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0

  

人力资源年度报告(2013)

(校本部)
 

北京大学人事部
2014 年 1 月
 
目    录 
1.前言 ........................................................................................................................................................ 1 
2.  总量与结构 .............................................................................................................................................. 2 
2.1  人员总量变化 .............................................................................................................................................. 2 
2.2  教师队伍(FACULTY) ........................................................................................................................................ 2 
2.3  教师队伍学历结构 ...................................................................................................................................... 3 
2.4  教师队伍学缘结构 ...................................................................................................................................... 4 
2.5  劳动合同制人员 .......................................................................................................................................... 4 
3.人才与优势 ................................................................................................................................................ 6 
3.1  国家人才体系 .............................................................................................................................................. 6 
3.2  校内人才体系 .............................................................................................................................................. 7 
3.2.1  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 7 
3.2.2  讲席教授 .............................................................................................................................................. 7 
3.2.3  人文特聘教授 ...................................................................................................................................... 8 
3.2.4  百人计划 .............................................................................................................................................. 8 
3.2.5  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 8 
3.3  人力资源优势 .............................................................................................................................................. 8 
4.  薪酬与福利 ............................................................................................................................................ 10 
4.1  在职人员校发工资结构 ............................................................................................................................ 10 
4.2  在职人员年度收入结构 ............................................................................................................................ 10 
4.3  在职人员校发年人均增长情况 ................................................................................................................ 11 
4.4 在职人员年平均收入(含单位自主分配部分)增长情况 ..................................................................... 11 
4.5 离退休人员年度收入结构 ......................................................................................................................... 11 
4.6  离退休人员年度人均增长情况 ................................................................................................................ 12 
4.7  劳动合同制人员工资及津贴 .................................................................................................................... 12 
4.8 职工的保险和福利 .................................................................................................................................... 12 
4.8.1  事业编制职工保险 ............................................................................................................................ 13 
4.8.2  事业编制职工福利 ............................................................................................................................ 13 
4.8.3  劳动合同制职工的保险和福利 ........................................................................................................ 13 
5.  开发与培训 ............................................................................................................................................ 14 
5.1  常规培训项目 ............................................................................................................................................ 14 
5.2  专题培训项目 ............................................................................................................................................ 14 
5.3 出国培训项目 ............................................................................................................................................ 15 
5.4 派出情况统计 ............................................................................................................................................ 16 
5.4.1  常规公派出国(境)项目派出情况统计 ......................................................................................... 16 
5.4.2  人文基金高级访问学者项目资助情况............................................................................................. 17 
5.5  学成回校统计 ............................................................................................................................................ 17 
5.6  在职学习情况 ............................................................................................................................................ 17 
6.  管理与服务 ............................................................................................................................................ 18 
6.1  招聘管理与服务 ........................................................................................................................................ 18 
6.1.1  应届毕业生招聘 ................................................................................................................................ 18 
6.1.2 管理及教辅岗位招聘(非应届社会招聘) ...................................................................................... 19 
6.1.3 教学科研岗位招聘(人才引进) ..................................................................................................... 20 
6.2  岗位聘任管理与服务 ................................................................................................................................ 21 
6.2.1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 21 
6.2.2 国家通用岗位聘任 ............................................................................................................................. 22 
6.2.3 985 专项岗位聘任 .............................................................................................................................. 22 
6.2.4  考核 .................................................................................................................................................... 22 
6.2.5  校内调动(单位转换)程序 ............................................................................................................ 23 
 
 
 

6.2.6 科级干部任免 ..................................................................................................................................... 23 
6.2.7 离职管理与服务 ................................................................................................................................. 23 
6.3  薪酬管理与服务 ........................................................................................................................................ 24 
6.3.1  国家基本工资管理及调整依据 ........................................................................................................ 24 
6.3.2 职务补贴管理及调整依据 ................................................................................................................. 26 
6.3.3 “985”岗位津贴制度 .......................................................................................................................... 26 
6.3.4 岗位绩效奖励 ..................................................................................................................................... 26 
6.3.5 其他收入 ............................................................................................................................................. 26 
6.4 博士后管理与服务 .................................................................................................................................... 27 
6.4.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及进出站情况............................................................................................. 27 
6.4.2  博士后在站管理与服务 .................................................................................................................... 27 
6.4.3  博士后薪酬福利 ................................................................................................................................ 28 
6.5  档案管理与服务 ........................................................................................................................................ 29 
6.5.1  人事档案总量与构成 ........................................................................................................................ 29 
6.5.2  人事档案归档要求与手续 ................................................................................................................ 29 
6.5.3 人事档案使用权限及手续 ................................................................................................................. 32 
6.5.4  人事档案转递手续 ............................................................................................................................ 33 
6.5.5  人事档案整理与审核 ........................................................................................................................ 34 
6.5.6  人事档案委托管理(人事代理) .................................................................................................... 34 
6.6  合同管理与服务 ........................................................................................................................................ 34 
6.6.1  聘用合同管理依据 ............................................................................................................................ 34 
6.6.2  聘用合同订立及管理要点 ................................................................................................................ 35 
6.6.3 劳动合同管理依据 ............................................................................................................................. 35 
6.6.4  劳动合同订立的条件和分级办理程序............................................................................................. 35 
6.7  退休/退职及抚恤管理与服务 .................................................................................................................. 37 
6.7.1  退休/退职的依据与条件 ................................................................................................................... 37 
6.7.2 延缓退休 ............................................................................................................................................. 37 
6.7.3  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待遇 ........................................................................................................ 37 
6.8  其他日常人事服务 .................................................................................................................................... 38 
6.8.1  各类人事证明 .................................................................................................................................... 38 
6.8.2  两地分居户口调动 ............................................................................................................................ 39 
6.8.3 人才专项服务 ..................................................................................................................................... 40 
6.8.4  抚恤政策 ............................................................................................................................................ 41 
6.8.5  外校职称评审 .................................................................................................................................... 41 
7.  改革与发展 ............................................................................................................................................ 43 
7.1  当年改革措施及成效 ................................................................................................................................ 43 
7.1.1 不断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 43 
7.1.2 积极推进师资人事制度改革,措施有力 .......................................................................................... 44 
7.2 下一年度展望 ............................................................................................................................................ 44 
7.2.1    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打造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人才梯队 ............................................... 44 
7.2.2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进一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 45 
7.2.3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分类评估,完善分类激励机制 ................................................................... 45 
7.3 中长期发展规划 ........................................................................................................................................ 45 
7.3.1  指导方针/原则 ................................................................................................................................... 45 
7.3.2 2020 规划目标 .................................................................................................................................... 45 
7.3.3  战略举措 ............................................................................................................................................ 45 
 

 
 

Contents 
1. Preface 
2. Data & Facts 
2.1 Total employees   
2.2 Faculty members 
2.3 Educational history of faculty 
2.4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faculty 
2.5 Staff with laboral contracts 
3. Talents Program and Highlights 
3.1 National Talents Programs 
3.2 University Talents Programs 
3.3 Talents Highlights 
4. Salary & Benefit 
4.1 Total Salary and component of faculty and staff 
4.2 Total Income and component of faculty and staff 
4.3 Average salary of faculty and staff   
4.4 Average income of faculty and staff 
4.5 Total Salary and component of retirees 
4.6 Average salary of staff with laboral contracts 
4.7 Benefit package of faculty and staff   
4.8 Security and benefit for staff with laboral contract 
5. Training   
5.1 Ordinary training programs 
5.2 Special training programs   
5.3 Overseas training programs   
5.4 Statistics of overseas traning and return     
5.5 Incumbency training or education  
6. Administration & Services 
6.1 Recruitment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6.2 Posi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6.3 Salary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6.4 Post doctor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6.5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6.6 Contract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6.7 Retirement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6.8 Other ordinary affairs 
7. Reformation & Development 
7.1 Current policy highlights 
7.2 The coming year Prospects   
7.3 Long term strategy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1.前言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组织所利用,且对组织整体价值创造起贡
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是一个组织赖以发展的最根本基础和内在动力。
在我国,从劳动者(力)到人力资源的概念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深刻地影响着组织管理行为。

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源,一种可以改造并使用别的资源的特殊资源。人力资源本身通
过消耗别的资源而产生效益、发挥作用。人力作为资源,其价值、成本、效益就必然成为组织所关
注的问题,其再生、增值则成为组织追求的目标。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是为实现人力资
源的保值、增值并为组织创造最大效益的必要手段和组织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根据组织发展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根据岗位需求进行工作
分析;在工作分析基础上实施招聘;对在岗人员的考核评估;合理且有竞争力的薪酬设计;具有吸
引力的福利计划方案;必要的奖惩措施;通过沟通引导协调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升个人
生活品质整体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此外,人力资源管理还包括,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协调劳资关系,
合理处理不满与诉愿,善后解雇及有关赔偿/补偿等;通过开发培训使人力资源得到增值。在中国,
人力资源管理还涉及退休和单位养老等事务。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严峻挑战。首先,所有事业的竞争都毫无例外地表现为高端人力
资源的竞争,而国际化带来的高端人力资源市场的全球化,使得高端人力资源的竞争更加开放、更
加激烈,高端人力资源的成本(价格)将进一步攀升。其次,信息化带来的管理技术的挑战,人力
资源信息和人事秘密的保守将更加困难;信息化带来的工作方式的变革将深刻影响工作考核和评估
方式。第三,人员聘用/雇佣方式和工作方式更加多元化。第四,个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关注自
己长期的事业成长与薪酬福利体系的保障。第五,标示人力资源价值的学历、年龄、性别、健康、
技能、经历等指标更加复杂,人力资源成本和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面临这些挑战,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确保人力
资源风险控制。主要措施包括:提高职位分析水平;优化招聘遴选过程、提高招聘遴选水平;制定
具有竞争力的合理的薪酬标准;加强文化与忠诚度教育;提供有效的人生规划,使个人发展与组织
目标更加契合。

大学作为机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人力资源构成和管理的特殊性。大学人力资源的突出特点首先
表现为高端人力资源(人才)总量密集;其次是高端人才分学科密集;第三是高端人才学科/知识跨
度大;第四是中低端人才与高端人才的相互依存(地区性人力资源与全球性高端人才的和谐共处与
共同发展)。

北京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特点,结合
大学人力资源构成的特殊性,在充分尊重北大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确保人力资源总量适度、
结构优化、效率显著。本年度报告即围绕这一目标,对校本部的人力资源基本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突出高端人力资源和人才竞争优势,介绍人力资源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归纳有关人事服务信息和
办事程序,发布日常人事管理的有关政策规章。期望通过该报告,一方面为学校和部门决策提供依
据,另一方面为教职工个人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

该人力资源发展年度报告由北京大学人事部编写,相关数据回溯五年,截至报告年度末。自 2011
年 1 月起,每年同一时间发布。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2.  总量与结构 
2.1 人员总量变化

校本部人员大类包括事业编制内的在职人员、博士后人员、离退休人员以及劳动合同制人员。
2013 年,校本部事业编制内在职人员在总体规模控制下略有下降;博士后人员略有上升,从 2012
年的 976 人增加到 2013 年的 1080 人;离退休人员略有增长,从 2012 年的 5205 人增长到 2013 年的
5298 人,增长了 1.8%;劳动合同制人员从 2012 年的 2939 人增长到 2013 年的 3038 人,增长了 3.4%。

表 2-1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09-2013 年各类人员总量变化表

人员类别 事业编制 非全职聘用 博士后 离退休 劳动合同制

2009 5883 793 4902 2645

2010 5839 841 5034 2285

2011 5802 46 983 5150 2681

2012 5779 53 976 5205 2939

2013 5724 57 1080 5298 3038

     
图 2-1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09-2013 年人员总量及结构图

2.2 教师队伍(faculty)

截止 2013 年 12 月底,北京大学校本部全职教师队伍共有 2562 人。占全校事业编制人员的 44.8%。


其中男性 1884 人,占 73.5%;女性 678 人,占 26.5%。教师队伍中共有 14 个民族,包括汉族 2436
人,占 95.1%,少数民族及外国人占 4.9%。在事业编制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籍教员 2482 人(含港台
22 人),占 96.9%,来自 11 个国家的外国籍教员 80 人(含外国人 20 人),占 3.1%。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表 2-2 北京大学校本部教师民族分布表

民族 汉族 满族 朝鲜族 回族 蒙古族 土家族 其他少数民族 外国人

人数 2436 40 15 14 14 9 14 20


图 2-2 北京大学校本部教师民族分布图

表 2-3 北京大学校本部教师国籍/地区构成表

加拿 澳大
国籍 大陆 港台 美国 日本 荷兰 英国 德国 其他
大 利亚

人数 2460 22 41 10 5 5 3 3 3 10

图 2-3 北京大学校本部教师非大陆来源分布图
 

2.3 教师队伍学历结构

过去十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确保不断优化教员构成。到目前,校本部全
体教员中有 84.9%具有博士学位,所有新进教师队伍的人员都具有博士学位。
表 2-4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13 年底教师队伍学历分布表
学历 博士 硕士 本科 合计
人数 2176 285 101 2562
比例 84.9% 11.1% 4.0% 100%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2.4 教师队伍学缘结构

