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3

Heinrich Gustavovich Neuhaus & his pupils

Генрих Густавович Нейгауз и его ученики

海因里希·古斯塔沃维奇·涅高兹 和他的学生们

Music | 2018.07.13
前言

今年是伟大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和艺术家——海因里希·古斯塔沃维奇·涅高
兹诞辰 130 周年,一直想为这一位在二十世纪古典钢琴领域“跨界”全能的伟人写点什
么,从 120 周年开始踌躇,直到今日才发现不知不觉中磨蹭过去了十年!十年的时
间,黑白键上多少新人辈出,弹指之间多少知名演奏家与世长辞,渐渐地人们忘却了
与中国有不解之缘的苏俄钢琴帝国中,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遗产的这位祖师爷;无论
是他的个人演奏还是理论著作,抑或手下培养出来的一个个名震四方的高徒,都不该
被任何热爱古典钢琴的学生、老师与爱好者错过。值此,东拼西凑谈古论今也要将祖
师爷的一锅冷饭再翻热一番,望有缘人可借此怀念,有心人能从中有所得……

他是一名伟大的钢琴演奏家,却穷尽半生投身钢琴教育事业;他用因材施教的
科学教学理念与自己引领的教研室撑起了苏俄钢琴帝国的一方天地;他将自己的经验
和理论写成集钢琴演奏法学习、记录与感受于一身的一本神奇巨著而被后世念念不忘
——他,就是海因里希·古斯塔沃维奇·涅高兹(Heinrich Gustavovich Neuhaus)

海因里希·古斯塔沃维奇·涅高兹 家庭合影

涅高兹于 1888 年 4 月 12 日出生在耶丽沙维特格勒(Elisavetgrad,今日乌克


兰中部的基洛沃格勒 Kirovograd) 的一个音乐世家中,父亲古斯塔夫·维利吉列莫维
奇·涅高兹(Gustav Vilgelmovich Neuhaus)祖上来自荷兰,出生于德国北莱茵-威
斯特伐利亚州的卡尔卡小镇(Kalkar),于 1870 年毕业于德国科隆音乐学院,师从著
名的“自然演奏运动保护”创始人—音乐教育家厄恩斯特·鲁道尔夫(Ernst Friedrich
Karl Rudorff)和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費迪南德·希勒(Ferdinand Von Hiller),后在耶丽

第1页
沙维特格勒开办了自己的音乐学校并任职校长和钢琴教师,是儿子小涅高兹的启蒙老
师,同时也是一名诗人和作家。而母亲则是一名非常有天分的女钢琴家,同时也是苏
俄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菲力克斯·米哈伊洛维奇·布鲁门菲尔德(Felix Mihailovich
Blumenfeld)的亲姐姐,舅舅布鲁门菲尔德也对涅高兹的艺术与人生之路产生了莫大
的影响。

1863 年,布鲁门菲尔德出生在时为苏俄帝国(今乌克兰境内)南部的赫尔松
(Kherson)省科瓦列夫卡(Kovalevka)小镇的乡下,自幼学习钢琴演奏,先是在耶丽沙
维特格勒跟随涅高兹的父亲学习,后移居到圣彼得堡并顺利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
业。1885 年,布鲁门菲尔德作为出色的天才钢琴家受邀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任教,那
年他才刚满 22 岁;随后的日子里他又以优秀指挥的身份逐渐显露声名。在 1905-
1911 年间,布鲁门菲尔德任职马林斯基大剧院指挥并获得了作曲家兼剧院总指挥纳普
拉夫尼克(E.Napravnik)和著名作曲家安东·鲁宾斯坦、里姆斯基-哥萨克夫等人的高度
赞许,并在剧院中成功上演了他们的诸多歌剧作品;其令人瞩目的成就之一则是在圣彼
得堡音乐学院的大音乐厅中首次上演了穆索尔斯基的著名歌剧«鲍里斯·戈多诺夫
»(Boris Godunov), 里姆斯基-哥萨克夫 还特地为此次演出做了配器和细节的修正。
1904 年 11 月 9 日,这部作品在布鲁门菲尔德的指挥下被搬上马林斯基大剧院的舞
台,其中鲍里斯由伟大的歌唱家费多尔·夏里亚宾(Fedor Shaliapin)扮演,演出获得巨
大成功。

