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e-RPH Rancangan Pengajaran Harian 2018

周次/科目/日期 12 华文
班级/时间/星期
单元/主题 (八)乡野风光好/(一)回乡下
学习标准 2.2.1 朗读教材,感悟其内容。做到语音正确、字句完整、语速、语调适
当,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目标 课堂结束后,学生能:
1.能以正确的语音,适当的语速与语调,有感情地朗读。
表现标准 1.学生可以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正确地回答问题。
主要概念 / 主要词汇 让学生感受乡下多姿多彩的生活及乡野独有的迷人风光。
教具 演示文稿、课本、预习簿
教学架构
导入 1.教师提问:你们走过乡间的小路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教学活动 1.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回乡下》。
2. 教师范读童诗后,指示学生各自小声朗读童诗,细细感受童诗所描写的
回乡途中有趣的事物。
3. 教师提问:说说作者回乡下时一路上看到的景色。(看到瀑布,路的两
边有很多树木)
4. 教师提问:轮胎和石子高兴地跳起舞来说明了什么?(地上的石子很
多,路面不平坦)
5.教师向学生说明作者通过生动有趣、想象力丰富的手法,把途中的石
子、瀑布,石头、树木写得充满生命力,衬托出回乡的喜悦心情。
结束 6. 学生以正确的语音朗读《回乡下》。
道德价值观/跨课程元素 感恩、爱护大自然
思维技能/高层次思维 联想与联系
后续作业 辅导 以正确的语音、适当的语速与语调朗读《回乡下》。
巩固 以正确的语音、适当的语速与语调背诵《回乡下》。
增广 以正确的语音、适当的语速与语调演绎《回乡下》。
反思
周次/科目/日期 12 华文
班级/时间/星期
单元/主题 (八)乡野风光好/(一)回乡下
学习标准 2.1.1 理解教材,能认识教材中的汉字,掌握词语,理解句子、段落、篇章
的内容。
2.1.2 阅读教材,培养语感。能展开想象,初步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领
会其教育意义。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阅读的乐趣。
学习目标 课堂结束后,学生能:
1. 理解教材,能认识教材中的汉字。
2. 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阅读的乐趣。
表现标准 1.学生可以参与讨论,并举手发表意见。
2.学生可以说出教材主要内容,并领会其教育意义。
3.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做到通顺流利,并感受语言的优美。
主要概念 / 主要词汇 让学生感受乡下多姿多彩的生活及乡野独有的迷人风光。
教具 演示文稿
教学架构
导入 1. 教师以演示文稿展示本课的生词,学生各自小声朗读。
教学活动 1. 教师以不同的教学法教导学生进行识字教学。
2. 顺口溜:阔 - 活进门,变宽阔。
3. 字谜:胎 - 月,台
4. 比较识字:教师教导学生辨别“石”和 “右”这对形似字。
5. 部首教学:教师展示“队”和“陪”得字卡,向学生说明这两个字
的部首都是左耳旁。
教师展示“榴”和“梿”的字卡,向学生说明这两字的
部首都是木部。
6. 奇特联想:婆 – 一个女生手上拿着三滴水的皮球。
懂 – 我的心不知道草有多重。
结束 6. 学生再次朗读演示文稿的生词。
道德价值观/跨课程元素 感恩、爱护大自然
思维技能/高层次思维 联想与联系
后续作业 辅导 读小部分字词,理解部分文本内容。
巩固 认读大部分字词,理解部分文本内容。
增广 多阅读与本文相关的短文,理解文本内容和其教育意义。
反思

周次/科目/日期 12 华文
班级/时间/星期
单元/主题 (八)乡野风光好/(一)回乡下
学习标准 5.3.1 通过阅读,认识各类词语,辨析及理解词义,并能适当地应用词语。

