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黝 鬃 鬓夔

瓢翼蒸 黝翼 鬃翼 缨潺黝黝

《论语 》的 文 化 翻译 策略 研 究

儒风 南京大 学

通 过 时 《论 语 》英 译 本 中五 种 文 化 翻 译 策 略 的 分析 译本 可 以作 为文
,

摘 要 本 文 试 图 说 明 文 化 翻 译 策 略 与译 本 接 受之 间 的 关 系
“ ” 。

而 存在 也 可 以 作 为一 种 文 化 理 想 来追 求
, , ,

化的 他者 可 以 作 为 审 美 文 化 的 喻体 作 为翻 译 的主体 译者往往会在 翻 译 策略 中寄
。 , 。

托 自己 对 文 化 的 想 象 正 是 在这 种 想 象之 中 翻 译 完 成 了对 新枚 序 的 构 想 和 新 文 化 的移 植

关键词 《论语 》 文 化 翻 译 策 略 文化想 象


一 一 一

中 图 分类 号 文 献标 识 码 文 章编 号

《论 语 》 考利 的
,

是 以 孔子 为 代 表 的 儒 家思 想 的 经典
。 ,

以及理雅 各
,

之作 也是 中 国文化的一种象征 随着越 来越 凡 。

多 的 孔 子 学 院 在 世 界 各 国 的 开 办 《论 语 》 的 重 的
,

在 传 教 士 的 《论 语 》 译 本 中 一 个 共 同 的 文
,

要 性 为 更 多 的 国 家 所 关 注 《论 语 》 在 世 界 各 国
,

。 “ ” , ,

的 翻译 和 接 受 也受 到 世界译坛 的 重视 化 翻 译 策 略就 是 以 耶释儒 即 将孔子的 儒


家 学 说 基 督 教 化 使 《论 语 》 成 为 传 教 士 渗 透 西
, ,

在 论语 》 的 翻 译 史 上 自 世纪 末 以来 已
, “ ” ,

方 文化 的 他者 为 基督教 的 教学 和 传播开辟
,

出现 多 个译 本 期 间 出 现 了 许 多 重 要 的 译 者
、 。

最有 特色 的译者包 括 利 玛 窦 马 道路
、 、 , ,

士曼 考利 早在 利玛窦来华传教时期 他就发现 中国

的 文化深受儒家思 想 的 影 响 在儒学 如 此根 深
,

理雅 各 等 传 教 士 译 者 也 包括 像
,

庞德 和 斯林格 兰德 蒂 固 的 中 国 文 化环 境 中 要 使受 众 接 受 一种 新
, , 。

这些醉心于 中 国 文化 的汉学 家 同 的 文化思想 是 非常艰难 的 利 玛 窦经过深入


, ,

时还包括像 辜鸿铭 和林语堂这 些学贯 中西 的 中 的 调查 和 研究 之 后 一边开始 翻 译 四 书 五 经 一


。 , ,

国译者 他们 的 翻译著作 的 出 版 显示 了 中 西 边 传播当 时 中 国 所需要 的 科学知 识 一边与 中


。 ,

方 译 者对 孔子思想 的 多 种 理 解 他 们 的 文化 翻 国社 会 的 高层广 泛接触和 合作 在借助儒家思


, “ ” , ,

译策略更是大异 其 趣 有 的 采 用 以儒释耶法 想 来 诊释基督教 义 的 同 时 成 功 地 让 基督教思


“ ” “ ” 。

想开始在 中 国传播
, ,

有 的 以 意 象传译 为 途 有 的 以 西释 中 有
“ ” “ ”