北大秉承海纳百川的优良传统,吸引了来源十分广泛的各类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基本形成了本
校毕业、境外毕业和境内其他高校毕业人员三足鼎立的多元化教师队伍。

表 2-5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13 年度教师学缘结构表


其他国内高校毕业
毕业类别 本校毕业 境外高校毕业
985 其他 小计
合计(人) 1171 262 432 694 697
所占比例 45.7% 10.2% 16.9% 27.1% 27.2%

 
图 2-4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13 年度教师学缘结构图

2.5 劳动合同制人员
劳动合同制聘任的职工已经成为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
校本部签订劳动合同并在人事部备案的劳动合同制职工达到 3038 人(不含餐饮中心劳务派遣、出版
社、印刷厂、附中、附小及附属公司),年度入职 783 人,年度离职 684 人,年度净增加 99 人。 

表 2-6 2013 年北京大学校本部劳动合同制职工人员流动情况


类 别 人 数
2013 年末在职人数 3038
2012 年末在职人数 2939
全年新入职职工 783
全年离职职工 684
月均新入职职工 65
月均离职职工 57
职工年净增加值 99

劳动合同制职工中,按照文化程度划分,拥有博士学历的职工 86 人,占职工总数的 2.83%;拥


有硕士学历的职工 502 人,占职工总数的 16.52%;拥有本科学历的职工 799 人,占职工总数的 26.3%。

 
图 2-5 北京大学校本部劳动合同制职工学历分布图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劳动合同制职工按年龄统计,20 岁以下的 54 人;20 岁到 29 岁的 1187 人;30 岁到 39 岁的 1043


人,40 岁到 49 岁的 618 人,50 岁以上的 136 人。职工整体平均年龄约为 33.65 岁,以 20~39 岁青
年职工为主。

 
图 2-6 北京大学校本部劳动合同制职工年龄分布图

劳动合同制职工教学科研类岗位 138 人,占 4.54%;管理服务类岗位 958 人,占 31.53%;专业


技术类岗位 771 人,占 25.38%;工勤类岗位 1171 人,占 38.55%。 

图 2-7 北京大学校本部劳动合同制职工岗位类别分布图

劳动合同制职工分布于全校 77 个二级单位,其中理学部、信息与工程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
学部所有院系均聘有劳动合同制职工。各单位职工人数差异较大,会议中心、校园管理服务中心、
校医院、特殊用房管理中心、光华管理学院、生命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工学院等 8 个单位劳动合
同制职工人数均超过了一百人;有 37 个二级单位合同制职工人数在十人以下。后勤系统聘用人员最
多,占总人数的 44.57%,后勤服务类职工是学校劳动合同制用工的主体。

表 2-7 2013 年北京大学校本部劳动合同制职工人员分布表

单位分类 人数 占总人数比例(%)
理学部 283 9.32
信息与工程学部 276 9.08
人文学部 69 2.27
社会科学部 334 10.99
跨学科类 104 3.42
直属附属 443 14.58
管理部门 175 5.76
后勤系统 1354 44.57
总计 3038 100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3.人才与优势 
3.1 国家人才体系

高端人力资源是大学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我国在不同层级的组织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人才计划。
由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构成的北大高端人力资源是北大核心竞争力和机构价值所在。

目前,国家人才体系主要包括:两院院士、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万人计划(国
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
纪人才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
体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学术带头人等。截至 2013 年 12 月,全国及我校入选上述
各类人才计划的人才数量如下表所示。

表 3-1 北京大学中国两院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统计表(截至 2013 年 12 月)

全国 北大在编 北大兼职 北大合计


中国科学院院士 750 46 22 68
中国工程院院士 807 6 5 11
1 2
两院院士合计 1557 52 26 78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86 15 5 20
千人计划入选者(创新) - - - 66
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735 - - 54
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 199 12 - 12

表 3-2 北京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统计表(截至 2013 年 12 月)

北大在职
全国总人数 其中:医学部
总人数
特聘教授 1559 121 14
讲座教授 710 45 3
合计 2269 166 17

表 3-3 北京大学其他各类人才状况统计表(截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

全国 北大 其中:
人才计划名称 备注
人数 人数 医学部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034 193 29 截至 2013 年 12 月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 58 8 截至 2013 年 12 月
突出贡献专家 - 52 18 截至 2013 年 12 月
973&重大计划首席科学家 1272 项 72 项,59 人 22 截至 2013 年 12 月
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341 26 5 2000-2013

                                                             
1  2
有一位院士是中科院、工程院两院院士,总数不重复计算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 3 - 2011-2013
负责人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 - 74 13
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781 34 15 2004-2013
新世纪优秀人才 10442 278 71 2004-2013
国家教学名师 600 16 2 2003-2011
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799 56 9 截至 2013 年 12 月

3.2 校内人才体系

3.2.1  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国家人才体系主要针对自然科学设立,北京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不但拥有大量自然科学类高
端人才,同时还拥有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顶尖人才。2005 年 1 月,北京大学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
教授岗位,聘任袁行霈等 25 位教授为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给予与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相应的待遇。截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北京大学在校资深教授有 16 人。
表 3-4 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名单(截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
批次 院系 姓名 批次 院系 姓名
1 中国语言文学系 袁行霈 2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严家炎
1 历史学系 田余庆 2 哲学系 汤一介
1 考古文博学院 宿 白 2 哲学系 叶 朗
1 光华管理学院 厉以宁 2 历史学系 马克垚
2 考古文博学院 严文明
2 外国语学院 刘安武
2 外国语学院 胡壮麟
2 国际关系学院 梁守德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 柱
2 信息管理系 吴慰慈
2 党办校办 吴树青
2 教育学院 汪永铨

3.2.2  讲席教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积极探索
和实践新的人才聘用管理体制,吸引和稳定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学校于 2009 年 3 月发布《北
京大学讲席教授职位管理办法》(校发[2009]58 号),设立“讲席教授”职位。讲席教授职位的设立
使院士之外的高端人才有了明确定位,且涵盖了北大各类学科。
目前,所有长期合同的千人计划入选者均纳入学校讲席教授职位体系进行管理。此外,学校还
通过人文讲席教授等方式聘请了一批其它学科讲席教授。
表 3-5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名单(未含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被聘为讲席教授的)
讲席教授职位名称 受聘人 聘任时间
叶氏鲁迅讲座教授(短期) 张信钢 2011 年 3 月起(聘期三年)
陈明刘卿讲席教授 程和平 2009 年 9 月起
杜维明 2010 年 9 月起
范 曾 2010 年 9 月-2015 年 8 月
人文讲席教授 陈鼓应 2011 年 1 月-2016 年 7 月
穆启乐 2011 年 9 月-2016 年 7 月
Rainer schäfer 2013 年 3 月-2018 年 7 月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3.2.3  人文特聘教授 
为稳定一流学术人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于 2010 年 6 月发布《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
管理办法》(校发[2010]84 号),在中文系、历史学系、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四个单位设立 30 个
“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职位,聘期 2 年。现聘任人员见下表。

表 3-6 北京大学 2012-2014 年度人文特聘教授名单(30 人)

单 位 姓 名

历史学系 邓小南、辛德勇、朱凤瀚、王小甫、董正华、朱孝远、牛大勇、欧阳哲生
中国语言文学系 王洪君、钱志熙、陈跃红、袁行霈、孔江平、傅刚、夏晓虹、袁毓林、廖可斌、刘勇强
哲学系 赵敦华、叶朗、朱良志、王中江、何怀宏、姚卫群、尚新建、胡军
考古文博学院 林梅村、王幼平、赵辉、秦大树

3.2.4  百人计划 
根据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规划和 985 工程二期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学校于 2005 年 2 月发
布,2007 年 10 月修订《北京大学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校发[2007]203 号)
(简称“百人计划”)

《<北京大学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试行)>实施细则》(校发[2005]281 号),《<北京大学优秀青
年人才引进计划>考核实施细则(试行)》(校发[2009]19 号)

截止 2013 年 12 月,各院系共推荐 188 人,学校批准 153 人,已有 123 人报到。其中留学回国


105 人,国内其他单位调入 16 人,国内博士后 2 人。

 
图 3-1 北京大学百人计划人员来源结构图

百人计划引进时平均年龄 33 岁,90%以上的人具有海外学术工作经历。按照三年进行中期评估,
六年进行届满评估的要求,已完成中期评估 65 人,已完成届满评估(tenure 评估)12 人,另有 16
人正在进行中。

3.2.5  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为进一步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促进青年人才尽快
成长成才,学校于 2009 年 12 月发布《北京大学专业技术岗位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校发[2009]184
号)。2009 年入选 488 人,2010 年入选 482 人,2011 年入选 476 人,2012 年入选 435 人,2013 年
入选 425 人。

3.3 人力资源优势

北京大学当前人力资源与国内类似机构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综合竞争优势,在国家层面的各类
竞争性人才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北京大学一直保持相对较低的生师比,以满足研究生培养和其他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精英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满足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需要。全校教师队伍中,具有教授及相当技术
职务人员的总体比例已超过 40%,部分传统优势学科单位教授比例超过 60%。目前,全校教师队伍
年龄集中在 36‐50 年龄段,总体而言正是年富力强的工作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队伍已
经形成了学历高、来源广的结构优化特点。 

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国际著名大学相比,在考虑学生规模的情况下,教师队伍(faculty 
member)总量仍然偏大,总体质量和工作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作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从来不是体现在数量上,而是体现在质量上。教师队伍的质量又集中地体现在高端人才的质量和比
例方面。教师队伍中高端人才的价值和标志又突出地反映在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方面。 

因此,必须首先确立内涵式发展的发展理念,在正确发展理念指导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才可能构建大学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大学建设目标。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4.  薪酬与福利 
薪酬福利是学校支付给教职工的工作报酬,一般在三方面体现,一是学校按照国家和学校规定
的一定标准向教职工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工资薪酬,主要包括工资、福利、奖金、各种津补贴等;二
是不直接以货币形式发放给教职工,但通常可以给教职工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减少教职工额外开支
或者免除教职工后顾之忧,主要包括退休制度、公费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带薪的法定节假日、
寒暑假、学术假、出国培训与交流、在职学习、病事假、以及周转公寓、子女入托入学、校园饮食
服务等。三是无法用货币等手段来衡量,但会给教职员工带来心理愉悦效用的一些因素。主要包括
北大的社会地位、宽松的教学、科研工作氛围,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有挑战感、责任感等的优越
感觉;个人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等;教师的弹性工作时间、还包括友谊关怀等。 

一个好的薪酬制度,可以帮助学校更有效地吸引、保留和激励教职工,实现效率、公平、合法
的目标。目前北京大学实行国家绩效工资、学校岗位津贴制度、与北京市生活补贴基本保持一致的
职务补贴以及单位自主分配的部分四位一体的工资制度。近年来教职工的年平均收入稳步提高。 

4.1 在职人员校发工资结构

 
图 4-1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13 年事业编制在职职工校发工资结构图

4.2 在职人员年度收入结构
 

 
图 4-2 北京大学 2013 年校本部事业编制在职人员年收入结构图
10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4.3 在职人员校发年人均增长情况
2008 年至 2013 年,我校教职工校发的年人均工资稳步增长, 2008 年以来实现了平均每年 2 位
数的增长,教师还略高于其他序列人员。

4.4 在职人员年平均收入(含单位自主分配部分)增长情况
2008 年以来,教职工校发部分收入稳步提高。

 
图 4-3 北京大学校本部年均工资增长与北京市教育口人均工资增长比较图
 

4.5 离退休人员年度收入结构
离休、退休和退职人员在退出工作岗位休息养老,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按月领取离退休
费。其年收入结构如下: 

 
图 4-4 离休人员年收入结构图

11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图 4-5 退休人员年收入结构图

4.6 离退休人员年度人均增长情况
近年来国家和学校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使离退休人员的年平均收入稳步提高。2009 年以来实
现了 2 位数的增长,特别是退休人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提高更快。 
表 4-1 离退休人员同期人均年收入增长比例
类别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离休增资   17.64% 3.58% -0.84% 13.45%
退休增资   29.64% 14.28% -4.58% 9.13%

图 4-6 2009 至 2013 年离退休人员年均收入增长图

4.7 劳动合同制人员工资及津贴
2013 年,全校劳动合同制职工月平均工资(合同工资)为 3249 元,平均月实发工资(合同工
资+加班费+奖金‐扣款)为 5824 元,人均年实发工资 6.78 万。 

4.8 职工的保险和福利
2013 年,北京大学职工共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8440 万元,其中单位缴纳 6570 万元,个人缴纳 1870
万元。办理保险转入 1370 人,转出 1089 人,跨省市转移 40 人,核定缴费基数 8183 人,发放社保
卡 474 张,办理医保个人帐户存折 549 张。为劳动合同制女职工申领生育保险待遇,全年申报 259
人次,申领金额 2247006.9 元。医疗报销代办 159 人次,报销金额 170599.36 元,申报工伤待遇 17
人次,发放金额 120480.57 元,失业待遇 5 人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 34176 元,发放养老保险
个人帐户对帐单 2880 份,养老保险待遇 4 人次,发放金额 40319.86 元。开具缴费证明 29 份,变更
社保信息 1293 人次。 
此外,根据北京市相关规定,集中完成职工社保缴费基数调整(8183 人次<含事业编制>)和公

