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2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校正領域非自動衡器校正指引

指引與報告
TAF-CNLA-G31(1)

2013.09.01 第 1 頁 共 71 頁
目 錄
章節 頁
1 緒言 2
2 範圍 2
3 術語和符號 3
4 校正的一般觀念 3
4.1 校正的元素 3
4.2 測試負載和顯示值 4
4.3 測試負載 7
4.4 顯示值 9
5 量測方法 10
5.1 重複性測試 10
5.2 顯示值誤差的測試 10
5.3 偏載性測試 11
5.4 輔助量測 12
6 量測結果 13
6.1 重複性 13
6.2 顯示值誤差 13
6.3 偏載的影響 14
7 量測不確定度 14
7.1 離散值的標準不確定度 15
7.2 特徵值的標準不確定度 21
7.3 校正的擴充不確定度 21
7.4 衡量結果的標準不確定度 21
7.5 衡量結果的擴充不確定度 27
8 校正證書 28
8.1 一般資訊 28
8.2 關於校正程序的資訊 29
8.3 量測結果 29
8.4 額外的資訊 29
9 真實質量或約定質量 30
9.1 真實質量 30
9.2 約定質量 30
10 參考資料 32
附錄 A 空氣密度估算的建議 33
附錄 A1 空氣密度的公式 33
附錄 A2 構成空氣密度參數的變異 35
附錄 A3 空氣密度的不確定度 36
附錄 B 量測擴充不確定度涵蓋因子k 38
附錄 B1 目的 38
附錄 B2 應用k = 2的基本條件 38
附錄 B3 在其他情況下決定k 38
附錄 C 描述誤差與顯示值關係的公式 40
附錄 C1 目的 40
附錄 C2 函數的關係 40
附錄 C3 和讀值無關的項目 44
附錄 D 符號與術語 45
附錄 D1 一般應用的符號 45
附錄 D2 重要術語和運算式的位置 47
附錄 E 關於空氣浮力的資訊 49
附錄 E1 標準法碼的密度 49
附錄 E2 空氣浮力的一般範例 49
附錄 E3 對於符合R111法碼的空氣浮力 50
附錄 F 對流的影響 52
附錄 F1 溫度和時間之間的關係 52
附錄 F2 顯示質量的改變 53
附錄 G 範例 55
附錄 G1 衡量範圍200 g、標尺分度值0.1 mg的衡器 55
附錄 G2 衡量範圍60 kg、多分度值的衡器 58
附錄 G3 衡量範圍30 t、標尺分度值10 kg的衡器 63
附錄 H 偏載的效應 69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介 紹

本 指 引 之 目 的 為 提 供 全 國 認 證 基 金 會 (TAF)校 正 實 驗 室 於 評 估 非 自 動 衡 器 校 正
時 之 指 引 。 本 指 引 全 文 係 翻 譯 「 EURAMET/cg-18/v.03」 [ 1 ] 並 增 加 " 附 錄 H: 偏 載 的
效應"之補充資訊,其指引中內文所涵蓋之方法及術語與 「量測不確定度表示方
式 指 引 」 (ISO GUM) [ 2 ] 是 一 致 的 。
本 文 件 係 針 對 初 學 者 及 對 非 自 動 衡 器 校 正 此 一 主 題 已 有 一 些 經 驗 者。為 提 出 對
廣泛不同經驗讀者的需要,主題採較直接用語並提供所涉基本觀念之細節。部分附
錄會相互參考,較詳細資料會顯現給想要獲得對主題更深入瞭解者。
本 指 引 共 先 後 召 開 了 四 次 工 作 小 組 會 議,由 國 內 非 自 動 衡 器 校 正 領 域 資 深 專 家
共 同 編 輯、審 查 和 整 理。參 與 之 工 作 人 員( 依 姓 氏 筆 畫 順 序 )有:金 祖 永、林 以 青 、
林秀鎔、林宜臻、段靜芬、黃綉華、楊植雄、楊豐瑜等。

2013.09.01 第 1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1 緒言
非自動衡器被廣泛的使用在決定負載的質量。而對於國家法規規定的某些應用,它們是受法定
計量管制的 ─ 亦即,型式認證、驗證,等 ─ 它們的計量品質越來越需要由校正來確認,例
如在必要時通過 ISO 9001 或 ISO/IEC17025 標準。

2 範圍
本文件包含自動顯示的非自動衡器(以下簡稱“衡器”)靜態校正的指引,特別是對於:

1. 要進行的量測,
2. 量測結果的計算,
3. 量測不確定度的決定,
4. 校正證書的內容。

校正的對象是由衡器對於施加負載所反應出來的顯示值。此結果以質量單位表示。衡器所顯示
的負載值會受到當地的重力、負載的溫度和密度、以及周圍空氣的溫度和密度所影響。
量測不確定度明顯取決於待校衡器本身的特性,而不僅是取決於校正實驗室的設備;在一定程
度上,它可以藉由增加校正進行的量測次數而減少。本指引並不設定量測不確定度的上下限。
量測不確定度取決於校正實驗室和客戶所同意的期待值,基於衡器使用的觀點以及基於校正成
本的觀點來說,這是適當的。

雖然不打算提出一個或幾個統一的程序,但其使用將是強制性的;本文件提供建立校正程序的
一般指引,其結果在 EURAMET 會員組織內可視為等效。

任何這樣的程序必須包括,對於限定數量的測試負載,決定顯示值的誤差以及這些誤差的量測
不確定度。測試程序應該盡可能接近使用者常態性執行的衡量操作- 比如分散負載的衡量、不
斷地向上和/或向下衡量、使用扣載平衡功能。

此程序還可以進一步包括,如何從誤差的結果提供給衡器使用者建議、和衡器在正常條件下使
用可能會發生的量測和顯示值不確定度分配的規則;以及/或者關於如何轉換待測物所獲得的顯
示值為物體的質量值或約定質量值的規則。

在本指引所呈現的資訊所要提供,且應當遵守的對象為:

1. 提供衡器校正實驗室認證服務之認證機構,
2. 被認可的非自動衡器校正實驗室,
3. 受QM要求(如,ISO 9000系列、ISO 10012、ISO/IEC 17025)與生產品質有關,而使用
校正過的非自動衡器量測的測試機構、實驗室或製造商。

本文件中所使用的主要術語和方程式的總結參見附錄 D2。

2013.09.01 第 2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3 術語和符號
本文件中所使用的術語,主要是根據現有的文件:

y JCGM 100 [2]關於結果的決定和量測不確定度的相關項目


y OIML R111 [5]關於標準法碼的相關項目
y OIML R76 [3](或 EN 45501 [4])關於非自動衡器的功能、結構以及計量特徵的相關項目
y VIM [9]關於校正的相關項目

這些項目在本文件中並沒有解釋,但第一次出現時將列入參考索引。
符號的意義是不言自明的,在第一次使用的地方將會加以說明。其他出現在一個章節以上的部
分會收集在附錄 D1 中。

4 校正的一般觀念

4.1 校正的元素
校正包括:
1. 在特定條件下對衡器施加測試負載,
2. 決定顯示值的誤差或變化,以及
3. 估計賦予結果的量測不確定度。

4.1.1 校正的範圍
除非客戶另有要求,否則校正涵蓋從零到最大能量 Max 的整個衡量範圍[3](或[4])。客戶可能
會指定衡量範圍的某一部分,對於其所要求的校正,限定為最小負載 Min' 以及被量測的最
大負載 Max ' ,或個別標稱負載。
對於多範圍的衡器 [3](或[4]),客戶端應確定哪個(些)範圍應該進行校正。前述規定分別
適用於每個範圍。

4.1.2 校正的地點
校正通常在使用衡器的場所進行。
如果衡器在完成校正後移動到另一個位置,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有:

1. 當地重力加速度的差異,
2. 環境條件的變化,
3. 搬運過程中的機械狀況和熱條件。

這可能會改變衡器的性能,還可能會使校正無效。因此,應該避免在校正後移動衡器,除
非特定的衡器或衡器類型已經被清楚地證實不受這些影響。在還沒有被證實前,校正證書
不應該被視為追溯性的證據。

4.1.3 前置作業、準備事項
除非滿足以下條件,否則不應該進行校正:

2013.09.01 第 3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1. 該衡器可以容易地識別,
2. 衡器的所有功能都是未受污染或損壞的影響,而且校正所需要的功能能夠如設定地被
操作,
3. 法碼值的呈現是明確的,而且其所提供的顯示值是容易讀取的,
4. 待校的衡器在一般使用條件下(氣流、振動、衡量場所的穩定性等)都適合進行校正,
5. 在校正之前的一段適當時間該衡器就要被供電,例如,衡器所規定的、或是由使用者
所設定的暖機時間,
6. 如果可行,進行衡器水平調整,
7. 衡器已經被用大約接近最大測試負載先行施加負載操作至少一次,建議重複施加負
載。
預定在使用前固定調整的衡器應該在校正前調整,除非與客戶另有約定。調整應該以客戶
常用的方法進行,如果可行並依照製造商的操作指南。
若與校正結果有關,可以被客戶修改的軟體設定狀態,應予以註記。
搭載自動零點設定裝置或是零點追蹤裝置 [3](或[4])的衡器,應該在如同客戶所設定開啟與
否的情況下進行校正。對於現場校正,衡器使用者應該被要求確保在校正過程中,優先保
持正常的使用狀況。如此一來,例如氣流、振動,或是量測平台的傾斜等目前仍可能存在
的干擾影響,將是量測值所既有的,而因此將被包含在所決定的量測不確定度中。

4.2 測試負載和顯示值
4.2.1 負載和顯示值之間的基本關係
一般來說,衡器的顯示值與承載器上質量為 m 的物體所受的力量成正比:

I ~ mg (1 − ρ a ρ ) (4.2.2-1)

其中, g 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ρa 周圍空氣的密度
ρ 物體的密度
括弧內的項目表示因為物體的空氣浮力所造成的力量減少。
4.2.2 空氣浮力的影響
1
對於衡器的調整和/或校正,目前最新情況是使用約定質量值為 mc 的已校正標準法碼進行
調整,以使得 g 和標準法碼 mcs 實際浮力的影響被包括在調整因數中。因此,在調整時候的
顯示值 I s 是:

I s = mcs (4.2.2-1)

1
物體的約定質量值 mc ,已經在[5]中被定義為,在 20℃空氣密度 ρ 0 時,與此物體平衡的法碼質量 m 的數值,此法
碼的參考密度 ρ c = 8000 kg/m3:

mc = m{(1 − ρ 0 ρ ) (1 − ρ 0 ρ c )} (4.2.2-2)

其中, ρ 0 = 1.2 kg/m3 = 空氣密度的參考值

2013.09.01 第 4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當然,此調整是在 g s 的實際值、ρ s ≠ ρ c 以及 ρ as ≠ ρ 0 的特徵條件下進行,以下標“s ”來識別,


而且只在這些條件下是有效的。對於 ρ ≠ ρ s 的其他物體,在相同衡器但不同條件 g ≠ g s 和
ρ a ≠ ρ as 下進行衡量,其顯示值一般為(忽略二階或更高階項):

I = mc ( g g s ){1 − (ρ a − ρ 0 )(1 ρ − 1 ρ s ) − (ρ a − ρ as ) ρ s } (4.2.2-3)

如果衡器沒有移位, g 將沒有變化,所以 g g s = 1 。此後皆做如此假設。


公式可以進一步簡化,當某些情況下密度值等於:
a) 在參考空氣密度 ρ a = ρ 0 下對物體進行衡量,則

I = mc {1 − (ρ a − ρ as ) ρ s } (4.2.2-4)

b) 對與調整法碼相同密度的物體 ρ = ρ s 進行衡量,則再獲得(如同情況 a)

I = mc {1 − (ρ a − ρ as ) ρ s } (4.2.2-5)

c) 在與調整時相同的空氣密度 ρ a = ρ as 下進行衡量,則

I = mc {1 − (ρ a − ρ 0 )(1 ρ − 1 ρ s )} (4.2.2-6)

圖 4.2-1 表示,對於一部使用 ρ s = ρ c 的標準法碼進行調整的衡器,當使用不同但典型密度


值的標準法碼校正時,其相對變化 ∆I I s = (I − I s ) I s 的大小。

圖 4.2-1 因為空氣浮力造成的顯示值變異
△I/I 以 mg/kg 表示

ρa 以 kg/m3 表示

線▲應用於 ρ = 7810 kg/m3 的物體,在 ρ a = ρ as 下進行衡量


線Ⅹ應用於 ρ = 8400 kg/m3 的物體,在 ρ a = ρ as 下進行衡量
線◆應用於 ρ = ρ s = ρc 的物體,在 ρ as = ρ 0 下進行調整之後

2013.09.01 第 5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很明顯地,在這些條件下,空氣密度的變化遠遠比物體密度的變化具有更大的影響。
進一步資訊如附錄 A 中的空氣密度,以及附錄 E 中的與標準法碼相關的空氣浮力所示。

4.2.3 對流的影響
當法碼已經被運送到校正場所時,它們可能不會和衡器以及它的環境具有相同的溫度。在
這種狀況下,應注意兩種現象:

初始溫度差 ∆T0 可以藉由經歷一段時間 ∆t 的環境適應來減少到一個較小的值 ∆T ;較小的


法碼會比較大的法碼更快達到這種情況。
當法碼放在負載承載器上,實際的差異 ∆T 會對法碼產生氣流而導致衍生力的產生,因
而造成其顯示質量的變化 ∆mconv 。 ∆mconv 的符號一般與 ∆T 的符號相反,它在大法碼的值
比在小法碼的值較大。

任何所提到的量值 ∆T0 、 ∆t 、 ∆T 、 m 和 ∆mconv 之間的關係是非線性的,而它們與法碼和它


們的所在環境之間的熱交換狀況相關 ─ 見[7]。

圖 4.2-2 提供對於某些選定的法碼值,相對於溫度差的顯示質量變化大小的想法。

圖 4.2-2 對流的影響
△mconv /mg

△T 的絕對值 /K

這個影響應該被考量,藉由讓法碼適應到基於客戶所需校正不確定度的觀點而可忽略剩餘
變化 ∆mconv 的程度,或者是在不確定度來源中考慮顯示值的可能變化。這個影響對於高準
確度的法碼能是顯著的,例如對於 R 111 [5] 中的 E2 或 F1 等級法碼。

2013.09.01 第 6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在附錄 F 中提供更詳細的資訊。
4.2.4 質量的參考值
如果“所衡量的物體”是一個用於校正的標準法碼,(4.2.2-3)到(4.2.2-6)的通用關係也適用。
要決定衡器顯示值的誤差,可以使用已知約定質量值 mcCal 的標準法碼。它們的密度 ρCal 通
常是和參考值 ρc 不同,而且校正當時的空氣密度 ρ aCal 通常是和 ρ0 不同。
顯示值的誤差 E 為

E = I − mref (4.2.4-1)

其中, mref 是一個傳統的真實質量值,另外稱為質量的參考值。由於空氣浮力、對流、漂


移和其他可能產生輕微修正項 δmx 的影響, mref 不完全等於 mcCal :

mref = mcCal + δmB + δmconv + δmD + δm... (4.2.4-2)

空氣浮力的修正 δmB 受 ρ s 和 ρ as 值的影響,對於調整是確定的但通常不為人知。假設參考密


度 ρ s = ρc 的法碼被使用,則由(4.2.2-3)得到修正值的通用運算式

δmB = −mcCal [(ρ aCal − ρ 0 )(1 ρ Cal − 1 ρ c ) + (ρ aCal − ρ as ) ρ c ] (4.2.4-3)

對於空氣密度 ρ as 而言,考慮兩種狀況:
A 在校正前已立即調整衡器,所以 ρ as = ρ aCal 。這簡化了(4.2.4-3)為

δmB = −mcCal (ρ aCal − ρ 0 )(1 ρ Cal − 1 ρ c ) (4.2.4-4)

B 衡器的調整與校正為分別獨立進行,在未知的空氣密度 ρ as 被調整,對於此類應該做
一個合理的假設。
B1 對於現場的校正,ρ as 可預期是近似於 ρ aCal ,可能的差異 δρ as = ρ aCal − ρ as 。 則(4.2.4-3)
被修改為

δmB = −mcCal [(ρ aCal − ρ 0 )(1 ρ Cal − 1 ρ c ) + δρ as ρ c ] (4.2.4-5)

B2 一個簡單直接的假設可以是 ρ as = ρ 0 ,則

δmB = −mcCal (ρ aCal − ρ 0 ) ρCal (4.2.4-6)

進一步的資料可同時參閱附錄 A 和 E。
其他修正項在第 7 章節討論。
“Cal ”下標將從現在開始被省略,除非需要避免混淆。

4.3 測試負載
測試負載最好由可追溯至質量 SI 單位的標準法碼所組成。然而,對於其他比較性質的測試 ─
例如,偏載測試、重複性測試 ─ ,或者衡器的單純加載 ─ 例如,預負載、平衡用皮載、
替代負載 ─ ,也可以使用其他測試負載。

2013.09.01 第 7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4.3.1 標準法碼
用來當標準件的法碼,其追溯性應該透過校正來達成,包括 2
1. 決定實際的約定質量值 mc ,和/或對於其標稱值 mN 的修正值 δmc :
δmc = mc − mN ,連同校正的擴充不確定度 U 95 ,或是
2. 確認 mc 是在規定的最大允許誤差 mpe 範圍內:
mN − (mpe − U 95 ) ≤ mc ≤ mN + (mpe − U 95 )
如果適當的話,此標準件應該基於其準確性的觀點進一步滿足以下的要求範圍:
3. 密度 ρ s 非常接近 ρc = 8000 kg/m3
4. 表面適當地拋光以防止透過灰塵或粘附物的污染造成質量變化
5. 磁學性質,使得與被校正的衡器間的交互作用最小化。

符合國際建議 OIML R 111 [5]相關規定的法碼應該滿足所有這些要求。


最大允許誤差或標準法碼的校正不確定度應該符合衡器的標尺分度值 d [3](或[4]) 以及/或客
戶對於他衡器的校正不確定度的需求。
4.3.2 其他測試負載
對於 4.3 第二句話所提到的某些應用,已知測試負載的約定質量值不是必需的。在這種情
況下,可以使用標準法碼之外的負載,並適當考慮以下事項:
1. 形狀、材料、組成應該允許容易操作,
2. 形狀、材料、組成應該允許重心位置可以很容易地估計,
3. 它們的質量在整個校正使用期間必須保持不變,
4. 他們的密度應該很容易估計,
5. 基於空氣浮力的觀點,低密度的負載(如容器裝滿沙子或礫石)可能需要特別的注意。
在整個校正使用期間,可能需要監測溫度和大氣壓力。
4.3.3 替代負載的使用
約定質量值是必需的測試負載,應該完全由標準法碼來組成。但是,當這是不可能的時候,
任何滿足 4.3.2 的其他負載可以用於替代。將被校正的衡器作為比較儀來調整替代負載
Lsub ,以便它與由標準法碼組成的對應負載 LSt 產生大致相同的顯示值 I 。
由標準法碼 mc1 組成的第一個測試負載 LT 1 ,顯示為:

I (LSt ) = I (mc1 ) (4.3.3-1)

在移除 LSt 之後,放上替代負載 Lsub1 並調整得到大致相同的顯示值:

I (Lsub1 ) ≈ I (mc1 ) (4.3.3-2)


所以
Lsub1 = mc1 + I (Lsub1 ) − I (mc1 ) = mc1 + ∆I1 (4.3.3-3)

接著添加 mc1 來組成下一個測試負載 LT 2

2
ILAC-P 10-2002, nr. 2(b)
:在可能的情況下,追溯性應該來自於,“可以證明資格、量測能力和追溯性,連同適當
的量測不確定度的校正實驗室,例如:被認可的校正實驗室…“,以及 Note 3:”在某些經濟體也是可以接受,在其
經濟體的法定計量架構下,任命驗證當局進行校正,而這是由 ILAC 認可的。

2013.09.01 第 8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LT 2 = Lsub1 + mc1 = 2mc1 + ∆I1 (4.3.3-4)

mc1 再次由 ≈ Lsub1 的替代負載來取代並調整到 ≈ I (LT 2 ) 。


這過程可能重複,以便產生測試負載 LT 3 、... LTn :

LTn = nmc1 + ∆I1 + ∆I 2 + ... + ∆I n−1 (4.3.3-5)

