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13.10.

074

档 案博览
dang'anbolan

富强起来,就必须培养洋务人 (物理学)“
、舆图”
(勘测学)、
兵法(西方军事

洋 李鸿章 在 60 年代初期,
才。因此, 李鸿 学)、炮法、机器(机械制造)、化学、电气学

务 教 章便明确提出要办新式学堂, 等。同时,
他积极倡导向西方派遣留学生,

运 育 目的是培养精通外语,懂得西 望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才。
方近代科技技术的新式人才。 此后,李鸿章因为甲午海战,而在政治上受

动 思 从 1863 年李鸿章上奏的《请设
外国语言文字学馆折》中,便可
到了巨大的挫折,
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办学的
19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期间,李鸿
脚步,

时 想 以清楚地看到李鸿章对于发展 旅顺等地兴办了天津电报学
章先后在天津、

期 及 新式教育的坚定立场。李鸿章
在奏折中指出,
堂、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
旅顺口鱼
鸦片战争以来, 雷学堂等,这些新式学堂培养了不少人才,

李 其 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的西方人越 例如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吴佩孚

鸿 实 来越多,甚至不少人能够读懂
中国的经史,对清朝的朝章、宪
等。尽管李鸿章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清王朝
的统治,但是在无形之中,推动了历史的发

践 典、
吏治、民情等颇有了解。而 展,
为历史的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章 □ 齐景红 中国的官员懂外语的几乎没 二、
李鸿章新式教育实践成果
更谈不上了解西方国情。正
有, 李鸿章在教育方面的实践主要集中在
李鸿章,
原名李章桐,
安徽合肥人,
出生 所谓 百战百胜”
“知己知彼, 。当时中国对于 洋务运动时期,
其教育实践成果主要集中在
24 岁时考中进士,
于一个旧官僚家庭, 步入 西方国家竟然如此茫然无知,焉有不败之 以下几方面。
平定
仕途。李鸿章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 理。同时,
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
李鸿章 第一是新式学堂的创办。1863—1893
太平天国运动,
成就了其一生政治事业的巅 认为急需懂外语,通外情的人才,这样在谈 李鸿章先后奏请创办了 8 所新式学
年期间,
峰,甲午海战的失败,让他跌进政治生涯的 不至于陷入被动。因此,
判的过程中, 李鸿章 堂,其中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最为
背负千古骂名。在洋务运动时期,
深渊, 李鸿 要求在上海,
甚至是其他等主要城市开设类 著名,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是其北洋水师
章先后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京师同文馆、 似于京师同文馆的机构,用以大量培养外语 充分借鉴
的人才基地。李鸿章在办学期间,
天津电报局、
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 人才。李鸿章在获得朝廷的准许后,于当年 外国的办学经验,
引入大量当时最先进的西
北洋旅顺口鱼雷学堂以及天津西医学堂,
并 开设了上海同文馆。1864 年,
李鸿章再次上 方课程,例如英语、地理、数学、天文学、航
且提出要开设 ,
“洋学局”也就是当时西方的 书朝廷,
要求变通科举考试,
呼吁“专设一科 海、测量、物理、机械等等,并且聘请优秀外
高等技术学院,
并且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去 取士”
,他所谓的 就是西学,
“一科” 目的是让 籍教师担任教习工作。教学方法上,
强调理
西方学习技术。李鸿章对于中国近代教育发 更多新式人才能够正式进入到清政府部门 论联系实际,例如水师学堂的学生,必须先
展起到了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历史功绩 工作。李鸿章在《至总理衙门书》中明确指 完成四年的理论课程,
然后在船上实习一年
值得肯定。 出,中国要想自强,必须拥有西方先进的武 后,
方可毕业。
一、
李鸿章新式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器,要想拥有西方先进的武器,就必须掌握 第二是积极支持留学教育。1872 年至
李鸿章处在一个
“数千年未曾有过的大 制造武器的技术,而掌握武器制造技术,
就 1875 年之间,在李鸿章等人的努力下,清政
变局”之中,因此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前后巨 必须拥有能够制造武器的技术人才。同时, 府先后派遣 120 名幼童赴美国求学,
但是此
变。19 世纪 60 年代可谓是李鸿章思想的转 他激烈地批判了那些仍旧醉心于“章句小 项计划从一开始便遇到诸多困难。按照李鸿
折点,
此前李鸿章无疑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封 中的传统文人士大夫。
楷” 每名学生每年花费在 5 万—
章当时的预算,
建知识分子,他最为看重的是儒家“义理经 随着与西方深入交往之后,
李鸿章进一 6 万两,以二十年计,将近 100 万两,那么
世之学”
,但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步认识到,仅仅发展军事和军事技术教育, 120 名学生,耗费在 12000 两,这笔巨大的
中,李鸿章看到了西方军事技术的威力,
在 并不能让中国真正地强大起来,
况且以中国 开支,对于当时的清政府而言,无疑是一个
写给恩师曾国藩的信中,
李鸿章感慨中国的 当时的国力,
也不可能发展起强大的军事实 天文数字。尽管李鸿章多次上书,
希望朝廷
武器陈旧与落后,无法比拟“西方国家大炮 力。李鸿章深刻地意识到,
中国之所以弱,
是 能够增拨经费,但是当时国内财政的确紧
之精纯,
子药之细巧,
器械之鲜明,
队伍之雄 是因为西方有实业, 张,
因为穷。西方之所以富, 因此李鸿章只能从自己的海防经费中拨
整”
[1]56
。他深刻地意识到,
太平天国运动并不 能够从 铁路、
“煤铁五金之矿、 电报、
信局、
丁 款,
支持留学事业。李鸿章对于留学生的学
是清政府真正的威胁,
西方侵略者才是中国 口等取数以万万计税”
。在进一步了解了西 业十分关注,
并且要求将留学生的作业影印
“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他坚决主张向
。因此, 方教育体制后,李鸿章指出,西方之所以能 寄回国内,
由其本人亲自查阅[2]78。在守旧势
西方学习,他希望能够借此建立起“数千年 够“贤才辈出”是因为将“格致”和“算学”放 力的反对下,此项计划最终流产,绝大多数
未有之奇业”
。 在了学科的首要位置。李鸿章所说的“格 留学生在没有完成预定学业的情况下被召
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李鸿章深刻地 致”
,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 。因此在
“物理学” 回,李鸿章为了解决这些学生的工作问题,
意识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乃至于整个教育 1874 年的《筹议海防折》中,李鸿章提出要 也是耗费心力,
想方设法让他们能够学有所
制度根本就不能够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 办“洋学局”
,也就是西方式的高等技术学 用。尽管留学计划没有按照预期完成,
也没
务运动要想继续发展下去,
国家要想真正地 院。李鸿章计划在“洋学局”内开设“格致” 有继续下去,
但是其对于中国近代文化的影

