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单元 三 小学华文课程的发展及演变

学习成果

学了这个单元后,你将能够 :
1. 分析语文课程的理论发展与演变(CLO2, C4)
2. 分析我国小学华文课程的历史发展(CLO2, C4)
3. 分析我国小学华文课程内容的演变(CLO2, C4)

内容提要
本单元主要探讨语文课程和我国小学华文课程的发展与演变。首先从实用主义、国家
主义、科学化主义到人文主义,探讨语文课程的发展与演变。针对我国小学华文课程,则
先探讨其历史发展,然后探讨其内容上的演变,包括独立前后的华文课程以及小学新课
程、综合课程、标准课程的演变。

小学华
文课程
的发展
及演变

马来西亚
语文课程
小学华文
的发展与
课程的发
演变
展与演变

实用 国家 人文 小学新 小学综 小学标


科学化 独立前 独立后
主义 主义 主义 课程 合课程 准课程

图表 3.1 小学华文课程的发展及演变

20
3.1 语文课程的发展与演变
3.1.1 实用主义的语文课程
传统教育脱离普通人的生活实际和生存实际,语文教育只为应付科举考试和博
取功名。在清末,在启蒙背景和平民教育思潮影响下,清末民初语文教育才从科举
转型到应用。在众多主张语文教育的应用和实用的人中,叶圣陶最具有代表性。他
认为语文学习是为了“应用”,即“应需”,是为了“应付生活”的“应需论”
“实用论”思想,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叶圣陶认为:
• 宜以最经济之时间练成其最能切实际应用之作文能力
• 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
• 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
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3.1.2 国家主义的语文课程
所谓国家主义的教育,论说不一,但大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主张教育是国
家的工具,教育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与谋求国家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
延存国脉;二是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交由国家负责办理、经
营,国家对教育不宜采取放任的态度。”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最早发轫于 18 世纪末的
欧洲,对维护国家统一、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曾经有过积极作用,但其极端却容易产
生极端的中央集权,也会让教育成为政治的附庸。
3.1.3 科学化的语文课程
现代语文教育上的科学化是指用科学主义的思维和方法对现代语文教育成为严
格意义上的学科教育所做的追求和努力,主要表现为教学研究方式的科学化,教学
目标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教科书编排体例的科学化。
(一)现代语文学科早期阶段的科学化
梁启超、陈望道、胡适、鲁迅、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等人为语文科做
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序 贡献 说明
1 在“文道统 从理论上明确了语言和思想、思维的统一,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
一”方面 思想性统一的学科
2 在阅读教学 注重读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以训练语感为基础,多读多练,并注
方面 意读写方法指导,强调独立思考,设疑善问,理解感悟,精读博
览,熟读背诵,课内外结合,课内为主,课外相辅
3 在作文指导 有“作文和做人统一”“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学生的
方面 作文要靠平时的积蓄”“写作基于阅读”“读写结合”
4 在教材编写 注意到了教材编写的体系
方面
图表 3.2 现代语文学科早期阶段科学化
这个时期的理论成果,大多还是属于探索性、预拟性、尝试性,且引进多于
原创,感悟多于实证,实用多于原理。

21
(二)现代语文学科发展中的科学化
(1)语文科学化的萎缩
当语文教学中出现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倾向时,教学质量就大大降
低。这样的情况,是语文学科科学化发展中的萎缩阶段。此外,在 50 年代
到 70 年代末,根据“五段”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
课、布置作业)所倡导的“五环节教学”也显示了语文学科科学化的消极面。
“五环节教学”:(1)题解,介绍作者、时代背景等(2)讲解生字
新词,学生质疑问难等(3)分析课文,包括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
点难点分析等(4)总结主题思想(5)研究写作特点。这个模式,只看到学
生在教学中可接受和可塑造的一面,而忽视和排斥了教学中生成和发展的一
面;同时,对教师、教材作用的不适当强调,使得教学过程只有教的过程而
没有学的过程,学生只是被强制性地输入现成答案和结果,而无法掌握学习
过程和方法。
(2)语文科学化的回复与发展
直到 1980 年代,语文教学才又逐渐返璞归真。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的
科学化方面的进展主要分为教学内容序列化探索、教学方法最优化探索、语
文教学生活化探索等等。
I.语文教学内容序列化

