統醫學史》,主要討論中醫學發展、傳
鼎派或節錄自道教典籍記載之各種推測。儘管學 染病對歷史及社會的影響、中西醫學對近代中國
顏美智、蘇奕彰 277

及臺灣社會的發展及引發的問題等 ; 陳永興著有 范行準在〈釋醫〉文中指出「既有醫巫之名,


《臺灣醫療發展史》,從西醫角度和醫政管理做 則必有分職。巫醫二職何時分職獨立,今已不詳。
陳述;林瑤棋著有《醫學遇見民俗》和《庶民醫 兩者學說行動,亦未有判然界限。唯有可注意者,
療史》,從開業經驗和民俗觀點來論述醫療等。 治病之巫術,以敕勒之義居多。神權時代的醫家,
另外,以臺灣中醫為題的著作,以林昭庚主編之 知藥物及其他療法,擇法而治之。古代醫家可謂
《臺灣中醫發展史》就教育、考試、醫療行政、 具巫術、宗教、醫學及與鬼神相通知各種成分 7」。
職業團體的發展沿革及代表性人物做了陳述;林 李經緯與林昭庚主編著之《中國醫學通史》,描
昭庚與陳光偉、周珮琪合著之《日治時期的臺灣 述臺灣醫藥、巫醫相兼而傳。傳世醫神保生大帝
中醫》以西元 1895 年至 1945 年間的文史紀錄和 或藉由乩童、扶鸞之神農大帝或關聖帝君等醫藥
研究文獻,從民間使用、醫學教育制度、公共衛 神,以信仰儀式進行醫療,或廟宇藥籤或神諭處
生等面向闡述當代臺灣中醫的發展。儘管探討臺 方,在執事者一定的藥物知識下,可見預料的療
灣中醫的研究有限,然而中醫學深入閩臺民俗和 效,是臺灣重要的民間醫療 8。醫史學者山田慶兒
生活醫療照護,是影響庶民醫療演變的最好見證, 針對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認為古代以咒
更是探索臺灣 400 年醫療史的重要議題。 術作為治療,主要針對精神相關疾病、經一般醫
臺灣的庶民醫療文獻較多為文史類研究,以 療無法醫治和偶發性疾病等三大類型 9。
半世紀前劉枝萬為首,以臺灣瘟神廟對瘟疫流行 「藥籤醫療」並非新的研究題材,然而相關
的歷史、地理分佈,與移民社會、宗教信仰的傳 研究普遍缺乏中醫學對治療活動的探討。藥籤研
佈探討所做成的關係闡述。張珣等人所著之《臺 究的專書不多見,首見於西元 1990 年日本醫者吉
灣醫療四百年》,以人類學與歷史學觀點撰述傳 元昭治著作《臺灣寺廟藥籤研究》,書中對藥籤
統醫療,一方面引進西方醫療人類學的研究方法 分類、民間療法及道教醫學均有廣泛論述。其收
和理論架構,另一方面以臺灣地區的漢人社會進 集的藥籤遍及臺灣和香港等地,從藥籤的屬性分
行討論。擅長宗教醫療研究的林富士有數本著 為有處方、有籤詩無處方、無處方等,並依分科
4
作 ,從道教脈絡對醫史和民俗醫療現象提出論 和數量做出陳述。書中僅將籤方藥物在民間使用
評;莊永明以臺大醫院沿革為主軸,著有《臺灣 之「字」與「音」習慣對照,無法深入討論,可
醫療史》,描述臺灣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的發展 猜測籤方出處在眾多中醫典籍的比對考據下,具
經過。這些文史學者開啟的生命醫療相關研究, 有相當的限制和困難。吉元認為藥籤集民俗、習
是研究臺灣醫療史的重要參考。 慣與宗教之多元面向,有助探究古人生活方式及
中醫醫學史學者李經緯於《中國古代醫學史 醫療活動,藥籤研究更是醫療史中值得探討的重
略》書中認為,殷周時期巫醫治癒疾病的關鍵為 要課題。而後,酒井忠夫於 1992 年的出版專書《中
巫師以祈禱或安撫帶給病人精神上的醫療作用, 国の霊籤・薬籤集成》,書中藥籤的部分乃結合
及運用藥物知識於治療。但在醫療檢驗下,祈禱、 酒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中國北京與日本及戰
祝由、咒禁無法治癒疾病,導致巫醫分立 5。馬伯 後在臺灣與韓國收集的籤方,另有吉元昭治在戰
英在《中國醫學文化史》提出神壇醫藥始於元代 後的臺灣與日本及香港所收集的藥籤。該著作收
的三皇祭祀,民間將古代名醫與三皇共祀,是傳 錄包含保生大帝、媽祖、關聖帝君、呂祖、觀音、
承對神農、華陀、孫思邈、張仲景等醫神之醫德 五府千歲、黃大仙、土地神等醫藥神的籤方,並
6
醫術的敬仰,並祈以治療疾病 。 呈現出當代該收集地的信仰風貌。特別的是目前
278 臺灣廟宇藥籤之中醫文獻初探

在中國已不復見的藥籤活動和藥籤籤方,對於在 於適應水土之需要而誘導之自然信仰,特別
1960-70 年代文化大革命毀損殆盡的文物,這些保 對於痘疹神(疱瘡神)信仰殊深,豈非有所
留在書中的籤方更具重要性。酒井與吉元兩位學 因乎。同治十三年,從事後山開攘之際,因
者儘管從易學、道教研究、東洋醫學及漢方學的 兵勇多染瘴癘,當時向臺灣府城興濟宮主神
思想,對藥籤的發展做了相當的論述,是藥籤研 保生大帝祈請靈應等情事,可於知府劉懋琦
究的重要參考與思古發想,唯不見藥籤源流的考 撰懸之聯文見之 12。
據,及缺乏對藥籤醫療文化背景的深度討論,加 可見臺灣民間醫療慣習之形成與傳承,皆與
上日本學者對中醫藥專業解讀之落差,侷限了該 閩粵風俗有關。以伊能記載清代醫藥神靈應案例,
書對藥籤研究之貢獻。 臺灣開發過程中多有類似的經驗傳說。這些經驗
日治時期,對臺灣的醫政採取醫療西醫化和 或許經過傳承擴展或許因應當地深耕,所形成的
抑制中醫培養的態度,除了凸顯政治考量外,也 全臺信仰醫療,都成為臺灣庶民醫療的特色。
顯現了當代醫俗風貌。根據山崎繁樹對西元 1600- 藥籤醫藥神之宮廟所舉辦的學術研討,多以
1930 年臺灣史的記載:「本島人迷信的觀念頗深, 宣教和教化為目的。出版文獻僅有《學甲慈濟宮
除了向神佛占卜吉凶禍福外,也有人以法術他求。 保生大帝藥籤解》與《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藥
10
施法的人分為巫覡、術士兩種」 。而承襲祖先慣 籤解》兩種,如今皆做為宗教學術和大眾的參考。
用中醫和民間療法的當代先民,對於疾病治療的 藥用植物專家邱年永以整理各廟宇提供之籤方,
概念,正如伊能嘉矩所描述: 做成專著《臺灣寺廟藥籤考釋》,內容註釋籤方
《臺灣縣志》〈地志〉「風俗」曰 : 「俗信 主要藥物特性,並嘗試提出籤方出處,可惜所註
巫 鬼, 並 者 乞 藥 於 神, …… 亦 皆 漳、 泉 舊 記的藥籤來源缺乏證據,且對於藥籤醫療的機理
俗。」而《廈門志》〈風俗記〉亦載曰 : 「疾 仍有許多待探討之處。邱認為藥籤發源歷史悠久,
病,富貴家庭延醫診視;餘皆不重醫而重神。 隨時代醫藥流傳演變,受到不同地方對醫藥使用
不曰星命衰低,輒曰觸犯鬼物;牲醴、楮幣, 的影響。藥籤的來源有各種說法,藥籤的科別、
祈禱維虔。至擡神求藥,尤為可笑。以二人 數量、型態等內容多樣。然而藥籤研究受限於相
肩神輿行,作左右顛撲狀,至藥舖以輿扛頭 關文獻之欠缺,對於籤方考釋與作用解讀等整理
遙指某藥,則輿之 ; 鳴鑼喧嚷,道路皆避。 論述,實非一人一時能力所及,可見藥籤研究之
至服藥以死,則曰神不能救民也。即有奸徒 困難。
稍知一、二藥性,慣以擡神為業者。官雖勸 學術界對藥籤有關之研究則相對積極,如 :
諭之,終不悟也。」亦可視為書寫臺灣之弊 林美容以民族學為起點,應用祭祀圈的概念 13,
情。畢竟疾病不問醫藥,而賴求神問卜之風 提供了藥籤源流和傳承的探討基礎。張珣 14 及宋
習係為漢人之通弊,閩、粵殊甚,尤以臺灣 錦秀 15 等學者以人類學為方法,所觀察的民俗醫
尤甚 11。 療特性和藥籤發展與應用,對於藥籤研究的定義
另外,對於臺灣民間醫療慣習,伊能以保生 和類型做了重要的界定。鄭志明從宗教學的分析,
大帝靈應事件為例,做出以下描述: 認為藥籤是民間信仰建立在神人交通的宇宙觀,
明末,漢民最初移往臺灣之際,盛行興建以 而神明回應眾生的請求,顯化為人療疾消災的方
保生大帝(即吳真人)為主神之廟宇,乃鑒 式 16。學位論文如楊翎以人類學方法帶入用藥分
於傳承大帝之威靈能以治療疾病奇效,亦出 類和傳統中醫之體系探討,儘管不是以藥籤內容
顏美智、蘇奕彰 279

