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8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讨论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徐稳龙
2014年12月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防烟分区划分问题
规范规定:“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
问题:防烟分区面积划分得很小合理吗?
错误做法:有些工程设计人员为了减小排烟系统风量,在设
计大空间如大型商场的排烟系统时,将排烟分区划分
得很小,更为典型的是设计地下车库排烟系统时把突
出楼板下高度超过500mm的结构梁当做挡烟垂壁,划分
出数量众多的防烟分区。
错误原因:烟气产生量与火灾热释放量有关,过小的防烟分
区其储烟仓容积不能容纳火灾产生的烟气量,必然会
产生烟气蔓延,挡烟垂壁已经失去了防烟分区的作用。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防烟分区划分问题
建议做法:按性能化设计方法计算排烟量。对于一定的使用
功能房间,可以确定其火灾热释放量,根据建筑层高、
清晰高度等条件可以计算烟气产生量和需要的排烟量。

从便于工程设计角度,可以按常规条件计算出常用
功能区域排烟量,将其规定为最小排烟量,根据最小
排烟量套用单位地板面积排烟量指标反过来确定最小
排烟分区面积。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防烟分区划分问题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排烟风管穿越防火分区问题
规范规定:“通风、空调系统风管道穿越防火分区等处应设
置防火阀。”
问题:排烟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如何处理
分析需求:风管道设置防火阀的目的是保证建筑被动防火系
统完整有效。按目前国内执行的《通风与空调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要求的排烟风管制作材料,排烟风管
耐火时间不能满足要求,在管道穿越防火分区等处应
采取措施。
解决方案一:设置防火阀,但增设防火阀会增加其误动作导
致排烟系统故障的风险。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排烟风管穿越防火分区问题
解决方案二:采用耐火极限符合一定
要求的排烟风管。如右图所示。
风管耐火时间:
穿越一般防火分区的,风
管耐火时间1.5h。(与防火阀
耐火时间相当)
穿越前室、楼梯间等重要
场所的,风管耐火时间2h。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排烟风机设置场所问题
规范规定:高规“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
低规“排烟风机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
不少于30min”
问题:规定不清晰,280℃是指通过风机的烟气温度还是风机所
处的环境温度?
风机耐火极限:现行行业标准《消防排烟风机耐高温试验方法》
GA211-2009进行风机内部耐受高温气流试验。说明风机
不具备耐受外部烟火侵袭能力。
常见错误做法:大空间排烟风机、汽车库排风兼排烟风机等,
为了不占用机房面积,直接吊装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室
内空间内,排烟风机直接受烟火威胁。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排烟风机设置场所问题

消防排烟风机耐高温试验方法:

建筑用消防排烟风机在通过温度
不低于280℃气流时连续运转30分
钟无异常为合格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排烟风机设置场所问题
正确做法:
方法一:设置排烟风机房
方法二:对直接设于室内空间内的排烟风机采取保护措施,
将风机设置在用具有一定耐火时间的材料围合的专
用空间内。采用此方法时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
要能够打开围合空间以满足风机检修要求,一个是
需要引入冷却风的风机要从室外或其他防烟分区引
入冷却风。