语文教学内容序列化考量的是:语文课必须教会学生哪些本领;这些
本领包括多少项目;把他们排个次序,哪个该在前,哪个该在后;哪些应
该反复而逐步加深;哪些应该互相交叉或者互相渗透。语文教学需要删繁
就简,寻求简明精要的教学体系。
序 倡导者 教学内容序列
1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初中语文实验教材”
陆继樁 • 记叙能力训练(状物、记事、写人)
• 论述能力训练(一般论述、特性论述)
• 文言文训练能力(史记、游记、论说)
2 北京师院 “作文三级训练体系”
高原、刘月出月出 观察训练 / 分析训练 / 表达训练
3 牡丹江农垦师范学校 “写作训练设计”
常青 观察能力训练 / 想象能力训练 / 语言运用能
力训练 / 主要问题基本表达能力训练
4 魏书生 “语文知识树”
语文基础知识 / 文言 / 文学常识 / 阅读与
写作知识
5 欧阳代娜 阅读 / 写作
图表 3.3 语文教学内容序列化

22
II.语文教学方法最优化
科学化的改革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并重视语文教学的效率。

序 改革 教学
1 侧重于读书方法 钱梦龙“三主四式”
的传授与训练 • 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 四式:自读时/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
2 侧重于自学、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
自检能力训练 • 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3 侧重于探索单元 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教学规律 • 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
结课
钟德赣“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
• 五步:总览/阅读/写说/评价/补漏
• 三课型:导读/仿读/自读
4 侧重于改造现有 张富“跳摘实验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形式 • 自学/精讲/布置/读写/讲评
图表 3.4 语文教学方法最优化

3.1.4 人文主义的语文课程
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色彩契合当今世界潮流,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人格
世界和精神心灵世界。

序 倡导者 观点
1 陈忠梁.是人文主义,还是 • 科学主义的思维方法对周围客观事物的
科学主义——语文教学的哲 观察往往是理性的、逻辑的、分析的;
学思考.语文学习,1987,8. 而人文主义的思维方法则重视感知、灵
第5页 感和综合
2 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武 • 过去的语文教育理论,只强调语文教学
汉:湖北教育出版 的工具价值,而对其重要的人文价值、
社,1994.9.序言 美育价值却大大忽视了……
3 马智强.语文教学的世纪性 • “工具说”的谬误,在于把语文教学的
思考.中学语文教学, 形式上的任务当作了根本性任务,把具
1996,4.第 1 页. 有丰富思想内涵的教育,当作只供技术
操作的“工具”来看待
4 刘锡庆 • 语文课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
智,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都尽情释放出来
图表 3.5 人文主义的语文课程

23
20 世纪末围绕语文教学掀起的人文思潮,客观上有利于语文教学的“人”的回
归,有助于全面发展的目标的落实,但仍然失之于浮躁、功利和不成熟。主要表现
在:
序 误解 谬误 正解
1 误把“人文性” 把“人文性”说得至 并不否定语文具有人文性,
当成语文学科的 高无上,并因此否定 但这并不是说,语文性就是
基本属性或特殊 “工具性”“基础 人文性;人文性是语文科属
属性 性” 性“之一”,不是“唯一”
或者“第一”
2 误用非适切的方 把 人 文 性 从 语 文 中 单 人文应该是风行水上,自然
式或方法去教语 独 抽 出 大 讲 特 讲 , 以 成文,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多
文人文性的教学 为人文素养可以训练 地依赖于日积月累的熏陶,
内容 依赖学生自然的感悟和体验
3 忽视语文教学人 过 分 强 调 教 师 的 专 业 宽容、民主、人道、尊重、
文性环境的创设 素 质 和 教 学 能 力 , 忽 平等的环境架构和求真、求
和隐性环境的作 视教师的情意品质和 善 、 求 美 、 不 唯 上 、 不 唯
用,尤其忽视语 心 理 疏 导 、 校 正 能 力 师、不唯书的氛围建设,同
文教师情意素质 的养育 样是语文教育人文性展示的
的要求和养育 重要途径
图表 3.6 语文课程观的误解

