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0

化学药品质量标准中对制定和复核有

关物质检查项的技术要求的探讨

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化药室
李会林
杂质的定义
原料药杂质
原料药中该药物实体之外的任何成分:
⒈各种无机杂质
来源:⑴工艺设备、管路的表面材料的脱落和浸出。
⑵各个反应起始物和中间体引入
⑶不洁净的空间和包装材料引入
⒉各种有机杂质
来源:⑴各个反应起始物和中间体引入(包括有机残留溶剂)
⑵工艺合成的副产物
⑶降解物①因为时间或反应引起的药物分子的化学改变生成的杂质。②
光照、温度、酸、碱、氧化或还原、水分、或者与辅料、容器接触反
应产生的物质

⑷与包装材料的反应物
杂质的定义
药物制剂杂质
药物制剂中原料药及辅料化学实体之外的其他任何成分
⒈各种无机杂质
来源:⑴工艺设备的表面材料的脱落和浸出。
⑵各个原料药和辅料引入
⑶不洁净的空间和包装材料引入
⒉各种有机杂质
来源:⑴各个原料药和辅料引入
⑵不洁净的工艺设备引入(清场不干净)
⑶降解物:①因为时间或反应引起的药物分子的化学改变生成的杂质。②光照、
温度、酸、碱、氧化或还原、水分、或者与辅料、容器接触反应产生的物质
⑷与包装材料的反应物
杂质控制的意义

1. 保证药品安全性的需要
2. 体现药品质量标准的水平
有关物质
• 化学药品质量标准中检查项下的有关物质
的检查主要针对原料药和药物制剂中的有
机杂质的控制
• 特定杂质
⑴已知杂质:已确定起结构特征和名称的杂
质(包括同分异构体)

⑵未知杂质:通过定性分析(如色谱图中的
保留时间)定义的杂质
原料药和制剂建立测定有关物质方
法的侧重面的各异
• 原料药主要应控制
• ⑴合成工艺中的中间体和副产物,特别是后几步
合成工艺中的。
• ⑵降解物

• 药物制剂主要应控制
• ⑴降解物
• ⑵由原料药带入且随时间和环境的影响会不断增
加的原料药的中间体和副产物
⑶与包装材料的反应物
有关物质控制方法
• 直接测定 • 间接测定
– 色谱法 • 溶液的颜色检查
• HPLC • 杂质吸收度、易氧化
• TLC
物、易炭化物、不挥
• HPCE
• GC 发物或挥发性杂质等。
有关物质分析需要考虑的问题

• 如何选择方法?
• 如何保证所选择的方法充分有效?
• 如果确定杂质的质控限度?
• 如何进行杂质谱的控制?
• HPLC是分析有机药物杂质的常用的有效方

• GC是分析药物挥发性杂质的最有效方法;
• HPCE是分析水溶性药物杂质的有效方法;
• HPTLC是HPLC的有效互补方法;
• 不同类型的检测器的互补作用。
药品有关物质的控制

–杂质控制理念的变迁
–杂质控制方法的选择
–复方制剂的杂质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药物的杂