LTn 的值是視為測試負載的約定質量值 mc 。
然而,在每一個替代步驟,所有測試負載的不確定度會因為衡器重複性和解析度的影響,
而明顯大於只由標準法碼組成者。 ─ 另外參考 7.1.2.6 3。

4.4 顯示值
4.4.1 概述
關於測試負載的任何顯示值基本上是負載下的顯示值 IL 和無負載的顯示值 I0 的差值:
I = I L − I0 (4.4.1-1)
對於任何測試量測,無負載顯示值要連同負載顯示值一起被記錄。然而,記錄無負載顯示
值可能是多餘的,因為測試程序要求在施加測試負載之前,任何無負載顯示值本身不是=
零時,要設定為零。
對於任何測試負載,包括無負載,只有當衡器的顯示值 I 被視為穩定的時候,才能夠讀取
並記錄下來。對於高解析度的衡器,或校正場所的環境條件無法提供穩定顯示值的時候,
平均值應該與所觀察到的變異資訊一起被記錄(例如,值的分佈,單向漂移)。
在校正測試過程中,原始的顯示值應該被記錄,而不是顯示值的誤差或變化。
4.4.2 解析度
顯示值通常是以標尺分度值 d 的整數倍來獲取。
在校正實驗室的裁量並在客戶的同意下,可以使用能獲得比 d 更高解析度的方法,例如:
符合檢查規範以及需要最小的不確定度時。這種方法可以是:
1. 顯示裝置切換為較小的標尺分度值 dT < d (“服務模式service mode“)。
在這種情況下,顯示值 I x 會以 dT 的整數倍來獲得。
2. 用 dT = d 5 或 d 10 差額來施加額外的小測試法碼,以便更準確地確定顯示值明確地從
I ' 改變到 I '+ d 時的負載(“轉換點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顯示值 I ' 和用來將 I ' 增
加一個 d 所需要 n 個額外小測試法碼的量 ∆L 被一起記錄下來。
這個顯示值 I L 是

I L = I '+ d 2 − ∆L = I '+ d 2 − ndT (4.4.2-1)

這裡使用轉換點的方法,建議將其應用在零點的顯示值,並將它們記錄下來。

3
範例:對於一部 Max = 5000 kg, d = 1 kg 的衡器,5 噸標準法碼的標準不確定度可能是 200 g;然而,以 1 噸標準
法碼和 4 噸替代負載組成測試負載的標準不確定度,則將大約 2 kg。

2013.09.01 第 9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5 量測方法
通常藉由進行測試以便來決定:

y 顯示值的重複性,
y 顯示值的誤差,
y 偏載效應對於負載在顯示值上的影響。

一個校正實驗室在決定其常態校正程序的量測數目時,應該考慮到,一般的情況下,大量的量
測往往有助於減少量測不確定度,但會增加成本。
個別校正的測試細節,可以基於衡器在正常使用的觀點下,由客戶和校正實驗室的協議來修
改。當事人也可以同意進行進一步的測試或檢查,這可能有助於評估衡器在特定使用條件下的
性能。任何此類的協議應該符合在下面章節中所指定的測試最少數量。

5.1 重複性測試
此測試包括,在相同操作負載和衡器的情況,以及在恆定的測試條件盡可能都達到的狀況
下,重複放置相同的負載在負載承載器上。
測試負載不需要進行校正或驗證,除非結果如 5.2 所敘述的被作為判斷顯示值的誤差。測試
負載應該盡可能地由單一個體所組成。
測試至少用一個測試負載 LT 來進行,且此測試負載的選擇應該與衡器的 Max 和解析度有一
個合理的關係,以便可以對衡器的性能進行評估。對於具有固定標尺分度值 d 的衡器,採用
0.5Max ≤ LT ≤ Max 是相當普遍的;對於採用 LT > 0.5Max 將會用到數個 1000 kg 的衡器,這
個測試負載的選擇常是可以被減小的。對於多分度值的衡器[3](或[4])而言,接近於 Max1 的負
載是較好的。特定值 LT 可以基於衡器特殊應用的觀點來判斷,經由雙方之間同意使用。
此測試可以在一個以上的測試點進行,其測試負載 LTj ,1 ≤ j ≤ k L ,其中 k L = 測試點的數量。
在測試之前,顯示值要歸零。負載至少要施加 5 次,若 LT ≥ 100 kg 則至少 3 次。
記錄每個負載放置的顯示值 I Li 。在每次移除負載之後,至少要檢查顯示值是否顯示零,而
且如果不是的話,可以重新歸零;如 4.4.1 所敘述的建議,記錄無負載的顯示值 I 0i 。此外,
如果已搭載零點裝置,則記錄其狀態。

5.2 顯示值誤差的測試
此測試在相當平均地分佈在一般衡量範圍 4內的 k L ≥ 5 個不同測試負載 LTj 進行, 1 ≤ j ≤ k L ,
或是在如 4.1.1 所敘述的規定個別測試點進行。
此測試的目的是對於涵蓋衡器整個衡量範圍的性能評估。
當約定使用一個明顯較小的校正範圍時,只要有包括 Min' 和 Max ' 的至少 3 個測試點,而且

4
目標值的範例:
kL = 5 :0 或 Min ; 0.25Max ; 0.5Max ; 0.75Max ; Max 。實際測試負載可以偏離目標值到 0.1Max ,
只要連續測試負載之間的差異至少是 0.2 Max 。
k L = 11 :0 或 Min ;以 0.1Max 等分 10 段到 Max 。實際測試負載可以偏離目標值到 0.05Max ,只要連續測
試負載之間的差異至少是 0.08Max 。

2013.09.01 第 10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兩個連續測試負載之間的差異不大於 0.15Max ,則測試負載的數量可以隨著減少。


測試負載必須由適當的標準法碼,或是如 4.3.3 所敘述的替代負載所組成。
在測試之前,顯示值要歸零。測試負載 LTj 通常以這些方式之一來施加一次:
1. 藉由在分別的步驟之間增加卸載的步驟 ─ 符合衡器對於衡量單一負載的多數用途,
2. 按步驟持續增加 ─ 類似1;結果中可能包含潛變的影響,相較於1,減少負載移入和移
出負載承載器的次數,
3. 按步驟持續增加和減少 ─ 在[3](或[4])所規定的驗證測試程序,相同的說明,
4. 從 Max 開始按步驟持續減少 ─ 模擬如進料秤之類衡器用於扣減式衡量的使用,與2相
同的說明。
對於多分度值的衡器 ─ 見[3](或[4]),上述方法可以對於小於 Max 的負載步驟來修改,藉由
施加遞加和/或遞減的皮載、操作扣載平衡功能,以及施加接近但不大於 Max1 的測試負載來
獲得 d1 顯示值。
在特殊條件下使用,可以進行衡器性能評估的進一步測試,例如在扣載平衡操作後的顯示
值、在超過一定時間的恆定負載下的顯示值變異等。
測試、或個別的負載,可以重複進行並與 5.1 下的重複性測試做結合。
顯示值 I Lj 是針對每個負載來記錄。在每次移除負載之後,至少要檢查顯示值是否顯示零,
而且如果不是的話,可以重新歸零;如 4.4.1 所敘述的記錄無負載的顯示值 I 0 j 。

5.3 偏載性測試
此測試包括在負載承載器上的不同位置放置一個測試負載 Lecc ,以盡可能接近如圖 5.3-1 中
所示的位置或等效位置的這樣一種方式,放置負載的重心位置。

圖 5.3-1 測試偏載性的負載位置
1.中心
2.左前方
3.左後方
4.右後方
5.右前方

測試負載 Lecc 至少應該是 Max 3,或者對於減少的衡量範圍至少是 Min'+ (Max'− Min') 3 。製


造商的建議,如果有的話,以及從衡器設計即顯而易見的限制,應加以考慮 ─ 例如,參見
OIML R76 [3](或 EN 45501 [4])對於地秤的內容。
測試負載不需要被校正,也不需要被驗證,除非結果如 5.2 所敘述的被作為判斷顯示值的誤
差。
在測試之前,顯示值要歸零。測試負載首先被放在位置 1 上,然後依任意的順序移動到其他
4 個位置,最後則再次被放在位置 1 上。
顯示值 I Li 是針對負載的每個位置來記錄。在每次移除負載之後,應該要檢查零點顯示值,
而且如果合適的話,可以重新歸零;如 4.4.1 所敘述的記錄無負載的顯示值 I 0 j 。

2013.09.01 第 11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5.4 輔助量測
下列額外的量測或記錄是被建議的,特別是當校正的進行想要獲得可能最低的不確定度時。
基於浮力影響的觀點 ─ 參考 4.2.2:
衡器附近合理範圍的空氣溫度,在校正過程中至少應該量測一次。當衡器是用在受控制
的環境中時,應該注意溫度變化的廣度,例如從溫度曲線圖、控制裝置的設定等。
氣壓或是在預設情況下的測站海拔高度,可能是有用的。
基於對流影響的觀點 ─ 參考 4.2. 3:
透過觀察標準法碼和衡器之間溫度差異的極限值,以及 / 或者記錄已經過的環境適應時
間,來特別小心來避免過度的對流影響。將溫度計和標準法碼一起保持在盒內對於檢查
溫度差異可能會有幫助。
基於磁交互作用影響的觀點:
對於高解析度的衡器,建議執行檢查來觀察是否有顯著的磁交互作用影響。標準法碼和
一個非金屬材料(例如木材,塑膠)製成的隔板一起被衡量,隔板被放置在法碼的上方
或下方,以獲得兩個不同的顯示值。
如果這兩個顯示值的差值不是零,在校正證書中應該提出作為警示。

2013.09.01 第 12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6 量測結果
第 6 章和第 7 章中的公式,目的是作為校正測試結果等效評估標準方案的元素。當它們在適用
的情況下被不變地使用,則此評估不需要進一步的描述。
它的目的並不是將所有的公式、符號和/或標號用於校正證書中的結果表示。
本章節中使用 4.4 中所提供的顯示值 I 的定義。

6.1 重複性
對於一個給予的測試負載 LTj ,標準差 s j 由 n 個顯示值 I ji 來計算

( )
2

s (I j ) =
1 n
∑ I ji − I j
n − 1 i =1
(6.1-1)

其中,
1 n
Ij = ∑ I ji
n i =1
(6.1-2)

若只有一個測試負載,標號 j 可以被省略。

6.2 顯示值誤差
6.2.1 離散值
對於每一個測試負載 LTi ,顯示值誤差的計算方法如下:
E j = I j − mrefj (6.2-1a)

當顯示值 I j 是多個讀值的平均值時, I j 被理解為如(6.1-2)所敘述的平均值。


mref 是參考法碼或負載的“真值”。─ 參考 4.3.1、4.3.3。
參考法碼是
負載的標稱值 mN ,
mrefj = mNj (6.2-2)

或它的實際值 mc
mrefj = mcj = (mNj + δmcj ) (6.2-3)

當測試負載由超過 1 顆的法碼所組成時,在上面公式中的 mNj 會被取代為 (∑ mN )j ,而 δmcj


則被取代為 (∑ δmc )j 。
當誤差和/或顯示值以測試負載的關係式列出或進一步使用時,它應該總是以負載標稱值
mN 的關係式表示,即使測試負載的真實質量已被使用。在這樣的情況下,該誤差保持不變,
而顯示值被修改為

I (mN ) = I ' (mc ) − δmc (6.2-4)

其中, I ' 是當使用 mc 時所獲得的(臨時)顯示值。

2013.09.01 第 13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6.2-1a)的形式變為

E j = I j − mNj = (I ' j −δmcj ) − mNj (6.2-1b)

6.2.2 衡量範圍的特徵值
另外,或者作為離散值 I j 的一種替代方法,衡量範圍的一種特徵值 E j ,或是校正曲線可以
被決定,這個可以用來估計在衡量範圍內任何顯示值 I 的顯示值誤差。
一個函數

Eappr = f (I ) (6.2-5)

可以由一個適當的概算來產生,這個在一般情況下,應該是根據“最小平方法”的方法:

∑ν = ∑ ( f (I j ) − E j ) = 最小
2 2
j (6.2-6)

其中,
ν j = 殘差
f = 概算函數
這個概算應該進一步
考慮誤差的不確定度 u (E j ) ,
使用可以反映出衡器物理特性的樣板函數,例如介於負載和其顯示值之間的關係式
I = g (L ) ,
包括,檢查所發現的樣板函數參數在數學上是否與實際數據是一致的。
對於任何的 mNj,如果實際顯示值 I j 被其標稱值 I Nj 所替換,則假設其誤差 E j 仍然是相同的。
評估(6.2-6)的計算,可以因此用數據組 mNj 、 E j 或 I Nj 、 E j 來進行。
附錄 C 提供選擇合適的概算公式以及進行必要計算的建議。

6.3 偏載的影響
從如 5.3 所敘述的不同位置負載所得到的顯示值 I i ,差值 ∆I ecc 可以被計算

∆I ecci = I i − I1 (6.3-1)
當測試負載由標準法碼(組)組成時,顯示值的誤差替代計算為:

Eecci = I i − mN (6.3-2)

7 量測不確定度
在本章節及其後述,因小修正值而產生的不確定度項目,會和特定質量值或特定顯示值成正
^
比。這樣的不確定度除以相對質量或顯示值所得到的商,將使用縮寫符號 w 。
例如:讓

u (δmcorr ) = m ⋅ u (corr ) (7-1)


其中, u (corr ) 是無維數項,然後

2013.09.01 第 14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w(δmcorr ) = u (corr ) (7-2)
∧2 ∧
因此,相對的變異數將標記為 w (δmcorr ) ,而相對擴充不確定度標記為 w(δmcorr ) 。

7.1 離散值的標準不確定度
此項校正的基本公式是

E = I − mref (7.1-1)

其中,變異數是

u 2 (E ) = u 2 (I ) + u 2 (mref ) (7.1-2)

當使用替代負載時 ─ 見 4.3.3 ─ mref 在兩個運算式都被 LTn 所取代。


項目隨後將進一步展開。
7.1.1 顯示值的標準不確定度
要考慮顯示值的變異數來源,以修正項 δI xx 將(4.4.1-1)修改為如下:

I = I L + δI digL + δI rep + δI ecc − I 0 − δI dig 0 (7.1.1-1)

所有這些修正的期望值零。他們的標準不確定度是:
7.1.1.1 δI dig 0 代表無負載顯示值的整數化誤差。適用的限制是 ± d 0 2 或 ± dT 2;假設為矩形分佈,
因此

( )
u (δI dig 0 ) = d 0 2 3 (7.1.1-2a)

或是

( )
u (δI dig 0 ) = d T 2 3 (7.1.1-2b)

相對地。
註解 1: dT 的意義參考 4.4.2。
註解 2:對於已被 OIML R76 [3](或 EN 45501 [4])型式認證的衡器,在零點設定或扣載平
衡操作後的零點顯示值整數化誤差被限制在 ± d 0 4 ,因此

( )
u (δI dig 0 ) = d 0 4 3 (7.1.1-2c)

7.1.1.2 δI digL 代表負載時的顯示值整數化誤差。適用的限制是 ± d I 2 或 ± dT 2;假設為矩形分佈,


因此

( )
u (δI digL ) = d I 2 3 (7.1.1-3a)

或是

( )
u (δI digL ) = d T 2 3 (7.1.1-3b)

2013.09.01 第 15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註解:對於多分度值的衡器, d I 隨著 I 改變。
7.1.1.3 δI rep 代表來自於不完美重複性的誤差;假設為常態分佈,估計為

u (δI rep ) = s (I j ) (7.1.1-5)

其中, s (I j ) 如 6.1 所敘述的。


當顯示值 I j 是 n 個讀值的平均值時,對應的不確定度是

u (δI rep ) = s (I j ) n (7.1.1-6)

當只有進行一個重複性測試時,此標準差可以被視為在考量的衡量範圍中,代表衡器的所
有顯示值。
在已使用不同的測試負載來決定數個 s j (以縮寫符號表示 s j = s (I j ) )時,包含已決定顯示
值誤差的兩個測試點之中,應該使用較大的 s j 值。
在不同測試負載 LTj 所決定的 s j 值與負載是成函數關係,這點是可以被認定的,這個函數
可以用來結合 s j 的值成為“聯合”標準差 s pool 。
這種函數的例子是

s j = 常數 (7.1.1-7)

s 2j = s02 + sr2 (LTj Max )


2
(7.1.1-8)

s02 和 sr2 必需透過圖形或計算來決定。


註解:對於在校正證書中記述的標準差,應該明確表明是與單一顯示值還是 n 個顯示值的
平均值有關。
7.1.1.4 δI ecc 代表因為測試負載的重心偏離中心位置所引起的誤差。當測試負載是由多於單一個體
以上所組成,可能會發生這種影響。這個影響不能被忽略,其大小的估算可以根據這些
假設:
由(6.3-1)所決定的差值,與負載從負載承載器中心的距離以及負載的值成正比;
測試負載有效重心的偏載性不大於偏載性測試值的 1/2。
然而,可能有些衡器在其它角度的偏載影響,甚至比測試負載施加的地方更大,根據如
6.3 所敘述決定的最大差異,此影響估計為

{
δI ecc ≤ ∆I ecc,i max (2Lecc ) I } (7.1.1-9)

假設為矩形分佈,因此標準不確定度是

(
u (δI ecc ) = I ∆I ecc,i max 2Lecc 3 ) (7.1.1-10)

或者,以相對符號表示,

( )
^
w(δI ecc ) = ∆I ecc,i max 2Lecc 3 (7.1.1-11)

2013.09.01 第 16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7.1.1.5 顯示值的標準不確定度通常是由此獲得
^
u 2 (I ) = d 02 12 + d I2 12 + s 2 (I ) + w2 (δI ecc ) I 2 (7.1.1-12)

註解 1:只有在 s 等於常數且不需考慮偏載性誤差時,不確定度 u (I ) 才等於常數。


註解 2:在如 7.1.1.1 和 7.1.1.2 中提到的特殊情況下,右手邊的前兩項可能需要修改。
7.1.2 參考質量的標準不確定度
從 4.2.4 和 4.3.1,質量的參考值是:

mref = mN + δmc + δmB + δmD + δmconv + δm... (7.1.2-1)

最右邊項表示,在特殊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的進一步修正,以下它並未被進一步考慮。
此修正和其標準不確定度是:
7.1.2.1 δmc 是對於 mN 的修正,以便獲得實際的約定質量 mc;連同校正不確定度 U 和涵蓋因子 k 一
併提供於標準法碼校正證書中。標準不確定度是

u (δmc ) = U k (7.1.2-2)

若標準法碼已被校正到特定的容許誤差 Tol,例如到 R 111 中所提供的 mpe ,而且在這裡


是用其標稱值 mN ,則 δmc = 0 ,而假設為矩形分佈,因此

u (δmc ) = Tol 3 (7.1.2-3)

當使用的測試負載由一個以上的標準法碼組成時,標準不確定度是用算術加總而不是平方
和,為了考慮到相關性的假設。
對於測試負載部分是由替代負載所組成的,請參閱 7.1.2.6。
註解 1:對於 mc 或 mN 的使用,參考 6.2.1。
註解 2:當標準法碼(組)對於 R 111 的一致性確定時,(7.1.2-3)可以用 mpe 取代 Tol 來修
改。對於 mN ≥ 0.1 kg 的法碼,其屬於相同準確度等級的所有法碼, mpe mN 的商是
常數, mpe = cclass mN , cclass 從表 7.1-1 可獲得。
然後(7.1.2-3)可以使用在式中

u (δmc ) = m N cclass 3 (7.1.2-3a)

或是用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w (δmc ) = cclass 3 (7.1.2-3b)

2013.09.01 第 17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表 7.1-1 對於依據 R 111 [5]的 mN ≥ 100 g 標準法碼的商 cclass = mpe mN


等級 cclass × 106
E1 0.5
E2 1.6
F1 5
F2 16
M1 50
M2 160
M3 500

對於 E2、F2 和 M2 這些等級且標稱值為 2 × 10n 的法碼, cclass × 106 的值應該分別以 1、5、


15 和 150 取代。
7.1.2.2 δmB 是如同在 4.2.4 所介紹的空氣浮力修正。這個值與校正法碼的密度 ρ、空氣密度的設
定範圍 ρa 以及衡器的調整有關 ─ 參考 4.2.4 中的狀況 A 和 B。
狀況 A:
δmB = − mN (ρ a − ρ0 )(1 ρ − 1 ρc ) (7.1.2-4)
其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w 2 (δmB ) = u 2 (ρ a )(1 ρ − 1 ρ c ) + (ρ a − ρ 0 ) u 2 (ρ ) ρ 4
2 2
(7.1.2-5)
狀況 B1:
δmB = −mcCal [(ρ a − ρ 0 )(1 ρ − 1 ρc ) + δρ as ρc ] (7.1.2-6)
其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w 2 (δmB ) = u 2 (ρ a )(1 ρ − 1 ρ c ) + (ρ a − ρ 0 ) u 2 (ρ ) ρ 4 + u 2 (δρ as ) ρ c2 (7.1.2-7)
2 2