实践活动
活动一
可参考史成明《语文科本体论基础》
列出以下各个语文课程阶段的要点。 116-145 页

实用主义的语文课程 国家主义的语文课程 科学化的语文课程 人文主义的语文课程

24
实践活动
可参考史成明《语文科本体论基础》
活动二 116-145 页,也可结合华小课本

根据现今华小课程纲要,举例说明各阶段语文课程的体现。

发展阶段 举例与说明

实用主义的语文课程

国家主义的语文课程

科学化的语文课程

人文主义的语文课程

25
3.2 马来西亚小学华文课程的发展与演变
早在 15 世纪时,就有华人从中国南来马来半岛谋生,不过当时的人数並不多。
到了 19 世纪,华人才大量从中国南来。当时中国陷入一个动乱和贫穷的困境,大
批的华人纷纷逃离家园,流向南洋,包括马来亚(1963 年沙巴和砂拉越加入后,马
来亚改称为马来西亚),以寻求安身立命之所。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就是在那个时
候开始萌芽,並发展至今。

3.2.1 独立前的小学华文课程

(一)私塾教育课程
在 18 世纪末,马六甲、槟城及新加坡已开办了民间教育,创立于 1819 年的
五福书院是有史籍记载的第一所华人私塾。当时的私塾都用方言作为教学媒介
语言,教授的科目非常古旧——《幼学琼林》《千字文》《三字经》《百家
姓》以及比较浅易的经书,再加上尺牍及珠算等,都只是一些做人及谋生的科
目。私塾教育,学生物数量的规定,也没年级的限制;学习无时间长短的要
求,也没统一的上下课规定;甚至私塾本身也有可能是短期性、间歇性的,或
者是副业性、缺乏通盘计划的。
(二)新式学堂课程
1898 年,中国政府进行教育改革,建立新式学堂。此举获得马来亚侨领热
烈响应,纷纷设立新式学堂以取代旧有的私塾制度。一些“新式”的课程,如
“修身”“历史”“地理”“算术”“商业”“手工”及“唱歌”等等,很快
地取代旧有的呆板学科;至于学制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雷厉风行地推动着。
(三)英殖民政府管制下的课程
在 1920 年以前,英国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採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对华文
教育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当时,马来亚华文教育的学制、教学和课程目
标都直接受到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包括教科书和教师大部分也都来自中国。
有感於华文学校深受中国思潮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反殖和民主意识,因此英殖
民政府于 1920 年实施《学校注册法令》,开始了对华文教育的管制。《学校注
册法令》规定凡满 10 名学生的学校便须注册,课程、行政与卫生等须符合当局
的要求。在学校注册法令之下,华教虽备受冲击,但也进入了全面建设的阶
段。不但继续发展小学课程,许多华校的初中、高中都建设起来,甚至还发展
了各类教育课程——夜校、师范班、义务教育及职业补校等,课程全面及多
元。

