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0

化学药品稳定性研究

试验设计及评价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化药室
罗金文
2009-12-16
1
主要内容
前 言
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试验设计
稳定性研究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稳定性研究结果的评价
总 结

2
一、前 言
稳定性是药物的基本属性
是指原料药及制剂保持其物理、化学、生物学
和微生物学性质的能力
稳定性研究的内涵
通过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对原料药或制剂在
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的影响下主要质量指
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科学研究,为药品的
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和有效期的确定
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3
一、前 言
稳定性研究的特点
整体性、系统性
阶段性

4
前 言
整体性和系统性

制备工艺研究

药品

质量研究 稳定性研究

5
前 言
整体性和系统性
1、与质量标准项目和限度确立的关系
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应是质量研究中经过验证的方法
为质控方法和限度的确定提供依据

2、与制剂处方工艺的关系
如果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产品不够稳定,则应注意分
析处方工艺是否合理,作出适当的改进。

3、稳定性特征揭示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实例分析
5
4.5
4
3.5
杂质含量(%)

3
单个杂质(%)
2.5
总杂质(%)
2
1.5
1
0.5
0
6 8 10 12 14 16 18 20
保存时间(月)

某片剂有关物质含量随保存时间变化趋势图 7
实例分析
杂质的色谱图
RT: 0.02 - 19.98 SM: 9G RT: 0.00 - 20.00 SM: 11B
8.50 NL: NL:
5.13E6 100 1.74E7
2000000
Channel A TIC F: + c Full
UV 95 RT: 15.59 ms2
1900000
s10-cz03 331.90@-15.00 [
90 150.00-350.00]
1800000
MS ICIS s-ms03
1700000

1600000 UV
85

80
TIC
RT: 16.76
1500000 75

1400000 70

1300000 65

1200000 60

Relative Abundance
1100000 55

1000000
uAU

50
900000
45
800000
40
700000
35
600000
30
500000
25
400000
16.11 20
300000
17.27
15
200000
4.66
10
100000 5.25
6.95 9.72
12.26 14.29 5
0
0.69 1.76 3.19 4.30 5.47 6.51 7.89 10.00 11.97 14.18 17.85
0
-10000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 4 6 8 10 12 14 16 18
Time (min)
Time (min)

8
实例分析
杂质的质谱图
s10-cz04_090613093232 #4789-4863 RT: 16.60-16.86 AV: 75 NL: 2.46E6 s-ms03 #4499-4578 RT: 15.48-15.75 AV: 80 NL: 3.68E6
T: + c Q1MS [ 150.00-500.00] F: + c Full ms2 331.90@-15.00 [ 150.00-350.00]
331.92 300.00
2400000 3600000
2300000
3400000
2200000
3200000 332.00
2100000
2000000
1900000
MS 3000000 MS/MS
2800000
1800000 255.02
1700000 2600000

1600000 2400000
1500000
2200000
1400000
2000000
Intensity

1300000

Intensity
299.00
1200000 176.69 1800000
1100000
1600000
1000000
900000 1400000

800000
1200000
700000
1000000
600000
500000 800000
400000 222.76
332.85 600000
300000
175.80
400000
200000 177.71 278.84
100000 178.71 254.85 299.79 391.02 200000
352.71 436.09 464.18 487.67 228.02 241.82 255.97 286.90
0 164.77 190.63 211.53 300.83 314.71 332.88
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m/z
m/z 9
实例分析
杂质鉴定

分子式:C34H38N4O6S2,是罗格列酮酸/碱降解产物进一步氧化的产物
提示处方工艺、包装、储存条件等有待改进 10
前 言
阶段性
中国的要求:
申请临床阶段:稳定性结果应能保证临床用样品
的稳定
申请生产阶段:提交的稳定性资料应能保证产品
上市后的稳定,确定储存条件和有效期。
上市后:继续进行大生产样品的稳定性研究,确
定最终的有效期。
在不同的阶段,稳定性要求的内容不同。

