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8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

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
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
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
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 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
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 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
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 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
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 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
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
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
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
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
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
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
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
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
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现
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
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
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
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
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
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
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
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
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
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
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
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 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
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 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
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 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
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 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
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 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教益。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
过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 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
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 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
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
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 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
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
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 既:已经,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
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 时,举行加冠仪式。
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
硕(shuò)师:学问渊博的老师。游:交游。
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趋:奔赴。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
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这里指浦江的柳贯、义乌的黄溍等古文家。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执经叩问:携带经书去请教。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
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些。辞色,言辞和脸色。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
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 俟(sì四):等待。忻(xīn 新):同“欣”。
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
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 卒:终于。
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 箧(qiè窃):箱子。曳(yè夜)屣(xǐ喜):
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 拖着鞋子。
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
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 穷冬:隆冬。
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
皲(jūn 军)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吗!
僵劲:僵硬。
词句注释
媵人:这里指女仆。
东阳:今浙江东阳县.
汤:热水。沃灌:浇水洗。
马生:姓马的太学生,即文中的马君则。
衾(qīn 钦):被子。
致:得到。
逆旅主人:旅店主人。
假借:借。
日再食:每日两餐。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
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被(pī)绮绣: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被,
同“披”。
走:跑,这里意为“赶快”。
容臭:香袋子。臭(xiù):气味,这指香气。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烨(yè页)然:光采照人的样子。
缊(yùn)袍:粗麻絮制的袍子。敝衣:破衣。

耄(mào 帽)老: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
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

幸预:有幸参与。君子: 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

缀:这里意为“跟随”。

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

诸生:指太学生。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
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

县官:这里指朝廷。廪(lǐn 凛)稍:当时政
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裘(qiú球):皮衣。葛:夏布衣服。遗(wè
i 位):赠,这里指接济。

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

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流辈:同辈。

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
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谒(yè夜):
拜见。

撰(zhuàn 赚):同“撰”,写。长书:长
信。贽(zhì至):古时初次拜见时所赠的礼 芋老人传 周容
物。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1)人也。子佣出
夷:平易。 (2),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
下,衣湿袖单,影(3)乃益瘦。老人延入坐,
“谓余”二句: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人努力
知从郡城就童子试(4)归。老人略知书,与
学习,这是说到了我的本意。
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
诋:毁谤。际遇之盛:遭遇的得意,指得到 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
皇帝的赏识重用。骄乡人:对同乡骄傲。 别去。

归见:回家探望。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5),偶命厨者
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
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 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
尉(6)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7),邀 言之者,往往而然。[1]
见,讲钧礼(8)。子不佣矣。
注释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
慈水:要浙江慈溪县。祝渡:即祝家渡,渡
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
口在慈溪县西南约三十华里。
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
“犹是(9)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 佣出:外出做雇工。
和(10)之有异,时、位之移人(11)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 影:身影,指体形。
今者堂有炼珍(12),朝分尚食(13),张
童子试:明清科举录取秀才的考试。
筵列鼎(14),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
公之止于芋(15)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 用甲第为相国:由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
村南有夫妇守贫者(16),织纺井臼(17),
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 丞、尉:县官的副职和助理官员。
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18)也。城东有甲, 旧:旧谊、旧交之省略。
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
不辨衣履;乙先得举(19),登仕路,闻甲 讲钧礼:行平等之礼,意即免除了尊贵上下
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 之礼。钧,通“均”。
闻谁氏子(20),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
是:此,这等。
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
贿不饬(21)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 调和:此处是烹调的意思。
也。老人邻有西塾(22),闻其师为弟子说
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23),有剌 移人:改变人的性情。
史、守、令(24),或绾黄纡紫(25),或 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
揽辔褰帷(26),一旦事变中起(27),衅
孽外乘(28),辄屈膝叩首迎款(29),唯 朝分尚食:于朝廷中分得皇帝赏赐的食品。
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 尚食,指皇帝的食品。
(30),无不同于芋蔫。然则世之以今日而
列鼎:大摆筵席。鼎是青铜铸成的炊器。
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止于芋:是说只是食芋时味觉有了改变。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
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织纺井臼:谓自已操办衣食,勤苦度日。井
臼,指汲水、舂米。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31),作缘(32)
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 芋视乃妇:意为像对芋一样地看待其妇。芋,
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 此处用作状语,指文中相国食芋昔甘今厌的
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 态度。
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
得举:科举及第。
谁氏子:指不知名的人,犹某家子。 十多年后,书生由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
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尝了
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轨。
尝,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
西塾:学塾。古时礼仪,主位在东,宾位在 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
西。所以称塾师为西宾,称学塾为西塾。 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
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
尹:这里指京尹,京城地方长官。 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
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
剌史、守、令:指府、州、县三级地方长官。
芋老人的儿子也不用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绾(wǎn 碗)黄纡紫:形容官员们身系官印。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
绾,系。黄,指代金印。纡,结扎。紫,指
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
代系印的紫色丝带。
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
揽辔褰帷:形容官员们做出要匡世济民的架 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又
式。这里用此四字,形成反讽。 放下手中的筷子,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
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向前说:
事变中起:宫廷中发生政治变故。 “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
衅孽外乘:外来的祸患乘机发生。 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
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国
迎款:迎降归顺。 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
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
君宠:犹俗说皇恩。
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
倾盖不意:意为意外地发生了交往。倾盖, 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
原意是途中相遇,停车交谈。 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
是很高兴相国您的改变仅仅止于芋头而已呢!
作缘:结缘。 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
译文 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
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 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
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 它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
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 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
都湿透了,使身影显得更加瘦弱憔悴。芋老 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
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 同学,共享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
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 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
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 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
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 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
满的一碗;芋老人又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 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
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 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
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啊!”雨停了后, 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
书生就告别离开。 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
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
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
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
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这些还说的过去。
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
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
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
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
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
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
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
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这么说来,
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
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