马 士 曼 不 但 翻 译 了 《论 语 》 还 曾 选 用 《论
, ,

的 以 中释 中 还有 的 采取 通俗编 译 的 方
。 。

语 作 为 教 材 他 曾 明 示 之 所 以 要 翻 译 《论

,

法 正 是 这 些 各 自 不 同 的 文 化 翻 译 策 略 使 《论
,

语 》 呈 现 出 多 姿 多 彩 的 面 孔 寄托 了 译者对于 语 》 并 选 用 《论 语 》 作 为 教 科 书 就 是 要 了 解 汉
, ,

、 。 。

语 的 特 质 研 究 中 国 的 经 典 文 化 因 为 《论 语 》
,

中 国文化 因此
,

西 方 文化和 世界 文化 的 想象
,

在本文 中 被认为是 中 国最有 代表性 的 典籍 是 中国科举


,

笔者将对这五种 文化翻译策略的 表

必 读 之 书 了 解 了 《论 语 》 了 解 了 汉 语 的 神 秘
, ,

现 方 式作一探讨 以 期 为 中 国 典籍 的 翻 译 和 文
。 , 。

化 传 播提供 一种 方法论上 的 参 考 性 就 等 于 了 解 了 中 国 最根 本 的 文 化思 想 在此
, ,

、 基 础 上 才 能 达 到 沟 通 耶 儒 的 目标
一 以 耶 释儒 传教 士 译 本 中 的 文 化 哲 学 。

而理雅 各 更 是 明 确 地表 示 只 有 完 全彻底 地
,

据 可 以 查 证 的 资 料 显 示 最 早 的 《论 语 》 的
,

翻 译是在 世 纪 末 由 意 大 利 著 名 传 教士 利 玛 窦 掌握 了 中 国 的 四 书 五 经 和 思 想道德文化 才有

可 能 更好地 完成 自 己所肩 负 的 传 教职责 他认


。 ,

以拉丁文译 出 的 之 后 从耶稣 会士 拉 丁 文译
、 、

为 当 时 的 《论 语 》 译 本 不 够 全 面 完 整 还 缺
矛 ,

本 转译 的 英 译 本 咖 于 年
。 ,

少 对 文 化 的 批 判 力 所 以 他 决 定 重 译 《论 语 》
, , ,

出版 至 世 纪 先后 又 现 了 三 个 代 表 性 的 传

沙从‘ 尹
。 尾了祝 〕
以使他 的 同 事们 能 以一种 更有效 的方 式 传播基
,

教士 英 译 本 即 马 士 曼 的
年 第 期

教士 的 文化地 图 中 基督教 是唯一 能够救赎世


, ,

督教义 他坚信 这 是一种 非常 明 智 的 文化渗


。 , ,

界 的 灵 丹妙药 因此 儒家 文化只 是他们顺 利


,

透方 式
“ ” 。

宣教 和 同 化其 他 文 化 的 一 个 他者 或 参 照 物
, ,

因 此 在 传 教士 的 翻 译 中 惯 常使用 的 翻 译
,

不过 需要指 出 的 一点 是 虽 然 传 教士 的译本
, ,

策略是 一方面 在字 面翻 译 时采取忠实传译


, ,

深 深 地 烙上 了 基督 教 意 识 形 态 的 印 记 但 是 中
,

的方法 在 注 释 中 则 以耶稣 基督 的 教 义 来 论 释
国 文化 中 的一些精粹 的 东 西 能 在 世纪得 以西
,

孔子思 想 或 把 儒 家 文 化 与 基督教 文化进行对


。 , , 。

比 另 一方面 他 们 又 以增 译方 式 大量地 渗人
,

传 也得益于传 教士 的 翻 译
,

他们对 中 国 文化的理解和对 中 国文化 的批判 、

以此彰显 西方 文化 的 优越性

二 意象析字 儒家 文 化 的 审 美诊释
” 、
“ “ ”
一 个最典 型 的例 子是 对于 天 神 一类 在 《论 语 》 的 英 译 本 中 另 一 种 文 化 翻 译 策
,