96 兰台世界 2013·4 月上旬


档案博
dang'anbolan

在中国古代社会,
既有着丰富多彩的商 之迹,
这些对联虽然有大量是平庸雷同的应 的价值观念仍然是传统的中国古代读书人
业广告,也有着许多非商业性的“社会广 景之作,
但亦有许多出色的对联不仅十分吻 所持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
告”
。 按照它所传播的信息内容, 合所题写对象的属性与意境,
“社会广告” 而且其蕴意往 想,但运用对联这一通俗易懂的形式将之
一般可以划分为政治广告、文化广告、军事 往在对象之外,
或者表达了作者立身处世的 概括提炼,并广泛传播,达成了深远的影
广告这三大类型。其中文化广告主要承载着 思想,或者倡导了世风民俗的改易,或者宣 响,几乎成为不同时代读书人的共同座右
传播文化信息的功能,
明清时期的楹联可以 示了某种价值观念的取向,
或者承诺了政治 铭。此则对联可以视为文化广告的一个经
说是当时重要的文化广告形态之一。 或道义上的责任,这些对联大都脍炙人口, 典。虽然此联出自封建时代的士人之口,

中国古代一般将对联称为 或
“楹联”“楹 在民间有非常高的传播度,堪
帖”
,因其要悬挂于建筑的门前双楹之上,
毫 称明清时代杰出的文化广告。
无疑问具有广而告之的信息传播作用,
并能 以下就从明清时期不同场合 略
起到较好的传播效果。明清时期对联广告流 的楹联看它所发挥的文化传 的 论

行,
对联广告成为商业广告中最普遍的一种 播的作用。
形式,如各行各业都有专属的行业广告对 一、
书院楹联

联。而除了商业性的广告对联以外,
性内容的对联,
非商业
往往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
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
化 清
涵,传达了特定的社会信息,从这一角度而
言,
对联广告也是明清时代最为普遍的一种
心。”这是明末顾宪成题东林
书院的对联,可谓对联史上影
传 楹
文化广告。有关商业领域的对联广告,
不少 响最大的一副书院楹联。此联 播 联
广告史学者已有过许多论述,
本文则主要从
文化广告的角度谈一谈明清对联。
号召天下士子要发奋寒窗苦
读,但也不能只做埋首故纸堆 功 广
明清时代除了商业性的行业对联外,
联在整个社会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