狀況 B2:
δmB = −mN (ρ a − ρ 0 ) ρ (7.1.2-8)
其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2
w (δmB ) = u 2 (ρ a ) ρ 2 + (ρ a − ρ 0 ) u 2 (ρ ) ρ 4
2
(7.1.2-9)

只要知道 ρ 、 u (ρ ) 、 ρ a 和 u (ρ a ) 的值,這些值應該被用來決定 w(δmB ) 。
密度 ρ 和其標準不確定度可能在缺乏這些資訊的情況下,根據目前最新情況來估計。附錄
E1 提供了對於標準法碼常用材料的國際認可值。
如果有的話,空氣密度 ρ a 和它的標準不確定度可以從溫度與大氣壓力來計算(相對濕度
的影響較小),或是可以從海拔高度來估計。
在經過較長的一段時間而考慮現場大氣壓力和溫度的變異性時,界限 ∆ρ as 應該被加以估
計,而其差值 δρas (狀況 B1),可以假設為零,並帶有一個適當的不確定度 u (δρas ) 。對
於 ρ a 和 ρ as 這兩個值,使用相同的估計、相同的不確定度,可能是為一個簡單的方法。

2013.09.01 第 18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附錄 A 對於預期的變異提供了幾個公式和資訊。

附錄 E 對於 ρ 和 ρ a 的一些選定組合值提供 w(δmB ) 的值。對於在狀況 A 的情況下校正,值
大多可以忽略不計。
對於在狀況 B 的情況下校正,通常建議根據 ρ 和 ρ a = ρ0 ± ∆ρ a 來計算不確定度,而不要使
用修正值 δmB 。
當標準法碼對於 R 111 [5]的一致性確定時,而手邊沒有 ρ 和 ρ a 的資訊,可以求助於 R 111[5]
的第 10 章節 5。不使用修正,而相對不確定度為
對於狀況 A,

( )

w(δmB ) ≈ mpe 4mN 3 (7.1.2-5a)

對於狀況 B1 和 B2,

( 3)

w(δmB ) ≈ (0.1ρ 0 ρ c + mpe (4mN )) (7.1.2-9a)

從註腳 5 中的要求,可以得出 ρ 的這些限制:


對於 E2 級: ρ − ρc ≤ 200 kg/m3,而對於 F1 級: ρ − ρc ≤ 600 kg/m3。
註解:由於用於標準法碼的材料密度通常是比 R111 限制所允許的更接近 ρc ,最後 2 個公
^
式可以被認為是 w(δmB ) 的上限。由這些值與衡器解析度( d Max )的簡單比較顯
示他們是夠小的,根據實際數據來更縝密計算這個不確定度分量可能是多餘的。
7.1.2.3 δmD 是自從上次校正以來, mc 可能漂移的修正。極限值 D 最好根據從這個標準法碼的連續
校正證書佐證的 mc 差異來設定。

在缺乏這些資訊的情況下, D 可以基於法碼品質和其使用頻率及謹慎度的觀點,估計為其
擴充不確定度 U (δmc ) 的倍數:

D = k DU (δmc ) (7.1.2-10)

其中 k D 可以從 1 到 3 選擇。
不建議使用修正,而是假設均勻分佈在 ± D 之內(矩形分佈)。則標準不確定度是

u (δmD ) = D 3 (7.1.2-11)
^
當一組法碼已被校正而有標準化擴充相對不確定度 W (δmc ) 時,它可以方便地採用漂移的
相對限制值 Drel = D mN 而且漂移的相對不確定度

5
用於法碼的材料密度應該是在偏離特定的空氣密度(1.2 kg/m-3)10 % 時不會產生超過最大允許誤差四分之一的誤
差。

2013.09.01 第 19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 ^
w(δmD ) = Drel 3 = k D W (mN ) 3 (7.1.2-12)

當法碼符合 R 111 [5]時,估計值可以是 D ≤ mpe 或是 Drel ≤ cclass ─ 參見表 7.1-1。


7.1.2.4 δmconv 是對流影響的修正,如 4.2.3 所敘述。極限值 ∆mconv 可以從附錄 F 取用,取決於溫度
∆T 的已知差異和標準法碼的質量。
不建議使用修正,而是假設均勻分佈在 ± ∆mconv 之內。則標準不確定度是

u (δmconv ) = ∆mconv 3 (7.1.2-13)

7.1.2.5 參考質量的標準不確定度獲得為 ─ 參見 7.1.2

u 2 (mref ) = u 2 (δmc ) + u 2 (δmB ) + u 2 (δmD ) + u 2 (δmconv ) (7.1.2-14)

來自 7.1.2.1 到 7.1.2.4 的貢獻


對於使用符合 R111 且 mN ≥ 0.1 kg 的標準法碼,在狀況 A 的情況下校正,標稱值被用於
這個項目作為例子來說明:

w (mref ) = cclass 3 + cclass 48 + cclass 3 + (∆mconv mN ) 3


∧2
2 2 2 2
(7.1.2-14a)

7.1.2.6 當 測 試 負 載 部 分 是 由 如 4.3.3 所 敘 述 的 替 代 負 載 所 組 成 , 對 於 總 和
LTn = nmc1 + ∆I1 + ∆I 2 + ... + ∆I n −1 的標準不確定度由下面的運算式所提供:

( ) [ ]
u 2 LTn = n 2u 2 (mc1 ) + 2 u 2 (I1 ) + u 2 (I 2 ) + ... + u 2 (I n −1 )
(7.1.2-15)

其中從 7.1.2.5 得到 u (m ) = u (m ) ,而從 7.1.1.5 的 I = I (L ) 得到 u (I )


c1 ref Tj j

註解:當替代負載已被調整到對應的 ∆I 變成零時,顯示值的不確定度 u (I ) 仍必需被包括。 j

根據替代負載的種類,可能有必要進一步增加不確定度的貢獻:
對於如 7.1.1.4 所敘述的偏心負載對部分或所有的實際顯示值 I (LTj );
對於替代負載的空氣浮力,當這些是由低密度的材料(如沙子、礫石)所組成的時
候,而空氣密度在替代負載使用的那段時間中明顯地變化。
當 u (I j ) = 常數時,這運算式簡化為:

( ) [
u 2 LTn = n 2u 2 (mc1 ) + 2 (n − 1)u 2 (I ) ] (7.1.2-16)

7.1.3 誤差的標準不確定度
若 7.1.1 和 7.1.2 的項目適用,誤差的標準不確定度是如下計算

u 2 (E ) = d 02 12 + d I2 12 + s 2 (I ) + u 2 (δI ecc )
(7.1.3-1a)
+ u 2 (δmc ) + u 2 (δmB ) + u 2 (δmD ) + u 2 (δmconv )

或是使用相對不確定度時,為

2013.09.01 第 20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
u 2 (E ) = d 02 12 + d I2 12 + s 2 (I ) + w 2 (δI ecc )I 2
⎧ ^ ^ ^
⎫ 2 (7.1.3-1b)
+ ⎨w 2 (δmc ) + w 2 (δmB ) + w 2 (δmD )⎬mref + u 2 (δmconv )
⎩ ⎭

所有的輸入量被視為不相關,因此不考慮共變數。
標號“j ”已被省略。若(7.1.3-1a、b)中的最末項比前 3 項小,所決定的涵蓋衡量範圍所有誤
差的不確定度,很可能是相當類似的。如果不是這種情況,不確定度必需對每個顯示值個
別計算。
基於一般經驗的觀點,誤差相較於顯示值通常是非常小的,或甚至可能是零,在(7.1.3-1a、
b)中 mref 和 I 的值可以被 I N 所取代。
然後(7.1.3-1a、b)中的項目可以歸納為一個簡單的公式,更能反映這個事實,即某些項目在
本質上是絕對的,而其他則是與顯示值成正比的:

u 2 (E ) = α 2 + β 2 I 2 (7.1.3-2)

若(7.1.1-7)或(7.1.1-8)用於決定待校衡器的標準差,對應的項目當然要包括在(7.1.3-2)之中。

7.2 特徵值的標準不確定度
當如 6.2.2 所敘述的進行概算以便獲得全部衡量範圍的公式 E = f (I ) 時,如 7.1.3 所敘述的誤
差的標準不確定度必需修改的與概算方法一致。根據樣板函數,這可能是
2
被加到(7.1.3-1)的一個單一變異 uappr ,或是
包括在(7.1.3-1)中的變異和共變數。
計算還應該包括檢查樣板函數在數學上是否數據組 E j 、 I j 、 u (E j ) 一致。
最小的 χ2 方法,類似最小平方法,是為了概算而提出。詳情如附錄 C 所提供。

7.3 校正的擴充不確定度
誤差的擴充不確定度

U (E ) = ku (E ) (7.3-1)

涵蓋因子 k ,應該選擇讓擴充不確定度對應的涵蓋機率約為 95%。


k 值 = 2 時,對應到 95.5%的機率,在下述情況下適用
a) 在常態(高斯)分佈可以視為顯示值的誤差,以及
b) 標準不確定度 u (E ) 具有足夠的可靠度(亦即,有足夠的自由度數目)。
附錄 B2 對於這些條件提供了額外的資訊,而附錄 B3 則建議,當其中一個或兩者都不符合
時如何決定因子 k 。
對於由經驗所確認“最壞狀況”的情況,只決定一個 k 值是可以接受的,而這個可能會用在相
同衡量範圍的所有誤差的標準不確定度。

7.4 衡量結果的標準不確定度
衡器的使用者應該注意,一個已被校正且在正常使用中的衡器,在下述這些的情況下,若非

2013.09.01 第 21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全部,也有一些是不同於在校正中的衡器的:
1. 對於待衡量物體所獲得的顯示值,不是在校正中所獲得的,
2. 衡量過程可能和在校正中的過程是不同的:
a. 對於每個負載當然只有一個讀值,而不是幾個讀值來得到一個平均值,
b. 以衡器的標尺分度值 d 來讀值,而不是用較高的解析度,
c. 上下加載,而不是只有向上 ─ 反之亦然,
d. 負載在負載承載器上維持一段較長的時間,而不是在每個加載步驟之後卸載 ─ 反
之亦然,
e. 負載的偏載效應,
f. 扣載平衡裝置的使用,等等。
3. 環境(溫度、氣壓等)可能不同,
4. 對於不是定期重新調整的衡器,例如:由於內藏裝置的使用,會由於老化或磨損而使
得調整可能已經改變。
不像項目 1 到 3,這種影響通常和校正已經經過的時間有關,因此它應該被以一定期間
的時間關係來考量,例如以一年或是校正之間的正常間隔。
為了清楚地區分在校正過程中所得到的顯示值 I 與在校正過的衡器衡量負載 L 所得到的衡
量結果,這些術語和符號將被採用:
R = 讀值,在校正後得到的任何顯示值;
W = 衡量結果,對於誤差 E 的讀值修正。
R 被理解為一個在正常解析度( d 的倍數)時的單一讀值,若適用時加上修正。
對於如同現行在校正時的相同條件下所獲得的一個讀值,且負載適當地置於負載承載器的中
心上,修正僅考慮到上述的 2a 和 2b 點。在校正 W * 的條件下,結果可以定名為衡量結果:

W * = R + δRdigL + δRrep − (R0 + δRdig 0 ) − E (7.4-1a)

與其相關的不確定度

u (W *) = {u (E ) + u (δR ) + u (δR ) + u (δR )}


2 2
dig 0
2
digL
2
rep (7.4-2a)

W * 和 u (W *) 可以直接使用校正證書中所提供的校正結果以及資訊:
數據組 I cal 、 Ecal 、 U (Ecal ) ,以及/或
特徵值 E (R ) = f (I ) 和 U (E (R )) = g (I ) 。
這是在 7.4.1 中和在 7.4.2 中得到。
要考慮到對於衡量結果剩餘可能的影響,大體上由衡量結果導致的進一步修正,正式以一般
的方式加入讀值中:

W = W * +δRinstr + δR proc (7.4-1b)

與其相關的不確定度

u (W ) = u 2 (W *) + u 2 (δRinstr ) + u 2 (δR proc ) (7.4-2b)

被加入的項目和對應的標準不確定度在 7.4.3 和 7.4.4 中被討論。最後在 7.4.5 描述標準不確

2013.09.01 第 22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定度 u (W *) 和 u (W ) 。
章節 7.4.3 和 7.4.4 以及在章節 7.4.5 和 7.5 關於 u (W ) 和 U (W ) 的資訊,是作為衡器使用者對
於如何估計在他正常使用條件下得到衡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的忠告。這不意味著是詳盡的,也
不是強制性的。
當校正實驗室對他的客戶提供的估計,來自尚未被實驗室所量測的資訊,這估計可能不會作
為校正證書描述的一部分。
7.4.1 使用時讀值的標準不確定度
為了解釋讀值的變異來源,以 R 取代 I 來使用(7.1.1-1):
R = RL + δRdigL + δRrep − (R0 + δRdig 0 )...{+ δRecc } (7.4.1-1)

如果適用的話加入{ }中的項目
修正和其標準不確定度為:
7.4.1.1 δRdig 0 代表零點讀值的數位捨入誤差。7.1.1.1 適用於,除了變異 dT < d 之外的情況,所以

u (δRdig 0 ) = d0 12 (7.4.1-2)

註解:在 7.1.1.1 中的註解 2a 適用。


7.4.1.2 δRdigL 代表負載讀值時的數位捨入誤差。7.1.1.2 適用於,除了變異 dT < d L 之外的情況,所

u (δRdigL ) = d L 12 (7.4.1-3)

7.4.1.3 δRrep 代表來自於不完美重複性的誤差。7.1.3.1 適用於,對於單一讀值的相關標準差 s 或


s (I ) ,將從校正證書中取得,因此

u (δRrep ) = s 或 u (δRrep ) = s(R ) (7.4.1-4)

註解:在校正證書中,標準差可能被以與單一顯示值或 n 個顯示值平均值有關來描述。在
後者的情況下, s 的值必需乘以 n 來得到單一讀值的標準差。
7.4.1.4 δRecc 代表來自於負載重心位置偏離中心的誤差。它已被加進括號中,因為它通常是只與 W
有關而不是 W * ,因此將在 7.4.4.3 中被考量。

7.4.1.5 接著,讀值的標準不確定度可以由這裡獲得

⎧ ^ ⎫
u 2 (R ) = d 02 12 + d R2 12 + s 2 (R )...⎨+ w 2 (δRecc )R 2 ⎬ (7.4.1-5)
⎩ ⎭

如果適用的話加入{ }中的項目
註解:當 s = 常數時,不確定度 u (R ) 是=常數;在特殊情況下必須考慮到偏載性誤差,這個
項目應該來自於 7.4.4.4。

2013.09.01 第 23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7.4.2 讀值誤差的不確定度
當對應於顯示值 I calj 的讀值 R 在校正證書中被描述時, u (Ecalj ) 可以從那裡獲得。對於其他
的讀值, u (E (R )) 可以從(7.1.3-2)計算,當 α 和 β 是已知的,或是從內插法求得,或如 7.2
所敘述的概算公式得到。
不確定度 u (E (R )) 通常是不小於接近實際讀值 R 的顯示值 I j 的 u (Ecalj ),除非它是由概算公式
所決定。
註解:校正證書通常所呈現的 U 95 (Ecal ),是從證書上註明的涵蓋因子 k 所導出的 u (Ecal ) 而來。
7.4.3 來自於環境影響的不確定度
修正項 δRinstr 代表來自於後續討論共達 3 項的影響。它們通常不用於在實際使用前進行調整
的衡器 ─ 參見 4.2.4 狀況 A。對於其他衡器它們應該被認為是適用的。實際上沒有應用任
何修正,對應的不確定度是根據使用者對衡器特性的認知來估計的。
7.4.3.1 δRtemp 項代表衡器因環境溫度改變所引起的特徵值(或調整)改變。極限值可以依以下項
目估計為 δRtemp = TK∆T 。

通常會有 如 TK = ∂ (Max ) ∂T 的製造商規格, 在許多狀 況下引用 以 10-6 /K 為單位的


TK ≤ TC 。在預設情況下,具備 OIML R76 [3](或 EN 45501 [4])型式認證的衡器,可以
假設為 TC ≤ mpe(Max )(Max∆TAppr ) ,而 ∆TAppr 是標註在衡器上的認證溫度範圍;對於其他
衡器的情況是,不是作出的保守假設導致為相較於具備型式認證衡器的倍數值(3~10 倍) ,
就是對在不同於校正時的其它溫度下使用該衡器而沒有任何資訊。
溫度的變異範圍 ∆T (全寬)應該基於衡器使用所在現場的觀點估計,如附錄 A.2.2 中所
討論的。

假設為矩形分佈,因此相對不確定度為

w(δRtemp ) = TC∆T

12 (7.4.3-1)

7.4.3.2 δRbouy 項代表因為空氣密度的變異而造成在衡器調整上的改變;沒有應用修正,如同在


7.1.2.2 中所考量的不確定度貢獻,其空氣密度的變異預期大於在校正時的。
註解:待衡量物體的密度 ρ
沒有被考慮在不確定度的貢獻內,因為它對於衡量結果的值 W 是基本的組成。
7.4.3.3 δRadj 項代表自校正以來,由於老化、磨損而造成衡器在調整上的改變。如果有的話,極
限值可以從先前的校正獲得,作為介於任何兩個連續的校正間,在或接近 Max 的誤差最
大差異 ∆E (Max ) 。在預設情況下, ∆E (Max ) 應該從衡器製造商的規格獲得,或者對於符
合 OIML R76 [3](或 EN 45501 [4])型式認證的衡器可以估計為 ∆E (Max ) = mpe(Max ) 。任
何這樣的值可以基於校正之間預期的時間間隔的觀點來考量,假設其隨時間的改變過程
是近乎線性的。
假設為矩形分佈,因此相對不確定度為

2013.09.01 第 24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w(δRadj ) = ∆E (Max ) Max 3 ( )



(7.4.3-2)

7.4.3.4 與環境影響造成誤差有關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由此計算

w 2 (δRinstr ) = w 2 (δRtemp ) + w 2 (δRadj )
^ ^
(7.4.3-3)

7.4.4 來自於衡器操作的不確定度
修正項 δR procj 代表在衡量程序不同於在校正的程序時,可能會發生的額外誤差。實際上沒
有應用任何修正,但是對應的不確定度要在根據使用者對衡器特性的認知下來估計。
7.4.4.1 δRTare 項代表在操作扣載平衡後的淨衡量結果 [3](或[4])。可能的誤差和分配的不確定度,
應當考慮到所涉及的讀值之間的基本關係來估計:
RNet = R'Gross − R'Tare (7.4.4-1)

其中,當將皮載在負載承載器上時的衡器顯示值設定為零後,可見的顯示值 RNet 是直接獲


得時, R' 是衡器內部處理的虛擬讀值。在這種情況下,衡量結果理論上是:
WNet = RNet − [Ecal (Gross ) − Ecal (Tare )] − δRinstr − δR proc (7.4.4-2)

與(7.4-1)一致。總載和皮載的誤差,將被視為上述等量 R 值的誤差。然而,皮載值 ─ 以
及必然的總載值 ─ 通常並不記錄。
誤差因此可被估計為

E Net = E ( Net ) + δRTare (7.4.4-3)

其中 ENet = 讀值 R 的誤差 = 淨載帶有對於誤差曲線 Ecal (I ) 非線性影響的額外修正。為了


非線性的量化,可以求助於已知的第一階函數 Eappr = f (R ),或是可以計算連續校正點之間
的斜率 qE

∆Ecal E j +1 − E j
qE = = (7.4.4-4)
∆I I j +1 − I j

導出值或商數的最大和最小值被視為修正的極限值 δRTare = qE RNet ,對此可以假設是矩形分


佈。以相對標準不確定度得到的結果

w (RTare ) = (qE max − qE min ) 12 (7.4.4-5)

要估算不確定度 u (W ),於(7.1-2)中使用 R = RNet 。對 u (E ) 來說, u (E (Net )) = u (Ecal (R = Net ))


