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學"道"以致富(第一篇;共九篇)

貝斯育成集團

劉 助博士/ 董事長

賺錢的人生觀:

賺錢是天經地義的事,賺錢有時被等於奸商,或被說成”錢不是萬能”,這些都是錯誤的見解,

合道的賺錢是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基礎上獲取最大的利益,當社會上每一個個人都能在合道的

基礎上賺取最多錢的時候,經濟就進步了,社會就文明了,人際關係就和諧了,所以人們應以合

道的賺錢為目標,並以此做為一切行為的標準,人的思想指揮行為,有賺錢的思想,才會有賺錢

的行為,有賺錢的行為才會賺錢,學賺錢之道,就是培養正確的賺錢思想。

錢的用途是多方面的,是無窮的,君不聞「富居深山有遠親,窮居鬧市無人問」、「有錢好辦事」、

「錢雖不是萬能,但它卻是 9999 個能」,蘇聯經濟垮台後,世界頂級科學家流落世界各地,其

原因就是缺錢,沒有錢支援他們的研究工作,他們雖有頂級頭腦,卻必需流落異鄉。錢之重要可

見一斑,為了賺錢,我們就必需學道,學道才能致富。

獲利之道:

經營企業的獲利之道是科學的,它是一個可以借用科學方法加以描述的機制,並且可以用數字量

度,由於它可以用數字量度,獲利之道就容易傳授、評比以及改善。又由於它可以用數字代表,

經營企業的成功方法就可以重複。由於它的可重複性,企業經營就可以透過正式學習課程而學得

技能,透過正式學習課程,企業家可以將所學得的獲利之道應用到日常工作,積極經營,因而使

公司獲利。進一步說,企業獲利之道是可以寫成一本參考手冊,讓企業做為參考,顧問公司可以

傳授企業家按照操作手冊來管理公司,使公司走上獲利之道。

然而老子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說自然之道(包括獲利之道),

是無窮的,它是無法用有限的語言加以描述的,能夠用語言描述的道,就不等於真正的道,因此

要學獲利之道,就需要先了解道。語言是了解道的一個工具,正如佛家所說的渡到彼岸,渡輪是

個工具,在尚未到彼岸之前,渡輪工具不可或缺。語言雖有限,它還是最有效的工具。同時語言

能所描述的道,只是道的一面,用更多的語言來解釋道,就能以更多的面來瞭解道,更好地瞭解
它,就會更接近道。越接近道則企業就越能獲利。由於用有限的語言描述的道與實際的道會存在

著誤差,有可能誤導讀者,因而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在學習獲利之道的過程當中,企業家應時

刻記住所學之道必需不斷檢驗並加以改進充實,使得自己的認知愈來愈接近道,否則偏離道而不

自知,禍患無窮。而檢驗是否愈來愈接近道的工具則是企業是否更加獲利。

道既然那麼難以形容,要把所言之道的形容語言附以一個名詞也是很困難的,所以老子又說「名,

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說勉強為道取個名字,也是無法完整地描述道的 (但我們畢竟將之稱為道

了) ,所以老子只能想盡辦法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語言來描述道,希望透過不同角度的描

述能讓讀者增進了解。正如「橫看成?側成嶺,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

山中」。(待續)

學"道"以致富(第二篇;共九篇)

貝斯育成集團

劉 助博士/ 董事長

「不識道不足以為智者,不用道不足以馳騁人生」

要學習獲利之道與老子所說的要理解自然之道是一樣的困難,傳統的企業管理教科書對於管理科

學都是橫看成嶺,側看成峰一般的描述,使得許多事務繁忙的企業家把企業管理當成霧裡看花,

書生論政的老生常談,不知所從。企業管理有時更是充滿著互相矛盾的陳述,把企業家搞的更糊

塗了。這也是企業管理顧問產業無法普遍被接受的理由,五花八門的企業管理知識缺乏系統性、

嚴肅性、科學性使企業家們無法正面肯定企管的作用,企管也就無法有效的移植企管技能,形成

具體有用的知識,因此企管顧問產業難以生根。

獲利之道若能有系統的移植,它必需是

1. 可以系統化,以系統模型描述

2. 系統模型必需是可以量度的

3. 量度必需數字化,可複製的。

4. 數字化之後的模型,必需構成完整體系

獲利之道如果符合上述四條件,則可以準確地傳授,準確地描述,企業成功之道便可以科學性地
複製。

獲利之道的系統觀:

企業處於獲利的狀態時,便是已到達獲利之道,企業家應該經常地檢驗企業的每日狀態,當它的

狀態符合獲利條件時,它就是處於健康狀態。如果不符合獲利條件,它便是處於生病狀態,經常

對企業狀態做檢驗,就能把握時機做好修正,把偏離的企業挽救回來。把企業的時間切面狀態用

S(n)來代表,則 S(n)可以用 6 個參數加以描述

S(n)={Cash、W.C.、PPE、Others、Debt、Equity}

在一個時間點,將企業活動凝固住,企業就可以用以上 6 個數字來描述它的狀態,這 6 個數字能

完整地描述企業在某定點時間橫切面的狀態,而這 6 個數字可以從企業的財報引伸出來,是具體

的數字。而它的詳細涵意我們留下以後專門章節再詳述。

而企業家的努力,便是改變企業狀態的原動力,經過一段時間(通常以一年為期)的努力,企業家

改變了企業的狀態,同時也創造了利潤。這一年的努力,到了年終則是以財報中的損益表來代表,

把損益表簡化之後,企業的一年運作都可以用 8 個數字來代表。以 OP(n)代表第 n 年的營運成果,

那麼;

OP(n)={Rev、GP、SGA、Others、EBIT、Interest、Tax、Net Profit}

以上 8 個數字準確地記錄了企業家在這一年中努力工作的成果,這一年的成果是由損益表準確的

記載下來,它紀錄了它一年中所產生的利潤,以及企業狀態的改變,企業家努力一年的結果,除

了看它所產生的利潤之外,還要觀察它對企業體質的改變程度,企業除了在損益表上必需創造利

潤之外,還要觀察它是否改善企業體質,簡單言之,企業努力了一年的成績,應該以利潤及體質

的改變兩項成績來評分,缺一不可。這也表示光看 EPS 是不夠的,而反應公司價值的 P/E 不夠準

確,其原因也在此。

企業是一個科學系統,它可以用 S(n)狀態來代表,它的一年運作可以用 OP(n)來代表,OP(n)除了

產生利潤之外,也對 S(n)的狀態產生了改變。同樣是獲利的清況下,對 S(n)的狀態改變可以是更

好,也可以是更差,如果企業一年努力結果是獲利的,又把體質改變更好,則此企業便是走上獲

利之道了。如果是虧損,S(n)狀態又變差,則企業可能面臨破產的危機。如果 OP(n)是獲利的,

但體質變差了,則企業仍處於危險狀況中。必需是獲利及體質變佳,企業才是走上健康之道。
以數學的觀點來看,企業營運成果 OP(n)就是數學上的 Algorithm,Algorithm 可以改變 State Machine

中的 State,Algorithm 通常都是有一定的功能為計算某公式而設計的,經過 Algorithm 運算之後就

可得到所要的答案。實際上,Algorithm 就是一套標準程序(SOP),按照這個標準程序的 Algorithm

持續不斷的操作,可以改變企業的體質,如果 Algorithm 是正確的,合乎獲利之道,那麼它必將

把企業體質不斷地改變,直到它獲利為止,企業管理課程都是圍繞著尋找更佳的 Algorithm 以便

改善企業體質乃至獲利的境界。企業管理課程注重方法的傳授,忽略了回饋檢驗的技術。而此處

的系統觀則引進檢驗企業體質的標準與發展程序,使企業家在管理企業的過程中,隨時可以檢驗

成果,以便適度修正管理策略。(待續)