与消防有关的风机如加压送风机、排烟补风机等均应得到防
护,保证发生火灾时在规定时间内正常运行。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地下室排烟问题
规范规定:“地下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房间总面积大于
200m2的应设机械排烟”
问题:如何排烟
做法:在疏散走道和面积大于50m2的房间设置机械排烟口,
其他房间不设置排烟口。排烟量应取最大面积房间按
照火灾模型或按所有房间面积60m3/m2计算确定。
理由:面积小于50m2的房间人员疏散距离短、人员数量少、
疏散速度快,在发生火灾时有充足的时间逃生,无须
设置排烟口。不设置排烟口的房间,其烟气可通过房
间门洞溢出到走道,由走道排烟口排出。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排烟方式问题
规范规定:“排烟口距防烟分区内最远点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
问题:部分区域排烟距离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防烟分区怎么办?
做法:重新划分防烟分区或全部机械排烟。
理由:规范中自然排烟一节未明确规定排烟距离,但是从烟气
流动角度而言,机械排烟强制流动通常比自然排烟效果
好,可以理解为自然排烟距离不应该大于机械排烟距离。
当自然排烟窗口距防烟分区内最远点30m时,已经不能保
证排烟效果,必须采取措施。原则是保证同一防烟分区
内采用相同的排烟方式。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排烟方式问题
例一:长度超过30m且仅一端有可开启外窗的内走道
错误做法:不设置防烟分区,距外窗30m以内区域自然排烟,距
外窗30m以外机械排烟。
原因:当机械排烟系统启动时,自然排烟窗不能排烟,导致走
道排烟量不足,不能保证人员疏散需要的清晰高度。
建议做法:由于走道排烟量相对小,比较简单的做法是整个走
道都采用机械排烟方式。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排烟方式问题
例二:进深超过30m的大空间区域(例如商场)
错误做法:同一防烟分区内,距外窗30m以内区域自然排烟,距
外窗30m以外机械排烟。
原因:当机械排烟系统启动时,自然排烟窗不能排烟,导致防
烟分区排烟量不足,不能及时排除烟气。
建议做法:由于全部采用机械排烟方式会大幅增加排烟量,宜
按自然排烟区域和机械排烟区域划分防烟分区,并分别
按要求设置排烟设施。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走道排烟问题
规范规定:长度超过20m的走道应采取排烟措施
错误做法:用隔墙将走道分隔成若干长度不超过20m的走道。
原因:要求长度超过20m的走道采取排烟措施的原因是人在浓烟
中低头掩鼻的最大行走距离为20~30m。采用隔墙分隔走
道既不能缩短人员疏散至安全出口的距离,而烟气也因
为无法排出而必然在各段走道间蔓延,从而违背本条文
目的。
正确做法:按规范要求设置自然或机械排烟设施。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自然排烟外窗
规范规定:“可开启外窗面积”
问题:如何计算可开启外窗面积?
错误做法:直接把窗洞口面积作为可开启外窗面积。
要求:暖通工程师要了解窗户开启方式、开口面积,要掌握各
种类型排烟窗有效排烟面积计算方法。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自然排烟外窗
Fp=Fc•Sinα
旋窗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侧推窗按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顶升窗按一半周长乘顶升高度计算
侧墙顶开窗按窗洞宽度乘顶出距离
计算
顶升窗、顶开窗计算排烟面积不得
大于窗洞面积
上旋窗不能作为排烟窗
中旋窗转轴以下开口面积不计入
有效排烟面积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加压送风量计算
规范规定:“按计算确定并不小于规范规定值”
问题:如何计算,应考虑哪些因素?
思路:
(1)基础计算方法:缝隙渗透风量计算和门洞风速风量计算
(2)系统风量计算:按楼梯间门窗设置情况、前室加压系统控
制方式进行计算
楼梯间加压系统,系统总风量是按规定的开启门数量计算
的通过门洞风量与其他门窗缝隙渗透风量之和,特别注意对有
可开启窗户的楼梯间要计算窗缝渗透风量。
前室加压系统,系统总风量是按火灾时开启一个防火门计
算的通过门洞风量与其他常闭风阀泄漏风量之和。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加压送风量计算
(3)计算楼梯间加压送风量时:
对地上楼梯间:
楼层数不大于15层时,开门数量取2;
楼层数大于15层时,开门数量取3
对地下楼梯间:
开门数量取1
门洞风速取值:
楼梯间和前室均加压时,取0.7m/s;
楼梯间加压、前室不加压时,取1.0m/s;
前室加压、楼梯间自然通风防烟时,前室门洞风速
不应小于1.2m/s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加压送风量计算
(3)计算楼梯间加压送风量时:
计算门缝渗透风量时取用压差值:
门洞风速取0.7m/s时, Δ P取6.0Pa;
门洞风速取1.0m/s时, Δ P取12.0Pa;
门洞风速取1.2m/s时, Δ P取17.0Pa;
(4)计算前室加压送风量时:
门开启数量取1个或一个防火分区内的门数量;
未开门楼层阀门泄漏风量计算:

L3  0.083  A f N 3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加压送风量计算
计算案例:
某商务大厦防烟楼梯间16层,每层楼梯间至合用前室的门为单
扇1.0m×2.0m,楼梯间送风口为常开风口;合用前室至走道的门单
扇1.0m×2.0m,合用前室送风口为常闭风口,火灾时开启着火层合
用前室的送风口;消防电梯的门为1.2mX2.1m。火灾时楼梯间压力为
50Pa,合用前室为25Pa。
 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
1)通过开启防火门风量L1
每层开启门面积Ak=1.0×2.0=2.0 m2
门洞断面风速v取0.7m/s;
开启门的数量N=3;
L1=2.0×0.7×3= 4.2 m3/s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加压送风量计算
计算案例:
2)通过其他防火门门缝泄漏风量L2
取门缝宽度为0.004m,则:
每层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Af=(1.0+2.0)×2×0.004=0.024m2
取△P=6.0Pa
漏风门的数量N=(16-3)=13
L2=0.827×0.024×61/2×1.25×13 =0.79m3/s
3)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风量L
L=1.15 ×(L1+L2)= 5.74m3/s(20658m3/h)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加压送风量计算
计算案例:
 合用前室加压送风量计算
1)保持开启防火门门洞处风速所需的送风量L1:
每层开启门的总断面积Ak=1.0×2.0=2.0 m2;
门洞断面风速v取0.7m/s;开启门的数量N=1;
L1=2.0×0.7×1= 1.4 m3/s
2)送风阀门的总漏风量L2:
漏风阀门的数量N=15,每层送风阀门的面积为AF=0.9 m2
则: L2=0.083×0.9×15=1.12 m3/s
3)前室加压送风系统风量L:
L=1.15 ×(L1+L2)= 2.9 m3/s(10433 m3/h )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压差控制
规范规定:“前室相对于室内走道有一定的压差(25~30Pa),
且在前室门开启时保持门洞口风速不小于0.7m/s”
问题:
(1)开门与关门时需要的风量相差很大,如何同时满足开门时
的风量要求和关门时的压差要求?
(2)送风位置不同造成管道阻力变化很大,实际送风量与设计
送风量相差很大,如何消除不利影响?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压差控制
案例分析:以一个25层、层高4米的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系统为
例,防火门为2mX1m,防火门关闭时保持25Pa压差需要的
送风量约为450m3/h,保持门洞开启时0.7m/s风速需要的
送风量约为5040m3/h;采用金属风管,风速17.5m/s;送
风机设于首层。为简化分析,不考虑管道、不开启加压
送风阀的漏风量。
为了满足25层防火门开启时门洞风速要求,风机风
量应取5040m3/h;立管直管段阻力500Pa,其他干管、支
管阻力112.5Pa,进风口、出风口、弯头、三通、阀门等
当量总阻力系数取2.0,局部阻力为367.5Pa,风机计算
压头应为980Pa。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压差控制 1500
1400
案例分析: 1300
选择4-72-4A离心风机,转速 1200
1100 风机性能曲线
2340rpm,额定工作点风量5040m3/h、

风机全压(Pa)
1000
全压980Pa。 900
800
(1)当送至25层且防火门开启时, 700
风机工作在额定工况点,风量满足 600 25层门开
500 首层门开
保持门洞风速要求。 400
25层门开
(2)当送至25层且防火门关闭时, 300
200 首层门开
风量约2700m3/h,门两侧压差高达 100
1435Pa,显然不符合要求。 5000 10000
风量(m 3 /h)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压差控制 1500
1400
案例分析: 1300
(3)当送至首层且防火门开启时, 1200
1100 风机性能曲线
风机风量大于额定风量,门洞风速

风机全压(Pa)
1000
约0.9m/s,符合门洞风速要求。 900
800
(4)当送至首层且防火门关闭时, 700
风量及门两侧压差与送至25层且门 600 25层门开
500 首层门开
关闭基本相同,显然不符合要求。 400
300 25层门开
200 首层门开
100