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惊喜的向他道谢说:
“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
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
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结尾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
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特
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
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
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
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
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吧!难道他
真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吗?还是对他的传说超
过实际情况呢?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
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
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
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
盖,掩护。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
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俱:都。
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欢颜:喜笑颜开。
坳。
突兀(wù):高耸的样子。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
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 见(xiàn):通“现”,出现。
自叹息。
足:值得。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
译文
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
夜沾湿何由彻! 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
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
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地里。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
注释
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
秋高:秋深。 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
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
挂罥(juàn)挂着。罥,挂。长(cháng)高。
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
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 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
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
忍能,忍心如此。 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
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
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
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
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 hè):指秋季的天 怎能挨到天亮。
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
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
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
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
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
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
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广厦(shà):宽敞的大屋。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
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废,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 这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兴,复兴。
记之。
制:规模。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
唐贤今人:唐代和当代名人。
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 属(zhǔ):通“嘱”,嘱托、嘱咐。予:我。
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作文:写文章。以:连词,用来。记:记述。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
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衔:包含。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吞:吞吐。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水的支流。南,向南。极,尽,最远到达。
其喜洋洋者矣。
迁客:谪迁者,指降职远调者。骚人:诗人。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会:聚集。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的样子。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 开:(天气)放晴。

注释 阴,阴冷。

记:一种文体。可写景、叙事,多为议论。 排空,冲向天空。

庆历四年:公元 1044 年。庆历,宋仁宗赵祯 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的年号。文章末句中的“时六年”,指庆历
六年(1046),点明作文的时间。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
潜,隐没。形,形迹。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
州太守。
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 把酒临风: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
洋洋:高兴的样子。
折断。
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语气词。
冥冥,昏暗的样子。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
感极,感慨到了极点。
思想(感情心思)。
至若春和景明:至于到了春天气候暖和,阳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
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
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
日光。明,明媚。
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
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 情。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面光色交映, 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一片碧绿,广阔无边。一,一片。万顷,极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就担忧百
言其广。
姓。居庙堂之高:在朝中做官。庙,宗庙。
锦鳞:水中美丽的鱼。 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岸芷汀(tīng)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
兰花。 就为君主担忧。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
那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斯人,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这种人(指前文的“古仁人”)。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译文
浮光跃金: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闪耀起金光。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
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 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
似沉下一块玉璧。 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
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
互答:一唱一和。 记述这件事。

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
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
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
怡,愉快。
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宠,荣 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
耀。辱,屈辱。偕,一起,一作“皆”。 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
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
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
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
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
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
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
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
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
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
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
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
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
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
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
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
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
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
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
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
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
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
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
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
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
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
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
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
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
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
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
同谁一路呢?
虞美人 李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吞万里如虎。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
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
矣,尚能饭否?
【注释】
注释
①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
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双调,五十
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曾建都京口。