26
(四)日治时代的课程
日本政府在南侵之前,即已明白指定,在占领本区之后,其教育政策是
“驱除一切英国教育而实行帝国教育”为了“实行帝国教育”和“增进帝国与
马来亚之间的关系”,所有学校的课程和教学重点必须重新拟定及安排,尤其
是仇日的华教。初时,华教尚能以中国国语、国文为主科,废英文改授日文。
不久后,日语日文成为主科,华文每天只有一小时。最后,除一小时华文外,
其他各科皆以日语为教学媒介。当时,教员在校内尽量教导学生学习唱日本歌
及日本民谣。此外,又举行盛大的日本艺唱表演大会,包括儿童剧、歌唱及舞
蹈等等。
(五)英殖民政府管制下的课程
英殖民政府自 1950 年以来,相继提出和通过多项不利华文教育发展的报告
书和法令,包括《1950 年荷格教育报告书》、《1951 年巴恩氏马来文教育报告
书》、《1952 年教育法令》以及《1954 年教育白皮书》,其目的在于消灭华文
教育。
1951 年《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研究巴恩及方吴二报告书之报告书》建议,
英文教育是国民学校的主调,华校自小一开始就必须念英文;马来文教育是次
主调,华校自三年级开始就必须学习马来文。
1955 年《拉萨报告书》建议下的教育法令,小学分为两种:标准小学和标
准型小学。标准小学以本邦国语为教学媒介,标准型小学,用中国语文、印度
语文或英国语文为教学媒介。尽管对学校名称有异议,但是华文小学第一次被
接纳及纳入国家教育系统。

3.2.2 独立后的小学华文课程

(一)达立报告书(1960 年)
1962 年,小学教育分为马来文、英文、华文、泰米尔文四种类型的学校,
马来文小学改称国民小学,其他语文源流的小学则称为国民型小学。
(二)1979 年之前
小学阶段的课程分为四个部分:
• 基础交际才能(语文与教学)50.7%
• 认识周遭环境(地方研究、地理、历史、公民与科学)21.3%
• 身心锻炼与艺术修养(体育、手工、美术与课外活动)20.0%
• 培养回教价值(回教学生)8.0%

27
3.2.3 小学新课程的华文课程(1982 年,Kurikulum Baru Sekolah Rendah)
(一)新课程的概念
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小学新课程以理性为根据而编订。本课程是以
学生全面的发展为目标,包括智慧、精神、体能、情绪、天赋、社交、道德价
值和审美价值等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的目标,本课程较着重于读、写和算的基
本技能。
本课程计划在编纂时,考虑到给每名学生相同的机会以取得:
(I) 广泛的鼓励和指导,巩固地掌握读、写和算各种基本技能;
(II) 需要的知识、价值、态度和实践;以及
(III) 在某些功课具有天赋、兴趣和创作力的发展。

(二)新课程的形式
小学新课程分为三个主要项目,即传达与交流、人类与环境及个人发展。因
此,小学新课程的形式如下:
(i)传达与交流:媒介语(马来西亚语,华语与淡米尔语),英语,马来西
亚语及数学。
(ii)人类与环境:伊斯兰教教育,道德教育及环境与人类。
(iii)个人发展:体育教育,美术教育及音乐。

图表 3.7 小学新课程的形式图

28
(三)新课程的核心
每名学生,不论在经验、品行、实践、倾向、天赋或是能力。彼此都有所差
别。教师在计划课室的教学工作时,须把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项指引或参
考。根据学生个别差异为基础,小学新课程着重于下列各事项:

(1)辅导
小学新课程的辅导工作,是专门针对在掌握任何读、写和算的技能中,
面对问题或困难的学生而设。任何学生在正常计划中进行了一些学习活动,
被发现不能接受,教师可用另一些活动去代替普通的活动,使有关学生取得
该种技能。所准备的其他选择活动,乃专门针对在读、写和算的技能上,所
常发现的问题所在。
(2)增广

增广是指一些补充或附加活动,包含增广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加强已
掌握的技能等要素。学生通过这些增广活动,将取得额外的机会,以发展其
兴趣、创作能力、好奇心、自立态度和领导天赋。这么一来,学生受到培
养,对自己具有,信心,也能参与对其本身、对其组合甚至对其社会作出某
些决定。
(3)课室延续性的评价
小学新课程的主要基础是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兴趣,达到最高度的个人发
展。以小学新课程为根据的评鉴制度,要注意的不只是学生的功课成绩,也
要关注其天赋的发展,以及与其他同学或同年龄的同伴的关系。
所计划的评鉴制度,须具以下的特征始符合小学新课程的精神
(i) 不以全国为焦点
(ii) 以帮助学生学习和进行辅助工作为目的
(iii) 将用到非正式和正式两种评鉴方式
(iv) 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v) 不断的进行,以免学生的缺点累积
(vi) 由教师本身去编排、处理和检查