是合理的假設,因為來自虛擬的總載和皮載之讀值誤差的不確定度貢獻量,兩者是完全相
關的。
7.4.4.2 δRtime 項代表潛變和遲滯的可能效應,像在下面情況下:
a) 在校正時的施載是連續向上的或連續上下的(在 5.2 中的方式 2 或 3),因此負載在負

2013.09.01 第 25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載承載器上持續一段時間;對於通常在使用替代方法的高衡量範圍的衡器,這是相當
明顯的。在正常使用時,被衡量的分散負載被放在負載承載器上,並視需要的一直維
持在那裡以便獲得讀值或列印輸出,其顯示值誤差可能和校正時使用相同負載所得到
的值不同。
當測試連續上下進行時,對於任何測試負載 m j 的誤差最大差值 ∆E j 可以作為這種影響的極
限值,其所獲致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 )

w(δRtime ) = ∆E j max m j 12 (7.4.4-6)

當測試只有向上進行時,如果有求得零點回復誤差 E0 ,則可以用於估算相對標準不確定

( )

w(δRtime ) = E0 Max 3 (7.4.4-7)
在缺乏這些資訊的情況下,對於具備 OIML R76 [3](或 EN 45501 [4])型式認證的衡器可以
估算極限值。如同
∆E (R ) = Rmpe(Max ) Max (7.4.4-8)
對於沒有這種型式認證的衡器,保守估計為這個值的倍數( n = 3~10 倍)。
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 ) ( )

w(δRtime ) = mpe(Max ) Max 3 或 = nmpe(Max ) Max 3 (7.4.4-9)
b) 在校正時的施載在步驟之間帶有卸載,被衡量的負載在負載承載器上保持了一段較長
的時間。在沒有任何其他資訊的情況下 ─ 例如,觀察顯示值在經過一段象徵的時間
變化 ─ 如果適用可以參考 (7.4.4-9)。
c) 在校正時只向上施載,在使用中是進行卸載衡量。這種情況可以視為扣載平衡的逆向
操作(見 7.4.4.1) ,結合上述的 b)點,可適用(7.4.4-5)和(7.4.4-9)。
註解:在卸載衡量的狀況,讀值 R 應該被視為正值,雖然它在衡器上的顯示可能是負的。

7.4.4.3 δRecc 代表來自於負載重心位置偏離中心的誤差。因為在校正過程中發現的影響應該被全


面考慮,所以修改使用 7.1.1.4 為

(
w(δRecc ) = (∆I ecc,i )max L ecc 3 )

(7.4.4-10)

7.4.4.4 當動態物體例如活的動物被衡量時,假設 u (δI rep ) 將會增加。因此,一個典型的物體應該


至少依據 5 次衡量來決定標準差 sdyn ,而在(7.4.1-5)中的 s (R ) 應該被 sdyn 所取代。

7.4.5 衡量結果的標準不確定度
衡量結果的標準不確定度從 7.4.1 到 7.4.4 中所說明的項目計算,如果適用的話。
對於在校正條件下的衡量結果:
u 2 (W *) = d 02 12 + d L2 12 + s 2 (R ) + u 2 (E ) (7.4.5-1a)

2013.09.01 第 26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對於一般的衡量結果:
⎡ ∧2 ∧ ∧
u 2 (W ) = u 2 (W * ) + ⎢ w (δRtemp ) + w (δRadj ) + w (δRTare )
2 2


(7.4.5-1b)

[ ]
∧ ∧
+ w (δRtime ) + w (δRecc )⎥ R 2 + sdyn
2 2 2
− s 2 (R )

u 2 (W * ) 項目以粗體顯示,以表示它適用在任何情況下,而其他項目在適用時應該被包括。
對於 u (W ) 的眾多貢獻可以歸類為 αW2 和 βW2 兩項
u 2 (W ) = α W2 + βW2 R 2 (7.4.5-2)
其中, αW2 是所有絕對標準不確定度的平方和,而 βW2 是所有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的平方和。

7.5 衡量結果的擴充不確定度
7.5.1 由修正產生的誤差
衡量結果等於用校正所決定的誤差來修正的讀值,其完整公式為
W * = R − E (R ) ± U (W *) (7.5.1-1a)
或是
W = R − E (R ) ± U (W ) (7.5.1-1b)
如果適用。
擴充不確定度 U (W ) 決定為
U (W *) = ku (W *) (7.5.1-2a)
或是
U (W ) = ku (W ) (7.5.1-2b)
其中, u (W *) 或 u (W ) 可從 7.4.5 取用。
對於 U (W *) ,涵蓋因子 k 應該如 7.3 所敘述的來決定。
對於 U (W ) ,由於大量的項目構成 u (W )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涵蓋因子 k 將是 k = 2 ,即使
標準差 s 是只有從少數的量測所得到,而且/或是校正證書中所陳述的是 kcal > 2 。
在有疑問的情況下, k 應該如 7.3 所敘述的來決定為
u (W (R = 0 )) = αW ,以及
u (W (R = Max )) = αW2 + βW2 Max 2

7.5.2 包含在不確定度中的誤差
必需獲得校正實驗室和客戶的同意,才能推導出包括顯示值誤差的“總體不確定
度” U gl (W ) ,這樣,在使用時的讀值就不需要加上修正:
W = R ± U gl (W ) (7.5.2-1)
除非誤差集中在大約零附近,否則它們對於不確定度形成一個單邊的貢獻,而只能以近似

2013.09.01 第 27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的方式來處理。為了簡化和方便的緣故,對於整個衡量範圍以“總體不確定度”的運算式形
式敘述是最好的,而不是對於衡量結果固定值作個別數值的敘述。
讓 E (R ) 是一個函數,或者 E 0 是一個在校正證書中所敘述涵蓋衡量範圍所有誤差的代表
值,然後使用中不確定度的組合原則上可以採用這些形式之一:

U gl (W ) = k u 2 (W ) + (E (R ))
2
(7.5.2-2)

( )
U gl (W ) = k u 2 (W ) + E 0
2
(7.5.2-2a)

( ) (R Max)
U gl (W ) = k u 2 (W ) + E 0
2 2
(7.5.2-2b)

U gl (W ) = ku (W ) + E (R ) (7.5.2-3)

U gl (W ) = ku (W ) + E 0 (7.5.2-3a)

U gl (W ) = ku (W ) + E 0 R (7.5.2-3b)
Max
考慮在(7.4.5-2)中 u (W ) 的格式,方程式(7.5.2-2b)和(7.5.2-3b)可能比對應字母“a”的版本更適
合。
對於方程式 E (R ) 或代表值 E 0 的產生,參見附錄 C。
重要的是要確保 U gl (W ) 保持了對於整個衡量範圍的涵蓋機率不小於 95%。

7.5.3 衡器其他方面的資格
客戶可以期望或要求校正實驗室提供對於特定規範的符合性聲明,如果 W − R ≤ Tol ,而
Tol 為適用的公差。公差可以指明為“ Tol = R 的 x %”或“ Tol = nd ”或類似的。
符合性可以聲明符合 ISO / IEC 17025,在此條件下
E (R ) + U (W (R )) ≤ Tol (R ) (7.5.3-1)

或者對於 R 的個別值或者對於在全部或部分衡量範圍內的任何值。
在相同衡量範圍內,符合性可以針對衡量範圍的不同部分或 Tol 的不同值來聲明。

8 校正證書
本章節包含關於一份校正證書內提供什麼樣的資訊可能是有用的建議,它的目的與 ISO/IEC
17025 的優先要求是一致的。

8.1 一般資訊
校正實驗室,
參照的認證(認證組織、認證號碼),
證書識別(校正編號、簽發日期、頁數),
授權人員的簽名。
客戶的識別。

2013.09.01 第 28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待校衡器的識別,
關於衡器的資訊(製造商、衡器種類、 Max 、 d 、安裝地點)。
證書只能全文複製除非有校正實驗室書面許可的警語。

8.2 關於校正程序的資訊
量測日期、校正現場、和安裝地點,如果有不同時,可能影響校正結果的環境和/或使用條
件。
關於衡器的資訊(進行的調整、功能的任何異常、只要與校正相關的軟體設定等),
應用程序的參照或描述,只要在證書內是不明顯的部份,例如,在施載和/或讀值之間觀測
的固定時間間隔。
與客戶的協議,例如,在限定的校正範圍、符合性聲明的計量規格之外。
關於量測結果追溯性的資訊。

8.3 量測結果
將所施加的測試負載的顯示值和/或誤差、或是與顯示值相關的誤差,作為分散值和/或導出
的概算方程式。
施載程序的細節,如果和上述的認知相關,
決定的標準差,視同和單一顯示值或顯示值的平均值相關,
報告結果的量測擴充不確定度。
擴充係數 k 的顯示,連同涵蓋機率的說明,和當使用 k ≠ 2 時的原因。
當顯示值/誤差與一般決定讀值的情況不同時 ─ 在衡器正常解析度時讀取單一讀值 ─ ,應
該給予”報告的不確定度小於在一般讀值情況時會得到的”這個警語。
對於不太熟悉的客戶,當適合時這些建議可能是有用的,關於:

顯示值誤差的定義,
在使用中如何藉由減去對相應的誤差來修正讀值,
呈現的顯示值和/或誤差具有比標尺分度值 d 還小的小數時如何解釋。

對於不論是所有個別的誤差或是由概算所得到的函數 E (R ),引用 U (W *) 的值可能是有用的。

8.4 額外的資訊
關於在使用中所預期的量測不確定度、其可包含的適用情況的額外資訊,可以附於證書而不
用成為它的一部分。
當誤差是源自於修正所造成的,可以使用這個公式:

W = R − E (R ) ± U (W ) (8.4-1)

伴隨著 E (R ) 的方程式。
當誤差被包括在“總體不確定度”之內時,這個公式可以使用:

W = R ± U gl (W ) (8.4-2)

應該補充的陳述是,由此公式而來的擴充不確定度的值是對應於至少 95%的涵蓋機率。

2013.09.01 第 29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非強制的:
對於特定規範的符合性和適用的有效範圍的陳述。
這個陳述的形式可以是

W = R ± Tol (8.4-3)

而且可以提供
附加量測的結果,或
作為獨立的陳述,附有宣告保留在校正實驗室的量測結果參照。
此陳述可以伴隨著註解指出:所有被量測擴充不確定度擴大的量測結果都在規格界限之內。

9 真實質量或約定質量
量 W 是被衡量物體的約定質量 mc 的一個估計值 6。對於某些應用,它可能需要從 W 導出質量 m
的值,或是一個更準確的值 mc 。
物體的密度 ρ 或體積 V 連同其標準不確定度的估算,必須從其他來源得知。

9.1 真實質量
物體的真實質量是

m = W [1 + ρ a (1 ρ − 1 ρ c )] (9.1-1)

^
忽略第二和高階項,可以獲得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w(m )

u 2 (W ) 2 u (ρ )
2
^
⎛1 1 ⎞ 2
w (m ) =
2
+ u 2
( ρ )⎜ −
⎜ρ ρ ⎟⎟ + ρ (9.1-2)
W2
a
⎝ c ⎠
a
ρ4

對於 ρ a 和 u (ρ a ) (空氣密度)參見附錄 A。
^ ^
如果 V 和 u (V ) 是已知的,而不是 ρ 和 u (ρ ) , ρ 可以由 W V 概算,而 w(ρ ) 可以由 w(V ) 取代。

9.2 約定質量
物體的約定質量是

mc = W [1 + (ρ a − ρ0 )(1 ρ − 1 ρ c )] (9.2-1)

^
忽略第二和高階項,可以獲得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w(mc )

6
在大多數情況下,尤其是當結果被用於貿易時,值 W 被用作衡量的結果

2013.09.01 第 30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u 2 (W ) 2 2 u (ρ )
2
^
⎛1 1 ⎞ 2
w (mc ) =
2
+ u ( ρ )⎜
a ⎜ − ⎟
⎟ + ( ρ − ρ ) (9.2-2)
⎝ ρ ρc ⎠ ρ4
a c
W2

給(9.1-2)的註釋也同樣適用。

2013.09.01 第 31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10 參考資料

[1] EURAMET cg-18: Guideline on the Calibration of Non-Automatic Weighing Instruments, version
3.0 (03/2011)
[2] JCGM 100:2008 (GUM 1995 with minor corrections) E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data — 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September 2008
[3] OIML R 76: Non-automatic Weighing Instruments Part 1: Metrological Requirements - Tests,
edition 2006 (E)
[4] EN 45501: Metrological Aspects of Non-automatic Weighing Instruments, edition 1992 with
supplement 1994
[5] OIML R111, Weights of Classes E1, E2, F1, F2, M1, M1-2, M2, M2-3, M3, Edition 2004 (E)
[6] A Picard, R S Davis, M Gläser, K Fujii: Revised formula for the density of moist air (CIPM-2007).
Metrologia 45 (2008), p. 149-155.
[7] M. Gläser: Change of the apparent mass of weights arising from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Metrologia
36 (1999), p. 183-197
[8] ISO 31 Quantities and Units (1993) Part 11: Mathematical Signs and Symbols for use in phys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9]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Basic and General Terms in Metrology, 2nd edition 1994
[10] Determination of Mass – Part 1: Dissemination of the unit of mass”, by R. Balhorn, D. Buer, M.
Gläser and M. Kochsiek PTB-Bericht MA-24, 2nd revised edition, Braunschweig, April 1992

2013.09.01 第 32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附錄 A : 空氣密度估算的建議
註解:在附錄 A 中,符號 T 是以 K 為單位的溫度,而 t 是以°C 為單位的溫度。

A1 空氣密度的公式
決定潮濕空氣密度最準確的公式是度量衡國際委員會(CIPM)所建議的[6] 7。對於本指引的
目的,較不複雜的公式是足夠的,但會導致較不精確的結果。

A.1.1 CIPM 公式簡化版,指數版


從[5],章節 E3
0.34848 p − 0.009(hr )× exp(0.061t )
ρa = (A1.1-1)
273.15 + t
其中 ρa 空氣密度以 kg/m3 為單位
p 氣壓以 hPa 為單位
hr 空氣的相對濕度以%為單位
t 空氣溫度以°C 為單位
在下列的環境條件下(不包括 p , h , t 的量測不確定度在內),公式產生的不確定度
u form ρ a ≤ 2.4×10-4
600 hPa ≤ p ≤ 1100 hPa
20 % ≤ hr ≤ 80 %
15 °C ≤ t ≤ 27 °C

A.1.2 CIPM 公式簡化版,標準版


從[10]可以引用此運算式
0.348444 p − hr (0.00252t − 0.020582)
ρa = (A1.2-1)
273.15 + t
其符號同上。
在下列的環境條件下(不包括 p , h , t 的量測不確定度在內),公式產生的不確定度
∆ρ a, form ≤ 0.00141 kg/m3
p 600 hPa ≤ p ≤ 1100 hPa
hr 20 % ≤ hr ≤ 80 %
t 15 °C ≤ t ≤ 27 °C
∆ρ a, form 是從這個公式的值和從 CIPM 公式對應的值之間的差異。因此,合併的相對標準不
確定度公式 w (ρ a , form ) 如下所提供

7
對於 CIPM-2007 公式可以使用的溫度和壓力的建議範圍是
600 hPa ≤ p ≤ 1100 hPa
15 °C ≤ t ≤ 27 °C。

2013.09.01 第 33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
w 2 (ρ a , form ) = 2.2 ×10 −5 ) + ((0.00141 kg/m ) (1.2 kg/m ))
^
2 3 3 2
3
(A1.2-2)
= 4.61× 10 −7

w (ρ a , form ) = 6.79 ×10



−4
(A1.2-3)

A.1.3 Boyle-Mariotte 公式
從基本公式 p ρ = RT ,接著
ρ a ,ref Tref p
ρa = (A1.3-1)
Tpref

參考值可以依方便性來選擇。它可能是在校正時所決定的實際值,或是任何其他方便的一
組值。
對這個公式一個非常方便的修改,可以提供如下:

ρ a = 0.99265
(1.20139 kg/m )(293.15 K )p
3
(A1.3-2)
(273.15 + t )(1015 hPa )
這產生的值在 CIPM 值的± 1.1 %之內 ─ 正當理由和有效範圍的性,請參閱 A1.4。

A.1.4 公式誤差
使用 EXCEL 試算表的實例計算,進行由上面公式與根據 χCO-2 = 0.0004 的 CIPM 值所得到
的空氣密度結果比較。
在下面的步驟進行參數的比較:
溫度 t = 15 °C 到 27 ºC
大氣壓力 p = 600 hPa 到 1100 hPa
相對濕度 h = 20 %到 80 %
從一個較簡單的公式所得到的任何值和對應的 CIPM 值,其間的最大差值,以 CIPM 值的
%表示,是
公式 最大差值(絕對值)
(A.1.1-1) 0.024 %
(A.1.2-1) 0.20 %
(A.1.3-1),依據 ρ a = 1.20021 kg/m 3
1.4 %
(A.1.3-2),依據 ρ a = 1.20139 kg/m3 0.9 %
註解:
對於 ρ a = 1.20021 kg/m3,參考值是
t = 20 °C, p = 1014 hPa 和 h = 50 %。
在最後一行,參考值是 t = 20 °C,p = 1015 hPa 和 h = 50 %,而參考空氣密度被隨意
地設定為 ρ a, ref = (1.20139 kg/m3 × 0.99462),以符合 CIPM 2007 的相關條件。

2013.09.01 第 34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A.1.5 平均空氣密度
當溫度和大氣壓力的量測是不可能時,在現場的平均空氣密度可以從海拔高度來計算,如
[5]中所建議的:
⎛ ρ0 ⎞
ρ a = ρ 0 exp⎜⎜ − ghSL ⎟⎟ (A1.3-2)
⎝ p0 ⎠
其中, p0 = 101325 Pa
ρ 0 = 1.200 kg/m3
g = 9.81 m/s2;
hSL = 海拔高度以 m 表示

A2 構成空氣密度參數的變異
A.2.1 氣壓:
平均氣壓 p(hSL ) 可以從位置所在的海平面之上以 m 表示的高度 hSL 來估計,使用此關係

(
p(hSL ) = p(h0 ) − hSL × 0.12 hPa m ) (A2.1-1)

其中 p(h0 ) = 1013.12 hPa


在任何指定的位置,其平均變化大多數在 ∆p = ± 40 hPa 8。在這些限制之內,分佈不是矩
形,因為極值是幾年只出現一次的。假設為常態分佈是更實際的,則 ∆p 是“2σ”,甚至是
“3σ”。因此

u (∆p ) = 20 hPa(對於 k = 2)或者 u (∆p ) = 13.3 hPa(對於 k = 3) (A2.1-2)

A.2.2 溫度
在衡器使用地方的溫度可能變異 ∆t = tmax − tmin 可以由此容易獲得的資訊來推估:
客戶從他的經驗所敘述的限制,
合適的記錄裝置得到的讀值,
控制儀表的設定,在這裡的房間是達到適當溫度條件或溫度穩定的;
在預設情況下,應該做正確的判斷,以獲得 ─ 如
17 °C ≤ t ≤ 27 °C,對於有窗戶的封閉辦公室或實驗室房間,
∆t ≤ 5 K,對於在建築物中心沒有窗戶的封閉房間,
- 10 °C ≤ t ≤ + 30 °C 或 t ≤ + 40 °C,對於開放的工作空間或工廠大廳。
正如在氣壓的章節已經說過的,矩形分佈是不太可能在開放的工作空間或工廠大廳發生
的,由於這裡是以大氣的溫度為準。然而,為了避免對於不同房間的情況有不同的假設,
建議使用矩形分佈的假設,進而推導出

u (∆t ) = ∆t 12 (A2.2-1)

8
範例:在德國漢諾威,在超過 20 年觀察所得到的最高和最低氣壓之間的差異是 77.1 hPa(來自於德國氣象服務 DWD
的資訊)。

2013.09.01 第 35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A.2.3 相對濕度
在衡器使用地方的相對濕度可能變異 ∆hr = hr , max − hr , min 可以由此容易獲得的資訊來推估:
客戶從他的經驗所敘述的限制,
合適的記錄裝置得到的讀值,
控制儀表的設定,在這裡的房間是達到適當溫度條件的;
在預設的情況下,應該做正確的判斷,以獲得 ─ 如
30 % ≤ hr ≤ 80%,對於有窗戶的封閉辦公室或實驗室房間,
∆hr ≤ 30 %,對於在建築物中心沒有窗戶的封閉房間,
20 % ≤ hr ≤ 80 %,對於開放的工作空間或工廠大廳。
對此應該牢記,
在 hr < 40 %,對於高解析度衡器,靜電作用可能已經影響衡量結果,
在 hr > 60 %,腐蝕可能會開始出現。
正如在氣壓的章節已經說過的,矩形分佈是不太可能在開放的工作空間或工廠大廳發生
的,由於這裡主要受到大氣的相對濕度影響。然而,為了避免對於不同房間的情況有不同
的假設,建議使用矩形分佈的假設,進而推導出

u (∆h ) = ∆h 12 (A2.3-1)