学习目标 课堂结束后,学生能:
1.认识教材中的词语,掌握词语的用法及含义,并正确地应用。
表现标准 能认读大部分词语,理解词语的词义及应用,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
主要概念 / 主要词汇 让学生感受乡下多姿多彩的生活及乡野独有的迷人风光。
教具 演示文稿、课本、预习簿
教学架构
导入 1.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演示文稿所展示的词语。
教学活动 1. 教师以演示文稿展示以下词语:
“石头”和“右边”,指示学生说一说“石”和“右”的异同。
“北部”和“比较”,指示学生说一说“北”和“比”的异同。
“渔夫”和“鱼肉”,指示学生说一说“渔”和“鱼”的异同。
“处所”和“外表”,指示学生说一说“处”和“外”的异同。
2. 教师指示学生用这些词语写句子。
3.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他学过的形似字。
结束 1. 学生各自完成活动本练习。
道德价值观/跨课程元素 感恩、爱护大自然
思维技能/高层次思维 联想与联系
后续作业 辅导 学生能说出所展示汉子的异同。
巩固 学生根据所展示的形似字,正确地进行构词。
增广 学生举例更多所学过的形似字,正确地进行构词。
反思
周次/科目/日期 12 华文
班级/时间/星期
单元/主题 (八)乡野风光好/ (二)鱼米之乡-适耕庄
学习标准 2.1.1 理解教材,能认识教材中的汉字,掌握词语,理解句子、段落、篇章
的内容。
2.1.2 阅读教材,培养语感。能展开想象,初步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领
会其教育意义。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阅读的乐趣。
学习目标 课堂结束后,学生能:
1. 理解教材,能认识教材中的汉字。
2. 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阅读的乐趣。
表现标准 1.学生可以参与讨论,并举手发表意见。
2.学生可以说出教材主要内容,并领会其教育意义。
3.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做到通顺流利,并感受语言的优美。
主要概念 / 主要词汇 让学生感受稻田多姿多彩的生活及渔民的生活。
教具 演示文稿
教学架构
导入 1. 教师展示一幅有关渔民生活的图片,并揭示今天所要上的课文。
教学活动 1. 教师范读课文,指示学生聆听后跟读。
2. 教师提问:为什么坐着说适耕庄是个好地方。(适耕庄一边是稻
田,一边是渔村,多么特别)
3.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第三段,然后提问:作者如何形容稻田?(那大
片大片金黄色的稻田,与蓝天白云连成一幅鲜丽的画)
4. 教师指示学生朗读第四段,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渔村的情景。(渔
船三三两两地从海上回来。工人忙着为鱼虾称重、分门别类,到处
都是叫喊声,好不热闹!)
5. 教师提问:为什么每个人都忙得汗如雨下,但脸上还是露出笑容?
(渔民的收获很不错。捕获不少鱼)
6.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忙碌工作带来收获的意义,然后在联系日
常生活,说说他们或他们的家人的经历。
结束 1. 学生各自完成课业练习。
道德价值观/跨课程元素 感恩。爱护大自然
思维技能/高层次思维 联想与联系
后续作业 辅导 学生能以正确的语音朗读课文。
巩固 学生能以正确的语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增广 学生能以正确的语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理解课文的内容。
反思

周次/科目/日期 12 华文
班级/时间/星期
单元/主题 (八)乡野风光高/(二)鱼米之乡-适耕庄
学习标准 2.1.1 理解教材,能认识教材中的汉字,掌握词语,理解句子、段落、篇章
的内容。
学习目标 课堂结束后,学生能:
1.掌握与理解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表现标准 1. 通过阅读,认识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并尝试在表达句子时正确地应
用。
主要概念 / 主要词汇 让学生感受稻田多姿多彩的生活及渔民的生活。
教具 演示文稿、图片
教学架构
导入 1. 教师以演示文稿展示词语,学生小声各自朗读。
教学活动 1. 教师范读词语,然后指示学生跟读。
2. 教师向学生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匆匆忙忙:形容行动急迫。
鱼米之乡:指盛产鱼和大米的地方;
三三两两: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形容人数不多。
分门别类:根据事物的特征分成各种门类。
汗如雨下:汗水像雨一样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
3.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学过的其他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结束 6.结束 -复述今日所学的词语。
道德价值观/跨课程元素 感恩、爱护大自然
思维技能/高层次思维 联想与联系
后续作业 辅导 通过阅读,认识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巩固 通过阅读,认识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并理解其含义。
增广 通过阅读,认识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并尝试在表达时应用。
反思

周次/科目/日期 13 华文
班级/时间/星期
单元/主题 (九)童年是一首歌/(一)童年的问号
学习标准 1.1.2 针对不明白的事情提出问题,能正确地应用疑问代词。做到态度有
礼,话语适当。
学习目标 课堂结束后,学生能:
1. 能在理解课文后,针对不明白的事项,提出自己的问题与看法。
表现标准 学生能以正确的疑问代词,并清楚地、话语适当,语音正确,言语流畅,
态度有礼地提出问题。
主要概念 / 主要词汇 让学生认识伟人的成就及对世人的贡献,并向他们学习。
教具 图片
教学架构
导入 1.教师让学生观察牛顿、瓦特和张衡的人像图。
教学活动 1.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对牛顿、瓦特和张衡的认知。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牛顿,瓦特和张衡,并说一说自己对他们的看法。
3.教师鼓励学生在遇到难题或不明白的事情时,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教师提醒学生在提问或发表看法时,要应用礼貌语言,并态度有礼。
结束 1.学生完成各自的课业练习。
道德价值观/跨课程元素 感恩、爱护大自然
思维技能/高层次思维 联想与联系
后续作业 辅导 用正确的疑问代词提出问题。
巩固 用正确的疑问代词,有礼地提出问题。
增广 用正确的疑问代词与礼貌语言,态度有礼地提出问题。
反思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