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3

閱聽眾的角色與媒體人反思

前言
「你讀什麼系阿?」
「新聞系。」
「喔?這樣畢業是要當記者還是當主播?」
「還不知道……。」
面對他人第 次的問答,
101
想到現在的媒體環境,難免有點不知所措。
身為新聞系學生,
處於媒體工作者及一般閱聽眾之間的灰色地帶;
了解媒體業的責任,
也明白業界的生態及難處,
但是身為純粹的閱聽眾,
對現在的媒體業也有諸多不滿。
每個人可能擁有不同性向、職業、背景、生活等,
但是一定都扮演著一個角色 ——
閱聽眾,
在這個媒體環境越來越歪曲扭斜時,
是不是也得共同承擔些責任?
口 嫌 體 正 直 ?
「我知道應該要少看八卦,
但有時候就是會忍不住點下去看。」
常看到許多八卦新聞底下,
許多網友的反應是
「報這則新聞到底與我何干?」
但那則新聞的點閱率往往都是最高的,
因為關注度高,
當然產出的篇數也會較其他面向的新聞來得多。
以下是隨機一週(工作天)各線路頭條點閱率觀察結果:
由觀察結果可以得知,
娛樂線的點閱率普遍來看是最高的,
而眾人老是嚷嚷要看的「國際新聞」卻是最低。
提及八卦新聞驚人的產出量,
導播
TVBS 組長陳立明舉例,
SNG
當月最高點閱率是藝人小嫻、何守正離婚的新聞,
這樣的八卦新聞有些電視台的風格是會做好幾條,
但對其他電視台來講,
這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他本來覺得這則做個兩則新聞就差不多了,
但為了收視率, 就必須增加它的長度,
又多做了一、兩條相關新聞,
讓大家守住看電視台的時間。
陳立明直白的說:
「簡而言之,觀眾會左右新聞台做新聞的篇幅。」
由於八卦、腥羶色類新聞在非主流媒體上較少見,
身為「局外人」會有什麼感受?
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記者許詩愷說:
「當然就理想上,
我還是會希望大家多去關注什麼勞基法啊、
關注所謂正經或是政治的東西,
畢竟是影響到我們最深刻且在日常上不易察覺的事情。」
不過,
後來他撇頭想了一陣子又笑著說:
「但大家喜歡看何守正跟小嫻的新聞,
我覺得也不能怪大家啊……,
就像吃麥當勞、波卡、零食之類的鬼東西,
你知道那是垃圾食物,
可是你也知道那個吃了很爽,
所以我們還是會去吃它。
我們只能盡量去提倡大家多吃一點健康的東西、多運動,
然後多去吸收一些新鮮的空氣(指:好的、有意義的新聞)。」
不約而同的,三立新聞社會線葛柔也表示,
像蘋果日報也有國際版,
如果點閱率高的話,
他們頭版應該就會都放國際新聞,
而公視、大愛這兩個大多報導正面新聞的頻道,
他們收視率都沒有到很好。
如果閱聽人希望媒體多報這些事情,
那就應該要多看,反映在每一則新聞的收視上。
當新聞媒體人對於閱聽習慣感到困擾時,
前公共電視台總經理馮賢賢則站在另個角度批評,
她認為在責備電視台新聞做不好時總會得到「觀眾要看」的回答,
可是在她的觀察看來,
新聞媒體長期以來餵養行車記錄器、爆料公社、車禍、打架等事件,
閱聽眾看久了便習慣、成癮。
正 面、 甚 至 在 媒 體 界 被 看 作 清 流 的「 公 共 電 視 台 」
又 為 何 無 法 吸 引 大 量 閱 聽 眾 ?
馮賢賢先解釋其「先天不足」的問題:
在有線電視台早已經營得有聲有色時,
公共電視台才成立,
加上新聞部預算不足無法做大,
當時甚至因為政治因素沒有即時新聞,
而他台新聞頻道集中、時段多,
在頻道選擇上錯失培養收視群的機會。
馮賢賢後指出「後天失調」的情況:
一、應該要有新聞頻道,
二、公視新聞在處理公共議題及重要事件,
在收視率不夠高的時候,
應該就要檢討做得夠不夠好、做得好不好看,
而重要的新聞該怎麼讓觀眾願意看,
讓觀眾喜歡看,
這也是新聞人的責任。
當然,大眾整天就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奔波、在一天的壓力下,
如果打開新聞頻道、網站、報紙,
一眼望去全都是政治、國際、社會報導,
這不逼死大家!