5000 10000
风量(m 3 /h)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压差控制
案例分析结论:
(1)门关闭状态时送风量大大高于要求值。
(2)门开启状态送风距离远近对送风量有明显影响。
可选择的应对措施:
(1)在前室通往室内走道隔墙上设置余压阀
(2)监控前室与走道间压差,调节风机转速
(3)监控送风总管压力,调节风机转速
(4)监控送风总管压力,调节旁通阀开度
„„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压差控制
措施一:实施简便、响应迅速、可靠性高,要占用一定空间,
不美观
措施二:压差很小(20~25Pa),约2~3mm水柱,很难准确
测量
措施三:送风楼层不同时需要的总管压力不同,开门时和关
门时压力要求不同
措施四:压力要求问题同措施三,电动风阀响应速度慢
推荐采用措施一
还要注意选择风量——压头曲线陡的风机,防止送风至近端
前室且防火门开启时风量过大, 。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压差控制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加压送风机及进风口位置
规范规定:“加压送风机新风入口不受烟、火威胁”
实际工程做法:将加压送风机设置于建筑屋顶的风机房内或设
置于屋面上,新风入口位于建筑屋顶上。
存在问题:有火灾案例表明,在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包围了
整个建筑,自然浮升到屋顶,设置于屋顶的加压送风机进风口
淹没在烟气之中,送往楼梯间、前室的是烟气。
正确做法:将加压送风机设于建筑底部。对于需要分段加压的
建筑,也应将加压送风机或其取风口全部设于建筑下部,通过
垂直风道送到相应位置。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排烟口风速
规范规定:“排烟口风速不大于10m/s”
目的:防止风速过大吸入大量空气,导致
实际排烟量不足
临界排烟量:不破坏烟层所允许的排烟口
最大排烟量。临界排烟量与排烟口位置、
烟层厚度、环境温度、烟层与环境温度差有关。有两个限定条件:
最大排烟量、最大风口尺寸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排烟口风速

式中 :Vcrit——临界排烟量(m3/s )
β——无因次系数,当排烟口设于吊顶并且其最近的边离墙小于0.5m或
排烟口设于侧墙并且其最近的边离吊顶小于0.5m时,
db 取2.0; 当排烟口设于吊顶并
且其最近的边离墙大于0.5m时, 取2.8;
db——排烟窗(口)下烟气的厚度(m)
To——环境的绝对温度( K)
ΔTp——烟层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
D——排烟口的当量直径(m ),当排烟口为矩形时, D=2ab/(a+b)

db /D不宜小于2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排烟、加压送风机机房防护
规范规定:“设于高层建筑内的通风、空调机房应采用耐火极
限不小于2h的隔墙、1.5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
他部位隔开”
问题:消防用风机房防护需要进一步加强吗?
问题由来:有些审图单位要求为消防用风机房设置防烟前室
答案:不需要进一步加强。
理由:消防用风机房的防护是保证消防风机在发生火灾后一定
时间内能够正常工作的手段,按通风、空调机房隔墙、
楼板和防火门的耐火极限要求完全能够满足工作要求。
发生火灾时,人员不可能进入风机房进行操作或维修,
因此没有必要设置防烟前室。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楼梯间与前室合用加压送风系统的问题
规范规定:当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和前室合用加压送风系统时,
应该在通往前室的支管上设置压差调节装置
问题:设置哪种压差调节装置?能否有效保证楼梯间和前室之
间的压差或门洞风速?
答案:没有可行的措施。
理由:因为在楼梯间和前室之间的门关闭时要保持一定的压差,
而当门打开时楼梯间和前室之间压差变得很小,这就需
要设在通往前室的支管上的压差调节装置根据门的开闭
切换状态。如前所述,压差调节装置的响应时间不能满
足要求。
解决方案: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加压送风系统的控制问题
问题:发生火灾时,应启动哪些加压送风系统?启动全楼加压
送风系统?还是启动火灾区域的加压送风系统?
答案:启动发生火灾的防火分区内的加压送风系统。
理由:启动加压送风系统是为了阻止烟气和热进入防烟楼梯间
的楼梯间和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
避难间。只有发生火灾的防火分区存在烟气蔓延的威胁,
需要启动加压风机保护防火分区内的垂直疏散通道和避
难区域。其他区域无烟气蔓延威胁,无需启动加压送风
系统。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地下地上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共用加压送风系统时
的风量计算问题
规范规定:当地上、地下防烟楼梯间或其前室共用加压送风系
统时,应分别计算地上、地下所需送风量,送风机
风量应为二者之和
问题:能否考虑单点火灾条件?
答案:可以,即按地上、地下风量最大者选择风机,但通常情
况下地下部分应采取防止超压措施。
理由:与排烟系统设置原则统一。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 多个防烟分区合用机械排烟系统的问题
规范规定:当一个机械排烟系统负担多个防烟分区排烟时,
排烟系统排烟量应按照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
120m3/h/m2计算。
问题:如何确定风管、排烟口规格?
答案: 请大家思考
谢 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