學"道"以致富(第三篇;共九篇)

貝斯育成集團

劉 助博士/ 董事長

數學的佐證:

系統數學上許許多多例子都可佐證這樣一個現象,例如取一個 4 位數(狀態以 4 位數來描述)8135,

把這個 4 位數重新排列成依大而小漸次排列與依小而大漸近排列的兩個數字,可得到 8531 以及

1358 兩個 4 位數,然後把大的 4 位數(8531)減去小的四位數(1358)便可得到 7173 這個新的 4 位數,

也就是新的狀態,新的狀態(7173)與舊的(8135)已經有所不同了,而把 4 位數按大而小,按小而大

排列,再將大的 4 位數減去小的 4 數,這整串的動作就是 Algorithm 或者是 OP(n)的 SOP,每經過

一次 Algorithm 的運算,它的 State 狀態就會變化,因此 OP(n)具有某種特性,它將會把 4 位數的

狀態帶向一個終極境界。

讓我們再繼續上述的 SOP,則會得到 6354 這個狀態,再試一次則可得到 3087,然後依次為 8352、

6174、6174.......它一旦進入 6174 這個狀態,就穩定地居於這個狀態了。Algorithm 就達成了任務,

以企業經營來說,就是企業進入獲利狀態,永遠維持獲利一樣。
這個數學運作完整地闡釋了幾個原則:

1. 不管出發點為何,如果運作正確,必可到達目的地

2. 不同的出發點,決定到達目的地時間的長短

3. 如果中途運算錯誤,正確的 SOP 仍會回到正確之道上來

將上述邏輯引伸到企業經營上面來,企業經營的狀態可以透過正確的 Algorithm 加以改善,以達

到獲利的境界,不管目前企業本身的狀態為何,也就是出發點的狀態不同,只要經營的 Algorithm

正確,它必然可以達到獲利狀態。

數學也同時告訴我們完美的境界是不可能達到的,完美的境界只能無限地接近,因此企業經營永

遠有改善的空間,精益求精。永遠改善,精益求精就是競爭力的來源。

數學上的黃金比例(或黃金分割 T)1.618......,是一個完美的數字,但它卻是一個無理數,不能以有

限的數字加以表達,與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不謀而合。而黃金分割 T 卻可以用以

下的 Algorithm 得到,也就是:

T=(XN)/(XN-1)

而 XN=XN-2+XN-1

起點則為 X0 與 X1,X0 與 X1 可以任意選擇兩個正整數,依照上述 Algorithm 持續運算就可得到

越來越靠近黃金比例 T 的數字,而不是黃金比例 T 的準確數值。

將 X0=X1=1

則可以推得一系列數字,1,1,2,3,5,8,13,21,34,55.......,這一系列就是有名的 Fibonacci 系列。這一系

列如果以 21 進位代表(binary number),則可以得出它似乎具有重複的特性,但又不完全重複,


比喻到人生或自然事物的成長過程就會發現,人生與自然事物的成長過程,看似歷史重演,可是

又不完全一樣,而股票的曲線也是如此,又重複又不重複。(待續)

學"道"以致富(第四篇;共九篇)

貝斯育成集團

劉 助博士/ 董事長

借用古人的智慧:

許多事不一定要一再重新發明,古人留下很多智慧,用心學習古人的智慧,加以比擬,便可古為

今用,益處無窮。經營企業實質上是一種做事的方法,歷史上許多哲學家、數學家以及科學家都

已經提出很多很有智慧的做事方法,今人不必重新發明,適度引用參考歷史上存留下來的智慧,

對企業管理應有舉一反三的好處。

大學之道,四書之中的大學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一句話,事

實上已經準確地告訴我們,企業獲利之道,在於明白企業本身的價值,而價值的主要源泉就是創

新(親民),利用創新的觀念與創新的能力,把產品或服務做到最佳獲利狀態(止於至善),就是企

業經營的意義。至善的意思是指在經濟規範之內,最佳的獲利狀態,至善,不是極善,不是毫無

限制的善,而是符合經濟原則的改善,毫無限制的善不會獲利,是浪費商業資源。

所以”大學”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企業以創新能力為客戶創造具有經濟合理的價值,並因此而