A3 空氣密度的不確定度
空氣密度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u (ρ a ) ρ a 可以計算如下

u (ρ a ) ⎛ u p (ρ a ) ⎞ ⎛ ut (ρ a ) ⎞ ⎛ u h (ρ a ) ⎞ ⎛ u form (ρ a ) ⎞
2 2 2 2

= ⎜⎜ ⎟⎟ + ⎜⎜ ⎟⎟ + ⎜⎜ ⎟⎟ + ⎜⎜ ⎟⎟ (A3-1)
ρa ρ
⎝ a u ( p ) ⎠ ⎝ a ρ u (t ) ⎠ ⎝ a ρ u (h ) ⎠ ⎝ ρ a ⎠

其中靈敏係數(來自空氣密度的 CIPM 公式)


u p (ρ a ) ρ a = 1×10-3 hPa-1 對於氣壓
ut (ρ a ) ρ a = - 4×10-3 °C-1 對於空氣溫度
u h (ρ a ) ρ a = -9×10-3 對於相對濕度

空氣密度標準不確定度的範例,使用 CIPM 2007 公式計算不同的參數


u p (ρ a ) ut (ρ a ) u hr ( ρ a ) u form (ρ a ) u (ρ a )
∆p /hPa ∆t /°C ∆h
ρ au( p ) ρ au (t ) ρ au (hr ) ρa ρa
-2 -3 -4 -5
40 2 0.2 1.15×10 -2.31×10 -5.20×10 2.20×10 1.18×10-2
40 2 1 1.15×10-2 -2.31×10-3 -2.60×10-3 2.20×10-5 1.21×10-2
40 5 0.2 1.15×10-2 -5.77×10-3 -5.20×10-4 2.20×10-5 1.29×10-2
40 5 1 1.15×10-2 -5.77×10-3 -2.60×10-3 2.20×10-5 1.32×10-2
40 10 0.2 1.15×10-2 -1.15×10-3 -5.20×10-4 2.20×10-5 1.63×10-2
40 10 1 1.15×10-2 -1.15×10-3 -2.60×10-3 2.20×10-5 1.65×10-2
40 20 0.2 1.15×10-2 -2.31×10-3 -5.20×10-4 2.20×10-5 2.58×10-2
40 20 1 1.15×10-2 -2.31×10-3 -2.60×10-3 2.20×10-5 2.60×10-2

2013.09.01 第 36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40 30 0.2 1.15×10-2 -3.46×10-3 -5.20×10-4 2.20×10-5 3.65×10-2


40 30 1 1.15×10-2 -3.46×10-3 -2.60×10-3 2.20×10-5 3.66×10-2
40 40 0.2 1.15×10-2 -4.62×10-3 -5.20×10-4 2.20×10-5 4.76×10-2
40 40 1 1.15×10-2 -4.62×10-3 -2.60×10-3 2.20×10-5 4.77×10-2
40 50 0.2 1.15×10-2 -5.77×10-3 -5.20×10-4 2.20×10-5 5.89×10-2
40 50 1 1.15×10-2 -5.77×10-3 -2.60×10-3 2.20×10-5 5.89×10-2

來自於 CIPM 公式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是 2.2 × 10-5 [6]。

對於概算式A.1.1-1、A.1.2-1和A.1.3-1,來自於對應概算公式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應該正確地被取
代的, u form (ρ a ) ρ a 。

2013.09.01 第 37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附錄 B : 量測擴充不確定度涵蓋因子 k
註解:在本附錄中,一般符號 y 是用於量測結果,而不是作為一個顯示值、一個誤差、一個被衡
量物體的質量等的特定數量。

B1 目的
涵蓋因子 k 在所有情況下,應該選擇可以使得量測擴充不確定度有一個大約 95%的涵蓋機
率。

B2 應用 k = 2 的基本條件
當滿足以下條件時使用因子 k = 2:
常態分佈可以被指定給輸出估計值 y 而且 u ( y )是足夠可靠的,參見[2]。
當有數個(亦即 N ≥ 3)不確定度分量對於 u ( y ) 的貢獻有類似數量,而每一個都源自於良
態分佈(常態、矩形,或類似)時,可以假設為常態分佈 ─參見[2]。
註解:這意味著這些呈常態分布的貢獻分量中,並沒有如 B.3.2 定義的那種占絕大多數的分
量。
足夠的可靠性取決於有效自由度。當對於 u ( y )的 A 類貢獻根據沒有一個是少於 10 個觀察
值時,則符合這個標準。參見[2]。

B3 在其他情況下決定 k
在下列的任何情形之一,擴充不確定度為 U ( y ) = k u ( y )。
B.3.1 假設為常態分佈
當輸出估計值 y 的分佈可以假設是常態,但是 u ( y )不足夠可靠 ─ 參見 B.2 ─ 然後有效自
由度 νeff 必須使用 Welch-Satterthwaite 公式來決定,而 k > 2 如[2]中附錄 E 所敘述的對應表
格來讀出。
B.3.2 非常態分佈
在一個給定的條件下可明顯看出,u( y )包含了一個 B 類的不確定度分量 u1 ( y ),其分布並
非常態分布(例如矩形或三角形…等),而此分量占整體的比率遠大於其他組成。在這情況
下,u( y )被分為主要的 u1(可能支配整體的大多數)以及由其他剩餘的不確度組成的組合不
確定度 u R = ∑ u 2j 的平方根,且 j ≥ 2。
如果 uR ≤ 0.3 u1,則 u1 被認為是“主要的”,而 y 的分佈被認為基本上是和這主要的貢獻是
相同的。
擴充因子是根據主要分量的分佈形狀來選擇的:
對於梯形分佈,其 β < 0.95:
(β = 邊緣參數,梯形較小邊對較大邊的比率)
{ [ ( )]} [(
k = 1 − 0.05 1 − β 2 ) ]
1+ β 2 6 ─ 參見[2]
對於矩形分佈(β = 1):k =1.65 ─ 參見[2]
對於三角形分佈(β = 0):k =1.90
對於 U 型分佈:k = 1.41

2013.09.01 第 38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主要的分量本身可能由 2 個主要的分量 u1 ( y )、u2 ( y )所組成,例如:2 個矩形組成一個梯


形,在這種情況下 uR 將由剩下的 uj 來決定,其中 j ≥ 3。

2013.09.01 第 39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附錄 C : 描述誤差與顯示值關係的公式

C1 目的
如何從校正時所獲得的離散值和/或校正證書中所提供的離散值,來推導出在校正的衡量範
圍內,對於任何其他讀值的誤差和分配的不確定度,在本附錄中提供建議。
假設校正產出 n 組數據 INj、Ej、Uj,或是換成 mNj、Ij、Uj,伴隨著擴充的係數 k 以及源於 ķ
的顯示值分佈 E。
在任何情況下,標稱的顯示值 INj 被認為是 INj = mNj 。
進一步假設,對於任何的 mNj,如果 Ij 被 INj 取代則誤差 Ej 仍然是相同的,因此這足以審視數
據 INj、Ej、uj,並為了簡化而省略下標 N。

C2 函數的關係
C.2.1 內插
有幾個用於數值與等距參數列陣之間的內插多項式公式 9,是比較易於採用的。然而,測
試負載在許多情況下可能不是等距的,因而推導出相當複雜的內插公式,如果我們是要找
一個可以涵蓋整個衡量範圍的單一公式。
在兩個連續點之間的線性內插可以依此進行
E ( R ) = E ( Ik ) + ( R – Ik )( Ek+1 – Ek )/( Ik+1 – Ik) (C2.1-1)
U ( R ) = U ( Ik ) + ( R – Ik )( Uk+1 – Uk )/( Ik+1 – Ik) (C2.1-2)
對於讀值 R,Ik < R < Ik+1。為了估計可能的內插誤差,將需要高階多項式 ─ 這裡沒有進一
步闡述。
C.2.2 概算
概算應該根據“最小 χ2”的方法,透過計算或演算法來進行:
χ 2 = ∑ p jν 2j = ∑ p j ( f (I j ) − E j )2 =最小值 (C2.2-1)
其中
pj = 加權因子(基本上是和 1 u 2j 成正比)
νj = 殘差
f = 包含 npar 參數的概算函數
連同概算函數的係數,偏差的平方和應該也如(C.2.2-1)所敘述的一起決定,這被稱為 minχ2
項目。這是作為檢查此概算函數的有效性。
如果滿足以下條件:

min χ 2 −ν ≤ β (2ν ) (C2.2-2)

其中
ν = n - npar =自由度,以及
β = 係數選擇為 1、2(最常用的值)、或 3,

9
內插公式被理解為在內插點準確地產生給定數據。概算公式通常不會準確地產生給定數據。

2013.09.01 第 40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假設樣板函數 E ( I )的形式在數學上是與源於概算函數的數據一致,這是合理的。
C.2.2.1 由多項式概算
由多項式概算產生一般函數

E ( R ) = f ( R ) = a0 + a1R + a2R2 + ... + anaRna (C2.2-3)

係數的下標/指數 na 應該進行選擇,以使得
npar = na + 1 ≤ n/2。
計算最好由矩陣來進行計算。
設定, (
X(n x npar) 是一個矩陣,其 n 行是 1, I j , I 2j , ..., I nja )
a(npar x 1) 是一個列向量,其分量是概算多項式的係數 a0 , a1 , ... , ana
e(n x 1) 是一個列向量,其 n 個分量是 Ej
U(e)(n x n) 是 Ej 的不確定度矩陣。
U(e)要不元素是 ujj = u2 ( Ej )的一個對角線矩陣,不然就是已經被推導為完整的變異數/
共變數矩陣。
加權矩陣 P 是

P = U(e)−1 (C2.2-4)

而係數 a0 , a1 , ... 藉由解出標準方程式來求得

XTPXa - XTPe=0 (C2.2-5)

其解答為

a=(XTPX)-1XTPe (C2.2-6)

n 個偏差 νj = f ( Ij ) - Ej 已包含在向量中

v = Xa − e (C2.2-7)

而 minχ2 由此獲得

minχ2 = vTPv (C2.2-8)

假設(C.2.2-2)的條件被符合,係數 ai 的變異數和共變數由以下矩陣所求得

U(a) = (XTPX)−1 (C2.2-9)

當(C.2.2-2)的條件不被符合時,可以使用這些程序之一:
a: 用具有較高 na 值的概算多項式重複概算,只要 na + 1 ≤ n/2;
b: 在增加所有的 uj 值後重複概算,例如,藉由乘以一個合適的因子 c > 1。
(minχ2 與 1/c2 是成正比的)
概算的結果,a 和 U(a)可以用來決定 n 個點 Ij 的概算誤差和分配的不確定度。
誤差 Eapprj 已包括在向量中

eappr = Xa (C2.2-10)

2013.09.01 第 41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其不確定度可得到為

u2 ( Eapprj ) = diag(XU(a)XT) (C2.2-11)

他們也作為決定任何其他顯示值的誤差和其所對應的不確定度─ 被稱為讀值 R 乃是與


顯示值 Ij 有所區別 ─ 在已校正的衡量範圍內。
設定,
r 是一個列向量,其元素是,
(1,
R, R 2 , R 3 , ..., R na )T

r’ 是一個列向量,其元素是導數
(0, 1, 2 R, 3R 2 , ..., na R na −1 )
T

誤差是

Eappr ( R ) = rTa (C2.2-12)

其不確定度可得到為

u2 ( Eappr ) = (r′Ta)U( R )(r′Ta)T + rTU(a)r (C2.2-13)

因為所有 3 個矩陣都是只有一維的,所以在右手邊的第一項簡化為

(r′Ta)U( R )(r′Ta)T = (a1 + 2a2R + 3a3R2 + ... + naanaRna−1 )2 u2 ( R ) (C2.2-14)

其中,如(7.1.1-11)所敘述的 u 2 (R ) = d 02 12 + d R2 12 + s 2 (I ) 。
C.2.2.2 由直線概算
許多現代的電子衡器都設計良好,而且內部修正可以達到函數 I = f ( m )的好線性度。因
此,誤差大多源自不正確的調整,以及大體上和 R 成比例增加。對於這樣的衡器,可能
相當適合將多項式限縮為線性函數,只要基於(C.2.2-2)中的條件的觀點就足夠了。
標準的解決方案是以 na = 1 代入(C.2.2-3):

E ( R ) = f ( R ) = a0 + a1R (C2.2-15)

對此的一個變形是設定 a0 = 0 並只決定 a1。


此項設定可被進一步證實:由於零點設定 ─ 至少對於增加的負載而言 ─誤差 E ( R = 0 )
自動= 0:

E ( R ) = f ( R ) = a 1R (C2.2-16)

另一種變形是用以定義係數 a(= a1 在(C2.2-16))為所有梯度 qj = Ej / Ij 的平均值。這允


許在扣載平衡操作後,包含淨顯示值的誤差,如果這些已經在校正時被決定:

a = ∑( Ej / Ij )/ n (C2.2-17)

除了(C2.2-17)的變形之外,計算可以使用式 C.2.2.1 中的矩陣公式進行。

2013.09.01 第 42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以下提供其他可能性。
C.2.2.2.1 如(C2.2-12)所敘述的線性迴歸可以藉由許多標準的口袋型計算機來進行。
結果之間的一致性是典型地
“截距” Ù a0
“斜率” Ù a1
然而,計算機可能無法執行根據加權誤差數據的線性迴歸,或是 a0 = 0 的線性迴歸。
C.2.2.2.2 為了方便由電腦進行程式設計計算非矩陣符號,有關的公式在以下呈現。所有公式都包
括加權因子 pj = 1 / u2 ( Ej )
為了簡單起見,所有下標"j"已經從 I、E、p 中省略
a)對(C2.2-15)的線性迴歸

a0 =
∑ pE ∑ pI − ∑ pI ∑ pIE
2

(C2.2-15a)
∑ p∑ pI − (∑ pI ) 2 2

a1 =
∑ p∑ pIE − ∑ pE ∑ pI (C2.2-15b)
∑ p∑ pI − (∑ pI )2 2

min χ 2 = ∑ p (a0 + a1I − E )


2
(C2.2-15c)

u (a0 ) =
2 ∑ pI 2

(C2.2-15d)
∑ p∑ pI − (∑ pI )
2 2

u 2 (a1 ) =
∑p (C2.2-15e)
∑ p∑ pI − (∑ pI )
2 2

cov(a0 , a1 ) =
∑ pI (C2.2-15f)
∑ p∑ pI − (∑ pI ) 2 2

(C.2.2-15)適用於讀值 R 的概算誤差,而其概算不確定度 u (Eappr ) 可求得為

u 2 (Eappr ) = a12u 2 (R ) + u 2 (a0 ) + R 2u 2 (a1 ) + 2 R cov(a0 , a1 ) (C2.2-15g)

b) a0 = 0 的線性迴歸

a1 = ∑ pIE ∑ pI 2
(C2.2-16a)

min χ 2 = ∑ p (a1 I − E )
2
(C2.2-16b)

u 2 (a1 ) = 1 ∑ pI 2
(C2.2-16c)

(C.2.2-16)適用於讀值 R 的概算誤差,而其分配的不確定度 u (Eappr ) 可求得為

u 2 (Eappr ) = a12u 2 (R ) + R 2u 2 (a1 ) (C2.2-16d)

2013.09.01 第 43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c)平均梯度
在此變形中的不確定度是 u (E j I j ) = u (E j ) I j 和 p j = I 2j u 2 (E j ) 。
a = (∑ pE I ) ∑p (C2.2-17a)
min χ 2 = ∑ p (a − E I )
2
(C2.2-17b)
u 2 (a ) = 1 ∑p (C2.2-17c)
(C.2.2-17)適用於讀值 R 的概算誤差,它也可能是一個淨顯示值,而其概算不確定度
u (Eappr ) 可求得為
u 2 (Eappr ) = a 2u 2 (R ) + R 2u 2 (a ) (C2.2-17d)

C3 和讀值無關的項目
雖然不是顯示值函數的項目,對於在使用中所得到讀值的預期誤差,不提供任何估計值,它
們可以有助於推導在 7.5.2 所提到的“總體不確定度”。
C.3.1 平均誤差
所有誤差的平均值是
1 n
E0 = E = ∑ Ej
n j =1
(C3.1-1)

其標準差

s (E ) =
1 n
(
∑ E − Ej
n − 1 j =1
)
2
= uappr (C3.1-2)

註解:數據點 I = 0、E = 0 應該作為 I1、E1 被包含。


其中 E 接近零,只有 s 2 (E ) 可以被加在(7.5.2-2a)中。在其他情況下,特別是在 E ≥ u (W ) ,
(7.5.2-3a)應該被使用,且 u (W ) 因為 uappr = s (E ) 而增加。

C.3.2 最大誤差
“最大誤差”應該被理解為所有誤差的最大絕對值:
Emax = E j (C3.2-1)
max

C.3.2.1 藉由 E 0 = Emax ,(7.5.2-3a)自然會描述“總體不確定度”,這將以高於 95%的涵蓋機率來涵


蓋在衡量範圍內的任何誤差。它的優點是,公式是簡單而直接的。
C.3.2.2 假設在─ 虛擬的 ─ 範圍內的所有誤差是矩形分佈,E0 可以被定義為誤差的標準差
E 0 = Emax 3 (C3.2-2)
被插入到(7.5.2-2a)中。

2013.09.01 第 44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附錄 D : 符號與術語

D1 一般應用的符號
在本文中使用超過一個章節的符號,在以下列出並解釋
符號 定義 單位
C 修正
D 漂移,值隨著時間的變異
E 誤差(顯示值的) g, kg, t
I 衡器的顯示值 g, kg, t
L 衡器上的負載 g, kg, t
Max 最大衡量範圍 g, kg, t
Max′ 指定衡量範圍的上限,Max′ < Max g, kg, t
Min 在此之下衡量結果可能受到過度相對誤差的負載值 g, kg, t
Min′ 指定衡量範圍的下限,Min′ > Min g, kg, t
R 與測試負載無關的衡器顯示值(讀值) g, kg, t
T 溫度 °C, K
Tol 指定的容許誤差
U 擴充不確定度 g, kg, t
W 衡量結果,法碼在空氣中 g, kg, t

d 標尺分度值,顯示裝置兩個連續顯示值的質量差異 g, kg, t
dT 有效標尺分度值<d,用於校正測試 g, kg, t
kx 項目 x 的數量,如每一種情況所表示的
k 涵蓋因子
M 一個物體的質量 g, kg, t
mc 約定質量,最好是標準法碼的 g, kg, t
mN 標準法碼質量的標稱約定值 g, kg, t
mref 測試負載的參考法碼(“真值”) g, kg, t
mpe 在特定情況下的最大允許誤差(顯示值、標準法碼等的) g, kg
n 項目的數量,如每一種情況所表示的
s 標準差
t 時間 h, min
u 標準不確定度

w 相對於基本量的標準不確定度

ν 自由度數目
ρ 密度 kg/m³
ρ0 空氣的參考密度,ρ0 = 1.2 kg/m3 kg/m³
ρa 空氣密度 kg/m³
ρc 標準法碼的參考密度,ρc = 8000 kg/m3 kg/m³

2013.09.01 第 45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下標 相對於
B 空氣浮力
D 漂移
N 標稱值
T 測試
adj 調整
appr 概算
cal 校正
conv 對流
dig 解析度 / 數位捨入誤差
ecc 偏載
gl 總體、整體
i 編號
intr 衡器
j 編號
max 一個特定群體中的最大值
min 一個特定群體中的最小值
proc 衡量程序
ref 參考
rep 重複性
s 標準(質量)、在調整時的實際值
sub 替代負載
tare 扣載平衡操作
temp 溫度
time 時間
0 零、無負載