②了:了结,完结。 舞榭(xiè)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
指孙权故宫。
③东风:春风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
故宫。 金戈,金属制的长枪。铁马,披铁甲的战马。
这指代精锐的部队。
⑤应犹:依然。
元嘉草草:刘裕子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
⑥朱颜改:指南唐的宫女老了。 反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兵抵长江北岸而返,
遭对手重创。
⑦君:作者自称。
译文
⑧能:或作都、那、还、却。
江山千古,割据英雄孙权,无处寻觅。无论
译文:
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
普通小巷,人们说寄奴曾居住。遥想当年,
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
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势如猛虎。
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元嘉帝多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狠居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
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敌占区拓跋焘的行宫,
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
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察今 《吕氏春秋·慎大览第三》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
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
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
犹若不可得而法。 【译文】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 国君为什么不效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
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 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后人无从取法它。先
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 王的法令制度,是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已亦人也。故 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删减它,怎么
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 能够取法它呢?即使人们没有增减它,也还
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 是无从取法它的。
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
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切合时代的需要的。
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
过去的时代不能与法令制度的条文一同存在
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
下来。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
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还是不能取法它。因此要抛弃先王现成的法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 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先
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 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什么?先王制定法
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 令制度的根据是人,自己本来也是人。所以
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 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推
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知古代。古代和现在是相通的,别人和自己
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 也是相通的。明白事理的人,可贵的地方就
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 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
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见到的。所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
以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月亮
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
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
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
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天下已寒冷,鱼鳖已经
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
潜伏了。尝一块肉,就知道一锅里的味道,
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
全鼎中的调味。
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 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设立标
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记。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原
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淹死一千多人,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
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以前
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
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
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的,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水涨了很多,可是
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楚国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标记渡水,这是他们
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惨败的原因。现在的国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
度,就像这样。他们的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
令制度不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 一鼎之调(tiáo) 澭(yōng)水
制度,因而取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
悖(bèi)乱 殇(shāng)子
难道不可悲吗!
镆(mò)铘(yé) 骥(jì)骜(ào)
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
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变就会行不通,悖 遽(jù)契(qì) 时已徙(xǐ)矣
谬就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变貌,时代更迭,
改变法令制度是应该的。比如好的医生,病 察己、察今:明察当今的状况。
症会变化很多,用药也要变化多。病症变了
以近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近处的、远处
而药不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变成
的。
短命的人了。所以所有的事情都一定要遵循
法令制度来进行,修订法令制度要随时代的 以所见知所不见:“所+动词”的固定结构,
而变化。因此,统治过天下的七十一位帝王, 相当于名词,即见到的,没有见到的。
他们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求
有所不同,而是时代形势不一样了。所以说: 阴:阴影,影子。
对于好剑人们期望它能斩断东西,却不期望 表:标志,标准,名词作动词,设标志。
它是镆铘那样的名剑;对于好马人们期望它
能日行千里,不期望它是骥骜那样的宝马。 涉:徒步渡水。
那些成就功名的人,就是古代帝王的目标啊。
千有余人:相当于“又”。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
军惊而坏都舍:而:如,好像。坏:倒塌。
于是他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
士兵们惊恐的声音就像房屋倒塌的声音。
“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
从他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打捞宝剑。船已 导:涉水,渡水。
经动了,但剑没有动,像这样寻找宝剑,不
也是很糊涂吗?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国家也 益多矣:增加。益多,指河水涨了许多。和
和这样一样。时代已经改变了,法令却不变。 “益之”、“暴益”不同。
用这样的法令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困难吗! 先王之法亏矣 亏:违背,差异。
有个江边上的路人,看见有人正拉着一个婴 守法而弗变则悖:遵守、遵循,这里有贬义,
儿,想要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大啼。旁人 即墨守、保守。悖:悖谬,行不通。
问他原因。他说:“孩子的父亲会游泳。”
即使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他的孩子难道就 向之寿民:即本来可以长寿者。
一定擅长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事,也必然
因时而化:即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荒谬。楚国治理国家的样子,也像这样。
是故:因此。
字音释词
非务相反:要求得到、追求。务相反,一定
弗(fú)损益 要(yào )于时
要有所不同。
一脟(luán)肉 一镬(huò)之味
此先王之千里也:对于好马是日行千里(的 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目标),此处指(先王)目标。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徙:迁徙,改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
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
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
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
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
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
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
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
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
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
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
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
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词句注释