為分析,其已開啟中醫學對庶民醫療研究的方法 說病由,可化解小病;可見古代太醫制度將祝由
概念。陳文寧藉由田野報導分析,從求藥籤的背 與各科並列,是中醫學的旁系療法。藥籤在儀式
景、方法、特性和所祈求的目的,做成訪談紀錄, 過程與顯象呈現常被認為始於卜卦概念 ; 然而道
用以提供臨床西醫對了解求籤者在藥籤活動中心 藏所採用的科儀做法、祝由秘字或五雷符章為籤
理的層面的參考,留下藥籤對身體層面的影響探 方,與廟宇制式藥籤所傳承以中藥或民間草藥為
討的空間。陳泰昇以藥學的觀點所進行田野調查, 治方,是為不同系統。
所整理的中藥或民間草藥經驗具有參考價值,惟 《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為上海中醫藥
缺乏與中醫藥典籍之對照或討論,無從了解作者 大學和上海辭書出版社共同編纂出版,共收入
從中藥學的觀點,對藥籤醫療的療效和對治療活 1897 年至 1949 年間,在溫州、上海、紹興、蘇
動態度,使得該論文的應用性無法延伸。此外, 州、無錫、北京、廣州、天津、太原、南京、重
陳志忠從史學的觀點、蔡銘雄由宗教學出發、王 慶、香港等地出版的、具有重要影響的 49 種中醫
郁雅與黃麗芬以保生大帝信仰主述其源流和信仰 藥期刊。其中收錄何廉臣創辦於清光緒、宣統年
等鄉土文化意涵,皆以文史哲學理為基礎,提供 間的《紹興醫藥學報》,是中國近代最早的中醫
民間信仰和源流傳承探討的意見。綜觀以上研究 藥 期 刊。 於 1908 年 6 月 創 刊,1923 年 1 月 停 刊
結果,籤方形成並無明顯系統,籤方內容對醫療 間,有數起與藥籤有關的記載,如:宣統元年刊
理論和實踐的探討似乎有其限度,非單一研究領 出之〈婦科證治略說〉文章中提到治婦科七難,
域可概括。由上述各種文獻可知,藥籤在民生的 其中求籤問卜,服藥不專為第七難 17。民國四年,
應用,不論時序和空間的演變均見其蹤跡,可知 記載華陀廟藥籤,並將藥籤與起乩治病,依其場
其存在的必要性。儘管籤方的版本與內容在考據 所、人物、儀式等區分為籤方與乩方兩種型態;
上有其限制,卻是探討庶民醫療引用中醫藥的重 另各期中分別記載有海隅 18、揚州 19、開封 20、鎮
要題材。從各種文獻資料,結合各學科之研究優 江 21、廣陵 22 等地民眾,一患疾病,不肯即治,
勢做成藥籤跨越時空的探討,應是完備藥籤研究 先事求鬼神之有關巫醫或宮廟藥籤、走方醫等醫
版圖之不可或缺的基礎。 俗,可見至民國初年,藥籤在中國民間仍是醫療
祝說病由,最為人所知是中醫經典之內經素 的方式之一。民國十年,紹興醫學會提出應嚴禁
問移精變氣論,亦稱禁方、咒禁、禁術等,指古 庵廟售藥籤呈縣署查禁 23,可見當代對藥籤醫療
代以祝禱方式治病。中國唐代至明代曾將祝由列 採取的態度是禁止的。
入太醫院,成為正式療法。從隋代四科:醫、藥、 《紹興醫藥學報》中提及華陀廟藥籤,並未
按摩、禁咒;唐五科:隋四科加上針科;宋代增 見其籤方內容。華佗與董奉、張仲景被並稱為東
為十三科:大方脈、小方脈、鍼科、灸科、眼科、 漢「建安三神醫」。清代柏鶴亭等於嘉慶二年(西
風科、瘡腫科、咽喉科、口齒科、產科、書禁科、 元 1797 年)集刊《神仙濟世良方》,所收錄神仙
金鏃科、傷折科;至明代祝由十三科,醫藥科類 為隱名之古名醫多人,將其濟世活人經驗之方,
變化不大,書禁則改為祝由。醫書如外臺秘要有 隨筆錄之以救眾生。以華陀真人治癰疽方為例,
祝由科、千金翼方記載禁方 16 篇,包括持禁齋戒、 即是以金銀花、蒲公英、當歸、元參為方 24。治
養性、禁溫疫、禁瘧、禁邪等 ; 聖濟總錄有符籙 疽方 25 亦可見於《呂祖全書》,傳為元代呂祖所
門之類別,記載各種禁咒符籙 ; 太平聖惠方有符 賜之方,即以中藥大黃與白芷治疽。另外,根據
禁的各種應用 ; 金元四大醫家之一的朱丹溪謂祝 《虛雲和尚年譜》,中國近代禪宗高僧虛雲老和
280 臺灣廟宇藥籤之中醫文獻初探