。 “ ”
《 》
,

关 键 词 的 翻 译和 注释 在 论语 中 天 不 略是通 过对 文 字 和 文 化 的 意 象 释解 来 表 达特 定
, 。 “ 、

但 赋有 自然 属 性 而 且 也 具 有神 性 比 如 说 唯
,

的 审美 情趣 诗学 风格 和 文 化 追 求 庞 德 的 翻
, ” 。 。

天为大 唯 尧则 之 等 等 传教士 的理解大 多 有 译就是这方 面 的 典 型 代 表


“ ” 。 “


剑 走 边锋 之 嫌 他 们 往 往 把 孔 子 所 说 的 天
,

与 传 教士译者 不 同 庞德对儒 家 文 化 寄予 了
“ ” , 。 , 。 , ,

与 上帝 等 同 忽 视其 自然 属 性 他 们 认 为 厚望 他认为 当 时 的 西 方社 会 处于 混 乱之 中
“ ” “ ” 、

中国的 天 是不能与 基督教 的 上帝 相 比


,

儒 家 的 生活 准则 语言风格和 智 慧 正 是 那个
, “ ” 。 , 。 ,

的 上帝 的 权威性 是独一 无二 的 所 以 考
,

时代 的 西 方所需要 的 一 切 于是
, “ ” ,

利 和 理雅 各都认 为 中 国 的圣人谈 天 是对 基于对 中 国 汉字 的 考证和 对 中 国意境 诗学 的研


“ ” “ ” , “
究 庞德在翻 译 中广 泛 地使 用 独 特 的 意 象 析
,

上帝 的 裹 读
,

理 雅 各 甚 至 还认 为 孔子 是
“ ” 。 “ ” ” ,

借 助 现 代 英语 口 语的 流 畅 性 生 动 地表
, ,

上帝 派 去神 启 中 国 的 而 对于 神 字 理 字法
“ ” “ ” 。 。

雅各翻译成 或 在他 达 了 孔 子 的 思 想 正 是借 助 自 己对 于 孔子 学说
,
“ ” , ,

看来 神 不 能 被 看作 是 基督教 的 至 高 神 不 的 独特解释 庞德表达 了 他对于 中 国 审美 文化


“ ” “ ” , ,

的赞赏 创 造 了 意象派 诗歌 的 新 风格 完 成 了
,

能 代 指 上帝 而 充 其量 只 能 是 围 绕 上帝 的
, , 。 ,

由此 他对于新的 诗学理 想 的 追求和 对于 新文化的 审


,

使者

可 以进一步 看 出 理雅各 对基 督 教 的 顶 礼膜拜 和 美想象


。 , ,

对儒教 的偏 见 首 先 对于 意象析字 法 庞德颇有 自 己 的 见


除 了 对 《论 语 》 中 的 关 键 词 进 行 基 督 教 意 义 解 他 认 为 世 间 所 流 行 的 《论 语 》 译 本 并 不 能 生
,

动地表 现 中 国 文 化 的 独特性 因 而 也就不 能完


,

上 阐译和 比较 外 传教士译者还在导言和 注

释 中 对 《论 语 》 的 一 些 核 心 道 德 观 念 予 以 否 定 全 表 达 出 《论 语 》 的 要 义 他 认 为 汉 字 属 于 象
,

。 , 、 ,

形 文 字 极 富 自然性 意 象性和 诗 意 正 是这 种
,

和 批判 进 而诱导读者对 基 督教 文 化 的 认 同 比
, , 。

如 考 利 就认 为 孔 子学 说 中 缺 乏 神 启 和 来 世 观
, ,

独特 的 文 字 表达 了 中 国 文 化 的 特色 因 此 只
、 ,

对于罪 与 救赎 人与 造物 主 的 关 系 都缺少 关 注 有通过分析汉字 的 不 同 构造 来 找 出 其不 同 的 含


。 , 。 ,

等 等 他在注 释 中 指 出 儒教之 不足 并进行批评 义 才 能 传达 出 汉语 的 真实 意 义 比如 在处理


。 ” 、 、 ” 、 ” 、 ”
, “ “ ” “ “ “
或 嘲讽 的地方就有 条 表示认 可 的 仅有 条 忠 信 诚 济 约 等 中国 文化的
, 。

因此
, ,

他认为 孔子学说 弊病 颇 多 对 孔子 的 祟 核心概念 时 庞德都采 用 了 意象析字法 他将


, “ ” “ ” “
拜 是迷途 的 羔 羊 的 不 明 之 举 应 该 辅 以 福 音 忠 译为 而 而
, 。 ” , “ ”
的启示 理 雅 各 对 孔子 的 批 判 则 直 进人 心 中 表 示 尽心 曰 忠 将
。 “ , , “ ”

成 站
,

接 与基督教息息 相 关 例 如 他批判 孔子 不信 信 译 人 在 他
“ ” , “ ” “ ”
上帝 就是 缺乏 宗 教信仰 指 出 孔子主 张 人性 说 的话旁 边 表示 言而有 信 将 诚 拆为
, 。
‘ , , “ ” , “ ’

善 即 是缺乏对 人性恶 的认 识 认为 孔子 不 关 言 和 成 释 解为

酬川

由 光 像 语言一样 投
, ,

心 人 的 来 世 迷 信修 身 不 诚 实 指 出 基 督 教 的
“ ” , 。 , “ ”

射 精确 的 点上
,

金律高 于 孔子的 恕 道 等 等 因 此 理 氏认 表示 精确
, 。 “ ” “
为 中 国 的 希望 就在 于 转 向 基督 在译 本 的 许 的语言 将 济 译成
” “
多 章 节 中 他 还 不 断 地 提 醒 读 者 与 基 督 《圣 经 》 源源 不 断 的 水供给 他还将 以约
,

