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2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摘 要

面对人口急骤增加、需求水平提高、资源供给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涉及可
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发展生态农业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潮流和必然选择。我国
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基础作用。通过深化农业农村改
革、扩大投入、提高科技水平、调整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等重大措施,我国农
业已基本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形成了针对不同区域特点的生态农业
发展新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就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充分实践的基础
上,经过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证明,符合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的高效、经济、低耗生态农业模式之一。针对不同地区经济、资源、环境特点,研究示
范推广这项农业技术,进一步分析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地方农业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从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入手,着重研究分析了在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
范区示范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的技术路线、取得的效益和配套技术,主要
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综述。提出了论文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目的、意义。从生态农业发展入手,
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历史与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比较分析的方法,按照从历史
到现况,从国外到国内,从理论到实践的思路,提出了应用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
业技术的重要意义、研究对策和目的。
第二部分,沼气资源开发利用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沼气发酵基本原理、沼气资源
利用原理、沼渣资源利用原理、沼液资源利用原理,分析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及存在的
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措施。
第三部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建设――杨凌“四位一体”生态农业
技术实践与应用。主要从杨凌示范区社会经济状况和基本农业资源入手,阐述了在杨凌
示范推广“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的设施养殖、设施种植、沼气开发利用的基本技术
路线及其实施状况。
第四部分,应用推广效益分析。对示范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
技术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深入分析,作出了基本的示范推广效
益评价。
第五部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配套技术。提出了在杨凌及其周边地区应用推
广沼气生态农业技术的沼气建池技术、沼气日常管理技术和日光温棚设施技术等关键性
配套技术要点。
第六部分,结论与讨论。在归结在杨凌示范区应用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
术结论的基础上,从区域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深入开展研究示范推广、延伸沼气生态技术
产业链条、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设想。

关键词:生态农业;沼气;技术;效益;推广
THE ECO-AGRICULTURE TECHNICAL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BASED ON THE BIOGAS

ABSTRACT

Facing series of the serious issues that rela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ch as
rapid increase of population and demand, shortage of resource supply and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agriculture has become the leading tendency and
inevitable choice in most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hina is a country in which agriculture
plays a strategic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ough the measures of deepening
the agriculture reform, expending investment, technology promotion, construction
readjustment and transferring the agriculture economic growth, China agriculture almost has
turned to the modern agriculture course from its traditional way, and featured varieties of new
modern development models in different areas. The eco-agriculture technology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the biogas, is one of the high efficient, economic and low energy costing
eco-agriculture model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hinese eco-agriculture
constructions and socialism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Studying, demonstrating such
technology and further analyzing its economic, ecologic and social efficiency, based on
different regional economy,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have significant theoretic importance
and practical precious value in promot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itiating from the situation of the eco-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research and analyzes of the technical road line, efficiency and sorted technologies that the
eco-agriculture extension is promoted in Yangling. There are key sections in this paper as the
following:
Section One Preface.Initiating from the eco-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tion, countermeasure and purpose of the application of eco-agriculture based
on biogas, based on the contrasting and demonstrating anal sizes, such as: standard and
exampl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 term of the thought
which is from abroad to home, history to present, theory to practice.
Section Two The Theoretic Base of The Biogas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biogas fermentation, application of the biogas
resource and biogas remains and biogas liquid, and analysis the integrating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biogas and practical problems, the basic solution is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as well.
Section Three Th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co-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system
based on biogas which is implemented in Yangling.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co-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system, which includes facilitated plantation, facilitated husbandry and the basic
technical road 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biogas, based on the social economic situation and
basic agricultural resource in Yangling.
Section Four Efficiency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y extension.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basic demonstrating extension assessment, after evaluation on the economic, ecologic and
social efficiency of this system.
Section Five Sorted agriculture technology. This paper gives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biogas pool construction, routing management and solar energy greenhouse facilitation, which
are extended and applied in this system in Yngling.
Part Six 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The suggestions and proposals are given o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regional biogas eco-agriculture technology extension, exten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biogas ecologic technology and intensive policy and financial support,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of eco-agriculture technology extension linked to biogas in Yangling.

KEY WORDS: eco-agriculture, biogas, technology, efficiency, extension


目 录

第一章 综 述······················································································································1
1.1 选题背景·····················································································································1
1.2 生态农业的兴起与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2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9
第二章 沼气资源开发利用理论基础·················································································11
2.1 我国沼气技术应用发展历程··················································································· 11
2.2 沼气技术基本理论 ··································································································12
2.3 沼气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17
2.4 沼气利用存在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措施···································································19
第三章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建设 ·····························································22
3.1 应用推广基地概况 ··································································································22
3.2 应用推广技术路线 ··································································································22
3.3 应用推广技术体系 ··································································································23
第四章 应用推广效益分析 ································································································29
4.1 经济效益分析 ··········································································································29
4.2 生态效益分析 ··········································································································33
4.3 社会效益分析 ··········································································································35
第五章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配套技术·····································································36
5.1 沼气建池技术 ··········································································································36
5.2 沼气池日常管理技术 ······························································································37
5.3 以沼气为纽带的日光温棚设施技术·······································································38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40
6.1 结论··························································································································40
6.2 讨论与设想 ··············································································································40
参考文献································································································································42
致 谢································································································································44
作者简介································································································································45
第一章 综 述 1

第一章 综 述

1.1 选题背景

进入 21 世纪,人类承受着人口增长 4 倍和世界经济增长 14 倍所带来的沉重环境承


载压力[1],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存危机等现实,迫使世界各个国家不得不对其所选
择的发展道路进行深刻反思。可持续发展便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和主导潮流。农
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则
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农业和农村改革措施,粮食等主要农
产品的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
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也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巨大成绩是以消耗大量
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建立起来的。资源不足、环境失衡等开始成为生产发展、
经济增长的瓶颈因素,且愈来愈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土地等
其他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下降、森林资源毁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垃圾成灾、污水
横流等等,都时刻敲响着警钟。可见,只有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选择走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才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我国政府十分关注农业持续发展问题,从政策、制度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
倾斜。山川秀美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税费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
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战略目标,再次强调了大力发展农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统一的生态型农业建设的重
大意义,并将在“十一五”期间正式启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九大行动”,以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其中,
“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是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行动。它是按
照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三种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生
产体系,它遵循生态学原理,能够有效地运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共生原理,系统
内部多种组分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功能原理,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将养殖业、种植业
等科学技术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的利用和转化,从而合理
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
[2]
的 。这项技术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整体来看,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在我国农村推广应用,速度缓慢,
区域间差距较大,特别在北方,受农民思想观念、文化素质、资金投入、技术掌握程度
以及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社会服务、产业规模等方面影响,推广应用的空间很大,没
2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效益。因此,本文通过在杨凌示范区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
技术示范推广研究,期望从技术和推广模式上有所突破,并建立起适合本地区发展沼气
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杨凌及其周边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生态农业的兴起与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1.2.1 生态农业的兴起
大力发展粮食及其副产品的生产,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是农业生产的根
本目的。农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艰难曲折的历程,
[3]
特别是在杂交、农药、化肥三次革命性技术促进下,农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
原始农业开始于距今 1 万年前后旧石器晚期的渔猎采集活动,进入新石器时代后,
人类开始饲养、驯化一些野生动物,种植某些野生植物,开始了最初的农业生产。原始
农业的特征表现在人类只向自然索取而不补偿,农业生产活动没有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
负荷能力和恢复能力,农业生态平衡靠自然机制维持,生产力低下,对自然的需求不高,
对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小,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技术是“游牧”和“刀耕火种”。原
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发展的不同水平。在生产工具上
用铁木农具代替石器农具、铁犁、风车、水车、石磨等工具已得到广泛运用;在农业生
产动力上用畜力代替人力;在农业技术上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以直接经验为特征的农业
技术体系;在耕作方式上从撂荒制逐步过渡到轮作制;农业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农业社会化、专业化程度很低,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
随着人类对自然需求的增加,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很大发展,由手工工具、农具转向
机械化工具、农具,由畜力动力转向机械动力,由直接经验转向近代科学技术,由自给
自足农业经济转向商品化农业生产,农业发展进入了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传统农业的产
生和发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把原始农业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传统农业以精耕细作的农作制度为特征,形成了多熟种植、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把农
业和畜牧业、用地和养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能量和物质的转化、循环体系,具
有一定的生态稳定性。传统农业的许多措施经历了长期的实践考验,符合生态学原理,
在今天发展生态农业中是值得借鉴的。然而,传统农业依靠农业内部循环维持平衡,农
业辅助能大部分来自系统内的人力、畜力和有机肥,能量产投比较低,在人多地少的地
区,劳动生产率不但低于现代机械化农业,甚至低于原始农业;农产品绝大部分在系统
内消耗,商品率远远低于现代农业,属于自给型封闭性农业。同时,传统农业分散经营,
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不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对自然的依附状态未能
得到根本改变,生产技术大多还处于经验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的长足发展,尤其是钢铁、石油、化
学工业等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就是
第一章 综 述 3

最大限度地向农业投入能量,来获取最大限度农产品产量,其实质是高能量换取高产量,
是能量、物质输入、输出的开放性系统。同时,现代农业生产高度社会化、规模化、专
业化、商品化,生产、加工、经营、销售一体化,农产品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都达到较
高的水平。美国的农业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高能量投入农业,目前,1 年要消耗 6000
万吨以上的石油,还有 800 万吨钢材和 16 万吨橡胶。这样的高投入,使美国农业劳动
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大提高,农业发展迅猛。然而,这样的农业发展
道路也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一是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加剧了能源危机。
二是大规模机械化,破坏了自然生态。三是化肥、农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此同
时,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石油农业的影
响,一度时期也曾出现了单纯追求产量、盲目使用化肥农药、片面增加能量投入的问题,
造成了农业生态状况和环境的持续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20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生态农业的概念和理论相继提出。1930
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提出生态系统理论,强调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系
统整体思想,到 40 年代以后,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理论趋于完善,60 年代后生态农业思
想很快得到各国普遍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特别在瑞士、英国和日本得到了广泛应用。
1979 年在英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生态农业会议指出,“生态农业有代替有机农业的发展
趋势”,至此,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转向发展生态农业。
我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传统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应该走什么道路,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上个
世纪 80 年代初,生态系统和生态原理引入我国农业现代化讨论中,促进了认识上的重
大飞跃,在认识到发达国家机械化农业虽然生产率很高,但在能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突
出问题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森林破
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
在重新认识和反思当中,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共识。在我国政府的肯定和
支持下,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建设生态农业,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我国生态农业
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基本形成了针对中国实际的生态农业理论与实践体
系。