12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积金缴费基数调整(近 2000 人次),保证了职工个人合法权益的及时充分享受,避免了因基数差异


造成的劳动纠纷。 

4.8.1  事业编制职工保险 
为保障职工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合法权利,依据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
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及北京市有关规定,北京大学事业编制职工参加失业保险
和工伤保险,事业编制合同制工人除上述两险外还参加了养老保险,2013 年参保情况见下表。事业
编制职工参保人数比 2012 年略有增加,费用比去年增加了 129 万元(20.84%)。 
表 4-2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13 年事业编制职工社会保险统计
项 目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养老保险 生育保险 医疗保险 合计
2012 年末参保人数(人) 5322 5322 160 21 21 5322
2013 年末参保人数(人) 5503 5503 167 32 32 5503
增加人数(人) 181 181 7 11 11 181
2012 年缴费金额(万元) 619 207 262 1 21 1110
2013 年缴费金额(万元) 748 250 378 4 55 1435
增加额(万元) 129 43 116 3 34 325

4.8.2  事业编制职工福利 

1、退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公费医疗、住房公积金
2、公休假日及法定节假日、带薪寒暑假、探亲假报销部分路费
3、周转公寓、冬季取暖费报销、校园饮食服务
4、在职学习、攻读学位、出国培训与交流、文艺、体育、展演等教职工校园文化
5、子女入托入学、子女互助医疗

4.8.3  劳动合同制职工的保险和福利 
为保障劳动合同制职工合法权益,依据国家及北京市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劳动合同制职工享受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享有参加党团活
动、工会等群众组织的权利。各项保险缴费比例如下表所示。校人事部根据北京海淀区社保中心要
求,及时办理劳动合同制职工社会保险相关业务,坚决杜绝少缴、漏缴社会保险费等现象的出现。

表 4-3 社会保险缴费比例(2013)
失业保险
类 别 养老保险 工伤保险 医疗保险 生育保险
城镇户口 农业户口
单位  20%  1%  1%  0.4%  10%+1%  0.8% 
个人  8%  0.2%  /  /  2%+3 元  / 

2013 年劳动合同制职工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 4-4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13 年劳动合同制职工社会保险统计
项 目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工伤保险 失业保险 生育保险 合计
2012 年末参保人数(人) 2908 2734 2912 2709 2909 2912
2013 年末参保人数(人) 3022 2917 3024 2916 3022 3024
增加人数 114 183 112 207 113 112
2012 年缴费金额(万元) 1826 3286 54 135 110 5411
2013 年缴费金额(万元) 2236 4380 70 184 137 7007
增加额(万元) 410 1094 16 49 27 1596

(备注:由于各险种参保要求不一样,劳动合同制职工各险种参保人数有所差异) 

13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5.  开发与培训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是人力资源增值的重要途径。通过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个体劳动技能并创
造新的价值;通过宣讲组织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点,进一步凝聚人心、提高组织认同,使个体事
业发展与组织发展目标相契合,进而提高组织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5.1 常规培训项目
为了加深新任教职工对于北大精神、学校战略、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的认识,强化新任教职工
对北大的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尽快适应新环境、完成角色转变,学校人事部每年组织新任教职工
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对象为每学年新入校的新教职工(包括选留应届毕业生、社会招聘、留学归国
人员等)。2009 年至 2013 年参加培训人数如下表: 

表 5-1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09-2013 年新任教师参加培训情况统计表

年度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总计 


参加培训人数  149  127  138  110  100  624 

2013 年 8 月 27 日至 30 日,北京大学 2013 年新任教职工岗前培训系列活动在平谷顺利举办,


全校 2013 年新聘任的教学科研人员、工程实验人员、管理教辅人员以及学工选留学生干部近 100 人
参加了培训。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张彦教授,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地球
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科院涂传诒院士,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科院严纯华院士,哲学系
楼宇烈教授,化学与分子学院段连运教授,政府管理学院张国庆教授,法学院陈兴良教授,心理学
系姚翔副教授,心理咨询中心徐凯文副教授,图书馆廖三三副研究馆员,以及党委组织部部长郭海、
教务部部长方新贵、学工部部长张庆东、人事部部长刘波、社科部副部长王周谊、科研部副部长蔡
晖、财务部副部长邵莉、党办校办副主任余浚、工会副主席迟春霞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培训
活动并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在为期三天半的培训中,人事部制定了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培训计划。全体新任教职工接受
了一次关于北大历史传统与人文精神、校情与发展战略、学术道德建设、构筑健康心理等全方位的
辅导和培训。为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人事部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能设计了精细化的培训内
容:给教学科研人员专门安排了关于本科教学工作、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理工科科研管理以及教学
科研经验分享等内容的培训;给管理教辅人员专门安排了管理学与高校行政管理、职员素质及工作
规范、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过程育人与管理育人、有效沟通的技巧等内容的培训。同时,培训过
程中辅以分组讨论、联欢晚会等形式,引导新教工早日融入学校环境、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尽快适
应工作岗位。 

5.2 专题培训项目
2013 年 5 月 24  至 25 日,人事部组织了为期两天的 2013 年优秀青年人才教学科研经验交流培
训会,邀请了校本部和医学部的“百人计划”研究员、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011 及 2012 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等优秀青年人才参加。人事部部长刘波、教务部部长方新贵、研究生
院副院长刘明利、财务部副部长邵莉、科研部副部长韦宇、社科部副部长王周谊、教务长办公室副
主任宋鑫、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综合办主任张媛等教学科研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并和青年人才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14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2013 年 11 月 22 日,人事部组织了 2013 年校本部新入职教师职业发展研讨午餐会,来自全校


各院系 20 余位近一年入职的新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教务长办公室主任李祎、副主任宋鑫应
邀出席,会议由人事部副部长杨荣祥主持。此次会议讨论的主题涉及教学、科研、工作生活条件以
及培训等多个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问题,与会的青年教师畅所欲言,就入职以来在教学
实践、项目申请、科研环境、生活条件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分享了自己入职北大
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希望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能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
康的成长。与会青年教师还就学校现有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形式、培训效果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有益
的建议。 

5.3 出国培训项目
目前,北京大学公派出国培训项目可分为 3 大类,即: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学校公派出国
项目、人文基金高级访问学者项目。各大类涵盖的项目如下表所示: 

表 5-2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

项目名称  面向学科  申报时间 


列入《国家留学基金优先资助学科
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项目  每年 2‐3 月 
专业领域》的相关学科 
列入《国家留学基金优先资助学科 第一批:每年 2‐3 月
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 
专业领域》的相关学科  第二批:每年 9 月 
区域问题研究与外语高层次人才项目  外国语及区域问题研究相关学科  每年 2‐3 月 
医学、药学、材料、光学、力学、
法中科学基金博士后项目  一般 11 月‐12 月 
电子学、信息系统、化学等学科 
与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项目  由简章确定  由简章确定 
哈佛大学博士后项目  由简章确定  由简章确定 
美国乔治敦大学博士后项目  由简章确定  由简章确定 
富布赖特学者项目  人文社会学科  一般 8‐9 月 
富布赖特外语助教子项目  外国语学科  一般 3‐4 月 
太古/国泰访问学者奖学金项目  人文社会学科  一般 6‐7 月 
中德学者短期合作交流项目  由简章确定  由简章确定 
DAAD/DFG 项目  由简章确定  由简章确定 
国家汉办公派汉语教师项目  对外汉语及文史哲学科  由简章确定 

表 5-3 学校公派出国项目

项目名称  面向学科  申报时间 


校际交流项目  全校教学科研管理人员  一般 11‐12 月 
哈佛燕京学者项目  人文社会学科  一般下半年 
单位公派出国任教项目  对外汉语及文史哲学科  学期中 
一般不限,所去单位应为发达国家知名
单位公派出国研修项目  学期中 
高校或知名研究机构 

15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表 5-4 人文基金高级访问学者项目

项目名称  面向学科  申报时间 


人文基金高级访问学者项目  中文、历史、哲学、考古  每月 10 日前 

5.4 派出情况统计

5.4.1  常规公派出国(境)项目派出情况统计 

2013 年,校本部共有长期公派出国教职工 64 人,近五年长期公派教职工的派出类别、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以及所去国别(地区)的分布如下表: 

表 5-5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09-2013 年公派出境人员派出类别统计表

国家公 单位公 国家公 单位公 校际  国家公 单位公 借调随任


年份  合计
派进修  派进修  派任教 派任教 交流  派读博 派读博  及其他 
2009  16  22  4  13 17 1 0 1  74
2010  17  10  5  2 13 1 0 3  51
2011  20  9  1  11 14 0 2 2  59
2012  12  6  2  5 13 0 0 0  38
2013  21  21  1  4 12 0 0 5  64
合计  86  68  13  35  69  2  2  11  286

表 5-6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09-2013 年公派出境人员学历分布

年度  博士  硕士  学士  无学位  合计 


2009  50  18 3 3 74
2010  37  11 2 1 51
2011  44  9 6 0 59
2012  26  12 0 0 38
2013  46  15 2 1 64
合计  203  65  13  5  286 

表 5-7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09-2013 年公派出境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分布

年度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合计 


2009  11  36 24 3 74
2010  13  16 21 1 51
2011  16  36 7 0 59
2012  6 17 15 0 38
2013  14  38 10 2 64
合计  60  143  77  6  286 

表 5-8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09-2013 年公派出境人员年龄分布

年度  50 岁以上  45‐50(含)  40‐45(含)  35‐40(含)  30‐35(含)  30 以下  合计 


2009  10  11  11 24 11 7  74
2010  5  7  10 15 12 2  51
2011  10  4  17 14 13 1  59
2012  2  8  7 12 6 3  38
2013  12  13  10 24 5 0  64
合计  39  43  55  89  47  13  286 

16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表 5-9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09-2013 年公派出境人员派出国家(地区)分布


港澳台
年度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韩国  法国  其他  合计 
地区 
2009  30  8 6  13 3 0 3 11  74
2010  27  2 5  5 2 0 1 9  51
2011  32  2 4  8 1 0 1 11  59
2012  17  1 3  6 2 1 1 7  38
2013  23  6 3  12 0 2 1 17  64
合计  129  19  21  44  8  3  7  55  286 

5.4.2  人文基金高级访问学者项目资助情况 
2010 年 5 月,在光华基金会和学校共同倡导下,人文基金高级访问学者项目正式启动,该基金
旨在资助我校中文系、历史学系、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等 4 个人文院系的海内外高端学术交流,
截至 2013 年 12 月,基金已累计资助海内外学者 79 人,资助学术团队 2 个。其中,资助本校副教授
以上教师出访 38 人,资助海外知名学者来访 41 人。2013 年全年,人文基金共审批出访学者 6 人,
来访学者 16 人,学术团队短期出访 2 次,迄今为止,累计批准资助金额 595.8 万元。 

5.5 学成回校统计
2013 年,校本部长期公派教职工按期回校 34 人,1 人因合作项目需要办理了延期手续。近五年,
校本部学成回校人员情况如下表: 
表 5-10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09-2013 年学成回校人员统计
国家公 国家公 单位公 单位公 校际  国家公 单位公 借调随任
年度  合计 
派进修  派任教  派进修  派讲学 交流  派读博 派读博  及其他 
2009  16  8 12  10 14 1 1 1  63
2010  19  6 23  7 17 0 3 0  75
2011  17  2 7  8 12 0 0 2  48
2012  15  5 6  8 8 1 0 2  45
2013  10  3 4  1 11 1 0 4  34
合计  77  24  52  34  62  3  4  9  265 

5.6 在职学习情况
这里在职学习是指在职攻读学位。在职学习是北大为教职工提供的重要学习和提高渠道,也是一
种重要的福利形式。由于教师队伍新进人员均要求具有本专业最高学位,因此,在职学习近年来主
要集中在行政管理岗位的人员,所学专业也主要是行政管理。 
工作 2 年以上可申请在职学习,在职学习期间不能影响所承担的工作,每周学习时间有一定限制。  
表 5-11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09-2013 年在职学习备案情况统计表
年度  报考博士  报考硕士  报考本科及以下 
2009  32  8 0 
2010  28  4 0 
2011  20  4 0 
2012  30  0 0 
2013  26  0 0 
合计  136  16  0 
表 5-12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09-2013 年在职学习获学位、学历情况统计表
年度  获得博士学位  获得硕士学位  获得本科及以下学历 
2009  14  8 12 
2010  9  5 8 
2011  34  13 7 
2012  20  10 5 
2013  13  12 7 
合计  90  48  39 
17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6.  管理与服务 
  前述介绍了我校人力资源基本情况,本章重点结合学校有关人事人才政策,以本年度工作为支
点,详细介绍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的内容、程序等。 