, “ ” ” “
的 有 关 章 节 互相 比读参 照 其 以耶 释儒 的 意 失 之 者鲜 矣 译 成
。 ”
既符
, ,

识一 目了 然
,

、 、 、 “ ”
合 言 多 必 失 的 中 国 古 训 也适 时 地表 达 了 自
,

正 是在这一 系 列 的 翻译 加注 比较 解 构
和 批 判 之 中 传 教 士 们 通 过 《论 语 》 这 座 中 国 之
,

己 的 诗学 主 张

桥 达到 了 为西方 文化鸣锣开道的 目的 在传 与 表达 无 关 的 词 绝 对
,


巅剔献娜徽赚黑谁

。 “ 。 ,

西 方读者接 受 中 国 文 化提供 了 框 架 比如 他
, , , ,

不用 对于 德
“ ” 。 “
把 孔子最 得意 的 门 生 颜 回 注释 为
,

和 格
庞德的解释更是别 具一格 比如 子
・ ・
“ , , 。 ”

…道 之 以 德 齐 之 以 礼 有 耻 且 格 庞
, , , ,

“ ” , “ ”

德将之 译 为 将 易 翻译为
’ “ ” , “ ” “

将 太 亩 译成
” , “ ” “ ”

他还将 中 国 的 舜 和 禹 比作
, ,

“ , ” “ ” ,

西方的 和 辜鸿铭
” , “ ’, 。

在这 里 庞 德将 德 译
“ ’ ,

成 而 辜鸿铭 最普遍使 用 的 策 略 是 在译文中广



泛地 引用 著名 西方作家和 思想 家 的 话来 对原 文
,

直视 内心 并按 照 自 己的 心声 来 行 事 将
“ ” “ ” ,

,

进行译 解 其 中 包括 西 方 读者 所 熟悉 的 名 人歌
,

译为 有机 的秩序
格 这一
一 、 、 、 、 、

方 面 体 现 了庞 德 对 中 国 内 省 的 道 德 文 化 的 深 刻 德 卡莱尔 爱 默生 阿诺德 莎士 比亚 华兹
。 , “ ‘ ’ 。 ”
华斯 比如 同 样是 子曰 以约 失之 者鲜 矣
,