第2页
菲力克斯·米哈伊洛维奇·布鲁门菲尔德

布鲁门菲尔德自 1897 年正式成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与其共事的


也都是名垂青史的各领域名师,包括钢琴教授叶西波娃(Anna Nikolayevna
Yesipova)、小提琴教授奥尔(Leopold von Auer)、大提琴教授布兰杜科夫(Anatoly
Andreyevich Brandukov)和作曲教授利亚普诺夫(Sergei Mihailovich Lyapunov)。
但这位在苏俄帝国音乐艺术的历史长卷中留下了浓重墨痕的名家,却因为布尔什维克
运动份子在 1918 年抄了他在圣彼得堡的家而毅然与这座城市决断;一心想要移民海
外未果,于是在同年布鲁门菲尔德迁至基辅,并被当时的乌克兰自治政府邀请,就任
“李森科”音乐戏剧学院的校长(后来俗称“小柴院”的乌克兰基辅国立“柴可夫斯
基”音乐学院)。在任职校长的同时,他也同时在校内教授钢琴课,培养除了诸如弗
拉迪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和英年早逝的天才萨沙·杜宾斯基(Sasha
Dubinskyi);同时作为亲舅舅,他也把青年涅高兹邀请来与自己继续学习钢琴演奏并
发展表演事业。

第3页
青年时期的涅高兹

在继续讲述涅高兹早年学习和事业经历之前,不得不提到在与自己父亲学习并
获取初级音乐学位后,他曾在欧洲求学于多位名师;涅高兹的父母对自己的几个孩子
都宠爱有加,经常带着他们到不同国家旅行,孩子们在童年多次游走德国、意大利、
奥地利等艺术圣地。在德国,涅高兹曾与俄籍瑞士作曲家尤翁教授学习(Pavel
Fyodorovich Yuon,著名作曲家谭涅夫 Tanyev 的学生),在维也纳则跟随了著名钢
琴家戈多夫斯基(Leopold Godowsky) 。青年时期的涅高兹常与自己的表兄—作曲家
卡洛尔·席曼诺夫斯基(Karol Maciej Szymanowski)和他的密友——日后的伟大钢
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会面;这些会面大多是在席曼诺夫斯基家
的乡间小宅里,在那里他们即兴弹奏、创作新的作品并交流音乐方面的想法和意见。
席曼诺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也因此一直存在于涅高兹的常规演奏曲目列表中。

第4页
青年时期的涅高兹与表兄席曼诺夫斯基

1912~14 年间,涅高兹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附属高等学校与戈多夫斯基学
习,并获得了学院颁发的最高成就奖;随后依照舅舅布鲁门菲尔德的建议,于 1915
年通过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外部考试并获得“自由艺术家”证书,并得以开展自己
的独立演奏和教学事业。涅高兹自 1916~18 年间任教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
(Tbilisi),随后在 1919~22 年间辗转乌克兰首都基辅(Kiev)。尽管在这些城市中
教学任务繁重,他仍不忘举办独奏音乐会,为公众弹奏巴赫、肖邦、舒曼、普罗科菲
耶夫和席曼诺夫斯基等作曲家的作品。

1922 年,在教育活动家卢那察尔斯基(Anatoly Vasilyevich Lunacharsky)和


作曲家阿撒菲耶夫教授(Boris Vladimirovich Asafyev)的奔走相助下,布鲁门菲尔
德和聂高兹双双被调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成为著名教授依波利多夫(Mikhail
Mikhailovich Ippolitov-Ivanov)和伊古姆诺夫(Konstantin Nicolayevich Igumnov)
的同事。 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涅高兹教学之余仍积极参与音乐会演奏,除独奏音乐会以

第5页
外还经常出现在室内乐音乐会中,不光与自己的舅舅布鲁门菲尔德进行双钢琴演奏,
还与诸如艾尔曼(Mikhail Saulovich Elman)、波利亚金(Miron Borisovich
Polyakin)、布林德(Naoum Samoilovich Blinder)等著名弦乐艺术家频繁合作出演,
这也为他成为更全面的音乐表演艺术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涅高兹像 - 摄于 1937 年

