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PTC 用户精英大会 2002

2002 年 7 月 18-19 日 海南博鳌

应用 Pro/MECHANICA 提高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设计水平
厦工股份有限公司 龚勇

装载机是一种用途较广的施工机械 广泛应用于建筑 公路 矿山及国防工程中


对加快工程速度 保证工程质量 降低工程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近几年来
装载机品种和产量都得到了迅猛发展 已成为了工程机械的主导产品之一 而工
作装置是完成铲 装 运 卸等作业并带有液压缸的空间多杆机构 工作装置设
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装载机作业性能的好坏 进而影响整机工作效率 过去
基本上沿用类比法进行设计 工作繁琐 设计精度低 周期长 且不易获得各项
性能指标都比较满意的设计方案 随着 Pro/MECHANICA 在我公司的应用 使
得我公司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设计水平上了一个档次 解决许多技术上的难题 提
高厦工牌装载机的市场竞争能力 这里举一个 Pro/MECHANICA 在 ZL50 装载机
设计中应用的成功事例 精确求解装载机动臂的应力 从而减少材料用量 降低
产品成本

动臂是装载机工作装置最重要的构件 其强度状况对工作装置的性能和寿命有直
接的影响 在装载机的实际工作过程中 铲斗经常受偏载作用 此时工作装置除
承受正载外 还要受附加弯矩作用 从而导致铲斗和动臂的变形 在极限偏载作
用下 该变形对动臂的强度和刚度起决定性影响 如设计不当 将导致工作装置
刚度不足 很快失效 随着三维结构分析软件的应用 使得强度计算的精度大为
提高 但由于工作装置是一个受力比较复杂的空间力学系统 使用常规方法难以
求出动臂各铰孔受力的大小及方向 一般的三维结构分析软件在处理空间力学系
统问题时 施加于模型上载荷的大小及方向常常人为地简化求得 存在一定的误
差 本文应用 Pro/MECHANICA 软件的 MOTION 和 STRUCTURE 模块 能很
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通过应用该软件的 MOTION 模块建立装载机工作装置运动
学模型 求解出工作装置各销轴的作用力 再把该作用力传送到 STRUCTURE
模块 作为动臂力学模型的载荷来进行动臂的强度分析 从而精确求解出偏载工
况下装载机动臂的应力 为工作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根据文献 3 以转斗掘起偏载工况作为动臂强度计算工况 计算动臂的应力

一 计算载荷工况
当装载机处于转斗掘起偏载工况时 铲斗插入料堆 转斗缸工作 动臂缸闭
锁 偏载为集中载荷 作用于距斗刃尖和铲斗内侧壁各 100mm 处 如图 1
所示
图1
ZL50 装载机的基本参数
操作重量 17.5t
额定功率 158kW
额定载荷 5t
根据整机纵向稳定性条件 作用于铲斗上最大的垂直载荷
G • L1
N= =105 kN 1
L
式中G 装载机操作重量
L1 整机重心离前桥中心水平距离
L 载荷 N 离前桥中心水平距离
以工作装置为分析对象 分别取铲斗 拉杆 摇臂为隔离体 得转斗缸的作
用力为
N•L3•L5
P= =251.1 kN 2
L2•L4
式中 L2 摇臂中铰孔中心线到转斗缸中心线垂直距离
L3 摇臂中铰孔中心线到拉杆中心线垂直距离
L4 铲斗下铰孔中心线到拉杆中心线垂直距离
L5 载荷 N 到铲斗下铰孔中心线垂直距离

二 建立工作装置运动学模型
首先在 Pro/ENGINEER 中建立工作装置各部件的三维立体模型 以动臂
处于最低位置 铲斗斗底与地面成 5 倾角的计算位置把各部件组装成装
配件 并将该装配件链接入 Pro/MECHANICA 的 MOTION 模块
1 材料的确定 各部件均为 16Mn
2 载荷的确定 转斗缸处施加一主动力 P=251.1 kN
两动臂缸处施加大阻尼 模拟动臂缸闭锁
铲斗内侧壁 100mm 处施加大阻尼 模拟偏载
工作装置各部件的重力
3 各部件之间建立相应的连接副 并消除过约束 如图 2 所示
对上述运动学模型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出各销轴所受支座反力的大
小 及 方 向 应 用 Pro/MECHANICA 软 件 的 功 能 把 计 算 结 果 从
MOTION 模块传送到 STRUCTURE 模块
图2

三 建立动臂强度分析力学模型
在 Pro/ENGINEER 中打开动臂三维立体模型图 并将它链接入 Structure
模块
1 材料的确定 动臂的材料为 16Mn
2 载荷的确定 在横梁与摇臂的铰孔 动臂与铲斗的铰孔处施加载荷
其大小及方向由 Motion 模块传入
3 约束的确定 动臂与车架处只允许相对转动 约束其它自由度
动臂与动臂缸铰孔处约束动臂沿动臂缸中心线方向的移动
4 单元网格的生成 用实体(Solid)生成单元网格 根据 Pro/MECHANICA
软件前处理模块的自动生成方法 以动臂的三维立体模型为基础加以处
理 离散后 动臂强度分析力学模型共有
节点 Points : 1125
边 Edges : 5392
面 Faces : 7425
实体元 Solids : 3164
5 分析 把动臂定义为静力学 static 分析模型 并进行分析计算

四 运算结果
以动臂应力分布云图为输出结果 如图 3 所示

五 结论
1 应用新型的设计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复杂的空间力学问题
2 在极限偏载作用下 动臂应力危险区出现在受偏载侧 该侧动臂板上
表面受拉 下表面受压 其应力值约在 200-250MPa 之间 动臂其余
部分应力值约在 100MPa 左右 符合设计要求且有足够的强度储备
3 该动臂具有良好的刚性 横梁面积较大足以承受极限偏载所产生的扭

4 经装载机静强度试验 验证了本次建模的正确性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图3
六 经济效益
ZL50 装载机动臂板厚度最早是按照传统的材料力学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所
取动臂板厚为 50mm 强度有较大储备 后经 Pro/MECHANICA 重新计算求
得板厚为 46 即可满足设计要求 动臂板的材料为 16Mn 市场价约 3000 元/
吨 动臂板原设计重量为 730kg 改进后重量为 670kg 每台车节约 16Mn
钢 60kg 我公司年产约 2000 台 ZL50 装载机 仅材料费一项 每年为公司
节约
3000X0.06X2000=360000 元
此举不仅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而且由于动臂重量的减轻 提高了的作业
效率 增强该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 Pro/MECHANICA 在 ZL50 装载机设计中的成功应用 为我公司其它
机型的设计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后来进行 ZL36 和 ZL60 工作装置的设计
过程中 MOTION 用于运动性能分析及干涉检查 STRUCTURE 用于强度
校核 产品的设计时间由原来的三个月减少为一个半月 由于
Pro/MECHANICA 的应用 使得所设计出来的产品质量大为提高 样机试制
一次成功 不仅降低了试制费用 而且极大地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为厦
工公司实现经营策略 抢占市场先机创造了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P T C. P r o / M E C H A N I C A D E S I G N S T U D Y R E F E R E N C E . US A, 2 0 0 0.
2 同 济 大 学 编 著 . 铲 土 运 输 机 械 .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 ,1987.
3 郑 永 强 .轮 式 装 载 机 工 作 装 置 静 态 优 化 设 计 和 结 构 分 析 的 外 载
荷 .工 程 机 械 ,1993 9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