11
一、前 言

稳定性研究的相关指导原则

™中国:
) 2000版,2005版中国药典附录

) 2005年7月SFDA正式颁布的“化学药物稳定性
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12
一、前 言
稳定性研究的相关指导原则
™ ICH Q1A-Q1F
™ Q1A (R2) Stability Testing of New Drug Substances and Products
(Issued 11/2003, Posted 11/20/2003)
™ Q1B Photostability Testing of New Drug Substances and Products
(Issued 11/1996, Reposted 7/7/1998)
™ Q1C Stability Testing for New Dosage Forms (Issued 5/9/1997,
Posted 3/19/1998)
™ Q1D Bracketing and Matrixing Designs for Stability Testing of New
Drug Substances and Products (Issued 1/2003, Posted 1/15/2003)
™ Q1E Evaluation of Stability Data (Issued 6/2004, Posted 6/7/2004)
™ Q1F Stability Data Package for Registration Applications in Climatic
Zones III and IV, (7/1/2004)

13
二、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和试验设计

14
稳定性研究通过一系列的试验,从不同层面、
不同角度系统、全面考察药品的稳定性。
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
其他稳定性试验
热循环试验
配伍稳定性试验
多剂量包装产品拆封后的稳定性试验
试验设计:根据试验目的、产品自身的特
点选择适宜的试验条件、考察项目,开展针对
15
性的研究。
(一)影响因素试验
剧烈条件--较加速、长期试验条件剧烈
高温、高湿、强光
影响因素试验的目的
了解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产物
为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条件提供依据
为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贮存条件的确定提供依据
为制剂工艺筛选、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16
影响因素试验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供试品的放置:原料药、口服固体制剂、
注射剂
试验条件(温度、湿度)的选择应尽可能
反映影响药品稳定性的因素、程度。

17
(二)加速试验
超常条件-介于影响因素试验和长期试验条
件之间
通过加快市售包装中药品的化学或物理变化速度来
考察药品稳定性
加速试验的目的
对药品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短暂的超
常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模拟考察
初步预测样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

18
加速试验设计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试验条件的确定
根据影响因素试验、产品的稳定性特点确定
一般可选择40℃/75%RH
特殊制剂(栓剂、气雾剂、软膏剂):30℃/65%RH
需冷藏保存的:25℃/60%RH
放置温度比长期试验至少高15℃
试验期间,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或发生显著变化时,
应改变条件重新进行。
40℃/75%RH→30℃/65%RH
19
(三)长期试验
模拟药物的实际贮存条件
直接地反映药品稳定性特征
长期试验的目的
考察在运输、保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最终确定有效期和贮存条件
长期试验条件的确定

20
(四)其它稳定性试验

根据药品的特性设计开展相应的稳定性试验
热循环试验
配伍稳定性试验
多剂量包装产品拆封后的稳定性试验
……

21
热循环试验

一些药品,如温度变化可能引起的物相分离、黏度减
小、沉淀或聚集的药品,需要考察运输或使用过程中
由于温度变化可能对质量造成的影响
如:凝胶剂、霜剂、软膏剂、栓剂、难溶性药物的注
射剂等。

22
™ FDA方法

™ 1)温度变化范围在冰点以上的药品,热循环实验应包括三次
循环,每次循环应在2-8℃两天,然后在40℃加速条件下考察
两天

™ 2)可能暴露于冰点以下的药品,热循环实验应包括三次循
环,每次循环应在-10至-20℃两天,然后在40℃加速条件下考
察两天

23
配伍稳定性试验
对于需要溶解或者稀释后使用的药物制剂,如
注射液、粉针剂、溶液片剂等
配伍后主药可能会降解
可能会析出(当主药的溶解度较低时)
试验设计:按照临床使用方法配制溶液,考察
一定时间内的稳定性,确定使用的效期

24
例:
某冻干粉针,需要在葡萄糖注射液和氯化钠注
射液中稀释以后使用
1-3批中试样品
考察时间:6-8小时,取样时间点:0、0.5、1、
2、4、6、8小时。
考察指标可选择性状、颜色、pH、有关物质、5-
羟甲基糠醛、含量、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等。

25
需关注的问题

应考察临床拟配伍使用的溶液
考察时间应涵盖预定的临床使用时间
相关信息写入说明书
考察指标应与产品的特点相适应

26
多剂量包装产品拆封后的稳定性试验

多剂量产品包装产品:口服溶液剂、滴眼剂、滴
鼻剂、干混悬剂等
拆封后产品暴露于外界环境因素,可能变得不稳定,
容易使微生物超标、产生降解产物等。
为保证产品的安全、有效,应进一步进行稳定性研
究,将研究的结果写入使用说明书。