认识 另 一方 面 也 表达 了 他对 儒 家和 谐有 序 的
。 “ , ‘

辜鸿铭 的翻译 是 加
,

社会秩序 的 向往 不但如 此 庞德还把他 翻译


’ ” ,

的 《论 语 》 之 思 想 和 富 于 意 象 的 汉 字 与 他 的 个 在 注释 中 辜鸿
, “

铭 说也 许 更 好 的 译法 是
, ,

人诗歌创 作结 合 起 来 如 在 《比萨诗章 》 中
, ”
《 论 语 》 并 极 其 夸 张地使
,

他就前 后 多次引用 并 引 用 歌德 的话加 以



“ ” “ ” “ , ,

用 信 仁 等 大 笔 书 写 的 汉 字 来 增 加 视觉效 解释
, ,

果 表 达 丰 富 的 诗歌 意 义 和 思 想性 王贵明
,

, ” 。 “
庞 德对汉 字 的 意 象 拆译法 和 广 泛 的 应 用 使 一 在翻译 兴于
。 , ” ,

《诗 》
,

他 所 翻 译 的 《论 语 》 充 满 了 文 学 和 文 化 的 想 象 立于礼 成于乐 时 辜鸿铭 引 用 了华兹


, , “
丰富的意象 不 但丰 富 了庞德 的 翻 译 也使 中 华斯 关 于 诗 的 一段话 来 加 以注释
, ‘

国 文化有 了 诗意 的 解读 使千年 孔子思想有 了 叮


,

全新的诊释 为 孔 子形象 在 世 界 的 传 播和 重 构
, ,

增 添 了 新的 篇章 虽 然 庞德 的 翻 译遭 到 某 些文


,

辜鸿铭
, , ,

献学 家 的 垢 病 但 是 从 文 本 接 受 的 视 角 而 论
,

经过这些 西 方思 想 的助 读 辜鸿铭 成 功地 向
,

庞德的 翻译在 美 国 获得 了广 泛 的接受 其翻 译


。 ,

策略仍然 值得译 者认 真研究 西方社会读者呈现 出 中 国思想的 精神 风貌 译


。 ,


本 也具有 了 更 好 的 可接 受 性 在 辜鸿 铭 之 前 中
三 以西释 中 辜鸿铭 的 文 化情节 。

国 的典籍从 来 没有这么 好 的接受效架


,

作为 东方 文化 的捍卫者 辜鸿 铭 对于 中 国 文 、

四 通俗编译 林语 堂 的 文 化世界
化的 激赏 以及对于 西方 文化 的 批判 是 文化界所
。 、 ,

在 辜 鸿 铭 之 后 与 《论 语 》 相 关 的 另 一 个 成
,

熟知 的 在 世纪初 他 曾 撰 写 《中 国 札记 》
,

《 中 国 的 牛 津 运 动 》 和 《春 秋 大 义 》 等 名 著 批 功 的 英译本 当 属林 语堂 年 出版的

口尹 认 ,

厂 以 在林语堂 的 文化 世 界里 既有 西 方
, ,

判 欧 洲 观念 强调 东 方文 明 的 价值 以理想主
, 。

义的 热情 向世 界表 明 只有 中 国文化才能拯救 基督教 的 熏 陶 又有 中 国 文化的浸染 在早年


。 ,

然 而 在 翻 译 中 国 典 籍 《论 语 》 的 时 候 的 旅 美 生 涯和 在 西方 多 年 的 游学生 活 中
,

林语
,

世界

“ ”
到 方
堂深深地感 受 西 社会生 活 机械性 理性 的 和
,

辜 鸿 铭 又 另 开 蹊 径 创 造性地 采 用 以西释 中
, ,

主 义对 人性的 扭 曲 尤其是经过世界大 战 以后
, ,

的 文化策略 借助 西方 文学 和 文 化 的 妙语 有
,

效 地 翻 译 和 让 释 了 《论 语 》 这 部 用 语 简 单 而 思 林语堂 更加 深切 地感受 到 中 国 儒 家 文 化所包


想深奥的哲学经 典 含 的和 谐 人性与 和谐社会观正 是动 荡不 安的世


, , , “ ”
首 先 辜鸿 铭译 本 的 书 名 之 副 标题就别 具 匠 界所需要 的 他甚至认为 仁 的 哲学 可 以救
, 。

心 一本引 用 歌德和 其他西方作 家的话作注解 赎全 世 界


。 ,

的 新 的 特 别 的 翻 泽 这 样的 标题 对 于 不 熟悉 中 怀着这样 的 文化理 想 林语堂致 力 于 向 西 方


, ,

世 大 量 地 翻 译 中 国 典 籍 《孔 子 的 智 慧 》 一 书

,

国 文化的西方读者来说 部分地 消 除 了 陌生感


。 , 。

和排斥感 对于书 中 的 人名和地名 辜鸿铭 主 代表 了他的 主要翻译策略


首 先 林 语 堂 承 认 《论 语 》 之 中 确 实 记 载
, ,

要 使用 归 化 翻 译 法 他 经 常 借用 圣 经 》 中 的 人

。 ,

物 和 故 事 来 比 拟 《论 语 》 中 所 涉 及 的 人 和 事 为 了 孔子 的 许 多 真知 灼 见 但是 要全面地 了 解
,
年 第 期

, 。 ,

孔 儒 学 说 光 读 一 部 《论 语 》 是 不 够 的 在 林 语 生 活和 孔子 的 幽默等方面 的 内 容 尽力展示 孔
, ,