6.1 招聘管理与服务

        招聘是学校每年根据岗位需要补充人力资源的主渠道。北大各岗位人员招聘按来源主要分为应
届毕业生招聘和针对非应届毕业生的招聘(社会招聘)。 

6.1.1  应届毕业生招聘 
1、总量及结构

2013 年度共招聘应届毕业生 87 人,其中博士 16 人,占 18.4%;硕士 41 人,占 47.1%。除去选


留两年的学生工作干部 30 人为本科学历外,实际招录应届毕业生 57 人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
表 6-1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13 年招录应届毕业生的岗位分类情况
总计 教学科研 党政管理 选留学工 实验工程 图书出版 财会审计 中小幼教
总计 87 4 23 30 10 7 5 8
博士 16 3 2 5 3 3
硕士 41 1 21 5 4 5 5
本科 30 30

 
图 6-1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13 年度招录应届毕业生岗位分布图

图 6-2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13 年度招录应届毕业生学历分布图

18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2、管理岗位应届毕业生招聘流程

1) 在人事部网页统一公布招聘信息
2) 个人通过网上系统报名
3) 人事部资格审查
4) 单位初选
5) 学校统一笔试
6) 学校统一面试
7) 单位面试、试用,确定人选
8) 学校批准,签订三方协议书

3、非管理岗位应届毕业生招聘流程

1) 在人事部网页公开招聘信息
2) 个人申请
3) 单位初选(各单位制定相应的招聘程序)
学校审批,批准后签订三方协议书 

6.1.2 管理及教辅岗位招聘(非应届社会招聘) 
1、总量及结构

2013 年社会招聘非教师系列人员共计 37 人,其中男 19 人,女 18 人;本科学历 9 人,研究生


学历 28 人;分布在实验/工程技术系列 13 人,党政管理 13 人,卫生技术系列 4 人,中小幼教师 7
人。


图 6-3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13 年度社会招聘人员岗位分布图

2、社会招聘流程

招聘时间:每年全校统一招聘 4 次,4 月、6 月、10 月、12 月。


招聘原则: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各单位应根据上年度学校下达的招聘计划,在计划
内进行人员招聘。
招聘基本条件:
 个人综合素质好
 具有干部身份,北京市户口
 中级职称以下者,一般在 35 周岁以下
 高级职称,一般在 40 周岁以下
 本科及以上学历

19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6.1.3 教学科研岗位招聘(人才引进) 
截止 2013 年 12 月 20 日,2013 年度全职教学科研人员共新增 84 人,其中常规体系引进 38 人
(正高 4 人,副高 3 人,中级及以下 31 人),新体制引进 46 人(含青年千人 20 人,百人 12 人)。

 
图 6-4 北京大学 2013 年度人才引进分布图

6.1.3.1  常规传统招聘方式 

政策和招聘依据:
《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暂行)规定》(校发[2004]21 号),
《关于我校
人才引进工作相关政策的说明》(北人通[2003]1 号)。

6.1.3.2  校百人计划招聘 

1、政策依据:《北京大学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校发[2007]203 号)和《<北京大学优秀青
年人才引进计划(试行)>实施细则》(校发[2005]281 号)

2、基本流程:
1)公开招聘信息
2)个人申请
3)学院招聘小组初选
4)院系学术委员会审议
5)学校专家小组评审
6)学校人才引进领导小组审批
7)发放录用通知

6.1.3.3 新机制单位人员招聘 

1、政策依据:
《北京大学工学院建设方案》(校发[2005]159 号)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所建设方案(试行)》(校发[2005]38 号)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体制框架(试行)》
《建设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KIAA-PKU)的指导性意见》
(校发[2006]250 号)
《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经费及研究人员聘任事宜协调会纪要》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人事管理办法(试行)
》(校发[2008]162 号)
2、基本流程:纳入新机制的单位依据学校文件规定的程序和授权,可推荐引进人才和建议聘任
职位,经学校专家评审通过后聘用。

20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6.1.3.4 兼职教授 

1、政策依据:《北京大学关于聘请兼职教授的规定》(校发[1997]175 号)
2、基本流程:
1)两位以上北大正高职务人员推荐
2)院系党政会议初审,院长签字提交院系学术委员会审议
3)院系学术委员会投票表决
4)报学校人事部审核
5)报学校主管校领导审批,签署后生效
6)发放兼职教授聘书 

6.2 岗位聘任管理与服务

6.2.1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6.2.1.1 教师职务晋升与聘任 

1、基本原则
根据《北京大学教师聘任与职务晋升(暂行)规定》(校发〔2004〕21 号)文件精神,稳步推
进教师聘任与职务晋升制度改革。坚持教师职务岗位设置执行总量控制与结构比例控制的原则;坚
持学术标准第一的原则,同时注重岗位和工作任务的需要;规范教师晋升程序,坚持教授会议制度
及院长(系主任)提供独立意见的环节;强化同行专家匿名评议;坚持有限次隔年度晋升原则。
2、聘任流程
1)公开招聘信息:4 月,各教学科研单位根据学校批准的岗位数发布招聘信息。
2)个人申请: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内向招聘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在网上提交有关材料。
3)教学科研单位评议:4 月-5 月中旬,各教学科研单位通过教授会、同行专家鉴定、学术委员
会、党政联席会对申请人进行审议,将审议通过的各候选人的申报及推荐材料在各单位公示一周后
推荐到所属学部。
4)学部审议:5 月中、下旬,各学部对所属各单位推荐的候选人进行审议。
5)校学术委员会审议:6 月上旬,校学术委员会对全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进行审议。
6)校长办公会审议:6 月中旬,校长办公会审议全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人选。

6.2.1.2 非教学科研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与聘任 

1、基本原则
参照《北京大学教师聘任与职务晋升(暂行)规定》(校发〔2004〕21 号)文件精神,坚持专
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执行总量控制与结构比例控制的原则;强化同行专家匿名评议;坚持有限次隔
年度晋升原则。
2、聘任流程
1) 个人申请:4 月-5 月,申请人向本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在网上提交申请。
2) 单位推荐:申请人所在单位向相应学科评议组推荐候选人。
3) 学科评议组审议:学科评议组将各候选人的申报材料公示一周。5 月 7 日-5 月 12 日,各学
科评议组根据学校下达指标进行审议。
4) 分会审议:5 月 20 日-5 月 24 日,分会对所属各学科评议组推荐的候选人进行审议。
5) 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审议:6 月上旬,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对全校非教师系列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进行审议。

21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6) 校长办公会审议:6 月中旬,校长办公会审议全校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人选。

6.2.2 国家通用岗位聘任 
2007 年起,北京大学按照教育部要求开始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该制度本质上
是国家基本工资级别和标准的重新定位,但其在操作上又主要表现为岗位分级管理与聘任。这类岗
位与原来学校根据 985 专项资金设立的岗位有所区别,具有全国统一性,因此,将这类岗位统称为
“国家通用岗位”,包括专业技术、管理职员和工勤技能岗位三大类别。专业技术岗位包括除管理职
员和工勤外的所有技术系列;管理职员岗位仅指从事行政管理职能的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指非干部
身份的事业编制工人,包括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

6.2.2.1 专业技术岗位 

北京大学国家通用岗位的聘任每年与职务晋升同步进行。专业技术岗位方面,2013 年度全校新
聘专业技术岗位共 505 人,其中新聘二级岗位 44 人、三级岗位 54 人,四级及以下 407 人。

6.2.2.2  管理职员岗位 

根据管理权限,四级及以上的管理职员由教育部任命聘任。学校负责 5 级及以下各级管理职员
的聘任。2013 年共新聘管理职员 81 人,其中五级管理职员 7 人;六级管理职员 31 人;七级管理职
员 43 人。本次聘岗完成后,校本部管理职员共聘任 966 人。 

6.2.3 985 专项岗位聘任 
985 专项岗位是 1999 年开始设立的,旨在加强骨干队伍建设的一项专门举措。其实质是通过设
立特别专项津贴对重要岗位人员以及贡献突出人员的激励措施。专项岗位分为专业技术系列和管理
职员系列两大类,聘任和操作方式有所差别。专项岗位津贴的调整按学年进行,每学年在秋季学期
完成相关工作。
专项岗位聘任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推动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术
骨干服务教学第一线,加强教学力量;有利于激励科研人员在学术研究中系统攻坚,勇于创新,承
担国家各类重大重点项目;有利于校院系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学校各项改革的深入;有利
于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加强家学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教授职务系列人员在前一聘任
期无授课任务或新的聘任年度授课任务不落实者,不得晋升岗位级别。晋升 A 类岗位人员的必要条
件:在前一聘任期内,理科教师必须有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 SCI(或 EI)收录的论文发表;
文科教师必须有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核心刊物文章或专著(含教材)发表。在前一聘任年度
未完成岗位目标任务者,应降低岗位级别聘任。具体降级情况,由各单位视其完成岗位任务及本年
度承担的岗位任务而定。聘任、审核和批准程序继续按照 2002 年度办法执行。

6.2.4  考核
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我校的考核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按照国家事业单位人
事管理要求进行的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主要影响其基本工资及福利。二是学校专项岗位聘任的考核,
考核结果主要影响 985 专项岗位津贴。三是事业单位聘任合同期满进行的聘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
续聘与否的参考依据。
1、年度考核
全校参加年度考核人员共 5767 人(不含在站博士后人员),考核合格者 5594,考核不合格者 92
人。因新入职、借调等原因不参加考核的 81 人。

22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2、专项岗位年度考核
2013 年度校本部参加专项岗位年度考核的人员共 3897 人,根据考核安排,参加专项岗位考核
的人员在网上提交了业绩成果。考核合格者 3894 人,考核不合格者 3 人。
3、聘期考核
2013 年校本部参加聘期考核的人员共 484 人。聘期考核后不续签 5 人。

6.2.5  校内调动(单位转换)程序 
1、本人提交申请书,并签字。
2、接收单位提交同意接收的报告,报告中需明确说明调入人员所从事工作,担任 985 岗位类别
及级别。应由本单位主管人事领导签字、盖章。
原单位提交同意调出的报告,应由原单位主管人事领导签字、盖章。
3、经审批后,人事部通知原单位,安排其交接现有工作,交接完毕后原单位出具工作交接完毕
的说明,本人持说明到人事部规划与调配办公室办理单位转换手续。
2013 年度校本部共办理校内调动 68 人。

6.2.6 科级干部任免 
1、校机关内设机构科级干部任免程序
1)各单位提交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的招聘报告。
2)人事部审批后,招聘单位初拟招聘启事,提交到规划与调配办公室,并至少公开挂网一周。
3)由招聘机关组织招聘小组进行招聘,成员一般为招聘单位、组织部、人事部等,至少 5 人以
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4)通过招聘的人员,填写《干部任免审批表》一式二份,单位将招聘结果报告、表决票结果(单
位盖章)、个人申请报告一并交至人事部。
5)人事部审核材料并向主管领导提交聘任建议报告。
6)校领导签批后,学校发文。人事部及相关单位办理后续工作安排和文档手续。
2013 年完成校本部机关内设机构科级干部任命 27 人。
2、院系所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科级干部任免工作
院系所中心科级干部任命工作,依照学校文件精神,与每年 985 岗位聘任同时进行,采用一年
一聘制。2013 年 985 岗位聘任期间,院系所中心共聘任科级干部 100 人。

6.2.7 离职管理与服务 
离职手续按照《北京大学教职工离职程序》(北人发[2012]8 号)办理。2013 年度共调出 95 人,
其中包括选留结束 30 人、教师 37 人、管理干部 15 人、其他辅助人员 13 人。 
人员调出工作流程: 
1、个人书面申请 
2、单位同意,并向学校人事部提交书面材料 
3、学校审批,批准后进行下面环节,未批准则应继续坚持工作 
4、批准后,个人至各相关单位办理离校手续 

23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6.3 薪酬管理与服务

6.3.1  国家基本工资管理及调整依据 
6.3.1.1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2006 年 7 月起北京大学按国人部发[2006]56 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实


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
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中小学教师、医院的护士岗位再按基本工资提高 10%。 

1、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教职工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事业单位的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置 13
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 10 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5 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教职工
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表 6-2 岗位工资月标准表(单位:元)
管理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

级别 月标准 等级 级别 月标准 类别 级别 月标准

一级 2750 一级 2800 一级 830

二级 2130 二级 1900 二级 690


正高级
三级 1640 三级 1630 技术工 三级 615

四级 1305 四级 1420 四级 575

五级 1045 五级 1180 五级 545

六级 850 副高 六级 1040 普通工 540

七级 720 七级 930

八级 640 八级 780

九级 590 中级 九级 730

十级 550 十级 680

十一级 620

初级 十二级 590

十三级 550

2、薪级工资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教职工的工作资历和表现。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设置 65 级,工勤设置 40 级。
教职工根据所聘岗位、资历、工作表现等因素确定薪级工资。 

每年年度考核合格的可正常晋升一级薪级工资。 

24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表 6-3 薪级工资级别及月标准表(单位:元)
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