27
试验设计
1-3批中试样品,其中有一批应临近效期末。
模拟临床使用方法和环境,考察多次拆封后的稳定性,
考察项目应包括样品的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稳定性指

考察时间应足够长。

28
(五)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稳定性研究思路

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稳定性研究要求与新药一致,应
遵循《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相
应的研究。
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稳定性信息(贮存条件、有效期、
降解产物等)可通过药品说明书、质量标准和其他公
开发表的文献资料获知。
可参考相关信息进行试验设计和评价。

29
三、稳定性研究中需关注的
几个问题

30
(一)对样品的要求

批次
规模
工艺

31
™ 批次
影响因素试验一般采用一批样品进行。
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在申请注册时应提交至
少三批样品的稳定性试验数据。

32
™ 规模
稳定性研究用样品应达到一定规模
口服固体制剂, 10000片(粒);ICH,生产规模的
1/10或100000片(粒) 。
大体积包装的制剂,稳定性试验所需样品量的10倍以上。
原料药,应该满足制剂规模的要求,一般终产品的产量
达到公斤级。

33
™ 工艺
稳定性试验样品的工艺路线、设备、流程应与规
模生产一致,稳定性研究结果尽可能反映上市产
品的稳定性。

34
(二)考察项目
™ 考察项目选择基本原则
在产品保存期间易于变化

可能会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项目

所选取的项目应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产品的稳定
性。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指标。

35
考察项目的选择:
能灵敏反映稳定性变化趋势
如:降解产物
紧密结合产品和剂型的特点
原料药-性状、熔点、有关物质、含量、
旋光度、光学异构体等
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有关物质等
注射剂-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

36
容器的密封性
容器的密封性对于无菌产品在有效期内保持
无菌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¾注射剂:西林瓶、输液瓶
¾考察有效期内容器的密封性
染料染色试验
培养基侵浸试验

37
培养基侵浸试验

培养基

支架

待确认的密封口

菌液
容器 如108个菌/ml

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或粘质沙雷氏菌
38
(三)考察条件的选择

稳定性试验需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光照下进行
\考察条件的设置应考虑剂型、包材等因素。

\考察条件的设置应考虑到日后产品贮藏、运输及

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环境因素。

39
采用半通透性容器的制剂
塑料瓶装滴眼液、滴鼻液、塑料软袋(多层非PVC
共挤袋)装注射液等。
ICH:塑料袋,低密度聚乙烯袋(LVPs)、安瓿、
瓶等。
此类产品的稳定性试验应在较低的相对湿度条件下
进行,以验证是否存在水分/溶剂的丢失。
加速试验:40℃±2℃、RH20% ±5%
长期试验:25℃±2℃、RH40% ±10%

40
气候带III/IV的稳定性试验条件
干热、湿热条件
一般情况:长期30℃/65%RH,加速40℃/75%RH
半通透性:长期30℃/35%RH,加速40℃/≤25%RH

稳定性试验条件的设定需考虑药品注册国家或地区的气
候条件

41
(四)简略稳定性试验设计

ICH:简略稳定性试验设计指不是在全部的时间点考
察全部批次的样品。
括号法、矩阵法。

42
括号法
仅对某些设计因子(规格、包装及装量)处于极端情
况的样品按照完全设计在全部的时间点进行测试。

规格 50mg 75mg 100mg

批次 1 2 3 1 2 3 1 2 3

15ml T T T T T T

100ml
容器

500ml T T T T T T

43
矩阵法
在一些特定的时间点对部分批次的样品进行考察,在
后续时间点对其它样品进行考察 。

时间点(月) 0 3 6 9 12 18 24 36

批次1 T T T T T T

S1 批次2 T T T T T T

批次3 T T T T T
规格
批次1 T T T T T

S2 批次2 T T T T T T

批次3 T T T T T

44
简略稳定性试验设计
有条件的,不是所有的稳定性试验均可以采用简略的
试验设计
原料药括号法不适用,矩阵法存在局限。
适用范围

假设
括号法:极端状态样品的稳定性可以代表中间状态样品的稳定性
矩阵法:特定时间点测定批次样品的稳定性可以代表其它批次样
品的稳定性

存在风险,需充分的分析和验证。

45
四、稳定性研究结果的评价

™ 稳定性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
™ 影响因素试验 评 价 贮存条件
™ 加速试验
包装材料/容器
™ 长期试验
™ …… 有效期
46
稳定性研究结果的评价

