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8

高雄縣砂崙國小東棟辦公室

建築物耐震能力詳細評估工作

評估成果報告書

1. 前言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時常受到地震災害的威脅,
且由九二一地震勘查結果顯示部分校舍結構耐震能力堪虞,
必須透過評估與補強的手段來全面檢討校舍耐震能力。因此,
教育部於「振興經濟新方案-擴大公共建設投資」中提出加速
高中職及國中小老舊校舍及相關設備補強整建計畫,逐步提
升校舍耐震能力。為有效且系統地執行此計畫,教育部委託建
置資料庫蒐集全國校舍之初評、詳評及補強資料,依耐震能力
之急迫性訂定其優先處理順序,藉由初評結果之排序作為詳
評之依據,由詳評結果之排序作為補強之依據。
本評估案之建築物「高雄縣砂崙國小東棟辦公室」係依教育
部之指示辦理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初步評估後,其耐震能力
有疑慮,經由高雄縣政府發包由 (以下簡稱本公司)得標,據
以辦理建築物耐震能力詳細評估工作,藉以瞭解建築物之耐
震能力評估及結構補強方案,以期在安全經濟之考量下,提
供其作為後續處理之參考依據。
2. 建物概述
1. 建築物位置說明及使用執照
本案位於高雄縣茄萣鄉萬福村文化路 81 號。,本評估案
之建築物為高雄縣砂崙國小東棟辦公室教室,主要用途
作為一般教室使用。經查詢使用單位所保管之檔案中
已無存有本建物之建築執照及使用執照。
2. 建築設計圖說
本建物無建築相關圖說,現埸重新繪製之建築平面、立
面,詳如<附件一>。
3. 結構設計圖說
本建物並無結構設計圖說,經評估技師現場測量之樑柱
斷面尺寸及跨距並重新繪製結構平面圖。配筋圖則依斷
面之最小鋼筋量及參考鋼筋掃描之結果,並以當時之設

1
計規範推估構件應有之鋼筋量,綜合判斷各構件之鋼筋
配置,做為分析之依據。重新繪製之結構平面及配筋圖,
詳如<附件二>。
4. 原設計圖說採用之規範及設計方法
依校方提供本棟教室完成日期分別為 75 年設計興建,查
無原始結構計算書,依據『台灣地區建築物耐震規範沿
革』(詳附件三)之說明,推測興建當時建物之法規地
震力應為 V=ZKCIW。

5. 地質調查報告等相關資料
本案無法取得原有地質調查報告等相關資料。因無法取
得原始之地質調查資料,故乃參考引用鄰近之地質鑽探
報告,其地質調查資料暨地盤分類計算參閱<附件四>。

2
3. 工作流程說明

現場勘查:
1、尺寸量測:現場實際樑柱跨度之紀錄。
2、裂縫部位:如為主要裂縫予以拍照紀錄。
3、其他結構體損害拍照紀錄。

檢測調查:
1、混凝土強度(鑽心試驗)檢測。
2、混凝土耐久性(氯離子、中性化)檢測。
3、鋼筋(位置、尺寸、腐蝕年限)檢測。


以非線性靜力分析之側推法 Push-Over
Method 之評估方法評估分析結評估:
經由檢測調查結果,校舍耐震能力詳細評
估方法與需求性能水準採用【國家地震工程
研究中心-校舍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手
冊(NCREE-08-23)】及相關修訂文件,
評估現有結構物之耐震能力,再據以擬定
補強修復方案。

補強方案建議:
由上述分析評估結果,選用合宜有效的補
強工法,作為補強修復方案建議及其經費
概估。

3
4
4. 建築結構體現況勘查
1. 結構體受損壞調查
A. 檢測調查
本公司技師赴建築物現場調查損害現況,並照像紀錄
損傷位置及方向,並於平面圖上標示位置。此階段調
查應能充分了解觀察結構物之受損程度及分級,並且
初步研判造成損傷的可能原因,再據以比對材料試驗
檢測結果。本事務所針對本案鋼筋混凝土構造物施做
混凝土強度(鑽心試體)、混凝土耐久性(氯離子、中
性化)檢測、鋼筋檢測(鋼筋腐蝕年限診斷、鋼筋尺寸
位置探測),以了解結構物現有材料性質現況等。
B. 工作流程
先就詳評教室進行勘察,對所有龜裂、剝落或其他異
樣情形等,進行拍照及記錄。
詳評教室及基地周圍選取適當之垂直測量觀測點,並
進行垂直測量。
詳評教室內或周圍走廊,選取適當之版底或梁底為水
平測量觀測點,並進行水平測量。
隨機抽選適當之位置,進行混凝土檢測及鋼筋檢測。
C. 結構體損壞調查彙整
本案建築物結構體損壞調查彙整歸納如下(建築物勘
查照片如附件五):
1 柱:現況勘查未發現結構性之裂縫。
2 樑:現況勘查未發現結構性之裂縫。
3 樓版及牆:現況勘查牆面未發現結構性之裂縫,僅少數
有粉刷層乾縮裂縫,樓版有些許地板裂縫。由現場勘查
結果顯示標的物整體狀況尚稱良好,僅部分桿件出現

結構性粉刷層龜裂,屬建物正常使用下之行為,經適

修復後可回復原狀。依目前情形研判標的物尚屬安全穩
定,並無出現影響結構安全之桿件變形或結構性裂縫,
整體結構及建物周邊亦無發現可能影響結構安全之明
顯傾斜及沈陷,標的物目前正常使用中。

