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Lab1_瓦特計之探討及功率因數改善 結報

1. 實驗方法與結果

(1) 記錄 YEW 瓦特計之規格

編號第 2041 號

pc cc

額定電壓 無抗電阻 額定電流 無抗電阻

120V 12KΩ 1A 0.93Ω


240V 24KΩ 5A 0.034Ω

倍 率 = IV / 刻度數目
電流 電壓

120 V 240 V
1 2
1A 檔

5 10
5A 檔

(2) pc 接負載側之實驗

V I W 倍率 Pind  W  倍率 Pnet 誤差功率 VI pf  Pnet / VI


1A 檔
112 0.765 49 1 49 47.95 1.05 85.68 0.56

V I W 倍率 Pind  W  倍率 Pnet 誤差功率 VI pf  Pnet / VI


5A 檔
111.5 0.763 9 5 45 43.96 1.04 85.07 0.52

(3) pc 接電源側之實驗

V I W 倍率 Pind  W  倍率 Pnet 誤差功率 VI pf  Pnet / VI


1A 檔
110.9 0.758 47.1 1 47.1 46.57 0.53 84.06 0.55

V I W 倍率 Pind  W  倍率 Pnet 誤差功率 VI pf  Pnet / VI


5A 檔
111 0.761 9.1 5 45.5 45.48 0.02 84.47 0.54
(4) 數位瓦特計之實驗

V I W pf
111.9 0.77 46 0.53

(5) 功率因數改善實驗

(a) 使用 YEW 瓦特計測量 (注意本實驗電感僅使用 34 端這一組)

改善前

V I W 倍率 Pind  W  倍率 Pnet 誤差功率 VI pf  Pnet / VI 

111.1 1.09 11 5 55 54.96 0.04 121.1 0.45 63.26°

改善後

V I’ W 倍率 Pind  W  倍率 Pnet 誤差功率 VI ’ pf’  Pnet / VI ’ ’

111.2 0.535 56.2 1 56.2 55.93 0.27 59.49 0.94 19.95°

(b) 使用數位瓦特計測量

改善前
V I W pf 
112.1 1.11 57 0.46 62.61°

改善後
V I’ W’ pf’ ’
112.1 0.55 58 0.93 21.57°

(c) 根據量測結果 I、I’、θ及θ’畫出改善前及改善後之線電流相量圖。

改善前 改善後
(d) 根據量測結果 W、θ及θ’畫出改善前及改善後之功率三角形。

改善前 改善後

2. 結果與討論
𝐼 2 𝑅𝑐𝑐 𝑅𝑐𝑐

(1) W 之 pc 接電源側時, 為 W 本身所產生之誤差,但由於接觸電阻可能比 更大,並且


𝐼 2 𝑅𝑐𝑐

無法測量,所以即使 W 減去誤差值 ,亦不一定為負載真正所耗功率,因此,若欲精確

測量功率,可將 W 之 pc 接於負載側,俾使校正。若負載夠大而不需校正時,則接電源側,

試比較上面所述如不校正時,何種誤差較小。

當 pc 接負載側,負載很大時,通過負載的電流會比較少,通過 Rpc 的電流會比較多,造成

瓦特計內阻 Rpc 的損耗功率變大,而誤差功率又等於 Rpc 的功率,因此誤差值也會比較大。

當 pc 接電源側,負載遠大於 Rcc 的時候,瓦特計內阻 Rcc 的損耗功率遠小於負載的功率,

Rcc 的功率可以忽略不計,因此負載的功率 Pnet 大約等於瓦特計錶面值 Pind。所以負載夠大

而不需校正時,負載接電源側的誤差較小。

(2) 略述 W 之倍率的由來。

因為刻度數目固定,改變 VI 值可調整倍率,使每個刻度代表的大小不同。

(3) 試述 P/VI 為何?


為功率因數 PF,𝐏 = 𝐕𝐈 × 𝐜𝐨𝐬 𝜽 ,又 𝐜𝐨𝐬 𝜽 = 𝐏𝐅。

(4) 如下圖之接法時,瓦特計之偏轉方向為何?

cc ± ±
pc

往逆時針方向偏轉,因為電流並非同時從±端流入或流出。

(5) 假設瓦特計之額定值如下:將應有倍率填入。

額定值 倍率

刻度有 3000 格 刻度有 6000 格 刻度有 12000 格

20 A 150 V 1 0.5 0.25


20 A 300 V 2 1 0.5
40 A 150 V 2 1 0.5
40 A 300 V 4 2 1

(6) 略述圖(1)中 R 之用途及其必要性。

降低分流,避免電壓線圈燒壞。

(7) 試比較數位瓦特計與 YEW 瓦特計量測結果。

數位瓦特計較準。

(8) 試比較及解釋實測結果及 PSPICE 模擬結果之差異。

實測結果誤差大。

(9) 試比較功率因數改善實驗中加入電容器前後之線電流及功率因數之差異。

加入電容器後線電流減少、功率因數增加。
3. 個人心得

翁學揚:這次的實驗感覺跟一年級的普物實驗很像,不過多了一些電子元件,電源的輸入也大很多,

比之前的實驗危險多了,不過不知道為什麼那些電子元件感覺都是十幾年前的版本,雖然大一點是比

較好操作沒錯,不過很笨重又很佔空間實際上也沒有很好用,而且原來我們現在用的那些很小的元件

在以前需要那麼大的體積才做得出來,不得不讚嘆材料技術的進步。

汪志永:這次是有關瓦特計的實驗,實驗器材體積都很龐大,看起來像是骨董,接線很多很雜,但只

要把原理搞懂,在實際操作之後,就很容易上手,幾次之後就慢慢熟練了,我覺得這次實驗最大的收

穫除了學到瓦特計的相關知識外,還學到了這些實驗器材的操作。

陳泓仁:第一次使用體積這麼大的電阻與電感來進行實驗,一開始感覺不太習慣,還有 YEW 瓦特計

也是滿大台的,而且不太好用。後來使用的數位式瓦特計比較輕巧,接線也比較少,測量值也直接顯

示在螢幕上,不再利用人工方式來讀取刻度。感覺還是偏好現代比較常使用的儀器。

蘇敬惟:這次的實驗主要是讓我們認識及使用瓦特計,在實驗過程中,接線是最重要的環節,在課本

上易懂的電路圖,要實現它就相對複雜,需要清楚每條接線功用為何,串並聯是否有接錯等等,接好

後也是從頭到尾慢慢 trace 才能放心的開啟電源。這次的實驗最不同以往的是使用高壓電壓源,在開

啟與關閉時都會相當謹慎,檢查電路時也會看看電壓源是否關閉,絕不可小覷實驗的危險性阿。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