官员衙
中的应试之士,还要时刻关注
家国大事,
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能 告
署、学院试场、名胜古迹、寺观庙宇、驿站会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应 □ 张 剑
馆、百姓居第等等,几乎凡有人处必有对联 该担当的重任。这副对联宣扬

响是极为深远的。这些学生在回国后,
在各 为主体的,
致用” 和张之洞等人倡导的
“中学 的上,
也是为军事服务的。李鸿章在奏办上
个领域内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詹天 为体,
西学为用”
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在面对 海同文馆的奏折中指出:
“中国能通洋语者,
佑,
建造了中国第一条自主建设的铁路。甲 当时的政治危机、
社会危机、
思想危机,
李鸿 仅恃通事,凡关局军营交涉事务,无非雇觅
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等都是留学幼童中 章希望调和新学和旧学之间的矛盾,
中学和 通事往来传话,
而其人遂为洋务之大害。”

的佼佼者。 西学之间的矛盾,通过教育改良,拉拢新式 仅如此,在奏办天津电报学堂的奏折中,

第三是设立翻译馆,
翻译外国文献。李 知识分子,
但是李鸿章又不能彻底摆脱封建 “用兵之道,必以神速为贵,
鸿章再次指出:
鸿章深刻地意识到,
学习西方文化就必须能 主义信条,
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充满了封建伦 故由各国以至上海莫不设立电报,
倘遇用兵
够阅读西方书籍,这样就无需假借洋人之 理思想,
始终不承认西方在政治、
伦理、
经济 之际,彼等外国军信速于中国,利害已判若
手,
可以独立发展中国自己的学术。正是出 等体制的优越性,
而仅仅认为中国和西方的 径庭,
是电报实为防务必需之物。”
[5]225
由此
于此种目的,李鸿章在 1868 年成立了江南 差距是军事技术上的差距。因此,
李鸿章的 可见,李鸿章从来就没有教育民用的想法,
制造局翻译馆,并且聘请英国人伟烈亚力、 教育思想带有强烈的片面性。在他对于留学 一切都是以维护清朝统治为出发点的。
美国人傅兰雅和玛高温等人为翻译馆顾问, 生教育问题上,可以看到他思想中的封建 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
其在
专门负责挑选“有裨制造之书,详细翻译”
。 性。李鸿章明确规定,
学生在出洋之后,
在学 近代教育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尝试,

此间,
江南制造翻译馆网罗了当时国内最为 习西学的同时,不能够放弃中学的学习,
小 是由于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李鸿章的教
著名的一批翻译家,
例如华蘅芳、
李善兰、
徐 学生要学习《孝经》、
五经、
国朝律例等。不仅 育思想中既有先进的一面,
也有其落后的一
1896
寿等人。根据梁启超《西学目录》统计, 如此,
“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二委员 面。深入研究李鸿章教育思想,
对于理解洋
年前出版的西学书籍总数在 352 种,其中 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 务运动的兴衰,
以及中国近现代思想的起源
30%左右是由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出版 义,
庶不至囿于异学” 。由此可见,
[4]55
李鸿章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格致诸
的。梁启超对此项活动的评价是: 时刻不忘在新式教育中加入封建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书,虽非大备,而崖略可见。”
[3]34
由此可见, 第二, [1]田正平,杨云兰.李鸿章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
偏向于技术教育。在李鸿章看来, 育[J].复旦教育论坛,2004(1).
李鸿章所创立的翻译馆,对于近代教育、
文 只要大力发展军事技术,在军事上强大起 [2]王希莲, 张礼恒.李鸿章与中国首批留美学生[J].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1993(3).
化事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 来,清政府的统治就能够继续维持,因此在 [3]苑书义.李鸿章科举改革思想刍议[J].近代史研
究, 1988(4).
三、
李鸿章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教育方面他过分偏重于军事技术教育,
而其 [4]王承仁, 刘铁君.李鸿章思想体系研究[M].武汉
大学出版社, 1998.
第一,
具有较为浓厚的封建主义。李鸿 他专业几乎不涉及。即便是上海同文馆、
天 [5]谢世诚.李鸿章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章的教育主张,总体上而言是以儒家“经世 津电报学堂以及天津西医学堂等,
在教育目 ★作者单位: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兰台世界 2013·4 月上旬 9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