尚,於光緒三十三年(西元 1907 年)暹羅講道之 120 首,共 243 種單味藥。藥材出現頻率依序,


華陀求方經驗 : 最高是茯苓、連喬,其次淮山、菊花、枳殼,後
「足生痳痺。始只行動有礙。後則全身如枯 為白朮、川貝、當歸、薑、麥文冬等。籤方僅有
木。不能執箸。食要人餵。護法聘中西醫診 煎服用方法,無主治、病因、組方或藥物配伍規
治。針灸服藥。俱無效。甚至口不能言。目 則。
不能見。群醫束手。……。令妙師到華陀前 在田野訪談方面,以全臺最早的保生大帝廟
求方藥。只木櫛夜明砂二味。服後目能視。 宇位於澎湖白沙鄉的威靈宮為例,65 歲以上受訪
口能言。再求一方。只赤小豆一味。以豆煮 者中,超過半數皆有求藥籤治病的經驗,求藥籤
粥充飲食。不准吃雜物。吃二天。頭略能動。 的動機多為醫藥無效、偶發意外或求得心靈寄託
再求仍是赤小豆。從此以豆為食。大小便通。 等原因。半數的受訪者認為藥籤有療效,但有疾
穢如黑漆。漸漸知痛癢。能起能行 26。」 病仍以醫療系統就醫為優先選擇。
中國僧醫源起甚早,如竹林寺女科屬於僧醫 另外以雲林北港朝天宮媽祖藥籤與保生大帝
世系,自南齊年間(西元 479-502 年)創立於浙 藥籤做為比對,兩者內容幾為相似,少數差異為
江省蕭山,盛行于宋,醫功精深,在理、法、方、 傳抄筆誤或音異而起。閩南地區的廟宇中,媽祖
藥均別具特色。竹林寺女科在辨證理論上,以肝、 與保生大帝共祀已成舊習,此應為兩者籤方內容
脾、腎三個臟腑為主要觀察目標,在診斷上強調 相似之可能原因。將同為媽祖系列的雲林六房媽
問診,在治療上重視氣血調和、疏肝解鬱,整體 祖藥籤與北港朝天宮媽祖藥籤比對,其數量不同,
上以補血行氣、補腎益精,祛瘀解鬱等治療原則 亦無男科與女科之外的藥籤,籤方內容迴異,可
為其特色。釋道人士對疾病的治療方式,與一般 見同一醫藥神,卻可能為不同籤方。
民間並無不同。經過修煉的身心對於疾病的態度, 再者依地理關聯,將雲林六房媽祖藥籤與雲
或許有不同的見解。然而,不論民間百姓或修道 林四湖鄉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比對,發現籤文相
禪人在應對疾病的治療方式,結合信仰與醫學的 似,可見不同醫藥神,卻可能為相同籤方。再將
治療方式,似乎是共同的選擇。 同縣鄰近地區褒忠鄉的五年千歲和臺西鄉五條港
安西府籤方比對,發現各為不同之內容。足見藥

臺灣藥籤初探 籤的傳承仍以信仰群聚為依據,醫藥神多為依托
之名,廟宇為祈神求治的場所。籤方內容的變化,
根據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查詢設有與 由廟宇的信仰傳承、廟宇管理、傳抄或印製之精
藥籤相關醫藥神之廟宇,以保生大帝系統為最多。 確、地方尤其懂得醫藥的人士參與為影響因素。
此現象契合吉元昭治的研究結果 : 臺灣有藥籤的 可以推測廟宇藥籤和中醫學類似,醫理和應用或
廟宇以中南部居多,又以素有醫神之稱的保生大 許在源流與版本的議題上,經由中醫文獻學研究
27
帝所出的藥籤最常見 。本研究以保生大帝廟宇 方法,從版本學、訓詁學、文字學、聲韻學等,
藥籤為主,媽祖和其他醫藥神藥籤為輔,模擬先 有許多待開發的空間。
民移墾路徑,自 100 年起進行臺灣本島與離島之 根據與北京中醫藥大學人士交流訪談,中國
藥籤蒐集,並選擇代表性廟宇,做為田野訪查的 各地宮廟原是藥籤活動的場所,經過文化大革命
地點。 對宗教古蹟與文物的破壞,除了福建廈門保生大
以保生大帝廟宇藥籤為分析,大人科(內科) 帝慈濟宮在 1990 年代與臺灣恢復文化交流後仍保
顏美智、蘇奕彰 281

留藥籤外,多半廟宇藥籤已遭損毀殆盡。至於閩 納的障礙,又各傳承聚落在醫藥神分靈後的自主
南保生大帝廟宇之藥籤,參考慈濟宮與吳真人研 性高,藥籤演變的追溯更為艱難,誠如邱年永所
究會相關資料,籤方內容與臺灣保生大帝藥籤相 言考察藥籤典故之困難,也突顯出臺灣民間醫療
似,然而源流眾說紛紜,以兩岸民間宗教交流後, 的自由度。
臺灣藥籤回流至中國再被啟用之說,較為人接受。 有關藥籤的由來,道教學者李豐楙駁斥藥籤
臺灣宮廟或鸞堂以往常見善書內附籤方或藥 源自符籙的說法,認為兩者不同。吉元昭治提出
方供人免費使用,如今大多刪除醫藥部分,僅留 藥籤非《道藏》資料,然而,學者大多認為藥籤
下勸善教化的內容 ; 或是市面上書局偶有販售如 : 與道教有關,卻缺乏明確資料佐證。參考馬伯英
竹林出版社《呂帝簡便籤方》,方便民眾簡便應 在《中國醫學文化史》提出神壇醫藥的看法,可
用的方式。庶民醫療可見的自主性,即使不進行 推測藥籤活動的可能成因如下:
宮廟的祈福求安儀式,仍可見以信仰為介面的醫 一、始於元代的三皇祭祀,將歷代名醫扁鵲、
療,環繞在普羅大眾的生活中。 華陀、孫思邈、張仲景等神化奉祀;為民間醫藥
藥籤在臺灣的歷史,承接自閩南先民,至今 神可能來源之一。
已逾四百年。歷代以神仙為名之醫療記載屢見不 二、民間藉三皇祭祀之勢,盛行聖水、降神
鮮,足見民間普遍將仙方與中醫學視為解決病痛 與乩方等治法,可見民間將藥方應用在信仰儀式
的方法,不知是忌諱神仙之名或療法之禁忌,這 之可能性。
類治療的記載多在民間筆記小說,典籍文獻並不 《南史 • 羊欣傳》: 「羊欣……素好黃老,
多見。從各廟宇制式籤方內容所載,主要以煎服 常手字書章,有病不服藥,飲符水而已。兼
中藥湯劑對治,其次為中藥材配以食材做成食療, 善醫術,撰藥方數十卷 28」。
少部分為調伏修行解之。以臺北大龍峒保安宮出 三、傳染病發生,致蠱術流行:民間對疾病
版的《保生大帝藥籤解》為例,籤方內容多數出 發展危急之策,求助超自然靈應之援救 29。
自中醫典籍如:《濟生方》、《傷寒論》、《金 從臺灣保生大帝和媽祖藥籤傳承自閩南民間
匱要略》、《丹溪心法》、《聖濟總錄》、《小 的使用慣性,走方郎中的鈴醫臨證驗方或民間日
兒藥證直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藥籤 用書都是可能的線索。清代走方醫趙學敏所著《串
與中醫學的關聯可見一斑。整體來說,藥籤在臺 雅全書》收錄了民間驗方、秘方和單方等經驗,
灣庶民醫療中最主要的特色:簡、便、廉、驗, 而此江湖秘傳與藥籤對照,分門校多且述及症狀,
至今尚無相關研究做進階性的探討。因此,以中 民間草藥採用多,劑型多元,為發展較成熟之藥
醫學為基礎,田野訪談做為觀察,進行藥籤醫療 方形式。而其簡便、價廉、效驗的風評則同於藥
理路的剖析,則是藥籤研究的進階工程。 籤,皆是庶民醫療的福音。民間日用書首推的《士
林廣記》、《三台萬用正宗》和《萬寶全書》等

