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我选的课文是来自 kssr 三年级课本,题目是《花的梦》。而这个课文是

选自中国·金波《花的梦》。中国的原文《花的梦》与三年级课文《花的梦》有

很大的改写。其实作者改写原文是有原因的。以下就是分析的结果:

原文的作者是中国人,所以金波写的所写的小诗里一些词汇或词语都

是中国日常生活中说话时,写作时常常运用的。可是,这些是词汇却没有

在马来西亚运用到。反而是另一个词汇代替原本的词汇。比如:根据三年

级课文第一句‘回来’和原文第一句‘归来’来做比较。‘归来’改成‘回来’。作者

的改写目的是以免学生在读课文时,能重新温习过一次。因为‘回家’是他

们从小到大所已经学了,家人灌输孩子这些词汇。虽然学生多学生子,新

词汇,是有益的。

不过,词汇学太多会让学生一时之间吸收不来。再加上,这两个词汇

的意思是一样的。等他们长大了,再让他们接触新的词汇也不迟。另一个

改写的词汇也是包含着同样的原因。第二句的原文‘彩色缤纷’改写成课文

第二句的‘五颜六色’。最后算起的原文第二句‘夸奖’改写成课文的‘称赞’。

从原文的第 35 句的‘山岗’改写成课文的‘高山’。从原文的第 36 句的‘镶’换

成课文里的‘缝上’。从原文里第 36 句的‘行’改写成课文里的‘条’。从原文里

第 38 句里的地毡换成课文的‘地毯’。
接下来,kssr 课本的作者把原文里的第 4 句直到第 26 句删除了。在

课文里,作者就增添了新的一句‘兰花、鸡冠花、满天星来代替原文第 4

句直到第 26 句。改写的目的是原文太长了,会让学生以走马看花地阅读

完,因此作者的改写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轻易、轻松、在规定的时间内读

完它。第二,原文里有一些新的词汇或生字不在《三年级华文课程标准》指

定必认的生字范围里。第三,作者担心学生在短时间记不清、认不清 10

朵花,比如:玫瑰、玉兰花、蒲公英、吊钟花、鸡冠花以及等等。作者认

为这 10 朵花不在语文里所要学的。

上一段是作者改写的原因。依我的看法,我不赞同作者直接把 4 句直

到第 26 句删除完。原文作者金波运用了几个修辞手法,如:比拟和比喻。

两个修辞手法是为了能让中国学生阅读时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到古诗的意

境,能展开想象各种的花得景象或画面。比如,根据第 10 和第 11 句‘路的

两旁白的像落满的雪,那是玉兰花的世界;’,作者运用了比喻来形容长满

的玉兰花的画面是怎样的。接着,在第 15 句‘鸡冠花把头昂得很高’运用了

比拟手法。这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疑问,是否鸡冠花是人还是

花朵。除此之外,第 14 句到第 26 句含了童真的成分,很有童年的感觉,

使学生顿时好想去那边玩耍。但是,3 年级学生却不能像中国学生展开想

象,感受其意境。
除此之外,我不赞同的原因是三年级学生没有机会去认识 10 朵花。

在这个三年级,学生应该要多多接触大自然,要亲身去认识美妙的身边的

景物。目的是累计知识或经验后才能写华文作文。

接下来,由于第 6 句至第 26 句被换写成一个新句子‘兰花、鸡冠花、

满天星’,所以作者现在有两个比喻修辞手法来形容这 3 朵花(新的句

子)。一个比喻修辞手法是运用在第 27 至第 28 句,而另一个比喻修辞手

法是运用在第 29 至第 30 句。作者觉得 3 年级学生能够学习其中一个修辞

手法的例子就足够了。作者也担心学生会对这两个修辞手法而混淆、不知

这 4 个句子的用处。因此,作者就选中了第 27 至第 28 句并写进课文里。

但是,我个人认为作者有一点矛盾。从原文里第 34 句,作者删除了

这个‘春天的’词汇因为我们的国家,马来西亚并没有这 4 个季候,如:春

夏秋冬,以免防止让学生混淆,误解马来西亚真的有 4 个季候。但是,问

题是在原文里的第 27 句,作者并没有删除这‘一年四季’形容词。一年四季

也是指春夏秋冬。我个人认为作者疏忽了这小细节,留意到别的句子,却

没有留意到这句。不过,当老师发现这个错误时,老师可以借此机会来测

试学生来判断这形容词‘一年四季’是否符合我国的天气。当学生读到闷时,

这样可以借来这句来训练学生自由思考。
除此之外,作者也在原文里的第 32 句里‘我又编织着另一个梦境’改写

成‘脑海又浮现了另一个梦境’。他的目的是阅读这句改写句子让学生能亲

身体验真实的情景。再加上小孩一直来以为事实上梦境是受不到控制的。

因此一个梦境是属于被动的方式。如果学生不懂思考,‘我又编织’会使学

生误解。

接着,原文里有一些新的词汇或生字不在《三年级华文课程标准》指定

必认的生字范围里。比如:原文里第 38 句的‘镶’ 字。这个生字对学生来

说太难了。接着,原文里第 35 句‘衣衫’也是其中一个。‘衣衫’换成课文的

‘花以’。

然后,3 年级课本作者也认为学生应该学会运用优美的句子,以便能

写好一篇作文。比如:从原文第 39 至第 40 句‘在这里闻着花香,听着鸟

语’改写成课文‘花香飘散,鸟语响起’。优美的句子还能保留原文的意思,

也能省了几个字。

我喜欢这篇原文,它以一种欢乐、美好的形式开头,然后用一个“梦”

把我们引进了本文的主题:到处都是鸟语花香,遍地鲜花。表达了诗人呼

吁和平、热爱生活的思想。整篇诗充满了音乐感和色彩感,充满了春天的

气息。
总结来说,我认为改写的篇章(课文)比起原文(小诗)比较适合给

学生阅读、欣赏。因为它已经符合 3 年级学生的需求了。第一,《花的梦》

的题材多样化,整个过程用作梦的方式来带领读者去享受和欣赏美丽大自

然的景物:“花”。目的是引起他们的兴趣。第二,改写后的篇章内容简单,

句子也简短,不会太长而导致学生发闷或误解,反而能使学生明白内容的

概要。
参考文献

网络

崇实 唯美 益智——《山行》教学设计

http://www.lbx777.com/yw03/x_gsls/sjxsj09.htm

在 2016 年 3 月 4 日索取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设计

http://www.fjjszk.org/info_cont.aspx?id=9283

在 2016 年 3 月 4 日索取

书本
凌彩云,李慧婷,《3 年级华文教师指南》,吉隆坡:马来亚文化事业有限

公司,2013

杨九俊,姚烺强,胡海舟,李建军,《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南京:南京

大学出版社(上册),2013

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吉隆坡:嘉阳出版有限公司,2015

孙秀青,黄慧羚,郑奕标,《三年级华文课本》,吉隆坡:马来亚文化事业

有限公司,201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