• HPLC是分析有机药物杂质的常用的有
效方法
一、固定相的选择和确定
1、根据待研究的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填料的
柱子。
⑴参考该品种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
⑵参考含有相同主成分的其他制剂的标准中
的有关物质或含量项下的色谱条件。
⑶参考同系物相应标准和资料中的相关色谱
条件。
• 选择不同填料的柱子进行比较(出峰时间、
柱效、各杂质的分离情况)而定。当各情
况无较大差异时,应选择较普遍使用的柱
子(C8、C18)
• 注意不同品牌柱子在耐用性方面的研究:
⑴特别当杂质峰与主峰的分离情况不十分完
美时,应用不同品牌的柱子进行比较。
⑵在确定敷料峰的相对保留时间时(用于定
位扣除敷料峰的干扰),应以不同品牌的
柱子进行比较。
⑶在确定特定杂质的相对保留时间时(自身
对照法,以相对保留时间定位特定杂质,
或将定位的杂质进行校正因子校正后,并
对该杂质有特定的限度要求),应进行不
同品牌的比较。
• ⑷确定有关物质出峰完毕的保留时间时,
应进行不同品牌的柱子,对各杂质出峰时
间的比较,以防制定检毕时间不妥,漏检
杂质。
• 当不同品牌而引起以上各因素不固定时,
应在标准中注明品牌。
二、流动相的选择与优化
• 对流动相的选择同样以出峰时间、分离情
况、柱效为主要依据,但也应进行耐用性
方面的考查。
• ①pH在标准值略微变化时对上述3个因素的
影响是否明显,如明显应选择最佳pH值,
并在标准中注明。
• ②流动相比例在10%以内的变化的影响。
• ③流速变化的影响
• ④温度变化的影响
三、样品液浓度的选择
• 较高浓度的样品液一般利于杂质检出,但
要注意样品量超载情况,要选择一个即有
一定的浓度确保检出灵敏性,又要防止超
载、影响分离和柱效。标准方法中应制定
出合理的仪器检测灵敏度。一般在灵敏度
规定的标尺下,应能定量检出0.1%的杂
质,既0.1%的杂质峰的信噪比≥10。
四、波长的选择
• 选择的原则是:如果是外标法,则应在该
杂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如果是自身对照
法则应是大部分主要杂质与主成分均在此
波长下有吸收,并结合两者的吸收情况综
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波长。
• 原料药的主要杂质是后几步的中间体、副
产物以及易降解物。
• 采用自身对照法还应对主要杂质的响应灵
敏度进行比较性研究,利用在研发阶段可
得到的主要杂质、测定其最低检出量、以
及响应值,与主成分比较。响应因子之间
最好在0.8~1.2之间,如果差异过大,可进
行波长调整以减少差异,或将其以外标定
位或以相对主峰的保留时间进行定位,加
以校正因子的校正。
• 制剂的主要杂质是降解产物,波长的选择
应考虑各降解物与主成分在此波长是否有
吸收。考虑检出灵敏度。还应考虑如何避
免辅料的吸收干扰,避开辅料存在吸收的
波长。
方法专属性验证
• 原料药
• ①利用在研发阶段可得到的中间体、副产
物等进行分离度、检测灵敏度(最小检出
量)、响应因子的因素的测定。
• ②将样品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降解(酸、碱、
氧化、光照、加热)对降解样品进行三维
图谱的扫描,是否在此波长下有适当的吸
收。各中间体、副产物的响应值与主成分
的响应值的比较,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内。
• 当各主要降解产物与中间体、副产物在该
系统下能与主成分分离,能在该波长出峰
时,说明该系统是基本可控的。
• 注意:①降解程度。
②当降解产物、中间体、副产物吸
收波长不同时的处理
制剂
• 主要以进行样品的降解破坏进行验证,原
则同原料药相同。
• 消除辅料的干扰是验证的一个主要内容。
• 当无法避开辅料的干扰时应对辅料进行定
位予以扣除。
1、辅料峰的定位(耐用性)。
2、证实在扣除辅料峰的记录时间段内无杂质
峰(将主成分的原料药进行降解测定)。
3、利用辅料与主药的溶解性差异,将辅料峰
降至最小的干扰,以便可忽略不计。
4、注意:辅料的杂质峰应归属于杂质进行计