2013.09.01 第 46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D2 重要術語和運算式的位置
D.2.1 校正測試和量測結果
量值 標準不確定度分量 章節、小節
分散測試負載 mj 的顯示值 Ij 4.4.1; 6.2.1
顯示值 I u (I ) 包 括 d 0 12 + d L 12 4.4; 6; 7.1
I = I L + δI digL + δI rep + δI ecc − I 0 − δI dig 0 代表整數化,s 或 spool 代表 7.1.1;
7.1.1.5;
u 2 (I ) = u 2 (δI digL ) + u 2 (δI rep ) + u 2 (δI ecc ) 重複性, ∧ (I )I 代表測試 7.1.1.1+2
w ecc
+ u 2 (δI dig 0 ) 負載的偏載性 7.1.1.3
7.1.1.4
重複性 標準差: 4.4; 6.1
n
1
( )
2
n 個顯示值的平均值: I j = ∑ I ji
n i =1 s (I j ) =
1 n
∑ I ji − I j
n − 1 i =1
偏載性 ∧
(
w (I ecc ) = ∆I ecc,i max 2L ecc 3 ) 6.3; 7.1.1.4
∆I ecci = I i − I1
參考質量 mref u (mref ) 包 括 u (δmc ) 或 4.3; 7.1
7.1.2, 7.1.2.5+6
mref = mN + δmc + δmB + δmD + δmconv ∧ ∧
w(δmc ) 代表校正, w(δmB ) 7.1.2.1
u 2 (mref ) = u 2 (δmc ) + u 2 (δmB ) + u 2 (δmD ) 代表浮力, u (δm ) 代表漂 7.1.2.2,
D
App. A + E
+ u 2 (δmconv ) 移 , u (δmconv ) 代 表 對 流 ,
7.1.2.3; 7.1.2.4
對於組成替代負載的測試負載 LTn : u (mc1 ) = u (mref ) 如上 App. F
2
( )
u L = n u (m ) + 2 u (I )
Tn
2 2
c1 ∑ 2
j −1
n

j =1
u (I j −1 ) = u (I (LTj −1 )) 7.1.1.5

誤差 E 沒有對流的影響 6.2.1; 7.1; 7.1.3


E = I − mref u 2 (E ) = α 2 + β 2 I 2
u 2 (E ) = u 2 (I ) + u 2 (mref )
特徵值 u (Eappr ) 由概算演算而來 6.2; 7.2; App. C
Eappr = f (I ) 根 據 數 據 組 E j 、 I j 、
u (E j )
u (Eappr ) = g (I )
擴充不確定度:U (E ) = ku (E ),伴隨著 k = 2(常態分佈)或 k ≠ 2 7.3; App. B

2013.09.01 第 47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D.2.2 由衡器使用者所得到的衡量結果
量值 標準不確定度分量 章節、小節
使用者的讀值: 如上述之 u (I ) ,根據 d 而非 dT 7.4
R = RL + δRdigL + δRrep − R0 − δRdig 0 (+ δRecc ) 7.4.1

( ) (
u 2 (R ) = u 2 δRdigL + s 2 + u 2 δRdig 0 )
讀值的誤差: u (Ecal ) = U (Ecal ) kcal 7.4
( )
E (R ) = E I j ,而 u (Ecal ) 從校正證書,或 u ⎣E appr (R )⎦ = f (R ) = g (I ) 如上述 7.4.2
已知值之間的內插法,或 Eappr = f (I ) , u ⎣E appr (R )⎦ = U [E (R )] k cal
概算公式伴隨著 u ⎣Eappr ⎦
E 值整數化為 d
衡量結果 u (W *) 包括
7.4
W * 根據校正數據: 上述的 u (R ) 形式 (7.4-1a)
W* = R − E (7.4-2a)
上述的 u (E (R )) 形式 7.4.1
u (W *) = u (R ) + u (E )
2 2 2
u (δRinstr ) 包括 7.4.2
W 在每日中使用: (7.4.-1b);
( )

W = W * +δRinstr + δR proc w δRtemp 代表溫度 7.4.5
(7.4-2b)
u 2 (W ) = u 2 (W *) + u 2 (δRinstr ) ( )

w δRbouy 代表空氣密度的變 7.4.3.1
(
+ u 2 δR proc ) 異
7.4.3.2
7.4.3.3
δRinstr 和 δR proc 代表環境的影響和衡器的 ( )

w δRadj 代表長期漂移 7.4.4
7.4.4.1
操作是不同於在校正時的情況
u δR proc 包括 ( )
7.4.4.2
∧ 7.4.4.3
w(δRTare ) 7.4.4.4

w(δRtime )

w(δRecc )
sdyn
擴充不確定度: 7.5, App. B
U (W *) 伴隨著 k = 2 (常態分佈)或 k ≠2
U (W ) = ku (W ) 伴隨著 k = 2
伴隨著修正的衡量結果: U (W ) 由上述獲得 7.5.1
W = R − E ± U (W )
不伴隨著修正的衡量結果: U (W ) 由上述獲得,由代表 E (R ) 7.5.2
W = R ± U gl (W ) 伴隨著 的項目所擴大
U gl (W ) = f {U (W ) + E (R )}
在特定界限內的衡量結果: 7.5.3
W = R ± Tol (R )
其中, Tol 在此條件下根據客戶要求
E (R ) + U (W (R )) ≤ Tol (R )
W 到質量 m 的轉換,或到約定質量 mc 的 由衡器使用者根據 W 來計算 9.1
轉換 9.2

2013.09.01 第 48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附錄 E : 關於空氣浮力的資訊
本附錄對於在 7.1.2.2 中探討的空氣浮力修正提供了額外的資訊。它專注於修正標準不確定
度,如 7.1.2.2 所建議的使用 δmB = 0 修正值,伴隨著一個適當的標準差。

E1 標準法碼的密度
當標準法碼的密度 ρ 和其標準不確定度 u (ρ ) 不知道的時候,下面的值可以用於 R111 E2 到
M2 等級的法碼(摘取自[5],表 B7)。
假設的密度 標準不確定度
合金/材料
ρ 以 kg/m 表示 u (ρ ) 以 kg/m3 表示
3

鎳銀 8600 85
黃銅 8400 85
不銹鋼 7950 70
碳鋼 7700 100
鐵 7800 100
鑄鐵(白) 7700 200
鑄鐵(灰) 7100 300
鋁 2700 65

對於具有調整腔的法碼,其內填充相當大量的不同密度材料,[5]提供了一個公式來計算法
碼的整體密度。

E2 空氣浮力的一般範例
表 E2.1 提供假設為零的空氣浮力修正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用於
y 標準法碼由 E1 中提到的合金/材料所製成
y 選定空氣密度的標準不確定度 ─ 參見 A3.1 中的表。
y 與已校正衡器的調整有關的狀況 A、B1 和 B2。
狀況 A 的公式是(7.1.2-5)、狀況 B1 是(7.1.2-7),而狀況 B2 則是(7.1.2-9)。
對於狀況 B1,已經假設 u (δρas ) = 0.5u (ρ a ) 。

很明顯的是,狀況 A 的相對不確定度 w(δmB ) 對於通常用於較高準確度標準法碼的材料(如
今是不銹鋼、以前是黃銅)來說,總是低於 0.4 mg/kg,並因此被視為只為了需要有極小不
確定度的校正。

對於狀況 B1 校正,相對不確定度 w(δmB ) 對於除了鋁之外的所有材料,都是低於 5 mg/kg,
而對於狀況 B2 校正是低於 10 mg。

2013.09.01 第 49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表 E2.1 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的空氣浮力修正

ρ a =1.2kg/m3 的 u (ρ a ) 如下

對於狀況 A 的 w(δmB ) ,以 mg/kg 表示
材料 ρ u (ρ a ) 0.016 0.025 0.04 0.064
鎳銀 8600 85 0.14 0.22 0.35 0.56
黃銅 8400 85 0.10 0.15 0.24 0.39
不銹鋼 7950 70 0.02 0.03 0.05 0.09
鑄鐵(白色) 7700 200 0.09 0.15 0.24 0.38
鑄鐵(灰) 7100 300 0.27 0.42 0.68 1.08
鋁 2700 65 3.93 6.14 9.82 15.71

ρ a =1.2kg/m3 的 u (ρ a ) 如下

對於狀況 B1 的 w(δmB ),以 mg/kg 表示
材料 ρ u (ρ a ) 0.016 0.025 0.04 0.064
鎳銀 8600 85 1.01 1.58 2.52 4.04
黃銅 8400 85 1.01 1.57 2.51 4.02
不銹鋼 7950 70 1.00 1.56 2.50 4.00
鑄鐵(白色) 7700 200 1.00 1.57 2.51 4.01
鑄鐵(灰) 7100 300 1.03 1.61 2.58 4.13
鋁 2700 65 4.05 6.33 10.13 16.21

ρ a =1.2kg/m3 的 u (ρ a ) 如下

對於狀況 B2 的 w(δmB ),以 mg/kg 表示
材料 ρ u (ρ a ) 0.016 0.025 0.04 0.064
鎳銀 8600 85 1.86 2.91 4.65 7.44
黃銅 8400 85 1.90 2.98 4.76 7.62
不銹鋼 7950 70 2.01 3.14 5.03 8.05
鑄鐵(白色) 7700 200 2.08 3.25 5.20 8.31
鑄鐵(灰) 7100 300 2.26 3.52 5.64 9.02
鋁 2700 65 5.93 9.26 14.82 23.71

E3 對於符合 R111 法碼的空氣浮力


如 7.1.2.2 中的註腳所引述,R 111 要求標準法碼的密度必需,在一個與最大允許誤差 mpe 和空氣密
度的特定變異有關的一定界限內。對於≥ 100 g 的法碼,mpe 是和標稱值成正比。這將允許相對不確

定度 w(δmB ) 的估計。(7.1.2-5a)對於狀況 A 和(7.1.2-9a)對於狀況 B1 和 B2 的對應公式已經評估在表
E2.2 中,關於準確度等級 E2 到 M1。
對於 mN ≤ 50 g,mpe 表列在 R111 中,相對值 mpe mN 隨著質量減少而增加。對於這些法碼,表 E2.2

包含了絕對標準不確定度 u (mB ) = w(δmB )mN 。
相對不確定度的比較顯示,表 E2.2 的值總是大於表 E2.1 的對應值。這是因為假設的不確定度 u (ρ ) 和
u (ρ a ) 大於表 E2.2 中的值的事實。
表 E2.2 的值可以用於在特定情況下對空氣浮力不確定度貢獻的“最壞狀況”估計。

2013.09.01 第 50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表 E2.2 符合 R111 標準法碼的空氣浮力修正的標準不確定度


根據 7.1.2.2 的狀況 A(7.1.2-5a)和 B (7.1.2-9a)來計算
E2 級 F1 級 F2 級 M1 級
mN mpe uA uB mpe uA uB mpe uA uB mpe uA uB
g mg mg mg mg mg mg mg mg mg mg mg mg
50 0.100 0.014 0.447 0.30 0.043 0.476 1.00 0.14 0.58 3.0 0.43 0.87
20 0.080 0.012 0.185 0.25 0.036 0.209 0.80 0.12 0.29 2.5 0.36 0.53
10 0.060 0.009 0.095 0.20 0.029 0.115 0.60 0.09 0.17 2.0 0.29 0.38
5 0.050 0.007 0.051 0.16 0.023 0.066 0.50 0.07 0.12 1.6 0.23 0.27
2 0.040 0.006 0.023 0.12 0.017 0.035 0.40 0.06 0.08 1.2 0.17 0.19
1 0.030 0.004 0.013 0.10 0.014 0.023 0.30 0.04 0.05 1.0 0.14 0.15
0.5 0.025 0.004 0.008 0.08 0.012 0.016 0.25 0.04 0.04 0.8 0.12 0.12
0.2 0.020 0.003 0.005 0.06 0.009 0.010 0.20 0.03 0.03 0.6 0.09 0.09
0.1 0.016 0.002 0.003 0.05 0.007 0.008 0.16 0.02 0.02 0.5 0.07 0.07

對於 100 g 和更大的法碼的相對 mpe 和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w(δmB )

E2 級 F1 級 F2 級 M1 級
∧ ∧ ∧ ∧ ∧ ∧ ∧ ∧
mpe mpe mpe mpe
wA wB wA wB wA wB wA wB
mg mg mg mg
≥100 1.60 0.23 8.89 5.00 0.72 9.38 16.0 2.31 11.0 50.0 7.22 15.88

2013.09.01 第 51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附錄 F : 對流的影響
在 4.2.3 中,由於介於標準法碼和周圍空氣之間的溫度差異 ∆T 而產生的顯示質量變化
∆mconv ,其原理已經解釋過了。更詳細的資訊在以下呈現,以便在對流的影響應該基於校正
不確定度的觀點而被考慮的情況時,進行評估。
下面的表中所有值的計算都是根據[7]。相關的公式和包括在內的參數,不在這裡轉載。只
有主要的公式和基本條件被引用。
這裡要處理的問題是相當複雜的,無論是在基本物理或是實驗結果的評估。以下呈現的值的
精密度不應該被高估。

F1 溫度和時間之間的關係
因為法碼和周圍空氣之間的熱交換,所以初始溫度差 ∆T0 會隨著時間 ∆t 而減少。熱交換率與
∆T0 符號是無關的,因此,法碼的升溫或降溫發生在相似的時間間隔中。
圖 F.1.1 提供環境適應影響的一些範例。從初始溫度差為 10 K 開始,顯示出 4 個不同的法碼
在不同的環境適應時間後的實際 ∆T 。法碼靜止放在“自由空氣”中的三個相當薄的 PVC(聚
氯乙烯)柱體上。在比較中,一個靜置在同樣柱體上,但是封閉在一個可以降低氣流對流的
鐘罩裡的 1 kg 法碼,也顯示出它的 ∆T 。所以,對於有鐘罩的 1 kg 件,需要大約 1.5 倍到 2
倍相同的時間來達到同樣的 ∆T 減少
參考[7]中:公式(21)以及在表 4 中狀況 3b 和 3c 的參數。
圖 F1.1:標準法碼的環境適應

從△T0 = 10 K 開始的環境適應
溫度差 △T /K

封閉的

環境適應時間 t /hrs

表 F1.2 和 F1.3 提供標準法碼的環境適應時間 ∆T ,如果溫度差從 ∆T1 值減少到較低的 ∆T2 值


則可能需要等待。熱交換的條件與圖 F1.1 相同:表 F1.2 為對於“m = 0.1 kg”到“m = 50 kg”;
表 F1.3 為對於“封閉的 m = 1 kg”。在實際情況下,當法碼直接放在平面的導熱支撐表面上,
等待時間可能更短;當法碼有時封存在法碼盒內時,可能會更久。
參考[7]中:公式(26)以及在表 4 中狀況 3b 和 3c 的參數。

2013.09.01 第 52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表 F1.2 溫度差異依序減少的時間間隔
法碼站立於在自由空氣中的 3 個薄 PVC 柱體上
從下一個較高的 ∆T 到達 ∆T 的環境適應時間,以 min 表示,狀況 3b
∆T /K
m /kg 20 15 10 7 5 3 2 1
50 149.9 225.3 212.4 231.1 347.9 298.0 555.8
20 96.2 144.0 135.2 135.0 219.2 186.6 345.5
10 68.3 101.9 95.3 94.8 153.3 129.9 239.1
5 48.1 71.6 66.7 66.1 106.5 89.7 164.2
2 30.0 44.4 41.2 40.6 65.0 54.4 98.8
1 20.8 30.7 28.3 27.8 44.3 37.0 66.7
0.5 14.3 21.0 19.3 18.9 30.0 24.9 44.7
0.2 8.6 12.6 11.6 11.3 17.8 14.6 26.1
0.1 5.8 8.5 7.8 7.5 11.8 9.7 17.2
0.05 3.9 5.7 5.2 5.0 7.8 6.4 11.3
0.02 2.3 3.3 3.0 2.9 4.5 3.7 6.4
0.01 1.5 2.2 2.0 1.9 2.9 2.4 4.2

對於 1 kg 法碼的範例:
要將 ∆T 從 20 K 減少到 15 K 將需要 20.8 分鐘;
要將 ∆T 從 15 K 減少到 10 K 將需要 30.7 分鐘;
要將 ∆T 從 10 K 減少到 5 K 將需要 28.3 分鐘+27.8 分鐘=56.1 分鐘
表 F1.3 溫度差異依序減少的時間間隔
法碼站立於 3 個薄的 PVC 柱體上,封閉在一個鐘罩內
從下一個較高的 ∆T 到達 ∆T 的環境適應時間,以 min 表示,狀況 3c
∆T /K
m /kg 20 15 10 7 5 3 2 1
50 154.2 235.9 226.9 232.1 388.7 342.7 664.1
20 103.8 158.6 152.4 155.6 260.2 228.9 442.2
10 76.8 117.2 112.4 114.7 191.5 168.1 324.0
5 56.7 86.4 82.8 84.3 140.5 123.1 236.5
2 37.8 57.5 54.9 55.8 92.8 81.0 155.0
1 27.7 42.1 40.1 40.7 67.5 58.8 112.0
0.5 20.2 30.7 29.2 29.6 49.9 42.4 80.5
0.2 13.3 20.1 19.1 19.2 31.7 27.3 51.6
0.1 9.6 14.5 13.7 13.8 22.6 19.5 36.6
0.05 6.9 10.4 9.8 9.9 16.1 13.8 25.7
0.02 4.4 6.7 6.3 6.2 10.2 8.6 16.0
0.01 3.2 4.7 4.4 4.4 7.1 6.0 11.1

F2 顯示質量的改變
由於溫度差 ∆T 所產生的氣流,當法碼較周圍的空氣溫暖時是朝上的 ─ ∆T > 0 ─,而較冷時
是朝下的─ ∆T < 0 ─。氣流造成法碼垂直表面上的摩擦力,和水平表面上的推力或拉力,導
致顯示質量的改變 ∆mconv 。衡器的承載器也對此改變造成影響,而此尚未被完全研究。
從實驗中有證據顯示,此改變的絕對值在 ∆T < 0 時一般都比在 ∆T > 0 時還小。因此,用 ∆T > 0
的參數來計算 ∆T 絕對值的質量變化是合理的。
表 F2.1 對於出現在表 F1.2 和 F1.3 中的溫度差 ∆T ,提供標準法碼的 ∆mconv 值。
他們是根據在玻璃罩內有法碼自動交換轉盤的質量比較儀上所進行的實驗。在“正常”衡器校

2013.09.01 第 53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正當時的條件是不同的,在表中的值應該被視為在實際校正時可以預期的影響的估計。
參考[7]中:公式(34)以及在表 4 中狀況 3d 的參數
表 F2.1 顯示質量的改變
在選擇的溫度差 ∆T 時標準法碼 ∆mconv 的改變,以 mg 表示
∆T K
m kg 20 15 10 7 5 3 2 1
50 113.23 87.06 60.23 43.65 32.27 20.47 14.30 7.79
20 49.23 38.00 26.43 19.25 14.30 9.14 6.42 3.53
10 26.43 20.47 14.30 10.45 7.79 5.01 3.53 1.96
5 14.30 11.10 7.79 5.72 4.28 2.76 1.96 1.09
2 6.42 5.01 3.53 2.61 1.96 1.27 0.91 0.51
1 3.53 2.76 1.96 1.45 1.09 0.72 0.51 0.29
0.5 1.96 1.54 1.09 0.81 0.61 0.40 0.29 0.17
0.2 0.91 0.72 0.51 0.38 0.29 0.19 0.14 0.08
0.1 0.51 0.40 0.29 0.22 0.17 0.11 0.08 0.05
0.05 0.29 0.23 0.17 0.12 0.09 0.06 0.05 0.03
0.02 0.14 0.11 0.08 0.06 0.05 0.03 0.02 0.01
0.01 0.08 0.06 0.05 0.03 0.03 0.02 0.01 0.01

為了評估實際的 ∆T 值是否可能會產生顯示質量的顯著改變,在此表中的值可以和校正的不
確定度或是用於校正的標準法碼所有的公差進行比較。
舉例來說,對於符合 R 111 的法碼,表 F2.2 提供的溫度差異可能產生的 ∆mconv 值不會超過特
定界限。這個比較是根據表 F2.1。
考量的界限是最大允許誤差,或它的 1/3。
對流影響的似乎只與 R111 的 E2 和 F1 等級法碼的這些界限有關。
表 F2.2 特定 ∆mconv 值的溫度界限