1.2.2 国外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
生态农业概念提出以来,经过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生态农业的理论得到了充分完
善,并在实践上得到发展。特别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生态农业都有了
不同程度的发展。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 1055×104 hm2 ,其
中,澳大利亚生态农业用地面积最大,达 529×104 hm2,占全球生态农业用地总面积的
[4]
50% ,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 95×104 hm2 和 90×104 hm2。现在全球生态农业总产值达
到了 250 亿美元,欧洲国家普遍较高,其中欧盟[5]100 亿美元、美国和加拿大[5]100 亿
4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美元、澳大利亚 35 亿美元,在生态食品消费上,欧洲也是最大的市场之一。国际贸易
中心(ITC)报道,欧洲生态食品和饮料销售额,2000 年约为 95.5 亿美元,2003 年约
为 312 亿美元,其中,德国[6]是欧洲最大的生态食品消费市场,2000 年生态食品销售
值约为 28 亿美元,2003 年为 66 亿美元,约占整个食品销售总值的 4%,有关专家预计,
到 2008 年,德国生态食品的市场占有比例将达到 25%。美国的生态食品销售在过去的 1
0 年间,以每年 20%的速度增长,2003 年达到了 145 亿美元,生态食品种类涵盖了所有
传统食品种类。在亚洲的日本[7],生态农产品生产也发展迅速,2000 年生态农产品销售
3500 亿日元,到 2003 年达到了 7800 亿日元。
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农业,主要围绕农田营养问题和病虫杂草控制两大方面开展工
作,在不用或尽可能少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情况下,运用生态学原理,重新研究
传统农业技术,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运用轮作和间、复、套种以及先进的耕作技术,
解决农田营养问题,有效控制病虫杂草发生。例如瑞典的生态农业,在生态种植上主要
做法是,使用天然肥料(牛、羊、猪粪便)、人工除草、小麦、豆类、牧草、燕麦 4 年轮
作种植等方法,保持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在生态饲养畜禽上,主要采用室外放养、
喂养生态饲料等方法,对畜禽传染病以预防为主,一般不用药,用过抗菌类药的畜禽要
满 1 年后才能出售;生态农作物产量比普通农作物产量稍低一些,但其售价要比普通农
作物高出 1 倍,与此同时,瑞典政府也作出相关规定,限制对非可更新自然资源的使用,
把国内 10%的耕地转为生态农业种植,并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经营生态农业农民的合理收
入。再如德国生态农业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除草剂,而使
用有益天敌或机械除草方法;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使用有机肥或长效肥;利用腐
殖质保持土壤肥力;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控制牧场载畜量;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不使用抗生素;不使用转基因技术。欧盟于
1991 年 6 月 21 日颁发了《关于生态农业及相应农产品生产的规定》[8],规定在生产过
程中,生态产品所采用的原料必须是生态的,所采用的附加料,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使
用,则允许部分附加料来自传统农产品,但不得高于 25%,一旦使用了传统农业附加料,
就应在产品中标明使用的比例,只有 95%以上的附加料来自生态的,才可作为纯生态产
品出售。而德国生态农业协会(AGOEL)制定的标准比欧盟的“生态规定”还要高。另外,
德国对生态产品,使用统一的生态印章,提高了德国生态食品的信任度和透明度,1999~
2000 年度 150 家生态企业收益状况调查表明,由于生态企业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产品产
量有所下降,但生态产品的价格远高于传统农业产品,故企业总利润及人均收入,仍高
于传统农业企业。
发展中国家,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也开始了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实践。特别是
东南亚地区,1982 年专门成立了地区性研究机构——东南亚大学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网,
重点在提高生态农场的生产率、稳定性、持久性和均衡性,合理开发农村资源等方面开
展研究与实践。菲律宾[9]是东南亚地区生态农业发展较快的国家,既有中型规模的生态
第一章 综 述 5

农场,也有小规模的家庭生态农场,主要有畜牧与养殖结合型;畜牧、渔业、种植结合
型;渔业与畜牧结合型;畜牧与果蔬种植结合型;渔业与果蔬种植结合型;渔业与稻田
结合型;旱地农牧结合型。菲律宾的玛雅农场[10]拥有 36 公顷的稻田和经济林,饲养了
2.5 万头猪、70 头牛和 1 万只鸭,建立起十几个沼气生产车间,每天产生沼气十几万立
方米,提供了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所需要的能源,产气后的沼渣中,回收一些牲畜饲料,
其余用作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藻类氧化塘处理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
塘水、塘泥去肥田,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又一次循环。像这样一个大
规模农工联合生产企业,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利润,而且
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生产过程符合生态学原理,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了生
物物质能量的充分循环利用,1980 年在该农场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
的高度评价。

1.2.3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以马世骏先生[11]为首的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要在
我国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的生态农业[12]。1980 年在银川[13]召开
的“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上,“生态农业”这一术语正式提出。1982 年,北京环
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以卞有生研究员[14]为首的一批科技工作者,在北京大兴留民营村建
立生态农业试点,对生态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定量的研究与实践,从此,我国生态农
业从理论探讨进入实践试验阶段,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生态户、村、乡、县等不同
规模的示范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 80 年代初开始,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农业生态
环境建设,1984 年 5 月,《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指出,保护农业环境,要
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防止农业环境的污染和破坏。1985 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转发
了(85)国环字 006 号《关于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对
生态农业的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993 年 12 月由国家 7 个部委决定,在全国不
同类型地区建立了 50 个生态农业示范试验县。在 1992 年 9 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发展高
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后,我国农业在继续重视产量的基础上,开始转入高产优质并
重、提高效益的发展阶段,到 1994 年,全国已建立了 100 个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
[15]
地 。1994 年 5 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
,其中明确提出了“农业和农
村可持续发展”问题,指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
优先领域,其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进入新世纪,受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生产发展生态化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无论目标、任务、思路和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正不断跟踪国际发展潮流,根据我国的农业发展任务和资源环
境基础,不断地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
6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1.2.4 我国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生态户、村、乡、县等不同规
模的示范研究工作,1993~1998 年的首批 51 个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各分别总结提出
了 3~10 个适合当地条件的生态农业模式,2002 年,农业部又在全国征集到 370 种生态
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经过专家组反复讨论、遴选、提炼,目前基本形成了具有代表性
[16]
的十大类型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 ,它们分别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农业
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其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
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
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
术。
在这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中,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与南方“猪-沼-果”
生态农业模式,是生物质能多层次再生利用和农村多能互补系统模式[17]。该模式利用了
生态学食物链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与还原者组
成了平衡的关系,是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组合在日光温室中,三者相互利用、互
相依存的一种技术体系。温室为沼气池、猪舍、蔬菜创造良好的温湿度条件,猪的生长
也能为温室提高温度,猪的呼吸和沼气燃烧可以提高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促进果蔬
的光合作用,使果蔬增产,果蔬生产又为猪的生长提供了氧气,同时,猪粪尿进入沼气
池,产生沼肥,为果蔬提供了高效无害化的有机肥,实现了产气与积肥同步,种植与养
殖并举,建立起生物种群较多,食物链结构较长,能流、物流循环较快的人工生态系统,
基本上达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农产品无公害化。实践表明,这种模式不仅有利
于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农村能源,而且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低投高效农业。
1.2.4.1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我国北方地处温带,部分地区处于寒温带南部,年平均气温在 4~14℃,冬、春季
有 2~4 个月的冰冻期,对沼气池的正常运行是很大的威胁。辽宁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在
[23]
总结研究群众实践的基础上,研制出“四位一体”现代生态农业模式 。其基本要素是:
建一个坐北朝南的日光温室,通常 200~600 ㎡,日光温室内部西侧、东侧或北侧建一
个 20 ㎡的畜禽舍和一个 1 ㎡的厕所,畜禽舍下部建一个 6~10m3 的沼气池。这一模式
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塑料薄膜的透光和阻散性能,配套复合保温墙体结构,将太阳能
转化为热能,同时保护和阻止热量及水分散失,达到增温、保温、保湿的目的,使冬季
室内、外温差可达 30℃以上,使北方温室内喜温果菜反季节生产、饲养畜禽和制取沼气
更加安全可靠,而同时,饲养的畜禽或沼气燃烧可以为日光温室增温,为农作物提供二
氧化碳气肥,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又能增加畜禽舍内的氧气含量,在自然调控和人为调控
相结合下,使模式内各组分相互依存,形成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的生态圈,从而提高资
第一章 综 述 7

源的利用率,获得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24]。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运行示意
图见图 1-1。

Figure 1-1:Eco-agriculture mode operation in North China

另外,我国西北地区,针对地区资源及生态状况,在农村实践的基础上还建立起了
“五配套”的生态农业模式[25]。其主要要素是,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
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该“五配套”模式以农户庭院为中心,以节水农业、设
施农业与沼气池和太阳能的综合利用作为解决当地农业生产、农业用水和日常生活所
需能源的主要途径,并以发展农户房前屋后的园地为重点,以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为
手段,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组成
及能量物质流动示意图见图 1-2。
8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Figure 1-2:Compostion of the Eco-agriculture mode and the current of the energy materials
in North West China

1.2.4.2 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着丘陵和山地,土层浅薄易冲刷,土壤肥力很低,过去农民常年
上山打柴,破坏乔灌草植被,农业生产广种薄收,农产品单产和质量均处于较低的状态,
然而,南方地区的最大优势是常年气温均能满足沼气池露天条件下的正常运行需要。广
[26]
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和江西赣南地区 的农民和科技人员,从发展替代薪炭的农村能源,
遏制农民大量无休止地砍伐林、灌木和水土流失恶化的势头出发,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了
“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的基本要素是:“户建一口池,人均年出栏 2 头
猪,人均种好 1 亩果”。其基本运行方式为:沼气用于农户日常做饭点灯,沼肥(沼渣)
用于果树或其他农作物,沼液用于拌饲料喂养生猪,果园套种蔬菜和饲料作物,满足养
猪的饲料要求。在具体内容上,除了养猪外,还包括养牛、养鸡等养殖业,除果树外,
还包括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该模式突出以山林、大田、水面、庭院为依托,与农
业主导产业相结合,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村各业发展。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27]经过十
几年的努力,到 2000 年,全县农户沼气池普及率超过 70%,节柴灶普及率达 91%,农民
人均纯收入 2925 元,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77%。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运
行示意图见图 1-3。
第一章 综 述 9

Figure 1-3:Operation mode of eco-agriculture in South China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杨凌示范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偏西,东距西安市 83 公里,西距宝鸡市 100 公


里,北、东隔漆水河与扶风、武功相邻,南至渭河与周至县相隔,西与扶风县接壤。据
《史记·周本纪》记载,唐尧时期,周人的祖先后稷就在这里“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

并“教民时播百谷”,开创了我国渔猎游牧向农业文明过渡的先河,是中国农业的发祥
地之一。随着 1997 年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成立和全区社会经济的快
速发展,杨凌示范区依托区内两所大学和 5000 多名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科技教育优
势,在农林牧良种繁育、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昆虫分类研究、胚胎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研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累计超过 3000 亿元,被
誉为中国农业的“绿色硅谷”。
然而,在杨凌示范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与之形成明显反差的是,杨凌农村发展缓慢,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不大,加之,示范区成立 6 年来,由于各项建设用地,使农村耕地
面积由 1998 年 81525.5 亩,农民人均耕地 0.97 亩下降到 2005 年的 75600 亩,农民人
均 0.8 亩,而同一时期,杨凌人口从 12.03 万增加到了 14.14 万。农业生产资源不断减
少,人口不断增加,对优质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扩大,以及在本地区建立国家级农业示
范区所应产生的示范效应,都成为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充分利用资源,
加快高效农业建设,解决好杨凌本地区自己农业“灯下黑”问题,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
快又好的协调全面发展,使杨凌真正成为辐射和带动周边乃至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示
范中心,成为地方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重大课题。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围绕杨凌高效生态农业建设这一主题,结合杨凌示范区农业技
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研究,着力通过生
态农业技术在本地区的示范应用,在促进本地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同时,
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从而解决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
10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盾。通过研究示范应用,将杨凌地区农村有限的资源,运用生态农业技术有机地结合起
来,以沼气为纽带,集设施种植养殖于一体,合理调控整个生产过程,使物质循环再生,
能流交换,寓环境保护于生产和消费当中,寓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于综合开发利用之中,
使农业废弃物的排放控制到极小的限度,达到既节本增效,又同时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
目的。通过研究示范应用,促进生态工程和生态技术的有机结合,在合理利用有限资源
产生更高效益的同时,使本已恶化了的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和再造,在生产力发展、资
金积累的同时,使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得到治理和改善。通过研究示范应用,积极探
索在杨凌及其周边地区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的有效途径,为丰富和发展区
域农业经济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
第二章 沼气资源开发利用理论基础 11