六、保留时间的确定
• 原料药应将主要中间体、副产物的出峰时
间均在规定的保留时间的倍数内。同时应
对粗品进行长时间的扫描记录,以确保在
规定的保留时间倍数内无杂质漏检。要进
行不同品牌柱子的比较,确定制定的标准
合理合法。
• 制剂要验证确保各降解物、辅料峰均在规定的保
留时间倍数内出峰(进行不同品牌柱子的比较)
• 因某个主要杂质出峰过缓而使保留时间延长到5倍
以上时,应考虑采用梯度洗脱,将记录时间缩
短,保证杂质峰的峰型和检出灵敏度。
• 梯度洗脱一般一个程序周期代表着记录时间,如
果要将主成分保留时间的倍数定为记录时间的
话,则应增加对主成分出峰时间的控制,以确保
梯度洗脱程序周期的记录时间≥规定的主成分保
留时间的倍数。
七、溶液的稳定性考察
• 一般在常温、常光情况下进行,对同一份
样品溶液进行长时间的测定,以杂质量的
变化进行考查。如果不稳定,应进行避光、
降温等条件的考查。如是光或温度引起,
应在标准中说明避光或实验温度。
• 如果不能在长时间内稳定,但在较短的时
间(起码能在此时间内完成实验的全过程)
是稳定的,应在标准上注明操作时间的限
度,以确保所测得的杂质的正确的归属。
八、分离度的考察
• 应重视杂质与主成分的高低浓度之间的分离情况。
• 当以外标法或以外标定位结合自身对照或一相对
保留时间定位结合自身对照测定特定杂质时,要
确保特定杂质与主成分、特定杂质与其他杂质和
特定杂质与辅料之间的有效分离。
• 采用自身对照法测定未知杂质时,由于杂质峰的
叠加原理,可不必强求各个杂质间的分离,但对
于有最小单一峰杂质限度要求的,应尽量避免杂
质峰的叠加,因为杂质峰的叠加对杂质总量无影
响,但会影响最小单一峰杂量。
外标法与自身对照法的选择的基本
原则
• 特定杂质
• 首选外标法 要解决的问题:⑴杂质对照品的结构确认。
⑵杂质对照品的纯度确认。⑶确保杂质与主成分、杂质与
其他杂质和杂质与辅料之间的有效分离。
• 外标定位结合自身对照定量 。不能长期提供纯度较高的
特定杂质的对照品,但可长期提供纯度欠高但有明显的主
峰的特定杂质的化合物,可用于杂质定位。在研发阶段利
用纯度较高的杂质对照品进行与主成分响应因子的比较,
校正因子既杂质对照品的响应因子/主成分的响应因子范
围在0.8—1.2之间,可完全采用主成分峰的自身对照定
量 ;校正因子在0.8—1.2之外的可采用主成分峰的自身对
照结果乘以校正因子后进行定量 分析。要解决的问题:
⑴校正因子确认。⑵确保杂质与主成分、杂质与其他杂质
和杂质与辅料之间的有效分离。
外标法与自身对照法的选择的基本
原则
• 以特定杂质与主成分的相对保留时间定位结合自
身对照法定量。由于不能常期提供特定杂质,可
采用固定特定杂质与主成分的相对保留时间定位
结合自身对照法定量或自身对照法结合校正因子
定量测定杂质。
• 要解决的问题:⑴确保特定杂质与主成分的相对
保留时间的稳定(应进行大量耐用性实验)⑵校
正因子确认。⑶确保杂质与主成分、杂质与其他
杂质和杂质与辅料之间的有效分离。
外标法与自身对照法的选择的基本
原则
• 以间接的相对保留时间定位结合自身对照法或自身对照校正因子法定
量测定特定杂质量:
• ⑴可采用固定主成分峰的保留时间后再以该杂质与主成分峰的相对保
留时间定位后再结合自身对照法或自身对照校正因子法定量测定特定
杂质量 要解决的问题:⑴
确保该杂质与固定后的主成分的相对保留时间的稳定(应进行大量耐
用性实验)⑵校正因子确认。⑶确保该杂质与主成分、其他杂质和辅
料之间的有效分离。
外标法与自身对照法的选择的基本
原则
• 可采用与某一标志性物质成分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定位后再结合自身对
照法或自身对照校正因子法定量测定该杂质量 要解决的问
题:⑴确保该杂质与某一标志性物质成分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稳定
(应进行大量耐用性实验)⑵校正因子确认。⑶确保该杂质与主成分、
某一标志性物质成分、其他杂质和辅料之间的有效分离。

• 可采用固定某一标志性物质成分峰的保留时间后再以特定杂质与某一
标志性物质成分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定位后再结合自身对照法或自身对
照校正因子法定量测定特定杂质量 要解决的问题:⑴确保该杂质
与固定后的某一标志性物质成分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稳定(应进行大
量耐用性实验)⑵校正因子确认。⑶确保该杂质与主成分、某一标志
性物质成分、其他杂质和辅料之间的有效分离。
外标法与自身对照法的选择的基本
原则
• 未知杂质
• 由于不能知道其具体的名称、化学结构式和分子式,故无法得到该对
照品和化合物,只能采用自身对照法。要解决的问题:⑴确保检测波
长能对未知杂质的有效检测(可采用三维图谱验证)⑵确保检测时间
能满足未知杂质的有效检测(色谱条件的耐用性实验)⑶确保未知杂
质与主成分、和辅料之间的有效分离(各个降解物的方法专属性验证
实验)。
• 归一化测定方法的利与弊
在复核企业标准中常遇到的问题
• 标准规定的保留时间以外的杂质
• 标准规定的测定波长不利于杂质的检出
• 标准规定的杂质与主成分的相对保留时间的差异
• 标准未规定特定柱子的型号,但采用不同型号的柱子,杂
质的分离情况差异较大
• 标准未规定除辅料峰,但存在辅料峰的干扰
• 标准未规定采用校正因子校正结果,但经过复核发现校正
因子远离0.8—1.2
• 不合理的更改已有国标的方法:
① TLC法改为HPLC法,忽略了一些无紫外吸收的杂