(4)综合
小学新课程较注重基本技能。为了更有效地掌握基本技能,在学习过程
中综合数种技能是适当的。通过这种综合过程,学生能同时掌握几项技能。
这方法也能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此外,上述方法也将使学

29
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一样牢牢地掌握各种技能。通过这类组合策略,各种技能
便能互相加强。
技能的综合的两种方法是:
1 技能的综合可在某一科目中施行。例如在语文科中,有四项主要技能,即
听、说、读和写。可以在某项教学上综合其中的两种或三种技能。
2 技能的综合也可在某一科目与其他科目之间施行。譬如,语文科的技能可
与美术、音乐、体育或其他科目的技能互相配合。

(5)融合
虽然在第一阶段时,基本技能的掌握受注重,不过这并不意味学生没机
会与知识接触。有关人类与坏境的知识是融合在语文及其他科目,作为教与
学过程中的材料,俘对学生更有意义和更有印象。此外,有关人类与环境的
知识也可以在第二阶段之前学生还未学习这一科时作非正式的介绍。

(四)新课程的总目标
华文的编排,目的是要使学生能掌握说、读和写的基本技能。六年小学完成
后,大致上学生能与人交往,而个人也有所进展,同时对人类与其周遭环境事
务有所认识。
在第一阶段,学生被引导聆听、叙述、认识和组织华文字的笔划结构,同时
把这些技能用在书写上。在掌握这些技能的过程中,环境和人类科的知识与概
念在第一阶段,用作语文科的教材。

在第二阶段,通过阅读、讨论和书写以及在思考及联系的语文应用上,注重
于学习的技能。
(五)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名学生学习华文,到了六年级之后,必须能达到以下的目标:
(1)聆听并了解日常生活的交谈及广播(发表)的内容;
(2)在各种人际交往的情况下,应用适当的语言交谈及发表意见;
(3)朗读及默读,以了解适合于他们程度的读物,同时把阅读当作是一种
习惯和实践,用以获取知识和娱乐;
(4)写简易的信件,并能填写日常生活上所需的一些表格;
(5)在各种情况以及四周各社会阶层中,与人恰当地交往
(6)利用语文作为一种增广知识与经验的工具;
(7)欣赏诗歌,并以适当的文字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
(8)具有应用汉语拼音的技能。

30
(六)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序 华语基本 预期学习成果
技能

1 聆听 聆听和了解会话/广播内容

2 说话 交谈/发表意见

3 阅读 朗读/默读

4 书写 书写简易文件/填写常用表格/写文章

图表 3.8 小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3.2.4 小学综合课程的华文课程(KBSR,Kurikulum Bersepadu Sekolah Rendah)


(一)综合课程的概念

1993 年,小学综合课程所提出的理念是塑造在智力、情感、心理和生理都
能平衡与和谐的人。在华文小学,华文不仅是一个科目,同时也是教学媒介
语。只有真正把华文学好,才能有效地学习其他科目,体现《国家教育哲理》
的精神。因此,小学华文课程,除了进行语文技能的训练外、也着重信息的掌
握、品德的陶冶和文化的传承。
基本上,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反映我国的客观情况,以加强学生对本身的文
化和价值观的认识;同时配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面
向未来世界做好初步的准备。为使学生的智力、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健全平
衡地发展,综合课程也着重思维的训练和个人潜能的开发,强调提升学生的道
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团结友爱的特神。因此,语文教材须跟着时代
的步伐作出适当的调整,思维技巧、学习技能、环保意识、情商管理、文化教
育和其他各科知识的认识,须在教材中加以配合,为学生升上中学做好准备,
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二)综合课程的架构
根据图表 3.1,语文的学习是作为培育小学生三大方向的其中一项,即交际
能力的基础。华语课程纲要列明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充分掌握听说读写的
技能,准确地应用规范的华文来思考、学习、交际、处理信息和创作。同时借
语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审美情趣、爱国情操,促进
文化的传承,达致全民团结。”