自 1935 年至 1937 年,涅高兹先后任职莫斯科音乐学院副校长及校长,在这


段时间 里学院组织了高级钢琴艺术研修学校,在涅高兹的带领下诸多青年钢琴家的技
艺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其名单中不乏吉列尔斯(Emil Gilels)、里赫特(Sviatoslav
Richter)和扎克(Yakov Zak)等著名钢琴大师;当时甚至形成一种说法——在当时的音
乐学院里从涅高兹班级毕业对于钢琴家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学术成就。

涅高兹被公认是一位了不起的钢琴教师,他具备这一身份所需的一切:智慧、
敏锐的洞察力、高级的音乐品味、宽广的视野、个人魅力和艺术热情等等。他的课堂
上遍布着不同寻常的艺术氛围,也总是坐满了来自四方的学生和崇拜者;课上内容也
总是充满了类似的音乐范例、曲式结构分析、乐句的精细加工、背景故事讲述和风格
与节奏的构建。著名的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Leopoldovich
Rostropovich)曾在即将成为教授之前与涅高兹学习授课精髓,据他回忆,涅高兹在课
上总是“简洁、人性化、诙谐,自发性的启发引导,绝不是简单的导师说教……”。

第6页
涅高兹像 - 摄于 1940 年

1940 年,涅高兹获得艺术史博士学位;«音乐»等国家期刊也对他的演奏多次
发文高度赞扬:“他的演绎充满了新鲜感,每一次聆听都像是第一次,这并不是因为
他完全改变了内容的表现方式,所有的处理还都是以往的样子,但却有了毫无重复的
活力,没有一点复制的感觉,音乐中的一切都在自由的呼吸,无拘无束,宛若重生,
好像又一次初春树枝头新叶沙沙作响……”

第7页
涅高兹像 - 摄于 1950 年

除了在键盘上的演奏被公众所认可和赞许之外,涅高兹敏锐的洞察力和在文学
与艺术领域丰富的知识也让其佳作频出;他用精妙的文字为公众指路,与同仁交流—
—钢琴家、小提琴家、指挥等都是他的受益者。他为钢琴家索夫朗尼茨基(Vladimir
Sofronitzky)、里赫特、吉列尔斯、佩特里(Egon Petri)、古尔德(Glenn Gould) 和
小提琴家波利亚金、西盖蒂(Joseph Szigeti ),指挥家穆拉文斯基(Evgeny
Mravinsky)、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 等撰写了一系列的乐评,充满了客观与尊
敬,而对于肖邦、柴可夫斯基、斯克里亚宾、肖斯塔科维奇及其他作曲家作品和普希
金文学作品的论文散文,则散发着个人智慧与见解的魅力;他的学术著作《论钢琴表
演艺术》(The Art of Piano Playing / Об Искусстве Фортепианной Игры)直
至今日对于专业钢琴教师来说仍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第8页
晚年的涅高兹

涅高兹于 1964 年与世长辞之后,他的学生们尽管已声名显赫,却都没有忘记


自己的恩师;戈尔诺斯塔耶娃(Vera Gornostaeva)回忆自己的同学们在涅高兹的生日
4 月 12 日聚集在里赫特家中,聆听他的演奏录音,钢琴上摆放着他生前各个时期的照
片和大家带来的一束束鲜花……

第9页
涅高兹与里赫特(左)

在涅高兹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学生名字中,除了世人皆知的里赫特、吉列尔斯、
戈尔诺斯塔耶娃、儿子小涅高兹(Stanislav Neuhaus)之外,还有诸多没有走出苏俄铁
幕的优秀钢琴演奏家如尘封的宝藏,等待后世在不经意间将这些宝贵遗产逐一发掘:

第 10 页
涅高兹与学生在一起, 左一 Natalia Fomina, 左中 Yevgeny Malinin

右一 Vera Gornostaeva, 右中 Anton Ginzburg,1950 年

雅可夫·扎克 Yakov Zak

扎克(Yakov Izrailevich Zak)1913 年出生于今乌克兰西南部敖德萨(Odessa)