1.学者:求学的人。

2.受,通“授”,传授。业,泛指古代经、
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惑,疑难问题
师说 韩愈
3.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4.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 5.生乎吾前:比我早出生的人。
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
6.闻:听见,引申为知道,懂得。 40.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省郯城
县境)的国君,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
7.师之:拜他为师,跟从老师学习。
41.苌(cháng)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
8.吾师道也:我(向他)学习道理。
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
10.是故:因此,所以。
42.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相传孔子曾向
11.无:无论、不分。 他学琴。

13.师道:从师的传统。 43.老聃(dān):即老子,相传孔子曾向他
学习周礼。聃是老子的字。
14.出人:超出于众人之上。
44.之徒:这类。
15.犹且:尚且。
46.不必:不一定。
18.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48.李氏子蟠(pán):李家的孩子名蟠。李
21.惑矣:(真是)糊涂啊! 蟠,韩愈的弟子,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
年)进士。
2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教给他书,
(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 49.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
《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乐》
24.句读之不知:不知断句风逗。
已失传。
26.小学而大遗:学了小的,指“句读之不知”
50.不拘于时:指不受当时以求师为耻的不良
却丢了大的,指“惑之不解”。
风气的束缚。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
27.巫医:古时巫、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 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于,被。
祈祷为职业的人。
51.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
28.百工:各种手艺。 学习的风尚。嘉:赞许,嘉奖。

29.相师:拜别人为师。 52.贻:赠送,赠予。

30.族:类。 白话译文

31.曰师曰弟子云者: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
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3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为师就感到羞耻,以高官为师就近乎谄媚。 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
37.乃:竟,竟然。 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
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
38.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 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
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
39.常,固定的。
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
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
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 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
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
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
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
屈原列传 司马迁
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
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
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 左徒(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
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 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
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3)。
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4),屈平属草稿未定
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 (5)。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
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 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
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 也。’”王怒而疏屈平。
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
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
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
《离骚》(6)。“离骚”者,犹离忧也。夫
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
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
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
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
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
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7)。屈平正道直行,
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
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
《离骚》,盖自怨生也(8)。《国风》好色
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
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
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 述汤、武,以刺世事(9)。明道德之广崇,
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 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10)。其文约,其
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 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
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 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1)。其志洁,故其
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称物芳(12);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
如此罢了。 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1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14)。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
亲,惠王患之(15)。乃令张仪佯去秦,厚 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
币委质事楚(16),曰:“秦甚憎齐,齐与 累世而不见者(30),其所谓忠者不忠,而
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 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
百里(17)。”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
使使如(47)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 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
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 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 《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
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 王明,并受其福(31)。”王之不明,岂足
遂取楚之汉中地(18)。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
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19)。魏闻之,袭 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
楚至邓(20)。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 于江滨,被(32)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不救楚,楚大困。 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
夫欤(33)?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
明 年(21),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
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
“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
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22),而设
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
(34)?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
(35)?”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
齐,顾反(23),谏怀王曰:“何不杀张
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受物之汶汶者乎(3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
(24)。时秦昭王与楚婚(25),欲与怀王 蠖乎(37)?”乃作《怀沙》之赋(38)。
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39)。
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48)子兰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
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40)。然皆祖屈原
关(26),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
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
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41)。自屈原沉汨罗后
(27)。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42)。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28)。 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43)。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
太史公曰(44):“余读《离骚》、《天
既嫉之,虽放流(29),眷顾楚国,系心怀
问》、《招魂》、《哀郢》,悲其志(45)。
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
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
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
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
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46)。”
选自 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 张仪:魏人,主张“连横”,事奉秦国,为
秦惠王所重。详:通“佯”。委:呈献。质:
注释编辑
通“贽”,信物。
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芈(mǐ米),他的后
商、於(wū污):秦地名。商,在今陕西商
代遂以屈为姓。屈、 景、昭氏都是楚国的王
州市东南。於,在今河南内乡东。
族同姓。
丹、淅(xī希):二水名。为汉水支流。
楚怀王:楚威王的儿子,名熊槐,左徒:楚
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 蓝田:秦县名,在今陕西蓝田西。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邓:属楚,在今河南邓州市一带。

