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09年第4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No.4 2009

Education
总第1 80期Heilongjiang Researches Higher
on serial.No.1 80

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归因和策略
.史成明1,2
(1.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24;2.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摘要: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造成这样状况的深层归因主要不是大学生自身的观念保守,而是和
中文作为传统优势专业在扩招背景下的人数相对过剩、中文专业缺少专业特色和就业力相关,还和我国“没有就业的增长”等
现实因素和政策因素相关。因此,如何有效控制中文专业毕业生数量、增强中文专业特色和就业力,改变“没有就业的增长”
的现状,创造更多的适合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岗位.就成为彻底改变中文“最易毕业,最难就业”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归因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9)04—0082—03

近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人数的 承认了高校扩招的某些失误。扩招的直接后果就是
急剧增长,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日趋严 大学生毕业后待业人数的急剧上升,“据教育部统
峻,而中文专业毕业生更成为就业难的重灾区,对此 计,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2001年
进行深层次的归因分析和对策研讨就显得非常重 34万人,2002年37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
要。 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人,2006年突破百万
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往往把大学生就业难归 大关,达到124万人”H J,而2007年和2008年,已突
因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的僵化和功利化。有论者认 破200万大关。在这其中,中文专业学生首当其冲。
为,大学生就业难,“不是就业岗位越来越少,而是 在扩招的大潮中,中文专业学生的毕业数量急
我们的就业期望值与现实需求出现了脱节,我们的 剧增长。这是因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几乎是所有师
就业观与快速变化的市场已不对接”…。如果说两 范和文科学院、综合性学校的重头戏和招牌专业,师
年前的大学生就业还有点虚高和不切实际的话,那 资力量最强,办学历史最久,耗费成本最低,而毕业
么,到2008年,大学生就业已非常现实和实际。广 难度也最小,所有这些,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毕业生以
东一家食品企业开出30个卖猪肉的岗位,不想引来 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比如,江苏苏北的一所地方师范
1300多名应届硕士生应聘,其中不乏娇弱的女 学院,中文专业毕业生数从1999年的近200人,到
生旧J。其他如500名大学生争抢1个公交司机岗 2008年底的近500人,尽管增添了汉语言文学(高
位,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接受低工资甚至零工资 级文秘)和对外汉语专业,但就业的压力却越来越
就业,也愿意到农村担任村官、到民营企业就业…… 大。尤其是在现在基础教育生源锐减,中小学对师
说明大学生已开始接受先就业再创业、先就业再发 资的数量要求已明显回落的情况下,20世纪80年
展的就业观。 代中文师范生就业顺理成章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文专业毕业生就 情形已成为往日的风景。
业难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据《中国青年报》的一 而在2000年以来,很多的理工科和财经类院校
篇文章报道,中文专业毕业生已变得“最易毕业,最 为了升格成综合性大学,也开始设置汉语言文学专
难就业”。而上述资料,已让我们得出一个基本认 业,虽然近年来因为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不景气而
同:中文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不是就业难的真正原 生源堪虞,但已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仍然进一步
因,那么,是什么使得中文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之路越 冲击着中文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产生“雪上加
来越窄? 霜”的效果。
2.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对缺陷
一、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归因分析
2007年3月,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副台长程鹤麟
1.扩招和升格带来的过度膨胀 先生发表了所有大学本科不需要再设置目前市场需
教育部到2008年6月终于隐晦地承认,从 求度很低的中文系的见解,言论虽流于偏激,但却反
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从现在看来有些过热,也就 映了一个事实,即在越来越强调工具理性、实用价

收稿日期:2009一Ol一29
基金项目:江苏省博士后课题“语文:存在和对话”(编号:0202018C)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史成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盐城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虫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理论。