堂看来 孔子学说至 少包括五 个特色 政治与 子思 想 和 性格 的 多 样性 把 孔 子 从 天 堂 接 到 人


, ,
“ ”
道德合一 礼或 合乎情理 的 社会秩 序 人本主
,

间 把 圣王 孔子 变 成 了 通俗生 活 中 可 爱 的 智
, , 。

义 个 人修养是世界秩序 的基础 知 识分子上


,

慧老头 在 语 言 风格 上 为 了 把 古 汉 语译 成 美
, 。

层 阶 级 应 该 成 为 道德 的 典 范
,

国 人 民可接受 的语言 林语堂选 用 了 散 文 式 的


因此
,

在 《孔 子 的 智 慧 》 这 部 书 中 他 吸 纳 了
, ,

现代 英语 以简洁而 流 畅 的 方 式将深 奥 的 思想


《 中 庸 》 《孟 子 》 中 的 儒 学 思 想
,

采取编译 的 策
,

传 播 给 了 西方 世 界 杨柳 林语堂 的 译
, , 、 、 , ,

略 从 孔子 的 生 平开始 到 中庸 伦理与 政治 本从 年 出 版 到 今 天 一直 都盛 销 不 衰 这
、 、 、 , , 。

孔子格 言 礼记 乐 记 孟 子 等 等 较 为 完 整 与 他恰 当 的 文化 翻 译 策 略 是 密 不 可 分 的
、 ,

地 编译 介绍 了 儒 家思 想 的 全貌 从 中 体 现 了 、


五 以 中释 中 斯 林 格 兰德 的 中 国 味
他 的 文化倾 向
,

在 语言上 林语堂 主 要 采 取三 种 策略 意
,

同 样 是对 中 国 文 化情有 独 钟
来 自美 国 南 加
、 。 ,

译 句 译 和 通 俗 化 就 意 译 而 论 林语 堂 特 别 注 州 大 学 的 斯林格 兰 德 的 翻 译 策 略 却 与 辜 鸿 铭 和

重句子 和 语篇 的 整 体意义 和 在 不 同语境下 的 词 林 语堂 的 策 略 完 全 不 同 斯林格 兰 德对于 古汉


。 、

的多 义性 在处理各种 文化负 载词 的翻译时 林


, ,

语 中 国 哲学思想和 人权思 想都有 很 深 的 研究


、 、
, “ ” “ ” “ ” “ , ,

语堂认 为 像 礼 仁 信 和 德 之类
,

他认为 孔子 的 思想一 向为 学术 界 所 重视 所
,

, ,

的 核心 词 也会 随语境 的变化而 发 生 改变 不
,

译 的 文 本也 多 是 面 向学者 但 中 国 思想 的 解读
。 “ ” ,

可 千 篇 一 律地译 成 同 一 个 词 以 德 为例 如
, ,

应 该面 向更多 的普通读者 只有这样 中国文


“ ” “ ,’ , 。

果 只 是 译成 或 常 常会 让 读 因 此 他 的 译 本 致力 于
,

化 才 能 传 播得 更 为 广 泛
。 , “ , 。 ” ‘

者 不 知 所然 比如
,

骥 不称其力 称 其德 也 对 中 国 儒 家思想 的全方 位解读 而 他所采用 的


“ ” “ ” ,
“ ” 。

林 认 这里为 的 德 字 应该 译 为 而
,

文化翻 译策略 却是纯粹 的 以中译 中 具体


“ ,

全句 则 应译为 表现为如 下 几种 方式
’ , ” “ ”
首 先 是 以 原 文 英译 拼音 原 文 的 方
, , “ , 。

还有 子 曰 有 德者 必有 言 有
,

式 翻 译各种 文化负 载词 比如 忠
。 ” “ ”
言者不必有德 这句话的 德 字也 以译为 忠 孝 孝 和
“ ” , “
为佳 而整句则 可译为 和 善 善 学
‘ , ,

学 等 等 展 示 了 斯林 格 兰 德 良
好 古汉语修养 对于 原语文化的 尊重和学 习
的 和
,

” , 。

丽 态度
,

第 二种 策 略 是 在每一篇 之 前 增 加 导读或 介
。 。

是 林 语 堂 在 《论 翻 译 》 这 篇 文 章 中 一
,

句译
,

绍 仅 举 一例 就能 略 窥 一斑
。 , “ ,

再强调 的 一 种 翻 译 方法 以 句 为 翻 译 单位 是 子曰 学 而 时 习 之 不 亦 说 乎 有 朋 自远
。 , , ,

保证意译 的 前提 因 此 在 处理格 言 式 的 孔子 方 来 不 亦乐乎 人不知 而不温 不亦君子


, 。 ”

话语时 他常常会 采取句译 的方法 在 以下这


,

乎 这 是 《论 语 学 而 》 中 的 一 段 话 斯林 格
, “ , ‘

个例 子 中 就可 以看到 这种 方法 的 体现 孔子 兰德的翻译是 仆
, “ , , 。 ”
说 奢则 不逊 俭则 固 与 其不逊 也 宁 固 一
, “ ” “ ” ,

林语堂认为 奢 和 不逊 的 关 系 是指 生 丘

活奢侈 的 人 大 多 自命 不 凡 因此 他认为 以上
,

“ ‘ ’

这 句 话 可 以 英译 为 一
,

为 了 让 读 者 清 晰 地 了 解 《学 而 》 斯 氏 首 先 在 介
,

绍 中 就 指 出 了 本 篇 所要 说 明 的 大 意


” , “ ” “ ”