市,先是毕业于敖德萨音乐师范学校,后于 1930~32 年间入学“贝多芬“音乐戏剧
学院(今日的敖德萨国立“涅日达诺娃“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1932-35 年间辗
转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高级钢琴艺术研修学校继续深造在涅高兹门下,随后
便开始了专业演奏生涯;他曾在 1935 年的第二届全苏联音乐家大赛中获得铜奖,而
之后被世界所初识则是在波兰华沙举办的第三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得金奖(同时
获得该届比赛的最佳马祖卡演奏奖);除了独奏活动之外,他还经常与莫斯科大剧院
弦乐四重奏合作室内乐,并和著名钢琴家吉列尔斯组成双钢琴组合多年。自 1935 年
起扎克就开始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947 年成为教授,1955 和 1960 年曾两次担
任波兰肖邦钢琴大赛评委,1965 年成为时任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在他的教学
生涯中,有着多个被后世赞誉的学生名字,包括彼得罗夫(Nikolai Petrov), 韦尔萨拉
泽(Eliso Virsaladze),莫吉列夫斯基(Evgeny Mogilevsky),阿凡纳西耶夫(Valery
Afanassiev)和蒂墨菲耶娃(Lyubov Timofeeva)等。

第 11 页
涅高兹与扎克

扎克是一位全能型的钢琴表演艺术家,不仅擅长演奏诸如贝多芬、肖邦、舒
曼、李斯特、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和肖斯塔科维奇等钢琴文献作
品,更是由于他快速学习作品的能力和贴近音乐内容的特质,让当时的一些“现代”
作曲家如戈卢比耶夫、列维坦和卡巴列夫斯基等人常选择他为作品的首演人选。涅高
兹曾这样评价扎克:“结合了清晰的头脑、严谨的结构思维、巨大的内在能量、敏锐
的音乐感知和惊人的技巧——这些原因让我无法不把雅科夫·扎克列入顶尖现代钢琴家
的名单中。”

扎克于 1976 年离世,享年 63 岁。

安纳托利·维杰尔尼科夫 Anatoly Vedernikov

维杰尔尼科夫(Anatoli Ivanovich Vedernikov)的出身略带传奇,也是诸多涅


高兹门下和中国关系最近的一位,他的父母早年来到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从事贸易活
动,在 1920 年生下了维杰尔尼科夫;1925 年一对犹太人夫妇在哈尔滨开办了“格拉
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维杰尔尼科夫也进入此学校跟随毕业于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
的首任校长的夫人—钢琴家蒂龙女士(V.Dilon)。1933 年自学校毕业后直至 1936
年回到俄罗斯前,维杰尔尼科夫在中国和日本各地巡演,并短时间跟随定居在日本的
伟大钢琴家西洛塔(Leo Sirota)学习,随后于 1936 年考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涅

第 12 页
高兹学习。期间 1937 年正逢斯大林镇压运动,维杰尔尼科夫的父亲被处决,而他的
母亲则被监禁 8 年;直到 1947 年,他才正式毕业获得学位证书。

维杰尔尼科夫和著名钢琴家里赫特是密友,在 1940~50 年间曾多次联袂演


出,同时作为独奏钢琴家,他还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曾多次在苏联首演在当时被认为
是极其先锋的作品,其中包括普罗科菲耶夫的第 4 钢琴协奏曲,在肖斯塔科维奇本人
弹奏之后首次公演他的作品第 87 号第 1 和第 24 前奏曲与赋格并被作曲家高度赞誉;
除了本国作曲家,维杰尔尼科夫 还大胆首演大量的“外来”作品如:斯特拉文斯基
(Igor Stravinsky)为钢琴和乐队而做的“多乐章”(Movements for Piano and
Orchestra),欣德米特(Paul Hindmith)的调性游戏(«Ludus tonalis») 和勋伯格
(Arnold Schönberg)的钢琴协奏曲。

维杰尔尼科夫

1958 年维杰尔尼科夫进入格涅辛中央音乐师范学校成为教师,63 年成为副教


授;1980 年受聘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并于 1985 年正式成为教授。作为钢琴家他的
演奏事业并没有发展到苏联以外的地区,但从 1969 年开始他游走于部分社会主义国

第 13 页
家演出,在 1980 年他第一次踏上意大利和苏格兰的国土,并随后在芬兰和德国举办
了独奏音乐会。1983 年他被授予俄联邦功勋艺术家称号。

维杰尔尼科夫于 1993 年逝世;其后,日本唱片厂牌 “天龙”(Denon)为纪念


他,发行了数十张他各个时期的录音。

列夫·纳乌莫夫 Lev Naumov

若是介绍涅高兹及其学生,那么在他麾下的三大知名助教是无法避而不谈的,
除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斯坦尼斯拉夫·涅高兹之外,在钢琴专业领域最著名的必属纳乌莫
夫。纳乌莫夫 1925 年出生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省的罗斯托夫(Rostov),儿时开始
学习音乐,毕业于当地第一列宁音乐小学,随后在 1940~41 年间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就从格涅辛中央音乐师范学校的作曲理论专业毕业,随后于 1950 年莫斯科音乐学院
的理论作曲系获得全优成绩毕业,1951 年结束了钢琴演奏专业的本科学习,其专业导
师为涅高兹,理论教师则是著作影响了几代中国音乐学子的斯博索宾(Sposobin);
1953 年作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在校期间还曾获得斯大林奖学金。

