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陳守信教授

一、 現職: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子科學與工程系
核子科學技術組應用輻射物理正教授

二、 學歷:

1964 加拿大McMaster大學物理系博士 (與諾貝爾獎


得主 B. N. Brockhouse教授從事博士論文研究)
1962 美國密西根大學核子科學系碩士
1958 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碩士
1956 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

三、 傑出事蹟/經歷

1. 陳教授為本校在台復校後原子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畢業生(1958),梅校長曾
親自送他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深造。

2. 1968年就擔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系助理教授,1974年升任教授,現為該
系資深教授。

3. 2002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頒發終身成就獎 (Career Achievement Award)以彰


顯其多年來之研究成就。

4. 陳 教 授 為 美 國 物 理 學 會 及 美 國 科 學 促 進 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之會士。1987及1995兩度榮獲德國Alexanda von
Humboldt U.S. Senior Scientist Award。1995年陳教授以日本科學促進會會士身
份受邀對日本各大學及研究機構進行一個月之巡迴演講。陳教授在1958-59獲
國際原子能總署於International School for Nucle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rgonne National Lab, USA 頒授為會士。

5. 熱心服務母校,擔任本校系所評鑑委員並對原科院系所發展提供建言,及協
助籌畫恢復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積極推動同步輻射X光及中子束應用研
究,對本校有關同步輻射X光及中子束相關研究之提昇有很大的助益;曾擔
任第二代台灣研究用反應器TRR-II建造計畫之技術審查委員會召集人,目前
正積極協助國內及本校參與世界級的中子源設施之使用規劃。
四、 學術貢獻

陳教授為國際上知名之軟物質 (soft matter) 及複雜流體 (complex fluids) 的靜態


及動態結構研究專家,開創了多項雷射散射及中子、X 光散射分析理論,領導此
方面之研究數十年,對增進複雜流體及軟物質的性質了解有顯著及重要的貢獻,
為世界上公認最頂尖之散射研究專家之一。陳教授重要之開創性研究貢獻如下:

• 1964 年和諾貝爾獎得主 Prof. B.N. Brockhouse 從事博士論文研究有獨創性貢


獻,發展出用空間群(space group representation)理論分析複雜晶格之聲子圖
譜,成為日後學術界從事晶體散射分析所使用之標準理論。

• 1967 年和諾貝爾獎得主 Prof. N. Bloembergen 從事博士後研究時發展出世界第


一套雷射散射數位光關連器 (photon correlator),並成功的用在混合液體近臨界
點 的 光 散 射 研 究 。 開 啟 了 日 後 世 界 上 光 關 連 散 射 (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的快速發展和應用。

• 1969 進而設計世界第一套多頻道雷射散射數位光關連器並應用在臨界現象及
混合液體的研究,反轉微胞溶液、微乳液、及細菌在化學成份梯度中之移動研
究,此技術奠定了往後雷射都卜勒速度儀量測技術的根基。

• 從 1980 年代起陳教授成功的發展出小角度中子散射的分析理論應用在溶液中
大分子自我聚集(self-assembly) 及交互作用的研究,包括微胞 (micelle)、微乳
液 (microemulsions) 及 DNA 和界面活性分子的作用。所開創的研究分析方法
廣泛的為以後世界各地類似之研究學者所引用。代表性之研究著作如 1986 年
發表之回顧文獻,開創了中子散射應用在所謂複雜流體 (complex fluids) 的新
領域研究,另外也對微乳液系統臨界及展透有廣泛的研究。

• 陳教授近年則成功的發展出分析量測微乳液中界面平均及高斯曲率的新方
法,對了解微乳液在所謂 bicontinuous 結構相的物理特性相當重要,並成功的
應用 X 光散射方法量得 DNA 等生物大分子的交互作用,帶電巨粒子附近離子
分佈等等,對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生物物理作用相當重要。

• 自 2000 年起,陳教授發展出非彈性散射 X 光分析理論,為世界首度量得生物


雙層薄膜 (lipid bilayer) 在薄膜面上之二維動態頻譜,對了解生物結構特性至
為重要。在 2003 年,陳教授的研究小組繼續成功的量得聲子沿 B-DNA 螺旋
軸在液晶相的傳送色散關係,研究結果顯示解離的離子價數對聲子的衰減有重
要的影響,開創非彈性 X 光散射在生物大分子的研究領域。在 2005 年,用中
子散射研究發現超冷水的相變化(fragile-to-strong dynamic crossover transition)
並導致後來發現水的第二低溫臨界點。
陳教授也是世界公認最頂尖之超冷水及界面水分子之動態特性研究專家,對水分
子在奈米結構,生物結構中的作用特性有重要之貢獻包括實驗及理論研究,著有
此方面之回顧文獻多篇。陳教授廣泛的使用世界各地國家實驗室的反應器及加速
器之準彈性散射及非彈性中子儀進行實驗研究,除了以上提到的研究領域尚包括
過渡金屬晶格動態之 Kohn-anomaly,高壓氫氣,液態金屬的結構和動態研究。陳
教授除了著有世界一流期刊的 328 篇研究論文及 27 篇專門回顧文章外,並編輯
了 4 本專書及著有”光子及中子與物質作用”一書,為此方面研究應用之重要參考
及教科書。陳教授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可從其論文廣泛的被引用看出,根據科學索
引指數的統計,在三百餘篇論文中被引用最多的 25 篇總共被引用 2806 次,單篇
引用最多的達 315 次,平均每篇 112 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