藥籤可能由來與演化 中國古代民間日用百科全書,內容以民生知識為
主,與藥籤並無直接關聯。其中以吳蕙芳《萬寶
藥籤依附於醫藥神,但組成架構卻也不盡相 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時錄》,書中所述《萬
同。廟宇藥籤有相同醫藥神相同籤方、相同醫藥 寶全書》與保健養生有關的為養生門與脩貞門,
神不同籤方、不同醫藥神相同籤方等型態,科別、 與醫療有關的為醫學門,分有婦、兒、內、眼四
數量、內容的不同,往往在研究之初就有資料歸 科,種子門、胎產門、護幼門、寶嬰門,禁咒類
282 臺灣廟宇藥籤之中醫文獻初探

有法病門等,類似藥籤分科觀念。即使明崇禎年 明從宗教的歷史論述,藥籤的出現晚於靈籤,在
間版本的《萬寶全書》內有《藥性賦》,明萬曆 道藏中未出現藥籤,認為藥籤大約是民間醫藥發
35 年刊本《萬用正宗分類學府全編》內有《脾胃 達後的產物。一般稱為「仙方」、「神方」、「靈
論》,但綜觀而言,民間日用書參雜少部分中醫 方」,有別於醫生的藥方 33。然而對此觀點,作
學,而多數為民生日常生活參考,其中內容隨時 者參考《華陀醫經秘錄》,該書傳為華陀所著,
態更新,並倡導生活自理的觀念,可看出民俗的 唐孫思邈述,清代葉天士序其緣起。該書以闡述
特性。 醫統正流,講論醫宗奧妙與醫理要素,提倡德性
由民間信仰的角度來討論,酒井忠夫對中國 為從醫之要,並不見藥籤相關之陳述。可推測藥
民俗的觀察,在《民間信仰與社會生活》一書記 籤並非有固定之內容,以古代醫者或神仙之名流
載: 傳,一以宣揚正德,一以撫治病痛。相較「仙方」、
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記載,南宋都城 「神方」、「靈方」與中醫學之神仙方論述如 :《華
臨安(今浙江杭州)每年所進行的儀式,如 : 陀神醫秘傳》或《神仙濟世良方》等,認為兩者
五月五日端午,市井看經(佛僧)和道流(道 成因或許相仿,但其流傳的方式與引用之管道,
士)給壇越施主寄送經筒、符袋、靈符等, 則沒有明確證據顯示藥籤與仙方之關係。參考劉
做為求安祈福。十二月末,醫家在屠蘇袋裡 淑芬在〈從藥方洞到惠民局—唐、宋時期僧人、
裝上各種湯劑分贈大眾,做為保健提醒 30。 國家和醫療的關係〉34 文中對唐、宋醫療的論述
清水教教頭王倫於乾隆 16 年(西元 1751 年) 唐代頒布《醫疾令》對庶民的醫療協助主要在大
加入清水教,把白蓮教煉氣的弟子稱為文弟 規模疾疫的救助、貧人的救濟和戍卒工役的救治
子,練拳的弟子稱為武弟子,製作藥方書(民 三方面。可推測而後頒布《廣濟》、《廣利》等
間藥方籤)為弟子治病,效果甚加。王倫亦 方書,當代政府對民間救助可能限於城市,無法
自稱自己被神異人授予符籙,從而製作藥方 顧及偏鄉的農村郊野所設。宋代即設有太醫局和
書(處方籤)開設藥舖。清代有關被授予符 郡縣醫官,然而對於偏鄉醫療卻不見改善,如蘇
籙的道士或神異人給信徒開符籤進行治之 軾被貶至儋州(今海南儋縣)所言,「海隅風土
事,時有所聞 31。 甚惡,亦有佳山水,而無佳寺院,無士人,無醫
或參考吳永猛《臺灣民間信仰儀式》所述: 無藥 35」。以此對照《紹興醫藥學報》所載海隅
正一道派齋醮午夜式以《太上鴻名靈寶藥師 藥籤醫俗,可知民國初年偏鄉醫療仍未有進步。
寶懺》經懺轉誦,太乙救苦天尊憐憫下土兆 至於劉認為福建治宋仁宗時期也是巫醫盛行,謂
民,乞請藥師仙醫,賜藥治療身心疾苦。三 之「閩俗左醫右巫,疾家依巫索祟,而過醫之門
界 前 案 捉 放 鴨 蛋 若 干( 或 以 十 二 顆 代 表 一 十纔二、三,故醫之傳益少」,這是士人著作多
年),上書各中藥名,表藥已賜方,藥壺一 流下僧醫紀錄的緣故。這個論點或許證據不足,
只,依儀式熬藥,式前以法劍劃開雞冠鴨嘴 但宮廟這些區域的信仰中心和修道人便自然擔當
之血,和冶硃砂開光,禮懺法事 32。 起偏遠地區地方醫療的角色,釋道人士的療病方
民俗信仰與祈求廟宇藥籤治病在儀式上,或許有 式,使用的醫藥、咒術和懺悔儀式等因而融入民
部分類似,但本質上,藥籤所涉及的求治目的和 間醫療。由此可見,歷代政府對醫政制度的實現,
影響因素則可能不同。 不僅海南這些偏遠地區缺乏醫療,當代臺灣這個
學界對藥籤的來源探討並無具體論述,鄭志 蠻荒之地,民眾疾病的醫療仰賴神明是有其緣由。
顏美智、蘇奕彰 283