纳乌莫夫的教学生涯始于 1953 年,在格涅辛中央音乐师范学校他曾连续两年


教授音乐曲式分析、和声和作曲,随后 1955 年直至 2005 年逝世,他将自己的后半生
完全奉献给了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系:先是两年的音乐分析助教,协助自己当年求学
时侯的教授马泽尔(L. Mazel)和斯科列布科夫(S. Skrebkov),1956 年开始同时成为涅
高兹钢琴演奏课的助教长达 6 年有余,随后 1963 年开始独立授课钢琴演奏,并于
1967 年成为副教授,1972 年正式成为教授。

在涅高兹逝世后,有很多学生顺延分配至纳乌莫夫班中,加之自有学生,组成
了近现代钢琴演奏史上可观的同班大家庭,其中不乏星光璀璨:巴巴扬(Sergey
Babayan),维阿尔多(Vladimir Viardo), 加夫里洛夫(Andrey Gavrilov),艾列斯科
(Victor Eresco),科伯林(Alexander Kobrin), 林东海(Dong hyek Lim)和林东敏(Dong
min Lim)兄弟,琉比莫夫(Alexey Liubimov),纳谢德金(Alexey Nasedkin),佩特鲁尚斯
基(Boris Petrushansky), 苏尔塔诺夫(Alexey Sultanov),谢尔巴科夫(Konstantin
Scherbakov)等人……

第 14 页
三大助教——(左起) 斯坦尼斯拉夫·涅高兹、列夫·纳乌莫夫 和 叶甫根尼·马利宁

叶甫根尼·马利宁 Yevgeny Malinin

在三大助教中,最不被大众所知同时也是年龄最小的马利宁,却似乎是三人之
中弹起琴来最强大的;马利宁于 1930 年出生在莫斯科,4 岁便开始音乐相关的学习,
在从莫斯科中央音乐小学毕业后进入音乐学院,于 1954 年跟随涅高兹攻读硕士并担
任其助教 3 年。早在 19 岁那年就在布达佩斯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青年学生艺术节上获
得了金奖,随后同年在第四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上获得第七名;1953 年他和法国著名
钢琴家昂特勒蒙(Philippe Entremont)并列玛格丽特·朗国际大赛银奖(当年无金奖产
生),随后开始了自己的职业演奏生涯。1958 年,马利宁脱颖而出成为莫斯科爱乐大
厅的常驻独奏钢琴家,他的曲目选择极为广泛,除了当时常被演奏的肖邦、李斯特、
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等浪漫及后浪漫时期作曲家作品之外,也有肖斯塔科维
奇、谢德林(Schedrin)、列杰纽夫(Ledenev)、加里宁(Galynin)等先锋作品。在他的诸
多演绎中,穆索尔斯基的套曲«图画展览会»和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获得好评
最甚。

马利宁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被获许大量出访其他国家的钢琴家,曾到访 26 个不
同国家演出交流,并与克鲁伊坦(A.Cluytens)、明希(C.Münch)、康德拉辛
(K.Kondrashin)、高克(A. Gauk)、斯韦特兰诺夫(E.Svetlanov)等知名指挥合作,并在

第 15 页
全苏广播电台和国家唱片厂(Melodia 厂牌)中留下了大量的独奏、重奏和协奏录音,
同时也为英国、日本、法国等境外唱片公司录制过不少作品。

1957 年起马利宁任教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1963 年开始专职授


课钢琴演奏专业,1972-1978 年间担任钢琴系主任,1974 年正式获得教授头衔,随
后 1985 年成为钢琴专业的教研室之一的负责人。在他的学生中,声名显赫的有利亚
波夫(A. Riabov),波戈莱利奇(I. Pogorelić),道格拉斯(Barry Douglas)和日后成为其夫
人的费德金娜(T. Fedkina)。马利宁自投身教育事业后,除了在本国中高等学府开设大
师班,还将足迹遍布北美、南斯拉夫、日本和法国(曾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金十字骑
士勋章),自 1991 年起一直组织参与莫斯科音乐学院夏令营的教学工作;同时为了推广
钢琴教学工作,自 1997 年起成为俄罗斯和欧洲钢琴教师联盟的常务主席。