31
图表 3.9 小学综合课程架构图

(三)综合课程的特色
综合课程在语文教学上有以下几点特色:
(1)以“学习成果”作为教学的着重点
这符合国际间教育发展的趋势。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并不在教师教得多
好,而在于学生学到什么。“学习成果”的确立就是要让教师把教学重点转移到
学生可以做到的事项上去,而不只是考虑自己在课堂上要做些什么。
(2)强调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语文综合教学指的是一堂课要综合各项语文技能教学,也就是说兼顾学生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要教一篇记叙文,他可以选择综合“听
说”和“阅读”教学,也可以选择综合“写作”和“阅读”教学。因此,一堂“阅读教
学”课,其学习成果不局限在“阅读”,而兼顾其他语文技能的领域。教师可以依
据教材的特质和学生的程度,自由自主决定预期学习成果,例如:

(A)初步理解课文
2.13 阅读与理解记叙文,分析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
1.14 叙述看过或经历过的事情,能说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发展和结
局。
(B)深究课文
2.13 阅读与理解记叙文,分析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
1.20 针对课题提供意见,做到态度正确,语言适当,意见具建设性。

32
(C)读写结合
2.13 阅读与理解记叙文,分析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
3.18 书写记叙文,做到内容生动,有创意,叙事明晰、层次分明。

(四)综合课程的总目标
小学华文课程的总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充分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准
确地应用规范的华文来思考、学习、交际、处理信息和创作。同时借着语文的
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审美情趣、爱国情操,促进文化的
传承,达致全民团结.
(五)综合课程的教学目标
修完小学课程后,学生应能:
(1)在日常交往中与人融洽相处,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
讨论中达成共识,解决问 题。
(2)专注、耐心地听话,以获取信息,针对课题发问,流畅地叙事说
理,发表意见。
(3)掌握各种阅读技巧,从各种媒体获取信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
(4)具有自行阅读、独立思考与欣赏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
惯。
(5)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各种媒体,有效地使用各类卡、表格和应用文
与人互通信息。
(6)掌握书写的技能,以达到书写毛笔字、进行设计、改写图表和创作
各种文章的目的。
(7)提升道德观念和培养国民意识。

(六)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
综 合 课 程 在 2003 年 修 订 ( Semakan Kurikulum Bersepadu Sekolah
Rendah),教学内容以听、说、读、写四个语文技能为基础。

序 语文技能 预期学习成果

1 听说教学 听话与理解/谈话与问答/讲述/讨论和发表意见

2 阅读教学 认识和理解字词/朗读/理解与分析

3 书写教学 写字/写作的准备/写字

图表 3.10 小学综合课程教学内容

33
3.2.5 小学标准课程的华文课程(KSSR,Kurikulum Standard Sekolah Rendah)

(一)标准课程的概念
小学课程从“小学新课程”至“小学综合课程”己历经数次修订。为配合 21 世
纪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部推出《教育发展大蓝图(2013-2?25 年)》,《大蓝
图》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制定一套具稳定性的课程。为达致此目标,课程发展司
重新修订各科课程,并推出“小学标准课程”。小学各科目的课程与评价标准皆
以模块为形式,着重内容的整体性,避免过于学术性,同时不给学生带来学习
负担。
(二)标准课程的架构
《国家教育哲理》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在智力、情感 、心理和
生理各方面都能平衡与和谐的人。为了实现《国家教育哲理》的理想,培养具
有丰富的学识和积极的态度的人力资本,“小学标准课程”把教育的各个主要
层面归纳为互补互利的六个领域。那就是:(一)交际,(二)精神、态度和
价值观,(三)人文,(四)科学与工艺,(五)体育与美育,和(六)自我
完善等六大领域