② 特定杂质的HPLC外标法改为HPLC自身对照法,
验证不充分,理由不合理。
复方制剂相应有关物质控制的探讨

• 复方制剂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
目前常采用的测定和判断:① 只进行其中某一成分的杂质检查
② 在一个色谱条件下按出峰时间段对两个成分的杂志分别进行自身对照法
测定
③ 在一个色谱条件下对总杂质按其中一个成分的峰面积进行自身对照法测

④ 在一个色谱条件下对总杂质按两个成分的平均峰面积进行自身对照法测

复方制剂相应有关物质控制的探讨
• 现有国家质量标准中多数复方制剂没有相
应有关物质控制。虽有控制,但没有考虑
复方制剂的特点,研究思路与单方制一般
没有明显区别方法专属性欠佳。杂质归属
控制少,笼统控制为主。
• 应该进一步重点关注国家药品标准中复方制剂的
杂质控制。

• 2010年版药典的起草修订工作过程中应注重其
杂质研究和控制方法的制定。
• 在已公布的国内外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没
有关于复方制剂杂质研究的专门说明。
复方制剂杂质控制的主要难点

• 1、相对复杂
• 2、准确定量困难
• 建立简单有效的分析方法,同时分离、检出所有的杂
质并准确定量更加困难。
• 3、更要使用杂质对照品
• 由于归属和定量方面的复杂性,不可避免的要用到较
多的杂质对照品。
复方制剂杂质控制的思考

• 复方制剂杂质研究与单方制剂一样,它包括选择
合适的分析方法、杂质的定性和定量、方法验证
并综合药学、毒理及临床研究的结果确定杂质的
合理限度。
• 复方制剂进行杂质研究,可以根据制剂的实际情
况,确定首要研究对象,然后采用适当的方法,
分析确定相应杂质的来源,对杂质进行定性研究
和归属确定。
首要研究对象的确定

• 1、复方制剂中各药物稳定性均较好,但含
量相差较大,可主要针对含量较大的药物
进行杂质研究。
• 采用该方法研究应有明确文献支持小组分
不会产生毒性的杂质,如产生毒性杂质,
应对该毒性杂质进行定性研究并制定合理
的限度予以控制。
• 、复方制剂中各药物结构差异可能较大,其稳定性亦不尽
相同,稳定性相差较大时,在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或有明
确的文献资料支持下,可主要针对不稳定药物的杂质进行
研究。
• 3、复方制剂中各药物的稳定性均较差,或者各药物含量
相近、稳定性亦相近的复方制剂,建议均进行相应杂质的
研究。
• 4、对组分较多的复方制剂,如复方氨基酸,多种维生素
等复方制剂,应详细分析各组分的稳定性情况,有针对性
地进行杂质研究。
• 其他情况
• 对双层或多层片但不同片层仅含单一组分的复方片剂,或
多种色泽/形状颗粒且不同色泽/形状颗粒仅含单一组分的
胶囊/颗粒剂等固体复方制剂,如能采用物理手段(如小
心切开、分拣等)将不同药物组分简单地分离,可参照各
药物单方制剂的杂质检查方法分别进行研究。
• 这些特殊剂型采用该方法时应注意药物之间有无迁移
• 现象。
复方制剂杂质来源归属研究

• 复方制剂的杂质研究,肯定是在对相应原
料药及各自单方制剂研究的已有基础上
的,因此,自然要借鉴已有的杂质研究成
果。
• 如果已有的杂质研究结果不充分,那么首
先应研究其各自杂质的来源和特点。
• 复方中杂质结构差异较大时,应注意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
间的相互补充与验证:
• HPLC与TLC的互相补充
• HPLC与CE的互相补充
• 反相HPLC系统与正相HPLC系统的相互补充
• HPLC不同检测器检测结果的相互补充
• 紫外检测器不同波长的相互补充等
• 必要时可采用梯度洗脱方法,或采用不同的色谱条件对
杂质进行分别检查
• 由于复方制剂杂质数目多及来源的多样性,
HPLC法应该是最常用或者说是首选的杂质检查
方法。
• 在采用紫外检测器时,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有
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该检测器可获得各杂质的紫
外光谱信息,有助于判断杂质检测波长选择的合
理性,避免杂质的漏检,同时还可以进行峰纯度
的检查。
• 建立了初步的色谱方法,对复方制剂中各药物、杂质、辅
料能够有效分离检出之后,可采用以下方法对杂质进行分
步归属研究:
• 1、确定各自原料带入杂质在复方制剂测定方法中的归属。
• 2、确定制剂工艺中新增杂质的归属,确定是辅料峰还是
制剂过程的分解产物。
• 3、贮藏期(或加速实验)新增杂质的归属。
• 4、多种分析方法(几种色谱方式)、多种检测手段(包
括多种检测器、多波长),特别是HPLC-MS联用技术在
杂质研究和归属方面以及色谱峰中有无叠加方面能起重要
作用,
质量标准中杂质控制的具体方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尽量采用一种色谱条件进行杂
质控制。必要时可采用梯度洗脱或二种色谱条件。