第二章 沼气资源开发利用理论基础

2.1 我国沼气技术应用发展历程

前苏联著名农学家威廉斯[18]曾把农业生产的实质阐述为作物、畜禽、微生物三个
“车间”的相关连接和总成,根据农业生态学的原理,沼气发酵过程也是一种高度人工
集约化、利用微生物起作用的高效残屑食物链的反应器或“车间”
。现代生态学奠基人、
美国的 E·P·奥德姆[19]曾高度推崇残屑食物链的作用,把它作为人类今后解决发展与
环境矛盾、实现可持续农业的最重要出路之一。B·A·Stout[20]对全美食物生产能量分
析中,畜禽粪便中所未被消化利用的能量,占到饲料总含能的 49%。这些都表明,发展
沼气发酵技术,对于促进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沼气在我国的应用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大体经过了 4 个发展时期[21]。20 世
纪 30 年代,台湾新竹的罗国瑞、汉口的田立方[22],从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出发,经过 10
多年的艰辛工作,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个较完备、具有实用价值的瓦斯库,并开办了我国
第一个沼气推广机构——汕头市国瑞瓦斯汽灯公司,但是因为抗战爆发被迫关闭。20
世纪 50 年代,原中南材料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姜子钢[22]在武昌开办沼气研究,经新闻报
道后在我国震动很大,农业部于 1958 年上半年举办了全国沼气技术培训班,同年 4 月,
毛泽东主席在武汉视察参观应用沼气展览时指出“这要好好地推广”,随后,全国掀起
了推广的高潮,但由于忽视建池质量,缺乏正确管理,当时所建的数十万沼气池大都被
迫废弃。进入 70 年代,河南、四川、江苏等地农村又掀起了发展沼气热潮,短短几年
时间全国累计修建户用沼气池 700 多万个,但同样因为质量和技术问题,沼气池寿命只
有 3~5 年,到 70 年代末已有大量沼气池报废。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随着农业和农村事业的发展,农民要求不断提高收入,使
用清洁能源,改善生活环境,为此相继开展了农村扶贫工程、菜篮子工程、生态农业建
设和能源综合建设。所有这些,都为沼气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我国沼气开发利用
从主要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开始向深层次、大范围、综合化利用方向发展,各地涌
现出了一大批能源生态农业与庭院经济相结合的技术组合。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
术,就是农户通过建沼气池,利用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入池发酵,产生
的沼气、沼液和沼渣用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从而形成农户生活—沼气发酵—无公害
农产品—人民生活的良性化发展链条,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
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技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
北方农村“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和南方农村“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12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2.2 沼气技术基本理论

2.2.1 沼气发酵基本原理

沼气是有机物质(如农作物秸秆、人畜禽粪便、垃圾以及有机废弃物等)在厌氧条
件下,通过特定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形成的。因此,沼气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复杂物理化
学变化,都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对沼气微生物进行了大量研究,
已发现沼气池内不产甲烷微生物有 18 个属 51 种,产甲烷微生物有 3 个目、4 个科、7
个属、13 种。产甲烷微生物是沼气的生产者和沼气发酵的核心。它们严格厌氧,对氧气
和氧化剂非常敏感,最适合pH 值的范围为中性或微碱性,它们靠二氧化碳和氢生长,
并以废弃物的形式排出甲烷气体。产甲烷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如湖泊、沼泽、土
壤中,淡水或碱水池塘污泥中,下水道污泥、腐烂秸秆堆以及城乡垃圾堆中都大量存在
产甲烷微生物。
沼气发酵的实质是微生物自身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生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微
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为了取得进行自身生活和繁殖的能量,将一些高能量的有机物质分
解,使有机物质在转变为简单低能量成分的同时放出能量以提供微生物代谢生活。从总
体上说,沼气发酵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液化阶段。由沼气池中微生物的分解酶,如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
和脂肪酸酶等对有机物质进行酶解,将多糖水解为单糖或二糖,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和
氨基酸,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通过这些酶解过程,把固体的有机物转变为可溶
性物质,水解产物可以进入微生物细胞,参与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第二阶段为产酸阶段。水解产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后,在细胞内酶的作用下,进一步
分解为小分子化合物,如低级挥发性脂肪酸、醇、醛、酮、脂类、中性化合物、氢气、
二氧化碳、游离态氨等,其中主要是挥发性酸,约占 80%,所以此阶段称为产酸阶段。
以上两个阶段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在厌氧的条件下,经过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
将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氢
气,虽然在这两个阶段不产生甲烷,但脂肪、淀粉和蛋白质分解产生的乙酸,为生产合
成甲烷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第三阶段为产甲烷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产氨微生物大量繁殖和活动,氨态氮浓度
增高,挥发性酸浓度下降,为产甲烷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产甲烷微生物利用简单
的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氢气等合成甲烷。
沼气发酵的三个阶段是相互连接、交替进行的,它们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在正
常情况下,有机物质的分解速度和沼气产气速度相对稳定,如果平衡被破坏,就会影响
产气。比如液化阶段和产酸阶段的发酵速度过慢,产气率就会降低,发酵周期就会加长,
第二章 沼气资源开发利用理论基础 13

原料分解不完全,料渣也会很多。如果前两个阶段的发酵速度过快而超过产甲烷速度,
就会有大量的有机酸积累,出现酸阻抑,也会影响生产甲烷,严重的甚至不能产生甲烷。

2.2.2 沼气资源利用原理

沼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28]是甲烷(CH4),其次是二氧化碳
(CO2),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氮、氢、氧、氨、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沼气成分测定[29]
表见表 2-1。

表 2-1 沼气成分测定表
Table 2-1: Ingredient of bio-gas

沼气成分体积分数/%
percentage of the bio-gas ingredients cubage
测定单位 CH4 CO2 CO H2 N2 CmHn O2 H2S
examining unit
鞍山市污水处理厂 58.2 31.4 1.6 6.5 0.7 1.6
西安市污水厂 53.6 30.18 1.32 1.79 9.5 0.42 3.19
四川省化学研究所 61.9 35.77 1.88 0.186 0.23 0.034
北京市通县苏庄 57.2 35.8 3.5 1.626 1.8 0.074

在众多的代用燃料中,沼气是一种良好的代用燃料,它无色、无臭、无味,完全燃
烧时火焰呈浅蓝色,温度可达 1400~2000℃,并能释放大量的热量,燃烧后的产物是二
[30]
氧化碳和水蒸汽,不会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气体。据测定 ,1m3 沼气的热值约 18017~
25140KJ,相当于 2 ㎏标准煤,是一种优质的气体燃料。沼气燃烧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甲烷的着火温度较高,而沼气中大量存在的二氧化碳又对燃烧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所
以沼气的燃烧速度很慢,研究表明[31],甲烷-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燃烧装置中具有优异的
排放性和抗爆性,因此,在解决农村代用燃料中,沼气备受青睐。由于沼气中有气体燃
料甲烷、惰性气体二氧化碳、还含有硫化氢、氢气和悬浮颗粒状杂质,当沼气与空气按
一定比例混合后,一遇明火会马上燃烧,并散发出光和热。沼气的燃烧速度很低,其最
大燃烧速度为 0.2 米/秒,不足液化气燃烧速度的 1/4,因为燃烧速度低,当从火孔出
来的未燃烧气流速度大于燃烧速度时,容易将没来得及燃烧的沼气吹走,从而形成脱火,
因此,沼气燃烧的稳定性较差。当沼气完全燃烧时,火焰呈浅蓝色,火苗短而急,稳定
有力,同时伴有微弱的咝咝声,燃烧温度较高。

2.2.3 沼渣资源利用原理

沼气发酵过程是发酵微生物将发酵原料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发酵原料中绝大
14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多数物质被分解为蛋白质、氨基酸、酚等多种水溶性物质和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而
原料中未能分解或分解不完全的物质及尘土和其他杂质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于沼气池底
部形成流态物质,这些流态物质干燥去除水分后就形成了沼渣。沼气池出渣物是沼渣和
沼液的混合物,其中固态的物质含量较多,可统称为沼渣。
沼气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将发酵原料分解成上百种蛋白质、氨基酸及维生素、生
长素、糖类等物质,这些物质以单体或多体形式游离于发酵液和吸附在固态物质上,当
将沼气池底部的流态物质进行干燥脱水,除部分易挥发性物质如吲哚乙酸挥发掉外,其
他物质仍保留在沼渣中,同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微生物群团及未完全分解的纤维素、半
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继续保留在沼渣中,因此沼渣基本上保持了厌氧发酵产物中除气
体外的所有成分,同时,由于沼气微生物群团和未完全分解原料的加入,使沼渣具有其
独有的特性。
[32]
沼渣是沼气出渣物中的固态物质,经过沼气发酵,沼渣与投入时的原料在组分
上有较大差别,其有机质含量达到 40%以上,腐殖酸含量达到 20%左右,同时由于人畜
粪便中含有尿素、尿酸、维生素、生长素等物质,在发酵过程中,除一部分分解转化为
多种氨基酸物质外,还能形成和保留类似维生素、生长素等物质。另外,发酵原料中的
氮、磷、钾元素在发酵过程中损失较少,施用后其养分还具有逐步稳定释放的特性。
沼渣的这些特性,使沼渣作为肥料在肥地上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增强土壤保墒保肥能力,提高影响元素释放的持久性。沼渣作为肥料,其中
含有的腐殖质等活动物质疏松多孔且又是亲水胶体,能吸持大量水分,大大提高土壤的
保水能力。同时因腐殖质带有正负两种电荷,可吸附阳离子和阴离子,其所带电荷又以
+ + 2+ 2+
负电荷为主,所以具有较强的吸附阳离子能力,作为养分原料的 K 、NH4 、Ca 、Mg
等阳离子一旦被吸附后,就可以避免随水流失,而且能随时被作物根系附近的其他阳离
子交换出来供作物吸收,不会失去其有效性。
(2)沼渣作为肥料具有环保性。沼渣肥料与其他肥料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它所具
有的环保性能。尿素、碳铵等化肥在大量施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带入大量的氮素,这些氮
素主要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长期使用会改变土壤性状,降低肥力,造成土壤板结,作
物对化肥的依赖性增强,同时在施用期间短时间内大量释放过多氮、磷元素造成地下水
或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危害正常的生态环境。
(3)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沼渣中含有多种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群团,这些物质在
施用后对土壤的理化特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尤其对于盐碱地的改良效果更明显。
(4)沼渣对盐碱化土壤有较好的改良作用。沼渣中富含胡敏酸和富里酸等酸类物
质,施肥时消除了引起土壤碱化的主要盐分物质碳酸钠,降低土壤碱度,同时多种有机
物质的施用,提高了土壤交换容量,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土壤胶体形成。另外腐殖质
第二章 沼气资源开发利用理论基础 15

是一种多酸性功能团的弱酸,其盐类具有两性胶体的作用,因此,具有很强的缓冲酸碱
变化的能力,当连续施用沼渣肥料,可增强土壤缓冲酸碱变化的能力。中国科学院土壤
研究所对沼渣改善碱土化学性质的研究表明[33],施用沼渣连续两年可使碱性土壤 PH 值
和碱化度降低 1-2 个单位。连续施用两年沼渣后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含量变化情况表见
表 2-2。

