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诗的类型、特征与发展概况

本课学习目标:
 说出诗歌起源的几个形式
 列出诗歌的演变过程
 举例说明诗的体式

诗歌的起源
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
 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
以不依赖文字。
 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

 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劳动歌谣。
 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
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 人们以这种声音来协调动作,统一行动,减轻疲劳,加强效率。这就是诗歌节奏、韵律的起源。
 这种劳动呼声虽然有声无义,但在具体场合中,有时也蕴含着某种情感意向。
 随着语言的发展, “当表现情感的某些劳动呼声被相适应的语言所代替时,语言和劳动呼声便结
合为一体:语言有了它的歌唱形式,呼声有了它的确切含意。这是劳动呼声的发展与提高。同时这
也使语言更加强化而带有一定的节奏性和音乐性。从而便形成了原始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
---诗歌。

诗歌的起源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

 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
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quH)。一曰《载民》,二曰《玄鸟》,
三曰《遂草本》,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
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o 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
边唱歌, 歌辞有八段 。歌 辞没有 流传下来,但从同书所记的《玄鸟》、《遂草木》、
《奋五谷》等题目推测,内容大约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
 古代有 “ 玄鸟生商 ” 的说法, 商民族奉 “ 玄鸟 ” (燕子)为图腾,这里的 “ 玄鸟 ” 可能也是类
似的神话传说。 “ 草木 ” 、 “ 五谷 ” 显然是有关牧业和农业的事。
 这些歌 辞就是 原始的诗歌,不过它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形
从现在世界上某些原始民族中仍可看到。
 诗歌首先和舞蹈脱离,后来又渐渐脱离曲调,成为朗诵和阅读的诗歌,但仍保留着音乐性,即有节
奏和韵律。诗又称 “ 诗歌 ” ,就说明了它与音乐的关系。
 《尚书·尧典》记载:
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zhRu)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 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 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wU)!予击石拊(fW)石,百兽率舞。”
 在原始氏族社会后期舜的时代,已经注意到用诗和音乐来教育青年子弟
 诗、乐有教育作用,也有促进天人感应和各部落之间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 祭歌、诗乐要提高艺术感染力,有管理这些工作的专职人员。
 舜帝说:“夔啊!我任命你掌管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 直温和,宽厚恭谨,刚强而不暴虐,
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 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
律要谐和五声。八种乐器的音调能够调和,不失去相互间的次 序,让神和人听了都感到和谐。”
 夔说:“好吧!我轻重有致地击打石磬,使各种兽类都能随着音乐舞蹈起来。”
 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
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
 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诗歌的演变
先秦
诗经 楚辞


赋 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
五言古诗


律诗 绝句

诗经|二言|四言楚辞乐府诗唐五言七言绝句律诗

诗的体式

 古体诗
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
歌也属古体诗。
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
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 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
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
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
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
“引”“曲”“吟”等。
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
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
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 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
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 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
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
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 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
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
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 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
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 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