D. 損壞修復工法建議

5
RC 梁、柱、版、牆結構體裂縫之修復:對於微裂部份,
可重新粉刷或油漆;裂縫寬度大於等於 0.3mm 者,
應以環氧樹脂灌注縫隙及必要之降溫劑配合灌注縫隙,
再予以粉刷或油漆。
磚牆裂縫之修復:對於微裂部份,可重新粉刷或油漆;
裂縫寬度大於等於 0.5mm 者,應以水泥砂漿填補縫
隙,再予以粉刷或油漆。

E. 垂直測量
依本公司對建築物之垂直測量成果詳細如<附件六>,
觀測成果歸納如下:

本棟教室 X 向、Y 向均未超過 1/200。


F.水平測量
依本公司對建築物之水平測量成果詳細如<附件七>,
觀測成果歸納如下:

本棟教室室內地坪傾斜率最大為 1/257。

G. 基礎勘查
本案因年代久遠,委託單位無原結構設計圖說可提供
參考,本棟為地上二層無地下室,依其完工年代 75
年附近本棟教室基礎型式研判為獨立基腳。

H. 評估成果
依現場實際勘察之結果,本案教室之既有建築物大部
份柱、梁結構外觀良好,樓版有局部裂紋,外牆有局
部油漆剝落滲水,建築物之水平及垂直測量均未超過
1/200,從現場目測研判,建築物損害情況皆需維修
但不致影響原結構之安全。

現況調查表
樓層數 2

6
二樓以上(含)各層樓地板面積和(含屋頂層:m2) 675.675

一樓柱量 走廊外柱 根數 0
斷面積總和(cm2) 0
教室柱 根數 20
斷面積總和(cm2) 36000

X 方向一樓牆量 RC 牆總斷面積(cm2) 0
(長向:一般為平行於沿走廊方向) 四 面 圍 束 磚 牆 總 斷 面 積 324000
(cm2)
三 面 圍 束 磚 牆 總 斷 面 積 126000
(cm2)
Y 方向一樓牆量 RC 牆總斷面積(cm2) 0
(短向:一般為垂直於沿走廊方向) 四 面 圍 束 磚 牆 總 斷 面 積 471630
(cm2) 0
三面圍束磚牆總斷面積 0
(cm2)

5. 混凝土檢測
1. 鑽心取樣及位置
本事務所於建築物抽選每層樓 3 個位置共計 6 個(依照
校舍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手冊之檢測內容,各層樓
取樣數至少每 200 平方公尺 1 個,每層樓不得少於 3
個),委由立鋼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鑽心取樣,
取樣後立即進行混凝土中性化深度檢測、抗壓強度及水
溶性氯離子含量檢測。鑽心取樣位置圖及相關檢測報告
另詳<附件八>。
2. 抗壓強度試驗
因本棟建築物無原設計圖說可供參考原設計混凝土強度,
依其建造年代之一般建築成規,低層建築物混凝土設計
抗壓強度為 210kgf/cm2。混凝土鑽心試驗並應符合結構
混凝土施工規範中第 18.5.5 條規定:單一試體混凝土
抗壓強度須大於設計強度之 75%(157.5 kgf/cm2)。抗
壓 強 度 之 平 均 值 須 大 於 設 計 強 度 之 85%( 即
178.5kgf/cm2)。
抗壓強度摘要整理如下表:
表 5.1

7
樓層 試體編號 試體強度 樓層平均 判定標準 評估採用強
(kgf/cm2 強度 (179kgf/cm 度
2 2
) (kgf/cm ) (kgf/cm2)
)
1F 1 145 168 不合格 168
2 189
3 172
4 251 204 合格 204
2F
5 159
6 202
3. 中性化深度檢測試驗
為瞭解本案實際混凝土是否有中性化之現象,地上一層
至地上二層共取 6 顆鑽心試體,進行混凝土中性化反應
測試,摘要整理如下表:
表 5.2
樓層 試體 中性化深度 取樣位置
編號 (cm)*
1 0.0 1F-1
1F 2 0.0 1F-2
3 0.0 1F-3
4 0.0 2F-1
2F 5 0.0 2F-2
6 0.0 2F-3
*:試驗表不含粉刷層。
4. 混凝土體質評估
混凝土鑽心試體抗壓試驗結果詳附件九。樓層試體抗壓
強度介於 145 kgf/cm² 至 251 kgf/cm² 間,並摘要整
理如表 5.1 所示。
混凝土中性化反應測試其結果詳附件八,並摘要整理如
表 5.2 所示。混凝土中性化將使得混凝土對鋼筋所提供
之鈍性保護膜失去保護作用,造成鋼筋銹蝕之不利影響,
試驗結果顯示試體約自結構体表面下均無中性化反應,
尚未超過保護層厚度,對整体結構強度無影響。

