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M11:5.宋代诗选(词)——5.

3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

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

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 译文 1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
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
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直送往
蓬莱三岛去。

译文 2

天空连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云霞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朦
胧。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星星如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仆,风
帆摆动像在起舞。我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飞入天国。听着天帝在对我
说话,他殷勤地问我回到哪里去?

我告诉天帝,我走的路很远,现在已到黄昏,还没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
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我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风呀,不
要停止,把我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去过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1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
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⑹谩:徒,空。 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⑼吹取:吹得。 ⑽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 词牌

渔家傲

2
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该词牌不见于唐、五代人词,至北宋晏
殊、欧阳修则填此调独多。《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
渔家傲’句,取以为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 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
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
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
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
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
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
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中心思想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
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
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
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
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
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
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3
艺术特色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
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
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
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
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
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
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
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
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
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
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
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
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过片处,或
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此词则
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
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
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

4
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
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
“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
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
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谩”字,流露
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
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
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 ”,是进一


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
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
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
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
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
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
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
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
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5
赏析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
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
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
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

6
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
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
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
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
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
迥然不同。

词一开头就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
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
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
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
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
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
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
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
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象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
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仿佛梦魂
归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
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
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
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
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
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
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

7
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
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
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
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
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
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徨忧虑的神
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
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
《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对立,
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
请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
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
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
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
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
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
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
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
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
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
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
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
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8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
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
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
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
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
维活跃,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
句、故实,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
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
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

讲述李清照对词发展的贡献

李清照在她那篇著名的《论词》中,拈出“故实”一义,作为对词的要求。
“故实”,就是用典。词之为体,形式短小,容量有限,用典可以丰富词的内容,
用之得当,便能增强作品的广度、深度。就本词而言,总共十句,却连用了李
贺、李白、杜甫、屈原、庄子数典,占了绝大部分篇幅。二李、庄、骚,都是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大家,用他们所塑造的形象和熔铸的语言,以之入词,自
是情辞并茂,贴切自然,入于化境;艺术魅力,非常强烈。词人李清照正是以
其腹笥的博赡,生花的妙笔,驱遣二李,涵泳庄、骚,熔裁变化,浑然无间,
取得陆平原所谓“袭故而弥新”的效果的。“学诗”一句,本从杜诗脱胎,杜为中国
现实主义宗师,由于句中着一“谩”字,便显得豪纵、阔大,挥斥有声,可谓用古
入妙。这首《渔家傲》恰恰在这些方面表现了作者惊人的檃括能力。

从艺术风格上讲,和其他李词相比,这首词体现了李清照婉约词风之外的
另一个方面。这并不奇怪,同一个作家,艺术风格往往有“飘逸”的一面,也有
“劲健”的一面;既有“婉丽”的一面,也有“豪纵”的一面。诗人陶渊明,文学史家
通常称他为“飘逸”的田园诗人。但他的作品,除了那些格调清新的田园诗外,还

9
有一些关心时事表现他的政治理想的诗作,如《杂诗》、《咏荆轲》和《读山海经》
等,这些诗和《归田园居》的风格就很不一致。正如鲁迅所说,陶渊明除“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金刚怒目”式。
对李清照也应作如是观。她的词风婉约中带有豪放,既有清切婉丽的一方,也
有激越慷慨的一面。大凡风格成熟的作家,都是反映生活的多面手。一个作
家,几副笔墨,无论古代或当代都不乏其例。

M11:渔家傲《天接云涛》——阅读有关李清照的作品赏析资料,评论:

1. 这篇作品有什么特色?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词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呢?

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象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
华的女作家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作了两首
《临江仙》词,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
表达她的烦闷的心情。她要求解脱,要求有广阔的精神境界。这首词中就充分
表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
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

10
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而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
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历史上,在封建
社会的妇女群中是很少见的。

这首风格豪放的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
出之于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是决定
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
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

2. “路长日暮”与“九万里风鹏正举”两句源自何典?起到了什么表达作用?

“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
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
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
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九万里风鹏正举”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 “九万里风鹏正举。”作者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
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
在的生活。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
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

3. “学诗谩有惊人”中的“谩有”有什么涵义?

“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
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就算有惊人文章也没有用处。

参考文献

11
王璠,内蒙古人出版发行,内蒙古新华印刷厂印刷,《李清照研究丛稿.王璠.扫
描版》,1986 年 3 月

Guanjianze,《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212659.htm,2014 年 5 月 17 日

历史帝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互动百科,开放分类,古典,文学,宋
词,文化,文学,李清照:

http://www.baike.com/wiki/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2013 年 1 月 7 日

夏承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意思赏析》,海
博学习网,唐诗三百首,诗词名句,宋词名句:
http://www.exam58.com/scmj/3792.html,2015 年 1 月 15 日

1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