自 90 年代中期至 2001 年离世,马利宁一直工作生活在德国。

弗拉迪米尔·克莱伊涅夫 Vladimir Krainev

克莱伊涅夫 1944 年出生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母亲是一名战地医生;时值战争进行


中,母亲在前线摸爬滚打逾三年,随后被迫撤离,带着儿子于 1945 年回到了哈里科
夫(今乌克兰东北部城市)。 1949 年,刚满 5 岁的克莱伊涅夫进入哈里科夫音乐学
院附属十年制专业音乐小学,随后考取了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附属中央音乐学
校并于 1962 年毕业,1962~64 年在音乐学院涅高兹门下学习,成为其关门弟子中最
知名的一位;在恩师仙去后继续跟随其子小涅高兹学习,1967 年本科毕业,两年后获
得硕士学位。

第 16 页
涅高兹、克莱伊涅夫(中) 和 纳乌莫夫

在 1966 年,克莱伊涅夫荣登莫斯科爱乐大厅的常驻独奏钢琴家首席之位,开
始了高强度的钢琴演奏职业生涯;其间,著名作曲家施尼特凯(A. Schnittke)还将自
己的钢琴协奏曲题献给了他并指名由他来进行首演。

1963 年,克莱伊涅夫在利兹国际钢琴大赛上获得银奖,1964 年于里斯本国际


钢琴大赛获得金奖,1970 年则在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家大赛上拔得钢琴演奏头
筹。同时,他还是利兹、里斯本、蒙特卡罗、慕尼黑、东京、圣彼得堡等多个国际顶
级钢琴赛事的主要评委之一;先后被授予苏联功勋艺术家、人民艺术家、俄联邦国家
奖、多个十字勋章等荣誉。

90 年代初期,克莱伊涅夫移民德国,于 1994 年成为汉诺威高等音乐戏剧学校


的一名教授;同年,他担任莫斯科国际青年钢琴家基金会主席,旨在帮助有潜力的青
年音乐学生在俄罗斯和海外的学习,组织巡演音乐会和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并在汉诺
威、巴黎、基辅、阿拉木图等地开办基金会分支。

第 17 页
克莱伊涅夫 2011 年 4 月因病去世于汉诺威家中,次月,他的遗体被运回莫斯
科,安葬在瓦冈科瓦公墓(Vagankovo)。

安东·金兹伯格 Anton Ginzburg

同有着相同姓氏却并无血缘关系的另一位苏联伟大钢琴家格利高里·金兹伯格
(Grigory Ginzburg)不同,安东·金兹伯格(Anton Giliarovich Ginzburg)显然是一位
更加低调的钢琴家,甚至在一些演出和录音里他还会使用化名安东·欧谢特洛夫(Anton
Osetrov)。

安东·金兹伯格

安东于 1930 年出生,18 岁自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毕业,随后考入莫斯科音乐


学院涅高兹门下,并于 1953 年正式毕业;四年之后,一举拿下布拉格之春国际钢琴
音乐节的金奖(斯美塔那大赛),也让全苏联各个城市的音乐爱好者开始了解了这位
低调的青年钢琴家。本国乐评人一致认为他演奏技术的全面多样性和音色精致气质高
雅,再加上音乐中的再创作特质和主动的表现,使得他手下无论是海顿、莫扎特、贝
多芬、舒伯特、李斯特、勃拉姆斯、舒曼,还是本国作曲家中的拉赫玛尼诺夫、普罗
科菲耶夫等作品都胜任有余且扣人心弦。除了大量的独奏演奏之外,他还长期投身室
内乐表演,与大提琴演奏家沙弗兰(Daniel Shafran)、霍米泽(Mikhail Homitser)、小
提琴演奏家小奥伊斯特拉赫(I. Oistrach)、卢博茨基(Mark Lubotsky)、钢琴家里赫特
及其夫人歌唱家多莉雅克(Nina Dorliak),其中和沙弗兰的合作录音被后世广为赞誉。