∆TA =對於 ∆mconv ≤ mpe 的溫度差


∆TB =對於 ∆mconv ≤ mpe 3 的溫度差
對於 ∆mconv ≤ mpe 的溫度差 ∆TA 以及對於 ∆mconv ≤ mpe 3 的溫度差 ∆TB
E2 級 F1 級
mN mpe ∆TA ∆TB mpe ∆T A ∆TB
kg mg K K mg K K
50 75 12 4 250 > 20 12
20 30 7 3 100 > 20 7
10 15 10 3 50 > 20 10
5 7.5 10 3 25 > 20 10
2 3 9 1 10 > 20 9
1 1.5 7 1 5 > 20 7
0.5 0.75 6 1 2.5 > 20 6
0.2 0.30 5 1 1.0 > 20 5
0.1 0.15 4 1 0.50 > 20 4
0.05 0.10 6 1 0.30 > 20 6
0.02 0.08 10 2 0.25 > 20 10
0.01 0.06 15 3 0.20 > 20 15

2013.09.01 第 54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附錄 G : 範例
在本附錄中介紹的範例以不同的方式示範,如何正確應用在本指引中所包含的規定條例。它
們不打算來暗示有任何偏好某些程序,而作為反對其他沒有介紹範例的。
當校正實驗室希望完全符合它們其中之一地來執行,則可以在其品質手冊和發出的任何證書
中,將此列為參考。
註解 1:證書應該盡所知的包含在 Gn.1 的所有資訊,而且若適合,至少是在 Gn.2 和 Gn.3
中以粗體數字印刷的內容,其中 Gn = G1、G2、...
註解 2:對於本指引相關章節的參照,參見附錄 D2。

G1 衡量範圍 200 g、標尺分度值 0.1 mg 的衡器


G.1.1 校正的特定條件
衡器: 電子衡器描述和識別
Max / d 200 g/ 0.1 mg
溫度係數 TC ≤ 1.5 × 10−6 /K(製造商的手冊)
內建調整裝置 自動反應:開啟,而且當 ∆T ≥ 3 k 時
由校正者調整 校正之前執行
校正過程中的溫度 20.2 ° C 到 20.6 ° C
房間條件 溫度穩定在 21 °C ± 1 °C;h ≈ 300 m
負載承載器 直徑為 80 mm
測試負載 標準法碼,E2 級
G.1.2 測試和結果
重複性(假設在衡量 測試負載 100 g,施加 6 次,無負載顯示值在必要時歸零;顯示值記錄:100.0002 g,
範圍內不變) 99.9999 g, 100.0001 g, 100.0000 g, 100.0002 g, 100.0002 g
顯示值的誤差 每個測試負載施加一次;非連續施載只向上,無負載顯示值在必要時歸零;所有負載
在負載承載器的中心。記錄的顯示值:
負載 /g 顯示值 /g
30 30.0001
60 60.0003
100 100.0004
150 150.0006
200 200.0009

偏心性測試 測試負載 100 g;無負載顯示值在必要時歸零;位置/讀值以 g 表示:


1/100.0005, 2/100.0003, 3/100.0004, 4/100.0006, 5/100.0004; ∆I ecc max
=0.2 mg

G.1.3 誤差和相關的不確定度
計算遵循 7.1 到 7.3
負載、顯示值以 g 表示
量值或影響 分佈/自由度
標準不確定度、誤差以 mg 表示
顯示值 I ≈ mN /g 30 60 100 150 200
誤差 Ecal /mg 0.1 0.3 0.4 0.6 0.9
重複性 s 0.13 mg 常態/ 5

2013.09.01 第 55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數位捨入誤差 d 0 12 0.03 mg 矩形/10010


數位捨入誤差 d I 12 0.03 mg 矩形/100
∧ 在這種情況下不相關 矩形/100
偏載性 w(δI ecc )
u (I ) 0.14 mg
11
測試負載 mN /g 10 + 20 10 + 50 100 50 + 100 200
u (δmc ) = mpe 3 0.08 mg 0.09 mg 0.09 mg 0.15 mg 0.17 mg 矩形/100
( )
u (δmD ) = mpe 3 3 0.03 mg 0.03 mg 0.03 mg 0.05 mg 0.06 mg 矩形/100

( ) 0.02 mg 0.02 mg 0.02 mg 0.04 mg 0.04 mg 矩形/100



w(δmB )mN = mpe 4 3
u (δmconv ) 在這種情況下不相關
誤差不確定度 u (E ) /mg 0.165 0.170 0.170 0.215 0.232
ν eff 12 14 14 34 44
k (95.45 %) 2.23 2.20 2.20 2.08 2.06
U (E ) = ku (E ) /mg 0.37 0.37 0.37 0.45 0.48
附加的,選擇性的
通過零的直線概算 /mg Eappr (R ) = 4.27 ×10 −6 R
概算誤差的不確定度 (
u Eappr = ) (3.25 ×10 −13
mg 2 + 5.8 ×10−13 R 2 ) 12

( )
u Eappr /mg
擴充不確定度 U Eappr ( ) /mg ( ) (
U Eappr = 2 3.25 × 10−13 mg 2 + 5.8 × 10−13 R 2 )
= 1.5 × 10− 6 R

在證書中只對所有記錄誤差的擴充不確定度的最大值做敘述,將是可以接受的: U (E ) =0.48 mg,


根據在ν eff = 44 時 k = 2.06,附上涵蓋機率至少是 95%的敘述。
證書可以提供使用者建議,在校正後得到的任何讀值 R 的誤差的標準不確定度會因讀值不確定度
u (R ) = 0.14 mg 而增加。

G.1.4 使用中的顯示值不確定度
如 7.4 所述,以下資訊可以由校正實驗室或由衡器使用者揭露。在任何情況下,它可能不
會被呈現也不會被視為在校正證書的一部分。
G.1.4.1 如同假設,或由使用者所規範,衡器在正常狀態下的使用可能包括
溫度變異 ± 1 K
負載沒有總是小心地置中
使用扣載平衡功能
加載時間:正常的,如同在校正時

10
此處對所有 B 類不確定度假設自由度為 ∆u (xi ) u (xi ) ≈ 0.0707 [1]
11
E2 級,3 個月前校正過,在兩個重新校正間監測的平均漂移 Dmc ≤ mpe 3 ;超過 12 個月;以標稱值使用;環境
適應良好到室溫 ∆T < 1 K
12
第一項是可以忽略的

2013.09.01 第 56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G.1.4.2 如 7.4 和 7.5 所敘述的計算表


顯示值以 g 表示
量值或影響 分佈/自由度
誤差、不確定度:相對的或以 mg 表示
顯示值 I ≈ mN /g 30 60 100 150 200
誤差 Ecal /mg 0.1 0.3 0.4 0.6 0.9
不確定度 u (E ) 0.23 mg 常態/ 44
替代的:引用概算結果
誤差 Eappr /mg 4.27×10-6 R
(
u Eappr ) /mg 0.76×10-6 R
重複性 s R 0.13 mg 常態/ 5
數位捨入誤差 d 0 12 0.03 mg 矩形/100
數位捨入誤差 d R 12 0.03 mg 矩形/100

調整漂移 w(δRadj )

在這種情況下不相關,當衡器是定期調整時
0.87×10-6 R
溫度 w(δRtemp )
∧ 矩形/100

衡量程序 w(δRecc )

1.15×10-6 R 矩形/100

1.23×10-6 R 矩形/100
w(δRtare )

w(δRtime )
在這種情況下不相關
衡量結果的不確定度 u (W ) u (W ) = (0.0178 mg 2
+ 4.0 ×10 −12 R 2 )
ν eff > 30
k (≈ 95 %) 2
由 Eappr 所得衡量結果有修正的不確定度
U (W ) = ku (W ) (
U (W ) = 2 0.0178 mg 2 + 4.0 × 10 −12 R 2 )
簡化為一階 U (W ) ≈ U (W = 0 ) + {[U (W = Max ) − U (W = 0)]}
U (W ) ≈ 0.27 mg + 2.88 × 10 −6 R
讀值未修正的衡量結果總體不確定度
U gl (W ) = U (W ) + Eappr (R ) U gl (W ) = 0.27 mg + 7.15 × 10 −6 R
G.1.4.3 證書的附件可以包含這個敘述:
“在正常的使用條件下,包括
房間溫度變化在 ± 1 K 內,
加載時沒有特別注意將重心對正負載承載器的中心,
使用或未使用扣載平衡來獲得讀值 R(淨載值或總載值),
啟用儀器自動的調整,
沒有對讀值 R 使用任何修正,
衡量結果 W 是
(
W = R ± 0.27 mg + 7.1× 10 −6 R )
在優於 95 %的信賴水準。“
備選的敘述是:
(條件如前)…“衡量結果 W 是

2013.09.01 第 57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對於 R ≥ 30 mg 在 1 % 的公差範圍內,
對於 R ≥ 280 mg 在 0.1 % 的公差範圍內,
在優於 95%的信賴水準。“

G2 衡量範圍 60 kg、多分度值的衡器
G.2.1 校正的特定條件
衡器: 電子衡器描述和識別,有 OIML R76 (或 EN 45501)型
式認證,但未驗證
Max / d 多分度值衡器,3 部分衡量範圍:Maxi / kg = 12/30/60、di /
g = 2/5/10
負載承載器 平臺 60 cm× 40 cm
安裝 在包裝工作間中,17 °C ≤ T ≤ 27 °C 由客戶告知
溫度係數 TC ≤ 2 × 10 −6 /K(製造商的手冊)
內建調整裝置 未提供; E (Max ) ≤ 10 g(製造商的手冊)
上一次校正 1 年前執行; E (Max ) 是 7 g
校正過程中的溫度 22.3 °C 到 23.1 °C
校正過程中的壓力 1002 hPa ± 5 hPa
測試負載 標準法碼、不銹鋼、50 mg/kg 的 M1 級公差證明(OIML
R111)
G.2.2 測試和結果
重複性(假設在衡量 測試負載 10 kg,施加 5 次,無負載顯示值在必要時歸零;讀值記錄:9.998 kg, 10.000
範圍 1 內不變) kg, 9.998 kg, 10.000 kg, 10.000 kg
重複性(假設在衡量 測試負載 30 kg,施加 5 次,無負載顯示值在必要時歸零;讀值記錄:29.995 kg, 30.000
範圍 2 和 3 內不變) kg, 29.995 kg, 29.995 kg, 30.000 kg
顯示值的誤差 每個測試負載施加一次;非連續施載只向上,無負載顯示值在必要時歸零;所有負載
在負載承載器的中心。記錄的顯示值:
負載 /kg 顯示值 /kg
沒有皮載時
10 10.000
25 24.995
40 39.990
60 59.990
將 25 kg 放在負載承載器上,用扣載操作將顯示值設為淨載零點
10 9.998
20 19.995

偏載性測試 測試負載 20 kg;無負載顯示值在必要時歸零;位置/讀值為:


1/19.995 kg, 2/19.995 kg, 3/19.995 kg, 4/19.990 kg, 5/19.990 kg; ∆I ecc max
=5 g

2013.09.01 第 58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G.2.3 誤差和相關的不確定度
計算遵循 7.1 到 7.3
負載、顯示值、誤差以 kg 表示
量值或影響 分佈/自由度
標準不確定度以 g 表示或為相對值
顯示值 I ≈ mN /kg 10 25 40 60
誤差 Ecal /kg 0 -0.005 -0.010 -0.010
顯示值 I Net /kg 10 20
在扣載平衡 25 kg 預載後
誤差 Ecal , Net /kg -0.002 -0.005
重複性 s /g 1.10 2.74 1.10 2.74 常態/ 4
數位捨入誤差 d 0 12 0.58 g 矩形/100
數位捨入誤差 d I 12 0.58 g 1.44 g 2.89 g 2.89 g 0.58 g 1.44 g 矩形/100
∧ 在這種情況下不相關 矩形/100
偏載性 w (I ecc )
u (I ) /g 1.37 3.15 4.02 4.02 1.37 3.15
13
測試負載 /kg 10 20+5 2×20 3×20 (25+)10 (25+)20
u (δmc ) = mpe 3 0.29 g 0.72 g 1.15 g 1.73 g 0.29 g 0.58 g 矩形/100
u (δmD ) = mpe 2 3 ( ) 0.14 0.36 0.58 0.87 0.14 0.29 矩形/100

u (δmB ) = w(mB )mN
可忽略的
(
= 2.5 mg/kg m N ) 14

u (δmconv ) 可忽略的
誤差不確定度 u (E ) 1.41 g 3.25 g 4.22 g 4.46 g 1.41 g 3.22 g
ν eff 10 7 21 26 10 7
k (95.45 %) 2.28 2.43 2.13 2.10 2.28 2.43
U (E ) = ku (E ) /g 3.2 7.9 9.0 9.4 3.2 7.8
概算,用 4 個總載顯示值進行
通過零的直線概算 /kg Eappr (R ) = −1.69 ×10 −4 R
概 算 誤 差 的 不 確 定 度 PWR 1 u (Eappr ) = (5.4 × 10 −8 g 2 + 2.63 × 10 −9 R 2 ) 15
u (Eappr ) ,對於部份衡量範圍 PWR 2
( ) (2.8 ×10
−7 2
u Eappr = −9 2
g + 2.63 × 10 R )
(PWR)
PWR 3 u (E ) = (4.7 ×10
appr
−7
g 2 + 2.63 ×10 −9 R 2 )
(
u Eappr )對於 PWR 1 到 3 /g ( )
u Eappr = 5.13 ×10−5 R
擴充不確定度 /g,伴隨 k = U (Eappr ) = 2u(E ) = 10.3 ×10
appr
−5
R
2
為了比較起見,用所有 6 個顯示值重複概算

13
M1 級,8 個月前校正過,在兩個重新校正間監測的平均漂移 Dmc ≤ mpe 2 ;超過 12 個月;以標稱值使用;環境
適應良好到室溫 ∆T < 1 K
14
用於 ∆p =40 hPa、 ∆T =10 K、 u (ρ a ) = 0.02 kg/m3(取自 A3 中的表),若:

ρ = (7950 ± 70)kg / m 3 , 由(7.1.2 − 7), w(mB ) = 2.5mg / kg
15
在所有 3PWR 中,第一項是可以忽略的

2013.09.01 第 59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負載、顯示值、誤差以 kg 表示
量值或影響 分佈/自由度
標準不確定度以 g 表示或為相對值
通過零的直線概算 /g Eappr (R ) = −1.79 ×10 −4 R
( )
u Eappr 對於 PWR 1 到 3 /g ( )
u Eappr = 4.62 × 10 −5 R
擴充不確定度 ( )
U Eappr = 2u Eappr = 9.2 × 10 −5 R ( )
伴隨著 k = 2 /g
在 Max 時,第一次概算得到 E =-10.1 g、 U Eappr =6.2 g;第二次概算得到 ( )
( )
E =-10.7 g、 U Eappr =5.5 g:差異不顯著。參見 G2.5.1

在證書中只對所有記錄誤差的擴充不確定度的最大值做敘述,將是可以接受的: U (E ) =9.4
g,根據在ν eff = 26 時 k = 2.1,附上涵蓋機率至少是 95%的敘述。
證書可以提供使用者建議,在校正後得到的任何讀值 R 的誤差的標準不確定度會因為取決
於標尺分度值的讀值不確定度而增加:
從 0 到 12 kg: d = 2 g、 u (R ) = 1.4 g
從 12 到 30 kg: d = 5 g、 u (R ) = 3.2 g
從 30 到 60 kg: d = 10 g、 u (R ) = 4.0 g
對於上述的測試點,在校正條件 W * = R − E 下衡量結果的不確定度 U (W *) ,則是

讀值 R /kg 10 25 40 60
不確定度 U (W *) /g 3.9 9.1 11.7 12.0

G.2.4 使用中的顯示值不確定度
如 7.4 所述,以下資訊可以由校正實驗室或由衡器使用者揭露。在任何情況下,它可能不
會被呈現也不會被視為在校正證書的一部分。
G.2.4.1 如同假設,或由使用者所規範,衡器在正常狀態下的使用可能包括
溫度變異 ± 5 K
負載沒有總是小心地置中
使用扣載平衡功能
加載時間:正常的,如同在校正時
G.2.4.2 如 7.4 和 7.5 所敘述的計算表
負載、顯示值、誤差以 kg 表示
量值或影響 分佈/自由度
標準不確定度以 g 表示或為相對值
總載讀值和淨載讀值的顯示
Eappr (R ) = −1.79 ×10 −4 R
值誤差 /g
誤差不確定度 u Eappr (R ) ( ) ( )
u Eappr = 4.62 × 10 −5 R
PWR 1 PWR 2 PWR 3
讀值不確定度 u (R ) = u (I ) /g
1.37 3.15 4.02

誤差不確定度
PWR 1 u (E (R )) = {1.88 g + 2.13 ×10 R }
2 −9 2

u (E (R )) = {u (R ) + u (E )}
2 2
appr
PWR 2 u (E (R )) = {9.92 g + 2.13 ×10 R }
2 −9 2

PWR 3 u (E (R )) = {16.16 g + 2.13 ×10 R }


2 −9 2

來自於衡器的影響

2013.09.01 第 60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w(δRadj ) = 9.6 × 10 −5

調整漂移,參見 G2.5.2

w(δRtemp ) = 5.8 × 10 −6
溫度,參見 G2.5.3 ∧

來自於衡量程序的影響
∧ ∧
偏載 w (Recc ) w(δRecc ) = 1.44 ×10 −4

扣載裝置的操作
w(δRtare ) :包括在校正程序中
加載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不相關
PWR 1 u (W ) = {1.88 g + 3.0 ×10 R }
2 −8 2

衡量結果的不確定度 u (W ) PWR 2 u (W ) = {9.92 g + 3.0 ×10 R }


2 −8 2

PWR 3 u (W ) = {16.20 g + 3.0 ×10 R }


2 −8 2

由 Eappr 所得衡量結果有修正的不確定度

{
PWR 1 U (W ) = 2 1.88 g 2 + 3.0 ×10 −8 R 2 }
擴充不確定度 U (W ) = ku (W ) PWR 2
, k =2
{
U (W ) = 2 9.92 g 2 + 3.0 ×10 −8 R 2 }
{
PWR 3 U (W ) = 2 16.20 g 2 + 3.0 ×10 −8 R 2 }
簡化為一階 PWR 1 U (W ) ≈ 2.7 g + 1.9 ×10 −4 R
U (W ) ≈ U (Maxi−1 )
⎧ [U (Maxi ) − U (Maxi −1 )]⎫
(
PWR 2 U (W ) ≈ 7.5 g + 3.2 × 10 −4 R − 12 kg )
+⎨
⎩ Maxi − Maxi−1
⎬R
⎭ (
PWR 3 U (W ) ≈ 13.1 g + 3.4 ×10 −4 R − 30 kg )
讀值未修正的衡量結果總體不確定度 U gl (W ) = 0.27 mg + 7.15 × 10 −6 R
U gl (W ) = U (W ) + Eappr (R ),也 PWR 1 U gl (W ) ≈ 2.7 g + 2.82 ×10 −4 R
簡化為一階 PWR 2 U (W ) ≈ 7.5 g + 4.12 ×10 −4 R − 12 kg
gl ( )
PWR 3 U (W ) ≈ 13.1 g + 4.32 × 10 −4 R − 30 kg
gl ( )

G.2.4.3 證書的附件可以包含這個敘述:
“在正常的使用條件下,包括
房間溫度變化在 17 °C 到 27 °C 內,
加載時沒有特別注意將重心對正負載承載器的中心,
使用或未使用扣載平衡來獲得讀值 R(淨載值或總載值),
沒有對讀值 R 使用任何修正,
衡量結果 W 是
W = R ± U (W ) ,其中 U (W ) 如下表

讀值 R
衡量範圍 衡量結果 W 的不確定度 U (W ) /g
從 到
PWR 1 0 kg 12 kg ≈ 2.7 g + 2.82 × 10 −4 R
PWR 2 12 kg ( )
30 kg ≈ 7.5 g + 4.12 ×10 −4 R − 12 kg ≈ 3 g + 4 ×10 −4 R
PWR 3 30 kg (
60 kg ≈ 13.1 g + 4.32 ×10 −4 R − 30 kg ≈ 4.4 × 10 −4 R )

2013.09.01 第 61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在優於 95 %的信賴水準。“
備選的敘述是:
(條件如前)…“衡量結果 W 是
對於 R ≥ 0.28 kg 在 1 % 的公差範圍內,
對於 R ≥ 0.57 kg 在 0.5 % 的公差範圍內,
對於 R ≥ 1.56 kg 在 0.2 % 的公差範圍內,
對於 R ≥ 3.72 kg 在 0.1 % 的公差範圍內,
在優於 95%的信賴水準。“