從作者的田野訪談與文獻討論,可體察出邱 由,可化解小病等,可知祝由雖為中醫所用,在
年永在廟宇藥籤研究中,對於傳承源流、醫藥神、 治療的儀式上兩者或可貫通,但對疾病成因、病
籤方形式、籤方內容的各種異同的難處。誠如宋 況變化、診察和治法則各有其理路。明代宗教信
錦秀在〈知識權威、實作慣習與歷史 : 臺灣寺廟 仰深受當代帝王倡導佛、道兩教之祈禱和方術有
藥籤的選用與創發〉一文所言:「藥籤醫療的醫 關,融入儒、釋、道合一,具有世俗化和民間化
藥神來源和籤方版本存在相當程度的異化,且無 的特性。明代朱橚著有《普濟方》,收錄明初以
絕對的關聯或必然對應的關係。各種廟宇藥籤, 前各種與中醫有關的方劑編成,並有道藏、佛書、
事實上大多在主祀醫藥神及媽祖的寺廟間,相互 傳記、雜說等內容,即為一例。祝由或咒禁多用
權宜流通使用 36」。藥籤知識的起始和傳變,道 金石藥物,與道教修行煉藥相近,與中醫用藥為
出庶民醫療的原貌,也代表人們面對疾病不同情 醫食同源之機理不同,是故中醫與祝由是以相輔
境所採取的各種對策。臺灣藥籤的傳承歷經 400 而非互代。
年歷史,所形成的醫療文化及其產生的影響遠比 道教與醫藥的討論,參考林富士〈試論中國
追溯傳載源流更具研究的挑戰性。 早期道教對於醫藥的態度〉一文,道教人士秉持
修煉的精神和目的,對醫藥有不用或拒用、有條
件的承認和接受並肯定三種態度 37。由此可見,
藥籤、祝由說、中醫學
廟宇藥籤雖多發生於釋道的宮廟,並以中草藥等
從《紹興醫藥學報》對民國初年中國各地廟 為治療的方式,與早期道教對用藥態度之不同。
宇藥籤醫俗記載可知,臺灣廟宇藥籤非本地獨有, 以影響中醫學頗深的葛洪於《抱朴子內篇校釋》
與民間信仰和移民源流不無相關。藥籤醫療儀式 〈至理〉論述為例 :
中,神與人的醫病溝通,不僅成為特色,也讓藥 又云,有吳普者,從華陀受五禽之戲,以代
籤和祝由的關係充滿模糊。祝說病由,指古代以 導引,猶得百餘歲。此皆藥術之至淺,尚能
祝禱方式治病,也稱為禁方、咒禁、禁術等。《道 如此,況於用其妙者耶?今語俗人云,理中
藏》多有祝由之符籙、禁咒等內容,以道教儀式 四順,可以救霍亂,款冬、紫苑,可以治欬
為主。祝由之說,出自中醫學《內經 ‧ 素問》〈移 逆,萑蘆、貫衆之煞九蟲,當歸、芍藥之止
精變氣論〉。中國唐代至明代曾將祝由列入太醫 絞痛,秦膠、獨活之除八風,菖蒲、乾姜之
院,成為正式療法。從隋代四科(醫、藥、按摩、 止痹濕,菟絲、蓯蓉之補虛乏,甘遂、葶歷
禁咒)到唐五科(隋四科加上針科);宋代增為 之逐痰癖,括樓、黃連之愈消渴,薺苨、甘
十三科(大方脈、小方脈、鍼科、灸科、眼科、 草之解百毒,蘆如益熱之護衆創,麻黃、大
風科、瘡腫科、咽喉科、口齒科、產科、書禁科、 青之主傷寒,俗人猶謂不然也,寧煞生請福,
金鏃科、傷折科)至明代祝由十三科,醫藥科類 分蓍問祟,不肯信良醫之攻病,反用巫史之
變化不大,書禁改為祝由,祝由成為太醫系統的 紛若,況乎告之以金丹可以度世,芝英可以
一科。列入醫學的祝由少有專書,多附載於醫書 延年哉 38 ?
中,如外臺秘要有祝由科、千金翼方記載禁方 16 可見葛洪推崇道教修煉並用醫藥,對於不信
篇,包括持禁齋戒、養性、禁溫疫、禁瘧、禁邪 良醫反引巫史為治病延年之世人,感到懷疑憂心。
等。聖濟總錄有符籙門之類別,記載各種禁咒符 此可說明,歷代醫與巫共存的現象,也是醫巫難
籙。太平聖惠方有符禁內容。朱丹溪謂之祝說病 解的問題。
284 臺灣廟宇藥籤之中醫文獻初探

不論是西方文藝復興時代、日本明治維新時 關祝由的記載,已多是道家或釋家的法術,往往
期,或是中國的五四運動等西化啟蒙過程,與鬼 截其文義,忽略中醫學病因病機之要,治法之對
神相關的舊慣習或風俗,皆被認為是迷信。近代 應,不察其中差異而混淆視聽。
社會儘管對於中、西各種匯通有諸多磨合的衝折, 臺灣廟宇的藥籤受到民間誤用的影響,在政
尤其主流醫學的西化,對藥籤抱持有不科學和迷 府主管單位的勸導下,大多數已不再提供籤方供
信的觀感,但不可否認,藥籤在歷代庶民醫療確 民眾祈求治病。從酒井忠夫和吉田昭治所收集的
實佔有一席之地。從臺灣民眾對信仰醫療參與的 藥籤可知,亞洲華人居住地早期都有藥籤醫療的
熱絡不難發現,藥籤思想皆啟蒙於救人濟世的宗 情事。以保生大帝藥籤第 105 首為例,
教情懷,藉由信仰源流傳播。暫且不論藥籤在今 柴胡 半斤、黃芩 三兩、甘草 三兩,炙、半夏 半升,洗、
日社會的存在空間,身心靈的全面關照,才是民 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眾期許疾病療癒的主要目的。 此為《傷寒雜病論》小柴胡湯去人參之變方,
原方是中醫學主治半表半裏的發熱虛症。籤方去

中醫學與藥籤 人參的做法,就學理和應用而言,有緩和藥效的
功能,對於大多數民眾適用,也為目前科學中藥
一般而言,藥籤起源之說,多以醫巫同源做 處方所用。就史地人文而言,當代先民移墾之初,
解,將巫醫與中醫學混為一談。從歷史上《山海 人參為高貴藥材,取得不易且價格昂貴,可推測
經》六巫之說,東晉郭璞注釋為神醫;上古名醫 因此排除在庶民醫療的藥籤中。
託名神仙流傳後世 ; 道教以醫傳教;隋唐太醫署 將藥籤藥方屬性與中醫方劑做討論,藥方泛
設有咒禁師,至宋代禁止巫祝,祝由歸於瘍科, 指傳承醫書或臨床醫案之記載處方,不依循辨證
39
稱為書禁,其術逐漸失傳 ;可了解歷代巫醫不 論治或藥物配伍等理法方藥規則,具有區域流傳
分,其來有自。《素問 ‧ 移精變氣論》是最常見 特性,可能出處為經驗方或修改自中醫典籍。例
引用說明祝由的中醫學文獻 : 如:手抄醫書、廟宇制式藥籤等。而方劑為根據
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 中醫理論,經過主證 / 兼證、主症 / 次症等辨證
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針石 以論治,選擇合適藥物,按照藥物配伍和組方原
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則,酌定用量、用法,簡稱為「方」。 方劑發展
岐伯對曰:「往古人居禽獸之間,動作以避 以單味藥治療基礎而發展。最早的方劑為漢初的
寒,陰居以避暑,內無眷暮之累,外無伸官 《五十二病方》與《黃帝內經》載方 13 首。 方
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藥 劑乃融合理法方藥,以《傷寒雜病論》最為著名,
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 共載方劑 314 首,世稱經方。後世著名方書,如:
由而己。當今之世不然,憂患緣其內,苦形 《肘後備急方》、《備急千金要方》、《外臺秘
傷其外,又失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賊風 要》、《傷寒明理論》、《太平聖惠方》、《聖
數至,虛邪朝夕,內至五臟骨髓,外傷空竅 濟總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濟生方》、
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 《普濟方》、《醫方集解》、《湯頭歌訣》等,
能己也。」 皆為中醫學的重要典籍。方劑講求組成之變化,
遺憾的是,大多數引用者並不明白《素問 ‧ 經辨證審因,論治對策確立後,即可依配伍原則,
移精變氣論》祝由之說的意涵,不知晉唐時代有 如《素問》記載之用藥精神,將主藥、輔藥、佐助、
顏美智、蘇奕彰 285