通过对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获得的药
品稳定性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确定药品的贮存条件、
包装材料/容器和有效期。
研究者的自我评价。
动态评价:稳定性研究中如样品发生了显著变化,则
需考虑改变条件再进行试验。

47
(一)显著变化-原料药

性状(如颜色)、熔点、溶解度、比旋度超出标准规
定,晶型、水分等超出标准规定。
含量测定超出标准规定。
有关物质如降解产物、异构体等超出标准规定。
结晶水发生变化。

48
显著变化-制剂
含量测定发生5%的变化,或者不能达到生物学或者免疫学的效价
指标。
任何一个降解产物超出标准规定。
性状、物理性质以及特殊制剂的功能性试验(如颜色、相分离、
再混悬能力、结块、硬度、每揿给药剂量等)超出标准规定。
pH值超出标准规定;
溶出度或释放度超出标准规定。

49
显著变化-制剂

包装在非渗透容器中的制剂:可不考虑药物
的湿敏感性或可能的溶剂损失

包装在半渗透容器中的制剂 :除物理、化学、
生物和微生物稳定性评价外,应评价潜在的
失水性

50
显著变化-制剂

™ 包装在半渗透容器中的制剂,在40℃、不超过
25%RH的条件下放置3个月,失水量与原始值相差
5%,可认为有显著性变化。然而,对小容器
(≤1ml)或单剂量包装容器,只要说明理由,
40℃不超过25%RH放置3个月失水5%或以上是可以的。

51
(二)贮存条件的确定

综合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的结果,
同时结合药品在流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综
合分析,确定贮存条件。
贮存条件应按照规范术语描述,与试验条件相适应。

52
(二)贮存条件的确定

¾ 中国药典规定的贮存条件有:
¾ 遮光(不透光容器)
¾ 密闭(防止尘土和异物进入)
¾ 密封(防止风化、吸潮、挥发、异物进入)
¾ 熔封或严封(防止空气和水份进入)
¾ 阴凉处(不超过20℃)
¾ 凉暗处(避光,不超过20℃)
¾ 冷处(2-10℃)
¾ 常温(10-30℃)
53
已有国家标准药品贮存条件的确定

可参考已上市产品或国家标准中的贮存条件
难以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贮藏条件
考虑改进、完善产品的处方、工艺,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已有国家标准化学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研制产品的稳定
性应与已上市产品的稳定性相当或优于已上市产品”

54
(三)包装材料/容器的确定

一般先根据影响因素试验结果,初步确定包装材料和
容器,结合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的稳定性研究的结
果,进一步验证采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合理性。
考虑包材/容器与药物、辅料的相容性
“拟上市包装”?

55
(四)有效期的确定

药品的有效期应综合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的结果,进
行适当的统计分析得到,最终有效期的确定一般以长
期试验的结果来确定。
新药的有效期根据长期试验的结果确定。

56
已有国家标准药品有效期的确定-1
已有国家标准药品有效期的确定原则与新药相同。
《已有国家标准化学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如能提示化合物及制剂的稳定性较好,并且研制产品的试验结果与此
吻合,……,在申请注册时长期稳定性试验的时间可短于拟申请的有效
期。”
“如果长期试验时间较短,在确定初步的有效期时,可以结合已上市产
品的稳定性情况及有效期、研制产品与已上市产品的质量对比研究结果
和稳定性研究结果等,综合分析确定。”
“一般应提供不少于6 个月的长期稳定性研究资料”

57
已有国家标准药品有效期的确定-2

™ 两个基本前提
对相同品种的稳定性具有全面、充分的认识。
申报品种的稳定性应与已上市产品相当或优
于已上市产品。

58
已有国家标准药品有效期的确定-3
™ 特别注意
“不少于6个月的长期稳定性研究资料”只是必要条件,而
不是充分条件。
如稳定性不好:需考虑处方、工艺重新筛选;改进包装条
件。按照新药的要求,根据长期试验的时间和结果确定有
效期。
一般不超过国家标准和上市产品的有效期。
上市后需对生产规模的三批药品进行长期试验,确定其最
终的有效期。
59
(五)稳定性研究与其它药学研究