 万方数据
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归因和策略 83

值、技能层面的今天,传统的中文系人才培养模式已 培养模式已严重滞后于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另一方
显得不合时宜。 面,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应开始的生涯设计和职业规
传统的中文系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养气”和 划课程在今天却依然没有真正开始。这样,学生很
“固本”,侧重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字文章文学功 少真正思考“为何而生,凭何而生”,也就很少去真
底,其特点表现为综合性和基础性。这样的人才,在 正规划大学四年宝贵的时光,到最后发出一声无奈
以前中文师资和文秘人才紧缺的时代,其局限并不 的叹息:百无一用是书生。
明显,甚至因为他们对于社会和人生振聋发聩的精 3.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多种震荡
神力量和人格心灵的滋育和净化作用而受人尊敬。 目前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种深刻的社会转型,
遗憾的是,被称为“人文知识分子”在过去是一种尊 比如,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计划型到市场型、从数
敬和肯定,而在今天,则更多是一种嘲笑和否定。中 量型到质量型……正因为这样,也给中文系学生的
文专业毕业生的尴尬现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焦虑和 就业带来了太多的震荡因素。
怀疑。 震荡因素首先来自于“没有就业的增长”。我
传统培养模式的尴尬首先来自于中文到底是 国这几年GDP增长较快,而其增长主要在固定投资
“底子”(做人的素养和基础)还是“专业”的质疑。 领域而非生产和流通领域,比如,基础设施领域和房
“中文系学生,人文修养较为深厚,说话、写东西都 地产领域。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在这方面的强力
与众不同,待人处事也不错,这是优势。但最大的劣 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从数字上增幅明显,但没有质
势是太宽泛,缺乏专业背景和技术含量,看似什么都 量和技术或创新内涵的增长正使国家面临着成为高
能做,实际上很难做精深”L4J。这恐怕代表了社会 危社会的危险。更重要的是,这种增长需要的大学
很多用人单位和个人对中文系学生的普遍看法。如 生尤其是中文专业毕业生极其有限。
果是专业,凭借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和“长期形成 震荡因素其次来自于“心理焦虑”。在社会转
性”,中文系学生应该有自己特殊的就职领域。而 型的过程中,不少的企业因为运营不善而倒闭,甚至
事实上,对于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的工作,中文专 一些名噪一时的企业或民办学校(如“南洋实验学
业毕业生只能望而却步,而中文毕业生能报的岗位, 校”)也因步子过大、经营不善、资金链的断裂而关
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文秘、文员、企划、广告等,都有 门;自主创业也因需要人脉、资源、经验而使得自主
很多其他专业的人进来竞争。而如果仅仅是“底 创业充满了不确定的变数,所有这些,又使得“铁饭
子”,就必须在“底子”外,兼修其他,强调“一专多 碗”的诱惑比以前更加强烈,无论是家长还是本人,
能”和“多专多能”,而这对向来“躲进小楼成一统” 都希望能够到那些待遇好、抗跌性强的单位工作。
的中文系,类似于一种革命,其中的痛苦和困难可想 震荡因素还来自于社会体制方面的“理不顺”。
而知。 比如,市场化这只看不见的手要求社会和经济的自
传统培养模式的尴尬其次来自于课程设置是 由度越来越大,但政府如何恰当地发挥自身的监管
“务虚”还是“务实”。中文系的全称是“中国语言文 作用、干预作用始终是个棘手的难题。不少地方政
学系”,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也呈现重“文学”和重“语 府还走不出“大政府,小社会”的固定思维和政绩
言”的特色。在“文学”方面,“古代文学”课程延绵 观,过多地插手或干预企业自主运作,而其负面影响
了大学的四年时光,“现代汉语”及其相关课程也几 总会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再比如,户籍管理制度、
乎贯彻了大学生活的始终,而“现当代文学”、“古代 企业和事业、行政之间的鸿沟也是制约就业的一个
汉语”也作为主干课程而占时良多,再加上一些素 重要原因。如果你的户籍和居住地不一,将会带来
质课和思教课,留给技能的只能是极其有限的一些 子女入学、社区服务、养老保险等一系列问题,而一
课时。中文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欠缺,中 旦你踏人了企业,再想调到事业或行政部门工作,其
文系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成为部分用人单 难度往往超出人的想象。
位不满的原因。 震荡因素往往还来自于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
传统培养模式的尴尬还来自于办学定位的坚守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就业难不仅是中文毕业
还是变通。在我国高校设立中文系的初衷是立足高 生面I临的问题,tE是整个中国社会普遍面临的现实
雅的,“当时北大、清华中文学¥-sI-的设置在很大程度 问题:在社会转型的震荡中,因为企业破产,每年至
上直接服务于‘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新文学’, 少有500万下岗工人需要重新安置;因为人口基数
为现代人文精神提供资源””J,中文系承担着促进 的庞大,每年将新增2000万劳动力,因为新农村建
启蒙、促进文学发展、净化社会人生的作用。而今, 设和城乡关系的转型,大量的农民工将要从事非农
中文系首先要为稻粱谋,这种由雅到俗的变化,要求 性工作,因为服役期满,每年又有大量的转业军人需
传统培养模式必须随着社会时代而发生相应的变 要安置∽1……所有这些,都要安排、都要兼顾,而政
化。但由于传统培养模式的惯性,培养出来的学生 府相关部门的统计,中国平均每年只能创造900万
或者缺乏其他相关学科或技能的支撑,或者作为中 个就业机会,显然是“僧多粥少”、“捉襟见肘”。
文学生特长的说与写的优势也没有呈现,中文系的 而近来随着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