薪级 月标准 薪级 月标准 薪级 月标准 薪级 月标准 薪级 月标准

1级 80 23 级 499 45 级 1289 1级 70 21 级 363

2级 91 24 级 527 46 级 1334 2级 80 22 级 386

3级 102 25 级 555 47 级 1384 3级 90 23 级 409

4级 113 26 级 583 48 级 1434 4级 101 24 级 432

5级 125 27 级 613 49 级 1484 5级 112 25 级 455

6级 137 28 级 643 50 级 1534 6级 124 26 级 478

7级 151 29 级 673 51 级 1590 7级 136 27 级 504

8级 165 30 级 703 52 级 1655 8级 148 28 级 530

9级 181 31 级 735 53 级 1720 9级 161 29 级 556

10 级 197 32 级 767 54 级 1785 10 级 174 30 级 585

11 级 215 33 级 799 55 级 1850 11 级 188 31 级 614

12 级 233 34 级 834 56 级 1920 12 级 202 32 级 643

13 级 253 35 级 869 57 级 1990 13 级 217 33 级 675

14 级 273 36 级 904 58 级 2060 14 级 232 34 级 707

15 级 295 37 级 944 59 级 2130 15 级 248 35 级 739

16 级 317 38 级 984 60 级 2200 16 级 264 36 级 774

17 级 341 39 级 1024 61 级 2280 17 级 282 37 级 809

18 级 365 40 级 1064 62 级 2360 18 级 300 38 级 844

19 级 391 41 级 1109 63 级 2440 19 级 320 39 级 879

20 级 417 42 级 1154 64 级 2520 20 级 340 40 级 915

21 级 443 43 级 1199 65 级 2600

22 级 471 44 级 1244
 
3、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主要体现教职工的实绩和贡献。目前暂未实施到位。 
 
4、津贴补贴 

津贴补贴分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对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实行统一管理。 

6.3.1.2  协议年薪制度 

2005 年起学校为了吸引高端人才,试行新体制薪酬制度,并制定了《北京大学年薪制人员薪酬
管理暂行规定》(校发[2010]114 号),按照全新的薪酬管理理念在一部分单位和人员中推行。 

年薪制人员的基本年薪直接拆分为月薪,按十二个月发放。 

25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6.3.2 职务补贴管理及调整依据 
职务补贴是校发津贴,主要参照北京市生活补贴标准和学校年初预算设置,并随北京市做相应
调整。教职工按所聘职称职务执行。 

6.3.3  “985”岗位津贴制度 
根据国务院转批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部署,为把北京大学建设成为世界
一流大学,我校于 1999 年起在教学、科研、教学辅助和管理等方面,按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任务,
设置关键岗位、重点岗位、基础岗位等,受聘上述岗位的人员享有学校的“985”岗位津贴。“985”
岗位津贴分为 9 级岗和模拟职员制。各单位根据学校统一部署,每年开展一次“985”岗位的聘任工
作,根据工作业绩等进行择优聘岗,动态调整。“985”岗位津贴实行下发制,单位按月考勤,按出
勤计发。

9 级岗津贴制之后又增设了院士文科大师津贴、长江学者津贴(学校续聘)。 

模拟职员制从进校时所聘职务职称的任职时间起算,连续工作满两年并考核合格的,可晋升 1
档;晋升职务职称后,在批准晋升的下一月按新的级别和档次兑现。

6.3.4 岗位绩效奖励 
岗位绩效奖励自 2009 年起实施,依据为《北京大学专项岗位绩效奖励实施办法(试行)》
(校发
[2010]2 号)
。学校每年通过对各单位考察评估后,按总额宏观管理,单位按教职工工作业绩自主分
配,年底一次发放。 

6.3.5 其他收入
单位申报类薪酬是根据学校专项资金支持发放的项目,学校按总额预算宏观管理,单位自主分
配,每月 20 日前申报。主要项目有专项绩效、专项绩效 2、岗津结余、生命中心津贴、一部分单位
津贴。 

6.3.5.1  提租补贴和住房补贴 

提租补贴和住房补贴是国家住房改革后设立的补贴,根据所聘职称职务和连续工龄兑现相应标
准。

6.3.5.2 临时提租补贴 

临时提租补贴是校发津贴,学校针对 2008 年 1 月以后新聘无房教职工,按来校时所聘职务职称


发三年临时提租补贴,并逐年递减,中途不因职务职称变化而改标准。起薪时间为月中的按起薪的
下一个月 1 日起发,发满三年为止。 

6.3.5.3 单位申报类薪酬 

单位申报类薪酬是根据学校专项资金支持发放的项目,学校按总额预算宏观管理,单位自主分
配,每月 20 日前申报。主要项目有专项绩效、专项绩效 2、岗津结余、生命中心津贴、一部分单位
津贴。     

26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6.4 博士后管理与服务

6.4.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及进出站情况 
北京大学是国家首批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从 1985 年最初设立物理学等 4 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来,北京大学共设立 4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校本部 38 个,医学部 6 个),
涵盖了实力雄厚的理学、工学、医学、人文、社科等五大学部的 44 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
动站所覆盖的学科专业分布日趋合理,体现出北京大学学科专业综合性的特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
备  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体系。 

截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北京大学校本部累计招收博士后 4372 人,出站 3292 人,目前在站


1080 人。

2013 年博士后进站情况
2013 年,北京大学校本部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387 名(含外籍博士后 22 名)。其中,其中全职招
收 253 名,与企业等联合招收 134 名。 
2013 年博士后出(退)站情况 

2013 年办理博士后出(退)站 283 名,办理延期出站 40 名。

6.4.2  博士后在站管理与服务 
北京大学博士后工作在充分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健全完善各项管
理与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制度环境、科研学术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

6.4.2.1 出台博士后新政策并全面落实执行 

2013 年 1 月,
《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及其附件获校长办公会通过并批准
执行。从 4 月份开始,对新进站的博士后实行新政策中的除经费标准之外的绝大部分条款,博士后
办公室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执行表格等文件;7 月、10 月份进站的博士后,所有文件及附件开始全
面落实实施。新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校的博士后制度,规范了博士后管理工作,提高了管理
服务效率,博士后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利于提升学校博士后的整体质量;博士后本人、博
士后合作导师及院系、学校的责权利更加明确,使得博士后管理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合理。

6.4.2.2 博士后信息系统建设 

根据《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及其附件,建设、改进或完善了博士后信息
系统中进站(遴选、报到)、住房、中期考核、档案接收、经费等模块,为有效开展日常管理与服务
工作提供了支持。

6.4.2.3 申获国家博士后国际交流(引进项目)经费 

2013 年,北京大学申获国家博士后国际交流引进项目经费 260 万元,经费总额居全国高校第一,


比 2012 年增长 90 万元 。

6.4.2.4 开展博士后工作研究 

2013 年,北京大学在博士后管理工作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完成“斯坦福大学科研创
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美国博士后事业发展趋势”的培训调研报告;根据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要
求完成“美国博士后协会及其 2013 年年会研究报告”并上报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博士后科
学基金会;完成美国博士后重要数据收集汇总并上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撰写完成《北京大学

27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2012 年博士后工作年报》并上报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出版。

6.4.2.5 博士后工作国际交流 

应邀参加欧盟驻华代表团主办的中欧科研合作和科研人员交流活动以及驻京外籍科研人员交流
会,宣传我校博士后项目,吸引外籍博士来校从事博士后工作,探讨深化我校博士后工作国际交流
与合作的思路。

6.4.3  博士后薪酬福利 
目前, 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薪酬福利包括工资、公积金、住房补贴和提租补贴,具体
标准和政策依据如下:

1、工资

主要来源于国家博士后日常经费拨款、各学院(系、所、中心)自筹博士后经费和学校经费。目
前北京大学博士后工资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职务补贴四部分组成, 其中岗位工
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总额为 3347 元/月(税前),标准主要是根据国家人事部、财政部颁发的《关
于调整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 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12 号)、《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经
费管理办法》(校发[2007]142 号)和《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管理办法》(校发[2007]143 号)
等文件中相关规定确定。职务补贴主要是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确定,2012 年 9 月 1 日起为全职博士后
研究人员按每人每月 1850 元标准发放;2013 年 1 月 1 日起,在每人每月 1850 元的基础上,增加了
每人每月 700 元的职务补贴。博士后人员 2008 年年均收入为 39912 元;2013 年年均收入为 76500
元,增资比例提高 92%。

2、公积金

根据学校 2007 年批准的《关于进一步落实我校博士后住房公积金的报告》的相关规定,博士后


研究人员的住房公积金标准为每人每月 300 元。2013 年 7 月 1 日起,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公积金标准
调整为每人每月 630 元。

3、住房补贴

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标准为每人每 1000 元,主要是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科委、教育部、中国


科学院关于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报告的通知(国发[1985]88 号)、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下发《关于进
一步明确博士后研究人员身份等问题的通知》(1987 博管发 004 号)和学校主管领导 2008 年签发的
《关于为博士后发放住房补贴和提租补贴的请示》中相关规定确定。

4、提租补贴

主要来源于北京市政府财政,标准为每人每月 80 元,主要是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科委、教育部、
中国科学院关于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报告的通知(国发[1985]88 号)、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下发《关
于进一步明确博士后研究人员身份等问题的通知》(1987 博管发 004 号)和学校主管领导 2008 年签
发的《关于为博士后发放住房补贴和提租补贴的请示》中相关规定确定。

5、社会保险

根据学校 2012 年相关文件的规定,自 2013 年 1 月 1 日起,学校为我校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缴


纳工伤和失业社会保险。

28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6.5 档案管理与服务

人事部负责的档案主要是教职工人事档案和学生人事档案。2013 年度,人事部档案管理办公室
接收新教职工档案 638 卷(含博士后),接收新生档案 7126 卷;转递教职工档案 383 卷,转递学生
档案 6494 卷(含部分往届生)。档案查借阅和利用服务 2714 卷; 改版整理及录入 4000 余卷。确保
人事档案的凭证性、服务性和安全性,是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6.5.1  人事档案总量与构成 

表 6-4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13 年人事档案构成及转递情况统计表


项目 卷数
在库教职工档案 12933 卷
现职(包括博士后) 6584 卷 (在职 5743 博士后 841)
离退 5237 卷
辞离遗留(超龄等) 327 卷+ 293 卷 (博士后滞留)
死亡(5 年内至 2013) 328 卷
其他 164 卷
向档案馆移交 74 卷
新接收干部档案 208 教工+ 430 博士后= 638(卷)
转出干部档案 44 教工 + 338 博士后= 383(卷)
在库学生档案 34508 卷
本科生档案总计 11433(卷)
研究生档案总计 16012(卷)
待分待定生档案总计 1551(卷)
出国学生档案总计 5512(卷)
档案利用 2714 卷
接收档案材料 21841 份
新生档案接收 7126 卷
毕业生档案转递(含往届遗留) 6494(卷)

6.5.2  人事档案归档要求与手续 
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是指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根据有关政策规定要求,
向有关部门收集教职工及学生的档案材料,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的工作。收集归档工作是组织人事工
作政策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历史地全面地反映个人面貌的现实需要。

1、教职工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范围

1) 履历材料:履历表和属于履历性质的登记表等材料。
2) 自传材料: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3) 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发生变化的报告表等材料。
4) 考察、考核、鉴定材料:考察材料;在重大政治事件、突发事件和重大任务中的表现材料;
定期考核材料,年度考核登记表,援藏、援疆、挂职锻炼等考核材料;工作调动、转业等鉴定材料;
后备干部登记表(提拔使用后归档)等材料。与原《规定》相比,本条中增加了干部在重大政治事