其中 奢 和 都采用 了句 俭
,

, 。

译法 这 样 的 例 子 在 林语 堂

的翻译 中 比 比 皆是 孝
, ”
通俗化 是 指 林语堂对 翻 译 语料 和 语言 风格 …
,

通 过这 些 介
。 , 。

从 内 容 上 林语堂 善于选择 与 孔子生


,

的选择 绍 旨
读者对这一篇 要 有 清晰 了 解
的 了 的 、

活 息 息 相 关 的 一 些 语 料 来 弥 补 《论 语 》 的 不 足
,

第 三种 策略是广集各种 中 国 注疏 斯 氏主要

比如在前言 中增 加 有 关 孔子思想学说
,

孔子的 以 程 树 德 的 《论 语 集 释 》 为 蓝 本 广 泛 地 采 集 了
然瀚群麒

西方社会 了 解孔子思想本质和 中 国社会的一部


,

中 国 许 多 学 者 对 于 《论 语 》 的 不 同 注 解 结合 自
, 。

己的研究成果 从不 同 视角 向 读者展示 了原汁 重要的参考书籍


。 ,

从 以上 的 分析 中 不难看 出 译本是否被 目 的
,

原味的 《 论语 》 比如 同 是 在 《学 而 》 这 一 篇
、 ,

语 化所接受 与 译者 的 文化翻 译策略有很大



,

中 他在注释 中就翻 泽 了 程树德 毛奇龄和 李


。 ,

的关系作为翻 译 的 主体 译 者往往会在 翻译
, ,

充等 人的注疏 其 中 程树德和 毛奇龄的注疏


“ ‘ ’ 。

是 策略 注人 自 己对文化的想象 正 是在这种 文

‘ ’

化 的 想 象之 中 译者 完 成 了 他对于 民族 与 国 家
, ,

” 。

的想象和认 同
, ,

“ 参 考 文 献

,

辜鸿 铭 辜鸿铭 文 集 海 海南 出版 社
,
, ” ,
王 贵 明 《比 萨 诗 章 》 中的儒家 思 想 国外文学
’ 杨柳 林语 堂 翻译 研 究 审美现 代性 透 视 长沙 湖
,


南 人 民 出版社
,
,

朱 熹 四 书章句集 注 北 京 中华 书局
〕 艺
、 ’


,

反 “ 勿

“ ‘〕

,

,
“ 口



李充 八
〔 ,



的 注疏是
,
胜 ,

月 ,

八 【 」
〔 〕 ,

, ” ,

人 而
’ ,
, ,

通 过这 种 多 视角 的 透 视 读者
乓 行
,

“ ” “ ” 砂【 」
对于 学 以及 学习 与实践的 关系 有 了更加 ,

深刻 的理解 月
卫 卫

八 砚议 卫
, ,

。 ,

第 四 种 策 略 是 增 加 附 录 在 《论 语 》 译 本 中
、 、
“ ” “ ” “ ” “
他先后增 加 了 对 君子 仁 道家 和 理 砚加
,

、 ,
” ,

学 等 多 条 关 键 术 语 的 解 释 对 孔子 的 门 徒 ,

〔为可扮 ,
相 关 的 中 国历 史 人物 和 中 国 典籍都作 了 基本的
, 。
,
介绍 为 读 者提供 了 丰 富 的 背 景 知 识 ,

循 这 种 方 式 斯林格 兰 德 展 示 给读者 的 是
着 」
,


,

一 幅 幅 真实 的 中 国 文化 画 卷 使读者对于 中 国
,

文 化 的 精髓有 了 更 透彻 的 认 识 斯译 本 出 版 的 作者 简 介 儒 风 博 士 教授 现任 教 于 南京 大 学 海 外 教 育 学
, , 。