6. 鋼筋檢測
1. 鋼筋檢測
本案建築物鋼筋配置,於民國 98 年 10 月期間至現地進
行非破壞性檢測(採用超音波探測儀器),抽查各層梁、柱

8
之鋼筋尺寸及配置,掃瞄位置及掃瞄圖詳如<附件九>,
因無原始結構配筋圖說,於耐震能力分析時,參考鋼筋
探測之結果予以做為分析計算之依據。
2. 配筋量圖整理繪製及鋼筋配置檢測
重新繪製之結構平面及配筋圖,詳如<附件二>,其掃
瞄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 6.1 鋼筋探測判讀彙整總表
編號 探測位置 探測判讀結果 採用之設計值
主筋支數及 箍筋號數及間 主筋支數及 箍筋號數及
號數 距(cm) 號數 間距(c
m)
1 1F 柱 4-#6~#8 #3~#4@1 4-#7 #3@20
5~25
2 1F 柱 4-#6~#8 #3~#4@1 4-#7 #3@20
5
3 1F 柱 4-#6~#8 #3~#4@1 4-#7 #3@20
5~25
4 1F 上方樑 3-#5~#7 #3@15 3-#6 #3@20
5 1F 上方樑 3-#5~#7 #3@15 3-#6 #3@20
6 1F 上方樑 2~3- #3@10~1 3-#6 #3@20
#5~#7 5
7 2F 柱 2-3#6~#8 #3@15-20 3-#7 #3@20
8 2F 柱 2-3#6~#8 #3@15~2 3-#7 #3@20
0
9 2F 柱 3~#6~#8 #3@20 3-#7 #3@20
10 2F 上方樑 3-#5~#7 #3@10~1 3-#6 #3@20
5
11 2F 上方樑 3-#5~#7 #3@15 3-#6 #3@20
12 2F 上方樑 3-#5~#7 #3@10~1 3-#6 #3@20
5

註:1. 依現行規範,圍束區箍筋間距≦ 10cm 及構材斷面最


小尺寸之 1/4 ,一般區間距≦ 15cm 及柱主筋直徑之 6
倍。
2.依上表檢測資料顯示,檢測柱箍筋間距不符合現行規範圍束
要求。
3.現有非破壞性檢測技術尚無法檢測梁,柱接頭區內是否有配
置圍束箍筋、柱箍筋彎鉤是否 135°、搭接位置及搭接長度等
資料。

7. 耐久性評估

9
1. 氯離子含量檢測
依據 CNS3090 混凝土中最大水溶性氯離子含量規定為
0.3kg/m3。相關檢測結果彙整如下表:
表 7.1 混凝土硬固水溶性氯離子含量試驗結果
樓層 編號 氯離子含量
(kg/m3)
1F-1 1 0.03

2F-2 2 0.05

為瞭解本案實際混凝土之硬固混凝土水溶性氯離子含量,
取 3 顆鑽心試體測試,其結果詳附件八,並摘要整理如
表 7.1 所 示 。 試 驗 結 果 顯 示 , 試 體 試 驗 值 約 為
0.03~0.05 kg/m3 ,尚符合 CNS 0.3 kg/m3 容許值之
規定。

8. 結構物基本資料調查
1. 結構物概述:
本 案 建 築 物 位 於 本案 位於 本案位於高雄縣茄萣鄉萬
福村文化路 81 號,為地上二層之鋼筋混凝土造建築
物 ,主要用途作為一般教室及辦公室使用, 建築物使
用現況與原設計用途一致,無變更用途或更改結構主
構件之情形,建築物外觀相片詳附件五。
本 案 既 有 二 樓 面 ( 含 ) 以 下 為 鋼 筋 混 凝 土 結 構 系 統,
耐震能力評估時,考慮樑柱構架及完整之非結構
牆(1B 磚牆)構架之抗震能力。
2. 結構系統
梁、柱 RC 構架系統。
3. 結構材料規格
本案現況結構材料強度如下:
混凝土強度:
採取鑽心抗壓試體平均強度
1F fc´= 168 k gf / c m ²

10
2F fc´= 204 k gf / c m ²
鋼筋強度:
本案建築主要柱梁現況大致良好,而老舊建築之鋼筋降
伏強度大都為 fy=2800 kgf/cm²,故耐震能力評估作
業時,鋼筋材料強度不予以折減,鋼筋降伏強度仍以
fy=2800 kgf/cm² 為基準。
磚塊強度
耐震能力評估作業時,磚牆之強度將納入考慮,磚
牆等材料性質參數,依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之「建築物磚
構造設計及施工規範」中所敘述之建議值,如下說明:
紅磚單軸抗壓強度 fb’=150 kg/cm2。

紅磚劈裂強度 ftb =33 kg/cm2。

砂漿單軸抗壓強度 fm’=100 kg/cm2。

砂漿劈裂強度 ftm =21 kg/cm2。

紅磚砂漿介面劈裂強度 fmb =2.04 kg/cm2。

補強及修復用結構材料強度如下:
混凝土 28 天抗壓強度: fc´=210 k gf / c m ²
鋼筋降伏強度

#3~#5 ,fy=2800 kgf/cm²


#6~#10 ,fy=4200 kgf/cm²
4. 樓層載重計算(靜載重及活載重)
計算建築物增建後各樓層重量,供地震力計算使用,建
築物各樓層重量整理如下表所示。
建築物各樓層重量

樓層 面積(m2) 柱重 梁重 版重 牆重 合計 平均單位重
(Tons) (Tons) (Tons) (Tons) (Tons) (T/m2)
2F 675.675 23.04 111.456 159.214 173.567 467.277 0.692