29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件、突发事件和重大任务中的表现材料,以及援疆、援藏、挂职锻炼考核材料,以更加全面地反映
干部经历、政绩等情况。
5) 审计材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
6) 学历学位材料:高中毕业生登记表;中专毕业生登记表;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党校、军队院校报考登记表,入学考试各科成绩表,研究生推免生登记表,专家推荐表;
学生(学员、学籍)登记表,学习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授予学位的材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复印件,党校学历证明;选拔留学生审查登记表等参加出国(境)学习和中外合作办学学习的有关
材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权单位出具的国内外学历学位认证材料等。
7) 培训材料:为期两个月以上的学员培训(学习、进修)登记表、考核登记表、结业登记(鉴
定)表等材料。
8) 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职业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或职业(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等材料。
9) 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申(呈)报表,聘
任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等材料。
10) 反映个人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通知,登记表;
遴选博士生导师简况表;博士后工作期满登记表;被县处级以上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等评选为专业
拔尖人才的材料;科研工作及个人表现评定材料,业务考绩材料;创造发明、科研成果鉴定材料,
著作、译著和有重大影响的论文目录。
11) 政审材料:上级批复、审查(复查、甄别)结论、调查报告及主要依据与证明材料;本人
对结论的意见、检查交待或情况说明材料;撤销原审查结论的材料;各类政审表。
12) 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
个人申请、组织审查报告及主要依据与证明材料、上级批复;计算连续工龄审批材料等。
13) 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14) 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整党工作、党员重新登记工作中民主
评议党员的组织意见,党员登记表,党支部不予登记或缓期登记的决定、上级组织意见;不合格党
员被劝退或除名的组织审批意见及主要依据材料;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材料;退党、自行脱党材料;
恢复组织生活(党籍)的有关审批材料;(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c)加入或退出民
主党派的材料。
15) 表彰奖励材料:县处级以上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等予以表彰、嘉奖、记功和授予荣誉称号
的审批(呈报)表、先进人物登记(推荐、审批)表、先进事迹材料;撤销奖励的有关材料等。
16) 涉纪涉法材料:处分决定,免予处分的意见,上级批复,核实(调查、复查)报告及主要
依据与证明材料,本人对处分决定的意见、检查、交待及情况说明材料;解除(变更、撤销)处分
的材料;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书;法院刑事判决书、裁定书;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限制人身自由、
没收违法所得、收缴非法财物、追缴违法所得等的行政处理决定等。
17) 招录、聘用材料:录(聘)用审批(备案)表;选调生登记表及审批材料,选聘到村任职
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应征入伍登记表,招工审批表;取消录用、解聘材料。
18) 任免、调动、授衔、军人转业(复员)安置、退(离)休材料:干部任免审批表及相应考
察材料;干部试用期满审批表;公务员登记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
公务员调任审批(备案)表,干部调动审批材料;援藏、援疆、挂职锻炼登记(推荐)表;授予(晋
升)军(警)衔、海关关衔、法官和检察官等级审批表;军人转业(复员)审批表;退(离)休审
批表等材料。
19) 辞职、辞退、罢免材料:自愿辞职、引咎辞职的个人申请、同意辞职决定等材料,责令辞
职的决定,对责令辞职决定不服的申诉材料、复议决定;辞退公务员审批表、辞退决定材料;罢免
材料。

30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20) 工资、待遇材料:新增人员工资审批表、转正定级审批表,工资变动(套改)表、提职晋
级和奖励工资审批表或工资变动登记表,工资停发(恢复)通知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材料;解
决待遇问题的审批材料。
21) 出国(境)材料:因公出国(境)审批表,在国(境)外表现情况或鉴定等材料;外国永
久居留证、港澳居民身份证等的复印件。
22) 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形成的材
料:委员当选通知或证明材料,委员简历;代表登记表等。
23) 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材料:录用体检表,反映严重慢性病、身体残疾的体检表;工伤
致残诊断书,确定致残等级的材料。
24) 治丧材料:生平,非正常死亡调查报告等材料。
25) 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工作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单;干部人事档案有关情况说明等
材料。
26) 其他材料: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派遣证),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书(调解书),公务员申诉处
理决定书(再申诉处理决定书、复核决定),再生育子女申请审批表等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2、学生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范围

1) 各类登记表:学生登记表、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毕业研究生登记
表。
2) 鉴定类材料:学生学年鉴定表,实习鉴定表,军训成绩表。
3) 学习成绩材料:学生成绩表、研究生成绩表及博士硕士学位审批材料。
4) 党、团组织材料:入团志愿书、入党志愿书、入党团申请材料,转正申请材料、综合考核
材料、外调证明材料。
5) 奖励材料:三好学生登记表、优秀学生干部登记表及各类奖励审批材料。
6) 处分类材料:符合归档等级的处分决定等。
7) 其他:体检表、毕业生就业报到通知书、贷款信息、支教信息等。

3、收集方法

学校各部、处及各院(系、所、中心)党委及直属支部都应建立健全送交人事档案材料归档的
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1) 形成人事档案材料的部门,在形成材料后一个月内,将材料送交人事部档案办公室归档。
2) 人事部档案办公室应掌握形成人事档案材料的信息,建立联系制度,及时地向有关部门收
集新形成的人事档案材料。
3) 人事部档案办公室发现有关部门送交归档的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时,应及时通知形成材料
的部门补办手续。形成人事档案材料的部门,有责任按规定认真办理。
4) 做好“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登记”和“缺少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登记”
,及时收集、补齐归
档材料。

4、归档要求

1) 人事档案材料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机要文件,收集归档工作受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和
监督,任何人不得擅自扣留保存人事档案材料。
2) 凡送交人事部档案办公室的归档材料必须符合归档范围的规定。
3) 归档材料必须严格按照职能划分的原则,由各职能部门审核备案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加盖公
章后方可送交人事部档案办公室归档。
4) 凡归档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审查干部的系列材料必须随同组织结论归档。

31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5) 凡归档材料应完整、齐全、注明承办单位或个人署名及形成材料的日期。署名必须使用本
人户口法定姓名,不得使用同音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
6) 归档的材料,凡规定由组织审查盖章的,须有组织盖章,规定要同本人见面的材料(审查
结论、复查结论、处分决定或意见、组织鉴定等), 一般应有本人签字。特殊情况下,本人见面后
未签字的,可由组织注明。个人填写的履历表,自传,思想总结,必须要有本人签字。
7) 归档材料的文字须是铅印、胶印、油印或用蓝黑墨水、墨汁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
红色墨水及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一般不得用复印件代替原件存档。
8) 凡归档材料必须文字清楚,严禁作涂改、贴补或其他任何技术处理。
9) 凡送交人事部档案办公室归档的材料必须有严格的登记交接手续。
10) 归档材料的载体一般应使用国际标准 A4 型(长 297 毫米,宽 210 毫米)的公文用纸,左侧
留出 20-25 毫米装订边。
11) 不归档材料必须严格审核,认真登记造册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定期销毁。

5、归档手续

1) 档案(含档案材料)应由各单位党委或人事干部移交档案室,档案室不接受个人交过来的
档案(含档案材料)
2) 移交档案(含档案材料)时,须填写归档花名册,登记每份材料的姓名、名称,注明学号
或教工号。归档花名册须一式两份, 并同时提供电子版 。
3) 在接收档案(含档案材料)时,根据所填花名册,认真核对,逐一清点,清点无误后签字
盖章,由移交单位和接收单位各留存一份备查。

6.5.3 人事档案使用权限及手续 
人事档案查借阅工作,指的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以所保管的干部人事档案为基础,,通过一
定的方式和方法,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的工作。开展查借阅工作的原则包括:严格管理、安全保
密、规范程序、方便利用。 

1、查阅事由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人事工作条例》的精神,凡符合下列情况的可提供查阅干部档案或
查阅有关材料: 
1) 因对干部考察、任免、调动、聘任、审干、组织处理、入党入团、参军、出国、职级待遇、
治丧等需要查阅本人档案的。 
2) 政法、纪检、安全、保卫、公证等部门因侦查、审理和取证,必需通过人事档案取得旁证
材料的,可查阅有关材料。 

2、查借阅人员范围

1) 查借阅人事档案人员必须是党员干部。 
2) 任何人不得查借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档案。 
3) 除人事、组织干部确因工作需要,任何人不得查阅同级、上级或本部门以外人员人事档案。 
4) 为便于档案利用、管理和保证档案安全以及保护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各院、系、所及机
关部处日常接触人事档案的人员应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3、查借阅手续 

1) 校外工作人员要求阅档须经有关部门审批。一般政审外调由党委组织部、人事部或院系党
委审批;有关安全保卫方面的外调由保卫部审批;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外调由院系党委或学生就
业指导中心审批。各单位审批时,必须在原始外调阅档介绍信背面批注并加盖公章。 
2) 校内工作人员查借阅人事档案应由单位党委、人事部或组织部开具阅档介绍信,由负责人   
32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签字并加盖公章,注明阅档人姓名、政治面目、阅档原因及所阅档案的姓名、职务。 
3) 档案工作人员验明阅档人介绍信及证件后,请其在相应簿册上登记并将档案交其查阅。 
4) 归还的档案由档案工作人员检查无误并盖销日戳后,阅档人方可离开。 

4、查借阅要求 

1) 查借阅人事档案一般限在人事档案阅览室。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借出时,须经档案管理部门
审核,主管领导批准,履行登记手续后方可借出。借出档案应于一周内归还,不能按期归还者应向
档案办公室说明原因。 
2) 学生档案在新生入学时,各院、系、所党委阅档  详见《关于查阅新生档案的规定》
。 
3) 寒、暑假期间人事档案停止外借,已经借出的档案在放假前应一律归还入库。 
4) 阅档人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保证档案的安全。所借档案不得带到宿舍或公共场所,不得
转借他人或向他人泄露档案内容。阅档时如需摘录档案内容,必须摘录到保密本上,并由党委在适
当时候予以销毁。 
5) 未经人事档案部门批准,一律不得复制人事档案材料。摘录的材料需经档案工作人员审核
后加盖档案材料专用章,否则无效。 
6) 阅档人必须具有高度责任感,对待档案材料要认真负责。阅档时对档案内容不得涂改、添
注、勾划,不得随意抽出或增加档案材料。查阅两份以上档案时,不要同时打开,以防装错或丢失。
如果发现档案中有问题,应及时向档案工作人员报告,由档案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阅档人不
得擅自进行处理。 
7) 因出国或升学、办理两地分居、父母投靠、更改姓名等需复印相关材料时,须持所在单位
或人事部门开具介绍信。查档证明必须在单位人事干部查阅及审核档案并签名后生效。 

6.5.4  人事档案转递手续 
人事档案转递工作是指人员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发生变化后,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将其档案转给
新的主管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 

人事档案的转递须严格按照组织人事部门及学生就业主管单位的转档通知办理。转档通知中应
注明档案转出人员姓名、所属部门、转递原因和档案转递单位名称及其地址,落款为经办人签名和
经办日期。 

人事档案的转递工作分转入和转出两种。 

1、  转入档案的手续一般规定为: 

1)审查转递通知单,看其转递理由是否充分,  是否符合转递规定; 
2)审查档案材料是否本单位的教职员工及学生; 
3)审查清点档案的数量及内容,看档案材料是否符合档案转递单开列的项目,是否符合转入要
求,有无破损。 
经上述三个步骤后,确定无误,在转递人事档案材料通知单的回执上盖章签字,及时将通知单
退回寄出单位,  同时将转进档案在登记簿上详细登记。 

2、转出档案的手续一般规定为: 

1) 档案管理办公室应在接到正式通知十日内转出档案。 
2) 在职人员调出依据人事部通知书转递档案;中层以上干部升职调档依据组织部通知书转递
档案;学生调档依据就业通知书或学生就业主管单位的转档通知办理;回国人员档案转递需提交单
位调档函,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复印件或国外学位证书复印件,存档收据等。 
3) 在转档登记册和数据库中登记转档人转档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等。 
4) 审查转出的档案材料齐全、整理规范,无零散材料。 
33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5) 不得将人事档案转交无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单位,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6) 对转出的档案及材料应认真检查核对,做到档案与“转递干部档案材料通知单”与“机要
文件交寄单”三者一致保证准确无误。 
7) 转递档案必须按“转递干部档案材料通知单”的项目详细登记;并在卡片和数据库中记载
转递日期、转往地点和单位部门以及转递文号。 
8) 转出档案应严密包封并于封口处加盖骑缝章。 
9) 档案转出必须以机密件由机要通信转递。凡机要无法投递的单位,则各院、系、所指派党
员专人送达。 
10) 凡机要通信转递的档案须按要求填写“机要文件交寄单”,并在备注栏内填写档案转递文号。
 
11) 送档人员必须持党委介绍信办理送档手续。档案必须在取档当日送达并将回执交回档案办
公室验收。 
12) 人事档案回执应认真核对,整理备查。 
13) 档案转递一个月后未退回执者,档案办公室应向档案接受单位询问,以防档案丢失。 
14) 档案转递后产生的档案材料(如工资表、奖励登记表等)应及时转至档案接收单位,以保
证档案的完整性。 
15) 为严肃档案材料的收集制度,凡因归档不及时造成的遗留材料,档案办公室不负责转递。 

6.5.5  人事档案整理与审核 
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收集起来的档案材料,以个人为单位,
进行鉴别、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等,使之成为系统化和条理化的专门案卷,并在此
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 

干部档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档案内容是否真实;二是材料是否齐全;三是材料
填写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完备;四是档案整理是否符合要求。从这四个方面出发,归纳出审核整改
的重点项目,制定《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检查验收评分表》。 

6.5.6  人事档案委托管理(人事代理) 
为贯彻《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人发[2000]59 号),进一步深化人事制
度改革,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建立符合北京大学特点的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
主择业、固定和流动结合、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新体制,解决长期困扰学校的人员只能进不能
出的难题,为改革发展开拓更大空间,学校决定对新增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制度,并出台了《北京大
学关于对新增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制度的规定》(校发[2001]166 号)。该规定自 2002 年 1 月 1 日起执
行。 

6.6 合同管理与服务

6.6.1  聘用合同管理依据 
1、政策依据:
1)国家层面:
《关于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 号)
2)学校层面:
《北京大学关于对新增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制度的规定(试行)》(校发[2001]166 号)
《北京大学教师聘用合同制实施办法》(校发[2005]50 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编制人员聘用合同管理的通知》(北人通[2011]7 号)
《关于长江学者聘期届满评估以及续聘工作的意见》(校发[2004]35 号)
《北京大学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
(校发[2007]203 号)