使藥定性,再酌以定量。 論方,皆是治下痢,應用於痢疾初發之方。籤方
《素問 ˙ 至真要大論》:「主病之謂君,佐 另加入阿膠、枳殼兩味,分別為血虛久痢傷陰與
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 腹痛甚裏急後重所用,可看出廟宇傳承藥籤應用
在《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第十卷第九 變化具有擴充性與彈性,並兼具中醫理論基礎的
號,醫事見聞錄專欄中記載有關廣陵醫俗的土地 考量,實不該將假藉神明名義擅開藥方致傷人命
廟求方的敘述,「馬勃、陳皮、茯苓、甘草、楊 的偽醫混為一談。
柳 枝、 桑 葉、 金 橘 葉、 木 蝴 蝶、 當 歸、 薑 皮 之 藥籤雖廣為早期民間流傳,卻也常因誤解籤
屬,亦未聞有服之致死者 40」,上述為今日中醫 方、錯用藥物、錯用劑量、過度服用等因素而形
常用藥材,但其配伍與用量則是在中醫辨證之外 成不良反應。以保生大帝廟宇藥籤為例,其中除
的用法。另外文中提到「此造方者誠滑稽已,而 了極少部分藥物有微毒需慎用如:黑丑(廟方多
輕病之延重,重病因之而死,無形之中蓋不鮮也 有標示勿用),或保育類如虎骨禁用外,大多為
41
」,可說是道盡民國初年中西思維交戰的社會心 常用中草藥,其少味輕量之性,若誤用、過用等
態,一方面對中醫醫療的不完全信任,另一方面 人為操作錯誤,才易造成傷害。
對西醫醫療抱以迅速痊癒的期待。 從田野收集籤方結果可知,藥籤與方劑之雷
另外對臺灣藥籤的觀察,臺北保安宮籤方有 同性不高。籤方藥味多寡依各廟提供或有不同,
別於其他保生大帝系統廟宇之藥籤,根據田野訪 但不如方劑變化之特色,如:藥味加減、藥量加
談時保安宮廟方表示,藥籤曾於日治時期做過修 減、配伍變化、複方變化、劑型變化等。所以,
改。根據史料記載,黃玉階為當代著名中醫師, 對於相同醫藥神不同籤方的剖析上,不見成無己
是時淡北一帶霍亂蔓延,死亡相繼,黃玉階慎選 在《傷寒明理論》提出方劑組成可分為大、小、
良方,精配丸散,到各莊診治,治癒八百餘人, 緩、急、奇、偶、複七方;或魏晉南北朝的徐之材,
並撰《療養新方》一卷,闡述防治風土疫癘之法。 創制「宜、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
乙末(西元 1895 年)割臺之初,臺北地區霍亂 十劑療法的變化特色,而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內容。
復熾,鼠疫(黑死病)、斑痧症相繼發生,乃奮 簡言之,方劑可隨患者病情變化、體質強弱、年
不顧身,奔走鄉間,施醫濟藥,治人無數,並著 齡大小、風土習慣等,酌以加減化裁,以適合病
《霍亂吊腳痧醫書》、《疙瘩瘟治法新編》等書, 情,得到較好的療效。而以目前蒐集的藥籤,可
遍贈全臺。是時戰爭與地震頻傳,管理人之一的 以歸納出其特性為具有傳承的醫療經驗,但界於
黃玉階中醫師與三堡仕紳,發起募款重修興工。 神與人的辨證,無法明確其機理,對於治法、治
以其藥籤第 25 首為例,不同於其他保生大帝系統 方原理、組方規則、藥物配伍等無理法定義,更
廟宇藥籤,以石膏、甘草、知母、人參、梗米入 因籤方的傳承可因人、因時、因地、因物等在地
方,乃源自張仲景《傷寒論》之白虎加人參湯, 化使用經驗或生活應變而做出調整,整體功效評
治療陽明胃中邪熱。保安宮鄰近臺灣中藥集散與 估缺乏系統性,需要以進階的中醫學應用作為解
中醫師聚集的迪化街,黃玉階醫師是否與保安宮 讀。
藥籤修改有關,史料缺乏直接證據,卻是極具可
能性的推測。以臺南興濟宮保生大帝藥籤第 79 首
中醫學在臺灣藥籤醫療的角色
與《華陀神醫秘傳》比較,同樣使用蓁皮、黃連、
白頭翁為主方。此主方另加黃柏,為張仲景傷寒 明末清初臺灣開發期的移民社會型態中,廟
286 臺灣廟宇藥籤之中醫文獻初探

宇成為一種多功能的社教、文化與政治中心。民 醫家實驗之階,使無其學,亦不復進步之醫
間醫療大多取材於中醫學的理論與材料,隨著臺 學矣 43……漢張角及黃巾賊也。為太平道,
灣開發期間信仰聚落整合的過程,藥籤醫療也僅 以符水治病。其治病之法,為使病者處於靜
隨著社群流傳在民間經驗裡。 室思過,又為病者請禱。……道士在當時又
明末到日治前的民間醫療史料甚少,記載多 有為病人拜斗禳災延壽之事。……今世俗有
將臺灣視為沿襲閩粵信巫不信一的蠻夷之地。研 病,尚有延道士拜斗步罡事,概由來舊矣。
究臺灣宗教先驅的日本學者丸井圭治郎與增田福 然則,其事亦不外佛家懺悔求哀之義也,後
太郎認為日治時期臺灣民俗慣習。 世醫書尚多載之,而昧其緣起矣 44。……歷
「藥籤和運籤的構造相同,求取方式也相同。 觀前世醫學,雖每隨當時學術而蕃變,然所
籤示書於簿冊,照其號碼看簿,上有記載藥 謂學術者,不論中外,強半由巫覡所蛻變。
名和用量(似排列著對病既無效力,亦無毒 醫與巫同出一族,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的藥名)。臺灣人因病重幾已陷入危篤時, 無甚方圓柄鑿之弊,此舊有醫學所以罕與當
用此法者多,故會發生原本可救治者,竟然 時學術格杆不入之事也 45。
不治之事。又將爐丹即香灰用水飲下,病可 回顧日治時期的地方志,戰前偏重於宗教調
42
痊癒的信念也遍行云 」。 查,在歧視與禁止民間活動的政令下,信仰和中
殊不知臺灣廟宇藥籤,自先民移墾時期所扮 醫學互為表裡的藥籤醫療活動,隱身為民間私傳
演醫病照護和心理護佑的角色,至今不變。 或藥房收藏的秘本。戰後縱使廟宇聚落重建,然
臺灣廟宇藥籤受到藥籤與扶乩治病同在臺灣 受到日治時期建立以西醫為主的醫療建設與醫政
廟宇中共存,不同於《紹興醫藥學報》文獻記載, 制度,再於 1995 年開辦的全民健康保險與 2000
籤方以藥與乩方實為不同系統之運作,顯見民間 年開辦中醫健保,更是改變了藥籤醫療的命運。
信仰的多元現象。藥籤發展的歷史悠久,傳承的 另一方面,清末時期傳教醫療引進西方醫學,日
分流眾多,隨著時代的演變,受到地方性傳演中 治時期皇民化對中醫學和民間信仰的打壓,臺
的修改影響,籤方中以正統中藥配合民間草藥, 灣的中醫隨著臺灣醫學教育制度與醫政制度的西
相關之流傳變異,往往缺乏紀錄,在整理與考察 化,逐漸被邊緣化,部分任其凋零,部分轉入民
上,實非一人一時之能力可及。 間。經過政局的變遷,再恢復中醫與民間醫療的
從各種藥籤研究論述來看,多半將藥籤與中 活動,形成如同張珣對臺灣醫療的觀察 : 中、西、
醫列入「迷信」之列,實際上是缺乏對中醫學的 民俗三種醫療體系非絕對排斥,「藥神也要人」
認識和誤解。誠如范行準在〈中華醫學史〉一文 便可充分說明三者可以互輔,可以並行存在 46。
中,對世人把中醫學與祝由治病混淆,特別作文 由此可見,臺灣庶民醫療將醫療、信仰、鬼神等
以釐清 : 觀念混合,莫不以求取治療之最大效應,而形成
今醫家祝由科,猶用符籙與咒文治病,乃其 多樣性和利益性的特色。
雲礽也。符籙治病所以偶有獲效,除心理作 對於求籤過程中信仰儀式的引導和開化,或
用外,則因符上硃砂為汞之化合物,故蟲疾 說是心理輔導,即是中醫學從寧「神」即為安定
用之,或有微驗,有斯二者,乃其術歷籤百 人的精神、意識、知覺、活動等生命現象的恆定。
年而不斬也。……醫家能承符籙丹鼎兩派之 《靈樞 • 本神》: 「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
緒者,惟葛洪與陶弘景。……丹鼎之學,為 相搏謂之神」
顏美智、蘇奕彰 287