11
1F 675.675 46.08 111.456 159.214 188.467 505.217 0.748
建物總重 W=972.494Tons。
A 棟教室各樓層高度及用途詳述如下:
樓層別 樓層高度(m) 設計活載重 使用用途
(kg/m2)
屋頂層 - 300 屋頂
貳層 3.90 400 教室
壹層 4.00 300 教室
5. 基地地盤分類
A. 本案建築物位於建物位於高雄縣茄萣鄉,地下 0 層樓,地
上 2 層樓,總高度 7.9 公尺,基地地盤之分類屬第三類地盤。
B. SDS(震區係數):SDS=0.77
C. 工址回歸期 475 年之設計地震地表加速度 AT
AT=0.4SDS=0.4×0.77=0.308g
6. 建物基本震動週期
A. 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值
建物位於高雄縣林園鄉,地上 2 層樓,總高度 7.9 公尺,
基地屬第三類地盤。計算地震力如下:
X、Y 向法規基本振動週期:
Hn=7.9m
Tcode-X=0.05Hn¾=0.2356 sec(鋼筋混凝土建築
物)
Tcode-Y=0.05Hn¾=0.2356 sec(鋼筋混凝土建築
物)
B. 有限元素法計算所得值
由動力分析求得 X、Y 向第一模態震動週期:
Tdyn-X=0.253 sec,Tdyn-y=0.197 sec
C. 法規規定
由 Tdesign = Min(Tdyn ,1.2Tcode)求得:
Tdesign-X=0.253sec , Tdesign-Y=0.197 sec
7. 工址設計水平譜加速度 SaD、工址短週期設計水平譜加速
度 SDS

工址短週期與一秒週期之設計與最大考量水平譜加速度
係數如下:

12
D M
S S = 0.700 S S = 0.900 (查耐震規範表
2-1)
D M
S 1 = 0.350 S 1 = 0.500 (查耐震規範表
2-1)
D M
F a = 1.100 F a = 1.000 (查耐震規範表
2-2a)
D M
F V = 1.700 F V = 1.400 (查耐震規範表
2-2b)
D D
SDS = F a * S S = 1.1*0.70 = 0.77 (查耐震規
範式 2-4)
D D
SD1 = F V * S 1 = 1.7*0.35 = 0.595(查耐震
規範式 2-4)
TD0= SD1/ SDS=0.595/0.77=0.773sec
SaD=SDS=0.77(0.2TD0≦Tdesign≦TD0)
Cx=Cy=2.5
8. 用途係數 I
由於依行政院於民國 97 年 12 月 18 日頒布之建築物
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方案修正案,本案經與學校
溝確認為一般校舍,因此用途係數 I 值為 1.25,層
間變位角則需在 2%之內。
9. 結構分析模擬方式
本耐震評估工作係依據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校
舍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手冊 NCREE-08-023
及相關修訂文件所發展之非線性塑鉸定義計算梁、
柱、RC 牆及磚牆之構件非線性塑鉸,以 ETABS 8
版以上之版本進行整体結構耐震之側推分析,求
得建築物基底剪力與屋頂側向位移之關係曲線,
進而推估出建築物之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 值。

13
評估方法及架構說明如下:
在考慮垂直荷載下,以特定的豎向比例於每一樓層施以側力,
逐步增加側力或位移,直到結構失去垂直承載能力,而定義為
倒塌,於過程中記錄整個樓層的側力總合 V(即基底剪力)與屋頂
側向位移 Δ r o o f 的關係曲線(圖 1 所示),此即為容量曲線
(Capacity Curve) 。於推垮分析過程中,考慮結構元件的塑鉸
產生及強度與勁度的喪失,是一種非線性靜力分析。
中低樓層且結構系統規則的建築在地震中多以第一模態主控震
動反應,因此推垮分析使用的側力豎向比例,係依據結構的第
一模態之各樓層慣性力比例,其樓層 i 之側力 Fi 為
Fi = [ wiφi ∑ w i φi ]V ,式中 wi 為建物樓層 i 的重量(包含呆重加上

可能的活荷重);及 φi 為第一模態於樓層 i 的振幅。若為簡化計


算,可假設第一模態為一直線,則公式中的 φi 可用該樓層的高
度 h i 取代。對於高樓層或結構系統不規則的建築物,需考慮更高
模態的振動效應,於第一模態的推垮分析時,調整某些結構元
件的強度,以適度的計入其他模態的貢獻。
美國 ATC-40 建議的耐震能力評估方法,即所謂的容量震譜法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所採用之評估方法,評估首先需
由推垮分析,建立建物的基底剪力 V 與屋頂位移 ∆roof 的容量曲
線(Capacity Curve),再依建物的第一模態轉換為容量震譜,
即譜加速度(Spectral Acceleration) S a 與譜位移(Spectral
Displacement) S d 的關係曲線。需要的計算公式如下:

 N   N ∆roof
2 
 ∑ wiφ i   [ ∑ wiφ i ]  Sd =
PF1φroof

PF1 = N i =1  α1 =  i =1  V /W
   N  Sa =
α1
 ∑ wiφ i   W • ∑ wiφ i 
2 2

 i =1   i =1 
式中 PF 1 為第一模態的振態參與係數; α 1 為第一模態的振態質

量係數; N 為建物的樓層數;及 W 為建物的總重量。模態的譜

14
加速度與譜位移即為多自由度系統以單自由度系統模擬時的質
點加速度與位移,如圖 2 所示。
如圖 3 所示,建立了建物的容量震譜後,基於建物的最大允許
位移、最大層間位移、重要結構元件破壞、或側力強度的允許衰減
率,可於容量譜上指定一性能點(Performance Point)(d p ,a p ),
此性能點表示在容量譜上,建物允許的最大位移能力。於校舍等
低矮型建築,可用側力強度衰減至 80%時,或重要的垂直構材
喪失軸力承載能力,在容量譜上指定性能點。由容量譜與性能點
可計算等效阻尼比,等效阻尼能在建物中擔負消散地震能量的
功用,其作用有如折減彈性反應譜至非彈性反應譜,若此非彈
性反應譜與容量震譜在指定的性能點相交,則此非彈性反應譜
相對的地表加速度 a c ,即為此建物的崩塌地表加速度。
經由容量震譜法所求得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 P ,可與設計規
範要求的設計地表加速度 A T 比較,若建物的性能目標地表加速
度較大,即表示此建物具有足夠的耐震能力,反之則表示其耐
震能力堪慮,需拆除或加以補強。