34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职位管理办法》
(校发[2009]58 号)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管理办法》
(校发[2010]83 号)
《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管理办法》
(校发[2010]84 号)
《北京大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暂行办法》(校发[2010]12 号)
各新体制单位建设方案

6.6.2  聘用合同订立及管理要点 
聘用合同是针对传统事业编制教职工签署的工作合同。 
订立:内容明确、责权清晰,单位主管人事领导亲笔签字。 
管理:聘期管理严格,聘期结束前提醒,聘期届满前一个月做出届满后的安排,书面通知本人,
如不续聘则限期办理离职手续。规定期限内个人未按规定办理离职手续的,则由人事部代办并将档
案关系按人事代理规定转入相关机构。 

6.6.3 劳动合同管理依据 
劳动合同制职工管理主要依据以下国家及北京市相关法律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6)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7) 《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
8) 《北京市最低工资规定》
北京大学依据国家及北京市相关法律规定制定了《北京大学劳动合同制职工管理办法》(校发
2010[115]号文)和《北京大学关于劳动合同管理的补充规定》(北人发[2013]007 号)作为学校劳动
合同制职工管理的指导文件。
劳动合同签订主要依据以下三种合同范本:
1) 《北京大学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固定期限合同)》
2) 《北京大学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无固定期限合同)》
3) 《北京大学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合同)》 

6.6.4  劳动合同订立的条件和分级办理程序 
劳动合同制职工,是指未纳入学校传统事业编制及企业编制管理,但与学校各用人单位建立劳
动关系的职工。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独立人事户头的学校二级单位,包括院系(所、中心)、党政职
能部门、后勤单位、直属附属机构等。签订聘用协议、劳务协议、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不属于劳动
合同制职工范畴。

1、劳动合同初订时,应依据以下程序办理:

第一步,单位与劳动者在协商一致基础上,依据校人事部劳动合同范本(2010 年 5 月版)签订
劳动合同(三份);
第二步,人事干部经由校人事系统(劳动合同制——合同初订——单位维护拟进人员——增加)
网上提交职工基本信息、合同信息、住房公积金信息、社会保险信息,需保证网上提交信息与合同
信息的一致性;
第三步,经系统打印“经费保障证明”、“保险个人登记表”
、“加入社会保险申报表” 、“职工入
职信息表”,并在相应位置签字盖章;
第四步,人事干部持劳动者工商银行借记卡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经费保障证明”前往校财

35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务部工薪办公室办理经费保障备案、个人工资账户备案;
第五步,在确认财务部审核已通过后,携带三份合同原件前往校人事部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办
公室,办理劳动合同备案;
第六步,在确认合同审核已通过后,持“保险个人登记表”、“加入社会保险申报表”前往校人
事部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办公室办理社保起缴手续(若有公积金,则会在下一月自动起缴)。
新参保人员(指在北京从未参加过社会保险人员)还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两份(正反两面印在
同一张 A4 纸上),社保照片一张。

2、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应依据以下程序办理:

第一步,工作单位与劳动合同制职工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依据校人事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
协议书范本签订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协议(一式三份);
第二步,人事干部经由校人事系统(劳动合同制––合同管理––提交申请––合同解除或终
止)网上提交合同解除或终止信息;
第三步,劳动合同制职工下载《北京大学劳动合同制职工离职转单》,到转单所列各个职能单位
办理离职手续;如果职工档案存放在海淀区人才服务中心北京大学集体户(以下简称“集体存档职
工”),还需下载《北京市海淀区人才服务中心委托存档单位流动人员转出登记表》 ,本人填写个人信
息,请工作单位填写工作鉴定;
第四步,“集体存档职工”携带《北京大学劳动合同制职工离职转单》和《北京市海淀区人才服
务中心委托存档单位流动人员转出登记表》(以下简称《转出登记表》)到北京大学人才交流与培训
中心(人事部 109 房间)办理档案转出审核手续;本人持《转出登记表》到海淀人才服务中心办理
档案转出手续;办理完毕转档手续后,携带《北京大学劳动合同制职工离职转单》和三份《解除或
终止劳动合同协议》前往校人事部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办公室(120 房间)办理合同解除或终止审
核手续。
其他劳动合同制职工携带《北京大学劳动合同制职工离职转单》和三份《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协议》前往校人事部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办公室(120 房间)办理合同解除或终止审核手续;
第五步,工作单位人事干部持“劳动合同制职工转移或停缴社会保险申报表”前往人事部劳动
合同与社会保险办公室(119 房间)办理社保转移或停缴手续;
第六步,工作单位确认结算单内容后签字盖章,返回人事部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办公室(120
房间),加盖劳动合同备案章;集体存档职工在办理完毕转档手续后方可办理结算单备案和开具离职
证明;
第七步,持结算单前往财务部工薪办公室办理工资结算。

3.劳动合同续订时,应依据以下程序办理:

第一步,在协商一致基础上,依据校人事部劳动合同续订协议书范本签订劳动合同续订协议(三
份),若合同类型变更则需依据劳动合同范本(2010 年 5 月版)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三份);
第二步,人事干部经由校人事系统(劳动合同制——合同管理——提交申请——合同续订)网
上提交合同续订信息;
第三步,人事干部携带三份劳动合同续订协议前往校人事部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办公室办理合
同续订审核。

4.劳动合同变更时,应依据以下程序办理:

第一步,单位与劳动者在协商一致基础上,依据校人事部劳动合同变更协议书范本(合同范本
中已含)签订劳动合同变更协议(三份);
第二步,人事干部经由校人事系统(劳动合同制-信息维护-制单)网上提交合同变更申请;
第三步,人事干部携带三份劳动合同变更协议前往校人事部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办公室办理合
同变更审核。
36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6.7 退休/退职及抚恤管理与服务

6.7.1  退休/退职的依据与条件 

表 6-5 办理退休手续的依据与条件一览表
退休
退休类别 性别 职 称 文件依据
年龄

男性、女性 教授 63
副高及以上职称(不含中小学
男性、女性 60
幼儿园的高级教师教师)
退休:工作年限满 10
年且达到国家规定的 男性 副高以下干部、工人 60
退休年龄
女性 副高以下干部 55
国发[1978]104 号文件
校发[1997]134 号文件
女性 工人 50

病退:工作年限满 10 男性 50
年,因病或因工致完全
丧失工作能力。 女性 不限 45
退职:工作年限不满
不限 不限
10 年,完全丧失工作

6.7.2 延缓退休 
根据校发[1997]134 号文件,关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退(离)休问题的规定,正高级专业
技术人员达到学校规定的退休年龄时,确因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需要缓退的,可由院系(含所、
中心)向学校申报缓退。
缓退的主要条件:
1)所承担的全校性必修课或院系基础课暂无人接替;
2)正在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
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863 项目,攻关项目,国家教委九五重点项目,北京市九五重大项目等)
的负责人;
3)博士点或非博士点等学科建设需要。

6.7.3  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待遇 
离休、退休和退职人员的收入主要有:国家基本离退休费(退职费)、国家津补贴、学校补贴。
国家基本退休费=(岗位工资+薪级工资)×退休比例。退休比例按照下表确定:
表 6-6 退休费比例标准表

类别 工 作 年 限 退休比例 提高比例 津贴补贴

1)在学校担任教学工作,男性满 30
中学 年、女性满 25 年。
小学 2)任教 15 年以上,因工作需要调做 按照国家
退
幼儿 校内其他工作的教师,男性满 30 年, 100% 和校内的

园的 女性满 25 年。 有关规定
教师 3)担任幼儿园副主任以上领导职务
期间可按教学工作年限计算。

37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工作年限满 10 年不满 20 年 70% 1.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国家统


一颁发的各种一、二等奖获得者;
教师 工作年限满 20 年不满 30 年 80% 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在教育岗位工
干部 作满 30 年可提高 10%~15%退休费。
工作年限满 30 年不满 35 年 85%
工人 2.因工致残可提高 5%~10%退休费。
3.在高原 3500 米以上工作满 15 年,
工作年限满 35 年及以上 90%
可提高 10%退休费。
工作年限不满 10 年,三等甲级医院提
退职 供诊断证明书,经北京大学劳动鉴定 50%
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2012、2013 年连续两年,学校为离退休人员增加预发补贴,遇国家调整离退休人员补贴标准时
要冲销。 

6.8 其他日常人事服务

6.8.1  各类人事证明 
1. 概述

为北京大学教职员工提供各类证明服务是人事部的日常职能之一,凡北京大学教职员工、博士
后研究人员、存档人员,均可以在相关政策规定的限度内,根据实际需要,经由相应程序到人事部
开具相关证明规定。
人事部出具相关证明的基本原则是:符合客观事实和法定程序;与国家或学校现有的政策相一
致;当事人已经履行了本规定涉及的相关必要程序,能够提供齐全的书面证明材料。
人事部有权出具的证明包括:公证证明、在职证明、专业技术职务证明、婚姻状况证明、生育
指标证明、亲属关系证明、薪酬证明、购房优惠证明等等。

2. 办理程序

为在职教职员工出具公证证明的一般程序包括:
1)当事人向所在基层单位提出申请,说明事由,并如实填写“公证证明信”的相关事项;
2)所在基层单位核定无误后,在“公证证明信”上加盖公章;
3)当事人持已填写好的“公证证明信”以及与公证事项相关的书面材料到人事部综合办公室加
盖公章、开具正式的“公证证明信”

3. 数据统计

截止到 2013 年 12 月 31 日,人事部 2013 年度共开具各项证明手续 968 份。其中在职证明 328


份,亲属关系证明 295 份,外校职称评审同行专家鉴定 96 份,其他各类证明 249 份。如下图所示:

38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图 6-5 北京大学人事部 2013 年度出具各类人事证明分布图

本年度为教职工出具在职证明占总数的 34%,用途包括赴国外访问旅游、与其他单位业务往来
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占总数的 30%,用途包括赴国外探亲、遗产继承公证等。其他如专技职务证明、
薪酬证明、购房优惠证明等,占总数的 36%。

6.8.2  两地分居户口调动 
6.8.2.1  工作概况 

根据人调发[1999]80 号文件关于解决干部夫妻分居问题第一条“获得博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
工作三年以上、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三年的人员,不受年龄、分居时
间、指标限制”的规定。2013 年,北京大学教职工共有 38 人申请解决两地分居,其中有博士学位
的 22 人、硕士学位的 15 人、学士学位的 1 人。
表 6-7 北京大学 2008-2013 年申请两地分居教职工学历分布表
博士 硕士 学士 总数
2009 年 14 5 19
2010 年 8 4 12
2011 年 18 9 2 29
2012 年 19 12 0 31
2013 年 22 15 1 38
合计 81 45 3 129

2009 年至 2013 年,北京大学申请解决两地分居 129 人中,正高职称的 18 人,副高职称的 26


人,中级职称的 85 人。

表 6-8 北京大学 2008-2013 年申请两地分居教职工职称分布表


正高 副高 中级 总数
2009 年 3 4 12 19
2010 年 1 2 9 12
2011 年 4 6 19 29
2012 年 4 6 21 31
2013 年 6 8 24 38
合计   18   26   85   129

39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6.8.2.2  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的工作程序 

1、两地分居申请人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被聘任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被聘任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三年;
3)担任副处级以上(含)行政职务;
4)博士学位获得者;
5)工作满三年的硕士学位获得者;
6)大学本科毕业八年且年满 30 岁并分居满两年的专业技术人员
2、申请人需提交的材料
申报相关材料要求详见人事部主页服务指南-其他事务。
3、材料申报
1) 申请人将上述材料准备齐全后,持材料至人事部规划与调配办公室(红六楼 207 室)进行
初审(每周周三、周四受理)。
2) 初审合格后,申请人将所有材料按照要求上传电子版至教育部人事司人事调配管理网络平
台(http://rszh.moe.edu.cn/login.php)。
3) 人事部规划与调配办公室初审电子版材料,通过后提交教育部人事司一审。
4) 教育部人事司一审电子版材料通过后,申请人将申请材料中的部分原件及全部材料复印件
送至人事部规划与调配办公室复核,个人填写《个人申报材料清单及申报要点》。
5) 人事部规划与调配办公室将全部材料整理后,进行不少于 7 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
后,报送教育部进行二审。
6) 教育部二审通过后,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核,待审批后,通知申请人审批结果。
4、后期程序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达同意申请人配偶户口进京的批件后,申请人或配偶应按如下程
序办理:
1) 复印国家人事部批件若干份,(本人务必将一份批件存入本人档案);
2) 申请人领取批件后,申请人及配偶可到“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
路甲 19 号,电话:67681102,87680101)办理户口准予迁入证明(即准迁证)。需要准备的材料请
参见:http://www.ldrkzj.com/people/bxbs.do?ck=PEOPLE_BXBS_RESIDENCE_SWHKQRDJ&ai=43396
3) 申请人配偶到拟接收单位办理人事调函;
4) 申请人配偶凭准迁证到原户口所在地办理户口迁移证
5) 申请人配偶凭人事调函到原所在单位办理调出手续(行政、工资关系转移证以及人事档案
调转手续);
6) 申请人或配偶到北京市公安局办理入户通知单;
7) 申请人或配偶凭入户通知单到所在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

