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8

《伤寒杂病论》中的脾胃病观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
梁 超
六经中的系统观
• 太阴是什么?
• 阳明是什么?
• 太阴就是土阴属性的系统集合!
• 阳明就是土阳属性的系统集合!
六经中的脾胃病象
• 六经皆有脾胃的症状体征
• 所有口服药物必须经过脾胃系统!——六经
的主方都是口服
• 所有“气”都需要胃气的不断支持!——阳明
为气血之海,胃为多气多血之府——李东垣
《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后天之
本的另一版本!)
六经下的脾胃表现
• 除开传统的认识,六经中的脾胃是非常庞
大的体系:结构+功能+气化(神明)
• 口腔——肛门的所有结构都是脾胃的!
• 免疫、内分泌、代谢、神经、精神、食物、
微生态、药物、其他(小儿与寄生虫)——
也与脾胃有关或者就是脾胃的!
• 教材模式:见教材!
• 实际模式:口腔——肛门(肝胆胰腺)
• 中医脾胃:还包括肌肉、四肢、诸窍、七
情、四季、升降、气血之源、后天之本。。

六经下的脾胃表现
• 太阳:膀胱蓄血——桃核承气汤
• 少阳:主症即是消化病群——小柴胡汤
• 阳明:胃家就是指的消化管道为主(方多)
• 太阴:湿土,得温始运,最简单(吴康衡)
• 少阴:下利清谷——四逆汤
• 厥阴:久痢蛔厥——乌梅丸
• 其复杂多变,就不是这几个方可以全包的!仲景
的方子经常是寒温补消合用,只是大家习惯当代
教材的物理化学静态模式,而非气化动态模式!
太阳:膀胱蓄血
——桃核承气汤证的 表现
• 非常难以理解的概念(结构?气机?气化?)
• 其实是气化功能概念,药物的反证!
• 泻下的是肠道粪便(=积滞,涉及菌群失调)!
• 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少腹急结——哪
个系统问题?
少阳:主症即是消化病群
——小柴胡汤证表现
• 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腹
中痛、呕而发热、——胸胁的满是什么系统?
呕吐发热又是什么?
• 反过来可以通过方药的成分认识本方:脾
虚才是关键,借助柴胡的升散作用!
• 更多的是偏重小肠损伤!
• 呕吐、发热是主症!但是用了补益药物!
阳明:胃家——消化管道为主
(方多)
• 阳明病的症状表现复杂:
• 胃家实:肯定不是西医的胃!
• 胃家:就是整个消化管道,主要是肠道部分
• 涉及机体遗传、微生态、免疫、食物致病、
节令、环境等
• 胃家也是系统下的整体
• 更多体现了腑病多实。
• 石膏、大黄、黄连、莱菔子、建曲、麦芽、
山楂类药物成立主流!
阳明病方
•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白虎加人参汤、猪
苓汤、小柴胡汤、蜜煎导、土瓜根、猪胆
汁、茵陈蒿汤、抵当汤、吴茱萸汤、麻子
仁丸、栀子檗皮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阳明病
• 足阳明胃:喜凉饮而恶热。
• 四十岁前普遍现象!

• 手阳明大肠:喜热饮而恶寒。
• 四十岁后普遍现象!

• 其实两者从生命形成即是如此,只是
四十岁前后的偏向明显!
阳明病
• 经病:从气化——白虎汤类(竹叶石膏汤)
• 总以透散郁热为第一(石膏辛凉可证!)

• 腑病:从物化——承气汤类(大、小、调、
三物、厚朴七物),总以消除积滞为第一!
不得不说的肠道(大小肠)
• 管道部分:微生态、粘膜(新陈代谢)、
食物(对管壁的不利方面)、消化液
• 管壁部分:粘膜(吸收加免疫)、免疫、
血管、神经、内分泌、代谢、营养、动力
• 下水道现象的思考!
太阴:湿土,得温始运,
最简单、最难掌握
• 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 桂枝加芍药汤
• 大实痛,桂枝加大黄汤
• 思考:
• 太阴是什么系统?《易经》认识!
太阴病方
• 桂枝加芍药汤
• 桂枝加大黄汤
治法的认识
• (吴康衡)语录:温+运!
• 温法的认识
• 运法的认识
• 消法的认识
• (我的观点:脾胃系统治法=温+运+消)
• 李东垣认识:虚损(禀赋不足+后天损伤)
太阴病(经络理论)
• 太阴:
• 肺:手太阴
• 脾:足太阴
• 阳明燥金——五运六气
• 太阴湿土——五运六气
少阴:下利清谷
• 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
主之。
• 腹痛,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 真武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散
少阴病方
• 麻黄附子细辛汤
• 麻黄附子甘草汤
•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 附子汤
• 桃花汤
• 猪肤汤
• 甘草汤
• 桔梗汤
少阴病方
• 苦酒汤
• 半夏散及汤
• 白通汤
• 白通加猪胆汁汤
• 真武汤
• 通脉四逆汤
• 四逆散
厥阴病
•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久痢蛔厥
——乌梅丸证表现