15
9. 耐震能力詳細評估分析
1. 設計規範及依據
A. 內政部頒佈之『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篇』。(民國 96
年 1 月)
B. 內政部頒佈之『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民國
95 年 1 月)
C.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之『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
法及推廣』。(民國 88 年 12 月)
D. 行政院頒佈之『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方案修
正案』。(民國 97 年 12 月 18 日)
E. 教育部頒佈之『高中職及國小校舍結構耐震能力補強設
計作業規範』。
F. 內政部營建署認證之『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
之視窗化輔助系統』(民國 97 年 3 月)。
G.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校舍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
手冊(NCREE-08-023)及其相關修訂文件。
2. 基本假設
A. 梁柱開裂勁度
採用 ATC-40 建議開裂斷面的撓曲勁度:
柱=0.35EcIg;梁=0.35EcIg(梯形梁)
B. 剛性樓板
為簡化低矮型校舍結構物之側推分析,將樓版假
設為剛性樓版。
C. 剛域
將梁柱接頭部分視為剛體:Rigid zone
factor=1。

16
3. 結構分析模式
本案屬於三樓(含)以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系統,耐
震能力評估時,考慮樑柱構架及完整之非結構牆
(1B 磚牆)構架與含有窗台之抗震能力。依勘查後整
理繪製之建築與結構平面圖及配筋圖建立模型。
4. 垂直載重條件
進行側推分析時,考慮之垂直載重包含設計靜載重
加上 1/2 設計活載重,本案設定 1/2 設計活載重
為 150 kgf/m 2 。
5. 磚牆資料
磚牆 寬度 高度 厚度 水泥砂漿 紅磚抗 磚牆額外之 磚牆 磚牆圍
名稱 (cm) (cm) (cm) 抗壓強度 壓強度 垂直軸向力 砌法 束狀況
(kgf/cm2 (kgf/cm2) (kgf)
)
BW1 310 92 24 100 150 0 3 2
BW2 450 92 24 100 150 0 3 3
BW3 995 390 24 100 150 0 3 4
BW4 995 400 24 100 150 0 3 4
磚牆圍束狀況:2 為台度磚牆;3 為三邊圍束磚牆;4 為四邊圍束磚牆。

6. 梁斷面資料
依附件二之梁配筋輸入有關梁斷面資料。
7. 柱斷面資料
依附件二之柱配筋輸入有關柱斷面資料。
8. 法規水平地震力分配
0.1g 之地震力,
Vx=Vy=0.1CW=0.1×2.5×972.494=243.12t
地震力豎向分配如下表所示:
樓層 樓高 Hi(m) Vi(t) ΣV(t)
2F 3.9 157.11 157.11
1F 4.0 86.01 243.12

17
9. 非線性測推分析設定
A. 載重型式
採用地震力側向分佈,廣域座標 X 及 Y 方向地震力。
B. 力及位移控制說明
設定兩種非線性側推模式,第一種模式(PUSH1)設定為
力控制,作用力方向為垂直向,第二種模式(PUSHX or
PUSHY)設定為位移控制,依倒三角型之豎向分配比例
施加側推力,並以 4%樓高作為程式分析最大控制變
位量。
作用力方向為 X 或 Y 向,設定中校舍為低矮型建築不
需考慮 P-Delta 效應,選用「Unload Entire Structure」
解析。
10.結構分析輸出軸力檢核
ETABS 分析柱底軸力和=1165975kg,詳如附件十。
D.L.+0.5L.L.=
972494+0.5×300×552.825+0.5*400×552.825)=11659
82kg
兩者誤差僅約 0.09%,接近相同。
11.非線性鉸檢核
檢核 X 方向及 Y 方向之非線性鉸參數,包括 colph
程式計算結果及自行以試算表驗算結果,均如附件
十一所示,試算表驗算結果與 colph 程式計算結果
相符相關非線性鉸檢核資料。
12.層間變位角說明
以屋頂最大位移點作為屋頂位移參考點,進行層間變
位角計算。
13. 容量曲線最大屋頂位移與非線性推測分析最大屋頂
位移檢核

18
為了確保分析結果為最大屋頂位移點對應之容量曲線,
必須找出屋頂最大位移點,經側推分析後選取屋頂所有
構件,以 X+向為例找出最大位移點為 Point1,容量曲
線最大屋頂位移為 7.647cm,其屋頂最大位移點詳如
附件十二所示。
14.容量曲線、容量震譜、性能曲線檢核
X 向容量曲線圖如下:
Vmax= 250814kgf