明于治乱: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靳尚:楚大夫。一说即上文的上官大夫。

娴于辞令:擅长讲话。 顾反:回来。反,通“返”。

上官大夫:楚大夫。上官,复姓。 秦昭王:秦惠王之子。

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武关:秦国的南关,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

属(zhǔ主):写作。 内:同“纳”。

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惨怛(dá 顷襄王:名熊横,公元前 298 年至前 262 年


达):忧伤。 在位。令尹: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盖:表推测性判断,大概。 世:三十年为一世。

条贯:条理,道理。“见”同“现”。 被:通“披”。披发,指头发散乱

指:同“旨”。迩(ěr 耳):近。 三闾大夫:楚国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


务的官。
称物芳:指《离骚》中多用兰、桂、蕙、芷
等香花芳草作比喻。 哺(bū埠):吃,食。糟:酒渣。啜(chuò
辍):喝。醨(lí离):薄酒。
疏:离开。濯淖(zhuó nào):污浊。蝉蜕
(tuì):这里是摆脱的意思。获:玷污。滋: 瑾、瑜:都是美玉。
通“兹”,黑。皭(jiào)然:洁白的样子。
察察:洁白的样子。汶(mén)汶:浑浊的
泥(niè):通“涅”,动词,染黑。滓(z
样子。
ǐ):污黑。
皓(hào)皓:莹洁的样子。温蠖(huò获):
绌(chù):指屈原被免去左徒的职位。
尘滓重积的样子。
从亲,合纵相亲。惠王:秦惠王
“数十年”句:公元前 223 年秦灭楚。
(42)贾生:即贾谊(公元前 200 年前 168 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
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政论 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
家、文学家。长沙王:指吴差,汉朝开国功 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
臣吴芮的玄孙。太傅:君王的辅助官员。 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
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
(44)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
(47)如:去、到 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
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
(48)稚子:小儿子 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
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
译文
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 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
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 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
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 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
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 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
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
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
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
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 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
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 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
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 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
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 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
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 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
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
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
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
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
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
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
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
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
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
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
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
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
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
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 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
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
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
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
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
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
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
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
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
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
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
《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
《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 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
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 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
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 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
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 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
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 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
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 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
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 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
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
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
杀了楚国将领唐眜。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
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 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
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 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
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 “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
“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 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
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 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
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 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
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 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
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 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
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
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
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
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
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
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
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
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
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
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
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
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
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
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
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
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
投汨罗江而死。
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
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
人,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作赋被人称赞。但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
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
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
不敢直言进谏。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削弱,
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
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自从屈原自沉
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
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
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
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
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
屈原。
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
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
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 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
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
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
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
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
了这样的道路!读了《鵩鸟赋》,把生和死
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
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出师表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1)创业(2)未半而中道(3)崩殂(4),
今(5)天下三分(6),益州疲弊(7),此(8)诚危急
存亡之秋也。然(9)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
之士忘身(10)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11),
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13)先
帝遗德,恢弘(15)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16),引喻失义(17),以塞忠谏之路也(18)。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9);陟罚臧否(20),不
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21)及为忠善者(22),
宜付有司(23)论其刑赏(24),以昭陛下平明之
理(25);不宜偏私(26),使内外异法也(27)。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 今当(77)远离,临表涕零(78),不知所言(79)。
实,志虑忠纯(2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9):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30),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31),有所广 注释
益(32)。
先帝:指汉昭烈帝刘备。先,尊称死去的人。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33),晓 畅(34)军事,试
用(35)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 创:开创,创立;业:统一天下的大业。
举宠为督(36):愚以为营(37)中之事,悉以咨
中道:中途。
之,必能使行阵(38)和睦,优劣得所(39)。
崩殂(cú):死。崩,皇帝驾崩。殂,死亡。
亲贤臣,远小人(40),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
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41)也。先帝 今:现在。
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42)于
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
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43)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 益州疲弊:弱,处境艰难;益州:汉代行政
之隆(44),可计日(45)而待也。 区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陕西
省一带,这里指蜀汉。疲弊(pí bì):人力
臣本布衣(46),躬耕于(47)南阳(48),苟全(49)
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
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0)。先帝不以
臣卑鄙(51),猥(52)自枉屈,三顾(53)臣于草 此:这;诚:的确,实在;之:的;秋:时,
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54),遂 时候,这里指关键时期,一般多指不好的。
许先帝以驱驰(55)。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
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56)一年矣。 然:然而;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
懈怠;于:在;内:皇宫中。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57)。受
命以来,夙夜忧叹(58),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忘身:舍身忘死,奋不顾身。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59),深入不毛(60)。今
盖:原来;追:追念;殊遇:优待,厚遇。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61),当奖率(62)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63),攘除奸凶(64),兴 诚:的确,确实;宜:应该。
复汉室,还于旧都(6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
陛下之职分也(66)。至于斟酌损益(67),进尽
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
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光:发扬光大,用作动词;遗德:留下的美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68),不效,则治
德。
臣之罪(69),以告(70)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
言(7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72),以彰 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恢,大。弘,
其咎(7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74), 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气:
察纳雅言(75),深追先帝遗诏(76)。臣不胜受 志气。
恩感激。
妄自菲薄:过于看轻自己;妄:过分;菲薄: 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
小看,轻视。 处;裨(bì):补;阙(quē),通“缺”,
缺点,疏漏。
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
喻:比如;义:适宜、恰当。 有所广益:有所启发和帮助。广益:增益;
益,好处。
以:以致(与以伤先帝之明的以用法相同:
以致);塞:阻塞;谏:劝谏。 性行(xíng)淑均:性情善良品德端正。淑,
善;均,平。
宫:指皇宫;府:指丞相府;俱:通“具”;
全,都。 (34)晓畅:精通。