獲利。深入瞭解它的涵義,可以對經營管理奠定好基礎。

再三地描述獲利之道,可增進瞭解:

大學之道雖然簡單扼要地描述獲利之道,但它畢竟層次較高,對企業家作用不大。因此老子、孔

子都不斷地以各種不同角度,不同辭彙來描述它,使讀者能理解企業獲利之道。
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大學用上面這 16 個字,幫助讀者了解什麼是道,怎麼做才會合乎道,它說做事要把物分本末,

重要的事與不重要的事要妥善分開處理,重要的事要多用資源,不重要的事則少用資源,這樣才

會有效率,資源才不會浪費。這個原則與西方管理科學經常提到的 80/20 rule 是一樣的。而事有

終始,事有終始實際上又代表了兩層意義,一是做事必需有始有終,務必完成,不可中途而廢,

另外一個意義是事情都有終始,啟動了一個項目,就必需準備好它的結束,有開始,必然有結束,

因此啟動了一個項目,就必需準備好如何結束的策略,如果沒有準備好它如何結束的策略,則有

可能引起更大的損失,因此它說「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把物的本末分清楚,事的終始處理好,

知道它的重要性以及先後順序,就很接近道了。大學以簡單的 16 個字描述了道。(待續)

學"道"以致富(第五篇;共九篇)

貝斯育成集團

劉 助博士/ 董事長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居众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老子也嘗試替讀者解釋獲利之道,他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众人之所惡,故幾

於道」老子以不同的角度來解釋道,他用水做比喻來闡釋企業獲利之道,它說道就像水一樣,企

業為客戶創造了最佳價值,當企業為客戶創造最高價值時,它是與世無爭的,它一方面以不爭的

精神努力為客戶創造最大的價值,另一方面則是它創造了最大價值之後,世上無人能與它爭,因

此為客戶服務就必須像水一般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企業獲利的基礎,如何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

給客戶呢?就是別人不肯做的我來做,例如大幅降價,大幅提高品質,通過 ISO 認證,通過 6 sigma

的檢驗,居?人之所惡,努力做好其他公司不願意做的事,就會為客戶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所以

老子說如果企業這麼做就很接近獲利之道了。

大學:
大學又把工作順序描述出來,讓企業家更深地瞭解,如何能達到獲利的境界,它說:「知止而后

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它把從知止到能得的過程都表達出

來,讓企業家了解,從知止到能得是怎麼一個過程,了解這個過程就會使人有所依歸。做事更有

信心,團隊更容易建立共識。

知止而后有定:

它首先說要止於至善,至善是客戶所要的東西,至善是符合經濟原則的商品,因此認識到止於至

善,是瞭解客戶需求的第一步。知道產品與服務”止”於何處,才能界定產品與服務的範疇,正

確包裝產品,所以「知止而后有定」,知”止”之後,產品的定義才會落實,才不至於過份或太

少地包裝產品,產品的品質、功能、價格、成本才會止於至善。

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產品、客戶的定義都確定了,公司經營團隊就不會人多口雜,也就是管理階層才會取得共識,共

識形成之後自然就不會有雜音,因而取得靜的狀態靜就是共識的意思,取得共識之後,大家才能

心安理得,安心做事,得到心安之後才能有效地思慮,週延思考企業的長期策略以及執行的方法,

能夠長遠思慮週密,企業才會獲利也就是能得。

大學以此一段文字描述由”止”到”得”的思考過程,給企業家一個有根據的思考邏輯,體會”