-X 向容量曲線圖如下:
Vmax= 249408.625kgf

19
Y 向容量曲線圖如下:
Vmax=341312kgf

20
-Y 向容量曲線圖如下:
Vmax=336751kgf

21
檢核 X 方向及 Y 方向之性能曲線,包括 PGA 程式計
算結果及自行以試算表驗算結果,均如附件十三所
示,試算表驗算結果與 PGA 程式計算結果相符相關
非線性鉸檢核資料。
15.性能點選取決定破壞地表加速度
X 向:
用 途係 數 I 性能目標地 表加速度 Ap X
I= 1. 25 強 度準 則 位移 準則 軸力 破壞準則
( 一 般校舍 ) I n t e r s t o r y D r i ft
第六步 並無任一構件發
RFL:0.326%<2% 生軸力破 壞
Vm a x =
250 814k gf 2FL:1.057%<2%

Ap= 0. 143 87g

-X 向:

22
用 途係 數 I 性能目標地 表加速度 Ap X
I= 1. 25 強 度準 則 位移 準則 軸力 破壞準則
( 一 般校舍 ) I n t e r s t o r y D r i ft
第六步 並無任一構件發
RFL:0.314%<2% 生軸力破 壞
Vm a x =
249 408k gf 2FL:1.021%<2%

Ap= 0. 142 73g

Y 向:
用 途係 數 I 性能 目標地表 加速度 Ap Y
I= 1.25 強 度準則 位 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 則
( 一 般校舍 ) I n t e r s t o r y D r i ft
第五 步 並無任 一構件發
RFL:0.324%<2% 生軸力破 壞
Vma x =
341 312k gf 2FL:2.014%≒2%

Ap= 0. 225 2g

-Y 向:
用 途係 數 I 性能 目標地表加速 度 Ap X
I= 1.25 強 度準則 位 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 則
( 一 般校舍 ) I n t e r s t o r y D r i ft
第六 步 並無任 一構件發
RFL:0.321%<2% 生軸力破 壞
Vma x =
336 751k gf 2FL: 2.012%≒2%

Ap= 0. 224 8g

23
其位移準則及強度準則資料詳如附件<十三>。
16.結構安全耐震能力評估
本案建築物,AT=0.4S D S =0.4×0.77=0.308g
性能目標 控制準則 設計地表 判斷
地表加速度 加速度 A T
Ap
X向 0.1427g 強 度準則 0.308g 需補強
( V= V m a x )
Y向 0.2248g 強 度準則 0.308g 需補強
( V= V m a x )
依強度準則,基底剪力 V = Vmax,
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x = 0.14387g;Apy =
0.2252g
檢核位移準則,最大層間變位角 DRx = 1.057% <
2.0%;DRy = 2.012%≒2%
故耐震能力為 Apx = 0.1427g;Apy = 0.2248g
475 年設計地震等效地表加速度 AT= 0.308g
經側推分析後須補強,X 向耐震能力由 0.1427g 補
強至 0.24g 以上,Y 向耐震能力由 0.2248g 補強至
0.308g 以上。
17.主要之破壞樓層、破壞桿件、破壞模式、屋頂最大位移、韌
性比 R、等效阻尼比:
主要破壞樓層位於 一樓,主要破壞桿件屬於一樓窗台柱,
整體破壞模式屬於剪力破壞,柱 R=3、梁 R=5、磚牆(等值受
壓斜撐)R=1。

10. 修復補強設計方案建議
1. 475 年迴歸期設計地震力:

24
依據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方案修正案第四條第
二款(97.12.18 頒布),以性能目標作為耐震能力之檢核
標準,確保建物在工址回歸期 475 年之設計地震下所需達
到之性能水準。
其工址回歸期 475 年之設計地震地表加速度:
S D S =0.77
A T =0.4S D S =0.4×0.77=0.308g
用 途係 數 I 性能目標地 表加速度 Ap AT
I= 1.25 Vmax D= 2. 0% 任 一構件不發 0.4S D S
( 一 般校舍 ) 生
軸力破壞
I= 1.5 0.8V m a x D= 1. 0% 任 一構件不發 0.4S D S
( 緊急 避難用 ) 生
軸力破壞

2. 校舍供何種用途使用說明:
經與校方確認,作為一般校舍使用 I=1.25
3. 補強規劃及初步設計
A. 補強目標:
本建築物之補強目標須能符合工址回歸期 475 年之設計
地震下所需達到之性能水準 AT=0.24 g。
B. 補強原則:
結構補強須符合安全、經濟、施工容易、不影響使用機能及
美觀等原則。
C. 修復補強工法:
目前工程界常採用的修復補強工法有下列四大類:
(1) 結構元件修復工法:針對結構桿件之裂縫損壞
加以修復,使其恢復原有強度。
(2) 結構元件補強工法:針對結構桿件之剪力、彎矩、
軸力及韌性等加以補強(如鋼板補強、碳纖維補強及
擴大斷面等)以提昇桿件及總體結構之強度。一般而

25
言,對各結構元件加以補強,多少可提昇總體結構
之強度,惟其補強成本卻較不經濟。(實用上,結構
元件之補強,須與結構系統之改善補強配合使用,
以求最佳之補強效果)。
(3) 結構系統改善補強工法:抗震補強中增設抵抗
地震橫力的構材如(剪力牆、斜撐及翼牆等)以改變
結構系統的力量傳遞路徑應屬最具總體補強效益
(安全性高、成本低)等,惟建築物的使用機能可能
會受到影響。
(4) 結構系統加設消能隔減震裝置補強工法:建築
物若本身抵抗垂直力之能力無虞,但耐震能力不足,
則在原結構系統中加設消能隔減震裝置亦可具體提
昇建築物耐震能力,惟一般消能隔減震裝置具有專
利,且成本較高。
建築物現有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在 X 向(沿走廊方
向)APx =0.17743 g,Y 向 APy =0.2263 g,均無
法達到工址回歸期 475 年之設計地震下所需達到之
性能水準 AT=0.24 g,因此擬從改善結構系統之方
式補強以提昇整體建築物之抗震能力,在規劃評估
過程儘量避免影響使用機能及避免外觀改變太大。
建議之補強方案如下:
A. 耐震補強方案(一)增設 X 向翼牆補強與 Y 向剪力牆系統
工法