表 2-2 连续施用两年沼渣后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含量变化情况表
Table 2-2: The change of the content of organics and nitrogen element in the soil after two years
successive use of the bio-gas residue

有机质/% 氮素/%
organic /﹪ nitrogen element /﹪
处 理 试验前 试验后 增加 试验前 试验后 增加
proceeding pre-test post-test growth pre-test post-test growth
对 照 1.59 1.69 0.10 0.086 0.088 0.002
沼渣 1000 千克/亩 1.61 1.92 0.31 0.084 0.092 0.008
沼渣 3000 千克/亩 1.57 2.06 0.47 0.076 0.113 0.037
沼渣 6000 千克/亩 1.91 2.43 0.43 0.092 0.123 0.031
硫铵 78.3 千克/亩 1.99 1.83 -0.16 0.096 0.095 -0.001

(5)促进作物的生理活性,提高作物产量。沼渣中的腐殖酸盐的稀溶液能改变作
物体内糖类代谢,促进还原糖的积累,提高细胞渗透压,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沼渣中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加速种子发芽和养分吸收,从而增强作物生长速度;沼渣中腐殖酸
在一定浓度下,加强作物的呼吸作用,增加细胞膜的透性,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加速细胞分裂,增强根系的发育。
(6)减少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沼渣中的腐殖质有助于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和
重金属污染以及酸性介质中铝、铁、锰的毒性。同时腐殖酸还能与某些金属离子络合,
由于络合物的水溶性而使有毒的金属离子有可能随水排出土体,减少对作物的危害和对
土壤的污染。
沼渣中含有多种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因此,沼渣作为养殖饲料是特殊优质
的饲料来源。沼渣作为饲料使用时,只是部分替代饲料而并不能提供完全的营养来源。
因此,在作为饲料使用时,与其他饲料配合使用,对于家畜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2.2.4 沼液资源利用原理
沼液是人、畜粪便及农作物秸秆等各种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的残余物,是一种优质
的有机物。经过测定[34],沼液中含有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氮、有效钾、有
16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效锌及水分等农化性质物质,同时还含有氨基酸[35]和矿物质[36]。
有机物质进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过程,在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发酵液的
成分复杂多样,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而且营养丰富。经过发酵,其代谢产物主要有两
大类。一类为沼气,其产生后会自动与料液分离并逸出进入沼气箱。第二类为保存在料
液中的物质,这些物质又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营养物,由发酵原料中作物难以吸收
的大分子物质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易于为作物吸收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第二种是原
来存在于料液中,经发酵变为离子态形式,可以渗透进种子细胞当中,刺激种子的生长
发育,也可作为家畜营养元素,比如,钙、锰、钾、铁、铜、锌、磷、钼等微量元素。
第三种是生物活性物质,比如,氨基酸、生长素、纤维素酶、赤霉素、腐殖酸、单糖、
不饱和脂肪酸及某些抗生素等物质,它们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可以参
与到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开花结实等整个过程。如赤霉素可以刺激种子提早发芽,提
高发芽率,促进作物茎、叶快速生长;干旱时,一些核酸可以增强作物抗旱能力;低温
时,游离态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使作物免受冻害;一些微生素可以增强作物抗病
能力,在作物生殖期,还可诱发作物开花,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等等。沼液的主
要农化性质物质表见表 2-3。沼液的氨基酸含量表见表 2-4。沼液的矿物质含量表见
表 2-5。

表 2-3 沼液主要农化性质物质
Table 2-3: The major materials of the agricultural chemical character

碱解氮 速效氮 有效钾 有效锌


-6
/×106
-6 -6
水分/% 全氮/% 全磷/% 全钾/% PH /×10 /×10 /×10
water/% N/% P/% K/% alkaline hyd- rapid available K available Zn
-6
rolysis N available N /×10 /×10-6
-6
/×10 /×10-6

95.500 0.042 0.027 0.115 7.600 335.60 98200 895.70 0.400

表 2-4 沼液的氨基酸含量 毫克/升


Table 2-4: Contents of the amino acid in the bio-gas liquid milligram/liter

天冬氨酸 苏氨酸 谷氨酸 甘氨酸 丙氨酸 半胱氨酸 缬氨酸


aspartate threonine glutamic acid glycine alanine cysteine raline
12.30 5.42 14.01 8.07 6.56 26.79 12.70

异亮氨酸 亮氨酸 苯丙氨酸 赖氨酸 天冬酰胺+谷氨酰胺 色氨酸


isoleucine leucine phenylalanine lysine asparagine+Gln tryptophane
7.16 1.24 12.03 7.65 356.03 7.10
第二章 沼气资源开发利用理论基础 17

表 2-5 沼液的矿物质含量表 毫克/升


Table 2-5: Contents of the minerals in the bio-gas liquid milligram/liter

磷 镁 硫 硅 钾 钠 铁 锰 锌 氟 碘 硒
P Mg S Si K Na Fe Mn Zn F I Se
43.00 97.00 14.30 317.40 30.90 26.20 1.41 1.07 28.30 0.16 0.15 0.50

铜 铬 钡 锶 钼 钴 镍 钒 汞 铅 砷 镉
Cu Cr Ba Sr Mo Co Ni V Hg Pb As Cd
36.80 14.10 50.20 107.00 4.20 2.80 8.50 2.80 0.03 2.83 3.06 8.90

从沼液的组成中可以看出,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基本营养元素,而且都是
以速效养分的形式存在,速效营养能力很强,养分可利用率高,是一种多元的速效复合
肥。近年来,在对沼液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中发现,沼液不仅仅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
而且还具有明显的抗病杀虫、防冻抗冻、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多重功效,因此,沼液对于
发展生态农业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沼液在生态农业发展中有以下主要功能:
(1)作为有机肥料,肥效迅速。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基本营养元素,而
且都是以速效养分的形式存在,因此,肥效强,养分利用率高,通过作物根外施肥或叶
面喷肥,其营养成分迅速能被作物和果树茎叶吸收,参与作物光合作用,从而增加产量,
提高品质,增强抗病防冻能力。
(2)具有抗病防虫功效。经过研究表明,沼液防治病虫害的机理,一是沼液中的

NH4 、赤霉素、吲哚乙酸、维生素 B 等物质对病虫害有抑制作用;二是沼液对作物抗逆
性有激发作用;三是沼液对作物具有营养作用,从而增强作物的抵抗能力。因此,沼液
不仅具有抗病防虫功效,而且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改善生物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
展。
(3)作为浸种剂,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沼液不但没有病菌、虫卵,而且还可以杀
死种子表面的病菌、虫卵,其中含有的吲哚乙酸、腐殖酸、生长素、赤霉素等物质,在
浸种过程中,能够激活种子胚乳中酶的活性,促进胚细胞分裂,刺激种子萌发。

2.3 沼气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沼气发酵产气原理并不复杂,其生产过程也不神秘,其过程主要是含碳的有机物质
在嫌气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产生可燃性的甲烷为主的混合气体的过
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的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急切地盼望有一个
文明幽雅的人居环境。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有效地利用资源发展生产,同
时使农村环境面貌相应改观,在广大农村大力推广和发展沼气应用,比较科学和合算。
18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以沼气为纽带,搞好沼气池建设,从环保、节能、节水的角度,将农、牧、副产品综合
有效利用,在生产粮、菜、果、畜、禽、苗木、花卉良种和绿色食品的过程中,用粮、
菜、果之残留物养畜、养禽、栽培蘑菇等,再利用禽粪、菇渣养畜,然后将人粪尿、畜
粪生产沼气,用沼气作为做饭、照明和日光大棚增温的燃料,用沼液进行果、菜叶面喷
肥或用沼液、沼渣还田肥地,可增加作物的抗逆性,改良农产品品质,提高产量。另外,
沼液还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进行养畜、养鱼等。沼液中富含的各种养分元素和大量的
腐殖酸等活性物质,不但可以增强作物的抗逆性,还可以刺激作物的生长发育。使用沼
液生产的果、蔬,高产、优质,并耐贮藏。通过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设施种养,可使农
民在收入增加的同时,为广大农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生活要求,点燃大棚沼气灯,可以为大棚冬季增温 1~2℃,防止棚内作物冻害,同时为
冬季大棚作物提供廉价便捷的 CO2 气肥,促进作物的生长。以沼气为纽带的物质、能量
循环利用示意图见图 2-1。

Figure 2-1: Cycle of the materials and energy in the proceed of the bio-gas production
第二章 沼气资源开发利用理论基础 19

2.4 沼气利用存在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措施

沼气在我国技术应用已有近 80 年的历史,但目前在我国农村推广普及率仅 10%[37],


发展潜力巨大。经过调查分析,将沼气应用推而不广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沼气池设计不科学,池体结构不合理,致使沼气池出渣困难,供气不畅。
(2)农村修建沼气池所用建筑材料质量较差,在施工过程中,忽视工程质量,导
致池体出现渗液漏气,使使用寿命缩短至 2 年左右。
(3)沼气池修建时,农户将池子修建在院中有空闲的地方,而忽视了沼气池选位
的正确要求,造成低温月份间歇产气,严冬季节甚至出现停气问题。
(4)受观念和文化素质影响,农民在沼气池运行过程中,重使用而轻管理,选用
的发酵菌种不良,同时沼气池中投放的原料配合不当,池内酸度得不到及时调节,对池
体内液气界面处产生的结壳消除不及时,导致产气缓慢,产气量少,使用不正常。
(5)沼液利用化不经常,沼渣清除不及时,沼气池进料时含有一定的土、砂量,
长时间不注意清理,容易在送气管道形成集水栓塞,致使管道堵气、堵渣,严重的会造
成沼气池报废。
(6)由于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约占 55~65%,同时含有少量的氨气、硫化氢、
一氧化碳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在人工清渣时,如果池内有毒废气体没有清理彻底,会
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这些问题,在示范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过程中,注意处理好以下
几个关键问题和环节:
(1)设计科学合理的沼气池体结构。在沼气池设计过程中,突出沼气池建设在生
态农业建设中的纽带作用,强化改厕和产气两大功能,如果仅仅只为产气而建池就失去
了它应有的积极作用,经济效益也会不大折扣。在建池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造

池体,一定要选用 400~500 水泥采用现浇的办法建造,在建池的过程中,要将输气管
道同时固定,防止池体出现裂缝而造成渗液漏气问题,池体建好后,用防渗涂料刷涂池
体内壁,防止腐蚀和渗漏。二是在临近进料口处建高低不等的阻流破壳墙,并在第一次
装填完原料时,在原料上放置起破除结壳作用的压草破壳棒(长约 200 ㎝,直径约 15
㎝),使沼气原料与池内水分充分接触,防止形成硬壳,有利于产气和供气。三是在建
池中,使主池底中点、沼液管和副池的天窗口在一条直线上,隔一段时间,用一顶端带
10 ㎝直径钢片的钢筋搅拌器,象活塞动作一样来回搅拌,使池内沼液、沼渣上下波动,
有利于池内原料、沼渣充分分解,防止液气界面出现结壳,不但有利于产气,还可以避
免沼液管堵塞,使出液经常保持流畅。四是在冬季修建沼气池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在池
内生火取暖,以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沼气池结构图见图 2-2。
(2)合理投放沼气发酵用原料。沼气发酵的碳氮比决定着产气的速度、产气量和
沼气的质量,经过实践证明,比较合适的碳氮比大约在 25~40 之间。因此,在加料时,
20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一定要注意各种材料的适当配合,以便多产气,稳产气,产好气。几种材料的碳氮比情
况表见表 2-6。