• 厥热胜负!
• 开阖失司!
• 病机复杂!
• 乌梅
• 附子、干姜、细辛、花椒、肉桂
• 人参、当归
• 丸剂就意味着难以速效,疗程长!
厥阴病方
•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白头翁汤、乌梅丸
单边思维的感受
• 单边思维的转变
• 临床发现单边思维简洁有效!
• 临床时间越长,问题越多。用药摇摆,问
题:为什么单纯的温、补、清、消效果不
理想?
• 回看半夏泻心汤,品味大黄附子汤(源泉)
• 病机认识的升华!
太阴阳明合并的模式
• 附子泻心汤、大黄附子汤、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竹叶汤、
脾胃损伤的二级防护
• 《黄帝内经》调其饮食,适其寒温,则六
腑化谷。
我们用过的案例
• 举例:
• 口疮:男青年,满唇皆烂流脓,张口困难2
月,乏力畏冷,纳差,时有潮热出汗,眠
差,大便干结不畅。舌淡,苔白腻,脉细
弦。
• 太阴阳明合并,阳明积热,阳气不足
• 温脾汤加减,肉桂20 白附片30 干姜20生
白术30 生晒参30 炙黄芪60 炙甘草20 枳壳
30 茯苓20 芒硝10 生大黄30(另包,开水
冲服) 黄芩20 黄连10 生黄柏 20
“但见一症便是”的启示!
• 少阳病,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
• 困惑:一症能代表全体?能代表辨证?
• 临床实际:大多数医师喜欢用,问题?
临床看到的三阳合并

• 《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的启示!
• 仲景柴胡桂枝汤的启示!
病象、病机关系
• 中医病象包括西医的病(名)——麻烦根源
• 病象实际上只是表象,不是根本!
• 症状、体征、证候、指标、病名,都是病象
• 病机=禀赋(恒定、易感)+病因(多变复杂)
• 病机可以是一个,而病象则是无限!
• 同样,一个病象可以是无数个病机!
当今用仲景的煎服法问题
• 麻黄法
• 桂枝法
• 石膏法
• 大黄法
• 柴胡法
• 附子法
病程问题
• 从生命形成?
• 从出生?
• 从病因形成?
• 从生命开始衰老?
• 禀赋易感性?病因多变性?病象不可测性?
疗程问题
• 具体疾病的疗程
• IBD的疗程是以年计算
• 急性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是以天计算
• 胃溃疡是以月计算
• 但是也有不清楚的:
• 便秘?
• 小肠慢性炎症?
中医病机的再认识
• 病机
• 辨证
• 辨病
• 辨什么?
舌苔腻的新识
• 腻苔=湿——长期的统治概念!
• 实际上,腻苔=食积
• 现代医学的认识:
• 小肠+慢性炎症+慢性营养障碍=混合结果
舌苔腻的用药角度
• 温运补消的综合食用
• 温脾:必须用温性药物,才激发脾的功能
• 运脾:必须用行气药物,才能推动脾运化
• 补脾:必须用补气药物,才能保证脾功能
• 消导:脾损必然伴食积,消导可以减轻脾
的负担!
• 这样舌苔就可以逐渐消退!
• 舌苔腻是非常难消,需要漫长治疗的过程!
• 古人云:湿热相裹,难以速效!就是此意!
中医流派的个人观点
• 主流派:方证对应(辨证论治)—院校派
• 时尚派:中西医结合,注重试验结果,关
注疾病与药物研究进展,分为一病一方和
一病一药
• 经方派:注重病机(谨守病机)—所谓复古
与其无关,更多是希望大家注意这个才是
中医最本源的流派!
• 其他派:根本就不是派,完全是抖抖方!
人生感慨!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理想永远高大,道路永远曲折!
• 个人的一生都是路上的事情!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谢 谢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