建築物為學校用途,現有空間已充分使用。若採用梁、柱
構件補強方式,除梁柱接頭區在實務上補強困難、效果
欠佳、造價亦較高外,施工期間影響使用空間之範圍亦
較大。因此考慮採用增設剪力牆方式補強。
剪力牆以配置於對使用功能影響最小之位置為原則。

26
為確保剪力牆混凝土澆注之施工品質,其厚度宜有 20
公分以上。
B. 耐震補強方案(二)X 向擴大柱及 Y 向剪力牆系統工法

增設擴大柱方式亦為有效之耐震補強工法,採光較翼牆
佳為其優點,惟所需之補強數目需較剪力牆多,且需調
整開門位置,外觀略受影響,需增加裝修工程費用。
4. 確認補強設計方案分析敘述
補強方案詳述如下:
耐震補強方案(一)增設 X 向翼牆補強與 Y 向剪力牆系統工法

A. 於 X 向增設二道 24cmR.C 翼牆。


另於 Y 向將二道原有 1B 磚牆打除後新作二道
20cmR.C 剪力牆。

上述耐震補強方案一規劃如附件十四之圖示說明。
B. 耐震補強方案(二) X 向擴大柱及 Y 向剪力牆系統工法
Y 向增設二道 20cmR.C 剪力牆
另於 X 向將十二道原有柱 40CMX45CM 擴大至
70CMX75CM。

上述耐震補強方案二規劃如附件十五之圖示說明。
5. 補強後之建築及基地概況
補強後並不影響原本建築物使用空間、機能及美觀。
6. 補強後之結構系統
7. 耐震補強方案(一) 增設 X 向翼牆補強與 Y 向剪力牆系統工法

補強後之 ETABS 分析模型及輸入資料如<附件十六>

耐震補強方案(二) X 向擴大柱及 Y 向剪力牆系統工法

27
補強後之 ETABS 分析模型及輸入資料如<附件十七>

8. 補強用之設計載重
耐震補強方案(一)增設增設 X 向翼牆補強與 Y 向剪力牆系統工

建築物各樓層重量
樓層 面積(m2) 柱重 梁重 版重 牆重 合計 平均單位重
(Tons) (Tons) (Tons) (Tons) (Tons) (T/m2)
2F 675.675 23.04 111.456 159.214 186.197 479.907 0.710
1F 675.675 46.08 111.456 159.214 202.937 519.687 0.770
建物總重 W=1006.074Tons。

耐震補強方案(二) X 向擴大柱及 Y 向剪力牆系統工法

建築物各樓層重量
樓層 面積(m2) 柱重 梁重 版重 牆重 合計 平均單位重
(Tons) (Tons) (Tons) (Tons) (Tons) (T/m2)
2F 675.675 38.823 111.456 159.214 180.547 490.04 0.726
1F 675.675 77.640 111.456 159.214 199.287 547.597 0.810
建物總重 W=1037.637Tons。

9. 補強用之結構材料
補強及修復用結構材料強度如下:
混凝土 28 天抗壓強度: fc´=210 k gf / c m ²
鋼筋降伏強度
#3~#5 ,fy=2800 kgf/cm²
#6~#10 ,fy=4200 kgf/cm²
紅磚單軸抗壓強度 fb’=150 kg/cm2。
紅磚劈裂強度 ftb =33 kg/cm2。
砂漿單軸抗壓強度 fm’=100 kg/cm2。
砂漿劈裂強度 ftm =21 kg/cm2。
紅磚砂漿介面劈裂強度 fmb =2.04 kg/cm2。
10. 補強後之結構分析
A. 耐震補強方案(一)增設 X 向剪力牆系統與 Y 向翼牆補強
工法

28
對標的進行+X 向、-X 向、+Y 向、-Y 向側推分析後,分別
求得+X 向、-X 向、+Y 向、-Y 向之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 值,其結果彚整如下所示。

X+向:

用 途係 數 I 性能目標地 表加速度 Ap X +
I= 1.25 強度準 則 位移 準則 軸 力破壞準則
( 一 般校舍 ) I n t e r s t o r y D r i ft
第八 步 並無任一構件發
2FL:1.06%<2% 生軸力破 壞
Vma x =
591 608k gf 1FL:1.17%<2%

Ap= 0. 352 0 g

29
X-向:

用 途係數 I 性能目標地 表加速度 Ap X -


I= 1.25 強 度準則 位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 則
( 一 般校舍) I n t e r s t o r y D r i ft
第 九步 並無 任一構件發
2FL:1.03%<2% 生軸力破 壞
Vm a x =
59 134 8k gf 1FL:1.20%<2%

Ap= 0.35 18 g

Y+向:

30
用 途係 數 I 性能目 標地表加速 度 Ap Y +
I= 1. 25 強度準 則 位移準則 軸 力破壞準則
( 一 般校舍) I n t e r s t o r y D r i ft
第四 步 並無任一構件發
2FL:0.79%<2% 生軸力破 壞
Vma x =
961 554k gf 1FL:0.935%<2%

Ap= 0.5823g

Y-向:

31
用 途係數 I 性能目標地 表加速度 Ap Y-
I= 1.25 強 度準則 位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 則
( 一 般校舍) I n t e r s t o r y D r i ft
第四 步 並無 任一構件發
2FL:0.77%<2% 生軸力破 壞
Vm a x =
89 923 8k gf 1FL:0.92%<2%

Ap= 0.53 1g

B. 耐震補強方案(二) X 向擴大柱及 Y 向剪力牆系統工法


對標的進行+X 向、-X 向、+Y 向、-Y 向側推分析後,分

32
別求得+X 向、-X 向、+Y 向、-Y 向之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 Ap
值,其結果彚整如下所示。
X+向:

用 途係 數 I 性能 目標地表 加速度 Ap X
I= 1. 25 強度準 則 位移 準則 軸 力破壞準則
( 一 般校舍) I n t e r s t o r y D r i ft
第四 步 並無任一構件發
2FL:0.739%<2% 生軸力破 壞
Vm a x =
675 832k gf 1FL:0.698%<2%
Ap= 0.36 79g

X-向:

33
用 途係 數 I 性能 目標地表加速 度 Ap X
I= 1. 25 強度準 則 位移準則 軸 力破壞準則
( 一 般校舍) I n t e r s t o r y D r i ft
第六 步 並無任一構件發
2FL:0.739%<2% 生軸力破 壞
Vma x =
675 879k gf 1FL:0.698%<2%
Ap= 0.3 679 g

Y+向:

34
用 途係 數 I 性能目 標地表加速 度 Ap Y +
I= 1. 25 強度準 則 位移準則 軸 力破壞準則
( 一 般校舍) I n t e r s t o r y D r i ft
第四 步 並無任一構件發
2FL:0.79%<2% 生軸力破 壞
Vma x =
961 554k gf 1FL:0.935%<2%

Ap= 0.5823g

Y-向:

35
用 途係數 I 性能目標地 表加速度 Ap Y-
I= 1.25 強 度準則 位移準則 軸力破壞準 則
( 一 般校舍) I n t e r s t o r y D r i ft
第四 步 並無 任一構件發
2FL:0.77%<2% 生軸力破 壞
Vm a x =
89 923 8k gf 1FL:0.92%<2%

Ap= 0.53 1g

11. 補強工程經費與工期估算

A. 耐震補強方案(一)增設 X 向翼牆系統與 Y 向剪力牆補強


工法
標的建築物若採用方案一建議方式補強,其結構修復補
強經費包括:剪力牆補強、RC 翼牆補強、其它相關拆除
和復原費用,概算約為 NT$1,199,782 元。詳細經費概
算資料如附件十八所示。方案一補強工期約為 1.5 個月。

36
B. 耐震補強方案(二)X 向擴大柱及 Y 向剪力牆補強工法
標的建築物若採用方案二建議方式補強,其結構修復補
強經費包括:剪力牆補強、擴大柱補強、其它相關拆除和
復原費用,概算約為 NT$1,466,798 元。詳細經費概算
資料如附件十九所示。方案二補強工期約為 1.5 個月。
12. 補強方案綜合比較及建議
補強方案比較如下:
項 目 方案一 方案二
重建工程費用 23,243,220 元

補強工程費用 1,199,782 1,466,798 元


每平方公尺 887 元 1085 元


補強費用
相對重建經費之 5.16% 6.31%
比例
使用機能 影響甚微 影響甚微
教室空間 不影響 稍有影響
外 觀 稍有改變 稍有改變
採光性 稍有影響 稍有影響
通風性 稍有影響 稍有影響
施工性 可 可
由以上評估分析,補強方案一及方案二均能符合現行耐震
規範之要求。拆除重建以每平方公尺新建費用 17,200 元計
(參考九十七年度一般房屋建築費及辦公室翻修費標準建議
表,詳附件二十),約需 2324 萬元。
補強方案一經費較節省、採光通風有些微影響,補強方案

37
二經費較較多、教室空間影響較多,以方案一為較佳補強
方案。
因本工法所需植筋枝數量甚多,故施工過程需注意避免損
害既有梁柱構件及內部鋼筋,以及內部管線。
剪力牆可視需要增設採光開孔,惟須檢核因開孔產生之應
力集中現象,並予補強。
補強工程技師設計時須依實際採用之補強方案、構件尺寸、
材料規格尺寸、接合部位之固定狀況,以及基礎對補強結
構系統之束制狀況等,重新檢何計算建築物補強後之實際
耐震能力 Ac 值。

11. 詳細評估上傳資料
須將耐震詳細評估結果上傳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校舍耐震資
訊網 http://school.ncree.org.tw/school/,詳如附件<二十
二>。
12. 結論與建議
本棟建物可經由補強後達耐震安全標準,唯本棟建物已使
用約 36 年,且屬加強磚造建築物,校方若有配合校園整
体規劃需求時,亦可考慮拆除。
本建物之耐震能力評估時已考慮完整 RC 牆及 1B 隔間磚
牆、1B 磚外牆,除為補強需求外,不可任意拆除。
補強設計及施工應委由結構專業技師監督辦理。
為確保補強設計之有效性,補強設計圖說建議委由結構相
關專業單位審查。

3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