Figure 2-2: Construction drawing of the bio-gas pool

表 2-6 几种材料的碳氮比情况
Table 2-6:Contrast of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in different materials

材料 干麦草 干稻草 玉米秆 野草 落叶 鲜牛粪 马粪 羊粪 猪粪 人粪


material dry wh- dry rice- straw wild grass fallen leaf excrement excrement excrement excrement
eat straw straw of cow of equine of hog of human

C% 46 42 40 14 41 7.3 10 16 7.8 2.5


N% 0.53 0.63 0.75 0.54 1 0.32 0.55 0.65 0.56 1
C/N 87 67 53 27 41 25 18 25 14 2.5
第二章 沼气资源开发利用理论基础 21

(3)合理调控沼气池产气温度。沼气池在 5~60℃都可以发酵生产沼气,一般把
50~60℃发酵叫作高温发酵,高温发酵产气快、产气多。温度小于 30℃,叫中温发酵,
冬季温度一般小于 10℃,叫低温发酵。在温暖的地区,沼气池建在背风、向阳和低洼处。
冬季温度比较低的地区,应将沼气主池体建在温棚(猪舍等)之内,来保证冬季仍然照
常产气供气。在选定沼气池位置时,要考虑进料、用气和沼液、沼渣利用的合理性,防
止布局不合理,导致材料、人工的浪费,防止出现由于送气输液距离(距离应小于 25m)
过远,影响使用效果。
(4)控制适宜的 PH。沼气菌在 PH6.5~7.5 时最活跃,沼气是在厌氧条件下分解
含碳有机物而产生的,在这种条件下,沼气池内最容易产生有机酸,使沼液酸度增大(PH
减小),从而抑制沼气菌的活性,影响产气量。在沼气生产中,要隔一段时间,用 PH
色卡检查沼液的酸度,在酸度过高时,可加一些草木灰或生石灰粉末来中和酸性,以保
证正常产气。
(5)选用优良微生物品种。一般情况下,沼气池内无须接入菌种,但为了产气快,
多产气,还可以人工引入优良菌种,促进沼气池内有机物的发酵分解。引种时,可根据
本地情况,选用适应不同温度范围的优良菌种。
(6)安装送气管道压力表和冷凝水收集瓶。压力表可以安装在观察比较方便的较
高部位,以便在压力过高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冷凝水收集瓶应安装在输液管的最低处,
以便冷凝水自流进入冷凝水收集瓶中,防止在送液管的其它部位形成集水栓塞,使送气
不畅,甚至造成堵气。要经常对气压表进行检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7)注意沼气池清渣时人员安全。沼气池运行过久,需要及时清理沼渣,当池内
沼液清空时,池内还会残留 CO 等有害气体,这时如果人若需要下入池中,必须鼓风换
气,否则,会引起人身中毒,甚至使人窒息。
22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第三章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建设

——杨凌“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3.1 应用推广基地概况

杨凌示范区辖杨陵区[38],土地总面积 94 平方公里,地势呈北高南低,以渭河为主,
构成三、二、一级阶地,由北向南依次为,沟坡地:主要分布在头道源和漆水河岸,土
地不平,坡度较大,面积约占 5.7%;头道源:海拔 516~640 米,相对高差 24 米,坡降
5‰,地下水埋深 80~120 米,为中等富水带,面积占 59.5%;二道源:海拔 451~484
米,相对高差 33 米,坡降 7‰,北部靠头道源坡度较大,中部和南部较平坦,地下水埋
深 15~20 米,为强富水带,面积占 18.5%;三道源:海拔 420~430 米,相对高差 10
米,坡降 8‰,地下水埋深 2~4 米,为极强富水带,面积占 13.8%;渭河滩地:地势平
坦,海拔 420 米左右,相对高差 1 米左右,地下水埋深 2~4 米,面积占 2.5%。该区属
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常年光能总辐射量 114.86 千卡/平方厘米,年
日照时数 2163.8 小时,年均生理辐射 57.43 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 12.9℃,平
均降水量 635.1 毫米,平均蒸发量 993.2 毫米,无霜期 211 天。
按照“基地示范,面上推广”的总体思路,从 2000 年起,选定杨凌示范区大寨乡
蒋家寨村和陈沟村进行“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应用推广。蒋家寨村全村 7 个村民小
组,现有农户 408 户,人口 1733 人,耕地 1827 亩,人均耕地 1.05 亩。陈沟村现有 6
个村民小组,农户 386 户,人口 1640 人,耕地 1476 亩,人均 0.9 亩。上述两村均有较
好的农业种、养基础,又靠近杨凌科教单位,对于开展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具有一定
的优势。

3.2 应用推广技术路线

在应用推广基地生产粮、菜、果、畜、禽、苗木、花卉和绿色食品供给市场的过程
中,利用粮、菜、果残留物和鸡粪进行畜牧养殖,再利用畜粪及苗木落叶、秸秆等生产
沼气,用沼气作为做饭、照明、大棚增温的燃料,并将沼液和沼渣还田肥地,达到物质、
能量的循环利用。技术路线和过程汇集农、林、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自动控制、
经济管理等学科的技术专长,通过各种设计科学合理的农业工程设施,以沼气为纽带,
建立设施种植养殖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生产系统。在技术实施过程中,坚持按照农业生态
学和生态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地调控整个生产过程,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在
第三章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建设——杨凌“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23

环境保护中进行生产和消费,在农业废弃物开发利用中生产无公害食品,从而不断改善
农业结构,优化资源合理利用,治理农村脏乱差面貌,在生产力发展、资金积累的同时,
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物质循环过程和实现经济效益技
术路线图见图 3-1。

Figure 3-1: Proceed of the materials cycle in the eco-agriculture technology system and the technical road
map of the economic effects realization

3.3 应用推广技术体系

3.3.1 以沼气为纽带的设施养殖技术
设施养殖是区别于传统养殖,运用农业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基本原理,通过农业工
程设施建设,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同时,通过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护农
24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3.3.1.1 良种奶山羊养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更加重视追求食物的营养科学。关中奶山羊
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都算得上是优良奶山羊品种,加之其奶、肉兼用,羊奶营养价值较
牛奶要高得多,因此,在农畜市场上一直为主导品种。有关信息表明,关中奶山羊今后
的发展前景仍然十分看好。杨凌自 1936 年开始在区内养殖,几十年来一直呈波浪式发
展,直至 1998 年全区仅存栏 1900 只。主要原因为农民养殖分散、粗放,饲养管理技术
陈旧,相关产业链尚未形成等。
针对这些问题,经考察,为克服单纯养殖带来的弊端,从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工程
建设的角度出发,设计以沼气为纽带,以关中奶山羊饲养为重点,形成种养结合的生态
家园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奶山羊养殖生态技术示意图见图 3-2。

饲 料 奶山羊养殖 羊 粪 人居生活
照 明

农作物 肥 田 沼渣、沼液 沼气池 沼 气

图 3-2: 以沼气为纽带的奶山羊养殖生态技术示意图
Figure 3-2: Eecologic technology of the milk goat husbandry linked to the bio-gas production

该模式经设计实施,2003 年建成了可存栏 500 只的圈舍养殖场,120m3 的青贮饲料


库,养殖场内建有 8 m3 的沼气池,栽种了 50 棵优良品种桃树和 120 棵良种柿树,已发
展良种关中奶山羊 400 只,在盛产奶期,1 只产奶母羊可日产鲜奶 4 ㎏,已累计投资 120
万元,获得收益 24 万元,初步形成了集养殖、种植、沼气于一体的生态家园模式雏形,
为今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3.1.2 温棚养猪
猪为六畜之首,广大农民素来都有养猪的习惯。杨凌农民养猪发展较快,到 1998
年生猪存栏 25902 头,但由于受传统自然经济习俗的束缚,多呈单家独户式少量饲养,
没有完全形成规模发展格局。针对养殖户规模效益低的问题,按照生态农业技术要求,
在养殖户养殖生产环节中,增加沼气建设和利用,把整个生产过程通过沼气连接起来,
形成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此,设计建设
了温棚猪舍,棚内建成 8 m3 的沼气池,既解决冬天猪舍保温、夏天避暑的问题,又解
决猪粪卫生处理,保证沼气池常年产气。同时,在猪舍内设计猪自动饮水系统,既方便
又节约。经过温棚养猪技术的实施,生猪出栏已由 2002 年的 60 头增加到 2003 年的 360
第三章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建设——杨凌“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25

头。温棚养猪结构三视图见图 3-3。

Figure 3-3 Construction drawings of the pig house

3.3.1.3 养殖配套自动化挤奶站建设
奶牛养殖在杨凌境内已有 40 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存栏数量始终较低,到 1998 年仅
1800 头。近年来,随着乳品业和肉制品市场的需求攀升,杨凌奶牛养殖在一批涉农企业
的带动下,发展很快,到 2005 年,全区奶牛存栏量达到了 1.5 万头。针对养殖户分散
养殖给家畜防疫、管理以及奶品出售带来的问题,在蒋家寨村以专业养殖户为龙头,组
建成立杨凌宝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立 4 个专门的奶牛养殖小区,同时建设 4 个
26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标准较高的专业自动化挤奶站和 40 个活动挤奶站,既解决本村奶牛规模化养殖和奶品
统一收购销售问题,又促进全区奶牛养殖和奶品统销。目前,全村奶牛存栏 583 头,户
均养殖奶牛 1.4 头,养殖小区入区养殖奶牛 400 多头,奶牛养殖小区成为全区畜牧养殖
示范小区,全村年产鲜奶 1500 余吨,已成为伊利乳品集团的优质奶源基地之一,奶牛
养殖业产值达 290 多万元,来自奶畜业的收入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 47%以上,取得了
显著的经济效益。挤奶台平面示意图见 3-4。

Figure 3-4: Platform of the milking machines

3.3.2 以沼气为纽带的设施种养技术
解决杨凌人口增加,耕地减少,需求扩大的问题,必须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工程技术,积极发展果、蔬种植和经济
作物,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第三章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建设——杨凌“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27