, ,

时间还不长 但是 他 的 独特性 足 以使它 成为


。 、 、

院 研 究方 向 中国 学 翻 译 学 文 化研 究

今 今 六 〔入 令 六 〔 令 女 ★ 幼 今 ☆ ★ 幼 令 ☆ ★ 今 令 ☆ ★ ☆ ★ 令 今 ☆ ★ 令 ☆ 令 六 ★



令 书

致 歉 声 明






我社于 年出版的 麦 琪 的 礼 物 》 世界 文 学 名 著 精 品 第 一 辑
一 一 一 。





一书 侵 犯 了 张 经 浩 先 生 的 翻 译 著 作权 经上海市 杨 浦 区 人 民 法

院调解 我 社 已 与 张 经 浩 先 生 达 成调 解协议 在 此特 向 张经浩先 生表 示深深 的 歉


。 。

意 我社今后将 加 强 版权意识 杜绝此 类 事 件 的 再次 发 生


中 国 戏剧 出 版社

年 月

令 ☆ 今 ☆ 令 女 已 令 ☆ 今 ☆ ★ 今 ☆ ★ 今 ☆ 令 ☆ 今 ☆ ★ 令 ☆

’ , ,






,
,

“ ” ,

, , ,

〕 ,


了介 翻

浅 刀口
,

勿 及

一 ,


, ,



‘ 又
今 ☆ ★ 令 ☆ 令 ☆ ★ 令 ☆ ★ 令 令 ☆ 〔 今 ☆ ★ 今 ☆ ★ 〔 今 ☆ ★ 〔 今 ☆ ★ 亡 令 众 ★

第 十 八 届 世 界 翻译 大 会 光盘 版 《论 文 集 》正 式 出版

第 十 八 届 世 界 翻 译 大 会 光 盘 版 《论 文 集 》 已 由 外 文 出 版 社 正 式 出 版 收录大会接收
。 。 。

论文 多篇 定价 元 免收邮资 现可通过 中 国 译协秘 书 处 邮 购


邮局 汇款
收款地址 北京阜外百万庄大街 号
收款人 中 国 翻译 协会秘 书 处
邮 编
银行汇款
户 名 中 国 翻译协会
开户 行 中 国 工 商银 行北 京 百 万 庄 支 行


巾 号
、 、 ,

请在 邮局 汇款单 银 行 汇 款 单 上 写 清您 的 联 系 地址 邮政编码 并在 附言处注 明


“ 。

光盘论 文 集 字样

联系人 邹立红 电话

电子信箱
免费论文查重:http://free.paperyy.com
3亿免费文献下载:http://www.ixueshu.com
超值论文自动降重:http://www.paperyy.com/reduce_repetition
PPT免费模版下载:http://ppt.ixueshu.com

-------------------------------------------------------------------------------

阅读此文的还阅读了:

1. 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策略分析——基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

2. 《台北人》特殊人名翻译研究

3. 《论语》英译的几点思考

4. 英汉习语比喻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5. 《论语》中成语的文化内涵

6. 略论语言翻译与文化翻译

7. 论英汉互译的不对等

8. 从跨文化视角下探讨隐喻汉英互译

9. 《论语》英译的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探析

10. 论王国维的孔子研究

11. 从文化的角度看英汉互译的词汇空缺现象

12. 浅议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因素及策略

13.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论语》英译本——以《论语》述而第七为例

14. 论英汉习语在语言文化中的翻译

15. 一部厚重的经典译著——品读李天辰教授译作《论语》

16. 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17. 《论语为政篇二》英语译文对比赏析

18. 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文化差异与语言翻译的不可译性

19.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20. 英语商标名称的汉译

21. 英汉数字习语文化比较与翻译

22. 英语习语的文化因素和翻译策略

23. 从网络流行词句看翻译的不可译现象

24. 文化语境下的进口商标翻译

25.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于丹〈论语〉心得》中的隐喻研究

26. 浅议文化语境中的语词翻译

27. 《论语》译注随谈

28. 文化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

29. 从文化视角探究十二生肖汉英翻译

30. 论英汉语言文化的可译性限度

31. 《论语》中重复的衔接功能和翻译

32. 译者文化先结构与公示语翻译

33. 品牌名称的翻译及影响因素

34. 阿瑟·韦利的文化身份与《论语》翻译研究

35. 日本《论语》接受的流变轨迹

36.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词汇翻译的影响

37. 《论语》“与”字研究

38. 小议《论语》文化翻译的研究

39. 汉语广告语翻译探索

40. 对比赏析《红楼梦》不同译本中的文化传递

41. 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错位及阐释学视野下的应对策略——以《论语》中“君子”、“小人”的翻译为例

42. 《论语》的文化翻译策略研究

43. 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错位及阐释学视野下的应对策略——以《论语》中“君子”、“小人”的翻译为例

44. 翻译就是翻文化

45. 中英时间隐喻的对比和其翻译策略(英文)

46. 浅析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47. 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

48. 《红楼梦》诗歌翻译简赏

49. 试论英汉语言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50. 文化语境观照下的归化与异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