第 18 页
叶甫根尼·莫吉列夫斯基 Evgeny Mogilevsky

涅高兹到访敖德萨音乐学院,第一排其左 塞拉菲玛,其右 柳德米拉·金兹伯格,

第二排右一 苏霍姆林诺夫,其手扶 年幼的 莫吉列夫斯基

莫吉列夫斯基 1945 年出生于乌克兰的敖德萨的一个音乐世家,祖父之兄亚历


山大·莫吉列夫斯基(Alexander Mogilevsky)就曾是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克林姆林宫中
的乐队长,同时也是一名音乐会小提琴演奏家,母亲塞拉菲玛(Seraphima
Mogilevsky)在敖德萨的斯多利亚尔斯基音乐学校任教,同时也是莫吉列夫斯基的启蒙
老师;在从母亲所在的学校毕业后他考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成为涅高兹最后一班关门弟
子之一,随后跟随扎克完成了学业。几乎是在毕业的同时,莫吉列夫斯基闯入 1964
年在布鲁塞尔举办的伊丽莎白女皇钢琴大赛并斩获金奖,也成了获得此项大赛头筹的
第三位苏联钢琴家(前两位分别为吉列尔斯和阿什肯纳基)。他的决赛演奏振奋人
心,结束之后令全场起立欢呼,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纽约时报的撰稿
充满震惊地描述着 18 岁的莫吉列夫斯基决赛前的一个半小时居然还在若无其事的打着
乒乓球。

随后,莫吉列夫斯基的职业生涯发展更进一步并遍布海外,他在美国的巡演由
著名艺术活动家休洛克(Sol Hurok)推广,而 1973 年他与康德拉辛 (Kirill
Kondrashin) 指挥莫斯科爱乐乐团合作的拉赫玛尼诺夫第 3 钢琴协奏曲更是在北美被

第 19 页
授予年度最佳古典音乐演绎。70 年代后期,莫吉列夫斯基与著名指挥斯维特兰诺夫(E.
Svetlanov)携乐团进行世界巡演,向公众展示了苏联钢琴的新生代力量。

1992 年,莫吉列夫斯基成为比利时布鲁塞尔音乐学院的常驻教授;他的两个
儿子马克西姆(Maxim Mogilevsky)和亚历山大(Alexander Mogilevsky)也继承了
父亲的事业,从事钢琴演奏。

伊戈尔·苏霍姆林诺夫 Igor Sukhomlinov

苏霍姆林诺夫对于钢琴世界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只因他几近所有的时间都投身
于教学,早年全优成绩从敖德萨音乐学院毕业,完成了钢琴演奏和理论作曲双专业,
随后考入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并成为涅高兹弟子之一。在毕业之后苏霍姆林诺
夫回到自己的母校敖德萨音乐学院(今日的敖德萨国立“涅日达诺娃“音乐学院)从
事教学工作,并分别在 1959 年、1965 年、2005~12 年间担任钢琴系主任;同时,
他也多次担任乌克兰全国音乐教育考试评委会主席,并在李森科、吉列尔斯、舒曼等
国际钢琴大赛中担任评委。

涅高兹与敖德萨音乐学院的老师们 – 苏霍姆林诺夫(右上)

第 20 页
90 年代中期,苏霍姆林诺夫应邀来到中国进行教学工作,已 60 余岁高
龄还带着独奏和室内乐的成套曲目巡演,并开办大师班,他的足迹走遍北京、
天津、沈阳、长春、济南、青岛和武汉等地,受益于他的很多中国学生今日都
已成为国内各大艺术院校的讲师教授。

涅高兹的其他学生(排名不分先后)
GalinaMelikhova

第 21 页
Tamara Guseva
Ryszard Bakst
Teodor Gutman
Alexander Slobodyanik
Leonid Brumberg
Igor Zhukov
Oleg Boshniakovich
Valery Kastelsky
Gérard Frémy
Zdeněk Hnát
Eliso Virsaladze
Alexei Lubimov
Aleksey Nasedkin
Berta Maranz
AmalyaBaiburtyan
Radu Lupu
Valentina Kameníková
Victor Derevianko
Vera Razumovskaya
Nina Svetlanova
BorisPetrushansky
Yuri Krechkovsky
……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或改写,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第 22 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