Figure 3-5: Solar energy hothouse drawings of the simple compound plantation and husbandry
28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简易复合式节能种养日光温棚,经过农村使用实践,现已普遍被广大农民接受并使
用。简易复合式节能日光温棚通过实践,具有以下显著优点:一是简易复合式种养温棚
的复式结构,大量的节约了建棚用建材,与一般单式温棚相比,至少节约一面墙(约 60
×3 ㎡)的材料,节省资金约 2500 元,对于经济状况较低的农民群众容易接受。二是简
易复合式节能种养日光温棚,将作物生产与鸡舍连结在一起,中间留有通风窗并设有反
光膜,棚温和鸡舍的生物热量得到互补,较之其它温棚和鸡舍的温度相对高出 1~2℃,
对在关中地区进行反季节种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促进蛋鸡产蛋率都具有极大的作用。三
是在简易复合式节能种养日光温棚内,养殖不分家禽家畜,皆可进行,主要以体形小的
为宜,种植项目更加灵活,蔬菜、花卉、杂果均可,而且还可以根据资金情况,设计连
动式卷帘、充气式双层膜隔温或沿用人工草帘覆盖等来进行保温。四是简易复合式节能
种养日光温棚将种植与养殖结合在一起,动物呼吸所产生的 CO2 可以增加植物光合原料,
有效的解决冬季日光温棚不便通风,大棚作物容易出现 CO2“饥饿症”的现象,从而促
进大棚作物生长,提高果品和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据研究资料[39]显示,一般作物生长
最适宜的 CO2 浓度为 0.1%,而空气中 CO2 含量为 0.03%,日光温室里在作物光合作用旺盛
期 CO2 仅有 0.02%,远远满足不了作物生长的需要。而在“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
日光温棚中,有四种途径都在增加温棚里的 CO2 浓度[40]:一是温棚内燃烧沼气,每立方
3
米沼气可产生 0.98m 的 CO2;二是沼肥施于棚内土壤中,被微生物继续分解可以释放出
CO2;三是位于日光温棚内的沼气池水压间也会释放出一定的 CO2;四是畜禽圈舍会释放
出 CO2。这种简易复合式节能种养日光温棚,与国内外温室多采取的“燃烧法”和“化
学反应法”产生 CO2 气肥相比,既简便经济,又具有长效且无副作用。同时,温棚中作
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又可以使鸡舍空气新鲜,有利鸡的健康,提高鸡的产蛋率,
鸡粪的再利用,也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效益,从而达到互动良性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效果。
简易复合式节能种养日光温棚结构三视图见图 3-5。
基于简易复合式节能种养日光温棚在“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蒋家寨
村 2001 年建设简易复合式节能种养日光温棚 16 个,种植芦荟 2 棚,百合花 5 棚,大棚
蔬菜 9 棚,百合、蔬菜苗采取统育统供,百合、蔬菜产品分别与西安百合公司、陕西泾
云公司按“订单农业”的方式供货包销。到 2002 年该村大棚发展到上百个,还在大棚
内利用麦草和玉米秸秆成功栽种药用菌――姬菘茸。在陈沟村,2001 年建成日光大棚
40 个,棚内主要以花卉、反季节西红柿、黄瓜、水蜜桃等为主,引进杂果金太阳杏、金
寿星桃等 2200 棵,长势良好,2002 年开始挂果,出售苗木 2000 多株。
第四章 应用推广效益分析 29

第四章 应用推广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分析依据陕西省农业厅《农业科技成果管理》 有关规定进行。

4.1.1 基础数据计算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是杨凌示范区农业推广基地项目和综合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从 2001 年到 2003 年,累计支出推广经费 15 万元,推广内容主要
包括设施养殖、挤奶站建设、设施种植、沼气建设四个部分,取得直接经济效益 4749.93
万元。推广情况及取得效益见表 4-1。

表 4-1 推广情况及取得效益
Table 4-1: The situation and benefit of the extension

年份情况 增加效益(万元)
year economic growth
项目内容 项目之前 2002 年 2003 年 (ten thousand Yuan)
content before 2002 2003
数目 效益(万元) 数目 效益(万元)
number economic benefit number economic benefit
(ten thousand Yuan) (ten thousand Yuan)
良种奶山羊 0 200 只 9.48 400 只 18.96 28.44
设施奶牛 0 280 头 213.10 5500 头 4186.60 4399.70
设施养猪 0 60 头 0.60 360 头 3.00 3.60
设施养鸡 4000 只 6000 只 7.20 6000 只 7.20 14.40
挤奶站 0 4 19.64 44 216 .00 235.64
设施蔬菜 0 46 棚 34.00 34.00
设施花卉 0 14 棚 14.00 14.00
设施杂果 0 1棚 0.65 0.65
设施药用菌 0 5棚 7.50 7.50
建沼气池 1个 60 个 6.00 60 6.00 12.00
合计 312.17 4437.76 4749.93
30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4.1.1.1 奶山羊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1)奶山羊生产参数(以日平均产奶 2.6 ㎏的成年奶羊为例):
奶山羊平均生产年限: 5 年;
每只奶山羊日平均青贮草采食量: 2.0 ㎏;
每只奶山羊日平均干草采食量: 0.75 ㎏;
每只奶山羊日平均配合饲料采食量: 0.5 ㎏;
每只奶山羊年(按 210 天计算)平均产奶量: 550.0 ㎏;
产羔:双羔、公母各 1 只;
3
每只奶山羊年平均产粪肥量: 2.0m 。
(2)奶山羊所需各类成本计算:
每只成年产奶羊: 450.00 元/只;
青贮饲料: 0.20 元/㎏;
干草饲料: 0.40 元/㎏;
配合饲料: 1.40 元/㎏;
修建羊舍: 150.00 元/㎡;
兽药、水电费: 40.00 元/年。
(3)奶山羊产品价格计算:
鲜奶: 1.40 元/㎏;
羔羊: 150.00 元/只;
粪肥: 30.00 元/m3。
(4)奶山羊生产成本:
年奶山羊折旧: 450 元/5 年=90 元;
每只奶山羊饲料费用: (2.0×0.2+0.75×0.4+0.5×1.4)×365
=1.40×365
=511.00(元);
年羊舍折旧、兽药、水电费用: 15+40=55(元);
每只奶山羊生产年总成本: 656.00 元。
(5)每只奶山羊年各项收入:
鲜奶: 1.4×550=770.00 元;
羔羊: 150×2=300.00 元;
粪肥: 30×2=60.00 元。
第四章 应用推广效益分析 31

这样,每只奶山羊的年纯收入为:1130-656=474.00 元。
示范推广基地 2002 年生产良种奶山羊 200 只,取得经济效益约 9.48 万元,2003
年养殖良种奶山羊 400 只,取得经济效益约 18.96 万元,两年共取得经济效益约 28.44
万元。
4.1.1.2 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1)奶牛生产参数(以日平均产奶 25.0 ㎏在成年奶牛为例):
奶牛平均生产年限: 6 年;
每头奶牛日平均青贮草采食量: 15.0 ㎏;
每头奶牛日平均干草采食量: 7.5 ㎏;
每头奶牛日平均配合饲料采食量: 10.0 ㎏;
每头奶牛年(按 300 天计)平均产奶量: 6200.0 ㎏;
产牛犊:每两年产公母牛犊: 各 1 头;
3
粪肥:每头牛年平均产粪肥量: 20.0m ;
(2)奶牛所需各类成本计算:
每头成年产奶牛: 8000.0 元/头;
青贮饲料: 0.20 元/㎏;
干草饲料: 0.40 元/㎏;
配合饲料: 1.40 元/㎏;
修建牛舍: 150.00 元/㎡;
兽药、水电费: 100.00 元/年。
(3)奶牛产品价格计算:
鲜奶: 1.60 元/㎏;
牛犊: 3000.00 元/头;
3
粪肥: 25.00 元 m 。
(4)奶牛生产成本:
年奶牛折旧: 8000/6≈1333(元);
每头牛年饲料费用: (15.0×0.2+7.5×0.4+10.0×1.4)×365
=20×365
=7300.00(元);
年牛舍折旧、兽药、水电费用: 75+100=175(元);
即,每头奶牛年生产总成本约: 8808.00 元。
32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5)每头奶牛年各项收入:
鲜奶: 1.6×6200=9920.00(元);
牛犊: 3000×2=6000.00(元);
粪肥: 25×20=500(元)。
即,每头奶牛年各项总收入为: 16420.00 元;
每头奶牛年纯收入: 16420.00-8808.00=7612.00(元)。
示范推广基地 2002 年养殖奶牛 280 头,获得经济效益 213.1 万元,2003 年基地技
术辐射区养殖奶牛 5500 头,取得经济效益 4186.6 万元,两年累计取得奶牛养殖经济效
益 4399.7 万元。
4.1.1.3 示范推广基地新增各项费用
(1)新增生产性费用(主要包括奶牛、奶羊、挤奶站、沼气池等四项内容):
奶牛(每头奶牛生产成本 0.8 万元,按 6 年折旧):
(0.8÷6)×5500=733.00(万元);
奶羊(每只奶羊生产成本 0.045 万元,按 5 年折旧);
(0.045÷5)×400=3.60(万元);
挤奶站(4 个大型挤奶站,每个投资 20 万元,40 个小型挤奶站每个投资 0.3 万元,
按 10 年折旧): (20×4+0.3×40)÷10=9.20(万元/年);
沼气池建设(每个沼气池建设成本 0.12 万元,按 10 年折旧):
(0.12×60)÷10=0.72(万元/年);
新增科技推广费: 15.00(万元);
以上新增各项总费用: 746.52+15.00=761.52(万元)。

4.1.2 经济技术效益分析

(1)新增总效益: 4749.93 万元;


(2)投入产出比: 新增总效益/新增总费用=4749.93/761.52
≈1:6.24;
(3)技术分摊系数: 30%;
(4)纯技术效益: 新增总效益×技术分摊系数=4749.93×30%
≈1424.98(万元);
(5)推广投资效益率: 纯技术效益÷推广费用=1424.98÷15
≈95.00;
(6)农民得益率: 新增总收益÷(新增总费用-新增科技推广费)
第四章 应用推广效益分析 33

=4749.93÷(761.52-15.00)
≈6.36
即,在此项技术推广应用中,农民投入得益率为 1:6.36,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4.2 生态效益分析

4.2.1 能量转化分析

在陈沟村、蒋家寨村设施种养的“日光温棚-猪(鸡)舍-沼气池-蔬菜(杂果)

的“四位一体”生态技术模式中,外界的太阳能一方面为日光温棚内提供了热量,使温
棚内一年四季温度保持在 10~30℃,保证了棚内蔬菜、杂果、猪的正常生长,有效提高
了沼气发酵的产气率;另一方面,在太阳光的作用下,温棚内的作物光合作用,保证作
物自身生长的需要。在沼气池中,畜、禽的粪便及作物的秸秆、落叶等废弃物在微生物
的作用下经过嫌气厌氧发酵,转变为生物质能,产生沼气,沼气燃烧后变为提供热量的
热能和农户炊事做饭、照明。
在陈沟村、蒋家寨村,存栏 10~15 头猪的日光温棚,温棚内沼气池每年可产沼气
3 3 [42]
300~500m ,按沼气热值 20900KJ/m 计算,每个沼气池每年可产生生物质能 628000~
1046700KJ 的热值,相当于 600~1000 ㎏优质煤的燃烧热量。

4.2.2 物质转化分析

在陈沟村、蒋家寨村日光温棚内,一般每个温棚常年养猪 10~15 头,每头猪平均


每天产粪便 4 ㎏,全年可产粪便 14600~21900 ㎏,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过程,产生沼
3 3
气 300~500 m ,同时可以产生沼液和沼渣约 10~15 m ,除少量沼液(3~5%)用于添
加到猪的饲料当中喂猪外,其余沼液和沼渣则都用作肥料,施于温棚内蔬菜、杂果等作
物。还有部分沼气通过沼气灯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同时棚内猪呼吸也产生二氧化碳,
对温棚作物充分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这两村中,温棚内建有沼气池的,全年可生产蔬
菜 5000 ㎏,比温棚内未建沼气池的增产 20%~30%,同时,每年还可出栏生猪 30~45
头。

4.2.3 能源利用分析

采用“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模式进行农业生产,由于充分利用了能量和物质,
减少了化肥的投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益。陈沟村每个温棚的沼气池平均每年产沼气 400
m3,由于沼气灶的燃烧热效率[43]是燃煤灶热效率的 3 倍,1 m3 沼气可替代 2 ㎏标准煤,
1 年 400 m3 沼气可替代 800 ㎏燃料煤,每吨煤按 200 元计,可节约煤炭能源 160 元。同
时,使用沼液、沼渣养殖、肥地,还节约了化肥和饲料的投入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节约能源分析表见表 4-2。
34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表 4-2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节约能源分析表(元)
Table 4-2: Energy saving analysis of the eco-agriculture technology

无沼气的温棚 有沼气的温棚 节约
green house without bio-gas green house with bio-gas saving
燃煤用电 200 0 200
有机肥料投入 350 0 350
化肥投入 360 100 260
饲料投入 7500 6000 1500
总计 2310