 万方数据
84 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归因和策略

国的冲击不可小视。在大批农民工必须返乡的背景 的核心素质或竞争力在哪里;通过怎样的途径造就;
下,大学毕业生尤其是中文专业毕业生开始进入了 就业技巧和注意点在哪里;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相对过剩的时期,大约40%的大学毕业生将很难找
三、尽可能开掘就业渠道。创设有利于多种就
到实际上的确需要大学生做的工作,中国大学生就
业的环境
业市场由开始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应该看到,各级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投入了
二、解决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对策
巨大精力,作出了重大努力。为了消解大学生就业
1.适当控制中文专业的招生规模 危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鼓励大学生到
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人才的类型和数鼍。中国社 中西部、到基层、到农村、到民办企业工作,也鼓励大
会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尽管我们的经济等 学生自主创业,并提供了种种激励和优惠。但是还
各方面有明显的发展,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我们的 应该看到,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环节需要疏通,很多
总体经济条件还比较落后,需要的大学生的数量终 的瓶颈需要突破。
究有限。大学生的盲目扩招既加大了家庭的教育成 比如,东部的大学生到中西部就业,现在的孩子
本,又增加了高期望基础上的就业压力,还带来了新 户口是随父或随母的,他们的子女如果还想留在教
的“教育致贫论”和“读书无用论”的泛起。 育相对发达的东部上学,能否不因为户口而受到阻
同时初级阶段的特征决定了我国在这一阶段将 碍?又如,大学生去农村做村官,服务期往往为三到
会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会更关注经济型、技术 四年,服务期满后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们的
性、管理型、实用型人才,也就是说会更张扬工具理 出路何在?再如,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情高,却往往
性和实用理性,因此,中文这样的“博雅”专业注定 缺少资金和经验,到最后成功的案例绝少,如何引导
应该是有限发展专业,如果我们正视这一点,就会根 他们选择创业的适当途径,避免创业之初的各种暗
据市场的供需规律和现实,适当缩减招生规模。 礁,具备哪些必备的创业素质,就成为不能不思考的
2.增强自身专业特色和就业力 问题;最后,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调
为了增强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少人建议 节作用,减少制度性因素对人才流动的束缚,减少行
中文毕业生学一门外语、学驾驶技术、考其他专业证 业间人为或垄断造成的待遇差距,实施社会公平和
书(如律师、物流师),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也要防 和谐,也是目前应致力考虑的难题。
止一种危险,即中文自身特色的丧失。 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复杂工

英语中有一种新兴的“ESP”课程,目的是克服 程,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学校、家庭、个人积
英语教育中的泛化和基础化现象,培养掌握专门用 极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
途英语的人才,给英语系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充满希
望的前景。中文不妨借鉴,设置“CSP”课程,即克服 参考文献: :

以前博而不专的缺陷,开设中文专门用途人才的培 [1]李美仪.期望值与现实发生脱节,就业观该如何顺
养课程,渗透其他学科和专业的知识或特殊要求,使 势而变?[N].南方日报,2006-05—30.

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不同单位和行业的要求,既增 [2]周 芳.1500应届硕士竞聘“猪肉佬”年薪8一10

加就业,又使这些学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平台。 万[N].羊城晚报,2008一ll一27.

要增加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还必须加强生 [3]傅鸿飞.从大学生就业难看中国人才结构培养失衡

涯设计、职场规划、就业力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早 [J].市场研究,2007,(1).

日苦练“内功”。生涯设计和职场规划主要是针对 [4]彭冰.用人单位对中文系学生“不来电”[N].中

大学生职业、生活发展方向而言,它能“使大学生在 国青年报。2008—12一18.

明确自己兴趣和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个人性 [5]彭文忠.中文教育遭遇“危机”[N].中国教育报。
2009—01—06.
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
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做“方向性方案”,并“将现实环 [6]杨学梅.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与对策探析[J].

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9).

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反省自己的素质、技能、基 [7]吴 蔚.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J].教育与职业,

本功方面存在的差距,确定切实有效的方案,从而未 2006,(7).

雨绸缪。我们还应加强学生就业力或就业素质的研 [责任编辑:西广明]

究,如中文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素质由哪些构成;其中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