當八卦、腥羶色報導像過街老鼠被窮追猛打時,
世新大學新聞系客座教授王健壯講起源頭,
當年蘋果日報大賣,
所有的報紙就變成「小蘋果」。
他也舉出美國紐約時報為例,
紐約時報是地方第一大報,
但是它真正的地方競爭對手叫紐約郵報或者紐約每日新聞報,
其中紐約郵報是八卦報紙,
大家可以從中發現,
我們不必去反對小報,
因為小報有它的必然性。
王健壯接著表示:
「雖然不必否定小報,
但是不要每個人都只看到小報的商業化,
商業成果市場的佔有,
而每一個所謂的大報也去學習小報,那就是一個錯誤。」
他堅定地說:
「所以我們學新聞的人永遠都要記得那句老話,
好的新聞它很有可能就是好的生意。」
買賣交易有消費者基金會、消費者保護會負責監督,
媒體也有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簡稱:媒觀)
及媒體改造學社(簡稱:媒改)等組織擔任監督的角色。
如何改善媒體亂象,
學者提出媒體內部自律及民團他律的兩種方式。
你這時肯定納悶,為何不是政府?
為何我們的公權力沒有有所作為?
王健壯回答:
「千萬要記得一件事情,
在任何的時代、任何的狀況、任何的條件之下,
都不能同意政府把手伸進媒體來做他律的管制。」
世新大學新聞系講師余陽洲也表示,
政府作為公權力,
其實不能介入這些新聞的運作太深,
也不能對新聞媒體及工作者有太多的要求。
而像媒觀這類的民間團體當然可以著力,
可是資源不足,
就像是沒有牙齒的老虎,
隨便嘶吼兩聲似乎不太能發揮作用力。
除了公權力及民間團體的作用,
那閱聽人扮演什麼角色?
余陽洲坦言:
「閱聽人這個角色其實沒有禁區,
但我認為是閱聽人沒有給予媒觀足夠的支持。」
提及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的監督項目,
董事長賴鼎銘回應,
以媒體監督、鼓勵獨立製作優質兒少節目、媒體識讀三大塊為主,
最近也剛啟動新聞查核。
新聞查核:媒觀的網路新聞査核機制,是希望在假新聞的風暴中尋找一些方法,促媒體在網路時代
中善盡査證責任,進而重新拾回公信力,實踐好媒觀、好媒體、好社會的宗旨。
查核流程與查核結果分類如下:(參考 的分類,將查核的結果分為七類別)
First Draft News
賴鼎銘進一步說明,
對媒觀來說媒體監督是一大挑戰,
其中包含即時新聞、假新聞等問題,
也涉及到媒體願不願意被監督;
而鼓勵製作優質兒少節目及推動媒體識讀,
都是希望從教育下一代,
來培養未來閱聽眾媒體素養、解讀新聞的能力。
檢討許多線上記者皆是傳播學系出身,
過去所學的媒體素養、新聞倫理卻似乎忘在學校,
賴鼎銘坦白的說:
「這是很弔詭的現象,
傳播學院的教育有它的影響在,
也是專業之所在,
但是當我們提到企業文化時,
收視率綁架了許多新聞工作者,讓他們不得不配合。」
賴鼎銘曾為世新大學校長,後接任媒觀董事長,他說:
「在傳播教育上我們要先問自己理想在哪?
有沒有讓媒體從業人員帶著理想到第一線去?
如果有更多卓越新聞獎出來,
代表我們有很多有理想的新聞從業人員,
這樣社會才有救啊,
要不然企業文化只追求點閱率、收視率,
結果就是所謂的亂源。」
死 灰 復 燃 的 可 能 性
收看新聞的習慣,
不管轉換到任何媒介,它依然存在,
所以不能一直悲觀,要往好的方面看。
除了主流媒體,你還有其他選擇;
近幾年有許多新媒體竄出,
提供生態、人文、社會等不同類型深度報導,
搭載數據圖表、互動式遊戲,讓報導內容更豐富、更有意義。
世新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林思平認為,
新聞的價值觀很多時候就是社會文化的縮影。
對於新媒體時代抱有期待,
林思平說:
「像是風傳媒、端傳媒、關鍵評論、報導者,
我覺得他們看到了一些新聞的可能性,
他們認真的在做一些事情,
我希望年輕一代會受這些網路新聞的影響。」
王健壯則表示:
「現在媒體和閱聽眾之間的關係是疏離的,愛恨都不直接表示,
你嘴巴講的最恨的媒體,事實上都是你最愛的媒體,那不是很矛盾嗎?」
他建議,
如果真的喜歡一個媒體,就告訴它「我喜歡你」;
不喜歡一個媒體,就告訴它「我不喜歡你」,
或是不去買它的報紙、不去買它的雜誌、不看它的頻道。
那新聞工作者可以怎麼做?
許詩愷說:
「我覺得記者自己可以團結起來,
像是多去支持媒觀媒改的活動,
或像是全國傳播媒體產業工會,
這可能是記者比較可以從個人方面出發,
所做成的一些努力。」
對於從事新聞產業,大多數的受訪者都說需要熱情。
為什麼?
因為其中有太多不可控制的變因,
讓新聞工作者失望、喪氣,聽到他們感嘆、惋惜,
甚至無奈現今的工作環境時,
那曾經的憧憬、理想是什麼?