道”的執行面的面相。

大學,老子都盡其力量以各種不同角度描述”道”以便協助讀者認識”道”,企業家透過多個面

相的瞭解而深入學習”道”,面相愈多,瞭解就愈深入。古人遺留下來很多珍貴遺產,適度涉獵

研讀可以得到許多啟發,對企業管理助益很大。

其實”道”本身又代表著”自然事物”的成長過程,企業由無到有,由虧損到獲利,由小到大,

都要經歷一個成長過程,正確認識企業成長的過程有助於正確處理在成長過程中所產生的典型問

題,正確去蕪存精,使企業持續善化。(待續)

學"道"以致富(第六篇;共九篇)

貝斯育成集團

劉 助博士/ 董事長
自然事物成長的規律:

企業猶如自然事物,具有生命,它由小而大,由虧轉盈,都必須經過一個成長(或者變化)的過程,

因此對自然事物的成長過程能加以認識,有助於企業經營。

老子言:「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以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果把萬物以

獲利的企業來取代,則企業本身也是無中生有的,在創業之前,企業並不存在,而創業者的一念

便形成了企業的開始,企業因此從無生有,企業誕生之後,就一而二而三,慢慢循序增長,以致

變成龐大事業集團,老子此兩句話的含意實際上是強調事物成長是循序漸近的,快不得,也慢不

得。有些創業家好大喜功,求成心切,不切實際地期望一步登天,必會嚐到失敗的苦果,老子把,

無,有、一、二、三循序漸近的道理說得非常清楚。成長有一定的過程,猶如樹木的成長有一定

的速度,受制於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成長,依照自然規律成長最健康,違背了自然規律,就會

失敗。所以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同時在事物成長的過程中它也是具有循環與週期的特性,它的成長是波浪式的,在成長的循環過

程中,正反交替,禍福相依,時好時壞,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交

替是事物成長的本質,臧否交替是事物成長的現象,由於正反交替,才使得整個事物向前進步,

企業在顛峰狀態時,必然埋下它向下失敗的禍因,而企業在衰敗時,也孕育著向上成功的因子,

使得在一定的情況下,企業能再度起死回生,由禍轉福。企業的成長必然是波浪式的,它進兩步

就退一步,不斷地循環才會進步。經營業企,在成長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是正常現象,也是

必然現象。

混沌理論的 Fractal 理論也是描述自然事物成長的理論,它的重點是:

1. 事物的成長是波浪式的,以 X(1-X)來描述。

2. 事物的成長是一再模仿自身再生來成長,是有機的成長,有機的成長最健康。

上面所說的 X(1-X)雖是用來描述 Fractal 的生成過程,但它卻與孔子所說的中庸之道不謀而

合,當 X=0,或 X=1 時,X(1-X)都等於 0,而當 X=1/2 時,它相乘的結果卻是極大,這個

數字公式告訴我們,走極端都會失敗,只有走中庸之道才會成功,與孔子所提倡的中庸之道正好

吻合。

認識道的過程:
人們欲以有限的空間、時間去認識無限的、永恆的時間與空間,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認識

道又是企業管理必需做的工作,老子言,「不識道不足以成為智者,不用道不足以馳騁人生」,

要用道馳騁人生之先,就領先識道,識道也要有方法,不可盲目妄動,浪費資源。因此大學又為

我們指出認識道的途徑。它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格物就是窮物之理,以物的規則來

了解獲利之道,充分了解物的物理原理,深入探索,由物的運行規則當中,達到認識自然事物的

目的,因此格物才能致知,才能知道自然事物的運行規則。

格物致知之後,才能誠意與正心。深入認識體會自然事物的道理,才能誠意,才能真誠地相信正

確的論點,才會把握住好的東西。同時由自身格物,致知所得來的學問,才能讓人誠意。

誠意是人們在完全認識自然,並對自身有信心的情況下的表現,把誠意正心應用到公司管理以

後,便能隨心所欲,不踰矩,從修身進步到平天下。平天下的境界表示公司員工上下一心,為企

業共同目標而努力,塑造了一個成功的企業文化。(待續)

學"道"以致富(第七篇;共九篇)

貝斯育成集團

劉 助博士/ 董事長

學道的障礙:

學習是一個過程,有目的、有系統、有目標的學習,知識才能變成力量,學習對一個企業家是多

麼地重要,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人們由於受到各種蒙蔽而產生學習障礙,獲益的程度依人而各

有不同。虛心才能學習,自滿則無法學到東西。佛家常言人們由於受到蒙蔽,對學習佛法造成障

礙,佛家說:「貪、嗔、痴、疑、慢」是五障,是學習的五大障礙,五障阻礙了人們學習的熱忱,

阻礙了人們學習的途徑,企業家應特別注意五障所形成的學習障礙,並設法移除。老子亦言:『五

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畝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五色、

五音、五味蒙蔽了人們的心,使得正確的,合道的知識無法被接受,因此五色、五音、五味,築

起學習的障礙,使企業家無法正常學習。

所以必須”虛其心”才能”實其腹”,虛心受教才能學到真正的道,有了道才能獲利,肚子才能

吃飽。
學道是有一定的困難,除了虛心之外,周遭的環境也是影響的因素之一,如果同學們水準高一些,

則易學一些,反之則比較困難,蓋因「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

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

企業家交往朋友如果同樣屬於上士,則能勤而行之,認真學習,互相勉勵,形成學習的風氣與環

境,認識”道”的作用,勤加學習,把握獲利之道,如果企業家交往的對象都是中等之才,則對”

道”若存若亡,若即若離,隨意看待,缺乏誠意自然也就學不到什麼”道”了,而最慘的則是企

業家交往的對象都是一些下等之人,知識淺薄,眼光短小,自以為是,剛愎自用,喜好嘲笑他人,

把”道”當成好笑之物,聞”道”自然大笑了,因此是不可能學到什麼”道”了,所以下士聞道,

大而笑之。

企業家聞獲利之道,上等之士然勤能學之,中等之士則若存若亡,並不很在乎,而下等之士,則

大笑之,認為這是無稽之談,而自以為是了。

很多大企業的執行長也是屬於下士之輩,在他們的帶領之下,將很多企業推向滅亡的境界,美國

1900 年百大企業到了 1980 年,僅存 17 家,滅亡率高達 87%,因此企業家屬於上士之輩竟不到

17%

佛家所說的「貪、嗔、痴、疑、慢」是學習的五障,也是進步的五障,尤其是傲慢的態度更是學

習的最大障礙,虛心才能受教,受教才能得道,得道才能長期穩定獲利。(待續)

學"道"以致富(第八篇;共九篇)

貝斯育成集團

劉 助博士/ 董事長

經營企業是一個過程:

企業家經營企業,並沒有一個可以完成而停止的固定目標,只有過程,企業家的工作是在經營企

業這個過程中,每一時刻都能獲利,而企業的體質則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佳,企業家必需

把經營企業看成過程的管理,而不固定是目標的達成,每一個階段都具有不同的任務,每一個經

營者都只能完成一個階段性的任務,而更大的任務可以交給下一個經營者,不可強求也不必強

求,企業家應有交棒接力的觀念,不可強求。
“智不及而謀大位者,毀”,企業家應充分瞭解本身的侷限不可強求,完成階段性任務之後,應

有智慧把棒交給大智者,把基礎工作做好,讓接棒者帶往另一台階。

企業家除了把經營企業的過程管理好之外,尋找一個優秀接班人可以接棒,也是階段性的任務之

一。

在演算 Xn+1/Xn 以取得黃金分割 T 時,只能永無止境的接近 T,但永遠達不到 T,經營企業也是

一樣,只能不斷地,改善企業的體質 S(n),這個過程是無止境的,永遠有改善的空間。

改善企業的原動力是創新,創新就是從無到有,無中生有,老子說”有生於無”就是這個道理,

企業就是透過創新而無止境地改善它的體質 S(n),優良的體質 S(n)是獲利的保證,而獲利又為改

善體質創造條件,如此循環不已。

然而企業的體質改善情況必循波浪式前進,進兩步退一步,這是正常的現象,退步是為進兩步做

準備,進兩步則替企業更上一層樓創造條件,所以企業應認識到企業的發展是勝負交叉波浪式的

前進,遇到困難瓶頸是正常現象,不可當成挫折而氣餒,堅持正確的經營理念,企業營利必然獲

得利潤,正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老子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