6.8.3 人才专项服务 
6.8.3. 1  院士及资深教授体检工作 

根据中组部、卫生部和北京医院的安排,我校每年协助两院院士及 1985 年以前的一级和二级教


授在北京医院进行体检。院士的体检费由中组部直接拨款,校人事部和校医院负责通知接送等具体
事项。院士体检工作结束后,再组织文科资深大师在上地门诊部进行体检,体检经费由学校支付。 

6.8.3. 2 针对千人计划入选者的有关服务 

1.政策依据:
40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关于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享受特定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
(组通字[2008]58 号)
《“千人计划”短期项目实施细则》(组厅字[2010]29 号)
《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组通字[2010]63 号)
2.具体内容:
1) 居留和出入境。外籍千人计划及其随迁外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
证》,2-5 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签证。
2) 落户。中国籍千人计划可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选择在国内任一城市落户。可申
请办理放弃外国国籍而申请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
3) 医疗。千人计划享受医疗照顾人员待遇;从 2013 年起由学校出资每年组织一次体检。
4) 保险。千人计划及其配偶子女,可参加中国境内各项社会保险。
5) 住房。千人计划可参照当地居民购房政策,购买自用商品房一套。
6) 税收。千人计划的一次性补助,免征个人所得税。5 年内境内工资收入中的住房补贴、伙
食补贴、搬迁费、探亲费、子女教育费等,予以税前扣除。进境少量科研、教学物品,免征进口税
收;进境合理数量的生活自用物品,按现行政策规定执行。
以上各项,由学校协助千人计划服务窗口为其办理各项特定生活待遇。 

6.8.4  抚恤政策 

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因病或意外身亡可获得一次性丧葬抚恤金。
抚恤金标准:
1)学校在职人员(常规体制)因公牺牲的,抚恤金标准为 40 个月国家基本工资、20 倍的上一
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学校在职人员(常规体制)因病去世的抚恤金标准为:教职工生前 40 个月国家基本工资、2
倍的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离退休人员因病去世的,抚恤金标准为:离退休职工生前 40 个月基本退休费或基本退职费、
2 倍的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丧葬补助费标准统一为 5000 元。

6.8.5  外校职称评审 

联系专家对外单位委托进行成果鉴定是北京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形式之一。主要是为其他
院校单位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各项人才计划等工作进行评审、评议,相关接洽和服务工作由人
事部协调,此项工作的办理程序如下:
1)接收通讯评审材料,核实专业并确认。
2)分发给相应学院、系、研究中心等单位(一般同时发放评审费)。
3)跟踪评审情况。
4)回收材料。
5)邮寄评审完毕的材料。
2013 年继续推进兄弟院校单位通讯评审工作,本年共承接通讯评审单位 23 个,合计 401 份材
料,有 50 份因未找到专家评审退回或转递到其他兄弟院校。具体数据如下表:

41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表 6-9 北京大学校本部 2013 年通讯评审汇总表

单 位 评审材料(份) 未评审情况

南京大学 49 3 份未找到专家评审

武汉大学 6 /

河南师范大学 12 /

北京理工大学 8 /

南京师范大学 37 /

北京大学医学部 2 /

江苏师范大学 2 /

西安交通大学 3 /

西南大学 12 /

华东师范大学 5 /

兰州大学 89 22 份未找到专家评审

上海外国语大学 1 /

北京科技大学 12 3 份未找到专家评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1 份未找到专家评审

湖南大学 17 4 份未找到专家评审

暨南大学 15 2 份未找到专家评审

北京交通大学 5 2 份未找到专家评审

北京师范大学 33 4 份未找到专家评审

浙江大学 35 5 份未找到专家评审

上海交通大学 14 4 份未找到专家评审

西安交通大学 8 /

华东师范大学 17 /

东北师范大学 18 /

42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7.  改革与发展 
7.1 当年改革措施及成效
2013 年,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稳步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行动纲领,北京大学人事部紧密结合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服务学
校“十二五”规划大局,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积极探索、锐意创新、规范管理,以建设世界水平的人才队伍为己任,不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改善
人才发展整体环境,激发人才队伍的创造活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成绩。

7.1.1 不断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后备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依托“千人计划”、
“万人计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广聚海内外英才,不断壮大高端人才队伍,带动学科建设和教
师队伍建设稳步向前。
1、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2013 年,我校陈十一、欧阳颀、龚旗煌、程和平、方岱宁 5 位教授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当选人
数继续居全国高校之首。高松、梅宏、朱玉贤 3 位教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截止 2013 年底,
北京大学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68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1 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 人。
截止第九批千人计划(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北京大学入选的千人计划专家共 120 人,包括创
新长期项目 44 人、创新短期项目 22 人、外专千人 2 人、青年千人 54 人。其中,创新长期、创新短
期、外专千人已有 53 人完成了合同签署并到岗开展工作,到岗率 80%。青年千人实际到岗率达到 92%,
前四批青年千人国家专项科研经费补助获批共计 1.35 亿。
2013 年,在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中,我校刘忠范院士入选首批国家
“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全国共入选 6 人),共有 11 人入选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另由校
外调入 1 人。
2013 年,学校共推荐 2012 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候选人 81 人(含医学部 9 人)
,人事部邀
请有关专家对候选人进行预答辩,并提供有关意见和建议,最终入选长江学者 16 人,其中特聘教授
14 人、讲座教授 2 人,入选人数位居全国高校之首。截止到 2013 年 12 月 20 日,我校共入选长江学
者 194 人(全国共 2262 人,约占全国入选人数的 9%),目前在校工作长江学者 166 人,其中特聘教授
121 人,讲座教授 45 人。
2013 年度,我校聘任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 Rainer schäfer 教授担任哲学系人文讲席教授,增强
哲学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加大相关哲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我校哲学学科的国际交流。
2、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2013 年 11 月,根据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公示结果,我校杨越等 24 人入选
第五批“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北京大学“人才评价专家小组”于 2013 年 4 月、12 月先后对校本部
第四批、第五批以及校外引进的“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共 32 人的聘任事宜进行了审议,确定了入
选者的职位及薪酬待遇。上述 32 人均获聘为预聘制助理教授(Tenure Track)。
截至 2013 年 12 月 20 日,我校共批准引进“百人计划”优秀青年人才 153 人。到校工作 123 人,
引进时平均年龄 33 岁,90%以上的人具有海外学术工作经历。已完成 3 年中期评估 65 人,6 年届满评
估(tenure 评估)12 人,另有 16 人正在进行中。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在国内外学术共同体中已

43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崭露头角,其中已有 4 人获得“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7 人获“杰青”,3 人主持“青年 973”项


目(全校 5 人),15 人获得首批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18 人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2013 年度,我校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共支持 425 人。其中教学科研单位 327 人,教学辅助单位 98
人。

7.1.2 积极推进师资人事制度改革,措施有力 

2013 年,人事部继续推进师资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打破束缚人才活力的体制机制,探索创新人才
招聘、使用和管理的制度,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益,控制用人成本。
加强岗位聘任和合同管理。深入贯彻合同聘用制的,长期以来形成的事业编制终身制观念已经被
合同契约关系取代,事业编制人员流动效应开始逐步显现,这不仅激发了现有人才队伍活力,也为进
一步提升人才队伍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进一步完善职员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依法加强对合同制人
员的管理;2013 年 5 月,成立了北京大学劳动关系审议委员会、北京大学劳动关系审议工作小组,作
为我校劳动关系管理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促进人员的规范聘用,加强用工过程的监督管理。
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考评体系。2013 年教学科研岗位聘任中,强调教师特别是聘 A 岗和特聘岗教
师的教学工作要求,有针对性的岗位政策引导,推动教学科研并重,促进教师承担一线教学工作。2013
年,首次对 6 位“千人计划”专家履职情况进行了考核评估,切实发挥千人计划专家的领军作用。在
高层次人才引进、聘任、评估以及专项人才计划申报等多项工作中,建立“人才评价专家小组”,提
供制度基础和学术保障。
加强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完善了我校博士后管理制度。2013 年 1 月,
《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人
员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学校博士后管理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合理,博士后管理服务效率进一
步提高,博士后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博士后本人、博士后合作导师及院系、学校的责权利更加
明确,有利于提升学校博士后的整体质量。
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经验,着手制定教师学术休假制度和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制度,为教师潜心学术
研究创造更充分的制度条件。
稳步推进教师分系列管理制度的建立,积极探索教师预聘制的聘任管理新模式,研究起草了《北
京大学新体制教学科研人员招聘与晋升工作细则(试行)》等文件和工作材料,特别针对教研系列教
师的评估、考核、聘任等程序和要求进行了规范和完善,进一步细化了操作要求,为下一步全面实施
分系列管理和核心师资队伍的质量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7.2 下一年度展望
随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改革和人才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
时期。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客观环境中,人才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但也蕴藏着更大机遇。2014 年,
人事部将继续秉承优良的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扎实开展工作,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推进学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步伐。

7.2.1    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打造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人才梯队 

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根据学校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和任务,结合
国家政策导向,紧紧依托“千人计划”、
“万人计划”等国家高层人才发展计划,全面推进高端人才梯
队建设。要充分吸收“人才特区”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改进和完善“人才特区”,通过合理系统
的新制度设计为学校人才队伍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4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在人才引进方面,根据学校学科特点,合理布局,择优扶持。同时适度控制规模,确保引进人才
的质量。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抓住机遇,扬鞭奋蹄,进一步提高引进人才的门槛和要求。
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优势,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高现有高端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整
体水平,打造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人才梯队。

7.2.2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进一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和完善具有北大自身特点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体系通过各类
高低结合、衔接有序的举措使北京大学的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形成强大竞争力和良性发展优势。
推进教学科研人员分系列管理制度的实施,探索非教学科研人员的预聘合同制的人事管理模式,
建立适应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事管理体系,使教职工个人职业发展追求与学校整
体发展规划有机统一起来。
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进程要求,加快推动和落实我校的全员聘任制,通过未来建立全面的聘任
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积极推进校内人员的契约化管理,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进一步推动学校人事
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7.2.3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分类评估,完善分类激励机制 

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要求,研究制定我校率先实现这一目标的分年度发展计划,逐
步实现科学合理的薪酬年度增长机制。要加强校内外多渠道收入分配的调查研究,使北京大学的收入
水平与教职工人才队伍的结构层次和业绩贡献相适应,使北京大学在世界人才市场中保持竞争力。通
过对各类人员的待遇分类分批进行的调整,优化教职工收入结构,逐步建立教职工待遇合理增长机制,
保障教职工更好的、体面的生活,激发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服务。在
保持对新人吸引力的同时,为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长期工作在北大的广大教职工提供了较好的条
件,为学校的繁荣稳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7.3 中长期发展规划

7.3.1  指导方针/原则 

以教师队伍为核心构建规模适度、结构优化、效率显著的可持续的全校人力资源队伍。教师队伍
建设以高端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为重点,以管理体制创新、待遇激励体系优化、整体用人环境改善为
保障,兼顾引进与培养,形成高水平的符合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需要的师资人才队伍。人事管
理体制改革以人员分类分级为重点,在分类考核评估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可持续的激励机制,发挥人
才作用,提高用人效率,控制人事成本。

7.3.2 2020 规划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服务能力达到符合世界一流大学需要的、能够反映中国大学运行特
点的管理标准和效率水平;师资队伍整体学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达到当时世界一流
大学水平;教职工整体薪酬福利领先本地同类教育研究机构,部分人员薪酬福利达到或接近当时世界
一流大学水平。

7.3.3  战略举措 
1、队伍建设方面 

45 
北京大学 2013 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Copyright@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 PKU 

 逐步建立并实施科学合理且便于操作,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人员分类管理体系。
 结合国家政策和校内改革措施,在总结校内百人计划和新机制引进人才基础上,逐步建立符
合现代大学人事制度的 tenure-track 体系,不断提高师资人才队伍的整体竞争力和创造活力。
 组织好院士遴选推荐相关工作,加快实施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一系列国家高层次
人才计划,继续推进讲席教授制度的实施,着力引进高端人才。采取有针对性的优惠措施吸引一批优
秀的外籍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
 坚持和完善现有教师队伍职务晋升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已有人才队伍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
力。

2、  薪酬福利方面 

 进一步构建科学有效的待遇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和体现隐性资源的价值。
 与 tenure track 管理体制配套,形成符合学校资金来源和分配特点、反映中国特色的基本
年薪制薪酬管理模式。
 基于人员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建立与身份、水平、贡献、效率相对应的激励层级体系。
 努力实现待遇增长预期,在人员总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薪酬总额增长幅度应不低于北京市
同类单位的增幅。
 强化院系预算管理。强调人的资源属性,强化院系人力资源预算。

3、管理机制方面   

 继续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员全员聘用制,加强聘后合同管理,努力构建各类人员校内外正常
流动的质量优化机制。
 进一步完善各类人员公开招聘制度。
 进一步完善各类人员岗位转换、校内外调动流动制度。
 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类人员分类考核制度。

46 

You might also like