他們的回答不外乎是正義、想傳遞事實,
或是改變台灣的環境。
三立新聞部攝影記者周家緯表示,
一直覺得台灣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文化需要被推廣,
所以自己當初走入新聞業,
總覺得可以推廣一些文化理念,
或是透過新聞畫面陳述可以推動、改變些什麼。
或許在某些人眼裡,公權力無法施力,
甚至角色處於灰色區塊的新聞媒體界裡,
媒觀就像唐吉軻德一樣,只憑著一股勁、一個理想,
但是,賴鼎銘回應:
「你有很多的理想,可不見得都會達到,
因為人有些夢想還是要追逐,如果不嘗試,你怎麼知道?」
他又說:
「為了台灣整個媒體環境、社會環境,尤其為了下一代,
你說這樣的理想值不值得投下心力去做?
要不我們就只能一直沉淪下去。這就是為什麼媒觀很多人還要繼續做,
因為還有理想在。」
相信還是有很多有抱負、理想的新聞工作者存在,
還是有很多新聞工作者記得自己的初衷,
還是有很多人想成為新聞工作者,
像我們,仍有期待、仍有憧憬、仍有希望……。
只要記得「你的每個點閱率都是有意義的」,
它或多或少都在影響新聞媒體生態;
好的信念一點一滴累積,
或許會有越多憧憬及希望被看見。 完。 後有小彩蛋,不要錯過了
你真的懂媒體嗎?
你真的看得懂媒體到底想傳達什麼嗎?
來做個測驗吧!
你對這個畫面有印象嗎?
你看過這部電影嗎?
這是當年紅遍的電影《艋舺》。
在這齣戲裡,
你看見了什麼?
兄弟友情
A.
黑道流氓
B.
廟口文化
C.
明星好帥
D.
此外,你還發現了什麼?
你有發現《艋舺》裡面的吸菸鏡頭層出不窮,甚至高達 次嗎?
120
而這又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先再來看看這個廣告,
你看見了什麼?
油切茶
A.
藝人莎莎
B.
免運費
C.
新裝上市
D.
此外,你還發現了什麼?
你有發現廣告上的標語,「降火氣,水噹噹幼咪咪,去油感,窈窕又美麗」嗎?
這又代表什麼意思呢?
對於花蓮縣長傅崐萁此篇報導,
你看見了什麼?
你又有什麼感覺呢?
民調
A.
創新高
B.
農產清新
C.
拒絕核災食品
D.
此外,你還發現了什麼?
民調
A.
創新高
B.
農產清新
C.
拒絕核災食品
D.
此外,你還發現了什麼?
你知道中國時報是一步步透過大篇幅新聞為傅崐萁參選台北市長鋪臺階嗎?
閱聽眾常覺得自己可以不受媒體影響,
認為自己對於媒體釋讀的能力是有的,
但其實我們常常被媒體影響或是被牽著走卻不自知。
從以上三則的小測驗中,
你是否看出媒體背後想傳達的,
以及它淺移默化對閱聽眾的影響?
讓我們來告訴你,
媒體究竟悄悄的灌輸了我們什麼。
媒體識讀 素
( 養 () media literacy
) 可從字面上解釋為「認識、辨識媒體的基本能力;解讀、閱讀訊
息的基本能力。」
在第一則測驗中,
《艋舺》電影是當年菸品訊息露出最多的影片,
全片共出現 次菸品訊息,
120
而醫學研究顯示,
青少年及兒童在成長過程暴露到吸菸畫面,
對於日後吸菸習慣的養成有重大影響;
高達 的吸菸行為可歸因於青少年時期吸菸畫面的暴露。
52%
則歸因於兒童時期的暴露。
35%
因此,當媒體有意無意地傳達吸菸訊息,
都能影響閱聽眾的思想,你知道嗎?
而在第二則油切茶廣告中,
你有看出它背後的秘密嗎?
廣告旁的那句標語「降火氣,水噹噹幼咪咪,去油感,窈窕又美麗」,
再加上以女藝人穿著細肩帶上衣和短褲,
甚至在她的腰部部分特別用後製圍出來,
就再再想要灌輸女性一定要纖細才是美,
一定要婀娜多姿才能水噹噹,
而你,
是不是也在日積月累中,
也有這種想法了?
在第三則傅崑萁報導中,
其實背後是有政治因素所操控,
當時中國時報的旅遊美食版記者陳志東,
因為看不下自家媒體置入廠商或為政治人物業配,
而將許多實情說出,
這篇就是他當初踢爆的其中之一。
在中國時報一連串為傅崑萁所做的報導,
就是一種政治業配行為。
倘若閱聽眾無法得知,
是否一切思想都會被牽著走了呢?
媒體釋讀從來都不是一種口號,
而是人人都該有的能力。
當閱聽眾擁有更好媒體釋讀的能力,
這些假新聞和業配,
就有被日益減少的機會,
當擁有更好的媒體環境,
我們就能有更好的新聞品質,
而這樣的未來,
你我都要努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