陟(zhì):提升,奖励;罚:惩罚;臧否 (35)试用:任用。
(pǐ):善恶,用作动词,意即评论人物好
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禁卫军统帅)。
坏。
(37)营:军营、军队。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作
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科条,法令。 (38)行(háng)阵:指部队。

及:以及;为:做。 (39)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 (40)小人:晚辈,下人,这里指宦官。
官吏。
(41)倾颓:倾覆衰败。
(24)刑:罚。
(42)痛恨:痛惜,遗憾。
昭:显示,表明;平:公平;明:严明;理:
治理。 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

偏私:偏袒,有私心。 (44)隆:兴盛。

内外异法: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内外, (45)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指内宫和外府。异法,刑赏之法不同。
(46)布衣:平民;百姓。
志:志向;虑:思想,心思;忠纯:忠诚纯
(47)躬:亲自;耕:耕种。
正。
南阳:当时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
简:选择;一说通“拣”,挑选;拔:选拔;
城西一带。
遗(wèi):给予。
(49)苟:苟且;全:保全。
悉以咨之:都拿来跟他们商量。悉,全部;
咨:询问,商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 (50)闻达:显达扬名,扬名显贵。
等人。
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
份低微;鄙:地处偏远,与今义不同。
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 (68)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
屈:枉驾屈就。 兴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托:托付,交付;
效:效命的任务。
(53)顾:探望。
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54)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告:告慰,告祭。
(55)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
兴德之言:发扬陛下恩德的忠言。
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
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表明,显扬;
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临近。 咎:过失,罪。

夙夜忧叹:早晚忧虑叹息。 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良策。诹
(zōu),询问,咨询。
(59)泸:水名,即如今的金沙江。
察纳:识别采纳。察:明察;雅言:正确的
不毛:不长草木,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
毛,庄稼,苗。
深追:深刻追念;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
(61)兵:武器;甲:装备。
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
(62)奖率:奖赏率领。 《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庶:希望;竭:竭尽;驽(nú)钝:比喻才 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
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 当:在……时候。