图表 3.11 小学标准课程架构图
34
(三)标准课程的特色
华文和其他语文科目一样,归属于交际领域。根据 1996 年教育法令,华文
在华文小学不仅仅是一个科目,同时也是教学媒介语。华文小学的学生必须把
华文学好,才能有效地学习其他科目。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程着重语文
技能的掌握、语感的发展,以及思维和信息处理技能的训练;课程也兼顾提高
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和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冀以培养学生正
确理解语文和创造性运用语文的能力,也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提升人文素
养。
为配合我国国情的需要,此课程也强调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促进文化的
传承,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爱国精神。

(四)标准课程的总目标
小学华文标准课程的总目标在于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充分掌握听、说、
读、写的技能;使学生能应用华文来学习、思考,能以规范的华文来交际、处
理信息和写作,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
中提高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操。

(五)标准课程的课程目标
修完小学华文课程后,学生应能:
(1)在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讨论中跟别
人达成共识,以解决问题。
(2)专注、耐心地听话,以获取信息,针对课题发问,流畅地叙事说理,发表
意见。
(3)认识约 2500 个汉字,并能以硬笔和毛笔书写汉字。
(4)掌握各种阅读技巧,从各种谋体获取信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发展良好的语感。
(5)具有自行阅读、独立思考与欣赏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6)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各种谋体,有效地以各类应用文与人互通信息。
(7)掌握书写技巧,写作各体裁的文章。
(8)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养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
(9)提升道德观念和培养国民意识。

35
(六)标准课程的教学内容

序 教学内容 学习成果

1 听说 聆听和理解指示与要求/聆听和理解他人在
各种场合的讲话/听读与理解各类体裁的篇
章/讲述事情/聆听后复述/说明事物/与人
交谈/针对话题进行讨论

2 阅读 认识汉字/阅读词句/朗读教材/阅读与欣赏
诗歌/阅读与理解各类体裁篇章/默读与理

3 书写 应用铅笔写字/应用毛笔写字/写话/书写段
落/作报告/习写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

4 趣味语文 各类语文游戏/背诵古诗/诵读教材/分享阅
读心得/说话表演

5 语文基础知识 汉字的基本知识/汉语拼音/词义/句子/标
点符号/修辞手法

图表 3.12 标准课程的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
活动三
以概念图展示小学综合课程华文课程和小学标准课程华文课程的要点。

36
实践活动
活动四
以概念图展示小学综合课程华文课程和小学标准课程华文课程在各层面的异同。

37
拓展学习: 搜寻各种资源

通过各种资源搜集资料,探讨各国语文课程的发展,关注不同层面的演变,与我国
小学华文课程为例,与同侪分享及讨论语文课程的发展趋势。
资源建议:
 马来西亚教育部《小学华文课程与评价标准》(一年级至六年级)

 (2011)。KBSR华文课程纲要。【法情】。取自http://www.faqing.
org/forum/viewtopic.php?t=8093
 新加坡教育部(2015)。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新加坡教育部官方网】。
取自https://www.moe.gov.sg/docs/default-source/document
/education/syllabuses/mother-tongue-languages/files/chinese-
primary-2015.pdf
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2009)。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简况。【教总教育资讯
网】http://web.jiaozong.org.my/doc/2009/rnr/malaysia_edu/huawen.pdf

新加坡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概况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2015 KBSR 华文课程纲要

搜寻的资料以及讨论时,须注意必须从语文课程目的之角度为
本,并且联系课程的编拟考量。不妨以各国的课程为例,从课程
目的之角度分析其编拟导向。

38
反思:
(3-2-1 关联法)

根据你现在对华小“综合课程”和“标准课程”之理解,梳理你对这两种课程的
观点:

综合课程 标准课程
3个可以概括课程的关键词 3个可以概括课程的关键词

i ____________________ i ____________________
ii ____________________ ii 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值得深思的问题 2道值得深思的问题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个关于课程的比喻句 1个关于课程的比喻句
综合课程好像 综合课程好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