中醫學主張「神」乃成於先天之精,經過後天水 使世人不察當代醫藥環境甚至忽略今日醫案的身
穀精微的滋養,五臟功能能協調運作,即是生命 心整體觀察,仍不掩藥籤醫療對庶民身心照護的
的延續。 歷史貢獻,中醫學亦持續「普濟群生」的本質,
《素問 • 六節臟象論》: 「五味入口,藏於 為全人身心健康的理念續航。
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
液相成,神乃自生」。
參考書目
中醫對於生命的解讀,源自中國文化對於生
命的認識。而生命的觀念,莫不與中醫學的天地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
之氣以及生活的文化有關。所以,藥籤醫療可說 民志,臺北市:臺灣省政府,1964。
是民間將健康需求結合傳承文化和中醫經驗而形 黃淑璥,《臺海使槎錄》,南投市:臺灣省文獻
成的一種獨特醫療方式。 委員會,1999。
林富士,《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臺北市:

結  論 聯經,2008。
(明)長春真人編纂,《正統道藏》,臺北市:
藥籤醫療的各種傳承演變,醫藥神譜系如封 新文豐,1995-1997。
神演義中所言,「紅花白藕青蓮葉,三教原來總 陳勝崑,《中國傳統醫學史》,臺北市:時報,
一般」,要神也要人的求醫經驗中,信仰是一種 1979。
引導的媒介,民眾關心的始終還是生命這個議題。 陳永興,《臺灣醫療發展史》,臺北市:新自然
瑞 典 的 病 理 學 家 韓 森(Folke Henschen) 曾 主義,2003。
說:「人類的歷史即其疾病的歷史」,人類學者 林瑤棋,《醫學遇見民俗》臺北市:大康,2004。
Arthur Kleinman 認為,醫療是病者與醫者在一定 林瑤棋,《庶民醫療史》臺北市:大康,2012。
體制與文化下的互動,也是人們透過溝通來建立 林昭庚主編,《臺灣中醫發展史》,臺北市:中
對疾病的認識、理解病者的狀況、進而對疾病進 醫師公會全聯會,2004。
行處理的過程。今日西化主流醫學主導和公共衛 林昭庚、陳光偉、周珮琪合著,《日治時期的臺
生制度的普及,臺灣藥籤醫療逐漸在行政管理體 灣中醫》,臺北市: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制下消失,藥籤治方的中醫藥學題材,這種敬天 2012。
愛人、藥食同源、取之自然的健康概念和養生保 張珣等著,《臺灣醫療四百年》,臺北市:經典
健意涵也備受挑戰。 雜誌,2006。
廟宇藥籤、祝由說、中醫學各有其理路和區 林富士,《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
隔,並非一脈所承。華人特有的藥籤醫療,建立 臺北:三民書局,2001。
在信仰傳承的群聚和中醫藥照護的方式,這種神 林富士,《宗教與醫療》,臺北:聯經,2011。
與人溝通的醫療,雖說是一種依托,但不論在身 林富士,《疾病的歷史》,臺北:聯經,2011。
體觀、疾病觀及治療觀,皆是歷代華人對生命態 莊永明,《臺灣醫療史 : 以臺大醫院為主軸》,臺
度的表現,藥籤的存在更是庶民生活和環境變遷 北市:遠流,1998。
下的醫療縮影,其經驗值和有效性都是值得從事 李經緯,《中國古代醫學史略》,石家莊:河北
醫療研究的題材。臺灣廟宇藥籤醫療的式微,即 科學技術,1990。
288 臺灣廟宇藥籤之中醫文獻初探

馬伯英,《中國醫學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 〔清〕柏鹤亭集刊,《神仙濟世良方》,北京:
出版,1994。 中醫古籍,1990。
段逸山主編,《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上海: 蕭天石選刊,《呂祖全書》,臺北市:自由,1967。
上海辭書出版,2011。 岑學呂,《虛雲和尚年譜》,臺北市:天華出版,
李經緯、林昭庚主編,《中國醫學通史》,北京: 2001。
人民衛生,2000。 吉元昭治,《臺灣寺廟藥籤研究》,臺北市:武陵,
山田慶兒,《夜鳴 ‧ 鳥:醫學 ‧ 咒術 ‧ 傳說》, 1990。
東京:岩波書店,1990。 〔明〕長春真人編纂,《正統道藏》,臺北市:
吉元昭治,《臺灣寺廟藥籤研究》,臺北市:武陵, 新文豐,1995-1997。
1990。 馬伯英,《中國醫學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
酒井忠夫,《中国の霊籤・薬籤集成》,東京: 出版,1994。
風響社,1992。 吳蕙芳,《萬寶全書 : 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時錄》,
山崎繁樹,野上矯介,《1600-1930 臺灣史》,臺 新北市:花木蘭文化,2005。
北市:武陵, 2001。 路遙主編,《民間信仰與社會生活》,上海:上
伊能嘉矩,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譯,《臺灣文化 海人民,2011。
志中卷》,臺北市:臺灣書房,2011。 吳永猛,《臺灣民間信仰儀式》,臺北市:國立
伊能嘉矩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譯,《臺灣文 空中大學,2005。
化志中卷》,臺北市:臺灣書房,2011。 鄭志明,《臺灣傳統信仰的鬼怪崇拜》,臺北市:
張永勳、邱年永,《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藥籤解》, 大元,2005。
臺南市:臺南學甲慈濟宮,1999。 〔漢〕華陀著,唐孫思邈述,《華陀醫經秘錄》,
魯兆麟,《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藥籤解》,臺 臺北市:皇極,1979。
北市:臺北保安宮,1998。 劉淑芬,〈從藥方洞到惠民局—唐、宋時期僧
邱年永,《臺灣寺廟藥籤考釋》,臺北市:中國 人、國家和醫療的關係〉,《從醫療看中國
醫藥研究所,1996。 史》,臺北:聯經,2012。
林美容,《臺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臺北市: 宋錦秀,〈知識權威、實作慣習與歷史:臺灣寺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1。 廟藥籤的選用與創發〉,《臺灣史研究》,第
林美容,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彰化南瑤宮 19 卷第 3 期,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
的藥籤〉,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所,2012。
1991。 林富士,〈試論中國早期道教對於醫藥的態度〉,
張珣等,《臺灣醫療四百年》,臺北市:經典雜 《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臺北市:聯
誌出版,2006。 經,2008。
宋 錦 秀,〈 寺 廟 藥 籤 療 癒 文 化 與「 疾 病 」 的 建 王明,〈至理〉,《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
構〉,臺灣文獻,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中華書局,1996。
2011。 鄭曼青,《中國醫藥學史》,臺北市:臺灣商務
鄭志明,《臺灣傳統信仰的鬼怪崇拜》,臺北市: 印書館,1982。
大元,2005。 增田福太郎著,黃有興譯,《臺灣宗教論集》,
顏美智、蘇奕彰 289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文化志中卷》,臺北市:臺灣書房,2011,頁
張珣,《疾病與文化》,臺北市:稻鄉,1989。 234。
13. 林美容,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彰化南瑤