G.2.5 此範例的進一步資訊
多分度值的衡器涵蓋衡量範圍內有不同的標尺分度值 ─ 參見在 G2.1 中 Max 和 d 的規格 ─
而且他們在扣載平衡操作總是在最小標尺分度值啟動後,顯示淨載顯示值,他們以同樣的
方式顯示總載顯示值。
用適當的努力是不可能,以各種大量的皮載去測試這種衡器的淨載顯示誤差。因此,吾人
可以考慮,對於具有足夠線性關係 I = f (m ) 的衡器,相同的淨載將顯示幾乎相同的誤差,而
不管平衡皮載的值。無偏移值線性函數的概算,亦即線性函數通過零點 ─ l (m = 0) = 0 ─ 如
(C2.2-16)所敘述的,得以去評估此關係的線性度:只要條件(C2.2-2) minχ2 準則被實際測試
數據所滿足,由線性函數的概算被認為是合適的方法,這意味著其個別誤差的確足夠接近
一條通過零點的直線。
然而,在扣載平衡一個大量的預負載後施加一個或兩個淨載的測試,應該被執行以確保淨
載誤差不會明顯被潛變和遲滯效應所影響。只要帶有或不帶預負載的相同淨載誤差,在重
複性標準差內是差不多的,則可以假設由校正決定的誤差確實適用於所有示的總載或淨載。

G.2.5.1 概算的比較
這個比較顯示,在這種情況下,在測試點 5 和 6 得到的誤差值對於概算結果的改變並不
明顯。
由評估獲得的 minχ2 值是
對於第一次概算,被評估的 2.08 對照 4.9 的準則值

對於第二次概算,被評估的 2.33 對照 4.9 的標準值。
在這兩種情況下,線性概算樣板與實際測試數據是一致的,這是毫無疑問的。

G.2.5.2 如同在 G2.1 中所敘述的,上一次校正時在 Max 的誤差是 7 g,而在這次則是 −10 g。這


兩個值都在製造商對於在 Max 的誤差的規格之內。由(7.4.3-2),調整變異的相對不確定
度是
( )
w(δRadj ) = ∆E (Max ) Max 3 = 9.6 × 10 −5

G.2.5.3 如同在 G2.1 中所敘述的,關於衡器的環境溫度是從 17 °C 到 27 °C,這導致 ∆T =10 K。


衡器的溫度係數由製造商所規範的,是為 TC ≤ 2 ×10−6 /K;因此(7.4.3-1)得出
w(δRtemp ) = 2 ×10 −6 ×10

12 = 5.8 ×10 −6

2013.09.01 第 62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G3 衡量範圍 30 t、標尺分度值 10 kg 的衡器


G.3.1 校正的特定條件
衡器: 電子衡器描述和識別,有 OIML R76 (或 EN 45501)型
式認證,但未驗證
Max / d 30 t / 10 kg
負載承載器 3 m 寬、10 m 長、4 個支撐點
安裝 戶外的、普通的空氣,在陰影下
溫度係數 TC ≤ 2 × 10 −6 /K(製造商的手冊)
內建調整裝置 未提供
上一次校正 10 個月前執行;在 Max 誤差是-5 kg
測試標尺分度值 較高的解析度(服務模式), d T =1 kg
經歷時間 9:00 至 11:00
校正過程中的溫度 17 °C 到 20 °C
校正過程中的壓力 1010 hPa ± 10 hPa
測試負載 標準法碼:
• 12 顆滾動圓柱形法碼、鑄鐵、每顆 500 kg、mpe = 25 g
的 M1 級公差證明(OIML R111)
由鋼或鑄鐵組成的替代負載:
• 6 個填充鬆散鋼材或鑄鐵的鋼容器,每個衡量 ≈ 3000
kg;
• 拖車來支撐鋼容器,重量調整到 ≈ 6000 kg;
• 叉架起貨車,重量 ≈ 4.5 t,能量 6 t 用來移動替代負載

2013.09.01 第 63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G.3.2 測試和結果
重複性(假設在衡量 起貨車叉起 2 個鋼容器,從負載承載器的任一長端移入其上方,目視對正負載中心;
範圍內不變) 無負載顯示值在必要時歸零。測試負載 ≈ 10.5 t
讀值記錄:10411 kg, 10414 kg, 10418 kg, 10412 kg, 10418 kg。卸載後,無負載顯示值
在 0 到 2 kg 之間
顯示值的誤差 測試負載由替代負載組成,是 6000 kg 的標準法碼和每個約 6 t 的替代負載 4 個。所
有的測試負載施加一次,非連續施載只向上;移除標準法碼後記錄顯示值,但不進行
修正;合理地安排所有負載圍繞負載承載器的中心。
記錄的顯示值:
負載 LTj /kg 顯示值 I j /kg
6000 6001
12014 12014
17996 17999
24014 24019
30001 30010
0 4
數據的完整記錄參見 G3.5.1
偏載性測試 使用和重複性測試相同的測試負載 ≈ 10.5 t,無負載顯示值在必要時歸零;位置/讀值
以 kg 表示為:
1/10471 kg, 2/10467 kg, 3/10473 kg, 4/10476 kg, 5/10475 kg; ∆I ecc max
=5 kg

G.3.3 誤差和相關的不確定度
計算遵循 7.1 到 7.3
負載、顯示值、誤差以 kg 表示
量值或影響 分佈/自由度
標準不確定度以 kg 表示或為相對值
顯示值 I ≈ mN /kg 6000 12000 18000 24000 30000
誤差 Ecal /kg 1 0 3 5 9
重複性 s /kg 3.3 常態/ 4
數位捨入誤差 dT0 12 /kg 0.3 矩形/100

數位捨入誤差 dTI 12 /kg 0.3 矩形/100

偏載性 u (δI ecc ) = 6.9 × 10 −5 I j 0.4 kg 0.8 kg 1.2 kg 1.7 kg 2.1 kg 矩形/100
出自於:G3.5.2
潛變/遲滯 0 0.92 kg 1.39 kg 1.85 kg 2.31 kg 矩形/100
u (δI time ) = 7.7 × 10 I j
−5

出自於:G3.5.3
顯示值不確定度 u (I ) 3.34 kg 3.54 kg 3.80 kg 4.14 kg 4.54 kg
測試負載
標準法碼 mc1 16 6000 kg
u (δmc ) = mpe 3 0.173 kg 矩形/100

u (δmD ) = mpe 3 ( ) 0.173 kg 矩形/100


u (δmB ) = 7.2 × 10−6 mc1 17 0.043 kg 矩形/100
u (mc1 ) 0.25 kg 三角形/> 100

2013.09.01 第 64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負載、顯示值、誤差以 kg 表示
量值或影響 分佈/自由度
標準不確定度以 kg 表示或為相對值

替代負載 Lsubj ≈ 0 6000 kg 12000 kg 18000 kg 24000 kg


LTj = mc1 + Lsubj ≈ 6000 kg 12000 kg 18000 kg 24000 kg 30000 kg

u (δmB ) = 2.9 × 10−6 Lsub 可忽略的


參見 G3.5.4
0.25 kg 4.76 kg 6.93 kg 8.80 kg 10.62 kg 三角形到常
⎧⎪ j 2u 2 (mc1 ) ⎫⎪
u (LTj ) = ⎨ ⎬ 態/ > 100
⎪⎩+ 2∑ u (I j −1 )⎪⎭
2

誤差不確定度 3.36 kg 5.93 kg 7.90 kg 9.74 kg 11.56 kg


u (E ) = {u (I ) + u (L )}
2
j
2
Tj

ν eff 4 35 74 100 113


k (95.45 %) 2.87 2.07 2.03 2.03 2.02
U (E ) = ku (E ) /kg 9.6 12.3 16.0 19.8 23.4
附加的,選擇性的
通過零的直線概算結果 /kg Eappr (R ) = 0.00019 R
概算誤差不確定度 / kg u (Eappr (R )) = (7.3 ×10 kg + 1.75 ×10 R )
−7 2 −7 2 14

擴充不確定度,伴隨著 k = 2 U (Eappr (R )) = 2u (E (R )) = 8.4 × 10 R


appr
−4

證書應該對使用者提供建議,在校正後得到的任何讀值 R 應該只有在四捨五入到標尺分度
值 d 的符號 Ed 之後,才藉由減去上述有關的誤差 E 來修正,以及,任何讀值的誤差的標準
(
不確定度會因為讀值不確定度 u (R ) = 2d 2 12 + s 2 = 5.25 kg 而增加。 )
對於可以在證書中呈現的實際值參見 G3.5.5。
在證書中只對所有記錄誤差的擴充不確定度的最大值做敘述,將是可以接受的:U (E ) =23.4
kg 或 U (Ed ) =25 kg,根據 k = 2.02,附上涵蓋機率至少是 95%的敘述。
G.3.4 使用中的顯示值不確定度
如 7.4 所述,以下資訊可以由校正實驗室或由衡器使用者揭露。在任何情況下,它可能不
會被呈現也不會被視為在校正證書的一部分。

G.3.4.1 如同假設,或由使用者所規範,衡器在正常狀態下的使用可能包括
溫度變異從 - 10 °C 到 + 30 °C
負載沒有總是小心地置中
使用扣載平衡功能
加載時間:正常的,也就是比在校正時短

16
M1 級,3 個月前校正過,在兩個重新校正間監測的平均漂移 Dmc ≤ mpe 超過 12 個月;以標稱值使用;環境適應
良好到環境溫度 ∆T <5 K

17
從表 E1 得到的灰鑄鐵值: ρ = (7100 ± 300) kg/m3、 w(mB ) = 7.2 × 10 −6 (7.1.2-5a)
18
第一項是可以忽略的

2013.09.01 第 65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G.3.4.2 如 7.4 和 7.5 所敘述的計算表


顯示值以 kg 表示
量值或影響 分佈/自由度
標準不確定度相對的或以 kg 表示
由校正所決定的誤差 /kg E (R ) = 0.00019 R
標準不確定度 u (E (R )) /kg u (E (R )) = {(5.25 kg ) + 1.75 ×10 R }
2 −7 2

對於不確定度的進一步貢獻
衡器
調整漂移, E (Max ) 超過 1 年
(
w(δRadj ) = 15 30000 3 = 2.89 × 10 −4)

矩形/100
的改變= 15 kg
溫度: w(δRtemp ) = TC × ∆T

12 2 × 10 −6 × 40 12 = 0.23 × 10 −6 矩形/100
衡量程序
負載的偏載性:

w(δRecc ) = ∆I (L 3 ) ( )
5 10470 3 = 2.76 × 10 −4 矩形/100
max ecc

扣載平衡:誤差的非線性小於
─── 矩形/100
其標準不確定度!
加載時間:
u (δRtime ) 適 用 於 整 個 衡 量 範

w(δRtime ) = 0.77 × 10 − 4 矩形/100
圍,參見 G3.5.3
衡量結果的不確定度 u (W )
u (W ) = (5.24 kg ) + ⎛⎜⎜ (17.48 + 8.35 + 0.053
2 ⎞


⎝ + 7.62 + 0.59) × 10 R ⎠
−8 2

u (W ) = (5.25 kg ) 2
+ 3.41 × 10− 7 R 2
k (≈ 95 %) 2
由 Eappr 所得衡量結果有修正的不確定度
U (W ) = ku (W ) ( )
U (W ) = 2 5.25 kg + 3.41 × 10 − 7 R 2
2

⎧⎡U (W = Max )⎤ ⎫
U (W ) ≈ U (W = 0) + ⎨⎢ ⎥ Max⎬ R
簡化為一階 ⎩⎣− U (W = 0) ⎦ ⎭
U (W ) ≈ 10.5 kg + 8.69 × 10 R−4

讀值未修正的衡量結果總體不確定度
U gl (W ) = U (W ) + Eappr (R ) U gl (W ) ≈ 10.5 kg + 1.06 × 10−3 R

G.3.4.3 證書的附件可以包含這個敘述:
“在正常的使用條件下,包括
環境溫度變化介於 - 10 ℃和 + 30 ℃之間,
加載時沒有特別注意將重心對正負載承載器的中心,
使用或未使用扣載平衡來獲得讀值 R(淨載值或總載值),
啟用儀器自動的調整,
沒有對讀值 R 使用任何修正,
衡量結果 W 是
W = R ± (10.5 kg + 1.06 × 10 −3 R )

2013.09.01 第 66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在優於 95 %的信賴水準。“
備選的敘述是:
(條件如前)…“衡量結果 W 是
對於 R ≥ 1200 kg 在 1 % 的公差範圍內,
對於 R ≥ 2800 kg 在 0.5 % 的公差範圍內,
對於 R ≥ 13930 kg 在 0.2 % 的公差範圍內,
在優於 95%的信賴水準。“
G.3.5 此範例的進一步資訊
G.3.5.1 替換程序的細節;參考:4.3.3
對於使用負載替換的校正測試,每個替代負載透過添加或減去機件,進而達到
∆I j ≤ 20 kg 的差異(與調整到 ∆I ≤ 1 kg 相比節省時間)。所有顯示值在高解析度為
dT = 1 kg 。
在步驟 1 中,空的拖車被用來作為替代負載;在步驟 2 到 4 中,2 個鋼容器每次都放在
拖車上。
已經記錄的所有數據在以下被完整呈現。符合 4.3.3,符號是
LTj 在步驟 j 的測試負載,由 mc1 = 6000 kg 標準法碼加上累加的替代負載 LTj −1
Ej = I j − LTj
I'j 顯示值改變的 mc1 移除
I (Lsubj ) 顯示值改變的替代負載≈ 6000 kg 添加
∆I j = I (Lsubj ) − I j
Lsubj = LTj + ∆I j ,替代負載的值
步驟 j LTj Ij Ej I'j I (Lsubj ) ∆I j Lsubj
kg kg kg kg kg kg Kg
0 0 0 0
1 6000 6001 1 1 6015 14 6014
2 12014 12014 0 6016 11996 -18 11996
3 17996 17999 3 12001 18017 18 18014
4 24014 24019 5 18022 24006 -13 24001
5 30001 30010 9 --- ---

在移除所有測試負載後,一個穩定的顯示值 4 kg 被記錄。
在 G3.3 中,所有的顯示值如 6.2.1 所敘述的都引述為標稱值。
G.3.5.2 測試負載的偏載性
負載的位置對於偏載性測試:從負載承載器中心的距離是長度 2.50 m 和寬度 0.75 m,作
為本次測試的標準負載位置。
對於負載的顯示值測試是由目視來小心置中,觀察到的最大距離為長度 1 m 和寬度 0.4
m。因此,這些負載的偏心性是不大於在偏心性測試距離的 1/2。
所以在顯示值偏心性測試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
w(I ecc,ind ) = ∆I ecc max 2 Lecc 12 )

G.3.5.3 潛變和遲滯的影響
對於替代負載的所有施載步驟,應該考量一個額外的不確定度,因為事實上,該程序包

2013.09.01 第 67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括加載和卸載序列過程,以及每一個累加的替代負載需要一些額外的時間調整。
對於潛變和遲滯,如 7.4.4.2 所敘述的,一個貢獻可以從在回到零負載時的顯示值 E0 導

( )

運算式(7.4.4-7): w(δRtime ) = E0 Max 3

( 3 ) = 7.7 ×10

得到的值是 w(δRtime ) = 4 30000 −5

這個應該被加到顯示值的不確定度,對於除了第一次只包括單一標準法碼的 6000 kg 負
載之外的所有負載中
相同的不確定被加到使用中的顯示值,因為在正常使用時的加載時間預期是相當短的,
也因此不同於在校正中。
G.3.5.4 替代負載的空氣浮力修正
替代負載是拖車和裝填了廢機件(鋼或鑄鐵)的鋼容器。
對於此裝填的容器的密度,假設 ρ = (7500 ± 400 ) kg/m3(根據附錄 E 中所提供的資訊)。
對於拖車,為了簡單起見可以假設是相同的密度(主要由鋼製成,除了輪胎和煞車系統
的某些零件以外)。
在校正的持續時間內,空氣溫度 t 從 17 °C 變化到 20 °C,而大氣壓力為 p = (1010 ± 10)
hPa。
在我們忽略相對濕度項目時使用運算式(A1.1-1),我們得到極限值
ρa, min = 0.34848pmin (273.15 + tmax ) = 1.1889 kg m3
ρa,max = 0.34848pmax (273.15 + tmin ) = 1.2251 kg m3
其中的差異 ∆ρa = 0.0362 kg m3
替代負載的空氣浮力的最大變化因此會是
∆msub, B ≈ Lsub∆ρa ρ = 24000× 0.0362 7500 kg
產生的相對不確定度
( )
w(∆msub, B ) = ∆msub, B Lsub 3 = 2.9 ×10−6

確實可以忽略不計。
G.3.5.5 在校正條件下的衡量結果
在為了測試點而決定的校正後所獲得的校正條件下的衡量結果 W * = R − E ,如下
讀值 R /kg 6000 12000 18000 24000 30000
數位捨入至 d 的誤差 /kg 0 0 0 10 10
u (R ) /kg 5.25

u (W *) = u 2 (R ) + u 2 (E ) 6.23 kg 7.92 kg 9.49 k 11.06 kg 12.70 kg

ν eff 38 91 133 153 157


k (95,45 %) 2.07 2.03 2.02 2.02 2.02
U (W *) = ku (W *) 12.9 kg 16.1 kg 19.2 kg 22.3 kg 25.6 kg
通過零的直線概算結果 /kg Eappr (R ) = 0.00019 R
對於 W * 的不確定度 /kg u (W *) = 10.5 kg + 5.29 × 10−4 R
擴充不確定度,伴隨著 k =2 /kg U (W *) = 2u (W *)

2013.09.01 第 68 頁 共 69 頁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TAF-CNLA-G31(1)

附錄 H 偏載的效應(Effect of off-center loading)


OIML R76:描述如下:
當所衡量物體的質量並非置於衡量盤的中心時,可產生移位(shift)或角載荷(corner-load)的誤差。
由於就載荷或位置而言此影響並非一定為線性,因此要找到修正天平偏載讀數的數字,便十分困
難。本測試的目的只是讓使用者了解到必須正確放置物體的重要性。因為這些天平需要某種方式
的機械性平行連接,以便將秤盤上的載荷傳送至轉換器(transducer),因此偏載(或稱角載荷)是深
具影響的。
此種影響最容易測量,可將一質量放在衡量盤的中央,然後連續地將其向衡量盤的前、後、左及
右位置移動,並記錄每次的讀數。準確的質量是不需要的,任何一顆適當的車削黃銅或不鏽鋼法
碼即足夠。
放置在衡量盤上質量的大小、形狀及移動距離也是問題;故建議儘量以單顆法碼進行,以確
保重心位置。大多數天平製造廠建議,其影響以天平的最大載荷約三分之一至一半作測量,或用
實際稱重時執行的量。由於此影響常常是非線性的,測量較大的載荷未必產生較大的讀數,而且
將大質置放置在衡量盤邊緣可能對機構產生某種程度的損害。因此建議測試應以製造廠所建議的
載荷實施,如未建議時,應約為天平最大衡量的三分之一。先前曾強調此項測試應使用單一法碼,
所以可能會受到只能選擇 1、2、5 的限制(除非可利用特別質量)。例如:一部最大秤量為 1200g
的天平應以 500g 質量作測試,因為 200g 太小。
可以觀測到的誤差根據質量移動多遠而決定。天平製造廠將質量移至秤盤邊緣,界定為秤盤
的表面開始向上彎曲的部位。此部位視為是最佳位置。在有些狀況下,可在測試時將質量置於圓
盤上而懸於衡量盤的邊緣之上。如果測試質量不超過最大衡量的三分之一時,不應影響所獲得的
值。
有些使用者更換或修改他們的秤盤,在此種情形下,應以合理的方法作成測試及報告。一般
而言吊盤式的天平不需做此測試;參考中華民國經濟部標檢局之度量衡法規彙編,可將測試位置
定出如下圖:
r

A/2 3 4
B

A C
L C R

2 1
F

r/3 B/2

偏載校正步驟
1. 天平歸零。
2. 放法碼於秤盤中央(前、後、左、右);讀取讀值。
3. 重複步驟 1.、2.,共三次。

算出各位置讀數之平均值;通常以中央位置讀值為基準。

2013.09.01 第 69 頁 共 69 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