4.2.4 环境影响分析
使用沼气农业技术,每年可节约用燃煤 800 ㎏,煤中含硫量[44]平均按 0.8%计算,
灰分[44]平均按 20%计,可以推算出使用沼气替代燃煤,每个沼气池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量约 10.2 ㎏,减少烟尘排放 0.7 ㎏,陈沟村、蒋家寨村 60 个沼气池,每年可减少二氧
化硫排放 612 ㎏,减少烟尘排放 42 ㎏。在农村养猪过程中,如果猪舍建设不与沼气温
棚连结在一起,以存栏 15 头猪的猪舍为例,全年将产生 21900 ㎏的猪粪,另外还会产
生水冲清粪污水 270 m3(以每日水冲清粪用水平均 250L 计)。如果粪便不经发酵直接用
于土壤,其中许多有害病菌和寄生虫对农作物和土壤造成污染危害;如果污水排入地下,
还会造成地下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危害人畜用水安全。而将猪舍建设与温棚沼气连结
在一起,将粪便及时转化为沼气、沼液和沼渣,既产生了生产生活用能源,又可作为生
产原料再次投入生产,从而大大减少了粪便、粪水对土壤、环境、作物和地下水的污染,
促进农村生态环境面貌的改善。有无沼气的猪舍对环境的影响比较见表 4-3。
表 4-3 有无沼气的猪舍对环境的影响比较
Table 4-3: Contrast of the effect on the environment in pig house where there is bio-gas production or
there is no bio-gas production

污染因素 无沼气猪舍 有沼气猪舍 减少量


pollution factor pig house without bio-gas pig house with bio-gas amount of decrease
冲洗污水/(㎏/a) 270000 不排放 270000
污水中 COD/(㎎/L) 10000-15000 不排放 27000-36000
污水中 BOD/(㎎/L) 6000-9000 不排放 1620-2430
污水中 SS/(㎎/L) 8000-12000 不排放 2160-3240
污水中氨氮/(㎎/L) 130-300 不排放 35-81
污水中总氮/(㎎/L) 400-600 不排放 100-240
粪便排放量(㎏/a) 21900 不排放 21900
粪便中大肠菌群 多 少
粪便恶臭 重 轻
第四章 应用推广效益分析 35

表 4-4 有无沼气的温棚化肥农药使用量对比
Table 4-4:Contrast of the amounts of the agricultural chemicals using in green house where there is bio-gas
production or there is no bio-gas production

使用物质 无沼气温棚 有沼气温棚 减少量(%)


used material green house green house amount of
without bio-gas with bio-gas decrease (﹪)
化肥(氮肥)/(㎏/a) 1000 300 70
液面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a) 4.5 1.5 67
农药/(㎏/a) 7.5 2.5 67

4.3 社会效益分析

(1)通过示范推广“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使农民经济收入显著增加,由 2001
年的人均 2300 元,提高到 2003 年的 3850 元,95%的农户均已掌握了沼气设施种养技术,
发展信心和后劲十足。
(2)通过实施“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培育了以专门养殖户为龙头的农村企
业――杨凌宝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起了“专家+农户+企业”联合运作农业
技术推广模式,共同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良性格局。杨凌宝丰公司从 2002 年有 2
个专业挤奶站和 4 个养殖小区,发展到 2003 年有 4 个挤奶站 40 个养殖小区,小区内托
养奶牛 5500 头,每天产奶 30 吨,并已经成为伊犁集团、杨凌妙味乳品优质奶源基地。
该公司 2003 年挤奶站直接经济效益 216 万元,养殖小区养牛效益 2750 万元,安排从业
人员 80 人,企业法人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的产业带头人。
(3)创建了“人居-养殖-沼气-种植”为一体的“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家园模
式。示范基地内,80%的农户家中使用沼气做饭,既经济实惠又清洁卫生,农村环境面
貌发生了很大改观,陈沟村、蒋家寨村都分别建立了村办文化室,购置了电视、影碟机
和阅览桌凳,购买了一批农业技术图书和文化书报,还先后举办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讲座 5 期,有 1200 人次接受了培训,农民的文化程度和文明程度大大提高,每年接待
渭南、宝鸡、咸阳、商洛等地农民群众参观学习考察 10 次以上。渭南富平留古镇程郑
村村民王建设,2002 年到示范推广基地考察参观后,在基地专家的指导下,在村上建成
规模奶山羊养殖场,并建成沼气池 5 个,现已发展成存栏奶山羊 400 只规模,获得经济
效益 24 万元,在这一养殖场带动下,全镇奶山羊养殖量增加 0.8 万只,总数达到了 2
万只,直接增加经济效益 400 万元。
36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第五章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配套技术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对于北方一些农村,由于观念、资金、技术等方面
的原因,发展的比较缓慢,对此,在加大技术宣传普及教育、政府扶持给予资金保障的
情况下,经过在杨凌地区的示范推广,针对农村实际,需要在配套技术方面,重点抓好
沼气池建设、沼气池日常管理和与之连结的设施种养关键性技术环节。

5.1 沼气建池技术

沼气池是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中的“纽带”。只有沼气池的正常运行,
才能保证整个生态技术体系连结完整,运转有序。因此,修建质量可靠的沼气池,成为
推行这一技术体系的首要问题。
农村沼气池建设,绝大部分是埋在地下,受结构自重、土层垂直和水平压力、地面
活动荷载、池内沼气原料和沼液等作用。由于沼气池为封闭壳体结构,变形微小,在设
计与实践基础上,我国科技工作者制定了一整套农村沼气池建设标准和质量检查验收标
准,以及施工操作规程,即国家标准 GB4750-84[45]。在具体修建沼气池时,农户可根
据家庭人口和饲养畜禽的规模、种类等情况,经专业人员测算,来确定沼气池的容积,
一般情况下,按每人 1.3~1.5m3 的池容比例[46]来确定沼气池的容积。比如,3 口之家
选用 4~6 m3 的池容,5~6 人选用 8 m3 的池容。
因为沼气池的产气率与温度呈正比[47],所以在修建沼气池时,选择适合的时间也是
很必要的。春夏季,气温逐渐上升,沼气池中发酵活跃,产气率高,因此,选择春夏季
修建沼气池最好。对于地势相对比较低洼的地方,因为春夏时节雨水多,地下水位高,
选择在下半年建池比较适宜。在具体修建选址上,从猪舍、杂果温棚、厕所、沼气池相
连结考虑,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达到人、畜禽粪便能自流入池,出液出渣方便的目的,
选址时要考虑避风向阳、出料进料方便、运输通道畅通以及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地
势较高的地方,同时,池址与生活用灶具之间距离一般要控制在 25m以内,便于送气和
维护。
在池体修建中,可以选择砌块施工,因为标砖是规格化建材,施工简便、节约成本,
池体各部分薄厚均匀,受力、抗压抗拉性能都比较好。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可以选用混
凝土整体现浇施工,这样修建的池体整体性好,质量稳定,使用寿命长。但需要注意的
是,混凝土整体现浇施工最好要选用 400~500#水泥,施工过程一气呵成,不能间歇,
并严格按混凝土整体施工技术规程进行。
池体建好后,要进行密封层处理。对于砌块沼气池,一般采用“三灰四浆工作法”
进行,即,第一步,用水灰比 0.4 的纯水泥均匀涂刷基层 1~2 遍。第二步,用 1:3 的
第五章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配套技术 37

水泥砂浆底层抹灰 5 ㎜厚,基本凝结前压实 2~3 遍。第三步,在底层抹灰的基础上刷


纯水泥浆 1 遍。第四步,再用 1:2.5 的水泥砂浆做中层处理约 5 ㎜厚。第五步,再在
其上刷纯水泥浆 1 遍。第六步,用 1:2.5 的水泥砂浆做面层处理,约 5 ㎜厚,并压实
抹光无裂纹。第七步,刷纯水泥浆 2~3 遍。对于混凝土整体现浇池体进行密封层处理,
按上述步骤进行,只是省去第四步即可。密封层处理完后,还要涂刷密封涂料,来进一
步提高沼气池的贮气室密封性能。
整个沼气池修建完成之后,要经过专业人员参照国家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标准
(GB4751-84)[48]进行质量验收后交付使用。

5.2 沼气池日常管理技术

5.2.1 沼气池日常管理
沼气池建成以后,使用和日常管理就由农户来进行。在沼气池正式投入使用,到出
料停止运行,是沼气池发酵运转阶段。运转状况如何,与农户对沼气池使用管理的状况
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要保证沼气池进料、出料有序正常。沼气中投放原料是沼气发酵产气的主体,
正常发酵产气要保证池内足够的原料。在进料时,要先清出池内原有材料,再投入新料,
投放量一般大体与出料量相当。在日常管理中,不能只进料不出料,否则,当池内原料
过满时,池液会进入导气管造成通气不畅或堵塞送气。另外,在进料时,不宜加大用水
量,防止沼液浓度过低,影响发酵和产气。在“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中的沼气管理,
要每天陆续的往池内投放原料,如果畜禽粪便、粪水不足时,可以将秸秆铡成短节予以
补充,并同时对每天进料量大致作以估计,当估计池内原料达到池体容积的 85%~90%
时,就应开始出料。
其次,要经常对池内原料进行搅拌。一般农户修建的沼气池,从节约修建成本出发,
都没有专门的搅拌装置。而沼气池内原料与沼液在静止状态下,原料发酵不能充分进行,
特别是有的沼气池内液气界面形成结壳,如不破除,不利于产气。搅拌原料可用一根顶
端带 10 ㎝直径钢片的钢筋或长把器物作为搅拌器,从进料管伸入池内来回拉动,使池
内沼液、沼渣上下波动,进一步充分接触,既防止在液气界面形成结壳,又使原料进一
步与沼液接触充分发酵,提高产气率。一般情况下,进行搅拌每 3~5 天进行一次,每
次搅拌 3~5 分钟即可。
第三,注意检测池液的酸度(PH 值)。沼气微生物发酵最适宜的 PH 值是 6.8~7.5。
当池液 PH 值小于 6 或大于 8 时,沼气发酵过程就会受到抑制,甚至出现停气现象。为
此,要时常进行池液的 PH 值检测。检测时可用 PH 色卡检查沼液,若 PH 值小于 7,说明
发酵液呈酸性,要对沼气池内加入适量的草木灰或澄清的石灰水;若 PH 值小于 5 时,
表明发酵液呈强酸性,应将大部分沼液和沼渣取出,重新接种投入原料进行运转。
38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第四,注意对沼气池进行保温。沼气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与温度有直接关系,在 8~
65℃[49]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产气速度越快,产气率越大。在北方地区,由于冬
季比较寒冷,如果温度降到 10℃以下,就不利于沼气池的正常运行,需要采取保温措施
进行沼气池增温。具体的保温措施有:添加增温剂,如豆腐水、人粪尿、酒糟等;池外
保温,如在沼气池上半部外表面涂一层隔湿沥青或在池子上面铺一层厚厚的麦草;调节
池内发酵浓度,如适当增加进料;经常搅拌,如缩短搅拌间隔等。