參考文獻 宮的藥籤〉,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
所,1991,5:39-65。
1.《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引述嘉慶 12 年 14. 張珣等,《臺灣醫療四百年》,臺北市:經典
(西元 1807 年)謝金鑾所著《續修臺灣縣志》, 雜誌出版,2006。
對臺灣風俗的記載。 15. 宋錦秀,〈寺廟藥籤療癒文化與「疾病」的建
2. 黃淑璥為清代巡臺御史著有《臺海使槎錄》, 構〉,臺灣文獻,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是研究臺灣文獻的重要史料,其中〈赤嵌筆談〉 2011,62 (1): 55-96。
對早期臺灣的移民、地理、物產、生活等均有 16. 鄭志明,《臺灣傳統信仰的鬼怪崇拜》,臺北市:
描述。 大元,2005,頁 285-288。
3. 李豐楙,〈醫藥性的抽籤行為,與道教符籙派 17. 段逸山主編,《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紹
無關〉,《中國時報》,2000 年 12 月 27 日, 興醫學雜誌》,第 2 卷第 3、4 期合刊,上海:
社會版。 上海辭書出版,2011,頁 19。
4. 林富士的著作如 :《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 18. 段逸山主編,《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紹
道教醫學》、《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 興醫學雜誌》,第 16 期,上海:上海辭書出版,
主編之《宗教與醫療》、《疾病的歷史》等, 2011,頁 377。
都是以道教研究為基礎論及醫療的論述。 19. 段逸山主編,《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紹
5. 李經緯,《中國古代醫學史略》,石家莊:河 興醫學雜誌》,第 8 卷第 7 號,上海:上海辭
北科學技術,1990,頁 37-39。 書出版,2011,頁 169-171。
6. 馬伯英,《中國醫學文化史》,上海:上海人 20. 段逸山主編,《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紹
民出版,1994,頁 742-769。 興醫學雜誌》,第 8 卷第 8 號,上海:上海辭
7. 范行準,〈釋醫〉,《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 書出版,2011,頁 215-218。
編:醫史雜誌》,第 2 卷第 3、4 期合刊,上海: 21. 段逸山主編,《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紹
上海辭書出版,2011,頁 267-281。 興醫學雜誌》,第 10 卷第 5 號,上海:上海辭
8. 李經緯、林昭庚主編,《中國醫學通史》,北京: 書出版,2011,頁 490-492。
人民衛生,2000,頁 637-655。 22. 段逸山主編,《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紹
9. 山田慶兒,《夜鳴 ‧ 鳥:醫學 ‧ 咒術 ‧ 傳說》, 興醫學雜誌》,第 10 卷第 9 號,上海:上海辭
東京:岩波書店,1990,頁 8-9。 書出版,2011,頁 169-175。
10. 山崎繁樹,野上矯介,《1600-1930 臺灣史》, 23. 段逸山主編,《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紹
臺北市:武陵, 2001,頁 349。 興醫學雜誌》,第 18 期,上海:上海辭書出版,
11. 伊能嘉矩,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譯,《臺灣 2011,頁 224。
文化志中卷》,臺北市:臺灣書房,2011,頁 24.〔清〕柏鶴亭集刊,《神仙濟世良方》,北京:
271。 中醫古籍,1990,頁 44。
12. 伊能嘉矩,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譯,《臺灣 25. 蕭天石選刊,《呂祖全書》,臺北市:自由,
290 臺灣廟宇藥籤之中醫文獻初探

1967,頁 264-265。 度〉,《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臺北市:


26. 岑學呂,《虛雲和尚年譜》,臺北市:天華出版, 聯經,2008,頁 303-331。
2001,頁 43-44。 38. 王明,〈至理〉,《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
27. 吉元昭治,《臺灣寺廟藥籤研究》,臺北市: 中華書局,1996,頁 113。
武陵,1990,頁 144。 39. 鄭曼青,《中國醫藥學史》,臺北市:臺灣商
28. 李延壽,《南史》第三十六卷 ‧ 列傳第二十六‧ 務印書館,1982,頁 7-10。
羊欣傳,臺北市:二十五史編刊館,1956,頁 2。 40. 段逸山主編,《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紹
29. 馬伯英,《中國醫學文化史》,上海:上海人 興醫學雜誌》,第 10 卷第 9 號,上海:上海辭
民出版,1994,頁 742-769。 書出版,2011,頁 169-175。
30. 路遙主編,《民間信仰與社會生活》,上海: 41. 段逸山主編,《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紹
上海人民,2011,頁 39。 興醫學雜誌》,第 10 卷第 9 號,上海:上海辭
31. 路遙主編,《民間信仰與社會生活》,上海: 書出版,2011,頁 169-175。
上海人民,2011,頁 56。 42. 增田福太郎著,黃有興譯,《臺灣宗教論集》,
32. 吳永猛,《臺灣民間信仰儀式》,臺北市:國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頁 133。
立空中大學,2005,頁 69-70。 43. 段逸山主編,《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醫
33. 鄭志明,《臺灣傳統信仰的鬼怪崇拜》,臺北市: 史雜誌》,第 1 卷第 1 期,上海:上海辭書出版,
大元,2005,頁 286。 2011,頁 56。
34. 劉淑芬,〈從藥方洞到惠民局—唐、宋時期 44. 段逸山主編,《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醫
僧人、國家和醫療的關係〉,《從醫療看中國 史雜誌》,第 1 卷第 2 期,上海:上海辭書出版,
史》,臺北:聯經,2012,頁,145-202。 2011,頁 108。
35. 李建民,《從醫療看中國史》,臺北:聯經, 45. 段逸山主編,《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彙編:醫
2012,頁,145-202。 史雜誌》,第 1 卷第 2 期,上海:上海辭書出版,
36. 宋錦秀,〈知識權威、實作慣習與歷史:臺灣 2011,頁 109。
寺廟藥籤的選用與創發〉,《臺灣史研究》, 46. 張珣,《疾病與文化》,臺北市:稻鄉,頁
第 19 卷第 3 期,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 91-107。
研究所,2012,頁 151-200。
37. 林富士,〈試論中國早期道教對於醫藥的態
顏美智、蘇奕彰 291

附錄:藥籤

(澎湖白沙威靈宮保生大帝籤)

  (臺南興濟宮保生大帝籤)   (澎湖白沙威靈宮保生大帝籤) (雲林北港朝天宮媽祖籤)
292 臺灣廟宇藥籤之中醫文獻初探

(雲林褒忠馬鳴山五年千歲籤)     (雲林臺西五條港安西府五府張李莫三千歲籤)
J Chin Med Special Edition (2): 275-293, 2014 293
DOI: 10.3966/101764462014122502015

Preliminary Literature Re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 Example of Prescription
Divination in Taiwan Temples

Mei-Chih Yen, Yi-Chang Su*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

Prescription divination is a traditional type of folk healing since early Taiwan community.
The prescription is generally composed of Chinese medicine after ritual processing and providing a
particular treatment result.
How prescription divination response to medical needs from people? What is the role of Chinese
medicine during the healing action of prescription divination? This research is applied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work of medical anthropology to pursue the origins.
Further discussion is tri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and
prescription divination especially chronological and geographic changes.

Key words: Prescription divination, Chinese medicine of Taiwan

*C orrespondence to: Yi-Chang Su,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No. 91 Hsueh-Shih Rd., Taichung, Taiwan 40402, R.O.C., Tel: +886-4-22053366 ext. 3105, E-mail:
sychang@mail.cmu.edu.tw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