之所伏。」就是這個意思。

企業的成長是漸近的,不可強求一步登天,老子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指的就是自然事物循序成長,快不得,慢不得,它永遠是在複製自己的情況下,有機成長,跳躍

式的成長,危。

經營企業的過程則相似於 Algorithm,正確的 Algorithm 是企業家的期待,傳統企管課程就是提供

正確 Algorithm 的訓練場所,企管的訓練是由不同角度傳授正道,因此學習越多,就越能依道而

行,而產生效率。

經營企業沒有成功的終點,只有成功的過程。換句話說,成功是指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終點。

(待續)

學"道"以致富(第九篇;共九篇)

貝斯育成集團

劉 助博士/ 董事長
綜合結論:

愛因斯坦在完成相對論統一場論之後,曾說過:「確定的東西不真實,真實的東西不確定」,經

營企業的企業家每天面對的都是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這是正常現象,企業家的工作就是面對並解

決所有不確定因素所引起的問題,企業家本來就注定要過著不確定的生活,人類的進步是緩慢

的,企業家必需有耐心地經營,等候經營的成果慢慢出現,切不可操之過急壞了好事。人類從發

現一年 365 天到確定一年有 365 又 1/4 天,一共經歷了 1,000 年,企業的績效是緩慢的,同理知

識的累積也是緩慢的,管理科學尚處於萌芽階段,學道可以讓我們更易於發展管理科學。

凡事數字化是很重要的,發明定義絕對溫度的哲學家 Lord Kelvin 說:「不能數字化的學問很貧

瘠」,也就是說若無法將觀念數字化,則此種學問很難傳授,移植容易斷層,價值其實不高,將

企業系統化,並且以及財報描述企業,正是為企業管理數字化踏出了一步。數字化、系統化的企

業管理將使企業管理變成一門科學,可以複製,傳授的科學。

快樂人生的基本要素:

學道以致富是教人致富的第一課,賺錢很困難,學道之後賺錢變成有機制可循,依道而行,就可

賺錢,一生若依道而行,到達中年之後就可以擁有足夠的財富,以享受人生,報答自己,數十年

的拚搏,享受退休之後幸福快樂的日子,這乃是人人追求的目標。

中國人以福、祿、壽、喜四個字形容幸福的最佳狀態,以現代語言,應該是:有錢、健康、有時

間及有知識智慧。

一般人努力一輩子,有的事業非常成功,但是由於大努力拼搏,勞累過度,健康受到損害,享受

不到奮鬥的成果。有的事業很成功,沒有合適的接班人,脫不了身結果沒時間,也享受不到奮鬥

的結果。有的事業很成功,是由於偶然的機遇,缺少了知識與智慧,到了退休,也不知如何享受

人生。這些都是不夠完美,總是有一點缺憾,而未達到幸福快樂的標準。

賺了錢,就該消費,才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錢對經濟,猶如血液之於人體,必需流動,賺錢

花錢都是個人的社會責任。然而如何做有意義的消費,才會對人對已都有益處,卻是需要學問知

識。

“智不及,而謀大位,毀”,智慧知識對快樂是?對需要的,有智慧的人,才知道人性的真諦,

使用金錢才能產生快樂與幸福,賺錢難,花錢也難,不認識合道的花錢必會自毀,所以說”有錢
沒學問,是災難”。而空有學問,缺乏金錢支持抱負理想,或無法維持自身生活水準而一輩子痛

苦不堪也是不幸,所以說,「有學問沒錢是苦難」。學習賺錢,同時要鍛鍊身體,充實知識,爭

取空餘的時間,才能享受人生,錢、健康、知識、時間四樣都擁有,才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完)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