处方工艺:制剂稳定性研究是处方筛选和
工艺优化的重要科学基础
质量研究:质量平衡
变更研究:稳定性对比

60
稳定性研究与处方工艺

处方筛选
考察原料药与辅料的相容性:
用量较大的辅料:原料药:辅料=1:5物理混合
用量较小的辅料:原料药:辅料=1:0.25或者1:0.05物理
混合
采用强光、高温、高湿等影响因素的稳定性试验设计
或者采用40℃/75%RH加速试验1个月的试验设计
考察指标要全面,评价标准要明确
可以用原料药、辅料作为试验对照组
61
稳定性研究与处方工艺
序号 API+辅料 比例 考察项目 0天 条件
40℃/75%RH
14天 28天
1 API 1 已知杂质1 0.11 0.13 0.10
已知杂质2 0.05 0.02 0.05
未知杂质 0.03 0.05 0.01
总杂质 0.19 0.20 0.16
外观 √ √ √
2 API+乳糖 1:5 已知杂质1 0.14 0.11 0.12
已知杂质2 0.01 0.05 0.05
未知杂质 0.03 0.04 0.06
总杂质 0.22 0.20 0.23
外观 √ √ √
3 API+硬脂酸镁 1:0.25 已知杂质1 0.09 0.10 0.09
已知杂质2 0.10 0.04 0.05
未知杂质 0.03 0.06 0.03
总杂质 0.22 0.20 0.17
外观 √ √ √
……
62
阿司匹林肠溶片贮存期各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
平均水杨酸
平均水分
5.5 0.8
5 0.7

平 4.5
0.6 平
0.5 均
贮存期与
均 4
水 0.4


平均水分%
平均水杨酸%
游离水杨
分 3.5
(%) 3
0.3 酸
0.2 (%)
酸显著相
实例 2.5
2
0.1
0
关,贮存
期越长,
分析 游离水杨


3个

6个

9个

5个


12


0-

3-

6-

-1
9-


12
酸含量越

15
100 140 高
批数 99
120
98
平 97 100
均 96 80 批 国标含量%
含 95 非标含量%
量 94 60 数
批数
(%) 93 40
92
20
现行方法含量
91
90 0

非标方法含量

3个

6个

9个

63
5个


12


0-

3-

6-

-1
9-


12

15
实例分析

辅料
用量

稳定 干燥
剂 游离 温度
水杨酸

制粒 高价金
工艺 属离子

处方工艺对游离水杨酸含量的影响 64
实例分析

辅料 水杨酸与辅料用量相关性统计
用量
规格(mg) 平均片重 比值(片重/规 游离水杨酸
格)
300 0.3239 1.08 0.09
100 0.122 1.22 0.06
50 0.0806 1.61 0.26
40 0.1515 3.79 0.74
25 0.076 3.04 0.37
与游离水杨酸二元相关性(P)= 0.014

辅料 分散性 降解 生成
增加 增大 加快 水杨酸

65
实例分析

干燥 水杨酸与干燥温度相关性统计
温度
工艺类型 水杨酸 水分 干燥
55℃以下干燥 0.28% 7.00% 温度
60℃以下干燥 0.33% 4.24%
60℃以上干燥 0.43% 4.75%
75℃左右干燥 0.77% 6.51%
水杨
与干燥温度的二元相关性 0.025 0.941 酸
(P)

66
实例分析

高价金
属离子

高价
阿司匹 水杨酸
金属离
林水解 增加
子催化

处 方:回避带有高价金属离子的辅料
工艺过程:避免药物与金属器具长时间接触

67
实例分析

水杨酸与制粒工艺相关性统计
制粒 工艺类型 游离水杨酸 水分

工艺
干法制粒 0.34% 3.01% 显
湿法制粒 0.34% 3.94% 著

水杨酸与稳定剂用量相关性统计 相
稳定 工艺类型 游离水 水分

杨酸

不含稳定剂 0.28% 3.65%
含稳定剂 0.35% 3.71%
稳定剂≤1% 0.28% 2.98%
1%<稳定剂≤2% 0.45% 3.24%
2%<稳定剂≤4% 0.39% 4.17%
4%<稳定剂≤10% 0.77% 6.51%
68
10%<稳定剂 0.26% 4.29%
总 结
稳定性研究的主要试验的内容和要求
几个需关注的问题
稳定性研究结果的评价
研究者应围绕稳定性研究的目的,根据药物的特点和具
体的处方及工艺条件设计、开展稳定性研究,真实的反
映产品的稳定性特点,确定产品的包装材料/容器、贮
存条件和有限期。

69
7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