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 临:面对;涕:眼泪;零:落下。
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不知所言: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
还:回;于: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
译文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
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所以:
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立困弊,这
用来...的是
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
斟酌损益(zhēn zhuó sǔn yì):斟情酌理、 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
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 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
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损:除去;益: 上进行报答。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
兴办,增加。 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
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
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宫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 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
赏罚褒贬,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 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
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 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
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 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
公正严明。不应该有所偏爱,使宫内宫外执 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
法不同。 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 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
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 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
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 于先帝的英灵。如果不能进献增进圣德的忠
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缺失,集 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
思广益。 已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
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
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
深思先帝的遗诏。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
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
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 现在即将远离,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
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同 知该说些什么。
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
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
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 六国论 苏洵
这事,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
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
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 六国破灭,非兵 1 不利 ,战不善 2,弊在赂
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 秦 3。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 4 也。或曰 5:
指日可待了。 六国互丧,率 6 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
丧,盖 7 失强援,不能独完 8。故曰:弊在
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
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 赂秦也。
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 秦以 9 攻取之外,小 10 则获邑,大则得城。
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11 百倍;
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 则秦之所大欲 12,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
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 矣。思厥先祖父 13,暴霜露 14,斩荆棘,以
了。 有尺寸之地。子孙视 15 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16,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
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
然则 17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18,
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
奉之弥繁 19,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
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
已判 20 矣。至于 21 颠覆 22,理固宜然 23。 率:都,皆。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
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
火不灭。”24 此言得之 25。
思。
齐人未尝赂秦,终 26 继 27 五国迁灭 28,何
完:保全。
哉?与嬴 29 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 30 丧,
齐亦不免 31 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32, 以攻取:用攻战(的办法)夺取。
能守其土,义 33 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
亡,斯 34 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 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35 速 36 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
后秦击赵者再 37,李牧连却 38 之。洎 39 牧
以 40 谗 41 诛,邯郸为郡 42,惜其用武而不 所大欲:所最想要的(东西),大,最。
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43,可谓智
厥先祖父:泛指他们的先人祖辈,指列国的
力 44 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 45
先公先王。厥,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
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46,当 47 称。祖父,祖辈与父辈。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8。 暴(pù)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
着霜露。和下文的斩荆棘,已有尺寸之地,
呜呼!以 49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
秦之心,礼 50 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 都是形容创业的艰苦。
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51 也。悲夫!有如此之 视:对待
势 52,而 53 为秦人积威 54 之所劫 55,日
56 削月割,以趋于 57 亡。为国者无使为积 举以予人: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实际
威之所劫哉 58! 是举之以予人,省略了之,代土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以 59 不赂而胜之之势。苟 60 以天下之大,
厌:同“餍”,满足。
下 61 而从 62 六国破亡之故事 63,是又在六
国下 64 矣。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诸侯)送给秦的土
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也越厉害。奉,
注释
奉送。弥、愈,都是“更加” 的意思。繁,
兵:兵器 多。

善:好。 判:决定。

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 至于:以至于。
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
颠覆:灭亡。
道:原因
理固宜然:(按照)道理本来就应该这样。
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下句的“曰”是

对该设问的回答。
此言得之:这话对了。得之,得其理。之, 智力:智谋和力量(国力)。
指上面说的道理。
向使:以前假如。
终:最后。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
继:跟着。 天数。理,理数。皆指命运。

迁灭:灭亡。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 当(tǎng):同“倘”,如果。
重器,故说“迁灭”。
易量:容易判断。
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嬴,秦王族的
以:用。
姓,此借指秦国。
礼:礼待。名作动。
既:连词,既然
食之不得下咽也 :指寝食不安,内心惶恐。
免:幸免。
下,向下。名作动。咽,吞咽。
始有远略: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这句中的
势:优势。
“始”与下文“至丹”的“至”,“洎牧”
的“洎”,“用武而不终”的“不终”,互 而:却。
相呼应。
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劫:胁迫,劫持。
斯:这。
日:每天,一天天,名作状。下文“月”同。
始:才。
于:比。
速:招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
再:两次。 不要被积久的威势胁迫啊!

却:使退却。 可以:可以凭借。

洎(jì):及,等到。 苟:如果。

以:因为 下:自取下策。一本无“下”。

谗:小人的坏话。 从:跟随。

邯郸为郡:秦灭赵之后,把赵国改为秦国的 故事:旧事,先例。
邯郸郡。邯郸,赵国的都城。
下:指在六国之后。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燕赵两国正处
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 革, 白话译文
改变,除去。殆,几乎,将要。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 李牧接连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
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 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
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 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
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 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
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 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
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 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
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 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
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 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
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
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
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
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 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
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 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
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 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
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 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
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 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
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 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
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 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
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 所胁制啊!
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待起床一
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
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
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
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
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
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
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
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
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
灭。”这话说得在理啊!

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
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
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
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
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
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
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
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
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
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