5.2.2 沼气安全管理
沼气是以甲烷为主的混合性气体。甲烷是无色、无味、无毒、遇明火即燃的气体。
同时,沼气中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毒气体-硫化氢,可引起头痛、乏力、失明等。因
此,加强对沼气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和人身事故显得非常重要。沼气安全使
用,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沼气池的出料口要加盖,防止人、畜掉入池内造成伤亡。
(2)经常性检查送气管道,用肥皂水检查送气装置连结处,防止出现漏气引起着
火。
(3)沼气池进料后在发酵过程中,不宜轻易下池出料或进行检修,如果要下池检
修,要先打开活动盖进行透风,过 8~10 分钟后,用笼子装上小鸡或其它小动物吊下池
内,等 15 分钟后,提出观察小动物是否正常,确信正常方可下池,防止出现沼气中毒。
(4)在送气管道上安装压力表和冷凝水收集瓶,压力表要装在方便观察的较高部
位,并经常注意观察压力表中压力值的变化情况,当沼气池产气旺盛,压力表显示压力
过大时,要立即燃气和放气,防止沼气压力过大胀坏气箱、冲开池盖。一旦发生沼气池
盖被沼气冲开时,要立即熄灭沼气池周围的明火,防止引起火灾。
(5)沼气灯、灶具和送气管道,不宜靠近柴草等易燃物品,防止失火。一旦发生
火灾,要立即关闭开关,切断气源。
(6)教育小孩不要在沼气池边和送气管道上玩火,不要随意扭动开关。

5.3 以沼气为纽带的日光温棚设施技术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的主要配套技术是由沼气池、畜禽舍、日光温棚、厕所
组成的,其核心技术是利用温棚保温、增温,为此,把日光温室和畜禽舍院统称为日光
温棚。这种技术模式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要做到优化配置、互相连接,有机结合,并能
[50]
充分利用太阳能 ,就必须在筹建日光温棚时,科学规划,精心施工,保证这项技术模
式的正常运行效益。
北方冬季寒冷,为了全年生产蔬菜、畜禽、果品、沼气等,就必须有充足的光照,
来提高温棚的温度。为此,在修建日光温棚时,朝向应坐北朝南,东西延长,其方位角
可以偏东或偏西,但无论偏东或偏西,都不宜超过 100[51]。日光温棚修建地点可以在住
第五章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配套技术 39

房前、房屋后或田地里,但在选择时,注意以下几条:
(1)地势开阔、平坦或朝向太阳的缓坡,东、南、西边没有高大树木、建筑物或
山丘遮挡阳光。
(2)土质较好,无碱性土或其他污染,不宜在低洼内涝的地方修建。
(3)避开风口、风道,因为在这些地方修建容易受风害,冬季温棚内温度难以保
持。
(4)电源和水源方便,水质较好。
(5)交通运输方便,便于产品运输和销售。
日光温棚,从经济的角度看,可选择简易复合式节能种养日光温棚进行修建。其主
要优点前面已经进行阐述。也可根据经济状况,采用第二代日光温室的技术参数进行修
建,其结构性能要达到合理采光时间保持的 4 小时以上,使冬季室内外温度差可达到 30
℃以上,从而使温室内的喜温果菜类反季节生产和制取沼气更加安全可靠。
猪舍修建,其后墙与日光温棚后墙高度一致,脊高要和日光温棚高度一致,南北跨
度也要与日光温棚相一致,东西长度以养殖规模而确定,但应考虑到沼气池的位置,其
东西长度不宜小于 4m。冬季猪舍上覆盖棚膜,与日光温棚膜相联结,每棚可以建一栏或
多栏,栏与栏之间隔墙高 0.8m。在靠近北面后墙留 0.8~1.0m 宽的人行通道,在后墙上
留出高 1.7m、宽 0.7m 的小门,以便到温棚或猪舍互相间进行作业。在猪舍后墙中央距
地面 1.3m 处留有高 40 ㎝、宽 30 ㎝的通风窗,以便夏季猪舍通风。在猪舍靠近北墙角
修建 1 ㎡的厕所,厕所蹲位高于猪舍地面 20 ㎝,厕所集粪口通过一道斜坡暗管或暗槽
与沼气池进料口相通。猪舍地面处理前,先用砖砌好送气管道的通路,送气管上方留两
块活动砖,使砖的平面与水泥地面在一个平面上。猪舍地面要以水泥抹成,并高于自然
地面 20 ㎝。在场面上距南棚脚 1.5~2.0m,距外山墙 1m 建一个 40 ㎝长、30 ㎝宽、10
㎝深的溢水槽兼集粪槽。猪舍地面抹成 2%的坡度,坡向溢水槽,溢水槽南端留有溢水通
道直通棚外,修建溢水槽的目的主要是防止雨水灌满沼气池气箱造成不能正常贮存沼
气。沼气池顶端要高出猪舍地面 2 ㎝,顶口用钢筋做成篦子,钢筋之间的距离以能进入
发酵原料为准,沼气池顶部的贮水槽要高出猪舍地面 10 ㎝。猪舍地面修建好后要注意
日常养护。
40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1)通过在杨凌示范区进行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
用,着重探索了设施奶山羊养殖技术、温棚养猪技术、简易复合式日光温棚种养技术等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实践应用表明,这些技术适应于杨凌地区的农
业资源状况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拓展了当地发展生态农业的领域。
(2)系统分析了实践应用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的经济
效益、能量转化效益、物质转化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效益。分析
表明,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应用实践,投入产出比达到 1:6.24,农民得益率
达到 1:6.36,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能量物质多级利用,可减少化肥(氮肥)、液面肥(植
物生长调节剂)、农药施用量的 70%、67%和 67%,沼肥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
土壤肥力,达到种地养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沼气
替代能源在节约煤炭资源上效益明显,二氧化硫、烟尘、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排放减少,
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的环境状况。
(3)提出了应用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的沼气池修建技术、沼气池日
常管理技术、沼气安全管理技术和日光温棚设施技术等关键配套技术,为推广普及沼气
生态农业技术提供了配套技术支撑。

6.2 讨论与设想

6.2.1 加强不同区域沼气生态农业应用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是经过实践证明,具有明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的一项高效生态农业技术,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实施农村和农村经济“九大行动”中
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我国农村大量推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六小工程”,是我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任务。从目前推广情况看,沼气应用普及率还仅为 10%,
应用推广潜力十分巨大。在应用推广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区域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
结合农业资源状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示范,总结提出适合本地区应用推广的沼气修建
技术、设施种植养殖技术等配套技术,同时,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在示
范效益中,使农民解放思想,得到实惠,看到应用发展的巨大经济潜力,消除思想和技
术障碍,从而为提高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率奠定基础。

6.2.2 延伸沼气生态农业技术产业链条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大力普及,必将随之带来与沼气生态农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41

业技术发展相关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比如,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应用推广技术
服务业、沼气池专业修建及检修服务业、设施种养设施的加工服务业、无公害农产品收
购销售服务业以及无公害农产品深加工业等,这些产业群体[52]的形成需要市场和政府
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培育,保证广大农民在发展沼气生态农业中产、供、销机制健全,使
农民没有各种后顾之忧。同时,随着沼气生态农业技术的普遍应用,也需要技术性中介
服务机构和经营企业对无公害化农产品进行质量认证和市场开发,不断延伸由这一技术
应用推广产生的产业链条。目前,在很多地方,由于尚未形成健全的产业链,经过无公
害化生产的农产品,规模有限,市场占有率不高,与传统农产品市场优势不明显,影响
了农民的经济效益,需要社会、市场、专家和政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6.2.3 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
在我国广大农村大力推广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战略性任务。国家
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农村和农村经济“九大行动”中,将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
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大幅度增加沼气建设投资。这对于广大农民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将带
来难得的机遇。各地政府应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沼气生态
农业技术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切实把国家投入的资金用在农民应用推广这项技术当
中,同时,应加强相关政策措施的研究与制定,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使广大农民在沼气
生态农业发展中利益得到维护,从而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
献。
42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文华.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路明.现代生态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 卞有生.生态农业中废弃物的处理与再生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4] 王文学.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 王兆骞.中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6] 李文华,闵庆文.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农业的成就、问题与发展展望[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7] 周文宗,刘金娥,左平等.生态产业与产业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8] 任爱华.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比较借鉴[J].农村农业农民,2004(12):26-27.
[9] 林祥金.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经济,2003(3):76-80.
[10] 任爱华.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比较借鉴[J].农村农业农民,2004(12):26-27.
[11] 马世骏,李松华.中国的农业生态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2] 马世骏.生态学电视讲座教材[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
[13] 李文华.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4] 卞有生.生态农业基础[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6.
[15] 王留芳.农业生态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6] 孙鸿良.生态农业的理论与方法[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7] 王兆骞.农业生态系统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18] Qiu Daxiong.Diffus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Chinese biogas program[J].World Development,
1990,18(4):555-563.
[19] E·P·Odum.Basic Ecology[M].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1983.
[20] B.A.Stout.Energy Use and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e[M].Breton Publishers,1984.
[21] 苑瑞华.沼气生态农业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2] 张壬午.农业生态工程技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3] 王春祥,李学达等.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应用[J] .生态农业研究,1998,6(1):77-79.
[24] 苑瑞华.沼气生态农业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5] 马乃喜,惠泱河.生态环境保持理论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26] 周昱,谢振华,刘英苓等.户用“猪-沼-果”生态模式经济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
(4):201-203.
[27] 程序.以沼气为纽带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J].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8] 伍义泽.沼气新技术应用研究[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8.
[29] 周孟津.沼气生产利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
[30] 万仁新.生物质能工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31] 张全国.燃烧理论及其应用[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2] 李鹏,殷碧祥.沼渣营养钵有利于培育棉花壮苗[J].中国沼气,1997,15(2).
[33] 蔡阿兴等.沼气肥改良碱土及其增产效果研究[J].土壤通报,1999,30(1).
参考文献 43

[34] 金家志,绍风君.沼液在农业上的综合利用[J].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1991(2):36-38.
[35] 孟庆国.厌氧消化残留液中游氨基酸含量的测定[J].氨基酸与生物资源,1996,18(3):34-36.
[36] 孟庆国.厌氧消化残留物再利用及其微量元素的测定[J].农业环境与保护,1998,17(2):81-83.
[37] 农业部.中国农业年鉴(2004)[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8] 杨陵区地方志编委.杨陵区志[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
[39] 周孟津.沼气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0] 张培栋.“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能源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2.
[41] 陕西省农业厅.农业科技成果管理[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2] 万仁能.生物质能工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43] 张万良.农村能源工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44] 张全国.燃烧理论及其应用[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5] 农业部沼气产品及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沼气技术标准[M].2003.
[46] 彭景勋.小康型沼气池[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47] 周孟津,张荣林等.沼气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8] 张万良.农村能源工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49] 伍义泽.沼气新技术应用研究[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8.
[50] 徐福利,梁银丽.黄土高原“四位一体”高效设施农业模式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
(3):139-141.
[51] 路明.现代生态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2] 徐保根.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浅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1):110-112.
44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致 谢

本文是在导师廖允成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构思至最后定稿的
全过程中,渗透着导师的心血和智慧。导师谦和的为人、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专业
学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在学习中受益匪浅。值此论文完成之际,对导师给
予的关心、支持和教诲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我得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留芳教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
勇承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海江波副教授等的倾心指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
学院王鹏科副教授、杜世平副研究员、研究生院的老师们以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杜斌老
师,对我学习及完成论文都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感谢我的工作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同事为我学习提供的机会和给予的关
心、帮助。感谢我的家人在我学习过程中给予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我的领导、老师、同事及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邹 剑
2006 年 5 月
作者简介 45

作者简介

邹剑,男,1969 年 8 月出生,祖籍河南省许昌市,农艺师。
1991 年 7 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烟草专业。1998 年至 2000 年参加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农学专业本科自学考试学习,获本科学历并获取农学学士学位。2002 年至今,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研究生。
现工作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主要论著: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障碍与对策》,第一作者,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