• 与单方制剂的有关物质一样,一般采用峰面积
法,具体定量方法有①外标法(杂质对照品法)、
②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③不加校正
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因为是复方,所以谈
不上峰面积归一化法。
• 具体可以按如下层次分步考虑:
• (1)复方制剂中的已知毒性杂质和易于获得对照
品的杂质适于采用杂质对照品法。
• (2)若采用加或不加校正因子的某主成分自身对
照法,应考察不同色谱柱、色谱条件的一定变化
对相对保留时间的波动,一般只有色谱条件耐用
并杂质个数较少时,方可适用。
• (3)采用一个系统适用性溶液或混合杂质对照品
溶液,外加对照图谱,标明杂质位置,然后采用
加或不加校正因子的相应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 (4)对于未能明确指定归属的,同时量又较少的
杂质,建议与含量较少(或者响应较弱)的主成
分进行对照。
• (5)药物含量(或响应)和所有杂质响应均接近
时,杂质定量可与复方制剂中药物峰面积之和的
平均值比较。
• (6)药物含量相近、杂质响应相差较大,或药物
含量相差较大、杂质响应相差较小,或药物含量
和杂质响应均相差较大,又没有建立成上述的质
控方法时,或无法建立单一色谱方法,建议选用
两种色谱条件分别针对一个药物的杂质进行检
查,此时杂质可与相应的药物(杂质来源的药物)
峰面积进行比较。
• (二)杂质定量方需要强调的是: 由原料药制备过程引
入的杂质(如残留的反应原料、中间体、副反应产物等)
是制剂中杂质的来源之一。这部分杂质由于在原料药质量
标准中已有相应的控制方法,故可以不再制剂质量标准中
控制,道理是很清楚的,但在实际的制剂质量标准中,要
把这部分杂质专门排除反而费事,故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
复方制剂中存在的由原料药引入的杂质,若在贮藏期间
未见增加(即并不同时是降解产物),因为在复方的杂质
控制中常常需要归属,故在制剂质量标准中有时可以做到
不进行控制。
• (三)方法学验证

• 杂质检测方法的验证重点在于专属性和灵敏度的验证。
• 专属性:系指在其它成分可能共存的情况下,采用的方
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杂质的特性。
• 灵敏度:检测限是反映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一个重要指
标,所用分析方法的检测限一定要符合质量标准中对杂质
限度的要求,特别要关注制剂中含量较小的药物产生的杂
质的检出能力。
• 专属性 复方制剂杂质检查方法专属性应在单方
制剂杂质检查方法专属性基础上,作进一步要求。
重点考察各组杂质间、杂质与溶剂、辅料、各药
物成分间的有效分离。 适度的破坏试验可进一
步验证在选定条件下方法的专属性,峰纯度检查
试验也有助于进一步验证方法的专属性。 鉴于
复方制剂杂质的复杂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对
复方制剂中的杂质进行对比研究,以验证复方制
剂中杂质已被有效检测。
• (四)杂质限度的确定

• 理论上讲,杂质限度的制定应结合毒理及临床研究的结果
确定杂质的合理限度,但对于现有国家药品标准中化学药
品复方制剂杂质制定,只能采取务实、可行的办法。
• 对于已上市品种,或者说已有国家标准的品种,可参考各
组分相同给药途径单方制剂的杂质限度作综合考虑,即在
明确杂质归属后,杂质限度可参考相同给药途径单方制剂
的杂质限度分别确定。
• 由于工艺或处方的不同导致与已上市相同给药途
径单方制剂的杂质种类不同,或杂质含量明显高
于已上市的相同给药途径单方制剂的杂质实测
值,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应考虑优化产品的
处方与制备工艺,将杂质的含量降到规定的质控
限度以内。如仍不能达到要求,则必须对此产品
作再评价,考虑处方的合理性,或做必要的安全
性研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